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导引法
养生导引法 作者:胡文焕 明 |
此内容只供参考,并不能视作医疗意见。维基文库可以收录广为人知之医学著作。此等著作可能有错,亦可能已过时。欲求医药之指导,请找合格之专业人员。 |
这份文献应使用传统汉字,而非简化字。校对时应以原文为准,特别注意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的一对多的对应关系以及异体字的使用。如果无法直接校对原文,请勿进行机器或人工转换,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问题。 一般而言,文献应保留其底本所使用的汉字。汉字简化方案于1956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施行,1969年在新加坡施行。施行之前的文献(如1956年前的文献、未施行简化字的地区文献,以及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之前的联合国文件)通常应保留使用传统汉字。在汉字简化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只有部分汉字被简化的文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边界条约等)通常应以原文形式保存。 |
一、中风门
编辑一法∶正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愈疽、疝、大风、偏枯、诸风痹。
二法∶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闻声。常行,眼耳诸根,无有挂碍。
三法∶以背正倚,展两足及指,瞑心,从头上引气,想以达足之十趾及足掌心。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气止。盖谓上引泥丸,下达涌泉是也。
四法∶正柱倚壁,不息,行气,从口趣令气至头始止。治疽、痹、大风、偏枯。
五法∶一足�地,足不动,一足向侧相,转身欷(通欹、斜。倾侧)势,并手尽急回,左右迭二七。去脊风冷,偏枯不通润。
六法∶手前后递互拓,极势三七,手掌向下,头低面心,气向下至涌泉、仓门。却努一时,取势散气放纵身,气平。头动�前后欹侧,柔转二七。去�并冷血,筋急渐渐如消。
七法∶两手抱左膝,伸腰,鼻纳气七息,展右足。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痛痿。
八法∶两手抱右膝着膺。除下重难屈伸。
九法∶踞坐,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左足着外。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疼痹。
十法∶立身,上下正直,一手上拓,仰手如似推物势,一手向下如捺物,极势,上下来去换易四七。去膊内风,两膊井内冷血,两腋筋脉挛急。
十一法∶踞,伸左脚,两手抱右膝,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左足着外。
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疼。
十二法∶偃卧,合两膝,布两足,伸腰,口纳气,振腹七息。除壮热疼痛,两胫不随。
十三法∶治四肢疼闷及不随,腹内积气。床席必须平稳,正身仰卧,缓解衣带,枕高三寸,握固。握固者,以两手各自以四指把手拇指。舒臂令去身各五寸,两脚竖指,相去五寸。安心定意,调和气息,莫思余事,专意念气,徐徐漱醴泉者,以舌舐略唇口牙齿,然后咽唾。徐徐以口吐气,鼻引气入喉,须微微缓作,不可卒急强作,待好,调和引气,勿令自闻出入之声。每引气,心心念送之,从脚趾头使气出,引气五息、六息,一出之为一息。一息数至十息,渐渐增益,得至百息、二百息,病即除愈。不用食生菜及鱼、肥肉。大饱食后,喜怒忧恚。悉不得辄行气。惟须向晓清静时,行气大佳,能愈万病。
十四法∶展两足上。除不仁,胫寒之疾也。
二、风痹门
编辑一法∶一曰∶以右踵拘左足拇趾,除风痹;二曰∶以左踵拘右足拇趾,除厥痹∶三曰∶两手更引足趺置膝上,除体痹。
二法∶偃卧,合两膝头,翻两足,伸腰,口纳气,胀腹,自极七息。除痹痛热痛,两胫不随。
