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中的太坪“五·七”干校 (调查报告)
前进中的太坪“五·七”干校
(调查报告) |
|
湖南省汝城县革命委员会,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伟大号召后,以“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于一九六八年十月,办起了太坪“五·七”干校。到干校学习的都是原县直机关干部。今春又下放了企事业单位干部和原公社领导干部到干校学习。经过一个时期的劳动锻炼,已有一百七十五名干部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有的还担任了领导工作。现在,在校学员有二百六十四名。在毛主席《五·七指示》的光辉指引下,太坪“五·七”干校正在健康地大踏步前进。
深刻的变化
编辑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我们一踏进太坪“五·七”干校,广大学员就异口同声地说:“来到‘五·七’干校以后,每个人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变在那里?
变,就变在对自己的认识上。有些犯错误的干部,刚来干校时,有消极情绪,后悔自己不该当干部,入错了“门”。在劳动中,当他们看到自己过去劳动过的双手磨起了血泡,过去挑脚的双肩压得又红又肿时,想想过去,看看现在,认识到自己当“官”以后确实脱离了劳动,脱离了群众,开始“修”了,认识到革命群众对自己所犯错误的批判是完全必要的,从而提高了改造自己的自觉性。原来的怨气变成了改正错误的勇气,泄气变成了不断革命的朝气。那些抱着“劳动上要过硬,政治上不过问”的同志,变成了宣传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分子。原来“走路低着头,学习不开口,劳动无劲头”的同志,变成了“五好学员”。
变,就变在扫除了身上的“修”气。原县人委的一个副局长的前后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位副局长,过去讲究吃穿,养尊处优,很少下乡参加劳动,偶尔下乡检查工作,也是夏天白绸子,冬天黑呢子,群众称他为“洋局长”。来到干校以后,通过学习和劳动,使他认识到,讲究吃穿,厌恶劳动,就是变“修”的开始。他回忆起解放前的悲惨生活,对比今日的幸福,下决心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永保劳动人民的本色。那里艰苦,他就争着到那里去。现在,他已经学会了打炮眼、烧石灰的技术,并创造了用铁锤打炮眼日进八尺的新纪录;挑石方,一肩能挑二百多斤,成了一名很出色的劳动能手,被评为“五好学员”,贫下中农亲热地称他为李师傅。由“洋局长”到“李师傅”,这是一个多么深刻的变化!
变,就变在工作作风上。过去有些人当了“官”,老爷气十足,眼里根本没有群众,动不动就指手划脚,开口训人。现在,他们当中有些人从干校出去,又担任了领导工作,作风完全两个样。他们同群众一起学习,带头斗私批修;工作以身作则,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处处依靠群众;生活与群众同甘共苦,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变,就变在革命意志的转变上。有的干部,长期以来不是革命而是保命,他们无病呻吟,小病大养,补药不断。有的甚至利用职权,一付药就花了四十多元钱,结果还是四肢无力,精神不振。这不是身体有病,而是思想有病,是革命意志衰退。到了“五·七”干校以后,经过几个月的锻炼,他们增强了革命意志,恢复了革命青春,不怕酷暑严寒,不畏风吹雨打,晒黑了皮肤,练硬了筋骨,许多“老病号”甩掉了“药罐子”。贫下中农说:“还是毛主席关于干部下放劳动这付‘药’最灵,劳动能治百病。”
总之一句话,千变化,万变化,最根本的是世界观的变化。十个月来,干校的广大学员,在无产阶级的“公”字与资产阶级的“私”字的斗争中,在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斗争中,打了一个漂亮仗。他们都决心在“五·七”干校的洪炉里,把自己锻炼成一个能官能民、能上能下,亦工亦农、亦文亦武的共产主义新人。
自力更生无往而不胜
编辑走进太坪“五·七”干校,举目所及,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稻香扑鼻,棉桃累累,果木成林,牲畜成群,小型工厂机声隆隆,石灰窑上浓烟滚滚,子弟小学歌声嘹亮,拦河水坝耸立在浙水河上,环山渠道,清水畅流,所见所闻,真是令人精神振奋。
这些巨大的成绩是怎么得来的呢?是原来的基础好吗?不是!是靠国家的支援吗?也不是!
