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凌壶集
卷之四
作者:李麟祥
1779年

三科便览跋丙子

编辑

皇朝万历三科便览。别军职王某家藏也。丁丑之变。惟我宣文王以凤林大君入沈阳。有华人丰田王三姓者。不忍薙发。从大君东来。大君馆于宫门外。厚遇之。及王即位。讲北伐之策。录用三人者。大策未究而王薨。至我肃王。述宣文王之志。筑坛于北苑。以祀神宗皇帝。名曰大报。每岁三月。洁牲币陈乐器以祀之。祀之日。王必躬诣。而亦命三人者之孙来观祀事。国人悲之。及我嗣王复述二王之志。录用三人者之后。丰氏已绝。田氏已著显。命授王氏之孙某军职。赐弓剑铠甲。护卫御驾。国人荣之。王某遂进万历三科便览。其先祖楫为山东济南人。登己未科。与袁公崇焕同门生。官至陕西按察使。从大君东来者。盖楫之子也。王览而感之。命藏于春官。命誊一本。卷首载传教。以赐王其。即此卷也。呜呼。原刻已断烂轶失。而年式履历。间有存者。按癸丑科总考。为台山叶公向高曁方从哲。五经分考得士。履历可考者三十三人。而论贤邪最著者。书考张公延登。门生有周延儒。诗考周公曰庠。门生得范景文。礼考周公炳谟,黄公立极。门生得霍维华,张慎言。丙辰科总考官轶。五经分考得士。履历可考者二百九十人。而论贤邪最著者。易考官轶。门生有马士英。书考官轶。门生得钱士升。诗考成公基命。门生得瞿式耜。徐公绍吉。门生有杨维垣。己未科总考。为史公计谐,少师韩公爌五经分考得士。履历可考者二百七十六人。而论贤邪最著者。易考钱公象坤。门生得施邦曜。书考官轶。门生有张有誉。诗考竹公诗教。门生得袁崇焕曁王楫。赵公兴邦门生得姜曰广。呜呼。皇运之衰。实自万历。而人才亦莫盛于万历。虽以此卷所载论之。索性为恶而罪满天下者。惟马士英,周延儒二人。在于善恶之间者。惟杨维垣,张有誉二人。其馀八君子。其忠直贤能。足以尊主正邦。立人纪而救世乱。委任一二君子。亦足以有为。而不究其用。竟使天下左衽而莫能救。岂非天耶。若王楫行能不著。而其子能不薙发以辱身。而从大君东来。是义士也。意楫亦贤士而世其家者欤。谨识此卷。以俟国有义举。而王氏之孙有执靮以从者。

醴泉铭跋戊申

编辑

书到分隶。衰变极矣。而汉人笔法字法。犹折衷篆籀。譬诗犹十九首之于三百篇。古意郁然。自锺王擅家。用笔媚俗。结构随意。一扫六书遗意。原书契之时。锺王实生厉阶。彼虽圣于楷草。而不能无罪也。率更此帖。用笔精严。法律井井。宁诡而不入俗。稍反古意。要为楷家之叔孙通。令人破颜。

刘松年山居图跋戊午

编辑

此卷用笔。如蝶须点花。蛛丝闪日。精芒黯黯裂眦。布置深远。气韵流动。要为良工临迹也。有山人曳杖随流。耦语而缓步。携琴者已近。携书者稍远。而皆已穿茂樾夹连峦。行近松亭。将遇息担之野夫。玄巾朱舃之叟。谁主谁客耶。短桥之南。峰嶂叠翠。江溪互流。曲栏深房。隐映于烟云竹木之间。而有人凭藤床。左右拥古尊彝。观调鹤在庭。盖静居无事。而朋来有期。幽逸乐生者耶。大儿弄樗。小儿学步。鸡将其雌。犬伺其主。田夫归而馌妇出门。物各有事。谁其役之。草间观棋者。何其静而闲也。中流放棹者。何其闲而危耶。不知笔墨之戯。有此妙境也。人生拘挛世故。不能携友归山。享田园渔樵之乐。对此卷。亦足以怡神。卷端小款识嘉靖年。亦古劲绝竗。而有杨铁崖,柯丹丘收藏印。

观我斋芝山图草本跋丙寅

编辑

余拜安阴赵公于观我斋中。观华人所仿西园雅集图。余曰后世人物眇然。即如苏黄诸公。亦自难得。公叹曰岁己丑。芝村李先生在灵芝山之太极亭。亭有峻石清泉。前临大野。松栝枫楡。掩映檐日。水波沦涟。时三渊先生自雪岳来访。梦窝金相国方退闲在野。使家僮携杖随后。骑牛而来。燕坐于太极亭。梦窝为作序文以记。文殊矫健。其后拜李先生。先生出示序文。命作小图以记之。当时视以为寻常矣。数公者今不可复得。遂取草本于故纸中。指以示余曰。乌巾端拱而坐者为芝村先生。顾望莞笑。看野中骑牛者为三渊先生。参坐者为金宜宁时佐。槛间小童。为今李校理台重。呜呼。当肃庙末年。尤庵既殁。而名贤宿德犹有存者。如三洲三渊诸先生。以学业文章。为世准则。在朝诸公。咸秉清议。而太极亭为冠裳礼乐之所。其选暇日胜会。而写以观我公之笔。顾不易哉。比诸苏黄诸公竞尚浮藻。以花石粉翠为雅集。何如哉。噫。距今三十馀年。而世变益无穷。先王之遗泽已竭。而议论不复在野。先生之门馀存者。复有谁欤。闻图已遗失。而太极亭渐圮。其一树一石。谁记其有无者。余甚悲之。遂乞草本以归。识而藏之。

桃花扇识丙子

编辑

桃花扇一书。演稗说作优戯本。供儿女笑噱。而明季事有可考者。其所谓作者云亭山人。似若发薙而心存者耶。然扮其兄曰老赞礼。无名氏也。扮其旧君曰弘光帝。小生也。貌像丑怪。自灭伦理。而曰此书有关于天下后世者何耶。其漫述曰每当演戯。笙歌靡丽。之中。或有掩袂独坐者。则故臣遗老也。灯灺酒烂。唏嘘而散。其小引曰旨趣本于三百篇。而义则春秋。又曰一字一句。抉心呕成。又曰识焦桐者。岂无中郞。余姑俟之。俟之何意欤。余意桃花扇似若借优戯。以鼓动遗民悲愤之心者耶。其骂筵一场。插入钱谦益,王铎与阮奸一滚说。其截矶一场。评曰宁南此死。泰山耶鸿毛耶。千古不解。其劫宝一场曰明朝天下。送在黄得功之手。俱有所见。而其末评曰南朝三忠。史阁部心在明朝。左宁南心在崇祯。黄靖南心在弘光。心不相同。故力不相协。明朝之亡。非亡于流寇。实亡于四镇。而责尤在黄。其意若谓傡力则天下事犹复可为耶。呜呼。余看此书。窃有痛于左良玉举兵一事。夫弘光失德。天下至今悲愤。而以其君臣大伦。则崇祯弘光何分焉。奸臣虽起大狱。太子不辨真假。而东林馀人尽歼。寇迫门庭。而为将臣者不思赴难。乃倒戈而攻曰将除君侧之恶。可谓忠乎。明史载良玉檄书。引胡濙事暴扬祖宗过失。尤无臣分。而特以论列奸臣之罪甚悉。故天下快之。然良玉一叛。南朝兵力分而大事遂去。余谓明朝之亡。非亡于建虏。实亡于良玉之手。尝见邹漪启祯野乘。论左帅非叛。而牧斋深旨其言云。噫。钱谦益辱身败节。反愧马士英内应一疏之死。而乃又护良玉之叛。灭君臣之伦。何其无忌惮之甚耶。明季史论多谬。如邹漪所述。反有愧于桃花扇矣。偶书志感。

