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翁家藏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四十二

卷第四十一 匏翁家藏集 卷第四十二
明 吴宽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明正德刊本
卷第四十三

匏翁家藏集卷第四十二

序一十二首

   贺监察御史徐君序

福建道监察御史徐君时中之官于朝也谨重廉正名声卓

然皆曰徐君真古所谓才御史者于是任满三年都察院自院

长而下考其绩惟称至吏部亦然皆有词以褒美之其同官相

与举酒贺君复走予请文序其事予与君为同午进士不可谓

不知君者既许诺盖既久始克为之然君为人之贤亦以久而

益信夫自  今天子嗣登宝位  圣政日新固不可胜纪

然其大而要者在听言而巳故天下之远虽艸茅贱士莫不有

章疏以逹于九重之上其可采者虽苛细之事未尝不下群

臣议而行之而况为言官者乎夫进言补阙固爱君者之心而

尽言招过亦非事君者之体故古之人尤致谨于此而不敢易

(⿱艹石)唐阳城为谏议大夫七年始论裴延龄诬䧟陆贽事城固

奇士亦必待久而后言者盖不欲易其言而渎告之也其后延

龄卒不至相位人谓城之力居多是以言不易出出则上之人

必曰彼未尝言也今言之必其言之当行也无弗听者虽然其

人不能平心以处事正已以格物而徒哓哓然以强聒于下欲

上之听亦难者何也其身不诚自不能感动乎人也吾尝观君

于事之大者既与同列取而论之  天子信用无不施行曰

彼苛细之事人能言之吾固可免也盖具老成持重如此自是

君惟不言言则欲弗听不可得也(⿱艹石)君尝按行畿内清军政而

人不称𡨚治文案而吏不敢欺遇事即为不任智数又不必书

者君之先为浙东人今居贵州其既考最𫎇恩进阶而赠其

先府君如其官母陈氏号孺人而封其配夏氏如其母云

   雨庵宗谱序

言禅者必祖逹磨自逹磨至于秀于能而其支巳分又自能而

后为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临济诸宗而其名遂立盖闻之其徒

云尔夫人一也则心亦一也禅学者明吾心而巳今分支立名

以自别如此岂所谓殊途而同归者耶虽然南北相訾反戾闘

狠其道遂隐如昔人所论者其流弊亦不少也诸宗远者至十

八传而绝近者六七传而绝惟临济久而独传于天下在

国朝宣德正统间有高僧曰祖渊江西人也自闽之雪峯寺

召至授官至僧录司右善世一时 恩宠既加四方之人因其

尝所居地称之曰雪峯禅师而不名褁粮相从争愿出门下其

徒既盛于是师制二十字使世为名复自别其𣲖既化去后人

世居僧录其尤能扩其教者曰故善世道坚古心古心之徒益

盛其尤知名者曰今善世戒璇大章大章住隆福寺有年矣

朝廷屡遣中贵人即其庐修佛事而勲戚卿士又多与之往还

承奉应酬之劳殆无虚日章疏书札裁治精捷则又出其徒定

征手也征喜读儒书而词翰俱妙有前人风当其少暇闭戸焚

香笔墨左右矻矻不休久之成巨编则奉其师之命所修雨庵

宗谱也雨庵为雪峯禅师别号其谱自雨庵而上溯焉为总图

远者略也如族之有祖也自雨庵而下沿焉为谱图近者详也

如族之有父子兄弟也一展阅间上下数十世分合传受粲然

无遗谱成乞予序其首盖自诸宗既绝今所传者同出于临济

所不同者特有讲与教而已门戸判然又不可混大章师徒何

虑而必为此噫诸宗不同出于逹磨乎其为此者亦虑夫合而

复分如所谓相訾者乎相訾而道复隐此谱之所以作也乎抑

又有说焉今祝发受度出于雨庵者不可胜数其人散在四方

久而不知有相视为涂人者其亦使考而同同而不散乎然则

后人有能续而修之虽百世可考也而况今日哉是谱也自

朝廷恩典至于诗文书札皆系而书其所题曰雨庵宗谱吾知

此而巳故特序之

   伊氏重修族谱序

伊氏自沐阳徙吴中岁久遂为著姓其居城西之通波坊吾㓜

犹及见其盛也家喜藏书多延接郡中儒流正统初有曰侃字

士刚者更擢田科给事禁中一时賔客登其门者不绝未几

士刚卒而家遂落吾尝疑伊氏何遽至此巳而其族在南京者

曰乘字德载再擢甲科为司寇属出佥四川按察司事吾始信

伊氏复有人也德载之高祖子文府君尝修族谱上及七世而

止至于今日殆馀百年族人益繁而散处益远德载乃奉其尊

人绍方之命推考诸𣲖各为世次而重修焉其法以居吴中及

迁临濠者为姑苏凤阳𣲖以迁两京者为金陵金台𣲖又以居

南京而𬒳旌表者为金陵旌表𣲖𣲖各有图而总列小传于后

绍方父子为此其亦有深意也乎夫自 国初仿汉徙闾右之

制谪发天下之人又用以塡实京师至永乐间复多从 驾北

迁当是时苏人以富庶𬒳谪发者盖数倍于他郡久之惟无谱

可考子孙漠然不知其所从出子文伊氏始迁之祖也故为是

惧而汲汲焉创之幸而有(⿱艹石)绍方父子之贤复汲汲焉续之于

是其族始合终分源委不紊览之虽数世以前千里之外(⿱艹石)

