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布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通知
关于公布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通知 成府发〔1995〕77号 1995年4月20日 发布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 |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市政府同意市文化局、规划局提出的孙中山铜像等6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现予公布。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和省、市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照划定的范围,认真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成都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五年四月廿日
1、孙中山铜像,位于成都市春熙路北段。原为1927年塑造的站立铜像,现存铜坐像塑立于1945年,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重新设计。其保护范围是铜像基座占地面积,建设控制地带为基座四周均至20米处为界。
2、二·一六烈士墓,位于成都市北郊磨盘山公墓旁,是纪念1928年2月16日牺牲的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烈士墓。原在成都体育学院内,因建设工程需要于1982年迁至现址。其保护范围是陵墓占地面积,建设控制地带从墓外缘起,四周均至20米处为界。
3、元堡摩崖造像,位于龙泉驿区长松乡元堡村。始凿于唐、宋,后多遭损毁,现仅存俗称“清音溪”、“倒菩萨”和“两河口”三处共36龛。其保护范围是造像占地面积,建设控制地带以造像边缘起,四周均至30米处为界。
4、青羊宫与二仙庵,位于成都市青羊正街。现存古建筑有前门大殿、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唐王殿以及说法台和降生台、二仙庵四合院等,分别为清代康熙、同治、光绪年间所建。其保护范围是现青羊宫围墙内和二仙庵四合院占地面积。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四周均至50米处为界。
5、三义庙,位于成都市提督街,是纪念蜀汉君主刘备与大将关羽、张飞的祠庙,因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典故而得名。现存古建筑为清末民初所建,两重四合院布局。其保护范围是三义庙现有占地面积。建设控制地带左、右和后至墙外5米,前至提督街为界。
6、陕西会馆,位于成都市陕西街。始建于清初,现存会馆大殿为清代光绪十一年(1885年)旅川陕人集资重建。其保护范围为现会馆占地面积。建设控制地带是从会馆外墙脚起,四周均至10米处为界。
7、正心堂,原位于成都市春熙路东段65号,现经市政府批准异地搬迁至金堂县赵镇作金堂县博物馆馆址,搬迁重建后保护范围为正心堂建筑占地面积,建设控制地带为占地面积以外四周20米处为界。
8、川北会馆,位于成都市卧龙桥街。建于清代,现存万年台及正殿。其保护范围是川北会馆原建筑占地面积。
9、大慈寺,位于成都市东风路一段23号。始建于唐,现存古建筑为清中期所建,有天王殿、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为成都市博物馆馆址。其保护范围是现大慈寺围墙以内。建设控制地带四周以蜀都大道、和尚街、大慈寺街、北纱帽街为界。
10、南郊公园,位于成都市武侯大街。原为民国时期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的墓园,内有数座园林建筑组合成近代陵园杰作。其保护范围是现公园的占地面积。
11、金华寺,位于成都市北郊天回镇。建于清乾隆年间,现存古建筑有大殿、二殿、廊房等,还有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乐楼。其保护范围是金华寺现占地面积,建设控制地带从该寺外墙脚起,四周均至20米处为界。
