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五十九至六十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五十九至六十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
Page:Sibu Congkan Xubian117-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19.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117-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19.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117-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19.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117-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19.djvu/5
奉天府表 �����������������������������������������������������������������������������������������������������������������������������������������������������������������������������������������������������������������������������������������������������������������������������������������������������������������������������������������������������������������������������������������������������������������������������������������������������������������������������������������������������������
�����������������������������������������������������������������������������������������������������������������������������������������������������������������������������������������������������������������������������������������������������������������������������������������������������������������������������������������������������������������������������������������������������������������������������������������������������������������������������������������������������������
大清一统志
奉天府〈东西距八百七十里南北距九百九十里东至抚顺城与 兴京接界八十里西至山海〉
〈关直隶永平府临榆县界七百九十里南至海七百三十里北至开原县边界二百六十里东南至〉
〈鸭绿江朝觧界五百四十里西南至山海关界七百九十里东北至吉林界二百一十里西北至义〉
〈州边界四百五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四百七十里〉
︹分野︺天文尾箕分野析木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青州之域虞舜时为营州周为幽州
北境秦为辽东郡地汉时所置辽东乐浪元菟三
郡多属今府治之东南及朝鲜界内地东北属挹
娄北为夫馀南近海为沃沮魏初为平州后还合
为幽州晋咸寕中改辽东为国隶平州唐封渤海
其后僭置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建沈定二州属
定理府即今府治辽太宗时置沈州兴辽军后改
名沈州昭德军与辽阳府及开辰卢铁等州并属
东京道〈按辽史地理志东京道辽阳府及开州辰州卢州铁州兴州崇州海州耀州嫔州贵〉
〈德州集州广州银州同州咸州归州苏州复州并在今府境内〉金仍为沈州与辽
阳府及澄盖贵德等州并属东京路〈按金史地理志东京路辽〉
〈阳府及澄州贵德州盖州复州并在今府境内〉元省州县置沈阳路〈元史地理〉
〈志元初平辽东高丽国麟州神骑都领洪福源引众来归授高丽军民万戸徙降民散居辽阳沈州〉
〈初创城郭置司存侨治辽阳故城中统二年改为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及高丽举国内附四年又〉
〈以质子淳为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分领二千馀戸理沈州元贞二年并两司为沈州等路总管府仍〉
〈治辽阳故城与辽阳路并隶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明洪武中置沈阳中卫
与定辽中左右前后等十三卫俱属辽东都指挥
使司〈都司治辽阳所领定辽中左右前后东寕海州盖州复州金州铁岭三万辽海十三卫及〉
〈安乐自在二州俱在今府境内〉
本朝天命十年
太祖高皇帝自辽阳迁都于此
太宗文皇帝天聪八年升为
盛京顺治十四年设奉天府置府尹今领州二县六
厅三锦州府州县皆隶焉
承德县〈附郭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东至抚顺城与 兴京接界八十里〉
〈西至新民厅界六十里南至辽阳州界九十里北至铁岭县界七十里东南至辽阳州界一百三十〉
〈里西南至辽阳州界一百五十里东北至铁岭县界八十里西北至铁岭县界九十里秦以前肃慎〉
〈氏地汉晋迄唐属挹娄国睿宗时属渤海大氏置沈州辖于定理府辽置兴辽军后改昭德军更置〉
〈三河县又改乐郊为沈州治金因之元初于沈州地置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寻改沈阳路明洪武二〉
〈十年置沈阳中卫隶辽东都指挥使司 本朝建都尊为 盛京顺治十四年设奉天府康熙三年〉
〈设承德县为首邑 按唐书渤海传以挹娄故地为定理府辽史云沈州本挹娄国地渤海建沈州〉
〈二说正合通志古迹载承徳有古奥娄河注云奥娄即挹娄今之承德实辽沈州其为古挹娄无疑〉
辽阳州〈在府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四百六十三里南北距一百二十里东至 兴京界三〉
〈百三十里西至锦州府广寕县界一百三十三里南至海城县界六十里北至承徳县界六十里东〉
〈南至岫岩廰所辖凤凰城界一百八十里西南至海城县界七十八里东北至 兴京界一百四十〉
〈里西北至承德县界七十七里秦置辽东郡汉置襄平县为辽东郡治后汉因之魏置东夷校尉治〉
〈襄平县晋为辽东国治太兴初为慕容廆所据后燕时地入高句骊后魏至隋俱属高句骊为辽东〉
〈城唐贞观十九年征高丽克辽东城以其地为辽州上元三年移置安东都䕶府于此后徙废辽神〉
〈册四年建东平郡天显三年升为南京十三年改曰东京置辽阳府复置辽阳县为府治金因之元〉
〈初置东京总管府至元二十四年立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二十五年改东京为辽阳路以辽阳县为〉
〈路治明㓋武四年置定辽都卫八年改辽东都指挥使司领卫二十五州二都司所治为定辽左右〉
〈前后四卫东寕卫自在州中左二千户所左右前后四千户所 本朝顺治十年设辽阳府领辽阳〉
〈海城二县十四年罢府为辽阳县康熙三年改为辽阳州隶奉天府〉海城县〈在府南二百七〉
〈十里东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一百二十里东至岫岩廰界六十里西至锦州府广寕县界八十〉
〈里南至盖平县界六十里北至辽阳州界六十里东南至岫岩厅界八十里西南至盖平县界八十〉
〈里东北至辽阳州界八十里西北至辽阳州广寕县两界八十里周秦属朝鲜汉属元菟后改属乐〉
〈浪都尉东汉罢都尉以封沃沮魏属平州晋及隋属高句骊唐平高丽置盖州入渤海为南京南海〉
〈府统沃晴椒三州六县辽置海州南海军寻置临溟县为州治金改澄州元省州县属辽阳路明洪〉
〈武九年于故海州临溟地置海州卫隶辽东都指挥使司 本朝顺治十年改海城县隶辽阳府十〉
〈四年改隶𫯠天 按辽志云海州本㓇沮国地后汉书云东沃沮在高句骊盖马大山之东通志云〉
〈盖平古盖牟城汉书高句骊有盖马大山即汉之西盖马考今海城西南隅至盖平八十里盖平为〉
〈古盖马海城为古沃沮则知海城果为盖平东北境也且通志云海城县有沙卑城高丽置故沃沮〉
〈地也又云渤海南京叠石为城幅员九里渤海大氏所建在今海城县界据唐书渤海传以沃沮故〉
〈地为南京南海府尤可验也〉盖平县〈在府南三百八十馀里东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
〈一百四十五里东至岫岩廰界一百二十里西至海二十里南至复州界九十里北至海城县界五〉
〈十五里东南至岫岩厅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复州界九十里东北至海城县界九十里西北至海〉
〈城县界六十里周属朝觧秦时为燕人卫满所据汉属元菟魏属平州晋及隋属高句骊为盖牟城〉
〈唐太宗征高丽取其地置盖州后入渤海仍置盖州又改辰州辽以通辰韩改辰州为奉国军金章〉
〈宗时改为辰州辽海军明昌六年改为盖州奉国军元初为盖州路至元六年并为东京支郡后属〉
〈辽阳路明洪武九年改置盖州卫隶辽东都指挥使司 本朝康熙三年置盖平县隶奉天府 按〉
〈新唐书引贾耽言盖牟城在安东都䕶府东北府即今辽阳州据此则今盖平似非古盖牟也考唐〉
〈书太宗征高丽取盖牟城置盖州由是渤海改盖州为辰州改唐之盖州也辽升辰州为奉国军升〉
〈渤海之辰州也辰州既为今盖平则盖平必为古盖牟矣若如贾耽所言辽阳乃汉辽东郡也据通〉
〈志盖平于汉属元菟而古迹所载王莽元菟亭正在盖平境内则其不为唐之安东都䕶府也亦信〉
〈而有征矣〉寕海县〈在府南七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八十三里南北距一百二十里东至岫〉
〈岩廰界一百八十里西至海三里南至海二十里北至复州界一百里东南至海四十五里西南至〉
〈海九十里东北至岫岩复州分界一百八十里西北至海六十里周秦朝鲜地汉属元菟郡晋至隋〉
〈属高句骊唐平高丽初置金州后入渤海属杉卢郡辽为苏州安复军兴宗置领来苏怀化二县隶〉
〈东京道金皇统三年降为化成县属复州贞祐四年升为金州兴定二年升为防御属东京路元𥘉〉
〈属盖州路后并入辽阳路明洪武四年置金州卫隶辽东都指挥使司 本朝初隶海城康熙三年〉
〈改隶盖平二十年设城守章京雍正五年设金州巡检属复州通判十二年置寕海县隶奉天府〉
〈按通志今寕海有唐金州城明统志云唐所置也可知唐金州即今寕海县无疑矣考唐安东府于〉
〈汉属辽东金州于汉属元菟此又汉元菟地也〉开原县〈在府东北二百里东西距二百七十〉
〈里南北距六十里东至吉林界七十里西至新民廰界二百里南至铁岭县界五十里北至昌图廰〉
〈边界十里东南至鐡岭县界六十五里西南至铁岭县界六十里东北至威远堡门吉林界三十里〉
〈西北至昌图厅边界六十里唐虞息慎氏地啇周及秦肃慎氏地汉属夫馀界至隋因之唐置黑水〉
〈州都督府后渤海取扶馀地为扶馀府又为上京龙泉府辽属黄龙府金会寕府地元初设开元万〉
〈户府至元中改开元路明洪武闲改元为原二十三年置三万卫永楽中于城内置安乐自在二州〉
〈隶辽东都指挥使司 本朝康熙三年设开原县隶奉天府 按故三万卫在今开原城内明𥘉所〉
〈置也明统志云古开元城在三万卫西门外金末元擒其将布希万努于此置万户府由今开原以〉
〈知明三万卫由三万卫以知古开元城可知改元为原非二地明矣后汉书挹娄在扶馀东今铁岭〉
〈西北正界开原开原为古扶馀铁岭为古挹娄也 布希万努旧作蒲鲜万奴今改正〉铁岭
县〈在府北一百三十里东西距三百三十里南北距八十里东至 兴京界一百五十里西至新〉
〈民厅界一百八十里南至承德县界六十里北至开原县界二十里东南至抚顺城守界七十里西〉
〈南至承徳县界八十里东北至开原县界六十里西北至开原县界七十里唐虞息慎氏地周秦肃〉
〈慎氏地汉晋属挹娄隋属越喜唐渤海取越喜地置富州属怀远府辽改银州富国军领延津新兴〉
〈永平三县隶东京道金改新兴县属咸平府元省县仍隶咸平明洪武中改铁岭卫初二十一年卫〉
