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师三尼医世说述

吕祖师三尼医世说述 
本作品收录于《古书隐楼藏书

吕祖师三尼医世说述

龙门第八戒子黄守中题 龙门第九代戒子陶太辑

第十一代闵一得谨疏 第十二代沈阳一恭校

文所以载道也,余闻世间是文久矣。忆自弱冠时,得侍东篱老师于桐柏山。师秦天人,年已百有十馀岁,姓高氏。浙闽总制高公,盖师同宗也,巡边过山,以三尼医世说师。师曰:“吾曾见于王阳明先生篑中书之内编,其门人王龙溪刻以传世者,是羲黄以身治世之大道也;又尝闻诸驻世神仙李泥丸,吾门下沈一炳,曾三遇之,一炳尝以‘三尼’两字,叩于泥丸,泥丸曰:‘此道传自羲黄,仲尼牟尼青尼三大圣人,阐以立教,三家之徒各述其入门之径,集成一编,或曰说述,或曰心传,或曰功诀,或曰功用’。今散轶矣,”余昔闻于高师者如此。

至乾隆丙午岁,十月二十六日,吾大师太虚翁是日离世,于先两日授书一册,嘱收勿泄。其时尚达,不务慎守,友人携赴晋宁,久借不归,乃即吕祖三尼医世功诀也。

岁己酉,浙督学朱石君先生按临湖州,进谒于右文馆。始知先生有是书珍藏,不以示人,颇疑有脱简。闻金盖藏本完善,以余为诚实可信,嘱往索取,不得而返。乃示余所藏之本,系明代人手录,有诚意伯跋。余拟录之,适先生整装将按他郡,匆匆不果。

越四载宦游,过鸡足山,访住世神仙鸡足道者于龙树山房。仙姓黄名守中,西域月支人,元时进中国,久休鸡足,故有是号。顺治十六年入京师,求授太上三大戒于昆阳王律师,初无名字,自号野怛婆,华言求道士也。律师以其身休中国有年,因命以华姓名,曰黄守中,迄今滇人咸以黄真人呼之,年已五百有馀岁,而貌若六十许人,又眸炯炯,声若洪钟。案头无多书,《佛说持世陀罗尼经》外,唯《三尼医世说述》,核即东篱所见,太虚申说者。乞,勿与,请录之。笑曰:“毋,子归而求之“诚、访”二美,得自集者,今非其时,姑待之”。馀因问曰:“某昔得有吕祖三尼医世功诀,为某大师太虚翁所授,未及体阅,为友携去,此书如何?”曰:“余向亦有之,善册也,他日亦必得者”。叙问曰:“先生尝行是说乎”。先生曰:“时哉,时哉!”又问曰:“圣如孔子,不以斯道医世,何也?”曰:“圣人立人之极,行斯道于万世者也,夫子之道大,不在一时也。且郏鄂定鼎,卜年七百,春秋之季,其数已终,安知非参赞之神功?维持衰运,延续乃命於乎?”曰:“夫子若以斯道济世,当时应大治矣”。曰:“春秋之时,孽海甚深,杀运将启,天故未欲平治天下也,凡暴殄之气足以致虚耗;淫之气以致水涝,冤抑之气致亢旱;悖逆之气足以致兵刃。乖气久布而入不散,则元气隔阂而不通,无位之圣人能培人心固有之善,而不能锄人世已稔之恶。师道立,则善人多,则可以维持世运。其自作不靖者,天将聚而歼之,非群布之士所得而治也。”曰:“然则斯道,亦有穷乎?”曰:“良医攻疾,必去其疾,而后元气可通,子不闻老子之言乎,道大、地大、王亦大”。王亦大者,薄海内外,百万亿生灵之所归,有旋乾转坤之权也。道与权合,则兵刑礼乐,革旧俗而新之,权足以去其疾而奠安之也。有道而无权,岂能于凶人败类而亦安之怀之也哉。世之为病有二:曰人为之病,曰天运之病。人运之病,戾气所钟,所谓‘自作之孽不可活’,惟有权者能医之。天运之病,协气可追,所谓‘天作孽犹可为’也,惟有道者能医之。然而天运亦转移于人事,消戾气于未萌之先,则天运亦应之。天运通,则元气通,元气通,则大化通,斯道乃大道而不穷也。在上之群之,则天地成天,于物一无所遗,在下之君之,则立人达人,于物亦大有所济。以道医世,不因世废道也。况当升平之世,海宇又安,上有大圣人以为之主,道与权合,版图之内,无有顽民污吏,酿灾厄以梗塞气机。则此道流通,虽一介之士,亦有位天地育万物之能事,得襄赞于不见不闻之中矣。若五行百物之生成,偶有编灾小劫,行此道以补之,上合仁主之心,下济生灵之厄,有不如响音斯应者乎!”余之受教于黄真人者如此。

