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事实类苑
◀上一卷 卷四十三 旷达隐逸(二) 下一卷▶


◆仙释僧道(一)


申国长公主入道

编辑

太宗第七女申国大长公主,生不茹荤。端拱初,幸延圣寺,对佛愿舍为尼。真宗即位,遂乞削发,上曰:“朕之诸妹,皆厚赐邑,筑外馆以尚天姻,酬先帝之爱也。汝独愿出家,可乎?”申国曰:“此先帝之愿也。”坚乞之,遂允之,进封吴国,赐名清裕,号报慈正觉大师。建寺都城之西,额曰“崇真”,藩国近戚及掖庭嫔御,愿出家者,若密恭懿王女万年县主、曹恭惠王女惠安县主,凡三十馀人,皆随出家。诏普度天下僧尼。申国俗寿止三十八,尼夏十有六入灭。见湘山野录。

初申国长公主为尼,掖庭嫔御随出家者二十馀人,诏两禁送于寺,赐斋馔,传宣各令作诗送,惟文僖公彭年诗,尚有记者。云:“尽出花钿散宝津,云鬟初剪向残春。因惊风烛难留世,遂作池莲不染身。贝叶乍翻疑轴锦,梵声才举误梁尘。从兹艳质归空后,湘浦应无解佩人。”或云作诗之说恐非,都下好事者,能于鹧鸪天曲声歌之。

吕先生

编辑

宿州天庆观,有神仙题诗二绝于五星门扉之上,俗传云吕先生神篆。其诗曰:“秋景萧条叶乱飞,庭松影里坐移时。云迷鹤驾何方去?仙洞朝元失我期。”又曰:“肘传丹篆千年术,口诵黄庭内卷经。鹤观古坛槐影里,悄无人迹户长扃。”后为人刮去,墨迹犹存,乃知非常人书也。

潭州士人夏钧,罢官过永州,谒何仙姑而问曰:“世人多言吕先生,今安在?”何笑曰:“今日在潭州兴化寺设斋。”钧专记之,到潭州,乃于兴化寺取斋历视之,果其日有华州回客设供。顷年,滕宗亮谪守巴陵郡,有华州回道士上谒,风骨耸秀,神气清迈。滕知其异人,口占一诗赠之曰:“华州回道士,来到岳阳城。别我游何处?秋空一剑横。”回闻之,抚然大笑,而莫知所之。

吕洞宾者,多游人间,颇有见之者。丁谓通判饶州日,洞宾往见之,语谓曰:“君状貌颇似李德裕,它日富贵,皆如之。”谓咸平初,与予言其事,谓今已执政。张洎家居,忽外有一隐士通谒,乃洞宾名姓,洎倒屣见之。洞宾自言吕渭之后,渭四子,温、恭、俭、让。让终海州刺史,洞宾系出海州房,让所任官,唐书不载。索纸笔,八分书七言四韵词一章,留与洎,颇言将佐鼎席之意。其末句云:“功成当在破瓜年”,俗以破瓜字为二八,洎年六十四卒,乃其谶也。洞宾诗什,人间多传写,有自咏云:“朝辞百越暮三吴,袖有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又有“饮海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之句,大率词意多奇怪类此,世所传者百馀篇,人多诵之。见杨文公谈苑。

养素先生

编辑

尚书郎李观自言,为进士时,往游南岳,道过潭州圣亭买酒,忽有一人荷竹奁,持钉校之具径至,问观曰:“闻君将之南岳,颇识养素先生蓝方否?”观曰:“固将往见之。”其人曰:“奉烦寄声曰:“刘处士奉问,先生十月怀胎,如何出得?””言讫径出不顾。观至南岳访方,具道其语,方惄然惊异,因问曰:“其人眉间得无有白志乎?”观曰:“然。”方大惊叹曰:“吾不遇此命也。所谓刘海蟾者也。吾养圣胎已成,患无术以出之,念非斯人不足以成吾道。今声闻相通,而不得接,吾之道不成矣。”观急回,访于潭州,已亡所在,是年方卒。见东轩笔录。