三法∶踞坐伸腰,以两手引两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引两手布两膝头。除痹呕。
四法∶偃卧,端展两手足臂,以鼻纳气,自极七息,摇足三十而止。除胸足寒,周身痹厥逆。
五法∶正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愈大风、偏枯,诸痹。
六法∶左右手夹据地,以仰引腰五息止。去痿痹,利九窍。
七法∶仰两足指,引五息止。腰背痹,偏枯,令人耳闻声。久行,眼耳诸根,无有挂碍。
八法∶踞,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疼痛痹。
九法∶左右拱两臂,不息九通。治臂足痛,劳倦,风痹不随。
十法∶凡人常觉脊倔强而闷,仰面,努膊井向上,头左右两向挪之,左右三七,一住,待血行气动定,然始更用。初缓后急,不得先急后缓。若无病患,常欲得旦起、午时、日没三辰,如用,辰别二七。除寒热病,脊腰颈项痛,风痹,两膝颈头。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腰痹背痛,口内生疮,牙齿风,头眩尽除。
三、心腹痛门
编辑一法∶偃卧,展两胫两手,仰足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二法∶偃卧,口纳气,鼻出之,除里急。饱咽气数十,令温,中寒,干吐呕腹痛。纳气七十所,大振腹,咽气数十,两手相摩令热,以摩腹,令气下。
三法∶偃卧,仰两足两手,鼻纳气七息。除腹中弦切痛。
四、霍乱门
编辑一法∶转筋不住,男子以手挽其阴;女子以手牵乳近两边。
二法∶偃卧,展两胫两手,外踵者相向,亦鼻纳气,自极七息。除两膝寒,胫骨疼,转筋。
三法∶覆卧,傍视,立两踵,伸腰,鼻纳气。去转筋。
五、呕吐门
编辑一法∶正坐,两手向后捉腕,反拓席尽势,使腹弦弦上下七。左右换手亦然。除腹肚冷气宿食积胃,口冷,食饮进退吐逆。
二法∶偃卧,展胫两手,左右跷(举足)两足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腰中病,食苦呕。
三法∶坐,直舒两脚,以两手挽两足,自极十二通。愈肠胃不能受食吐逆。以两手直叉两脚底,两脚痛舒,以头枕膝上,自极十二通。愈肠胃不能受食吐逆。
六、气门
编辑一法∶两手向后,合手拓腰向上极势,振摇臂肘来去七。始得手不移,直向上向下尽势来去二七。去脊心肺气壅闷。
二法∶两足两指相向,五息止,引心肺。去厥逆上气。极用力,令两足相向,意止引肺中气出,病患行肺内外展转屈伸,随无有违逆。
七、痰饮门
编辑一法∶左右侧卧,不息十通。治痰饮不消。右有饮病,右侧卧,左有饮病,左侧卧,又有不消气排之,左右各十有二息,治痰饮也。
八、痨瘵门
编辑一法∶以两手着头上相叉,长气即吐之,坐地缓舒两脚,以两手外抱膝中,疾低头入两膝间,两手交叉头上十三通,愈三尸也。
二法∶叩齿二七过,取咽气二七。如三百通乃止。为之二十日,邪气悉去;六十日,小病愈;百日,大病除,三虫伏尸皆去,面体光泽也。
九、胁痛门
编辑一法∶卒左胁痛,念∶肝为青龙,左目中魂神,将五营兵,千乘万骑,从甲寅直符吏,入左胁下取病去。
二法∶右胁痛,念∶肺为白虎,右目中魂神,将五营兵,千乘万骑,从甲申直符吏,入右胁下取病去。胁侧卧,伸臂直脚,以鼻纳气,以口出之。除胁皮肤痛,七息止。
三法∶端坐伸腰,右顾视月,口纳气,咽之三十。除左胁痛。开目。
四法∶举手交项上相握,自极。治胁下痛。坐地交两手着不周遍握,急挽。久行,实身如金刚。令息调长,如风云,如雷。
十、腰痛门
编辑一法∶一手向上极势,手掌四方转回,一手向下努之。合手掌努指,侧身欹形,转身向似看手掌向上,心气向下散适,知气下缘上始极势。左右上下四七亦然。去膊井肋腰脊疼闷。
二法∶平跪,长伸两手拓席向前,待腰脊须转,遍身骨解气散,长引腰极势。然始却跪,便急如似脊内冷气出许,令臂膊痛,痛欲似闷痛,还坐,来去二七。去五脏不和,背痛闷。
三法∶凡人常觉脊强,不问时节,缩咽膊内,似回转向仰面努膊井向上也,头左右两向�之,左右三七,一住。待血气行动定,然始更用,初缓后急。若无病患,常欲得旦起、午时、日没三辰,如用,辰别三七。除寒热脊腰颈项痛。
十一、脚气门
编辑一法∶坐,两足长舒,自纵身纳气向下,使心内柔和适散。然后屈一足安膝下努长,舒一足,仰足指向上,使急。仰眠,头不至席,两手急努向前,头向上努挽,一时各各取势,来去二七。递互亦然。去脚疼,腰膊冷,血冷风痹,日日渐损。
