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经解钩沉 (四库全书本)/卷05

卷四 古经解钩沉 卷五 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古经解钩沈卷五
  长洲余萧客撰
  尚书下
  洪范
  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
  当敛是五福之道用布与众民马传
  惟时厥庶民于汝极
  以其能敛是五福故众民于汝取中正以归心也同
  锡汝保极
  又锡汝以守中之道郑注
  汝则念之
  当思念其行有所趣舍也马传
  而畏高明
  高明显宠者不枉法畏之同
  使羞其行而邦其昌
  使进其行任之以政则国为之昌王注
  其作汝用咎
  其动作为女用恶谓为天子结怨于民郑注
  无有作好
  好私好也马传
  无党
  党朋党郑注
  无反无侧
  反反道侧倾侧也马传
  会其有极
  谓君也当会聚有中之人以为臣也郑注
  归其有极
  谓臣也同
  曰皇极之敷言
  王者尽极行之使臣下布陈其言马传
  是彛是训于帝其训
  是大中而常行之用是教训于天下于天为顺也同
  凡厥庶民极之敷言
  言尽极敷陈其言于上也同
  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
  民纳言于上而得中者则顺而行之近犹益也顺行民言所以益天子之光
  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政教务中民善是用所以为民父母而为天下所归往同
  正直
  中平之人郑注
  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克能也刚而能柔柔而能刚宽猛相济以成治立功同并史记注三十八 刚则强柔则弱此陷于灭亡之道非能也同诗疏四之三
  沈潜刚克
  沈阴也潜伏也马传
  高明柔克
  高明君子亦以德怀也同
  惟辟作福
  辟君也同 作福専爵赏也郑注
  作威
  専刑罚也同
  惟辟玉食
  玉食美食不言王者关诸侯也马传 玉食备珍美也郑注并史记注三十八 此凡君抑臣之言也同公羊疏十七
  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
  将立卜筮人乃先命名兆卦而分别之兆卦之名凡七龟用五易用二审此道者乃立之也同
  曰雨
  兆之体气如雨然同
  曰霁
  如雨止之云气在上者也同并史记注三十八 济才礼切郑音宋本群经音辨四 兆之光明如雨止郑注周礼疏二十四
  曰蒙
  雾者气不释郁冥冥也同史记注三十八 曰蟊者气不泽郁冥也同周礼疏二十四 雺声近蒙同尔雅疏五 蒙亡钩翻徐音六经正误二 蟊音茂刘音影宋本集韵八
  曰驿
  古文作悌今文为圛贾逵古文同异 圛者色泽光明郑注并诗疏五之二
  曰克
  如祲气之色相犯也同
  曰贞
  内卦曰贞正也同
  曰悔
  外卦曰悔悔之言晦晦终也同
  卜五占用二衍忒
  卜五占之用谓雨济圛雾克也二衍貣谓贞悔也卦象多变故言衍貣同
  立时人作卜筮
  立是能分别兆卦之名者以为卜筮人同并史记注三十八
  三人占则従二人之言
  卜筮各三人大卜掌三兆三易同仪礼疏十二 従其多者蓍龟之道幽深难明慎之深同
  卿士逆吉
  此三者皆従多故为吉同
  作内吉作外凶
  此逆者多以故举事于境内则吉境外则凶同并史记注三十八
  龟筮共违于人
  此禽兽草木之久而能知吉凶也洪范五行传宋本御览七百二十六
  用作凶
  龟筮皆与人谋相违人虽三从犹不可以举事郑注史记注三十八
  曰雨曰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曰燠曰寒曰风
