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卷二十八
目录 | 南华真经注疏 | |
◀上一卷 | 卷二十八 杂篇外物第二十六 | 下一卷▶ |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八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杂篇外物第二十六
编辑外物不可必,
〈〔疏〕域心执固,谓必然也。夫人间事物,参差万绪,惟安大顺,则所在虚通,若其逆物执情,必遭祸害。〉
故龙逄诛,比干戮,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
〈〔注〕善恶之所政,俱不可必也。〉
〈〔疏〕龙逢比干,《外篇》已解。箕子,殷纣之庶叔也,忠谏不从,惧纣之害,所以徉狂,亦终不免杀戮。恶来,纣之佞臣,毕志从纣,所以俱亡。〉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注〕精诚之至。〉
〈〔疏〕碧,玉也。子胥、苌弘,《外篇》已释。而言流江者,忠谏夫差,夫差杀之,取马皮作袋,为鸱乌之形,盛伍员尸,浮之江水,故云流于江。苌弘遭谮,被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遂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匮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乃精诚之至也。〉
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
〈〔注〕是以至人无心而应物,唯变所适。〉
〈〔疏〕孝己,殷高宗之子也。遭后母之难,忧苦而死。曾参至孝,而父母憎之,常遭父母打,邻乎死地,故悲泣也。夫父子天性,君臣义重,而至忠至孝,尚有不爱不知,况乎世事万涂,而可必固者。唯当忠怀物我,适可全身远害。〉
与木相摩则然,金与火相守则流。
〈〔疏〕夫木生火,火克金,五行之气,自然之理,故木摩木则生火,守金则金烁。是以诚心执固而必于外物者,烁灭之败。〉
阴阳错行,则天地大弦,于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
〈〔注〕所谓错行。〉
〈〔疏〕水中有火,电也。乃焚大槐,霹雳也。阴阳错乱,不顺五行,故雷霆击怒,惊骇万物。人乖和气,败损亦然。〉
有甚忧两陷无所逃,
〈〔注〕苟不能忘形,则随形所遭而陷于忧乐,左右无宜也。〉
〈〔疏〕不能虚志而忘形,域心执固,是以驰情于荣辱二境,陷溺于忧乐二边,无处逃形。〉
螴蜳不得成,
〈〔注〕矜之愈重,则所在为难,莫知所守,故不得成。〉
〈〔疏〕螴蜳,犹怵惕也。不能忘情,忘怀矜惜,故虽劳形怵虑而卒无所成。〉
心若县于天地之间,
〈〔注〕所希趺者高而阔也。〉
〈〔疏〕心徇有为,高而且远,驰情逐物,通乎宇宙。〉
慰慰沈屯,
〈〔注〕非情夷平畅也。〉
〈〔疏〕遂心则慰喜,乖意则昏闷,遇境则沈溺,触物则屯邅,既非清夷,岂是平畅。〉
利害相摩,生火甚多,
〈〔注〕内热故也。〉
〈〔疏〕夫利者必有害,蝉鹊是也。缨缠于利害之间,内心恒热,枚生火多矣。〉
众人焚和,
〈〔注〕众人而遗利则和,若利害存怀,则其和焚也。〉
〈〔疏〕焚,烧也。众人,犹俗人也,不能守分无为,而每驰心利害,〉
内热如火,故烧焰中和之性。
月固不胜火,
〈〔注〕大而暗则多累,小而明则知分。〉
〈〔疏〕月虽大而光圆,火虽小而明照。谕志大而多贪,不如小心守分。〉
于是乎有僓然而道尽。
〈〔注〕唯僓然无矜,遗形自得,道乃尽也。〉
〈〔疏〕僓然,放任不矜之貌。忘情利害,淡尔不矜,虚玄道理,乃尽于此也。〉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疏〕监河侯,魏文侯也。庄子高素,不事有为,家业既贫,故来贷粟。〉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疏〕诺,许也。铜铁之类,皆名为金,此非黄金也。待我岁终,得百姓租赋封邑之物乃贷子。〉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疏〕波浪小臣,困于车辙,君颇有水以相救乎?〉
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疏〕西江,蜀江也。江水至多,北流者众,惟蜀江从西来,故谓之西江是也。〉
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律。