〈治在古铁岭城二十六年徙置于此实银州故地仍名铁岭卫隶辽东都指挥使司 本朝康熙三〉
〈年改铁岭县隶奉天府 按辽志银州本渤海富州新兴县本故越喜地今铁岭即辽之新兴古越〉
〈喜国也通志云渤海取越喜改富州辽改银州富国军富国军实因渤海富州得名矣承徳铁岭在〉
〈晋以前同属挹娄及隋唐初今鐡岭地又属越喜耳考挹娄故城在今铁岭南六十里若明志徙鐡〉
〈岭卫置故嚚州地又银之讹也〉复州〈在府南五百六十馀里东西距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
〈八十里东至岫岩厅界一百八十里西至海四十里南至寕海县界九十里北至盖平县界九十里〉
〈东南至寕海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海九十里东北至熊岳城守界二百五十里西北至海四十〉
〈里周秦为朝鲜地汉属元菟郡魏属平州晋至隋属高句骊辽兴宗置复州怀德军领永寕德胜二〉
〈县隶东京道金明昌四年废军领永康化成二县元属盖州后入辽阳路明洪武十四年置复州卫〉
〈隶辽东都指挥使司 本朝初裁卫改隶盖平雍正五年设复州通判辖复金二州境十二年改置〉
〈州隶奉天府 按复州魏属平州元属盖州其地尚在今盖平南盖平于汉属元菟郡则知复州必〉
〈元菟地也〉新民厅〈在府西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二百一十里南北距三百二十里东至承徳〉
〈县界六十里西至锦州府广寕县界一百五十里南至海城县界二百四十里北至边界八十里东〉
〈南至承德县界一百六十里西南至锦州府广寕县界二百里东北至铁岭县界九十里西北至锦〉
〈州府广寕县界一百八十里本承徳广寕二县地址 本朝嘉庆十八年拨地分防设抚民同知并〉
〈巡检司〉岫岩厅〈在府南四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三百里东至凤凰城界〉
〈六十里西至盖平县界九十里南至海界一百五十里北至牛庄城守界一百五十里东南至凤凰〉
〈城界二百三十里西南至熊岳城界三百五十里东北至东分水岭凤凰城辽阳州界一百八十里〉
〈西北至盖平县界九十里周本朝鲜地至秦属汉属元菟晋属平州隋属高丽盖牟地唐平高丽〉
〈属安东都謢后渤海大氏据之为东京龙原府地辽属东京道金明昌初置秀岩县属东京元属辽〉
〈阳路明凤凰城界内地 本朝初属盖平县康熙二十六年设城守尉驻防乾隆三十七年移熊岳〉
〈理事通判驻此并设巡检四十一年以岫岩通判兼辖凤凰城〉昌图厅〈在府东北三百里东〉
〈西距九十五里南北距六十里东至吉林边栅二十五里西至辽河七十里南至威远堡门边壕二〉
〈十里北至白塔河四十里东南至吉林并开原县二界边壕二十五里东北至白塔水口三十里西〉
〈南至开原县界八十里西北至土城子三十里本科尔沁所辖突额勒克地 本朝嘉庆十二年设〉
〈理事通判并巡检司〉
︹形势︺辽东根本之地依山海其险足恃〈金史〉地实要
冲东北一都会〈元史〉沧海朝宗白山拱峙浑河辽水
遮带西南黑水混同襟环东北
︹风俗︺辽东地广箕子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民不
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汉书地理志〉性悍果善骑
射〈元志〉性朴实气刚健习礼乐尚诗书〈通志 本朝乾隆四十三〉
〈年 御制盛京土风杂咏十二首一威呼二呼兰三法喇四斐阑五赛斐六额林七施函八拉〉
〈哈九霞綳十豁山十一罗丹十二周斐〉
︹城池︺奉天府城〈即 盛京城详见前 夲朝康熙三十七年有 御制驻跸奉天府〉
〈诗乾隆八年有 御制谒 陵礼毕车驾入盛京得七言排律十四韵诗十九年四十三〉
〈年四十八年俱有 御制叠癸亥七言排律十四韵诗嘉庆十年有 御制恭依〉
〈皇考癸卯七言长律十四韵元韵诗二十三年有 御制再依 皇考癸卯七言长律十〉
〈四韵元韵诗承德县附郭〉 辽 阳州城〈即故都司城明洪武五年筑周十六里有奇门〉
〈六十六年展筑东城其北又附筑土城永乐十四年改筑北城南北一里东西四里门三合于南城〉
〈共周二十四里三百八十五步门九 本朝康熙雍正年闲屡修乾隆四十三年重修有 御〉
〈制命查核盛京所属应修城垣发帑缮治诗以志事诗四十八年有 御制所属城垣修葺已〉
〈成诗以志事叠戊戌诗韵诗嘉庆二十一年题估修补〉海城县城〈旧土城周六里有奇〉
〈门四濠广三丈五尺明洪武九年甃筑后毁 本朝天命八年即旧城东南隅建新城周二里一百〉
〈七十六步门五县治仍设于旧城内康熙雍正年闲屡修乾隆四十三年重修嘉庆二十一年题估〉
〈修补〉盖平县城〈周七里有奇门三濠广一丈八尺明洪武中因旧修筑 本朝乾隆四十〉
〈三年修嘉庆二十一年重修〉寕海县城〈即故金州卫城明洪武𥘉修筑周五里二百十〉
〈六步门四濠广六丈五尺 本朝康熙雍正年闲屡修乾隆四十三年嘉庆二十一年重修〉开
原县城〈周十三里二十步门四濠广四丈明洪武中因旧址修筑 本朝康熙雍正年闲屡〉
〈修乾隆四十三年嘉庆二十一年重修〉铁岭县城〈周四里有奇门四濠广三丈本辽金〉
〈时银州故城明洪武二十一年置卫于今县东南五百里古鐡岭城接高丽界二十六年徙治于此〉
〈 本朝康熙雍正年闲屡修乾隆四十三年嘉庆二十一年重修〉复州城〈周四里有奇东〉
〈南北门三明洪武中因旧修筑 本朝康熙雍正年闲屡修乾隆四十三年嘉庆二十一年重修〉
岫岩厅城〈周四里有奇东南二门 本朝乾隆四十三年因旧址重筑嘉庆二十一年修〉
昌图厅城〈周一里有奇南一门古名榆树城〉
︹学校︺奉天府学〈在府治东南 本朝天聪三年建康熙三十二年增修入学额数六名又〉
〈满字号入学额数十一名合字号入学额数八名又左翼学在城内东南隅右翼学在金银库西均〉
〈康熙二十年建又宗室学觉罗学俱在天佑门外乾隆二年建〉承德县学〈未建附府学内〉
〈入学额数七名〉辽阳州学〈在州治东南本废都司学旧基明洪武中建后废 本朝康熙〉
〈十二年重建入学额数五名〉海城县学〈在新城内厝石山阳旧在县治西南隅 本朝〉
〈顺治十一年建雍正五年改建于此入学额数五名〉盖平县学〈在县城内东南隅旧在城〉
〈西北隅 本朝康熙十一年建五十四年改建于此入学额数三名〉寕海县学〈在县城南〉
〈 本朝乾隆十八年建入学额数四名〉开原县学〈在县城内东隅旧在县治北有元〉
〈大徳闲加封 大成文宣王庙碑明设三万卫学 本朝康熙四年移建入学额数二名〉铁
岭县学〈在县城内东南隅 本朝康熙三十七年建入学额数二名〉复州学〈在州〉
〈城内东南隅 本朝雍正十二年建干隆十二年増建学署入学额数五名〉沈阳书院
〈在府城德盛门内本朝乾隆七年建〉 海 州书院〈在海城县南门外 本明乾隆三年〉
〈知县戴惟橒建〉南金书院〈在寕海县 本朝乾隆三十八年知县雅尔善建〉银冈
书院〈在铁岭县治南御史郝浴建 按旧志载萃升书院在府尹署东任弈䥸建辽阳县有辽〉
〈左书院辽右书院明宏治时建习武书院明嘉靖中建今俱废谨附记〉
︹户口︺〈原额人丁二万三千四百四十四名口今滋生男妇大小一百三十一万四千九百七十一名〉
〈口计十二万九千六百五十三户〉
︹田赋︺〈民田二百一十二万八千三百九十四亩有奇额徴地丁银七万二千六十二两一钱七分米〉
〈三万一百九十四石四升六合三勺〉
︹山川︺
天柱山〈在承德县东北二十里 福陵在马近则浑河环于前辉山兴隆岭峙于后远则发源长〉
〈白俯临沧海洵王气所钟也顺治十六年封山曰 天柱从祀 方泽〉
隆业山〈在承德县西北十里 昭陵在焉自城东北叠𪩘层峦至此而宽平宏敞有包罗万象统〉
〈御八荒之势辽水右回浑河左绕轮菌葱郁永固丕基顺治十六年封山曰 隆业与 启运〉
〈山 天柱山同从祀 方泽〉莺 落山〈在承徳县东界相近有铜喇叭台山铙钹山〉
嘉班山〈在承德县东界相近有札克丹山德库山 嘉班旧作甲今改正〉四台山
〈在承徳县东界相近有斡尔达山前山城山〉团山〈在承德县东南十五里其南有双台子东〉
〈山口红宝石烟笼诸山〉麦子山〈在承徳县东南二十五里又东南五里馀有黄山相近有〉
〈孤头山〉古塔山〈在承德县东南四十里山上有城周二里半门一塔一又架板山在县东〉
〈南四十六里又县东南六十里有冈大山相近有歪头山山上有城周一百九十五步一门〉小
尖山〈在承德县东南五十里又东南有烟笼高素屯香𬬻簸箕马儿三块石䃳子寺望女儿前〉
〈山台向山金牛儿老虎台骆驼大安台康平台大瓜寨阎王山城寨诸山〉长山〈在承徳县西一〉
〈百里又十方寺山在县西北九十里〉辉山〈在承德县东北四十里层峦叠嶂为诸山之冠山岀〉
〈白土可以代灰俗亦名灰山又水田山在县东北五十里〉华表山〈在辽阳州东六十里因丁〉
〈令威化鹤得名俗呼一担山又名横山又官马山在州东七十里〉本溪湖山〈在辽阳州〉
〈东一百二十里峯峦回抱多产煤铁〉晾甲山〈在辽阳州东南五十里相传唐太宗征高丽时〉
〈驻师于此〉浪子山〈在辽阳州东南六十里相近有高峯寺香山峆崉寺报恩寺诸山又有达〉
〈喇河山麻蜗山〉石门山〈在辽阳州南四十里旧有石门砦明万历中李如柏救朝鲜道岀于〉
〈此相近有向阳寺响山平安寺凰关门诸山〉千山〈在辽阳州南六十里世传唐征高丽驻跸〉
〈于此奇峯叠耸峭壁嵯峨上有祖越龙泉香岩中会大安五寺莲花月芽狮子弥勒净瓶钵盂海螺〉
〈漱琼松苔上夹下夹笔架等峯卧象献宝鹁鸽三台太极炼魔鹦哥三石石佛片石花岩三岩振衣〉
〈冈松石屏罗汉洞石洞玉皇阁万佛阁濯缨泉松门双井西湖井歇凉台仙人台仙人弈棋石枰诸〉
〈胜迹沙河发源于此 本朝康熙二十一年有 御制千山诗乾隆八年有 御制望千〉
〈山诗十九年有 御制欲游千山复不果诗四十三年有 御制寄题千山诗〉通 明
山〈在辽阳州南界山多洞穴俗名窟笼山〉八谷寨山〈在辽阳州南界〉首山〈在辽〉
〈阳州西南十五里连海城县界一名手山又名驻跸山魏志景初二年司马懿征公孙渊军至辽东〉
〈八月丙寅夜大流星长数十丈从首山东北坠襄平城东南辽史地理志辽阳府有驻跸山唐太宗〉
〈征高丽驻跸其岭数日勒石纪功焉俗称手山山巅平石之上有掌指之状泉岀其中取之不竭〉
〈按旧唐书贞观十九年太宗亲征高丽破辽东城降白崖进攻安市城高丽傉萨高延寿高惠真率〉
〈众十五万来援太宗自山而下引军临之贼大溃延寿惠真皆降因名所幸山为驻跸山命中书侍〉
〈郎许敬宗为文勒石以纪其功是驻跸山在安市不当近傍辽城辽史所言与唐书不合方舆纪要〉
〈谓盖州卫东分水岭诸山即唐太宗驻跸处也〉麦山〈在辽阳州西南二十五里又有小陵㟳山〉
〈辽郊图们诸山〉石城山〈在辽阳州东北五十七里上有古石城即高丽白崖城唐置岩州于〉
〈此又州东北有岩𬬻石嘴寺韩家䃳黑鹰台石灰窑摩旗半䃳鸡冠诸山〉厝石山〈在海城县〉
〈新城内山西有潭相传龙潜其下虽风雨晦冥水中常有月形〉南双山〈在海城县东四里又〉
〈北双山在县东北五里〉东水泉山〈在海城县东十里又石羊山在县东二十三里东又〉
〈有穆察雁窝诸山〉马方屯山〈在海城县东三十三里其东有小米寨山〉拦河山
〈在海城县东南八里一名狼虎山又名烂柯山〉绣岭山〈在海城县东南十一里上有三泉色〉
〈白味甚甘又南有嬴城山〉白山〈在海城县东南二十里俗呼勒马峪〉三角山〈在海城县〉
〈东南三十里又金塔山在县东南四十里上有金塔寺〉盖山〈在海城县东南五十里上有小〉
〈堡相近有鹰首山〉山城山〈在海城县东南五十里又南二里有云泉山〉圣泉山
〈在海城县东南五十二里上有圣泉寺〉鹁鸽山〈在海城县东南五十二里上有城内有古〉
〈井〉斜文寨山〈在海城县东南五十五里〉蟒沟山〈在海城县东南六十五里即高〉
〈丽馆山又东南七十五里有海留般山〉松𡹬山〈在海城县东南八十一里〉黑山〈在海〉
〈城县东南界〉唐帽山〈在海城县东南界相近有弟兄山〉白沙山〈在海城县东南〉
〈界相近有砥柱蘑菰香𬬻诸山又东南有𡺭峒山赤崖山〉南水泉山〈在海城县南三十五〉
〈里有水西流为八里河〉璎珞山〈在海城县南四十里相近有佛沟石柱诸山〉鱼山
〈在海城县西南五里一名迎驾山俗讹为甯家山〉平顶山〈在海城县西南十里上有积水〉
〈不涸俗名浴盆山唐太宗曽驻跸于此一名车驾山又曰唐望山又西南有灵晖塔山妙山降龙雪〉
〈梨诸山〉关山〈在海城县西南六十五里俗呼观马山又曰关门山〉圣水山〈在海城县〉
〈西南七十里有水西南流为淤泥河〉迷真山〈在海城县西南七十里〉大孤山〈在海〉
〈城县西南八十里又西南有小孤山入盖平县界〉莲花山〈在海城县西南界上有天门石〉
〈室群峯叠翠秀若芙蓉俗呼芙蓉山〉麻崖山〈在海城县北二十里相近有柳河山又骆驼山〉
〈在县北三十七里铁石山在县北三十八里〉鞍山〈在海城县北六十里上有洞深䆳莫测〉
大团山〈在海城县东北四十里相近有驸马营山〉白谷山〈在盖平县东十里相近有〉
〈张郎寨王宝诸山〉方家山〈在盖平县东二十三里〉大黄寨山〈在盖平县东五〉
〈十里〉哈达山〈在盖平县东一百里清河发源于此〉灶突山〈在盖平县东南二十里群〉
〈山环绕中有峯特起若灶突然故名〉雁窝山〈在盖平县东南三十里上有高丽城〉赤
山〈在盖平县东南一百里日入山有赤光故名相近有阎家闸棃儿诸山〉布雾山〈在盖〉
〈平县东南界其山最高常有云雾在其上毕哩河发源于此俗呼步步山〉鸡冠山〈在盖平县〉
〈东南界沙河发源于此〉清凉山〈在盖平县南二十六里又馒头山在县南五十里〉石
棚山〈在盖平县南八十里上有石棚可容数人故名又铁场山在县南九十里〉伴仙山
〈在盖平县西南十五里通志明天顺中有道士号黄花老人居此修炼数年乘鹤而去故名〉望
海山〈在盖平县西南三十五里其山傍海辽史熊岳山即此山之西又有望海台山〉圣井
山〈在盖平县西南四十里上有石穴阔深尺许其水常满汲之不竭〉火石山〈在盖平县〉
〈西南五十里冷水河发源于此〉白狼山〈在盖平县西十里又清风山在县西十五里〉平