刘遁

编辑

晋公旧有园在保康门外,园内有仙游亭、仙游洞,景趣潇洒。有道士刘遁相往来,遁作仙游亭诗赠公云:“屡上游仙亭上醉,游仙洞里杳无人。他时鹤驾游沧海,同看蓬莱岛上春。”公莫晓其诗。公南迁,遁往见公于崖,公方思其诗,乃知遁异人也。与之泛舟海上而饮,公曰:“今日之游,成子之诗意也。”见名贤诗话。

华阴隐人

编辑

华山南有川,广袤数百里,连山洞,不知其极。人有登莲华峯绝顶俯瞰,人烟舍屋相望,四时常有花木,疑灵仙之窟宅。又云秦人避难者居此,其后裔也。开宝中,有数人衣服异制,出华阴市中,人诘之,曰:“我居华阴川,因采药迷路至此,何所也?”后不知所诣,或疑其地仙。见杨文公谈苑。

峨眉山佛现

编辑

太平兴国七年,嘉州通判王衮奏,往峨眉山提点白水寺,忽见光相寺西面湘录作“南”。瓦屋山上皆变金色,有丈六金身。次日午间,有罗汉二尊,空中行坐,入紫色云中。见玉壶清话。

昙颖机辩

编辑

钱子高明远始中大科,知润州。值上元,于因胜寺法堂设戏幄,庭下方以花塼遍甃,严雅始新,子高饬役徒掘砖埋柱。时长老达观师昙颖者,法辩迅敏,度其气骄难讽,但佯其语曰:“可惜打破八花砖。”钱厌之,谨不敢动。

契嵩师

编辑

吾友契嵩师,熙宁四年没于馀杭灵隐山翠微堂,火葬讫,不坏五物:睛、舌、鼻、耳、毫。数珠时,恐厚诬,以烈火重煆,煆之愈坚。嵩之文仅参韩柳间,治平中,以所著书曰辅教编,携诣阙下。大学者若今首揆王相、欧阳诸巨公,皆低簪以礼焉。王仲仪公素为京尹,特上殿以其编进呈,许附教藏,赐号明教大师。嵩童体完洁,至死无犯,火讫,张器不坏,此节可高天下之士。余昔怪其累夕讲谈,音若清磬,未尝少嗄,及终,方得其验。嵩字仲灵,藤州人,诗类老杜,杨公济蟠收全集。公济深伏其才,答嵩诗有“千年犹可照吴邦”之句在集。

无名高僧

编辑

成都无名高僧者,诵法华经有功,虽王均、李顺两乱于蜀,亦不敢害。一旦,忽一山仆至寺,言先生来晨请诵经,在药市奉候。至则已在,引入溪岭数重,烟岚中,有一跨溪山阁,所居也。仆传其语曰:“先生请师诵经,老病起晚,诵至宝塔品,愿见报,欲一听。”至此品,报之,果出,野服藜杖,两眉垂肩,但嘿揖,焚香侧听,听罢遂入,不复出。将斋,以藤盘竹箸,秫饭一盂,杞菊数瓯,不调盐酪,若美甘露。食讫,仆持衬一锾敬施之,曰:“先生寄语上人,远到山舍,不及攀送,遣仆送出路口。”因中途问仆曰:“先生何姓?”曰:“姓孙。”曰:“何名?”仆于僧掌中书“思邈”二字,僧因大骇,欲再往,仆遽失之。凡山中寻三日,竟迷旧路,归视衬资,皆良金也。中五六金,一半尚铁。由兹一膳,身轻无疾,天禧中,已一百五十岁,长游都市,后隐不见。