二法∶覆卧,傍视,内踵,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脚中弦痛转筋,脚酸疼,脚痹弱。
三法∶舒两足坐,散气向涌泉,可三通。气彻到,始收右足屈卷,将两手急捉脚涌泉挽,足踏手挽,一时取势。手足用力,送气向下急三七,不失气。数行,去肾内冷气,膝冷脚疼也。
四法∶一足屈之,足指仰使急;一足安膝头心,散心,两足跟出气向下。一手拓膝头向下急捺,一手向后拓席,一时极势,左右亦然二七。去膝髀疼急。
五法∶一足踏地,一足向后将足解溪安 上,急努两手偏相向后,侧身如转,极势二七。左右亦然。去足疼痛痹急,腰痛也。
十二、积聚门
编辑一法∶以左足践右足上,除心下积聚。
二法∶端坐伸腰,向日仰头,徐以口纳气,因而咽之,三十过而止,开目。除心下积聚。
三法∶左胁侧卧,伸臂直脚,以口纳气,鼻吐之,周而复始。除积聚,心下不快。
四法∶以左手按右胁,举右手极形。除积及老血。
五法∶闭口微息,正坐向王气,张鼻取气,逼置脐下,小口微出十二通气。以除结聚。低头不息十二通。以消饮食,令身轻强,行之冬月,令人不寒。
六法∶端坐伸腰,直上展两臂,仰两手掌,以鼻纳气闭之,自极七息,名曰蜀王乔。除胁下积聚。
七法∶向晨去枕,正偃卧,伸臂胫,瞑目,闭口,不息,极张腹两足,再息。顷间吸腹仰两足,倍拳。欲自微息定,复为,春三、夏五、秋七、冬九,荡涤五脏,津润六腑,所病皆愈。复有病积聚者,张吸其腹,热乃止。 瘕散破即愈矣。
十三、脾胃门
编辑脾胃不和不能饮食,欹身,两手一向偏侧,急努身舒头共手,竟扒相牵,渐渐一时尽势。气共力皆和,来去左右亦然,各三七。项前后两角缓舒手,如是似向外扒,放纵身心,摇三七,递互亦然。去太仓不和,臂腰虚闷也。
十四、补益门
编辑(一)导引行气法
编辑常以子后、午前,解发东向,握固不息一通,举手左右导引,手掩两耳,令发黑不白。
卧引为三,以手指掐项边脉三通,令人目明。
东向坐,不息五通,以两手中指点口中唾之二七,相摩,拭目。令人目明。
东向坐,不息三通,以手捻鼻两孔,治鼻宿息肉愈。
东向坐,不息四通,啄齿无通数,治齿痛。
伏,前侧卧,不息六通,愈耳聋目眩。
还卧,不息七通,愈胸中痛咳。
抱两膝自企于地,不息八通,愈胸以上至头颈耳目咽鼻邪热。
去枕,握固不息,自企于地,不息九通,东首,令人气上下通。微鼻内气,愈赢,不能从阴阳。法,大阴勿行之。
(二)虾蟆行气法
编辑虾蟆行气法,正坐,自动摇两臂,不息十二通,愈劳大佳。
左右侧卧,不息十二通,治痰饮不消。右有饮病,右侧卧;左有饮病,左侧卧。有不消,气排之。
日初出、日中、日入,此三时向日正立不息九通,仰头吸日精光,九咽之,益精百倍。
(三)入火法
编辑入火,垂两臂不息,即不伤火法。
向南方蹲踞,以两手从屈膝中入掌足五指,令内曲。利腰尻完,治淋,遗溺愈。
箕踞。交两脚手内并脚中,又叉两手极引之。愈寤寐,精气不泄。
两手交叉颐下,自极。利肺气,治暴气咳。
举两脚,夹两颊边,两手据地服疗宿壅。
举右手,展左手,坐,右脚上掩左脚,愈尻完痛。
举手交颈上相握,自极。治胁下痛。
舒左手,右手在下握左手拇指,自极;舒右手,左手在下握右手拇指,自极。
皆治骨节酸疼。
掩两脚,两手指着足五指上,愈腰折不能低仰,若血久瘀为之,即愈。
竖足五指。愈腰脊痛,不能反顾视者。
以右手从头上来下,又挽下手。愈颈不能反顾视。
坐地。掩左手,以右手指肩挽之。愈倾侧膝腰及小便不通。
东向坐,向日。左手揖目,举身望北斗,心服月气,始得众恶不入,理头仰苦难牵。
右手反折,各左右自极张弓。兼补五脏不足,气则至。
抱两膝着胸自极。此常令丹田气还,补脑。
坐地。直两脚,以手捻脚胫,以头至地。调脊诸椎,利发根,令长美。
坐地。交叉两脚,以两手从曲脚中入,低头叉项上,治久寒不能自温,耳不闻勿正倍声。
不息行气,从头至足心,愈疽痂,大风,偏枯诸痹。
极力左右振两臂,不息九通。愈臂痛、劳倦,风气不遂。
(四)龟鳖行气法
编辑龟鳖行气法,以衣覆口鼻,不息九通,正卧。微微由鼻出纳气。愈鼻塞不通。
东向坐,仰头不息五通。以舌撩口中沫满二七咽,愈口干舌苦。
(五)雁行气法
编辑雁行气法,低头倚壁,不息十二通。以意排留饮宿食从下部出自愈。
(六)龙行气法
编辑龙行气法,低(叩)头下视,不息十二通。愈风疥恶疮,热不能入。
咽可候病者,以向阳明以达,卧。
以手摩腹至足,以手持引足,低臂十二通,不息十二通。愈脚足虚痹不任行,腰脊痛。
以手着项相叉。治毒。不愈,腹中大气即吐之。
月初出、月中、日入时,向月正立,不息八通,仰头吸月光精入咽之。令阴气长,妇人吸之,阴精益盛,子道通。
(七)入水法
编辑入水,举两手臂不息,不没法。