金良哉相肱遗书识

编辑

呜呼。此纸亡友金子良哉遗书也。始金子病革。索笔书寄赠元灵四字。傍人惕而抳笔。使不得尽其意。麟祥赴哭于殡。子之大人礼山公泣传此事。而余不忍索见。至于今二十三年。礼山公已卒。子之叔弟舜咨氏始出示此纸。命余识其意以遗子之嗣子。呜呼。始余与良哉结交。年纪俱壮。意气沨涌。慨时而闵俗。深念友朋之义日薄而文道之分歧。相与讲明志业。以为没身之乐来世之忧。是一意也。居则同巷。出则并𮣱。以名花醇酒。有雪月之夜为期。以海岳漭窅之观寄怀。是又一意也。以刚固远大立心。以清峻严苦制行。极选千古而风切一世。必取出处论思正大伟朗者而为归。是又一意也。或联床抚臂。有言告心。易子而教。则不忘世好。死有先后则操文告哀。收拾遗文而不没志业。是又一意也。相与悲吁笑乐。不能自已。呜呼。临殁之书。子所欲勉者何意耶。若可知耶。呜呼。岁在辛亥。余自宝山游都下。始友良哉。甲寅已哭良哉。自此颇交一世之士。而论其情义俱笃。志趣迈远。鲜有如良哉者。而自子之殁。世道日渝。而诸友又相继沦丧。念余腐朽。𩩝然独立。而发白心存。无以副良友临殁寄赠之意。岂不悲哉。惟有舜咨诸兄弟孝友好学。子之嗣子既长成。相与责砺志业。无负子之遗意。惟是之图焉。丙子三月十四日。宝山友人泣识。

为李胤之作小幅乙丑

编辑

古有喜楼居而不得。托之绘事以游神。谓之神楼者。余为胤之。画飞阁连亭。横山架壑。环以夭矫之松挺立之桧。老杉颠枫。森郁石上。不附尘土。下临澄泓。洄澓汪湾。而平满便注。当无污泥。斜映长瀑而从空直下。潭深湍细而下无杂石。当无乱潨之聒耳。亭中之人方烧香听瀑。一人在高阁。倚屏整案而坐。注目澄泓。若有所思。傍有一客端拱而坐。眄睐木石。若呼小童洗硏者。亭阁四围皆石也。春初阴冰初瀜。苔藓生滋。夏月则老木多清阴。当无乱草杂花虫蛇之苦。中秋之月大冬之雪。当令人神骨俱冷。韩持国所谓君勿言我心亦清者矣。有谓余曰不有污池。何以种荷花。不有平田。何以种秫。不有密室静轩。何以经冬。不有妻子。何以供鸡黍悦亲戚。不有车马。何以暇日出游。余笑曰且看绕以幽径。接以小桥。嘉木掩映。不辨远近。安知无武陵之源刘阮之洞耶。比古人神楼。不其侈欤。胤之索书绢末。遂为识。

自题画勉韦庵戊寅

编辑

蜿蜿乔松。不受尘雪。岩岩维石。无时崩折。浑浑维海。皓皓维月。君子立德。与世不灭。

哀辞

编辑

兪子太素哀辞庚午

编辑

呜呼。兪子太素之殁。麟祥在远方。不能走哭墓门。欲作哀辞。而岁已周而不忍泚笔。竟无以泄余之悲矣。始余自南向北。不忍路过车岭。见太素旅殡之地矣。竟能行过车岭。余诚忍矣。岂死生日远。而情有所穷已耶。呜呼。太素操履之正。气刚识明。抱志而竟无怛化之言。余犹悲羇魂之或滞也。夜宿车岭旅舍。作哀辞以自慰。呜呼太素。其有知也耶。

郁郁车岭兮。火云蒸兮。浸淫其雨兮。日色崩兮。行旅知归兮。返室堂兮。若有羇魂兮。涕霣我裳兮。唉一气之屈伸兮。原初太虗。寓形返真兮。修短一如。明者无怛兮。刚固正直。颓然理顺兮。犹清水赴壑。众汨其情兮。劳魄伤魂。游气棼糅兮蕴烦冤。呜呼太素。憺无情兮。龢光定气兮。齐死生兮。大化昭明兮。神洋洋兮。上参星斗兮。正四方兮。

素华辞辛未

编辑

吴子敬父言事北迁。余在雪城。李胤之在丹阳。不能送别。敬父书报谪中事甚凄苦。索余书杜子前后出塞诗。而未及书赠。闻胤之赋别诗。而辞忽凄苦若死别者。心动不能复作。亦未及书赠矣。余忽梦遌敬父。相握而恸。未几闻敬父殁于北塞。余忧羇魂之沉滞。欲赋招魂。而悲不能缀辞矣。立春之日壬子。余梦与胤之至一室。虗廓可念。胤之餐余以梧桐之华。素华朱心。宛如木莲。芬薰满口。神为之竦。忽见敬父在侧。而方治堂室。东有高馆。西有曲房。华鬯周绕。花木交映。宛似敬父山天之斋玉磬之楼。敬父曰就两室之间。从隅为垣。深邃隐映。则堂室有辉。余曰子无兄弟。恒居孤独。子有馆宇。以处子之亲戚宾朋。东西相望。无使隔远。胤之赞余之言。敬父怡然含笑而竟亦无言。觉而思之。筑之以垣。其意不祥。朋友之言。罔间幽明。使堂室之间。无有遮断。洞澈东西。日月相望。则若有魂气来复。周流无滞之象。况阳气奋发。盛于立春。敬父之魂。将托余梦而南返。不滞于异乡耶。心信余梦之吉。遂作招魂之辞。托兴于素华。将与胤之之诗。迎诵于返榇。辞未及就。胤之有书曰。二月之初。敬父来讯其梦曰再到朝天馆。载棺而归。觉而讯之。馆在济州。胤之曰子或进身言事。乃至梦境耶。敬父愀然不乐。未几祸作。虽南北异符。而载棺而归天耶。呜呼。梦寐之理。杳茫难讅。而余意敬父所治之馆。必是故居朝天之义。谓其载棺自北而南过于国门耶。余又取读前后出塞。其辞凄苦。酷似敬父出处始末。遂缀其辞以继之。呜呼。敬父之魂。尚忍不返。辞曰。