罗真人

编辑

太平兴国四年,绵州罗江县罗公山真人罗公远旧庐,有人乘车往来山中,石上有新辙迹,深三尺馀,尽五色。知州种士衡缘辙迹至洞口,闻鸡犬声。见湘山野录。

胡僧法调

编辑

西晋时,有胡僧法调至洛阳,见晋家宫阙,叹曰:“此正似兜率天宫,但生死之力营建,非道力所成耳。”将终,与徒众别,谓之曰:“山河天下皆变灭,而况人身而得久长?但能专心清净,屏除三毒,形数虽乖,其会必同。”言讫而卒。

佛经

编辑

佛经之入中国,自竺法兰、摩腾二师。以后汉明帝时,暨至白马寺,首译四十二章经。历晋及十六国南北朝暨唐,皆有梵僧自五天竺来,及华人之善竺音者,迭相翻译,讫开元,录凡大小乘经律论圣贤集共五千四十八卷。至贞元,又别录新经二百馀卷。元和之后,译经遂废。太宗太平兴国初,有梵僧法贤、法天、施护三人,自西域来,雅善华音,太宗宿受佛记,遂建译经院于太平兴国寺。访得凤翔释清照,深识西竺文字,因尽取国库新贮西来梵夹,首令三梵僧诠择未经翻者,各译一卷,集两街义学僧评议。论难锋起,三梵僧以梵经华言对席读,众僧无以屈,译事遂兴。后募童子五十人,令习梵学,独得惟净者,乃江南李王之子,惠悟绝异,尽能通天竺文字。今上即位初,陈恕达议,以为费国家供亿,愿罢之。上以先朝所留意,不许。讫今所译新经论学,凡五百馀卷,自至道以后,多惟净所翻也。大中祥符四年,译众上言,请如元正造录,诏令润文官参知政事赵安仁与翰林学士杨亿同编修,凡为二十卷。乃降赐太宗所作释门文字,令编其名题入录。安仁等及释众再上表,请御制释门文章,许之。六年三月,赐御制法音前集七卷,共论次其文理,以附于先皇之次,而冠于东土圣贤集之首。译经院置润文官,尝以南北省官学士充,中使一人监院事。译经常以梵僧,后令惟净同译,经梵学笔受二人,译缀文二人,评议二人,皆选名德有义学僧为之。

喻浩造塔

编辑

钱镠曰:“释迦真身舍利塔,见于明州鄞县,即阿育王所造八万四千,而此震旦得十九之一也。”镠造南塔以奉安,俶在国,天火屡作,延烧此塔,一僧奋身穿烈焰,登第三级,持之而下,衣裳肤体多被烧灼。太平兴国初,俶献其地,太宗命取塔禁中,度开宝寺西北阙地,造浮图十一级,下作天宫,以葬舍利。葬日,上肩舁微行,自安置之,有白光由塔一角而出。上雨涕,其外都人万众皆洒泣,燃指焚香于臂掌者无数。内侍数十人,愿出家扫洒塔下,悉度为僧。上谓近臣曰:“我曩世尝亲佛座,但未通宿命,不能了了见之耳。”初造塔,得浙东匠人喻浩,浩不食荤茹,性绝巧,先作塔式以献。每建一级,外设帷帟,但闻椎凿之声,凡一月而一级成。其有梁柱龊龉未安者,浩周旋视之,持捶橦击数十,即皆牢整。自云此可七百年无倾动。人或问其北面稍高,浩曰:“京城多北风,而此数十步,乃五丈河,润气津浃,经一百年,则北隅微垫,而塔正矣。”塔成,而浩求度为僧,数月死,世颇疑其异。见杨文公谈苑。

吴长文

编辑

吴长文,博学通古今,尤不喜释氏,其父卒,不召僧,不作佛事。居常闾巷。细民与其父相往来者,人赠二缣。子华为长文作墓铭,都不及之,盖子华信奉释氏。韩魏公亦曰:“此事亲之际,尤为难也。”