〈〔注〕此言当理无小,苟其不当,虽大何益。〉
〈〔疏〕索,求。肆,市。常行海水鲋鱼,波浪失于常处,升斗之水,可以全生,乃激西江,非所宜也。既其不救斯须,不如求我于干鱼之肆。此言事无大小,时有机宜、苟不逗机,虽大无益也。〉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
〈〔疏〕任,国名,任国之公子。巨,大也。缁,黑绳也。犗,犍牛也。饵,钩头肉。既为巨钩,故用大绳,县五十头牛以为饵。〉
蹲乎会稽,投竿东海,
〈〔疏〕号为巨钩,期年不得鱼。蹲,踞也;踞,坐也,踞其山。〉
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惊扬而奋髻,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疏〕期年之外有大鱼吞钩,于是牵钩陷没,驰惊而下,扬其头尾,奋其鳞鬓,遂使白波如山,洪波际日。〉
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
〈〔疏〕若鱼,海神也。浙,浙江也。苍梧,山名,在岭南,舜葬之所。海神肉多,分为脯腊,自五岭已北,三湘已东皆厌之。〉
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
〈〔疏〕代末季叶,才智轻浮,讽诵词说,不敦玄道,闻得大鱼,惊而相语。轻字有作辁字者,辁,量也。〉
夫揭竿累,趋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
〈〔疏〕累,细绳也。鲵鲋,小鱼也。担揭细小之竿绳,趋走溉灌之沟渎,适得鲵鲋,难获大鱼也。〉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疏〕干,求也。县,高也。夫修饰小行,矜持言说,以求高名令问者,必不能大通于至道。字作县者,古悬字多不著心。〉
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
〈〔注〕此言志趣不同,故经世之宜,小大各有所适也。〉
〈〔疏〕人间世道,夷险不常,自非怀豁虚通,未可以治乱,若矜名饰行,去之远矣。〉
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
〈〔疏〕大儒,硕儒,谓大博士。从上传语告下曰胪,胪,传也。东方作,谓天曙曰先起。儒弟子发冢为盗,恐天时曙,故催告之,问其如何将事。〉
小儒曰:未解裙懦,口中有珠。
〈〔疏〕小儒,弟子也。死人裙衣犹未解脱,扪其。中,知其有宝珠。〉
《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舍珠为。
〈〔疏〕此是逸诗,久遭删削。凡贵人葬者,口多含珠,故诵《青青之诗》刺之。〉
接其鬓,擪其顪,儒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个中珠。
〈〔注〕诗礼者,先王之陈迹也,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夫儒者乃有用之为奸,则迹不足恃也。〉
〈〔疏〕接,撮也。擪,按也。顪,口也。控,打也。撮其鬓,控其口,铁椎打,仍恐损珠,故安徐分别之。是以田恒资仁义以窃,齐儒生诵诗礼以发冢,由是观之,圣迹不足赖。〉
老莱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返以告,
〈〔疏〕老莱子,楚之贤人隐者也,常隐蒙山,楚王知其贤,遣使召为相。其妻采樵归,见门前有车马迹。妻问其故,老莱曰:楚王召我为相。妻曰;受人有者,必为人角制,而之不能为人制之。妻遂舍而去。老莱随之,夫负妻戴,逃于江南,莫知所之。出取薪者,采樵也。既见孔子,归告其师。〉
曰:有人于彼,修上而趋下,
〈〔注〕长上而促下也。〉
末偻而后耳,
〈〔注〕耳却近后而上楼。〉
视若营四海,
〈〔注〕视之儡然,似营他人事者。〉
不知其谁氏之子。
〈〔疏〕修,长也。趋,短。末,肩背也。所见之士,下短上长,肩背伛偻,耳却近后,瞻视高远,所作匆匆,观其仪容,似营天下,未知子之族姓是谁。督其异常,故发斯问。〉
老莱子曰:是丘也。召而来。
〈〔疏〕鲁人孔丘,汝宜唤取。〉
仲尼至。曰:丘。去汝躬矜与汝容知,斯为君子矣。
〈〔注〕谓仲尼能遗形去知,故以为君子。〉
〈〔疏〕躬,身也。孔丘既至,老莱未语,宜遣汝身之躬饰,忘尔容貌心知,如此之时,可为君子。〉
仲尼揖而退,
〈〔注〕受其言也。〉
〈〔疏〕敬受其言,揖让而退。〉
蹙然改容而问曰:业可得进乎?