素华朱心兮。餐余梧桐。芬薰首春兮。不受朔风。李子之树兮。敬父之宫。素华授吾兮。朱心与同。存殁靡间兮。梦寐存诚。赍心服馨兮。返气之清。忽见眉目兮。洞照门楹。

其二

缄哀稿纸兮。君在北塞。四山高围兮。钜木蔽天。牢卧雪屋兮。废栉与巾。思慕君亲兮。骨痛肌销。友朋日远兮。谁与逍遥。无以塞悲兮。晦父之文。杜氏之诗。有来问业兮。渭叟兵韬。骏马良弓兮。壮士叫号。玄冰亘古兮。鱼江无涛。彼土何乐兮。子无滞魄。

其三

君有华屋兮。嘉树绸缪。山天之斋兮。玉磬之楼。春华竞芳兮。时禽变声。燕处其中兮。流目怡情。有辉烛室兮。广运书宝。尊经敦史兮。古心近道。乙举之爵兮。鲁公尊彝。黄流自荐兮。白檀代粢。仪象古制兮。寓心之悲。净水之琴兮。高张清弦。琴腹之文兮。閟远无镌。欲弹无声兮。将心谁传。绿云之竹兮。宝山之剑。志素异赠兮。有文如焰。良友在室兮。君无远念。神驭穆穆兮。反此华屋。

其四

日之壬子兮。青阳御天。包芽振蛰兮。气机潜旋。鹮彼小鸟兮。亦升于田。瀜冰剥雪兮。有风油然。有郁九泉兮。奋滞魄兮。昭明广大兮。洞六极兮。贞德毅节兮。卫百灵兮。傍挟日月兮。导风霆兮。朝于阊阖兮。受嘉命兮。矢心竭忠兮。庶民正兮。友朋维良兮。授素性兮。返于华屋兮。德容盛兮。重曰中天月明兮。浮云南征。夜归故里兮。鼓瑟吹笙。

余既作哀辞。送于北路。心悲神理之窅茫难信。腊月丁巳。讯于卜者宋明奎曰。余作文以招人。占其来之迟速。得震之噬嗑。卜曰其占艰难。其人幽蛰。震惊百里。有声无形。哀死之文。初爻空亡。伤足之象。盖人鬼之间。疑信之情。其来甚迟。见其文在月正旬日。其动在晦。噫。事涉幽怪。而识之以见苦心。哀辞作于腊月廿三

洪子祖东哀辞壬申

编辑

岁己未。余与金子常夫结社于西湖。讲学春秋。洪子祖东氏侨居于湖上之归来亭。与同社讲。祖东性烈带奇气。望之嵂然露棱角。而与之语。便澹壹无忤。说理深透。常夫甚重之。居数年。社讲废。不复有游从。麟祥尝一与祖东赏梅西城。剧醉而罢。又一遇于西城路侧。悒然叙旧。未几闻病殁于湖上。呜呼。以祖东之贤且才。竟穷苦以殁。不能充其学。岂非天耶。其殁岁已再周。而麟祥竟不能一哭其坟。作哀辞以示常夫。辞曰。

夫子之傲兮。有棱莫触。方瞳炯炯兮。奇气疏直。博学无名兮。穷苦介特。常夫所畏兮。其仪可式。竟以穷死兮。神理何酷。春返长湖兮。月昇幽谷。水皓松苍兮。凌霄流馥。理钓无人兮。残书在簏。宿草之坟兮。无友来哭。子道竟孤兮。有泪盈瞩。

李校理功甫亮天哀辞乙亥

编辑

始余识李子功甫于兪景明氏。景明清峻喜论人。尝曰剿袭以为文章。捃摭以为儒术。娴言婉色以为友道。靡靡驰逐。怀利而不知耻。世道日下。而能介然自持而不苟随者。惟有功甫一人。余若并敭明时。必能有以矫俗焉。未几景明病殁。功甫进于朝。余以书唁其失友。而勉其志业。窃闻李子位卑而屡踬。摈之而不辨。黜之而不慑。升之而不竞。介然自持而不苟随。虽有慕而交之者。皆不及于景明之知焉。余亦与李子十年以来。往还未十数。而李子遽病殁。呜呼。景明已殁。哭子无所矣。李子雅负高识。剖断古今文史。透髓而析毫。靡有遗义。以其所见甚真。故著述遂不富。识者惜之。李子尝赋兰菊以赠余。而未及和焉。感其殁而葬之在秋冬之候也。遂托于兰菊而缀辞挽其靷。辞曰。

唉枯兰之被霜雪兮。九华萎而含馨。袭佩服而相赠兮。终莫御夫颓龄。薶贞士于厚土兮。筑草茅而为坟。自古昔而悲秋冬兮。君无乐乎芳芬。束桔槹于下田兮。曾不蓺而求刈。持脂泽而作颜兮。中棼胶而矜外。君独处此幽昧兮。衢则亨而乃缓驱。抱孤明而自照兮。虽刮骨而枯而腴。睨百夫而何愳兮。斧剖璞而汲渊珠。清文弢郁而始发兮。与同道者不朽。重曰星辰或无名兮。草木有时而昭灵兮。顺理而归兮。唉逝水之不停。

祭文

编辑

祭梅湖兪处士文癸亥

编辑

维崇祯再癸亥八月十日庚申。梅湖兪处士之柩。将永就窀穸。完山李麟祥。不胜悲忉。谨赍薄酒。走哭于灵筵。操文告诀曰。呜呼。公之生。不足以为世重轻欤。胡乃公之死而士无人欤。公之友夫几人欤。知公者谁为真欤。呜呼。古之君子公固有慕之者。后之慕公者以何道欤。公之名果谁传之。传之果及于天下后世欤。谁濯谁砺。名不足以为公重轻。而公之心谁敢蔽之。呜呼。穷山荒海。迹之畸乎。粗布褐衣。肌之寒乎。蔬食粝饭。肚之饥乎。又使公忧愁冤愤缪结不平。以𬬸剥其神精。而公竟无寿而殁其身。繄维天欤。繄维人欤。呜呼。公之死固甚可戚。而世之荣耀爀奕。贼丧仁义。忘君辱亲。绝廉耻而寿而期者。顾不可悲耶。呜呼。实名不可增也。至言不可易也。苦心不可灭也。乃使公抱恨而殁。悲公之命不可审也。悲公之时不可问也。繄维天欤。繄维人欤。知公心者谁欤。单辞告诀。不忍益公之悲。呜呼哀哉。