死后出家

编辑

熙宁中年,王禹玉丞相奏亡妻庆国夫人郑氏,临终遗言,乞度为女真。敕特许披戴,赐名希真,仍赐紫衣,号冲静大师。见倦游杂录。

建寺

编辑

太平兴国寺,旧龙兴寺也,世宗废为龙兴仓。国初,寺主僧屡击登闻鼓,求复为寺,上遣中使持剑以诘之,曰:“此寺前朝所废,为仓敖以贮军粮,汝何故烦渎帝庭?朝命令断取汝首。”仍戒之曰:“傥偃蹇怖畏,即斩之。或临刑无惧,即未可行刑。”既讯,其僧神色自若,引颈就戮。中使以闻,上大感叹,复以为寺。官为营葺,极于宏壮。又修旧封禅寺为开宝寺,前临官街,北镇五丈河,屋数千间,连数坊之地,极于钜丽。

西域僧觉称

编辑

大中祥符初,有西域僧觉称来,馆于传法院,其僧通四十馀本经论,年始四十馀岁。丁谓延见之,嘉其敏惠,遣人送至予处,与译同来,设茶果。问之,译云:“入此国,见屠杀猪羊,县肉市肆,甚不忍观,见此方人心颇恶。彼西土,或一国人全不食肉。”予问能留此土否?觉称云:“愿至五台,谒文殊即还。”乃心思恋本国,不乐居此。因索纸以竹笔作梵书,横行数十字,请净公译云:“稽首摧伏诸魔力,我智者本名觉称,出家至今,十九腊,渠胝偈句义能说,后复作圣德颂”,以上文理甚富。上问其所欲,但求全襕袈裟,归置金刚坐而已。诏尚方造以给之。觉称自言酤兰左国人,刹帝利性善,尽于译堂北壁画释迦面,与此方绝异。

云豁入定

编辑

吉州西峰宝龙院僧云豁,常入定,岁馀一出。大中祥符三年,上遣中使赵履信取至阙下,宣于北御园舍中,扃𫔎之,月馀始出定。苦告求归,厚赐以遣之。见杨文公谈苑。

王中正

编辑

汀州王捷,少商江淮间。咸平初,遇一人于南康逆旅,衣道士服,仪状甚伟。后屡见之,授其黄金术,仍付以神剑,且戒之曰:“非遇人君,不可妄泄。”后徉狂叫呼上饶市中,配流岭南,逃归京师,挝登闻鼓自陈。上召与语,悦之,命之官,更名中正,寓居中官刘承珪家。承珪上言,数闻中正与人语,声如童子,云:“我司命真君也。”中正丞迁神武大将军、康州团练使,常以药金银献上,以助国费。卒赠岭南节度使,谓之烧金王先生,建祠元宁院西。至今御府犹有中正所献金及𬬻钳残药。见渑水燕谈。

方士谒锺弱翁

编辑

锺弱翁傅帅平凉,戎事有间,延宾客。一日,有方士偕众道通谒,幅巾衣白纻,短不掩骭,气局广深,进退从容中度。从牧童,牵黄犊,立庭下。弱翁异之,指牧童曰:“道人颇能赋此乎?”笑曰:“不烦我语,是儿能之。”牧童乃擘笺放笔,大书曰:“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既去,郡人皆见方士担两大瓮,长歌出郭,迹之不见。章质夫闻曰:“瓮乃二口,岂吕洞宾耶?”见西清诗话。

王参政

编辑

王参政伯庸得疾,既委顿,是夕有灵鹤十馀只,空中嘹唳。八月二十日,夜三更,月甚明,时其弟纯臣差知亳州,公人来迎候者,皆以为怪讶。须臾闻宅中恸哭,群鹤遂散,时人以谓伯庸当作仙官尔。

