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谕衍义/毋作非为

各安生理 六谕衍义
毋作非为
作者:范𬭎 清朝
总诗

圣谕第六条曰:毋作非为。怎么是毋作非为?天地间的事,不过是非两端。凡顺理的就叫做是,背理的就叫做非。如上面五条,父母该孝顺,不孝顺便是非为。长上该尊敬,不尊敬便是非为。乡里该和睦,不和睦便是非为。子孙该教训,不教训便是非为。生理该各安,不各安便是非为。非为的事,不止反叛大逆、向马强盗、杀人防火、谋害人命、奸淫妇女等事才叫做非为。但凡丧心无行、利己损人、败俗乱常、越理犯分,恃财凌物、倚势作威、打点钻营、教唆词讼、欺孤凌寡、残物害生、坏法妨公、左道惑众、图赖骗诈、斗殴轻生、调戏良家、拐带人口、侵占田地、包揽钱粮、出入衙门、党告党证、窝访卖访、捏造飞言、说事过钱、潜通线索、扰乱屈直、颠倒是非、行使假银、违禁取利、欠债不还、欺压良善、嫁祸无辜、纵酒贪花、开场赌博、打街骂巷、撒泼行凶、假公济私、卖法受贿、攻人之短、讦人之私、谮谤萋菲、破人婚姻、离人骨肉、夺人所好、助人为非、坑骗资本、忘恩背德、幸灾乐祸、口是心非、大秤小升、短尺狭度、暴殄天物、宰杀耕牛、聚众烧香、男女混杂、纵奴欺主、宠妾凌妻、倡导奢靡、开端奔竞、好恶不当、向背乖宜,以及一切不公、不法、不仁、不恕、无礼、无义的事,都叫做非为。想世上的人那一个没有良心,那一个不知是非。但是责成别人的是非,尽自明白;到得自己身上,就糊涂颠倒起来。是甚么縁故?緫为利之一字,种根深了。只是一个占便宜的心,所以没了天理。从来作非为者,起初皆因一念之差,就做到后悔不及的田地。你看那吃打的、戴枷的、问成徒流绞斩的,解救不能,改悔不及,弄的身亡家破,父母干连,妻子离散。这样人岂是天生下来就是恶人?都只为心粗胆大,一念错走了路头,遂落的自作自受,埋怨着谁来。大约作非为的病根,不出酒色财气四字。凡人未吃酒时,就是凶恶的人,也还有些顾忌。只那两锺孽水下肚,就是天不怕地不怕,大呼小叫,胡行乱作,一切闯祸行凶的事都做将出来。所以贪酒之人,最易坏事。男女有别,是风俗所关,廉耻所系。有等不肖之徒,偏在此中寻消问息。止因一时放肆,遂至犯法受刑。至于柳巷花街,原无定耦。可笑那痴迷汉斗胜争丰,把那虚情假意认作实心,往往招灾惹祸,倾家丧命,愚亦甚矣。钱财有无,皆由天命,原是强求不得。世上人只为这个臭铜,用了许多计较,费了百样机关,辱身败名,寡廉鲜耻,强索枉取,贪得无厌。甚至图财害命,截路劫人。及至天道好还,法网到来,如蛾投火,如汤泡雪,那一种好争间气的,不顾屈直是非,一味争强角胜,好高自大,夸口逞能。常因些须小事,不能忍耐,往往惹出祸来。你看那斗殴伤人者,只为气头失手,后来披枷带锁,服罪抵偿,追悔何及。这四个字,明明是作非为的根子。世间多少英雄好汉,大都断送此中。这其间又有个缘故。第一是不曾读书。人不读书,不知礼义。凡古人的作为,那个是好,那个是歹,那样是君子,那样是小人,一向全不知道。所以任意为非。也有知道往古的是非,晓的前人的邪正,只是口头称说,不肯身体力行。第二是不知法度。古语说:知法怕法。而今田夫野子,耳不闻法度之言,目不识法度之书,所以意大心高,胡为妄动。第三是希图侥幸。人一为非,原是死路。世上多有明知故作的,只说苟且一时,未必有害。岂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常言道:菜虫终是菜里死。又云:恶人自有恶人魔。从来那有为非尽能到头的理。第四是不择交游。平日亲近交结者,都是市井无赖,轻薄少年,彼此互相勾引,把那贪杯恋盏的,倒说是豪放;倚翠偎红的,倒说是风流;打吓诈骗的,倒说是伶俐;行凶惯讼的,倒说是英雄。如此相仿相学,习与性成,不觉的引到非为路上去了。所以古人云:博览广识见,寡交无是非。又云:畏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又云:凡事当审己量力而行,不可妄想非分。