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德光太子经
佛说德光太子经 西晋 译者:竺法护 |
参考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底本:大正新修大正藏经录入 |
佛说德光太子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城灵鸟顶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菩萨五百人俱。
尔时,贤者赖吒和罗止顿舍卫国,尽夏三月,更新具衣钵、著其被服,与百新学比丘俱。所作已办,共游诸国,往诣王舍大城灵鸟顶山。
于是,贤者赖吒和罗行到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赖吒和罗问世尊言:“菩萨大士奉行何等,得一切奇特功德之法,致无动畏之慧、超异之智;发遣辩才,光明彻照,入一切智,教授众生;令得解脱断于狐疑,以善权方便示一切智;言行相应,所问诸佛,常以巧便得诸佛意;一切所闻法,皆能受持疾逮一切智?”
尔时,贤者赖吒和罗以偈赞叹,问佛而说,颂曰:
「云何菩薩滿所行?何謂所作而審諦? 具足智慧功德願,今人中尊解說是, 紫磨金色妙身體,為人中尊積上德。 救濟擁護於眾生,願佛解說無上行, 為如何得無盡智,無量總持上覺道。 云何致得平等行?解決眾人之狐疑, 無數億劫樂生死,其意終不有穢厭。 己見無數勤苦人,善權教授令開解, 淨其佛國眷屬具,光明壽命眾亦爾。 一切所云為寂寞,唯願世尊說上行, 降魔官屬斷諸見,脫於愛欲度想行。 云何講說經法義?願佛解說諸實行; 端正殊好辯才足,為眾人說柔軟音。 飽滿世間如時雨,願佛解說諸覺行。 所說微妙如羯隨,梵聲無疑明慧音, 眾會渴仰於經法,便以甘露飽一切。 若有欲學尊佛道,當勤精進志法行, 如來所講悉平等,唯願法王以時說。 我欲聽說正真道,佛天中天知我意, 今我不敢擾世尊,唯願善說無上行。」
佛告赖吒和罗:“善哉,善哉!乃问如来,如此之义。多所哀念,多所安隐,愍伤诸天及世间人,乃为当来诸菩萨施,令得护行。赖吒和罗!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赖吒和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言:“赖吒和罗!菩萨有四事法,得清净行。何等为四?一者、行平等心,而无谀谄;二者、等心于一切;三者、解了空行;四者、如口所言,身行亦尔;是为四事法,菩萨疾得清净行。”
佛告赖吒和罗:“菩萨复有四事法,得安隐劝进。何等为四?一者、得总持;二者、得善知识;三者、得法忍;四者、于戒清净,所行平等;是为四事法。”
佛告赖吒和罗:“菩萨复有四事法,入于尘劳、劝悦生死法。何等为四?一者、菩萨示现佛身入于生死,劝诸起灭者,令得喜悦法;二者、为说柔顺之法;三者、所有无所爱惜;四者、得不起法忍;是为四事法。”
佛告赖吒和罗:“菩萨复有四事法,无所爱著。何等为四?一者、菩萨不当著家居舍宅;二者、出家菩萨不当贪财利;三者、菩萨不求诸功德报;四者、菩萨不当惜身命;是为四事法。”