居一堂之上昭穆以序亲疏以明此岂非伊氏之幸哉抑是谱

非得子文创之干前𥨸恐今日亦不知所从出然则后人有欲

复修是谱者则绍方父子独不为异日之子文哉绍方年老受

封不㤀本始数来吴中买田筑室将复振起其族非特修谱而

已德载为人廉谨有文重念乡里之旧与予相好特甚间以考

绩至持其谱请序故书以还之

   贺监察御史陈君考最序

弘治三年监察御史陈君瑞卿奉命巡按山东宪节既至一

道肃然自藩臬而下咸相戒奉法不敢怠忽君乃奖循吏除奸

民至于平𡨚扶弱悉见奏疏及岁满将代复建白六事曰重守

令以固国本曰申律例以𩛙武臣曰慎刑狱以全民命曰禁刁

讼以厚人伦曰专委任以便稽考曰散储蓄以济缺乏凡数千

言所以禆益治道者甚切 上悉嘉纳令所司施行士大夫

皆曰陈君真识政体者即超迁而用之可也闻者谓然初君为

御史三年考最𫎇恩进阶及赠封其父母(⿱艹石)妻 制敕下颁

光贲闾里诸僚友(⿱艹石)今王大理邦镇而下尝请文为贺会予有

史事且君有山东之行不果及是还 朝其僚友复以为请予

能巳于言耶盖今之有言责者必曰御史故有所不知知无不

言有所不言言无不尽此其职也古之所谓才御史者不外乎

此夫论事易识事难事有本有末得其本则其末自举而民惟

邦本又本之大者也然民亦岂能自治必得守令治之则守令

又民之本也虽然守令岂夫人能为之哉今之制御史代还必

察其人书而上于当道及三载述职当道者多据以黜陟之噫

是法也唐虞之世必待九载而行者也当是时人才之盛固有

所谓九德者矣亦有六德三德者焉有六德则是三德未僃也

有三德则是六德未僃也人才之生其难如此必至于其德一

不可取然后黜之亦必至于九载如鲧之绩用弗成其明验也

而何后世之率易耶此君所以首及之必言取人之法而不以

遂弃其人为言盖曰往者已无及亦惟谨之于始而巳此所谓

知政体者(⿱艹石)夫禁刁讼一说尤切时弊盖非特为小民言者所

以还忠厚之风革浮薄之俗以𦔳今日清明之治者其在于

此乎陈氏之先为扬之高邮人以武功官太原者累世至君始

业儒登成化壬辰进士第去岁庚戌其子㴻复继之而陈氏遂

以儒显君初知嘉兴武邑二县廉眀刚果多惠政可 之

召为御史两巡畿内辄著才名非特山东而巳予忝与君同年

相知寔深故于贺礼之举也终不能巳于言云

   新安吴氏累世遗象序

新安多大族(⿱艹石)吴氏其一也吴之先出泰伯以国为氏氏吴者

固莫盛于吴而新安亦吴地其盛为宜有名常以世经字者见

予于京师曰常之先出于吴而家于新安之南溪自有家以来

谱牒具存(⿱艹石)自宋运干府君而下至吾先人斯荣处士凡九世

则世数不远画𧰼亦存常之兄弟恐其久而或失也装为巨册

藏之又恐后人之阅之者徒得其形似无以知其事行之略复

各为小传于后惟其前未有序之者巳而出其族人云南参议

文盛手书以示文盛予之同年盖托以请序之说也夫画象之

作记礼者所不及昔之大儒所不取然予𥨸以为孝子之情无

所不至故其亲没而祭之也无所不思与其思之孰(⿱艹石)取其𧰼

阅之宛然如见之乎夫此亦生而识其父者耳世固有㓜失怙

恃而不识者必问其形似于所识之人又孰(⿱艹石)取其𧰼阅之宛

