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068
卷六十七 ◄ | 元史卷六十八 志第十九 |
► 卷六十九 |
礼乐二 |
制乐始末
编辑太祖初年,以河西高智耀言,征用西夏旧乐。太宗十年十一月,宣圣五十一代孙衍圣公元措来朝,言于帝曰:“今礼乐散失,燕京、南京等处,亡金太常故臣及礼册、乐器多存者,乞降旨收录。”于是降旨,令各处管民官,如有亡金知礼乐旧人,可并其家属徙赴东平,令元措领之,于本路税课所给其食。十一年,元措奉旨至燕京,得金掌乐许政、掌礼王节及乐工翟刚等九十二人。十二年夏四月,始命制登歌乐,肄习于曲阜宣圣庙。十六年,太常用许政所举大乐令苗兰诣东平,[1]指授工人,造琴十张,一弦、三弦、五弦、七弦、九弦者各二。
宪宗二年三月五日,命东平万户严忠济立局,制冠冕、法服、钟磬、笋簴、仪物肄习。五月十三日,召太常礼乐人赴日月山。八月七日,学士魏祥卿、徐世隆,郎中姚枢等,以乐工李明昌、许政、吴德、段楫、寇忠、杜延年、赵德等五十馀人,见于行宫。帝问制作礼乐之始,世隆对曰:“尧、舜之世,礼乐兴焉。”时明昌等各执钟、磬、笛、箫、篪、埙、巢笙,于帝前奏之。曲终,复合奏之,凡三终。十一日,始用登歌乐祀昊天上帝于日月山。祭毕,命驿送乐工还东平。
三年,时世祖居潜邸,命勾当东平府公事宋周臣兼领大乐礼官、乐工人等,常令肄习,仍令万户严忠济依已降旨存恤。六年夏五月,世祖以潜邸次滦州,下教命严忠济督宋周臣以所得礼乐旧人肄习,宜如故事勉行之,毋忽。冬十有一月,敕乐工老不堪任事者,以子孙代之,不足者,以他户补之。
中统元年春正月,命宣抚廉希宪等,召太常礼乐人至燕京。夏六月,命许唐臣等制乐器、公服、法服。秋七月七日,工毕。十一日,用新制雅乐,享祖宗于中书省。礼毕,赐预祭官及礼乐人百四十九人钞有差。八月,命太常礼乐人复还东平。二年秋九月,敕太常少卿王镛领东平乐工,常加督视肄习,以备朝廷之用。
五年,太常寺言:“自古帝王功成作乐,乐各有名,盛德形容,于是乎在。伏睹皇上践阼以来,留心至治,声名文物,思复承平之旧。首敕有司,修完登歌、宫县、八佾乐舞,以备郊庙之用。若稽古典,宜有徽称。谨案历代乐名,黄帝曰咸池、龙门、大卷,少昊大渊,颛顼六茎,高辛五英,唐尧大咸、大章,虞舜大韶,夏禹大夏,商汤大濩,周武大武。降及近代,咸有厥名。宋总名曰大晟,金总名曰大和。今采舆议,权以数名,伏乞详定。曰大成,按尚书‘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乐记曰‘王者功成作乐’,诗云‘展也大成’。曰大明,按白虎通言‘如唐尧之德,能大明天人之道’。曰大顺,易曰‘天之所助者顺’,又曰‘顺乎天而应乎人’。曰大同,乐记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礼运曰‘大道之行也,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之谓大同’。