至岁癸丑,游洞庭之东山,休于朱氏。朱为吾山前辈九还翁孙,好玄学。出示藏本二册,其一为文正中堂珍藏之书,亦属誊本,而无名人手跋。其一为吾山石奄律师手录于龙峤山房,辑题于隐真黄祖者,文义更为明畅,殆鸡足真人所称详善本也。因乞携归,其时未闻个中玄理,妄期道成而后行之。迟至道光五年,蒙吾太虚翁洵呈昔授医世功诀,又沐吕祖临沙,洋洋万言,玄理乃明。始悔师传功诀,为友携赴晋宁,迄今未归。幸有鸡足真人,谓必自得。爰详节录沙示,又采闻见,集而注之。儒释二家之说,则分引经义以补之,以未读《持世经》故,爰附管窥七则,抄成一册,详述得详书颠末,以祛无征之惑,将以公诸同志。稿既成,或有见而问曰:“是道,惟存心济世者可行之,若私心用事之,亦可行乎?”馀悚然起立曰:“是何言欤!挟私则背道,必不可行,吕祖尝降坛,诚告曰,‘二气之用,阳为德,阴为刑,动于私,即入于阴。中正慈祥则为德,邪忒凶暴则为刑,苟非利物济人心之心,而欲以吾气引动乾坤之气,则刑气所召,间不容发,天魔应之,天神弑之,其祸甚速,自取灭亡,历劫不赦,悔不可追,’祖师明训如此。”故学道者,正心为第一义,识此,以为玩亵是书者鉴焉。时道光戊子年孟夏望日嗣龙门正宗第十一代闵一得谨序。

原序

编辑

太始之初,道立于一。确不可拔,而无所倚;坚不可破,而无所住。无贰无间,无内无外,静而无静,动而无动。刚柔健顺之示判,而为至刚至柔至顺之所由出。大生之母,大道之原,是曰真一。真一者,先天之精活泼泼地,其发不可遏。发则通,通则为阳,其复则为阴,通复是气之始。阳清则升,阴浊则降,清浊为形之始。故真一为生天生地之始,体万有而空万有,无极是也。惟无,故无隔阂,故极灵极明;惟无,故无挂无碍,故能屈能伸。人物得其灵明之理而为性,得其屈伸之气而为命。万物皆在性命之中,性命皆在真一之中。性命之外无道,性命之外无教,三教同出于一也。儒尽性以立命;释见性而度命;道成性以复命。儒贯一,释皈一,道得一。而其功化之极,则皆无远勿届,流行于四大部洲而无所底止。儒家之道,至于位天地育万物,所过者化,所存者神;〈谢按:先天一炁运动于“某处”,则某处必被改变、融化。先天一炁伏于某处不用,则某处必生灵觉之神。有“某处”否?实无某处也!真一者,先天一炁也。故曰“所过者化,所存者神”,斯一言刮尽金丹全部作用。〉释家之道,至于无住相布施,四维上下虚空福德,不可思量;道家之道,至于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恃,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其宗旨,皆无为而济世,岂舍己而从事于世哉!有生一来,人我同此一性,同此一命,即同此一道。形隔而气通,气通则性命通,极之天之所覆,地之所载,皆一气呼吸之所通。道在我,则我为宰。其始,一物不有;其终,一物不遗。而其妙万物也,仍一物不有。斯道也,何道也?真一之道也。成己成物,皆道中之事。万物各正性命,而后道之量于是乎全,遗世独立,不可以言道,此医世之说所由来也。医世之说,其本经全书,自有金简玉函,藏在天府,世不概见。此书全部,尚有儒释医世说述。太律师昆阳王祖闻诸异人云:“儒毁于秦,释毁于晋,世不可得而见矣。”世所流传者,特道宗医世入手之则。盖吕祖驻世时,得闻是说,阐述本经之义,授之法嗣,乃本经注疏,不是经文,故其文平近易晓,而于经中玄微功候,尚未述及。第就道宗医世入手次第叙起焉耳!其大要与儒释两门,虽殊途,而同归于一,故此书有三尼之名,且经吕祖升证金仙后,尝亲印证于三尼者。是三尼在天之灵,宣说参天地,赞化育之大道。俾有志斯道者,闻而传之,踵而行之,世世可登仁寿之域也。读是书者,慎毋亵视焉!是书,本书世有藏本,不知谁氏携去,蒙吕祖降坛,宣示辞意尤详,爰敬录之,牟数言于首。时康熙甲辰旦日,嗣龙门正宗第九代陶太定谨叙于金盖之龙峤山房。

