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一百十八至一百二十

卷一百十五至一百十七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一百十八至一百二十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一百二十一至一百二十三

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8-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40.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8-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40.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8-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40.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8-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40.djvu/5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8-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40.djvu/6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8-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40.djvu/7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8-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40.djvu/8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8-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40.djvu/9

大清一统志

 池州府在安徽省治东少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三百七十里南北距二百三十五里东至寕国

  府南陵县界一百五十里西至安庆府望江县界二百二十里南至徽州府祁门县界二百二十里

  北至安庆府桐城县界十五里东南至寕国府太平县界二百里西南至江西九江府彭泽县界二

  百里东北至太平府繁昌县界二百里西北至安庆府怀寕县界一百二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

  千八百里

︹分野︺天文斗分野星纪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之域春秋时吴地后属越战国

  属楚秦属鄣郡汉为丹阳郡之石城县晋改属宣

  城郡宋齐因之梁属南陵郡陈置北江州隋为秋

  浦县仍属宣城郡唐武德四年始置池州贞观元

  年州废仍属宣州永泰元年复置亦曰秋浦郡

  书地理志水泰元年江西观察使李勉以秋浦去洪州九百里请复置池州属江南西

  道五代初属杨吴后属南唐置康化军丈献通考南唐为康

  化军节度后为军事㝷复为池州宋曰池州建炎四年置江

  南东路帅府㝷罢还属建康元至元十四年升为

  池州路属江浙行省明曰池州府直隶南京

 本朝初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分属安徽省

  领县六

  贵池县附郭东西距一百七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五里东至青阳县界五十五里西至东

   流县界一百十五里南至石埭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安庆府桐城县界十五里东南至青阳县界

   六十五里西南至建德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铜陵县界八十里西北至东流县界一百里汉置

   石城县属丹阳郡后汉因之建安中孙䇿徙丹阳都尉治此晋初改属宣城郡宋齐以后因之隋开

   皇九年废入南陵县十九年复置改曰秋浦仍属宣城郡唐武德四年于县置池州贞观元年州废

   还属宣州永泰元年复为州治五代杨吴顺义六年始改名贵池仍为州治宋因之元为池州路治

   明为池州府治 本朝因之青阳县在府东八十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十四里

   东至寕国府南陵县界六十五里西至贵池县界二十五里南至石埭县界六十九里北至铜陵县

   界四十五里东南至寕国府泾县界六十里西南至贵池县界四十里东北至南陵县界五十里西

   北至贵池县界十五里汉陵阳泾二县地三国吴赤乌中分置临城县晋属宣城郡宋齐以后因之

   隋平陈废入南陵县唐天宝元年分泾南陵秋浦三县地置青阳县属宣城郡永泰元年割属池州

   五代南唐改属昇州宋开宝八年还属池州元属池州路明属池州府 本朝因之铜陵县

   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东至寕国府南陵县界八十里西至庐

   州府无为州界二十里南主青阳县界七十里北至太平府繁昌县界八十里东南至南陵县界八

   十里西南至贵池县界四十里东北至繁昌县界八十里西北至无为州界二十里汉陵阳春谷二

   县地三国吴临城县地东晋后为定陵县地梁为南陵县地唐末分南陵置义安县属宣州㝷废为

   铜官治南唐保大几年始置铜陵县属昇州宋开宝八年改属池州元属池州路明属池州府 本

   朝因石埭县在府东南一百六十里东西距一百三千五里南北距四十五里东至寕

   国府太平县界五里西至贵池县界一百三十里南至太平县界三十里北至青阳县界十五里东

   南至太平县界三十里西南至徽州府祁门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北至青阳县界十五里西北至青

   阳县界八十里汉置陵阳县属丹阳郡后汉因之晋初改属宣城郡咸康四年改曰广阳宋齐以后

   因之隋平陈废入泾县唐永泰二年割秋浦青阳泾三县地置石埭县属池州五代宋因之元属池

   州路明属池州府 本朝因之 按元和志云割秋浦青阳泾三县池置石埭县而旧唐书地理志

   云割秋浦浮梁黟三县地置新唐书地理志云析青阳秋浦二县地置今从元和志者据隋书志云

   泾有盖山陵阳山今盖山陵阳山皆在石埭县境内则石埭之兼有泾地可知建德县

   西南一百八十里东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东至贵池县界六十里西至东流县界二十

   里南至江西饶州府鄱阳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东流县界四十里东南至饶州府浮梁县界九十

   里西南至江西九江府彭泽县界六十里东北至东流县界三十里西北至东流县界四十里汉石

   城县地唐初为秋浦县地至德二载始分置至德县属江州乾元元年改属饶州永泰元年始属池

   州五代杨吴顺义初改曰建德宋因之元属池州路明属池州府 本朝因之东流县

   西少南一百八十里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一百二十里东至贵池县界七十里西至安庆府望

  江县界四十里南至江西九江府彭泽县界八十里北至安庆府怀寕县界四十里东南至建德县

  界二十里西南至彭泽县界四十里东北至怀寕县界八十里西北至安庆府潜山县界二百里汉

  豫章郡彭泽县地梁置晋阳和成二县属太原郡隋平陈仍废入彭泽唐会昌初置东流场于和城

  旧县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升为东流县属江州太平兴国三年改属池州元属池州路明属池

  州府 本朝因之

 ︹形势︺依贵池之美据石城之固唐裴度池州厅壁记浸以秋浦

  镇以齐山南唐徐铉天庆观记俯瞰大江仰倚崇峤宋李虚己记

  清溪南来九华东引洪流环绕沃野弥望宋盛约中和堂

  江山千里襟带六朝宋曾会池州门楼记

 ︹风俗︺井邑平旷风土清和宋李虚己记民淳气和众货毕

  集虽人物稠多而有讼不嚚虽租赋浩穰而闻令

  必集盛约中和堂记

 ︹城池︺池州府城周七里三百三十六步门七明正德中仍旧址筑 本朝康熙十年重建

  通远门大观楼乾隆二十九年重修 贵池县附郭青阳县城周四里二百二十四步门

  四水门二明嘉靖中创筑 本朝乾隆二十九年铜陵县城周三里三百四十步门四

  明万历中创筑 本朝顺治二年修乾隆二十九年重修石埭县城周三里前后滨溪门

  五水门一宋立土城明嘉靖中甃以砖本朝雍正十年乾隆二十九年重修 建 徳县

  城周五里南凭河北倚山门四明嘉靖中创筑 本朝顺治六年重建东流县城

  里半门五明万历元年创筑 本朝顺治六年乾隆二十八年重修

 ︹学校︺池州府学在府治西北旧在城东南隅明隆庆中迁建 本朝顺治七年康熙十六

  雍正四年乾隆四十年屡修八学额数二十五名贵池县学在县治东旧在县治西南

  明宏治十三年迁于此 本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间屡修入学额数二十名青阳县学

  在县治东南宋隆兴二年建元大德中迁县西明洪武初还故址 本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间屡

  修入学额数二十名铜陵县学在县治东宋淳熙中建明正德时迁县西嘉靖十七年

  故址后毁 本朝顺治间重建康熙十乾隆十三年屡修入学额数十六名石埭县学

  在县西门外旧在县南门外明嘉靖十六年迁建 本朝顺治康熙间屡修乾隆二十年重修入学

  额数十六名建德县学在县治西北明初因宋故址建崇祯四年迁西门外 本朝康

  熙元年复还故址四十八年乾隆四十一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东流县学在县治东

  明洪武初建成化中移建县治东北后毁 本朝顺治间重建康熙六十一年始迁今所入学额数

  十六池阳书院在府学西南本常平仓址 本朝康熙二十年知府喻成龙创建集

  六县诸生肄业其中讲诵极盛齐山书院在贵池县南五里寿字崖下平坞中元设山长

  贡奎尝为之阳明书院在青阳县九华山化城寺右明嘉靖初县令祝増为王守仁建

  紫阳书院在铜陵县城西祀朱子紫潭书院在石埭县西九十里紫潭上明

  成化中县人吴必显建费宏为记广阳书院在石埭县西舒溪之滨本名陵阳书院

  本朝乾隆三十八年重建易今名五经书院在建德县东南玉峯山阿兰台书

  院在建德县北三里天然书院在东流县祝家矶囘龙山 本朝乾隆十年

 ︹戸口︺原额人丁三万七千八十四今滋生男妇二百七十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二名口

 ︹田赋︺田地七千一百三十四顷九十三亩有奇额征地丁银九万二千一百五十两四钱一分一厘

  杂项银七百十四两三钱三分二厘米五万一千九百九石四升五合豆七千八百一石二斗五升

  六合八勺

 ︹山川︺碧山在贵池县东十里濒湖苍崖翠𪩘倒影沈碧又东五里曰江通山相传上有泉与江

  通故铁劵山在贵池县东六十里相传黄巢就降受劵于此 按唐书巢曾诣天平军

  乞降无于此受劵事俗传妄也黄老山在贵池县东南二十五里唐时康軿隐居于此

  湖山在贵池县东南四十里绝顶有田渊泉旁出澄浤如练蒹葭鱼鹭(⿱艹石)渚湖然其田岁不忧

  五山在贵池县东南六十里孤峯独出其下散为五支聨络相属巍然为群峯长

  山在贵池县南三里唐社牧有九日齐山登高诗寰宇记山在县东南六里有齐山祠上有九顶

  山洞秋浦新志有十馀峯其高齐等故名周二十里泉大小九十一亭台二十馀其西有湖曰齐山

  湖中有小山曰珠儿山一名石洲 按方舆胜览谓山因唐刺史齐映得名本于吴中复诗周必大

  记考映传未尝刺池州世系表有齐照为池州盖因之而讹也太朴山在贵池县南二十里

  盘亘三十里许山腰深𮟏其半有西峯禅堂堂下有龙池万罗山在贵池县南二十里以圎

   孤突群山罗列而名上有逻人石李白诗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即此相近曰六峯山

   楼山在贵池县南四十里孤撑碧落(⿱艹石)空中楼阁然又东数里曰古仙山有古仙洞七井

   山在贵池县南八十里石埭县西七十里延袤数十里上列七峯涌泉七穴四时多寒小黄

   山在贵池县南九十里高一百馀丈唐李白有赠黄山胡公诗 按旧志贵池有两黄山考吴非

   九华发源黄山辨曰九华西南支出为小黄山九十里至郡城则小黄山与黄山实为两山今据补

   石门山在贵池县南九十里上有青尖唐高霁隐居之地有春台岩桃花坞李白与霁

   同游卢子库山在贵池县南九十里上有伏龙岩相近有魁山江祖山

   池县西南二十五里有一石突然出水际其高数丈上有仙人迹名曰江祖石其下有江祖潭

   雄山在贵池县西南三十里一名感钟山群峯排㦸雄峙一隅白面山在贵池县西南

   六十里雪崖拱北如傅粉然乌石山在贵池县西南七十里元和志乌石山在秋浦县西

   百四十里广德初为贼陈庄方清所据郎山在贵池县西南七十里下有玉镜潭水经注贵

   长池水出县南郎山又相近有姥山一曰母山有宋陶亮砦址秀山在贵池县西南八十里寰

   宇记贵池水源出秀山府志重嶂如屏烟萝延蔓石埭县栎山水经此汇为苍隼潭穿山

   池县西南九十里有穿山洞相近曰双溪山城山有二一在贵池县西南一百里明初罗友

   贤砦址在焉一 在铜陵县东四十 里四围石壁峭立西南仅通一 径宛如城门其上 平坦约数十亩

   又有井虽旱不竭遇阴晦辄云气涌岀昔人恃以避冦谓之寨城鱼载山在贵池县西南

   一百里石壁断崖三级每级寒潭渊澈涌泉飞瀑中有石如鱼一名鲤鱼山相近者曰西岩山周数

   黄山在贵池县西南接徽州府祁门县界有三十六峯其最高者曰古牛冈县境诸山无

   高于此有水曰大剡溪亦曰大演直下高田至香口相近曰灵山黄山之支也上有田百亩水泉四

   时不古源山在贵池县西南一百二十里一名源头山有恭川水出此专景山

   在贵池县西二十五里俗名砖井山圭峯山在贵池县西二十五里濒后湖城子山

   寰宇记城山在贵池县西七十五里其山周回如城府志城子山在府西七十里即古石城县治一

   在青阳县南五里与旧临城相对故名一在石埭县西九十里环绕如城前有紫潭石桥山

   在贵池县西九十里西峯山之东两峯对峙一石横其上广数丈袤十丈天然成桥桥下有泉水奔

   流入穿山洞而岀百牙山在贵池县北半里许府冶主山也东麓旋绕曲水曰落篷湾相

   传货船凑集牙行百辈登陇平直故名黄龙山在贵池县北五里濒大江有望江亭相近

   有镇灵岩山在青阳县东七里又名妙峯名胜志九华深处有灵岩山广𮟏如堂可容

   数百人怪石罗列成仙佛之像钟乳悬空(⿱艹石)幢盖(⿱艹石)瓶罍然牛心山在青阳县东七里宋

   齐邱墓在焉木瓜山在青阳县东十五里木瓜铺杜牧求雨处读山在青阳县东二

   十里相传宋范仲淹读书于此上有读山秀岩二洞其北为长山龙池山在青阳县东南

  七里上有石池相传有龙居之下岩有二窦泉自中岀日凡三度名曰潮泉溉数村田宋令曹机筑

  方池构亭于上杨岭山在青阳县东南三十里山甚险阻凡十有八湾黄蘖山

  阳县东南五十里山高河深路瞰悬崖接泾县界仙隐山在青阳县南二十里山西有隐

  公崖仙隐洞仙婆井即今何村之源县志唐永徽间有仙女寓此故名鱼龙山在青阳县

  南接石埭县界深谷中有大小鱼龙洞水分七流互相交贯中多奇胜灵鹤山在青阳县

  西南十里旧有白鹤真人庙崇圣寺及逍遥台九华山在青阳县西南四十里寰宇记旧名

  九子山唐李白以九峯如莲花削成改为九华山今山中有李白书堂基址存焉顾野王舆地志云

  上有九峯千仞壁立周围二百里高一千丈何镗名山记九华中峯者众峯皆环列而此独居中上

  梯日月下瞰云雨清泉迸石碧雾凝空新志山在县西南四十里峯之得名者西十有八岩十四洞

  五岭十一泉十七源二其馀台石池涧溪潭之属以奇胜名者不一少东有同山以同于九华故名

   龟山在青阳县西南四十里山顶有泉曰灵源又名曰龟泉殷家山在青阳县城西

   隅县治之脉清泉山在青阳县西十里亦曰清泉岭下有泉涌出石罅中初名鲍泉

   宋真德秀过此为易名清泉作铭系之冠帻山在青阳县西十五里寰宇记北接九华层

   (⿱艹石)冠帻之状因名名山志九华真人峯北有山双髻如巾帻然昔顾野王望而爱之因名冠帻峯

   五溪山在青阳县西二十里众流环绕与九华对峙其水会于龙池入江曹山

   阳县西四十里上有三角泉真武山在青阳县西四十里龟蛇二山在具前青山

   在青阳县北五里县以此名逾梅家岭接贵池县界峡山在青阳县北十里两山夹河对峙县

   之水口山也石壁山在青阳县东北三十里外削中空山半有观音洞下有泉时变清浊

   可占晴雨相近曰寨山与南陵县接界下有黄荆泉石峯山在铜陵县东十五里石障如屏

   铜井山在铜陵县东二十里元和志铜井山在南陵县西南八十五里出铜龙泉山

   在铜陵县东三十里下有龙池杏山在铜陵县东三十里产土朱世以为丹矿山麓有花堰泉

   相近有石光山管山在铜陵县东四十里形类狮象谚曰青狮白象为铜保障有泉自石穴中

   出曰沸泉下通荻港叶山在铜陵县东五十里唐真人叶静修真处有水出石穴名灵窦泉又

   东为贵山有狮子百丈马鞍三峯凤凰山有二一在铜陵县东七十里有泉一浤相传凤

   凰翔饮于此新唐书地理志南陵县鳯凰山有银疑即此一在石埭县南山势巃嵸群峦翼然居中

   一峯近拱县南(⿱艹石)凤凰振羽之状金山在铜陵县东南二十里有金牛洞天门山

   在铜陵县东南四十里耸插云表天门水出此相近曰五峯山五松山在铜陵县南四里舆

   地纪胜山在铜官西南有松一本五支黛色参天李白诗云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征古绝遗老

