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以外御外策

中国之以外御外策
作者:李佳白
中华民国4年(1915年)3月1日
1915年3月1日
公布于东方杂志1915年12卷第3期
本作品收录于《东方杂志

  前策中国之防御外患。而因计及于以日抵日。夫既可假日人之力以抵御日本。自更可假欧美各国之力以抵御日本。吾人论中国外患之发生。既屡言必原于日本之三大策略。夫此三大策略。实不仅为中国患。要亦为欧美各国患。故就各国言。亦允宜以利害之关系。而与中国同心以谋抵御也。

  则试先就英国以推论之。以视其果可即中以御外否。英国历来之举动。其不能令华人无疑虑者。凡二大端。英与日缔同盟之约者已二次。约中虽亦为中国计。然要未尝以中国故而迳与中国同盟。且此次欧战发生。英乃求日为助。日既出师以破青岛而逐德人。由是更占德国太平洋中之属岛。更毁德国太平洋南北之商务。且骎骎谋移师至欧。助英法以敌德人。夫英日间之关系。既如是其密切。自断不能间英日之交。而使离日以就华。此就政治言。而知英之不能为华助者一也。英国商务最大之劲敌厥惟德。其蓄忌嫉摧毁之志者。已匪一日。欧战既开。遂思乘势以扑灭之。第德在中国之商务。非假日本以代为扑灭不为功。迨青岛降而德人在华之商务。根本取消矣。夫日既摧德之权利以助英。则英自不肯限日之权利以助华。此就商务言。而知英之不能为华助者二也。虽然。中国之地位。终以与英之关系为最重大。故中国之存亡。直可谓为恃英为存亡。中国对英。虽有疑虑。然其联日。乃以败德。非以倾华。故中国仍不能无维持调护之希望于英。纵使今日者。因英嗾日攻击青岛之故。致中国大遭损失。中国即无所怨。复奚有于谢。然中国固仍望战事了结。中英益敦睦谊。或者可移其联日之心。转而联华以为己助也。夫中国之所以企望于英者既如此。而英之可以见信谅于中国者。要亦有数则焉。英政府之请日为助以攻青岛也。乃以欧战正剧。无力东顾。故特假日以代绝德国东方之根株。以便专力于欧洲。初非欲使中国受若何之痛苦也。故战事终了。英自愿为中国弥补其亏损。而限制日本之积极进行。此其可以见信谅者一也。英虽嫉德。而欲破坏其权利。然德人所失之权利。使悉为日人所继承。要亦非英之所愿。且德人之权利既堕。英纵去一德之竞争。而复来一日之竞争。其竞争之地位能力。且较德为过。是尤英人之所大不喜者。况英之于德。虽曰嫉忌。然其大部分之商人。向多愿与德人交。而不乐与日人交。故如津浦一路。本为英德所合办。五国银团。英德为一组。俄法为一组。而日本则游移于两者之间。英国汇丰银行。本有德国董事之参与。德国德华银行。亦有与汇丰关于借款联合进行之成议。是皆为英德自然之结合。故一旦欧战吿终。英德人民之感情。必可回复。未必英德接近之程度。必有以逊于英日也。且使他日而日更有侵损英国或侵损中国权利之举动。尤必为英国所反对者。此其可以见信谅者二也。更即学问宗教言。英德二国之基督教徒与各科学家。其在山东或中国各省者。平居莫不以臭味之相同。而有声应气求之感。若夫日本。则未或有此。故推其结果。使改德人建立之教堂。而易为僧人之寺院。变德人组织之学校。而易以和文之课程。此等光景。必非英人之所乐睹者。此其可以见信谅者三也。要而言之。英既以与日同盟故。而使日攻青岛以陷之。他日战平。英必仍愿联合各国。以保东亚之和平。而助中国文明之进步。有断然者。

  试更就俄法二国而推论之。当此战争期内俄法固与英日伍。而同属于联军一方。且兹二国。前俱与日立有协约者。然就数事以论。兹二国亦未始不可为中国利也。俄法与德商务之关系。不亚于俄日法日商务之关系。故俄法德通商之重要。今虽以战事中止。终必思保存于将来。且欧洲战事一经停止。彼二国苟知与其使日破坏均势。而使日在东方有偏重之权利。毋宁使德在华。保存旧状。而维持均势之为愈。则对于日本之蓄意进行。俄法自必随英之后。而稍限制之。且也。俄得吉黑二省。于其通海之志。无大便利。故使今后而俄得伸其权力于冈士坦丁。以通地中海。则俄或不难弃其东鄙之吉黑以畀日。而要日退去胶澳。以避偏重之嫌。若法则越南一隅。僻在东陲。果使日本在华之势力日伸。必于法属有直接之影响。故目下虽以英与日为同盟故。法亦乐得假之以摧德。然日后之终必随英以制日。要为必然之势也。

  若论及美欧洲之战。美人向英者十之八。盖以美民多出自英。且对于比人之重受德创。深为致恤也。故按美人确守中立之态度。对于英之假日为助。攻陷青岛。摧灭德人在亚之势力。虽未为赞成。亦不能揽阻。若美日间之邦交。则近年以来。颇为亲睦。故就欧亚两方面观。中国如有外患。美似未必果能为助。然其能为助之理。要自有可得而言者。美自通商以来。即以利益均霑为主旨。其后且屡以维持均势之必要。为各国吿。今欧洲之战。美虽不慊于德。然他日和议解决。果使终摈德于东方利益之外。美必不表同情。且日美虽交亲。对于此次山东之举动。亦未闻有若何之谠论。然使中国之横受损失。果能详为提出于议和之际。使各国群了然于中日间是非曲直之原。则美自必起而为中国助。且少数美人。近颇疑日本有侵夺菲律宾夏威夷群岛之志。或且料日美日后不免于战。则合中日以观。美终不愿弃此即彼。而一任彼国之横行无忌。尤为情势之必然耳。

  英俄法美。既如上述。则试更论最后之德。胶澳之役。中国划定战区。是固有利于日而有损于德者。然逆料德人之心。未必即以是而思为中国害。盖明知中国彼时。固处于无可如何之地。而为势之所不获已也。故以中日相提而论。在德人本志。亦断未有不愿扶中以抑日者。夫胶济问题。中国与德。既订有条约。则中国他日。自应提出于议和之际。表示确守成约之态度。在德国亦自必据约力争。不肯稍为迁就。如是则日本不公之举。终不能收最后之效果也。

  由是以观。中国不第应备手续。以为欧洲议和时提出之计。且仍可望各国了悟破坏均势之为害。保存均势之有益。以至诚之志。合保中国之主权。并鉴于欧战之前车。群愿保欧亚之和平。以公理不以武力。如是则中国亦不必消耗巨费。扩张海陆军。以谋有战胜他国之一日。尽可于公理相待之下。尽力以图国运之昌明。盖各国中之完全可为中国助者。固有德美二国。若英则居十之六七。俄法亦居十之四五焉。夫中国之地位既如此。彼日本之宝爱和平者。允宜利导和平之趋势。反对侵略之阴谋。毋以害中国者自害。方为具有远到之识也。若夫中国今日。惟当见之明持之稳。而善用其外交之手腕。但使尊重公理之时运生。即共享和平之时期至矣。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27年逝世,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作者终身加80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国本地版权期限更长,但对外国外地作品应用较短期限规则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