下十二卦,阳长则阴消,阴来则阳全,回圈十二支中,各应其气,以著阴阳进退之象。道有变动,爻位互易而成六十四,上下无常,刚柔相易。六十四卦,不出此十二卦中,推迁以尽其变,随体察易,天下之理得矣。图如下:

三才一气之图。

医世说述

编辑

<谢按:需达真胎息之层次,且性功纯厚,方可以行此医世功诀,否则,恐有弊患。又,行此功法,切戒私心,否则必入魔道,此功亦即无上金丹大道,即本书所载之天仙心传功夫,宜与《天仙心传》一起参看。>

吕祖师为太上门下关尹子嗣道曾孙,本唐宗室,姓李,名琼,字伯玉。避武后之祸,偕夫人金氏隐于嵩山深谷,改姓吕,名曰岩,字洞宾。夫人殃,因号纯阳——钟离祖师弟子。元世宗敕封警化孚佑帝君。

三尼者,孔子、如来、老子也。《心印集经》曰:“青尼致中,仲尼时中,牟尼空中。三尼师师,文尼翼司。三尼克传,文尼斯赞。宏敷教育,裨生化之源”。此元始诰文尼之文。本经又言:“纯阳真人,化号文尼,职司铎化,故诏以三尼之道,敷锡于世,阴骘下民。”——吕祖师之统儒释道以宣教,天所命也,是以宝诰亦称为三教之师。

《医世说》,乃三圣之精蕴,发育万物,峻极于天。开辟以来,天下之道无有大于此者。吕祖述之,以开无量劫,怀保惠康之化。所言入手之则,虽属玄门,实不外始基于定静。定静乃三家同入之门,惟道宗功法较为简而易晓,故拈以示人。至于尽性知命而功及于天地,则三尼同道悉该于此焉。吕祖笔之于书,以授门下,历代祖师宝之,藏于梅岛之龙峤山房——地为黄隐真律师别业,仿址犹存,地离云巢二里许,金盖之东麓也。

是书原序为陶律师石庵著,其标题盖出自隐真律师。曰“吕祖师三尼医世说述”者,正以明是书尚有三圣本经,吕祖述其意以教人云尔。

第一步说法

编辑

大壮

[ 本易象以明各步功法,非尽以卦气时序言也。〈谢按:非真有开头,为便起言说法,故以大壮为一步说法,实无始无终。回圈无端。〉“大壮利贞”:大者,正也,内干外震。乾为天、为首,震起也,故功起于此。“帝出乎震”:帝,太乙也,即真一之宰也。震巽特变为多白眼:目注脑则向上,故多白,谓当注视干宫也。震,阳之动也——意者心之所发,阳气之动也 ] 〈谢按:干为体,震为用,由用而见体,天雷震动,由下而上玄关开也。〉