山〈在盖平县西北四十三里明置三万卫盐场百戸所于此〉野狐山〈在盖平县北二里又〉
〈北五里有观家山〉博罗山〈在盖平县北三十里又北十里有砀石山〉官帽山〈在盖〉
〈平县东北三里〉石城山〈在盖平县东北十三里唐征高丽土人于此避兵相传内有龙潭朔〉
〈夜见月〉花儿山〈在盖平县东北三十里相传上有树一株高丈馀远近望之大小如一不〉
〈知何名开小白花其叶凌冬不雕犯者辄病土人神之〉盘山〈在盖平县东北八十里〉萧
家山〈在寕海县东四里泉水河发源于此〉大黑山〈在寕海县东十里上有古城相传唐〉
〈太宗驻跸处小沙河发源于此又凤凰山亦在县东十里〉豹山〈在寕海县东八十里亦名豹子〉
〈岛又城子山在县东九十里〉鞍子山〈在寕海县西南四十五里夏家河发源于此〉围
屏山〈在寕海县西南六十八里沙河口河发源于此〉金龙山〈在寕海县西南七十里泥〉
〈河发源于此〉𬃷羊山〈在寕海县西南界又相近有盐场口新旅顺扇子石诸山〉黄金
山〈在寕海县西南界唐书作金山营州都督高侃被围薛仁贵救之战于金山即此〉铁山
〈在寕海县西南界亦曰鐡山岛为滨海要地又有铁山在凤凰城西南二百三十五里〉平山
〈在寕海县北十里又龙凤口山在县北四十里〉小黑山〈在寕海县北六十里骆马澄沙二河〉
〈俱发源于此〉狼虎山〈在寕海县北界相近有五湖觜山〉石门口山〈在寕海县〉
〈东北十里〉鹳山〈在寕海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沙河发源于此相近有双山龙凤口河发源于此〉
大北山〈在寕海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望簪清水二河俱发源于此〉独山〈在寕海县东北〉
〈一百五十里〉伊拉塔山〈在寕海县东北一百八十里归服堡河发源于此〉台晖
山〈在寕海县东北界又东有官架对面万木诸山〉塔山〈在开原县东二十五里〉阎王
鼻山〈在开原县东南十五里断崖陡绝清流下瀬中有纡径可通车马〉莲花泊山
〈在开原县东南四十里山下有泊夏日莲花最盛〉喜鹊沟山〈在开原县东南五十里相〉
〈近又有聂家沟范家照壁黄顶诸山〉黑背山〈在开原县东南界相近有东关门西关门山〉
大黄山〈在开原县东南界又相近有小黄山〉拐磨子山〈在开原县东南界硕宾河〉
〈发源于此〉英莪口山〈在开原县东南界〉台子山〈在开原县南十五里东起史家〉
〈堡西至清水沟南及辽水〉威远堡山〈在开原县东北三十里〉龙首山〈在铁岭县〉
〈东二里旧有龙王庙〉小𬃷山〈在铁岭县东十里其南有东塔山〉白翎山〈在鐡岭县〉
〈东二十里又有䯼髻陜西台诸山在县东三十里马儿鹅脖诸山在县东三十五里〉双山〈在铁〉
〈岭县东五十里相近有光山仙人洞山〉双顶山〈在铁岭县东九十七里相近有黑山黒背〉
〈关门黑䃳子后石䃳子虎头松顶诸山〉老古洞山〈在鐡岭县东一百二十里山石黄赤〉
〈巉岩中有洞洞口有庙〉小波罗红山〈在铁岭县东一百五十里相近有大波罗红山〉
〈又有湾岭背石猴儿诸山〉驻跸山〈在铁岭县东南二里 本朝康熙十年 车驾驻跸〉
〈于此故名〉帽峯山〈在铁岭县东南十五里亦名帽儿山〉大青山〈在铁岭县东南四十〉
〈里相近有水口朝阳洞山〉大宝山〈在铁岭县东南五十三里辽志贵德州有大宝山即此其〉
〈北又有小宝山〉老鹳台山〈在铁岭县东南六十里相近有龙潭口冰洼里呆沟子香𬬻诸〉
〈山〉松献阳山〈在铁岭县东南六十三里〉龙湾顶山〈在铁岭县东南七十里相〉
〈近有当铺柳子街叶儿星孙家寨富尔哈牤牛背诸山〉嘉穆瑚山〈在铁岭县东南界范〉
〈河发源于此〉盘道山〈在铁岭县东南界〉香山〈在铁岭县南二十里〉王家林
山〈在铁岭县南五十六里懿路河发源于此相近有小平赵指挥烟台诸山〉范河东山
〈在铁岭县西南三十里上有古塔下有仙洞〉小猪儿山〈在铁岭县西南五十五里一名〉
〈黄山人大猪儿山在县南五十里〉刁跸山〈在铁岭县西七十里俗呼貂皮山明统志在三〉
〈万卫西南一百五十里辽河西岸〉蛇山〈在铁岭县西一百五里其北又有察罕齐老山〉硕
伦山〈在铁岭县西北十里又科昻阿山在县西北二十里〉保山〈在铁岭县西北三十里辽〉
〈河西岸〉东屏山〈在复州东十里 按明统志有明山在复州卫东十里元志有明王山在〉
〈辽阳东三十里高句骊王之子口东明葬其上以地考之疑即此山今复州东诸山无明山之名且〉
〈辽阳东三十里非复州之地县志又疑今东屏山即明山遂列东明王墓于陵墓内皆非也辽志云〉
〈辽阳府有明王山盖必与辽阳相近古今异名不可考矣〉钯犁山〈在复州东五十里栾古河〉
〈发源于此〉太白山〈在复州东一百里又十里有鸡冠山沙河发源于此〉刺榆山〈在复〉
〈州东一百三十里〉栾古山〈在复州南六十里〉北汛口山〈在复州西南三十里〉
〈又南汛口山在州西南六十里〉西屏山〈在复州西北二十里〉骆驼山〈在复州西北界〉
〈窑河发源于此〉碧山〈在复州北五里又名黑山〉五十寨山〈在复州北七十里〉花
山〈在复州北八十里〉铅矿山〈在复州北九十里〉大龙口山〈在复州东北五〉
〈十里又小龙口山在州东北九十里〉德哩山〈在复州东北八十里上有德哩英城又安博罗〉
〈山在州东北百二十里复州河发源于此 德哩英旧作得利嬴今改止〉线儿山〈在新民廰〉
〈南二百四十里接海城县界〉梯子山〈在岫岩廰东六十里〉关门山〈在岫岩厅东界〉
一面山〈在岫岩厅东南七十里又团山在厅东南一百二十里〉小孤山〈在岫岩厅〉
〈东南一百三十里又大孤山在厅东南一百四十里有水自山西流岀曰赫图河〉墨山〈在岫〉
〈岩厅南一百里〉全龙山〈在岫岩厅南一百里又靴帽山在厅南一百三十里〉磨盘山
〈在岫岩厅南一百三十五里又木耳山在厅南界〉蓉华山〈在岫岩厅西南九十里其北曰〉
〈雪梅山〉鸡冠山〈在岫岩厅西南一百五十里又西一面山在廰西南一百六十里又荷花〉
〈山在廰西南一百七十里又老黒山在厅西南一百八十里〉关家山〈在岫岩厅西南一百〉
〈九十里又拉子山在廰西南一百九十里〉明阳山〈在岫岩厅西南二百二十里〉尖山
〈在岫岩厅西南二百六十里〉送子山〈在岫岩厅西三十里又骆驼山在廰西六十里木鱼〉
〈山在厅西九十里〉弟兄山〈在岫岩厅西北九十里南接青山口〉牛心山〈在岫岩廰〉
〈西北界〉窟窿山〈在岫岩厅东北八十里〉凤凰山〈在岫岩厅所辖凤凰城东南五〉
〈里明统志在都司城东三百六十里上有叠石古城可容十万众唐太宗征高丽尝驻跸于此 按〉
〈唐书太宗自安市班师未尝至此又雕鹗山在凤凰城南八十里又南有长山又南有额林山龙头〉
〈河发源于此又帽盔山在凤凰城西南五十里六道河发源于此又西南有𬷕立松子砥塔诸山又〉
〈小横山在凤凰城西八里又西四十二里有大横山又西四十里有青良山又龙凤台山在凤凰城〉
〈西北八十里明统志作龙凤山谓大虫江发源于此又西北有连山又西北有小黑山细河发源于〉
〈此又西北有大黑山拉们河发源于此又萨玛吉山在凤凰城北八十五里一名三鸣山又青云山〉
〈在凤凰城北界一名平顶山明统志平顶山在都司城东一百里山周三十里其顶平敞可耕稼有〉
〈泉涌岀以石甃之其中有鱼〉小孩儿岭〈在承德县东南八十里拉古峪河发源于此相〉
〈近有盘头龙须诸岭又八角岭在县东八十里〉汉儿岭〈在承德县东南九十里又王千户岭〉
〈在县东南九十二里沙河发源于此又有偏岭在县东南一百三十里〉大高台岭〈在承〉
〈德县东南与辽阳接界伊尔登河发源于此又东南有花岭林庄河发源于此〉寒坡岭〈在承〉
〈徳县北六十里〉兴隆岭〈在承德县东北二十一里 天柱山之后〉石灰岭〈在辽〉
〈阳州东南三十里通志名灰岭〉大石门岭〈在辽阳州东南三十五里下有漱石泉又东南〉
〈五里有小石门岭〉曹千户岭〈在辽阳州东北八十里柳河发源于此又庙儿岭在州东〉
〈北六十里十里河发源于此〉分水岭〈有四一在海城县东界明统志云在盖州卫东一百〉
〈四十里延亘数百里山下有泉东西分流故名今在海城县界内名东分水岭延亘断续东南入盖〉
〈平境一在海城县东南今名南分水岭有水西流为杨柳河五重河亦发源于此一在铁领县东南〉
〈开原县硕宾河及铁岭县柴河俱发源于此一在凤凰城西北一百三十馀里响水河通远堡河俱〉
〈发源于此又朝阳岭在海城县东三十八里〉缸窑岭〈在海城县东南三十五里岀红白土〉
〈可陶琉璃瓦〉寒蒲岭〈在海城县西南五十里峡河发源于此〉猪窝岭〈在海城县〉
〈东北五十四里又双塔岭在县东北七十里鞍山河发源于此〉铁塔岭〈在盖平县东五里相〉
〈传有铁塔飞去今以石为之〉石门岭〈在盖平县东五十五里明设关于此〉七盘岭
〈在盖平县东七十五里〉猫儿岭〈在盖平县东一百五里石佛沟河毕哩河俱发源于此〉
阳关岭〈在盖平县东南三十里上有高丽城〉滚马岭〈在盖平县东南五十五里南沙〉
〈河发源于此〉鸣珂岭〈在盖平县南三十里通志一名沙根台又万家岭在县南界浮渡河〉
〈发源于此〉青石岭〈在盖平县北七里旧设关今废〉哈什玛岭〈在铁岭县东南界老〉
〈古洞河发源于此〉复岭〈在复州北三里〉沙岭〈在新民廰西南二百里接广寕县界〉双
塔岭〈在岫岩厅南一百二十里〉猫儿岭〈在岫岩廰西南九十里〉蓝姑岭〈在岫〉
〈岩厅西九十里〉摩天岭〈在岫岩厅所辖凤凰城西北界又西北有狗儿岭上有汤泉俗呼狗〉
〈儿汤浴此能除疾又柰磨岭在凤凰城北一百六十九里三子河发源于此〉天马峯〈在海〉
〈城县南十七里〉松山堡峯〈在开原县南四十五里即松山堡哈达沙河发源于此又东有〉
〈鄂尔多峯浓坚屯在其南〉萨哈连峯〈在铁岭县东南六十五里〉汤冈〈在海城县北四〉
〈十五里东麓有温泉〉黄泥冈〈在开原县东南四十里〉黄龙冈〈在开原县北三里山〉
〈势延亘委蛇起伏东连巨岭西抵边河俨如卧龙之状今冈插柳为边以限内外谓之新边通志即〉
〈古黄龙塞唐书契丹传逃潢水之南黄龙之北辽史上京北带潢水南控黄龙并其处唐时置黄龙〉
〈戍今谓之黄龙冈〉片石崖〈在盖平县东南一十里有石独立〉老堂峪〈在承德县〉
〈东南五十八里北塔铺河发源于此又东南有兰家峪〉郝家峪〈在承德县东南一百二十〉
〈七里小峡河发源于此〉梨花峪〈在辽阳州南三十七里又鼓手峪在州南五十五里〉莫
峪〈在辽阳州南界相近有黑峪〉羊刺峪〈在海城县东南六十里〉冰峪〈在海城县〉
〈西南八十里〉连云峪〈在盖平县东四十三里〉苏子峪〈在盖平县南八十五里熊〉
〈岳河发源于此〉窝集峪〈在铁岭县东南七十里〉老虎峪〈在复州东北一百二十里〉
桑皮峪〈在岫岩城西北六十里〉夺獐峪〈在岫岩廰北一百五十里〉桃树峪
〈在岫岩廰所辖凤凰城西北界城北草河发源于此〉罗陀洞〈在辽阳州东二十五里辽志昔〉
〈有高罗陀者修行于此因名上有悬崖〉望海𡹬〈在寕海县东北六十里地高可驻兵千馀〉
〈明洪武初都督耿忠筑堡其上以备倭寇至必先经此滨海咽喉地也永乐十七年总兵刘江复増〉
〈筑之后倭寇至江设伏于此尽殱其众〉儿岛〈有二一在盖平县西南七十五里一在寕〉
〈海县西北五十五里〉连云岛〈在盖平县西十五里明设关于此〉莲花岛〈在寕海县〉
〈东三十里明统志金州共有七十二岛环列于海滨其东北一百五十里名萧家岛有兵戍守〉金
线岛〈在寕海县东七十里又骷髅岛马鞍岛俱在县东一百十里〉广鹿岛〈在寕海县〉
〈东一百二十里又葛藤岛在县东一百三十里〉海仙岛〈在寕海县东一百五十里〉大长
山岛〈在寕海县东一百五十里又东南十里有小长山岛〉舍哩岛〈在寕海县东一百六〉
〈十里〉八义岛〈在寕海县东一百七十里〉石城岛〈在寕海县东一百八十里又相近有〉
〈王家岛乌满岛獐子岛海洋岛〉塔连岛〈在寕海县东界〉大耗子岛〈在寕海县东界〉
〈又相近有小耗子岛〉小海青岛〈在寕海县东南二十里又大海青岛在县东南界〉三
山岛〈在寕海县南又相近有小三山岛〉南关岛〈在寕海县西南二十里即南关岭〉
和尚岛〈在寕海县西南二十里又罗家岛在县西南二十三里燕岛在县西三十五里〉
沙河岛〈在寕海县西南六十七里〉棒槌岛〈在寕海县西南大十七里〉零水岛
〈在寕海县西南七十里今名菱角湾〉过岛〈在寕海县西八十里又小平岛在县西南八十五〉
〈里又有双岛在县西南界明袁崇焕杀毛文龙于双岛即此又相近有海猫岛〉杏园岛〈在寕〉
〈海县西又相近有玛延岛〉鹿岛〈在寕海县西北三十里又相近有荞麦岛又西北有花椒岛〉
长生岛〈在寕海县西北五十里一名长兴岛上有塔〉博罗岛〈在寕海县北八十五〉
〈里〉青山岛〈在寕海县东北一百里通志即青山台〉姑嫂石〈在海城县东南五十〉
〈三里上有城相传有二女登石仙去故名〉将军石〈在岫岩廰所辖凤凰城西南界〉谎粮
堆〈在盖平县西北二十里相传唐征高丽乏粮夜筑土堆覆米其上以示敌〉海〈在府南七百三〉
〈十里东自凤凰城南鸭绿江口迤西绕寕海县东南西三面又迤东北历复州熊岳盖平海城之西〉
〈接锦州界回曲二千馀里路通山东登莱二郡及直隶天津府亦曰渤海唐书地理志安东都䕶府〉
〈西南至都里海口六百里辽史地理志辽阳府东至北乌鲁呼克四百里南至海边鐡山八百六十〉
〈里西至望平海口三百六十里东西南三面抱海旧志海在盖州卫西十里又西十里为归洲又西〉
〈南一百十里曰苇子套波涛险恶不利行丹又复州卫西四十五里有白沙洲最为险要南为南信〉
〈口北为北信口全辽志海道考金州旅顺关口南达登州新河水关岸径行五百五十里盖自旅顺〉
〈口起抵海中洋𡹬黄城二岛约三百里自黄城南抵钦岛鼍矶岛约三十里钦鼍二岛抵井岛约七〉
〈十里井岛抵沙门岛一百三十里沙门岛抵新河水关仅二十里各岛相接如驿递而岛之住户顺〉
〈属纳水利银两于金州方舆纪要旧制运道由登州新河海口至金州铁山旅顺口通计五百五十〉
〈里自旅顺口至海州梁房口三岔河亦五百五十里海中岛屿相望皆可湾船避风运道由此而达〉
〈可直抵辽阳沈水以迄开原城西之老米湾河东十四卫俱可无不给之虞自正德以后旧制浸废〉
〈嘉靖中尝举行复罢 按明时海运皆自登州抵金州旅顺口 本朝康熙三十三年 圣祖〉
〈仁皇帝亲幸天津访海道自大沽口达三较便于登州遂用商船三昼夜即抵三自后 盛京〉
〈海运多由直沽有 御制创兴盛京海运记又寕海东一百三十里地名皮岛即东江西接无〉