然如见之乎故此虽不出于礼不取于人而无害于为孝亦可

以为思成追远之一助也今世经藏此与其兄弟及其群从不

独见其一世上而三世又上而九世皆得见之能不慰其无竆

之思也乎因书以酬其意俾与谱牒谨藏之勿失

   周氏立后序

惟周之得氏久矣其先本出周平王子别封于汝以国为氏或

以为赧王之后黜于民间因氏焉历汉魏𣈆唐以来子孙散处

天下代有名人(⿱艹石)吴中周氏尤多有自鄢陵从宋南渡仕为拱

卫司兵马钤辖使守嘉定者因家于吴钤辖生一子曰副尉某

副尉生一子曰元平江路医学录子华学录生五子其长曰江

阴医学教授观光教授生四子其长曰平江路医学正继周学

正生四子其长曰 国朝光泽县儒学训导瑾训导生四子其

长曰太医院医士文威医士生四子其长曰处士宗器处士生

二子其长曰封南京太医院判菊处先生尚正菊处生一子曰

南京太医院判庚庚字原己贤而有文用医而仕显于先世娶

安人陈氏生一女继安人顾氏皆无子盖自副尉至原巳凡九

世世为长房而原巳独鲜兄弟且以无子为忧初为御医时其

从父尚义以 吉府良医致仕与其二子良方同居京师良娶

王氏生三子其季始周岁原己殊爱之曰吾无子此独非吾子

乎乃弘治巳酉二月原巳病卧官舎其子婿陈键自吴中往视

顾谓之曰吾即不起必以良之子为后口授以书俾谨识之不

㤀原己既没键扶柩还以治命咨千菊处与其配闾丘安人菊

处曰吾与尚义为同祖兄弟以其子之子为吾子后于昭穆寔

宜会族弟行人秉臣出使还 朝乃以其事托焉尚义父子初

未即从秉臣曰此礼也亦制也且原巳之意也其何可违竟从

之秉臣遂即私第设醴祀告先世祀毕集族人及素与原巳厚

(⿱艹石)予与今李祭酒世贤陈大理王汝徐武选仲山王谕德济

之同饮因命其子曰绎盖取相续不绝之义酒半秉臣起告予

曰兹事繋吾周氏甚重既劳长渚爱助敢请序以文使绎长而

有知庶知所重以承宗祀济世德至于永久予曰诺于是绎生

六岁矣菊处使家僮春来迎之曰吾夫妇既老幸及见吾孙也

岁二月尚义之配丁孺人乃保抱之行而秉臣以前说申请予

故书其事以归周氏而必述世系于前者见原已为周氏宗子

理不可绝绝而思继之虽他人皆宜尽力况其同族如秉臣者

乎盖自后世风教不行有讳为人后而忘其所出者或非所当

后而强后之以利其所有者是皆紊礼背制取讥于世(⿱艹石)绎当

为人后而无所强于礼无紊也于制无背也于家法不废于世

系可明也君子必有取于斯也故序之

   容溪诗集序

成化间称才御史有贵溪姚君仲远后佥陜西按察司事而没

没之日家具萧然所以遗其子者独有书数百卷幷所作诗数

十篇而已盖君少好吟咏自举进士京师有金台稿为御史时

有柏台稿出巡于外有行台稿及在陜西有外台稿皆藏于家

至是其子文灏会粹成编总名之曰容溪诗集容溪者君所自

号也间以𠜇本相示而乞予序之君尝巡吴中其廉介高亢予

时颇知之然不知君能诗也观于此编既得诗人之体且其词

气严厉而愤世感事之意时复发见(⿱艹石)利劔出匣𨦟铓差差见

之凛然不敢狎视正如其为人故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谓诗