曰大豫,易曰‘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中书省遂定名曰大成之乐,乃上表称贺。表曰:“离日中天,已睹文明之化;豫雷出地,又闻正大之音。神人以和,祖考来格。钦惟皇帝陛下,润色洪业,游意太平,爰从龙邸之潜,久敬凤仪之奏。及登宝位,申命鼎司,谓虽陈堂上之登歌,而尚阙庭前之佾舞。方严禋祀,当备声容。属天语之一宣,迺春官之毕会。臣等素无学术,徒有汗颜。聿求旧署之师工,仍讨累朝之典故。按图索器,永言和声,较钟律于积黍之中,续琴调于绝弦之后。金而模,石而琢,簴斯竖,笋斯横,合八音而克谐,阅三岁而始就。列文武两阶之干羽,象帝王四面之宫庭,一洗哇淫之声,可谓盛大之举。既完雅器,未锡嘉名。盖闻轩、昊以来,俱有咸、云之号,茎、英、章、韶以象德,夏、濩、武、勺以表功。洪惟国朝,诞受天命,地大物钜,人和岁丰。宜符古记之文,称曰大成之乐。汉庭聚议,作章敢望于一夔;舜殿鸣弦,率舞愿观于百兽。”
至元元年冬十有一月,括金乐器散在寺观民家者。先是,括到燕京钟、磬等器,凡三百九十有九事,下翟刚辨验给价。至是,大兴府又以所括钟、磬乐器十事来进。太常因言:“亡金散失乐器,若止于燕京拘括,似为未尽,合于各路寺观民家括之,庶省铸造。”于是奏檄各道宣慰司,括到钟三百六十有七,磬十有七,𬭚一,送于太常。又中都、宣德、平滦、顺天、河东、真定、西京、大名、济南、北京、东平等处,括到大小钟、磬五百六十有九。其完者,景钟二,镈钟十六,大声钟十,中声钟一,少声钟二十有七,编钟百五十有五,编磬七。其不完者,景钟四,镈钟二十有三,大声钟十有三,中声钟一,少声钟四十有五,编钟二百五十有一,编磬十有四。
三年,初用宫县、登歌乐、文武二舞于太庙。先是,东平万户严(光)〔忠〕范奏:[2]“太常登歌乐器乐工已完,宫县乐、文武二舞未备,凡用人四百一十二,请以东平漏籍户充之,合用乐器,官为置备。”制可。命中书省臣议行。于是中书命左三部、太常寺、少府监,于兴禅寺置局,委官杨天祐、太祝郭敏董其事,大乐正翟刚辨验音律,充收受乐器官。丞相耶律铸又言:“今制宫县大乐,内编磬十有二簴,宜于诸处选石材为之。”太常寺以新拨宫县乐工、文武二舞四百一十二人,未习其艺,遣大乐令许政往东平教之。大乐署言:“堂上下乐舞官员及乐工,合用衣服、冠冕、靴履等物,乞行制造。”中书礼部移准太常博士,议定制度,下所属制造。宫县乐器既成,大乐署郭敏开坐名数以上:编钟、磬三十有六簴,树鼓四,〈建鞞、应同一座。〉晋鼓一,路鼓二,鼗鼓二,相鼓二,雅鼓二,柷一,敔一,笙二十有七,〈巢和竽。〉埙八,篪、箫、籥、笛各十,琴二十有七,瑟十有四,单铎、双铎、铙、𬭚、钲、麾、旌、纛各二,补铸编钟百九十有二,灵壁石磬如其数。省臣言:“太庙殿室向成,宫县乐器咸备,请征东平乐工,赴京师肄习,以俟享庙。”制可。秋七月,新乐服成,乐工至自东平,敕翰林院定撰八室乐章,大乐署编运舞节,俾肄习之。