   因名五松山山下有宝云寺及太白祠堂今铜陵号曰五松本此山也铁船山在铜陵县

   南五里名胜志山首尾皆生铁其形如船铜官山在铜陵县南十里即废南陵县之利国山

   也元和志利国山在南陵县西一百一十里出铜供梅根监寰宇记铜官山在铜陵县其山兼出绿

   𥖎矿九域志铜陵县有利国山县志铜官山昔取铜赋南唐置利国场后改为铜官场宋置利国监

   岁久铜乏场废山麓有泉曰惠泉其东为宝山有滴玉泉石耳山在铜陵县南二十里两峯

   并耸云覆即雨上有石高丈许名仙姑台亦名真人峯长龙山在铜陵县南去大通镇十

   馀里周四十里马仁山有二一在铜陵县南七十里有仙合韬玉等峯又有望江石一在县

   东北接繁昌县界望江山在铜陵县北三里路达荻港登之可望大江鹊头山

   在铜陵县北十里左传昭公五年楚以诸侯伐吴吴人败诸鹊岸刘宋元嘉末武陵王骏自寻阳东

   讨元凶劭军于鹊头梁承圣初王僧辩讨侯景遣侯瑱袭南陵鹊头戌克之唐武德七年李孝恭讨

   辅公柘拔其鹊头镇元和志鹊头镇在南陵县西百十里即春秋时鹊岸沿流八十里有鹊尾洲吴

   时屯兵处通鉴注鹊头在铜陵鹊尾在舒城鹊尾洲者江中之洲也南安山在石埭县南三

  里有龙头泉芦山在石埭县南十五里东连鳯凰山南接穰岭岩深林密隐者多结庐于此

  盖山在石埭县南三十里隋志泾县有盖山元和志盖山在泾县西南二百八十里下有舒姑

  泉舆地纪胜屹立河滨望之如盖故名凤城山在石埭县西南二十里清流绕其左盖山

  障其前玉几环其右中峯挺立两阜相翼而下西南石崖下有船渡潭水深莫测五溪山

  在石埭县西南一百二十里上有五溪合流而下土肥美中多巨木金城山在石埭县西二

  里势如罗郭因名万春山在石埭县西五里自九华发脉由仰天堂向东南而下圆墩小

  埠累累如走珠松木蓊翳花鸟四时雨台山在石埭县西十五里仰对黄山俯临清溪有七

  十二折奇峯四列向石莲花峯顶平如掌又名海狮山储山在石埭县西四十里自龙岩过

  峡由卸甲岭而来巍然高耸少南曰金竹山坝山在石埭县西七十里府志山有龙王洞亦

  名太白岩空洞可容数十人有石门石台慈云山在石埭县西一百三十里有慈云洞约三

   四里渐狭小桑塘山在石埭县西一百三十里有泉瀹茗数日不变土人讹为双塘

   山在石埭县西一百三十里周九十里有龙池其流甚远管溪水出此杉山在石埭县西接

   贵池县界有待月蝶髻等峯其最高者钟鼓尖唐李白读书堂在焉有洞曰归云罗汉今名蓬莱第

   一洞洞口低狭渐入宽广可容数百人山南有伏龙池陵阳山在石埭县北五里广二十

   五里高三百五十丈三峯卓立东一峯属寕国府太平县中一峯曰陵峯有陵岩泉下入黄鹤池西

   峯之西曰洪子岭水经注旋溪水出陵阳山下昔县人陵阳子明钓得白龙处元和志陵阳山在石

   埭县北三十里窦子明于此得仙寰宇记在石埭县北三里府志汉陵阳县以山名鸡鸣山

   在建德县东二里其东有朝霞洞又东五里有迎春洞高深如屋博阳山在建德县东十

   五里宋嘉定中知县事黄炳祈雨有应更名广阳山横山在建德县东三十里方正如屏山半

   有泉又有槐花洞广可数十步相近者为留山华盖山五龙山在建德县东三十里五峯

   森立山半有石井曰化龙池大罗山在建德县东四十里最险峻东南有小罗山

   山在建徳县东五十里有泉从石间暗度惟闻镗𨱏声故名永丰山在建德县东南四十

   里上有平地五丈许大雪不积相近有石乳山泉出石顶可资灌溉寰宇记又有石门山在县东南

   八十里双峯耸峙望之如门玉峯山在建德县南半里绝顶奇石光莹如玉山半有夀字

   南丰山在建德县南三十里三峯并峙有两泉合流曰南丰港藕山在建德县

   南三十五里泉壑幽异三面山在建德县南四十里石笋高峙白如面者凡三相近为九

   梅山在建德县西南十里宋时僧志南居之朱子访至山中与之倡和为书普门二字刻

   于石龙潭山在建德县西南二十五里上有龙潭石印山在建德县西北八里

   有石印岭岭下有洞壁有印丈又下有石印池寰宇记印石在县西北五里历水岸石壁峭拔旧𫝊

   许旌阳逐蛟至此岸塌其塌处屹然成壁印石而去白象山在建德县治北以形似名县之

   主山也旁有蜕龙洞深广各数丈北台山在建徳县北二里平原突起为县水口

   山在建德县北八里与石印并峙为县治捍门花山在建德县北二十里一峯插天可望

   和山在建德县北三十里下有洞洞中有泉历山在东流县东三十里与石埭建

   德两县接界南望匡庐西瞰江渚上有高峯形似仙人掌二池一久雨不盈一久旱不涸寰宇记历

   山在县东二十里西枕历池上有尧舜二庙九域志东流县有历山路史历山高八十丈吴志周鲂

   诱曹休从皖道进江上己从南岸相对历口为应紫历口历山之口也舜山在东流县东三

   十里与历山相近龙山在东流县东四十里山冈起伏蜿蜒如龙通沟泉出此葛仙

   山在东流县东五十里相传葛洪炼丹于此有香𬬻峯极胜延夀山在东流县东六十里

   悬崖壁立有泉喷流又东十里为列叠山南接建德县之华盖山隐山在东流县南四十里

   舆地纪胜隐山有寺寺额乃昭明太子书香山在东流县南四十里香口镇县之主山上有石

  神山在东流县西南一里濒湖高仅百丈旷远无际今名拱北山马当山

  流县西南七十里横枕大江为至险要区安庆之𪧐松彭蠡之九江皆以此为界详见江西彭泽县

  密峯山在东流县北二十五里岭有五峯白云山在东流县东北七十里接贵池

  县界有洞可容数百人洞中有泉不竭水车岭在贵池县西南六十里陡峻临渊奔流冲

  (⿱艹石)桔橰声唐李白诗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大分流岭在青阳县东南四十里又

  小分流岭在县南四十五里琉璃岭在青阳县南七十里与石埭县接界白沙岭

  在青阳县南七十里崖峻路窄旁多深谷仪凤岭在铜陵县东南十五里又东南曰瓦窑岭

  瓦窑港出此清居岭在铜陵县东南六十里又东南十里许曰横山岭与南陵县接界

  龙口岭在铜陵县南二十里有龙口泉穰岭在石埭县东南三十里接太平县界有穰

  溪出芝岭在石埭县西南五里南通徽州浙江东连寕国太平为冲要地稠岭

  埭县西南八十里登陟峻险为往来通道鸿陵岭在石埭县西南一百里上有白羊崖

  洪岭在石埭县西南一百三十里接徽州府祁门县界卸甲岭在石埭县西四十里

  相传唐刺史查嵒御黄巢于此卸甲有仙人洞洞口甚小仅容一人石壁玲珑直通岭巅约里许

  处岭在石埭县西北五十里通建德县九凤岭在石埭县北十五里东为太平界西

  为青阳界有九高阜腾骞而下故名高岭在建德县东十里相连有低岭俱为县东通衢

  门岭在建德县东六十里相近又有政坑岭吴康岭俱道通贵池县石柱岭在建德县

  东南五十里有石柱高数丈又十里曰良禾岭路通徽州府祁门江西浮梁二县桃墅岭

  在建德县南八十里路通江西浮梁县松岭在建徳县南九十里龙塘岭在建德县

  西七里上有龙塘叉溪岭在东流县南五十里接建德县界岭势横亘两水交流其下产

  茶极佳又有陡岭在县东接贵池县界鹁鸠岭在县西南接江西彭泽县界仙女峯

  徳县南五十里一名望江峯为县境群山之祖紫岩在贵池县西三十里中有紫泉金镫

  岩在贵池县西六十里岩石如悬镫相传岳鄂王勒军过此恶其险凿去之今止存其半

  科岩在石埭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山石峻立可望而不可登龙岩在石埭县西五十里

  山多竹木八方空洞泉从中出西流曰西溪可溉田万顷又数里省太极岩狮子岩

  德县东南四十里岩形如狮有泉不竭夏凉冬温夫子岩在建徳县南七里明统志昔有

  隐者读书于此岩前有水若帘亦名水帘岩羊山矶在铜陵县西南三十里巉岩险峻溯

  流甚石龙矶在铜陵县西北二里许名胜志矶濒大江有三石门水涸可出入容数十

  人亦名五霞洞祝家矶在东流县北五里为县治下流第三关横江激湍舟过甚险昔有祝

  姓者施缆于此以济舟故名吉阳矶在东流县北三十里江滨天复三年杨行密将田

  𫖳以宣州叛行密召李神福自鄂州还军击之至吉阳矶击败其党王坛黄石矶在东流县

  东北五十里亦滨大江明正德十四年宸濠犯安庆泊舟于此问矶名左右以对声近王失机濠大

  恶之未几果败石埭在石埭县西元和志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有二横石壅江如埭故名县

  志有三巨石曰头埭日中埭曰三埭皆横卧溪中锁连溪鸿陵溪管溪三水不通舟楫桃花

  坞在贵池县西府志唐李白窜夜郎时有忆秋浦桃花坞旧游诗即此同游者高霁也石刻大小

  共十六字今存杜坞在贵池县西四里名胜志以杜牧之得名或言杜荀鹤别业下有杜湖为

  贵池水入江路白云洞在青阳县东二十里奇峯怪石秉烛入游竟日莫测其底潮洞

  在石埭县西北处岭下其中有泉如潮汐洞口甚隘人不能入大龙洞直建德县东二十五

  里有泉穿山数里灌溉甚广府志洞口峭壁上有葛仙亭龙池洞在建德县东五十里高敞

  如屋前有三石池水注悬崖如瀑布大江自江西彭泽县流入经东流县西与安庆府望江怀

  寕二县接界又东经贵池县北又东经铜陵县西与安庆府桐城县及庐州府无为州分𢌿又东入

   太平府繁昌县界元和志大江水在秋浦县北七里宋史河渠志宣和六年前太平判官卢宗原言

   池州大江乃上流纲运所经其东岸皆暗石多至二十馀处西岸则沙洲广二百馀里谚云折船湾

   言舟至此必毁折也今东岸有车轴河口沙地四百馀里(⿱艹石)开通入杜坞使舟经平水径出池口可

   避二百里风涛折船之险请速开修从之东流县志自彭泽县马当山东北四十里至香口又三十

   五里至县西又三十里至吉阳又东北四十五里至奔湾雁汊又四十里至黄湓河口接贵池县界

   江中之洲曰莲花曰间簰曰白沙曰雁落曰七圑鬼颈曰雀料曰大新贵池县志今县境之洲曰

   古夹曰乌落曰官曰新曰上荷叶曰武梁其矶曰拦江曰罗刹曰黄龙曰刘婆曰赤山曰马蹋石皆

   滨江相接云铜陵县志大江经曹韩白沙二洲之间分为二流名曰夹河在县西南二十馀里旧志

   县境之洲曰下荷叶曰横港曰曹韩曰白沙曰千斤曰新涌曰小湖曰钱湾曰丁家曰紫沙其矶曰

   羊山曰马寨曰石龙曰小古分江水在贵池县西今涸汉书地理志丹阳郡石城分江水

   首受江东至馀姚县入海又会稽郡吴县南江在南东入海水经注江水自石城分为南江东与贵

   长池水合又东迳临城县合泾水又东与桐水合又东迳安吴县又东旋溪水注之又东迳寕国县

   南又东迳故漳县南安吉县北又东北为长渎历湖口注于具区 按隋唐后诸志无及分江水者

   近人因此诋孟坚道元之妄然言之凿凿必非无据今其道虽湮未可轻訾姑附载于此贵池

   水在贵池县西一名池口河亦名杜坞河水经注贵长池水出石城县南郎山北流为贵长池池

   水又北注于南江元和志贵池水在秋浦县西七里梁昭明太子以其水鱼美故封其水为贵池寰

   宇记水在贵池县北七里源出秀山府志池口在县西五里其源有四会于秋浦潴于玉镜潭沿于

   殷家汇决为炭埠港注于杜坞过镇山入江 按刘宋时巳有贵口之名齐书李安民传亦作

   则知鱼美之说容或有之而元和志谓昭明所改则非也清溪河在贵池县东其源有一一

   岀县西南洘溪是为上清溪一出县南太朴山与西南之水合是为下清溪至县东北五里入江亦

  曰清溪口梅根河在贵池县东四十五里亦曰钱溪刘泰始二年沈攸之与袁𫖮相拒于

  浓河其将张兴世径趋钱溪立营寨𫖮遣将陈庆引船攻之于梅根立砦亦名梅根渚齐武帝诗昔

  经樊邓役阻潮梅根渚是也通鉴注梅根港有铸钱监故亦曰钱溪县志梅根河源出太朴山与青

  阳县五溪河合交于双河又北达太江河东五里即梅根监历代铸钱之所李阳河

  池县西六十里源引大江以江流之消长为盈缩本名李王河以李王二姓居其地也其西五里曰

  新河自河口出江中有石槎枒横突为拦江罗汊二矶奔流激荡为运道患南唐发运使周湛役三

  十万夫作支流以避其险自是往来无覆溺之患黄湓河在贵池县西九十里亦曰东河

  其源有二一岀建德县良禾坞沙岭一出县西南百二十馀里之西溪流经东流县之双河口与建

  德县之后河合过张家滩又与贵池县西南鲁祖山之水会于沙山达黄湓口入江临城河

  在青阳县东一名双河其源有五会于双河口经峡山下合管埠河又西北入贵池东界经铜陵县

   西南四十里之大通镇汇诸水曰大通河入江博山河在青阳县东南其源有五俱出陵阳

   镇前会于琉璃岭下入石埭县界达舒溪三溪河在青阳县南其源有四会于县南六十里

   曰三溪口两山夹水峭立路岀山下最为险要七溪河在青阳县南其源有二会七溪岭下

   入石埭县柳家梁蓉溪河在青阳县南其源有六会于临城河五溪河在青阳县

   西二十里其源有五皆出九华山一曰漂溪出饮猿潭一曰澜溪出莲花峯下一曰双溪出上下华

   池一曰曹溪出凤凰岭一曰龙溪岀龙池会于六泉口环绕五溪山下西入贵池县界会梅根河入

   横桥河在青阳县西北其源有二分流至峡山入临城河管埠河在青阳县

   东北其源有九至峡山下与临城河合凤心闸河在铜陵县东十五里有二源一受东

   湖水一受西湖水并会于凤心闸蜿蜒四十馀里达荻港入江明嘉靖中因立东西二石闸于此

   顺安河在铜陵县东三十里源出县东胡城曰胡城涧由三港口出荻港入江又黄浒河在

  县东北六十里源出寕国府南陵县西流合于荻港入江江口河在铜陵县东南会诸溪涧

  之水流入大江矾港河在铜陵县南五里源出铜官山麓惠溪西流入江五代杨行密袭宣

  州进兵铜官渚即此相传昔人采𥖎于此故名天门河在铜陵县南四十里源出天门山石

  窍中西流入大通河续丈献通考襟带数里灌溉民田至荻港入江车桥河在铜陵县南四

  十里源自伏牛山西流会大通河入江铜陵河在铜陵县西北七里其源有三会于横塘

  闸入江今涸荻港河在铜陵县东北五十里其源有三合流至北下社入江 按刘宋泰

  始中李安民击赭圻湖白荻浦獭窟皆捷荻浦即荻港也前河在建德县南有三源总汇于步

  头湾过县南十五里百步滩潴为官池历县南二里尧城渡亦名尧城溪又合茹兰溪汇石印池入

  东流县界为江口河至县西七里入江饶河一名龙口河在建德县南九十里其源有三至

  县南百里汇为昭潭合为龙口河迤入江西饶州府之独山湖后河在建德县北源出县东石

   门岭亦名石门溪亦曰南河西北流至双河口与贵池县之西溪水合绕和山入东流县界又至贵

   池县黄湓口入江香口河在东流县南六十里其源有二合流至香口入江二十

   四湖在青阳县东北二十里夏秋潮涨汪洋千顷冬春则涸连亘平野旧属大通河泊所

   井湖在铜陵县东门外湖心有井冬夏不竭引流为江口河东西二湖在铜陵县

   东十里约广数十万亩而东湖尤胜栖凤湖在铜陵县东南十五里源出仪凤岭下流通凤

   查册湖在建德县北十五里流为查册港相近又有杨潭湖黄泥湖龙王湖

   在建德县北二十五里相近为泉水湖仙人湖在建德县北四十里俗讹为鲜鱼湖

   门湖在东流县南门外明万历初知县陈春开濬引江艘达于南门又有团湖合建德诸水循

   江口河入江黄金湖在东流县南相近为白洋湖聚县东南境之水由县西南入江

   青湖在东流县东北四十馀里澄澈如镜至黄湓口入江茹兰溪在建德县东南西流

  至县西二里许入前河抄溪在建德县南三十里源出江西彭泽县界入于前河舒溪

  在石埭县南一名舒姑溪元和志舒姑泉岀盖山下昔舒氏女化为鱼于此泉陶潜搜神后记临城

  县南四十里有盖山百许步有舒姑泉俗传有舒氏女与父析薪于此女坐泉处忽牵挽不动父遽

  告家及再至惟见清泉湛然其母曰吾女好音乐乃作弦歌泉涌洄流有朱鲤一双今人作乐嬉戏

  泉辄涌岀旧志舒溪一名涎溪源出黟县界流经县西舒泉乡会佘溪清溪岳溪诸水合流东入太

  平县界与麻川合 按文选注舒姑泉即今舒溪刘孝标所谓盖山之泉闻弦歌而赴节顾野王诗

  岂知盖山水逐节赴危弦皆指此佘溪在石埭县南源出盖山下入舒溪又五溪源出县西

  南五溪山五水合流而下由佘溪入舒溪又船溪在县西南九十里源出石门岭下入舒溪

  溪在石埭县南其源有三合流至县南入舒溪又后溪在县北其源有二环绕县后入舒溪鸿

  陵溪在石埭县西南百二十里一名贡溪县志源出大洪岭西北流经鸿陵岭合管溪又连溪

  在县西南百里其源有二合流会于鸿陵溪秋浦在贵池县西南八十里元和志秋浦水在

  秋浦县西八十里县志唐李白爱其胜欲家焉留滞于此者三年歌咏甚多浦长八十馀里阔三十

  里四时景物宛如潇湘洞庭即石埭县栎山水所𣾀也罗刹洲在贵池县西六十里亦曰

  罗刹矶寰宇记贵池县有大孤石生于江中俗谓之罗刹洲舟行上下为之险艰宋史志安庆府端

  平三年移治罗刹洲杨叶洲寰宇记杨叶洲在贵池县西北二十里大江中长五里阔三里

  状如杨叶故名丁家洲在铜陵县东北十五里宋德祐初贾似道师次芜湖使孙虎臣为前

  锋军于丁家洲陵阳潭在石埭县东舒溪东南岸长里许雪潭在石埭县西五里石

  壁山下长广数亩其深莫测潭北崖下复有石岩斜入莫知所止俗传源通大江嘉鱼池

  在青阳县南三十里百丈潭侧老龙池在石埭县西大宇坑山崖之半高数百仞峭壁如削

  左右两山夹之内有龙池可数十亩黄鹤池在石埭县陵阳山中相传窦子明于此跨鹤昇

  北栅池在建德县北四里流为北栅溪又视田池在县北五里仓埠池在县西北一十

  丰泉在贵池县西南一百三十里亦名东坑泉出毛岭北泉脉所及有堰十五所

  泉在青阳县西南四十里魁山下冬夏不竭民田赖以灌溉下流为缟溪双泉在青阳县

  东南七里龙安山西二泉相去咫尺宋曹机尝凿方池建亭其上六泉在青阳县西南五溪

  山南由石罅中沸出俗呼为六泉口愈旱愈溢民田赖之梵天泉在铜陵县东南三十里梵