非心声也哉顾君蚤世其为言止于此而不及究其所至且其

才不尽见于用而所传者亦止于此知君者盖深惜之君初游

太学与故谕德刘景元善景元为人亦所谓廉介高亢者也故

特相契合而叙君平生于墓石者甚详今附于集后其亦诗之

案平君有七子而文灏独仕其字秀夫尝试礼部予得其文奇

之今以刑部主事调判常州益贤且文有光其家世者也

   抱𤩶南归诗序

左谕德四明杨君惟立初以成化乙酉浙省冠乡解再试礼部

不偶居都下日与四方名士讲业号丽泽会期必取进士乃巳

众亦推让君以为惟立岂久在人后者及壬辰之试所得多丽

泽之士而君顾复不偶众皆愧焉馀不在㮄中者亦藉君以自

解是秋八月君念太安人在堂束装即还于是社友以诗赠之

者十四人联为巨卷题曰抱𤩶南归诗时欲求予序其首不果

后六年戊戌礼部及廷试君竟在高等遂入翰林转春坊文行

老成与其兄故文懿公颉颃馆阁间而予𫉬与相好甚慰久而

益笃君间出诗     音之意予不能违也𥨸惟世之人

与其等辈小有得失以为迹不同往往失其初好其死生贵

贱交情反复非特如翟公署其门者至于场屋争名之地殆有

甚焉得者自以为足而生骄矜之心失者自以不足而出忌疾

之语风俗浅薄使人感伤观于此卷投赠谆切至于累篇岂特

见诸君之贤得免乎议而君受而藏之(⿱艹石)护奇物则君之贤不

尤见乎然则所谓丽泽者独在于文艺之间乎自壬辰至今二

十三年十四人者存没显晦巳不能同乃疏其名字官邑使杨

氏子孙他日有所考以敦世契云任彦常吉甫南京人福建佥

事致仕简显齐道新喻人终进士张祥思履吉水人终南宁知

府周轸公载莆田人今山东䀋运使潘璋栗夫金华人终陜西

副使李孟旸时雍睢州人今广西布政使杨荣时秀馀姚人终

工部贠外郎逹毅士弘丹徒人终南京刑部郎中司马垔通伯

山阴人福建副使邵贤用之宜兴人今云南佥事陈洵汇之钱

塘人终曹州知州刘传师正嘉定人终泉州知府徐洪公⿰氵専 -- 溥

山人终刑部贠外郎白𨱆秉德南宫人今翰林编修弘治癸丑

六月丁亥序

   赠进士秦君序

弘治七年十二月八日宽闻先太宜人之丧将归守制

上念宽为春宫旧学之臣特敕有司治葬以荣其亲事下

工部于是尚书刘公等遵奉惟谨而择其属往督之得临海秦

君从简盖从简以省元初登进士第观政部中士大夫皆曰秦

君贤士此行必有可观者及至吴以部符下府知府史侯等遵

奉益谨乃吴城西二十里南横山之麓先茔在焉太宜人当祔

葬于是遂即其地以八年四月八日兴工则木石既具工役毕

集君躬督其事调度有法人不知劳凡所构造无不如制工成

一旦山水秀发林墟改观恩光赫然下贲泉壤启殡之日观

者万计盖朝廷优恤之典而君调度之功有不可诬者君为

人既有才干而清谨谦约执礼如诸生吴中士大夫称其贤者

益多而叹伏之以为不可及皆曰君之来也承  上恩旨其

事固重然特小试其才耳自兹还 朝任用之地无不宜者相

率为诗以赠而礼部主事杨君君谦既序其首矣斩然衰绖之

人非惟不当言亦不必言也顾朝廷之恩不敢忽而君之劳

不敢忘故敢以不文之言卒犯非礼之议亦情之所不能自巳

者也

   吴冢遗文序

吴中人物之盛在汉唐巳前远矣自宋以来其人历历可数(⿱艹石)

