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五十七至五十八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五十七至五十八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
Page:Sibu Congkan Xubian11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18.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11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18.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11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18.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11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18.djvu/5
盛京统部表 ������������������������������������������������������������������������������������������������������������������������������������������������������������������������������������������������������������������������������������������������������������������������������������������������������������������������������������������������������������������������������������������������������������������������������������������������������������������������������������������������������������
������������������������������������������������������������������������������������������������������������������������������������������������������������������������������������������������������������������������������������������������������������������������������������������������������������������������������������������������������������������������������������������������������������������������������������������������������������������������������������������������������������
大清一统志
盛京
盛京形势崇高水土深厚长白峙其东医闾拱其西
沧溟鸭绿绕其前混同黒水萦其后山川环卫原
隰沃饶洵所谓天地之奥区也天作地藏自开辟
以来以待
圣人我
太祖高皇帝诞膺
天命肇造鸿图始自
兴京抚有叶赫辉发诸地遂城界藩萨尔浒而筑
东京于辽阳天命十年以沈阳为形胜之地王气所
锺遂定都焉
太宗文皇帝底定全辽筑城垣建
坛
庙营
宫阙号曰
盛京
世祖章皇帝统一寰宇定鼎
京师尊
盛京为留都监往代两都之制设官分职管辖八旗
驻防禁旅规模宏远又邠岐之地
桥山在焉
圣祖仁皇帝六十一年之间
大驾三巡
躬修展谒尽诚尽敬孝思以申礼成肆觐会同有绎以燕
以赉中外禔福辟地自黒龙江以北诸部及大兴
安岭之外
世宗宪皇帝善继善述添设州县増易驻防
圣谟洋洋经画尽善
高宗纯皇帝祗遹绍闻丕绳
祖武
御极六十年四谒
丹陵用展孝敬
赐酺
赐复
恩泽便蕃本觐
光扬
烈之忱溯
基命造之统赋有
陪都之制舞成
世德之辞
奎藻宸章益光
前烈
仁宗睿皇帝御宇二十五年两谒
珠邱用申
孝慕盖自
重熙累洽以来声教之隆文明之盛固已逾绝域而被殊
方而
盛京四境幅员万里民物阜康风俗淳厚瞻
陵寝之巍峩仰
宫廷之肃穆龙蟠凤翥佳气郁葱
国家亿万年景祚鸿庥皆基于此云
大清一统志
盛京统部〈东西距五千九十馀里南北距五千八百三十馀里东至海四千三百馀里西至山〉
〈海关隶永平府界七百九十里南至海七百三十馀里北逾𫎇古科尔沁地至黑龙江外兴安岭〉
〈俄罗斯界五千一百馀里东南至锡赫特山朝鲜界二千九百馀里西南至海八百馀里东北至海〉
〈四千馀里西北至𫎇古土默特界六百九十馀里自 盛京至 京师一千四百六十馀里〉
︹分野︺天文尾箕分野析木之次〈尔雅折木谓之津箕斗之间汉津也汉书〉
〈地理志燕地尾箕分野辽西辽东皆燕分也乐浪元莬亦宜属焉又自危四度至斗六度谓之析木〉
〈之次燕之分也晋书天文志辽东西入尾十度乐浪入箕三度元莬入箕六度唐书天文志箕与南〉
〈斗相近为辽水之阳尽朝鲜三韩之地〉
建置沿革古冀青二州之域〈奉天属青锦州属冀通典禹贡曰海岱惟青州〉
〈孔安国以为东北据海西南距岱此则青州之地东跨海矣其界盖从岱山东历密州东北经海曲〉
〈莱州越海分辽东乐浪三韩之地西抵辽水也〉舜分冀州东北为幽州〈尚书〉
〈集传舜分冀东北医无闾之地为幽州〉青州东北为营州〈通典郑康成云舜以〉
〈青州越海分置营州其辽东之地宜禹贡青之域也〉夏省幽营并为冀州之
域商为幽州营州周初为幽州时肃慎国在其东
北朝鲜国在其东南实兼冀营二州地同为幽州
境战国时辽河左右属燕秦置辽东辽西二郡汉
初因之属幽州武帝元封四年拓朝鲜地増置真
番临屯元菟乐浪四郡昭帝始元五年省真番临
屯入元菟乐浪郡其东为高句骊〈后汉书高句骊在辽东之东千〉
〈里南与朝鲜貊东与沃沮北与夫馀接武帝灭朝鲜以高句骊为县使属元菟〉北为夫
馀挹娄诸国地〈后汉书夫馀在元莬北千里南与高句骊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挹〉
〈娄古肃慎之国也在夫馀东北千馀里东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后汉建武十三
年以辽东属青州二十四年还属幽州安帝时増
置辽东属国都尉汉末为公孙度所据〈魏志度分辽东郡为〉
〈辽西中辽郡置太守自立为平州牧度死子康嗣康子渊自立为燕王景初二年司马懿击灭之度〉
〈以中平六年据辽东至渊三世凡五十年〉魏克之置东夷校尉治襄平
而分辽东元菟乐浪昌黎带方五郡为平州后还
合为幽州晋咸寕二年改辽东为国昌黎元菟带
方乐浪仍为郡均隶平州太兴二年为慕容廆所
据〈按燕录慕容廆于晋太兴二年始逐平州刺史崔毖据有辽东以其子仁镇之四年拜廆平州〉
〈牧自是平州之治移于𣗥城前此犹治辽东也〉太和五年属于苻坚太元
中属后燕后没于高句骊〈按晋书太元十年高句骊寇辽东慕容佐遣司〉
〈马郝景救之为高句骊所败辽东元菟遂没十一年慕容农进伐高句骊复辽东元菟二郡又慕容〉
〈熙光始五年伐高句骊攻辽东不能下乃引归盖自慕容农复辽东至慕容宝后寻复为高句骊所〉
〈有但不知在于何年耳〉后魏及隋辽河以东属高句骊〈按北史高〉
〈句骊传后魏时其国东至新罗西度辽二十里通典云安东都护府后魏时高句骊都其地盖后魏〉
〈时辽东元菟故地巳属高句骊地形志有辽东郡治固都城乃侨置营州界者非汉故郡也〉辽
河以西为营州东界又东北为靺鞨国〈后魏时名勿吉隋唐〉
〈称靺鞨在高句骊北有七部即古肃慎氏地〉唐贞观十九年征高丽置
盖辽岩三州总章初平高丽置都督府九又置安
东都护以统之〈唐书地理志总章元年李𪟝平高丽国得城百七十六分其地为都〉
〈督府九州四十二县一百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城以统之用其酋渠为都督刺史县令上元三年〉
〈徙辽东郡故城仪凤二年又徙新城圣历元年史名安东都督府神龙元年复故名开元二年徙于〉
〈平州天宝二年又徙辽西故郡城至德后废〉先天中封大氏为渤海郡
王后置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于黒水靺鞨之南
及高丽旧境〈唐书渤海传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领龙湖渤三州其南为中京〉
〈曰显德府领卢显铁汤荣兴六州岁貊故地为东京曰龙原府亦曰栅城府领庆盐穆贺四州沃沮〉
〈故地为南京曰南海府领沃晴椒三州高丽故地为西京曰鸭绿府领神桓丰正四州曰长岭府领〉
〈瑕河二州夫馀故地为扶馀府常屯劲兵捍契丹领扶仙二州郑颉府领鄚高二州挹娄故地为定〉
〈理府领定沈二州安边府领安琼二州率宾故地为率宾府领华盖建三州佛寕旧地为东平府领〉
〈伊𫎇沱黒比五州铁利故地为铁利府领广汾蒲海义归六州越喜故地为怀远府领达越怀纪富〉
〈美福邪芝九州安远府领寕郡慕常四州又郢铜涑三州为独奏州涑州以其近涷沬江盖所谓粟〉
〈末水也龙原东南濒海日本道也南海新罗道也鸭绿朝鲜道也长岭营州道也扶馀契丹道也〉
〈按渤海所置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多在今吉林乌拉寕古塔及朝鲜界其安东府所治辽东故地〉
〈虽入渤海建置无闻地理志贾耽所记可考辽时东京州县多袭其名号非复故地辽史谓皆渤海〉
〈之旧其实未尽然也佛寕旧作佛涅今改正〉辽神册初于辽阳故城建
东平郡天显三年升为南京十三年改为东京〈辽东〉
〈京道领辽阳等州府军城八十七其沈集等州在今奉天府界西逾辽河为显干等州在今锦州府〉
〈界东抵混同江为黄龙府及寕江宾祥威诸州在今开原以东吉林白都讷界其混同江以东为女〉
〈直部在今寕古塔界〉又于东京之西北置上中二京〈辽上京临潢府〉
〈领军府州城二十五在今锦州府广寕县西北边外中京大定府领州十在今锦州府西隶喜峯〉
〈口外元之大寕路也中京兴中府之兴中营邱等县亦在今锦州府边外惟兴中府之锦宜来隰等〉
〈州及大定府之神水金源等县在今锦州府界〉金仍建东京〈金东京路领辽阳府澄潘〉
〈贵德盖复来远等六州又有博索府路其广寕府则属北京路 博索旧作婆连今改正〉而以
混同江以东为上京〈金上京路即海古勒之地金之旧土也天眷元年号上京〉
〈领会寕府肇隆信三州在今开原以南及吉林白都讷界又有扶馀海兰率宾呼尔哈等路今在寕〉
〈古塔黒龙江界 扶馀旧作蒲与海兰旧作合懒率宾旧作恤品又作速频呼尔哈旧作胡里改今〉
〈并改正〉江以西为咸平路〈初为咸州天徳二年升为府属咸平路领韩州在今〉
〈开原县以南界〉改辽中京为北京领大定兴中临潢广寕
四府元至元六年置东京总管府二十四年改辽
