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四百十至四百十二

卷四百七至四百九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四百十至四百十二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四百十三至四百十四

Page:Sibu Congkan Xubian248-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50.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48-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50.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248-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50.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248-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50.djvu/5

眉州直隶州表

 大清一 统志

  眉州直隶州在 四川 省 治 南 少西 一 百九 十 里东 西距 一百 六 十 里 南北 距 一百 八 十里 东

    至 资州 仁 寿县 界 三 十 里西至雅 州府名山 县界一 百三 十 里南 至 嘉 定 府乐山县 界一百里 北至

    成 都府 新津 县 界八十 里东南 至资州 井 研县界九 十五 里西 南 至嘉定 府洪雅 县界七 十 里东北

    至 资州仁 寿县 界八 十 里西 北 至邛州蒲 江县界四 十里本 州境 东西 距 八十 五 里南北距 一百一

    十五 里东 至资 州 仁寿 县 界三 十 里西 至丹棱县界五 十五 里南 至 嘉定 府 夹江 县 界八 十五里北

    至 彭 山 县 界三 十里 东 南至 青神 县界五十五里西 南 至 嘉 定府 夹江 县 界七 十里 东北至彭山县

    界四 十里 西 北 至 蒲江 县 界六十里自 州治 至   京 师五 千 九百里

  ︹分野︺天文井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梁州之域秦为蜀郡地汉为犍为郡

  武阳县地后汉及晋宋因之齐建武三年析置齐

  通左郡梁曰齐通郡置齐通县又于郡置青州

  志梁太清二年武陵王萧纪立青州取汉青衣县为名 按隋志齐通郡及齐通县皆置于梁时元

  和志寰宇记谓后魏置通义县与隋志不合后魏废帝二年改曰眉州

  元和志因峨嵋山为名周复曰青州寻又曰嘉州隋开皇初

  郡废改县曰广通仁寿元年又改曰通义大业二

  年复改嘉州曰眉州寻废州以县属眉山郡时郡治龙

  游即今嘉定府自大业改郡以前青州眉州嘉州皆在通义唐始移嘉州之名于龙游耳隋志书之

  不明故诸志多误指武德二年复于通义县置眉州天宝

  初改为通义郡乾元初复为眉州属剑南道五代

 属蜀宋亦曰眉州通义郡属成都府路太平兴国初改通义

  县曰眉山元曰眉州至元十三年属嘉定路二十年以

  州治眉山县省入明洪武九年降州为眉县十三

 年升直隶州属四川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属四川省领县三

  丹棱县在州西六十里东西距五十五里南北距五十里东至本州界十五里西至雅州府

  名山县界四十里南至嘉定府夹江县界三十里北至邛州蒲江县界二十里东南至夹江县界三

  十五里西南至嘉定府洪雅县界十五里东北至成都府新津县界六十里西北至蒲江县界三十

  里汉犍为郡南安县地周明帝分置齐乐县武帝改曰洪雅隋开皇十二年改曰丹棱属嘉州大业

  初属眉山郡唐属眉州宋因之元省明洪武十三年复置仍属眉州 本朝因之彭山县

  在州北四十里东西距七十里南北距五十里东至资州仁寿县界四十里西至邛州蒲江县界三

  十里南至本州界十里北至成都府新津县界四十里东南至本州界二十五里西南至本州界二

  十里东北至仁寿县界四十里西北至邛州界四十七里汉置武阳县属犍为郡后汉为犍为郡治

  晋宋因之萧齐徙郡治僰道以县属之梁改武阳曰犍为置江州西魏改县曰隆山周省江州置隆

  山郡隋开皇初郡废县属眉山郡唐初属陵州贞观元年省入通义二年复置改属眉州先天元年

  改曰彭山宋元俱因之明洪武九年并入眉县十三年复置仍属眉州 本朝康熙元年并入眉州

  雍正六年复置青神县在州南八十里东西距五十里南北距五十五里东至资州井研县

  界十里西至嘉定府夹江县界四十里南至嘉定府乐山县界二十里北至本州界三十五里东南

  至井研县界四十里西南至夹江县界七十里东北至资州仁寿县及本州界七十里西北至本州

  界八十里汉犍为郡南安县地周置青神县并置青神郡隋开皇初郡废县属眉山郡唐属眉州宋

  元俱因之明洪武初并入眉县十三年复置仍属眉州 本朝康熙六年并入眉州雍正六年复置

 ︹形势︺峩眉揖于前象耳镇于后山不高而秀水不深

  而清唐通义志坤维上腴岷峨奥区唐卢拯罗城记水突蟆颐

  滩穿龙爪宋张远霄诗介岷峨之间为江山秀气所聚

  

 ︹风俗︺士以名节相高唐通义记俗近古者三士大夫贵经

  术重士族民尊吏而畏法农夫合耦以相助宋苏轼远

  景楼其民以诗书为业以故家文献为重宋谯梅记

 ︹城池︺眉州城周十里三分门四唐时建明成化中甃石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嘉庆元年

  丹棱县城周三里门四明成化中筑正德中甃石西枕龙溪南滨沧浪东北皆山无

  池 本朝康熙三十三年修乾隆十年二十五年嘉庆十三年重修彭山县城周六里门

  四外环以池明成化中筑正德中甃石 本朝乾隆二十年修五十九年重修青神县城

  周五里四分门四外环以池明天顺中筑嘉靖初甃石 本朝乾隆二十八年嘉庆十四年重修

 ︹学校︺眉州学在州治南宋时建 本朝康熙二年乾隆四十三年修入学额数十二名

  丹棱县学在县治南宋绍兴中建明成化中迁县东北 本朝康熙初复还旧址入学额

  数八彭山县学在县治西南明时建 本朝康熙元年裁并眉州学雍正八年重建

  入学额数六名青神县学在县治西南 本朝雍正八年建入学额数六名鹤山

  书院在州城内明嘉靖九年建祀宋魏了翁 本朝康熙初重建眉山书院

  治南 本朝康熙初建于三苏祠干隆十九年迁建今所嘉庆十年大雅书院

  棱县治南旧在东门外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四十九年迁今所又旧有㢲崖书院在县北十五