其冡墓所在过者犹能指而道之其铭志埋没土中者固不可

见至显刻于外者多断裂磨灭不可览诵虽近世犹然况百年

之上而益远者乎是以乡邦后学欲尚论前辈者⿱⺾⿰氵亡无所据尝

𥨸病焉夫人之德学功业务尽其所当为者固不汲汲为传远

之名然学士大夫之所撰述则必期其传而至于埋没断裂使

其人德学功业晦而不章且幷其出处生卒亦不可考是不独

其子孙之恨而巳幸其榻本或钞录之副藏于人家者犹可搜

访一二于是乡贡进士都君元敬得数十篇将刻之曰托于石

者有时而亡惟刻于木而摹印焉庶可久也盖凡其文见于学

士大夫集中而行于世者皆不在故题曰吴冢遗文而请于予

曰愿有序也故书之

   樵乐存稿序

湖州自昔称山水清远人之产其地者多以文雅相尚其亦锺

山水之秀而然乎岂所谓清远者亦有所𦔳乎盖言诗之盛者

必以唐为首(⿱艹石)辋川之有王右丞香山之有白太傅浣溪之有

杜子美樊川之有杜牧之其尤著者也是故市𠪨之尘埃孰比

乎烟霞之胜闾巷之人迹不(⿱艹石)乎泉石之佳发乎兴致荡乎胸

怀景美而意自奇迹爽而𧼈自妙不期乎诗而诗随之吾固尝

观之矣长兴吴氏世居吕𫎇山之下号衣冠旧族四方之人以

其所居之得其地也称其氏者必以山配之然所以称之者他

固不必论亦惟以其科第仕宦之世继耳虽然此亦足以尽吴

氏之美乎盖自青霞处士以诗鸣于 国初今浙中所传林霏

集是也其季遗夫隐君早承诗学以其兄遗芳既仕于外退然

家庭间奉亲之际口辄吟哦以此乐而终身发于篇章和平闲

雅皆可讽诵顾其平生为诗颇多稿率弃去今所存者特数十

篇隐君既以寿终诸子保藏手泽不敢失坠盖五十年于此而

诸子者亦皆下世矣至是其孙琼与其弟珍珫等谋𠜇诸木期

与所谓林霏者并行于世扁舟入吴奉以请序惟隐君之葬杨

文定公寔表其墓其发扬潜德至矣末独谓其望弁山盻霅川

耳目所及形之歌咏熙然自得人莫能窥其际也君子以为知

言予故取而书之隐君讳畴遗夫字也以号樵乐故题其集曰

樵乐存稿自隐君既没山水如故而子孙益繁隐显虽异皆能

为诗盖有所受也亦有所𦔳也此吴氏之所以称于人也

   公馀韵语序

士大夫以政事为职者率早作入朝奏对毕或特有事则聚

议于庭退即诸署率其属以治公务胥史左右持章疏抱簿书

以次进虽寒暑风雨不爽当其纷冗往往不知佳晨令节之已

过也盖勤于政事如此又何睱于文词之习哉予自翰林承乏

吏部以旧习未㤀欲复事此而兴致索然执笔辄废或终日不

能成章毎以自笑他日同官郓城佀公示予一巨帙题曰公馀

语韵则皆士大夫投赠之作而以政事为职者居多岂诸公之

优于其职能肆其馀力以及此耶抑亦公之雅嗜吟咏尤笃于

交游而能致此也览之复以自愧夫诗以言志志之所至必形

于言古人于此未有弃之者故虽衰周之人从役于外而诗犹

可诵况生于今之盛世者乎盖退食自公宣其抑郁写其勤苦

逹其志之所至亦人情之所必然者至于纪 朝廷宴赐之盛

仪志 国家祀戎之大事灿然卷中亦无不僃后有读之者信

其为治世之音也公俾序其首敢忠其蹇𨹟为强书之








匏翁家藏集卷第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