〈〔注〕设问之,令老莱明其不可进。〉
〈〔疏〕蹙然,惊恐貌。谓仲尼所学圣迹业行,可得修进,为世用可不?〉
老莱子曰:夫不忍一世之伤而惊万世之患,
〈〔注〕一世为之,则其迹万世为患,故不可轻也。〉
〈〔疏〕夫圣智仁义,救一时之伤;后执为奸,成万世之祸。时圣迹而骄謷,则陈恒之徒是也。亦有作惊音者,云使万代驱骛不息,亦是奔驰之义也。〉
抑固窭邪,
〈〔疏〕固执圣迹,抑扬从己,夫于本性,故穷窭。〉
亡其略弗及邪?
〈〔注〕直任之,则民性不妻而皆自有,略无弗及之事也。〉
〈〔疏〕亡失本性,忽略生崖,故不及于真道。〉
惠以欢为骜,终身之丑,
〈〔注〕惠之而欢者,无惠则丑矣。然惠不可长,故一惠终身丑也。〉
〈〔疏〕夫以施惠为欢者,惠不可遍,故謷慢者多矣。是以用惠取人,适为怨府,故终身丑辱。〉
中民之行进焉耳,
〈〔注〕言其易进,则不可忘惠之。〉
相引以名,相结以隐。
〈〔注〕隐,括;进之谓也。〉
〈〔疏〕夫上智下愚,其性难改,中庸之人,易为进退。故闻尧之美,相引慕以利名,闻桀之恶,则结之以隐匿。〉
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闭其所誉。
〈〔注〕闭者,闭塞。〉
〈〔疏〕赞誉尧之善道,非毁桀之恶迹,以此奔驰。失性多矣,故不如善恶两忘,闭塞毁誉,则物性全矣。〉
反无非伤也,动无非邪也。
〈〔注〕顺之则全,静之则正。〉
〈〔疏〕夫反于物性,无不伤损,扰动心灵,皆非正法。〉
圣人踌躇以兴事,以每成功。
〈〔注〕事不远本,故其功每成。〉
〈〔疏〕踌躇从容,圣人无心,应机而动,兴起事业,恒自从容,不逆物情,故其功每就。〉
奈何哉其载焉终矜尔。
〈〔注〕矜不可载,故遗而弗有也。〉
〈〔疏〕奈何,犹如何也。如何执仁义之迹,扰挠物心,运载矜庄,终身不替。此是老莱诋诃夫子之辞也。〉
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
〈〔疏〕宋国君,谥曰元,即宋元君也。阿,曲也,谓阿旁曲室之窥门。〉
曰:予自宰路之渊,予为清江使河伯之所,渔者余且得予。
〈〔疏〕自,后也。宰路,江畔渊名。姓余,名且,捕鱼之人也。〉
元君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君曰:渔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君曰:令余且会朝。
〈〔疏〕命,召也。召令赴朝,问其所得。〉
明日,余且朝。君曰:渔何得?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君曰:献若之龟。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
〈〔疏〕心疑犹预,杀活再三,乃杀吉,遂刳龟也卜之。〉
乃刳龟,七十二钻而无遗䇲。
〈〔疏〕筭计前后,钻之凡经七十二,筭计吉凶,曾不失中。〉
仲尼曰: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䇲,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
〈〔注〕神知之不足恃也如是,夫唯静然居其所能而不营于外者为全。〉
〈〔疏〕夫神智,不足恃也。是故至人之处世,忘形神智虑,与枯木同其不华,将死天均其寂魄,任物冥于造化,是以孔丘大圣,因而议之。〉