若曰:法先闭目,意敛目神,向脑一注<谢按:久视上丹田,神炁合一,行混忘之功>

[ 篑中书同。“若曰”者,明非本经。盖本经简奥难晓,吕祖述其意,若曰如是如是也。陶律师本无“若曰”两字,次句有“微以”两字,末句“脑”字下有“际”字,“一注”作“存守”。吕祖曰:“存者真一,守者真元。〈谢按:真一不可守,存者乃不用之意,非守也。人身之真元者,真意真息也,〉真一是性,真元是气。脑为髓海,又为天性都会府,犹天上之有玉清胜境——其境至清,高居星月之上,乃太无之天。能知存守,自能明道。” ]

继于脑中,向顶注之。<谢按:以泥丸为根,以顶门为“连接处”,五官浑同,身心混照浑化,而行身外虚空一著工夫,自然而然,一炁妙用自虚无中来>

[ 篑中书同。陶本“中”作“际”,下句有“门上”两字,“注之”作“一注”。吕祖曰:“脑为人身玉清宫,元始所居。顶曰囟门,穴名百会,乃三元聚会之所,上接三天真一。向顶注之,真一感通,真元汇注,得见红黄星点若雨洒下为验。”〈谢按:即《天仙心传》中所谓“缘引天罡下降”。〉盖真一无形,所可见者真元。真元者,真一所生之气也。

( 一得 ) 按:《礼》曰:“本于太乙,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太乙即真一,天之宰也。首为人身之天阙,故迎干必于首。《易》曰“乾元”,曰“首出庶物”——乾为天为首也。《虞氏易义》:“干为性”。——天命之性也。心目“注之”,即《尚书》所谓“顾提天之明命”朱子曰“常目在之也”。《内典》曰“大佛顶首陀罗尼”——言慧光如日在佛顶也。又曰“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又曰“摩顶令其开悟”——言人之性光皆在顶也。儒释二家医世功法,以经义参之,与此书宗旨重规叠矩矣。 ] 〈谢按:此一步之目的,乃使我心身清净,而至“圆清”之境,即闵氏所言“事清必迎干”也。〉

此为下手第一步

[ 篑中书同。陶本每步此句有“功法”二字。吕祖曰:“法,法则也;功,功用也。”“法先闭目”者,目为我心使气神。《法录》“目神在天,即为苟毕二帅”。其在人身,行则注于两涌泉,坐则注于两腰肾。闭也者,凝字之义也。曰“微以”者,有以若无之义。意为心神之号令,令出乃行,犹人君之有诰敕也。曰“上注”者,有透顶而上之义。所以注迎真一之元,以护身世也。 ]

第二步说法

编辑

[ 内干外兑。《逸象》:“干为神,兑为通,与神通气也。——引干炁下通之义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小人谓阴。阙门下通于腹,腹为阴,引乾阳下注,以决阴也。 ] 〈谢按:以丹道而言,乃是凝神入炁穴初步功法。〉

乃自百会,下游阙盆。<谢按: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通则顺之而引。>

[ 篑中书同。陶本作“继于脑际,向下胸堂。”百会,穴名,其穴在顶门。阙盆,亦穴名,其穴在胸。吕祖曰:“此不言意,意在其中。”,曰“下”者,引一引元并下之义,味下句自可见。 ] <谢按:回光返照,采真元归入泥丸,而直入中黄,即丹道中之“放光引致世散元一”之法。>

[ 元亨利贞:元始,亨通,利和,贞正。元始,谓易生复初,探赜索引,万物资始。亨通,以阳通阴。各正性命为利贞。心以上为阳,腹为阴。胸乃阳始通阴之界,<谢按:亦可指绛宫一窍>,天下之赜将由之而起,不可憧扰。干有伏坤,驭动以静,乃为体得闲趣。体干之德:刚健中正纯粹精。——此七德者,所由觉空色相,一丝不挂也。 ]

游夫阙盆,体得闲趣。<谢按:入归神室,此时洗心沐浴,上中二田合而为一,心息和融,玄窍大开。大休歇一场,湛然而寂,不照而照,太极初现,“天仙心传”称此为“圆清”,浑然无尘。>