  天寺左由石洲涌出溉田可百馀顷包公井在府治内相传宋太守包拯所浚仙姑

  井在建德县北二十五里历山下俗传观者呼仙女则水花涌出

 ︹古迹︺召城故城在贵池县西汉置县后汉建安四年孙䇿西击黄祖行及石城寻以程普

  为丹阳都尉屯石城其后孙权封韩当为石城候隋开皇中改曰秋浦元和志秋浦县隋开皇十九

  年于石城故城置属宣州永泰元年李勉奏置池州新县属焉盖是时移于今治县志故城在县西

  七十里地名铁店亦曰苍埠潭以东西两石山夹河如城而名南陵故城在贵池县西南

  寰宇记在县西南一十二里旧置戌梁普通六年置南陵郡于此隋平陈废猷州故城

  在石埭县东新唐志宣州泾武德三年以县置南徐州寻更名猷州八年州废以泾来属县志猷州

  城在县东三里石埭故城在今县西元和志永泰二年州都督李勉奏割秋浦青阳泾

  三县于吴所置陵阳城南五里置县寰宇记吴封韩当为石城侯遂置石埭场晋太康三年废入宣

  城梁大同二年置石埭县隋平陈并入南陵唐永泰初复置县志石埭故址在县西百五十里今名

  七里街宋桂大受水晶宫记曰理宗宝庆初始作新邑于此以四门皆山不立城郭因掘珠岭为东

  门南山为南门处岭为西门𥕎路为北门后六年馀迁他所盖还旧治也太原废郡

  在建德县寰宇记建德县舜井城在县南四里梁武于此置太原郡隋废县志今县有太原乡沿故

  郡之名也 按明统志及府志俱以太原郡在贵池之故石城未知所据临城废县

  阳县南三国吴分陵阳石城二县地置县隋平陈废元和志青阳县本汉泾县地天宝元年洪州都

  督徐辉奏于吴所立临城县南置以在青山之阳为名县志临城镇在今县南五里定陵废

  县在青阳县东北晋南渡后侨置于芜湖县界属淮南郡宋齐以后因之隋平陈废入南陵寰宇

  记吴帝南渡之初于古丹阳城置定陵县即青阳县地县志今县东北有定陵乡盖以故县为名

  义安废县在铜陵县东新唐志唐末析南陵置义安县寻废为铜官冶寰宇记梅根冶元

  管法门石埭两场隋升法门为义安县寻废入铜官冶县志故址在今县东顺安镇陵阳故

  县在石埭县东北汉置后汉书郡国志注陵阳子明得仙于此县山故以为名晋咸康四年避杜

  皇后讳更名广阳隋志宣城郡泾县平陈省南阳入盖即广阳避炀帝讳故也旧唐志武德三年

  猷州复领南阳县八年废寰宇记南阳故县在今石埭县东北二里至德故县今建德县

  治元和志至德县本汉石城至德二年刺史宋(⿱艹石)思奏置因年号为名寰宇记本鄱阳秋浦二县地

  杨吴顺义初改为建德晋阳故县在东流县东北隋志梁置太原郡领晋阳和城等县

  平陈废入彭泽寰宇记晋阳废县在彭泽县东北百九十四里和城废县在彭泽县东北二百二十

  二里县志今县东北为晋阳县盖以故县得名和城当亦相近武林城在贵池县寰宇记在

  县东北二十五里吴大帝所筑三国志孙权封子休为琅琊王镇武林城诸葛恪秉政不欲诸王在

  滨江兵马之地徙于丹阳其后陆允何逊并为武林城都督刘胡城在铜陵县东四十五

  里凡八所相去二里许不相联属刘宋时晋安王子勋使刘胡筑尧城在建德县南元和志

  至德县尧城在县南四里舜城在县北二十里旧传两帝南巡至此寰宇记舜井城在建德县南四

  里城中有舜井故名 按元和志尧城在县南舜城在县北本为二城寰宇记脱去尧城而以县南

  者为舜城恐误梅根监在贵池县东亦曰梅根治元和志梅根监在南陵县西一百三十五

  里县志在县东五十里自六朝以来皆鼓铸于此 按梅根河在贵池县东而寰宇记言六朝时置

  梅根冶于铜官即今铜陵县盖铜陵在贵池之东故置冶之地及之永丰监在府东北宋置

  九域志永丰监至道二年置铸钱在州东北二里东流场在东流县东北寰宇记在池州

  南百里本彭泽之黄菊乡控带江山唐会昌初建东流场在古废和城县侧大中四年移于今理南

  唐保大十一年升为县桂村在石埭县东杏花村在石埭县南文选阁

  在贵池县西五里旧有梁昭明太子祠后人因建此阁洁已台在石埭县学泮池前

  明钓台在贵池县西六十里玉镜潭上秋浦楼在贵池县东城上宋绍定间郡守赵

  范因旧址增筑九华楼有二一在贵池县九华门上唐建一在青阳县东南二里唐杜牧有

  九华楼寄张祐诗萧相楼在贵池县东南唐大历中刺史萧复建后杜牧重建因名萧相

  楼并有记拱翠楼在贵池县东南门上滕宗谅九华山录上南城楼正对齐山循城而东有

  拱翠楼亭隶邑厅又稍前即九华楼三者相望皆下临清溪见九华卖花楼在建德县南半

  里许相传唐及五代时有花楼二十四间土人善翦绣作花簇丹阳浔阳鄱阳诸郡置酒会多至此

  中和堂在府治内宋建盛约有记思政堂在中和堂后宋建曾巩有记

  容堂在府通判署内宋史赵昴发传元兵薄池昴发缢从容堂死昴发始为此堂名曰可以从

  容及兵至领客至堂中指所题扁曰古人谓从容就义难此殆其兆也李白书堂

  一在贵池县南桃陂一在贵池县南苦竹岭一在青阳县西九华山一在铜陵县五松山一在石埭

  县杉王安石书堂在铜陵县东灵窦泉侧安石与新安汪澥邑人胡舜元讲学于

  罗京书堂在铜陵县南县志在狮子峯下宋罗京读书处书月宫二字刻于石山下

  有泉引为九曲清溪亭在贵池县南清溪宋王安国有清溪亭记弄水亭在贵池县

  南通远门外唐杜牧建取李白欲弄水中月之句为名翠微亭在贵池县南齐山之巅唐

  建俯瞰清溪高爽可爱桂鏊游齐山记翠微亭唐杜牧为刺史时构此亭于山腰为临眺之所

  微亭在贵池县南九华山录寄隐岩东北乃紫微亭故基面淮南诸山下临清溪直接大江眼

  界豁望江亭在贵池县北黄龙山一名贵池亭九华山录贵池亭俗呼望江亭以其见

  大江可望淮为也亦见九华诸峯双练亭在青阳县西九华山又有半霄亭仰止亭神交

  亭皆在九华山麓富览亭在铜陵县西北天王山䕶法寺后宋县令张孝章建望仙

  亭在石埭县北陵阳山祀前汉窦子明胡峯亭在建德县治后玉山之顶与玉峯相对宋

  县令梅尧臣建梅公亭在建德县治后宋梅尧臣作令有惠政民思之作此亭元令吴帅道

  重建有记梅山四亭在建德县西南梅山亭曰期云曰漱碧曰空翠曰熟梅皆宋时所建

  菊江亭在东流县治西县志旧有菊台濒大江明县令杨季方建楼其上名曰望江后县令

  向锦易名菊江九华精舍在府学内宋端平中建又九华书舍在青阳县南十里

  微精舍在贵池县齐山明黄观读书处双华精舍在青阳县西九华山王守仁祠

  尧封书屋在建德县东宋时建后废明柯暹重建狄梁公行馆

  德县杜荀鹤故居在石埭县名胜志石埭县有长林驿唐杜荀鹤故居在焉

  公园在铜陵县南内有二池宋苏轼有陈公园内二池诗九华山房在青阳县西九

  华山明钱公清即所居之旁别筑馆舍以为游息之所

 ︹关隘︺李阳河镇巡司在贵池县西六十里 本乾隆八年移驻殷家汇大通

  镇巡司在铜陵县西南二十里九域志铜陵县有大通顺安二镇县志古名澜溪旧有大通

  驿今永丰镇巡司在建德县南九十里旧有巡司 本朝嘉庆十二年裁二十四

  年复吉阳镇巡司在东流县北三十里灵芝镇在贵池县东南又有齐山

  镇在县南齐山下上清溪镇在贵池县南十里又下清溪镇在府东北五里旧设河泊

  所明嘉靖中裁白洋镇在贵池县南三十里殷家汇镇在贵池县西南六十里

  池口镇在贵池县西北池口即六朝所谓贵口也九域志贵池县有池口清溪灵芝秀山四

  镇县志在县西北五里黄龙矶上金置池口驿于此旧有巡司今裁秀山镇在县西南以近秀山而

  金山镇在青阳县东六十里俗名黄金塌路通南陵县陵阳镇在青阳县东南

  六十里接石埭县界即古陵阳县也慕善镇在青阳县西二十五里俗名五显庙前通五溪

  吴潭镇在青阳县东北二十五里俗名竹木潭又铜埠镇在县北二十里管埠镇在县

  北二十五里俱通大通河顺安镇在铜陵县东三十里即古义安县也旧置临津驿今裁

  黄浒镇在铜陵县东六十里接太平府繁昌县界城洑镇在铜陵县北鹊头山即古

  鹊头镇也旧有巡司今裁留口镇在石埭县西南九域志石埭县有留口镇在县西南久废

  香口镇在东流县西南四十里西北去望江县三十里宋末尝移望江县治此元初始迁旧

  治明初置巡司后移于吉阳镇雁汊镇在东流县北九十里接安庆府怀寕县界旧有巡司

  赵屯镇在东流县东北二百五十七里寰宇记古赵屯城在彭泽东北二百五十七里

  九域志东流县有赵屯镇今废碧潭村在贵池县乾隆三十八年由县城移县丞驻此

  墨驿在贵池县东五十里今改为铺杨梅驿在贵池县西九十里石岭镇唐置杨梅馆

  宋改为驿今裁名胜志城西九十里石岭有杨梅坦其地多产杨梅唐时名杨梅馆青阳驿

  在青阳县境唐武元衡宋梅尧臣孔平仲俱有青阳驿诗今废大通驿在铜陵县西关县志

  初在大通镇后迁县治西关明末废黄花驿在东流县治之北本名黄花馆后置驿今裁宋

  杨发有宿黄花馆诗

 ︹津梁︺清溪桥一名通远在府治内溥济桥在贵池县南通远门外旧名济川桥明嘉

  靖问改今名圣母桥在贵池县西三里高阳桥在青阳县东门外跨双河宋淳

  熙中知县许介建化成桥即五溪桥在青阳县西二十里宋庆元中邑令傅诚建名曰牛

  桥明万历初知县苏万民重建栖凤桥在铜陵县东十五里黄浒桥在铜陵县东北

  六十五里千秋桥在石埭县南十五里杨潭桥在石埭县西南路通徽州府祁门县

  洪口桥在石埭县西五里为徽寕二郡通衢政通桥在石埭县北十五里朝宗

  桥在建德县东十五里惠政桥在建德县南门外宋建击壤桥在建德县南二

  里跨尧城溪羊山渡在铜陵县南三十里迎春渡在石埭县东门外舒溪

  渡在石埭县北

 ︹堤堰︺千柳堤在贵池县南清溪明万历初徽寕道冯叔吉筑翠微堤在贵池县南五

  里唐刺史李方元筑明万历间推官秦懋义重修何公堤在贵池县西新河口明正德中

  知府何绍正筑以障江水高田堰在贵池县西南受黄山三十六原水黄荆堰

  池县西南八十里受汪洋潭及穿山洞泉水又大坡堰在县西南九十里受大洞诸水又查村堰在

  县西南一百馀里受狮龙山泉及北山西岩诸溪水灌田千三百馀亩明洪武初知府赵安札濬淤

  浅撤曲防分上中下三段以次灌溉西溪堰在贵池县西合上下西溪诸水一名胡家堰

  石堰在青阳县东四十里北山桥下当诸水之会明正统间作下流达铜陵县界注于天井湖

  华湖堰在青阳县南通临城废县花堰在铜陵县东三十里杏山下溪水𬓛带花飞堰

  上因名宋郭祥正有诗萧侯陂在石埭县北旧名故院陂明成化中知县萧环重筑

  埂在铜陵县北明万历四十一年知县徐一科创筑自县北十五里百家墩至胭脂夹计十馀里

  县人名为徐公堤彭公圩在青阳县东北明知县彭士奇筑防圩在铜陵县东

  凤心闸在铜陵县东十五里明唐文灿记铜陵土田居圩乡者过半岁遭𩆍或江涨辄溢为

  灾故谓其田曰圩田距邑城十五里许地名凤心闸者众水分漉而是地绾毂其口连亘为十馀圩

  为八十馀坌嘉靖中尝筑一巨岸建设东西石闸两所外障汹潮内疏积潦利民甚溥横塘

  在贵池县南菖仙洞毓秀塘在贵池县北祝圣寺前白茅塘在青阳县南三十里

  蒲塘在东流县东北五十里源出石人山溉田二百馀亩

 ︹陵墓︺︹汉︺高𫉬墓在贵池县西南六十里后汉书𫉬传𫉬远遁江南卒于石城石城人思之

  为立祠墓︹南北朝︺︹宋︺檀珪墓在贵池县西南二百里︹梁︺昭明太子

  墓在贵池县西南秀山上府志昭明太子尝游池阳悦秋浦秀山之胜既卒颇著灵爽于池池民

  诣朝廷请衣冠葬于此 按梁书统以衮冕葬安陵元和志安陵在上元县东北五十四里查硎山

  ︹唐︺胡楚宾墓在贵池县杉坞坑康軿墓在贵池县西南黄老山軿贵池人官

  中书舍人费冠卿墓在青阳县南旱麓门周繇墓在建德县境内︹五代︺︹南

  唐︺殷丈圭墓在贵池县东南四十里︹宋︺滕宗谅墓在青阳县东十里金

  李植墓在建德县东乌阳山王镃墓在石埭县西一百二十里城子山绍兴中

  自陵阳改葬于此许介墓在青阳县西南二里丁黼墓在石埭县西一里金城山

  檀倬墓在建德县南赵昴发墓在贵池县东南七里︹明︺胡本惠墓

  在铜陵县东铜精山毕锵墓在石埭县北陵阳山佘毅中墓在铜陵县西南大通

  

 ︹祠庙︺三贤祠在贵池县城内元郡守王兴祖创祠以祀宋范仲淹包拯赵昴发明正德中増

  祀前守叶思晏毅卢辉陈良器侍中黄观都御史胡本惠按察使柯暹侍郎孙仁员外李嘉祥易名

  崇贤包何二公祠在贵池县南门内祀宋包拯明何绍正黄侍中祠

  有二一在贵池县城内县学西一在县西罗刹矶俱祀明黄观文节祠在贵池县治西亦名

  忠烈祠祀宋通判赵昴发夫人雍氏明侍中黄观夫人翁氏及三女烈妇唐贵梅烈女康清姑号双

  忠六西祠在贵池县西五里祀梁昭明六子亦名文孝庙又东流县东石驿镇亦有文孝

  四公祠在贵池县南齐山祀宋岳飞赵昴发明陈敬宗黄观协济祠在青阳县

  南二里明统志旧传二神姓曾三国时人兄弟避兵于此既没有御灾捍患功遂立庙宋大观间赐

  许侯祠在青阳县西祀宋县令许介甘泉祠在青阳县九华山祀明湛(⿱艹石)

  仰止祠在青阳县九华山祀明王守仁李太白祠在铜陵县南褒忠祠

  在石埭县南祀宋丁黼忠惠祠在石埭县西五十里祀唐查嵒一名查城庙许旌

  阳祠在建德县西北石印山明统志相传晋旌阳令许逊逐蛟至此因祀之陶靖节

  祠在东流县治西菊江亭祀晋陶潜许公祠有三一在东流县治西一在张家滩一在

  香口镇祀明许山高𫉬庙在贵池县西七十里孝娥庙在贵池县东北四十里寰

  宇记在县西北四十里吴大帝时娥父为铁冶官秽铁不流娥忧父刑遂投𬬻中铁乃涌溢流注

  娥所蹑履浮出于𬬻时人号曰圣姑为立庙葛仙翁庙在石埭县南七里舒姑

  庙在石埭县祀舒氏三女也旧在盖山今移于县西二里金城山尧庙在建德县南三里

  威烈将军庙在建徳县玉峯山祀梁江子五佘公庙在建德县东十五里

 ︹寺观︺太平罗汉寺在贵池县内西街唐林泉寺地也宋太平兴国初改建唐杜牧有池

  州废林泉寺诗齐山寺在贵池县南齐山之阳宋杨万里有宿齐山寺诗圭山寺

  在青阳县西南唐开元间建山有六景曰苍猿洞白圭泉香圭树紫竹林狮子峯石门化城

  寺在青阳县西南九华山   圣祖仁皇帝南巡遣使至山赍   御书九华圣境扁额悬

  徴贤寺在青阳县西南九华山初名应天寺五代南唐长兴二年吴宋齐邱入九华山

  止应天寺徐知诰强起之更寺名曰征贤九子寺在青阳县西南九华山九子峯下名胜志

  九子寺在碧云峯顶唐李昭象筑室居之有寄顾从事诗瑞相寺在铜陵县西南大通镇唐

  保历初建崇明寺在石埭县南南安山梁大同初建惠照寺在石埭县西一百二

  十里唐贞𮗚中建隐山寺在建德县南七十里梁建有昭明太子书榜隐山之寺四大字

  元吴师道重摹刻之为文以志云峯寺在建德县西六里宋绍兴中赐云峯古刹四字

  溪寺在东流县北唐大历中建天庆观在贵池县北南唐之紫极观也圣泉院

  在青阳县西南圭山九华山录泉在县侧石岩下号无底泉试之仅二丈水自岩岀甚清驶中有五

  

大清一统志

池州府二

︹名官︺︹汉︺窦子明铚人元封中陵阳令专务渊默化民清静凝壹县务自理︹三国︺︹吴︺

  黄盖泉陵人孙权用为石城长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扌⿱彐𧰨 -- 掾分主诸曹教曰军旅之务一

  以文书委付两⿰扌⿱彐𧰨 -- 掾(⿱艹石)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久之得两⿰扌⿱彐𧰨 -- 掾不奉法数事诘问两⿰扌⿱彐𧰨 -- 掾辞屈皆

  叩头谢罪盖曰前巳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遂杀之县中震栗︹唐︺萧复武进人广德中为池

  州刺史治状应条迁湖南观察使李芃赵州人永泰初李勉观察江西表署判官宣饶剧贼

  方青等劫商旅支党槃结芃请以秋浦置州扼衿要使不得合从勉是其计奏以宣之秋浦青阳饶

  之至德直池州即诏芃行州事李方元池州刺史钩检戸籍所以差量徭赋者皆有科品章

  桯吏不得私尝曰沈约年八十手写薄书盖为此张严建中初池州刺史廉洁有声既去任

   后刺史李冉表荐之杜牧万年人会昌中池州刺史常登涉齐山清溪九华诸胜重建萧相楼

   留题甚夥窦潏乾符中池州刺史值黄巢兵后潏核访乡籍抚恤疮痍不数月逋亡复萃︹五︺

   ︹代︺︹南唐︺吴仲举兴国人后主时为池阳令宋曹彬伐江南遣使招降郡县仲举杀其

   使及破池州执仲举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舍之子中复入宋知池州︹宋︺成

   昂开宝间知池州始建学校兴教化包拯合肥人至和初知池州为治严而不刻缩靡费

   以利梅尧臣宣城人景祐中知建德县有惠政邑人为建梅公祠王哲嘉祐中以

   学士知池州司马光有齐山记寄颂其美罗彦辅嘉祐中知池州属岁旱善举荒政奏课第

   汪奕绩溪人哲宗时知东流县断狱明允葛书思江阴人调建德主簿有惠政时

   父密巳老欲迎之官密难之书思曰曾子不肯一日去亲侧岂以五斗移素志哉遂投劾归养

   规安邱人建炎中知池州政绩丕著刘子羽崇安人靖康中知池州以书抵宰相论天

  下兵势当以秦陇为根本叶焕绍兴中知池州申请招土人二千充守御勇敢以备境内沿江

  黄子游浦城人绍兴中知池州言青阳县苗税七八倍于诸县因南唐尝以县为宋齐

  邱食邑亩输三千后遂为额诏减苗税二分有半租米二分周南平江人绍兴中为池州教

  授讲明正学以入伪学籍罢杨元秉绍兴中知青阳县每事精核群吏缩手陈昇

  卿乾道中知青阳县县有南唐宋齐邱私增赋税相沿未除昇卿至是请核减之虞允文为其上

  奏得蠲贷林桷玉山人淳熙中知铜陵县昼日垂帘廷无讼者六考皆增秩赵方

  人淳熙中知青阳县告其守史弥远曰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刑罚无差是刑罚中教化人以为