虽有至知,万人谋之。
〈〔注〕不用其知而用众谋。〉
鱼不畏网而畏鹈鹕。
〈〔注〕网无情,故得鱼。〉
〈〔疏〕网无情而得鱼,谕圣人无心,故天下归之。〉
去小知而大知明,
〈〔注〕小知自私,大知任物。〉
〈〔疏〕小知取舍于心,大知无分别。遣间夺之情,故无分别,则大知光明也。〉
去善而自善矣。
〈〔注〕去善则善无所慕,善无所慕,则善者不矫而自善也。〉
〈〔疏〕遣矜尚之小心,合自然之大善,故前文云,离道以善,险德以行,又《老经》云,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
〈〔注〕汎然无习而自能者,非跂而学彼也。〉
〈〔疏〕夫婴兄之性,其不假师匠,年渐长大而自然能言者,非有心学之,与父母同处,率其本性,自然能言。是知世间万物,非由运知,学而成之也。〉
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
〈〔疏〕庄子,通人也。空有并照,其言宏博,不契俗心,是以惠施讥为无用。〉
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
〈〔疏〕夫有用则同于天折,无用则全其崖,故知无用始可语其用。〉
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侧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
〈〔疏〕垫,掘也。夫六合之内,广大无最于地,人之所用,不过容足,若使侧足之外,掘至黄泉,人则战栗不得行动。是知有用之物,假无用成功。〉
庄子曰:然则元用之为用也亦明矣。
〈〔注〕圣应其内,当事而发;已言其外,以畅事情。情畅则事通,外明则内用,相须之理然也。〉
〈〔疏〕直置容足,不可得行,必侯馀地,方能运用脚足,无用之理分明,故取《老子》云,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庄子曰:人有能游,且得不游乎?人而不能游,且得游乎?
〈〔注〕性之所能,不得不为也;性所不能,不得强为;故圣人唯莫之制,则同焉皆得而不知所以得也。〉
〈〔疏〕夫人禀性不同,所用各异,自有闻言如影响,自有智昏菽麦。故性之能者,不得不由性;之无者,不可强涉;各守其分,则物皆不丧。〉
夫流遁之志,决绝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与。
〈〔注〕非至厚则莫能任其志行而信其殊能也。〉
〈〔疏〕流荡逐物,逃遁不返,果决绝灭,因而不移,此之志行,极愚极鄙,岂是至妙真知深厚道德之所任用。庄子之意,谓其如此。〉
覆坠而不及,火驰而不顾,
〈〔注〕人之所好,不避是非,死生以之。〉
〈〔疏〕愚迷之类,执志悫然,虽复家被覆没,身遭颠坠,亦不知恢反,驰逐物情,急如烟火,而不知回顾,流遁次绝,遂至于斯耳。〉
虽相与为君臣,时也,易世而无以相贱。
〈〔注〕所以为大齐同。〉
〈〔疏〕夫时所贤者为君,才不应世者为臣,如舜禹应时相代为君臣也。故世遭革易,不可以为臣为君而相贱轻。流遁之徒,不知此事。〉
故曰至人不留行焉。
〈〔注〕唯所遇而因之,故能与化俱。〉
〈〔疏〕夫世有兴废,随而行之,是故达人曾无留滞。〉
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