又祭梅湖文乙丑

编辑

维岁次乙丑五月十九日。为梅湖兪处士之大祥。前二日戊子。完山李麟祥来自乌耳岛。感念畴昔。遂求友人之酒而肴以海鰕。奠于灵筵而哭之曰。呜呼。公之殁。岁已再周。而世变益无穷。犹浊波之滔天而不可遏也。萧艾日荣而贞木萎折也。使公有知。岂不怛然长恸。益思高举而远引。呜呼。余登乌山而抚公之旧游。览天海之不尽洪涛卷石。密云不雨。鸟怨鱼哀。不辨前路。望燕赵而漭荡。指汶阳而何许。极目伤神。忽欲中流鼓枻而濡足寻真。西揽若木之华而南穷朱鸟之天。顾一世之溷溷。犹蜉蝣之飞虫蛆之蠢然。非公之清。谁与归者。已焉哉。形则终归于尽。而名毁有参差。耿耿公心。谁其悲之。呜呼。道固不可以用中。而世固不可以返朴欤。惟义气之感激。可以通神明而贯金石。我思之长。灵鉴昭澈。过公门而奠酹。我涕有热。呜呼哀哉。

祭兪子景明文庚午○景明太素一字

编辑

维岁次庚午七月六日。为兪子景明之大祥。前二日甲辰。完山李麟祥。谨以薄酒短文。哭于灵筵曰。呜呼。衰世之儒。易纯而少真。今之时义。轻爵禄而严党议。君子之大业。可谓如斯而止耶。呜呼景明。穷命而夭身。谁见其志。凡百君子。非圣之书不读。非法之言不服。而识犹不能造微。而践履有不笃。假文词而立名。内省多疚。乃若景明氏。惟古训式遵。而或取仙佛之旨。盖有感于超世而绝尘。腹有成书而不肯下笔。独喜读太史氏之文。盖其立言不苟而重名实。然而行笃于内而原乎天理。发言从心而靡有虗伪。眼高气奇。时出光怪。杳然云霄。一蹑海内。众嬉以笑。而独貊然而不语。盖神驰于千古。与夫名山钜谷穷海之中。若有所遇。炯然心照。竟何为哉。窃独自悲。呜呼。中行之士。既不可得。用君之緖馀。犹足以树伟节而砺颓俗。李元礼之渊渟而岳峙。鲁连之蹈海而死。其尚无愧。呜呼景明。而止于此耶。呜呼。貂楼月皓。北司雪深。有友同樽。有言见心。典刑已远。良规犹在。余将洁身而慎名。不敢以景明之死而自怠。尚鉴余之苦衷。慨如往而有待。呜呼哀哉。

祭吴正言敬父文壬申

编辑

维岁次壬申二月壬寅。完山李麟祥。谨以觞酒。哭于正言吴公敬父灵筵曰。呜呼敬父。屈氏之忠。而其辞犹惼。众溷独醒。谁与为善。彼为泥而为糟。匪傲则怨。哀今之世。孰穷其变。薄夫进而时义晦。私智明而友道贱。国无常纲。野无清议。进身不言。俟时便利。秉心不纯。曾愧妇寺。苟以言而获罪。不复以言为进退。言出沽名。嘿以保位。既贵而肆。有嚣如醉。呜呼敬父。洁不近名。不渝如贞玉。咨道于穷交。存心于薄俗。身出则言。不挠不激。舍则深藏。伊乐无戚。永矢一节。其道甚恭。众固循子而为轨。君子固以子为中。竟黜以死。何怨何恫。呜呼。清修之操。真纯其忠。一疏秉尊君之义。一策尽经邦之谟。苟有继者。子道不孤。苟无继者。子心不昧。精气昭明。有如皦日。将左右于列圣。降祥于王室。呜呼。子昔乘舟。溯于龟潭。抚峻石而浩唱。俯长湖之湛湛。相宅中皋。近我虗阁。归而申之。终老之约。乃走荒野。哭子之坟。千古之痛。泪满寒云。尚飨。

祭宋士行文癸酉

编辑

维岁次癸酉二月甲寅。翊赞宋公之柩。将永归窀穸。友人完山李麟祥。具酒果之奠。操文而哭诀曰。呜呼。天之丧子。清刚之气已尽。世运已𬯎矣。士类不复振矣。始子友余。有言神听。慨天下沦为左衽。重峰尤翁之道不行。不明大义。难免为夷。士气皆正。国事可为。子今死矣。人孰有皇明之思。呜呼。穷士失友。千古之悲。国无贤良。谁哀其时。世复有笃诚方行而蹈义而俟命者。余犹不悲。复有贞其德而纯其辞。可以反淳而起衰者。余犹不悲。呜呼。天运昭明而人道不坠。则子必不死。使吾辈年纪犹壮。而意气犹峻。则尚可以明子之志。而今焉已矣。人孰余信。余将不复交天下士。不复论天下事矣。呜呼。子秉古道。余非谀友。矢心交正。义命之全。达则行道。穷则立言。终期丘壑。靖乐永年。天实椓子。剜我神髓。如影无形。蠕然无视。不暇悲子。而余自悼。世之溷溷。余哀焉告。呜呼哀哉。

祭成士仪文

编辑

维岁次癸酉孟夏戊戌。完山李麟祥哭亡友成士仪灵筵曰。呜呼。念我与子。穷窭濩落。偕隐茅山。依妇而食。敬之之里。子和之宅。佣田倦耕。他园小植。借经而读。乐亦无射。恳恳张翁。美酒留客。红果堆盘。紫蟹盈尺。梅老解愁。季平吐谑。豪唱在宵。爇烛翻鹊。子嘿我色。众笑局束。奥窅麟史。错综牺画。攻苦无得。生理日剥。我去子留。动蛰殊迹。怀利委蛇。抱贞幽独。眉目渐迷。睽离损魄。倏焉死别。墓草再宿。高山之茇。不辨壁墨。樵伐户桧。马啮庭菊。诸友俱殁。谁存子䠱。赖古贤哲。固穷远辱。子之潜名。可警衰俗。斯可以乐。斯可以戚。薄酹短辞。罄我衷曲。呜呼哀哉。