  雨木气也春而施生故木气为雨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金气也秋物成而坚故金气为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燠火气也寒水气也风土气也凡气非风不行犹金木水火非土不处故知土气为风同诗疏十五之三
  恒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时即有口痾刘向洪范五行传说文七下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十五时则有毛虫之孽刘歆洪范传续汉志十三
  恒燠若
  时则有羽虫之孽同续汉志十四
  恒寒若
  时则有介虫之孽谓蝗属也同续汉志十五
  恒风若
  时则有蠃虫之孽谓螟属也同续汉志十六
  曰王省惟岁
  言王者所省职如岁兼四时也马传
  星有好风星有好雨
  箕星好风毕星好雨同并史记注三十八 中央土气为风东方木气为雨箕属东方木木克土土为妃尚妃之所好故好风西方金气为阴克东方木木为妃毕属西方尚妃之所好故好雨郑注朱校宋本礼记疏二十二 土十为木八妻木八为金九妻同周礼疏十八
  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
  日有中道月有九行洪范传一行大衍历 新唐书二十七下 四时之间合于黄道也郑注朱校宋本礼记疏二十四
  月之从星
  不言日者日之从星不可见同
  九五福
  此数本诸其尤者福是人之所欲以尤欲为先极是人之所恶以尤所不欲者为先以下縁人意轻重为次耳同并史记注三十八
  攸好德
  人皆有好德也同
  考终命
  考成也终性命谓皆生佼好以至老也同并诗疏十七之二
  凶短折
  未齓曰凶未冠曰短未婚曰折同
  
  愚懦不壮毅曰弱同史记注三十八
  分器序
  班宗彛
  宗彝宗庙樽也同
  作分器
  著王之命及受物同并史记注四
  旅巢命序
  巢伯来朝
  巢伯南方诸侯世一见者同诗疏十之一
  芮伯
  周同姓在畿内同诗疏十八之二
  金縢
  凡藏秘书藏之于匮必以金缄其表同真徳秀读书记乙集二
  穆卜
  二公欲就文王庙卜同
  未可以戚我先王
  戚忧也未可忧怖我先王也同并史记注三十三
  植璧
  植音置郑音类篇六中
  史乃册祝
  䇿周公所祝谓简书也祝者读此简书以告三王郑注史记注三十三
  是有丕子之责于天
  丕读曰负同史记索隐十
  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
  武王受命于天帝之庭布其道以佑助四方马传
  无坠天之降宝命
  宝犹神也郑注
  亦永有依归
  有所依归为宗庙之主也同
  归俟尔命
  待汝命武王当愈我当死也马传并史记注三十三
  王翼曰乃瘳
  文王十五生武王九十七而终终时武王八十三矣于文王受命为七年后六年伐纣后二年有疾疾瘳后二年崩崩时年九十三矣周公以武王崩后三年出五年秋反而居摄四年作康诰五年作召诰七年作洛诰伐纣至此十六年也作康诰时成王年十八洛诰时年二十一也即政时年二十二也然则成王以文王终明年生也郑注 文王十五而生武王九十七而终时受命九年武王八十三矣十三年伐纣明年有疾时年八十八矣九十三而崩以冬十二月其明年称元年周公摄政遭流言作大诰而东征二年克殷杀管蔡三年而归制礼作乐出入四年至六年而成七年营洛邑作康诰召诰洛诰致政成王然则文王崩之年成王已三岁武王八十而后有成王武王崩时成王已十三周公摄政七年致政成王年二十王注并诗疏八之一
  武王既丧