佛告赖吒和罗:“菩萨复有四事法,于法无厌足。何等为四?一者、于戒无所缺减;二者、习闲居野处;三者、奉四贤圣之行;四者、得博闻;是为四事法。”
佛告赖吒和罗:“菩萨有四事法,而得无念普有所入。何等为四?一者、令生善处常值佛世;二者、听受尊长教而无谀谄;三者、乐受教命,其心不著财利;四者、得辩才入深法要;是为四事法。”
佛告赖吒和罗:“菩萨有四事法,得清净行。何等为四?一者、为菩萨行,无伤害意于人;二者、弃捐谀谄、邪伪之行,乐在闲居;三者、一切所有施,而不惜不望其报;四者、昼夜常志求法,见说法者不求其短;是为四事法,菩萨摩诃萨得清净行。”
佛尔时说偈言:
「其心不著塵垢法,即便無有惡瑕穢, 志意不厭教論法,則能令致無上道。 雖遇不賢常一心,普入邪行惡道本, 出家學道無所惜,在於山間欲解脫。 閑居寂寞無所起,其心不著財利色, 捐棄軀體不惜命,行如師子無所畏; 心得歡悅知厭足,譬如飛鳥無所畏, 一切世間無有常,志求佛道大慧行。 常樂獨處譬如犀,無有恐畏如師子, 心不怖懅無麁志,若得供養無增損。 捐去邪語及惡見,智了大行志解道, 我為世間一切護,意為善權無放逸。 意善持戒為眾道,心不亂著諸恩愛, 謹順正行如救火,常求世尊上妙行。 已脫於空無有想,種種具足審寂寞, 所住靜然智慧明,得甘露味常歡悅。 假使得佛覺道意,常為清淨無疑難, 總持辯才一其心,忍一切苦不想報。 若有菩薩聞是行,欲求佛道當歡喜, 常志精進離懈怠,了穢無知意不害。」
佛告赖吒和罗:“菩萨有四事法,自堕落。何等为四?一者、菩萨㤭慢而不恭敬,为自堕落;二者、菩萨作无反复习于谀谄,为自堕落;三者、菩萨求供养贪利,为自堕落;四者、菩萨佞谄邪行求于供养,为自堕落;是为四事法,菩萨为自堕落。”
佛告赖吒和罗:“菩萨有四事法,堕邪壍。何等为四?一者、懈怠为堕壍法;二者、无净信;三者、起想;四者、见得供养者,有嫉妒心;是为菩萨四事堕邪壍法。”
佛告赖吒和罗:“菩萨不当习四事法。何等为四?一者、菩萨不当与诸邪见人相习;二者、菩萨不当与诽谤正法之人相习行;三者、菩萨不当与恶知识相习;四者、菩萨不当与贪衣食人相习;是为四事法。”
佛告赖吒和罗:“菩萨有四事法,得苦痛之罪。何等为四?一者、以智慧自贡高,怀憎嫉意;二者、心不欢悦,无清净行;三者、不能忍辱,但欲贪他人财物;四者、谓有我人著法;是为四事法,菩萨得苦痛之罪。”
佛告赖吒和罗:“菩萨复有四事自缚。何等为四?一者、菩萨喜轻慢于人,是为自缚;二者、菩萨行世间巧,便起贾作治生想,是为自缚;三者、菩萨意不受法慧为放逸行,是为自缚;四者、菩萨缚意住种姓,是为自缚;是为四事。”
佛告赖吒和罗:“后当来世学菩萨道者,当有是诸瑕秽无行人。当供养诸无行者谀谄人,当供养诸谀谄者有无智人,当供养诸无智者:贪求衣食、无有直心、嫉妒种姓、谀谄怀邪、无质朴心、欺诸尊长及诸家室,用供养故。还相诽谤,意贪财利入诸郡国,不念说法以开解人,亦无善权;于众人无智慧意,自以为智;见他人智慧为善师,便轻慢之;设有无行者,为破坏之器。还相求长短舍精进行,为无智懈怠,不多念智慧,还相坏法;别离众会共结怨害,转共诤斗,谓他无行,我承法教;不奉禁戒、不欲闻法、不行精进。生于贫窭之中,在穷厄之家,行作沙门但忧求财利,其所在处不能得安,何况乱志?一心虽行佛功德,续贪著家室之利,自谓我为沙门也。”
佛言:“我不谓是辈之人为行菩萨法,如是等人百千劫中,不能得柔顺法忍,何况欲得佛慧正觉之行?”