阳等处行中书省统路七辽河以东曰辽阳路〈至元〉
〈二十五年改东京为辽阳路领盖懿二州〉东寕路〈本高句骊平壤城至元十三年置东寕路〉
〈其地在今朝鲜界〉沈阳路〈即今 盛京也辽金为沈州昭德军元初置安抚高丽军民总〉
〈管府元贞二年改为路〉开元路〈元史地理志开元路古肃慎之地元初癸巳岁师至开元〉
〈率宾东土悉平乙未岁立开元南京二万户府治黄龙府至元四年更辽东路总管府二十三年改〉
〈为开元路领咸平府后割咸平为散府俱隶辽东道宣慰司〉开元以东为海兰
府硕达勒达等路〈元史地理志海兰府硕达勒达等路元初设军民万户府五分〉
〈领混同江南北之地 海兰改见前硕达勒达旧作水达达今改正〉辽河以西曰广
寕路〈金广寕府至元十五年分为路〉大寕路〈初为北京路至元七年改名〉明洪
武四年置定辽都卫八年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
革所属州县置卫二十五所十一永乐七年复置
安乐自在二州外卫一百八十四所二十以山海
关内隶之燕京而全辽之地郡县皆废疆圉既分
幅员渐隘我
朝
发祥长白王气攸锺
肇祖原皇帝缔造
兴京肇基王迹
太祖高皇帝创建鸿业奄有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寕古塔
诸地天命四年城界藩五年迁萨尔浒六年取沈
阳辽阳七年建
东京于辽阳十年自
东京迁沈阳定都于此
太宗文皇帝底定全辽天聪八年尊为
盛京
宫阙始备声教所讫𫎇古朝鲜以及使犬使鹿诸部
罔不徕臣
世祖章皇帝统御六合定鼎
京师以
盛京为留都顺治元年悉裁诸卫设内大臣副都统
及每旗驻防三年改驻防内大臣为昂章京给
镇守总管官印十年以辽阳为府置辽阳海城二
县又于寕古塔设昂章京副都统镇守之十四
年省辽阳府为县于
盛京设奉天府置府尹康熙元年改奉天昂章京
为镇守辽东等处将军寕古塔昂章京为镇守
寕古塔等处将军三年于旧广寕卫地设府领广
寕县锦县寕远州是年奉天府又増置承德盖平
开原铁岭四县改辽阳县为州四年改镇守辽东
等处将军为镇守奉天等处将军改广寕府为锦
州府移治锦县仍属奉天府尹十年以寕古塔副
都统移吉林乌拉十五年以寕古塔将军驻吉林
乌拉复移副都统镇守寕古塔是年吉林添设副
都统二十三年于黒龙江设将军及副都统二员
二十九年移黒龙江将军及副都统一员驻墨尔
根三十一年移吉林副都统于白都讷三十七年
移墨尔根副都统驻齐齐哈尔三十八年黒龙江
将军自墨尔根城移驻齐齐哈尔四十九年于墨
尔根城设副都统雍正三年设吉林副都统于阿
勒楚喀设协领五年于吉林乌拉设永吉州寕古
塔设泰寕县白都讷设长寕县俱隶奉天府是年
设熊岳锦州二副都统七年罢泰寕县又于三姓
设副都统十二年于故复州卫地置复州故金州
卫地置寕海县又于锦州府増设义州乾隆二年
罢长寕县九年设拉林副都统十二年罢永吉州
二十一年设阿勒楚喀副都统二十二年以寕古
塔将军为吉林将军三十四年裁拉林副都统三
十七年设岫岩理事通判四十一年以岫岩通判
兼辖凤凰城嘉庆五年设长春厅十二年设昌图
厅十八年设新民厅西抵山海关东抵海滨南至
图们江接朝鲜界北至外兴安岭俄罗斯界皆属
奉天吉林黒龙江将军所统而副都统复分镇于
将军所辖之地其馀各城各边门又有城守尉防
守尉等员为之分驻至编戸之民则隶于州县而
以府统之其锦州一府仍属于奉天府尹
府二
奉天府 锦州府〈属奉天府〉
将军统辖之地三
奉天 吉林 黒龙江
︹形势︺东穷大海〈在 盛京城东四千三百馀里又东北至混同江入海处亦四千馀里〉
西接外藩〈土默特奈曼扎噜特等诸𫎇古皆与锦州府接界又东开原边外为科尔沁界〉
南临朝鲜渤海〈奉天锦州二府南面皆临渤海南通山东登莱二郡凤凰城以东鸭〉
〈绿江南为朝鲜国界〉北抵大兴安山〈在黑龙江上流其北与俄罗斯分界〉其名
山则有长白山〈在吉林城东南横亘千里高二百里山巅有潭为混同鸭绿诸江之〉
〈源我 朝 发祥于此〉 医 巫闾〈即北镇在广寕县西〉其大川则有混
同江〈在吉林城东南即松花江自长白山北流会嫩江折而东合黒龙江又东会乌苏哩江入〉
〈海〉黒龙江〈上源曰鄂伦河自西北流来凡六千馀里与混同江会〉鸭绿江〈在凤〉
〈凰城东南朝鲜以江为界〉辽河〈在 盛京城西百里即古大辽水汉置辽东辽西二郡由此水〉
〈而分今为奉天锦州二府分界〉浑河〈在 盛京城南即古小辽水〉其重险则有
山海关〈在寕远州西二百里直隶永平府抚寕县东百里〉凤凰城〈在奉天府东南〉
〈城西南有凤凰城边门有连山关为朝鲜贡道〉威远堡〈在开原县东北为吉林乌拉等处出〉
〈入要道〉
︹城池︺
盛京城〈周九里三百三十二步门八南之左曰德盛南之右曰天佑北之东曰福胜北之西曰地〉
〈载东之南曰抚近东之北曰内治西之南曰怀远西之北曰外攘门楼八角楼四城壕周十里二百〉
〈四步广十四丈五尺外缭墙周三十二里四十八步本明沈阳卫旧址我 太祖高皇帝天命〉
〈十年 东京迁都于此 太宗文皇帝天聪五年因旧城増拓之八年始名曰 盛京康熙十〉
〈九年増筑缭墙二十一年修葺诸城门楼三十二年重修城垣五十四年复修城楼及内外城垣干〉
〈隆八年十八年三十七年三十八年四十一年四十三年四十四年四十五年四十七年四十八年〉
〈五十年五十六年嘉庆五年九年十二年二十二年二十四年二十五年叠次修补规制益为宏备〉
︹宫殿︺
大政殿〈在 大内宫阙之东崇德二年建 国初视朝之大殿也殿制八隅左右列署十为诸王〉
〈大臣议政之所顺治元年定都 京师奉天文武各官 朝礼如制乾隆八年十九年四十三年四〉
〈十八年嘉庆十年二十三年俱有 御制大政殿诗又殿内有乾隆二十二年 御书额〉
〈曰泰交景运并有 御书楹帖〉
大内宫阙〈在 大政殿之西南北袤八十五丈三尺东西广三十二丈二尺正门曰 大清门〉
〈 太祖高皇帝于门砌旁设谏木二以达民隐乾隆四十三年 命大清门外东阶上设〉
〈諌木一重设东西掖门二奏乐亭二坊二左曰文德右曰武功朝房东西楹各五四十八年换 大〉
〈清门下马木牌为石碑刻凊汉𫎇古西番回子五体字正殿曰 崇政殿原名 笃恭殿左右二翊〉
〈门殿前左曰 飞龙阁右曰 翔凤阁殿北为凤凰楼供奉 六代圣容楼北曰 清寕宫〉
〈 国初祀神之所宫之东曰 衍庆宫 关睢宫西曰 永福宫 麟趾宫崇德二年建康熙十一〉
〈年修乾隆八年 高宗纯皇帝谒 祖陵 驻跸 盛京因旧规模益加増建〉
〈 躬亲相度重修 崇政殿及 飞龙 翔凤二阁增建 日华楼 师善斋 霞绮楼 协中斋〉
〈东建 颐和殿 介祉宫 敬典阁西建迪光殿 保极宫 继思斋 崇谟阁十一年奉〉
〈 旨恭送 五朝圣训实录于 盛京尊藏原贮 凤凰楼四十三年六月 命盛〉
〈京将军宏晌择吉恭移于 崇谟阁尊藏 敬典阁于乾隆十五年恭贮 玉牒二十五年三〉
〈十三年四十三年五十三年嘉庆三年十二年二十三年二十五年续贮八次又乾隆十一年尊藏〉
〈御宝十于 盛京一 大清受命之宝二皇帝之宝三 皇帝之宝四 皇帝之〉
〈宝五 奉天之宝六 天子之宝七 奉天法祖亲贤爱民八 丹符出验四方九〉
〈敕命之宝十 广运之宝有 御制盛京尊藏宝谱序又 崇政殿 凤凰楼 清寕宫〉
〈 颐和殿 介祉宫 迪光殿 保极宫 继思斋均有 御书楹帖 崇政殿有〉
〈御书额曰正大光明 凤凰楼有 御书额曰紫气东来 清寕宫有 御书额曰万福〉
〈之原 迪光殿有 御书额曰继序其皇均于乾隆年间奉颁又康熙二十一年有 御〉
〈制盛京旧宫诗 世宗宪皇帝雍邸集有瞻仰盛京宫阙念 祖宗创业艰难恭赋二十〉
〈韵诗乾隆八年有 御制御崇政殿登凤凰楼再登凤凰楼清寕宫诗十九年有 御制〉
〈至盛京故营日作御崇政殿登凤凰楼清寕宫叠旧作韵 颐和殿大清门诗四十三年有〉
〈 御制盛京旧宫恭依 皇祖元韵御崇政殿登凤凰楼用李白凤凰台韵登凤凰楼叠甲〉
〈戌韵清寕宫口号清寕宫再叠旧作韵瞻仰 颐和殿感成长句题迪光殿六韵保极宫继思〉
〈斋题壁敬题崇谟阁大清门驻盛京故宫有怀故宫即事于故宫用唐太宗幸武功庆善宫韵即效〉
〈其体诗四十八年有 御制盛京旧宫再依 皇祖元韵御崇政殿受贺登凤凰楼再用〉
〈李白凤凰台韵登凤凰楼再叠甲戌韵清寕宫感旧留句清寕宫三叠旧作韵敬瞻 頣和殿〉
〈感而题句题迪光殿保极宫继思斋题壁二首敬题崇谟阁大清门驻盛京故宫有怀叠戊戌旧作〉
〈韵故宫即事故宫再用唐太宗幸武功庆善宫韵诗嘉庆十年二十三年有 御制恭依〉
〈 皇考至盛京旧宫再依 皇祖元韵元韵御崇政殿恭依 皇考元韵登凤凰楼恭依〉
〈 皇考元韵清寕宫有感敬题崇谟阁迪光殿敬纪保极宫敬志继思斋敬述大清门诗又嘉〉
〈庆十年有御制旧宫再述诗〉
文溯阁〈在 宫殿之西乾隆四十七年建贮四库全书三万六千册图书集成五百七十六函〉
〈 御书额曰圣海沿洄并有 御书楹帖碑亭内恭镌 御制文溯阁记宋孝宗论阁〉
〈之前曰 嘉荫堂后曰 仰熙斋均有 御书楹帖四十八年添设管理文溯阁事催长又干〉
〈隆四十八年嘉庆十年二十三年均有 御制文溯阁嘉荫堂仰熙斋诗〉
︹坛庙︺
天坛〈在德盛门外南五里 国初祀 天之所四周一百十三丈南面三门东西北三面各一门乾隆四〉
〈十三年奉 旨修葺四十八年有 御制重修 坛 庙恭纪诗〉
地坛〈在内治门外东三里 国初建四周一百三十三丈八尺北一门南东西各一门乾隆四十三年修葺〉
社稷坛〈在天祐门外西南隅雍正十一年建乾隆六年増修〉
先农坛〈在德盛门外沈水之南雍正五年建乾隆六年増修〉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 社稷坛之前雍正十一年建〉
太庙〈初在抚近门外乾隆四十三年移建于 大清门左 国初祀 列祖之所门南向东西广三十五〉
〈丈南北袤四十丈大门三楹东西角门二前殿三楹 正殿五楹 后寝六楹干〉
〈隆四十三年奉 旨将景佑宫移建抚近门外改建 太庙于景祐宫旧址南北袤十一〉
〈丈一尺五寸东西广十丈三尺五寸 正殿五楹东西配庑各三楹东西耳房各三楹 正〉
〈门三楹东西门各一四十八年奉 旨谨将 太庙原藏 册宝十六分恭送 盛〉
〈京 太庙尊藏嘉庆五年恭送 高宗纯皇帝 孝贤纯皇后 孝仪纯皇后〉
〈册宝三分于 盛京 太庙尊藏 按景佑宫初在 大清门东〉
堂子〈在抚近门外 国初 敕建乾隆四十三年奉 旨修葺〉
文庙〈在城内东南隅 国初建康熙五年増修并建启圣祠二十八年颁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
〈于 大成殿康熙三十二年増建明伦堂并设守卫步兵雍正元年加封 先师孔于五代王爵〉
〈改名 崇圣祠四年颁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于 大成殿今奉天府儒学在焉乾隆三年奉〉
〈颁 御书与天地参扁额八年 驾诣 盛京颁 御书先觉斯民扁额又乾隆八〉
〈年四十三年四十八年嘉庆十年二十三年俱有 御制文庙诗〉
︹山陵︺
太祖高皇帝福陵〈在 盛京城东北二十里 天柱山 孝慈高皇后合葬 宝城〉
〈周五十九丈四尺前为 方城明楼楼前为飨殿曰 隆恩殿殿制三楹左右配殿各五〉
〈楹门为 隆恩门 神道南为碑亭外为红门缭墙周六百一十八丈四尺顺治八年封〉
〈 福陵山为 天柱山从祀 地坛康熙二十一年有 御制告祭 福陵恭〉
〈述十韵诗 世宗宪皇帝雍邸集有谒 福陵恭颂诗雍正九年奉 旨以〉
〈福陵红门前大路与 宝城甚近车马俱由山根左畔行走有关风水嗣后浑河东南西南无〉
〈关风水之处设立船只以渡行人红门前大路及山根左畔严行禁止行走再浑河以北凡系风水〉
〈之地所有草本不许擅动至迁移房屋禁止耕种俱著赏给房价补还地亩乾隆八年十九年四十〉
〈三年四十八年有 御制恭谒 福陵诗四十三年谒 福陵后 命大臣敬〉
〈谨阅视添安栅木移展红桩于附近地方查出坟冢数处俱令迁葬官给葬费并请仿照 两〉
