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乾坤凿度
卷下
 

坤凿度 编辑

庖牺氏先文
公孙轩辕氏演籀
苍颉修为下文

坤凿度者太古变干之后次凿坤度圣人法象知元气 𬯎委𬯎者浊委𬯎而不能上也固甲作捍颢浩字老物有甲坚固气老捍御太颢也凡捍怯拒上天也。案几捍句有误孕灵坤𠏂古“地”字也。坤者非地之名,是地之作,用以象地,坤元万物之孕灵,皆从神化者也。圣人断元偶然成地圣者有巢之先不知何氏断元偶者疋偶成天之功力者也积土形不骞𪮤太极有地极成人极灵古无人字后作物为人长塞之三材圣人知有三极而立两两道天道地道也如履薄厚如资长极 万形经曰圣人知地道薄与天有锐更洪物资长也炉灰经曰灰者死土以天元气练十周十周者一千岁却为正神之土其味犹辛上圣以灰资地填圆塞化是也灰可以资大土令地不锐薄圣人之大道土重厚物生甘土薄物辛酸甘土生产物秀而英实而已又天味辛地味甘理之然也地土滋下不苦以天者伇气辛苦不息每一日行一度以假风轮扶之一度三千九百二十五里步。案洪物范注作法物资地范注作资土天 有太极地有太壃天极高远地极迷远黄帝曰天地宜尽阖音阁地 道距水澈天地尽有阁澈之所圣人不能测度地道以水尽为澈澈者水穷也女娲断定 足其𬯎一址其和气散𬯎址不及以天气清轻自然逐一𬯎育群物址不能上也。案逐字原本误作浊今从范本坤母运轴注女娲氏地母经云女娲姓风名娲又曰逾西华黒水有孕女娲有神断地足立极练五色气气者石也补天门缺号曰女皇氏有灵通万物决积水巨海也成八山封物号地土宜可食道人神运轴腾天元气令物生生相续新新不停十三代子孙法焉运轴蕃息也矣而后大 央氏百庭氏大元氏立坤元成万物度推其理释译坤 性生育百灵效法之道矣古无之也矣字后贤益之也三氏续娲皇化万物也

坤元十性 编辑

坤为人门以坤之万物门户已在上文说元定为人门

坤德厚薄不载群物重厚可以匹天迷远可以尽极坤厚者能载积气积气者山石圣神不能穷其性也

坤有势土德生而顺其性有冈阜崎壑之势天高西北势上地势下东南斯也有理出万形经说

坤多利阴极则杀阴和则利利者土地滋泽阴杀利者物极则土侵杀利柔极刚长先霜及水先柔后刑阴中有杀秋义杀也

坤元有信生物倍出故曰有信元有信也已在上文说之

易平坤道平易盈是反北荒平易万里连均夫海者三分万形经曰坎北方无海平易北荒迷远也

坤有大策已在上文爻数也

坤纯阴正万形经曰不正自咎正顺则正性存上大道曰上高则崩自咎也

坤法为人腹能藏大小荒秽孕含好恶法为人腹事末源藏包之也。案此注末字疑作本

坤道有闭闭塞源脉性不发泄万物不化名之括包坤闭之时物不植圣贤不产大林不立大道将败名曰道匿

希夷名曰元有德十其形名八

坤有八色圣人立坤元索八坤位好恶产物恐伤元气均之八色之理万形经曰色由体性貌色 编辑

东下,西上,北黒,南轻,中殷甘滋厥土厚肌音肥实也,东醎,西淡,南污,北荒南土轻浮中土甘甜下土污泽东卤恶西淡土味辛赤北黒北荒多坚实也坤迍薄产万物衰少不成厚有大永之林少者劣也。案:注文“赤北黒”三字疑有脱误。

