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十六至二十

卷十二至十五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十六至二十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二十一至二十三

大清一统志

 保定府

︹人物︺︹汉︺赵广汉蠡吾人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㓗通敏下士为名举茂才为阳翟令以洽

  行元异累迁京兆尹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发奸摘伏如神王商蠡吾人徙杜陵少以肃敬

  敦厚称嗣又武为乐昌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大臣荐商行可厉群臣义足厚

  风俗擢为侍中中郎将元帝时至右将军为重臣辅政拥佑太子颇有力焉成帝初为丞相有威重

  单于来朝商坐未央廷中单于拜谒仰视商貌大畏之迁延却退帝闻而叹曰此真汉相矣以忤大

  将军王凤免相王尊高阳人少孤诸父使牧羊泽中尊窃学问通尚书论语𥘉为州郡决曹史

  初元中举直言迁虢今以高第擢为安定太守扶弱抑强盗贼分散再免官再起迁益州刺史徼外

  蛮夷归附迁东平相以刚直免王凤奏为司隶校尉坐劾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左迁会南山群

   盗起徴为谏大夫行京兆尹事旬月间盗贼清三岁复免湖三老公乘兴等上书讼尊治效复以为

   徐州刺史迁东郡太守河水盛溢尊请以身塞金堤因止宿堤上不去水波为之却回诏进秩赐金

   刘祐安国人少修操行举孝廉补尚书侍郎娴练故事每有奏议应对无滞迁河东太守

   政为三河表桓帝时为河南尹转司隶校尉时权贵子弟罢州郡还入京师者至界首辄改易舆服

   威行朝廷转大司农中常侍苏康等占民田业祐移书所在依科品没入之坐论输左校后得赦复

   历三卿乞归︹三国︺︹魏︺孙礼容城人太祖平幽州召为司空军谋掾初丧乱时礼与母

   相失同郡马台求得礼母礼尽推家财以与台台后坐法当死礼私导令逾狱自首刺奸主簿温恢

   嘉之具白太祖各减死一等累官杨州刺史吴大将全琮率数万众来侵礼御之战于芍陂自旦及

   暮手秉枹鼓奋不顾身琮众乃退凡临七郡五州皆有威信迁司空封大利亭侯卒谥曰景︹南

   北朝︺︹梁︺许懋新城人少孤性至孝笃志好学十四入太学受毛诗旦领师说晚而复讲

  座下听者常数十百人𢰅风雅比兴议十五卷盛行于时尤明故事称为仪注学武帝集儒学之士

  草封禅仪懋建议独以为不可由是遂停官至太子中庶子子亨少传家业孤介有节行王僧辨之

  诛也亨以故吏抗表请葬之仕至卫尉卿许道幼高阳人官至员外散骑侍郎常以母病遂

  览医方因而究极时号名医诫诸子曰为人子者尝药视膳不知方术岂为孝乎由是遂世相传授

  ︹魏︺许彦新城人少孤贫好读书从沙门法叡受易太武征令卜筮频验遂在左右参与谋议

  彦质厚慎密与人言不及内事帝以此益亲待之赐爵武昌公郑罴高阳人有义行范阳卢度

  世以崔浩事弃官逃匿罴家使者囚罴长子将加棰楚罴戒之曰君子杀身以成仁汝虽死勿言子

  奉命被拷掠至以火爇其体因以物故卒无所言度世得免石文德蒲阴人有义行真君

  初县令黄宣病亡单贫无期亲文德祖父苗以家财殡葬奉养宣妻二十馀载自苗逮文徳刺史守

  令卒官者制服送之五世同居诏标榜门闾祖鸿勲范阳人父慎魏雁门咸阳二郡太守

   有能名鸿勲为州主簿仆射临淮王彧表荐其文学除奉朝请人怪其不谢鸿勲曰为国举才临淮

   之务鸿勲何事从而谢之彧喜曰吾得其人矣齐神武征至并州作晋祠记好事者翫其文位至高

   阳太守在官清素妻子不免饥寒时议高之︹北齐︺许惇彦五世孙清识敏速达于从政

   任司徒主簿以明断见知时人号入铁主簿迁阳平太守政为天下第一累拜齐梁二州刺史并有

   治声终尚书右仆射孟业安国人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寮侵盗得官绢分三十疋与之拒而不

   受天保初清河王召为法曹断决明允寻迁东郡太守以宽惠著︹隋︺许善心北新城人

   幼聪明有思理家有书万馀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属文徐陵奇之曰此神童也仕陈补𢰅史学士祯

   明中聘隋遇高祖伐陈留宾馆及陈亡善心号哭尽哀帝顾左右曰我平陈国惟𫉬此人既能怀其

   旧君即是我诚臣也大业初为礼部侍郎父亨𢰅著梁史未就善心述成先志修续家书宇文化及

   弑逆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遂害之越王称制谥曰文节许智藏道幼孙少

   以医术自达文帝以为员外散骑侍郞秦王俊有疾智藏诊之曰疾巳入心即当发癎不可救也数

   日果如其言帝奇之赏物百段︹唐︺张行成义丰人体局方正为富平主簿有能名召补殿

   中侍御史纠劾严正尝侍宴帝语山东及关中人意有同异行成曰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

   为限帝称善自是凡有大政事必与议焉高宗时晋州地震行成言诚恐女谒用事大臣阴谋愿深

   心以杜未萌拜尚书左仆射卒谥曰定齐澣义丰人少开敏李峤称其有王佐才中宗在庐

   陵澣上言请抑诸武迎太子东宫及太子还后召宴同明殿曰朕母子如初卿有力焉景云初姚崇

   引为御史凡劾奏常先风教号善职迁中书舎人论駮及诏诰皆援准古谊朝廷大政必咨之劝崇

   举宋璟自代璟遂相后璟为吏部尚书澣及苏晋为侍郎世谓台𨕖许远善心元孙为睢阳太

   守禄山反尹子奇以兵围睢阳远告急于真源令张巡巡援众至分城而守食尽巡出爱妾杀以食

   士远亦杀其奴城陷远与巡俱被执巡骂城死送远洛阳至偃师不屈死张兴东鹿人性忠勇

   为饶阳裨将禄山反史思明引众薄城兴擐甲持刀乘城贼将入兴一举刀辄数人死贼皆气慑城

   破思明缚之马前好言诱之降兴责以大义思明怒锯解之齐映高阳人举进士中博学宏

   词补河南参军事德宗幸奉天授御史中丞贞元中累官中书侍郎封河间县男与崔造刘滋并辅

   政吐蕃数入宼帝欲避之映入諌俯伏流涕乃感悟卒谥曰忠阳城北平人好学贫不能得书

   求为吏隶集贤院窃院书读之六年无所不通及进士第乃去隐中条山远近慕其行来学者接迹

   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宰相李泌荐之德宗召拜右諌议大夫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城上

   疏极论延龄罪申直贽等累日不止闻者寒栗帝欲遂相延龄城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下

   迁国子司业引诸生告以孝道明日谒城还养者二十辈躬讲经籍主徒斤斤皆有法度出为道州

   刺史太学诸生何蕃等二百人伏阙请留为吏遮抑不得上既至道州治民如治家赋税不时观察

   使数诮责州当上考功第城自署曰抚字心劳催科政拙考下下顺宗立召之城巳卒赠左散骑常

  侍弟堦与城共隐中条山有寡妹依城居夫客死远方城举弟行千里负其柩以归葬︹宋︺郭

  进博野人开宝中征河东以为行营马步军都监招徕山后诸州民三万馀口太平兴国中车驾

  征太原先命进分兵控石岭关以防北边辽果犯关进大破之刘文质保塞人简穆皇后从

  孙也父审琦为虎牢关使从讨李重进战死文质仕太宗朝为浊轮砦兵马钤辖破辽拔黄太尉砦

  徙知庆州李继迁入寇文质以私钱二百万给军士遂大破贼天禧中官终代州刺史性刚于贵近

  无所避故不大显赵振归信人景德中为隰州兵马监押累官左神武大将军振刚强有武

  力喜谋画轻财尚气众乐为用子𡋕习书史景祐中试䇿略于中书条对数千言初随父西边访得

  五路徼外形胜利害作聚米图经五卷诏取其书并召珣至又上五阵图兵事十馀篇弟瑜性劲特

  好学恂恂类儒者瑜弟璞亦知名荣恕民归信人兄弟异居积年大中祥符中家榆树两

  本自合恕民感其异复相聚乡人称雍睦程琳博野人举服勤词学科仁宗时权三司使范雍

  使辽命琳发遣太仓赡军岁且饥琳并以其陈腐者发以贷民民赖全活权御史中丞上疏请罢诸

  土木营造蠲被灾郡县租赋改三司使出纳尤谨禁中有所取辄奏罢之后拜尚书左丞出判大名

  府卒谥文简董元亨束鹿人累官国子博士通判贝州王则据城叛元亨坐厅事贼党排

  闼入左右皆奔溃贼胁之元亨据案奋击厉声张目骂贼遂被害事闻仁宗曰守法之臣也赠太常

  刘涣文质子以父任为将作主簿天圣中章献太后临朝久涣谓天子年加长上书请还

  政仁宗亲政擢为右正言郭后废涣与孔道辅范仲淹等伏阙争之历知诸州皆著声绩熙寕中以

  工部尚书致仕弟沪知书传深沈寡言有智略仕至内殿崇班齐恢蒲阴人第进士通判陈州

  点成都府路刑狱徙河东馈饷一无所受韩琦荐其贤进太子左谕德以天章阁待制出知相州

  召知审官西院纠察在京刑狱恢居乡里恂恂称君子临政府明白简约所至人爱之︹辽︺杜

  防归义人开泰进士累迁起居郎知制诰人以为有宰相器重熙九年夏人侵宋宋遣郭祯造辽

  请与夏和帝命防使夏解之如约罢兵各归侵地后拜右丞相卒赠中书令谥曰元肃王棠

  新城人博古善属文重熙中乡贡礼部廷试皆第一累官至南府宰相练达朝政︹金︺时立

  爱新城人累官至中书令元帅宗望取燕山立爱谋画居多封陈国公致仕加开府仪同三司改

  郑国王扩中山永平人明昌进士累官同知横海军节度贞祐中上书陈河东守御䇿后

  权陜西东路转运使行六部尚书致仕卒谥刚毅扩博学多才梗直不容物以是不振于时云

  炳葛城人性倜傥有气节每读书遇古忠臣烈士辄叹息景慕贞祐二年第进士即日条上便宜

  十事宣宗异焉复试之擢补御史台令史︹元︺张柔定兴人慷慨尚气节善骑射金末盗起柔

  聚族保西山东流塞后归元为河北东西等路都元帅战胜攻取威震河朔移镇保州保自兵火之

  馀荒废者十五年柔为之画市井定居民置官廨引泉入城疏沟渠以泻卑湿通商惠工遂致殷富

  世祖时以功封蔡国公延祐中加封汝南王谥忠武贾辅蒲阴人初仕金为祁州刺史以众归

  太祖时张柔开府满城命辅行元帅府事于祁州从定山东迁左辅元帅柔将兵在外辅常居守累

  功领顺天河南等处军民万户子文备袭父左辅元帅尝领所部屯亳州攻武矶堡以战守有功累

  迁湖广行省参知政事追封武威郡公谥庄武杨果蒲阴人性聪敏工文章尤长于乐府金正

  大中进士历偃师蒲城陜令所至以廉能称中统中累官参知政事出为怀孟路总管卒焦德

  裕雄州人父用仕金为千户守雄州北门元兵至州人开南门降用犹力战遂生𫉬之太祖以其

  忠壮释不杀复旧官徇地山东未尝妄杀一人德裕通左氏春秋有才辨善射金将武善败走其党

  保善故垒太宗使德裕擒杀之地悉平累升都元帅府参议至元十一年从征镇江焦山寺僧诱居

  民叛丞相阿术既诛其魁欲尽坑其党德裕谏止之卒追封桓国公谥忠肃 武善改见顺天府人

  张宏范柔第九子善马槊能为歌诗年二十时兄顺天路总管宏略上计寿阳行都留

  宏范摄府事吏民服其明决𫎇古军所过肆𭧂宏范杖遣之入其境无敢犯者至兀中为镇国大将

   军平宋功最多卒赠平章政事谥武略延祐中加封淮阳王谥献武宏略有谋略通经史善骑射尝

   从父柔镇𣏌徙亳屡立战功世祖时为河南行省参知政事卒赠蔡国公谥忠毅解诚

   人善水战伐宋设方略以功授水军万户又从攻安丰寿复泗亳诸州下大理国有功世祖嘉奖之

   卒封易国公谥武定子汝楫袭爵从平宋有功卒亦追封易国公谥忠毅孙特格从征广西交阯有

   功卒赠平阳郡公谥武宣 特格旧作帖哥今改正史弼博野人通𫎇古语膂力绝人能挽强

   弓世祖令给事左右从攻宋襄樊至阳罗堡率众先登南岸论功第一累官福建行中书省平章政

   事封鄂国公王恂唐县人父良潜心伊洛之学及天文律历无不精究恂读书过目成诵刘

   秉忠见而奇之荐之世祖命为太子赞善每侍讲读必发明纲常之道及历代兴亡治忽之所以然

   尝与许衡郭守敬等定授时历官至太史令卒赠司徒追封定国公谥文肃刘因容城人父

   述邃于性理之学因天资绝人初为经学究训诂疏释之说辄叹曰圣人精义殆不止此及得周程

   张邵朱吕之书一见能发其微曰我固谓当有是也性不苟合不妄交接家虽贫非其义一介不取

   家居教授师道尊严弟子造其门者皆有成就尝爱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之语表所居曰静修至元

   中徴授右赞善大夫未几以母疾辞归后复征集贤学士以疾固辞卒赠翰林学士封容城郡公谥

   文静所著有四书精要三十卷诗五卷文集十馀卷郝天挺世居安肃州英爽刚直有志略

   受业于遗山元好问世祖时累拜中书右丞与宰相论事有不合辄面斤之仁宗临御时天挺与议

   大政革尚书省之弊遂成皇庆之治拜御史中丞首陈纪纲之要风纪大振又疏陈七事曰惜名节

   抑浮费正括田久任使论好事奖农务本励学养士诏中书省举行之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卒追

   封冀国公谥文定尝修云南实录五卷注唐诗鼓吹集十卷行于世张珪仲畴子少能挽强命

   中仲畴平广海宋礼部侍郎邓光荐将赴水仲畴救而礼之命珪受学焉武宗时中丞久阙方议择

   人仁宗时在东宫曰必欲得直中丞惟张珪可即日召拜中丞丞相拜住尝问以相体何先珪曰莫

   先于格君心莫急于广言路泰定元年以灾异极论当世得失后拜翰林学士承旨以病还家

   野满城人至元中征为国史院编修累升国子博士诲人先经学而后文艺请御史台出帑藏大

   建学舍以广教育仁宗在东宫野为太子文学多所禆益延祐初历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移

   疾归四方来学者益众卒追封上党郡公谥文懿野性开敏志趣正大事继母以孝闻文辞典雅一

   本于王结定兴人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性命道德之蕴历事

   武宗至顺帝初累官翰林学士中书左丞卒封太原郡公谥文忠结立言制行皆法古人故相张珪

   曰王结非圣贤之书不读非仁义之言不谈识者以为名言晚邃于易著易说一卷临川吴澄读而

   善之并诗文十五卷行于世韩若愚满城人皇庆初擢中书左司郎中时参政曹鼎新辞

   职帝曰若效韩若愚廉勤足矣何用辞为后拜河南省左丞会文宗平内难若愚画䇿中机要累迁

   淮西江北道廉访使卒封南阳郡公谥忠肃魏敬益容城人性孝居母丧哀毁骨立素好

   施与有男女失时者出资财为之嫁娶岁凶为糜以食饥者有田十六顷一日语其子曰自吾买四

   庄村之田十顷环村之民皆不能自给今将以田归其人汝谨守馀田可无馁也乃呼四庄村民以

   田归之皆愕眙不肯受强与之乃受而言诸有司丞相贺太平叹曰世乃有斯人哉王庸

   人事母李氏以孝闻母疾庸夜祷北辰叩头出血母疾遂愈及母卒哀毁几绝露处墓前旦夕呼号

   一夕雷雨𭧂至邻人持席欲蔽之见庸所坐卧之地独不沾湿咸感异而去复有蜜蜂数十房来止

   其家岁得蜜以供𥙊祀丁好礼蠡州人精律算累官户部侍郎京畿漕运使立漕运成法

   人皆便之寻升户部尚书撙节浮费以足国用拜参知政事后以论议不合去位明兵入京城或劝

   其谒大将好礼叱之曰我以小吏致位极品恨无以报国所欠惟一死耳后数日大将召好礼抗辞

   不屈而死︹明︺邸鹏唐县人洪武初进士擢御史廉直敢言坐法籍其家止木匙二木箸五故

   乡物也遂复其官王兴新城人母病兴卧冰白沟河上𥸤天以请如是者三年母病愈洪武

   王骥束鹿人永乐进士授给事中累官兵部尚书正统初出讨西寇阿台朵尔只伯有功

   兼支大理卿俸麓川思任发叛骥总督军务大破之封清远伯又以擒苗王苗士富命世袭卒赠侯

   谥忠王文束鹿人永乐进士累迁左都御史镇陜西五年镇静不扰景泰初改吏部尚书

   兼翰林院学士入阁典机务江淮大水命巡视发廪赈饥民三百六十馀万英宗复辟石亨等诬以

   他罪与于谦同死西市宏治中赠太保谥毅愍边靖庆都人诸生性至孝父卒庐墓朝夕哭奠

   手植松楸乏水灌漑水忽甬出宣德时旌孟鉴博野人宣德进士历官户部侍郎广东海宼黄

   萧养作乱围广州甚急命鉴参总戎务鉴至去城百里左右请勒兵为卫鉴惟从五骑入时城闭已

   两月矣鉴即下令开门听民出入贼诡乞降鉴知其谋伏甲待之贼果率众围城鉴出精锐奋击遂

   擒萧养传首京师景泰中谢政年馀召起南京工部侍郎宼深唐县人由贡生历官左都御史

   累立边功天顺五年死曹吉祥之变赠少保谥庄愍贾俊束鹿人以乡举入国学天顺中𨕖授

   御史历按浙江山西河南陜西南畿所至有声成化中由山东副使超拜右佥都御史巡抚寕夏在

   镇七年军民乐业召为工部侍郎赈饥河南活数十万人寻拜尚书俊廉慎居工部八年望孚朝野

   宏治中加太子少保致仕吕雯安州人显宗曾孙显宗仕元阶三品自号集贤居士好善乐施

   尝导滹沱河以利民人称为吕家河雯以天顺中举人授御史成化间累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

   筑榆林边SKchar三百馀里敌六万猝至击却之秦饥民流入境或虑为变请拒之雯不许全活数十万

   人召为兵部侍郎卒傅珪清苑人成化末进士𨕖庶吉士武宗时累擢礼部尚书振举纲维事

   无巨细务遵成宪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因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法王与圣旨

   并珪佯为不知执奏孰为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弗问田亦竟止教坊司臧贤怙宠请易牙

   牌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皆格不行数以灾异进諌又极陈时弊十事多斥权幸权幸深嫉之矫旨

   令致仕未几卒嘉靖初赠太子少保谥文毅郑阳安肃人宏治进士历监察御史巡抚河南

  刘瑾纳赂夺民田归之宗藩阳执法拒之遂系狱左迁旌德主簿瑾伏诛累迁至陜西巡抚

  钟庆都人自钟以上六世同居宏治中旌李瑟新城人诸生亲丧庐墓枯木生花白蛇绕

  侧正德中旌袁宗儒雄县人正德进士授御史巡视陜西茶马按浙江河南皆有声帝在

  大同以郊祀将囘銮既而复止宗儒率同官力諌已又自称威武大将军将巡游天下宗儒更力諌

  迁大理寺丞嘉靖三年与廷臣伏阙争大礼廷杖几毙历巡抚贵州讨平芒部沙保土酋王阿藤之

  乱累擢户部侍郎卒王德明清苑人正德进士除封邱知县锦衣指挥廖鹏倚其兄中官尝

  陵侮长吏德明不为屈累迁怀庆知府居数年政化大洽嘉靖中历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讨平巨

