上山陵封事
作者:虞世南 
本作品收录于《全唐文/卷0138

臣闻古之圣帝明王所以薄葬者,非不欲崇高光显珍宝,具物以厚其亲,然审而言之,高坟厚陇,珍物毕备,此适所以为亲之累,非曰孝也。是以深思远虑,安于菲薄,以为长久万代之计,割其常情,以定之耳。昔汉成帝造延昌二陵,制度甚厚,功费甚多,谏议大夫刘向上书,其言深切,皆合事理,其略曰:“孝文居霸陵,凄怆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斮陈漆其闲,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释之所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以薄葬。又汉氏之法,人君在位,三分天下贡赋,以一分入山陵。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霍光暗于大体,奢侈过度,其后至更始之败,赤眉贼入长安,破茂陵取物,犹不能尽。无故聚敛百姓,为盗之用,甚无谓也。魏文帝于首阳东为寿陵,作终制,其略曰:“昔尧葬寿陵,因山为体,无封无树,无立寝殿园邑,为棺椁足以藏骨,为衣衾足以朽肉。吾营此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无有不发之墓。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镂,骸骨并尽,岂不重痛哉?若违诏妄有变改,吾为戮尸于地下,死而重死,不忠不孝,使魂而有知,将不福汝。以为永制,藏之宗庙。”魏文此制,可谓达于事矣。

向使陛下德止如秦汉之君臣,则缄口而已,不敢有言。伏见圣德高远,尧舜犹所不逮,而俯与秦汉之君,同为奢泰,舍尧舜殷周之节俭,此臣所以尤戚也。今为邱陇如此,其内虽不藏珍宝,亦无益也。万代之后,人但见高坟大冢,岂谓无金玉也?臣之愚计,以为汉之霸陵,既因山势,虽不起坟,自然高显。今之所卜,地势即平,不可不起。宜依《白虎通》所陈周制,为三仞之坟,其方中制度,事事减少。事竟之日,刻石于陵侧,明邱封大小高下之式。明器所须,皆以瓦木,合于礼文,一不得用金银铜铁。使后代子孙,并皆遵奉,一通藏之宗庙,岂不美乎?且臣下除服用三十六日,已依霸陵,今为坟陇,又以长陵为法,恐非所宜。伏愿深览古今,为长久之虑。臣之赤心,唯愿万岁之后,神道常安,陛下之孝名,扬于无穷耳。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