佛言:“赖吒和罗!我不但谓是辈之人堕三道壍,亦复当堕八恶之处。何等为八?一者、生在边地;二者、堕贫穷家;三者、所生之处面目丑恶;四者、生于邪恶、反善之家;五者、生与恶知识会;六者、多疾病;七者、所生处寿命短;八者、横死;是为菩萨八恶事,堕于邪壍。所以者何?赖吒和罗!我不以口言作愿以为菩萨、不以伪乱之人为清净行、不以谀谄为菩萨行、不以贪著衣食为供养佛、不谓贡高者为清净智慧、不以自见慧行为断疑垢。我不谓嫉妒者有清净意、不谓多贪求者而得总持、不谓不见诚谛之德而有罣碍当得生善处、不谓贪种姓著色者当得清净身。我不谓想行者当得佛定意,我不谓非至诚行者当得清净也,我不谓㤭慢者当得清洁意,我不谓非知厌足者当好法也,我不谓贪身命者为志求法。”
佛言:“赖吒和罗!我不怨责外六师也;责此辈愚人,剧于外六师。所以者何?所言各异,所行不同,为欺诸天及世间人。”
佛于是说偈言:
「無智憒亂為放逸,輕慢無敬多貪求, 與塵垢會起欲想,是輩之人去道遠。 貪求供養懈怠增,以無精進失淨信, 便壞淨行亡正戒,犯禁法者失善道。 生於貧家作沙門,在窮厄中求供養, 譬如有人窮無物,從他債望求財產。 貪供養故在閑居,在於彼住欲自達, 得神通智辯才具,棄捐家室受所有。 不見道住隨亂行,生於貧窮卑賤家, 在醜惡中無力勢,墮於貢高愚癡地。 作卑賤者無名德,意貪財利為放逸, 後即生於大惡處,億劫之中無善跡。 假使於道無貪利,諸天人民悉得佛, 隨藍之風不動人,用供養故不自成。 無有功德仰於人,無精進意失善行, 為壞亂教不承法,不能逮得慧道意。 以至誠利致佛法,終不失行如道意, 志願甚堅常清淨,所奉如應則為道。 我求佛故無所惜,及施身命索經法, 是輩捨法不精進,以於道法失句義。 有大燈明無能見,我本求索善義說, 適聞所教即奉行,斷絕一切諸愛欲。 已聞種種佛法教,不能究竟一法句, 非法行者何得道,譬如示盲之道徑。」
佛告赖吒和罗:“乃往过去无央数劫,长远不可计、无量、不可思议。尔时有佛,号吉义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在世间教授、佛、天中天。时,有国王名頞真无。”
佛言:“赖吒和罗!其頞真无国王,典主阎浮利天下,广长六十四万里。时,阎浮利有二万大城、有亿千家。其頞真无王有大城,名宝照明,王所治处,其城长四百八十里、广二百八十里,以七宝为城,南北出有八道,所作审谛具足。尔时人寿十亿那术岁。”
佛告赖吒和罗:“其王頞真无,有子名曰德光,端正殊好,威神妙绝。初始生时,自然有千藏出,皆有七宝;一一藏中,自然有诸国王宝,其七宝高八丈。德光适生,一切阎浮利人皆大欢喜,拘闭牢狱,皆得解脱。其德光太子适生七日之中,无智不博,道俗悉具。”
佛语赖吒和罗:“于时,净居诸天,中夜时来到德光太子所,语之言:‘太子!不当为放逸之行。’于是德光太子从是已来,具足万岁之中,初不睡眠、亦不调戏;初不歌舞、未曾作乐;亦不行来、不出游观;未曾贪身、亦不念歌舞伎乐;不贪财利、不念家居;不著郡国、亦无所求;一切所有,无所爱惜;如立一心,常在独处,以寂诸难,得意少有。‘无生不死者,身命不可保、不相敬重,天下恩爱会当别离;无有作导师者,乱法犯罪,忧怖恐惧;凡夫之土,不知厌足,以愚痴力,常憙诤斗。我今者,为堕无行之中;我欲默然无为。’彼时太子独处闲居,无放逸意,远诸爱欲为等心行。”