[ 篑中书同。陶本作“用守胸堂,一丝不挂。” ( 一得 ) 按:《易》曰“清明在躬”,〈谢按:人心已与天心合一也。〉《心经》曰“五蕴皆空”,盖同是道也。吕祖曰:“第一戒毋率躁,第二戒毋昏迷,第三戒毋莽荡。要识此中,<谢按:从狭义而言,此“中”是为内玄牝,又称中黄神室,从广义而言,乃天地之“心”,造化之玄牝也,其诀在于“无住无执”>,本无一物,有何人我,有何内外,光明磊落,彻天彻地,物物件件,机动乃现。现非心体也。现而勿察,隐而勿追,如浮云之点太空,过而已矣。所当迎者,清存十分,和迎三五”。盖此一步,《参同》谓之“上德”。德以清虚恬淡,一尘不染。得失有无,不稍粘滞,乃为得法。 ]

此为下手第二步。

[ 吕祖曰:“此步中必现有纷纭景象,〈谢按:丹书谓此为活午时。〉若稍滞稍扰,天君有病,不惟无益,为害非细。而于下步便无下手处矣,可不戒哉!” ( 一得 ) 窃谓:能体游字、闲字,意义自得,行合祖训焉。 ] 〈谢按:虽得乾元降此而制之,但此乃人心之“中”,万物芸芸,人心复杂,故现有纷纭景象,行者易逐幻境。如此时微杂私意,则恐有弊病。故需一丝不挂,〉 www.taoismcn.com

第三步说法

编辑

姤〈谢按;运返正午,夬通过干而返为姤,丹道之返还伟功见矣!其诀惟在“念中无念”。〉

[ 内巽外干。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阴为柔。“刚遇中正,天下大行”,谓以刚克柔。五中正,故刚遇中正。阴始生,故宜勒照。姤与复旁通,复则龙蛇俱蛰,女后则万物发扬——阴阳相伏之理。象曰:“天地相遇品物咸章”。故为万路齐开。“天下有风”,无路不通也 ]

运值正午,诀惟勤照。〈谢按:功致此,易入散乱和昏沉,故加意凝照,一线到底,不可间断,所谓念中无念也〉

[ 篑中书同。陶本首句上有“已而”两字,下句作“万路齐开”。<谢按:元神大觉,身世合一,天地万物人民皆在窍中显现>,言此中元运旺,既庶且富,无物不备,有日中则昃、月盈则阙之惧,故当有勒照作用。正午,于世为中元,于身中为心,于功候为活午时,乃一阴初生之候,宜勒照也。 ]

[ 内艮外干。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君子谓干,干为远为严。未于首,其位已远,远而严,正本清源之道。刚当位而阴渐长,故有偏颇之象。 ]

已值未正,正本清源。<谢按:从姤卦至剥卦所显现者,乃是从“现在”至“未来”之世运景象,一时之内,现于玄窍之中,功修浅者,只可显现一年至几年之世运,功修深者,十年百年千年现于一刻之中。功修浅者,其炁涵括一乡一县。深者,远及一省一国乃至天下。至坤则万物芸芸皆归入静,此段诀无他,惟在元神不失,缩身心人世于中黄祖窍,虚无而混沌之,医世即从此段工夫开始,以正意维持,不使寒衰之景太过也>

[ 篑中书同。陶本“已”作“若”,下句作“便有偏颇”,盖民忘善之所致也。世泰已久,则民惟逸是安。逸是安,则忘善,忘善则恶机已伏,自然之势也。宜体“正本清源”句入,乃有下手处。鄙意:诀则迎一以化之,不惟迎坤元而已。 ]

[ 内坤外干。彖曰:“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内小人而外君子。”故外强中干。“大往小来”,故当植培,此天地闭塞之候。 ]

一入申正,植培而已。

[ 篑中书同。陶本“申正”下作“外强中干,须事植培。”意义与此书同。盖值申正,运当下元之初,其时人民,燕安成性,罔知奋勉,无有远虑,风气浮华,举止文胜,故曰“外强”。惟民生厚,其气已离,百产亦渐耗竭,故曰“中干”。一旦劫临,挺而走险,适以速毙,诚可哀也〈谢按:一念之间,天堂地狱〉。志斯道者,诀惟植培为事,所以思患预防也。 ]

[ 内坤外巽。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观主化民,故当致新。五位未变,为“大观在上”。近干爻,故迎干。陶本曰“成贤劫”者,酉时卦中有蹇有明夷,值运之艰也。 ]