人果然能读书、能守法,不侥幸、不滥交,非为的事自然少了。但是而今的人,未见善行,先求报应。这又不是。凡有所为而为善,就是利心。虽有善因,终无善果。故古人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就是为善者未必得福,而善不可不为;为恶者未必得祸,而恶断不可为。昔人有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又云:宁可一日没钱使,不可一日坏行止。又说:气死休告状,饿死休做贼。又说:少实胜多虚,千巧不如拙。这才是不作非为的人。尝看世上有三等人。有一等自暴自弃的,除了自己不肯学好,还把那循理守法的,笑为愚夫,指为呆汉。却不知拙者未必全失,巧者未必全得。尝见那愚夫呆汉乐业安生,吃亏的多是聪明乖巧。语云: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枉自做小人。有一等委靡怠惰的,说道已是做成。这样纵然改悔,也不济事。却不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果能一念知非,就是君子。譬如行路者错走了路途,掉背转来,就归正道。所以说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一等懈弛宽假的,以为平生无有过失,这一件偶差也不妨事。却不知善必积而后成,恶虽小而可畏。一念为恶,就是小人。譬如登山者,一脚走错,就堕深渊。所以圣人说道:细行不矜,终累大德。又有名为好善、其实不知道理的人。从来鬼神之道,福善祸淫,不是徇私受贿的。就如佛祖千言万语,原是劝化世人毋作非为。可笑世上的人,也不顾礼义廉耻,也不知伦理纲常,甚至生身的父母不免饥寒,同胞的手足乖离仇恨,一切存心惨刻,行事奸邪,无所不至。却终日里念佛看经,斋僧布施。指望着得福降祥,希图个西方净土。这就譬如种荆棘而望芝兰,岂有此理。凡好佛的人,动辄说天堂地狱。如有一个人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却不曾念一句佛、诵一卷经。又有一个不孝顺父母、不尊敬长上、不和睦乡里、不教训子孙、不安生理、惯作非为,却终朝念佛,每日看经。这二人同到阴间,一切势力、钱财,都用不得。是是非非,明明白白,天堂还是那个坐,地狱还是那个游。语云:万般将不去,惟有孽随身。到那时才知善恶分途,报应不爽。所以古人说:道此心即是佛,何须别处寻。又云: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又云:明里不伤人,暗里不欺心,就是阎罗王,也不消怕他。又云:慈悲胜念千声佛,作恶徒烧万炷香。所以圣贤教人恻隐,佛祖教人慈悲,神仙教人阴隲。儒释道三教,緫是善念一理。又有一说:人要毋作非为的事,全要存毋作非为的心。心是根本,若外面假仁仗义,内中包贮险心,纵欺别人,欺不的上天;纵逃了王法,逃不了鬼神。古语云: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所以世上的人,有未见他大功厚德而获福者,有未见他行凶作恶而得祸者。这正是他心中善恶,有人不知而鬼神独知处。故孟子曰:君子之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大家都要自己心上打点,有作非为的念头没有。大都人心善恶,无有他说。凡举念可以告人,就可以告鬼神,这就是善心。不可以告人,就不可以告鬼神,这就是恶心。行事善恶,亦无他说。凡行事使人欢喜感动者,就是善事。使人怨恨痛恼者,就是恶事。试看律例,耑为作非为者而设所愿者,君子秉礼守义,小人畏法奉公。年高有德者,以节义廉耻引进后生。少年新进者,知循规蹈矩,效法长者,人人完名全节,各个保守身家。下能取重乡评,上不背违功令。这就是太平风俗,熙皡良民。律内所载作非为的律例,多端不能尽述。今择数条,请祈细看:

一 赌博财物者,杖一百、徒三年,摊场财物入官。若沿街酗酒撒泼、开张赌坊者,仍枷号两个月,照例流徒。

一 用财买休卖休和娶人妻者,各杖一百,离异。

一 和奸,杖八十。有夫者,杖九十。刁奸,杖一百。强奸者,绞。未成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其和奸、刁奸者,男女同罪。

一 奴及雇工奸家长妻女者,各斩。

一 妻妾与人奸通,而于奸所亲获,奸夫奸妇登时杀死,无论。

一 妻妾因奸同谋杀死亲夫者,凌迟处死,奸夫处斩。若奸夫自杀其夫者,奸妇虽不知情,亦绞。

一 凡夜无故入人家内者,杖八十。主家登时杀死,无论。

一 军民等于各寺观神庙刁奸妇女,因而引诱逃走,或诓骗财物者,问各杖一百。奸夫发三千里充军。奸妇入官为婢,财物照追。

一 僧道犯奸者,依律问罪,各于本寺观庵院门首枷号一个月发落。有犯挟妓饮酒者,俱问发原籍为民。

一 凡盗大祀神祗御用祭器帷帐,及盗飨荐玉帛牲牢馔具之属者,皆斩。

一 监临主守自盗仓库钱粮等物,不分首从,并赃论罪。

一 送应纳税粮课物及应入官之物,给文送运而隐匿私自费用不纳,或诈作水火盗贼损失,欺妄官司者,并计所亏欠物数为賍,准窃盗论。

一 白昼抢夺人财物者,杖一百、徒三年。计赃重者,加窃盗,罪二等。伤人者,斩。

一 强盗得财不分首从,分赃、窝主、造意者,皆斩。窃盗掏摸得财,刺配。三犯者,绞。知盗后分赃及接买寄赃,俱发边卫充军。盗马牛畜产,以窃盗论刺配。

一 将良民诬指为盗,及寄买贼赃、打诈搜检、抢夺财物、淫辱妇女,除真犯死罪外,其馀不分首从,俱发边卫,永远充军。

一 放火故烧房屋者,杖一百、徒三年。因而盗取财物者,斩。

一 发掘坟冢见棺椁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已开棺椁见尸者,绞。

一 斗殴杀人者,绞。故杀者,斩。

一 谋杀人造意者,斩。从而加功者,绞。不加功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一 同伴欲行谋害他人,不即阻当救护,及被害之后不首告者,杖一百。

一 凡造畜蛊毒堪以杀人及教令者,斩。若造魇魅符书咒诅,欲以杀人者,各以谋杀论。若用毒药杀人者,斩。买而未用者,杖一百、徒三年。知情卖药者同罪。

一 师巫假降邪神,书符咒水,及妄称白莲等教,烧香聚众,佯修善事,煽惑人民。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

一 凡左道惑众之人,称为善友,求讨布施十人以上,军民等不问来历,窃藏接引,或寺观住持容留,事发,属卫者发边卫充军,属有司者发边外为民。

一 寺观庵院不许私自创建,违者,杖一百,僧道还俗,发边卫充军。

以上律例,这等森严。若有作非为的,还怕不怕,省不省?假使逃得这王法,也决逃不得天报。我今且讲古人,听着:有个宜兴人,姓周名处者,膂力过人,不干正事。自知为人所恶,有改过之心。谓父老曰:今虽丰收,为何不乐?父老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周处问曰:何为三害?父老曰:南山白额猛虎,桥下黑鳞蛟,并尔为三害。处曰:吾能除之。乃入山射杀猛虎,向水中斩了孽蛟,遂立志改恶为善,随处与人方便。言必忠信,行必恭敬。三月之内,州县有司交荐,后竟官至兵部尚书。这是不作非为的,必有善报。有个陈三公,是武宁人。平素狂妄,口如悬河,善用刀笔,专以骗人诬人,与人争竞。一县人都怕他,俱称陈友谅出世。年四十九岁,时值三月初三日,真武寿诞,庙内演戏,陈三公却也去看。忽一时发狂,如被人捆打模样,不住口说:我再不害人了,上帝老爷饶了我命罢。一庙数千人无不惊异。抬出庙门,浑身青黑而死。此等都是作非为的,各有恶报。那个王法十分利害,这个天报又十分迅速。听到这个所在,自今以后,还敢萌着作非为的心么?

诗曰:

我劝世人莫非为,非为由来是祸基。
只因一点念头错,讵料终身自吃亏。
奸淫贼盗方才起,徒流绞斩即相随。
抛尸露骨身难保,带锁披枷悔是迟。
緫然逃得官刑过,神明报应不差池。
及蚤回心犹可救,我劝世人莫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