  寇常诚心晋府中尉三人酗酒夜挝巡抚门治之为所构遂落职德明为政严行法无所贷然治小

  民一意惠爱时称良吏邵锡安州人正徳进士居諌垣能持风采諌止武宗巡幸尝勘事甘

  肃谳狱平允值岁饥请赈多所全活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杨继盛容城人嘉靖进

  士授南京吏部主事从韩邦奇受律吕之学得其传改兵部员外郎劾仇鸾擅开马市有十不可五

  谬鸾构之贬狄道典史鸾败复擢武𨕖司员外郎疏论严嵩十大罪五奸帝怒下诏狱将受杖或遗

  以蚺蛇胆却不受曰椒山自有胆何以蚺蛇为系三载会都御史张经李天宠坐大辟秋审时嵩附

  继盛名并奏遂弃市妻张氏上书愿代夫死嵩屏不奏穆宗时赠太常少卿谥忠愍李涞

  人嘉靖中由世荫累迁山西总兵官数有御贼功已贼自大同人山西巡抚赵时春亲击之遇伏涞

  殊死战时春得脱而涞与长子松及游击李桂等皆战死赠涞少保左都督谥忠愍松亦赠指挥同

  郑洛安肃人嘉靖进士擢御史劾罢严嵩党鄢懋卿万宷等出为山西参政佐总督王崇

  古款俺答有功万历中以兵部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时齐里克方请乞无厌洛因委曲谕导使

  之贡市惟谨后霍洛齐挟齐里克为重突犯洮河命洛经略七镇通款如故官至少保戎政尚书卒

  谥襄敏 齐里克旧作扯力克霍洛齐旧作火洛赤今并改正孟化鲤新安人万历进士官

  吏部文𨕖郎中清白自持不徇权贵给事中张栋以建言削籍奏起之忤旨谪归化鲤少以圣贤自

  期学本王氏而不涉虚𣺌以无欲为主以孝弟忠信教人而归之慎独学者称之邢云路

  安肃人万历进士历官陜西按察使生平究心历法著古今历律考七十三卷鹿久征

  人万历中进士知息县有惠政擢御史神宗以军政事贬斥台省三十馀人久徴抗疏论救谪泽州

  判官迁荥泽知县未任而卒刘道亨新城人万历进士官给事中会三王并封上疏极言

  元子无封王之条东宫无待嫡之例元辅误国罪大难逭继又请元子冠婚疏甚切直又劾执政赵

  志皋张位皆不报未几落职王家宾定兴人登进士为户部郎榷税临清值畿辅大旱家

  宾以课额三万金佐赈疏称以朝廷金钱活朝廷赤子且地在辇毂赈恤宜先神宗不之罪官至布

  使务承宗高阳人万历中以进士第二人授编修为人沈毅有智略达于政事天启初累

  官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时辽阳广寕俱破经略王在晋议于山海关外更筑重关以守承宗请身

   往决之还奏守关非䇿及在晋召还承宗乃自请行以原官督理诸处军务便宜行事既至定军制

   建营舎练火器治军储汰逃将恤难民辽人大悦又缮治寕远城守之前后修复城堡数十练兵十

   一万立车营水营造战具数百万开屯五千顷遣将戍锦州松山大小凌河拓地复二百里魏忠贤

   党谗之乞归崇祯二年诏以故官驻通州抚定祖大寿溃兵出师取滦州加大傅不受寻以常山之

   败夺官家居七年 大兵攻高阳承宗率家人拒守城破望阙叩头投缳而死子举人𨱅尚宝丞钥

   官生铈生员鋡镐从子炼及孙之沆之滂之澋之浩之瀗从孙之澈之美之泳之泽之涣之瀚皆战

   死福王时赠太师谥文忠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忠定鹿善继久徴孙父正急

   人患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善继鍴方谨悫少读王守仁书慨然有必为圣贤之志不肯与

   俗浮沈举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时辽左饷中绝廷臣数请发帑不报会广东进金花银

   善继请于尚书借给之帝怒降级调外光宗立复官寻改职方大学士孙承宗理兵部事推心任之

   及督师表为赞画布衣羸马出入亭障间与将卒相劳苦承宗倚之若左右手其拓地四百里收复

   数十城堡善继筹画为多承宗谢事善继亦移疾归崇祯初迁太常少卿复告归与门人讲学从游

   者日众九年 大兵攻定兴善继佐长吏守御城破不屈死赠大理卿谥忠节 本朝乾隆四十一

   年   赐谥节愍子化麟举天启初乡试第一伏阙讼父忠逾年亦卒薛一鹗定兴人由

   贡生为黄州通判荆王姬诬他姬鸩世子一鹗白其诬奄人传太妃命欲竟其狱卒直之迁兰州知

   州有惠政后罢官归 大兵临城佐鹿善继城守遂同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

   王乔栋雄县人天启进士授朝邑知县邑人王之宷为魏忠贤诬坐赇勒令严追乔栋不忍

   封印于库而归巡抚怒欲以闻于朝士民拥台号呼巡抚惧亟慰止之忠贤诛升湖广粮道督饷兴

   国州流宼大至乔栋坚守城陷被执骂不绝口死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

   中颖雄县人崇祯丙子军乱举家被难父八旬病不能行父命中颖去中颖泣曰生死相依惟

  此地也城破遂被杀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予入忠义祠张纯儒新安人为临城

  训导崇祯戊寅率众守城城陷携两幼子端坐明伦堂被执不屈身受数十创死 本朝乾隆四十

  一年予入忠义祠李国𣚴高阳人万历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天启时历官礼部尚

  书兼东阁大学士时魏忠贤窃弄威福中外竞相媚事国𣚴崭崭中立贞不绝俗珰外惮而中忌之

  帝凭几顾命承谕传皇五弟乃大声宣扬湏刻由禁中达外朝用绝非常崇祯帝即位知国𣚴有维

  䕶功倚之为重凡大典册悉出其手忠贤诛党人株连甚众命国𣚴同定逆案俾无𡨚滥后条次数

  事以上又请优恤杨涟等皆见采纳六上辞疏帝为感动允去归而以得侍母为快立家庙置义仓

  居五六年而卒赠太保谥文敏张罗俊清苑人崇祯进士敦义行娶瞽女终身不置妾弟罗

  彦由进士累官光禄少卿罢归次罗善罗喆皆诸生次罗辅武进士流寇逼城兄弟五人倡义佐有

  司分阵坚守贼为引却已闻京师陷皆哭重订盟誓令人各缀崇祯钱一于顶以示戴主之意贼谓

   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贼死伤多攻愈力李建泰亲军为内应城遂陷罗俊

   犹持刀斫贼刀脱两手抱贼啮其耳血淋漓乃遇害罗彦见贼入还家投缳死罗善及罗俊子伸罗

   彦子晋并赴井死罗辅多力善射射必杀贼矢尽持短刀杀数人乃死惟罗喆从水门走免一门死

   者凡二十三人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赐罗俊罗彦谥节愍馀并   予入忠义祠

   毓峒保定卫人崇祯进士官中书舎人陈漕务称旨授御史出按陜西还命监李建泰军甫抵

   保定而贼骑巳逼偕邵宗元张罗俊等共守散家资犒士闻京师陷贼射书说众降毓峒厉声曰果

   尔正当为君父复雠敢异议者斩悬银牌命击贼者自取众争奋杀贼及城陷赴井死妻王氏亦自

   缢从子振孙有勇力以武举佐城守贼众皆散独立城上大呼曰前日杀贼者我也贼支解之振孙

   兄肖孙子妇陈与侍儿桂春亦投井死肖孙匿毓峒二子为贼榜掠无完肤终不言二孤由是𫉬免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毓峒谥忠烈馀并   予入忠义祠高经清苑人崇祯举