若值酉正,诀惟致新。<谢按:只灭识心,不灭照心,以顶门乾元之光合心目神光下照,此乃加行功诀。其法见第一步。总之一个“中和”,如本就“中和”,则不必头上安头>

[ 篑中书同,陶本“酉正”下作“诀惟迎干,以成贤劫。”义与此书相表里。酉正者,下元之中运也,旧染污俗,迎干气以廓清之,使民自新也。顽谗犹欲并生,使民自新,则劫运之来,化大成小,所谓贤劫是也。较诸兵火相乘,不已相去多多乎!吕祖盖有深意存焉。贤劫者何?饥馑疫疠昏垫是也。 ]

[ 内坤外艮。此戍卦也。干凿度曰:“夫阴,伤害为行当九月之候,阳气衰消而阴终不能尽阳,〈谢按:关键在此“不能尽阳”一句,所以而后能由剥通过坤,而运还复卦正子,丹道之还返伟功又见矣!〉小人不能决君子也。”谓之剥,言不安而已。彖曰: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 ]

[ 六爻皆阴。此亥卦也。卦德为柔顺利贞,卦气为灭藏于癸,极晦之象,阳尽灭也。故有“履霜坚冰至”之占。戍亥为剥为坤,此曰“法惟屯蒙,以俟复”者。舍值时之卦,而言“因时之用”,谓此时惟当息养。盖戍亥于身为下极,于世为下元下运,言内言外,皆当息养也。 ] <谢按:诀为神息相依,神炁合一,神归坤腹,大休息一场,但非昏沉,非阳沉入阴,非阳埋入阴,乃混沌之象,于丹道而言,此时切忌昏沉。>

运至戍亥,法惟屯蒙以俟复。

[ 篑中书同。陶本下句作“屯蒙而已。”意义与是书无异。屯蒙者,万物冥昧之象,养之以俟其复而已。屯,内震外坎,动而遇险,劫运多艰,故屯利居贞。蒙,内坎外艮,坎智艮止,性灵窒塞,机窍未开,故蒙以养正。大元运之戍亥,万物皆息,小元运之戍亥,亦贵息养元气。吕祖曰:“究其致此之由,总因失照失培之故。”言小元运之可挽于前也。 ( 一得 ) 按:《易》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书》曰“道有升降,政由俗革”,此儒教之视否泰元运而医世也。《华严经》曰“清净光明,遍照世间,以无碍愿,住一切劫,常勤利益一切众生”,《楞严经》曰“于恒沙劫中,救世悉安宁”,此释教之历元量无运而医世也。 ]

此为下手第三步

[ 篑中书此句上有“吕祖曰究其致此之由,总因失照失培之故”十七字。按前后文均无吕祖曰字样,当是后人以此书质诸吕祖,录者误入正文耳!今采入前注。窃按是书,二步以上自顶至胸,言身不言世。三步中分言六时者,功用至午位则为心,乃一身之宰,一世之宰;至未以下则为腹,为阎浮提。世事不同,补救之法亦不同,故逐时分析言之,以明随运之用。此六时之用,皆学问之事,谓当裕道法于未用之时,午未申酉戌亥,皆迎一迎干之所贯注,干,君也。盖有随时医世之学术,而后可以任斯世之重;能调元赞化,而后可以上格君心。欲从事于泽民,必先以致君为主也。〈谢按:此指性功何等之重要!〉

第四步说法

编辑

[ 内震外坤。震,修省致福,坤,德合无疆,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利有攸往,刚长也。”阳来返初,而应天行,阴顺之,明良之际会也。 ]

已而华开见佛,自造庆会,于(音乌)万斯年,此为下手第四步。〈谢按:真阳初生,乾坤妙合,三田合一,一炁自虚无中来,太极全体乃现。〉

[ 篑中书同,陶本“已而”作“既乃”,下有“别有妙用,不外忠贞”二句,“自造庆会”下有“得致”两字。华,心华佛,喻君也。开者,开心见诚之义,中无意必固我,随机导引,格非启沃,大有红炉点雪之神。“不外忠贞”者,言忠贞则咸有一德,上下交孚,不待语言文字,故曰“自造”——诚之通也。忠则表里如一,贞则夙夜匪懈,是以能充满其肃肃雍雍之气。而君臣皆在一气之中,为上为德也;天下亦皆在一气之中,为下为民也,海隅苍生阴受其福而不知矣。吕祖曰:“惟知迎一与元者能之。” ( 一得 ) 按:《书》曰“燮理阴阳,寅亮天地”,《楞严经》曰“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持世陀罗尼经》曰“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同此功用也。 ]