  许介高阳人淳熙中知青阳县多惠政邑人为建祠祀之潘𫓶长乐人庆元中知铜

  陵县廉豪强者寘之法自奉清俭民感化之张洽清江人嘉定中通判池州时方大旱洽白

  郡请蠲徴税宽催科以召和气守为宽税三日果大雨王伯大福州人嘉定端平中两知

   池州兴学校拓贡院奏增贡额缮城浚池以治最闻赵范衡山人宝庆中知池州以地介江浒

   藉乡兵以备不虞治城隍葺楼橹有保障功焦焕炎绍定中知池州兼沿江制置使奉省

   箚令逐沿江流民焕炎疏抚绥之䇿诏报可流移得安马廷鸾乐平人淳祐中调池州教

   宝祐元年池以礼帅诸生蔡汝揆咸淳中知贵池县尽心荒政真德秀荐之赵昴

   发昌化人咸淳中通判池州元兵渡江昴发摄州事缮兵聚粮为守御计都统张林以兵出城巡

   江阴降昴发知不可守乃置酒会亲友与饮诀又为诗别其凡弟与妻雍氏同缢死事闻赠华文阁

   待制谥文节妻赠顺义夫人︹元︺程端礼鄞县人至元中为建德教谕𫝊朱子明体达用

   之指著有读书日程颁示郡邑为学者式陈伯奎天台人至元初为铜陵尹建学校表先贤

   由是士知向学实都𫎇古人大德间监石埭县旧志岁输秋苗二万八千石皆本色转输山阪

   所费不赀都请改折色名轻赍著为令民立宣化碑以颂其德 实都旧作忻都今改正陈思

  济拓城人大德初守池州时浙江行省平章事伊苏岱尔威迫州郡取淘金者三千戸思济辞以

  无可充者乃止又有括田之令檄下思济力上章辞之 伊苏岱尔旧作也速荅儿今改正

  应极鄱阳人至大中同知池州案牍无留滞散羡赋还民奸吏为之缩手徐泰亨

  二年青阳县尹青阳旧有荒田千四百顷民输其租泰亨募人垦辟其累始除邻县铜陵人争鱼池

  三十年不决就谳于泰亨数语立剖上官凝邵武人至正中为铜陵尉秩满去有十数叟送

  之馈药数器至前路发视之皆白金也追召其人语之曰吾奉法循理非私汝也讵义始而以私终

  李宗可蕲州人至正中为池州路判官陈友谅陷安庆余阙死宗可谓其妻曰余相公

  死国吾亦义不屈汝等母为贼所辱遂拔剑无大小尽杀之自刎死︹明︺夏霖洪武初知建德

  县时方兵燹后学宫尽毁霖即宋学旧址创建焉他政事俱忠而能力监察御史刘天锡廉其实名

  其堂曰忠勤并记之孟常鄱阳人洪武末知建德县邑多逋租为撙节区画以偿又力请于朝

   得减赋额万数翟溥福东莞人永乐初知青阳县有惠爱近九华山虎恒为患溥福斋戒移

   檄山神虎即殄黄金兰永丰人永乐中任贵池典史理繁剧有敏断才洪熙间擢贵池知县

   洞悉民间利病为次第兴除之民亲之如父母前后凡十八年商宾洛阳人洪熙初谪知铜陵

   县邑有荒田不为民业者宾请听民开垦既熟而后赋之𫉬允自此增额田以数千计秩满百姓赴

   阙请留历三考皆以最闻王政易州人成化中知青阳县四邻多盗为严缉捕民赖以安大葺

   学校制祭器购书籍邑东五阡圩多水溢为建桥三座以济行者祁司员山阴人宏治中

   知池州府吏氏畏怀百废具举钱瓒斳县人宏治中知青阳县庭无奸吏狱无系囚士农各安

   其业会迁秩老㓜遮道攀号不忍其去何绍正淳安人正德中知池州府筑铜陵五十馀

   圩以备旱潦宸濠反攻安庆池人震恐绍正誓士民登陴固守事定迁秩去池人为立祠与宋包拯

   詹莱常山人嘉靖中池州同知有干略大盗章九五等啸聚江中劫掠为害莱以计擒之

  池赖以安茅坤归安人嘉靖中知青阳县按豪强奸𭶑者置重法民用怗然刘孜

  人嘉靖中知铜陵县时景王就国道江上供亿浩繁孜经理夫役每裁抑之民以不扰田登

  年忠州人嘉靖中知青阳县有干略时创筑县城登年令民照丁田自购砖石一月工具至今赖

  陈万言南海人嘉靖中池州推官有风采景王之国阉寺驿骚万言每裁抑之署铜陵

  尤多惠政叶明元同安人万历初知石埭县为民省浮费清滞狱请上官裁减差役以节夫

  马民为建祠王颐沔阳人万历中以给事中岀为知府公馀不休私署于堂左构琴鹤堂寝

  处其内尝为里甲除公费之项人佐副使缮城堞筑十柳堤卒无以为殡士民泣赙之徐一

  科弋阳人万历中知铜陵县岁大水诸圩尽溃乃创筑都埂长八十馀里以时疏濬水道民德之

  名曰徐公堤王家柱江陵人崇祯中知青阳县不务催科民赋自办调知贵池连值水旱

  日讲荒政以食饥者江北寇警修葺城堞训士储粮以艰去邑人立祠祀之王化澄谿

  人崇祯中知青阳县时军需孔亟上官严檄催征化澄于正供外悉汰羡馀劝民输纳上不误饷下

  不累民以最报叶干金华人崇祯间知石埭县左良玉以舟师东下江上骚然干亲率泾县太

  平青阳石埭四县乡兵扼龙口以备不虞四县赖之胡鲲化鹿邑人崇祯间知铜陵县时沿

  江戒严过兵索饷鲲化以身当之遂不敢纵及左梦庚兵水陆并至亲冒矢石城破被害死同时有

  程九万者以府知事署知东流县梦庚兵至城下乘城守御猝遇乱兵死

 ︹本朝︺马宏良昌平人顺治中知池州府存抚备至复学校劝耕桑并约东守兵使不为民扰

  调知岳州池人泣送数百里蒋应仔山阴人顺治二年知铜陵县时方被兵城郭俱毁应

  仔随方修筑招集散亡流民复业梁应元辽东人顺治六年知池州府首葺学宫以次修

  举废坠迁大名道去民为立祠颜敏宛平人顺治十一年知池州府时有兵马使命之役络绎

  过郡每多不辑敏以法绳之民赖以安岳申沔县人康熙中知贵池县敝衣疏食一介不取

  尝公岀署中绝粮以德化民讼狱渐少卒于官不能殓同官葬之姚子庄归善人康熙中

  知石埭县首条钱粮六弊六法行之编里甲均徭役置义塾十二所以训民人咸徳之李灿

  奉天人康熙中知池州府饬六邑减耗羡严保甲倡修府学又筑贵池黄屯阪埂开铜陵洋山矶路

  重建城南济川桥城东回澜书院赵衍金华人康熙癸丑进士知贵池县邑多积逋行为按

  戸清注俾以实田办实赋宿弊顿除城中旧多火患为作水德亭于城东此后大患遂息裘君

  弼新建人康熙进士知建德县八年清俭明决听断民神建书院修桥梁禁溺女赎鬻子贫不能

  嫁娶者捐俸助之以卓异内擢刑科给事中吴节民温陵人雍正间知池州府勤恤民隐

  尝筑金斗圩于三台墩至今利之李祖谟南丰人乾隆五十三年知贵池县惩猾役严缉

  捕在任二载编戸晏安尤爱养士后以缉匪殉难

 ︹人物︺︹唐︺胡楚宾秋浦人历右丞属文敏甚必酒中然后下笔高宗命作文常以金银杯𣂏

   酒饮之文成辄赐焉与元万顷等同召入禁中选列女传等书朝廷有疑议表疏皆密使参决性重

   慎未尝语禁中事人及其醉问之亦孰视不答寻兼崇贤直学士卒高霁秋浦人隐居石门山

   桃花坞李白尝游其地与同游眺作九华联句费冠卿青阳人元和进士闻母病革驰归而

   母已葬遂庐墓终丧隐于少微峯下御史李行修举其节孝拜右拾遗叹曰得禄养亲耳亲丧何以

   禄为再诏不起康軿秋浦人乾符中登第有文名著剧谈录行世张祐家南陵乡称才

   子一时贤俊多与之游客游润州遂侨寓焉著诗三卷顾云池州人虞部郎中为淮南从事

   所著有顾氏编遗苕川总载纂新文苑等集张乔秋浦人咸通中寓居长安试月中桂诗京

   兆解试首荐大顺初登进士会黄巢兵起遂栖隐九华山不出有集二卷何澄粹池州人亲

   病澄粹割股肉进亲疾为瘳后亲殁以毁卒当时号青阳孝子士为作诔甚众周繇至德人咸

   通进士仆射王徽称其孝友可以表俗奏为全德令与弟繁俱以奏赋得名时称至德二周

   显义安人乾符中黄巢祀潼关显拒战被害头已断犹䇿马归营而殒僖宗嘉其忠立庙祀之

   杜荀鹤石埭人景福进士官学士以诗名︹五代︺殷文圭秋浦人居九华山苦

   学砚为之穿登干寕间进士后归江南仕吴为翰林学士子崇义幼颍敏尝梦飞星坠水盘中吞之

   文思日进仕南唐入宋改姓名汤悦尝奉敕撰江南录又同修太平御览等书︹宋︺樊知古

   其先京兆人父潜任石埭县令因家池州知古本(⿱艹石)冰尝举进士不第遂谋北归乃渔钓采石江

   上数月载丝绳维南岸疾棹抵北岸以度江之广狭开宝中诣阙上书言江南可取状太祖遣郭守

   濬等率丁匠营之三日桥成不差尺寸金陵平擢拜侍御史历知均州卒 按曾巩隆平集太祖尝

   (⿱艹石)冰名何典记对曰臣慕唐右丞倪(⿱艹石)冰太祖恶其音近弱兵命改名知古然唐右丞相乃倪若

   水非若冰也夏中正贵池人尝知本县以乡党非刑威所宜施每面训诲人皆悦服累迁

   职方员外郎李植建德人熙寕进士元祐间为尚书度支郎与司马光吕公著诸人善哲宗

   初蔡卞用事斥为党人罢之方纲青阳人八世同爨家属八百口每旦鸣鼓会食尝出稻五

   赈贷贫民景徳中诏旌其门天僖中韩亿安抚江南请蠲其户杂科从之曹纬贵池人以

   文名元祐间与刘焘崔执柔刘正夫号四杰官翰林学士所著有秋浦集汤允恭贵池人宣

   和进士判常州邻州有叛卒转掠城邑将及境允恭单骑诣贼营晓以祸福寇即解去累擢兵部侍

   高允文贵池人清流主簿会里人张连忤蔡京卒于客邸京欲检视允文力为保免京

   谓曰君高节尚义当加旌赏授定边军教授实黜之也汤岩起贵池人知营道县以廉称

   尝自朂曰清而死岂不愈于浊而生耶秩满奉祠还里所著有论语义十卷诗集五十卷叶楠

   贵池人为鄱阳尉值岁潦楠力请蠲祖恤之后为绩溪令多惠政邑人为之歌曰前有苏黄门后有

   叶令君苏黄门者辙也所著有知非集精金训鉴童𫎇记檀固建德人熙寕进士绍圣初极言

   朝廷罢吕大防苏辙范纯仁用章惇曾布蔡卞之失书奏报罢胡舜元铜陵人嘉祐进士历

  迁著作郎新法行以书诋王安石致仕舜元素与安石友善人服其不阿叶谅建德人开僖中

  金兵分道南侵谅集义兵拒之中流矢卒事闻赠武经大夫程端中颐之子南渡后徙家

  贵池知六安军当金兵南攻端中竭力守御城陷死之程九万青阳人淳熙进士知武康

  县有善政历司农簿太府丞充两淮铁钱使改铸铁具有规画寻擢待制安抚襄阳齐天觉

  青阳人家贫好读书倦则隐儿而卧三十年未尝就寝经史子集靡不淹贯举于州授温州天富知

  监秩满迁知襄阳宜城二县改奉议郎赣州佥判陈敏石埭人父皓建炎末以破赣贼功至

  承信郎绍兴末金主亮来攻敏说成闵曰金精骑在淮汴必无守备(⿱艹石)由陈蔡𢭏大梁此救江淮之

  䇿也不听后守高邮城楚州北使遇者观其雉堞坚新号铁铸城丁黼石埭人淳熙进士历

  官成都制置使为政宽大蜀人徳之嘉熙中元兵趋成都黼率兵夜出城南迎战至石笋街力战死

  事闻诏立庙祀之华岳贵池人为武学生上书请诛韩伌胄下大理贬建安圜土中郡守𫝊

  伯成怜之命狱卒使出入无系侂胄诛放还复入学登第为殿前司官属谋去丞相史弥远杖死东

  郑舜臣建德人绍定中江西寇猖獗赵范知池州闻舜臣名牒充民兵副将防守江淮

  又尝董军馈输财用朝命褒之江应洪青阳人有器识庆元进士知德安府决数十年疑狱

  以剸剧称擢淮东提刑兼知杨州元兵太至多方御之力屈死苏刘义贵池人景定中以鄂

  州战守及城鄂常澧州功赐缗钱知吉州军事元兵至皋亭山刘义与张世杰等扶益广二王出嘉

  会门渡浙江去崖山败续世杰刘义等以三十馀艘乘潮而遁刘义至海洋为其下所杀︹元︺李

  鹏飞池州人生母姚氏为嫡母不容改嫁为朱氏妻鹏飞不知也年十九思慕哀痛誓学医以

  济人愿早见母行求三岁至罗田县得焉时朱氏家方疫鹏飞起之遂迎还奉养久之复归朱氏时

  渡江省觐既卒岁时携子孙同往祭墓以终其身冯勉建德人㓜有文笔天历中对䇿清庙

  瑟赋为时所传至顺中登进士第授韶州路佥判著有土苴集︹明︺钱清青阳人元末集义旅

   卫乡邑民多赖之常遇春遣赵忠下青阳清率众来归擢莱州卫指挥使吴元年调征张士诚战死

   黄观贵池人洪武中会试廷试皆第一授修撰累迁礼部右侍郎建文初更官制迁礼部侍中

   与方孝孺等并亲用燕王举兵观奉诏募兵至安庆燕王已入京观闻投江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

   赐谥忠节陈敬宗贵池人洪武进士建文立为刑科给事中永乐初有诏授敬宗

   官敬宗上书请成祖退位诏收之腰斩于市郑景曜名拱南以字行建德人永乐进士授

   江西道御史按辽东有元时故吏储钦等为奸利有司不敢问景曜假微行缚治之民以安寻擢贵

   州左参政湖广筸子坪苗乱命监总兵官萧授进兵剿堵苗平晋阶中大夫以年七十致仕归事母

   极孝善兄弟白首无间言胡本惠铜陵人永乐举人以户部员外岀为南昌知府有善政累

   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莅军持重著声绩柯暹建德人幼颖异能文章永乐中以举人预

   修永乐大典为解缙胡(⿱艹石)思所赏识寻选入翰林中会试乙榜入内阁预机宜文字擢戸科给事中

   疏陈时政忤尚书李庆岀知驩州未至复有谮之者追还系狱三载宣德时以杨士竒等荐特擢浙

   江按察使母忧归庐于墓侧有鸡互哺雏冬竹茁笋之异著有东冈集檀凯建德人幼贫好

   学永乐举人预修永乐大典寻成进士观政都察院命与御史一体佥事虑因为一时异数寻授思

   州府通判秩满当迁思民相率走京师请留凯乃加正五品俸还任宣德中擢应天府治中思民涕

   泣送之凯素廉洁以应天府丞致仕孙仁贵池人敦孝友亲疾每祷天愿以身代景泰中进七

   累官陜西右参政有惠政晋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平松潘黑虎砦贼以户部左侍郎致仕所著有

   东山奏议东山稿檀观东流人宣德中以贡授永川令以廉静称当迁民诣阙请留满九载

   以治行最擢云南按察司佥事不赴归囊止一石人号之曰清白石张廷瑞贵池人天顺初

   任江西龙泉知县以清惠称满九载擢南御史清理屯田籍中人侵占田亩还之军致仕归贫无以

   自给龙泉人多遗以金却之县人为立却金亭张辉石埭人宏治进士累擢福建按察使佥事

  以介直忤刘瑾勒令休致瑾败朝士交荐之以年老不出进一阶李嘉祥贵池人宏治进

  士授北直开州知州剔奸袪弊动中机宜州城北旧有淫祠嘉祥毁之巫风遂绝擢南户部郎中督

  赋苏州性慷慨喜论事尝具疏语侵权宦人尤壮之桂鏊贵池人以文名正德中授江西广信

  府同知时宸濠蓄逆谋结山中三巨寇为支党巡抚孙燧檄鏊以次剿平之嘉靖中尚书王守仁总

  督两广诸军平思州断藤峡鏊与军事论功擢思恩府知府致仕归粤人祀守仁以鏊配焉

  珊贵池人正德进士授监察御史时林有年以谏迎活佛送诏狱珊申救之嘉靖初疏陈十渐奏

  上不报出为河南副使累迁右副都御史复以言事落职会贵州凯口贼作乱廷推起珊往平之复

  原官晋南户部侍郎柯相贵池人正德进士知江西永新县宸濠反南昌巡抚王守仁举兵讨

  贼相集其县民兵从躬自居守宸濠平守仁以首功六级与相辞不受后擢南吏科给事中劾去官

  邪数辈奏裁内府暨诸司库藏以钜万计累升右副都御史巡抚陜西筑皋兰边墙三百里改督两

  广不赴归所著有奏议公移诸稿李崧祥贵池人正德进士历河南布政司参政上党青

  阳山贼作乱以崧祥有办贼才调总四道兵入山讨贼平之议析壶关等县地置平顺县以扼山之

  要害得旨允行迁四川布政使世庙多营建蜀民困采木之役崧祥抗疏止之因忤用事者致仕归

  陈应期青阳人嘉靖中任广西永寕州知州为政廉恕劝化邻州群猺清各卫屯田却千金

  馈以论荐加一级乞归李一元建德人嘉靖进士历官兵部右侍郎巡抚江西引疾归一

  元所历皆著劳绩而廉洁自持却一切问遗馈赆嘉隆间在朝有四君子一元以清得与胡大

  武贵池人嘉靖中贡入太学闻母瞽驰归朝夕不离母侧者八年母目复明人以为至孝所感后

  为永定知县逾年归施宗谊青阳人嘉靖中任广西梧州府同知有剧贼张廉等劫掠为民

  害宗谊讨平之梧人立祠以祀所著有五经类语诸书章时鸾青阳人嘉靖中授邹县知

  县劝课农桑邑大治时河决病漕时鸾请于河道尚书朱衡开南阳新河果底绩累擢河南副使时

  鸾性行醇笃居官不以家累自随每去官襆被萧然有古循吏风施尧臣青阳公嘉靖进

  士授萧山知县时浙有倭寇萧山故无城尧臣为创筑之城甫完而寇大至邑赖以不陷累擢顺天

  府尹致仕毕锵石埭人嘉靖进士累官应天府尹海瑞廉其治行与相善历南京戸部尚书因

  风霾陈九事历指库帑侵渔军匠冗食之弊忤近习意不行遂乞归卒谥恭介佘毅中

  人万历进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治泉南旺为通月河治汶筑洸济以裨运道总河潘季驯以最闻

  适黄淮失故道漕河中阻势渐迫泗州晋毅中署郎中事驻中河理徐邳一路毅中承季驯指画塞

  崔镇决口筑堤一万二千丈有竒河工成诏以京堂用而毅中竟以瘁卒于河赠太仆卿刘光

  谟贵池人万历中以处州府通判署青田县事多惠政民无逋赋治造漕艘于杭州计材程工遍

  恤军匠人咸德之桂应蟾石埭人万历中衡州府推官治狱详慎修葺湘江中鼓山书院

  集诸生以课致仕归结庐先墓旁隐迹十五年以终王一桢青阳人万历进士授邹县知县

   课民农桑设官庄百馀所以处民之无恒业者岁大祲安集流移赈恤备至历官湖广布政使御苗

   靖盗以劳卒官吴一元青阳人万历中任江西星子县知县中人李道以监税至江西过江

   扰甚一元力与之抗道怒诬以阻挠国税逮下刑部狱星子民哀号诣阙为一元申辩得释天启中

   赠尚宝少卿郑三俊建德人万历进士持身峻洁天启中累官至户部侍郎极陈魏忠贤

   客氏之罪奏行足储数事及赵南星等罢官三俊遂乞归崇祯元年起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明