  人事母至教城陷负母逃遇贼求释母独就执乘间赴水死尸浮水上怒目擎拳犹作击贼状司时

  殉难者邠州知州韩东明武进士陈国政赴井死平凉通判张维纲举人张尔翚孙从范不屈死贡

  生郭鸣世寝疾闻城陷持棒击贼死诸生王之珽先城陷一日置酒会家人饮城破偕妻齐及三子

  二女入井死诸生韩枫何一中杜日芳王法等二十九人布衣刘宗向田仰名刘自重等二十人皆

  不屈死又都给事尹洗举人刘会昌贡生王联芳以城陷之次日为贼所𫉬亦不屈死 本朝乾隆

  四十一年均 予入忠义祠 吕 应蛟保定右卫人历官密云副总兵致仕归流贼攻

  城应蛟率乡人共守昼夜戮力城破短兵斗杀十馀人而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

  魏克家高阳人崇祯举人知邹平县有善政里居城破死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予入忠义祠

 ︹本朝︺孙奇逢容城人年十七举于乡值明末丧乱与定兴鹿正俱以节义闻常念圣学久湮

   慨然以绍往开来为巳任远近问业者接踵性高介前后十一徴皆不就天下称为徴君卒年九十

   二所著有读易大指四书近旨理学宗传行世弟奇彦顺治中以贡生知武城县有声魏一

   鳌保定人尝与容城孙奇逢睢州汤斌游勉以知性诚身之学所著有四书偶录诗经偶录北学

   编雪亭诗草行世杜越容城人诸生少师同郡鹿善继与孙奇逢友善学行醇邃家贫布衣

   蔬食授徒自给康熙十七年博学宏词徴至都引疾乞还刘金柱定兴人顺治二年授

   开州知州擢吉安知府金声桓叛不屈死王显望都人顺治三年除金谿知县土寇起单骑入

   巢降其巨魁百姓𫉬安叛镇金声桓陷城遇害张吉大束鹿人诸生有孝行顺治初贼劫父

   邦辅索财将杀之吉大挺身骂贼格斗遇害王三锡完县人少孤孝事继母妻边氏亦善

   事姑明末负母避乱为兵所执问知母子义而释之顺治初土宼窃发胁令入党不从遇害子学诗

   佣身葬父亦以孝闻靳榜祁州人岁贡生知澄城县顺治二年郃阳土寇魏天命犯澄城奸民

   内应启门纳贼榜死之王家珍容城人顺治二年由贡生授朔州知州姜瓖叛家珍以义

   激劝士民为固守计守备张某开门延贼家珍奋力巷战被执不屈贼支解之每割一脔问曰降乎

   家珍至死骂不绝口全家遇害 赠山西布政司参议刘之屏保定左卫人顺治丙戌

   士授夏县知县姜瓖之乱群盗乘间起贼张五者犯县境杀掠甚惨民皆逃匿守陴者仅仆役数人

   寻亦散去或劝之避贼之屏叱曰我读书三十年一旦受 国恩为县令城亡与亡耳乃埋印土中

   朝服坐城上贼至死之 赠按察使佥事李霨高阳人国𣚴子顺治丙戌进士改庶吉士累官

   大学士时年甫三十有四风度端凝持重识大体康熙初辅政诸臣事多专决票拟或未当霨每从

   容开譬徐使改易调剂之力居多吴三桂等变作察哈尔亦叛军务旁午一应机宜方略   谕

   旨口授霨起草常至夜分乃出㛠练掌故凡朝廷大典礼必以属之所得   赐予悉以分

   给宗亲卒谥文勤于嗣登安州人少以孝闻登顺治丙戌进士授御史累官刑部侍郎谳

   狱多所平反时人称为今之于公李淐定兴人顺治五年知渭源县转临洮同知未任值𤞑

   变殉节死 赠按察使佥事陈上年清苑人顺治已丑进士孝友有志节历官广西布政

   司参议贼破梧州迫之降不屈死郭棻清苑人顺治壬辰进士改庶吉士累迁内阁学士博

   学工文词尝纂畿辅通志著  皇畿大一统赋累数万言卒祀乡贤祠陈浵安州人从孙奇

   逢游淹贯群书尤好王守仁之学明末盗起流离相属于道浵收养妇女数十人于州之朝阳观事

   定送归又遍收途间弃儿饲之全活甚众尝游大名有史某以事系狱浵拯之出一日携其女为谢

   浵正色曰吾一生急人之难岂有利人子女以为报者乎驱之去举顺治庚子乡试未仕卒子鹤龄

   粹于理学工文章举康熙甲子郷试授正定教授仿宋胡瑗法立条约远近来学者数百人终顺天

   府武学教授高鐈清苑人为郡诸生嗜古善书好游山水所至有题咏著述甚富诗有陆舟

   芦中依雪浮家等集杂著有义烈金兰等编李显名新安人诸生年八岁遭流贼乱父母

  病𥸤天求代殁尽哀性好施尝倾赀济人危急以至产落不悔也王廷辅安州人诸生事

  亲甚孝居丧尽礼顺治七年土寇劫掠州境廷辅收恤避难妇女为远近所称又同里诸生王之桢

  刘公举太学生王又曾容城萧玉藻皆以孝行 旌张所蕴高阳人由武举历官襄阳守备

  剿贼冲锋死于阵康熙间 赠都司佥事吕申清苑人诸生少颖敏后弃举子业究心天官舆

  地诸书精推算百不失一远近号为吕仙刁包祁州人事寡母至孝以古文名生平穷究理学

  所著有四书翊注易酌用陆集行世王炘雄县人事亲以孝闻九岁读尚书即通晓大义长而

  博览经史肆力诗文下笔千言立就客游金陵守令访之拒不见后归里从游益众宋鍹

  人诸生四岁而孤母孙氏抚之成立母卒鍹庐墓朝夕哀号竟卒于庐子允诠庐墓三年人称世孝

  李明性蠡县人诸生父母年俱八十馀每侍疾数月衣不解带居丧屏酒肉不入中门晨兴

  必至墓号泣六年如一日雍正十年 旌李塨明性子博学工文词南游江浙与山阴毛奇龄

   论乐律康熙庚午举于乡往来 京师与大兴王源慈溪姜宸英齐名大学士李光地尝列荐固辞

   而不谢为通州学正数月告归著有易说乐解四书义疏行世常四明雄县人事继母至孝

   与兄弟相友爱乡里化之有䦧墙者窃曰毋令常公知也冬月置纩以衣寒者尝倾赀助人丧葬邑

   人德鹿宾善继曾孙康熙壬戌进士知湖广桂阳县会有丈量之令宾令民自为丈而亲

   覆之不数日事毕民用不扰抚臣议开矿宾力陈不便事得寝任数年擢御史罢归卒于家康熙五

   十六年祀乡贤陈悳荣鹤龄子康熙癸已进士授湖北枝江知县修百里州堤以息水患累

   迁贵州大定知府乌𫎇土司叛悳荣率属防守贼不敢逼乾隆元年擢贵州按察使时苗疆新定方

   驻师兴屯经略张广泗以威重镇服用法严峻二年贵州大火悳荣入见广泗曰天意如此当设诚

   修省苗亦人耳可尽杀乎广泗大感动申戒诸将吏如悳荣言四年署布政使以黔地瘠薄宜务本

   计乃劝民蚕桑树艺越年贵筑等六州县报垦田至三万六千亩课树杉木六万株开野蚕山场百

   馀所比户机杼声相闻旋调安徽布政使卒于官陈悳华悳荣弟雍正甲辰一甲一名进

   士授修𢰅升詹事入直 上书房擢礼部尚书以病乞休乾隆三十六年   高宗纯皇帝绘九

   老图宴游香山悳华列致仕九人中并   予优赉尹会一博野人幼孤事母以孝闻

   雍正甲辰进士授吏部主事迁员外郎出守襄阳府摄荆州会石首县饥民万馀汹汹以浮言相煽

   会一单骑宣慰之众立解累擢河南巡抚劝民力事农桑课栽树多至二百馀万株又请豁免抑勒

   报垦升科者百馀万顷民累悉除以母病乞终养置义田以睦宗族复设义仓义学惠及乡里服阕

   补工部侍郎视学江苏以小学督训士子寻调吏部卒于官所著有续洛学编小学纂注近思录集

   李殿图高阳人乾隆丙戌进士授编修改御史擢给事中出为巩秦阶道时囘逆甫平

   所属又被灾殿图尽心抚恤在任十二年吏畏民怀累迁安徽巡抚调福建革除陋规缉捕洋盗所

   至有声殿图尝言惟除害以致利不兴利以酿害又云当济事勿喜事当近情勿徇情当惜名勿沽

   名当任怨勿敛怨时以为名言复任翰林院侍读卒入祀乡贤祠于宗范完县人乾隆乙

   未武进士由三等侍卫洊擢广西思恩营游击五十四年随征安南击贼市球江阵亡事   闻

   邵明哲望都人诸生少孤事母至孝母殁庐墓终身嘉庆元年 旌石阵图

   博野人由武进士授四川守备嘉庆元年随剿达州贼匪屡战有功后遇伏被创阵亡事   闻

   议恤荫云骑尉董绍昌新城人任把总嘉庆二年随剿湖北教匪于王家坪阵亡同县外委

   杨青山于私渡河击贼阵亡事   闻赐恤各如例刘玉成清苑人任千嘉庆三年

   随剿湖北教匪于陈家坝阵亡同县千总刘泰沈世杰把总邹国泰王庆凯刘忠外委周全仁刘曰

   瑞王廷诺刘得亮张廷贵段福陈玉得高起云均击贼阵亡事   闻赐恤俱入祀昭忠祠

   清弼雄县人由武进士授陜西守备洊升游击嘉庆元年郧县邪匪滋事清弼以战功擢甘肃

   参将二年随剿四川窜贼屡𫉬胜战三年升贵州大定协副将时贼首洪道人等倡乱清弼攻击之

    贼众溃散 四年贼 冉添元等与麻柳湾贼合力拒战清弼力 竭殁于 阵事   闻议恤荫云骑尉

  ︹流寓︺︹元︺郝经陵州人金亡从父思温徙顺天 家贫昼负薪米为养暮则读书居五 年为守

    帅张柔贾辅所知 延为上客二家藏书皆万卷经 博览无不通








                     前提调官沈兆沄恭纂辑

                     提调官王广荫恭覆辑

                     校对官高履观恭 校

                     校对官沈维钰恭覆校

大清一 统志

 保定府

 ︹列女︺︹三国︺︹魏︺许允妻阮氏高阳人为中领军阮最贤明允为景王所诛门生欲

  藏其子妇曰无豫诸儿事景王遣锺会看之若才艺徳能及父当收皃以语母母答汝等虽佳才具

  不多率胸怀兴会语便自无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命俱以状对卒免其

  祸皆母之教也︹隋︺许善心母范氏北新城人少寡养孤博学有高节高祖知之敕

  尚食分赐时新尝诏范入内侍皇后讲读封永乐郡君及善心遇祸范年九十二临丧不哭抚柩曰

   能死国难我有儿矣因卧不食卒︹唐︺李孝女名妙法博野人安禄山乱𬒳劫徙他州闻

   父亡奔丧既至父巳葬昼夜号踊结庐墓侧手植松柏有异鸟来集后母病或不饮食女终日未尝

  视匕箸及亡庐墓终身︹明︺张沼妻吴氏清苑人沼为诸生遇宼变吴义不受辱骂

  贼遇李瀛妻郭氏清苑人瀛为大同断事既卒无子郭与妾韩氏同时自缢亲属

  解救韩甦而郭巳死王世琇妻武氏清苑人世琇以进士任归徳推官崇祯时城陷

  殉节氏闻讣一恸而绝久之复苏托孤子㓜女于妾汪氏闭门投缳死张子耕妻南

  氏安肃人夫为诸生卒南守节遇寇变一盗援其手氏怒曰奈何辱吾手骂贼被焚死宋铠

  妻赵氏新城人铠为诸生卒赵年二十二不食三日投缳死胡万仓妻张氏

  唐县人崇祯十二年冬避难明㐲山时年十九乱兵过唐河张跃入河冰死及尸出颜色如生

  学妻季氏博野人正德中流贼至欲犯之季大骂不从遇害张胡妻管氏

  蠡县人正德中流贼陷城义不受辱贼怒杀之应谔妻刘氏望都人崇祯十一年

  闻夫殉难遂自焚死王璟妻李氏容城人夜盗至李冒刃先出为所击几死贼将杀其

  夫李㐲夫身愿代遂见杀范箕生妻马氏定兴人崇祯中城陷马及冢妇三女同入

   于井媵婢从者甚众时人名其井曰五芳漳浦黄道周记其事王御干妻姜氏

   人崇祯末御干死于兵姜守尸身受数创不去事定殓夫家业荡然守节抚孤备尝辛苦同县王庶

   楙妻潘氏夫死于寇投井死以救免负尸归葬守节终身张氏一门烈妇清苑人崇

   祯末流贼陷城罗俊兄弟拒贼死一门殉难者罗俊伯母李氏骂贼死罗彦妾宋氏钱氏及子晋妻

   师氏皆先罗彦投井死罗彦弟罗士蚤卒其妻高氏守节十七年至是与罗喆妻王氏俱自缢死罗

   善妻高氏及三女罗辅妻白氏及幼女俱投井死罗俊再从子震妻徐氏㢲妻刘氏亦投井死

   士忠妻崔氏束鹿人崇桢末士忠率乡兵与流寇战死崔求尸不𫉬日夕哭祷梦夫告

   以尸所果寻得之守节至八十一岁卒陈瑞妻贾氏唐县人崇祯末贼破城被执欲

   污之氏厉声大骂并以匕首刺贼面贼怒乱刀剚死 本朝乾隆五年 旌

  ︹本朝︺程格妻王氏清苑人年十九奉姑避难遇败寇欲掠以行王抱树不从贼以刃胁

   之骂愈厉遂遇害事   闻旌表同县宋登龙妻赵氏刘百顺妻王氏梁可均母杭氏白鸿妻王

   氏侯思忠妻张氏王文秀妻佟氏萧党女信上𨕖孙女皆顺治间遭土寇乱义不受辱而死

   稚升妻王氏清苑人稚升寄籍河南顺治戊子试毕病殁榜发中式王捧所领冠带

   大恸投井死同县李大库妻刘氏任发祥妻王氏邦玺妻杨氏梁大用妻孙氏陈覞妻王氏皆夫

   死殉许世登妻隗氏清苑人夫亡遗一子在襁褓家贫常数日不举火邻妇劝

   之改适氏涕泣呼天引刀断左手大指自誓卒抚孤成立同县王钰妻张氏归钰才数日钰死土寇

   张凤台闻氏美强委禽焉氏碎币诟骂引刀毁容贼惊叹舎去张德昌妻任氏𡠉居遭火冒火救姑

   眉发尽燎小王村妇时氏夫殁年㐫祖姑病思肉食不得刲股进之黄中理妻李氏

   清苑人遭兵难夫家惟存一㓜叔父家惟存一㓜子氏抚育两孤艰苦万状后俱成立两姓得不绝

   田雯妻陈氏清苑人年十七夫亡身方有娠哀毁自守及生女告母曰所以不死

   者冀生男以存夫嗣耳今已矣一号而绝同县李采妻柴氏夫亡守节有豪家谋于其父欲娶之氏

   即缢王衮妻何氏清苑人夫早亡遗孤二应𨕖应遴氏守节抚养成立后俱贵显

   氏年至百岁子孙五世同堂凡百有馀人范良鼒女满城人早失恃寄养于姑母字易州

   田仓未娶而仓病亡女闻痛悼请往成服姑母弗许乃赋诗自矢饮鸩而死竟与仓合葬

   妻郭氏满城人夫死家贫鬻衣以殓势家欲强娶之氏翦发毁面夜仰药死同县李国瑜妻

   赵氏事姑至孝夫亡恸𡘜欲殉姑曰尔无子盍俟立嗣后成尔志乃断发纳夫棺以殓居六年嗣未

   定家益落母劝再通氏徉应之至夜扃户自经刘蕙妻李氏唐县人夫亡投缳以殉之

   康熙年闲 旌尹公弼妻李氏博野人夫亡守节事姑尽孝课子会一口授经书成

   进士洊历显官动止必禀母敢康熙五十九年乾隆八年会一陈请终养   上闻其贤

     御制诗章扁联   赐之同县郑景涑妻吴氏夫亡殉节亦康熙年闲 旌李焕元

   妻孙氏容城人归李未一月夫病孙每夜叩天祈以身代及夫亡从容自经康熙年闲 旌

   南中行妻刘氏完县人年十三⿺辶商中行中行患羸病三十年不起氏代夫事姑甚孝

   夫亡(⿱艹石)节终身刘灼妻谷氏安州人夫死遗孤在抱继姑欲夺其志氏遂毁容自矢守

   节以李壤妻辛氏新安人夫亡投缳殉节康熙年闲 旌戴国兴妻

   王氏清苑人遇强不辱致死雍正年闲 旌田贵妻郭氏安肃人遇强不从死

   之同县节妇商之辂妻戴氏商洛妻谢氏均雍正年闲 旌李东文女大姐

   人为强暴所逼不从被戕同县范大嘴妻李氏阎德明女墨姐梁玉女存姐皆以遇强不辱致死均

   雍正年闲 旌乔得儒妻刘氏唐县人遇暴不辱被戕同县烈女张眇女大姐均雍

   正年闲 旌宋明友妻孙氏望都人遇暴守正捐躯雍正年闲 旌黄桂

   林妻务氏容城人遇强不从致死同县节妇李用行妻崔氏李允元妻凌氏均雍正年闲

   厐国栋妻魏氏蠡县人姑董氏祖姑徐氏皆寡国栋殁姑悯其㓜欲令改适以

   死自矢祖姑老日负以出入及姑死亲串赙赠咸却不受雍正年闲 旌杜三魁妻王

   氏祁州人夫亡守节同州戴进宝女五姐遇强不辱致死均雍正年闲 旌边胡蚩妻

   李氏束鹿人遇暴不辱致死同县节妇尹惟廉妻张氏魏见威妻贾氏均雍正年闲 旌

   树屏妻吕氏安州人夫亡殉节雍正年闲 旌王方来妻胡氏

   人遇强守正捐躯雍正年闲 旌张攀麟妻荆氏新安人事姑尽孝侍夫病三年

   不懈及殁更衣自缢同县烈妇王六妻赵氏王瑜妻管氏郑连新妻化氏均雍正年闲 旌

   木鲁妻李佳氏保定驻防满洲人夫亡守节又节妇六十三妻何佳氏金禄妻白佳

   氏巴音保妻刘佳氏𫎇古闲散德宗妻孙佳氏披甲明通妻禄佳氏均乾隆年闲 旌林翁

   挺妻李氏渍苑人夫亡投缳而死同县烈妇林天明妻李氏烈女徐氏女节妇许国妻魏

      氏 戎 守 约 妻 李 氏 郭 妻 常氏 贾 尔 霖 妻 孙 氏 高翰 妻 王 氏 曹 铨 妻 何 氏胡 恂妻 冯 氏 朱 馥 妻 张 氏

      段 超 妻 尹 氏 臧 长 龄 妻 何 氏 严 岱 妻 孙 氏 石 维 岩妻 何 氏 石 曰 琏 妻 王 氏 石 曰 琬 继 妻 张 氏 周 继 濡

      妻 郭 氏 赵 方 炳 妻 李 氏 赵 季 凤 妻 李 氏 范 丛 莪 妻王 氏 赵 士 奇 妻 朱 氏 张 埰 之 继 妻 郑 氏 孙 蕃 妻 张

      氏 董 文 烂 妻 申氏 王 廷 璧 妻 刘 氏 尹 从 王妻 王 氏王 逢 元 妻 刘 氏朱 文 宗 继 妻 沈 氏 梁 成 德妻 解 氏

      周 照 妻 张 氏 童 行 义 妻 张 氏 童 挺妻 胡 氏妾 赵 氏霍 勲 为 继 妻 阎 氏 陈 琬 妻 赵 氏 王礼 妻 李氏 李 辉

      祖 妻 张 氏 赵 得 贵 妻  贺氏 贾 国 彬 妻 胡 氏 胡 乔 年妻 柴 氏 张 伯 璋 妻 范  氏张 德 礼 妻 周 氏 妾 康 氏 吴

      尚 义 妻 丁 氏 缪 志 理 妻 张 氏 朱 鸿 勲 妻 陈 氏 黄 肇基 妻 张 氏 张 𡵨 妻 赵 氏 胡 锟 妻 钱 氏 范 浩 妻 王 氏

      裴 缙 妻 刘 氏 吴 昌 义 妻 丁 氏 黄 邻 基 妻 张 氏 张 商霖 妻 沈 氏 张 体 元 妻 潘 氏 石 珣 妻 沈 氏 张 曾 植 妻

      徐 氏 叶 顺 妻 王 氏 李 本 妻 陈 氏 陈 瑞 云 妻 冯 氏 董琳 妻 许 氏 于 义 妻 刘 氏 孙 明 妻 李 氏 李 于 阳 妻 何

      氏 裴 鹏 翼 妻 王  氏均 干 隆 年 闲    旌张        汝鳌妻梁氏满城 人夫 亡 矢志守 节同 县 节

   妇郝洁妻刘氏田文炳妻方氏杨文璧妻田氏钱通妻黄氏王显德妻高氏王世锡妻李氏刘光世

   妻杨氏刘玑妻张氏贾思明妻苑氏赵绳祖妻师氏苏朗氏乔任氏曹陈氏均乾隆年闲 旌

   功妻高氏安肃人遇暴不污羞忿自缢同县节妇刘成勲继妻梁氏谢年晋妻周氏段炘

   之妻潘氏王栻妻蔡氏赵明月妻张氏戴尧章妻申氏谢秉肃妻李氏李居敬妻楚氏王沛妻宋氏

   陈凤鸣妻石氏万峻德妻陈氏郝芳妻范氏韩克俭妻李氏李士麟妻田氏田广宗妻张氏张玉麒

   妻李氏王得贵妻史氏杨铜妻王氏酒德妻李氏罗宪章妻阎氏李逊妻季氏黄克基妻李氏谢时

   发妻孙氏王淑瑞妻韩氏姚炳妻王氏李兴棠妻于氏刘广基妻高氏刘广埰妻赵氏烈女商理姐

   均乾隆年闲 旌张锡龄妻任氏定兴人锡龄以家贫餬口四方不知所往姑忧

   成疾卧房五载氏奉养备极辛勤抚侄为嗣同县节妇任九成妻张氏张睿明妻陈氏张守才妻郝

   氏张守智妻刘氏耿祜妻田氏郭彩妻田氏郭仔栋妻张氏郝宏功妻房氏刘万年妻李氏姚际泰

   妻李氏任宏道妻赵氏娄谦冲妻于氏蔡文武妻马氏蔡振邦妻陈氏史克义妻蔡氏林邦桂妻赵

   氏蔡显章妻马氏郭怀玉妻刘氏田廷瑜妻古氏李瑸妻尤氏卢腾上妻王氏冯汝霖妻王氏黄敬

   妻申氏马汝琳妻王氏梁自新妻刘氏玉之林妻刘氏烈妇杜玉妻史氏均乾隆年间 旌

   三多妻李氏新城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刘光前妻蒋氏王宏道妻张氏徐守身妻魏

   氏赵福昌妻刘氏赵礼昌妻黄氏王家桢妻李氏李铎妻刘氏李钰妻张氏王廷梅妻张氏孔侗妻

   何氏李昌妻张氏孔广鳌妻王氏傅瑞妻崔氏烈妇杨和妻王氏杨义泰妻徐氏马文明妻刘氏均

   乾隆年闲 旌陈瑺妻邸氏唐县人瑺官中书氏年十七于归事翁姑尽礼姑病疯日

   侍汤药不少懈夜焚香以𢭏姑病遂愈后值地震阖家走避独负姑越重门出墙屋即圯咸叹为孝