祭申成甫文乙亥

编辑

维崇祯再乙亥四月丁未。申子成甫之柩。将永归幽宅。前一日丙午。完山李麟祥谨酹酒陈辞。恸哭告诀曰。呜呼。余讯子病。曾无怛化。有书在纸。独悲无闻而死。余呼子曰子诚近道。病不能力学。而不挠平生之守。穷而不忘天下国家事。子岂无闻而死者。子竟长归。惟余生之可悲。呜呼。念子有终身之孝。而行不愧于在室。惟子之子。必能述焉。惟其立心之刚正。处义之笃谨。非友明之。后孰信之。呜呼。偏方之值衰运。而陋俗之难遇正士。子固有言曰宇宙惟吾徒在。而人亦许子以鲁儒之宜大臣。子则信心自高而已。又何论用舍屈伸哉。呜呼。以夷夏之辨而定出处之义者。固一世之群笑而永弃。子自弱冠。独引义而不赴举。虽家世华耀爀奕。而矢心枯死。不乐文绣。亦无愿于令闻。非有真诚定力。何能甘处其困哉。呜呼。以一士之微。而自任世道之重。人固谓空言寡用矣。子尝谓时义多门。而士节日卑。民生日瘁。而国势日危。卿士逌逌。而子独隐忧。临殁之言。犹指心而嗟吁。夫以韦布之贱。而用子之心。诚亦苦矣。呜呼。朋友之道。为五伦之终始。惟子笃于斯义。人或轻为离合。而子则没身不见其几微。惟恐我之不尽分。而冀人之或改之。人有一善。子则爱之。至忧其妻子之有疾病。疾病死丧。惟恐人之汨其志而易其守。子心诚劳。而友道终厚矣。惟此数者。岂非子之立心处义之卓然几于道乎。曾无所布施而止于斯乎。呜呼。以余之愚。而子则友之。与夫二三子。几忘献子之家。而慕陶氏南村之居。皓首为期。同归于道。岂意子贞先萎。而余蠢犹视。𩩝然肤立。而神精已涸。此生良苦。有疑何告。临穴长恸。哀皓天之不复。呜呼哀哉。

祭李洪川明翼

编辑

维岁次乙亥七月壬辰。湛存斋李公之柩。将永归幽宅。宿日辛卯。完山李麟祥谨缀文酹酒。哭诀于灵筵曰。惟公峻朗之姿。奇逸不群。黜斲为器。澹腴成文。求古标准。两汉之士。节疏目明。亦中轨度。委之𬯎俗。可濯腐朽。抑而不彀。伊时匪愚。以子之贤。终于一吏。泛滥宏伟。言独可纪。驳庄老肆。抵迁史繁。漫阅中庸。测见大原。余笑其迂。瞠余谬昏。曰文与道。因心得师。弊精则漓。自运气机。欹丌轶帙。偶讽懒披。何资于古。有激斯吐。其辞汪洋。孰可穷溯。薄物存神。遗名入道。书壁潜叹。惟元亮诔。有茇偃仰。白岳之下。怡庭一梅。速友一马。啸吟告乐。穷而大亨。潜耀有时。委蛇不平。相笑折腰。结驺匪荣。忽驰简书。致我方外。雪岳嶙峋。沧溟绝涘。蹑月水帘。抚君石字。归与秉烛。有言剖微。刮我尘膜。啖我紫梨。来发云笈。天籁之阁。君颜已黧。余鬓惜白。有赠殷勤。胡麻纸槖。分半种田。馀糜为粥。胡麻犹存。君则戢木。我泪日滋。我心日涸。终古茫茫。友朋不多。运斤维形。传心维何。琳琅沉海。璧月垂空。有色无声。我焉折衷。呜呼哀哉。

祭亡室文丁丑

编辑

岁次丁丑四月丁丑。淑人德水张氏之柩。将永就幽宅。前五日壬申。夫完山李麟祥。谨具薄奠缀短辞。哭诀于灵筵曰。呜呼。余畸于世。永矢穷苦。矧姿不醇。而远于道。淑人在室。义兼师友。矫愚娱悲。色婉辞厚。得免耻辱。我心有镂。呜呼。淑人惟劳。俾我忘家。饥不卖书。寒不爨花。宁我慈心。遂我迂愚。间放山海。气酣辞腴。我归有诵。辄闻箴言。觉我辞夸。于道不尊。中闺之乐。盖在古道。有僩数友。知我静好。呜呼。女子之善。大可悲也。夫而不慧。孰详其仪。贞固温惠。不雕伊素。中理之言。曾不援古。恳恳女戒。殁而犹閟。忍饰余私。不书君事。呜呼。耕宜葛山。钓宜龟泽。鹿车之期。乃在幽宅。发白心折。馀生可恻。呜呼。余有诀言。君无永嗟。简辞慎疾。息交敛华。终归于道。教子以经。寔追君心。告我忱诚。呜呼哀哉。

祭退渔金先生文

编辑

维岁次丁丑六月戊寅。完山李麟祥。来拜于退渔金先生之墓。感念先生出处之甚明。而忠志之未暴。谨操文告哀。而顾于平昔。诲谕之笃。契谊之厚。则未敢及焉。先生有灵。庶鉴微诚矣。呜呼。君子处于衰世。完名为重。出处始终。能介然特立。不挠其素守者。终古几人哉。公惟世臣。虽退而在野。而常抱毕忠之志。盖国有大事则言。有难则赴。死生夷险。思致匪躬之节者。公之心也。渔樵寄其乐。林泉忘其忧。以世道为忧乐。而竟完其名节者。公之迹也。公身进退。何尝一日而忘君哉。呜呼。公之立朝日月。不过一岁。而三朝之礼遇。则终始不替。以肃考之至明。洞察辨诬之言。以景庙之至仁。竟恕议礼之罪。而至我圣后。恩礼弥笃。嘉其节则有岁寒松柏之褒。勉其来则有出而砺世之训。至谓君臣皆老。必欲一见其面。而公竟引义而不出。上犹优礼而不倦。以至问其容貌。询其游迹。闷其为野人而深怆世臣之终老。竟不见其君。呜呼悲夫。主恩甚大。公亦可出。而公竟不出。其心良苦矣。始公起自北谪。而恩召继降。自以国恩虽深。而素守竟不可变。遂行过东城。望阙拜辞而归。时新化方升。耆旧汇进。而公辞召命则曰讨国贼昭圣诬。诸臣有请而不允。臣岂能感回。及于晩年。朝廷谟猷。严戒党习。而公辞召命则曰愿追宣庙愿入李珥,成浑之党。呜呼。公之苦心。槩可知矣。公惟世臣。所以毕忠自靖者。永矢中心。何尝学夫索隐果忘之徒哉。公尝有言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以趋走承奉事君者。妇寺之忠。君臣虽不知面。何损于君臣之大义。公盖以一退。风砺衰世以报君。而陈善责难之义。未尝忘之。故晩年一召。欲用严光,李泌故事。而公之苦心。惟愿以退处五品服。一入修门。痛陈肝膈之辞。以尽世臣毕忠之义。而竟使公抱志而殁。岂非命耶。后之君子。必有悲其时而知公之心者矣。呜呼。一世遑遑。方以进身为道。而使千乘之尊。欲一见其面而不可得。公可谓谨于出处而介然特立。为一代之完人矣。非公无以淬砺风节。公之功岂不大哉。麟祥尝从公南游。至于白山。经月而归。得公之心。盖亦不在于高山大泽之观。前岁四月。并舟梨湖之水。棹歌相和。其辞甚悲。同游之士。谁有知其意者。呜呼。公今长逝。墓草已再宿矣。千古之痛。荐玆明水。于以告余之哀。呜呼哀哉。