〈陵于红桩外酌增白桩青桩一层青桩外方许樵采畊牧及行走葬厝规制益昭严肃〉
夀康太妃园寝〈在 福陵之西飨殿三楹左右配房各三楹〉
太宗文皇帝昭陵〈在 盛京城西北十里 隆业山 孝端文皇后合葬 宝城周〉
〈六十一丈前为 方城明楼楼前为飨殿曰 隆恩殿殿制三楹左右配殿各三楹门为〉
〈 隆恩门 神道南为碑亭外为红门缭墙周四百九十五丈九尺顺治八年封 昭〉
〈陵山为 隆业山从祀 地坛十三年题定 福陵 昭陵四周立界界内禁止〉
〈樵采康熙二年改造建 二陵地宫奉安 宝座于飨殿三十一年重建 昭陵大〉
〈殿又 陵前立仗石马曰大白小白乃 太宗文皇帝当日所乘以略阵破坚者康熙二〉
〈十一年有 御制告祭 昭陵恭述十二韵诗 世宗宪皇帝雍邸集有谒〉
〈昭陵恭颂诗乾隆八年十九年四十三年四十八年均有 御制恭谒 昭陵诗又〉
〈 御制 昭陵石马歌 二陵各设总管及掌关防官八旗章京等员四季祀典各随其〉
〈时以宗室公三人为主祭官移驻奉天岁时承祭乾隆八年有 御制示盛京奉 祀诸〉
〈宗室诗四十三年有 御制盛京奉祀诸宗室来接诗以志事四十八年有 御〉
〈制盛京奉 祀诸宗室来接诗以示之诗〉
懿靖大贵妃园寝〈在 昭陵之西飨殿三楹左右配房各三楹〉
︹苑囿︺
御花园〈在城西北五里 国初建顺治十三年改为长寕寺〉内务府所司诸园
〈辽河东果园及山场共九十处 盛京内务府司之辽河西果园七十五处旧属 京师内务府雍〉
〈正十一年亦归 盛京内务府岁时取以进 御〉礼部所司园池〈辽阳州果园二〉
〈羊拉峪果园一三块石果园一邢镇抚屯果园一安平栗园一石桥子花红园一繁盛堡花红园一〉
〈千山花红园一火连寨果园一城南养鱼池一墩子泊养鱼池一城西莲花泊一城东养猪圏一城〉
〈东黒牛圈一以上园池牧地皆 盛京礼部司之以供祀典〉
︹官署︺奉天将军署〈在德盛门内天聪六年建为吏部公署顺治元年迁都奉裁康熙十〉
〈三年修为镇守奉天等处将军公署乾隆八年奉颁 御书屏翰邠丰扁额〉户部〈在德〉
〈盛门内天聪六年建顺治十六年始设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管理乾隆四十三年 命〉
〈盛京将军兼管户部银库事务乾隆八年奉颁 御书宗会要扁额〉礼部〈在德盛门〉
〈内天聪六年建顺治十五年始设侍郎以下等官管理乾隆八年奉颁 御书典重明禋扁额〉
兵部〈在怀远门内天聪六年建顺治元年裁康熙三十年复设侍郎以下等官管理乾隆八年〉
〈奉颁 御书陪京枢要扁额〉刑部〈在怀远门内天聪六年建康熙元年始设侍郎以下〉
〈等官管理乾隆八年奉颁 御书弻教留都扁额〉 工 部〈旧在怀达门内天聪六年建后〉
〈改德盛门内顺治十六年始设侍郎以下等官管理乾隆八年奉颁 御书饬林山海扁额〉
内务府〈在 大清门之东崇德三年建顺治三年初设镶黄旗正黄旗佐领各一员后添设〉
〈正白旗佐领及骁骑校笔帖式等员总理营建储偫之事〉府尹署〈在德盛门内顺治十四年〉
〈建〉府丞署〈在天佑门内康熙三年建〉治中署〈在抚近门外乾隆四十三年増建〉
通判署〈在天佑门内康熙三年建〉试院〈在府丞署东雍正十二年府丞吕文樱修〉税
课司〈在外攘门内属 盛京户部〉朝鲜使馆〈在德盛门内属 盛京礼部〉教
场〈在外攘门外〉
︹文职官︺
奉天
户部侍郎一员 郎中二员 员外郎六员 堂
主事二员 主事四员 笔帖式二十三员〈满洲〉
〈二十一汉军二〉外郎九员 金银库正关防一员 副
关防一员 司库二员 库使八员 中江税
务监督一员 管官庄六品官二员 内仓正
监督一员 副监督一员 仓官十员〈辽阳牛庄熊岳〉
〈盖平寕海开原锦州寕远广寕义州〉仓外郎十员〈辽阳牛庄复州开原岫岩凤凰〉
〈城锦州寕远广寕义州〉
礼部侍郎一员 郎中二员 员外郎四员 堂
主事一员 笔帖式十员 外郎二员 读祝
官八员 赞礼郎十六员 助教官四员 库
使八员 六品官一员 七品官一 员 医官
二员 僧录司一员 道录司一员
兵部侍郎一员 郎中二员 员外郎四员 堂
主事二员 主事二员 笔帖式十二员 汉
军外郎二员 驿站正监督一员 副监督一
员 外郎二员 驿丞二十九员〈分管 兴京奉天锦州二〉
〈十九站〉
刑部侍郎一员 郎中四员 员外郎六员 堂
主事二员〈满洲一汉军一〉主事六员〈满洲四𫎇古二〉笔帖式三
十员〈满洲二十三𫎇古二汉军五〉汉军外郎二员 司狱二
员〈满一汉一〉司库一员 库使二员
工部侍郎一员 郎中二员 员外郎四员 堂
主事二员 主事二员 笔帖式十七员〈满洲十六〉
〈汉军一〉外郎九员
大政殿六品官一员 司库二员 库使八员 四
品官一员 五品官一员 六品官一员
总管内务府大臣一员〈将军兼管〉协理总管内务府大
臣事务一员〈侍郎兼管嘉庆二十三年增设〉堂主事一员 委
署主事一员 笔帖式十五员 司库二员
库使十六员
兼管奉天府府尹事务一员〈侍郎兼管〉奉天府府尹一
员 府丞一员〈旧无三年更换之例嘉庆六年御史永祚奏以府丞专司考试〉
〈在任年久易滋流弊奉 旨著将此缺三年一换即以各省年满学政与在京对品京堂〉
〈对调〉治中一员 同知一员〈新民厅嘉庆十八年裁隶宣化府通判〉
〈改设〉通判四员〈旧设奉天一员乾隆二十八年裁锦州通判改设 兴京一员三十〉
〈七年裁熊岳通判改设岫岩厅一员嘉庆十二年増设昌图厅一员〉府学教授一
员〈兼辖承德县学〉经历一员 司狱一员 巡检四员
〈新民厅属一岫岩厅属二一驻岫岩乾隆三十七年裁锦县教谕改设一驻凤凰城乾隆四十〉
〈一年裁巨流河巡检改设以岫岩通判兼辖昌图厅属一嘉庆十二年设〉知州二员
〈辽阳复旧有永吉州乾隆十二年裁改设吉林理事同知隶吉林将军统辖 按辽阳顺治十〉
〈年设府十四年裁府存县康熙三年升为州复雍正五年设通判十二年改置州〉州学
学正二员〈旧有永吉州学正乾隆十二年改设寕古塔学正〉吏目二员
〈旧有永吉州吏目乾隆十二年改设巡检属吉林理事同知管辖〉京县知县一
员〈承德〉知县五员〈海城盖平寕海开原铁岭旧有泰寕县雍正七年裁又长寕县〉
〈乾隆二年改设州同十二年裁〉县学教谕一员〈寕海〉训导四员〈海城〉
〈盖平开原铁岭〉巡检一员〈海城县属牛庄旧有承德县巨流河巡检乾隆四十一年〉
〈移设凤凰城又金州巡检雍正十二年升为寕海县〉典史六员〈旧有长寕县典史干〉
〈隆十二年裁〉
锦州府知府一员〈旧有同知驻义州雍正十二年改置府又有通判雍正二年移〉
〈驻义州乾隆二十八年移设 兴京〉府学教授一员〈兼辖锦县学〉经历
一员 知州二员〈寕远义旧有寕远州中后所州判乾隆四十一年改设巡〉
〈检〉州学学正二员 吏目二员 巡检一员〈寕远〉
〈州属中后所〉知县二员〈锦广寕广寕于康熙三年设府四年裁府存县〉县学
训导一员〈广寕旧有锦县教谕乾隆三十七年裁〉巡检一员〈锦县属天〉
〈桥厂雍正二年移义州巡检设此〉典史二员
奉天将军衙门主事一员 笔帖式十一员 外
郎六员 各城驻防笔帖式十八员〈 兴京一辽阳一牛〉
〈庄一开原一熊岳二盖平一复州一寕海一旅顺水师营一岫岩一凤凰城一锦州二寕远州〉
〈一中后所一广寕一义州一旧有 与京等十六边门笔帖式各一员乾隆三十六年裁〉
永陵总管衙门笔帖式四员
福陵总管衙门笔帖式四员
昭陵总管衙门笔帖式四员
吉林
吉林将军衙门主事一员〈旧有刑司主事一员乾隆十三年裁〉助教
官二员 理刑九品笔帖式一员〈旧设二员干隆十三年裁〉
〈一员〉笔帖式十一员〈满洲六翻译四𫎇古翻译一〉驿站监督六
品官二员〈旧设一员康熙二十五年増设一员〉驿站关防笔帖式
二员 驿站笔帖式三十六员 仓官一员
仓笔帖式二员 狱官一员 医官一员 边
门笔帖式四员〈伊屯克尔素布尔德库苏巴尔罕法特哈〉
吉林理事同知一员〈乾隆十二年裁永吉州改设旧有理事通判乾隆二十八〉
〈年裁〉学正一员〈旧为永吉州学正乾隆十二年改为寕古塔学正〉巡检一
员〈乾隆十二年裁永吉州吏目改设〉
长春厅理事通判一员〈嘉庆五年设〉巡检一员〈嘉庆五年设〉
伊屯巡检一员〈嘉庆十九年设〉
寕古塔笔帖式四员 仓官一员 仓笔帖式二
员 医官一员 教习官二员
白都讷笔帖式四员〈乾隆四年于四员内改设翻译二员二十五年于翻译二〉
〈员内改设𫎇古翻译一员〉仓官一员 仓笔帖式二员 教
习官二员
白都讷厅理事同知一员〈旧为长寕县设知县典史乾隆二年裁县改设〉
〈州同十二年裁州同并典史改设巡检一员二十六年裁巡检改设办理𫎇古事务委署主事〉
〈一员嘉庆十五年裁委署主事改设理事同知〉巡检二员〈嘉庆十五年设一驻白都〉
〈讷一驻榆树屯〉
三姓笔帖式四员〈旧设二员雍正十年増设二员〉仓官一员 仓
笔帖式二员 教习官二员〈旧设一员雍正十年増设一员〉
阿勒楚喀笔帖式六员〈旧设二员乾隆九年移设拉林二十七年由拉林移〉
〈还二员三十四年复由拉林移设二员嘉庆二十五年増设翻译二员〉仓官一员
仓笔帖式二员 教习官一员
打牲乌拉笔帖式二员 教习官一员
珲春笔帖式二员 教习官一员
拉林仓官一员 仓笔帖式二员〈旧有茟帖式四员乾隆二十五〉
〈年添设笔帖式二员二十七年三十四年移往阿勒楚喀四员〉教习官一员
双城堡笔帖式八员〈嘉庆二十五年设〉
黒龙江
黑龙江将军衙门主事一员 刑司主事一员
笔帖式十员〈满文六𫎇古翻译二汉文翻译二〉银库主事一员
银库九品笔帖式二员 管屯七品官一员
水师营笔帖式二员 仓官一员 仓笔帖
式二员 教习笔帖式一员 管理驿站事务
二员〈旧系六品乾隆三十六年奏准由有品级笔帖式补放者为七品由无品级笔帖式〉
〈补放者为八品〉驿站关防笔帖式二员 驿站笔帖式
二十员
墨尔根笔帖式四员 管屯七品官一员 仓官
一员 仓笔帖式二员 教习笔帖式一员
黑龙江笔帖式四员 管屯七品官一员 仓官
一员 仓笔帖式二员 教习笔帖式一员
呼伦布雨尔随关防笔帖式九员〈副都统衔总管衙门四员索伦〉
〈巴勒瑚新巴勒瑚兀鲁特各总管衙门共五员〉
呼兰笔帖式二员 管屯七品官一员 仓官一
员 仓笔帖式二员
布特哈随关防笔帖式八员〈旧设二员乾隆二十五年増设二员四十〉
〈九年増设四员〉
︹武职官︺
奉天
奉天将军一员 副都统一员〈旧设二员雍正五年移驻锦州一员〉
协领十一员〈旧设满洲八员康熙二十二年増设汉军二员雍正二年増设𫎇古〉
〈一员〉佐领六十六员〈旧设陈满洲十六员康熙三年増设汉军八员十三年増〉
〈设汉军八员十八年増设新满洲十八员二十二年増设新满洲三员𫎇古八员汉军八员二〉
〈十七年増设新满洲二员二十九年移驻锦州陈满洲八员三十一年増设巴勒瑚三员〉防
御十员〈旧设满洲八员康熙十五年増设满洲十六员二十二年増设汉军八员二十〉
〈九年移驻铁岭汉军四员抚顺汉军四员乾隆五年移驻牛庄满洲五员盖平满洲五员棃树〉
〈沟明水堂白土厂边门满洲三员二十九年移驻塔尔巴哈台满洲一员〉骁骑校六
十六员〈乾隆二十九年移驻塔尔巴哈台满洲二员四十三年补设其馀各员増设移〉
〈驻与佐领同〉
内务府佐领三员〈镶黄旗一正黄旗一正白旗一〉骁骑校三员
内管领一员 催长十员 领催三员〈乾隆五十一年〉
〈増设〉长领达一员 仓达三员 牧长三员 馆
达六员
永陵总管一员 副总管二员 国戚章京三员 八旗
防御品级章京十六员〈公缺十员世职六员〉掌关防官一
员 副关防官兼总领二员 内管领一员
副员三员 尚膳七名 司香二名 拜唐阿
十二名
福陵总管一员 副总管二员 八旗防御品级章京十
六员〈公缺六员世职十员〉国戚章京品级六十五员 掌
关防官一员 副关防官二员 总领二员
内管领一员 副员三员 尚膳八名 尚茶
五名 司香四名 拜唐阿十五名 四品官
一员 无饷外郎二员
夀康太妃园寝守护首领二员
昭陵总管一员 副总管二员 八旗防御品级章京十
六员 国戚章京品级二十员 掌关防官一
员 副关防官二员 总领二员 内管领一