   感同县节妇马汝听妻尤氏王彬妻王氏曹丕治妻杨氏石廷文妻孙氏朱士敏妻王氏柴德任妻

   陈氏陈诘妻臧氏高立基妻梁氏刘名彦妻刘氏贾绍泰妻刘氏于成宾妻曹氏刘维和妻种氏于

   思龙妻魏氏侯成功妻刘氏马可大妻刘氏张天麟妻娄氏贾绍普妻马氏石江生妻赵氏田生德

   妻王氏邵思成妻马氏李起元妻马氏邸元相妻王氏王荣妻王氏张成富妻杨氏栗名心妻杨氏

   均乾隆年闲 旌刘之兰妻尤氏博野人夫亡断指截发坚志守节抚遗孤成名

   同县节妇徐曰彬妻颜氏李晖妻徐氏王乾行妻张氏程学云妻董氏蔡文举妻王氏王奕焕妻宋

   氏刘谘妻杨氏李如梅妻胡氏颜士效妻胡氏王廷宜妻张氏曹云会妻阎氏王九龄妻蔡氏尹德

   一妻韩氏罗祥发妻刘氏郑中岳妻赵氏郑廷照妻张氏杨文焕妻马氏甄士选妻赵氏王濯妻李

   氏徐京涵妻魏氏王居亳妻杨氏杨承贵妻戴氏周仁福妻彭氏杨承武妻安氏杨经妻胡氏吴成

   美妻卢氏吴机妻颜氏胡鹏举妻王氏韩䫑妻王氏魏桥妻李氏刘钦妻宋氏靳甡妻李氏时秉彝

   妻赵氏王峥妻刘氏李鸣銮妻陈氏刘玠妻李氏张礼妻王氏姚学关妻金氏李蕙妻胡氏石𤥨玉

   妻祝氏韩荣昌妻颜氏王泽洽妻李氏韩墨元妻王氏徐增妻刘氏孟兆登妻魏氏宋世泰妻张氏

   尹溯淳妻徐氏王爵一妻姚氏李鸣高妻陈氏杨福寿妻冯氏陈烒妻赵氏曹登儿妻卢氏均乾隆

   年闲 旌李士林女正姐望都人遇恶少欲污之坚拒不从被杀同县节妇徐熙然

   妻史氏于㦃妻余氏周士达妻麻氏刘兆熊妻周氏李可昌妻樊氏杨灿妻焦氏耿采妻刘氏李柱

   妻高氏陈嘉训妻颜氏耿均妻冯氏朱熙绩妻梁氏周廷龙妻郝氏赵济妻尚氏朱允谦妻张氏王

   勲臣妻刘氏杨继时妻刘氏尚婴妻刘氏烈妇桑李氏均乾隆年闲 旌刘氏女容城人字

   李师舜未嫁师舜外出音信久绝翁姑令氏父母别宇女闻之数日不食自缢同县节妇颜大成妻

   萧氏牛斗光妻陈氏殷宝柱妻路氏高材妻张氏魏连成妻范氏孙锦妻赵氏郭实妻李氏郑学妻

   李氏孙法宗继妻刘氏孙兴宗妻刘氏胡炜妻周氏萧炎妻李氏杨应龙妻杨氏王炖妻李氏张珍

   妻胡氏郑安妻张氏王以柱妻杨氏刘尔琯妻张氏何琚妻陈氏阴平妻杨氏石瑾妻郝氏均乾隆

   年闲 旌焦兰妻姚氏完县人夫殁投缳自尽姑救止之抚遗孤成立守节终身同县

   节妇索云章妻赵氏赵玉妻翟氏郝偀妻刘氏韩进礼妻徐氏李酉妻李氏杨天爵妻李氏石敬儒

   妻马氏薛士俊妻赵氏张斌妻李氏杨茂林妻李氏张有纯妻张氏马龙仓妻陈氏张仁魁妻赵氏

   高仑妻李氏裘耀宗妻马氏王名儒妻寗氏郭良䇿妻赵氏唐揖贤妻王氏李之美妻王氏李克亮

   妻田氏均康熙年闲 旌吴濂妻刘氏蠡县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李寅妻刘氏齐淑

   妻李氏傅企龄妻孙氏刘麟瑞妻张氏崔妙妻张氏崔福全妻张氏矫承祖妻吴氏赵兴爵妻张氏

   何子卓妻马氏赵子芝妻张氏李璞妻王氏张忠全妻楚氏王琳妻张氏魏炎妻张氏杨明纯妻赵

   氏傅机妻余氏刘存仪妻康氏赵秉贵妻李氏李凤聘妻高氏魏湘妻王氏崔正邦妻柏氏李建续

   妻孙氏郭棻妻王氏郑洪妻刘氏王三纲妻范氏魏延焯妻王氏烈妇杨彭氏烈女马老姐均乾隆

   年闲 旌常玿继妻张氏雄县人夫亡家贫无子力奉甘旨以事孀姑抚子成立同

   县节妇韩昺妻倪氏郭来仪妻杨氏𡊮𨱆妻刘氏马廷弼妻杨氏马谭妻王氏苏登第妻陈氏马琳

   妻于氏郭为骊妻刘氏赵璟妻袁氏孟自荣妻邢氏郭为均妻张氏董铨妻陈氏陈师平妻徐氏萧

   范妻金氏张士林妻薛氏孙李棠继妻刘氏张自平妻李氏张达妻吕氏陈士玉妻赵氏李果妻姜

   氏焦福亮妻王氏范振宗妻高氏张致棋妻徐氏宋兴妻安氏韩职泰妻李氏张可大妻吴氏谢伯

   镛妻李氏何来凤妻成氏高善道妻陈氏耿凌云妻梁氏穆璟谦妻陶氏胡绍绮妻郭氏田灏妻张

   氏张惠忠妻达氏李长安妻张氏张万里妻朱氏常秉忠妻仇氏张师骞妻刘氏杨福才妻常氏薛

   致旺妻张氏萧广王妻胡氏赵时敏妻郭氏郭师泰妻李氏崔瑞林妻石氏梁兴妻张氏王璞妻汪

   氏王会柴妻张氏王立妻沈氏郭相正妻赵氏刘加兴妻李氏董加会妻韩氏贾文联妻张氏郑文

   相妻李氏刘䦖妻赵氏苏廷荣妻段氏刘文明妻文氏高万杰妻杨氏马伊妻钱氏张灼妻李氏侯

   凝妻刘氏王尔禋妻张氏王尔棓妻彭氏王尔椬妻萧氏侯毓泰妻王氏均乾隆年闲 旌

   粮阿妻罗氏雄县驻防马甲满洲人夫亡守节乾隆年闲 旌宋中美妻

     王 氏祁州 人 夫 亡 无 子矢 志守 节 孝 事翁姑 抚嗣成立 同 州 节 妇 陈魁 万妻 郑 氏 李荣事 李氏

     陈 询妻 蔡氏 牛 德 正继 妻耿氏 宋 来 远妻 刘氏 李白 生继 妻金 氏 吴 朝品 妻马氏 杜 三 礼妻 赵氏 吴

     峦 妻 王 氏 江 人 俊妻 吕 氏王 杰妻 宋 氏 马佩瑄 妻田 氏 徐 希 圣 妻 张氏 姚 曰允 妻赵 氏 胡 维炳妻 李

     氏 季之 枚 妻 靳氏 于 兴 祖 妻焦 氏 赵 智 妻王 氏吴玉 秀妻 刘 氏 郝光 祖 妻 邵 氏陈 万 言 妻 冯氏 吕光

     前 妻 王 氏王 赞妻 刘 氏杨敬祖 妻 李 氏 陈洪俭妻王 氏 安 尚妻 杨氏 赵 国珽妻刘 氏 杨 存 礼妻宫氏

     韩之 鸿妻寇 氏孙 允久 妻秦氏 田 成 玉妻 刘氏张奇珍 妻常氏 赵才 妻王 氏张其 铸 妻 魏氏 朱喜忠

     妻 靳 氏 阎 文 瑞 妻孙 氏 许成 秀妻王 氏 张 展奇妻刘 氏 赵 肃 容 妻 霍氏 郝 复祖 妻张氏 王 一 山妻崔

     氏 贾 金 声妻 李 氏王 举善妻 刘氏 崔 汝 严妻王 氏周 慎 妻 李氏 许 得山 妻张氏 刁铨 妻 刘 氏杨士 杰

     妻 张 氏 马 仪 凤 妻 李 氏张文花 妻 冉 氏 均 干 隆 年 闲 旌 侯         玉 山妻冀氏束鹿人遇

     强 暴欲 污 之 氏 骂不绝 被害同县 烈 妇李老 诚 妻焦 氏姚 正 妻 张 氏叶玺 妻郭氏王 花 子妻田 氏 张

   丫头妻祁氏王㻮妻郑氏梁时兴妻王氏李白狼妻冯氏梁志汉妻王氏马四妮妻李氏烈女曹维

   城女节妇冯奇妻李氏赵潜妻贾氏贾钰妻郑氏谢宗颜妻雒氏马廷英妻穆氏王燕妻郭氏靳虞

   鸣妻李氏马士林妻雒氏田育栋妻李氏苑先光妻王氏魏可仲妻杨氏穆释妻郭氏张晟妻王氏

   谢鹤鸣妻王氏张翰标妻高氏孟价斌妻赵氏张克仁妻刘氏魏名贤妻彭氏丁则哲妻纪氏张允

   安妻张氏张士元妻郭氏高大璞妻张氏田生志妻王氏陶思明妻王氏李白相妻李氏吴涵邃妻

   张氏段之钺妻李氏魏承孔妻尹氏焦馥兰妻郭氏赵洁妻冯氏周炽妻贾氏史凤仪妻孟氏董偦

   妻姚氏用杰妻李氏马荆妻赵氏裴瑜妻姚氏高光英妻王氏李忻妻齐氏杨球妻郭氏冯锡统妻

   周氏谢进朝妻张氏刘余妻柳氏任延庆妻王氏郭绥妻魏氏赵焕绪妻贾氏李济世妻赵氏宿人

   杰妻韩氏均干隆年闲 旌邵柟妻王氏安州人柟蚤亡氏绝食自缢同县烈妇邵

   宏址妻刘氏节妇邵桂妻张氏刘邵英妻居氏顾天成妻魏氏顾肇妻王氏杜锺妻韩氏杜璜妻彭

  氏辛炯妻韩氏彭楷妻李氏张和修妻赵氏刘灼妻谷氏张秀芳妻王氏马树屏妻吕氏姬士奎妻

  杨氏马益泰妻周氏顾岱妻王氏张守业妻房氏章颜志妻胡氏梁邦英妻孙氏张文翰妻章氏陈

  寅妻胡氏凌兰徴妻江氏张槢妻韩氏贞女陈藩聘妻张氏均乾隆年闲 旌刘兆㬢妻

  李氏高阳人兆㬢游京师病殁氏扶榇恸哭自缢以殉同县节妇李培申妻齐氏柴九万妻李

  氏韩重美妻张氏李聪继妻胡氏韩企颜妻石氏韩企孟妻梁氏韩成德妻张氏韩荀妻郭氏韩三

  锡继妻边氏董敬述妻李氏李敬嘉妻朱氏刘煦妻石氏刘献捷妻韩氏李学曾妻徐氏孙思谦妻

  王氏王国栋妻陈氏刘履恒妻韩氏均乾隆年闲 旌马勉志妻田氏新安人夫

  亡或劝之改适氏截髣自誓同县节妇朱标妻张氏高鉴妻辛氏辛禹祚继妻郭氏辛求可妻白氏

  张可法妻朱氏张嘉桢妻马氏梅周斌妻刘氏李士正妻张氏高廷俊妻艾氏田生芋妻张氏李炎

  妻杜氏李均妻桑氏刘璧妻王氏谢起用妻王氏杜瑾妻邸氏李基妻管氏杜璠妻李氏车得贵妻

   卢氏高秉锡妻赵氏高析妻张氏管握瓒妻杨氏王苞妻罗氏仇旭之妻马氏杜愿妻张氏辛无伪

   妻朱氏田五福妻刘氏杜人杰妻杨氏田君宠妻化氏辛行可妻曹氏辛枝昌妻朱氏刘之琏妻王

   氏刘正妻单氏杨毓蛟妻孙氏王炘妻罗氏田绍曹妻朱氏杜锺妻韩氏彭楷妻辛氏杜璜妻彭氏

   辛世炯妻韩氏均乾隆年闲 旌扎勒杭阿妻白佳氏保定驻防披甲满洲

   人夫亡守节又节妇花山妻田佳氏拉即阿妻祖佳氏贵林妻孙隹氏乌勒兴额妻吴佳氏又𫎇古

   领催他亲太妻高隹氏披甲福僧额妻孙氏喀尔莽阿妻袁隹氏费雅汉妻杜佳氏安顺妻尼格尔

   氏吉勒章阿妻赵佳氏均嘉庆年闲 旌朱廷钧妻林氏清苑人夫亡守节同县节

   妇裴鹏翼妻王氏史为藩妻贾氏王立祥妻罗氏陆当可妻沈氏李光祚妻刘氏刘敬事妻马氏陈

   殿飏妻娄氏王元祚妻罗氏王维坤妻陈氏冯士吉妻孔氏张宗禹妻王氏何士钧继妻陈氏钱兆

   妻沈氏俞成灿妻张氏金云襄妻屠氏金配贞妻桑氏陈兆镒妻蔡氏烈妇尚赵氏烈女王全姐曹

  宜儿均嘉庆年闲 旌刘秉仁妻张氏满城人遇暴不从羞忿自缢同县节妇边

  兆瑞妻王氏于有利妻王氏均嘉庆年闲 旌谢占熊妻魏氏安肃人夫亡守节同

  县节妇师绣川妻马氏张祥文妻子氏商币徴妻韩氏赵廷莲妻朱氏平定妻马氏均嘉庆年闻

  张国柱妻王氏定兴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徐懋德妻崔氏任奉先妻张氏烈

  妇高姜氏烈女王文姐均嘉庆年闲 旌孙廷玉聘妻刘氏新城人字廷玉未嫁

  夫殁女闻痛悼割肱自誓服阕后投缳死同县节妇田六儿妻石氏周顺之妻李氏卢藩妻潘氏均

  嘉庆年闲 旌贾吴氏唐县人守正捐躯同县节妇柴正妻田氏张清亮妻张氏均嘉庆年

   王 文炳妻萧氏博野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绍左妻王氏颜化光妻何氏

  马志士妻齐氏胡绍妻张氏彭其恺妻张氏陈文彩妻徐氏马炽昌妻冉氏吴温妻郄氏王体仁妻

  张氏刘宪宗妻于氏卢玉成妻马氏颜伯温妻辛氏孟兆珍妻彭氏张栋妻郭氏宋节妻孟氏烈妇

   王李氏烈女王谭姐均嘉庆年闲 旌麻沄妻王氏望都人夫亡守节事姑尽礼抚

   子成立同县节妇黄甲妻杜氏孙之硕妻阎氏问李氏媳汤氏何宏林妻石氏马良兆妻张氏马锦

   妻刘氏邵董氏媳窦氏马 氏烈妇刘士杰妻郑氏赵廷顺妻张氏烈女李三 姐均嘉庆年闲 旌

   徐型妻周氏完县人夫亡守节同县烈妇曹任氏裘模妻刘氏王选妻段氏梁作楷妻

   康氏均嘉庆年闲 旌孙茂四妻齐氏蠡县人守正捐躯同县节妇张廷杰妻李

   氏张梅妻王氏李现元妻张氏李凤成妻张氏宋得惠妻石氏孔尚德妻张氏齐同达妻解氏吴星

   奎妻赵氏宋可模妻张氏邓文妻赵氏孔尚礼妻邓氏展福善妻陈氏王百礼妻谷氏王百川妻曹

   氏王继孟妻张氏崔定邦妻马氏费希圣妻刘氏费辛清妻吴氏陈清梁妻翟氏贾立秋妻王氏均

   嘉庆年闲 旌魏梁氏雄县人守正捐躯同县烈妇刘钧妻萧氏节妇马效常妻王氏张铎

   妻王氏烈女耿加会女均嘉庆年闲 旌保成妻拜玉特氏雄县驻防马甲满洲

   人夫亡守节又伊勒德木布妻李氏乌林德妻徐氏福禄妻张氏又蒙古马甲阿木查妻吴氏均嘉

   庆年闲 旌 吴 张氏祁州人 守正 捐躯同州烈妇李杨氏烈女 李均 姐节妇刘光宗妻李

   氏张子壮妻 章氏郭惺妻郑 氏于学经妻刘氏于学礼妻沈氏 王新德妻赵氏 马述圣妻刘氏均嘉

   庆年闲 旌 刘 氏女束鹿人刘 儒秀女守正捐躯同县烈女张氏 女李氏女李大姐节妇

   李家钤妻冯氏赵瑞照妻刘氏王谢氏李文蔚妻李氏均嘉庆年闲 旌王学曾妻宋

   氏安州人夫亡守节同州烈女马氏女秀姐王四姐节妇张自珍妻李氏赵炘妻牛氏均嘉庆年

     韩  德峙妻郭氏高阳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刘耀麟妻孙氏刘廷璐妻许

   氏张㦛妻贺氏赵学妻李氏唐来柱妻魏氏李三锡妻孙氏烈女张受仁女均嘉庆年闲 旌

   氏女新安人马天保女 守正捐躯嘉庆年闲  旌

  ︹仙释︺︹元︺通辨雄县人七 岁慕浮屠法礼古佛为师皇庆初万山 和尚奉旨大作斋会请师演

  法忽从法座放大光明良久方灭及示寂白光四达得舍利无数苑至果号悟真子满城

  人元丙申岁修炼葛洪山漆峪中采薇而食年九十一日沐浴更衣谓众曰今日酉初刻吾必去矣

  至期端坐而卒刘道秀安肃人少往盘谿山礼和光道士为师后省家见庄客暴死与之符

  立活又刘氏妻暴死治之立愈尝有群盗夜劫道秀遽呼大风歘起皆溃去保定老姑

  居葛洪山之西南隅尝谓人曰吾在世二百年矣遂投崖下不堕飞升而去后人名其崖曰舍身崖

  又曰老姑峪

 ︹土产︺毡绒府志束鹿之毡绒最为纯细苁蓉明统志唐县出安肃县出俗谓之黄

  芽菜甲于诸蔬西瓜唐县出见府志府志保定出黄姑鱼而塘河之鲤昔美而今无新城

  之石连鱼香味绝佳然不可多得府志雄县出蟹最多按汉书地理志北平县有铁官寰宇

  记保州贡绢宋史地理志雄州贡绸祁州贡花絁安肃军贡素絁元志祁州宋村有蟾池出蟾酥以

  上皆旧志所载今不概见附记于此










                       前提调官沈兆沄恭纂辑

                       提调官王广荫恭覆 辑

                       校对官李孚忠恭  校

                       校对官沈维钰恭覆校

永平府表

大清一统志

 永平府在直隶省治东八百三十里东西距三百四十里南北距二百二十里东至 盛京锦州

  府寕远州界一百八十里西至遵化州界一百六十里南至海一百六十里北至承德府平泉州界

  六十里东南至海一百四十里西南至遵化州丰润县界一百三十五里东北至承德府建昌县界

  一百九十里西北至遵化州边界二百二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五百五十里

 ︹分野︺天文尾箕分野析木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冀州之域有虞分为营州地商为孤

  竹国周为幽州地春秋为山戎肥子二国地战国

  属燕秦为辽西右北平二郡地两汉至晋因之后

  魏太武移置平州及辽西郡州郡皆治肥如 按汉末公孙度自称平

  州牧取襄平县为名在今奉天府辽阳州界魏晋置平州治昌黎即和龙在今口外旧大寕卫界崔

  鸿十六国春秋晋义熙三年后燕慕容懿以令支降魏魏以为平州牧自是始移平州于今府界魏

  延和元年冯文通子崇以辽西内属时崇镇肥如世祖遣李继拜崇为幽平二州牧封辽西王盖

  自是肥如始有平州之名又分置北平郡治新昌县后齐省辽西郡

  入北平郡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曰北平郡唐

  武德二年复曰平州天宝初仍曰北平郡乾元初

  复曰平州属河北道后唐同光初入于辽时为辽天赞二

  置辽兴军节度本纪作卢龙军通考作辽兴府属南京道金天

  辅七年建为南京是年张𮗜以州降宋寻复入金宋志平州宣和四年赐名渔阳

  郡升抚寕军节度属燕山府路在前一年张𮗜传又作泰寕军天会四年复曰平

  州置兴平军节度属中都路贞祐三年尝侨置临潢府寻入𫎇古

  太祖十年改兴平府中统元年升平滦路置总管

  府大德四年改曰永平路属中书省明洪武初曰

  平滦府属山东行省二年改属北平行省四年改

  曰永平府永乐十八年直隶京师

 本朝初因之领州一县七乾隆二年增置临榆县八年以玉田丰润二县改隶

  遵化直隶州今领州一县六

  卢龙县附郭东西距六十五里南北距八十里东至抚寕县界三十五里西至迁安县界三

  十里南至昌黎县界三十里北至迁安县界五十里东南至昌黎县界二十里西南至滦州界二十

  五里东北至抚寕县界五十里西北至迁安县界二十里本商孤竹国春秋为肥子国汉置肥如县

   属辽西郡后汉至晋因之后魏延和初为辽西郡及平州治又侨置新昌县为北平郡治北齐废辽

   西郡入北平隋开皇六年省肥如县入新昌十八年改新昌曰卢龙大业初复为北平郡治隋末移

   郡治临渝复改卢龙曰肥如唐武德二年仍改曰卢龙移平州来冶辽因之宋宣和四年改曰卢城

   金复 故元为永平路治明为永 平府治 本朝因之迁 安县在府西北四十里东西距一百

   七十里南北距七十五里东至卢龙县界二十里西至遵化州界一百五十里南至滦州界三十五

   里北至 承德府建昌县界四十里东南至卢龙县界二十 里西南至滦州界七十里东北至卢龙县

   界五十里西北至遵化州边界一百八十里春秋山戎令支国汉置令支县属辽西郡后汉因之晋

   初没于鲜卑为辽西郡治后魏太平真君七年入阳乐后为肥如县地五代时入辽改置安喜县

   属平州金大定七年改曰迁安元至元二年省入卢龙后复置属永平路明属永平府 本朝因之

   抚寕县在府东七十五里东西距七十五里南北距九十五里东至临榆县界四十里西至

   卢龙县界三十五里南至昌黎县界二十五里北至边界七十里东南至海四十里西南至昌黎县

   界五十里东北至临榆县界四十五里西北至卢龙县界五十里汉置阳乐县属辽西郡后汉为郡

   治晋因之后魏仍属辽西郡北齐省隋为卢龙县地唐武德二年分置抚寕县七年仍省入卢龙金

   大定二十九年复置抚寕县属平州元至元二年省入昌黎县三年复置四年又省七年复置属永

   平路明属永平府 本朝因之昌黎县在府东南七十里东西距九十五里南北距九十里

   东至抚寕县界二十五里西至滦州界七十里南至海七十里北至抚寕县界二十里东南至海七

   十里西南至乐亭县界六十里东北至抚寕县界四十里西北至卢龙县界五十里汉置絫县属辽

   西郡后汉省入临渝晋以后为海阳县地隋唐为卢龙县地后侨置营州柳城县五代时入辽曰营

   州邻海军改县曰广寕金皇统二年废营州以县属平州大定二十九年又改曰昌黎元至元七年

   省入抚寕十二年复置属滦州寻属永平路明属永平府 本朝因之滦州在府西南四十

   里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四十二里东至昌黎县界十里西至遵化州丰润县界一百十

   里南至海一百三十里北至卢龙县界十二里东南至乐亭县界五十里西南至海一百五十里东

   北至卢龙县界十里西北至丰润县界一百四十里汉置海阳县属辽西郡后汉晋魏皆因之北齐

   省入肥如隋唐为卢龙县地五代时辽始析置滦州永安军属平州世宗又置义丰县为州治金仍

   曰滦州属中都路元属永平路明初以州治义丰县省入属永平府 本朝因之乐亭县

   在府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五十五里南北距七十五里东至昌黎县界三十里西至滦州界二十