  文王崩后明年生成王则武王崩时成王年十岁服丧三年毕成王年十二明年将践祚周公欲代之摄政群叔流言周公辟之居东都时成王年十三也居东二年成王收捕周公之族党时成王年十四也明年秋大熟遭雷风之变时周公居东三年成王年十五迎周公反而居摄之元年也居摄四年封康叔作康诰是成王年十八也故书传云天子太子十八称孟侯居摄七年成王年二十一也明年成王即政年二十二也郑注朱校宋本礼记疏二十八 罗璧识遗三 古文尚书说武王崩成王年十三推武王以庚辰岁崩谯周五经然否论通鉴外纪三
  周公居东二年
  诗序三年而归此言居东二年其错何也曰书言其罪人斯得之年诗言其归之年也王注诗疏八之一 周公以壬午岁出居东癸未岁返五经然否论通鉴外纪三
  则罪人斯得
  罪人周公之属与知摄者周公出皆奔二年尽为成王所得郑注诗疏八之一 谓之罪人史书成王意也同诗疏八之二
  于后
  于二年后也同诗疏八之一
  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
  怡悦也周公伤其属党无罪将死恐其刑滥又破其家而不敢正言故作鸱鸮之诗以贻王今豳风鸱鸮也同
  王亦未敢诮公
  成王疑周公意未解今又为罪人言欲让之推其恩亲故未敢同并诗疏八之二
  
  谓周公出二年之后明年秋也同诗疏八之一
  王与大夫尽弁
  古文尚书说武王崩时成王年十三后年管蔡作乱周公东辟之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时成王年十四言弁明知已冠矣五经异义公羊疏一 成王是丧冠同通典五十六 天子诸侯十二而冠成王此年十五于礼已冠而爵弁者承天变故降服也郑注影宋单本穀梁疏六 礼公冠记周公冠成王命史作祝辞告是除丧冠也周公未反成王冠弁开金縢之书时十六矣是成王十五周公冠之而后出也许慎五经异义云丧冠也者恐失矣按礼天子之年近则十二远则十五必冠矣五经然否论通典五十六
  乃问诸史
  问审然否郑注
  以泣
  伤周公忠孝如是而无知之者同并史记注三十三
  其新迎
  新迎改先时之心更自新以迎周公同诗疏八之二
  礼亦宜之
  亦宜褒有德也王注
  反风
  风还反也马传
  尽起而筑之
  禾为木所偃者起其木拾其下禾乃无所亡失也同并史记注三十三
  大诰
  王若曰
  王谓周公居摄命大事则权称王也郑注 称成王命故称王王注并朱校宋本礼记疏四十一
  宁王
  受命曰宁王承平曰平王郑注诗疏一之五
  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弃基
  其父敬职之人其肯曰我有后子孙不废弃我基业乎同诗疏十六之五
  微子之命序
  成王既黜殷命
  黜殷命谓杀武庚也同
  命微子启代殷后
  微采地名武王投之于宋因命之封为宋公代殷后承汤祀同并诗疏十九之三
  归禾序
  异亩同颕
  二苗同为一穗同
  康诰
  成王既伐管叔蔡叔
  不言霍叔盖赦之也同
  封康叔
  康国名在千里之畿内既灭管蔡更封为卫侯王注并诗疏二之一
  哉生魄
  谓月三日始生兆朏名曰魄马传戴侗六书故二
  作新大邑于东国洛
  岐镐之域处五岳之外周公为其于政不均故东行于洛邑合诸侯谋作天子之居郑注
  四方民大和会
  四方民闻之同心来会乐即功作效其力焉是时周公居摄四年也同并周礼疏十
  以修
  隆平已至同诗疏一之三
  今民将在祗遹乃文考
  遹述也马传读书记乙集二
  酒诰
  成王若曰
  戒成康叔以慎酒成就人之道故曰成卫宏训旨贾逵训并释文四
  于妹邦
  妹邦者纣都所处其民尤化纣嗜酒今禄父见诛康叔为其连属之监郑注
  矧太史友内史友
  太史内史掌记言记行同朱校宋本礼记疏三十九
  梓材
  戕败人宥
  戕残也马传释文四郑注周礼疏二十九
  无胥戕无胥虐
  无相残贼无相暴虐同周礼疏二十九
  召诰
  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
  欲择土中建王国使召公在前视所居者王与周公将自后往也同诗疏四之一
  惟二月既望
  二月三月当为一月二月不云正月者盖待治定制礼乃正言正月故也同诗疏十六之一