〈明岛延亘海面八十里 谨按 实录自辽阳属我 朝后明总兵毛文龙招集辽人居此联〉
〈络朝鲜牵制我师屡以兵来犯我耀州海州鞍山驿萨尔浒等城天聪二年文龙欲与我 国通好〉
〈私遣使致书 太宗文皇帝遣使赍书答之往来数次文龙虑事泄执我使臣科廓等送燕京〉
〈时袁崇焕为寕远巡抚恶文龙专擅杀之分其兵为两恊以副将陈继盛领东协参将刘兴治领西〉
〈协未几兴治杀继盛作乱参将沈世魁袭杀兴治明以黄龙为总兵登州参将孔有德游击耿仲明〉
〈旧为毛文龙部校至是残破登州来降我 朝导我师取旅顺口城黄龙自刭死沈世魁代镇皮岛〉
〈副将尚可喜亦来降崇德二年春 太宗文皇帝征服朝鲜 命英亲王河济格贝子硕〉
〈托同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各率兵乘朝鲜船攻皮岛明兵约二万人分路拒战伤我兵四十馀人〉
〈巴图鲁鳌拜准塔连舟渡海先众登岛破敌阵众军齐进尽殪敌兵斩总兵沈世魁副将金日观等〉
〈俘𫉬无算自是旁近岛众相率来降明亦不复遣兵驻岛〉辽河〈在府西一百里国语曰老哈即〉
〈古句骊河也一作枸柳河今名巨流河有东西二源自边外合流而南经开原铁岭二县西又南经〉
〈承德辽阳海城之西又南入海汉书地理志望平县大辽水岀塞外南至安市入海行一千二百五〉
〈十里水经大辽水出塞外卫白平山东南入塞过辽东襄平县西又东南过房县西又东过安市县〉
〈西南入于海注辽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东流直辽东之望平县西屈而西南流迳襄平县故城〉
〈西又迳辽队县故城西又南小辽水注之又右会白狼水至安市入海通典大辽水源出靺鞨国〉
〈西南山南流至安市辽史地理志辽河出东北山口为范河西南流为大口入于海明统志辽河源〉
〈出塞外自三万卫西北入境南流经鐡岭沈阳都司之西境广寕之东境又南至海州卫西南入海〉
〈方舆纪要有艾河在三万卫东北二百五十里源出塞外流经卫东北境黒觜山与土河会土河在〉
〈卫北二百五十里亦自塞外流入至黒觜山合于艾河二河合流谓之辽海即辽河之上源又有涂〉
〈河在卫西北二百五十里自塞外流入境南合辽河经卫西八十里又南经铁岭卫西八里沈阳卫〉
〈西一百十里都司城西一百六十里又南经海州卫西南五十五里又南注于海谓之三岔河当东〉
〈西往来之冲通志辽河即古句骊河今名巨流河源出边外有二其一自西北来者远不可考其一〉
〈自东来者亦出长白山西北诸窝集中为克尔素等河合而北流出边西北绕邓子村又西南折与〉
〈自西北来之一河合而为一遂西南流自开原县明安贝勒屯东十里入边流经鐡岭县北清河自〉
〈东来会入双峡口西南分为二曰内辽河外辽河绕县之西南合而为一至开原城为巨流河又分〉
〈流复南汇经海城县之西与太子河会谓之三汊河入海此河左右即辽东辽西所由分魏公孙渊〉
〈拒司马懿使将屯辽队自固懿张军其南潜渡其北即此唐太宗征高丽泥淖二百馀里布土作桥〉
〈乃济至今此地百馀里内遇雨泥淖犹不可行本朝康熙五十八年雍正六年相继修筑渐成坦〉
〈途 按今克尔素河出自吉林西南库勒讷窝集北流出边即折而西南其西一源即什喇穆楞河〉
〈也源出古北口北五百馀里𫎇古克什克腾界内之伯尔克和尔果东流经口外诸𫎇古驻牧地北〉
〈受喀喇穆楞河南合罗哈河又东南至开原西北边外会克尔素河入边为辽河汉志水经注所言〉
〈辽源皆指今西北一支其东来之一源则始于通典通考云贞观二十一年李𪟝破高丽于南苏班〉
〈师至颇利城渡白狼黄岩二水皆由膝以下𪟝怪二水狭浅问契丹辽源所在云此二水更行数里〉
〈合而南流即称辽水据此则唐时辽水已合东西二源言之今口外罗哈河下流与什喇穆楞河合〉
〈罗哈河即古白狼水什喇穆楞即黄岩古潢水也 谨按 实录崇德三年五月十一日〉
〈 太宗文皇帝命自 盛京至辽河修治大路两旁濬濠宽十丈高三尺康熙二十一年有〉
〈御制渡句骊河诗三十七年有 御制渡辽河诗 世宗宪皇帝雍邸集有渡句骊河诗〉
〈乾隆八年有 御制渡句骊河渡辽水诗十九年有 御制过句骊河诗四十三年四十〉
〈八年有 御制渡句骊河诗嘉庆十年二十三年有 御制过句骊河诗又乾隆四十三〉
〈年奉 旨辽河双源遥引带神𦤎恬波㴠润实为陪都境内大川在濒河高阜处所专建〉
〈河神庙以昭妥侑四十七年落成〉马官桥河〈在承徳县东十五里源出水田山南流入〉
〈浑河〉高素屯河〈在承徳县东南四十里源出高素屯山又拉古峪河在县东南四十五里〉
〈源出小孩儿岭俱北流入浑河〉伊尔登河〈在承德县东南七十里源出高台岭又大寕台〉
〈河在县东南八十里源出大寕台山小峡河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源出郝家峪林庄河在县东南〉
〈一百二十五里源出花岭入小峡河俱北流入浑河〉浑河〈在承德县南十里国语曰瑚努呼源〉
〈出边外自 兴京界内流入至辽阳州西北会太子河即古小辽水也汉书地理志高句骊辽山途〉
〈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入大辽水水经注小辽水出辽山西南流迳辽阳县与大梁水会又云小辽水〉
〈西南迳襄平县为淡渊晋永嘉三年涸辽史地理志浑河在东梁范河之闲金史地理志乐郊奉集〉
〈二县有浑河明统志浑河源出塞外西南流至沈阳卫合沙河又西南流至都司城西北入太子河〉
〈通志按今浑河源出长白山纳噜窝集曰纳噜河西流入英莪边门会噶桑阿河为浑河又西南经〉
〈 兴京界内有硕宾河自开原县界西南流注之又有苏子河自 兴京界西北流注之又西南绕〉
〈 盛京城南至辽阳州西北王大人屯太子河自东南来会又西合辽河为三河行六百五十五〉
〈里 谨按 实录天命六年三月征明沈阳梯盾营栅之具悉载以舟顺浑河而下水陆并进〉
〈拔沈阳忽谍知浑河以南有兵自辽阳来太祖高皇帝率兵迎之时明总兵陈䇿统四川步〉
〈兵二万营黄山闻我军进攻沈阳遂渡浑河来援离城七里分立二营皆执长枪大刀利剑铠胄之〉
〈外冒以棉帽棉 太祖高皇帝见之遣右翼四旗兵取棉甲楯车徐进击之其右翼四旗红〉
〈甲䕶军不待棉甲楯车奋勇先登两军鏖战久之不退 太祖高皇帝见之令复军往助冲突〉
〈而入明兵大败追至浑河尽溺于水阵斩总兵陈策及参将张名世我军既殱二营复见浑河南五〉
〈里外步兵万馀布置楯车枪炮凌濠安营用𮮐秸为障以泥涂之我军将往战会奉集堡武靖营援〉
〈兵又至击破之追奔四十里乃还时将暮太祖高皇帝复击浑河以南步兵布楯车冲入破〉
〈其营斩副将董仲贵参将张大斗等乾隆四十三年奉 旨浑河发源遥远会辽入海萦䕶〉
〈 三陵滋演万年 灵脉兼卫陪都于盛京城之东度地兴建 河神庙以昭妥侑四十〉
〈七年落成四十八年有 御制浑河诗嘉庆十五年以旧址被水冲刷移建承德县大木厂村〉
〈之西〉白塔铺河〈在承德县南二十里源出老堂峪西流入浑河〉沙河〈府境有五一在〉
〈承德县南四十里源出王千户岭至杨家湾合十里河入浑河一在辽阳州南三十里源出千山西〉
〈北流至船城南入太子河一在盖平县东南源出鸡冠山流至小松岛东入海一在开原县南三十〉
〈里源出松山堡峯入辽河一在寕海县东北九十里源出鹳山流至红嘴堡西入海〉蒲河〈在承〉
〈徳县西北四十里源岀香𬬻山西流入莲花泊〉汤河〈在辽阳州东南五十二里源出分水岭北〉
〈流入太子河又逹喇河在州东南八十里源出海城县黒山东北流入汤河 按汉志居就县室伪〉
〈山室伪水所出北流至襄平入梁水分水岭疑即室伪山汤河疑即室伪水也〉太子河〈在辽〉
〈阳州北十五里国语曰塔思哈河一名东梁河源出吉林萨穆禅山西南流至州西北合浑河又西〉
〈至海城县西北入辽河汉书地理志辽阳县大梁水西南至辽阳入辽辽史地理志东梁河自东山〉
〈西流与浑河合为小口会辽河入于海又名太子河亦曰太梁水金史地理志东梁河国名乌勒呼〉
〈必喇明统志太子河源出斡罗山西流五百里至都司城东北五里许折而西南流至浑河合为小〉
〈口会辽河入海方舆纪要太子河即故衍水燕大子丹匿于衍水㣪人因名为太子河 乌勒呼必〉
〈喇旧作兀鲁忽必刺今改正 谨按 实录天命六年取辽阳进师虎皮驿辽阳城守者放太〉
〈子河水于濠闭西闸 太祖高皇帝谕统兵贝勒诸臣率左四旗兵掘城西闸口以泄城濠之〉
〈水以右四旗兵塞城东水口 论毕亲率右四旗兵布楯车堵列城边以卫众军俾得〉
〈囊土运石壅遏水口时明兵三万出营东门外会水口将涸右四旗前队棉甲军遂布列楯车进击〉
〈之明兵连发枪炮我军出楯车外渡濠大呼而进又有红旗红甲白旗白甲兵一时夹攻明骑兵步〉
〈兵皆败初左四旗诸将以闸口难掘使人来请夺桥 太祖高皇帝然之左四旗兵遂夺武靖〉
〈门桥分击守濠之兵奋勇冲突树梯登城夺西城一面据其两隅城内大扰日将夕使人驰告时右〉
〈四旗兵方攻城北面 太祖高皇帝遂撒攻城兵以益左翼登城之众是夜城内列炬而战达〉
〈旦破之遂取辽阳又案旧志以燕太子丹逃匿于此因名太子河乾隆四十八年 銮跸所经〉
〈考名正典 指示太子河为国语塔思哈河塔思哈虎也因字音相近讹为太子后人不察遂〉
〈附会太子丹之事耳谨遵 御制运河诗注意志仍旧名而加案辨正于此〉十里河
〈在辽阳州东北六十里源出庙儿岭西流合沙河入浑河旧名稠柳河河北为承徳县界又柳河在〉
〈州东北六十里源出曹千户岭〉杨柳河〈在海城县南一里源出南分水岭西北流入三河〉
〈俗呼沙河又八里河在县南八里源出南水泉山又穆察河在县东三十里源出穆察山南流入杨〉
〈柳河〉英纳河〈在海城县西南六十里源出冰峪南流至凤凰城界铁山东入海〉淤泥
河〈在海城县西南六十五里源出圣水山西流至迷真山西散漫河之南为盖平县界 按辽志〉
〈辽阳府有泥河又曰蓒芋泺水多蓒芋之草县志以为即淤泥河但辽志谓即𬇙水误〉三
河〈在海城县西六十里辽河浑河太子河合流入海处〉土河〈在海城县北十五里源有二一〉
〈出分水岭一出猪窝岭西北流至土河铺合流经牛庄西北入三汊河〉五重河〈在海城县〉
〈北方舆纪要在盖州卫东北一百五十里源出分水岭流经城东北有杓子河流合焉下流汇清河〉
〈泥河之水为临江注于海临江在卫东南三百里通志河在今县北十五里源出县南分水岭东南〉
〈流经岫岩城合凤凰城之杓子河入羊河俗呼五道河〉鞍山河〈在海城县北六十里源出〉
〈双塔岭西北流入三河其下流又曰新开河〉毕哩河〈在盖平县东九十里明统志源出〉
〈盖州卫东山谷闲流经复州卫入海通志源有二一出布雾山一出猫儿岭南流至金州界内归〉
〈服堡东入海 按唐书乾封𥘉伐高丽诏刘仁愿由毕列道金史哈准传云哈斯罕必勒哈水人金〉
〈初尝置哈斯罕路于盖州所谓毕列必勒哈皆即毕哩河也 哈斯罕旧作曷速馆又作曷苏馆必〉
〈勒哈旧作苾里海今并改正〉清河〈在盖平县南二里明统志源出盖州卫分水岭西南流迳〉
〈城南名州河又西流合淤泥河入于海通志源出哈达山西流至连云岛入海〉南沙河
〈在盖平县南三十五里通志即𡹬头河源出滚马岭流至望海山入海〉冷水河〈在盖平县〉
〈四十里源出火石山北荒甸泉西流入海其水六月长寒〉熊岳河〈在盖平县南六十一〉
〈里源出苏子峪西流至儿岛入海〉浮渡河〈在盖平县南九十里又名铁场河源出万家岭〉
〈老虎峪西流至铅矿山北入海南五里有新安河源出新安铺西北流入浮渡河〉骆马河
〈在寕海县东南四十里源出小黒山东南流入海〉夏家河〈在寕海县西五十里源出鞍〉
〈子山东流入海又沙河口河在县西南六十里源出围屏山南流入海又泥河在县西南界源出金〉
〈龙山北西流入海〉小沙河〈在寕海县北半里源出大黒山西流入海又龙凤口河在县北〉
〈四十里源出双山西流入海〉澄沙河〈在寕海县东北七十里源出小黒山东南流入海又〉
〈归服堡河在县东北界源出伊拉塔山〉大清河〈在开原县东三十里明统志源出三万卫〉
〈东北分水岭南流经城东十五里合小清河通志源有二一出吉林城西南香岭一出吉林城西〉
〈南安巴和托峯供北流至兴克山合为一河名瞻河又西南会叶赫河入威远堡边至开原县界为〉
〈大清河亦曰扣河又南流至县东南小清河自东南来会合流入辽河〉小清河〈在开原县〉
〈南二里源出吉林达扬阿岭曰哈达河西流会觉罗呼济阿噜十八里等河为小清河至县东南与〉
〈大清河合流总名清河又西入辽河觉罗河呼济河俱出吉林城西南分水岭阿噜河十八里河俱〉
〈出安巴和托峯又华家沟河在县东四十里源出边外嘉石山下流皆入清河〉马𩯣河〈在开〉
〈原县西二十里源出吉林界雅秦峯西南流入县境至史家堡入辽河又亮子河在县西四十五里〉
〈源出边外由庆云堡西入境至史家堡入马鬃河明统志亮子河源出三万卫东北枪杆岭南流入〉
〈辽河〉金线河〈在开原县城东北隅西流出西水关流入清河夹堤多柳故名〉范河
〈在铁岭县南三十里辽史地理志东京辽阳府北至挹娄县范河二百七十里金史地理志新兴挹〉
〈娄二县有范河方舆纪要源出卫东三十里松山之东会诸山之水西南流经黄山塔北流入于辽〉
〈河通志一名汎河源出嘉穆瑚山西流至马峯沟入辽河〉懿路河〈在铁岭县南六十里源出〉
〈王家林山西流至大猪儿山西散漫旧名小清河全辽志小清河在铁岭卫南六十里源出废贵德〉
〈州南山中西流经懿路城流入辽河金志挹娄县有清河国名扣必刺即此 谨按 实录〉
〈天命五年秋八月 太祖高皇帝统师征明由懿路蒲河二路进收军驻营侦卒驰告曰明沈〉
〈阳兵出城来越我侦探地 太祖高皇帝方坐起曰急击之俾奔回埧拥于门可乘胜克也遂〉
〈上马引兵迎击时明总兵贺世贤副将鲍承先总兵李秉诚副将赵率教各率兵出沈阳城驻二十〉
〈里外见我兵至俱退 太祖高皇帝谕贝子莽古尔㤗曰汝追之莽古尔泰率䕶军百人追击〉
〈李秉诚赵率教兵过沈阳城东抵浑河又令左翼一旗兵追击贺世贤鲍承先兵抵沈阳北〉
〈门斩百馀级时 太宗文皇帝为四贝勒欲追击大贝勒代善及达尔汉侍卫扈尔汉劝止之〉
〈于是以所俘𫉬按功分给军土乃还〉柴河〈在铁岭县北二里金史地理志铜山县南新兴县北〉
〈有柴河方舆纪要源出铁岭卫东松山之西会诸水入辽河通志源出县东南分水岭西北流至背〉