员 副员三员 尚膳九名 尚茶四名 司
香八名 拜唐阿三十四名 四品官一员
无饷外郎二员
懿靖大贵妃园寝守护首领二员
兴京城守尉一员〈满洲〉防御四员〈旧设满洲三员康熙二十六年増设一员〉
骁骑校四员〈满洲〉
辽阳城守尉一员〈满洲〉佐领一员〈巴勒瑚〉防御七员〈旧设〉
〈满洲八员乾隆二十九年移驻塔尔巴哈台一员〉骁骑校八员〈旧设满洲八员〉
〈康熙三十一年増设巴勒瑚一员乾隆二十九年移驻塔尔巴哈台满洲二员四十三年补设〉
〈满洲一员〉
牛庄四品协领一员〈满洲〉防御三员〈旧设满洲二员汉军一员乾隆〉
〈五年由 盛京移驻满洲五员十三年裁满洲四员改设骁骑校四员二十九年移驻塔尔巴〉
〈哈台一员〉骁骑校四员〈乾隆十三年裁防御改设〉
开原城守尉一员〈满满〉佐领二员〈旧设新满洲一员康熙三十一年増〉
〈设巴勒瑚一员〉防御六员〈旧设满洲三员康熙二十六年増设四员乾隆二十九年〉
〈移驻塔尔巴哈台一员〉骁骑校九员〈旧设满洲一员康熙二十六年増设七员〉
〈三十一年増设巴勒瑚一员〉
铁岭防御四员
抚顺防御四员〈以上铁岭抚顺驻防均于康熙二十九年由 盛京移驻汉军防御〉
〈各四员三十九年各改设满洲一员〉
以上
兴京等六驻防均隶奉天副都统管辖将军统辖
熊岳副都统一员 协领一员〈旧设满洲城守尉乾隆五年改为协〉
〈领〉佐领一员〈巴勒瑚〉防御七员〈旧设满洲八员干隆二十九年移驻〉
〈塔尔巴哈台一员〉骁骑校八员〈旧设满洲八员康熙三十一年増设巴勒瑚一〉
〈员嘉庆二十三年移驻双城堡满洲一员〉
盖平四品协领一员〈满洲〉防御三员〈旧设满洲二员汉军一员乾隆〉
〈五年由 盛京移驻满洲五员十三年裁满洲三员汉军一员改设骁骑校乾隆二十九年移〉
〈驻塔尔巳哈台一员〉骁骑校四员〈乾隆十三年裁防御改设〉
复州城守尉一员〈满洲〉佐领一员〈巴勒瑚〉防御七员〈旧设〉
〈满洲八员乾隆二十九年移驻塔尔巴哈台一员〉骁骑校八员〈旧设满洲八员〉
〈康熙三十一年増设巴勒瑚一员乾隆二十九年移驻塔尔巴哈台满洲一员四十三年补设〉
〈嘉庆二十三年移驻双城堡一员〉
寕海城守尉一员〈旧设满洲协领一员康熙二十六年改设城守尉〉佐领
四员〈旧设汉军二员康熙二十六年改设满洲防御三十一年増设巴勒瑚一员五十年〉
〈增设汉军三员〉防御七员〈旧设满洲一员康熙二十六年裁满洲协领一员汉军佐〉
〈领二员改设满洲防御三员是年又増设四员乾隆二十九年移驻塔尔巴哈台一员〉骁
骑校十二员〈旧设满洲八员康熙三十一年増设巴勒瑚一员五十年増设汉军〉
〈三员〉
旅顺水师营协领一员〈汉军〉佐领品级章京二员〈汉军〉
防御四员 骁骑校八员
岫岩城守尉一员〈满洲〉佐领一员〈巴勒瑚〉防御八员〈满洲〉
骁骑校八员〈旧设满洲八员康熙三十一年増设巴勒瑚一员乾隆二十九年移〉
〈驻塔尔巴哈台满洲二员四十三年补设一员〉
凤凰城守尉一员〈满洲〉佐领一员〈巴勒瑚〉防御七员〈旧设〉
〈满洲二员康熙二十六年増设六员干隆二十九年移驻塔尔巴哈台一员〉骁骑校
九员〈旧设满洲七员𫎇古一员康熙三十一年增设巴勒瑚一员〉
以上盖平等六驻防均隶熊岳副都统管
辖奉天将军统辖
锦州副都统一员〈驻札锦县雍正五年由 盛京移驻〉协领一员〈旧设〉
〈满洲城守尉乾隆五年改设协领〉佐领十二员〈旧设汉军八员康熙十八年増〉
〈设新满洲五员二十九年移驻小凌河寕远州中前所中后所四处驻防汉军八员是年由〉
〈盛京移驻锦州陈满洲八员干隆四十三年裁新满洲一员〉骁骑校十二员
〈各员增裁移驻与佐领同〉
小凌河佐领二员 骁骑校二员
寕远州佐领二员 骁骑校二员
中前所佐领二员 骁骑校二员
中后所佐领二员 骁骑校二员〈以上小凌河寕远州中前所中〉
〈后所四驻防均于康熙二十九年由锦州移驻汉军佐领骁骑校各二员三十九年每处佐领〉
〈各改设满洲一员〉
以上小凌河等四驻防均隶锦州副都统
管辖奉天将军统辖
广寕四品协领一员〈满洲〉佐领三员〈满洲〉防御三员〈旧设〉
〈满洲一员𫎇古一员康熙十三年増设汉军一员〉骁骑校六员〈旧设满洲三员〉
〈乾隆元年增设三员二十九年移驻塔尔巴哈台一员四十三年补设一员〉
广寕驻防隶锦州副都统管辖奉天将军
统辖
巨流河佐领二员 骁骑校二员
白旗堡佐领二员 骁骑校二员
小黑山佐领二员 骁骑校二员
闾阳驿佐领二员 骁骑校二员〈以上巨流河白旗堡小黑山闾〉
〈阳驿四驻防均于康熙二十九年设汉军佐领骁骑校各二员三十九年每处佐领各改设满〉
〈洲一员〉
以上巨流河等四驻防均隶广寕协领兼
辖锦州副都统管辖奉天将军统辖
义州城守尉一员〈旧设无品级达康熙十九年改设包衣城守尉〉佐领十
五员〈旧设新满洲七员康熙三十一年増设包衣七员三十二年増设陈满洲二员包衣〉
〈三员乾隆四十三年裁包衣二员嘉庆二十三年移驻双城堡满洲一员包衣一员〉骁骑
校十五员〈旧设新满洲七员康熙三十一年増设包衣七员三十二年增设陈满洲〉
〈二员包衣三员乾隆二十九年移驻塔尔巴哈台满洲二员四十三年裁包衣二员〉
义州驻防隶锦州副都统管辖奉天将军
统辖
兴京等处边门防御十六员〈 兴京碱厂英莪威远堡凤凰城爱哈各一员〉
〈均隶 盛京兵部所辖发库彰武台白土厂清河九官台松岭子新台棃树沟白石嘴明水堂〉
〈各一员均隶奉天将军所辖〉
大凌河牧群总管一员〈锦州副都统兼辖〉翼领二员 牧
长二十七员〈旧设十七员嘉八年増设十员〉副牧长三十四
员〈旧设十七员嘉庆二年増设十七员〉
养息牧河牧厂总管一员〈嘉庆二十年设由锦州广寕义州佐领内选拨〉
界官二员〈嘉庆二十年设由 盛京八旗防御内选拨〉
陈苏鲁克翼长三员〈牛羊群二黑牛群一〉新苏鲁克牧长一
员
吉林
吉林将军一员〈旧设大章京驻寕古塔康熙元年改为将军十五年由寕古塔移驻〉
〈吉林〉副都统一员〈康熙十年以寕古塔副都统驻吉林十五年复移驻寕古塔是〉
〈年増设吉林副都统三十一年移驻白都讷雍正三年复设吉林副都统〉协领九员
〈旧设满洲八员雍正十年増设二员乾隆五年移驻打牲乌拉一员三十年裁打牲乌拉一员〉
〈改设𫎇古一员〉鸟枪营𠫭领一员 佐领五十六员〈康熙〉
〈十年由寕古塔移驻十一员复増设满州十二员十六年増设满洲二十六员二十九年移驻〉
〈黑龙江二十一员増设满洲五员锡伯汉军二员三十一年増设满洲六员锡伯十六员巴勒〉
〈瑚八员三十八年増设满州一员裁锡伯十六员雍正四年裁巴勒瑚一员増设陈汉军一员〉
〈六年移驻伊屯二员十年增设满洲十员乾隆元年増设乌抢营八员五年移驻打牲乌拉满〉
〈洲十员〉防御二十二员〈旧设满洲八员康熙十三年増设十五员二十年分〉
〈驻伊屯等四边门四员二十九年移驻黑龙江十三员増设满洲锡伯十四员雍正十年増设〉
〈满洲八员乾隆五年移驻打牲乌拉八员嘉庆二十三年裁二员改为佐领移驻双城堡〉骁
骑校五十六员〈康熙十六年増设管战船运粮船二员二十三年移驻黑龙江〉
〈其馀各员増裁移驻与佐领同〉水师营四品官二员 五品官
二员 六品官二员〈以上水师营旧设管战船运粮船四品官五品官各〉
〈二员康熙二十三年移驻黑龙江二十五年増设四品官五品官六品官各二员〉委官
六十八员〈旧设六十二员嘉庆二十四年増设六员〉
寕古塔副都统一员〈康熙十年移驻吉林十五年复移驻寕古塔〉协领
二员 佐领十二员〈旧设八员顺治十八年増设十员康熙三年増设一〉
〈员十年移驻吉林十一员十七年増设三员二十九年移驻黑龙江四员五十二年增设三员〉
〈乾隆二十五年由打牲乌拉移驻二员〉防御十二员〈旧设四员顺治十八年増〉
〈设二员康熙二十九年移驻黒龙江一员五十二年増设三员乾隆三十年由打牲鸟拉移驻〉
〈四员〉骁骑校十二员〈各员増设移驻与佐领同〉委官三十员
白都讷副都统一员〈康熙三十一年由吉林移驻〉协领二员〈旧设〉
〈二员康熙三十四年增设六员四十年裁六员〉佐领十二员〈旧设四十员康熙三〉
〈十八年裁四十年增设𫎇古二员五十二年増设满洲卦勒察十员〉防御八员
骁骑校十二员〈各员増裁与佐领同〉委官十二员
三姓副都统一员 协领二员〈旧设一员雍正十年増设一员旧有〉
〈副协领一员是年裁〉佐领十五员〈旧设四员雍正十年增设十六员乾隆二十一〉
〈年移驻拉林五员〉防御八员〈旧设四员雍正十年増设四员十一年増设八员干〉
〈隆二十一年移驻拉林八员〉骁骑校十四员〈乾隆二十一年以前各员増设〉
〈移驻与佐领同嘉庆二十三年移驻双城堡一员〉委官十五员
阿勒楚喀副都统一员 协领一员〈旧有副协领一员乾隆元〉
〈年裁〉佐领七员 防御八员〈旧设五员乾隆三十四年由拉林移驻四〉
〈员三十九年移驻拉林一员〉骁骑校六员 委官六员〈旧设四员〉
〈嘉庆二十五年増设二员〉
打牲乌拉协领一员〈旧由吉林移驻二员乾隆三十年裁一员〉佐领八
员〈旧由吉林移驻十员乾隆二十五年移驻寕古塔二员〉防御四员〈旧由吉林〉
〈移驻八员乾隆三十年移驻寕古塔四员〉骁骑校七员〈旧由吉林移驻十员乾隆〉
〈二十五年移驻寕古塔二员嘉庆二十三年移驻双城堡一员〉委官四员
伊屯佐领二员〈雍正六年由吉林移驻〉防御二员 骁骑校
四员〈雍正六年由吉林移驻二员复増设二员〉委官六员
鄂摩和索罗佐领一员 防御一员 骁骑校一
员 委官四员
以上打牲乌拉等三驻防均隶吉林副都
统管辖将军统辖
珲春协领一员〈旧有副协领一员乾隆元年裁〉佐领三员 防御
二员 骁骑校三员 委官九员
珲春驻防隶寕古塔副都统管辖吉林将
军统辖
拉林协领一员〈旧有副都统一员与阿勒楚喀分为二城乾隆三十四年裁拉林驻〉
〈防隶阿勒楚喀副都统管辖〉佐领六员 防御二员〈旧设五员乾隆〉
〈三十四年移驻阿勒楚喀四员三十九年由阿勒楚喀移驻一员〉骁骑校七员
委官四员
双城堡协领一员〈旧设委协领嘉庆二十三年改为实缺〉佐领六员
〈旧设委佐领二员嘉庆二十三年改为实缺是年由 盛京所属义州佐领移驻二员由吉林〉
〈防御裁二员改为佐领移驻二员〉骁骑校六员〈旧设委骁骑校二员嘉庆二十〉
〈三年改为实缺是年由 盛京所属熊岳复州骁骑校各移驻一员由打牲乌拉三姓各移驻〉
〈一员〉委官八员
以上拉林等二驻防均隶阿勒楚喀副都
统管辖吉林将军统辖
伊屯等处边门防御四员〈伊屯克尔素布尔德库苏巴尔罕法特哈各一〉
〈员均隶吉林将军管辖〉
黑龙江
黑龙江将军一员〈旧驻黑龙江城康熙二十九年移驻墨尔根城三十八年移驻〉
〈齐齐哈尔城〉副都统一员〈康熙三十七年由墨尔根城移驻〉协领八
员〈旧设三员康熙三十一年増设一员三十四年増设四员〉佐领四十员〈旧设〉
〈满洲十六员康熙二十八年増设汉军二员三十年増设索伦达呼尔十六员三十一年增设〉
〈汉军二员三十三年増设巴勒瑚四员〉防御八员〈满洲〉骁骑校四十
员〈増设与佐领同〉火器营参领一员 水师营总管一
员 四品官二员 六品官二员 管辖造船
木料四品官一员 五品官一员 六品官一
员〈以上三员均驻吉林〉委官三十一员
墨尔根副都统一员〈康熙二十九年由黑龙江城移驻三十七年移驻齐齐哈〉
〈尔城四十九年复设〉协领四员〈旧设一员康熙四十年増设三员〉佐领十
七员〈旧设索伦达呼尔八员康熙二十九年増设七员雍正五年増设汉军二员旧有水〉
〈师营四品官一员雍正五年由黑龙江移驻乾隆三十六年裁〉防御八员〈满洲〉骁
骑校十七员〈増设与佐领同〉委官十三员
黑龙江副都统一员〈旧设二员康熙二十九年移驻墨尔根城一员〉协领
四员 佐领二十六员〈旧设满洲十六员索伦达呼尔八员康熙三十〉
〈一年增设汉军二员〉防御八员〈满洲〉骁骑校二十六员〈增设与佐〉
〈领同〉水师营四品官一员 五品官二员 六品
官二员〈以上水师营康熙二十三年裁吉林管战船运粮船四品官五品官骁骑校各〉
〈二员改设雍正五年移驻墨尔根城四品官一员〉委官二十员
呼伦布雨尔副都统衔总管一员 索伦巴勒瑚
总管二员 新巴勒瑚总管二员 兀鲁特总
管一员 防守尉八员〈索伦巴勒瑚四新巴勒瑚四〉佐领五