祭蟾村闵先生遇洙

编辑

维岁次丁丑六月辛巳。完山李麟祥。谨缀短辞。荐明水哭告于蟾湖先生灵筵曰。呜呼。余在雪城。始拜先生。觌德心醉。实安且成。渊洪含章。接人则诚。余惟公室之裔。亦有縻于职事。妄悲世道。议及政理。进而不斥。闷余之志。先生尝询以古道。示大易兼山之象。小子则告以时义。勉世臣毕忠之节。辞微而烺。神听有澈。筑室丹丘。余心何苦。先生有书。互为宾主。呜呼。前岁四月。过拜江阁。询丹之乐。大字盈纸。烂柯之想。磬心之义。爰维余马。老梅在谷。重告一言。中心悱恻。呜呼。余来不继。先生已逝。恫时运之长晦。灵光颓而何依。惟兰与蕙。与草茅而同归。夫孰尊素馨与茉莉。呜呼。岁停余舟牛湾之浔。丹水洋洋。孰明公心。呜呼。念昔先生。进余之文。若可与之道。勉以南丰之纯。晦翁之大。竟何述焉。亦何质焉。山泽之史。犹秉直笔。先生遗书。敬纪日月。后来者谁。恫余忱血。呜呼哀哉。

祭宋报恩时偕文戊寅

编辑

维岁次戊寅四月丙辰朔十六日辛未。完山李麟祥来自黄山。缀短辞于旅次。奠以明水枯鱼。哭告于故报恩县监宋公之墓曰。呜呼宋子。君子固不重名。而有蕴不施。殁而不章者为可悲。况千古之悲。莫有甚于衰世之哭贤士乎。呜呼。子有实德。人固浅知子矣。默而寡言。而谓之不慧。逊而若愚。而谓之无勇。和而有容。而谓之混俗。盖其孝友忠信。常行而不近名。故知之者鲜矣。凡今之人。岂不矜色娴言。以为道义。缀拾浮伪。以为文辞。矫矫切切。以为名行。而同归于徇利。何异贱商之竞锥刀也。子独静修而履常。可以模楷薄俗。而竟沉薶以殁其身。岂不悲哉。呜呼。子有伟志而识时之务。苟使为邦。庶几宽法而立信。厚俗而劝义。既富而壹。便欲率天下之义士。征诛夷虏。而以世为期。竟何所施。寤寐潜思。竟何言哉。盖尝谓善言易者不言易。而与余一嘻矣。呜呼。贱臣忧国。穷士持论者。未可谓邦有道。使君子德业言行。沉而不章。则亦何以风砺衰俗乎。呜呼。子之临殁。操文哭尤翁而其辞甚悲。其义真正。后之君子。尚有以知子之心。而悲其时者乎。我辞甚悲。子其有知乎。呜呼哀哉。

祭郑奉事镇华

编辑

维岁次戊寅十一月初八日辛卯。宗庙奉事郑公之柩。将自西郊土殡。靷向岭南蓝溪之故乡。完山李麟祥悲羇魂或滞。谨具脯果之奠。书短辞哭而告诀曰。呜呼。孝子思亲。乃死于旅。孝子有心。魂归莫御。锦水不波。八岭坦如。哭绕土垄。子友惟余。念余南游。友子之直。子祖文献。峻行茂德。智山百华。大江孤舟。寔世其贤。浑浑风流。下仕伊荣。文献之祀。感君之恩。为养抑志。尽职循义。可矫薄伪。不施而殁。孰信天理。子有良友。惟子修甫。迎子之柩。知我心苦。中秋既夕。赠我莲子。将树南沼。华出子思。哀辞告诀。鉴此明水。

祭李胤之文己卯

编辑

呜呼。胤之舍我而去者。惟形与魄。不舍我而存者。惟子之心。惟彼简册。托义之深。死生以之。同归古道。濯砺衰俗。是在韦布。盖有天下事。有国家事。是固关我之忧乐。而式重千古之大义理。昔与子讲此义。指岁暮而为期。清夷含弘。子德可师。空言寡用。众嫉余愚。子交弥笃。谓德不孤。呜呼。三十年中。中心多悲。读书之乐。有时不如废书。而实学之弊。有时愧夫涉玄虗者。子有苦心。来讯之余。遂南登智峤。东搜龟泽。永矢偕藏。构云架石。或就埃𡏖阛阓之中。垒石为山。种竹引风。拥绕尊罍。叩击玉石。以自寄意而混迹。众固以此高胤之。而谁知中心之独悲。子今长往。余病难医。死固可悲。生亦何为。呜呼。纵欲抱书归山。刮心掏肝。以明子之初志。恐年岁之不我遗。呜呼。简册犹存。岩壑无光。短辞寄情。我心永伤。呜呼哀哉。

杂著

编辑

月赋庚申

编辑

八月十一日。对月南轩至夜深。适有繁愁。不可自遏。倚枕少睡。起看月华。烱烱犹射窗栊。遂随意缀语。音韵繁复。至后日犹有记存者。始录之而略加整顿。示宋子士行。

皎彼初月。于东在林。渐辉我庭。照此中襟。递崦嵫之晏华兮。舍膏烛之将宣。拂纤云而曾波兮。濯轻霞而弥鲜。纷玲珑而洞澈兮。烛万象于玄宵。凸者始彰其方兮。冞昭光于坎泉。训狐伏其羽兮。魑魅遁藏于深樵。穆穆高悬兮。正色何修。灿灿流明兮。常度则夷。盖其配日承光兮。依斗授时。与道盈虗兮。回复无穷。摄大地而收景兮。翔玄穹而吐灵。虽积晦而存暗虗兮。含素魄而反耀。呜呼。万古吾无以睹兮。六极吾何以游遨。惟月采澈昆仑兮。轮轘大瀛。夹照幽都兮。迥临蛮荆。降瞰中州兮。何物不照。丽明灵光之故宫兮。昭回汉津之仙槎。耿又照此席门兮。拜清光而夷犹。唉阴云之蔽亏兮。感圆光之易去。既拥衾而倚枕兮。怀我友而惙惙。

画扇箴乙亥

编辑

余为宋子时偕画扇。意在海岳秋月。翼日宋子忽有书曰。梦画扇雪岳故讯之。盖有神会。事若奇矣。余谓宋子。于物无适莫。而知余近游雪岳。是固因想之理耶。宋子曰锺期知伯牙志在山水。而犹待于听琴。若梦而知心则希矣哉。辞固近谑。而有深理。余又思之。凡应事接物。称心之乐。在乎神到。而朋友为尤甚。夫听琴心者。知音止于琴。梦画扇者。知心止于画。俱若神会。而非以道义相感发。皆浅之为知也。遂作扇上箴曰。