〈阴汀山北折而西至席家庄入辽河又有老古洞河在县东一百二十五里源出哈什玛岭西北流〉
〈入柴河〉复州河〈在复州东十五里旧名沙河方舆纪要沙河在复州卫南八里源出卫东〉
〈德哩英城山下流经此卫三十里有麻河流合马西注于海又窑河在卫西一里骆驼山东流注〉
〈沙河通志今河源出安博罗山西流至北汛口入海即沙河也又麻河在州七十里源出釲犁〉
〈山俗呼栾古河窑河在州西一里〉望簪河〈在复州东一百三十里源出大北山东流〉
〈入海〉养息牧河〈在新民东北九十里上通边外扣肯河下通巨流河〉鸦儿河
〈在岫岩厅南四里〉头道河〈在岫岩廰北四十里又二道河在厅北三十五里三道河在厅〉
〈北三十里四道河在厅北二十五里五道河在厅北十五里〉龙头河〈在岫岩所辖凰〉
〈城南一百四十里源出额林山西流入海又羊河在凤凰城西南界系杓子河五重河合流处流〉
〈至将军石入海又杓子河在凤凰城西界源出海城县东分水岭会五重河流入羊河〉细河
〈在岫岩廰所辖凤凰城西北界源出小黑山北流入太子河又西北拉们河源出大黑山北流入太〉
〈子河又凤凰城西北三十里有响水河源出分水岭西北流入细河〉叆河〈在岫岩厅所辖凤凰〉
〈城北二十里源出边外分水岭西流自高丽叆阳城西北五里入边至城东南二十里又折流出〉
〈边入鸭绿江又凤凰城北三十里有萨玛吉河源出黄波罗峪又北八十里有三子河源出奈磨〉
〈岭俱东流入叆河〉草河〈在岫岩厅所辖凤凰城北三十里源出桃树峪东南流入叆河又凤〉
〈凰城西北三十里有通远堡河源出分水岭又凤凰城西南四里有六道河源出帽盔山俱流入草〉
〈河〉马桩河〈在昌图厅境内又有亮子河浑屯河均发源吉林界内〉沈水〈在承德县〉
〈南四里俗名五里河自东关观音阁东泉眼发源流入浑河旧名小沈河辽金沈州元沈阳路明沈〉
〈阳中卫并以此冰为名〉清水沟〈在寕海县东北一百里源出大北山流至红觜堡西入海〉
凌湖〈在铁岭县北二十里又月湖在县西八里鸳鸯湖在县西三十里〉八角泊〈在承〉
〈德县西南二里又菱角泊在县西北二十五里〉莲花泊〈在海城县西六十里相传自生莲〉
〈藕故名〉宋家泊〈在铁岭县西十里〉龙潭〈在辽阳州城外东北隅水深不可测〉温
泉〈有二一在辽阳州五十里千山一在辽阳州东北六十里柳河〉龙泉〈在辽阳州千山〉
〈泉自半山崖石窦岀下有龙泉寺〉搠㦸泉〈在海城县西南二十五里相传唐薛仁贵搠㦸〉
〈于此泉水涌岀〉鸿胪井〈在寕海县南旅顺口上有石题云唐开元时靺鞨使鸿胪卿崔忻所〉
〈凿 按旧唐书渤海传先天二年遣郎将崔忻册拜祚荣为渤海郡王与此所记略异〉
前纂修官〈臣〉贾桢恭纂辑
总纂官〈臣〉邵灿恭覆辑
校对官〈臣〉陶际尧恭 校
前校对官〈臣〉章诒燕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奉天府〈二〉
︹古迹︺沈州故城〈今奉天府治辽太祖神册六年诏徙檀顺民于东平沈州审州之名始此〉
〈金收国二年斡鲁与辽军遇于沈州进拔其城又承德县治东北隅即古乐郊县辽初俘蓟州三河〉
〈县民置三河县于此后改曰乐郊为沈州治金因之后废元初统名沈州后属辽阳路明洪武二十〉
〈一年修筑故城周十里有奇南有南关城周不及一里游兵居焉 本朝天聪五年因旧城而増拓〉
〈之 谨按 实录天命六年三月 太祖高皇帝率贝勒诸臣统大军征明取沈阳癸丑〉
〈军夜行有青白二气自西而东绕月晕之北至南而止明之侦卒知我师夜至声炮举烽火漏二鼓〉
〈驰告沈阳总兵贺世贤尤世功分兵乘城甲寅辰刻我军至营于城东七里设立木城乙卯辰刻进〉
〈攻城上四面列兵登陴坚守我军冲入明兵七万俱溃我军绕城纵击伏尸累积阵斩总兵贺世贤〉
〈尤世功等遂拔城尽歼其众又破总兵陈䇿步兵二万破总兵李秉诚朱万良姜弼骑兵三万复歼〉
〈副将董仲贵参将张大斗之众会暮乃收军率诸贝勒引䕶军营沈阳东门外 命诸将率大〉
〈军屯城内驻兵五日论功行赏天命十年三月已酉朔 太祖高皇帝欲自东京迁都沈阳与〉
〈贝勒诸臣议贝勒诸臣谏曰迩者筑城东京宫室既建而民之庐舍尚未完缮今复迁移岁荒食匮〉
〈又兴大役恐致烦苦 太祖高皇帝不许曰沈阳形胜之地西征明由都尔鼻渡辽河路直且〉
〈近北征𫎇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鲜可由清河路以进且于浑河苏克素护河之上流伐木顺流而〉
〈下以之治宫室为薪不可胜用也时而出猎山近兽多河中水族亦可捕取朕筹此熟矣汝等何不〉
〈从耶庚午自东京启行夜驻虎皮驿年未至沈阳 又按辽史云沈州本挹娄国地通志承德县唐〉
〈睿宗时属渤海大氏置沈州辖于定理府辽初废州置三河县后改乐郊为沈州治则知承德实古〉
〈挹娄而沈州之名自渤海始乐郊之名自辽始也又考承德县北至铁岭界七十里挹娄故城在铁〉
〈岭县南六十里通志以为承德钱岭汉晋间同为挹娄国地此明徴矣或据后汉书挹娄在夫馀东〉
〈北千馀里云其去辽东尚远误也〉奉集故城〈在承德县东南渤海置奉集县又置集州〉
〈辽因之怀众军治焉金废州以县属贵徳州元废县明为奉集堡置铁场百户所属铁岭卫明统志〉
〈在抚顺千户所之南八十里通志在今县东南四十五里东去铁岭卫二百十里今有土城周四里〉
〈名奉集堡即其遗址 谨按 实录天命六年二月癸丑 太祖高皇帝率贝勒诸臣统〉
〈大军分八路略明奉集堡明总兵李秉诚闻之引三千骑出城六里驻营遣兵二百来侦遇我左四〉
〈旗兵两路追击至山巅山下有明兵结为方阵见我军至遂拔营奔我军尾击之明兵两路败遁我〉
〈军追击𡚒射之抵濠岸而还 太祖高皇帝统大军离城北三里 驻跸高冈适右翼兵〉
〈亦至日午师将还有厮养卒来告明兵可二百人去此不远 太祖高皇帝令右翼贝勒大臣〉
〈率兵追击至明兵屯聚之所凡二千兵皆惊遁又按辽志集州古陴离郡地汉属险渎县高丽为〉
〈霜岩县渤海置州考险渎县前汉属辽东郡后汉设辽东属国都尉险渎盖辽东之西境也通志云〉
〈承德东南至辽阳八十里又云奉集堡城在承德东南四十五里周围四里正南一门外有奉集堡〉
〈桥辽时奉集县故址今承德东南果在辽阳西境矣〉章义故城〈在承德县西南辽置昌义〉
〈县为广州治辽史地理志广州汉属襄平县高丽为当山县渤海为铁利郡大祖迁渤海人居之建〉
〈铁利州统和八年省开泰七年以汉户置治昌义县金皇统三年州废改县曰章义属沈州元废明〉
〈为章义站明统志在于沈阳卫西南六十里通志今县西南七十里有章义站城周二里又西七〉
〈十八里有旧章义站城周四里故址并存〉辽滨故城〈在承德县西北辽置县又置辽州始〉
〈平军治此金皇统三年废州以县属沈州元并废县通志在县西北一百八十里辽河西岸今有辽〉
〈滨塔为承德广寕交界地 按辽志州本佛寕国地渤海为东平府唐太宗征高丽拔辽城高宗诏〉
〈程名振苏定方讨高丽至新城皆此地也太祖伐渤海先破东平府迁民实之改为州军曰东平太〉
〈宗更为始平军今考唐书粟末靺鞨居最南稍东北曰汨泏部益东曰佛寕部其地距今承德广寕〉
〈甚远辽志以辽州有东平军之名遂谓即渤海东平府又因州名为辽遂谓即唐时辽城新城皆误〉
〈唐之辽城即辽东城新城又在其东北辽史混合为一亦非也 佛寕部见前〉辽阳故城
〈今辽阳州治辽史地理志神册四年葺辽阳故城以渤海户建东平郡天显三年迁东丹国民居之〉
〈升为南京城名天福幅员三十里八门宫城在东北隅南为三门壮以楼观四隅有角楼相去各二〉
〈里外城谓之汉城天显十三年改为东京府曰辽阳治辽阳县旧志金元皆因旧城明洪武五年改〉
〈建定辽城即今州城也 谨按 实录天命六年三月庚申 太祖高皇帝集贝勒诸臣〉
〈议曰沈阳已拔宜乘势长驱以取辽阳议定即进兵时城中守御甚严辛酉日午我兵至辽阳城东〉
〈南渡河未竟侦卒驰告西门外有兵至 太祖高皇帝统左翼兵先往明总兵李怀信等率兵〉
〈五万出城五里结阵 太祖高皇帝命左翼四旗兵击其左时 太宗文皇帝为四贝勒〉
〈引精锐至请进战 太祖高皇帝止之曰吾已令左翼兵往击汝勿前进可率右翼兵往城旁〉
〈觇之 太宗文皇帝请曰令后至二红旗兵留城旁觇视可也言毕遂进 太祖高皇帝〉
〈遣扈从二黄旗护军助之 太宗文皇帝引军冲入明营遂击败其众左四旗兵亦至两军夹〉
〈攻明兵大乱奔溃乘胜追击六十里至鞍山乃还当接战时有明兵从辽阳西关岀援适城旁二红〉
〈旗兵见而击之驱令奔回其兵争入城人马自相蹂践死者相枕藉会暮距城南七里驻营壬戌〉
〈 太祖高皇帝率右四旗兵破明步骑三万于东门外 命左四旗夺桥先登西城是夜城〉
〈中兵举火列炬拒战逹旦道员牛维曜等乘乱先遁翼旦明兵列楯大战又败右四旗兵亦登城八〉
〈旗同集一处沿城追杀明经略袁应泰等死之总兵朱万良等皆战殁𨵵城结彩焚香以黄纸书万〉
〈岁牌备乘舆迎入日正午大张鼓吹导引入城百姓夹道俯伏皆呼万岁乃 驻跸辽阳城辽〉
〈阳既下河东大小七十馀城皆降 太祖高皇帝集贝勒诸臣议曰 天既眷我授以辽〉
〈阳今将移居此城耶抑仍还我国耶贝勒诸臣俱以还国对 太祖高皇帝曰国之所重在土〉
〈地人民今还师则辽阳一城敌且复至据而固守周遭百姓必将逃匿山谷不复为我有矣舍已得〉
〈之疆土而还后必复烦征讨非计之得也且此地乃明及朝鲜𫎇古接壤要害之区 天既与〉
〈我即宜居之贝勒诸臣皆曰善遂定议迁都丙寅移辽阳官民居北城关厢其南大城则 太〉
〈祖高皇帝与贝勒诸臣及将士居之康熙二十一年有 御制巡幸辽阳 驻跸辽阳夜〉
〈深封月用唐太宗辽城望月诗原韵诗乾隆八年有 御制辽阳怀古诗 又按辽阳本汉县〉
〈名属辽东郡后汉安帝初改属元菟郡晋废其旧址久堙以汉志及水经注考之其地当在今州西〉
〈北界承德辽阳之间梁水浑河交会之处今州乃辽金之辽阳也辽志云本渤海金德县地汉𬇙水〉
〈县高丽改为句丽县渤海为常乐县𬇙水在汉乐浪郡今朝鲜界内金德常乐乃渤海中京显德府〉
〈县名皆不在此又按新唐书渤海所建府州无辽阳之名而辽志谓之辽阳故城金志直云渤海辽〉
〈阳故城疑唐中叶安东府废后渤海置城于此谓之辽阳事或有之然考辽纪太祖二年幸辽东神〉
〈册三年幸辽阳故城四年建东平郡天显元年始攻拔渤海扶馀城进围辉罕城降大諲譔置东丹〉
〈国太宗三年迁东丹国民于东平郡是渤海未平之先辽阳之地早入契丹初名辽东复名辽阳或〉
〈即辽时命名非由渤海也辽志不考地理遂谓东京即平壤城亦即辉罕州又即中京显德府以相〉
〈去各千馀里之地合而为一误甚 辉罕旧作忽汗今改正〉西安平故城〈在辽阳州〉
〈城东汉置县属辽东郡后汉因之吴志孙权遣谢宏陆恂拜句丽王宫为单于恂等到安平口即安〉
〈平县海口也晋咸康七年石虎将王华帅舟师自海道袭燕安平破之亦即此后入高丽为泊汋城〉
〈唐书地理志安东府南至鸭绿江北泊汋城七百里故安平县也〉居就故城〈在辽阳州〉
〈西南汉置县属辽东郡后汉省晋复置属辽东国咸和九年慕容皝击其弟仁于辽东克襄平居就〉
〈及新昌皆降于皝〉襄平故城〈在辽阳川北汉置县为辽东郡治高帝八年封纪通为侯〉
〈国后汉为郡治晋为辽东国治永嘉后属慕容氏亦谓之辽东城慕容廆使其子翰镇辽东即是城〉
〈也后入高句骊隋大业八年度辽水围辽东城贞观十九年亲征高丽拔辽东城以其城为辽州仪〉
〈凤初移安东都护府于辽东故城后复移新城贾耽曰自营州东百八十里至燕郡城又经汝罗守〉
〈捉渡辽水至安东都䕶府五百里府故汉襄平地方舆纪要在都司城北七十里通志相传今辽阳〉
〈城西北隅故定辽左右后三卫治即其地〉岩州故城〈在辽阳州东北本高丽白崖城唐太〉
〈宗拔之以其地为岩州后废辽复置岩州治白岩县属沈州金省通志岩州城在辽阳州东北五十〉
〈七里石城山上周四里一门〉沓氏故城〈在辽阳州界汉置县属辽东郢后汉因之晋省〉
〈 按吴志嘉禾初孙权欲征公孙渊陆瑁谏曰㳫渚去渊道里尚远通志云沓渚在辽阳汉书辽东〉
〈郡有沓氏也时公孙渊居襄平吴师𦨞海辽东登自沓渚考襄平实铁岭故地辽阳西北至承德承〉
〈德西北至铁岭道里数百故云远耳〉海州故城〈今海城县治本沃沮国地高丽为沙卑城〉
〈亦曰卑沙城或讹为卑奢城自登莱海道趋高丽之平壤必先出此隋大业十年来䕶儿出海道至〉
〈卑奢城败高丽将趋平壤高丽惧而请降唐贞观十九年伐高丽张亮程名振帅舟师自东莱渡海〉
〈袭沙卑城其城四面悬绝惟西门可上唐兵攻拔之耀兵鸭绿江上渤海号南京南海府叠石为城〉
〈幅员九里都督沃晴椒三州辽置海州南海军属东京道又置临溟县为州治金天德三年改澄州〉
〈元省州县属辽阳路明置海州卫于此 按辽志州本沃沮国地高丽为沙卑城通志云海城有沙〉
〈卑城高丽置故沃沮地也考后汉书东沃沮在高句骊盖马大山之东汉之盖马即唐盖牟今盖平〉
〈县也今海城西至盖平界八十里是海城正在盖平东北矣自此说明则知在汉为沃沮在高丽〉
〈为沙卑在渤海为海府在辽为海州更无疑也〉新昌故城〈在海城县东汉置县属辽〉
〈东郡后汉因之永寕二年高句骊与鲜卑寇辽东太守蔡讽追击之于新昌战殁晋亦为新昌县咸〉
〈和九年慕容仁自平郭趋新昌都䕶王寓击走之遂徙新昌入襄平时仁与慕容皝相攻也金史地〉
〈理志临溟县有镇曰新昌疑即汉时旧县也〉析木故城〈在海城县东南四十里辽置县〉
〈属辽阳府寻隶铜州广利军属东京道金皇统三年废州以县属澄州元省今有土堡周二里有奇〉
〈土人犹称析木城即其遗址 按辽志以析木本汉望平县地而诸志从之今考水经注大辽水自〉
〈塞外东流直辽东之望平县西屈而西南流迳襄平县故城西是汉之望平居襄平之北其地当在〉
〈今辽阳以北近辽河之上流析木在海城东南相去转远辽志之言非是且辽志既以显州之山东〉
〈县为汉望平县而又以此为望平县亦自相矛盾矣〉耀州故城〈在海城县西南六十里辽〉
〈置州领岩渊县隶海州金废今有耀州城周二里馀即其故址 按辽志耀州本渤海椒州故县五〉
〈椒山貂岭澌泉尖山岩渊皆废东北至海州二百里岩渊县东界新罗故平壤城在县西南东北至〉
〈海州一百二十里通志考海城唐初置盖州入渤海为南京南海府统沃晴椒三州六县辽时耀州〉
〈即南海所统之椒州也又汉书高句骊盖马大山在平壤今海城西南实盖平界也〉辽队故
城〈在海城县西汉置县属辽东郡颜师古曰队音遂后汉省公孙度复置魏景初元年幽州刺史〉