十员〈索伦巴勒瑚二十四新巴勒瑚二十四兀鲁特二〉骁骑校五十二
员〈乾隆五十五年増设兀鲁特二员其馀各员与佐领同〉护军校二员〈兀鲁〉
〈特〉
呼兰城守尉一员 防守尉二员 佐领八员
骁骑校八员 委官六员
布特哈满洲总管一员 索伦达呼尔总管二员
防守尉十六员〈满洲八索伦达呼尔八〉索伦达呼尔马
步鄂伦春佐领九十七员〈旧设三十八员康熙雍正乾隆年间陆续〉
〈增设至九十八员干隆十五年裁一员〉骁骑校九十六员〈内有一佐领下〉
〈人数较少未经设骁骑校其馀各员与佐领同〉
︹户口︺〈康熙五十二年原额人丁一十七万九千五十一乾隆三十七年停编丁今滋生男妇大小共〉
〈二百四十九万一千四百三十八名口〉
︹田赋︺〈奉天锦州吉林等处现在民田五百一十万四千八百二十五亩有奇额征地丁米折银十八〉
〈万六千六百八十五两八钱九分零米四万三千八百七石零豆四万九千三百七石七斗八升零〉
〈 盛京户部额征馀地伍田升科加赋试垦各项地亩共二百六十一万七千六百七十六亩有奇〉
〈租银十三万三千二十三两二钱七分零 盛京十五仓额征地一千四百四十八万八千七十六〉
〈亩有奇米四万九千七百五十二石二斗一升零豆一万四百一十一石五斗一升零草四十四万〉
〈五千九百馀东 盛京户部官庄岁征粮二万八千九百九十二石应征草豆米地二十六万五千〉
〈一百二十四亩有奇折交银四百二十五两零棉花庄岁征棉花三千五百斤盐庄岁征盐四万八〉
〈千斤 盛京内务府官庄岁征粮二万八百四十九石应征草豆米地六十九万九千一百六十八〉
〈亩有奇折交银一千八百三十一两零棉花庄岁征棉花二万五千九百斤盐庄岁征盐三万二千〉
〈八百馀斤靛庄岁征靛二万三千九十馀斤碱庄岁征碱一千八百斤吉林各城官庄共九十处岁〉
〈征粮二万三千一百九十七石四斗五升黒龙江各城官屯一百三十六处岁征粮四万七千六百〉
〈三十石〉
︹税课︺〈奉天府额征牲税银四千两凤凰城中江额征正税火耗等银共三千二百九十四两 官庄〉
〈庄头三名额交盐四万八千斤又官庄所属丁夫五百名额交盐二万斤如有馀盐每百斤准交折〉
〈价银三钱二分〉
︹名宦︺︹汉︺荀彘 杨仆〈宜阳人先是燕王卢绾以反灭燕人卫满亡命渡溴水降朝鲜〉
〈朝鲜王准令守西边满诱亡党稍多诈言汉兵十道至求入𪧐卫遂还攻准走之据朝鲜称王传子〉
〈至孙右渠杀辽东都尉沙何元封二年以仆为楼船将军与左将军彘讨之遂定其地为乐浪临屯〉
〈元菟真番四郡〉耿季遇〈扶风茂陵人耿恭之孙也顺帝时为乌桓校尉破敌有功鲜卑震怖〉
〈数万人赴辽东降及敌寇辽东属国季遇移屯无虑城以拒之威振北方迁度辽将军〉赵苞
〈甘陵东武城人举孝廉为辽西太守抗厉威严名振边俗遣使迎母及妻子道经柳城值鲜卑入塞〉
〈劫苞母以击郡苞督兵御之贼出母示苞苞号谓母曰为子无状夲欲以微禄养不图为母作祸今〉
〈不能顾私恩毁忠节母遥谓曰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即进战贼悉摧破母妻皆为所害事〉
〈平封苞为鄃侯苞归葬讫谓乡人曰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如是复何面目立于〉
〈天下遂呕血死〉︹魏︺牵招〈安平观津人曹操将击袁谭而柳城乌丸欲出骑助谭操以招管领〉
〈乌丸遣诣柳城说峭王罢其兵后从讨乌丸至柳城拜护乌丸校尉丈帝五拜招使持节护鲜卑校〉
〈尉广布恩信招怀降附至十馀万落〉母邱俭〈河东闻喜人青龙中加度辽将军使持节护乌〉
〈丸校尉率幽州军至襄平屯辽隧辽西乌丸护留等随袁尚奔辽东者并相率降从讨公孙渊定辽〉
〈东以功封安邑候正始中高句骊数叛俭督步骑万人出元菟与高句骊王宫大战沸流水连破之〉
〈遂登丸都破灭其城宫携妻子远窜初句骊沛者名得来数諌宫不从叹曰立见此地将生蓬蒿遂〉
〈不食死举国贤之俭令诸军不坏其墓不伐其树并释其妻子正始七年复讨高丽及貊破之韩〉
〈那奚等数十国皆降〉王颀〈东莱人元菟太守正始中母邱俭复征高句骊其王宫遂奔买沟时〉
〈俭遣颀追宫过沃沮千有馀里至肃慎氏南界刻石纪功刊丸都山铭不耐城穿山灌漑民赖其利〉
︹晋︺贾沈〈太康时为辽东都护先是慕容廆破扶馀其王依虑自杀其子依罗求请援于东夷〉
〈校尉何龛龛使沈救之廆遣其将孙丁率骑邀之于路沈战斩丁遂复扶馀国〉慕容廆〈昌黎〉
〈𣗥城人雄杰有大度建兴中拜昌黎辽东二国公时中原多故边圉沦陷廆刑政修明士庶归之〉
慕容翰〈廆庶长子作镇辽东高句骊不敢为寇善抚恤爱儒学自士大夫至于卒伍莫不乐〉
〈从之〉慕容恪〈皝第四子皝使恪镇辽东甚有威惠高句骊惮之不敢为寇〉裴嶷〈河东〉
〈闻喜人清才有干略累官荥阳太守以凡武守元菟求为昌黎太守武卒嶷征道梗不得达乃与〉
〈武子开投廆廆以嶷为长史用其策遂破悉独官嶷尝献捷于晋帝试留之以观其意嶷辞曰慕容〉
〈将军越在海表乃心王室故遣臣万里归诚今若留臣必谓国家遗其僻陋其丹心是以微臣区〉
〈区贪还反命耳帝乃遣还廆尝谓群僚曰裴长史名重中朝而屈于此殆天所以授孤也后出为辽〉
〈东相转乐浪太守〉韩恒〈灌津人永嘉之乱避地辽东依校尉崔毖毖败为慕容廆所得拜参〉
〈军咸和中廆僚属宋该等建议表请廆为大将军燕王之号恒曰晋室䘮乱无复纲纪明公忠武笃〉
〈敬忧勤社稷抗节危之中建功万里之外终古勤王之义未之有也夫立功者患信义不著不患〉
〈名位不高今宜缮完兵甲以清四海若要君以求宠爵者非为臣之义廆不悦出为新昌令迁营邱〉
〈太守政化大行〉皇甫真〈安定朝那人弱冠高才廆拜为辽东国侍郎皝即位迁平州别驾时〉
〈百姓劳瘁真欲宽赋减税休息戸役时不能从后以败麻秋功拜奉车都尉守辽东营邱二郡皆有〉
〈善政〉︹北齐︺ 宝安〈代人武平末为营州刺史镇黄龙夷夏重其威信周师将至邺宝安〉
〈率骁骑并契丹靺鞨万馀骑将赴救至北平闻邺都不守便归营州周遣使招慰宝安却其敕书还〉
〈据黄龙竟不臣周〉︹隋︺韦冲〈京兆杜陵人文帝时封义丰侯迁营州总管冲宽厚得众抚靺〉
〈鞨契丹皆能致其死力奚霫朝贡相续高丽主元率靺鞨万馀骑寇辽西冲击走之〉︹唐︺张俭
〈京兆新丰人以功累迁营州都督兼护东夷校尉营州部与契丹靺鞨奚霫诸部切畛高丽引众入〉
〈寇俭击破之太宗征辽俭率兵渡辽水趋建安城破高丽兵封皖城郡公后改东夷校尉官为都护〉
〈府即以俭为都护〉李道宗〈太祖曾孙贞观中高丽莫支离阻兵不服太宗征之以道宗为〉
〈辽东道副大总管道宗请将百骑先觇形势帝问往返几日对曰往返兼旬周览十日遂秣马束兵〉
〈旁南山入辽东城南相险易度营阵便处将还高丽兵断其后更走间道如期谒见诏与李𪟝为〉
〈前锋抜盖牟城会救至道宗等所将才四千虏十倍军中议保险以须道宗曰吾属为前军当清道〉
〈迎乘舆尚何待遂选壮骑数十突进贼营左右出入𪟝合击大破之〉李𪟝〈离狐人贞观十六年〉
〈以𪟝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十六总管兵以伐高丽十九年𪟝趋辽东自通定济辽水拔盖牟辽〉
〈东白崖等城从战驻跸山功最多二十一年复与牛进达伐高丽𪟝克南苏木底进达克石城乾封〉
〈初仍充辽东道行台大总管击高丽下十七城总章元年抜扶馀南苏木底苍岩城进围平壤执高〉
〈藏男建等裂其地州县之〉薛仁贵〈绛州龙门人名礼以字行太宗征辽东仁贵应募以白衣〉
〈立奇功高宗时与李𪟝平高丽以仁贵为安东都护镇之抚孤存老检制盗贼随材任职褒崇节义〉
〈高丽士众皆欣然忘亡〉契苾何力〈铁勒人太宗征高丽乌骨城为白岩声援何力挺身〉
〈陷阵槊中腰尚辇奉御薛万彻单骑往救出何力于万众之中帝亲傅疮药何力益愤束疮再战城〉
〈既拔得刺何力者高突勃驺使自杀之辞曰彼为主冒白刃以刺臣义士也舍之龙朔初拜辽东道〉
〈行军总管击高丽进兵鸭绿江馀众多降乾封初诏以何力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安抚大使副李〉
〈𪟝同趋高丽何力大破高丽于南苏进拔扶馀先引兵趋平壤𪟝军继之高丽平〉程名振
〈洺州平恩人破刘黑闼有功拜营州长史封东平郡王从征高丽拜平壤道行军总管攻沙卑城破〉
〈独山阵皆以少击众永徽六年以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击高丽于贵端水焚其新城显庆三年与〉
〈仁贵攻拔赤烽镇破高丽大将豆方娄龙朔三年与苏定方等复攻高丽败之〉厐同善〈干封〉
〈初以辽东道行军总管援泉男生及高丽战败之男生率师来会诏拜同善特进辽东大都督封元〉
〈菟郡公〉苏定方〈名烈以字行冀州武邑人永徽六年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伐高丽败之〉
〈于贵端水龙朔元年复破之于𬇙江〉刘仁轨〈尉氏人麟德初为带方州刺史破百济立唐社〉
〈稷颁正朔及庙讳然后修屯四储糗粮训士卒以图高丽总章元年为辽东道副大总管兼安抚大〉
〈使与李𪟝讨高丽平之〉泉男生〈高丽盖苏文子为弟男建男产等所逼遂率众与契丹靺〉
〈鞨兵内附明年入朝迁大都督辽东郡公诏还军与李𪟝攻平壤擒高藏进卞国公奉诏安抚辽东〉
〈并置州县招流亡平敛赋罢力役民悦其宽卒谥曰襄勒碑著功〉︹辽︺耶律伊济〈六院〉
〈部人大祖平渤海立长子为东丹王以伊济为中台省右次相太宗即位上表言渤海遗种寖以蕃〉
〈息令居远境恐为后患梁水之地乃其故乡地衍土沃有木铁鱼盐之利乘其微弱徙还其民万世〉
〈长策也帝嘉纳之遂诏徙东丹国民于梁水伊济镇抚国人一切如故以功加太傅迁中台省左相〉
〈 耶律伊济旧作耶律羽之今改正〉韩制心〈幽州安次人开泰中拜上京留守太平中历中〉
〈京留守以不曲法不虐民不爱官自箴岁不登奏免租赋民若被兵奏发廪赈宠居贵戚而不骄〉
〈屡徙王位而不矜卒之日部民哀之若䘮父母〉萧阿拉〈清寕中与萧格同掌国政格谄谀不〉
〈法阿拉争之不得告归除东京留守阿拉性忠果晓世务有经济才会行色克色哩礼入朝陈时政〉
〈得失萧格以事中伤见杀 萧阿拉旧作萧阿刺萧格旧作萧革色克色哩旧作瑟瑟今并改正〉
︹金︺刘焕〈中山人宋末兵起乏食焕尚幼煮糠供母而自饮其清者稍长就学寒拥粪火读书〉
〈不怠登天德进士调中都市令以廉迁北京警巡使捕二恶少杖之庭中戒之曰孝弟谨慎则为君〉
〈子𭧂戾隐贼则为小人自今以后母狃故习国有明罚吾不得私也由是众皆畏服无敢犯者召为〉
〈监察御史父老数百人或卧车下或挽靴镫曰我欲留使君期年不可得也大定中同知北京留守〉
〈事时世宗幸上京所过州郡大发民夫治桥梁驰道以期恩赏焕所部惟平治端好而己上嘉其意〉
〈迁辽东路转运使卒〉诺延温都乌达〈阿卜萨水人通书史工文章世宗时授会寕尹〉
〈北边行军都统时斡罕初定人心未安乌达为治宽多备御谨斥堠边境以安改北京留守以廉察〉
〈举所至有能名 诺延温都乌达旧作耨碗温敦兀带今改正〉纳塔谋嘉〈上京路人初习〉
〈策论进士世宗时补上京提刑书史以廉能著称承安五年赐同进士出身调东京教授汤池主簿〉
〈皆著治绩贞祐初迁翰林待制充元帅府经历兴定初谏伐宋降颍州刺史有守御功 纳塔旧作〉
〈纳坦今改正〉完颜阿里巴斯〈海兰路特克新必喇明安人明昌中登第贞祐初官〉
〈御史中丞辽东路行尚书省事兴定元年参知政事行尚书省元帅府于博索路宽厚爱人敏于吏〉
〈事能治剧要时伯特呼图有异志戕杀阿里巴斯识者惜其用之未尽诏赠平章政事封芮国公〉
〈完颜阿里巴斯旧作完颜阿里不孙特克新必喇旧作泰申必喇伯特改见前呼图旧作胡土今改〉
〈正〉达鲁 杨昭努〈金末时𫎇古兵略地高州拔惠和金源和众龙山利建富庶等〉
〈十五城降其北京留守音达珲进攻北京傍近诸寨楼子崖等二十馀塞皆降惟西干河达鲁五指〉
〈山杨昭努独守不下大小百馀战昭努死之达鲁败走复聚众攻龙山以槊刺乌叶尔中胸复为史〉
〈天祥所败达鲁力战死之 达鲁杨昭努旧作答鲁杨赵奴今并改正〉︹元︺萨奇苏〈回鹘〉
