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彻/卷之四

女科

编辑

调经论

编辑

经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灵枢》曰:‘妇人有馀于气,不足于血。月下,数脱血,任冲并伤。’又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为息贲者,不治。’由是观之,天癸者,天一所生之水也。月事者,月属阴,其盈亏应潮汐,犹女子之月信也。任冲二脉皆起于会阴,为经脉之海,故女子月事以三经主之。

经何以言二阳之病发心脾,则女子不月?盖二阳者,乃指足阳明而非手阳明。足阳明者,胃也,心为之母,脾为之助。胃乃水谷之海,病则饮食少衰,而水谷不荣,以女子心思偏执。心不生血,而月事衰少;心火偏盛,而月事暴下;脾不统血,而月事过多;脾阴不足,而月事早绝,皆谓之不月。先期过期,血崩经闭,不以时下也。其传为风消者,风属肝木,病善怒,木有馀,则脾益不足,故肌肉消瘦;其传为息贲者,土不生金,心火乘之,故肺气喘促,而为不治之候也。

明乎此而知天癸者,先天所禀之血脉,而冲任为之蓄泄。心脾者,后天所生之血脉,而阳明为之灌溉。故先天不足者滋其肾阴,后天不足者调其心脾。其理虽殊,而实一致,治法有能外之者哉。

  • 妇人多思虑,损伤于脾,月水过多,归脾汤主之,兼郁火。先期而至,加柴胡、山栀、牡丹皮。
  • 妇人多怒伤肝,经水或前或后,或发寒热,或内热口苦,脉弦数,小柴胡汤加当归、香附。如月水衰少,四物汤加香附续断。月水过多,四物汤加香附、阿胶、白术、茯苓。
  • 妇人劳役所伤,面黄唇白,四肢乏力,经水过多,或暴下不止,补中益气汤加阿胶、珠炮、姜炭、五味子。经水衰少,十全大补汤、八珍汤、人参养荣汤。
  • 妇人阴虚火动,禀赋素弱,或骨蒸烦热,用加味逍遥散,间进六味丸,或八珍汤加秦艽、条芩、香附、阿胶之属。
  • 妇人气滞血凝,经水过期,至则腹痛,乃下焦有寒也。四物汤加吴茱萸、桃仁、肉桂、牛膝、泽兰、香附。
  • 妇人肥盛多痰,经行过多,六君子汤加归、芍、阿胶。或腰痛,八珍汤加杜仲、山茱肉。
  • 妇人虚寒,脾不统血,补中益气汤加姜、附、山茱肉,兼进八味丸加五味子,或八珍汤加阿胶、蕲艾。
  • 妇人心火炽甚,烦热脉数,经水过多,加味归脾汤加麦门冬,或清心莲子饮加山栀.
  • 妇人临经,感冒风寒,参苏饮加减。寒热往来,名热入血室,小柴胡汤加丹皮、生地。脉不数,加当归、香附,兼停食仍与内消。
  • 妇人临经感气,经反凝滞,逍遥散加木香、广皮、香附,去白术,或入抚芎。
  • 妇人临经,因饮冷水,凝结不行,平胃散加芎、归。如久而不行,少腹胀痛,四物汤加肉桂、牛膝、茯苓、广皮。
  • 妇人受暑热,经水过多,清暑益气汤。虚者生脉散,实者香薷饮。
  • 妇人饮食不运,或失饥伤饱,血暴下崩,先理中气,使食转化,后与补脾。
  • 妇人血虚有火,月经耗损,渐至不通,日渐羸瘦,而生潮热,慎毋以毒药通之,宜用柏子仁丸、泽兰汤。
  • 妇人去血过多,恶寒发热,作渴烦躁,用人参二两、枣十枚,水煎服。
  • 师尼、寡妇、室女乍寒乍热,肝脉弦长而出鱼际.用生地黄丸。

附时珍月经辨

编辑

李时珍曰:女人之经,一月一行,其常也;或先或后,或通或塞,其病也。复有变常,而古人并未言及者,不可不知。有行期只吐血衄血,或眼耳出血者,是谓逆行。有三月一行者,是谓居经,俗名按季。有一年一行者,是谓避年。有一生不行而受胎者,是谓暗经。有受胎之后,月月行经而产子者,是谓盛胎,俗名垢胎。有受胎数月,血忽大下,而胎不陨者,是谓漏胎。此虽以气血有馀不足言,而亦异于常矣。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绝,其常也。有女年十二十三而产子,如《楮记室》所载平江苏达卿女,十二受孕者。有妇年五十六十而产子,如《辽史》所载亟普妻,生二男一女者,此又异常之尤者也。业医者之于此类,恐亦宜留心焉。