冬十有一月,有事于太庙,宫县、登歌乐、文武二舞咸备。其迎送神曲曰来成之曲,烈祖曰开成之曲,太祖曰武成之曲,太宗曰文成之曲,皇伯考术赤曰弼成之曲,皇伯考察合带曰协成之曲,睿宗曰明成之曲,定宗曰熙成之曲,宪宗曰威成之曲。初献、升降曰肃成之曲,司徒奉俎曰嘉成之曲,文舞退、武舞进曰和成之曲,亚终献、酌献曰顺成之曲,彻豆曰丰成之曲。文舞曰武定文绥之舞,武舞曰内平外成之舞。第一成象灭王罕,二成破西夏,三成克金,四成收西域、定河南,五成取西蜀、平南诏,六成臣高丽、服交趾。〈详见乐舞篇。〉
十有二月,籍近畿儒户三百八十四人为乐工。先是,召用东平乐工凡四百一十二人。中书以东平地远,惟留其户九十有二,馀尽遣还,复入民籍。
十一年秋八月,制内庭曲舞。中书以上皇帝册宝,下太常太乐署编运无射宫大宁等曲,及上寿曲谱。〈当时议殿庭用雅乐,后不果用。〉
十三年,以近畿乐户多逃亡,仅得四十有二,复征用东平乐工。十六年冬十月,命太常卿忽都于思召太常乐工。是月十一日,大乐令完颜椿等以乐工见于香阁,文郎魏英舞迎神黄钟〔宫〕曲,[3]武郎安仁舞亚献无射宫曲。十八年冬十月,昭睿顺圣皇后将祔庙,制昭睿顺圣皇后室曲舞。
十九年,王积翁奏请征亡宋雅乐器至京师,置于八作司。二十一年,大乐署言“宜付本署收掌”,中书命八作司与之。镈钟二十有七,编钟七百二十有三,特磬二十有二,编磬二十有八,铙六,单铎、双铎各五,钲、𬭚各八。二十二年冬闰十有一月,太常卿忽都于思奏:“大乐见用石磬,声律不协。稽诸古典,磬石莫善于泗滨,女直未尝得此。今泗在封疆之内,宜取其石以制磬。”从之。选审听音律大乐正赵荣祖及识辨磬材石工牛全,诣泗州采之,得磬璞九十,制编磬二百三十。命大乐令陈革等料简,应律者百有五。二十三年,忽都于思又奏:“太庙乐器,编钟、笙匏,岁久就坏,音律不协。”遂补铸编钟八十有一,合律者五十,造笙匏三十有四。二十九年四月,太常太卿香山请采石增制编磬,遣孔铸驰驿往泗州,得磬璞五十八,制磬九十。大乐令毛庄等审听之,得应律磬五十有八,于是编磬始备。
三十年夏六月,初立社稷,命大乐许德良运制曲谱,翰林国史院撰乐章。其降送神曰镇宁之曲,初献、盥洗、升坛、降坛、望瘗位皆肃宁之曲,正配位奠玉币曰亿宁之曲,司徒奉俎彻豆曰丰宁之曲,正配位酌献曰保宁之曲,亚终献曰咸宁之曲。〈按祭社稷、先农及大德六年祀天地五方帝,乐章皆用金旧名。释奠宣圣,亦因宋不改。详乐章篇。〉三十一年,世祖、裕宗祔庙,命大乐署编运曲谱舞节,翰林定撰乐章。世祖室曰混成之曲,裕宗室曰昭成之曲。
成宗大德九年,新建郊坛既成,命大乐署编运曲谱舞节,翰林撰乐章。十一月二十八日,祀圜丘用之。其迎送神曰天成之曲,初献奠玉币曰钦成之曲,酌献曰明成之曲,登降曰隆成之曲,亚终酌献曰和成之曲,奉馔彻豆曰宁成之曲,望燎如登降,〈惟用黄钟宫。〉文舞曰崇德之舞,武舞曰定功之舞。
十年命江浙行省制造宣圣庙乐器,以宋旧乐工施德仲审较应律,运至京师。秋八月,用于庙祀宣圣。先令翰林新撰乐章,命乐工习之。降送神曰凝安之曲,初献、盥洗、升殿、降殿、望瘗皆同安之曲,奠币曰明安之曲,奉俎曰丰安之曲,酌献曰成安之曲,亚终献曰文安之曲,彻豆曰娱安之曲。盖旧曲也,新乐章不果用。