12、二江寺拱桥,位于双流县鹤林乡。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为南北走向,砖石结构七孔拱桥,其保护范围是该桥占地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为桥两头及桥外各至20米处为界。
13、金华庵,位于双流县黄佛乡。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及民国时多次培修,座西向东,五重檐硬山式顶,由大佛殿、观音殿、古佛洞组成。其保护范围是围墙以内占地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从外墙脚起,东、南、西、北各至30米处为界。
14、湖广会馆,位于龙泉驿区洛带镇。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1912年毁于火灾,1913年重建,又名禹王宫。其重点保护范围是会馆占地面积,一般保护范围从围墙外脚起,四周均至9米处为界,该范围四周外至60米处为建设控制地带。
15、广东会馆,位于龙泉驿区洛带镇。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清末毁于火灾,民国初期重建,又名南华宫。其重点保护范围是会馆现占地范围,一般保护范围从围墙外脚起,四周均至9米处为界,该范围外至四周60米处为建设控制地带。
16、石经寺,位于龙泉驿区茶店乡石经村。相传始建于唐,明代已具规模,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简州牧宋诗红送石刻《金刚般若多罗密多心经》一部至此而名石经寺,为七重殿宇的宏大古建筑群。其重点保护范围是该寺围墙以内,一般保护范围从石经寺外墙脚起,四周外至30米处为界,一般保护范围外四周均至130米处为建设控制地带。
17、明教寺觉皇殿,位于青白江区城厢中学内,为川西著名丛林明教寺的正殿。始建于唐,现存大殿为元代所建。其保护范围是现大殿占地面积,建设控制地带四边外延10米处为界。
18、武庙正殿,位于青白江区城厢镇东街城厢中学内。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现存正殿和东西厢房,正殿为两重檐歇山琉璃顶。其保护范围是整个武庙占地面积,四周外延3米为一般保护范围。
19、文庙,位于青白江区城厢镇城厢粮站内。始建于宋,清康熙元年(1662年)金堂县令董湿重修。现存大成殿、崇圣祠、前厅、厢房等古建筑。其保护范围是文庙现有占地面积。建设控制地带为占地面积边沿前后至10米处,左、右至5米处为界。
20、瑞光塔,位于金堂县淮口镇蛇山上。建于南宋绍光十八年(1148年),座东向西,为方形13层楼阁式砖塔,通高33米,其保护范围是塔基占地面积,建筑控制地带从塔基脚起,东、北至500米处,西、南至300米处为界。
21、禹王宫,位于金堂县土桥镇。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又有增建,为四合院布局。其保护范围是禹王宫现占地面积,建设控制地带从外墙脚起,前至3米处金堂至乐至公路边,左、右各至5.4米处,后至6米处坡坎上为界。
22、南华宫,位于金堂县土桥镇。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清光绪元年(1880年)又有续建。座南向北,四合院布局。其保护范围是南华宫现占地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从古建外墙起,东至5米处路边,西至5米处,南至20米处,北至10米处新建教室外为界。
23、武担山,位于成都军区招待所内。传为古蜀开明王王妃墓,上有民国时期砖塔一座。其保护范围是整个武担山的占地面积。
24、天涯石,位于成都市天涯石南街80号居民家中,据考为古蜀大石墓墓石,拟异地搬迁,搬迁后四周10米之内为其保护范围。
25、支机石,位于成都市文化公园内,传为神话中织女的支机石,历代均有文字记载;据考为古蜀大石墓墓石。支机石四周20米之内为其保护范围。
26、九里堤,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和平乡,为宋代堤埂遗址。堤埂占地范围为其保护范围,四周20米以内为建设控制地带。