佛语赖吒和罗:“时,王頞真无他域之中,有一大城,名乐施财,为德光太子造,南北行有八重、八百交道,以七宝为城;其城七重,以七宝为帐,皆以白珠而璎珞之;一切诸栏楯间有八万宝柱,一切诸宝柱各有六万宝绳互相交系,一切诸宝绳各有千四百亿带系;若有风吹,展转相揩,出百千伎乐之音声。一切诸栏楯前,各有五百采女,善鼓音乐,皆工歌舞,得第一伎,所作具足,能欢悦一切天下诸国人王,以是供给德光太子。王告诸采女曰:‘汝等舍诸因缘,昼夜作诸伎乐,以乐太子,令可其意,无得使见不善之事。’一切栏楯边置诸施具,饥者与饭,渴者与浆,欲得车马者与之,欲得衣服、华香、坐具、舍宅、灯火,随其所求供养。具金银、明月珠、琉璃、水精、象马,一切诸七宝璎珞以给天下。其城中央,为德光太子作七宝宫殿、八重交露;彼一讲堂,上有四亿床座以给太子。城中有园观,生花树、宝树,其树常生,悉遍覆盖。”
佛语赖吒和罗:“其园观,中央有七宝浴池,以四宝——金、银、水精、琉璃为栏楯;中有八百师子之头,其水由中入浴池。其浴池中复有八百师子头,池水从中流出。池中常生四种花——青莲花、红莲花、白莲花、黄莲花;周匝有宝树,其树皆有花实。其浴池边复有八百庄饰宝树,一切诸宝树间各复有十二宝树,各以八十八宝缕转相连结;风起吹树转相敲,概出百千种音声。诸浴池上皆有七宝交露帐,德光太子在其中浴。
“其讲堂上有四十亿七宝床座,各敷五百坐具。其中央敷一大七宝座、敷八十亿妙衣,以为坐具;座高五丈六尺,德光太子在其上坐。一切诸床座下各有香炉,昼夜三反,火烧蜜香,布诸好花,以宝覆盖,垂金色莲花。殿上有明月珠帐,垂八万明月珠,出其光明,普有所照。一切诸树上皆悬诸幡盖,一切诸园观中各有九万明月珠。其一珠光明照四十里,普遍佛国。”
佛语赖吒和罗:“其园观中,有鹦鹉、鸬鹚、拘耆、孔雀、雁鸟、鸳鸯、鸠那罗鸟、鹖鹎鸟、诸耆域鸟,皆共悲鸣,有种种音声,以乐德光太子,常作五百味供具。
“尔时,一切房室中有五百童男,限年十六以上、二十已还,皆悉童男,都于诸国采择。得是诸童男将入彼城,皆悉巧黠无所不能、皆知天下诸所作为。复将八十亿童女在其城中,端正姝好,年十六已、上限至二十,皆工歌舞,能令男子欢悦,其所语柔软工谈,言语常如应时,不长亦不短、不肥亦不瘦、不白亦不黑,口出优钵花香、身出栴檀香,皆如天上玉女悉共同心,皆悉围绕德光太子鼓乐弦歌。于是德光太子心念言:‘我今自然得大怨家,众乱我清白之法,我今当作无所惜之行。’于是太子愁忧不乐。譬如有人所见拘系心无所乐,德光太子亦如是也。见诸采女伎乐,意无放逸,亦不以为奇特、亦不贪其城郭、亦不著车乘。彼具足于千岁中,未曾爱色,想亦不想,声香味细滑皆除诸想,常专志一心,念言:‘此为是我怨家之众,我何持出是怨家中去,而得解脱,为无放逸行。’尔时,诸采女白王頞真无:‘太子不听歌舞,愁忧不乐。’”
佛语赖吒和罗:“时,王頞真无与八万小王俱,往诣德光太子所,悲泣泪出,愁忧不乐,感绝躃地。侍者即共扶持,王令起住,为太子说偈言:
「『願子且觀我諸寶,子初生時自然出, 誰嬈汝者今語我,吾當重罪誅罰之。 今且觀是如天上,我從子意之所欲, 今者太子有何乏,我能隨意令子得。 視是諸欲淨好目,諸采女俱鼓樂聲, 與共娛樂除其憂,悉工鼓音常喜笑。 汝當聽是好音聲,所鼓伎樂相和悲, 今正是意娛樂時,其池水中有蓮華。 園觀中有華葉實,種種妙好無亂穢, 觀是第一自在智,可以喜樂一哀我。 入池中洒自恣樂,中有蓮華青黃白, 種種紅花光覺人,今子觀是何不樂。 鸕鶿鸚鵡拘耆鶴,拘那耆匐哀鸞聲, 諸香白花譬如雪,孰聞是音不歡悅。 明月講堂平等力,黃金琉璃為欄楯, 諸所珍寶最妙好,諸樹音聲出那術。 欄楯邊施用汝故,眾千采女鼓吹音, 亦聞玉女歌樂聲,子意何念而不悅。 今太子等美姝好,可以娛樂聽我言, 父母住此目淚出,子豈無哀愍我等。』
“尔时德光太子,以偈答王言:
「『彼持功德者,離諸惡見言, 我以厭苦樂,不貪無利欲。 皆見於五道,生死諸人民, 今當說解脫,父王聽我言。 無有觸嬈我,今吾當何說, 我不貪於欲,云何樂歌舞? 一切諸愛欲,我視如怨家。 塵勞諸貪愛,隨人著五道, 是諸采女輩,無覺癡樂之, 為是諸魔事,隨人大繫縛。 諸聖賢道士,常不讚歎是, 習此愛欲者,為種因緣根; 是采女身體,皮革如裹連, 筋骨相搘拄,如幻無正利。 譬若如畫瓶,中盛滿不淨, 譬如在塚間,云何當樂此? 所鼓音樂聲,無有亦無受, 一切樂無諦,了此為不惑。 若習於想念,便即失一心, 隨塵勞音者,譬如癡老人。 一切諸有樹,或有熾盛時, 亦不可常得,或有無樂時。 其果無有常,亦不常著樹, 我以了如是,豈當戲短命。 父母不可保,及兄弟妻婦, 親里亦如是,臨終不自在。 一切諸所有,如草上之露, 不當縱其心,自恣為放逸。 是意不可滿,譬若如大海, 恩愛甚廣大,已得復重索。 眾人貪欲故,各各而懈廢, 無能缺減者,譬如須彌山。 人以意為本,身命過去疾, 譬如河水流,適合便復別。 盡壞不久立,譬若如電現, 貪著三界欲,則為無智黠。 諸天來語我,無得為放逸, 為菩薩行者,不貪諸所有。 願欲得佛道,哀念眾人民, 非以淫欲行,可以致佛道。 其有受貪欲,為心意作奴, 便為自壞敗,不得立功德。 我終不受欲,亦無起瞋恚, 如鳥墮羅網,云何得自在? 現於惡思想,為還自縛身, 意不得自在,為無利空聚, 貪是恐懼身,譬如毒樹花。 何所是人尊,謂度駃水者; 觀視諸人民,流墮惡道者。 為諍空無句,興起諸邪見, 王當知我意,欲度脫此輩。 不貪積慢法,疾得度無極, 覺諸睡臥者,療治於疾疫。 為除去憂患,令立歡悅跡, 欲脫三千世,縛著音響者。 為說善經義,飽滿久貧窮, 調諸不成者,拔出於惡道。 施盲得眼目,令聾者得聽, 為造解脫燈,立智慧神通。 令諸三界人,得三忍平等, 為作慈哀雨,度諸雲霧岸。 為一切眾人,現其光明焰, 便持善覺意,令脫得蔭涼。 為雨諸醫藥,皆令得安隱, 念是已父王,即便坐一心。 吾於一切欲,無復志願求, 但欲索佛道,用哀眾人故; 於諸有貪欲,無復有志願, 孰有智黠人,樂在於是中。 云何犯禁忌?令人意迷亂, 若因貪愛色,為墮大惡道。 孰行佛道者,當復為放逸, 人皆隨水流,我當今逆流。 不可以言說,而致得佛道, 當放慈哀光,照於一切人。 我不貪愛欲,不縛著財物, 我今願父王,不如與眾還。 我欲棄眾會,及一切郡國, 人多求可意,從是致疾病。 制意不放逸,勝得億郡國, 不可在愛欲,而致得佛道。 若欲得無上,安隱快樂句, 當詣大山中,在樹下而坐, 習在於閑居,可得尊覺道。』」