第五步说法

编辑

[ 内兑外坤。兑悦坤顺,故无间。元亨利贞。彖曰:“悦而顺,刚中而应。”——“悦而顺”,混一之原;“刚中而应”,妙凝之德、大亨以正也。 ]

于斯时也,功造无间,一举一措,不谋自合,盖已两气混一,志神不二,是妙凝之神验。此为下手第五步<谢按:浮游规中,胎息养真,乾坤混一>。

[ 篑中书、陶本同,文正藏本有小异。吕祖曰:“行到此步,益宜人我两忘,任此乾坤正气氲如氤如,有弥天盖地气象,乃得此验。偶或现有戾机,必当迎人元以通之,倍迎乾元以新之,坤元以和之,寂体真一以一之,自然君圣臣良,上下一气,功行不怠。造致雍熙,计日可待。” ( 一得 ) 按:《书》曰“咸有一德”,《金刚经》曰“以福德无,故如来说福德多”,皆是道也。 ] <谢按:就人身而言,人元者,心肾二炁和合之胎息真阳也。乾元者,百会神火也,坤元者,涌泉海底元炁坤火也。三者混一,入归混沌,寂而体之,主宰此三者之“真”方“现”,故曰真一>

第六步说法

编辑

[ 内干外坤。彖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象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以阴辅阳,坤承乾命,庶绩咸熙,四海升平之象也。 ]

功到此际,朝宁雍熙,百工亮采,而民隐君悉。从而加迎真一,〈谢按:就人身而言,此为采药也〉下照万方。继迎坤元以抚之,〈谢按:以胎息养真〉乾元以一之。〈谢按:以神火封固〉<谢按:地炁上升,天炁下降,和合于中黄。>物产繁衍,民行淳驯。此为下手第六步。<谢按:天人合一,无极真一乃现,而太极自造自化,我之胎息与天地二炁和合相纽相恋,氤氲运化,百脉万窍周流,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于世运而言,则天下太平,民风淳正,物产丰富,上层与下层交通一炁。> ( 驯当作良 )

[ 篑中书、陶本同,文正藏本句繁不悉载。 ( 一得 ) 按:《礼》曰:“德者,性之端也,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功用至此,天地顺而四时当,艮有德而五谷昌。诗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合外内之道也。《金刚经》曰:“佛说非身,是名大身,纳大千于一粟也。”《弥陀经》曰:“阿弥陀佛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是故名为极乐。”皆道在一身,效在众生,申锡无疆之轨也。儒释二家医世之道,亦该于此书矣!