秋海之盈。大岳之精。升月之清。比于君子。玩心高明。顺理而行。洁身履正而完其名。友道之贞。

尹子穆渭原紫斑石砚铭甲子

编辑

无躁心以磨墨。无繁辞以濡笔。圆中方外而硬其质。是惟子穆之砚。我铭以述。右砚面

无以不用而不加琢。无以不显而不慎德。用晦于文以存朴。右砚背

李子仁夫最中书楼铭

编辑

有衍书楼。有薰其香。有神守楹。圣训洋洋。有俨其丌。先人手泽。其为器。不雕而朴。其为辞。简直而真。祖先之心。惟恐尔之不谨身。圣贤之心。惟恐尔之不成仁。有衍书楼。尔息尔偃。游目应物。一息万变。卉木之嘉。时鸟之善。所以娱情而易以斲性。华色好声。有駴如阱。有来至门。匪淡伊浓。尚气义者不恒德。工文辞者不诚中。相彼扃𫔎。慎尔枢机。尊我壁经。伊道之归。有衍书楼。潜而有辉。

茅楼铭

编辑

甲戌季夏十日。始居钟冈茅楼。书座右以自警铭曰。

小楼容吾。潜居有铭。文不浮实。行不徇名。语不入俗。读不出经。澹以得朋。师古为程。穷不违命。梦寐亦清。

吴生载缜月籁琴铭丙子

编辑

友人吴治甫解弹琴。余尝一听于香洞之梨花轩。治甫既殁。其子载缜复治父琴。能出新声。名其琴曰月籁。将携入西海之大宝岛而卒业。余为之铭曰。

漻然而发。穆然而止。声在静夜。有永我思。我观其始。月在梨花。我观其终。月在海波。

金伯愚铜磬铭

编辑

在谷之邃水之深。英英白云发清音。

梅花颂宿金伯愚。醉后书梅花龛。

编辑

葳蕤贞木。在君子庭兮。受气之和。粹而精兮。朴而不茂。澹而寡情兮。维天植物。布月令兮。草疾木奋。竞生成兮。始振其蛰。雷又收声兮。荣华既渴。大亨贞兮。阅气之变。耀德之清兮。冰雪锷锷。厚土不灵兮。乃吐其华。弥素而馨兮。峭枝发色。仰峥嵘兮。荐以雕盆。围曲屏兮。在堂之中。我心宁兮。沐日浴月。穿文棂兮。古姿骨劲。皎辉莫撄兮。告我友朋。淑慎仪形兮。在树之下。袭芬之盈兮。警夜之枕。飮而恒醒兮。枕藉佩服。延寿龄兮。

归去来馆上梁文庚午

编辑

感伐木求友之诗。期同车而携手。颂诛茅卜居之乐。想飏舟而吹衣。大归从心。小屋容膝。念之子分宜荒谷。而初志思回颓波。诵复六经緖言。和靖不欺之学。叙明三王正统。逊志合道之文。管幼安之木榻皆穿。行方而守约。李元礼之门墙颇峻。谤至而名随。惟许数友知心。空有群书满腹。古道自任。今人所憎。自以悦性者山鸟野花。容身者洪溟巨岳。幼识龙渊香城之路。便思濯发而来。老入龟潭玉笋之间。终拟脱屣而去。飮石泉而荫松柏。已遗钟鼎轩驷之荣。穷流峙而炼形神。以观礼乐文章之变。云边结屋。甘与世而长辞。霅上浮家。誓从吾之所好。惟守游方之戒。恒思苟完之居。抱灵均远游之感。南陔有采兰之期。循子舆归耕之心。北堂怀树萱之义。始就荆江之阿。爰葺竹间之舍。蒙山营老莱之隐。床环莞蒿之华。桐庐记戴颙之栖。琴叶埙箎之韵。重以丘木成林。沼花流馥。有时小艇沿月。高楼望云。薄田未充甁罍。空忆宽闲之野。微禄又同羁绊。不堪定省之情。竹符倦携于岩栖。栎神忽告以泉食。不远伊迩。接故里而依先茔。乐业安生。宜休官而遂初服。负方嶂而挟奇石。卜宅允臧。瞰高原而临平畴。观稼宜所。遂畚土转石。缚草结茅。屋小打头。室大如斗。已成目巧之室。专输面势之佳。涉园奉板舆之欢。竹木周布。升堂有斑衣之戯。禽鸟来亲。拄笏看山。屋上之云霞自蔚。植杖听水。门前之禾稼渐长。于以经济山林。谁能局束轩冕。种花酿酒。荣枯自知。制荷为衣。芳洁独保。怡颜丰柯之下。偶听好鸟之音。澡身秋水之中。因会游鱼之乐。于是锡名寄意。缄书报欢。喜闻筦簟之安。不用轮奂之美。举天下而不易。自比石户之农。与泰初而为邻。盖取橧巢之制。寒栖在石。武夷大隐之屏。同心如兰。文山小楼之卧。知子长往忘返。于焉永矢弗谖。布袍竹冠。非供折腰之具。结驷张盖。实有攒眉之愁。讵谖荷锄而归。便应敛裳而逝。倚石慕南康之事。挂冠追东门之贤。载驰载驱。归心随春湍而赴壑。爰居爰处。乐意共闲云而依山。带经躬耕。已遂悦亲之意。采药自给。永忘干禄之情。乐天奚疑。六丁力挽而莫摇山岳。遁世无闷。万牛首回而自重栋梁。斯为清逸处士之庐。合颂孝友张仲之美。

儿郞伟抛梁东。峻壁清流花覆红。散策芳洲悄忘返。故山苍翠望冥濛。

儿郞伟抛梁西。岭上白云难可梯。草树蒙茸文正里。不堪斜日听禽啼。

儿郞伟抛梁南。嘉禾弥望野风酣。冈峦蜿蟺多佳气。日永松楸绕翠岚。

儿郞伟抛梁北。屋上寒嶂有秀色。松间扫雪清堪餐。云际鸿飞不可弋。

儿郞伟抛梁上。夏日和舒冬日朗。照我珮觿端鞸绅。升堂献斝花盈掌。

儿郞伟抛梁下。竹深留客与蒭马。不劳剪发供鸡黍。三百禾囷穗滞野。

伏愿上梁之后。全家绥福。四邻归仁。画纸碁局。敲针钓钩。时助怡愉之乐。种子高松。养雏大鹤。永观清真之情。神枕山河。付大人之占梦。仙壶日月。閟小谷之有光。且读壁间之书。莫问林外之事。