   年京察魏党澄汰一空考绩入都留为刑部尚书进吏部罢归章一恒贵池人少孤奉母以

   考万历间族人诬其兄杀人狱虽白仍拟遣戌一恒诣有司请代行有司义而许之数岁遇赦还友

   爱弥笃居里中力行善事邻家失火延其居忽雷雨反风灭火人以为孝友所感李可受

   青阳人自㓜励志节崇祯中授陜西澄城县主簿时流贼攻劫可受佐其令以死守或劝其弃城走

   可受曰位虽卑死吾分也走将奚之城陷不屈死事闻加赠恤苏琼石埭人任四川泸州知州

  时流寇张献忠寇蜀屡犯泸琼守御甚固后以力屈被执大骂不屈死妻舒氏亦自裁事闻赠太仆

  寺卿妻赠淑人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忠烈佘 铜陵人任湖广随州州判署州

  事会流寇突至破州城索印不与骂贼死 本朝乾隆四十八年   赐谥节愍汤文琼

  石埭人性至孝父母殁庐墓终丧读书晓大义以贫走京师时流寇日炽文琼以布衣愤切时事并

  疏陈备御之䇿不报及闻贼陷京师乃大书报国二字于馆壁又书位无文丞相之位心有文丞相

  之心二语自经死福王时以给事中熊汝霖疏奏赠中书舍人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敕赐

  陈公诰贵池人幼工文崇祯十七年五月闻变自经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敕赐入祠吴应箕贵池人与同邑刘城齐名并负用世才博览群书应箕北游汶颍南渡吴