27、广都城遗址,位于双流县华阳镇古城村。广都城是古蜀国时有名“三都”(成都、广都、新都)之一,分布在长约2.5公里,宽约0.5公里的平坝上,地下文化遗物丰富。在成都机器厂华阳分厂、威天化工厂、东寺小学之间约1.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均为其保护范围。
28、八阵图,位于青白江区弥牟镇。据史料记载原为蜀汉丞相诸葛亮练兵站垒的阵式,初为64垒,后历代均有改置,最多时有130垒,现存6垒,每垒高1.45米,周长15.7米。6垒占地面积和周边外延5米以内为其保护范围。
29、曾家包东汉墓,位于成都市西郊土桥镇曾家包。是大型券拱砖室墓,1975年经考古发掘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尤其是墓内画像石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保护范围是该墓占地面积,建设控制地带从墓边沿起,四周均至30米处为界。
30、成汉墓,位于成都市桓侯巷,传为三国蜀汉时张飞的衣冠墓。墓室为砖砌券拱,出土了近百件陶俑。其保护范围是墓冢占地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从墓冢边缘起,东至8米处的围墙,南、西、北各至30米为界。
31、努力餐,位于成都市金河街口。是中共四川省委书记车耀先同志在抗战前夕创办的川菜馆,实际是我党在成都的秘密联络点之一,也是革命刊物《大声周刊》的编辑和发行之处,原在祠堂街,1983年蜀都大道建设需要,迁建于现址。其保护范围是现努力餐占地面积。
32、石塔寺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邛崃市高何镇高兴村石塔寺。为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0月至1936年2月在邛崃境内所建第四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石塔寺始建于唐,明清两代重修。寺旁石塔建于南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是该建筑的占地面积,建设控制地带是保护范围以外四周均至35米处为界。
33、药师岩摩崖造像,位于大邑县斜源乡盘石村。开刻于唐代开成二年(837年),北宋少量增刻,明嘉靖年间大量刻造。在150米长、20米高的崖壁上造像35龛1032尊。其保护范围是造像占崖面积,建设控制地带从造像边缘上至崖壁顶部,左、右至30米处,前至20米处为界。
34、三昧水摩崖造像,位于彭州市九陇镇双松村。相传唐代悟达国师曾于此处用称为“三昧水”的山泉水来治疗人之面疮而得名,有摩崖造像37龛,建于清代同治五年(1866年)的石牌坊一座。其保护范围是造像和牌坊占地面积,建设控制地带从占地边缘起,东、南、西、北各至50米处为界。
35、卧云寺摩崖造像,位于双流县天桥乡明水村。造像始凿于明嘉靖九年(1531年),分布在长9.3米、宽5.78米,距地表0.3米高的崖壁上,共3龛7尊造像,上有木结构建筑遮掩,又称“卧云寺”。从造像中心位置起四周均至20米处为其保护范围。
36、成都古城墙,位于成都市北较场后街、北较场西、同仁路、西较场等处。始建于明代初年,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重修,为精制标砖砌筑,砖上镌刻有其州、县及工匠姓名铭文。其保护范围是现存古城墙的占地面积。
37、陈家桅杆,位于温江县寿安乡天鹅村,为清同治三年(1863年)翰林陈宗典及其子武举陈登俊开始营建,历时8年竣工,是一处集住宅、宗祠、园林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因门前有两根双斗桅杆,故习称“陈家桅杆”,该建筑的雕刻艺术水平较高是一大特点。其保护范围是围墙以内占地面积,建设控制地带从外墙脚起,东、南、西、北均至10米处为界。
38、杨遇春宫保府,位于崇州市崇阳镇上南街87号,为清代一等昭勇侯杨遇春的府第。建于清道光年间,座西向东,正侧两院。其保护范围是围墙内占地面积,建设控制地带从外墙脚起,四周均至20米处为界。
39、下古寺,位于崇州市街子乡古寺村。始建于唐,明末毁于兵燹,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有山门、弥勒殿、观音殿、天王殿、大雄殿及左右厢房等建筑,寺后崖壁上有摩崖造像三龛。其保护范围是围墙以内占地面积,建筑控制地带从外墙脚起,四周均至20米处为界。
40、赵子龙祠墓,位于大邑县银屏乡锦屏村,是三国蜀将赵云的墓和祠宇。清代康熙四年(1665年)大邑知县李德耀重建。其保护范围是现有古建筑占地面积并四周各至30米处为界。