〈母邱俭击公孙渊屯辽东南界渊逆俭于辽队会天雨十馀日辽水大涨俭战不利引军还明年司〉
〈马懿征渊渊遣将军卑衍杨祚等屯辽队围堑二十馀里懿佯出其南而潜军济水出其北径指襄〉
〈平晋废水经注大辽水东迳辽队县故城西辽史地理志仙乡县本汉辽队县渤海为永丰县辽改〉
〈名属辽阳府金废明统志辽队废县在海州卫西六十里〉盖州故城〈今盖平县治辽史地〉
〈理志本高丽盖牟城渤海改盖州又改辰州以辰韩得名井邑骈列最为冲会辽徙其民于祖州初〉
〈曰长平军寻改辰州奉国军属东京道统建安一县金史地理志明昌四年罢哈斯罕建辰州辽海〉
〈军六年以与陈同咅仍名盖州元史地理志初为盖州路至元六年并为东京支郡八年省建安县〉
〈入州属辽阳路明初改置卫 按辽志辰州本高丽盖牟城唐太宗会李世𪟝攻破盖牟城即此渤〉
〈海改为盖州又改辰州可知盖平之为唐时盖牟决然无疑若据朝鲜古志云辰韩反在朝鲜之东〉
〈以为甚远不知海城周秦时实属朝鲜通志海城东南至盖平界六十里则盖平自在朝觧之东也〉
〈 哈斯罕改见前〉平郭故城〈在盖平县南汉置县属辽东郡后汉因之晋省县而城存〉
〈大兴四年慕容廆以其子翰镇辽东仁镇平郭咸和八年仁据平郭以叛慕容皝咸康二年亲袭仁〉
〈于平郭自昌黎东践冰而进凡三百馀里至历林口舍辎重轻兵趋平郭遂克之七年皝又使其子〉
〈恪镇平郭后魏太延二年北燕主冯宏奔高丽高丽处之于平郭寻徙北丰后高丽改置建安城唐〉
〈贞观十九年征高丽张俭进渡辽水趋建安城又李世𪟝言建安在南安市在北安市先下然后向〉
〈建安二城盖相近也仪凤初徙熊津都督府于建安故城贾耽曰自安东都䕶府西南至建安城三〉
〈百里故平郭县也〉熊岳故城〈在盖平县西南六十里辽史地理志东京卢州元德军本〉
〈渤海杉卢郡故县五山阳杉卢汉阳白岩霜岩皆废在京东一百三十里治熊岳县西至海一十五〉
〈里傍海有熊岳山金废州以县属盖州元至元六年并入建安县八年又并建安县入盖州今为熊〉
〈岳城〉归州故城〈在盖平县西南九十里辽初置州后废统和二十九年复置治归胜县属〉
〈东京道金废州降县为镇隶复州今有土堡曰归州城周一里有奇即其故址〉安市故城
〈在盖平县东北汉置县属辽东郡后汉及晋初因之后入高句骊为安市城唐贞观十九年征高丽〉
〈攻安市不克引还咸亨三年高丽馀众复叛遣将高侃击之败之于安市城渤海置铁州辽史地理〉
〈志鐡州建武军本汉安市县高丽为安市城渤海置州故县四位城河端苍山龙珍皆废治汤池县〉
〈在东京西南六十里金废州以县属盖州元至元六年并入建安县八年又并建安县入盖州明统〉
〈志安市废县在盖州卫东北七十里通志今有汤池堡在县东北六十里即故汤池县也 按辽志〉
〈铁州本渤海置也在汉为安市未有城高丽乃置城唐薛仁贵征高丽白衣登城即此金时盖州所〉
〈统有汤池县即辽铁州高丽安市城汉故县也考今汤池堡去安市废县仅十里耳良是〉化成
故城〈今寕海县治辽兴宗置苏州安复军兼置来苏县为州治金废州改置化成县隶复州贞〉
〈祐四年复升为金州元废明置金州卫于此又有怀化废县在县东辽置属苏州金省 按辽志谓〉
〈苏州本高丽南苏地汉志高句骊县有南苏水城名因此〉开元故城〈今开原县治元初设〉
〈开元府后改开元路明洪武中改元为原以其地为三万卫 谨按 实录天命四年夏六月〉
〈 太祖高皇帝统师四万征明行三日大雨河涨 谕贝勒诸臣曰将回兵耶抑进兵耶〉
〈道泞渡口水溢军行非便若留一二日待水涸土燥恐逃者泄语俾明知我取开原也宜进兵沈阳〉
〈以疑之遂发兵百人向沈阳杀三十馀人擒二十人而还使人侦视开原无雨道不泞河水可济〉
〈 太祖高皇帝乃率大军进薄开原城明总兵马林等婴城守城上少列兵馀皆陈四门外我军〉
〈设楯梯进攻而以偏师掩击东门外所陈兵败之明兵争入城填拥于门我兵夺门搏战而攻城之〉
〈兵云梯未布即逾城入城上兵四面皆溃城外三门兵见城破惊窜我兵据门堵御濠不得渡尽歼〉
〈之权道事推官郑之范先遁得脱马林等皆阵殁 太祖高皇帝登开原城坐南楼侦者以铁〉
〈岭䘙有兵三千来援驰告诸贝勒率兵迎战明兵望见即奔我兵二十人追及之斩四十人〉
〈太祖高皇帝驻营开原三日籍所俘𫉬举之不尽论功行赏乃班师秋七月 太祖高皇帝师〉
〈围铁岭城城外各堡兵奔入城其不得入者悉奔窜我军树梯楯攻城之北明游击喻成名等督兵〉
〈拒守枪炮矢石齐下我军即登梯毁陴摧𨦟突入城上兵惊溃阵斩喻成名等尽歼其众 太〉
〈祖高皇帝遂入城 驻跸 又按明统志云古开元城在三万䘙西门外又元史地理志云金〉
〈末其将布希万努据辽东元出师伐之擒万努至开元东土悉平开元之名始此元时于此置万户〉
〈府明因之设三万卫又考通志古迹所载扶馀府黄龙府黄龙寨并在今开原县境此可据矣 布〉
〈希万努改见前〉黄龙故城〈在开原县境本渤海扶馀府辽太祖平渤海还至此有黄龙见〉
〈城上长亘一里光耀夺目更名黄龙府晋岀帝降辽尝置于此保寕七年府废开泰九年复置统州〉
〈五县三金收国元年太祖亲攻黄龙府次混同江无舟乘马径涉遂克黄龙天眷三年改济州利涉〉
〈军以太祖涉济故也天德二年置上京路转运司四年改为济州路转运司大定二十九年改隆州〉
〈利涉军贞祐初升为隆安府属上京路元初属开元路 按今吉林城西北二百馀里博屯山上有〉
〈金罗索墓碑末云归葬济州之东南隩济州即黄龙府据此则似济州在今吉林地矣不知山在西〉
〈北二百馀里未必即是吉林地且碑云济州东南隩又不知其在济州几百里也于吉林云在西北〉
〈于济州云在东则是博屯正在二地犬牙相入之界将谓此山古属济州今属吉林或未可定然〉
〈即此知吉林济州之相去数百里而不得合一明矣考今开原正在吉林西北而古开元城实在县〉
〈境便知此是黄龙故地也 罗索旧作娄室今改正〉咸平故城〈在开原县南界铁岭县东〉
〈北界辽史地理志咸州安东军本高丽铜山县地渤海置铜山郡在龙泉府南地多山险寇盗以为〉
〈渊薮乃招平营等州客户数百建城居之初号浩里太保城开泰八年置州治咸平县金初为咸州〉
〈路天德二年升为咸平府新兴诸县隶焉元仍置咸平府明改属铁岭卫 按明统志云开原路渤〉
〈海为上京龙泉府今辽史云咸州在渤海龙泉府南则知咸州非即开元明矣大金国志许亢宗行〉
〈程录云自银州四十里至咸州则知咸平在今开原之南铁岭之东北也惟全辽志古迹所载独云〉
〈咸平县在开原县城东北隅考开原自是古扶馀地通志所谓渤海氏取扶馀地改扶馀府又为龙〉
〈泉府是也今辽史既谓咸州本高丽铜山地渤海置铜山郡地在龙泉府南夫云渤海铜山已不得〉
〈厕入扶馀况云龙泉府南而全辽志乃云明原城北可乎即如松漠纪闻云咸州南至沈州二百十〉
〈里御寨行程录云沈州乐郊馆北至咸州咸平馆二百二十里今自 盛京北至开原实二百馀里〉
〈明言从 盛京北行抵开原南界其里得二百馀也若谓咸平必越过开原而在其隅之东北当又〉
〈不知其相去几里乃仅云二百耶且于文亦不得云北至开原而止也据辽史铜山之说咸平于古〉
〈当在扶馀越喜二国之交今开原县南界鐡岭县东北界为似 浩里旧作郝里今改正〉信州
故城〈在开原县南界铁岭县东北界辽史地理志云本越喜故地渤海置怀远府治怀福县圣〉
〈宗开泰初以地邻高丽置信州彭信军又改置武昌县为州治属东京道金为信州彰信军属上京〉
〈路元时州县俱废 按信州自是古越喜地在今开原县南全辽志云开原东北非是〉银州
故城〈今铁岭县治唐渤海大氏取越喜地置富州辽改银州富国军领延津新兴永平三县属〉
〈东京道金皇统三年废州省延津永平二县入新兴徙新兴治故富州隶咸平府元废县仍隶咸平〉
〈明洪武二十一年在今县东南五百里故铁岭城置卫二十六年徙治于此 按沈州银州秦汉时〉
〈同为挹妻国地六朝及隋银州属越喜耳下文挹娄故城注云在铁岭县南六十里通志云承德县〉
〈有古奥娄河奥娄即挹娄也考今铁岭南至承德六十里此可验矣又唐书渤海传云以越喜故地〉
〈为怀远府通志亦云改富州属怀远府辽之银州富国军实因渤海富州而改名也沈州今为承德〉
〈银州今为铁岭挹娄越喜又何疑乎又有新兴故城在铁岭治东辽之新兴也〉贵德故城
〈在铁岭县东南辽置贵德州寕远军又置贵德县为州治属东京道金废军存州治县元废方舆纪〉
〈要在沈阳卫东八十里又奉德废县在贵德州东辽置属贵德州金废〉挹娄故城〈在铁〉
〈岭县南六十里辽置兴州中兴军治常安县属东京道金大定二十九年改为挹娄县属沈州元废〉
〈明时讹为懿路城周三里有奇永乐五年修筑置左中二千户所于此今为懿路站 按辽志兴州〉
〈本汉海宜县地渤海置州领盛吉蒜山铁山三县皆废在东京西南三百里金志挹娄县辽旧兴州〉
〈常安县辽尝置定理府于此本挹娄故地辽金二志互异当从金志〉永康故城〈今复州治〉
〈辽兴宗置复州怀德军统永寕徳胜二县属东京道金大定七年更名永康县元废明置卫于此明〉
〈统志复州卫在都司城南四百二十里通志永寕监城在复州城北五十里明初隶苑马寺嘉靖十〉
〈四年苑马寺卿杨最以石甃之今按其城周围二里二百五十三步有门三东曰寅宾南曰日永西〉
〈曰聚泉刻曰万历五年建盖重修也〉秀岩故城〈在岫岩厅城东本名大寕镇金明昌四年〉
〈升为秀岩县泰和四年废为镇贞祐四年复为县元废明设抚民通判驻此今为岫岩明统志在都〉
〈司城东南三百里通志盖平县东二百四十里有新秀岩城其东十里有旧秀岩城旧志新秀岩城〉
〈在县东一百六十八里旧秀岩城在新城东四里皆非今岫岩城地〉开州故城〈即今岫岩〉
〈厅所辖凤凰城辽史地理志开州镇国军本貊地高丽为庆州渤海为东京龙原府都督庆盐穆〉
〈贺四州事故县六曰龙原永安乌山壁谷熊山白杨皆废叠石为城周围二十里唐薛仁贵征高丽〉
〈与其大将温沙门战熊山擒善射者于石城即此太祖平渤海徙其民于大部落城遂废圣宗伐新〉
〈罗还周览城基复加完葺开泰三年迁双韩二州千馀户实之号开封府开远军节度寻更名镇国〉
〈军治开远县兼领盐穆贺三州属东京道金废全辽志开州城在辽阳城东三百六十里即今凤凰〉
〈山堡四面石崖峭壁东北二门城随山铺砌可容十万众唐太宗驻跸于此城今废 按后汉书〉
〈貊与高句骊沃沮南与辰韩接东穷大海西至乐浪唐书渤海以貊故地为东京曰龙原府亦曰〉
〈栅城府领庆盐穆贺四州又云龙原东南濒海日本道也其地在今朝鲜东界考明成化中朝鲜使〉
〈还遇掠凤凰山下奏乞更开贡道于旧路南因筑此城则凤凰城实在朝鲜之东辽为开州渤海为〉
〈龙原矣又按凤凰城在府东南五百一十馀里辽阳城在府东南二百七里知开州城去辽阳城果〉
〈三百馀里也全辽志说亦通〉崇信废县〈在承德县东辽史地理志崇州隆安军本汉长〉
〈岑县地渤海置州故县三崇山沩水绿城皆废在京东北一百五十里治崇信县金废 按长岑县〉
〈汉属乐浪郡在今朝鲜界内辽崇州即其地也通志按渤海州名有荣州无崇州荣为中京所属与〉
〈汤兴二州相次今辽史以崇州次于汤兴后而东京所属别有荣州又不载其沿革疑崇字即荣字〉
〈之讹而荣州又出也〉紫𫎇废县〈在辽阳州东辽置属辽阳府金废 按辽志紫𫎇县〉
〈本汉镂芳县地后佛寕置东平府领𫎇州紫𫎇县后徙辽城并入黄岭县渤海复为紫𫎇县其地皆〉
〈不在今州境〉石城废县〈在辽阳州东金置属辽阳府兴定三年以县之灵岩寺为岩州〉
〈名其倚郭县曰东安置行省元省通志金初分岩州地为石城县今其地在辽阳州城东石城山下〉
兴辽废县〈在辽阳州西南辽史地理志本汉平郭县地渤海改为长寕县辽曰兴辽县属〉
〈辽阳府金废〉宜丰废县〈在辽阳州西南辽置衍州安广军又置县为州治属辽阳府金〉
〈皇统三年废州以县属于辽阳府元初县废明统志宜丰废县在都司城西南一百里通志按金史〉
〈近东梁河应在州城太子河傍〉鹤野废县〈在辽阳州西辽史地理志本汉居就县地渤海〉
〈为鸡山县辽改鹤野县属辽阳府金因之仍属辽阳元至元六年省入辽阳县明统志鹤野废县在〉
〈都司城西八十里〉铜山废县〈在开原县南辽史地理志同州镇安军本汉襄平县地渤〉
〈海为东平寨太祖置州军曰镇东后更名治东平县兼领永昌县属东京道金州废县属咸平府大〉
〈定二十九年改曰铜山元废全辽志铜山县在开原城南三十里俗传铜馆驿即古县址〉庆云
废县〈在开原县西南本渤海𫎇州地辽太祖俘檀州民置檀州俘密云民置密云县于此后改〉
〈州为祺州祐圣军县曰庆云县属辽州金州废县属咸平府元废县为庆云驿元志至元三十年置〉
〈辽阳路自处云北至海兰率宾凡三十八驿全辽志庆云县在开原城西八十里有塔存焉方舆纪〉
〈要在铁岭卫西北五十里通志今开原城西南四十里庆云屯是也 海兰率宾改见前〉清安
废县〈在开原县东北辽置肃州信陵军治清安县属东京道金皇统三年废州以县属咸平府〉
〈元废全辽志清安县在开原城东北三十里又有荣安废县在县西辽河西岸亦金置属咸平府元〉
〈废〉双城废县〈在铁岭县西辽史地理志双州保安军本挹娄故地渤海置安定军久废〉
〈乌鲁斯王从太宗南征以俘镇定二州之民建城置州治双城县属东京道金皇统三年废州县属〉
〈沈州章宗时废 按全辽志云双城县在铁岭城西六十里考通志铁岭实为挹娄国地今挹娄城〉
〈在其南境双州在铁岭城西知亦挹娄故地也 乌鲁斯旧作沤里僧今改正〉废汤州〈在辽〉
〈阳州西北辽史地理志本汉襄平县地渤海置州故县五灵峯常丰白石均谷嘉利皆废在东京西〉
〈北一百里金废〉废嫔州〈在海城县西北辽史地理志嫔州柔远军本渤海晴州故县五天晴〉
〈神阳莲池狼山仙岩皆废隶海州东南至州一百二十里金废〉废自在州〈在开原县城内〉
〈明永乐七年于三万卫城内置后移于都司城今废〉废安乐州〈在开原县城内明永乐七〉
〈年于三万卫城内置今废〉北丰城〈在承德县西北后汉末公孙度据辽东置城于此谓之丰〉
〈城司马懿伐辽东丰人南徙青齐其留者曰北丰宋元嘉十五年北燕主冯宏奔高丽高丽处之平〉
〈郭既而徙之北丰寻杀之胡三省曰慕容翰议以偏师从北道攻高丽即北丰道云〉平州城
〈在辽阳州东四十五里有土堡俗呼平州相传晋时平州遗址〉安平屯城〈在辽阳州东六〉
〈十里有屯名安平相传晋时安平县旧址〉船城〈在辽阳州西六十里周一里有奇俗传元时养〉
〈鹰处〉大黒山城〈在寕海县东大黑山上全辽志在金州城东十五里山顶有古城在凤凰〉
〈山之左方约二里内有二井四面悬绝惟西一门可上不知何代垒砌唐张亮师舟师渡海攻沙卑〉