〈〔注〕古无所尊,今无所卑,而学者尊古而卑今,失其原矣。〉
〈〔疏〕夫步骤殊时,浇淳异世,古今情事,变也不同,而乃贵古贱今,深乖远鉴,适滋为学小见,岂曰清通。〉
且以狶韦氏之流观今之世,夫孰能不波,
〈〔注〕随时因物,乃平泯也。〉
〈〔疏〕狶韦,三皇已前帝号也。以玄古之风御于今代,浇淳既章,谁能不波荡而不失其性乎。斯由尊古卑今之弊也。〉
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
〈〔注〕当时应务,所在为正。〉
顺人而不失己。
〈〔注〕本无我,我何失焉。〉
彼教不学,
〈〔注〕教因彼性,故非学也。〉
承意不彼。
〈〔注〕彼意自然,故承而用之,则夫万物各全其我。〉
〈〔疏〕独有至德之人,顺时而化彼,非学心而本性具足,不由学致也。承意不彼者,禀承教意以导性,而真道素圆,不彼教也。〉
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
〈〔疏〕彻,通也。颤者,辛臭之事也。夫六根无壅,故彻聪明不荡于外,故为德。〉
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
〈〔注〕当通而塞,则理有不泄而相腾践也。〉
砂则众害生。
〈〔注〕生,起也。〉
物之有知者恃息,
〈〔注〕凡根生者无知,亦不恃息也。〉
〈〔疏〕天生六根,废一不可。耳闻眼见,鼻嗅心知,为于分内,虽用无咎。若乃目带桑中之色,耳淫濮上之声,鼻滋兰麝之香,心用无穷之境,则天理灭矣,岂谓彻哉。故六根穷彻,则气息通而生理全。〉
其不殷,非天之罪。
〈〔注〕殷,当也。夫息不由知,由知然后失当,失当而后不通,故知恃息,息不恃知也。然知欲之用,制之由人,非不得已之符也。〉
〈〔疏〕殷,当也。或纵恣六根,驰逐前境;或窍穴哽塞,以害生崖;通蹍二徒,皆不当理。斯并人情之罪也,非天然之辜。〉
天之穿之,日夜无降,
〈〔注〕通理有常运。〉
〈〔疏〕降,止也。自然之理,穿通万物,自昼及夜,未尝止息。〉
人则顾塞其窦。
〈〔注〕无情任天,窦乃开。〉
〈〔疏〕窦,孔也。流俗之人,反于天理,壅塞根窍,滞溺不通。〉
胞有重阆,
〈〔注〕阆,空圹也。〉
〈〔疏〕阆,空也。言人腹内空虚,故容藏胃,藏胃空虚,故通气液。〉
心有天游。
〈〔注〕游,不系也。〉
〈〔疏〕虚空,故自然之道游其中。〉
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豀;
〈〔注〕争处也。〉
〈〔疏〕勃豀,争斗也。屋室不空,则不容受,故妇姑争处,无复尊卑。〉
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
〈〔注〕攘,逆。〉
〈〔疏〕凿,孔也。攘,则逆也。自然之道,不游其心,则六根逆,不顺于理。〉
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亦神者不胜。
〈〔注〕自然之理,有寄物而通也。〉
〈〔疏〕自然之理有寄物而通者也〉
德溢乎名,
〈〔注〕夫名高则利深,故修德者过其当。〉
〈〔疏〕溢,深也。仁义五德,所以行之过多者,为尚名好胜故也。〉
名溢乎暴,
〈〔注〕夫禁暴则名美于德。〉
〈〔疏〕暴,残害也。夫名者士之器,名既过者,必更相贼害。《内篇》云:名者相轧者也。〉
谋稽乎誸,
〈〔注〕誸,急也,急而后考其谋。〉
〈〔疏〕稽,考也。谁,急也。急难之事,然后校谋计。〉
知出乎事?