坤属其体类有九元气裁坤之时分之有九事有性有化有属此女皇帝娲氏为文具载 编辑

一离火 二巽风 三兊金 火为坤母巽为离父金乃坤孙以坤为圣人则之象也 属党

坤性体性与体殊前论性有十后说体有三 编辑

一刑杀 二默塞 三沉厚

一刑者阴体好杀刑罚如此;默者充静充塞不动;沉者势不自举体沉也。

坤有变化 编辑

一虚二简顺三洁凝体包万物能通其气虚虚也简不违万物易承顺于干顺也反体塞而洁凝固重也反战凝变理八卦也

庖牺氏画坤卦有四象变理和荡为美凌荡为恶杂配不和德匹成正互体反交形体不同画卦之始诸同效之

一惠位惠训顺也 编辑

八卦错推顺吉逆凶古无吉凶字有损益字不同正体亦圣人恶之变只如此至变也 坤来山附地兼山谦圣人曰西南得朋东北䘮朋乃终得正谦道不进也昇位可让德无违众名曰谦此变理惠正也

二复反本 编辑

天地否其物不通化源塞天地群物俱蔽厄地天泰天地交万彚和敕圣天元顺物更通复泰道也

三荡配 编辑

火下有地晋圣人曰明而顺曰新其德通进而有亨顺荡也古无亨字 地下有火明夷反体凌荡圣人不愈

四凌配 编辑

山存地剥落下也剥道圣人凌犯相推荡象若不和万物不为美也形若不正万业必为崎斜乾坤将尽蹇剥而行大崔嵬之斁也

八卦坤道圣人释动植之源 编辑

制灵经曰天有九道天有九道日月恒经历之道也坤有四道冥象化气成 易有二道吉凶坤四运者上冥运

冥运道圣人若干之初又不显隐默也坤之初道冥运塞源同干初也 编辑

上冥运物性包蔽不显其源出处不知潜隐罔差忒石含璞若木含榴榴者瘿之类

象道 编辑

制灵经曰假恐训至也古文无解生曰象又假生曰寓 化象物邪象正体元含灵孕曰天造群物地成大象万物立由象圣人设象象而自立物因象有象自物生若植石玊出舒鱼龙出匠蓏味窒植蓏望甘窒若不可食由象化

气化元 编辑

老氏曰坤气不和物出不遂气滞终沮气满终气化不 永坤之元体存气化存存存气在也元气贤与圣元气不斁产之愚决痴元气不毁愚之斁训败恶毁训及也

物成坤化 编辑

坤道成以元气不侵害万物自彰有害生不时育不和圣人之理亦如此也万形经曰虚木受元体可满千岁体者气也凡有寿永长之气因天地氤氲之元鹑入体与天不朽坤大軵軵者辅也上发 乃应干先而后坤不敢事物物先辅赞于干上发乃应也庖氏曰坤軵于干顺亨 贞亨贞字古本无今书之不知何氏述也先有行成字行成者亨贞也軵依干而行干一 索而男坤一索而女依乾行道干为龙纯颢气气若龙 干类为长也兽介之长为尊百甲軵之于龙大軵也坤为马圣以类为马马者顺行坤亦有龙太元曰土龙在坤不敢争类马思顺体唯坤顺之圣人知有上德要下而奉故显尊也坤之卑顺軵干不敢为龙故称马軵依之理也 干为父坤为母皆軵顺天道不可违化父资母育圣人法焉干君 坤臣从王事不敢违无成有终君唱臣和上术下法圣人画卦始有纪纲唯淳德化以行于君臣父子夫妇定矣干称德三坤以奉六故成乾九君尊臣卑下以职上圣人以索先乃成之而奉六后也已载于上经文干二十五是坤乘之坤軵三十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者得軵配者在上文说之矣乾位爻六坤承奉六得三十六策地乘天道万源行也不终违拒制灵经曰六有依通之理也右乾覆坤乾元三含 两坤乾大策二百一十六含坤小策一百四十四无取对上大含小下 軵上圣人裁以天地膊軵而养万元正其道

圣人象卦 编辑

庖犠氏曰上文画卦下文象卦以形象比而设其像似也上山増艮艮住止坤馀成山势 定风尌信圣人尌立卦也卦信风以能相应万形经曰风者天地之大信立雷作威雷以振惧威水火成济二性成坏皆由此行圣人以济用群品