   五里南至海四十五里北至昌黎县界三十里东南至海接昌黎县界四十五里西南至海接滦州

   界五十五里东北至昌黎县界十五里西北至滦州界二十二里汉置骊成县属右北平郡后汉省

   唐为石城县地金大定末置乐亭县属滦州元初尝于县置⿰氵𡨋 -- 溟州寻废仍属滦州明因之 本朝属

   永平临榆县在府东一百七十里东西距一百一十里南北距八十里东至 盛京锦

  州府寕远州界十里西至抚寕县界一百里南至海十里北至义院口关七十里东南至海十里西

  南至抚寕县界七十里东北至柳条边𫎇古界七十里西北至抚寕县界七十里本汉阳乐海阳二

  县地隋为卢龙县地开皇三年城渝关辽圣宗平大延琳置迁民县为迁州治金州县俱废为迁民

  镇明洪武十四年置山海卫 本朝乾隆二年析抚寕县滦州地改卫为县属永平府

 ︹形势︺负山带河为形胜之地辽史地理志肥水之西洞山

  之北赤山之东方山之南四塞险固实东北之雄

  邦地志集略碣石之依长城之枕䕶燕蓟为京师屏翰

  拥雄关为辽左咽喉畿辅后背群山前阻大海可

  谓冀北之神皋燕东之天府

 ︹风俗︺人尚义勇节俭务农士重名节恶浮华农务

  本力作不为奸伪然不习水利旱潦悉听之天

  地鲜物产工艺甚寡

 ︹城池︺永平府城周九里有奇门四小水门一濠广五丈明洪武四年因旧土城甃砖 本

  朝康熙年闲修雍正五年乾隆十九年重修 卢龙县附郭迁安县城周五里门三濠

  广三丈明景泰二年因旧上城甃砖成化四年拓建 本朝顺治康熙年闲屡修抚寕县

  城周三里有奇门四濠广五丈明成化三年建万历十四年于城外周筑拦马墙 本朝乾隆十

  九年昌黎县城周四里门四濠广四丈明隆庆元年因旧址建筑 本朝顺治康熙

  年闲屡修滦州城周四里有奇门四濠广三丈辽时遗址明景泰闲重建 本朝乾隆二十

  一年乐亭县城周三里门四濠广三丈五尺外有堤明成化闲修 本朝康熙二十

  四年临榆县城周八里有奇门四水门三濠广二丈旧为山海关城明洪武中建

  本朝乾隆三年修十八年重修西门上有高宗纯皇帝御书榜额曰祥霭榑桑又有东罗城

  西罗城南新城北新城连环五座亦名五花城

 ︹学校︺永平府学在府治西北元至正中因旧址修建 本朝屡修入学额数二十三名

  卢龙县学在县治南明洪武二年建入学额数十八名迁安县学在县治东

  洪武二年建入学额数十八名抚寕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十一年建入学额数

  十八昌黎县学在县治西南元大德中建明永乐间修入学额数十八名滦州

  学在州治西辽清寕五年建明洪武间修入学额数十五名乐亭县学在县治西北金

  天会中建入学额数十八名临榆县学在县治西旧为山海卫学明正统元年建 本

  乾隆二年改为县学十五年修入学额数十八名敬胜书院在卢龙县本朝乾隆十

  一年建三十一年修向往书院在昌黎县敬义书院在滦集英书

  院在乐亭县 按旧志载北平书院在府学南横渠书院在滦州育贤书院在滦州榛子镇今俱

  废谨附记

 ︹户口︺原额人丁十二万三千八百七十今滋生男妇大小共六十七万八百四十九名口计一十一

  万一千五百四户

 ︹田赋︺田地二万四千一百七十三顷五十亩四分有奇额征地丁正杂银六万九千一百七十六两

  三钱九分五釐粟米一万三千一百六十一石一斗五升四合一勺豆三千二百一十六石九斗七

  升八合五勺草九万一千一百九十八束

 ︹山川︺铜鼓山在卢龙县东二里阳山在卢龙县东南二十五里说文首阳山在辽西

  即此中多谿谷相传古阳乐县在焉有狮子岭迤东为黑石坻茄子山与昌黎接界 按古之言首

  阳者一在渭源一在蒲坂一在洛阳今在偃师各详见本县南台山在卢龙县南三里左

  为阳山右为孤竹山南台中峙形如印亦名印山有井下通滦河右为龙王坡以祠名山腰有白石

  相传李广射虎处其下滦漆交焉窟窿山在卢龙县南三十里一名佛洞山为昌黎滦州

  分界笔架山在卢龙县西南十里其西为常福山又西为涧子山淘金河经三山之阴

  入滦周王山在卢龙县西南二十里滦水绕之又五里为灰山下有龙潭清凉

  山在卢龙县西南九十五里孤竹山在卢龙县西水经注孤竹祠在山上城在山侧肥如

  县南十二里水之会也旧志洞山古孤竹山也距城西十五里山椒产金沙半产银矿底产铁冶其

  㟽有洞孤竹国城在其阴裂坡山在卢龙县西二十五里下有龙潭岁旱于此祷雨

  沟山在卢龙县西二十五里又西曰赤烽山西南为狼窝圣水源出焉又有烽火山一名西安

  山安河源出焉连峯数十里瓦礲山在卢龙县西北二十五里相近有独子山其水会圣

  安之流及清凉山泉为横河入滦州界鹿尾山在卢龙县西北五十五里峯高四围悬绝

   北安山在卢龙县北三十里下临河常起白云日出方散有白云寺松崖堡三角山

   在卢龙县北五十里迤西为梦山下为井里凹后为黑崖子有河西流入漆水其南十里曰人首山

   奇石万片历落纵横如人累而成民多取以供用其北为龙王岩正北为亭子岭狼望山桃林

   山在卢龙县东北五十里自三角迤东至此群山参差盘折险峻有桃林口关关西口外为瞭望

   山又西里许有甑山皆高峻牛山在迁安县东二十里有石状如牛南为野狐峪有水东入

   团子山在迁安县东南十八里一峯独秀望如覆钟旧名覆釡山隋书地理志卢龙县

   有覆舟山疑即此旧志一名次君山有孤竹次君墓龙泉山在迁安县南十五里山腰有泉

   甚清冽乡人每于此祷雨号曰圣泉相近有瓜村山产白土黄台山在迁安县西南三里

   山色黄状如台下临滦水蓝山在迁安县西南水经注素河出令支县之蓝山寰宇记卢龙县

   西四十九里有蓝山其色蓝翠重叠故名旧志今有岚山在今县南少西三十里盖岚蓝声近而讹

    也 南 为 羊角双 山沙 河 经 流其下松    汀山 在迁 安 县 西南 三 十里壁立 沙 河 中山 半 有三

    洞 梯 而 上每 洞可 容 二 百人 岳     野山在 迁安 县西 南 四 十 五里前 有龙 虎二 峯 后 有 蛊蛇

    诸 峪 西 过七 家 岭连 峯二十 里 为 福山 接 滦州 界城      山 在 迁安 县 西少 南五 十里 接 滦州 界

    介 群山 中层峦 耸 翠中 多 花 果 山西为罗家 岭大 岭一名 馆 山其 泉 为 厐 牛河源黄        山 

    安 县 西 魏 书文 成 帝纪太 安 三 年将 东 巡诏 定 行宫 于 辽 西 黄山 地 形志肥 如 有 黄山 旧 志山 在 县

    西 五 十 里横亘 十 馀里 有 灰 窑峪 旧 关 塞 遗 址也左 为 长 峯莲池 山 又西 经 崖 儿口 为 还 乡 河 源右

    为 三 茅 山迤 西 为双 顶 山下为 鸣盆 涧 隔 马 蹄 诸峪 迤 西 为鸡 冠 岩龙 堂 鹰嘴诸 峪及 大 小 岭 还 乡

    河经其北焉贯头山 在 迁 安县 西三 十 里 三 峯连属 如珠 巉 岩苍 翠山 半 多 窦 黑鹰巢 之

    又 西 为 平 顶 山上 有地 顷 馀 可 容 万人藏      龙山在 迁安 县 西北 四 十里 其北 为 龟口 山 两

    山 夹 峙 滦水 经其 间水中有 龟 龙 影亦 谓之 龟龙津尖     山 在 迁 安 县 西北 五十 里 群 峯 攒立 顶

     有 石 寨 环 以 二 泉 相 近 有 横 山 其 下寺 曰 赤 崖有泉 南 流 为 沙 河 前 为 血 石 岭 有 泉 为石 河 之 源

     太 平山 在 迁安 县 西 北 六 十 里 下 有太 平 营 南北两 山去 营 二 里 许 河 流 囘 绕凭 高 可 眺又

     西 北 十 里 有 银 矿山 其 相 接 者曰 鹞 鹰 崖 峯 峦 高峻 谷 口 仅 容 两 马又 西 北 十 馀里 有 小 黑 大 黒 诸

     山 参 差林 立 九    山 在 迁 安 县西 北 七 十 里 下 有 九 泉 会流 入 滦 水旁 有 洞 如 团 盖 可 容 数 百

      障 楼山 在 迁安 县 西 北 八十 里层 耸如 楼环 时如 障因 名 又 三 角山 在县 西北 九十 里

     山 有 三 角 屹 临 边 界相 近 又 有 老 君 禅 山五       峯山 在 迁 安 县 西 北九 十里 山 有 五 峯 群山 环

     接 左 右 为龙 虎 二 峯下 有 唐 寺前 有 天 桥 白       龙山 在 迁安 县 西 北九十 里滦 河 之 滨

     峯山 在 迁安 县西 北 一 百 里 相 近 有 十 八盘山 山谷 崎岖 囘 环 旋 转 皆 隘 口 所 凭也景           忠

     山在 迁安 县 西 北 一 百二 十 里 接 遵化 州 界 高八里 矗立 云 表 旧 有 二名 南 曰 明 北曰 阴 明 正德

     中 总 兵 马 永 建 三 忠 祠 于 上祀 蜀 诸葛 亮 宋 岳飞文 天 祥 因 名 景 忠 后 复 建 泰山 行 宫商 民 祈 祷踵

   至 本朝康熙十六年   圣祖仁皇帝御题灵山秀色四字六宝山在迁安县西北

   一百三十里旧有银矿后塞游乡山在迁安县西北董家口北两山夹溪如锦步障

   马山在迁安县西北一百七十里潵河之阴明万历中总兵戚继光改名夀星山东有五老台

   莲花峯西有平台要孤山在迁安县东北三里四无联属屹然独峙一名耀孤山下为三

   蟒山在迁安县东北十五里山形蜿蜒旧产铁尝冶铸于此晒甲山在迁安县

   东北二十里相传李广尝驻师于此都山在迁安县东北一百五十里一名乌都山唐开元十

   一年郭英杰与契丹战于乌都山即此山高三十里周倍之杰出塞外为卢龙之镇山雪集其巅经

   夏不消其水中分东归渝西入滦横山在抚寕县东八里山势横亘如屏障然又县东南八

   里有黄家山产石可供民用临渝山在抚寕县东南三十里高千馀仞旧为关隘寰宇记

   在卢龙县东一百八十里旧志一名马坡头紫荆山在抚寕县南二里下临洋河麓有立

  石状如妇人旧志谓魏书地形志海阳有新妇山疑即此然海阳之地不在县境内冯家山

  在抚寕县西南二十五里两峯鹄峙迫近大海与昌黎县接界相近有对嘴崖二崖相对山寨险峻

  双顶山在抚寕县西南四十里其阴为松流河源相近有银峒峪旧产银矿兔耳山

  在抚寕县西七里双峯尖耸状如兔耳绝顶有潭云气常𫎇其上微径屈曲盘折而登山上平广容

  数万人宋宣和五年张觉据平州归宋败金将伸披于兔耳山明建文二年燕将谷祥败辽东兵于

  部落岭遂克兔耳山寨即此 伸披旧作阇母今改正卢峯山在抚寕县西十五里旧置

  卢峯驿于此铧山在抚寕县西北十里松流河逆流绕其下雕崖山在抚寕县西北

  三十里怪石直立旁峯平漫其东北面卓立如削旧因险为寨周里许其南即台头营背阴

  山在抚寕县西北三十里与卢龙县接界其北有熊山严家山在抚寕县西北三十里熊

  山北山下有水流入松流河半壁山在抚寕县西北三十里东去滴水崖五里形如刀削

  将台山在抚寕县西北七十里青山河西连界岭关天马山在抚寕县北二十里

  崇岩突兀如控马首于云霄三伏常有积雪亦名马头崖明万历中改今名八角山

  寕县北二十里天马山之东又名茶芽山顶有洞如盘泉不盈勺饮之不竭名曰圣水溥塘

  山在抚寕县北七十里有洞深十馀丈相近有房山亦高峻云峯山在抚寕县东北五里

  数峯连亘如云羊角山在抚寕县东北三十里高峻有小城曰南砦又东北五里有塔子山

  山西南五里为偏顶山高插云霄偏顶之北为青阳山亦名青山下有涧水甚清涟又东为挝角山

  其尖峯秀出者曰孤石峪有温泉能愈疾黄崖山在抚寕县东北五十里府志凡边内之山

  盘礴于外者黄崖为大高可十里陡立崎岖山半有舍身崖深三四十丈石径仅可容足东有二石

  穴水冬夏不涸名双龙眼又东有三洞相去各里许高二寻广仞馀其东有池不竭名卧龙滩

  石山在昌黎县西南书禹贡夹右碣石入于河孔安国传碣石海畔山禹挟行此山之右而入

  河山海经碣石之山绳水出焉战国策苏秦曰燕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史记秦始皇三十二年之碣