归脾汤

人参 白术土炒 茯神二钱 黄耆蜜炙 二钱 枣仁炒研 二钱 远志甘草汤净焙 一钱 当归一钱 木香五分 甘草炙 五分 龙眼肉七枚


姜枣水煎,加柴胡、山栀、牡丹皮,名加味归脾汤。

逍遥散

白术土炒 茯苓一钱 当归一钱 白芍药酒炒 一钱 柴胡一钱 炙甘草三分


姜水煎,加山栀、牡丹皮,名加味逍遥散。

八珍汤

人参 白术土炒 熟地黄一钱 当归一钱 茯苓一钱 白芍药酒炒 一钱 川芎五分 炙甘草三分


姜枣水煎。

四物汤

当归一钱 熟地黄一钱 白芍药酒炒 一钱 川芎五分


水煎。


六君子汤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一钱 半夏一钱 陈皮一钱 炙甘草三分


姜枣水煎。


清心莲子饮

黄芩一钱 人参一钱 麦门冬一钱 莲肉一钱 柴胡一钱 地骨皮一钱 车前子焙 一钱


水煎。


柏子仁丸

柏子仁焙研 半两 牛膝酒拌 半两 卷柏半两 泽兰二两 续断酒炒 二两 熟地黄三两


为末,入地黄膏,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泽兰汤

泽兰三两 当归酒拌 一两 白芍药酒炒 一两 甘草五钱


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服。


生地黄丸

生地黄一两 酒拌杵膏 秦艽五钱 黄芩五钱 柴胡五钱 赤芍药一两


上为细末,入地黄膏,加炼蜜少许,糊丸,每服三十丸,乌梅汤下,日进二服。


带症论

编辑

张子和曰:‘十二经与奇经七脉,皆上下周流,惟带脉起少腹之侧,季胁之下,环身一周,络腰而过,如束带之状。而冲任二脉,循腹胁,夹脐旁,传流于气冲,属于带脉,络于督脉。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因诸经上下往来,遗热于带脉之间,客热郁抑,白物满溢,随溲而下,绵绵不绝,是为白带。’《资生经》载:一妇患带下,有为灸气海未效,次灸带脉穴,在两胁季肋下一寸八分,有鬼附耳云:‘昨日灸亦好,只灸我不着。今灸着我,我去矣。’遂愈。

刘宗厚曰:‘带下多本于阴虚阳竭,营气不升,经脉凝涩,卫气下陷,精气积滞于下焦奇经之分,蕴酿而成。’以带脉为病得名,亦以病形而名。白者属气,赤者属血,多因醉饱房劳,服食燥热所至。亦有湿痰流注下焦者、肾肝阴淫湿胜者。或惊恐而木乘土位,浊液下流。或思慕无穷,发为筋痿。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也,或馀经湿热,屈滞于少腹之下;或下元虚冷,子宫湿淫。治之之法,或下或吐,或发中兼补,补中类利,燥中兼升发,润中兼温养,或温补,或收涩,诸例不同,亦病机之活法也.

带下一症,《素问》归于任脉,《明堂》归于带脉二穴。子和扩而充之,以带为约束诸脉,而会合冲任督诸经,郁热淫溢,皆由带脉渗漏而下,可谓原委灿然矣。而宗厚则本阴虚阳竭,及诸病机治法,至详且悉。比之丹溪专重湿痰.子和单主湿热.则悬绝也。然男子遗精之外,有赤白浊;女子崩漏之外,有赤白带。而带独重于浊者,以女子七情偏胜,抑郁为多,绵绵而下,无休止也。须察其五脏之偏甚,所感之虚实,或清或补,或升提下陷,大抵虚多而实少,热多而寒者亦不乏也。故子和所论者寻其原,而宗厚所列者尽其变,至立斋以带分五色,则又推广言之耳。

  • 崩带向以崩为肝虚有火,而血不能藏。带为脾虚有湿,而气不能摄。然带症而面青脉弦,多郁怒者,能不调其肝乎?崩症而面黄脉弱,多倦怠者,能不补其脾乎?则又在于临病变通矣。
  • 带症元气虚者,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加酒炒椿根皮最妙。真阴亏者,六味地黄汤加酥炙鹿茸。兼肝火,加味逍遥散入椿皮,或八珍汤加椿皮,作丸亦胜。内热者加黄芩、香附。半产者入杜仲、阿胶。
  • 带证肥人多因气虚有痰,瘦人多因血虚有火,未有不从调补而愈者。若专主痰火,则失之矣。每见久而不止,去之过多,必致少腹重坠而痛,肌肉消瘦,虚症毕见,骨脉为枯矣。以是知带之为物,精血所摄,所云湿热者,乃言现症之标,而实本冲任带所至,焉可不求其原而治之哉?