十一年,武宗即位,祭告天地,命大乐署编运皇地祇酌献大吕宫一曲及舞节,翰林撰乐章。〈无曲名。〉九月,顺宗、成宗二室祔庙,下大乐署编运曲谱舞节,翰林撰乐章。顺宗室曰庆成之曲,成宗室曰守成之曲。
至大二年,亲享太庙。皇帝入门奏顺成之曲,盥洗、升殿用至元中初献升降肃成之曲,亦曰顺成之曲,出入小次奏昌宁之曲,迎神用至元中来成之曲,改曰思成,初献、摄太尉盥洗、升殿奏肃宁之曲,酌献太祖室仍用旧曲,改名开成,〈开成本至元中烈祖曲名,其词则太祖旧曲也。〉睿宗室仍用旧曲,改名武成,〈此亦至元中太祖曲名,其词则“神祖创业”以下仍旧。〉皇帝饮福、登歌奏釐成之曲,〈新制曲。〉文舞退、武舞进仍用旧曲,改名肃宁,〈旧名和成,其词“天生五材,孰能去兵”以下是也。〉亚终献、酌献仍用旧曲,改名肃宁,〈旧名顺成,其词“幽明精禋”以下是也。〉彻豆曰丰宁之曲,〈旧名丰成,词语亦异。〉送神曰保成之曲,皇帝出庙廷亦曰昌宁之曲。〈太常集礼曰:“乐章据孔思逮本录之。国朝乐章皆用成字,凡用宁字者,金曲也。国初礼乐之事,悉用前代旧工,循习故常,遂有用其旧者。亦有不用其词,而冒以旧号者,如郊祀先农等乐是也。”〉
冬十有二月,始制先农乐章,以太常登歌乐祀之。先是,有命祀先农以登歌乐,如祭社稷之制。大乐署言“礼祀先农如社”,遂录祭社林钟宫镇宁等曲以上,盖金曲也。三年冬十月,置曲阜宣圣庙登歌乐。初,宣圣五十四代孙左三部照磨思逮言:“阙里宣圣祖庙,释奠行礼久阙,祭服登歌之乐,未蒙宠赐。如蒙移咨江浙行省,于各处赡学祭馀子粒内,制造登歌乐器及祭服,以备祭祀,庶尽事神之礼。”中书允其请,移文江浙制造。至是,乐器成,运赴阙里用之。十有一月,敕以二十三日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南郊,配以太祖,令大乐署运制配位及亲祀曲谱舞节,翰林撰乐章。皇帝出入中壝黄钟宫曲二,盥洗黄钟宫曲一,升殿登歌大吕宫曲一,酌献黄钟宫曲一,饮福登歌大吕宫曲一,出入小次黄钟宫曲一。〈皆无曲名。〉四年夏六月,武宗祔庙,命乐正谢世宁等编曲谱舞节,翰林侍讲学士张士观撰乐章,曲名威成之曲。
仁宗皇庆二年秋九月,用登歌乐祀太上皇〈睿宗。〉于真定玉华宫。自是岁用之,至延祐七年春三月奏罢。延祐五年,命各路府宣圣庙置雅乐,选择习古乐师教肄生徒,以供春秋祭祀。六年秋八月,议置三皇庙乐,不果行。七年,仁宗祔庙,命乐正刘琼等编运酌献乐谱舞节,翰林撰乐章,曲名曰歆成之曲。
英宗至治二年冬十月,用登歌乐于太庙。是月,英宗祔庙,[4]下大乐署编运乐谱舞节,翰林撰乐章,曲曰献成之曲。文宗天历二年春三月,明宗祔庙,[5]下大乐署编运乐谱舞节,翰林定撰乐章,曲曰永成之曲。
登歌乐器
编辑金部
编辑编钟一簴,钟十有六,范金为之。笋簴横曰笋,植曰簴。皆雕绘树羽,涂金双凤五,中列博山,崇牙十有六,县以红绒组。簴趺青龙籍地,以绿油卧梯二,加两跗焉。笋两端金螭首,衔𨱎石(壁)〔璧〕翣,[6]五色销金流苏,绦以红绒维之。铁杙者四,所以备欹侧。在太室以碍地甓,因易以石麟。簴额识以金饰篆字。击钟者以茱萸木为之,合竹为柄。凡钟,未奏,覆以黄罗;雨,覆以油绢。磬亦然。元初,钟用宋、金旧器,其识曰“大晟”、“大和”、“景定”者是也。后增制,兼用之。