  石刻碣石门汉书武帝纪元封元年东巡海上至碣石地理志骊成县大碣石山在西南文颕曰在

  辽西絫县今罢属临渝此石著海旁魏书文成帝太安四年东巡平州登碣石山望沧海改碣石

  山为乐游山地形志肥如县有碣石水经注濡水东南至絫县碣石山今枕海有石如甬道数十里

  当山顶有大石如柱形立于巨海之中世名天桥柱韦昭亦指此以为碣石也括地志碣石山在卢

  龙县南二十三里唐书地理志石城县有碣石山明统志碣石山在昌黎县西南五十里离海三十

  里府志即今昌黎县北仙人台也 按古言碣石者不一孔安国书传但云海畔山不详在何郡县

  汉志在骊成县西南今骊成亦无的所其言在卢龙者后魏书隋志括地志通典通考诸说相承似

  尚可据然卢龙南不滨海今县志亦无此山其言在絫县即今昌黎境者始自文颕郭璞注山海经

  谓在临渝南水中盖因絫县已废入临渝亦即文颖之说也水经注宗文颖兼引汉志又采王横之

  言以为沦于海中至濡水注则又曰枕海明统志则曰在昌黎西北五十里府志又以为即今县北

  十里之仙人台诸说皆言在昌黎境而又不同如此至史记索隐别引太康地志云乐浪遂成县有

  碣石长城所起刘昭郡国志补注言常山九门县有碣石山王应麟地理通䆁又云在遂城者为左

  碣石在平州者为右碣石益远而无懅矣今姑详列之以备参考安山在昌黎县西三十里

  山有避兵堡饮马河经其下东入海又西三十里有龙山驻跸山在昌黎县西七十里一名

  五山绝顶四顾边海在目有遗垒雄峙滦河渻或以为唐太宗征高丽时驻跸处府志太宗驻跸山

  在辽东安市县界其班师也飞骑入渝关未常游幸海隅兹山或因元魏文成幸碣石而名之耳

  石门山在昌黎县西北五里两山峙立如门驾鳌山在昌黎县西北八里相近有黑

  笔峯山在昌黎县西北八里直插云霄亦名尖山上有二洞下有玉砚池观音

  山在昌黎县西北十五里其岩有矿洞凤凰山在昌黎县西北十八里形如凤舒两翼多

  产花木有堡可避兵相近为虎皮山亦名虎牢关道者山在昌黎县西北二十里下有云

  峯寺寺西即凤凰山中峯山在昌黎县西北二十馀里其顶有净影池茶芽山

  黎县西北五十里绕湾河源出此书院山在昌黎县西少北四十里两冈合抱相传为夷

  齐读书处山半有洞后有石岩滴水名洗心泉有井名龙泉仙人台山在昌黎县北十

  里绝壁万仞上凌霄汉其台崇广台后曰韩仙洞右为锯齿山左为欢喜岭直南而下为阎王鼻两

  山夹峙翳不见日前为黑鹰峪稍下为龙潭有洞在绝壁瀑布飞空而下西为浩然台东为望海亭

  稍下为龙潭寺又东即五峯也仙台南麓为宝峯台台左为香山峯灵异不可胜纪府志以此为碣

  五峯山在昌黎县北十二里有东西二山西五峯如笔架秀丽㢠出云表桃花

  山在昌黎县北少东五里其上有洞其下石壁有泉涌出亦名桃源严山在滦州南五里

  状如虎踞其东绝壁百仞有洞十八其三洞最大而深在绝壁闲攀援莫上下有石桥一郡水口也

  西麓为蚕箔峪又西三里为缷甲峪送甲峪芹菜山在滦州西南十八里南二里有莲池

  十亩大溯河源出焉媳妇山在滦州西南二十五里魏书地形志海阳县有新妇山疑即此

  双山在滦州西十里小溯水经其下入大溯水五子山在滦州西十二里上有五子洞

  龙溪源出此洞山在滦州西三十五里有洞深黝大雨迅骤能容数里湍亦名吞流山

  云山在滦州西七十里一名自来峯其岭有大湫曰湫岭其南为水峪王子峪北为秣轴峪

  围山在滦州西八十里上有飞泉四五会流下入泉河庙儿山在滦州西北十五里

  又西北十里为烽火山偏山在滦州西北九十里涧峪逶迤草木丛茂土厚居繁多榛栗𬃷

  梨之紫金山在滦州北三里旧产赤石脂因名横山在滦州北魏昼地形志海

  阳县有横山旧志在州北四里耸列如屏州人凿其崖以达郡为往来捷径山之北有榆山宛如重

  屏东麓临滦河孤山在临榆县南六里去海四里屹然如砥柱石河经其东入海连峯

  山在临榆县西南七十里一名莲蓬山渝水经其西入海尖山在临榆县西北八里下有

  龙潭甚深其北五里为五泉山有泉五道北入石河云𫎇山在临榆县西北二十五里一峯

  高出四时云气变幻无常亦名团云山山之南为黑山产煤又西南即平山也平山在临榆县

  西北四十五里其南十里为平山营椒果山在临榆县西北五十里其东为六罗山上庄坨

  其西为石岭皆产煤箭笴山在临榆县西北七十里辽史地理志迁州有箭笴山府志今名

  茶盆山凡边外之山盘礴内向者茶盆为大其峯万仞林壑幽靓自昔为胜游今在苇子峪外半舍

  东北为胜水岩迤西其岭尤狭置木梯以行俗呼为背牛顶以山后有石如牛故名石门山

  在临榆县西北自鸭子河西至水峪东连崖对峙处汤石二河上游亦名石门峡芙蓉山

  在临榆县西北旧名裂头山有二自挝角山东高广倍出群山而尖顶分三四者为前裂头山中有

  水峪其迤东十馀里有七峯相连极东而尖者为后裂头山居边外角山在临榆县北六里有

  前后二山相去二十里其山由居庸古北喜峯诸山而东延亘千馀里至此耸峙如角长城枕其上

  为直隶盛京边界洞山在临榆县北十里孤峯峭拔樵径萦纡围春山在临榆县

  东北十五里角山东五里屹若环堵其西为阑马山壁立万仞部落岭在卢龙县东十八里

  相传唐时居黑水部于此孤孤岭在卢龙县东南六里岭北有孤峯岭南为范家峪大小岭

  接昌黎界分水岭在卢龙县西北二十里与迁安县滦州接界水之从西北来者其左由挝

  角山盘头山入于漆右由塔盘山马鞭山入于滦层峦叠嶂多奇胜其东十二里为宜安峪西北十

  里为城子山又西一里为龙盘山千松岭在卢龙县东北里许其相近有马兰坡桃花峪

  又东为双望堡去孤峯一舍迤北十馀里为红山即抚寕县界鹿儿岭在迁安县西一百二

  十里景忠山之阴接遵化州界亦名卢儿岭北有层翠峯塔儿山月城山接遵化洪山口界其外为

  长城岭诸山罗家岭在滦州西北九十里欢嘉岭在临榆县东二里许山海关志

  言远戍者去而悲还而喜也长岭峯在迁安县西北五十里二峯南北夹峙通道所经

  滴水崖在抚寕县西北二十五里天马山西五里高千丈刀崖在抚寕县北台头营

  南顶平可容千馀人惟北面有微径可陟号为绝险临河崖在昌黎县西八十里一名阇黎

  洞壁立千仞山腰有洞可容二百人又南为磨山其石坚致可供器用下临渝河牛头崖

  在临榆县西以形似名其东有望海冈西南有连峯山西北有满井大旱不涸明时置牛头营于此

  傍水崖在临榆县西北五十五里层峦屏立石河带绕前案峭壁数仞内平外险祥云

  岛在乐亭县西南四十里迫近海滨方舆路程考岛中时有祥云涌出因名李家岛

  亭县西南海滨相近有桑坨岛秦皇岛在临榆县西南二十五里入海一里四面皆水相传

  秦始皇尝驻跸于此大崇峪在抚寕县西亦名大虫峪其石皆横生可为碾磨安乐

  峪在昌黎县西五十里其山东西横峙北接卢龙西近滦州界玉旺峪在临榆县北二

    十里 五泉山 东北 明嘉靖 中尝 产 银矿 命官采取 寻罢亦 名玉 王山下 有突 泉 为沙 河源 元        阳

    洞在临 榆县北盘桃 峪孤峯峭拔 悬崖空洞倒 蘸深潭牡  丹坡在抚寕县 东北六十里 多

    产 牡 十  九坨在 乐亭 县西 南四 十 里 海 中 大 数十顷 饶给 与月 坨相 似 一 名 石 臼 坨相

    传 漕 运 时店市 民 居 也 月    坨在 乐亭县西 南 五 十 里 海 中 形如 半月广数 十 顷 其 闲 草 木 繁

    植 雉 兔 充 斥冰 合时 居民常 射 猎 于 此 泮则棹 艇 樵 采 旧志 滦人 谓平坡 而 出 水 者 曰坨金           山

    嘴在临 榆 县 西 南六 十里山如 鸟 嘴 半 入于 海渤     海在 府 南 一百六 十里 东 连 辽海西 抵

    天 津南 通 山 东 登 莱浩 瀚千 有 馀里 自 直 沽之北折 而东 去 丰 润 滦 州之 南各 一 百二 十 里 乐亭县

    南四 十 五 里又 迤 逦 东北 绕 昌 黎抚 寕二县东南历临 榆 县 接  盛 京 锦州 府 寕 远州 界其在昌黎

    县南 者又 名 ⿰氵𡨋 -- 溟海去 县三 十 馀 里又 北 去七 里而赢名 曰七 里 海亦名 七里 滩 延 袤三 十 馀里 有菱

    芡鱼 蟹 之 利又 抚 寕 县 南有黑 洋 河亦曰 黒 洋 河海 口 即 明 时海运 道 也滦         河自 遵 化州 流 入

   东南迳迁安县西又东南迳卢龙县西又南迳滦州东又南迳乐亭县西又南入海即古濡水也汉

   书地理志肥如县濡水南入海阳水经濡水从塞外来东南过辽西令支县北又东南过海阳县西

   南入于海注濡水自卢龙又东南迳令支县故城东魏氏土地记曰肥如城西有濡水南流迳孤竹

   城西右合元水又东南迳主乡北瓠沟水注之又迳牧城南分为二北水枝出世谓之小濡水又东

   南迳乐安亭南东与新河故渎合又东南至絫县碣石山南入海而不迳海阳西盖经误耳元史河

   渠志滦河源出金莲川中由松亭北经迁安东平州西濒滦州入海大德五年平滦路言滦河与淝

   洳三河并溢冲圯城郭泰定二年永平路屯田总管言马城东北五里许龙湾头昔筑堤以防滦水

   西南连清水河至公安桥皆本屯地分去岁霖雨水溢冲荡屯田方今农𨻶宜豫修筑从之旧志滦

   河自开平界流七百里为九流河至喜峯口外有柳河宽河铁门关水俱流入之东南至潘家口入

   团亭下与潵水合又至中峯山与恒河合又过唐山与长河合又南流迳迁安县西三里转而东至

    分水 岭入 卢龙 界 过府城西 合漆水又 南四 十五里入 滦州 界经 州 东三里又 南五十里 至岳 婆港

    入 乐 亭 县界自 此 分为二支 一曰 葫 芦河在 县东北 三 十 里流经 县 东二十里 南流 入 海谓之 东滦

    河 一曰定流 河 在 县西北 三十 里流 迳县西十里至 县南四十 里 刘 家墩入 海明 景泰 中东滦淤而

    定流 河遂独承滦水入 海海水 青黒而 滦河水清碧入 海五十里不溷亦 曰绿洋 沟土人 又名强河

    青龙河源出口外 自桃林口 流 入经迁安县东 北界又南经 卢龙县西 门 外为漆河南合 滦

    河即古 卢水 也汉 书地理 志肥如 县 有卢水 南入元水水 经注 卢水 出肥如 县东北 沮 溪南流 谓之

    大沮水又南 左合 阳乐水又西 南与 小沮水合 而为卢水又南 与温 水合又南入 元水 隋书地理 志

    卢龙县 有卢 水卢龙县志漆水源从 境外十八盘北哈拉 乌苏 百五十里阿拉克泉至 蔡家峪合流

    而下 二百三十 里为三岔 口又 二十里 土人 呼为乌填 河入桃林 关鹿尾山 诸水 会之又 南流 至峯

    山名 青龙河南 会小沮水 又南至孤竹 故城之阴中流 有石如砥 柱又南入 滦河 按此 水源出桃

   林口北二百五十里𫎇古哈拉沁界山曰成格勒岱水曰顾沁即青龙上流也府境入滦之水惟此

   颇大旧志以在迁安者为青龙河在卢龙者为漆河遂谓青龙河入漆河不知即一水也新通志又

   辨此为元水非卢水汉志卢水入元似乎元大于卢当为元水然考水经注元水又在卢水之东上

   云出元溪下即云迳肥如县东则其源之不远可知矣大小沮合为卢水而大沮较长与今青龙河

   沙河水道皆合其为卢水无疑云入元者或据水之上下言之未必以此分大小也 哈拉乌苏旧

   作旱落兀素阿拉克泉旧作阿老各泉哈拉沁旧作喀喇沁成格勒岱旧作长吉尔岱今并改正

   淘金河在卢龙县西南源出笔架山东北诸山峪中西流入滦河黑崖子河

   龙县北源出县东北山谷中西流入青龙河旧志水经注阳乐水出东北阳乐县西南入沮水谓之

   阳口疑此即古阳乐水也温河在卢龙县北水经注温水出肥如城北西流注于元水县志温

   泉在县北十二里亦曰肥如水初由上水关入城中出下水关注漆后以数经水患塞上关堤水由

    城外西行南流入漆白沟河在卢龙县东 北源出阳山之 阴绕城东北西 流入青龙河  按

    汉书地理志肥 如县元水东入濡水水经注元水出肥如东北元 溪西南流迳其县东东屈南转西

    𮞉迳肥如 县故 城南俗又 谓肥 如水西南流右 会卢水又西 南迳 孤竹城北 西入 濡水地理志曰 元

    水东入濡盖自东而 注也隋昼地理志卢龙县有元水明统志有肥如 河在府城东二十里源出部

    落岭下流至城西 入漆河今皆无可 考惟白 沟河从县北入滦旧志 详考地理谓水经 注元水 迳肥

    如城南此水虽经县北 实在古肥如 之南知为元水无疑府志称为大沮 水新志又以 为阳乐水皆

    三里河在迁安 县东三里 源出 县北 小寨庄平原南流 迳耀孤山 麓又 西至 卢沟堡南

    注滦河盛夏愈冷严冬不水沙河在𨗇安县东三十五里 即古小沮水也水经注小沮 水发

    冷溪世谓之 冷池又南得温 泉水 口水出东北温溪西南流入 于小沮水小沮 水又 南流与大沮水

    合卢龙县志沮水源出 境外都山 东南龙王庙豹崖之三岔又二十里合 寺儿崖之 温泉又十里入

  冷口关冬暖夏凉谓之冷池又南会暖河及白洋河至峯山入青龙河其暖河自刘家关西流经徐

  流营北又西南入沙河即水经注所谓温泉也方舆路程考沮水今曰沙河恒河在迁安县

  西北源出三屯城西北景山之阴合县北狮子峪诸流至中峯西入滦可长河在迁安县西北

  九十里源出口外自董家口流入迳青山营东又南迳太平寨西二十里许至稔子口入滦河水经

  注洛水出卢龙寨西南流注濡水即此铁门关河在迁安县西北一百六十里源出口

  外自鐡门关入口西流出喜峯口关转西至潘家口入滦河所为水绕三关者也潵河

  地理志泽州有潵河旧志在迁安县西北一百六十里源出口外东流入龙井关亦名龙并关河至

  县西七十里汉儿庄南二里东注滦河宽河在迁安县西北一百七十里一名豹河产金砂

  源出口外西南流二百馀里入滦河白洋河在迁安县北四十里自口外流入东南迳石门

  白道至建昌营而涸雨溢时东通青龙河清河在迁安县北七十里源出口外自大岭寨流入

    至太平寨前又有蛤螺河亦出口外自城子岭流入至此合流又南入滦河 按水经注有润水敖

    水并自卢龙西注濡水隋志卢龙县有润水湟水疑即此渝河在抚寕县东汉书地理志临渝

    县渝 水首受白狼东入塞外又有侯水北入 渝又交黎 县渝水首受塞外南入于海水经注白 狼水

    自黄龙城又东北出东流为二水右水疑即渝水也西南循山迳河连城又南流东屈与一水会世

    名之曰㯼伦水疑即地理志所谓侯水也又东南迳女罗城东又南迳营邱城西又东南入海明统

    志渝河在抚寕县东二十里源出古阳州南流至莲峯山入于海旧志源出口外迳县东北平台又

    南迳桃儿峪又南合驸马寨前水亦曰狮子河又曰蒲泥河出菱芡蒲鱼为民利 按汉志水经注

    渝水源出白狼白狼水即今口外之老哈河去府界尚远亦不闻有分流明统志云源出瑞州在今

    寕远州界今彼地之 水惟大凌河似之然亦不近府境至旧志所称狮 子河其流又甚微不足以当

    古 水或疑即今之石河亦与汉志不合古今水道变 迁郦道元已不能明所当关疑今以渝关及临

  渝县名皆由此姑存诸说以备考松流河在抚寕县西南三十里源出双顶山北流经滑

  子山后入阳河阳河亦曰洋河在抚寕县西一里许源出界岭口外列坨山西南流入口东有

  箭杆水自箭杆岭口流入注之又西南至台头营南有黑岭水自青山口流入注之又南至县西南

  转东南流至紫荆山南入海潮河在昌黎县东二十里源出仙台顶后东南流合饮马河入

  海一名马家河县境群川之水皆会于此 按汉书地理志絫县有下官水南入海又有碣石水宾

  水皆南入官旧志云官水疑即潮河碣石水即急流河宾水即饮马河也饮马河在昌黎县

  南五里源出卢龙县界谿谷中东流迳县西安山下又东与深江河合流为沙河下流合潮河入海

  两河在昌黎县西南八里各川至此合而为二其相近者曰泉河在县西二里又有土桥河在

  县西十里兴寕屯源出青沟营其在南者曰绕湾河源出茶芽山流绕安山东麓亦曰安山河皆合

  于深江河 按两河与泉河土桥名不相涉旧志混而为一今依方舆路程考改正急流河

   在昌黎县西门外一名西沙河源出龙潭水下流至县西南里许合饮马河深江河

   黎县西十八里源出净影池长峪石窟诸川又梭头河在县西北三十里源出道者凤凰诸山与深

   江河合而为柳河合于两河达虹桥入饮马河套里河在昌黎县西六十里源出龙山流经

   静安堡入乐亭县界清水河在滦州南水经注清水出海阳县东南流迳海阳城又南合新

   河又南流十许里入九过口注海明统志在乐亭县西源出马城北蔡家庄旧已湮塞洪武中濬故

   道置闸潴水以通海运州志青河在州东南二十里源出州西五子山东五里有大泉沸腾流迳州

   南八里曰八里河又经料马台邱官营伏入地中俗名地桥又东南二里迳阎家庄复见为龙溪又

   西南二里乱泉突起分二派一派东南行一百三十里经乐亭西南马家营达绿洋沟入海是为西

   清河一派西南行十六里经破桥又西合溯河折而西南至沙沟又六里至泽头合古憧河又西南

   三十五里至公安桥又四十五里至蚕沙口入海其水极清入海二十里不溷亦名清水河秦汉以

  来为漕运故道闸迹尚存明永乐十八年以运艘遭风罢又古憧河在州南四十里源出倴城南流

  迳石桥入清河又有陷河在州南五十里源出倴城北于家泊南流会数水亦至蚕沙口入海

  河故道自顺天府宝坻县迳遵化州丰润县流入迳滦州南又东至乐亭县入濡水水经注

  新河故渎承鲍邱水东出谓之盐关口魏太祖征蹋顿与泃俱导也东北绝庚水又东北出迳右北

  平绝巨梁水又东北迳昌城县故城北又东为二水枝渎东南入海新河自枝渠东出合封大水谓

  之交流合水又东出海阳县与缓灵水会又东与素河会谓之白水口又东至九过口又东迳海阳

  县故城南又东绝清水又东容水出焉又东左迤为孔阳孤淀又东会濡水入海旧志有潮河在滦

  州南一百三十里海水荡潏流延百馀里乃黑洋海口东派北连曾家湾流至济民汤东距蚕沙口

  二十里亦名林里疑即新河馀流又乐亭县志有新河套在县西二十五里夹于清滦之间盖即古

  新河靳家河在滦州西南八十里一名小青龙源出游观庄南流合黄坨河其黄坨河

  亦出游观庄南流至此而合乱流而南入于海别故河在滦州西源出庙儿山东南流至州

  西北三里合金鱼泉又东南经州南岩山桥合五里河又东四里入滦河一名玉带河故道久淤明

  万历中尝议疏濬不果 本朝雍正四年始疏通复旧灌溉甚广溯河在滦州西即古素水

  也水经注素河出令支县之蓝山南合新河又东南入海海志大溯河在州西十八里源出卢龙县

  马家庄南流折西合董家湾又东南经芹菜山波洛桥又南合莲台港经于家泊入青河又有小溯

  河在州西十二里发源烽火山东流经拐头山过双山入大溯河 按旧志谓溯河即古素水盖素

  溯声相同而讹也但水经注青素二水各自入海今二河合流亦与古不同矣沙河源出迁安

  县西横山之赤崖南流会血石岭流出之石河流经沙河驿东又南经滦州西四十里合海子长湾

  及大小泊之水又南入丰润县界转东南人海今下流已⿰氵扵 按汉昼地理志海阳县有缓灵水南

  入海水经注缓灵水出新平县东北世谓之大笼山东南流迳令支城西西南流与新河合南流注

   于海疑即此官渠河源出滦州西白云山南之水峪曰帅家河西南流经开平城东又西

   南与陡河合为官渠河又南经丰润县东南界又南复经州界入海 按汉书地理志海阳县封大

   水南入海水经注封大水出新平县西南流迳新平县故城西又东南龙鲜水注之乱流南会新河

   又南入于海疑即此陡河在滦州西源出迁安县馆山亦名馆水南流迳罗家岭又迳偏山临

   水院合黄花港入牤牛桥又名牤牛河又西南会唐家河至州西八十里双桥合板桥水又南迳石

   城西为石溜河又南迳唐山桥名大河又南与帅家河会为官渠河 按汉书地理志海阳县有龙

   鲜水东入封大水水经注龙鲜水出新平县西北世谓之马头山二源俱导南合一川东流注封大

   水疑即此旧志云河旁地中产水火炭可供爨陶磁器者尤利之今舆图陡河自丰润县南入海不

   合官渠河与旧志不同唐家河在滦州榛子镇西源出州狼窝铺崖下东南流迳冷家湾

   南入陡河又板桥水源出围山瀑布流为泉河南迳峯山入陡河王家河在滦州西一百

   二十里源出曹家口社南流至丰润县胥家庄漫流入白场达于海龙湾河在滦州西北九

   十里发源罗家岭南三里南流至榛子镇东合暖泉入陡河横河在滦州北七里源出卢龙

   县独子山东南流绕横山麓至偏凉汀入滦河中淀河在乐亭县东十五里又县东南有汤

   家河东北有厐家河西南有苑家河三岔河西北有戴家河蒋家河皆滦河支流也汤河

   榆县西四十里源出汤前寺山南流迳海阳店又南迳秦皇岛入海又张果老河即汤河分流下流

   复合汤河石河在临榆县西源出口外自义院口流入经石门寨东合南北二关河至南海口

   入海府志谓源出口外龙潭由城子谷入盖东一派也至石门寨东合流北关河在临榆县

   北二里源出关外由北水关穿长城流入经西关南流入石河又南关河在关南二里由南水关穿

   长城流入石河长春淀在滦州西南一百二十里金史地理志石城有长春淀旧名大定淀

   大定二年更蒲泊在昌黎县南二十五里源出县东海眼山夹莲峯樵夫诸川而下历惠民

  场东南入海大田泊在滦州南产苇蒿中多狼冕大水泊在滦州西南七十里

  源出土山任郎庄流迳赤堠社曰汉王渠南播为小水泊人迳孙家沟永登屯入沙河海子

  长湾在滦州西四十里产菱芡鱼鰕下流入沙河狮子湾在滦州西七十里渟𭰁靓

  碧东南流入石溜河龙潭在卢龙县东北燕河城北八里有石门两山如壁中为龙潭

  泉有二一在抚寕县东北三十里一在昌黎县西一里平地涌出隆冬不冰金泉在滦州西

  三里其水南流入莲花池达别故河扶苏泉辽史地理志滦州有扶苏泉甚甘美秦太子扶

  苏北筑长城尝驻此滦州志有井泉在州西北十五里即古扶苏泉也莲塘在乐亭县北里

  许讲武台后偏凉汀在滦州北五里滦水临于前横山枕于后其地最凉故名偏凉旧漕

  运泊舟处明景泰中建偏凉寺于此 本朝乾隆八年十九年四十五年   高宗纯皇帝东巡

   盛京   銮舆经临俱有   御制诗谯   楼井在府治南每天将雨有气自井中出

  居民以此占雨候双文井在临榆县学前西偏城中七十馀井皆咸惟二井甘美










                       前提调官沈兆沄恭纂辑

                       提调官王广荫恭覆辑

                       校对官李孚忠恭  校

                       校对官章诒燕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永平府

  ︹古迹︺新昌故城今卢龙县治汉故新昌县属辽东郡在今奉天府海城县界后魏改置于

   此为北平郡治隋改曰卢龙至今因之朝鲜故城在卢龙县东汉乐浪郡有朝鲜县在

   今朝鲜璄内后魏延和元年徙朝鲜民于此置朝鲜县属北平郡高齐省入新昌肥如故

   城在卢龙县北本春秋肥子国应劭曰肥于奔燕燕封于此故曰肥如汉置县高帝六年封蔡寅

   为侯邑后汉晋皆属辽西郡后燕时幽州刺史镇此北燕冯宏大兴二年子崇以肥如降魏因为辽

   西郡及平州治隋省入新昌县旧志肥如城在卢龙县西北三十里 按通典汉辽西郡故城在今

   郡东汉郡不在此疑是后魏时故址也令支故城在迁安县西春秋时山戎属国国语

   齐桓公北伐山戎刜令支史记作离支即令支之讹也汉置县晋𥘉陷于鲜卑太安二年封鲜卑务

   勿尘为辽西公以令支为国都其后慕容儁取令支置辽西郡义熙三年慕容懿以令支降魏魏太

   平真君七年并入阳乐县魏书地形志肥如县有令支城通典卢龙有汉令支城辽史地理志平州

   安喜县本属汉令支县地太祖以定州安喜浮户置在州东北六十里金史地理志平州迁安县本

   汉令支县故城辽置安喜县大定七年更今名县志安喜故城在县西北七十里府志安喜故城在

   今县东北二十里又县东三十里万军山顶有土城三百馀步中有将台或以为安喜故址

   阳故城在迁安县西北辽于今喜峯口外置泽州治神山县又于此置滦河县属焉金初与

   州俱废入神山承安二年复置惠州升孩儿馆为滦阳县隶之泰和四年又与州俱罢元复改置滦

   阳县为惠州治明洪武中废旧志滦阳城在今县西北一百六十里元置明初废为营府志辽县在

   今滦阳营金滦阳县在今汉儿庄汉儿庄即孩儿馆金升馆为县隔二十里非复故城也元县即辽

   之陷河采炼置泽州者又非此阳乐故城在抚寕县西汉置县属辽西郡后汉为郡治晋

   因之后魏仍属辽西郡北齐省水经注地理风俗记曰阳乐故燕也辽西郡治秦始皇二十二年置

   魏氏土地记曰海阳城西南有阳乐城后汉书注阳乐故城在平州东旧志在今抚寕县西关外

   按阳乐后汉时为辽西郡治赵苞传苞为辽西太守迎母到郡道经柳城则阳乐故县应在柳城之

   东今府东北口外旧志陡河西南百里有阳乐城是也岂魏晋时移此城于肥如东界耶絫县

   故城在昌黎县南汉置县属辽西郡后汉省马城故城在滦州南唐书地理志平

   州马城县古海阳城也开元二十八年置以通水运通典平州西南到马城县一百八十里辽史地

   理志马城县辽割隶滦州在州西南四十里宋史地理志马城县于宣和四年赐名安城元史地理

   至元四年省州志废县在州南二十里又有古马县在州西南二十里古马社 按辽志道里与

   通典不同盖非唐古治也海阳故城在滦州西南汉置县高祖六年封摇扶馀为侯国魏

   氏土地纪令支城南六十里有海阳城石城故城在滦州西南汉石城县在今口外大

   寕旧卫界唐初于今州西北界置临渝县为平州武德二年移州治卢龙七年省临渝县贞观十

   五年复置万岁通天二年改名石城属平州通典平州西北到石城县一百四十里蓟州东南到石

   城县百八十五里是也辽又改置于此属滦州辽史地理志唐石城县在滦州南三十里仪凤石刻

   在焉今县又在其南五十里辽徙置以就盐官宋宣和四年尝赐名临闾寻入金复曰石城元初省

   入乐亭至元二年改属义丰滦州志在州西南九十里义丰社明永乐初移置开平中屯卫于此今

   废 按旧志谓唐石城县即今抚寕今考通典县在平州西北蓟州东南与寰宇记同知不在抚寕

   也特新唐志载临渝关碣石山皆在县境为可疑然通典碣石渝关并在卢龙唐志误耳辽志谓唐

   石城在滦州南三十里亦与通典不合今州西榛子镇南去开平城五十里疑即唐故县也

   城故城在滦州西南汉置昌城县属右北平郡后汉废夕阳故城在滦州西南汉

   置县属右北平郡后汉省后燕慕容宝封高云为夕阳公即此新安平故城在滦州西

  汉置新安平县属辽西郡后汉废后赵石虎建武七年自海道袭燕安平破之水经注封大水西南

  流迳新平县故城西地理志辽西之属县也 按辽志中京大定府汉为新安平县汉末步奚居之

  旧志疑故县本在大定汉末始南移海阳界非是盖辽志援古多不足据也乐安故城

  在乐亭县东北晋咸康六年石虎欲伐慕容皝具船万艘自河通海运谷于乐安城永和初石虎复

  使其将邓恒屯乐安水经注濡水东迳乐安亭北即此金始置乐亭县县志乐安旧城在县东北二

  里亦名旧镇庄迁民故城今临榆县治辽史地理志中京道迁州兴善军本汉阳乐县地

  圣宗平大延琳迁归州民置治迁民县金州县俱废为迁民镇属瑞州海阳县元史天历元年发中

  卫兵守迁民镇即此北蕃地理志迁州在临渝关东五十里南去海二十里润州故城

  在临榆县西辽圣宗平大延琳迁寕州氏置润州治海阳县属中京道金皇统三年废润州以县属

  瑞州元省洪皓松漠纪闻润州西去平州一百四十里北蕃地理志润州在卢龙县东北西至渝关

   四十里南去海三十里县志海阳城在县东六十里即故县也 按辽志润州统海滨县其海阳县

   属隰州与辽志互异明志载海滨县入寕前卫与金志同今从之抚寕旧城今抚寕县

   治唐初置抚寕县寻省入卢龙金大定二十九年复升新安镇为县旧志明洪武十三年移治县西

   玨兔耳山东永乐三年于故县置武陵卫成化三年议者请复县于旧址乃于卫东立县合为一城

   即今治也 按明统志谓今县本汉骊成县地汉志骊成属右北平郡界不得越肥如而到此旧志

   又谓汉置临渝县唐改石城辽始徙滦州界有临渝故城在县北今考汉临渝县古无的据水经注

   云渝水西南迳河连城疑是临渝县故城当在今口外近锦州西界唐初改置临渝县后改石城通

   典寰宇记俱云在平州西北一百四十里不在今抚寕界亦不云即汉临渝县辽初改置石城在故

   城南五十里未闻自今抚寕徙置也旧志因县志以狮子河为渝河遂谓今县即汉临渝又云有渝

   关城在今县东二十里疑即故县皆误广寕旧城今昌黎县治辽以所俘定州民置广

   寕县为营州邻海军治金大定二十九年以与广寕府重更名昌黎 按汉柳城即后魏唐营州辽

   金之兴中府在今口外锦州边界此营州自是辽时所置乃辽志所载沿革竟与兴中府界同旧志

   又疑唐尝侨置营州于此唐时营州虽屡经迁徙未尝移今府界也望都废县在卢龙县

   南辽史地理志平州望都县本汉海阳县太祖以定州望都县俘户置在州南三十里金史地理志

   海山县本辽望都大定七年更名元史地理志至元二年省海山入昌黎三年复置四年又省

   丰废县今滦州治辽置辽史地理志滦州汉海阳县太祖以俘户置统义丰县本黄洛故城

   世宗置元史地理志义丰县至元二年省入州三年复置明实𨱇洪武二年并义丰入滦州 按水

   经注黄洛水出卢龙塞在今迁安县西北界则黄洛城亦当在其地非滦州境也骊成故

   县汉置属右北平郡后汉省 按骊成古莫知所在旧志云按汉志县有大碣石山在西南与地

   广记碣石在今石城县故骊成也又考石城县在今滦州则骊成当在今乐亭县志有古城在县西

   南三十里疑即是其说诚似然今县境实无所谓碣石山也孤竹城在卢龙县南汉书地

   理志令支县有孤竹城水经注元水西南迳孤故城北孤竹国也城在山侧肥如县南十二里

   按水经注孤竹城在濡口之东元水之南旧志谓在县西十五里转在滦河之西盖后人所附会者

   辽兴城明统志在府东十八里唐开元初安东都督府治此辽为辽兴府城 按旧唐

   开元二年移安东都䕶府于平州天宝二年辽西故郡城安东府固尝治此然不闻别筑一城

   至辽之辽兴府亦即治卢龙城也明志不知何据又云柳城废县在府西二十里唐于此置营州更

   长城隋书地理志卢龙县有长城明统志长城在府北七十里龙纪城在迁安县

   北二十里周二百馀步相传辽萧后所筑遗址犹存杨买驴城在迁安县北四十里周五

   百步旧志相传辽圣宗时萧太后所筑杨买驴其臣姓名司营筑之事者洋河城在抚寕县

   东南十五里方六里府志谓唐初置泸河县属燕州即此山西城在抚寕县西南五十里旧

   址尚存相传唐太宗征辽时筑凤凰城在昌黎县西道者山之右独莫城在滦州南

   九十里又有倴城在州西南六十里唐山土城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李家庄城在州南四十里柏