向北方箕踞,以手掩(挽)足五指,愈伏兔痿尻筋急。
箕踞,以两手从曲脚入据地,曲脚加其手,举尻。其可用行气。愈淋沥、乳痛。
举脚交叉项,以两手据地,举尻持任,息极,交脚项上。愈腹中愁满,去三虫,利五脏,快神气。
蹲踞,以两手举足,蹲极横。治气冲肿痛、寒(疝)疾入上下,致肾气。
蹲踞,以两手举足五指,低头自极。则五脏气总至,治耳不闻、目不明,久为之,则令人发白复黑。
正偃卧,卷两手即握,不息,顺脚跟,据床。治阴结,筋脉麻痿累。
以两手还,踞着腋下,治胸中满,眩、手枯。
反两手据膝上,仰头象鳖取气,致大黄元气至丹田,令腰脊不知痛。
手大拇指急捻鼻孔,不息,即气上行致泥丸脑中,令阴阳从数,至不倦。
以左手急捉发,右手还项出,所谓血脉气各流其根,闭巨阳之气,使阴不溢,信明皆利阴阳之道也。
正坐,以两手交背后,名曰带缚。愈不能大便,利腹,愈虚羸。坐地,以两手交叉其下,愈阴满。
以两手捉绳辘轳倒悬,令脚反在其上,见愈头眩风颠。以两手牵反着背上挽绳自悬。愈中不转,精食不得下。以一手上牵绳,下手自持脚,愈尻久痔及有肿。
坐地,直舒两脚,以两手叉挽两足,自极。愈肠胃不能受食,吐逆。
(八)宁先生导引行气法
编辑宁先生导引行气之法,以除百病,令年不老者。
常心念一,以还丹田。夫生人者丹,救人者还,全则延年,去则衰朽,所以导引者,令人肢体骨节中诸邪气皆去,正气存处。有能精诚勤习履行,动作言语之间,昼夜行之,则骨节坚强,以愈百病。若卒得中风病,宿固,痹疽不随,耳聋不闻,头眩颠疾,逆上气,腰脊苦痛,皆可按图视像,随疾所在,行气导引,以意排除去之。
行气者,则可补于里,导引者,则可治于四肢,自然之道,但能勤行,与天地相保。
(九)彭祖谷仙卧引法
编辑彭祖谷仙卧引法除百病延年益寿。居常,解衣被,卧。
伸腰、填小腹,五息止,引肾。去消渴,利阴阳。
又云,伸左脚,屈右膝,内压之,五息止,引脾。去心腹寒热,胸臆邪胀。
挽两足指,五息止,引腹中。去疝瘕,利九窍。
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脊。痹、偏枯,令人耳声(聪)。
两足内相向,五息止,引心肺。去咳逆上气。
踵内相向,五息止,短股,徐五络之气。利肠胃,去邪气。
掩左胫、屈右膝,内压之,五息止,引肺。去风虚,令人明目。
张胫两足指,号五息止。令人不转筋。
两手牵膝置心上,五息止。愈腰痛。
外转两足十通,内转两足十通止。复诸劳。
凡十节,五十息,五五二百五十息。欲导引常夜半至鸡鸣,平旦为之。禁饱食沐浴。
(十)王子乔八神导引法
编辑王子乔八神导引法,延年益寿除百病。
法曰∶枕当高四寸,足相去各五寸,手法身各三寸,解衣被发,正偃卧。勿有所念,定意,乃以鼻徐纳气,以口出之,各致其脏所,竟而复始,欲休先极之而止。勿强长息,久习乃自长矣。气之往来勿令耳闻,鼻无知,微而专之长,遂推之伏免、股、 ,以省为贵。若存若亡,为之百遍,动腹,鸣气有外声,足则得温,成功。成功之士,何疾而已!喉咙如白银 ,一十二重系膺。下去得肺,其色白泽。前两叶高,后两叶卑。心系其下,上大下锐,大率赤如莲花未开,倒悬着肺也。肝系其下,色正青,如凫翁头也,六叶抱胃,前两叶高,后四叶卑。胆系其下,如绿绨囊。脾在中央亦抱(胃),正黄如金,铄铄然也。肾如两伏鼠,夹脊直脐肘而居,欲得其居高也,其色正黑,肥肪络之,白黑昭然。胃如素囊,念其屈折右曲,无污秽之患。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肾藏精,此名曰神舍。神舍修则百脉调,邪病无所居矣。小肠者,长九尺,法九州也(一云∶九土,小肠者,长二丈四尺)。
诸欲导引,虚者闭目,实者开目。以所苦行气,不用第七息止,徐徐往来,度二百步,所却坐小咽气,五六不差,复如法引,以愈为效,诸有所苦,正偃卧,披发,如法徐以口纳气,填腹自极,息欲绝,徐以鼻出气数十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闭口温气咽之三十所,(候)腹中转鸣乃止。往来二百步,不愈复为之。病在喉中、胸中者,枕高七寸;病在心下者,枕高四寸;病在脐下者,去枕。以口纳气,鼻出气者,名曰补;闭口温气咽之者,名曰泻。闭气治诸病法;欲引头病者,仰头;欲引腰脚病者,仰足十指;欲引胸中病者,挽足十指,引臂病者,掩臂,欲去腹中寒热诸(所)不快,若中寒身热,皆闭气胀腹,欲息者徐以鼻息,已,复为,至愈乃止。
平坐,伸腰,脚,两臂覆手,据地。口徐纳气,以鼻吐之。除胸中、肺中痛,咽气令温。闭目也。
端坐,伸腰,以鼻纳气闭之,自前后(摇)头各三十。除头虚空耗,转地,闭目摇之。