  越所至戸外屦恒满寓金陵督师侯恂辟为监纪不就阮大铖居南京倡流言鼔煽人心应箕为南

  都防乱公揭讨之南都不守竟慷慨就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忠节城崇祯中膺荐

  不就著峄桐全集古今名贤年谱等书吴大榴 吴世煜俱青阳人大榴父丧

  力不克葬厝浅土万历时山溪骤涨大榴捍父棺随漂去至死棺镮犹在手世煜父大揩福王时左

  兵肆掠𫉬大楷将杀之世煜请以身代乃𥼶大楷而胁世煜徇富家不从遂遇害两孝子祔祀家祠

  标其主曰孝烈马应魁贵池人初为小将史可法拔为副总兵每战披白甲大书尽忠报国

  四字于背 大兵南下应魁从帅援可法于高邮战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又

  同县人总兵曹大镐总兵汪思诚俱福王时殉节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大镐谥忠节思

  诚谥节愍桂有煃石埭人以岁贡授江西抚州府学训导 大兵入抚州有煃自缢死又池

  州诸生吴穉明亦福王时闻 大兵南下殉节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敕赐入祠

 ︹本朝︺曹诚青阳人以贡历寕州知州勤于其职康熙三年土司昌言作乱寇寕州诚尽力守御

  城陷被害苏汝霖石埭人顺治壬辰进士授寕波府推官长于听断时 大兵征舟山有转

  饷功历迁广西提学佥事康熙十三年叛帅孙延龄据桂林胁汝霖索印峻拒之怀印走赴广督军

  前兼苍梧道随署广西布政使以瘁卒官方祥美贵池人性孝友有幼弟为母所钟爱喜依

  之居每膳祥美辄负其母来食巳仍负之返积十数载以为常后其弟坐盗诬系狱祥美尽鬻已产

  陈万昇贵池人与弟嘉荫从弟万鹍同就外傅康熙巳酉盗掠近村嘉荫万鹍𬒳执万

  昇请代死盗并杀之章世德贵池人康熙壬戌进士知南平县县素苦里长当役世德至即

  除其累值编审悉豁虚丁百姓德之县治及城外浮桥皆世德所修造卒官丧车还日县民号哭远

  吴襄青阳人为诸生负盛名   圣祖仁皇帝南巡召试入高等纂修历代诗馀康熙

  癸巳成进士历官礼部尚书供奉 内廷襄持身端谨督学顺天陈奏滏水事宜及民间利弊俱见

  采纳工诗文学行为时所重卒谥文简子庆禖康熙庚子举人工书画尤精扵医兆雯雍正甲辰

  士官编修直史馆勤于其职后以病归郎思诚贵池人幼孤事母孝尝刲股疗母疾母卒

  啜粥庐墓其地多虎自庐墓后虎遂绝迹郡守颜敏欲举思诚纯孝以老疾辞雍正五年 旌

  懿修青阳人乾隆丙戌进士授编修入直  上书房洊擢少詹事五十四年以病乞假囘籍

  嘉庆元年   高宗纯皇帝举十叟晏懿修与焉七年病痊补通政使司副使寻擢侍郎左都御

  史官至礼部尚书提督广西湖北顺天三省学政充 经筵讲官  上书房总师傅加太子少保

  衔十八年致仕懿修学问优长持躬端谨供职数十年历受   两朝知遇年八十一卒

  赐祭葬谥文僖浦宝光东流人乾隆三十九年援例授湖北宣恩县干坝司巡检署利川县

  丞因邪匪滋扰杀贼阵亡𫎇恩赐恤给云骑尉世职入祀昭忠祠

 ︹流寓︺︹汉︺高𫉬字敬公新息人少游学京师与光武有旧三公争辟不应太守鲍昱每行县辄

  式其闾𫉬遂远遁江南卒于石城石城人思之共为立祠︹唐︺李白字太白陇西人天宝中供

  奉翰林放还浮游四方尝由金陵上秋浦更名九子山为九华遍游青溪白笴桃湖陂玉镜潭江祖

  石大楼山苦竹岭黄山桃花坞五松陵阳之胜辄留题咏池人于所游历处立祠祀之李昭

  象字化文池州刺史方元子方元罢池州遂留家秋浦黄巢兵起昭象入九华结屋碧云峯下龙

  纪中屡召不赴罗隐字昭谏馀杭人父则为池州铁官隐遂家于梅根浦上及去池有忆九华

  许棠字文化宣州人以诗名与张乔俞垣之辈号咸通十哲仕泾县尉退隐九华︹五

  代︺宋齐邱字子嵩豫章人杨吴徐知诰当国将以为相齐邱避居九华山知诰遣其子景

  通亲诣山中起为中书侍郎及南唐保大元年为浙西节度使遂归九华旧隐赐号曰九华先生

  山中征贤寺机谋山沉机石皆隐居故迹︹宋︺范仲淹苏州人生二岁而孤随其后母谢鞠

  于朱文瀚家读书长山土人因号所居长山曰范塘其读书处曰读山滕宗谅字子京河

  南人以左司谏屡贬池州榷酤尝爱池之九华于是葬其亲于山之金鸡原筑书堂为终隐计

  辽字叡达钱塘人熙寕中忤王安石流永州更赦徙池州见九华喜曰使吾自择不过尔耳即筑

  室于齐山之上名曰云巢孔武仲字常父新喻人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曹清

  人天圣中谪知彭泽县过贵池爱东源山水遂弃官筑室于其地邦政和间为太子

  詹事以忤蔡京安置池州朱梦说宣和间布衣也上书论宦寺权太重诏编管池州

 ︹列女︺︹三国︺︹吴︺孝娥大帝时其父为池州铁官铁入冶不镕法当死娥忧之遽跃入冶骨

  化铁遂镕浮其履𬬻面时人号曰圣姑立庙以祀︹唐︺桂金钗石埭人父盛筑七里𥕎

  路御黄巢巢寇里中女被𫉬欲污之女绐贼出户投井死里人号其井曰金钗井春秋祀之︹宋︺

  黄奉先贵池人父官大尉陷西凉女年十八悯其父陷贼挺身入西凉挟之返朝命进其父

  秩并加赉焉︹元︺甯天骥妻胡氏青阳人夫死舅姑欲嫁之不可守节六十年殁

  朝命旌之︹明︺黄观妻翁氏贵池人建文末观奉诏出募兵翁及二女在京邸成祖起

  兵至京城命收观妻女给配象奴翁乘间𢹂二女并家属十馀人投通济门桥下死方投水时呕血

  石上成小影沃之以水影愈明后移至黄观祠名翁夫人血影石章佳英贵池人孤

  兄嫂兄以逋赋窜死遗孤在抱佳英令其嫂携之匿外族终身不字阴䕶其侄长致家政焉

  智妻李氏石埭人夫亡子幼舅姑欲嫁之乃断发截耳守节不渝成化中旌表朱彦

  明妻唐氏贵池人有富商见其色悦之赂其姑姑诲妇淫弗听痛杖之继以炮烙体无完

  肤终不从乃以不孝讼于官受刑楚毒或诘其实曰全吾名而污吾姑不孝也乘夜自经其家梅树

  下杨慎有传嘉靖初祀忠烈祠相延芗妻黄氏建德人年二十二夫亡无子毁容截

  发守节终身宏治中旌表康清姑贵池人年十七父老兄病正德中流贼刘七等掠江上执

  父刃其背血流及踵清姑泣请释父愿以身从贼俟父已远遂骂贼跃入水贼钩之起骂益厉贼断

  其肢以死嘉靖初祀忠烈祠柯廷玉妻曹氏贵池人夫亡自缢死何文宇

  妻江氏青阳人夫亡自缢死佘谓道妻李氏铜陵人事姑孝姑病剧刲肝为

  羹进之姑病差愈李以创甚殁刘玘妻井氏建德人夫病刲股进药不瘳无子守节至

  老诏旌之管莲姑贵池人许同邑胡邦贵未婚夫卒女愿往依其舅姑请立后守节垂三十

  谢某妻桂氏石埭人嫁青阳谢氏年十九夫亡有富人曹氏欲娶为子妇氏愤自

  缢其家救之甦守节至八十殁桂保姑石埭人许字李岩䕶及长李氏家日落其父以女改

  许舒氏女闻服毒死邦国妻汪氏贵池人年十九夫客死于粤及榇归恸𡘜自缢

  死天启中旌表宋某妇陈氏贵池人嫁二年而寡父兄迫令改适氏闻其期具汤沐浴

  毕闭户自经绳断不绝复引纺车铁钩自刺死檀之坚妻高氏建德人之坚中进士

  第卒京邸氏闻痛哭欲自尽因有孕中止既而产一女遂绝食七日死崇祯间旌表佘心浩

  妻汪氏铜陵人年十七夫亡触柱死鲍三妻胡氏贵池人左艮玉兵至出避

  江通山遇兵逼污之氏抱树大骂兵断其左右手皆不动乃杀之曹氏女贵池人年十五

  未字左兵至为所执女绐释其父即骂不绝口遇害徐灏妻谭氏贵池人左兵至与姑

  为左兵执谭以簪珥脱其姑自随至龙潭投水死同邑章谟妻陈氏亦与姑俱被执恳于贼释其姑

  大骂杜元妻章氏贵池人偕其夫避乱为左兵所执欲逼污之氏绐兵释其夫即

  跃入池中死朱之相妻吴氏贵池人为左兵执至营大骂支解而死同里有陈尧

  庭妻孙氏吴道泰妻孙氏朱正洪妻许氏程宗尹妻吴氏吕先韺妻吴氏吴森妻陈氏横塘妇人鲍

  氏俞氏杨村程某妻俞氏陈尧中女杜宣妾皆死于左兵之乱汪炳妻章氏青阳人左

  兵至执其姑索赀装氏救姑趋岀因𥼶姑执氏就道过山曲一巨池溺焉贼舍去其族人趋救之谢

  曰女子岂可待援于人手乎遂趋入深水死时同里死于左兵者有朱文榜妻某氏王应凤妻罗氏

  孙庭祚妻包氏及其弟妻熊氏子妇柯氏郭应春妻江氏沈有来妻程氏与邻妇裴氏何应华妻孙

  氏熊士章妻张氏熊远魁妻包氏崔启弼妾奚氏铜陵人自十馀岁同嫡王氏守

  节至六十遇左兵赴水死同时佘日智母张氏媳丁氏章国藩妻张氏毕应勲妻叶氏佘应泰妻叶

  氏章日昌妻锺氏汪有源妻胡氏朱宗妻某氏同弟妇刘氏及二女徐鼎祥妻陈氏佘继茂妻某氏

  邵一仁妻某氏佘儒道妻某氏丁学大妻朱氏丁应运妻某氏锺思建妻叶氏谢天宠妻佘氏妾藕

  氏谢与师妻佘氏谢升妻佘氏谢云妻葛氏谢岩妻殷氏戴君荣妻孙氏佘遂妻张氏杨福妻张氏

  佘继商妻张氏佘心镜妻陈氏刘得志妻方氏俱不受兵辱而死江氏女名巽容建德人

  随母避兵山中遇兵欲污之大骂跃入潭水贼怒攒刃刺之潭水尽赤同时有姚时中妻柯氏冯时

  得妻郑氏柯凤吉妻郑氏童氏女冬妹刘氏女王氏女江永祐妻冯氏童承禧妻徐氏洪某妻赵氏

  徐正阳妻陈氏洪图福妻礼氏皆不辱死黄如斗妻王氏东流人早寡自矢守节左

  兵陷县城强之行不从遂遇害同里高日早妻张氏方尧春妻吴氏金氏女皆骂贼遇害

 ︹本朝︺陈一文妻盛氏贵池人夫亡殉节同县胡茂妾陈氏陈河北妻桂氏王永大妻

  陈氏檀士神妻陈氏桂新祖妻张氏均夫亡殉节贞女陈照未婚妻王氏汪士椽未婚妻林氏均夫

  亡守方坤妻李氏石埭人夫亡殉节同县苏柏福妻徐氏桂伸妾周氏均夫亡殉

  节许一图妻吴氏媳某氏沈明元妻汪氏毕天培妻沈氏均守正捐躯烈女方启祥未婚妻沈氏夫

  亡殉王之冕妻孔氏建德人夫亡守节顺治年间 旌郑如霍妻

  汪氏建德人年十九守节至九十八卒方懋𪟝妻陈氏贵池人夫亡守节同

  县方懋谷妻佘氏戴美之妻郭氏子天恩妻赵氏储国新妻潘氏巩思赞妻章氏柯正先妻陈氏刘

  士范妻章氏汪之滢妻丁氏朱可元妻彭氏张有竒妻方氏汪之宗妻吕氏曹兴宗妻洪氏李锡年

  妻纪氏汪必进妻陈氏吴大宾妻程氏毕天庚妻章氏施光朝妻桂氏田继芬妻汪氏陈一尧妻吴

  氏王道濬妻吴氏王锡圣妻章氏舒廷捷妻吴氏吴某妻檀氏汪必昌妻俞氏吴忠耀妻黄氏陈天

  泽妻施氏唐锡极妻汪氏王凯妻程氏陈应春妻王氏方光祯妻陈氏高尚妻李氏柯继萃妻胡氏

   朱全士妻李氏方之銮妻丁氏王孙薏妻李氏柯徴用妻俞氏汪铭妻萧氏江士铨妻杨氏李光涵

   妻杨氏钱某妻梅氏柯懋勉妻吴氏吕自灿妻王氏均夫亡守节烈女陈维翱未婚妻尤氏陈明诚

   未婚妻桂氏均夫亡殉烈俱康熙年间 旌陈明心妻章氏青阳人夫亡守节同

   县徐中义妻何氏孙恂祚妻何氏章一韬妻徐氏陈梦绅妻刘氏甯应祖妻阎氏甯贞启妻陈氏王

   尚祚妻江氏章志升妻陈氏陈自国妻鲍氏徐永凯妻杜氏徐汉明妻施氏林三桂妻陈氏曹积生

   妻李氏均夫亡守节俱康熙年问 旌苏偀妻方氏石埭人夫亡守节同县沈世德

   妻朱氏陈君佐妻章氏苏炎妻孙氏沈祯祥妻章氏沈生夀妻李氏胡宗福妻陈氏沈惟一妻胡氏

   桂挺妻程氏沈期妻杨氏陈闰生妻章氏桂应美妻曹氏苏经妻杜氏桂应元妻李氏陈光辛妻杨

   氏王灿妻陈氏胡大同妻吴氏桂文吉妻章氏苏义良妻李氏苏陵翺妻桂氏沈一揆妻曹氏桂允

   福妻杜氏杨并春妻桂氏苏仁祥妻陈氏孙宣明妻张氏李达春妻陈氏胡大贲妻施氏陈自怡妻

  苏氏章腊妻程氏沈叡妻李氏陈于溶妻李氏苏禩妻桂氏陈铉妻甯氏桂七十妻苏氏许一梁妻

  舒氏沈明鸾妻郑氏陈于洪妻沈氏陈首琦妻苏氏苏来略妻许氏胡本固妻吴氏沈德㥅妻桂氏

  均夫亡守节烈女杨绍辉未婚妻桂氏夫亡殉烈俱康熙年间 旌徐愈振妻冯氏

  建德人夫亡守节同县孔尚𫎇妻胥氏姚之皋妻刘氏徐松第妻郑氏汪源洪妻黄氏王家范妻曹

  氏均夫亡守节俱康熙年间 旌柯正用妻俞氏贵池人夫亡守节同县陆朝镛

  妻萧氏程其铎妻纪氏彭廷选妻汪氏程克鳌妻纪氏程启震妻舒氏曹应亨妻陈氏王时行妻纪

  氏章应礼妻何氏曹延继妻方氏柯继审妻姚氏李启应妻王氏汪凤龄妻储氏均夫亡守节烈妇

  纪国纲妻吕氏夫亡殉节贞女方之镠未婚妻桂氏柯继超未婚妻余氏姜蓁龄未婚妻夏氏潘有

  昌未婚妻章氏吴来炜未婚妻章氏金氏女鹤姑吕氏女均夫亡守贞俱雍正年间 旌袁国

  学妻胡氏青阳人夫亡守节同县袁见龙妻陈氏沈夀先妻施氏倪启明妻王氏柯日亮

   妻吴氏江自台妻何氏方逢郁妻徐氏程荅之妻甯氏阮定邦妻汪氏陈启震妻舒氏均夫亡守节

   俱雍正年间 旌佘嘉旭妻龚氏铜陵人夫亡守节同县马象辰妻石氏朱良成

   妻锺氏汪本望妻曹氏王应奎妻黄氏章煊妻俞氏胡正权妻吴氏盛士衡妻徐氏胡承进妻徐氏

   均夫亡守节贞女方国榜未婚妻陈氏夫亡守贞烈女鲁宗岳未婚妻王氏吴中梧未婚妻朱氏均

   夫亡殉烈俱雍正年间 旌谷珍妻王氏石埭人夫亡守节同县苏𥙿妻江氏陈𬭎

   妻甯氏陈作新妻杨氏吴首芬妻沈氏张国安妻黎氏陈国佑妻章氏桂志祐妻汪氏吴清明妻桂

   氏胡纶妻张氏沈德润妻孙氏沈成龙妻柯氏均夫亡守节贞女沈自材未婚妻胡氏夫亡守贞烈

   女周岳龄未婚妻陈氏汪馀庆未婚妻杨氏夫亡殉烈沈明宦未婚妻陈氏许氏女守正捐躯俱雍

   正年间 旌张世禄妻金氏东流人夫亡守节同县江汝霖妻邹氏张拱垣妻江

   氏均夫亡守节烈妇黄云祥妻方氏宋华应妻檀氏均夫亡殉节烈女张元秀未婚妻陈氏夫亡殉

  烈俱雍正年间 旌陈国桢妻吕氏贵池人夫亡守节同县邦璇妻程氏章洪聪

  妻蒋氏蒋大杰妻周氏管天民妻曹氏江士铨妻杨氏江士铚妻储氏吴应联妻叶氏吴曰延妻韩

  氏杜芳池妻徐氏宋伟卿妻吴氏宋三征妻黄氏余祖昭妻章氏陈益昌妻胡氏吴朝宠妻陈氏姜

  可超妻包氏徐昌龄妻汪氏宋本都妻郑氏吕朝桂妻陈氏张左龙妻林氏吕先嶐妻陈氏吕朝枚

  妻沈氏曹天柱妻高氏胡祁士妻蒋氏韩一连妻王氏苏永昌妻许氏董䇿昌妻汪氏张尚璜妻胡

  氏储侳元妻张氏赵有贺妻邓氏章占胜妻汪氏桂自祥妻汪氏陈景瓒妻储氏张士炘妻管氏萧

  仁池妻李氏江之彩妻胡氏汪大美妻王氏徐宗尧妻何氏徐必立妻康氏苏时恺妻黄氏桂日交

  妻汪氏柯节妻刘氏桂日彪妻叶氏吴来松妻黄氏管天习妻汪氏江士旗妻姜氏吕调卿妻丁氏

  吕应奎妻李氏史逢举妻吴氏朱永道妻王氏苏一豫妻汪氏胡一体妻黄氏李建周妻陈氏吕佐

  明妻柯氏吕珍妻纪氏吕永誉妻吴氏陈道雅妻曹氏吕来朋妻王氏陈明徳妻吴氏管应宸妻吴

   氏王宪章妻方氏管应章妻陈氏管应静妻毛氏程士镕妻吴氏徐秀栋妻吴氏包大谋妻方氏王

   大训妻陈氏施云鹏妻张氏杜善福妻胡氏徐秀桂妻吕氏陈光暄妻张氏檀植妻徐氏杨璘妻吴

   氏吕蕃僖妻张氏吕大韶妻储氏吴默妻潘氏张一甯妻俞氏胡遵轼妻王氏徐秀榆妻方氏罗天

   銏妻陈氏储秉铎妻方氏王希曾妻柯氏王道曽妻江氏胡朝缃妻朱氏王有麟妻谢氏金之荣妻

   曹氏汪时玉妻章氏金士伟妻刘氏吕鹓鶵妻汪氏陶国珍妻王氏陶泰谆妻刘氏方允坚妻姚氏

   纪长显妻胡氏桂生洪妻陈氏方廷简妻唐氏方廷䇿妻汪氏吴同湘妻曹氏黄正隆妻陈氏黄一

   恒妻殷氏黄正慜妻吴氏殷起伟妻陈氏姚可珍妻柯氏黄世坤妻汪氏宋本恭妻徐氏黄观宋妻

   张氏汪世道妻陈氏胡朝卫妻张氏胡国治妻郑氏杜芳沆妻江氏高文俊妻陈氏程维燧妻汪氏

   傅从选妻桂氏黄世位妻吕氏吕朝臣妻章氏吕希简妻章氏吕文元妻郑氏夏日光妻查氏章允

   进妻马氏徐可钦妻胡氏李正芬妻章氏章光临妻柯氏姚大慰妻吴氏陈国崛妻杜氏方助圣妻

  黄氏吕家槐妻柯氏李元来妻吴氏陈元冔妻李氏蒋光𥙿妻胡氏高达妻曹氏均夫亡守节烈妇

  毕廷瓒妻潘氏林修来妻吴氏均夫亡殉节贞女张启曾未婚妻姜氏柯氏女秀姑吴氏女有姑均

  夫亡守贞烈女鲍烜书未婚妻杜氏林永怀未婚妻吴氏均夫亡殉烈俱乾隆年间 旌吴太

  定妻刘氏青阳人夫亡守节同县林永绥妻谢氏方元妻何氏章声泮妻周氏施明𬙂妻

  何氏孙思碧妻吴氏甯琼阳妻陈氏柯鸣国妻吴氏吴泰云妻何氏吴庆允妻胡氏胡正滕妻江氏

  徐元顶妻佘氏章尚志妻曹氏周永浤妻孙氏章自超妻方氏章见龙妻孙氏池才妻骆氏胡正雄

  妻何氏王尚梁妻金氏李流芳妻陈氏曹国全妻李氏曹国采妻李氏李是庆妻沈氏甯柳生妻陈

  氏沈中德妻王氏沈良璧妻陈氏王世琪妻章氏王世𬀩妻徐氏陈豹文妻徐氏甯继模妻李氏洪

  士彦妻汪氏李夀岐妻陈氏方启华妻吴氏许坤元妻杜氏汪邦清妻金氏方之俊继妻王氏吴文

  璧妻程氏徐翼妻施氏施德珩妻陈氏王彦妻江氏徐念祖妻甯氏林一蜚妻夏氏方筠妻吴氏洪

  圣荣妻王氏章绳祖妻方氏吴翔龄妻陈氏夏嘉亮妻徐氏罗顾三妻张氏罗梁元妻胡氏王延介

  妻徐氏方合泰妻吴氏洪艺林妻方氏王维绪妻施氏苏澄妻汪氏张世友妻罗氏熊正明妻柯氏

  胡正题妻沈氏刘谦祚妻汪氏陈勷妻徐氏陈光华妻李氏陈长源妻高氏杨元春妻甯氏章维建

  妻施氏章士冕妻方氏章本周妻洪氏徐希彦妻毕氏罗世赏妻刘氏鲍筦妻甯氏徐感祖妻施氏

  刘绍蔚妻沈氏章元初妻施氏朱敬业妻吴氏甯崇夀妻陈氏李世攀妻徐氏汪太杨母江氏甯朝

  宗妻杜氏袁宏道妻佘氏熊绍衮妻何氏甯钟岳妻李氏张继圣妻施氏徐毓灵妾马氏程士倬妻

  陈氏吴生芳妻胡氏方廷佩妻章氏吴庆湑妻包氏徐成洛妻沈氏施元祥妻吴氏孙国梓妻黄氏

  甯𥙿矩妻苏氏章朝拔妻甯氏江自傥妻许氏曹先楚妻甯氏袁凤南妻程氏袁世盟妻章氏王昌

  祚妻吴氏李瑞懋妻陈氏汪尚瑾妻方氏陈常梓妻鲍氏李效甲妻林氏吴志范妻柯氏徐元耈妻

  甘氏江明钫妻涂氏李光第妻杜氏涂德遐妻汪氏曹如国妻陈氏曹如治妻陈氏曹如频妻陈氏

  胡正蛟妻徐氏王天福妻李氏甯锺英妻李氏林添民妻李氏江宗益妻吴氏李士文妻万氏杨自

  立妻吴氏李永鹤妻苏氏汪锦芳妻江氏柯时炤妻吴氏江文兴妻罗氏江宗清妻孙氏王九鸾妻

  罗氏杨永茂妻徐氏曹先则妻谢氏鲍辰林妻陈氏徐成学妻何氏罗景琠妻吴氏江明锳妻夏氏

  杨士修妻甘氏程中月妻王氏均夫亡守节烈妇吴大满妻杨氏徐开生妻袁氏李沙闻妻曹氏江

  瑞龙妻周氏王荐元妻沈氏均夫亡殉节贞女陈启蒙未婚妻胡氏柏良兴未婚妻王氏沈天桂未

  婚妻何氏甯毓璜未婚妻曹氏林义臣未婚妻鲍氏均夫亡守贞俱乾隆年间 旌胡之骏

  妻章氏铜陵人夫亡守节同县胡心壁妻锺氏罗添筹妻胡氏徐承伟妻何氏葛之抡妻江

  氏王先正继妻周氏谢宗仁妻夏氏朱孟樟妻阮氏陈绍篯妻周氏汪惟鹤妻余氏汪伯吕妻查氏

  姚廷献妻罗氏叶芳春妻杜氏杨卿云妻潘氏崔必润妻郜氏余绣运妻杨氏童守鳌妻李氏佘建

  妾朱氏锺立生妻张氏崔尚质妻陈氏赵之珏妻佘氏汪蛟妻何氏锺有德妻胡氏徐祁芳妻盛氏

   徐干年妻章氏刘邦华妾朱氏曾国桂妻刘氏章之郊妻崔氏王有誉妻阮氏徐大灿妻丁氏曹正

   义妻王氏汪大绶妻佘氏陈克昌妻王氏周登魁妻马氏邵名桂妻姚氏陈绍仪妻马氏胡正绪妻

   汪氏金宗洸妻汪氏陈绍鲁妻查氏余懋敷妻章氏陈可书妻张氏周仁驹妻丁氏钱自晋妻李氏

   郜必荣妻唐氏陈绍俨妻郜氏章廷英妻胡氏余桐妻谢氏盛士凤妻徐氏崔永河妻查氏周继旦

   妻何氏丁鳌龄妻胡氏江僓道妻章氏张承琮妻仇氏杨时来妻方氏盛有信妻俞氏阮凤程妻王

   氏郜应熙妻徐氏余廷爌妻王氏陆有旦妻张氏章廷鐻妻佘氏均夫亡守节贞女文锦未婚妻何

   氏佘延禧未婚妻汪氏丁孔志未婚妻张氏均夫亡守贞烈女查德泽未婚妻余氏夫亡殉烈俱干

   隆年间 旌苏聚妻汤氏石埭人夫亡守节同县胡文学妻杨氏胡文朂妻裴氏沈

   圣生妻陈氏沈成龙妻柯氏陈学周妻李氏任贵生妻吴氏苏桃元妻陈氏苏尔赞妻沈氏苏尔咏

   妻陈氏章国康妻陈氏杨文及妻胡氏苏祖定妻吴氏张兆吉妻杨氏沈观妻李氏苏钟琦妻徐氏

  徐德彰妻苏氏张一瑞妻储氏李宗远妻胡氏唐洪忠妻孙氏陈学相妻施氏杨元茎妻李氏杨明

  琼妻章氏陈克馨妻苏氏施想林妻苏氏施义锋妻苏氏施义铎妻陈氏陈永祖妻苏氏苏得名妻

  陈氏妾于氏吴日昇妻曹氏吴燮妻裴氏吴元宏妻胡氏陈学经妻章氏汤一旦妻叶氏陈君临妻

  张氏李应翺妻张氏桂光杰妻施氏桂光超妻谢氏程世蔚妻唐氏章定远妻胡氏方钦妻林氐方

  钟妻林氏桂光启妻陈氏沈大江妻张氏胡之廊妻桂氏孙首畿妻李氏施五林妻苏氏苏一遴妻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氏苏志龙妻方氏陈灿妻李氏胡文俨妻苏氏苏仁翘妻陈氏苏桃夀妻陈氐毕四裔妻桂氏毕