〈人世祖时授北京宣抚锄奸抑强辽东以安会高丽有异志帝遣使究治则委罪于其臣洪察忽械〉
〈送京师道辽东萨奇苏访知洪察忽以諌迕意即奏疏为其事帝命释之 萨奇苏旧作撒𠮷〉
〈思今改正〉廉希宪〈世祖至元十一年为北京行省平章辽东多亲王使者传令旨扰民官不〉
〈能抗希宪至即为革正有西域人自称驸马营于城外絷富人谬言索债希宪捕问曰法无私系汝〉
〈何敢擅系氏其人哀求国王亦为之请乃得释长公主入朝纵猎郊原希宪欲入奏公主请以钞偿〉
〈民乃止自是贵人遇者皆莫敢纵〉王忱〈赵州人性明敏有才识授山北辽东道提刑按察司〉
〈副使驸马博和哩数猎民田忱以法绳之宪吏耿熙言征北京宣慰司逋计可得钞二十万锭帝〉
〈遣使核实熙惧事露擅增制语有并打算大小一切诸衙门等事十二字追系官吏至数百人忱验〉
〈知其诈熙乃服罪 博和哩旧作伯忽里今改正〉多尔济巴勒〈穆呼哩七世孙顺帝〉
〈至正中为辽阳行省平章政事询民疾苦知乡民贩入城贵室公府皆强买之仅酬半值又其俗〉
〈编柳为斗大小不一市侩得高下其手民咸痛之即饬有司厉防禁齐称量于是诸物毕集而价自〉
〈平恤老平钱法汰胥吏慎勾稽兴废坠明赏罚百司闻风悚惧 多尔济巴勒旧作朵尔班今〉
〈改正〉伊苏〈𫎇古人至正初以讨贼功累迁金紫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既而雷特穆尔布哈程〉
〈思忠等陷永平伊苏复滦州及迁安昌黎等县擒雷特穆尔布哈程思忠弃城遁去诏拜辽阳行省〉
〈左丞相开省永平时金复海盖贼并起伊苏分兵防守斩贼渠魁贼众溃走于是分命官属劳来安〉
〈辑使民什伍相保以事耕种民为立石颂之 伊苏旧作也速雷特穆尔布哈旧作雷帖木儿不花〉
〈今并改正〉姚枢〈本柳城人后迁居洛阳至元二十年为辽东按察使时人比之包孝肃云〉︹明︺
叶旺 马云〈旺六安人云合肥人洪武四年以都指挥并镇辽东八年纳克楚寇辽东〉
〈见城有备不敢攻越盖州至金州为指挥韦富等所败还至盖城南十里沿柞河遁归旺先以兵㧖〉
〈柞河自连云岛至窟驼寨十馀里沿河垒冰为墙旁设坑阱㐲兵以伺云及指挥吴立周鹗等建大〉
〈旗于城中严兵不动寂无人敌至伏四起纳克楚仓皇北走趋连云岛遇冰城马不能前悉陷于〉
〈阱遂大溃旺等乘胜追击至猪儿峪纳克楚仅以身免第功进旺及云为都督佥事久之召云还京〉
〈旺留镇如故在辽凡十七年翦榛𣗥修城隍建立官府抚辑军民垦田万馀顷遂为永利〉孟善
〈海丰人永乐元年以保定侯镇辽东在镇七年远人附〉刘江〈宿迁人永乐中以左都督镇守〉
〈辽东时倭以三千人突寇金州江发兵殱其众初江阅地形得望海埚势高峻扼海咽喉特为增筑〉
〈及侦倭至伏兵山下别遣奇兵焚舟断其归路倭中伏擒斩且尽自是辽东倭寇遂绝以功封广信〉
〈伯〉巫凯〈句容人宣德初以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辽东敌掠西山凯击败之尽得所掠者〉
〈降敕褒勉时帝勤远略造舟松花江招诸部地绝远转输大困凯力请罢之已而造舟役复兴中官〉
〈阮尧民都指挥刘清等董之所为多不法凯劾尧民等下之吏凯性刚毅饶智略驭众严而有恩在〉
〈辽东三十馀年威惠并行边务修饬前后守边者皆莫及正统三年卒于官〉曹义〈仪真人正〉
〈统初代巫凯为总兵官凯名将义承其后廉介有守辽人皆安之〉王翺〈盐山人正统七年以〉
〈右佥都御史提督辽东军务时辽东将屡失机翱以军令久弛因诸将庭谒责以失律罪命左右曳〉
〈出斩之皆惶恐叩头愿效死赎翱乃躬行边自山海关抵开原缮城垣濬沟堑五里为堡十里为屯〉
〈使烽燧相接练将士恤鳏寡军民大悦又以边塞远军饷匮乏缘俗立法令有罪得收赎人皆便〉
〈之〉刘孜〈万安人正统十年以御史出按辽东劾镇守中官伊实哈收养义子家人有反状景〉
〈泰初以边务方殷孜能慑服将吏期满复留〉程信〈休寕人正统中以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
〈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
〈是不悦寻以忧去天顺初擢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造战车创义仓贮刍粟稽侵渔察奸细号令一〉
〈新佥事胡鼎发都指挥使夏霖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帝责令陈状信疏〉
〈辩而寇深方掌都察院修前隙乃劾信不输罪征下诏狱谪降南京太仆少卿〉李秉〈曹县人成〉
〈化二年以左都御史提督辽东军务至即劾镇守中官及总兵失律罪出都指挥裴显于狱又举指〉
〈挥崔胜傅海等军令肃清〉彭谊〈东莞人成化四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时镇守中官横征〉
〈诸属卫谊下令凡文牒不经巡抚审定者所司毋辄行虐焰为息戸部檄所司开黑山金场力奏罢〉
〈之谊平居谦厚简默临事毅然有断镇辽八年军令振肃后四疏告归〉欧信〈世职金吾卫成〉
〈化七年充总兵官镇守辽东累破福馀三卫被奖言者谓信虽廉已老请诏还巡抚彭谊奏官军耆〉
〈老皆言信忠谨有谋勇累立战功威振边陲年虽六十骑射胜壮士乃留镇〉马文升〈钧州〉
〈人成化十二年以兵部右侍郎提督辽东军务巡抚陈钺贪而狡将士小过辄罚马马价腾踊文升〉
〈上边计十五事因请禁之钺于是与文升有隙文升还部钺以掩杀冒功激变帝命文升往驰至镇〉
〈宣玺书慰抚无不听抚者事方定而钺谄事中官汪日夜谐文升因诬奏文升遂下诏狱谪戍〉
〈重庆卫败复起为左副都御史巡抚辽东凡三渡辽军民闻其来皆鼓舞禁抑中官总兵使不得〉
〈朘削众咸德之〉强珍〈沧洲人成化间以御史巡按辽东初辽东巡抚陈钺起衅召敌敌至务为〉
〈欺蔽巡按王崇之劾钺钺谋之汪诬逮崇之下诏狱及钺用兵方论功而敌大入匿不以闻钺〉
〈遂入为戸部尚书珍往巡按请正钺罪帝弗从未几指挥王全等诱杀诺延卫人珍发其状方自〉
〈矜有大功闻珍疏怒诬珍所核皆妄坐谪戍辽东居三年败复官〉李善〈陇州人成化间巡按〉
〈辽东时总兵官罗雄武备废弛太监韦朗侵渔兵饷纵其下夺人妻孥闻善至遂屏息论劾都督王〉
〈锴孙贵罢去豪右敛迹〉张鼐〈历城人宏治十五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时军政久弛又〉
〈许馀丁纳赀助驿递给冠带复其身边人竞援例避役鼐言不可因条上核屯粮清隐占稽客戸减〉
〈军禆数事悉允行寻劾分守中官刘恭等贪虐罪筑边墙自山海关迄开原叆阳凡千馀里辽抚自〉
〈徐贯后历张玉陈瑶韩重四人多得罪去至鼐称能正德中移抚宣府〉马中锡〈故城人正〉
〈德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还屯田于军劾镇守太监朱秀置官店擅马市诸罪驭吏安民上下〉
〈帖服〉李承勋〈嘉鱼人正德中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时边备久弛开原尤甚士马才十二〉
〈城堡墩台倾圮殆尽将士依城堑自守承勋疏请修筑会世宗立发帑银四十馀万承勋命步将四〉
〈人各一军守要书身畚锸先士卒凡为城堑各九万一千四百馀丈墩堡百八十有二招逋逃三〉
〈千二百人开屯田千五百顷又城中固铁岭蒲河抚顺边防甚固又数陈军民利病咸报可〉曾
铣〈江都人嘉靖十四年以御史巡按辽东巡抚吕经巡边至自开原如辽阳行政过激士卒执经〉
〈据城叛时铣按部至复州闻变亟旋入城开谕祸福以安辑之人心始定经得释还广寕未几复为〉
〈广寕军所执时抚顺兵亦变铣各出檄阳示抚安阴图渠魁上状请以计灭潜使人廉得三城首乱〉
〈之人会行射礼文武毕至忽出袖中姓名分令官卒授以意逾时缚八人至明日抚顺擒七人广寕〉
〈擒十二人皆伏诛不假兵革三城肃清辽人建祠祀之〉周斯盛〈寕州人嘉靖中巡按辽东〉
〈会夏霪雨数月禾尽淹没所在城堡倾倒军民饥甚斯盛亟开仓赈给复索库中得赎金并可贷者〉
〈万馀两分命官属访素有积贮者量其所蓄予之金俾出谷平粜与民又上疏求赈言甚切至遣御〉
〈史运米发帑军民全活甚众〉马永〈迁安人嘉靖十四年为辽东总兵官辽东自军变后首恶〉
〈虽诛漏网者众悍卒无所惮动怀不逞广寕兵佟伏张鉴等乘旱饥倡众为乱诸营惮永无敢应者〉
〈伏等登谯楼鸣鼓大噪永率家众仰攻尽歼之永善用兵且廉洁卒于官辽人为罢市立祠〉王
之诰〈石首人嘉靖闲以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大兴屯田每营垦田百五十顷役军四百人列〉
〈上便宜八事行之〉李涞〈容城人嘉靖中为辽阳副总兵居官公廉无媺衣甘食禁所部毋苛〉
〈敛一军德之〉殷尚质〈天津卫人嘉靖中为辽阳副总兵就进充总兵官三十五年达喇苏〉
〈以十馀万骑入广寕尚质御之塔儿山殊死战力屈而死赠少保左都督谥忠敏〉张学颜
〈肥乡人隆庆五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破土蛮卓山进右副都御史万历元年移筑险山六堡〉
〈于宽甸工役始兴王杲来侵边学颜抚定王乌塔诸部工乃无挠三年而毕以讨杲功加兵部左侍〉
〈郎〉李化龙〈长垣人万历二十二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受事甫两月巴图尔与巴雅〉
〈尔等寇镇武又约土蛮子布延台吉犯右屯化龙与总兵董一元定计先击巴图尔败之各解去一〉
〈元又出塞捣巢有功边塞詟服〉董一元〈宣府前卫人万历中充辽东总兵官二十二年巴图〉
〈尔等入寇一元与巡抚李化龙用计遣副将驰右屯御西部亲将大军匿镇武门外为空营待之寇〉
〈骑深入笑以为怯官军忽从中起奋呼陷阵寇大奔逐北七十馀里至白沙祸斩𫉬无算巴雅尔中〉
〈矢死诸部夺气捷闻进左都督后又提健卒踏冰渡河抵其巢多斩𫉬巴图尔死馀贼散乱诸部悉〉
〈远遁以功进世荫二秩〉熊廷弻〈江夏人万历三十六年巡按辽东杜馈遗核军实时巡抚〉
〈赵偮等弃宽甸新疆徙边民六万家于内地廷弻勘得弃地驱民状劾之岁大旱廷弻行部金州祷〉
〈城隍神约七日不雨毁其庙逾三日大书白牌封剑使往斩之未至风雷大作雨如注辽人以为至〉
〈诚感神天启时去任辽民莫不垂泣后以广寕失守论诛 本朝乾隆四十八年特奉 恩旨〉
〈录其裔孙泗先授教谕〉贺世贤〈榆林卫人万历中为沈阳游击迁义州参将四十六年清〉
〈河被围副将邹储贤参将张斾俱战死世贤驻叆阳闻变疾驰出塞得首功历进总兵官天启元年〉
〈 大兵薄沈阳世贤出城倏精骑四合世贤身中十四矢城中叛断城外吊桥或劝之走辽阳世贤〉
〈曰吾为大将不能存城何面目见经略巳而围急世贤挥铁鞭格斗杀数人中矢坠马死 本朝干〉
〈隆四十一年 赐谥忠烈〉尤世功〈榆林人为副总兵守沈阳引兵援世贤力战死 本〉
〈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童仲揆〈南京人为援辽副总兵闻世贤世功战没与同〉
〈官陈䇿副将戚金参将张世名游击周敦吉都司秦屏袁见龙邓起龙副将朱万良俱力战死自〉
〈辽左用兵将士率望风奔溃独仲揆等以万馀人当数万众虽力屈而覆时咸壮之事闻赠恤有差〉
〈又援辽总兵杨宗业父子战死梁仲善亦战死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童仲揆等俱谥烈〉
〈愍杨宗业谥忠烈梁仲善谥烈愍〉张神武〈新建人天启初以经略荐从征率亲丁二百四〉
〈十馀人疾驰至广寕辽阳已失巡抚薛国用留之不可曰奉命援辽阳非守广寕也曰辽阳没矣若〉
〈之何曰将以死难曰二百人能死难乎曰不能则死之遂独率所部过河抵首山去辽阳十七里而〉