佛告赖吒和罗:“尔时,德光太子于讲堂上,与诸放逸者俱,其心秽厌之。时,太子作三品行,何等为三?一者、住立;二者、经行;三者、坐禅;弃捐睡卧,具足上行,已得八住。
“时,太子夜半闻虚空中声,净居诸天嗟叹佛功德广普具足,及叹法众。德光太子闻已,衣毛为竖,即而堕泪,愁忧不乐,叉手以偈问诸天言:
「『我在厄難中,諸天願哀我, 今且住聽言,我欲有所問。 行在虛空中,為歎誰功德? 我聞其音聲,其心為悲喜。』」
佛告赖吒和罗:“尔时,诸天为王太子德光说偈言:
「『今世間有佛,太子不聞耶! 佛號曰吉義,救濟兼擁護。 奉行諸善本,開化尊功德。 眾僧以學問,有億那術千。』
“德光太子,以偈问诸天言:
「『我儻見世尊,云何知是佛? 願說慈功德,欲知於正覺。 假使往見佛,當問道如何, 菩薩行何法,得為一切護?』
“于是诸天为德光太子,说偈言:
「『頭髮軟妙好,英殊如右旋, 其頂相威神,好譬如山巔; 眉間相光明,威曜若日出, 生妙如右旋,色好白如雪。 覺意為清淨,目為紺青色, 人中尊天子,顏色端正好。 面目常和悅,放億無量光, 普遍三千國,消滅諸惡道。 佛口中牙齒,悉平等清淨, 鮮潔如拘文,明如好樹光。 無亂兩二十,合為是四十, 口中舌妙好,還自覆其面。 口所說妙言,令人意歡悅, 常無諸諛諂,梵音甚清淨; 佛之所講說,勝百千音樂, 除寂諸狐疑,令人得利悅。 種種德無乏,善權決道義, 已解黠法花,為百千瓔珞。 其地之音聲,為出天伎樂, 譬如天音響,佛語亦如是。 真陀羅鶡鵯,拘耆及鴛鴦, 鴈鶴及鸕鶿,鳩那羅問言。 其音為如梵,柔軟甚和悅, 無諂無有短,覺了一切義。 英儒而懸絕,可諸智者意, 清淨離誹謗,無有諸想願。 善施行德義,不聞作瑕穢, 彼法行正覺,言功德如是。 世尊之身體,皆有種種色, 手臂長出膝,七合皆為滿; 其指纖長好,有若干妙絕, 紫磨金色體,心如明月珠。 著身毛軟好,上向如右旋, 齊圓如隆起,馬藏寂不現。 足下安平趾,其下有相輪, 佛膝中政好,平等種種色。 經行如龍王,為如師子步, 行時默低頭,諸根悉清淨。 若人散花者,變成為花蓋, 有增無減時,是為佛正法。 若得利無利,勤苦與安樂, 嗟歎及誹謗,其心無增減。 譬若如蓮花,不著於泥水, 正師子如是,無有與等者。』」
佛告赖吒和罗:“尔时,国王太子德光,闻嗟叹佛功德及法、比丘僧,踊跃欢喜;譬如贫穷饥冻之人,得伏匿宝藏其人欢喜;譬如盲人得眼目;若如牢狱系囚得解脱,其人欢喜。王太子德光,闻嗟叹佛功德及法、比丘僧,欣喜如是。
“于是,国王太子德光念言:‘如今闻佛威神,证明经法,众僧具足,尊行无缺,在于生死,为反邪行;凡夫之士,多无反复,贪身自见,非是正行;为居家多瑕秽,习著欲者当堕苦痛。放逸行者,智士所离,愚痴为暗瞑,当于其中,为作平等灯明。人意难调,名色甚深,六入无厌,不断诸习;当遇苦毒痛痒不安,恩爱为根档杻械,诸受难舍。与有共合长为怨会,生死难断,为人多众事愦闹。疾迷乱身不坚固,会当归死乐少忧多,佛法为第一安。不可以尘劳之行,贪欲放逸之心,而得立功德行。今我在愚痴之中,不得一心定意。不可以乐生死意,与恶人会,严治善道,何况乃欲得无上正真道?我宁可从高楼上东向自投,莫使我诸家眷属,于门中作罣碍,使吾不得出也。’”