  星熙妻苏氏张自珂妻桂氏李正滨妻沈氏陈凤槐妻张氏苏璋妻桂氏桂蒸妻张氏桂绍基妻苏

  氏桂咏生妻汪氏章世御妻杨氏章有盖妻杨氏汤斌生妻桂氏苏瑂妻孙氏章文驹妻苏氏方一

  瑞妻程氏方世琼妻汤氏方钜妻陈氏张自琬妻吴氏桂得沾妻吴氏李正谟妻桂氏李保元妻饶

  氏苏钟班妻陈氏汤天字妻章氏沈燧妻邵氏沈旭庆妻汤氏沈自桂妻曹氏沈自樟妻陈氏沈昱

   庆妻苏氏陈浒妻苏氏董万夀妻苏氏董长生妻陈氏张有鼎妻桂氏张桢妻杨氏桂文钦妻章氏

   桂灼森妻陈氏桂经远妻陈氏章凤鸣妻沈氏李正瑜妻毕氏沈彦妻徐氏沈有庆妻陈氏吕德纯

   妻胡氏杨辉祖妻吴氏李正谐妻沈氏沈德盛妻曹氏胡元根妻汪氏沈定妻李氏陈朴龄妻章氏

   曾绍庭妻许氏沈成蹊妻陈氏沈基祖妻李氏张自卓妻徐氏张云翼妻徐氏沈德诰妻张氏媳郑

   氏徐之圻妻杨氏李向荣妻沈氏苏席珍妻李氏李为栋妻杨氏苏肯播妻李氏李素仁妻桂氏沈

   德序妻汤氏苏锺永妻徐氏陈以淞妻苏氏陈丹书妻沈氏桂文吉妻章氏李正铃妻桂氏陈梦驹

   妻李氏倪宗原妻任氏陈圣治妻张氏胡成妻杨氏李应翔妻张氏苏贞妻毕氏沈德星妻张氏张

   贞妻杨氏桂天璧妻孙氏毕星发妻洪氏均夫亡守节烈妇杨宪文妻徐氏苏祐妻沈氏苏敏妻沈

   氏桂志道妻沈氏李正浩妻沈氏李元麟妻笪氏均夫亡殉节贞女沈嵩未婚妻杨氏孙绍祖未婚

   妻苏氏胡长德未婚妻桂氏吴之良未婚妻程氏沈庆未婚妻李氏彭汝宰未婚妻曾氏均夫亡守

   贞俱乾隆年间 旌金夏妻姚氏建德人夫亡守节同县周煇妻徐氏郑允飏妻檀氏

   吴映荐妻郑氏郑象勤妻金氏欧阳霄妻潘氏王景模妻苏氏洪挺万妻杨氏李材良妻徐氏刘应

   斗妻曹氏周恒彻妻董氏周翼妻古氏杨国柱妻何氏金爵鳌妻郑氏均夫亡守节烈妇程道隆妻

   朱氏李绪妻苏氏黄廷献妻郑氏徐谷栾妻冯氏均夫亡殉节贞女王天穰未婚妻祝氏刘某未婚

   妻郑氏均夫亡守贞烈女徐祖炽未婚妻王氏夫亡殉烈俱乾隆年间 旌江云龙妻

   王氏东流人夫亡守节同县欧阳必复妻刘氏吴应尾妻章氏李日莲妻危氏欧阳仪妻曹氏

   金传胪妻檀氏朱乐群妻金氏均夫亡守节俱乾隆年间 旌高大透妻曹氏

   人夫亡守节同县汪元丰妻沈氏黄兴沛妻吴氏毕亲贤妻沈氏毕一桂妻张氏葛显猷妻熊氏纪

   应珑妻吴氏曹汉妻吴氏高清妻陈氏李光涟妻孙氏桂以兴妻梅氏姜推巳妻方氏胡胜瑛妻查

   氏赵士昌妻方氏高从春妻曹氏郑鹏飞妻张氏高君辅妻陈氏曹维擎妻孙氏高瑞龙妻孙氏均

   夫亡守节贞女陈士志未婚妻桂氏曹殿扬未婚妻方氏均夫亡守贞烈女方放心未婚妻杨氏姜

   元长未婚妻曹氏均夫亡殉烈俱嘉庆年间 旌王崇赞妻罗氏青阳人夫亡守

   节同县何敬䕫妻程氏陈壧妻徐氏徐成鸿妻陈氏何钟鸣妻程氏程鸣琴妻江氏江周桦妻王氏

   王崇賨妻程氏何梦兰妻赵氏李元仲妻章氏陈用中妻鲍氏郭昌元妻胡氏陈士发妻曹氏曹正

   范妻李氏王令奎妻章氏沈命侯妻王氏牛贵镇妻施氏牛贵鈵妻沈氏汪履恬妻程氏徐烶妻王

   氏林又善妻谢氏陈光禖妻沈氏陈盛邦妻吴氏刘德馨妻柯氏甯孔鸾妻徐氏陈忠妻李氏均夫

   亡守节烈妇罗亨搬妻甘氏王振兴妻徐氏郑处士妻张氏陈平乐妻张氏均夫亡殉节贞女袁世

   里未婚妻何氏夏文鸿未婚妻江氏均夫亡守贞俱嘉庆年间 旌崔之仁妻王氏

   铜陵人夫亡守节同县杜一诚妻王氏杜一云妻王氏俞之煌妻朱氏汪宗德妻朱氏孙懋泮妻胡

   氏张承爵妻徐氏方文捧妻牧氏方文观妻牧氏吴主魁妻丁氏闻修令妻汪氏佘必达继妻方氏

  汪兴分妻盛氏盛应赐妻佘氏查瑞龄妻陈氏李邦妻蒋氏均夫亡守节烈妇汤本中妻徐氏夫

  亡殉节贞女佘懋熊未婚妻张氏盛光彩未婚妻吴氏闻家篇未婚妻陈氏胡家猷未婚妻汪氏均

  夫亡守贞俱嘉庆年间 旌苏成章妻沈氏石埭人夫亡守节同县柯世璐妻胡

  氏汪立询继妻方氏沈长成妻李氏胡华九妻刘氏汪立谟妻夏氏汪相妻程氏陈天照妻沈氏陈

  会恩妻苏氏陈凤翺妻章氏方士淳妻林氏孙应璋妻桂氏陈士𬴊妻沈氏桂得卓妻吴氏张应松

  妻苏氏李玉文妻沈氏苏士彩妻陈氏徐光莹妻杨氏苏志盛妾杨氏苏文萃妻陈氏李藻妻沈氏

  方士漋妻汤氏汤必烈妻苏氏汤士兼妻杨氏苏储杰妻桂氏沈保年妻曹氏李平夀妻胡氏胡如

  书妻桂氏李生坐妻杨氏苏廷珍妻陈氏苏文芷妻张氏均夫亡守节俱嘉庆年间 旌杨国

  安妻朱氏建德人夫亡守节同县王儒珍妻李氏倪钦崇妻刘氏王曰观妻方氏王则舜

  妻汪氏徐日信妻许氏徐启煌妻程氏苏吉林妻王氏苏良蒲妻张氏汪肇魁妻江氏苏必悦妻洪

  氏郑祈烜妻杨氏均夫亡守节烈妇汪徳全妻舒氏守正捐躯贞女彭万春未婚妻许氏洪大川未

  婚妻张氏王象翴未婚妻胡氏江凤翔未婚妻郑氏均夫亡守贞俱嘉庆年间 旌张如榜

  妻冯氏东流人夫亡守节同县章美钧妻李氏方有桢妻张氏盛登第妻王氏金士杰妻朱

  氏章国泰妻汪氏均夫亡守节俱嘉庆年间 旌

 ︹仙释︺︹晋︺杯渡尊者冀州人常浮木杯渡水人故以杯渡名之安帝隆安五年从安禅峯

  卓锡于今化成寺之址始创道场为开山之祖常荷一芦圈子跣足入市或扣冰而浴后不知其所

  ︹南北朝︺︹梁︺伏虎禅师武帝时居九子之拾宝岩或半月休粮或经旬入定

  常夜行山中虎辄避去故赐号伏虎禅师天监二年为建圆寂寺今废︹唐︺道士叶静

  字法善居铜陵土人名其山曰叶山山𪋤有叶真人之庙金地藏新罗国僧至德间渡海至

  九华山尝以岩间白土杂饭食之年九十九忽召徒众告别但闻山鸣石陨俄示寂趺于函中洎三

   稔将入塔颜色如生舁之骨节皆动赵知微九华人延华观道士尝于岩下种桃著花皆碧

   色山中名为碧桃岩干寕中屡召不出王季文字宗素青阳人少厌荣利居九华遇异人

   授九仙飞花之术曰子当先决科于词籍后䇿名于仙列登咸通进士授秘书郎谢病归筑室头陀

   岭下今之无相院其舍宅为寺也妙空名守讷嗣法于云峯卯一齐住嘉祐禅院南唐李氏

   三召之不至︹宋︺赵自然居铜陵县陶村嗜种杏炼丹雍熙中召至阙赐观于太平州之

   凤凰张先生少遇异人既得道结庐齐山中常默不语士大夫问直视不对终日端坐

   二十馀年毛发如漆肌理如玉雪宋徽宗政和间尸解去︹明︺周经和尚正德间自少林

   来居九华东崖石窦中王守仁登九华经谒之守仁与语有契赠以诗嘉靖中去九华不知所之

   天童河南人童时有至性自愿出家拜僧庆安为师尝语人曰我杉山和尚也嘉靖中同庆安

   携杖而南问池州杉山居焉

 ︹土产︺苎府志产苎蔴黄蔴葛蔴寰宇记池州土产铜 铁新唐志池州贡铁有铅坑又秋

  浦青阳有银有铜南陵有铜有铁寰宇记铜陵县自齐梁之代为梅根冶以烹铜铁明统志铜铁铅

  锡皆铜陵县出新唐志池州贡纸明统志贵池县出府志石埭铜陵建德诸县皆出

  记池州产茶明统志贵池县出宋史志池州贡红白姜明统志铜陵县出府志青阳石埭建德

  皆出贵池亦有之府志铜陵建德县出空青晋太康地志梅根冶出空青其色特妙于

  广

大清一统志

 太平府在安徽省治东北四百九十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二百一十里东至江苏江寕府溧

  水县界八十里西至和州界十里南至寕国府南陵县界一百六十里北至江寕府江寕县界五十

  里东南至寕国府界一百八十里西南至池州府铜陵县界一百六十里东北至江寕县界一百里

  西北至和州界九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四百六十五里

 ︹分野︺天文斗分野星纪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属吴后属越战国属

  楚秦为丹阳县属鄣郡汉属丹阳郡后汉因之三

  国属吴晋初分置于湖县仍属丹阳郡咸和初始

  分丹阳于于湖侨置淮南郡四年侨置豫州是时侨立

  豫州刺史所治不常或镇芜湖或镇牛渚或镇姑孰大明三年割郡属南

  豫州五年徙州来治六年改淮南置宣城郡八年

  复曰淮南郡泰始三年属扬州四年又属南豫州

  五年还属扬州齐永明二年复置南豫州梁末州

  废隋平陈郡废改县曰当涂仍属丹阳郡唐武德

  三年复于当涂置南豫州八年州废属宣州五代

  初属杨吴后属南唐保大末于当涂置新和州

  州属寻改雄远军宋开宝八年改曰南平军太平

  兴国二年升为太平州方舆胜览与兴国军并建分纪年以名之属江

  南东路元至元十四年升为太平路属江浙行省

  明为太平府直隶南京

 本朝初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分属安徽省

  领县三

  当涂县附郭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八十里东至江苏江寕府溧水县界八十里西至和州

  界十里南至芜湖县界三十里北至江寕府江寕县界五十里东南至江寕府高淳县界一百里西

  南至芜湖县界四十里东北至江寕县界五十里西北至和州界六十里秦置丹阳县汉属丹阳郡

  后汉因之晋太康二年分置于湖县俊侨立淮南郡宋齐以后因之隋平陈郡废省于湖县改置当

  涂县属丹阳郡唐武德三年为南豫州治八年州废属宣州贞观元年省丹阳县入焉乾元元年

  隶昇州上元二年还属宣州五代南唐于县侨置新和州宋为太平州治元为太平路治明为太平

  府治 本朝因之 按当涂本在江北汉属九江郡即禹会诸候于涂山是也晋成帝时以江北流

  民渡江者众乃侨立当涂县其地在于湖宣城二县间至隋省于湖入当涂徙治姑孰遂为今当涂

  县境芜湖县在府城西南六十里东西距四十七里南北距七十里东至当涂县界四

  十里西至和州界七里南至寕国府南陵县界四十里北至当涂县界三十里东南至寕国府宣城

  县界八十里西南至繁昌县界十五里东北至当涂县界三十里西北至当涂县界二十五里春秋

  吴鸠兹邑汉置芜湖县属丹阳郡后汉因之晋咸和四年侨立豫州于此寕康中又侨立上党郡改

  芜湖立襄垣定陵逡遒三县义熙中省上党郡为县宋元嘉元年又省上党县入襄垣属淮南郡齐

  以后因之隋平陈废襄垣县入当涂县五氏南唐复分置芜湖县属昇州宋开宝末改属宣州太平

  兴国二年属太平州元属太平路明属太平府本朝因之 按寰宇记云芜湖县陈平县始废据

  宋书州郡志云襄垣本芜湖县晋末侨立则芜湖之废当在斯时故宋齐州郡志俱无芜湖也

  昌县在府城西南一百三十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八十五里东至芜湖县界四十里西至

   庐州府无为州界五十里南至寕国府南陵县界二十五里北至芜湖县界六十里东南至南陵县

   界四十里西南至池州府铜陵县界三十里东北至芜湖县界三十里西北至无为州界五十里汉

   置春谷县属丹阳郡后汉因之晋属宣城郡元帝于县侨置襄城郡及繁昌县孝武帝改春谷曰阳

   谷寻罢襄城郡及阳谷县入繁昌县属淮南郡宋齐因之梁末置南陵县兼置南陵郡陈置北江州

   隋平陈州郡并废以南陵县属宣城郡省繁昌入当涂唐长安四年南陵县徙五代南唐始于南陵

   之西南复置繁昌县属昇州宋开宝末改属宣州太平兴国二年属太平州元属太平路明属太平

   府 本朝因之 按梁置南陵县于汉春谷县地而东晋侨置之繁昌县尚存至隋始省繁昌入当

   涂县南唐复置寰宇记云析南陵县置舆地广记云析当涂县置考旧唐书地理志南陵旧治赭圻

   城新唐书志南陵有鳯凰山今赭圻城凤凰山俱在繁昌县境内则今之繁昌为南陵地无疑非复

   东晋侨置旧域矣又按繁昌隋志作樊昌

 ︹形势︺龙山南指牛渚北临陈书宣帝纪诏江山天下之胜处

  宋曾巩繁昌兴造记牛渚天门近对历阳裕溪栅江远通濡

  须吴渊江东道院赋左天门右牛渚铁瓮直其东石头枕

  其北襟带秦淮常为巨屏洪遵壁记褐山碛矶两厄冲

  险天门采石特显雄奇

 ︹风俗︺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陈书宣帝

  井邑开豁物产丰懿张舜民南征录田利之入倍他壤

  有馀鱼鰕竹苇柿栗之货足以自资宋曾巩繁昌兴造记

  食给故多知廉耻习俗厚故罕事争角吴渊江东道院赋

  士质而静民俭且淳牟子才七先生祠记民尚敦厖士知勤

   学

  ︹城池︺太平府城周九里十八步高三丈六尺门六环城有池晋太和中建宋建炎初改筑

    本朝康熙十一年修十五年干隆三十年重修 当涂县附郭芜湖县城周四里三

   十八步高三丈门五南距大河明万历三年创筑 本朝顺治十五年乾隆二年重修繁昌

   县城周三里二百十二步有奇高二丈门四三面有池明崇祯中创筑 本朝康熙十三年

   乾隆二十九年重修

  ︹学校︺太平府学在府治西宋治平中建于城东南隅绍兴十三年迁建 本朝顺治康熙

   雍正中屡修乾隆十九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五名当涂县学在县治东南明万历三年

   建 本朝康熙中修乾隆十年十一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芜湖县学在县治东

   南宋绍兴十三年建元至元明洪武中修 本朝顺治康熙雍正中屡修乾隆十三年重修入学额

   数一十名繁昌县学在县治西明嘉靖四十五年本朝顺治康熙中屡修乾隆十六

   年重修入 学额数十六 名采 石书院在当涂县西北采石镇元至元十四年宣慰使张洪

   范建明天启中改名振采 本朝嘉庆四年复故名翠螺书院在当涂县西北采石山麓

    本朝雍正八年知府李暲建湖南书院在芜湖县治南明隆 庆中署县事胡汝砺建 一

   名阳明书院中江书院在芜湖县河南蔡庙巷内 本朝乾隆中分巡道李世杰建

   龙门书院在繁昌县南 本朝康熙中署县事 张异卿建 按旧志载丹阳书院在当 涂

   县西南八十里宋景定五年建天门书 院在当 涂县西南天门山宋建求仁书院在芜湖 县治东 南

   明万历中建丛文书院在繁昌县治北同仁书院在繁昌旧县今并废

  ︹户口︺原额人丁六万三十七今滋生男妇一百四十七万九千四百四十名口

  ︹田赋︺田地一万四千六百八顷七亩一分有奇额征地丁银一十一万九千三百三十四两九钱八

    分兀釐杂项银四千七百九十六两一分九厘米三万六千九百六十二石四斗五合豆二千二百

   八石二斗 一升一合七 勺

  ︹山川︺凌家山在当𡍼县东三里明万历末造凌云塔于其上今称凌云山南濒姑孰溪巨石

    屹立名钓鱼台相传为李之仪垂钓处山西有石洞幽深窈曲莫穷其境稍东为月盘山一名雷峯

   下有全真洞白纻山在当涂县东五里寰宇记白纻山在县东五里本名楚山桓温游山

   奏乐好为白纻歌因改今名隋志当涂有楚山即此县志周十五里群山环列江湖萦帯称为佳胜

    稍北为蒲山有兴国院寰宇记宋孝武大明七年巡于湖县至蒲山甑山在当涂 县东十五 里

    一名晋山壁立仞上有龙窟石城山在当涂县东二十 里山上有石环绕如 城灵 墟

    山左当涂县东三十里有丹洞丹井旧传丁令威学道登仙于此武山在当𡍼县东四十五

    里形如覆釡一名釡山滨河带溪颇多渔利 尼 山在当涂县东南四里一名尼坡山又名梅

   山有古梅数十本寒香沁人宋郑羽建百花头山亭卢钺为记龙山元和志在当涂县东南十

   二里桓温尝与僚佐九日登此山宴集孟嘉落帽即此处寰宇记山周十五里方舆胜览在县南十

   里府志去郡十里青山在当涂县东南三十里一名谢 公山亦名青林山九域志当涂有 青

   山寰宇记在县东三十五里周八十里齐宣城太守谢朓筑室及池于山南其宅基址尚存路南有

   砖井二天宝十二载改名谢公山府志青山在 郡治东南姑孰乡山阴距郡十五里山阳距三十 里

   周广八十里晋袁宏为桓温记室游青山归命车同载即此相连有狮子白云等山皆鸟道纡曲林

   木幽九井山在当涂县南十里伏滔北征记丹 阳山南有九井大司马桓温所凿也 今

   五井巳竭四井通大江元和志山在县南十里殷仲文九日从桓温登九井山赋诗即此博望

   山在当𡍼县西南三十里一名天门山亦名东梁山梁太平元年陈霸先遣周文育侯安都率舸

   舰备江州仍据梁山起栅隋志当涂有天门山元和志博望山在县西三十五里与和州对岸江西

    岸曰梁山两山相望如门俗谓之天门 山寰宇记天门山在县西南三十里亦云蛾眉山 楚𫉬吴艅

    艎于 此博望与和州梁山隔江相对相去数里 时人呼 为东梁山西梁山宋孝武诏立双关于二 山

    故 曰天门县志西梁高东梁洼冬月水涸时土 人以 绳测之东梁深四十八丈下有石楗横互江 底

    高可数丈褐山在当涂县西南三 十五里临大江一 名曷山又名四合山 唐文德元年杨行 密

    攻赵锽战 于曷 山大败之宋绍兴二年 命沿江 置烽火台于 当涂 之褐山张舜民郴行录 褐山矶 在

    大信口稍西 南去芜湖县四十 馀里金 柱山府志在当涂县西三 里宣歙诸水经姑溪入 江

    奔㵼于此形 家病之明万历时知县章嘉祯于 西岸之抱流沙 筑土成山以掘地得金称金柱建 浮

    屠以锁水口岁久圯 本朝康熙四年重筑其下为金柱江口芜湖关于此分收户税黄山

    在当涂县西 北五里寰宇记黄山上有宋凌歊台周回五里一 百步高四十丈石碑见存府志亦名

    浮邱山一名黄江 山旧时江水直至山下今去江 几二十馀里牛 渚山在当涂 县西北一 十

    里 一 名 采 石 山后 汉 兴 平 二 年孙 䇿 渡 江 攻 刘 繇牛 渚 营 尽 得 邸阁 粮 谷 战 具 后孙 权 使 孙 瑜 自 漂

    阳移 兵 屯 牛 渚自 是常 为 重 镇晋咸 寕五 年 伐 吴遣王 浑 向 牛 渚永 嘉元 年 陈 敏使弟 宏屯 牛 渚 隆

    安 元 年 元 显 等 破 庾 楷 于 牛渚 隋 开 皇 九 年 伐 陈韩 擒 虎 以 兵 五 百 人 宵 济 袭采 石 宋 开 宝 七 年 曹

    彬 败 江 南 兵 于 采 石 矶 先 是 樊 知古 尝 渔 于 采 石以 小 舟 载 丝 维 南 岸 疾 櫂 扺 北 岸以 度 江 之 广 狭

    遂 诣 阙 请 造 舟 为 梁 以 渡 军 由 是 大 军 长 驱如 履平 地 明 太 祖 与 元 兵 相 拒 于 牛 渚 矶 元 兵 陈矶 上

    舟 距 岸 且 三 丈 馀 莫 能 登 常 遇春 飞 舸 至 太 祖  麾之 前 遇 春 奋 戈 直 前 敌 接 其 戈乘 势 跃 而 上 大  呼

    跳荡 元 军 披 靡 诸 将 乘 之 遂拔 采石 元 和 志牛 渚山在 县 北 三 十 五 里 山 ⿱㓁大 -- 𥤮 出江 中谓 之 牛 渚圻 古

    津 渡 处 也 始 皇 东 巡 会 稽 道 由 丹 阳 即从 此 渡 有采 石 戍 在 山 上 寰 宇 记 牛 渚 山 昔 有 人潜 行 云 此

    处 连 洞 庭 旁 通 无 底 见 有 金 牛状 异乃 惊怪 而 岀山 北 谓 之 采 石 对 采 石 渡 口 商旅 于此 取石 至 都

    输造 石 渚 因 名 侯景东 渡 路 由 于 此 舆 地广 记 牛渚山 一 名 采 石 在县北 大 江 中 方 舆 胜 览分 牛 渚

     采 石 为 二 山非 也 旧 志 采 石 山 在县 西 北 二 十 五里 东 北 至 江寕 八 十 里 渡 江 西 至和 州 二 十 五 里

     周十 五 里 高 百 仞 西 接大 江 三西 俱 绕 姑溪一 名 翠 螺 山 山 下 突入 江 处名 采 石 矶宝            积 山

     在 当 涂 县 西 北 古有 取 铜 坑 故 名望      夫山在 当 涂 县 西 北四 十 里正 对 和 州 城 楼一 名 𬃷

     子 矶 寰宇 记望 夫 山 在 县 西四 十七 里 临 江 周 五十 里 高一 百丈 昔 有 人 往 楚累 岁不 还 其 妻 登 此

     山 望 之 乃化 为 石连   矶 山 在 当 涂 县 西 北 寰 宇 记山 边 大江 矶 石 相 连 齐 谢 朓 尝于 此 赋

     赤金山在 当 涂县 北 十 里 元和 志 当 涂 县 赤 金山 在 县北 十 里 出 好铜 与 金 类 淮 南 子

     食 货志 所 谓 丹 阳 铜 也 寰 宇 记当涂有 铜山 出 好 铜 古 谓 丹 阳 铜 疑即此磨          盘山 在 当涂 县

     北 二 十 里晋 镇 西 将 军 谢 尚 守采 石 驻 兵于 此 其 地 即 将 台白          壁山 在 当涂 县北 三十 五

     里 濒江 李白 诗 秋 月 照 白 壁 即此 一 名 石壁山 俗名 龟山  按 府 志 作 白 壁 山 云传 言 上 有白玉 采

     者 众遂不 产慈 姥山在当 涂 县 北四 十 里 寰宇 记 慈 母山在 县 北 七十 里 临 江亦 谓 之 慈

   姥山丹阳记云山生萧管竹圆致异于众处历代尝给乐府俗呼为鼓吹山县志在马鞍山东五里

   和尚港口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估舟尝避于此稍东为葛阳山上有羊耳洞马鞍

   山在当涂县北四十五里慈湖港口大黄山在当涂县东北灌渡水出此苏屯

   山在当涂县东北寰宇记苏屯山昔苏峻屯于此因名神武山在当𡍼县东北二十五里

   唐志当涂有神武山府志一名藏云山中峯悬峭五丈左为致雨峯旱祷辄应又左接石楼峯巨石

   嶙峋帡幪如广厦可坐百人右有燕谷顶有泉曰天池其下又有醒心泉灵泉翰壁山

   𡍼县东北三十里寰宇记梁大同九年诏鸿胪卿往姑孰翰壁山采石墨明统志山在县东北四十

   里旧志在大黄山东又东为琵琶山 按府志作翰壁山寰宇记壁作辟琵琶山寰宇记当

   涂县有琵琶山以形似为名横望山在当涂县东北六十里亦名横山左传楚子重伐吴

   克鸠兹至衡山即此衡与横通府志山周八十里与江苏江寕府接壤山有十五峯九龙白月引水

   荆山在芜湖县东南十六里有大小二山夹河对峙有岩石之胜荆沼水出此入长河

   石硊山在芜湖县南四十里石硊河出焉白马山在芜湖县西南二十五里周九

   里峻石嶙峋下有紫燕洞冬时燕藏于此春则飞去赭山在芜湖县西北五里周九里又西北

   有小赭山 驿 山在芜湖县西北八里临大江南宋时尝设馆驿列市肆于此府志作驿矶山云

   石骨嶙峋舟行触此多患 本朝雍正六年起台矶上为标识名曰永安矶赤铸山

   湖县东北八里周七里相传干将造剑之处山阴有乌汊港至碛矶入江又神山在县东北九里相

   传千将淬剑于此 按九域志舆地广记俱云芜湖县有尺铸山赤作尺浮邱山在繁昌县

   东十里亦名隐玉山周四十里高二百仞产茶最佳山有二峯第二峯有石坛仙洞丹井龙池其南

   为千军岭隐静山在繁昌县东南三十里五峯峙环曰碧霄桂月鸣磬紫气行道泉二曰金

   鱼喷云旧传梁杯渡禅师栖隐地九域志舆地广记俱云繁昌县有隐静山铜山有二一在

   繁昌县东南三十五里近桃冲铺上有仙人洞涌珠泉一在县西七里有徴隐甘露二泉及白莲池

   金峨山在繁昌县南一里以山形嵳峩而名南有桃花坞金峨洞马仁山在繁昌县

   南二十里旧名马人山唐贞元元年改今名上有五峯及岩石泉池之胜山南为南陵县界山西为

   铜陵县界覆釡山在繁昌县西北二十五里一名寨山一名春谷岭顶平如掌有甘泉不竭

   太平御览晋咸和元年宣城郡春谷山得古鼎疑即此磕山在繁昌县西北二十五里寰宇

   记山半有龙池泉水长流有龙堂每旱祷雨辄应县志大磕山在今县西北三十里周十五里具东

   又有小磕山凤凰山在繁昌县西北五十里山顶有凤池凤穴山前有荻港镇北麓为珠

   金沙贾似道败兵奔还地大阳山在繁昌县西北五十里其相接者为小阳山有龙也虽旱

   不竭山之西麓尽于江中有板子矶一名返秦矶今名鹊起矶为大江上下安害之区明李镇帅屯

   战鸟山在繁昌县西北一名灵山宋泰始二年辅国将军吴喜运资实至于赭圻于战

    鸟山筑垒唐时属南陵县元和志南陵县战鸟山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临大江本名孤圻山昔桓