41、奎光塔,位于都江堰市幸福镇奎光路中段西侧。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为六角十七层密檐式砖塔,因为灌县知县周因培主持修建,故塔东有“周公祠”。其保护范围是塔基占地面积并从塔基外沿起,北、东(含周公祠)、南三面至围墙为界,西面至6.5米处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奎光大道人行道边,西至成都市二卫校大门外,南至卫校围墙外,北至卫校围墙外8米处为界。
42、老子庙,位于新津县五津镇车灌村境内。始建于唐,现存混元殿、三清殿、七真殿、三元殿和儒林祠、八卦亭、斗姥楼等古建,为清代及民国年间所建,有古柏数百株。该庙保护范围是古建占地面积并从现存古建基础及围墙外脚起,四周均至30米处界,建设控制地带在四周30米至100米之间。
43、磐陀寺,位于邛崃市临邛镇磐陀村。大殿始建于唐元和年间,现存大殿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重建,大殿中有明景泰元年(1405年)泥塑佛像三尊,明代壁画24平方米,另有唐代石刻造像四龛。其保护范围是大殿占地面积并从大殿基脚四周起,东、南、西、北均至100米处为界。
44、宁宅民居,位于邛崃市临邛镇兴贤街。建于清光绪三址年(1904年),为清廷皇家学校“咸安宫”教习宁缃的私宅,为“日”字形两进四合院。其保护范围是宁宅占地面积,建设控制地带从宁宅墙外脚起,四周均至30米处为界。
45、兴贤塔,位于邛崃市战斗乡场口,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为六面3层楼阁式砖塔。其保护范围是塔基占地面积并从塔基脚起,四周均至50米处为界。
46、新繁东湖,位于新都县新繁镇。始为唐代宰相、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787年一850年)所开凿,北宋、南宋均有扩建。现存园林建筑为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知县程晓松重建。该园林座北向南,有楼台亭阁20余座,碑刻20余通,匾联10余幅。其保护范围为现围墙以内占地面积,从墙脚外面起,四周至20米处为一般保护范围,墙外20米至50米处(其中北面为100米处)之间为建设控制地带。
47、龙藏寺,位于新都县龙安乡安全村。始建于唐代贞观三年(629年),初名慈惠庵,宋代祥符元年(1008年)开大为寺,更名龙藏,元末毁于兵火,明初重建,明末复毁,清代又重建并多次培修至今日规模。其保护范围为现围墙以内占地面积,从外墙脚起,四周至9米处为一般保护范围,9米至30米处之间为建设控制地带。
48、云居院白塔,位于彭州市楠阳镇。始建于宋代,因在云居院而得名,为密檐式13层砖塔,高20.86米,塔基为正方形,边长9.3米。其保护范围是塔基占地面积,建设控制地带从塔基边缘起,东至21米,西至30米,南至38米,北至30米处为界。
49、龙兴寺舍利宝塔,位于彭州市天彭镇彭州中学内,建于1948年,由大小五塔组成,主塔居中高12.33米,四小塔位于四角,均高5.11米,塔基呈方形,边长9.66米,高2.5米。其保护范围从塔基脚起,东、南、西、北均至10米处为界。
50、天台山石牌坊,位于邛崃市天台乡马坪村,含明代照壁。石牌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4年),高10米,面阔三间9.6米;照壁为明崇祯四年(1631年)所建,通高4.9米,宽9.9米。其保护范围是以石牌坊为中心,东、南、西三面至100米处为界,北面至永乐寺后旅游公路为界。
51、雾中山石牌坊,位于大邑县雾山乡雾山村。原为佛教胜地,有古建筑遗址达25万多平方米,现存完整的古建筑有明代仿木石牌坊3座,照壁2堵,明代木构建筑15间,清代木构建筑35间。其保护范围是现存牌坊、照壁占地面积并以此为中心,四周均至15米处为界。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面积之外四周均至25米处为界。
52、柿子巷砖楼,位于成都市金河街60号。建于1930年至1940年间,是原民国时期四川省政府主席王缵绪的公馆,为仿欧式建筑。其保护范围是砖楼现占地面积,建设控制地带从外墙脚起,四周均至3米处为界。