太坪“五·七”干校的前身是荒芜多年的太坪园艺场。刚建校时,他们从园艺场接收来的主要东西是一台残缺不全的手扶拖拉机和几座破猪栏。是靠国家投资,还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就这个问题,干校先后进行了三场大辩论。
第一次是机关“搬家”,还是自己创业。建校开始,他们提出了要二万多元的开办经费,县革委会只批给三百元。于是,有的同志便采取机关“搬家”的办法,将原单位的床、办公桌、藤椅等等统统运往干校。针对这些思想,干校领导组织广大学员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的伟大教导,并在全校进行了一场大辩论。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思想,决定不要机关的东西,靠自己的双手来克服困难。没有房子住,自己动手,将几座破猪栏改成宿舍;没有床铺睡,就将县革委会拨给每人的一点木板,自己打泥砖把它架起来。就这样,仅用了一百多元就把一所崭新的“五·七”干校建立起来了。
第二次是在开荒生产中,是依靠国家投资,还是群策群力,依靠自己力量发展生产?当时,有人说什么“建校可以自力更生,搞生产还得要靠国家投资”。经过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干部中一切不经过自己艰苦奋斗、流血流汗,而依靠意外便利、侥幸取胜的心理,必须扫除干净”的伟大教导,狠批大叛徒刘少奇推行的反革命经济主义,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学员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坚定了走自力更生道路的决心。缺少农具,他们就小农具自己带,大农具凑钱买。他们还上山背木头,下水挑河沙,盖起了八百平方米的厂房和宿舍,兴建了一座窑产十五万斤的石灰窑,为巩固和发展干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次是兴建拦河大坝。有的同志说:“原县委成立了工程指挥部,派了技术人员,干了三年仅仅捞上一个墩。我们干校这些人想修建这座拦河大坝,简直是白日作梦。”一部分坚持自力更生的学员坚定地说:“毛主席教导说:‘从战争学习战争’。我们就是要边干边学,在干中增长才干,掌握技术。”他们派出人员,测量了上游成功的水坝,从中找经验;又测量了附近垮了的水坝,从中吸取教训,发动群众,献计献策,制订施工方案。他们凭着自己的双手,用铁锤、钢钎和炸药,削平了两座小石山,开了一条长四十米的石渠,凿成九米长、六米高的石洞,终于筑起了五十二米长、五点三米高的拦河大坝。贫下中农赞扬说:“过去干了三年没有搞成的,这些坐藤椅的干部五个月就干出来了,真不简单!”
现在,太坪“五·七”干校不仅还清了后期向国家借的九千元周转金,而且还有了自己的积累。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改造了客观世界,也改造了广大学员的主观世界。他们深深体会到,贯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有斗争的。必须批判大叛徒刘少奇只依靠专家,不要无产阶级政治,见物不见人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必须批判那种在困难面前这也办不到,那也办不到的懒汉懦夫的世界观;必须批判那种象小脚女人走路一样,慢慢来、等一等的右倾保守思想。
全面执行毛主席的《五·七指示》
编辑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是“五·七”干校办学的根本方针。太坪“五·七”干校在全面贯彻执行《五·七指示》的实践中,经常注意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保证干校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正确处理劳动和学习的关系。自力更生建校,生产任务很重,开荒、播种、基建……,事情一大堆。有的同志曾经提出,把政治学习时间也用来劳动。校革委会认为,这是重业务、轻政治的表现。劳动和学习不能互相代替,政治是统帅,是灵魂。不首先抓好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就是丢掉了《五·七指示》的根本精神。他们在时间的安排上,劳动占得多,但领导的重心,却是抓人的思想革命化,把组织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干部从长期蹲机关到从事体力劳动,这是一个革命,但如何正确地对待劳动,还需要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来解决。有些同志刚进干校时,不是把劳动作为继续革命的开始,而是作为革命的结束。有的人在报告上写了“革命到此止步”六个大字。有的人说:“学习不过问,练得一身劲,回家不挣十分也挣八分。”劳动中出现的一连串的活思想,说明对“五·七”干校的认识上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斗争。干校革委会针对这些活思想,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和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等伟大教导,狠批刘少奇反动的“劳动惩罚论”,结合自己的活思想,斗私批修,使大家深刻认识到:“五·七”干校决不是脱离政治、专学农活的旧农场,而是用毛泽东思想培养干部的大学校。
太坪“五·七”干校革委会在领导学习中,坚决克服旧机关长期存在的“读书千万遍,思想不沾边,理论一大套,行动不对号”的坏学风,在斗、批、改中,组织学员带着自己在两条路线斗争中遇到的问题,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认真总结自己在两条路线斗争中的经验教训。引导学员通过有的放矢的学习和艰苦的劳动锻炼,树立继续革命的思想。学员们在学习和劳动中,向解放军学习,坚持四个第一,大兴三八作风,开展“四好”连队和“五好”战士运动。