  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
  周镐京也丰文王庙所在朝者举事上朝将即土中易都大事故告文王武王庙马传 步行也堂下谓之步丰镐异邑而言步者告武王庙即行不以远为父恭也郑注并史记注三十三
  其自时中乂
  王者受命创始建国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总天地之和据阴阳之正均统四方以制万国者也五经要义宋敏求长安志二
  洛诰
  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
  我以乙卯日至于洛邑之众观召公所卜之处皆可长久居民使服田相食郑注
  我又卜瀍水东
  瀍水东既成名曰成周今洛阳县是也召公所卜处名曰王城今河南县是同并诗疏四之一
  王肇称殷礼
  犹用殷礼者至成王即位乃用周礼同朱校宋本礼记疏四十一
  迓衡
  迓牛据切郑音类篇二中
  亦未克敉公功
  敉安也郑注周礼疏二十五
  承保乃文祖
  文祖者周曰明堂以称文王同诗疏十九之一
  越乃光烈考武王
  烈威也同诗疏十九之三
  考朕昭子刑乃单文祖德
  成我所用明子之法度者乃尽明堂之德明堂者祭五帝太皥之处为用其法度也周公制礼六典就其法度而损益用之同诗疏十九之一
  烝祭岁
  岁成王元年正月朔日也同
  文王骍牛一武王骍牛一
  用二特牛祫祭文武于文王庙同
  逸祝册
  使逸读所作册祝之书告神同并诗疏二十之二
  惟告周公其后
  告神周公宜立后谓封伯禽同周礼疏十八
  惟七年
  文王受赤雀武王俯取白鱼皆七年同朱校宋本礼记疏六十
  多士
  迁殷顽民
  此皆士也周谓之顽民同诗疏四之一
  无逸
  不敢荒宁
  知民之劳苦不敢荒废自安也马传
  旧劳于外爰暨小人
  武丁为太子时其父小乙使行役有所劳苦于外与小人从事知小人艰难劳苦也同
  乃或亮阴
  楣谓之梁暗庐也郑注
  言乃雍
  驩喜悦也言乃喜悦则臣民望其言久矣同
  其在祖甲
  武丁子帝甲也马传并史记注三十三郑注史记索隐十 汤孙太甲王注
  旧为小人
  祖甲有兄祖庚而祖甲贤武丁欲立之祖甲以王废长立少不义逃亡民间故曰不义惟王久为小人也马传
  肆祖甲之享国
  先中宗后祖甲先盛德后有过也王注并史记注三十三
  文王受命惟中身
  中身谓中年受命谓受殷王嗣立之命郑注诗疏十六之一
  君奭
  召公不悦
  召公以周公既摄政致太平功配文武不宜复列在臣位以为周公苟贪宠也马传史记注三十四
  我道惟宁王德延
  周公谓文王为宁王成王亦谓武王为宁王郑注诗疏一之五
  时则有若伊尹
  伊尹名挚汤以为阿衡至太甲改曰保衡阿衡保衡皆公官同诗疏二十之四
  格于皇天
  皇天北极大帝同周礼疏十八
  格于上帝
  道至于上帝谓奉天时也马传 上帝太微中其统也郑注并史记注三十四
  巫咸
  殷巫也马传通鉴音注八十九
  率惟兹有陈保乂有殷
  循此数臣有陈列之功安治有殷也王注史记注三十四
  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夭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颠有若南宫括
  诗传说有疏附奔走先后御侮之人而曰文王有四臣以受命此之谓 不及吕望太师也教文王以大德谦不自比焉郑注诗疏十六之二
  耉造德不降我则鸣鸟不闻矧曰其有能格
  耉老也造成也老成德之人不降志与我并在位则鸣鸟之声不得闻况乃曰有能德格于天者乎言必无也同魏志注十一
  成王政序
  遂践奄
  践读曰翦翦灭也同诗疏八之三
  将蒲姑序
  成王既践奄将迁其君于蒲
  薄姑齐地马传史记注四 奄既灭矣其君佞人不可复故欲徙之于齐地使服于大国郑注诗疏八之三
  多方