治验

编辑
  • 一儒者内室,素患带下,时作时止。后因过劳,带遂不止,腹重坠,疼痛异常。余以补中益气汤加肉苁蓉、山茱肉、杜仲、牡蛎粉,数剂得减,后以八珍丸加苁蓉、杜仲、椿根皮,调理而愈。
  • 一女子带下半载,肌肉憔瘦。余以补中益气汤加酒炒椿根皮三四十剂,以六味地黄丸相间服之,带遂止而肌肉亦长,乃愈。

补中益气汤

人参一钱半 黄芪蜜炙 一钱 白术土炒 一钱半 甘草炙 三分 当归一钱 陈皮八分 柴胡三分 升麻三分


姜枣水煎,加椿根皮一钱半,酒炒。腰痛,加杜仲、山茱肉、肉苁蓉。头风,加藳本、白芷各三分。湿热,加苍术、黄柏各五分,泽泻七分。


妊娠论

编辑

女子之有娠也,构精于肾,受先天之气以成,资养于脾,根据后天之气以长,则是肾与脾者为始终生成之本也。而治之者,独不专重二经,必始于清火而终于理气,则胎气得安而母气得健者,此何以故?殊不知天非此火,不能生万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盖男女构精,俱借此命门之火种于无形之先,而精血聚合结于有形之后。此虽肾阴为主,而冲任厥阴之脉,皆资养于胞,而其火独上冲而逆,所以女子重身,呕恶阻味,月事不以下。盖冲脉之血海衰,而胞络之火炽,任脉之宗气弱,而阳明亦不能独旺。《素问》所谓:‘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又曰:‘少火生气,壮火食气。’故当百日之内,亟亟补土而食反不下,往往清火平逆而反得安也。迨四五月来,饮食渐入,母气日衰。母气既衰,则不能约束于胎而胎气寝大,必需白术健母之气,条芩益子之阴,加以陈皮利其气,而胎始得安。又如子烦者,心火也;子嗽者,肺火也;子悬者,肝火也;子肿者,脾火也。均宜麦冬、条芩、桑皮、紫菀、生地、知母之类,随症选用,未有不从内热所致。进而七八月,母气愈弱,母血亦亏,又必须八珍兼补气血,及阿胶、条芩、陈皮、香附、缩砂之属,且固且利,则母气健旺,而胎虽长,约束有制。盖母之气血有以运之,则不致胎气滋大,母反不得展舒也。迄九十月矣,此时气血必欲补,而胎气又必欲利。盖气血不补无以为生育之藉,而胎气不利未免有难产之虞,故丹溪谓八九个月内,服达生散数贴甚好。盖达生散中,用大腹皮为君,使气疏达于母腹之中,营运于胞胎之外,又以紫苏、陈皮佐之,参、术、归、芍,补而不滞。有热则加黄芩,烦躁则入生地,滋养阴血,始终不为火所销铄。而分娩之时,犹有虑其不易产者,吾未之闻。即或受胎以及弥月,间有外邪乘袭,七情所伤,当分轻重缓急,以固胎为主,兼以解利,随症施治。内经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若无故而诛伐之,又岂有不殒者哉?

  • 妊娠恶食,名曰阻恶。经云:‘女子重身,百日恶味。’且妊娠一二月,足厥阴少阳脉养之。厥阴少阳属木,有火,善呕,妇人性又易怒,肝木有馀者多。肝欲收,故喜食酸物。丹溪治一妇呕逆不止,服参术反甚,以抑青丸投之遂平,盖此意也。一方用藿香、厚朴、茯苓、炙甘草、广皮、竹茹,有热加黄芩、山栀,血虚加当归、芍药,气虚加人参、白术,或均入半夏。俗谓碍胎,盖《千金方》每用之,及汤泡油焙亦可。
  • 妊娠三四月,手少阴太阳脉养之。少阴太阳属火,丹溪曰:‘火能消物,造化自然。’故有三四月而堕胎者,必于滋补中兼清火,有患子悬者,胎上抢心,用条芩、香附末各二钱调服即安。
  • 妊娠五六月,足太阴阳明脉养之。太阴阳明属土,胎盗脾气以自养则土益虚。束胎丸为安胎圣药也,血虚加归、芍,气虚加人参、茯苓、甘草,漏胎加阿胶。
  • 妊娠七八月,手太阴阳明脉养之。太阴阳明属金,主气,八珍汤加黄芩、阿胶、杜仲之类,或入紫苏、陈皮以利其气。
  • 妊娠九十月,足少阴太阳脉养之。此时受气将足,宜预服达生散及独参汤,补助真气,胎自易产。人参补肺气,金生水而少阴益得力矣。
  • 妊娠子烦,用麦冬、知母、茯苓、黄芩。子肿,用五皮饮加白术、车前、条芩、枳壳,随症加减。子嗽,用门冬、紫苑、桑皮、知母、桔梗、竹茹。有血加阿胶。其外感嗽者,仍与解利。
  • 妊娠外感疟痢,呕吐泄泻,俱用常法,但不可峻利,及损胎气耳。
  • 妊娠七情所伤,及饥饱劳役,仍用补中、归脾、逍遥等汤加减施治。
  • 妊娠转胞,小便不利,用升提兼补气血。如肝经郁热,小柴胡汤加山栀、生地、木通。如子宫下脱,亦属肝火,兼升兼清,乃效。
  • 妇人素有虚寒,即怀娠不可寒凉者,仍须温补。或过服寒凉,恣啖生冷而成病者,亦须以热药挽之,不得拘于常例也。

半夏汤 治妊娠阻恶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