佛告赖吒和罗:“尔时,国王太子德光向彼吉义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自投,口说是言:‘假使世尊有一切智能悉普见者,今天中天,当念救我。’于是吉义如来、无所著、等正觉申右臂,放手光明照德光太子。其光明中,有自然百千叶莲花大如车轮,其莲花出亿百千光明皆普彻照。于是德光太子即住此莲花上,欲往诣吉义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所,遥叉手作礼三反自归。尔时,吉义如来回光还照,于是太子寻光去至佛所,稽首佛足,见世尊诸根寂定。尔时,德光太子以偈赞吉义如来,而说颂曰:
「『吾不久覩醫王名,今者輙得見於佛, 云何立在瑕穢行,皆能致得一切法。 我向者夜中半時,從諸天聞佛無想, 適聞愁憂無復樂,何所是人無放逸。 其失道者示正路,諸無眼目得等視, 今願為我現大道,慈哀療疾使信淨。 令眾貧窮得富樂,拘閉牢獄得解脫, 斷吾狐疑除諸結,唯願解說其道行。 為吾現正離外道,於闇瞑中作燈明, 為諸傷害除垢穢,願大醫王斷吾疑。 願度脫我生死道,斷絕去吾諸所愛, 令得超度愁憂海,及以八道入大乘。 今壽命短法命盡,多有妨廢功德行, 無福之人不如願,今吾適開願解疑。 今聞導師唯決要,云何菩薩為放逸? 能奉行佛尊妙道,度脫人民生死惱。』」
佛告赖吒和罗:“尔时,吉义如来知德光太子心所念,广为解说诸菩萨行。德光太子闻彼佛所说,即得无尽总持门,逮五神通,即踊在虚空化作妙花,以散吉义如来上。
“尔时,頞真无王明旦闻太子宫中婇女啼泣声,面即为变,便往到太子宫中,问:‘何故啼泣?’诸采女答言:‘德光太子不现,不知所在。’于是王頞真无闻太子不现,即便躃地,与数千众俱,而举声啼泣。尔时,城神来到其舍,告王頞真无言:‘大王!无得啼泣愁忧。太子东去,往见吉义如来,稽首作礼,跪拜承事。’王頞真无闻神语声,与诸眷属、大臣及太子后宫婇女,及八十四亿那术百千人,东出往诣吉义如来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
佛语赖吒和罗:“尔时,吉义如来知国王頞真无意,即为如应说法,令一切众皆得不退转无上正真道。于是,王太子德光白吉义佛:‘愿佛受我清净饭食请施。’佛即默然受之。德光太子语父母及诸眷属:‘今愿仁者,劝助城郭庄饰璎珞以奉如来,不当有贪心有所惜也;应时皆同心劝助,放心布施。’于是,王太子德光及眷属,共奉吉义如来庄饰璎珞、宫殿城郭,心无遗惜。日作五百种味以供养佛及比丘僧;为一切比丘以赤栴檀香,及七宝为房室;以摩尼为经行处,于上作珍宝交露帐幔,南北各有花树行列,边有浴池,中生优钵花。其边际清净无垢,其花有百千叶设百千座,一一比丘各有是具。尔时,德光太子令诸比丘不忧衣服,亦不想他比丘独得衣被。
“彼于是亿岁中未曾睡卧;不念所爱,不贪其身,供养于佛,所念无异。尔时,未曾有想念于欲,亦无诤乱,心无所害,不贪于国;一切无所爱惜,不贪身命内外无所著。于是闻佛所说法,皆悉受持,不重问如来。初不沐浴、亦不洗足、亦不以香涂身、不起疲厌之意、亦未曾坐,除其饮食左右。