端坐,伸腰,以左胁侧卧,以口纳气,以鼻吐之。除积聚心下不快。
端坐,伸腰,徐以鼻纳气,以右手持鼻,除目晦泪若出,去鼻中息肉,耳聋亦然,除伤寒头痛 ,皆当以汗出为度。
正偃卧,以口徐纳气,以鼻出之。除里急,饱食后小咽,咽气数十,令温。寒者,使人干呕腹痛,从口纳气七十所,大填腹。
右胁侧卧,以鼻纳气,以口小吐气,数十,两手相摩热以摩腹,令其气下出之。除胁皮肤痛,七息止。
端坐,伸腰,直上展两臂,仰两手掌,以鼻纳气闭之,自极七息,名曰蜀王台。除胁下积聚。
覆卧,去枕,立两足,以鼻纳气,四四所,复以鼻出之,极令微气入鼻中,勿令鼻知,除身中热,背痛。
端坐,伸腰,举左手仰其掌,却右手,除两臂、背痛结气也。
端坐,两手相叉抱膝,闭气鼓腹二七或二七气满即吐,即气皆通畅,行之十年,老有少容。
端坐,伸腰,左右倾,闭目,以鼻纳气,除头风,自极七息止。
若腹中满,食饮苦饱。坐,伸腰,以口纳气,数十,以便为故,不便复为之。有寒气腹中不安亦行之。
端坐,使两手如张弓满射,可治四肢烦闷,背急,每日或时为之佳。
端坐,伸腰,举右手仰掌,以左手承左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胃寒食不变则愈。
端坐,伸腰,举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瘀血结气等。
两手却据,仰头目,以口纳气,因而咽之数十。除热,身中伤,死肌。
正偃卧,端展足臂,以鼻纳气,自极七息,摇足三十而止,除胸足中寒,周身痹、厥逆。
偃卧屈膝,令两膝头内向相对手,翻两足,伸腰,以口纳气,填腹,自极七息。除痹疼热痛两脚不随。
觉身体昏沉不通畅,即导引,两手抱头,宛转上下,名为开胁。
踞,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难屈伸拜起,脑中痛,瘀痹。
踞,伸左足,两手抱右膝,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左足着外。除难屈伸拜起,脑中疼。一本云∶除风目晦耳聋。
正偃卧,直两足,两手捻胞所在,令赤如油囊裹丹。除阴下湿,小便难颓,小腹重,不便,腹中热。但口纳气,鼻出之,数十。不须小咽气,即腹中不热者,七息已,温气咽之十所。
踞,两手抱两膝头,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腰痹背痛。
覆卧,傍视两踵,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脚中弦痛转筋脚酸痛。
偃卧,展两手,外踵,指相向,亦鼻纳气,自极七息。除两膝寒、胫骨疼。
偃卧,展两脚两手,两踵相向,亦鼻纳气,自极七息。除死肌,不仁足胫寒。
偃卧,展两手两脚左傍两足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胃中食苦呕。
踞,伸腰,以两手引两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布两膝头。除痹呕也。
偃卧,展两手两脚,仰足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偃卧,左足踵拘右足拇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厥逆。疾人,脚错踵,不拘拇指,根据文用之。
偃卧,以右足踵拘左足拇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周身痹。
病在左,端坐、伸腰,左视目,以口徐纳气而咽之数十所,闭目目上入。
病在心下,若积聚。端坐,伸腰,向日仰头,徐以口纳气,因而咽之三十所而止,开目作。
病在右,端坐,伸腰。右视目,以口徐纳气而咽之数十所,开目。
(十一)五禽戏法
编辑《道藏经》云∶“老君曰∶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能鸟伸,挽引肤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名曰∶五禽之戏。挽引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故令汗出因止,以身体轻便。普施行之,年九百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完坚,夫为导者甚易,行者甚稀,悲哉!