〈〔注〕平往则无用知。〉
〈〔疏〕夫运心知以出境,则争斗斯至。〉
柴生乎守,
〈〔注〕柴,塞也。〉
〈〔疏〕柴,塞也。守,执也。域情执固而所造不通。〉
官事果乎众宜。
〈〔注〕众之所宜者不一,故官事立也。〉
〈〔疏〕夫置官府,设事条者,须顺于众人之宜便,若求逆之,则祸乱生。〉
春雨日时,草木怒生,铫鎒于是乎始修,
〈〔注〕夫事物之生皆有由。〉
〈〔疏〕铫,耜之类也。鎒,锄也。青春时节,时雨之日,凡百草木,萌动而生,于是农具方始修理。此明顺时而动,不逆物情也。〉
草木之到植者过半而不知其然。
〈〔注〕夫事由理发,故不觉。〉
〈〔疏〕植,生也。铫鎒既修,芸除苑苇,幸逢春日,鉏罢到生,良由时节使然,不可以人情●度。是知制法立教,必须顺时。〉
静然可以补病,
〈〔注〕非不病也。〉
〈〔疏〕适有烦躁之病者,简静可以疗之。〉
眦●可以休老,
〈〔注〕非不老也。〉
〈〔疏〕剪齐发鬓,●状貌也。衰老之容,以此而沐浴。〉
宁可以止遽。
〈〔注〕非不遽也。〉
〈〔疏〕遽,疾速也。夫心性忽迫者,安静可以止之。〉
虽然,若是,劳者之务也,非佚者之所未尝过而问焉。
〈〔注〕若是犹有劳,故佚者超然不顾。〉
〈〔疏〕夫止遽以宁,疗躁以静者,以对治之衍,斯乃小学之人,劳役神智之事务也;岂是体道之士,闲逸之人,不劳不病之心乎。风彩情高,故未尝暂过而顾问焉。〉
圣人之所以●天下,神人未尝过而问焉;
〈〔注〕神人即圣人也,圣言其外,神言其内。〉
〈〔疏〕●,惊也。神者,不测之号;圣者,显迹之名;为其垂教动人,故不过问。〉
贤人所以●世,圣人未尝过而问焉;
〈〔疏〕证空为贤,并照为圣,从深望浅,故不问之。〉
君子所以●国,贤人未尝过而问焉;
〈〔疏〕何以人物君子故骇动诸侯之国,贤人拾有,故不问。〉
小人所以合时,君子未尝过而问焉。
〈〔注〕趋步各有分,高下各有等。〉
〈〔疏〕夫趋世小人,苟合一时,如田怛之徒,无足可贵,故淑人君子鄙而不顾也。〉
演门有亲死者,以善毁爵为官帅,其党人毁而死者半。
〈〔注〕慕赏而孝,去真远矣,斯尚贤之过也。〉
〈〔疏〕束门也。亦有作寅者,随字读之。东门之孝,出自内心,形容外毁,惟宋君嘉其至孝,遂加爵而命为〉
卿。乡党之人,闻其因孝而贵,于是强哭诈毁,矫性伪情,因而死者,其数半矣。
尧与许由天下,许由逃之;汤与务光,务光怒之,
〈〔疏〕尧知由贤,禅以九五,酒耳辞退,逃避箕山。汤与务光,务光不受,诃骂瞋怒,远之林籁。斯皆率其本性,腥躁荣禄,非关矫伪以慕声名。〉
纪他闻之,帅弟子而跋于家水,诸侯吊之,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
〈〔注〕其波荡伤性,遂至于此。〉
〈〔疏〕姓申徒,名狄;姓纪,名佗;并隐者。闻汤让务光,恐其及己,与弟子蹲踞水旁。诸侯闻之,重其廉素,时往吊慰,恐其沉没。狄闻斯事,慕其高名,遂赴长河,自溺而死。波荡失性,遂至于斯矣。〉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疏〕荃,鱼苟也,以竹为之,故字从竹。亦有从草者,荪荃也,香草也,〉
可以饵鱼,置香于柴木芦苇之中以取鱼也。蹄,兔罝也,亦兔彊也,以系系兔脚,故谓之蹄。此二事譬也。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疏〕此合谕也。意,妙理也。夫得鱼兔本因荃蹄,而荃蹄实异鱼兔,亦由玄理假于言说,言说实非玄理。鱼兔得而荃蹄忘,玄理明而名言绝。〉
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注〕至于两圣无意,乃都无所言也。〉
〈〔疏〕夫忘言得理,目击道存,其人实稀,故有斯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