苍霞亭上梁文甲戌

编辑

众峰夹水。琼瑶蔽亏。六栋排空。云霞滃浡。是惟胤之卧处。爰在山之中央。主人贞固而永将遗荣。澹逸而未忍忘世。漱正阳而飮沆瀣。思赋远游。室太虗而钓烟波。谁为共处。自怜浊世难容。偶与名山相遇。水会雪马之洞。仙人回舟。山辏木鹤之峰。奇士留躅。袖拂壶天之石。神飘蘂珠之台。秀色可餐。清浪可濯。不有高栱。何以遐观。书藉捻尽花溪。泉石成我茅栋。惟其赤城正对。苍霞常飞。英英和云。粲粲蔽日。浥瑶华而流芬馥。罩绣嶂而洒风湍。标名于汉滨丈人。取义于云台真逸。世与我违。思入众竗之门。地偏心远。身超万象之表。听彻云楼之磬。吟续雪园之梅。岁暮之期。存没难忘。忽焉流目。慨然流怀。开径而自生万株青松。凭槛而前临千顷碧玉。每当日长山静。不辨春来仙源。忧乐兼得于幽栖。颂祝宜相于老匠。

儿郞伟抛梁东。云霞嶂上月䑃胧。琪花珠树缀香露。夜静仙台有路通。

儿郞伟抛梁西。花雨满空白日低。道是连峰与积水。神龟老鹤永潜栖。

儿郞伟抛梁南。芙蓉寒翠紫霄参。借得六丁呵护力。仙真正史秘云龛。

儿郞伟抛梁北。五老冥栖有信息。春水洋洋与乐饥。煌煌灵芝頩颜色。

儿郞伟抛梁上。玲珑峻石照空旷。兴云降雨浑无心。嘘吸岚霏锁蕙帐。

儿郞伟抛梁下。长江风静澹将泻。千片桃花堆不流。洞门谁是问津者。

伏愿上梁之后。居室之善。味道之腴。一气存夜。戒空竗之驰心。万物归根。悟实理之成性。就平地卧。玩空中楼。

云楼九解

编辑

李子既卜居于丹阳之梨花村。作云楼桴亭于龟潭。以擅谿山之胜。为终老计。海观以没云台观音窟为归。峰壁洞峦。以普门九渊为归。湖观以三日永郞为归。时每约数友出游。颇有记述。而偶得碧石。斲而为钟。悬之楼中而叩击。自以怀古乐志。尝缀朱兰嵎书。作四言诗九解。和钟而歌。未尝言及世事。亦不言其志。

云波清澈。竹树深蔚。石钟有声。不解君意。

水花如锦。水竹参差。闲行静看。轻风解衣。

白云一檐。静水一泓。物薄心和。翫道适情。

右石钟三解

桃花拂水。扁舟载酒。水流舟轻。花照眼明。

曲涧小桥。有客相过。留与濯足。就石翫花。

水远山深。花朱云碧。意适闲吟。来题白石。

右花水三解

海水清清。海山如云。海樵道人。珊瑚作薪。

结茅花里。筑石云边。麋鹿成群。鸡犬不闻。

薪樵海滨。博弈山中。布衣自宽。茅檐足容。

右海樵三解

山泉亭记事丁丑

编辑

癸亥秋。与宋子士行游丹阳。所过峰壁。多标名以纪之。丹阳太守今乐墅李公。终始接济游事。风流洪长。为之并舟下龟潭。飮于沙头。极欢而归。余与宋子赋诗。追呈舟次。尚记余诗曰积水龟潭阔。连峰玉笋稠。江山于此大。云日自生愁。溪叟鱼穿柳。使君酒满舟。相将简礼数。洗勺在沙头。其后八年。余筑精舍于玉笋峰下倚中皋。正对彩云峰。名其水曰云潭。五老玄鹤诸峰环列潭北。龟峰玉笋诸峰映带于中皋左右。余颇有纪述。道山中乐事。寄示宋子劝入山。余又临江杂植花树以翳之。而特患江岸无池种荷。辛未秋。余自雪城入山。忽得泉脉于中皋下。甘洌宜人。疏其馀流。可以凿池种荷。余甚喜。将书告宋子。壬申冬。宋子遽病殁。余检其遗稿。得一诗将寄余者。其诗曰凌壶观主爱莲苦。老去无庭凿半亩。近向云潭新卜宅。不知山下有泉否。呜呼。他日种荷满池。讽吟山泉之诗。孰复有赏音者。余读之出涕。遂拟筑小亭于中皋荷池之上。扁曰山泉。以实宋子诗意。遂具书前后事。乞乐墅李公记之。

偶书壬申

编辑

近日俗尚渝薄。绝少姻睦之家。而人皆徇私自用而不知耻。其弊槩由于不好学不安贫。孟子自任以行王道。而必以经界之法庠序之教为言。亲切简要。莫过于此矣。士生衰世。从仕则易以犯法辱身。工商之业卑贱。诚无谋生之道矣。说者谓晦翁社仓法。犹近于牟利。横渠井田议。不达时宜。而终当参酌二先生本意。均赋制产。资助匮乏。严立一乡约条。治园圃养鸡豚。以补不足。节用省费。以广储蓄。则庶无衣食之忧。而专意学业。施及亲戚。而推为救时之策也。

凡交际往复。宜戒一切计较心。戒一切矜持心。戒一切隐曲心。一着此心。便伤真意。宜痛自省察。且朋友以资辅师。则为道托契之初宜致慎。既交则至诚慕爱。有过则恳恳开导。同归善道。不宜遽自疏薄。

凡志行苟端则自无外慕。名实相符则自有令闻。然君子反顾内省。尚有愧意。上质先哲之言。傍求当世之贤士。下念来世之公议。常有惧心。虽欲不进学不为善终。有所不忍负心。不忍欺神明者。以此立心。当知名誉为外物。而非我所可袭而取之。令闻之来。于我初无损益。

窃观十年以前士子自好者。槩多以诗文相高矣。近日工诗者亦绝少。槩一扫诗学。直以意气欲蹴过古人高处。难矣哉。诗道盖以精炼为主者。譬犹工师之操绳墨。情随境变。律与声谐者。犹工师之为器。发之以真意而不徇名。寓之以妙用而可以为教者。犹器之贵重而用之以时。夫然后始可以传。传之在真。非缀拾粉绘所可得。余亦喜作诗。而发之少真意。故人或有称道。辄愧缩不安。前后颇自毁稿。

有千古一义。有一世一义。有一国一义。有一家一身一义。人皆具此个义理。然要当依本分理会。自学问思辨。至于力行上达。做到圣神地位者。罔有古今内外之分。此乃千古一义。尧舜汤武之传禅继序。箕子之不臣周。鲁连之不帝秦。仁山白云之不仕胡元。严陵之隐。武侯之出。乃一世之义。伯夷太伯之避位。乃一国之义。富贵贫贱素位而行。非天子不议礼考文者。乃一家一身之义。实与千古一义。相为体用。合而言之。具足于我之一心。然必依自家本分。度自家力量。先定脚跟。实心践履。然后不为徇名之归。敬定阁雨中偶书。示元凝伯阳渊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