石部
编辑编磬一簴,磬十有六,石为之。县以红绒𬘓,簴跗狻猊。拊磬者,以牛角为之。馀笋簴、崇牙、树羽、(壁)〔璧〕翣、流苏之制,并与钟同。元初,磬亦用宋、金旧器。至元中,始采泗滨灵壁石为之。
丝部
编辑琴十,一弦、三弦、五弦、七弦、九弦者各二。斵桐为面,梓为底,冰弦,木轸,漆质,金徽。长三尺九寸。首阔五寸二分,通足中高二寸七分,旁各高二寸;尾阔四寸一分,通足中高二寸,旁各高一寸五分。俱以黄绮夹囊贮之。琴卓髹以绿。
瑟四。其制,底面皆用梓木,面施采色,两端绘锦。长七尺。首阔尺有一寸九分,通足中高四寸,旁各高三寸;尾阔尺有一寸七分,通足中高五寸,旁各高三寸五分。朱丝为弦,凡二十有五,各设柱,两头有孔,疏通相连。以黄绮夹囊贮之。架四,髹以绿,金饰凤首八。
竹部
编辑箫二,编竹为之。每架十有六管,阔尺有六分。黑抢金鸾凤为饰,𨱎石钉铰。以黄绒𬘓维于人项,左右复垂红绒绦结。架以木为之,高尺有二寸,亦号排箫。韬以黄囊。
笛二,断竹为之。长尺有四寸,七孔,亦号长笛。缠以朱丝,垂以红绒绦结。韬以黄囊。
籥二,制如笛,三孔。缠以朱丝,垂以红绒绦结。韬以黄囊。
簴二,髹色如桐叶,七孔。缠以朱丝,垂以红绒绦结。韬以黄囊。
匏部
编辑巢笙四,和笙四,七星匏一,九曜匏一,闰馀匏一,皆以班竹为之。玄髹底,置管匏中,施簧管端,参差如鸟翼。大者曰巢笙,次曰和笙,管皆十九,簧如之。十三簧者曰闰馀匏,九簧者曰九曜匏,七簧者曰七星匏。皆韬以黄囊。
土部
编辑埙二,陶土为之。围五寸半,长三寸四分,形如称锤。六孔,上一,前二,后三。韬以黄囊。
革部
编辑搏拊二,制如鼓而小,中实以糠,外髹以朱,绘以绿云,系以青绒绦。两手用之,或搏或拊,以节登歌之乐。
木部
编辑柷一,以桐木为之,状如方桶,绘山于上,髹以粉,旁为圆孔,纳椎于中。椎以杞木为之,撞之以作乐。
敔一,制以桐木,状如伏虎,彩绘为饰,背有二十七鉏铻刻,下承以槃。用竹长二尺四寸,破为十茎,其名曰籈,栎其背以止乐。
宫县乐器
编辑金部
编辑镈钟十有二簴,簴一钟,制视编钟而大,依十二辰位特县之,亦号辰钟。笋簴朱髹、涂金,彩绘飞龙。跗东青龙,西白虎,南赤豸,北玄麟。素罗五色流苏。馀制并与编钟同。
编钟十有二簴,簴十有六钟,制见登歌。〈此下乐器制与登歌同者,皆不重载。〉
石部
编辑编磬十有六簴,簴十有二磬,制见登歌。笋簴与镈钟同。
丝部
编辑琴二十有七,一弦者三,三弦、五弦、七弦、九弦者各六。
瑟十有二。
竹部
编辑箫十,籥十,篪十,笛十。
匏部
编辑巢笙十。
竽十,竹为之。与巢笙皆十九簧,惟指法各异。
七星匏一,九曜匏一,闰馀匏一。
土部
编辑埙八。
革部
编辑晋鼓一,长六尺六寸,面径四尺,围丈有二尺,穹隆者居鼓面三之一,穹径六尺六寸三分寸之一。面绘云龙为饰,其皋陶以朱髹之,下承以彩绘趺座,并鼓高丈馀。在郊祀者,鞔以马革。