日本僧

编辑

景德三年,予知银台通进司,有日本僧入贡,遂召问之。僧不通华言,善书札,命以牍对,云:“住天台山延历寺,寺僧三千人,身名寂照,号圆通大师。国王年二十五,大臣十六七人,郡僚百许人。每岁春秋二时,集贡士,所试或赋或诗,凡及第者,常三四十人。国中专奉神道,多祠庙,伊州有大神,或托三五岁童子降言祸福事。山州有贺茂,明神亦然。书有史记、汉书、文选、五经、论语、孝经、尔雅、醉乡日月、御览、玉篇、蒋鲂歌、老列子、神仙传、朝野佥载、白集六帖、初学记。本国有国史秘府略,日本记,文馆词林,混元录等书。释氏论及疏抄传集之类多有,不可悉数。”寂照领徒七人,皆不通华言。国中多习王右军书,寂照颇得其笔法。上召见,赐紫衣束帛,其徒皆赐以紫衣,复馆于上寺。寂照愿游天台山,诏令县道续食。三司使丁谓见寂照,甚悦之。谓,姑苏人,为言其山水奇,见寂照心爱,因留止吴门寺。其徒不愿住者,遣数人归本国,以黑金水瓶寄谓,并诗曰:“提携三五载,日用不曾离。晓井斟残月,春炉释夜凘。鄱银难免侈,莱石易成亏。此器坚还实,寄君应可知。”谓分月俸给之,寂照渐通此方言,持戒律精至,通内外学,三吴道俗以归向。寂照东游,予遗以印本圆觉经,并诗送之。后寄书,举予诗中两句云:“身随客槎远,心与海鸥亲”,不可忘也。圆觉固目不暂舍云。后南海商人船自其国还,得国王弟与寂照书,称野人若愚,书末云:“嗟乎!绝域殊方,云涛万里。昔日芝兰之志,如今胡越之身。非归云不报,心怀非便,风不传音问,人生之限,何以过之?”后题宽弘四年九月。又老大臣藤原道长书,略云:“商客至,通书,谁谓宋远?用慰驰结。先巡礼天台,更可攀五台之游,既果本愿,甚悦、甚悦。怀土之心,如何再会。胡马犹向北风,上人莫忘东日。”后题宽弘五年七月。又治部卿源从英书,略云:“所谘唐历以后史籍,及他内外经书,未来本国者,因寄便风为望。商人重利,惟载轻货而来,上国之风绝而无闻,学者之恨在此一事。”末云:“分手之后,相见无期,生为两乡之身,死会一佛之土。”书中报寂照俗家,及坟墓事甚详悉。后题宽弘五年九月。凡三书,皆二王之迹,而野人若愚章草特妙,中土能书者亦鲜及。纸墨尤精,左大臣乃国之上相,治部九卿之列。见杨文公谈苑。

郭忠恕

编辑

郭忠恕,字恕先,以字行。能属文,善史书。周广顺中,累为周易博士,贬乾州司户,秩满,遂不复仕。多游岐雍宋洛间,纵酒,逢人无贵贱,常口称猫。遇山水佳处,绝粮数日不食。盛夏暴于日中,体不沾汗;穷冬大寒,凿河冰而浴,溶傍冰凘皆释。太宗召授国子监主簿,纵酒自肆,谤讟时政,太宗怒,决杖配登州。行至齐州临邑,谓部送吏曰:“我逝矣。”因掊地,窟才容面而卒。遂稿葬于道左,后数日,有取其尸改葬,视之空空,若蝉蜕然。

许旌阳家田夫

编辑

洪州西山,有异人于大夫妇,出入山中,相传许旌阳家田夫也。旌阳使出取米,及归,拔宅升仙矣,遂止为地仙。于大有诗云:“自从明府升仙后,出入尘寰直至今。不是藏名浑时俗,卖柴沽酒贵安心。”妻寄于大诗曰:“昨日因行过翠微,醮坛风冷杏花稀。碧桃为我传消息,何事人间去不归?”至今有见之者。

朱池寺僧

编辑

余往岁侍亲睦州寿昌县,朱池寺寺僧卒方数日,其弟子出卒前一日手写一颂云:“孤灯寂寂夜堂深,寒雨潇潇响竹林。大底浮生只如此,不须哀怨动悲音。”字甚端谨,斯亦异矣。见李希声诗话。

 上一卷 ↑返回顶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