虎戏,四肢踞地,前三踯,后三踯。长引肤,乍前,乍却,仰天即返;伏踞地,行前、却各七。
熊戏,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擗地七,右亦七;踯地,手左右托地各七。
鹿戏,四肢踞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三,左伸右脚,右伸左脚,左右伸缩亦三。
猿戏,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七,以脚拘物倒悬,左七右七;坐,左右手拘脚五按(头)各七。
鸟戏,立起,翘一足,伸两臂,扬扇用力,各二七;坐,伸脚,起挽足指,各七;伸缩两臂各七。
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限。轻身消谷气,益气力,除百病。佗行之年过万岁,教传弟子,广陵吴普,亦得延年长寿。
(十二)服气吐纳诀
编辑�字∶ 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吐纳治之。
呵字∶呵主心,心连舌五脏。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
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论云∶脾湿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
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盛即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
吹字∶吹主肾,肾连耳。论云∶肾虚即耳聋,有疾作吹,吐纳治之。
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十五、消渴门
编辑一法∶睡卧,勿张口,久成消渴及失血色,赤松于云∶卧,闭目,不息十二通,治饮食不消。
二法∶解衣�卧,伸腰 小腹,五息止。引肾,去消渴,利阴阳。解衣者,使无挂碍。 卧者,无外想,使气易行。伸腰,使肾无逼蹙。�者,大努使气满,小腹者,即摄腹牵气使五息,即为之。引肾者,引水来咽喉,润上部,去消渴枯槁病。利阴阳者,饶气力。此中数虚要与时节而为避。初食后,大饥时,此二时不得导引,伤人亦避,恶日时节不和时亦避。导已,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法不使大冷大热,五味调和。陈秽宿食,虫蝎余残,不得食。少眇着口中,数嚼少湍咽。食已,亦勿眠。此名谷,并与气和,即真良药也。
十六、胀满门
编辑一法∶蹲坐,住心,卷两手发心下,左右手摇臂,递互欹身,尽膊势,卷头筑肚,两手冲脉至脐下,来去三七。渐去腹胀肚急闷,食不消化。
二法∶腹中若胀有寒,以口呼出气三十过止。
三法∶若腹中满,食饮苦饱,端坐伸腰,以口纳气数十,满吐之,以便为故,不便复为之。有寒气腹中不安,亦行之。
四法∶端坐伸腰,口纳气数十。除腹满,食饮过饱,寒热,腹中痛病。
五法∶两手向身侧一向,偏相极势。发顶足气散下,欲似烂物解散。手掌指直舒,左右相皆然,去来三七.始正身,前后转动膊腰七。去腹肚胀,膀胱腰脊臂冷,血脉急强悸也。
六法∶若腹内满,饮食善饱。端坐伸腰,以口纳气十,以便为故,不便复为。
七法∶脾主土,暖如人肉始得发汗,去风冷邪气。若腹内有气胀,先须暖足,摩上下并气海,不限遍数,多为佳。始得左回右转三七,和气如用,腰身内一十五法,回转三百六十骨节,动脉搓筋,气血布泽,二十四气和润,脏腑均调。和气用头摇振,手气向上,心气向下,分明知去来。莫问平手,欹腰转身。摩气蹙回动尽,心气放散,送至涌泉。不失气之行度,用之有益。不解用者,疑如气乱。
十七、眼目门