〈城获男女八千口意即此 按志所引沙卑城与辽志在海州者不同此为近是但唐时沙卑为高〉
〈丽重镇不当狭小如此盖亦昔人避兵处耳〉扶馀城〈在开原县界本扶馀王城唐书乾封〉
〈初薛仁贵从李𪟝攻高丽拔扶馀城高丽兵鼓而进仁贵横击大破之〉德哩英城〈在复〉
〈州东北八十里德哩山之上元季土人所筑明初置辽东卫治此后徙入都司城中曰定辽后卫〉
〈德哩英改见前〉来远城〈在岫岩廰所辖凤凰城界辽史地理志统和中伐高丽建城防戍属〉
〈东京金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军后又为州元废〉九连城〈在岫岩厅所辖凤凰城东近朝鲜界〉
〈金史干鲁于海兰甸之地筑九城与高丽对出战入守今凤凰城边外有九连城遗址〉故安
抚高丽军民总管府〈在 盛京城内东南隅元置全辽志即沈阳卫治〉故
金州万户府〈在寕海县城东北隅元置明为卫治〉故博索府〈在岫岩厅所辖〉
〈凤凰城东金置博索路统军司天德二年置总管府贞元元年置府尹元初为博索府路至元十七〉
〈年改隶东京总管府后遂废为巡检司明统志博索府在都司城东四百七十里 按唐时高丽泊〉
〈汋城在鸭绿江北即金元博索府地博索音与泊汋相近疑亦沿唐旧名而字稍异耳 博索改见〉
〈前〉故沈阳中卫〈在 盛京城内明洪武二十年置领蒲河抚顺二千户所〉故定
辽中卫〈在辽阳州城内明洪武十七年置全辽志在城东南隅即高丽城俗呼高丽营〉故
定辽左右前三卫〈俱在辽阳州城内明洪武四年置为千戸所十年升为定辽左〉
〈右前三卫旧志定辽前卫治在辽阳城东北隅即渤海城相传渤海大氏所建 按渤海城即辽宫〉
〈城天显三年建末年废〉故定辽后卫〈在辽阳州城内明洪武四年置初名辽东卫治〉
〈德理英城寻徙治于此八年改为定辽后卫〉故海州卫〈在海城县城内明洪武九年置〉
故三万卫〈在开原县城内明洪武二十三年置按明统志云卫本古肃慎氏地后曰挹〉
〈娄元魏时号曰勿吉隋曰黒水靺鞨唐贞观三年始以其地为燕州开元中置黒水府以其部长为〉
〈都督刺史而置长史以监之元和以后服属渤海为上京龙泉府契丹攻渤海黒水乘间复其地后〉
〈㓕辽遂建都国号曰金后迁都于燕改此为会寕府号上京元改为开元路洪武二十一年置乌哲〉
〈野人奇哩木女直军民府二十三年罢府置卫又按三万卫在渤海曰扶馀府在辽曰黄龙府在金〉
〈曰会寕府在元曰开元路其实一也通志云古开元城在三万卫西门外金末其将布希万努据辽〉
〈东元出师伐之禽万努至开元东土悉平开元之名始此元于其地置万户府则知明之三万卫即〉
〈元之万户府也又云金初建都置会寕州太宗时升会寕府号上京元初设开元南京二万戸府则〉
〈知元之万户府即金之会寕府也又云辽龙州隶东京金太祖建都置会寕州辽史太祖置黄龙府〉
〈寻废开泰九年复置龙州则知金之会寕府即辽之黄龙府也通志又云黄龙府本渤海扶馀府辽〉
〈祖平渤海道至此有黄龙见城上长亘一里光耀夺目因名黄龙府则知辽之黄龙府即渤海之扶〉
〈馀府也考通志古迹所载扶馀城本扶馀王城在今开原县境尤可明验或据全辽志咸平在开原〉
〈东北隅遂谓明三万卫乃金之咸平府咸平为古铜山地自在开原县南其说误矣 奇哩木旧作〉
〈乞例迷今改正布希万努改见前〉故辽海卫〈在开原县城内故三万卫治东北明洪武〉
〈二十一年置初治牛家庄二十六年徙治于此〉旧东寕卫〈在辽阳州城内明洪武十三年〉
〈置辖六千戸所〉废都司〈在辽阳州城内明洪武四年置定辽都卫八年改辽东都指挥使司〉
废行太仆寺〈在辽阳州城内旧都司治西南明洪武十三年建〉废苑马寺
〈在辽阳州城内旧都司治西明永乐五年建〉永寕监〈在复州北五十里明永乐五年设辽〉
〈东苑马寺七年建城置监于此周三里有奇门三全辽志明初辽东设监六曰升平新昌辽河长平〉
〈安市永寕苑二十四曰甘泉安山河阴古城夹河龙台耀州驼山黄山沙河马鞍石城平川新安广〉
〈安平山南丰高平长川名山复州龙潭清河深河后俱废惟存永寕一监清河深河复州名山四苑〉
辽宫殿〈全辽志辽宫在辽阳城都司治东北高三文三门壮以楼观四隅有角楼相去各二〉
〈里宫北有让帝御容殿又汉城辽以宫城之南外城为汉城 又按东丹王宫在辽阳城东北有大〉
〈东丹国新建南京碑〉金宫殿〈在辽阳州城北金皇统四年立寝殿曰保寕宴殿曰嘉惠前后〉
〈正门曰天华曰乾贞又建宗庙有孝寕宫七年建御容殿〉华表柱〈在辽阳州城内相传丁令〉
〈威化鹤所集明统志在于都司城内鼔楼东旧有石柱湮没有道观久发为仓〉辽海亭〈在辽〉
〈阳州城内金高士谈诗残雪楼台山向背夕阳城郭水东西张解诗晴光摇碧海远色带沧洲今故〉
〈址无考〉管公屯〈在海城县西北五十五里相传汉管㓜安依公孙度时寓居之所〉蝎
台〈在辽阳州城内明统志在故东京城之东北隅金大定中修城役夫毁台取土及半得石函启〉
〈之中有块石圆滑天成摇撼作声破之二大蝎尾稍相钩见风即死〉钓鱼台〈在辽阳州南三〉
〈十里相传为渤海游观之处〉仙人台〈在辽阳州千山香岩寺相传为仙人对奕之所登者〉
〈俯瞰沧海如在几席之下〉炼丹台〈在海城县西二十里相传仙人白仲理炼丹处辽置仙乡〉
〈县因此〉花露台〈有二一在开原县南四十里一三十里相传邑中有姻家以华丽相尚筑〉
〈一台自矜建置之年无考 按汉时辽东有华丽县所谓花露台疑即华丽县遗址音误而后人加〉
〈附会耳〉景迁堂〈明统志在都司城内元权辽阳府事洪革所建革有志于学慕母三迁〉
〈之教故名山东周正为记〉唐纪功石〈在辽阳州驻跸山唐太宗破高丽图破阵状勒石纪〉
〈功〉南北市〈辽史志云于都城分南北市中为看楼朝集南市夕集北市街西有金德寺大〉
〈悲寺驸马寺鐡藩竿皆在焉〉雪庵舍利塔〈元僧塔也在香岩寺如二臼相合注水四〉
〈时不竭〉洗马涧〈在海城县南八里河相传尉迟敬德洗马于此又搠㦸泉详见山川注下〉
哈斯罕关〈在寕海县境金时关也元至元中屯田其地〉旅顺古井〈在寕海县〉
〈南近海井中有铁索悬树上不详所始〉
︹城堡︺抚西城〈即抚顺城在承德县东八十里与 兴京接界城周三里门三明洪武二十一〉
〈年置千户所于此 本朝康熙二十九年设章京驻防乾隆四十三年修四十八年有 御制〉
〈抚顺城诗嘉庆十年二十三年有 御制抚顺城诗 谨按 实录 太祖高皇帝〉
〈戊子年于抚顺清河叆阳宽甸四关口互市以通商贾自此国富民殷云天命三年四月壬寅〉
〈 太祖高皇帝率步骑兵二万征明临行以七大恨告 天癸卯分兵两路进 令左四〉
〈旗兵取东州玛哈丹 亲与诸贝勒率右四旗兵及八旗精锐取抚顺是夜驻营微雨阴晴不〉
〈定 太祖高皇帝欲回兵大贝勒曰天䧏此雨以懈明边将之心使吾进兵出其不意〉
〈耳 太祖高皇帝善其言至亥时乃行是时云开月霁大军分队星驰趋抚顺边队伍延亘百〉
〈里旌旗蔽空甲辰昧爽围抚顺城执一人遗书游击李永芳永芳得书冠带立城南门上言纳款事〉
〈又令军士备守具我兵见之树云梯不移时登其城永芳遂出城降固山额真阿敦引永芳下马谒〉
〈见 太祖高皇帝于马上以礼答之于见下抚顺东州玛哈丹三城及台堡寨共五百馀乃收〉
〈兵各营于所至之地 太祖高皇帝驻跸抚顺城乙巳留兵四千毁抚顺城率大军还又有蒲〉
〈河城在县北四十里明置蒲河中左千戸所于此乃辽东十八城之一其始建之年无考城周三里〉
〈有奇今废〉 东 京城〈在辽阳州东北八里太子河东周六里十步东西广二百八十丈南〉
〈北袤二百六十二丈五尺门八与 盛京城同东向者左曰迎阳右曰韶阳南向者左曰龙源右曰〉
〈大顺西向者左曰大辽右曰显德北向者左曰怀远右曰安远我 太祖高皇帝天命七年建〉
〈名曰 东京十年迁都沈阳于 东京设城守章京康熙二十年城守移驻金州城内 宫殿与城〉
〈同时建今管理驿站官守䕶〉牛庄城〈在海城县西四十里城周二里九十三步门三 本〉
〈朝天命八年建乾隆四十三年修东至辽阳城守界九十里西至广寕城守界九十里南至盖平城〉
〈守界六十里北至广寕城守界七十里东南至岫岩城守界一百里西南至海一百里东北至辽阳〉
〈城守界八十里西北至广寕城守界七十里明置驿于此 本朝初设章京驻防康熙二十一年设〉
〈巡检司乾隆十三年増设四品协领〉熊岳城〈在盖平县西南六十里城周三里有奇南北二〉
〈门 本朝乾隆四十三年修东至岫岩城守界一百二十里西至海二十里南至复州城守界六十〉
〈里北至盖平城守界三十里东南至寕海城守界一百馀里西南至海五十馀里东北至盖平城守〉
〈界四十馀里西北至海三十馀里辽金时熊岳县故址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设城守尉防御驻防〉
〈二十八年增设骁骑校三十一年增设佐领雍正五年设副都统镇守兼辖复州寕海岫岩凤凰城〉
〈等处乾隆五年改城守尉为协领十五年盖平城守亦归熊岳副都统管辖又熊岳旧设通判乾隆〉
〈二十七年移设岫岩城〉范河城〈在鐡岭县西南三十里旧名汎河所明正统间建周三里〉
〈有奇门四〉凤凰城〈在岫岩厅东二百七十馀里城周三里八十步南一门其地相近有凤凰〉
〈山明成化十七年朝鲜使臣还国道经山下遇掠奏乞于旧路别开一路因筑此城 本朝康熙雍〉
〈正年间屡修乾隆四十三年重修东至鸭绿江朝鲜界一百二十里西至海城县界二百一十三里〉
〈南至海一百六十里北至分水岭辽阳城守界一百八十里东南至鸭绿江朝鲜界一百二十里南〉
〈至岫岩城守界九十五里东北至 兴京界一百九十五里西北至分水岭辽阳城守界一百三十〉
〈一里辽开州故址金为石城县地元属东寕路明为凤凰城设兵镇守 本朝天聪八年设官兵于〉
〈通远堡崇德二年移此镇守初设防御驻防康熙二十六年增设城守尉等官三十一年増设佐领〉
〈等官乾隆四十一年増设巡检司隶岫岩通判管辖〉跑马城〈距昌图厅城八里又茨榆城距〉
〈城二十里土城子距城三十里四面城距城四十里建置无考〉东州堡〈在承徳县东南一百〉
〈十里周四里有奇又刺榆坨堡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沙岭堡在县西四十里即明之沙岭墩净烟〉
〈堡即明之静远堡在县西六十里〉十方寺堡〈在承德县西北九十里相近有辽滨塔堡〉
川盛堡〈在承德县北三十里又平洛堡在县北四十里惠远堡在县东北界又有无名古堡〉
〈五一在城东南二十里一在城东南八十五里周四里俗名大堡为承德辽阳分界处一在城西北〉
〈五十里一在城西北九十里一在城北四十五里〉八里庄堡〈在辽阳州西南八里又首〉
〈山堡在州西南十五里以近首山而名沙河堡在州西南三十里周一里馀长店铺堡在州西南五〉
〈十里唐马寨堡在州西南界黄泥洼堡在州西五十五里周二里烂泥铺堡在州北三十五里〉太
平堡〈在海城县西南七十里通志俗呼青城子城圮又夜深堡在县西五十里三河堡在县西〉
〈六十里俱周一里有奇又大官堡在县西南界又新开河堡在县西北四十里铁石堡在县西北七〉
〈十里城俱圯〉土河堡〈在海城县北十五里又甘泉堡在县北三十里〉鞍山驿堡
〈在海城县北六十里明初设驿于此万历中建城〉顶山堡〈在盖平县南五十里又铁岭屯〉
〈堡在县北五十馀里白家寨堡在县东北五十五里汤池堡在县东北六十里〉石河堡〈在寕〉
〈海县北六十里又木场堡在县西界红觜堡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周二里有奇归服堡在县东北〉
〈一百六十里周三里堡东即凤凰城界〉尚阳堡〈在开原县东四十里周三里南北二门旧〉
〈名靖安堡有莲花渚近堡曰黄泥冈〉呼济堡〈在开原城守所辖东南界又松山堡在开原县〉
〈南四十里柴河堡在县西南界样铺堡在县西十八里八宝屯堡在县西三十里〉庆云堡
〈在开原县西四十里城周一里门一〉威远堡〈在开原县东北三十里城周三里南北二门〉
唐王营堡〈在铁岭县东南三十馀里又抚安堡在县东南四十里安巴堡在县东南界丁〉
〈字泊堡在县西南五十五里曽十堡在县西二十五里史家堡在县西北十五里正西堡在县西北〉
〈二十里〉归化堡〈在复州东界今圮相近有𡈽城子又盐场堡在州南八十里博罗堡在州〉
〈南九十里〉杨官堡〈在复州西南三十里又五十寨堡在州北七十里周一里有奇〉黄旗
堡〈在岫岩厅东六十里周围一百八十步又黄姑堡在厅南一百七十里曹家堡在厅北三十里〉
镇江堡〈在岫岩厅所辖凤凰城东南一百二十里为凤凰城与朝鲜分界之处 谨按〉
〈 实录天命六年秋七月镇江城中军阵良䇿潜通于明将毛文龙令别堡之民诈称兵至大呼噪〉
〈城中惊扰遂与汤站险山二堡民皆叛投文龙 太祖高皇帝命二贝勒阿敏同 太宗〉
〈文皇帝率总兵副参等官引兵三千人迁镇江沿海居民于内地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率〉
〈兵二千人迁金州民于复州冬十一月 太祖高皇帝闻毛文龙屯兵朝鲜境 命二贝〉
〈勒阿敏统兵五千剿之渡镇江乘夜入朝鲜境杀其兵一千五百文龙仅以身免九年夏五月毛文〉
〈龙令游击三员引兵犯我国所属之辉发地沿鸭绿江越长白山而至我守将素勒东阿击败之追〉
〈击三日尽殱其众秋八月毛文龙遣兵渡朝鲜义州城西鸭绿江入岛中屯田 太祖高皇帝〉
〈命大臣楞额哩武善引兵一千袭之途中𫉬间谍讯知明兵昼则渡江入岛收获夜则收兵复渡江〉
〈宿义州江岸楞额哩乘夜进兵潜伏山僻处平旦度明兵已渡江率兵疾驰明侦者未及声炮举烽〉
〈燧楞额哩已渡镇江支流突至其岛明将士大惊悉弃戈奔溃楞额哩等于陆地追逐斩五百馀级〉
〈馀皆争舟堕水溺死楞额哩等尽焚其岛中积聚而还又黄骨岛堡在凤凰城西南界〉通远
堡〈在岫岩廰所辖凤凰城西北一百里周一里国初置防守尉官兵于此后移置凤凰城今设〉
〈站为朝鲜贡道所经其左二里右二里又有两城又西北二十里有草河堡又石城堡在凤凰城北〉
〈六十九里周二里有奇又北十六里有萨玛吉堡又北四十三里有叆阳堡周三里有奇又北有〉
〈山堡周二里馀又北有一堵墙堡周三里有奇〉白塔铺〈在承德县南二十里 谨按〉
〈实录天命六年三月明奉集堡总兵李秉诚武靖营总兵朱万良姜弼领骑兵三万来援沈阳营于〉