〈军将士不食己一日遇 大兵奋呼击杀军无援所部俱战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
〈谥烈愍〉罗一贯〈甘州卫人为辽东参将守西平堡辽阳覆没西平当冲地一贯晓夜捍御〉
〈天启元年加副总兵 大兵至凭城固守一贯目中矢矢石火药俱尽北向拜曰臣力竭矣遂自刭〉
〈都司陈尚仁王崇信亦死马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罗一贯谥忠烈陈尚仁王崇信俱谥〉
〈节愍〉张铨〈沁水人熹宗即位以御史出按辽东沈阳破铨请令辽东巡抚薛国用帅河西兵驻〉
〈海州蓟辽总督文球帅山海兵驻广寕以壮声援疏甫上辽阳围急军大溃铨与经咯袁应泰分城〉
〈守应秦令铨退保河西以图再举不从守三日城破执不屈遂自缢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 赐谥烈愍〉
︹本朝︺安珠瑚〈满洲正白旗人骨鲠简重得大臣体康熙十七年任奉天将军缮城郭兴屯田〉
〈招徕远人兴利除弊皆有成效至今旗民追念其德感佩不已焉〉乌库哩〈满洲镶白旗人〉
〈康熙年间任奉天将军时初设将军办理旗民事宜俱有条理居官尢清慎旗民称之〉沃内
〈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年间任奉天将军抚兵恤民缮治城郭在任数年训练士卒固守边界境内晏〉
〈然〉王国安〈盖平人康熙二十八年任奉天府尹廉静不扰三十七年再任卒入祀名宦祠〉
翻译语解〈附〉
赫图阿拉〈国语横甸也〉苏克素护〈国语鱼鹰也〉嘉哈〈国语秋后落叶〉
〈也〉呼兰哈达〈国语灶突也峯也〉萨尔浒〈国语木橱也〉舍利〈国语泉也〉
哈尔萨〈国语密鼠也〉哈穆嘉〈国语黄芩也又蒿也〉嘉拉库〈国语屋内夹闻〉
〈也〉雅尔哈〈国语豹也〉代岷〈国语雕也〉扎喀〈国语边也〉乌林〈国语财帛也〉
阿尔丹〈蒙古语有花纹也〉安巴尼雅敕玛〈国语大人之谓〉阿济格
〈国语小也〉音和罗〈国语音兽径和罗谷也〉哈勒罕〈国语犂也〉阿拉〈国语冈也〉
图克善〈国语牛犊也〉梅沃赫〈国语坡也〉沃赫〈𫎇古语石也〉哈达〈国语〉
〈峯也〉托和伦〈国语锡也〉玛呼〈国语鬼脸也〉费延勒库〈国语无馀也〉希
卜苏〈国语蜂蜜也〉呼勒〈国语斛也〉勒富〈国语熊也〉托克托〈国语定也〉和
伦〈国语威也〉乌勒闲〈国语猪也〉布尔哈图〈𫎇古语有丛柳处也〉玛哈丹
〈𫎇古语有肉也〉锦密森〈国语锦靛花也密森大瓮也〉哈当阿〈国语有山峯之谓〉
索勒和〈国语高丽也〉费叶棱乌〈国语树鸡也〉穆喜〈国语牛様子也〉噶
布拉〈国语馋也〉
兴京表 ������������������������������������������������������������������������������������������������������������������������������������������������������������������������������������������������������������������������������������������������������������������������������������������������������������������������������������������������������������������������������������������������������������������������������������������������������������������������������������������������������������
������������������������������������������������������������������������������������������������������������������������������������������������������������������������������������������������������������������������������������������������������������������������������������������������������������������������������������������������������������������������������������������������������������������������������������������������������������������������������������������������������������
大清一统志
兴京〈在 盛京东微南二百六十里东西距二百二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九十里东至吉林界三十〉
〈五里西至承德县界一百九十里南至凤凰城界一百八十里北至开原城守界一百十里东南至〉
〈吉林界十五里西南至凤凰城界一百六十馀里东北至吉林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开原城守界〉
〈一百三十里自 兴京至 京师一千七百二十里〉
︹分野︺天文尾箕分野析木之次
︹建置沿革︺古肃慎氏地汉始置元菟郡后汉及晋因
之南北朝至隋入于高句骊唐置燕州属安东都
护后为渤海大氏所据改隶定理府辽金时地属
沈州明初置建州卫
国初
皇始祖肇祖原皇帝始居于赫图阿拉在
兴京之南鄂多理城西苏克素护河嘉哈河之间〈鄂多〉
〈理旧作俄朵里今改正〉三传至
兴祖直皇帝及
景祖翼皇帝
显祖宣皇帝皆居于此至
太祖高皇帝削平诸部丁亥迁居呼兰哈达南冈新城癸
卯仍于赫图阿拉旧址筑城居之天命元年众贝
勒大臣上
尊号曰
覆育列国英明皇帝以
兴京为都城
太宗文皇帝天聪八年改称
兴京
世祖章皇帝顺治五年奉
太祖高皇帝配
天南郊推本孝思追尊
四祖以赫图阿拉为兴业之地设城守尉等官守之乾隆
二十八年以锦州理事通判移驻
兴京与熊岳通判所辖之哨子河分界管辖康熙三
十七年
圣祖仁皇帝东巡有
御制兴京诗乾隆八年
高宗纯皇帝谒
祖陵有
御制兴京诗十九年有
御制乘马过兴京再咏诗四十三年有
御制兴京叠癸亥旧作五言十韵赫图阿拉诗再题赫图
阿拉诗四十八年有
御制兴京再叠癸亥五言十韵赫图阿拉诗嘉庆十年二
十三年
仁宗睿皇帝东巡有
御制兴京恭纪赫图阿拉诗仰见
列圣勤思
光烈祗遹
前谟永念邠岐之旧推本
缔造之艰
大文炳耀诚足以昭示万年与典谟并焕云
︹形势︺东傍边墙西接奉天南界凤凰城北抵开原层
峦叠拱众水环萦扼诸城之要区据三关之险固
发祥胜地
鸿业攸基〈旧志〉
︹城池︺
兴京城〈周四里南一门东二门北一门外城周九里南三门北三门东二门西一门我 太〉
〈祖高皇帝癸卯年刱建此城乙巳年増筑外城〉
︹山陵︺
永陵〈在城西北十里 启运山 肇祖原皇帝 兴祖直皇帝 景祖翼皇帝 显祖〉
〈宣皇帝共一山 宝城周九十一丈七尺三寸前为享殿曰 启运殿奉安 四祖宝〉
〈座殿三楹配殿各三楹门曰 启运门门外 功德碑亭四座左右庑各三楹省牲亭五楹〉
〈凡规模制度守䕶官员及四时祀典俱同福陵 昭陵之制初 肇祖原皇帝〉
〈 兴祖直皇帝共葬称 兴京 陵景祖翼皇帝 显祖宣皇帝陵在 盛京〉
〈城东南一百二十里称 东京 陵顺治八年封 兴京 陵山为 启运山 东京〉
〈 陵山为 积庆山俱从祀 地坛十三年于 陵山周围立界址十五年奉移〉
〈 东京 陵改祔 兴京 陵安葬十六年尊称 兴京 陵曰 永陵康熙〉
〈二十一年有 御制三月十一日雪中诣 永陵告祭诗 世宗宪皇帝雍邸集有〉
〈侍从 兴京谒 陵诗乾隆八年十九年四十三年四十八年傎有 御制恭谒〉
〈永陵诗又 水陵宝顶前瑞榆一株轮菌盘郁圆覆城隅有 御制神树赋于四十三年〉
〈 御书勒石西配殿〉
︹行宫︺
福绥堂〈在 永陵相近之夏园乾隆四十八年 御题福绥堂额并有 御制诗〉
〈嘉庆二十三年有 御制题福绥堂诗〉
︹户口︺〈原额八旗人丁四千一百九十四名口今滋生八千一白五十一名口〉
︹田赋︺〈三则馀地六千七十二亩有奇租银二百九十五两一钱七分一厘升科红地三千四百四十〉
〈亩有奇租银一百三两二钱一分七厘升科馀地一千三百亩有奇租银三十九两二钱六分一厘〉
〈 兴京仓额征草豆地四十万四千一百一十八亩有奇应征豆一千一百九十二石一斗四升九〉
〈合三勺草六万七千三百五十三东额征米地五万七千二百四十三亩有奇应征米二百五十三〉
〈石八斗六升三合一勺〉
︹山川︺
启运山〈在城西北十里即 永陵所在自长白山西麓一干延亘层折至此重峦环拱众小朝宗〉
〈万世 鸿基实肇于此乾隆十九年有 御制瞻 启运山作歌〉烟 筒山〈在城〉
〈西南五里〉哈尔萨山〈在城西南二十一里哈尔萨河发源于此〉石烟筒山〈在城〉
〈西南七十一里〉车山〈在城西南八十里扎库穆河布尔哈图河发源于此〉高丽城山
〈在城西南一百二十五里又青龙洞山在城西南一百三十里〉鸠鸣台山〈在城西南与凤〉
〈凰城接界〉哈穆嘉山〈在城西南与凤凰城接界〉萨尔浒山〈在城西一百二十里〉
〈天命四年 太祖高皇帝大破明师于此山之下乾隆四十八年敬镌 御制萨尔浒书〉
〈事勒石山上〉东舍利山〈在城西一百五十五里又西四里有西舍利山舍利河发源于〉
〈此〉嘉拉库山〈在城西北三十里嘉拉库河发源于此又西北为雅尔哈岱岷扎喀三山〉
乌林山〈在城西北七十五里〉大黑山〈在城西北八十里相近有阿尔丹山〉尖顶
山〈在城西北九十里〉滩舟山〈在城西北九十五里〉八王沟山〈在城西北一百〉
〈里〉莲花山〈在城西北一百里相近一峯名来鹿山〉安巴尼雅勒玛山
〈在城西北一百里其西有阿济格尼雅勒玛山又西北十里有安巴尼雅勒玛西山〉幽葫芦
山〈在城西北一百五里其东有幽葫芦东山〉虎头山〈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铁背
山〈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其西为界藩山上有界藩二城迤南为吉林崖我 太祖高皇帝〉
〈以五百人破明四路兵数十万众歼杜松于铁背山即此〉音和罗山〈在城西北一百二十〉
〈里其东有音和罗东山〉舒勤山〈在城西北界原作硕钦山〉托和伦岭〈在城西南〉
〈五十六里托和伦河索勒和河发源于此〉望蓝岭〈在城西南一百十五里西襄河发源于此〉
雨岭〈在城西南一百三十里〉玛呼岭〈在城西南与凤凰城接界〉八盘岭〈在城〉
〈西南与凤凰城接界赫图河发源于此〉哈勒罕岭〈在城西一百十三里〉赖华岭
〈在城西北六十里其东有飞牛岭〉十八道岭〈在城西北一百三卜里峯峦起伏延亘相〉
〈连有十八层故名〉挫草岭〈在城北二十五里〉理嘉峯〈在城南十四里即理嘉哈〉
〈达〉费延勒库峯〈在城西南与凤凰城接界〉柜子峯〈在城西北五十里其南曰〉
〈太兰冈〉玛库峯〈在城西北七十里〉希卜苏峯〈在城西北九十里其西北又有〉
〈呼勒峯〉勒富峯〈在城西北一百十里〉望城冈〈在城西南与凤凰城接界〉堂子
冈〈在城西一百十七里即堂子阿拉〉曹子峪〈在城西南与凤凰城接界曹子峪河发源〉