53、文翁石室故址,位于成都市文庙前街石室中学内,是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创立的地方学校——文翁学堂的旧址,其保护范围是现学校占地面积。其中的清代古建筑大成殿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异地搬迁至金堂县赵镇复原重建,作金堂县博物馆馆址。
54、鱼凫城遗址,位于温江县万春乡直属村。相传为古蜀国鱼凫王时期的都城,现存城垣长52米,宽6.5米,表层文化遗物具有西汉早期特点。其保护范围是遗址占地面积,建设控制地带从现存城垣边缘起,东、西、南、北各至10米处为界。
55、鹤鸣山道观遗址,位于大邑县鹤鸣乡三丰村,为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现存古建筑有三官庙、解元亭、奎星楼等木构建筑。其保护范围是古建筑占地面积,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四周至30米处为界。
56、郫县古城遗址,位于郫县三道堰镇指路村、古柏村境内。遗址呈长方形,现存城墙高约2至5米,宽约10米,泥土卵石混合夯筑而成。遗址内曾出土陶俑、五铢钱、铁剑、汉砖等,其保护范围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500米,面积约50万平方米,界东200米至郫彭公路处,界南300米至原古城乡政府所在地北面围墙处。
57、杜鹃城遗址,位于郫县郫筒镇北杜鹃村境内。遗址内现存城墙土垣约500米,宽约5-7米,高约4米,为夯土筑成。遗址中绳纹陶片时有出土,上层为西汉时期的文化遗址,下层待考。其保护范围从保护标志起,东至60米郫彭公路边,西至500米处,南至75米处,北至80米处为界。
58、玉堂窑址,位于都江堰市玉堂镇凤鸣村、歧山村和中兴镇横山村之间以歧山庙为中心的丘陵、浅山地带。分布有十余个窑包,为唐宋时期的瓷窑遗址,1977年曾进行了试掘,出土各类器物及窑具1000多件。该窑址面积大,堆积厚,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保护范围是每个窑包的占地面积并四周至8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为北至汤家沟,南至丘家牌坊,东至环山堰,西至凤凰山脚的2.5平方公里范围。
59、邓双窑址,位于新津县五津镇东南的西藏军区第三招所内。其时代为北朝至隋唐间,有灰青瓷罐、敛口莲瓣碗及五足支钉窑具等遗存。其保护范围是窑址占地面积并四周至3米处为界。建设控制地带在四周3米至30米之间。
60、磁峰窑址,位于彭州市磁峰乡西一村、鹿坪村、蟠龙村境内,为宋代四川烧制白瓷的窑址。其保护范围是:①西一村境内磁灌公路北侧斜坡,南北长20米,东西宽100米,保护面积2万平方米。②鹿坪村境内磁灌公路东侧,蟠江河右岸一级台地上,北至罗家山脚,南至蟠江河,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400米,保护面积8万平方米。③蟠龙村境内蟠江河三级台地上,东西长1公里,南北宽300米,保护面积30万平方米。
61、鱼凫王墓,位于温江县寿安乡火星村。相传为古蜀国鱼凫王之墓,俗称“大墓山”。现存墓冢呈椭圆形,冢高5米,其保护范围是从墓冢中心起,东、西各至35米,南、北各至45米为界。
62、柏灌王墓,位于温江县寿安乡长青村。相传为古蜀王柏灌之墓,俗称“八仙山”,现存墓冢约高3米。其保护范围是从墓冢中心起,东、西各至30米处,南、北至20米处为界。
63、新津崖墓,位于新津县五津镇龙岩村大云山上,在120平方米面积的崖壁上分布东汉中期的崖墓四座,墓中壁上雕刻有阙、望楼等古建筑图案。其保护范围是墓群占地面积并从该墓群边缘起,四周至3米处为界。建筑控制地带在四周3米至30米之间。
64、魏了翁墓,位于蒲江县高桥乡潘沟村。魏了翁(1178-1237)是宋代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理学家,曾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资政学士等职,生前封为临邛郡开国侯,逝后追赠为秦国公。其保护范围是,墓冢占地面积并从墓冢缘脚起,东至20米处,南至50米处,西至26.5米处,北至20米处为界。
65、扬雄墓,位于郫县友爱乡子云村内。墓冢为圆形,座南向北,高6米,直径26米。其保护范围是墓冢占地面积并从墓冢脚起,北至200米处郫花公路边,南至30米处,东至20米处,西至20米为界。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