编辑一法∶踞,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难屈伸拜起,去胫中痛痹,风目耳聋。
二法∶踞,伸左脚,两手抱右膝,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左足着外。除难屈伸拜起,去胫中疼。一本云∶除风目暗,耳聋。
三法∶以鼻纳气,左手持鼻。除目暗泣出。鼻纳气,口闭,自极七息。除两胁下积血气。
四法∶端坐伸腰,徐以鼻纳气,以右手持鼻,除目暗,泪若出,闭目吐气。鼻中息肉,耳聋亦然。除伤寒头痛洗洗,皆当以汗出为度。
五法∶蹲踞,以两手举足五趾,头自极,则五脏气遍至。治耳不闻,目不明。久为之,则令发白复黑。
六法∶仰两足趾,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聪。久行,眼耳诸根,俱无挂碍。
七法∶伸左胫,屈右膝纳压之,五息止,引肺。去风虚病,令人目明。根据经为之,引肺中气,去风虚病,令人目明,夜中见色,与尽无异。
八法∶鸡鸣以两手相摩令热,以熨目,三行,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目明,不病痛。
九法∶东向坐,不息再通,以两手中指口唾之二七,相摩拭目。令人目明。以甘泉漱之,洗目,去其翳垢,令目清明。上以内气洗身,中令内睛洁,此以外洗去其尘障。
十法∶卧,引为三,以手爪项边脉五通。令人目明。卧正偃,头下却亢引三通,以两手指爪项边大脉为五通。除目暗患。久行,令人眼夜能见色。为久不已,通见十方,无有际限。
十一法∶鸡鸣欲起,先屈左手啖盐,指以指相摩,咒曰∶西王母女,名日益愈,赐我目,受之于口。即精摩形。常鸡鸣二七着唾,除目茫茫,致其精光,彻视万里,遍见四方。咽二七唾之,以热指摩目二七,令人目不瞑。
十八、喉舌门
编辑一法∶一手长舒合掌仰,一手捉颏,挽之向外,一时极势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动,两向侧极势,急挽之二七。去颈骨急强,头风脑旋、喉痹,膊内冷注偏风。
二法∶两手拓两颊,手不动,搂肘使急,腰内亦然。住定放两肋头向外,肘膊腰气散,尽势大闷始起,来去七通。去喉痹。
十九、口齿门
编辑一法∶常向本命日,栉发之始,叩齿九通,阴咒曰,太帝散灵,五老返真;泥丸玄华,保精长存;左回拘月,右引曰根;六合清练,百疾愈因。咽唾三过,常数行之,使齿不痛,发牢不白,头脑不痛。
二法∶东向坐,不息四通,上下琢齿三十六。治齿痛。
三法∶凡人觉脊背皆倔强,不问时节,缩咽膊内,仰面努膊并向上,头左右两向按之,左右二七,一住。待血行气动定,然始更用,初缓后急,不得先急后缓。若无病患,常欲得旦起、午时、日没三辰,如用,辰别二七。除寒热病,脊腰颈项痛,风痹,口内生疮,牙齿风,头眩,终尽除也。
二十、鼻门
编辑一法∶东向坐,不息三通,手捻鼻两孔,治鼻中患。交脚�坐,治鼻中患,通脚痈疮,去其涕唾,令鼻道通,得闻香臭。永行不已,彻闻十方。
二法∶踞坐,合两膝,张两足,不息五通。治鼻疮。
三法∶端坐伸腰,徐徐以鼻纳气,以右手捻鼻,除目暗,泪苦出,徐徐闭目吐气。鼻中息肉,耳聋,亦能除伤寒头痛洗洗。皆当以汗出为度。
四法∶东向坐,不息三通,以手捻鼻两孔,治鼻中息肉。
二十一、耳门
编辑一法∶坐地交叉两脚,以两手从曲脚中入,低头叉项上。治久寒不能自温,耳不闻声。
二法∶脚着项上,不息十二通。必愈大寒不觉暖热,久顽冷患,耳聋目眩。久行即成法,法身五六不能变。
二十二、遗泄门
编辑一法∶治遗精白浊,诸冷不生。戍亥间阴旺阳衰之际,一手兜外肾,一手搓脐下八十一次,然后换手,每手各九次,兜搓九日见验,八十一日成功。
二法∶治遗精,以床铺安短窄,卧如弓弯;二膝并脐缩,或左或右,侧卧。用手托阴囊,一手伏丹田,切须宁心净卧,戒除房室思欲之事,若固不泄,可保身安。
二十三、淋门
编辑一法∶偃卧,令两足布膝头,斜踵置尻,口纳气,振腹,鼻出气。去淋,数小便。
二法∶蹲踞高一尺许,以两手从外屈膝内入至足趺上,急手握足五指,极力一通,令内曲。以利腰髋,治淋。