圣人法物法物者事之本也 编辑

争而后讼契不先决后讼和而后解两明不通而否万物与事不通决有塞舍之否也大通而泰物通而行必泰乖而后暌物乖谴离无怀氏曰上圣 頥天以尽象頥物以尽源頥事以尽情而后天平地成 万穴效灵五物㭊行三天不乱圣与造游理俾冥运易 动而敷运化诸府圣人庖氏大造元体情游冥运究天地平成之理明万业当物之行训行也易敷散于三天气潜通于五物物者事也乱治也治行劈㭊令万彚不挠苍生效化物尚有处况于大业帝王人伦三天两地已前说乾坤在道日月相将乾坤获正道见用在训存存正之道大用日与月相将合而又离不离乾坤者也天地与训永常天地恒存存日月与明 天地得日月恒久明辉日月得天地恒行明圣人理法亦然虽未尽大道各鲜彰洎 性洎及也天生太大之道易起太大之先易与天地为用何以先而又用万形经曰天地者体也易者体中情性在体中而出入是天地者物易也事也物有事必用若卦为人爻为事若天为易可以化事也比若天为卦爻为易也自然物理也明柢训本示元苍生息元知本之元唯圣人乎苍生赖有思元造之本生成者也苍生是天地之本无苍生天柢不成大化行天地也庖氏圣人知立大法截凿二度出化本生生者与之立成者与之实各令不失守天之大化可名易行变变而通通而天地大和万彚澄阴阳灵圣贤于间天地大化行矣

庖氏著《干凿度》上下文。庖氏建治于宛墟,今宋国陈留县有八卦台,《运蓍图》日月神朝记绨韦冠服天一太一册在

娲皇氏《地灵母经》。古“母”字女边,以子附近。今不同。娲皇女帝,生黒水西华,有神智,断地足立极,炼石补阙窒天,今见积元气石穴,以六沉沙断足,有日精火具有干六龙台,有阴阳见古钩字。《万形经》曰:“天地失序,必有沮泄。娲皇用阴阳钩治之也。”据今后圣有钩命决、娲氏一十五代法,其王道礼乐物器,依庖氏处九州。九州者,庖氏定九土也。案:以“见”为古钩字似有误。

炎帝皇帝有易灵纬。神农氏建治于鲁,今泰山东曲阜县也。县有教农疗,疗者益上圣门物器用缶、盎、等,师法古易为考,灵纬象太古有籀文,元化不足,大法谆言而益饰大象休征法度,已训尔子孙,改女皇之太乐,吹天地槖籥鼓,益有四、声有五、法有二。今乐台在鲁教农台,在顿者也。案:此注文义难通,当有讹脱处。

公孙氏公孙老孙氏名轩辕爻法改籀篆理文作契典坟八册九简十牍咸易变大道之理法一依上大庖氏之制也作易八坟文释八卦之理性体元义増之一如上法遭之阳九百六不沉于泉天降圣文万代不泯后附之

周易文王姬昌之修明,修作之始也。圣教多难,唯圣与贤知之,于太古垂训,至孙公之后,大百六数,终遇雨,大浩又失其化教,源至高辛代阳九数,值火又焚之,于后少求于嵩岗,得河图内有易法,而重修再降大圣,易大行。又距禹代汤禹,洪水浩浩,襄陵汨没,五行易又䘮元。而于泰穴得洛书,内有太易,易之源流。大易既行者,今之连山归藏之名,缘而得之;古秘斯书,何贤知之?而距于周王昌,中圣而又修源,范𫐄不坠门例恒,存此《乾坤二凿度》上下文,恐是序乾坤之元体与易大行者也。若失易,得此二度,再与起之,兴也;若失度,易无以举之也。

孔子附。仲尼,鲁人,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请益于商瞿氏,曰:“子有圣智,而无位。”孔子泣而曰:“天也,命也!鳯鸟不来,河无图至。呜呼!天命之也!”叹讫而后息,志停读礼止住也。史削不作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明易㡬教,若曰:终日而作,思之于古圣颐,师于姬昌法旦。旦者,周公立易简而文。作九问、十恶、七正、八叹、上下系辞、大道、大数、大法、大义、易书,中为通圣之问,明者以为圣贤矣。若明易,元圣人也。孔子曰:“吾以观之曰:仁者见为仁㡬之文,智者见为智㡬之问,圣者见为通神之文。仁者见之为之仁,智者见之为之智,随仁智也。”

汉代举后汉王鳯,举曰:“不读《易经》者不得登朝。”须道德二经与宰相剥敕批。魏亦如此。至唐虞世南,举曰:“不读《易》不可为宰相。”举先《易》而后依孔子,附于后,是代代书之后人,书之不得为先文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