    温于赭圻讨贼 屯军山下夜中鸟鸣贼谓官军巳至一时惊溃因 以为名寰宇记灵山在繁昌县南

    大江中石上有寺旧名孤圻山亦 名蜃居山去 县五十里县志灵山在县西北五十 里唐时于此 建

    灵山寺因改名  接寰宇记于南陵县载战鸟山云本名孤圻山又 名灵山于繁昌县别载灵山而

    于磕山下云 旧名孤圻山自相违戾又云在县 南亦非旧志以 灵山之文注于磕山下而改磕山 为

    灵山当有所据今仍之姥山在繁昌县东北三十 里有三 峯并秀亦名老山宋沈 攸之大 破

    贼于赭圻城外追奔至姥山又晋安王子勋将陶亮屯鹊州于姥山及诸冈分立营砦三 山

    在 繁昌县东北三十五里三峯秀起曰老子方 丈秦 望上有九莲洞山东即三山矶宋陈尧佐舟 泊

    矶下 梦江神告以明日 赏避风即此滴 水岭在繁昌县东 南十里 上有灵岩一名 灵岩山 有

    水潜行地 穴中岩上听之如 滴漏声赭 圻岭在 繁昌县西 三十里 与覆釡山 相接蟂  矶

    在芜 湖县西 七里 江中 高十丈周九亩 有 奇矶 上有灵 泽夫人 祠俗 传以 为昭烈夫人孙 权 妹又 云

    即龙女 祠 祷风 涛者不爽 矶西 为庐州 府无 为 州界今涨 沙 连西 岸矶属燕 湖而 地滨无 为矣 方 舆

    胜 览蟂 老 蛟 也似 蛇四足能害人旧志 矶南 有一 石 穴 广一 丈深不可测为蟂所 居慈      姥矶

    在 繁昌 县西 四十 里矶 上刻界碑二 字 注云北 润州 上元 界南 宣州 当涂界盖唐 刻 也七       矶

    在繁昌县 西北十 五里 梁 末 徐嗣徽据芜湖列舰于 青墩至 于七 矶 即 此一名碛矶大     江

    西 自池州 府铜陵 县界东北流入经 繁昌县北 五十 里与庐 州府无 为州分界又东北 经芜湖县 西

    五 里又东北经 当涂县西 与和州分界又 东北 流入 江苏江寕府 江寕县界 续文献通考大 江在 太

    平 府西北 五里 府志大 江在府西 即扬 子江也 又西 则曰西 江又 名夹江 府境汎地 上自 紫沙洲 接

    铜陵县界下至和 尚 港接 江寕县界共二 百 二 十里繁昌县志江面 广 阔凡 数十里旧县北 有 新 生

    洲 界之亦曰 夹 江县 界江 中 之洲曰 紫沙曰 峯 山嘴 曰黒沙曰 白 马曰 鸡心 曰 青沙曰 杨家套 曰 焦

    家湾芜湖县 志自 繁昌螃蟹 矶至县 界之鲁港十里又东北至 双港 五里又北 至矶 十五里又北

    经 碛 矶乌汊港 寡妇矶至 褐山 二 十里又北 入当涂县 界古    中江在 芜湖 县 南东 通江 苏 高

    淳县界亦名芜 湖水汉书地埋志芜 湖中江 出西南东至阳羡入 海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川元和志芜 湖水在 当涂

    县西 南八十 里源出丹 阳湖西北流 入于大江 宋宣和 七年诏 开江东古 河自芜湖由 宣溪溧水 至

    镇江 渡扬子趋 淮 汴免六百 里江行 之险县 志今谓之 长河即丹 阳 湖南股也 西流合 清弋江 水过

    黄池人 西分为 扁担河又西经 县南 又西稍北 过鳖洲入 江 按 中江水本自县 东经 高淳溧水 至

    宜兴 入海自五 坝筑而其水乃不 复东宣歙诸 水皆由 此经县西 以达江故汉志云 由西而东元 和

    志则云由东而西也清弋江在燕湖县东 南即清水也一 作泠水汉志丹 阳宛陵有清水 西

    北至芜湖入 江说文 泠水出丹 阳宛陵西北入江然则清泠一 也今曰 清弋江县 志清弋江自宣城

    县北合黄池水至县 东南界入 于长河又分 为黄池水北行汇为路西 河又北入 当涂县界合 姑溪

    慈姥水在 当涂县北四 十里源出 柳朝 葛阳诸山至 慈姥山入 江唐   沟河

    涂县东与陶 叶桥水源俱出横山南麓经小丹 阳入姑溪又丁 家桥水源出龙泉灵墟诸山又纪 家

    桥水源 出神武洞阳山 又盘矶水出 禅岳山俱入姑 溪黄  池河在 当涂县 东南 八十里 即

    寕国及 高淳诸水下流自 宣城县流入 分 为二 派一西入 芜湖县界为长河 一北汇为路 西 湖人 西

    北过青山南受白云泉又西北过龙山南又西过大信镇合大信河入江大信河在 当涂 县

    西南三十 里大江自天门 山南酾为夹 河曰大 信下达采石 入江亦谓之南 浦宋孝建二 年江州 刺

    史臧质遗兵趋南浦 通鉴注南浦今大信 港也 府志大信河自芜湖白 岸河分流西过大信 下镇 会

    龙山港入江新河在 当金县西北二 十五 里 采石镇 西牛 渚矶东宋庆历 中以 牛 渚矶控 江

    流之中水 势湍激为舟楫害乃开新河 于矶后南接 夹河北达大江舟行遂得安 济长  河

    湖县南半里源分丹阳湖南股水西流 合清弋江水过县前西行稍北五里注大 江上 峩桥

   河在繁昌县南即城濠也源出白马山以东及板长岭万冲水合流经金峩山下又东经隐玉山

   入苎田港又有下峩桥河在县东北三十里亦上通城濠下通鲁港丹阳湖在当涂县东南

   元和志在县东南七十九里周回三百馀里与 溧水县分湖为界九域志当涂有丹阳湖县志在 县

   东南七十里与溧水高淳皆以湖心为界东西 七十五里南北九十里稍东为固城湖东为石臼 湖

   统名曰三湖徽池寕国广德江寕之水俱汇于 此为府境之巨浸其流酾为二股南股入芜湖县 界

   为长河北股即姑孰溪之上源也慈湖在当涂县北四十里元和志慈湖在县北六十五里

   后汉末吴将笮融屯兵于此晋咸和二年陶侃 与苏峻战于慈湖梁侯景之乱兵至慈湖梁人大 恐

   县志县北有慈湖后湮其馀水流入大江江行记自建康溯江而上过白土矶入慈湖夹是也

   湖在今芜湖县东汉于湖侧置县寰宇记芜湖 长七里蓄水不深而多生芜藻故曰芜湖因此 名

   天成湖在芜湖县东南十五里一名天圣湖广一百八十顷由荆沼港入长河又白岸

    湖 在东南五 十里广三顷又五 丈湖 在东南七 十里 广十顷  按旧志合芜湖天 成湖 为一今据 府

    志分为二浓湖在繁 昌县西宋 泰始二年子 勋将袁 𫖮等军 于鹊尾与 沈攸之相拒 于浓湖 今

    巳湮废又 官庄湖 在县西 二十里荻港支流 所汇即 浓湖之 馀浸也姑   孰溪在当 涂县南 即

    姑执水也一名姑溪一名 姑浦元和 志姑 孰水 在县南二里姑孰城因此名 寰宇记姑 浦口 南岸 立

    津以讥行旅 府志 丹阳湖北股西行经陈进 圩 北受横望港水 又西 过武山南受武山港又西 过 青

    山北又西 过白 纻凌家二山 南是为 姑 溪又经 县南为南州 津受 胭脂港水又 西北受 襄 城港水 为

    三江口又 西 北 受 灌渡 港水又西北 过采石镇又 北 经 新 河至 宝积山入江胭      脂港 

    涂县 南三里源 出龙山北 入姑溪水盛 时可 通 芜湖又 襄阳港在 当涂县北 门外西至三 江口 入 姑

    鲁港在芜湖县南自 寕国府南陵县 界流入 经繁昌县东五十 里又西经芜湖 县西南 三

    十 馀里 鲁港 市入江即南陵 小淮水之 下流也 一名 鲁明 江相 传旧有鲁明仲 居此故名 旧志唐 大

   德元年杨行密遣庐州将孙瑞攻赵锽于宣州锽将屯褐山断行密粮道瑞因筑五堰于鲁港塞通

   江之水港水暴高不经芜湖运达宣州宋德祐元年元兵克池州贾似道率师次于鲁港为元人所

   败县志又有石硊河在县西南四十里源出石硊山经石硊市合鲁港出青墩河入江黄浒

   港在繁昌县西南三十里源出南陵县之大涌涧绕马仁山西入本县界又西至黄浒镇迤西官

   庄湖水入之又西北经鳯凰山下合荻港入江荻港在繁昌县西五十里自池州府铜陵县流

   入北入大江东与赭圻城相属西对无为州泥浦港在繁昌县西北三十五里与月子港

   横山港三港合流入江曰三港口刘孝绰诗有繁昌浦即此县志泥浦港或称泥埠河又高安港在

   县西北四十里旧县镇鼍浦在当涂县南即姑溪所经也寰宇记当涂县鼍浦在县南一里

   三百五十步老洲在当涂县西北周八十馀里相近又有鲫鱼新生焦家陈家南生等共九

   鳖洲在芜湖县西大江中寰宇记在江中长三里与芜湖相接县志在县河入江之口与

  蟂矶相对鹊洲在繁昌县东北大江中宋泰始二年勋遣孙冲之帅薛常宝等为前锋据赭

  圻又使陶亮屯军鹊洲既而刘胡合兵十万军鹊尾当涂县志鹊江在县北五十里绕出芜湖盖自

  铜陵鹊头山为鹊头至三山为鹊尾故江曰鹊江岸曰鹊岸繁昌诸水皆注西对无为州乃江流险

  虎槛洲在繁昌县东北五十里舆地纪胜宋泰始二年以沈攸之为寻阳太守将兵屯

  虎槛陈天嘉元年侯琐拒王琳自芜湖进军虎槛洲通鉴注虎槛洲名在赭圻东北燕湖西南江中

  西湖池在芜湖县西北广二十亩今多淤寒白云泉在当涂县东 南青山顶下入 龙

  青沙堆在当涂县西南二十里即青墩也梁敬帝初徐嗣徽列舰青墩至七矶以断周

  文育归路即此桓公井在当涂县东府志在白纻山椒一名饮马泉晋桓温所凿唐李白诗

  桓公名巳古废井曽未竭是也谢公井在当涂县东南府志在 青山路南有砖甃谢朓所 凿

 ︹古迹︺姑孰故城即今当涂县治东晋时置城戍守并积盐米于此太寕元年王敦移镇姑

   孰兴寕二年桓温自赭圻移镇姑孰咸安初豫州刺史桓冲戍姑孰元兴二年桓元出镇姑孰大筑

   城府齐东昏侯末萧衍前军至芜湖监南豫州事申胄弃姑孰走梁太清二年侯景自采石清袭陷

   姑孰隋开皇九年诏伐陈韩擒虎自横江济采石攻姑孰寻自今南陵县界移当涂县治此元和志

   当涂县至宣州一百九十三里本汉丹阳县地丹阳故城在当涂县东史记秦始皇三十

   七年东巡由丹阳至钱塘晋志作丹杨以山多赤枊故名汉仍为丹阳县属丹阳郡一名小丹阳后

   汉建安初吕范从孙䇿渡江下小丹阳晋咸和二年苏峻济自横江自小丹阳至蒋陵覆舟山宋元

   嘉末柳元景讨元凶劭以舟舰不坚至丹阳步上昇明三年齐高祖封宋主为汝阴王筑宫于丹阳

   故县隋开皇九年废入溧水县唐武德三年复置属扬州州废属宣州贞观元年省入当涂括地志

   丹阳故城在江寕县东南五十里九域志当涂县有丹阳镇即故县也建康志小丹阳在江寕县横

   山乡陶吴镇西南十里与当涂县接界县志丹阳镇在今县东少北五十里与江寕县接界 按此

   吴地之丹 阳 也汉 置丹 阳郡于宛陵而 此为丹 阳县因有小 丹 阳之 名吴 移丹阳郡治建 业相沿 至

   陈无迁改也 若楚始封之丹 阳一在枝 江一在 秭归与此相距 皆数千里班志 于丹阳注 为熊绎 所

   封而陈宣 帝诏亦曰对熊绎之 馀城误矣于 湖故城在当涂县南汉 丹阳县地三国吴 为

   督农校 尉 治 晋太康二 年始 立于湖县 属丹阳 郡太寕初 王 敦 自武昌移 镇姑 孰屯于湖 二年帝 微

   行至 于湖察敦营垒而归 寻侨置淮南 郡于此 隋平陈 废郡并县入当涂通 典当涂有于 湖故城 在

   县南旧志故城在今县南三十八里芜湖故城今芜湖县东汉置 县属丹阳郡后汉建 安

   初孙䇿破 刘繇太史慈遁芜湖山中自称丹阳 太守晋咸和 二年苏峻陷姑孰宣城内史桓𢑴起 兵

   进屯芜 湖章怀太子曰芜 湖县故城在 当涂县 东南元和 志芜湖水侧汉末 尝置芜湖县 吴将陆 逊

   晋谢尚王 敦皆 尝镇此 寰宇记芜湖县东 北至 太平州六十 五里 晋为重 镇实江津之要自 唐武 德

   以来为镇隶姑孰南唐割宣城当涂二 邑地 复 置即今县也府志有故城在今县东三十 里周 十 九

   里遗址略存吴黄武初徙于今治南豫州故城在芜湖县东宋志咸和四年侨立

   豫州以庾亮为刺史治芜湖县志南豫州城在县东二里今之五面场是也上党故城

   在芜湖县西南东晋寕康中以上党流民侨置上党郡及襄垣县义熙中省上党郡为县宋元嘉九

   年省上党县入襄垣县属淮南郡隋平陈又省襄垣县入当涂县县志上党故城在今县西南五里

   繁昌故城在繁昌县东北汉县本属颍川曹魏分属襄城郡在今河南临颍县东晋初侨

   置襄城郡割于湖县为境并置繁昌县属焉梁时又置南陵县寰宇记繁昌县本南陵县地西对庐

   州江口地出石绿兼铁由是置治唐开元以来立为石绿场以南陵地远民乞输税于场南唐因析

   南陵之五乡复立繁昌县旧志宋庆历间筑城周六里八十步明天顺初栘今治旧城在今县西北

   四十里今为旧县镇又襄城郡址在今县东北延载乡南丹阳废郡在当涂县北梁

   末置陈天嘉五年罢陈书周文育传侯景平后以文育为南丹阳太守又程灵洗除南丹阳太守镇

   采石隋志江寕梁置南丹阳郡陈省春谷废县在繁昌县西北汉置元和志春谷故城在

   南陵县西一百五十里寰宇记汉春谷县晋省并于湖寻又属繁昌南陵废县在繁昌县

   西北晋时置南陵戍梁承圣初王僧辩讨侯景军于大雷遣前军侯填袭南陵鹊头二戍陈书戴僧

   朔以平留异功除北江州刺史领南陵太守旧唐志南陵县长安四年移理青阳城即今寕国府所

   属南陵县故城遂废寰宇记南陵县本汉春縠县临江有城基见存去今县一百二十里却月

   城在当涂县西南元和志天门山上有却月城宋车骑将军王元谟所筑于此屯兵当涂县志在

   县西南大信镇谢公城在当涂县西北采石晋谢尚镇牛渚时所筑寰宇记谢尚镇此城袁

   宏时寄运船泊牛渚尚秋夜乘月泛江闻运船中讽咏遣间之即宏诵其自作咏史诗于是大相嘉

   王敦城在芜湖县东北一里王敦镇于湖时所筑宋陆游入蜀记芜湖即于湖有王敦

   城并大江气象宏敞旧志晋纪太寕元年王敦下屯于湖而晋春秋后魏书皆言敦屯芜湖故游以

   为即于湖也 按于湖本分丹愓县置晋地理志于湖芜湖二县并列则于湖非即芜湖矣陆说未

   赭圻城在繁昌县西四十里晋桓温所筑即梁南陵县旧治晋书桓温传隆和初诏征

   温温至赭圻诏又使尚书车灌止之温遂城赭圻居之表云春谷县赭圻城在江东岸临江西当濡

   须口二十里距建康宫三百里请城其地是也元和志南陵县赭圻故城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西

   临大江吴所置赭圻屯处也府志故城在今县西赭圻岭下古鸠兹邑在芜湖县东四

   十里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吴克鸠兹杜预注鸠兹吴邑在丹阳芜湖县东今皋夷也县志今勾

   兹港在县东四十里又有勾慈社皆鸠兹之讹也宋行宫在当涂县西北黄山宋孝武帝

   大明七年凌歊台即此卧治堂舆地纪胜在州治道院南道院旧名宴堂在设厅西北太

   守吴芾所书也昭明读书台有二一在当涂县北慈姥山即今望江楼一在当涂县东

   南五十里浄居院缥缈台在繁昌县西北舆地纪胜县治后山巅筑屋曰缥缈下瞰大江

   对濡须坞茂林修竹相为映发宋熙寕间改名表理江山台谪仙楼在当涂县西北采石

   濒江以太白旧游建中江楼在芜湖县西临大江清风楼在芜湖县治北明成化间

   为黄让建邱濬有记水心楼在芜湖县蟂矶灵泽宫右涵虚面江漂碧浮青四面皆可眺瞩

   其后三面壁之明万历四十四年榷使刘铉易置疏𣠄取禅院旧名题额自为记御书阁

   在繁昌县东南隐静山鲁慧寺中宋嘉祐中建郭祥正有记似间亭舆地纪胜在郡圃宋

   州守杨倓建取许浑诗草生官舍似闲居之句以名白纻亭在当涂县东七十五里寰宇记

   昔宋帝与群臣会此唱白纻歌因名十咏亭在当涂县东唐李白有姑孰十咏后人因以名

   姑孰亭在当涂县南姑孰溪上唐李白有夏日宴姑孰亭序听江亭在当涂县

   南津门外宋州守洪遵建赏咏亭在当涂县西北即晋袁宏诵咏史诗谢尚大相嘉赏处也

   后人干此建亭然犀亭在当涂县西北牛渚矶上晋温峤至牛渚闻其下多怪然犀烛之后

   人因建亭于此梦日亭 玩鞭亭方舆胜览晋明帝时王敦镇姑孰将举兵内向

   帝密知之微行至于湖阴察其营垒敦正画寝梦日环其城惊起使五骑追帝帝巳驰去见逆旅卖

   食妪以七宝鞭与之曰后有追者以此示之妪如其言五骑传玩稽留帝𫉬免亭名以此府志梦日

   亭在芜湖县东一里玩鞭亭在芜湖县北二十里宋僧蕴湘建二亭久毁明晋姓重建玩鞭亭亦圯

   吴波亭在芜湖县西濒大江宋隆兴间建翠云亭在繁昌县治圃内滴翠

   轩在芜湖县北赭山广济院塔左旧名桧轩宋黄庭坚读书于此郭祥正有诗郭祥正

   宅在当涂县东街李阳冰宅在当涂县东南今为万佳山李白宅在当涂县

   东南万佳山谢朓宅在当涂县东南寰宇记在县东南青山阶址现存宋陆游入蜀记青

   山南小市有谢元晖故宅基南望平野极目而环宅皆流泉奇石青林文篠真佳处也府志今为保

   陶宏景宅在当涂县东北横望山今为澄心寺潘阆宅在当涂县西𭅺今学

   韦许故宅在芜湖县河南张孝祥故宅在芜湖县西南升平桥西明正

   德间建于湖书院陈商故宅在繁昌县南马仁山焦蹈故宅在繁昌县南狮

   子山东麓凤凰山房在繁昌县西荻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