三法∶偃卧,令两足布膝头,斜踵置尻,口纳气,振腹,鼻出气。去石淋,茎中痛。
四法∶以两踵布膝。除癃。
五法∶偃卧,令两足布膝头,取踵置尻下,以口纳气,腹胀自极,以鼻出气七息。除气癃,数小便,茎中痛,阴以下湿,小腹痛,膝不随。
二十四、二便不通门
编辑一法∶正坐,以两手交背后,名曰带便。愈不能大便,利腹,愈虚羸。反叉两手着背上,推上使当心许, 坐反倒九通。愈不能大小便,利腹,愈虚羸也。
二法∶龟行气,伏衣被中,覆口鼻头面,正卧,不息九通,微鼻出气。治大便闭塞不通。
三法∶偃卧,直两手,捻左右胁,除大便难,腹痛,腹中寒。口纳气,鼻出气,温气咽之数十,病愈。
二十五、疝气门
编辑一法∶挽两足趾五息止,引腹中气。去疝瘕,利孔窍。
二法∶坐,舒两脚,以两手捉大拇趾,使足上头下,极挽,五息止,引腹中气,遍行身体。去疝瘕病,利诸孔窍。往来易行,久行精爽,聪明修长。
二十六、诸痔门
编辑一法∶惟高枕,偃仰,心平气定,其肿自收。
二法∶一足踏地,一足屈膝,两手抱犊鼻下,急挽向身极势。左右换易四七。去痔,五劳,三里气不下。
三法∶踞坐,合两膝,张两足,不息两通。治五痔。
四法∶两手抱足,头不动,足向口受气,众节气散,来去三七,欲得捉左右侧身,各急挽,腰不动。去四支腰上下髋内冷,血冷筋急,闷痔。
五法∶两足相踏,向阴端急蹙,将两手捧膝头,两向极势,捧之二七竟,身侧两向取势二七,前后努腰七。去心劳,痔病。
二十七、老人门
编辑(一)修真书六字诀
编辑春嘘明目木扶肝, 夏至呵心火自闲,
秋�定知金肺润, 肾吹惟要坎中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 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记出声闻口耳, 其功尤胜宝神丹。
诀云∶
肝若嘘时目睁睛, 争知肺 手双擎,
心呵脑后高叉手, 肾若吹时抱膝平,
脾用呼时须撮口, 三焦客热卧嘻嘻。
四季常是嘘,八节不得吹。益肝为相火,有泻无补,肾为真水。有补无泻也。
肝嘘∶主嗌干,面尘,眼眵赤多泪,疼痛,胁下痛,小便黄赤色或涩。
心呵∶主烦燥,喉疮热肿,多汗,掌中热,咽干渴。
脾呼∶主热痰涎,目黄,喉痹,鼻衄,口干舌痛,身重腹胀。
肺�∶主喘嗽、烦渴、胸膈烦闷,有痰,掌中热,风汗出。
肾吹∶主有疾�羸,面黑,口干,耳鸣,咽嗌肿,股内疼痛,足下热痛。
三焦嘻∶主颊痛,喉痹,耳闭浑浑然。
以上主治六经本病之邪也。然五脏不足又在药食气味为补。经云∶“形食味。”故味归形,气食形,故形归气,气化则精生,味和则形长,故五味为宜。若五志所过,非药可治者,五胜为宜。
忧胜怒,肝属木,在志为怒。过节则反自伤,故曰怒伤肝,故以所胜者制之。
恐胜喜,心属火,在志为喜。过节则反自伤,故曰喜伤心,故以所胜者制之。
怒胜思,脾属土,在志为思。过节则反自伤,故曰思伤脾,故以所胜者制之。
喜胜忧,肺属金,在志为忧。过节则反自伤,故以所胜者制之。
思胜恐,肾属水,在志为恐。过节则反自伤,故以所胜者制之。
(二)通玄集周天法
编辑通玄集云∶其补真妙理,只要心头无事,内外俱忘,一齐放下,把捉得定。阳生子时,阴生午时,静室披衣,握固,端坐盘膝,蹲下腹肚,须臾升身,前出胸而微偃首于后。后开夹脊双关,肘后微扇三,伸腰自尾闾穴,如火相似,自腰而起,拥在夹脊,慎勿开关,实时甚热,气壮,渐次开夹脊而放气过。仍仰面脑后,紧仰以闭上关,慎勿令开,即觉热极,气壮,渐次入顶,以补泥丸,髓海。则身耐寒暑,为习长生之基。如前出胸、伸腰,闭夹脊存而升之腰间火不起,当静坐内观,如法再作,以至火起为度。自丑行至寅,终可止。是曰∶肘后飞金精,又曰∶抽铅使肾气生肝气也。又略昂首仰项放,令颈下如火,方点头向前,低头曲项,退舌尖近后以柱上 ,自有津出,不漱而咽下还黄庭,是名∶金液还丹。四时不拘时候节次行此,自艮至巽而已,晚间乃勒阳关法,自兑至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