吕祖曰:“此抚世之极功,圣人之能事,然非有待于外。六合九州,不出坤腹,呼吸可通<谢按:天人合一之呼吸,天人和合之大胎息。但不可执著于色身上之坤腹。>尽人能学,惟在志坚,切戒私智用事耳!”又曰:“天地无心,寄心于人,人故能行,行必有成。”又曰:“要知世运之有上中下,犹人之有少壮老。人无不愿常少壮,天地岂有不愿常上中哉!至人体之,故垂是说以俟志士。然有至玄玄理,终古未经道破。余昔早闻是说而窃有待,及既道成且圆,甫知昔既未事,今亦惟能述此说 ( 曰“述此”,说明非本经原文,祖师述其说以示人也。 ) 以俟后之踵行者。妆曹姑勿穷诘 ( 详语意,此经之道甚大,仙真且不得尽闻,凡人不当穷诘秘录。祖师慈悲,吾辈得闻说述,岂非三生之幸乎? ) 今姑为汝曹详述其能致之本 ( 可见全经上半部尚有修为功夫,下文乃述其能致之本 ) 。乃曰:“《参同契》、《悟真篇》足以圆命,《唱道真言》足以圆性,《大洞玉经》足以化凡,《三尼医世》足以证果。无如《参》《悟》两书,中多隐秘,易入歧途。《大洞玉经》,经义简该,藉化气质,功用极神,加之《唱道真言》,仗以炼心,则三宝淳粹,然后参以《参》、《悟》以圆命,《医世》以证果。证果,计行以证者——行有巨于《三尼医世说》乎?呜呼!匹妇衔冤,三年不雨,凶乃尔,吉亦然也。余尝亲印诸“三尼”,咸云如是如是。“三尼”又曰‘性功不圆者验不淳,命功不圆者致不坚,气质不圣者用不神;三宝尽圆返夫先天者,行之藉诸人。’此即至玄玄理,吾昔未之闻也,汝曹今可悟矣。否则两大自谋何其疏,万圣同寅何其懈,岂非有生以来一大疑团哉?汝曹今而后趁此生年月日,时时力行勿怠,尽此报身而证果,不亦宜乎?然治病要知源,病源不知如何下手?两大,无心无欲者。然而好生,生多则乏。医有子病补母,母病补子。若夫保极而新民,一法也;爱民而悍灾,一法也。惟此医世,乃有回圈补剂,用用无穷,不费一钱,不劳丝力,坐而致之,功圆上升。与其从事三千功八百行须藉人力,不若行凭一念,操纵自由而诀又不繁,乃反空度岁月,不亦惑乎?时哉时哉,幸毋待焉”。——此道光三年分所示者。

又曰:“两大元复,则物产茂,生人良。人良则物茂,物茂则人良,人良物茂,非世泰乎?<谢又按:两大元者,即乾元坤元之谓也。于人身而言,得乾元者,性阳生,即性玄关开也,又称上玄关;坤元者,命阳生,命玄关开也,又称下玄关,其实只有“一”个“玄窍”,实是随各人根器功力环境不同而显现各异也,真到玄窍大开,则性命合一,两元混一,物我两忘,真一乃现,循“一”以持,则“一”自化化生生,所谓“一”窍开,万窍俱开也。医世之功诀,只“虚寂混化,念中无念”八字而已,其诀又重在“念中无念”,所谓“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也,又所谓“真一其念”也,先放之极处,再收之极。由放光而致返光内省。收之极处亦不过一太虚,放之极处亦不过一太虚。放而非放,收而非收。>非有互相医治之义乎?又何观望乎哉!昔姑射 ( 音弋 ) 山神人姓许名晶字子由,创医两大于尧舜时,而洪水平,苗民臣服,非明征欤 ( 葛陆问答亦载此 ) ?其尤著者,佛说《持世陀罗尼经》,亲授妙月长者于骄弥国,迄今西域受其赐,见诸内典 ( 彭尺木佛藏随笔亦引 ) 。厥功厥德,可胜量哉?吾宗以此道证果仙者,惟北派七子。然而尽人可学也。以昔未奉玉清神母懿旨,秘不敢泄,今则统沐懿旨,诰下三天,普敕三界,准行授受,无分男女。三天三界,昼夜巡护,授持善信,有感斯应,魔无干犯。洵是开辟以来未有之遭逢,造化幸甚,亿万世世幸甚。然贵有以身率者。馀诀则以得合真一为本,而功用总自胎息一节始。馀知道不终隐,故昔降说述存于兹山之龙峤山房也。今更彻底宣示未泄,汝曹应共凛遵,慎毋稍存期效念——今更无验自验,理如是也,道如是也。”

吕祖之训如此,有志斯道者,阅是书,必能发所未发,身体而力行之。三尼且默鉴之。此 ( 一得 ) 采集吕祖遗训,疏解是书之本意。其馀强半采诸蒋元庭待郎纂刻吕祖《天仙正宗》内集。待郎有跋,谓:“闻云南五华山藏有《祖师医世说经》,似合内集所示玄义。历访未得,得则拟以冠诸内集,盖必有要妙存是经中,《道藏》未采,缺典也。” ( 一得 ) 窃以待郎所闻,或即鸡足山本,得之传闻,故有是经云云耳!盖以陶律师原序核之,诀非经文,而谓《吕祖医世》亦误也。识此以俟考, ( 一得 ) 谨识。 ]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