〈于此又相近有板长峪〉托克托谷〈在城西北八十里即托克托和伦又三里有乌勒间〉
〈谷 乌勒间旧作乌尔吉延今改正〉图克善坡〈在城西一百十里即图克善梅沃赫〉松
树䃳子〈在城西南三十六里〉德勒石〈在城西一百五十里即德勒沃赫〉锦密
森河〈在城东南十五里又理嘉河在城东南三里嘉哈河在城南十六里俱西北流入苏子河〉
索勒和河〈在城西南三里源出托和伦岭北流入苏子河又哈尔萨河在城西南十一里〉
〈源出哈尔萨山东北流入索勒和河〉托和伦河〈在城西南五十八里源出托和伦岭南流〉
〈入太子河又西襄河在城西南八十六里源出望蓝岭南流入托和伦河〉费叶棱乌河
〈在城西南一百里源出边外三股泉山又小峡河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源出分水岭碱厂河在城〉
〈西南一百五十里亦出分水岭俱西北流入太子河 费叶棱乌河旧作费雅朗阿今改正〉青
龙洞河〈又名水洞在城西南一百四十里源出青龙洞山西南流入太子河〉清河〈在城〉
〈西南一百四十五里源出玛呼岭西南流入太子河〉布尔哈图河〈在城西一百二十里〉
〈源出车山西北流入浑河〉赫图河〈在城西一百五十里源出八盘岭西北流入浑河又扎库〉
〈穆河在城西一百十三里源出车山曹子峪河在城西一百七十里源出曹子峪舍利河亦在城西〉
〈一百七十里源出舍利山俱西北流会赫图河〉玛哈丹河〈在城西一百八十里源出玛呼〉
〈岭西北流入浑河又金口峪河在城西南一百八十二里源出金口峪西北流入玛哈丹河〉苏
子河〈在城北半里源出边外呼伦岭西流会尼玛兰章京玛嘉哈当阿拉发诸河绕至 启〉
〈运山之南西注受哈尔萨理嘉索勒和等河又北折经黑门穆奇水手堡又北经界藩西南入浑河〉
〈 按汉志高句骊县有南苏水西北经塞外疑即此也〉嘉拉库河〈在城北五里源出嘉〉
〈拉库山南流至城西五里入苏子河又拉发河在城西北十里源出嘉拉库山挫草岭南流绕至〉
〈 启运山之东入苏子河〉哈当阿河〈在城东北二十五里又玛嘉河在城东北三十里章〉
〈京河在城东北三十二里尼玛兰河在城东北三十五里俱发源纳噜窝集西流经 兴京边入苏〉
〈子河〉浑河〈在城东北八十五里国语称瑚努呼河源出边外纳噜窝集为纳噜河入 兴京边〉
〈西北流至安巴尼雅勒玛山即为浑河详见奉天府〉小张七沟〈在城西北九十里〉冈
台沟〈在城北一里〉
︹古迹︺高句骊故城〈在城北汉武帝元封四年开朝鲜地置元菟郡又置高句骊县为郡〉
〈治应劭曰故句骊国魏志汉武初以沃沮城为元菟郡后为夷貊所侵徙郡句骊西北后汉公孙度〉
〈时皆治高句骊县吴书元菟郡在辽东北相去二百里是也后废 按汉志县为小辽水所发源今〉
〈 兴京北近浑河之源盖即汉高句骊县地高句骊国本在县东去辽东千里汉置县取其名耳元〉
〈菟郡虽初治沃沮寻徙句骊汉志可考方舆纪要谓公孙度始改置于辽东之北治高句骊县非是〉
〈又吴书谓郡去辽东二百里而郡国志辽东郡下云雒阳东北三千六百里元菟郡则云四千里其〉
〈实相去四百里也〉新城〈在 兴京北晋咸康五年慕容皝击高句骊兵及新城高句骊乞盟〉
〈乃还隋大业九年复伐高丽遣王仁恭出扶馀道仁恭进至新城攻之不拔唐乾封二年李世𪟝伐〉
〈高丽度辽谓诸将曰新城高丽西边要害不先得之馀城未易取也遂壁西南山临城下进击一十〉
〈六城皆拔之胡三省通鉴注新城西南傍山东北接南苏木底等城〉南苏城〈在 兴京西高〉
〈句骊置晋永和元年燕王皝伙慕容恪攻高句骊抜南苏置戍而还隆安二年慕容盛袭高句骊拔〉
〈新城南苏二城开境七百馀里隋大业七年伐高丽分遣段文振出南苏道唐乾封二年薛仁贵破〉
〈高丽拔其南苏木底苍岩诸城显庆中置南苏州于此后废 按辽史以苏州安复军为高丽南苏〉
〈州苏州即今金州也今考汉志高句骊县有南苏水高丽置城盖因此水为名晋载记慕容皝自南〉
〈陜以伐高句骊通鉴注谓南陜在辽东之东南苏木底谙城又在南陜之东唐薛仁贵自新城进拔〉
〈南苏木底贾耽谓新城在辽东东北则南苏木底当在新城东南今 兴京界不在金州可知矣旧〉
〈志但据辽史载南苏木底二城入金州古迹误〉木底城〈在 兴京西晋咸康八年慕容皝击〉
〈高句骊高句骊有二道其北道平阔南道险狭慕容翰曰虏以常情料之必谓大军从北道当重北〉
〈而轻南今以锐兵从南道击之出其不意丸都不足取也别遣偏师从北道纵有蹉跌其腹心己溃〉
〈四支无能为矣皝从之遂克高句骊盖从北丰而进者为北道从南陜入木底城而进者𫆀南道也〉
〈义熙初后燕慕容熙攻高丽木底城不克唐干封二年薛仁贵攻拔之寻置木底州于此后废〉
︹城堡︺老城〈在城南八里周十一里六十步门四城内西有小城周二里一百二十步门二城外〉
〈有郭自城北至城西南共九里有奇亦有四门我 太祖高皇帝丁亥年筑此城癸卯年自此〉
〈迁都兴京〉 碱 厂旧城〈在城南一百四十六里周二里有奇又有碱厂新城在城南一〉
〈百四十八里天聪七年筑又有高丽城在城南一百二十里周三里有奇〉古城〈在城西四里周〉
〈一里一百二十步南一门建置无考 谨按 兴祖直皇帝六子长居觉尔察地次居阿哈和〉
〈洛地次居和洛噶善地次 景祖翼皇帝居赫图阿拉地次居尼玛兰地次居章嘉地各筑城〉
〈分居其城距赫图阿拉近者五里远者二十里疑古城即其一也〉萨尔浒城〈在城西一〉
〈百二十里周三里南与东各一门西南西北共二门外城周七里四面各一门 谨按 实录〉
〈天命五年十月自界藩迁于此城建军民庐舍先是岁己未天命四年三月明集兵四路来攻杜松〉
〈等出抚顺关时 太宗文皇帝为四贝勒议曰界藩山上我筑城夫役在焉山虽险傥明兵奋〉
〈力攻陷之柰何宜急进军以安夫役之心日午至太兰冈与明兵对阵初众贝勒未至时我防卫筑〉
〈城夫役之兵四百人伏萨尔浒谷内伺明兵过尾击之追至界藩渡口与筑城夫役合据吉林崖杜〉
〈松结营萨尔浒分兵围吉林崖我兵四百率众夫役下击之一战斩百人适众贝勒至见明兵攻吉〉
〈林崖者约二万人又见一军列萨尔浒山巅遂以千人助四百兵于吉林崖而合六旗兵进玫萨尔〉
〈浒山奋力冲击破其营垒其助吉林崖之兵自山驰下冲击右翼二旗兵渡河直前夹击明兵之在〉
〈界藩山麓者短刃相接无不一以当百遂大破其众歼杜松等于阵又败马林兵于尚问崖潘宗颜〉
〈军于斐芬山乃收全军驻固勒班地翼旦还军至界藩行祭纛礼康熙二十一年有 御制萨〉
〈尔浒诗并序乾隆八年十九年俱有 御制萨尔浒诗四十一年有 御制萨尔浒书事〉
〈长篇四十三年有 御制题萨尔浒十二韵萨尔浒再题诗四十八年有 御制萨尔浒〉
〈题句诗嘉庆十年二十三年有 御制萨尔浒咏事𮞉跸过萨尔浒再咏诗〉界藩城
〈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铁背山上天命三年 太祖高皇帝取抚顺自 兴京至此依山筑城〉
〈周一里东一门又一小城周一百十八步西一门 谨按 实录 太祖高皇帝甲申年〉
〈六月率兵攻玛尔墩寨寨主纳申奔界藩乙酉年二月 太祖高皇帝率披甲之士二十五卒〉
〈五十略界藩寨寨内人觉之遂还界藩四城之主合兵追袭至太兰冈之野 太祖高皇帝单〉
〈骑回击斩纳申射巴穆尼毙之引兵徐还不遗一骑四月 太祖高皇帝征哲陈部界藩等五〉
〈城闻之集兵八百整陈以待 太祖高皇帝败其众又追至界藩险隘吉林崖立其巅见敌兵〉
〈十五人趋冈 太祖高皇帝射前至一人贯其脊而殪馀悉坠崖死乃收军还天命三年五月〉
〈 太祖高皇帝谕诸贝勒大臣曰我仍居国内之地行师道远马力困乏宜筑城界藩居之四〉
〈年二月 命夫役一万五千赴界藩筑城骑兵四百卫之三月既败明四路兵于萨尔浒阿布〉
〈达哩冈等处歼杜松刘𬘩等四月 太祖高皇帝谕诸臣宜于近边之地屯田筑城界藩设兵〉
〈守御以卫农人于是 太祖高皇帝西行示筑城基址六月破开原班师 太祖高皇帝〉
〈谕贝勒诸臣曰吾等勿回都城筑城界藩治屋庐以居牧马边境勿渡浑河贝勒诸臣曰不如还都〉
〈近水草息马浓阴之下浴之饲之马乃速壮且士卒归家修治兵仗便 太祖高皇帝曰此非〉
〈尔所知也今六月盛夏行兵己二十日若还都又二三日乃至其各路屯寨距都城又须三四日炎〉
〈蒸之时复尔远涉马何日壮耶居界藩牧马俾速壮至八月又可兴师矣遂 驻跸是月所建〉
〈宫室皆成〉章嘉城〈在城东北三十馀里〉清河堡〈在城西南一百六十里周四里一百〉
〈八十步门四 谨按 实录 太祖高皇帝戊子年于清河关口互市天命三年秋七月〉
〈 太祖高皇帝统大军进鸦鹘关围清河城拔之明副将邹储贤死焉〉山羊峪堡
〈在城西南界周一里一百四十步南一门〉玛哈丹堡〈在城西南界周二里一百三十四步〉
〈东南二门其南有郭周一里一百四十步东西二门〉
︹关隘︺古关〈一在城南一百里一在城南二百里俱废莫考〉头道关〈在城西四十里即雅〉
〈尔哈关又二道关在城西四十一里即代岷关三道关在城西六十三里即扎喀关皆因山为关天〉
〈命四年正月 太祖高皇帝征叶赫命大贝勒等率兵五千往守扎喀关防御明兵干〉
〈隆十九年有 御制三关诗四十三年有 御制过三关因成长句纪事诗回銮过三关〉
〈再咏诗四十八年有 御制过三关得句诗嘉庆十年有 御制过三关得句诗二十三〉
〈年有 御制过三关纪胜诗〉兴京边门〈在城东南南至碱厂门一百十里北至开〉
〈原县英莪边界一百里〉碱厂边门〈在城南一百四十里南至岫岩厅所辖凤凰城边界〉
〈三十里〉穆喜站〈在城西北四十里又西八十里至萨尔浒站又七十里至噶布拉村站又〉
〈七十里至 盛京城以上三站皆 盛京兵部所辖按 盛京兵部所辖 兴京奉天锦州共二十〉
〈九站有正副监督官掌之每站皆有驿丞〉
︹津梁︺石堤木桥〈在 启运山西雍正九年设〉
︹陵墓︺武功郡王礼敦墓〈在永陵左〉 恪 恭贝勒塔察芬
古墓〈在 永陵右俱每岁清明除夕附祭〉
︹寺观︺地藏寺〈在显祐宫东 国初建康熙二十一年 圣驾临幸有碑记乾隆十二年〉
〈内大佛殿奉颁 御书额曰妙证三摩又地藏殿 御书额曰人天法炬〉显 祐宫
〈在城东北即玉皇庙 国初建顺治十五年 赐名显祐立碑乾隆八年有 御制谒显〉
〈祐宫诗十九年有 御制显祐宫叠旧作韵诗四十三年四十八年嘉庆十年二十三年俱有〉
〈御制谒显祐宫诗乾隆十二年殿内奉颁御书额曰碧落保珍又内三官殿〉
〈御书额曰太微元范〉
︹列女︺
︹本朝︺莫辉洛妻徐氏〈 兴京镶黄旗人夫殁守节又正黄旗巴拜妻王氏释迦保妻〉
〈纳喇氏均康熙年间 旌〉永乌诺妻李氏〈 兴京正白旗人夫殁守节又同旗麻勒〉
〈妻王氏陆什妻富氏均雍正年间 旌〉七十妻魁氏〈 兴京镶黄旗人夫殁守节又〉
〈同旗兵常云妻王氏达蓝太妻郎氏正黄旗闲散关有妻张氏八格妻蔡氏兵白福妻高氏闲散岱〉
〈木妻王氏哈什太妻柴佳氏兵束金妻寕古塔氏闲散多尔太妻乌扎拉氏正白旗兵格巴库妻禇〉
〈氏闲散姚住妻伊尔根觉罗氏兵常海妻瓜尔佳氏闲散得禄妻王氏兵阿金太妻乌扎拉氏镶白〉
〈旗兵秦太妻孙氏闲散六十七妻李氏正红旗兵开达哩妻关氏德保妻钱氏闲散王顺泽妻华氏〉
〈兵马桑阿妻蔡氏闲散陶齐妻张氏福蓝妻李佳氏正蓝旗闲散尼玛善妻商氏拜翰妻卜氏拜喜〉
〈妻佟氏兵乌尔太妻他塔拉氏闲散三格妻宋氏希昌阿妻吴扎拉氏镶蓝旗兵和善妻张氏多隆〉
〈武妻李氏闲散色勒妻耿氏均乾隆年间 旌〉聂勒库妻那氏〈 兴京镶黄旗人夫〉
〈殁守节又正黄旗兵四保妻白氏闲散七十五妻赵氏车世礼妻隗氏正白旗兵保住妻郭氏闲散〉
〈付明阿妻瓜尔佳氏十各妻王氏八十二妻张氏镶白旗委官扎力那妻何氏正红旗闲散共保妻〉
〈暴氏镶红旗闲散何朝明妻赵氏正蓝旗闲散额勒昏妻何氏镶蓝旗闲散双亮妻刘氏伯大妻关〉
〈氏张璠妻王氏板底妻刘氏领催依力住妻孟氏闲散五令阿妻杨氏兵德盛阿妻刘氏 兴京边〉
〈门正白旗领催王登仕妻郭氏均嘉庆年间 旌〉
前纂修官〈臣〉贾桢恭纂辑
总纂官〈臣〉邱建猷恭覆辑
校对官〈臣〉林士珍恭 校
校对官〈臣〉贺式韩恭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