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毕斋集/神道碑铭

后序 占毕斋集
神道碑铭
作者:金宗直
1789年

神道碑铭幷序

编辑

德行文章政事。自孔门高弟。未有騈之者。况其外者乎。才优者行缺。性素者治拙。乃恒状也。若吾文简公。则不然。行为人表。学为人师。生而上眷遇。殁而众哀慕。何公之一身。关轻重也乃尔。公讳宗直。字季昷。善山人也。号占毕斋。公天分甚高。総角有能诗声。日记数万言。未弱冠。文名大振。中景泰癸酉榜进士。捷天顺己卯科。选补承文正字。时鱼公世谦有诗名。为本院先进。见公诗。叹曰。使我执鞭为奴隶。当甘受之。升本院检校。转监察。适入对。忤旨罢。起为岭南兵马评事。入拜校理。上即位初。开经筵。特选文学之士。应选者凡十数人。公其尤也。未几。出守咸阳郡。其治以兴学育才。安民和众为务。政成为第一。上曰。宗直治郡有声。其优迁。遂拜承文院参校。是岁。适重试。咸劝曰。重试。文士骤进之阶。竟不赴。物论高之。未几。为善山府使。母卒。庐墓三年。丧礼一遵朱文公。哀毁过礼。人服诚孝。服阕。筑书堂于金山。池其傍。种之莲。扁其堂曰景濂。盖慕无极翁也。日吟哦其中。无意世事。以弘文馆应教征。辞以疾。不许。不得已而起。入侍经筵。辞约意畅。讲读最善。故眷注偏倾。超左副承旨。都承旨缺。特命授公。辞不敢当。教曰。卿文章政事。足以堪之。勿辞。寻迁吏曹参判,同知经筵事。特赐金带一腰。殊待类此。后观察湖南。不动声色。一路肃然。入拜汉城尹,工曹参判。超刑曹判书。兼弘文馆提学。弘治己酉秋。以病辞。移授知中枢。欲谢病归。一日。请浴东莱温井。许之。因卧密阳田庄。上特许勿遆前职。或劝之受禄。不应。三辞。不允。至亲制批答赐之。凡两度。有端悫无伪。学问渊源等语。闻其贫。令本道赐米七十石。遣内医赐药。壬子八月十九日卒。享年六十二。讣闻。掇朝二日。太常议谥曰文简。公考曰叔滋。成均司艺。赠户曹判书。祖曰成均进士琯。曾祖。司宰令恩宥。皆赠封爵。公娶蔚珍县令曺继门女。生三男二女。长曰绲。娶海平人弘文修撰金孟性之女。早殁。次皆夭。女长适生员柳世湄。次适生员李翮。后娶南平人佥正文克贞女。生一男一女。男曰嵩年。女适直长申用启。无后。公凡居家。鸡鸣盥栉。正衣冠端坐。虽妻孥之间。不示懒容。少时。司艺病且瘦。公忧伤。作吁天赋。大夫人在堂。公未尝安于朝。乞外三出奉养。伯氏病痈。医云。蚯蚓汁良。公先尝以进。果效。后伯氏客死京师。公奉柩返葬故里。抚其孤如己出。教诲使之成立。其孝友天性至如此。凡守职莅民。居简以御烦。主静以制动。所在不露形迹。事理而民不忍欺。平时。待人接物。浑然和气。非其义。不以一介取诸人。惟耽于经史。至老忘惓。所得浩博。四方学者。随其器之大小。充然有得而归。一径品题。便成佳士。以文学鸣于世者太半。今户曹参判曹公伟。公妇弟。议政府舍人康公伯珍,弘文修撰康公仲珍。公之甥。一何公之门之萃闻人耶。世以此益奇之。公所纂青丘风雅,东文粹,舆地胜览。行于世。公既殁。所著诗文。尤见贵。门徒撰本集与彝尊录。上命入内。朝夕命刊矣。以余平生与公最有义分。曹太虚请为文刻石。不可以文拙辞。铭曰。

乌山崇崇。洛水溶溶。秀气斯锺。日月委明。奎璧沦精。文人乃生。博洽丘坟。奇古诗文。升立扬芬。登堂讲疑。过门问奇。后学蓍龟。父焉孝乎。兄焉友于。家庭怡愉。临民以慈。去后馀思。乡有遗祠。论思经幄。面对日角。独膺宠渥。崇班峻级。如阶而蹑。人望允协。天夺何速。民实无禄。九重含戚。公不可留。令名千秋。遗稿汗牛。公多名实。其令泯没。我今载笔。

资宪大夫。知中枢府事兼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成均馆事洪贵达。撰。

通训大夫。昌原大都护府使,金海镇管兵马佥节制使吴汝拨。书。

通训大夫。行司谏院司谏兼春秋馆编修官,知制教金世濂。篆。

右铭具序。乃洪相公贵达撰也。先生事业文章。其大槩俱载其中。岂容后人文字凟赘之哉。本府人。慕其德业。镌竖于故闾前矣。而不保于壬辰兵乱。乱定之后。乡人咸思重建而不暇焉。今府伯李斯文惟达。依府儒之齐恳。取刻旧文。竖诸旧道。府人仍欲陈其首末。幷录于铭下。故书此以遗之。嗟乎。先生殁后。不幸昏朝乱政。权奸煽祸。惨至祸及泉壤。尚忍言哉。虽然。先生之道。有何损哉。窃闻。当时名人俊士之辈出其门者。不止十数焉。寒暄,一蠧两贤。皆其所奖发也。今者。府人慕尚不已。于经乱之后。适值贤府使之莅府。而获遂其宿愿。又拟移卜庙院于吉地。以为师宗之所焉。盖亦斯文之亨运也。毕竟本府人才之产。亦不下于昔日及门之诸儒也必矣。

崇祯七年九月日。资宪大夫。工曹判书玉山后人张显光。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