树鼓四,每树三鼓。其制高六尺六寸,中植以柱,曰建鼓。柱末为翔鹭,下施小圆轮。又为重斗,方盖,并缭以彩绘。四角有竿,各垂璧翣流苏,下以青狻猊四为趺。建旁挟二小鼓,曰鞞、曰应,树乐县之四隅。踏床、鼓桴,并髹以朱。
雷鼓二,制如鼓而小,鞔以马革,持其柄播之,旁耳自击。郊祀用之。
雷鼗二,亦以马革鞔之,为大小鼓三,交午贯之以柄。郊祀用之。
路鼓二,制如雷鼓,惟非马革。祀宗庙用之。
路鼗二,其制为小大二鼓,午贯之,旁各有耳,以柄摇之,耳往还自击,不以马革。祀宗庙用之。
木部
编辑柷一,敔一。
节乐之器
编辑麾一,制以绛缯,长七尺,画升龙于上,以涂金龙首朱杠县之。乐长执之,举以作乐,偃以止乐。
照烛二,以长竿置绛罗笼于其末,然烛于中。夜暗,麾远难辨,乐正执之,举以作乐,偃以止乐。
文舞器
编辑纛二,制若旌幢,高七尺,杠首刻象牛首,下施朱缯盖为三重,以导文(武)〔舞〕[7]。
籥六十有四,木为之。象籥之制,舞人所执。
翟六十有四,木柄,端刻龙首,饰以雉羽,缀以流苏。舞人所执。
武舞器
编辑旌二,制如纛,杠首栖以凤,以导武舞。
干六十有四,木为之,加以彩绘。舞人所执。
戚六十有四,制若剑然。舞人所执。〈礼记注“戚,斧也”。今制与古异。〉
金𬭚二,范铜为之,中虚,鼻象狻猊,木方趺。二人举𬭚,筑于趺上。
金钲二,制如铜槃,县而击之,以节乐。
金铙二,制如火斗,有柄,以铜为匡,疏其上如铃,中有丸。执其柄而摇之,其声铙铙然,用以止鼓。
单铎、双铎各二,制如小钟,上有柄,以金为舌,用以振武舞。两铎通一柄者,号曰双铎。
雅鼓二,制如漆筒,鞔以羊革,旁有两纽。工人持之,筑地以节舞。
相鼓二,制如搏拊,以韦为表,实之以糠。拊其两端,以相乐舞节。
鼗鼓二。
舞表
编辑表四,木杆,凿方石树之,用以识舞人之兆缀。
校勘记
编辑- ↑ 十六年太常用许政所举大乐令苗兰诣东平 按太宗十三年死,无十六年。死后六皇后乃马真氏称制。新元史作“六皇后称制三年”,是。
- ↑ 东平万户严(光)〔忠〕范 据本书卷四、五世祖纪中统二年六月癸卯、三年闰九月辛卯条、卷一四八严实传附严忠济传改。考异已校。
- ↑ 文郎魏英舞迎神黄钟〔宫〕曲 按下文皆作“黄钟宫曲”,据补。新元史已校。
- ↑ 英宗至治二年冬十月用登歌乐于太庙是月英宗祔庙 按本书卷二八英宗纪、卷二九泰定帝纪载英宗祔庙在泰定元年二月,非至治二年十月。此处“太庙”二字下疑有脱误。
- ↑ 文宗天历二年春三月明宗祔庙 按本书卷三三文宗纪称天历二年八月明宗卒,十月祔庙。又卷三四文宗纪称至顺元年三月祔庙。文宗改元至顺在天历三年五月,至顺元年三月亦即天历三年三月。纪文两处互异,未详孰是。但志作“天历二年三月”当误。
- ↑ 笋两端金螭首衔𨱎石(壁)〔璧〕翣 按礼记卷九明堂位有“夏后氏之龙簨,殷之崇牙,周之璧翣”。注云“簨簴所以悬钟磬,周又画缯为霎,载以璧”。此误“璧”为“壁”,今改。下同。
- ↑ 以导文(武)〔舞〕 从殿本改。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