   家庄土城在州南五十里稻地土城在州西一百二十里旧志元立屯田总管府于马城自独莫城

   以下皆当时屯兵处也茂乡镇城在滦州西七里唐书地理志马城东有茂郷镇城

   独幽城在乐亭县东南十里时登屯柳城废军在昌黎县西南唐书地理志平

   州有柳城军永泰元年置县志有柳城在县西南六十里静安社即故军也 按辽志谓广寕县为

   汉柳城县地者当由此柳城军而误永平故卫在府治南明洪武四年置 本朝康熙二

   十七年栽卢龙故卫在府治南明永乐四年置又东胜左卫在府治东明永乐元年自山

   西边外移此 本顺治九年皆裁故兴州皆屯卫在迁安县城内永乐三年

   旧大寕界移此山海故卫在今临榆县东本古渝关明洪武十四年即关置卫 本朝干

  隆二年建临榆县卫废抚寕旧卫在抚寕县北十里永乐三年温昌镇

  在滦州西唐书地理志石城有温昌镇长春行宫在滦州西南金史地理志石城有长

  春行宫又旧志丹阳宫在州东南三十里濯清亭在滦河西岸皆金置千金冶在滦州南

  汉书地理志夕阳有铁官唐书地理志马城东北有千金冶名胜志冶在滦州南二十里即汉夕阳

  铁官也州志又有古冶在州南六十里昌国署在乐亭县东十七里元时为屯田署金犹

  称为署里望海台在卢龙县东相传汉武帝筑擂鼓台在滦州西百里相传唐太

  宗征辽尝驻师于此地多峻石将台在滦州西八十五里下有黄崖河千里台

  州北十里周围草场百馀顷古料马台也澄海楼在临榆县南寕海城上前临大海明兵部

  主事王致中建 本朝乾隆八年十九年四十八年   高宗纯皇帝恭谒 盛京   祖陵

  皆   驻跸于此有   御制登澄海楼诗并   御书榜额一柱联一楼前建   御

   碑亭恭贮  宸翰  炼  铁𬬻在迁安县西四十里世传唐太宗征辽造军器于此

  ︹关隘︺青山口关在迁安县西北一百二十里西至喜峯口六十里其南为青山营其东十

   里曰榆木岭皆有把总驻守又东南为大岭寨烂柴沟皆有堡又东南为城子岭关又东即擦崖子

   铁门关在迁安县西北一百六十里关外有大潭即喜峯之水源其西曰李家峪堡接

   喜峯口有把总驻守其东曰董家口堡接青山口潘家口关在迁安县西北一百八十

   里喜峯口西有千总驻守其西接龙井关龙井关在迁安县西北一百九十里西接遵化州

   之洪山口陡峙边外有城旧设把总 本朝嘉庆十六年白羊口关在迁安县北六

   十里亦曰羊峪堡有把总驻防其东有白道子堡又东为石门峪口东接冷口其南即建昌营也

   擦崖子关在迁安县北七十里亦名擦牙子堡有把总驻防其东曰洪义岭堡五重安堡

   又东曰新开岭关接白羊口刘家口关在迁安县东北六十里东接桃林口旧为出大

   寕要路明建文初燕王驻永平自此北取大寕其南十里为刘家营属卢龙县有城旧设把总属建

   昌路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裁冷口关在迁安县东北七十里明初三卫贡道由冷口入有

   关城 本朝设防守尉及把总驻防其东南为河流口南有河流营又东南为徐流口南有徐流营

   又东即刘家口也桃林口关在迁安县东北八十里青山口西其南十里为桃林营属

   卢龙县有城旧设守备 本朝康熙初改把总属建昌路其东曰梧桐峪口重峪口旧皆为戍守处

   界岭口关在抚寕县北七十里旧筑关城有束西月城 本朝设把总驻守属燕河路其

   东曰箭杆岭关又东有苇子峪纳子峪等关接义完口其西南二十里曰青山口旧设守备康熙初

   改把总今裁山海关在临榆县东门本古渝关地也隋开皇三年城渝关十八年汉王

   谅伐高丽出临渝关通典临闾关今名临渝关在卢龙县东一百八十里欧阳修五代史幽州北七

   百里有渝关关东临海北有兔耳覆舟山山皆陡绝并海东北有路狭仅通车其旁地可以耕种唐

   时置东西狭石渌畴米砖长扬黄花紫𫎇白狼等戍以扼契丹于此旧志山海关明洪武初徐达建

   十四年兼置山海卫 本朝于关设都司于卫设守备乾隆二年废卫置县八年十九年四十五年

   四十八年   高宗纯皇帝东巡 盛京皆有   御制山海关诗 按明统志云榆关在抚

   寕县东二十里徐达移于东界改名山海新旧诸志皆从其说今以通典临渝关在卢龙县东百八

   十里之数考之乃知即今山海之地盖辽金时以渝关为腹里地故址渐湮明初始修复之非徙置

   也其在县东二十里者乃驿递之所取渝关为名耳黄土岭关在临榆县西北六十五里

   旧设守备驻防 本朝康熙初改设把总属石门路义院口关在临榆县西北七十里旧

   设守备 本朝康熙初政把总属石门路其东为水门寺关迤北为平顶峪城子峪又东为董家口

   关关之东曰大毛山口有城康熙元年设把总又东为小毛山口小河口大青山口接黄土关其西

   南十二里曰石桥峪又南接石门塞又东为长营皆有堡一片石关在临榆县北七十里

   有城城东为九门水口有水分九道南下合为一流因名旧设参将驻防 本朝顺治元年裁旧志

   自一片石而南曰寺儿峪三道关角山关旱门关北水关凡历五关口至山海关又城子峪堡在山

   海关北少西七十里旧设都司驻防顺治六年喜峯口巡司在迁安县西北一百

   七十里西南去遵化州七十里其东南五里为喜峯口城周三里置巡司关口有来远楼可容万人

   明时驻兵戍守为蓟边重地 本朝特设防守尉及游击驻防谓之喜峯路兼辖太平寨青山口李

   家峪擦崖子白羊峪榆木岭等六汎其北一百二十里有松亭关东北去旧大寕卫三百六十里辽

   金时故关也建昌营巡司在迁安县东北四十里有城周四里东至燕河营五十里

   明初为东路协守万历二十四年移置台头营改建昌为路设参将及车营都司 本朝顺治六年

   裁参将设都司驻守乾隆三十年又于此增置巡检三屯营巡司在迁安县东北六十

   里有城周四里西北去遵化州一百二十里明宣德初设总兵于狮子谷天顺间筑城于忠义中卫

   三百户屯因名三屯营 本朝设副将驻守兼置巡司于此榛子岭巡司在滦州西

   金史地理志石城县有榛子镇旧志在州西九十里有堡城明万历中移乐亭新桥巡司于此 本

   朝因石门寨巡司在临榆县西北四十里有城明设参将驻守 本朝顺治六年

   改设都司乾隆六年设巡司燕河路在卢龙县东北五十里亦曰燕河营有城旧置参将

   驻守 本朝顺治六年改设守备今改都司蒲河营在抚寕县南六十里蒲河海口东至

   戴家河口四十里为海口要冲明季设兵戍守本朝顺治十三年增设都司驻防属天津镇兼辖

   南海口嘉庆十五年改隶提标台头营在抚寕县北三十里有城旧设副将驻守 本朝顺

   治六年改都司康熙元年改设把总属燕河路开平营在滦州西南九十里即石城废县也

   明初置开平中屯 卫于口北大寕河岭后移真定永乐初复移建于 此成化初筑城周四里 本朝

   康熙六年裁卫十 四年移三屯营把总驻 此刘 家墩营在乐亭县南四十里明崇祯四

   年立海防右翼营于此设游击寻改守备 本朝顺治中移守备于县西南三十五里马头营仍名

   刘家墩康熙十六年又移于乐亭改设把总驻守马头营旧名清河口明永乐间所置新桥

   镇营在乐亭县西南三十里有城周二里金志乐亭有新桥镇即此元季设新桥巡司明万历

   二十年倭犯朝鲜因设新桥营与昌黎之赤洋营抚寕之牛头崖营为海口三营寕海城

   在临榆县南十里周一里有奇明天启二年设龙武营于此后亦曰南海口关 本朝初设守备康

   熙二十三年改设把总属蒲河营太平寨在迁安县西北六十里亦曰太平营旧设太平

   路参将今改千总驻守仍曰太平路属喜峯路双望堡在卢龙县东三十里又安河堡在县

   西三十里赤峯为驿道所经又安山壁在县北三十里亦曰松崖堡新店堡在迁安县西六

   十里旧置新店递运所于此今废深河堡在抚寕县东四十里其北又有平山营堡

   家堡在昌黎县东二十里与抚寕县接界静安堡在昌黎县西南六十里明嘉靖三十

   一年八里堡在临榆县东八里淀流河集在乐亭县西北二十三里即古

   新安镇也胡家庄在滦州有州判驻此归化盐场在抚寕县东南海滨南至秦皇

   岛东抵山海关西至昌黎接石碑场亘四百馀里又旧有惠民场在县西南海滨亘二百二十里今

   并于归化济民盐场在滦州西南柏谷庄南海滨东极潮河接石碑场西跨运河连越支

   场亘一百三十五里石碑盐场在乐亭县西南二十八里济民场东七十里东连归化场

   亘一百七十里滦河驿在卢龙县南二里西去七家岭驿六十里七家岭驿

   安县南四十里沙河旧在县西南七十里七家岭后移于此分属滦州旧有驿丞 本朝乾隆三十

   滦阳驿在迁安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三屯营旧在县西北一百六十里鹿儿岭后移于

   此设有三屯巡司兼驿丞事榆关驿在抚军县东四十里明洪武十四年置 本朝𥘉裁

   后复置分属乐亭县西去芦峯口驿四十里有驿丞芦峯口驿在抚寕县治东南旧在县

  西十五里明洪武十四年置后移于此西去滦河驿七十里迁安驿在临榆县西门外明

  洪武十四年置崇祯中归吕黎县应役西去榆关驿六十里旧有驿丞今裁

 ︹津梁︺永济桥在府城西门滦河上滦阳桥在卢龙县西南七十里滦河上三里

  桥在迁安县东三里河上黄台桥在迁安县西南五里黄台山下近以河流决溢不时

  移于黄台之南六七里冬春造桥夏秋舟渡大寨桥在迁安县西北九十里滦河上旧为

  浮桥今以舟渡渝河桥在抚寕县东二十里海洋桥在抚寕县东六十里阳河

  桥在抚寕县西阳河上府志桥凡七俱水浅则设水泛则撤虹桥在昌黎县南八里金明昌

  柳河桥在昌黎县西北三十里岩山桥在滦州南五里金大定间建一州水

  口也又溯河桥在州西二十五里公安桥在滦州南九十里牤牛桥在滦州西

  八十探海桥在临榆县南门外又登化桥在东门外石梯子渡在卢龙县

  西南十里又县南十里有虎头渡滦河渡在昌黎县西七十里马城渡在滦州南

  二十淀流河渡在乐亭县西北二十里滦河渡口也

 ︹陵墓︺︹商︺孤竹三冢明统志俱在府城西北双子山有孤竹长君之冢团子山有孤竹次

  君之冢马鞭山有孤竹少君之冢传曰国人立其中子盖次君也 按寰宇记孤竹城下引隋经图

  云汉灵帝时辽西太守廉翻梦人曰余孤竹君之子伯夷之弟辽海漂吾棺愿见藏覆明日果见浮

  棺于津际乃为改葬后人因此又分为三冢也今夷齐墓又见山西蒲州府︹明︺翟鹏墓

  在抚寕县南关外

 ︹祠庙︺李将军祠在卢龙县南虎头石下祀汉李广三忠祠在迁安县西北景忠

  山上祀诸葛亮岳飞文天祥韩文公祠在昌黎县治西北明洪武中建姜女祠

  在临榆县东南并海里许祠前土邱为姜女坟傍有望夫石俗传姜女为𣏌梁妻始皇时因哭其夫

  而崩长城 本朝乾隆八年   高宗纯皇帝恭诣 盛京道经临榆有   御制姜女祠诗

  序云今山西潞安直隶古北口并此处皆有姜女祠考杞梁之妻见于左传孟子非始皇时人可知

  即列女传载有崩城之说亦无长城实据也然其节义有可尚者故题以诗十九年四十五年四十

  八年皆有  御制诗清节庙在卢龙县西二十里孤竹故城祀伯夷叔齐旧庙久废明

  洪武九年重建于府城内东北隅景泰中复建于此庙有清风台揖逊堂 本朝康熙四年知府彭

  士圣修大学士范文程有记今有司每岁春秋致乾隆十九年四十五年四十八年   高宗

  纯皇帝恭诣 盛京   清跸所经有御制夷齐庙孤竹城揖逊堂清风台古松诸诗并

     御制榜额曰古之贤人台曰介石清流显功庙在临榆县城内明景泰中建祀中山

  王徐北海神庙在临榆县山海关澄海楼侧 本乾隆四十五年   敕建

 ︹寺观︺隆教寺在卢龙县南一里明洪武初建 本顺治六年修壮丽为诸刹之冠

  元寺在卢龙县南台山顶明永乐七年开福寺在迁安县宣化坊明宣徳中建

  峯寺在抚寕县治北正统四年宝峯寺在昌黎县北八里俗名水岩寺有唐佛顶

  尊胜憧记开元灌顶国师不空奉诏译荐福寺在滦州西北隅金时建古松二株枝干连

  属其下可坐百馀人偏凉寺在滦州北五里偏凉汀明景泰中建其地山水环注林壑幽胜

  永佑寺在临榆县南 本朝雍正四年   敕建   世宗宪皇帝御书榜额曰永庆

  清宴乾隆八年   高宗纯皇帝御题榜额曰四海永清十九年修紫阳观在卢龙县

  东南昊天观在迁安县东南隅明洪武初建栖云宫在迁安县西三十里唐贞

  观时天妃宫在临榆县永佑寺西 本朝乾隆八年   高宗纯皇帝御书榜额曰

  珠宫涌见十九年修











                         前提调官沈兆沄恭纂辑

                         提调官王广䕃恭覆辑

                         校对官王思义恭  校

                         校对官章诒燕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永平府

 ︹名宦︺︹汉︺王尊高阳人初元闲以令举幽州刺史从事太守察其廉补辽西盐官长数上书言

  便宜︹隋︺韦冲杜陵人开皇时为营州总管宽厚得众心怀抚靺鞨契丹皆能致其死力

  奚霫畏惧朝贡相续高丽尝入寇率兵击走之︹唐︺田仁会长安人永徽中为平州刺史岁

  旱自暴以祈而雨大至谷遂登人歌曰父母育我兮田使君挺精诚兮上天闻中田致雨兮山出云

  仓廪实兮礼义申愿君常在兮不患贫李晦乾封中为营州都督以治状闻赐书慰劳

  循华原人开元闲擢游击将军渝关守捉地南负海北属长城林峦层翳寇所蔽伏循调士斩木

  开道贼遁去︹辽︺韩德枢安次人为辽兴军节度下车整纷剔蠧恩煦信孚劝农桑兴教

  化期月民𫉬苏息︹金︺爽和天眷初知永安军为叛寇孟邦养所执胁之降不从遂被害

   爽和旧作双虎今改正︹元︺阿台宪宗时为平滦路达鲁噶齐始至请蠲银盐酒等税诸侯

   王道出平滦费银七千五百两户部不即偿阿台自陈上前尽取偿以归 达鲁噶齐改见保定府

   刘德温大兴人大德中为永平路总管当天历兵革之馀野无居民德温为政一年而

   户口堦仓廪实遂兴学校以育人材庶事毕举岁大旱祷而雨滦漆二水为害有司岁发民筑堤德

   温曰流亡始集而又役之是重民困也遂罢其役水亦不复至︹明︺杨禧太和人永乐中知昌

   黎县尽心民事政教大行考满民乞留晋二秩还任再阅三考在任十八年王冕洛阳人嘉

   靖初以兵部主事巡视山海关辽东妖贼陆雄作乱突入关吏欲扶冕出走冕曰吾有母在走安之

   急执兵卫母母𬒳伤冕奋前救之被执贼胁以白刃冕大骂遂遇害赠光禄卿邦

   人万历中为永平知府濬滦河筑长堤裁抑税使高淮不敢大横张春同州人天启二年为

   永平兵备佥事时诸军屯山海关永平为孔道士马络绎难民又云集春应之有方事皆就理而民

  不告病崇祯初坐浮言削籍及永平失守复起春为兵备偕诸将收复永平诸城加太仆少卿郡当

  兵燹之馀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人益怀之四年监总兵吴襄宋伟军救大凌河兵败被执不屈死

  郑国昌邠州人崇祯初以按察使治兵永平 大兵破水平国昌自缢于城上中军守备程

  应琦从之应琦妻奔告国昌妻与之偕死赠国昌太常卿张凤琦阳曲人崇祯初为永平知

  府 大兵破永平凤琦一门及推官罗成功副总兵焦延庆东胜卫指挥张国瑞卢龙教谕赵允殖

  俱死之鳯琦赠光禄卿成功等赠恤有差杨燫崇祯初知滦州城破死之赠光禄少卿

  承埏嘉兴人宗祯中知迁安县教民仿江南桔橰法凿沟开渠辟田三百八十馀亩复业者千

  七百户时当输栗天津以济辽饷承埏令民赍钱至山海关易粟转输而偿以漕栗或代明年正赋

  省浮费万计

 ︹本朝︺吴尽忠任县人顺治𥘉为山海关都司寇至击败之继又来犯尽忠率众追至邢家湾

   马蹶为贼所执不屈被害宋琬莱阳人顺治十四年为永平道性明决遇事立剖奸宄敛迹境

   内肃李中梧辽阳人知永平府民有持锄杀人事久未决中梧命燃草炙锄血迹宛然

   狱乃定又有操故劵䜣人负其父财者察知其伪其人愧服而去陈丹山阳人康熙初知永

   平府下车即尽罢供应还各属严绝馈遗署内另舍自居才可容膝以勤政积劳卒于官卫立

   鼎阳城人康熙初知卢龙县地当两京孔道驿使旁午供张糗糒悉称贷营办不以扰民先是县

   中征粮勺杪以下皆用升合量纳草束以银代仍买之民闲而低昻其值立鼎令输户合奇零统归

   斗斛及额而止征草束者用本色输民甚便之  圣祖仁皇帝命尚书魏象枢侍郎科尔坤巡

   察畿甸至卢龙治具不为食啜茶一瓯曰令饮卢龙一杯水耳吾亦饮令一杯水诸大狱悉以咨之

   立鼎引经准律咸大称善王永命临汾人知迁安县持躬清介课士严明设缉逃捕盗法民

   甚赖之修泠口边墙建孔道桥粱不误公不扰民以升任去民为立碑志徳政祀名宦

  ︹人物︺汉郭凉右北平人虽武将然通经书多智略尤晓边事幽州牧朱浮辟为兵曹掾击彭

   宠有功封广武侯公孙瓒令支人举孝廉除辽东属国长史中平中以讨张纯等有功拜

   降虏校尉常乘白马乌桓惮之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三国吴程普右北平人初为

   州郡吏有容貌计略善于应对从孙坚征伐攻城野战身被创夷坚卒复随孙策有功以为吴郡都

   尉后拜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镇石城䇿卒辅孙权讨平不服拜禆将军领江夏太守先出诸将

   普最年长时人皆呼程公性好施与喜士大夫代周瑜领南郡太守迁荡寇将军卒韩当

   人以便弓马有膂力幸于孙坚从征伐数犯危难及孙䇿东渡从讨三郡征刘勲破黄祖领乐安长

   后以中郎将与周瑜等拒破曹操又与吕𫎇袭取南郡历封石城侯迁昭武将军︹唐︺阳惠

   元平州人以趫勇奋事平卢军从田神功李忠臣浮海入青州诏以兵隶神䇿为京西兵马使镇

   奉天德宗初河南大扰诏移戍关东帝御望春楼誓师劳遣诸将酒至神䇿将士不敢饮帝问故惠

   元曰初发奉天臣之帅张巨济与众约不立功母饮酒臣不敢食其言既行有馈于道惟惠元军瓶

   罍不发帝咨叹不巳俄以兵属李怀光怀光叛惠元走奉天怀光遣将冉宗驰骑追及于好畤惠元

   披发呼天血流出皆袒裼战死诏赠尚书左仆射田宏正卢龙人父廷玠历沧相二州刺

   史从兄魏博节度使承嗣盗磁相廷玠无所囘染及田悦代立廷玠让之曰尔承伯父诸业当守朝

   廷法度以保富贵何苦与恒郓为叛臣遂称疾悦遇谢不纳愤而卒宏正幼通兵法善骑射当承嗣

   孙季安时为衙内兵马使军中翕然归重季安忌宏正出为临清镇欲因罪诛之乃阳痹痼卧家不

   出得免后季安子怀谏袭节度召还旧职怀諌委政家奴蒋士则措置不平众怒曰兵马使吾帅也

   诣其家迎之拒不纳众哗于门宏正度不免与约曰吾欲守天子法举六州版籍请吏于朝皆曰诺

   遂杀士则图魏博相卫贝澶之地以献宪宗嘉之诏充魏博节度使遣裴度宣慰宏正深相结纳奉

   上益谨王承宗叛宏正破其众李师道拒命宏正率诸节度使进讨取十二州加检校司徒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穆宋立徙成德军会军乱并家属皆遇害赠太尉谥忠愍田布宏正子王师讨