“吉义如来般泥曰已后,即为造起赤栴檀塔寺,于百千岁供养。所可阇维如来处,以一切天下诸花、诸香、𢭏香、杂香、伎乐以为供养。起九十四亿塔,皆用七宝珍琦之物,以为帐幔覆盖其上,各以五百七宝盖供养诸塔,及百千伎乐一切阎浮利诸花、宝树用供养塔。各然百千灯,一一所然油其价百千,及散一切香花。如是之比,具足供养亿岁中。然后德光太子弃家学道作沙门,著三法衣,常行分卫,初不豫世事,亦不睡卧,了无衣食之心。
具足四亿岁中,常惠法施,未曾计有我。亦不疑他人,何况求供养?亦无生死语,为众说法不劝令生天上,学是行以教授一切人及中宫眷属,使为沙门。”
佛语赖吒和罗:“尔时,净居诸天心念言:‘德光太子教授一切人,皆令作沙门,我等于是亦当作行供事三宝,由是三宝得立而不断绝。其吉义如来般泥洹已后,其法住至于六十四亿岁,皆是德光比丘所拥护。其德光太子如是之比,供养九十四亿那术百千佛。’”
佛告赖吒和罗:“汝知尔时国王頞真无不?”
答言:“不及。”
佛言:“则无量寿如来是。汝知尔时德光太子不?”
答言:“不及。”
“则吾身是也。尔时城神者,则无怒觉如来是。”
佛语赖吒和罗:“用是故,菩萨大士欲得无上正真道、最正觉者,当学德光太子之行、寂寞之教,捐舍恩爱,无放逸之行。我求无上正真道时,所行勤苦精进乃如是。是辈无行者,贪著衣食,愁思无懈,用供养故。自远佛法,所学无益,污乱沙门,坏菩萨法。恣其身口意,妄造所愿,舍其本行。贪衣被床卧具、病瘦医药,无有惭愧之心。不乐政行学无常之法,不奉尊教、远离佛行,于道自弃意,不乐解脱行。”
佛语赖吒和罗:“以是故,闻此法已,当觉了之。弃恶知识,莫与无行者相随,弃诸贪欲。”
佛尔时说偈言:
「學道貪利及飲食,即為不樂十力行, 棄捐於佛百德教,用利供養墮他家。 剛強弊惡無慚愧,自放恣墮諸貪會, 為起塵勞墮邪行,便自說言我德行。 身在閑居遊於城,利供養故作恣行, 遠於解脫空去地,以故當棄離諸有。 為不敬佛及正法,遠離眾僧諸功德, 棄捐善道墮三惡,為失八百諸尊行。 若有聞說是經者,審淨其意常精進, 無數億劫佛難值,當用是故如法行。 其說得佛大乘者,常思念是功德句, 念已審爾一心住,當得無礙安隱道。 常立賢聖習觀德,意念厭足自制心, 汝等勿得捐善場,當墮五道如癡人。 習閑居止常精進,住莫自輕勿易他, 訶教己身寂其心,我本奉億佛教誡。 不惜身命意質朴,精進於法行恭敬, 我故常說此言誨,行是已後道不難。 聞是若喜大乘者,不能精進不樂聽, 其有智者樂此言,後當棄惡及怨結。」
佛告赖吒和罗:“若有菩萨行五度无极,不如学是经,奉行顺教。彼之功德,百倍不及学此经者。”
说此经时,三十那术天及人,发无上正真道意,皆得立不退转地;七千比丘得无起忍漏尽意解。
于是,贤者赖吒和罗白佛言:“是经名为何等,云何奉行?”
佛告赖吒和罗:“是经名为‘离痴愿行清净’,当学当持,正士所乐,决菩萨行,具足诸义。”
佛说如是,赖吒和罗、诸天、世间人民、龙、鬼神等,皆大欢喜,起前为佛作礼而去。
佛说德光太子经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