〈白塔铺遣兵一千前行我 国雅逊亦率精锐往侦明兵前进雅逊遂走明兵遥蹑其后 太〉
〈祖高皇帝闻之大怒统军前往过 太宗文皇帝营告之 太宗文皇帝即起行驰赴〉
〈 太祖高皇帝前愿引兵往遂疾驰迎战明兵四溃奔北掩击至白塔铺又见三总兵统众布阵〉
〈 太宗文皇帝不待后军至即率百骑进击李秉诚朱万良姜弼不能敌大惊而遁正追击时〉
〈岳讬台吉至大贝勒亦至同追四十里沿途斩首三千馀级〉烟狼寨〈在辽阳州西三十七〉
〈里〉王官寨〈在寕海县东南三十里〉威安营〈在承德县东南一百里有城周四里〉
武靖营〈在承德县西南五十里又得胜营亦在城西南五十里 谨按 实录天命六〉
〈年二月 太宗文皇帝追明副将朱万良至武靖营而还〉盐铁场〈旧志沈阳卫东九十〉
〈里安平山有铁场百户所海州梁房口有盐场百户所又盖州卫西四十里有盐场百户所北九十〉
〈九里有铁埸百戸所又金州卫西北百七十里有盐场百戸所东百三十里有铁场百户所皆明置〉
莽牛哨〈在岫岩厅所辖凤凰城边外距朝鲜分界一二里 本朝乾隆十一年奉天将军请〉
〈于此设汎使彼此不致滋扰寻以与朝鲜不便停止〉丰裕社〈在昌图厅署后共八社曰丰裕〉
〈惠民怀远平安和辑长安遵化承恩〉
︹关隘︺梁房口关〈在海城县西南七十里与盖平县接界明时海运之舟由此入辽河又三〉
〈坌关明以三岔河北与三卫驻牧即于三坌界内设关以限〉连云岛关〈在盖平县西十〉
〈五里明时置关以控海滨之险又石门关在县东七十里旧亦有官军戍守〉青石岭关
〈在盖平县北十二里凿山通路形胜险隘县出入必内关上有万历年号〉旅顺口关〈在寕〉
〈海县南明时海运舟达金州卫者至此登岸有南北二城俱明初建设中左千戸所久废有水师营〉
〈一处 本朝康熙五十三年设恊领以下各员驻防又设战船十只乾隆十九年裁汰四只嘉庆四〉
〈年复原额谨按 实录天聪七年夏六月已卯 太宗文皇帝命贝勒岳讬德格类大〉
〈臣楞额哩叶臣伊勒登昂阿喇率左右翼兵总兵官石廷柱率旧汉兵都元帅孔有德总兵官耿仲〉
〈明率新附兵合步骑万馀征明旅顺口先是有德仲明由登州泛海来降明总兵黄龙于旅顺口以〉
〈水师阻截复合朝鲜兵蹑追至镇江我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时方督修岫岩兰磐通远堡三〉
〈城奉 命迎有德等率兵驻镇江岸明兵及朝鲜兵不敢近而退有德等乃登岸来归至是遂〉
〈以为向导破其城黄龙败死俘𫉬五千馀岳讬德格类班师留叶臣伊勒登等率官兵驻守〉萧
家岛关〈在寕海县东北一百五十里旧有兵戍守〉山头关〈在铁岭县北二十里 按〉
〈明时有三头关在三万卫南六十里久废无考本朝顺治十五年于铁岭县北山头铺设关门康〉
〈熙十年移置开原今裁〉栾古关〈在复州南六十五里明设关于此今存土堡〉连山
关〈在岫岩厅所辖凤凰城西北其地有连山因名明置关为朝鲜入贡之道今设站于此又大片〉
〈岭关通志明通志在海州卫东一百一十里今在凤凰城界内久废〉 盛 京边墙〈南起〉
〈岫岩厅所辖凤凰城北至开原折而西至山海关接边城周一千九百五十馀里名为老边又自开〉
〈原威远堡而东历吉林北界至法特哈长六百九十馀里插柳结绳以定内外谓之柳条边吉林开〉
〈原以西边外为𫎇古科尔沁等诸部驻牧地 兴京凤凰城边外为围场边门凡二十由山海关外〉
〈自西而东曰明水堂白石觜梨树沟新台松岭子九官台清河白土厂彰武台发库威远堡折而南〉
〈曰英峩 兴京碱厂爱哈凤凰城又自开原威远堡而东曰布尔德库苏巴尔罕克尔素伊屯法特〉
〈哈分设防御官兵管辖稽察出入 本朝乾隆二十一年有 御制柳条边望月诗乾隆十九〉
〈年有 御制柳条边诗四十三年有御制老边诗四十八年有 御制进柳条边〉
〈老边诗嘉庆十年有 御制老边恭依 皇考元韵诗〉英峩边门〈在开原县〉
〈东南有英峩口城南至 兴京边界十五里又南至 兴京边门二百十里边外为围场 本朝干〉
〈隆八年有 御制入英峩门诗十九年有 御制进英峩门诗〉发 库边门〈在开〉
〈原县西北西至彰武台边门一百二十里边外为𫎇古科尔沁界〉威远堡边门〈在开〉
〈原县东北三十里堡周三里南北二门为吉林乌拉等处往来孔道南至英峩边界七十里又南至〉
〈英峩边门一百五十里西至发库边界八十里又西至发库边门二十一里〉凤凰城边
门〈在岫岩厅所辖凤凰城西南十里西南至海口九十里为朝鲜入贡之道旧属城守兼辖 本〉
〈朝雍正元年増置章京〉爱哈边门〈亦作叆河在岫岩厅所辖凤凰城东北一百二十里〉
〈北至 兴京边界七十里又北至 兴京碱厂边门三十里〉第一站〈在奉天府城内又西〉
〈六十里至老边站亦名旧边寨又西四十里至巨流河站逹锦州府广寕县界又奉天南至朝鲜站〉
〈道南六十里至十里河站与辽阳州接界即明之虎皮驿旧有土堡周一里有奇 谨按 实〉
〈录天命六年三月 太祖高皇帝乘胜取辽阳进至虎皮驿驻营即此又南七十里至迎水寺〉
〈站在辽阳州东北二十里又东南七十里至浪子山站在辽阳州东南六十里又东南五十里至甜〉
〈水站在岫岩厅所辖凤凰城西北一百八十里有城周二里馀又东南四十里至连山关站又东南〉
〈五十里至通远堡站又东南六十里至雪里站有城周二里馀又东南四十里至凤凰城站达朝鲜〉
〈界又奉天东北至吉林站道七十里至懿路站即挹娄城又七十里至高丽屯站在铁岭县北十里〉
〈又七十五里至开原站过此为吉林界又奉天北至𫎇古站道七十里至严千户屯站开原县界又〉
〈六十里至发库站过此为𫎇古界以上各站皆 盛京兵部所辖见 兴京关隘门〉
︹津梁︺浑河桥〈在承德县南十里又白塔铺桥在县二十里蒲河木桥在县北二十五里〉
永安桥〈在承德县西三十里蒲河经其下俗名大石桥 本朝崇德六年 敕建初〉
〈 太祖高皇帝命修叠道百二十里 太宗文皇帝复建永安桥以便行旅至今赖之康熙〉
〈二十一年有 御制永安桥口占诗乾隆八年有 御制雪中过永安桥诗二首十九年〉
〈有 御制永安桥诗四十三年有 御制叠道题永安桥诗四十八年有 御制叠〉
〈道叠戊戌诗韵诗嘉庆十年二十三年有 御制叠道诗〉巨流河浮桥〈在承德县〉
〈西一百里〉升仙桥〈在辽阳州东门外又安定桥在州南门外镇远桥升平桥俱在州西门外〉
梁水桥〈在辽阳州东北三里〉三坌河桥〈在海城县西六十里又沙河桥在县西十〉
〈里土河桥在县北十五里〉张果老桥〈在盖平县南四十里石有驴迹通志作仙水桥即此〉
〈又圣旭桥在县东门外惠风桥在县南门外新安河桥在县南六十里淤泥河桥在县北五十五里〉
熊岳河桥〈在盖平县南六十里〉卦符桥〈在寕海县北三十里〉八里桥〈在开〉
〈原县南八里头台子东又三山桥在县南三十里〉马鬃河桥〈在开原县西三十里又亮〉
〈子河桥在县西五十里〉范河桥〈在铁岭县西南范河南一里〉柴河桥〈在铁岭县〉
〈北三里〉真武桥〈在复州东门外又北清渡桥在州西南六十里〉辽河渡〈在承德县〉
〈西一百里又县南十里有浑河渡又承德铁岭交界处有十方寺渡辽阳有太子河渡三坌河渡开〉
〈原有扣河渡清河渡铁岭有麒麟渡范河浐皆额设水师船只〉
︹陵墓︺
︹本朝︺克勤郡王岳讬墓〈在 盛京城南五里白塔之西乾隆八年四十三年四十〉
〈八年嘉庆十年二十三年俱有 御制酹克勤郡王园寝诗〉 额 亦都墓〈在承德县〉
〈东十五里康熙三十七年 圣祖仁皇帝东巡亲临扬古利费英东额亦都墓 赐奠干〉
〈隆八年有 御制酹功臣额亦都墓诗四十三年有 御制赐奠额亦都墓诗四十八年〉
〈有 御制赐奠功臣额亦都墓诗嘉庆十年二十三年有 御制赐奠额亦都墓诗〉图
尔格墓〈在承德县东十五里〉达海墓〈在承德县东南五里〉何和里墓〈在承〉
〈德县南六十里〉费英东墓〈在承德县北五里乾隆八年有 御制开国佐运勲臣武〉
〈勲王扬古利直义公费英东宏毅公额亦都墓在 二陵之间松楸相望犹见当日 君〉
〈臣相得之概感而赋此诗十九年有 御制过功臣费英东扬古利等墓题句志感诗四十三〉
〈年有 御制赐奠费英东墓诗四十八年有 御制赐奠功臣费英东墓诗嘉庆十年二〉
〈十三年有 御制赐奠费英东墓诗〉扬古利墓〈在承德县北十一里乾隆四十三年〉
〈四十八年俱有 御制赐奠功臣扬古利墓诗嘉庆十年二十三年有 御制赐奠扬古〉
〈利墓诗〉孔有德墓〈在辽阳州东南十里〉追封和硕亲王舒尔哈
齐墓〈在辽阳州 东京城东北五里〉颕亲王萨哈璘墓〈在辽阳州太子河南〉
〈平顶山下〉贝勒穆尔哈齐墓〈在辽阳州东京城东北〉安平贝勒杜
度墓〈在辽阳州东北百二十里响山〉达尔察墓〈在辽阳州东京城北〉 尚 可
喜墓〈在海城县东南十里〉耿仲明墓〈在盖平县连阴峪〉
︹祠庙︺贤王祠〈在 盛京外攘门外街北 本朝乾隆十九年特奉 谕旨以通达郡王〉
〈武功郡王慧哲郡王宣献郡王礼烈亲王饶馀亲王郑献亲王颕毅亲王怡贤亲王一并祀祠春秋〉
〈致祭祠内碑亭谨镌勒 恩旨于上四十三年又奉 旨睿忠亲王豫通亲王肃亲王克〉
〈勤郡王俱祀祠中仰见 圣主酬庸懋绩元祀宗功煌煌钜典实足以昭示万世〉忠义
孝弟祠〈 本朝雍正九年建于 盛京学宫辽阳等州县同时并建〉节孝祠〈在〉
〈盛京怀远门外 本朝雍正九年建辽阳等州县同时并建〉邓将军祠〈在辽阳州城南〉
〈明宏治间为都指挥使邓佐建〉忠节遗爱祠〈在辽阳州明嘉靖间建祀分巡佥事许逵〉
嘉惠祠〈在辽阳州城西明嘉靖间为巡按御史曽铣建〉都城隍庙〈在 盛京城内〉
〈鼓楼东旧沈阳卫城隍庙也 国初建都升为都城隍庙〉关帝庙〈在地载门外教场 本朝〉
〈崇德八年 敕建 赐额曰义高千古乾隆十九年 赐灵䕶神京扁额〉龙 神
庙〈𡉄抚近门内 本朝雍正元年 敕建〉浑 河神庙〈在承德县东十里木厂浑〉
〈河北 本朝乾隆四十三年 敕建 御书额曰灵脉精禋有 御书碑记〉 辽
河神庙〈在承德县西一百二十里巨流河岸 本朝乾隆四十三年 敕建 御〉
〈书额曰惠泽钟祥有 御书碑记〉
︹寺观︺实胜寺〈在 盛京外攘门外我 太宗文皇帝破明兵十三万于松山 敕〉
〈建此寺寺内供迈达里佛并恭藏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甲胄弓矢乾隆八年〉
〈 御书额曰海月常辉有 御制实胜寺诗恭瞻 太祖高皇帝所贻甲胄诗恭瞻〉
〈 太宗文皇帝所御弧矢诗十九年有御制实胜寺诗四十三年四十八年俱有〉
〈御制恭瞻 太祖高皇帝甲胄作歌恭瞻 太宗文皇帝所御弓矢诗实胜寺诗嘉庆十〉
〈年二十三年俱有 御制实胜寺诗恭瞻 太祖高皇帝甲胄恭瞻 太宗文皇帝〉
〈所御弓矢诗中有吗哈噶喇楼天聪九年元裔察哈尔林丹汗之母以白驼载玛哈噶喇佛金像并〉
〈金字喇嘛经传国玺至此驼卧不起遂建此楼雍正四年奉 旨重修〉万夀寺〈在外〉
〈攘门外 本朝康熙五十二年 敕建藏经楼有 御书额曰辽海慈云〉大法寺
〈在 盛京福胜门外一名八王寺〉法轮寺〈在地载门外 本朝干隆八年 御书额〉
〈曰金镜周圆四十三年有 御制题法轮寺诗四十八年有 御制法轮寺诗嘉庆十年〉
〈有 御制寄题法轮寺诗二十三年有 御制法轮寺恭依 皇考元韵诗又广慈〉
〈寺在德盛门外 御书额曰心空彼岸延夀寺在外攘门外 御书额曰金粟祥光永光〉
〈寺在抚近门外 御书额曰育群灵均于乾隆八年奉 颁四寺用喇嘛相地术毎寺〉
〈建白塔一座云当一统相传为异并国初 敕建有大学士刚林碑〉 太 平寺〈在地〉
〈载门外 本朝乾隆十九年 御书额曰福田无量又后阁有 御书额曰甘露香林嘉〉
〈庆二十三年有 御制太平寺诗〉 崇 夀寺〈在地载门外唐建本朝康熙三年修内〉
〈有塔一座明万历中重修碑记称此塔创于唐〉舍利寺〈在 盛京城西一名回龙寺 本朝〉
〈崇德六年 敕建有塔名舍利塔〉长寕寺〈在 盛京西北五里 本朝初为 御花〉
〈园崸治十三年 敕赐为寺乾隆八年有 御制长寕寺诗十九年 御书额曰一〉
〈心为宗有 御制长寕寺恭瞻 太宗文皇帝所贻冠服诗四十三年四十八年有〉
〈 御制长寕寺诗长寕寺恭瞻 太宗文皇帝所御冠服诗嘉庆十年二十三年俱有〉
〈御制长寕寺恭瞻 太宗文皇帝所御冠服恭依 皇考元韵诗〉东 会寺〈在辽〉
〈阳州东门外今废又西会寺在州西门外南会寺在州南五里今改为山川坛中会寺在千山上祖〉
〈越寺南十里〉栖云寺〈在辽阳州东三十里明永乐成化年间叠次修葺 本朝崇德六年〉
〈 敕修雍正四年重修〉莲花寺〈在辽阳州南三里 本朝天聪四年 敕建顺〉
〈治十五年修乾隆二十一年四十三年重修〉龙泉寺〈在辽阳州南六十五里千山上山颠〉
〈有泉多奇秀可观方丈前有大石如屏松迸生石罅中偃覆其上名松石屏 本朝崇徳五年今僧〉
〈人住持给衣粮又大安寺在龙泉寺南九里祖越寺在龙泉寺东香岩寺在龙泉寺南有仙人台康〉
〈熙二十一年有御制龙泉寺祖越寺诗〉广祐寺〈在辽阳州西门外有白塔俗呼白塔〉
〈寺 本朝天聪九年 敕修康熙二十一年四月 驾幸寺 赐袈裟有 御〉
〈制广祐寺诗寺周可二三里门对千山亦州之胜也〉慈航寺〈在辽阳州太子河北 本朝天〉
〈聪十年征高丽 驻跸于此〉 石 塔寺〈在开原县城西南隅内有塔高二百馀丈十二〉
〈层相传金宣徽宏理大师葬此又观音堂在县东南隅有 御题清济航扁额〉圆通
寺〈在铁岭县城西北隅明天顺万历间碑二 本朝崇德八年 敕赐银五十两寺有浮图〉
〈高十二级相传有老鹳栖止其上则有科甲之应〉景祐宫〈旧在 盛京城内大清门东今〉
〈移抚近门外 本朝崇德六年 敕选道士住持七年给人役园地道士给衣粮顺治九年修〉
〈十四年増道士置钟磬立碑康熙十年 驾幸庙中 赐银十两二十一年重 幸〉
〈 御书昭格二字悬之大殿 赐名景祐宫乾隆八年有 御制谒景祐宫诗四十〉
〈三年有 御制景祐宫瞻拜六韵诗四十八年有 御制题景祐宫景祐宫瞻礼叠戊戌〉
〈旧作韵诗嘉庆十年二十三年有 御制景祐宫瞻礼诗正殿有乾隆四十三年 御书〉
〈玉虚真宰扁额〉
前纂修官〈臣〉贾 桢恭纂辑
总 纂官〈臣〉邵 灿恭覆辑
校对官〈臣〉陈嘉涂恭 校
校对官〈臣〉贺式韩恭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