   蔡布凡十八战破凌云栅下堰城以功授御史中丞蔡平为河阳节度使宏正遇害召布拜魏博节

   度使号哭固辞不听与妻子诀曰吾不还矣未至魏三十里跣行披发号注而入居垩室屏节旄将

   士老者兄事之俸禄月百万一不入私门又发家钱十馀万缗颁士卒朱克融据幽州与王庭凑唇

   齿中人屡促战而度支馈饷不继魏军又骄会有诏分布军救深州众怒遂溃诸将劫布行河朔旧

   事布为书谢帝乃入至父几筵引刀刺心曰上以谢君父下以示三军言讫而绝周宝

   人武宗时为检校工部尚书节度泾原务力耕聚粮至二十万斛号良将中和初进同平章事兼天

   下租庸副使以功封汝南郡王︹宋︺郭琼卢龙人少以勇力闻初事契丹后唐天成中挈族来

   归历团练防御周初知宗正卿事宋初加右领军卫上将军致仕琼虽起卒伍所至有惠政尊礼儒

   士孜孜乐善盖武臣之贤者也︹辽︺赵思温卢龙人少果锐膂力兼人太祖经略燕地思温

   迎降及伐渤海以为汉军团练使力战拔扶馀城身被数创太祖亲为调药累官保静卢龙临海军

   节度使加检校太师卒赠太师卫国公︹金︺孟浩滦州人韩企先为相拔擢一时贤能浩与

   田瑴皆在尚书省蔡松年等构成瑴死罪浩等三十四人皆徙海上天下冤之大定二年召为侍御

   史遇事辄言无所隐七年为御史中丞拜参知政事故事无自中丞拜执政者浩辞帝曰卿公正忠

   勤岂拘阶次尝奏古来未有不明赏罚而能治者自今赏功罚罪必具事状颁告中外使君子知劝

   小人知惧从之以尚书右丞兼太子太傅致仕刘敏行平州人天会进士除校书郎历肥乡

   高平令皆有治绩终河北东路转运使赵兴祥思温六世孙有孝行天眷初累官同知宣

   徽院事海陵尝问兴祥欲使子弟为官当自言兴祥辞谢海陵善之赐以玉带世宗即位来见平州

   嘉其诚款历官左宣徽使︹元︺赵炳滦阳人幼失怙恃鞠于从兄岁饥往平州就食遇盗欲杀

   之兄解衣就缚炳年十二乞请代兄盗惊异舍之而去至元中累官京兆路总管安西王相所至有

   声为运使郭宗等所害赠中书左丞谥忠愍张昇其先定州人后徙平州警敏过人力学工

   文词至元中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武宗即位议躬祀礼昇据经引古参酌事宜帝嘉纳之出知汝

   寕府治行为诸郡最泰定初拜辽东道廉访使属永平大水请发海道粮以赈并蠲岁赋民得全活

   顺帝时以集贤侍讲学士致仕卒谥文宪厐遵永平人母病肿三年不能起忽思食鱼遵求于

   市不得归途叹恨忽有鲤跃入其舟作羮以献母悦病瘥李彦忠平州人父丧庐墓八年不

   周宏迁安人至正闲官昌黎尹程思忠作乱宏率其民赴永平拒守城陷被执不屈七日

   不食骂不绝口而死︹明︺曲祥永平人父亮为金山卫百户祥年十四为倭人掠去遂仕其国

   屡讽王入贡宣德中与使臣偕来上疏陈情乞归侍养帝令暂归仍还本国祥至金山独其母在已

   阅二十年不能识验耳阴赤痣始信未几别去后复请于国王仍令入贡复申前请得袭职归养以

   周斌昌黎人景泰进士为御史天顺初与同官劫石亨曹吉祥诸不法事帝大怒掷弹章

   俾自读斌且读且对神色自若遂下岳谪江阴知县擢闲封知府皆有善政终广东布政使

   玺迁安人嗣职为开平卫指挥使负气习兵书善骑射成化中以功迁大同副总兵伊斯玛依勒

   大入大同总兵官许凝失利玺驰援夜遇敌大呼陷阵臂中流矢拔镞进战敌乃退宏治初以总兵

   镇守陜西讨平诸县囘囘威名甚著焉 伊斯玛依勒旧作亦思马因今改正萧显山海卫人

   成化进士擢兵科给事中武臣中官夤缘干恩泽显多駮正时崇信异教有巫自𣵠州来京师以邪

   术蛊众士女争信之显抗疏请逐之并及时弊帝怒左迁镇寕州同知终福建佥事郑已

   卫人成化进士历御史偕同官争慈懿太后葬礼彗星见又陈时政八事寻劾大学士商辂尚书马

   昻姚䕫程信不职下狱廷杖后复官出按甘肃镇守定西侯蒋琬多役军民将劾之反为所构谪戍

   任惠滦州人宏治进士正德初为南京吏科给事中屡建谠言又偕戴铣奏留刘健谢迁

   且劾中官高鳯廷杖除名后起山东佥事未任卒王珝永平卫人宏治进士除给事中正德

   时劾御马太监牛宣尚书刘大夏去国抗疏乞留帝将大婚诏取太仓银四十万两珝首争之卒减

   四之一历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武宗南巡中官黎鉴索贿于有司珝不可鉴愬于帝帝曰此必尔

   有求不遂耳鉴语塞而退终兵部侍郎翟鹏抚寕卫人正德进士累官陜西按察使性刚介

   以清操闻嘉靖中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寕夏坐劾总兵官赵瑛为所讦夺职归久之起故官再迁宣

   大总督寻又罢归后以俺答大入山西复设总督再起鹏令兼督山东河南军务大修边备累功进

   兵部尚书复以俺答入犯逮下诏狱卒人皆惜之隆庆初复官马永迁安人骁勇有谋习兵法

   好左氏春秋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正德时从陆完击贼有功江彬练兵西内永当隶彬称疾

   避之嗣因功擢总兵官镇守蓟州武宗至喜峯口欲出塞永叩马谏而止嘉靖初乞宥议礼𫉬罪诸

   臣帝怒夺永官寄禄南京后府杜门读书清约如寒士后复以总兵官镇守辽东数有功进左都督

   詹荣山海卫人嘉靖进士历户部郎中督饷大同值兵变以靖乱功擢光禄少卿再迁右佥都

   御史巡抚甘肃移大同时俺答数犯边荣多方计战守数败之筑边SKchar开屯田边备大饬终兵部侍

   郎万历中赠工部尚书张世忠山海卫人嘉靖五年举武会试由世职增二秩署指挥佥

   事为大同参将拒寇于丁家庄有斩𫉬功二十一年寇大举入掠世忠与诸将合五营兵袭之至陆

   支村诸军溃世忠力战困重围下马里疮疾斗首中二矢死赠左都督谥忠愍立祠致祭厉汝

   进滦州人嘉靖进士历吏科给事中湖广巡抚陆杰入为工部侍郎汝进疏劾之并论工部尚书

   甘为霖范继祖不职不纳寻与同官查秉彛等合疏言太常少卿严世蕃窃弄父权嗜贿张焰严嵩

   因激帝怒廷杖八十谪官寻夺职隆庆初起故官未至京卒杨腾迁安人幼孤母病目以舌

   䑛之而愈及殁庐墓三年芝产于侧隆庆初旌表有司为建仁孝格天坊刘文焕抚寕人幼

   孤事母孝及母殁卢墓三年有泉涌出人号为孝子泉推官沈之唫诣其庐感动请解官归养

   汝钦卢龙人官中书舍人里居崇祯三年 大兵破永平与武举唐之俊诸生韩洞原周祚新

  冯维京胡起凤胡光奎田种玉等十数人皆死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馀并

    予入忠义祠

 ︹本朝︺马维熙山海卫人顺治初由拔贡生授忻州同知摄偏关厅事姜瓖叛被执不屈遇害

     诏赠忻州知府吕鸣夏山海卫人弟呜云明末官扬武营参将战死鸣夏抚遗孤

  恩谊周至乡人称之顺治初知卫辉府以政最迁固原副使武大定叛勒兵胁之鸣夏历数其罪骂

  不绝口遂遇害诏赠光禄寺郷荫一子刘鸿儒迁安人顺治进士授兵科给事中疏

  请颁赋制裁衙蠧兵丁留屯及畿辅民出边垦种累数百言剀切详明仕终左都御史祀乡贤

  显辰滦州人顺治初由拔贡生授徳安知县迁云南同知与乡人诀曰吴三桂久蓄异心显辰

  此去当捐躯以报国决不苟求活也及三桂反以兵胁降不屈仰药死妻戈氏亦自经   诏赠

  太仆寺卿李集凤山海卫人淹通群籍尤精春秋著春秋辨疑六十五卷官终洛阳丞

   坤业永平诸生事母王氏以孝闻母殁庐墓三年负𡈽成茔路人哀感又抚寕诸生赵名元

   布衣孙昇皆事亲尽孝亲殁并庐墓三年刘一蛟昌黎人贡生父病衣不解带者三年事母

   承欢无闲抚孤侄如子族人有以贫鬻子女者为赎还二十馀人仍营其嫁娶同县举人赵天锡亦

   有孝行亲病三十馀年侍汤药不少懈张朝臣山海卫人由武进士历仕浙江处州右营

   都司康熙四十八年衢贼扰境与都司孙奇豹前后夹击兵溃遇害事   闻荫子卫千总

   廷栻临榆人康熙武进士授蔚州路守备迁四川游击二十四年叠溪大定堡山后生番阻截

   哨道廷栻督众追杀殱其众累擢江南提替调福建陆路提督廉洁自持营伍整饬六十年台湾奸

   民朱一贵等逞乱廷栻赴厦门驻守卒   诏赠左都督谥清恪刘天锡昌黎人由武进

   士授河南守备嘉庆元年调赴湖北营随将军傅恒追剿邪匪受伤阵亡事   闻议恤荫云骑

   董凝川抚寕人由武举选授贵州守备洊擢湖北兴国营参将屡著战功嘉庆四年

   贼至梓桐垭树林中猝中矛伤阵亡事   闻议恤荫云骑尉

  ︹列女︺︹五代︺︹唐︺郑保英妻奚氏保英为平州刺史契丹兵至城且陷奚率家僮

   女丁乘城不下贼遂引去︹金︺李宝信妻王氏宝信为义丰县令张觉以平州叛氏

   陷城中贼逼之氏怒骂不屈支解而死大定十二年赠贞烈县君李伯通妻周氏

   滦平石城人伯通监丰润县元兵攻之城破不知所终周氏与子易𬒳掳乘闲自投于堑主者怒拔

   佩刀三刃其体而去得不死遂携易而逃闲关至汴绩纫自给教易读书有成︹元︺王宗仁

   妻宋氏进士宋褧之女宗仁家永平氏从夫避兵铧子山夫妇为军所掳行至玉田有窥氏

   色美欲害宗仁者氏遂携女投井死︹明︺沈凤妻仇氏迁安人鳯为兴州右屯卫百户

   嘉靖中守刬军岭寨寨破仇被执将污之不从支解而死党文明妻某氏乐亭人归

   五月而夫死其母欲夺其志即自缢赵氏女抚寕人年十四军人马铎挑之女怒批其面铎

   惊走女泣曰我为女子贼敢以媟语戏我安用生为逐自缢有司为树坊以旌之刘文焕

   妻王氏抚寕人事姑孝姑病𥸤天愿冬著单衣三年姑病果痊

  ︹本朝︺马成妻张氏迁安人强暴逼之不从被害王绍先妻陆氏

   人夫亡无子或劝之改节即自缢邢凤喈妻刘氏昌黎人年十九夫亡舅姑劝之

   ⿺辶商刺一目以见志抚子更新成立为娶妇杜氏更新复早卒杜亦承刘志守节终身同县邵瑄妻

   刘氏夫亡守志教子成立寿至百有二岁魏业懋妻齐氏昌黎人夫亡闭户自缢同

   县温成义妻王氏赵万忠子妇刘氏俱夫亡自缢以殉烈女田氏年十七恶少挑之女怒骂被击死

   彭玉妻李氏滦州人遇暴不从死之康朝选妻刘氏乐亭人遇暴逼

   之守正捐躯宋友怀女典姐山海卫人许字蔺某未嫁夫殁即投缳死郝明

   飏妻赵氏抚寕人善事舅始夫亡孝敬弥笃抚子善继成立为娶妇冯氏善继亦早亡姑

   妇相依并以节孝著同县俞承恩妻张氏夫亡事姑甚谨及姑殁挈孤子携筐负土成坟母家欲夺

   其志遂终身不言归大雪封门径无行踪人以为死而机声不绝闻者感叹均雍正年闲 旌

   相辰妻李氏乐亭人夫亡割股疗姑病或欲夺其志断发以誓每食必先以𥙊夫教三

   子俱入庠寿至九十馀岁同县杨甫望妻王氏均雍正年闲 旌德棱泰妻张氏

   永平驻防马甲满洲人夫亡守节乾隆年闲 旌李肃妻王氏卢龙人肃为诸生早

   亡氏夫志守节同县节妇王元德妻铉氏王栋妻汪氏刘明德妻邸氏韩宾妻李氏贾成章妻吴氏

   伦健妻张氏马一霄妻王氏许焕妻杨氏许灿妻窦氏王良妻刘氏张隆妻王氏王之翰妻杨氏王

   道普妻萧氏彭年妻李氏杨通妻傅氏樊养正妻姚氏刘植妻马氏张隆妻魏氏王文鉴妻翁氏陈

   杰妻燕氏王中善妻魏氏张珍妻段氏李其溥妻伊尔根觉罗氏均乾隆年闲 旌吴中宪

   妻雷氏迁安人夫亡守节孝事翁姑抚孤子成名同县节妇王建极妻李氏王会极妻汪氏

   郭子甸妻彭氏于鸿绪妻高氏郭谦亨妻金氏王三锡妻张氏段秦贵妻吕氏郭子裔妻尹氏张定

   一妻梁氏许登荣妻张氏李成义妻李氏张从美妻郭氏张从𠮷妻王氏朱之贵妻曹氏李铜妻魏

   氏蔡芝妻杨氏刘炯妻李氏彭镜妻王氏郭干汾妻王氏均乾隆年闲 旌谢瑛聘妻

   张氏抚寕人未婚瑛卒氏闻讣易服奔丧誓不再嫁孝事孀姑同县节妇孙文智妻王氏王三

   锡妻李氏张廷珙妻池氏胡涟妻茹氏张希闵妻王氏单珍妻萧氏刘深妻贺氏单𫓯妻郑氏胡字

   仁妻王氏李尚亮妻姜氏李蕃妻田氏王基勇妻吕氏超宪妻李氏杨天纯妻姬氏扬名妻金氏单

   从新妻袁氏李献方妻赵氏翟琪妻王氏王仑妻夏氏赵秀龄妻孙氏张起云妻李氏吴从义妻程

   氏杨旺妻周氏崔国梁妻赵氏杨作楫妻李氏袁寄凯妻李氏安文杰妻冯氏张明德妻郭氏茹汉

   妻刘氏程用妻刘氏贞女杨天墴女杨氏均乾隆年闲 旌谭五伦妻耿氏

   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刘寅妻朱氏田发妻高氏乌得众妻刘氏陈恺妻鲁氏马瑗妻俞氏郭朝抡

   妻俞氏高琚妻周氏孟徳孔妻钱氏齐兆熊妻陈氏均乾隆年闲 旌霍瑞启妻谷

   氏滦州人夫殁父母怜其少微讽之氏饮药自尽邻妇救之乃免同州节妇张义妻高氏郭翰妻

   伦氏周成羽妻史氏王曰琦妻魏氏马躬建妻李氏王敬日妻孙氏李之龄妻刘氏冯骥妻惠氏赵

   及溥继妻王氏王百椿妻周氏李正妻胡氏裴有瑞妻王氏鞠汝捷妻赵氏赵大成妻李氏边元佐

   妻李氏金泰妻李氏马斯徂妻董氏耿建生妻徐氏吴基远妻宋氏赵乘时妻周氏袁学惠妻张氏

   何谦妻陈氏许有抱妻刘氏杜步章妻李氏张礼妻高氏于魁份妻赵氏毛承基妻李氏李敷勲妻

   季氏张逊妻陈氏何其选妻刘氏张炳妻赵氏鲁礼妻郭氏汪曾裕妻李氏赵承先妻周氏均乾隆

   年闲 旌阚旺妻阴氏乐亭人夫亡投缳以殉同县节妇贾尔印妻景氏毛印龙妻刘

   氏李玉宝妻石氏陈于上妻王氏孔训妻苗氏高良宰妻张氏孟显妻陈氏阴自成妻葛氏宋傅胪

   妻张氏王承烈妻高氏王钟灵妻倪氏王克勤妻汪氏黄登五妻曹氏陈筼妻李氏吴恒泰妻康氏

   李范妻倪氏邬贤妻张氏任怀宝妻阚氏均乾隆年闲 旌王元良妻刘氏

   人夫出独处有恶少挑之氏怒骂以拒元良归诉其事遂自缢同县烈女郭旭女生姐许字范彬彬

   患疯彬母持还婚帖女遂自缢侯洪英女四姐遇𭧂不从被杀节妇范衡礼继妻郭氏谈仲善妻黄

   氏任仲杰妻陈氏吕世陞妻沈氏石如星妻赵氏计可成妻刘氏李馥生妻赵氏赵功正妻余氏李

   国辅妻赵氏施怀信妻熊氏施邦佐妻余氏毓麟妻李氏杨进朝妻郝氏李惠民妻赵氏战从亮妻

   杨氏袁德恒妻张氏阮义凤妻侯氏马坦妻侯氏刘琬妻谭氏程溥妻常氏高曰诚妻李氏周濮妻

   赵氏王基远妻高氏孟琦妻周氏赵昇妻高氏杨煜妻刘氏石珩妻张氏计肇贤妻徐氏吕文蔚妻

   刘氏朱士恭妻王氏胡玢妻陈氏均乾隆年闲 旌富伸妻赵氏山海关驻防马甲满

   洲人夫亡守节又节妇伊常阿妻王氏额勒金布妻曾氏苏兴阿妻杨氏纳兰泰妻杨氏佐领雅琴

   妻孟氏苏冲阿妻阎氏𫎇古马甲岳起妻方氏明海妻唐氏均乾隆年闲 旌和琫额妻

   何氏永平驻防满洲人夫亡守节又节妇𫎇古马甲乌尔恭阿妻萧氏珠尔杭阿妻佟氏均嘉

   庆年闲 旌锺文妻常氏卢龙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轶群妻李氏均嘉庆年闲

   阎氏女呆姐迁安人守正捐躯嘉庆年闲 旌达哈布妻徐氏

   喜峯口驻防马甲满洲人夫亡守节又节妇冷口驻防马甲查伦岱妻吴氏均嘉庆年闲 旌

   润女温氏抚寕人幼字徐翮未婚而殁氏年十五闻讣即欲捐躯得救未死遂守节终身

   同县节妇韩察妻曹氏均嘉庆年闲 旌张汝霖妻侯氏滦州人夫亡守节同州节

   妇卫进朝妻赵氏石成妻苏氏孟登榜妻阎氏杜估远妻沈氏白腾贵妻韩氏赵成先妻周氏王汝

   龙妻黄氏李冠山妻王氏霍君恩妻陈氏宣圣功妻王氏戚伦妻任氏烈妇郝郑氏烈女王成姐均

   嘉庆年闲 旌陈家夔妻安氏乐亭人夫亡家贫幼孤勤纺织以奉舅姑姑患痰

   病卧床褥氏日夜扶持无少懈守节终身同县节妇姚从云妻高氏王显祖妻孙氏王韦氏均嘉庆

   年闲 旌杨雨女扣儿临榆人守正捐躯同县贞女蔡世模女许字周锟未婚闻夫死

   即奔丧誓死不归节妇张云路妻魏氏曹建妻刘氏王士仪妻蔡氏穆开聘妻常氏李士选妻曹氏

   王依德妻房氏王宷妻岳氏林元著妻刘氏烈妇王王氏均嘉庆年闲 旌常在保妻

   关氏山海关驻防马甲满洲人夫亡守节又节妇双德妻关氏前锋富诚妻赵氏和陞阿妻钮

   祜禄氏多魁妻于氏农依布妻伊尔根觉罗氏岳洛妻马氏宫兰泰妻关氏穆通阿妻关氏佛存珠

   妻于氏巴扬阿妻张氏全德妻胡氏牛和妻吴氏阿林妻吴氏满岱妻关氏均嘉庆年闲 旌

  ︹土产︺盐滨海诸县出迁安县出又滦州亦出纸石灰抚寕县出鹰鹘明志昌黎

   县道者山出蔓荆子唐书地理志北平土贡明志卢龙迁安二县出香白芷

   乐亭县出旧志迁安县出又产甘棠府志滦河偏凉汀产者最佳海胎山海旧志

   渝关鐡脚鸟似鹡鸰差小山海旧志渝关出 按旧志载唐书地理志卢龙土贡熊鞹

   北平郡土贡人参又迁安之宽河川产金滦州迁安出丹锡谨附记










                        前提调官沈兆沄恭 纂辑

                        提调官王广䕃恭覆 辑

                        校对官沈维钰恭  校

                        校对 官章诒燕恭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