  天惟五年须夏之子孙
  夏之言暇天觊纣能改故待暇其终至五年欲使复传子孙五年者文王八年至十三年也同诗疏十六之四
  尔曷不夹介
  夹音协徐音匡谬正俗二
  立政
  三亳阪尹
  汤旧都之民服文王者分为三邑郑注详解十八 其长居险故云阪尹盖东成皋南轘辕西降谷也同诗疏二十之三
  君陈序
  分正东郊成周
  成周在近郊五十里同周礼疏十九 周之近郊五十里今河南洛阳相去则然同仪礼疏八
  顾命
  临终出命故谓之顾顾将去之意也同史记注四
  芮伯
  芮伯亦为宗伯同诗疏十八之二
  彤伯
  姒姓之国其馀五国王注通鉴外纪三
  毕公
  毕公入为司马郑注诗疏十八之二
  毛公
  文王庶子王注通鉴外纪三
  出缀衣于庭
  连缀小敛大敛之衣庭中郑注周礼疏六
  王崩
  成王二十八年崩同通鉴外纪三
  敷重篾席
  篾席蒻平盖蒲席也王注古文训十三
  敷重笋席
  笋箁箬马传释文四 笋笞箬同古文训十三 笋□箬同竹子为席徐音并六书故二十三
  大训
  大训者礼法先王礼教即虞书典谟郑注
  大玉
  华山之球同
  天球
  雍州所供之玉色如天者三者皆璞未见琢治故不以器名之同并周礼疏疏二十
  河图
  图出于河帝王圣者之所受同魏志注十一
  垂之竹矢
  𦙍也和也垂也皆古人造此物者之名同周礼疏二十
  大辂
  玉辂同
  
  赘次次在玉辂后谓玉路之贰同
  先辂在左塾之前
  先路象路门侧之堂谓之塾谓在路门内之西北面与玉路相对同
  次辂在右塾之前
  次路象路之贰与玉路之贰相对在门内之东北面同并周礼疏二十七
  奉同瑁
  同者大同天下马传 铜天子副玺失名诂训吴志注十二
  毕公率东方诸侯
  代周公为东伯王注疏十九
  王若曰
  摄政六年颁度量制其礼乐成王即位乃始用之郑注朱校宋本礼记疏四十一
  吕刑
  惟吕命
  书说云周穆王以甫侯为相同史记注四
  
  秏音耄郑音宋本群经音辨三
  夺攘矫
  有因而盗曰攘挢䖍谓挠扰春秋传䖍刘我边垂谓劫夺人物以相挠扰也郑注周礼疏二十六
  苗民弗用灵
  苗民谓九黎之君也九黎之君于少昊衰而弃善道上效蚩尢重刑必变九黎言苗民者有苗九黎之后颛顼代少昊诛九黎分流其子孙为居于西裔者三苗至高辛氏之衰又复九黎之君恶尧兴又诛之尧末又在朝舜时又窜之后王深恶此族三生凶恶故著其氏而谓之民民者冥也言未见仁道同朱校宋本礼记疏六十二 尧末禹摄位又三诛之同通鉴外纪一
  越兹丽刑并制
  越于也丽施也于此施刑并制其无罪同诗疏十二之一
  皇帝
  孔子曰天子之德感天地动八方以化合神者称皇德合天者称帝德合仁义者称王樊文深七经义纲初学记九
  告尔祥
  详审察之也郑注后汉书注三十九
  在今尔安百姓何择非人
  训以安百姓之道当何所选择乎非当选择贤人乎王注
  其罪惟均
  以此五过出入人罪与犯法者等马传并史记注四
  倍差
  倍二百为四百锾也差者又加四百之三分一凡五百三十三三分一也同并史记注四
  千锾
  所出金鐡也死罪出三百七十五斤用财少尔郑注路史后纪注十二
  文侯之命
  王若曰父义和
  王顺曰父能以义和我诸侯马传
  昭升于上敷闻在下
  昭明也上谓天下谓人同并史记注三十九
  亦惟先正
  先正先臣谓公卿大夫也郑注魏志注一
  费誓
  东郊不开
  □音开徐音匡谬五俗二
  马牛其风
  风走逸郑注史记注三十三
  无敢寇攘
  寇劫取也同诗疏十八之一 因其亡失曰攘同尔雅疏一
  汝则有大刑
  大刑死刑马传
  鲁人三郊三遂
  邑外曰郊郊外曰隧不言四者东郊留守故言三也王注
  峙乃桢干
  桢干皆筑具桢在前干在两旁马传并史记注三十三
  秦誓
  其心休休焉
  休休宽容貌郑注经典释文十四










  古经解钩沈卷五
<经部,五经总义类,古经解钩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