在生产上,正确处理发展农业和发展工业的关系。毛主席在《五·七指示》中指出:“公社农民以农为主(包括林、牧、副、渔),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厂,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太坪“五·七”干校地处山区。建校不久,他们根据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准备办一些小工厂。这时,有些同志就说:“农业还没有走出个路子来,又想办工厂,真是脑壳上插蒲扇——出风头。”但是,广大学员坚决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自己动手,就地取材,一个个小工厂办起来了。
小工厂办起来以后,有的同志看到工厂的生产蒸蒸日上,于是又认为小型工厂“来利快,赚钱多,有奔头”,主张大搞。干校革委会认为这是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五·七”干校办工厂,是走毛主席指引的亦工亦农的道路,使小型工厂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和人民服务。把过多的人力放在发展工业上,一心想赚钱,这是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他们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狠批刘少奇的“利润挂帅”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以农为主的方针,把大部分人力放在发展农业上。
正确处理干校和附近社队的关系。太坪“五·七”干校订了一条原则:“决不能损害生产队的一分利益,而要想方设法把方便让给社员群众。”他们想问题、办事情,处处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有一次,部分学员去挑河沙,社员的一块小麦地挡住了路,学员们提出:“宁愿多走路,决不踩麦苗。”他们自觉地绕着远道走。一位老贫农看了,感慨地说:“干校同志这样爱护我们的麦子,真是和咱贫下中农心连心啊!”
太坪“五·七”干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千方百计地为周围的生产队服务,把贫下中农的困难,看成是自己的困难,想贫下中农所想,急贫下中农所急。今年,附近的几个生产队发生干旱,他们一方面主动把正在搞运输的拖拉机抽出来,开到生产队去,解决生产队的抽水问题;另一方面,帮助生产队修了三百多米水渠。当发生虫害时,他们积极帮助贫下中农修理喷雾器;医务人员经常为贫下中农治病,随喊随到。这些都深受贫下中农的欢迎。
采取多种形式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编辑如何使“五·七”干校的学员密切联系群众,向贫下中农学习,增强与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是加速干部思想革命化的一个大问题。太坪“五·七”干校已经摸索到一些经验,他们的基本作法是:
一、分批把学员放到生产队,与贫下中农实行“五同”(同学习、同劳动、同吃、同住、同商量),在三大革命运动中,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
二、与贫下中农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每当毛主席最新指示一发表,立即组织小分队到附近的生产队去宣传,与贫下中农一起学习,这已形成雷打不动的制度。贫下中农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感情最深,对毛泽东思想用得最活,与贫下中农一块学习,有助于干部加深对毛主席最新指示的理解,增强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感情。
三、派人参加县革委会统一组织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三大革命运动的第一线,“经风雨,见世面”。
四、派出学员到生产队,帮助生产队完成突击任务。今年七月,汝城县发生虫灾,干校就派出四十多人,到三个虫灾严重的公社,与贫下中农一道奋战,消灭了虫灾。
太坪“五·七”干校的学员,除走出去以外,还请贫下中农到干校来上课。请苦大仇深的老贫农忆苦思甜,进行阶级教育;请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介绍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经验。
太坪“五·七”干校的全体学员,决心在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的光辉照耀下,高举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旗帜,把干校办成一所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亦农亦工的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新“抗大”,办成一所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和培育干部的大学校。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69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