    里宋绍 兴间建栅 头书 院 在县南四十 里亦宋时 建今 俱 废桂    香书院在彭山县学宫

    西 本朝乾隆初嘉庆九年青江书院在青神县治南  本朝乾隆初建五十 年

   彭山义学在 县城 内  本朝嘉 庆十六年建按 旧志 载栅 头书院 在丹棱县南四

   十里 宋建㢲崖书院在 丹 棱县北 十五里 宋绍兴中建今并 废 谨附记

  ︹戸口︺原额 人丁 三千二百 九十六 今滋生男 妇共七十六 万三 千五百一 十八名 口计一十 五万七

    百 一十一 戸

  ︹田赋︺田地一万三百四十 三顷九十 三亩四 分有奇额征地丁正杂银二 万二千四 百五十 九两一

   钱四分五釐

  ︹山川︺蟆颐山 在州东七里 寰宇记形似虾蟆 颐明 统志自象耳山 连峯壁立西瞰玻 瓈江 五

    十馀里至 此 磅礴踞 蹲上有淘丹泉山 腹有穴曰龙洞唐末 有 杨太虚 尔朱先生得道于 此舆地纪

   胜人日出东郊渡玻瓈游蟆颐眉之故事也大旺山在州东南五十里自蟆颐山南趋或

   起或伏至此峯峦屹立回拱州城石佛山在州西南二十五里山半有石佛像故名宋苏

   轼寄弟诗卜宅向何许石佛山下路即此连鳌山在州西南九十里山𫝑连续其形如鳌苏

   轼少时读书于此醴泉山在州西八里环绕州城山半有八角井水清甘如醴笔架

   山在州西二十五里三峯峙立形如笔架其阴为泸崩沟环居数十家人皆善书人以为山灵所

   息台山在州西三十里东馆镇北快活山在州西北九里平地突起高百馀丈

   又回龙冈在州西北十里自盘龙山南来或起或伏至此冈阜高出遇双河口水折而西旋状若回

   七龟山在州西北二十里南北两山对峙延互十馀里中平坦有七峯罗列前后形皆

   白虎山在州东北元和志在通义县东北二十五里西临汶江寰宇记其山壁立临江

   下有白虎潭曹学佺名胜志按神异记云犍为有一白虎出众黑虎随之不伤人物汉王褒招碧鸡

  神祠黄龙见兮白虎仁指此 按元和志作白兽避唐讳也旧志谓一名兽山者非是三峯

  山在丹棱县东南二十里中峯极高左右稍下形知山字铁桶山在丹棱县东南四十

  里四围峻险唐花敬定鏖战于此长山在丹棱县南二十里巉崖孑立挺入霄汉飘然

  山在丹棱县西五里石牛山在丹棱县西三十里群石相连如牛龙鹄山

  棱县北十五里亦名龙鹤山上有天柱峯下有龙涎洞宋李焘少时读书于此筑室曰㢲岩子壁𡌴

  亦读书于此孝宗御书龙鹄山三大字石刻尚存赤崖山在丹棱县北二十里其山高峻

  色赤有棱状如飞旗拱翼县治县以此名三青山在丹棱县东北三十里寰宇记谓之三箐

  东山在彭山县东一里龙爪滩下宋虞允文次子公著筑室读书于此魏了翁为书东山

  精舍四字又东五里为金华山彭亡山在彭山县东十里亦名彭望又曰彭模后汉书建武

  十一年岑彭攻公孙述至武阳所营地名彭亡彭闻而恶之欲徙会日暮而止蜀刺客诈为亡奴降

  夜刺杀彭常璩华阳国志述既杀彭改彭亡曰平无言无贼也郡国志武阳有彭亡聚注南中志曰

  县南二十里有平望山晋书永和三年桓温伐蜀次彭模自将步卒直指成都二百里九年朱龄石

  讨谯纵师次平模去成都二百里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自武阳东至彭亡聚亦谓之平模此地有彭

  冢言彭祖冢焉寰宇记彭女山在彭山县东北又名彭亡山亦名平模山耳蟠龙山

  山县西去州四十里状若蟠龙一名走马山下有蜡鱼堰水北平山在彭山县西北三十

  里寰宇记引李膺益州记云张道陵得仙于此陵有二十四化此其一也明统志上有天柱峯夜见

  五色神灯莫知其数平盖山在彭山县北一里下临系龙洞鼎鼻山在彭山县东北

  元和志鼎鼻山亦曰打鼻山在彭山县南十五里家谯纵据蜀朱龄石伐之纵遣将谯小苟塞打鼻

  以御之即此山形孤起东临江水昔周鼎沦于此水或见其鼻遂以名山舆地广记今县南十馀里

  之打鼻山乃古鼎鼻山县东北之鼎鼻山乃其支峯耳盘石山在彭山县东北六里明统

  志上有普照寺藏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御书崖半有石室崌崃山在彭山县东北十二

  里寰宇记导江从山南合流而下天社山在彭山县东北二十里接新津县界明统志汉

  建安间李严凿天社山通东道即此象耳山在彭山县东北二十五里山形耸秀连峯接岭

  直南至蟆颐山下有宝砚磨针二溪龙池蟹泉诸胜五渡山在青神县东十里水经山下绕

  流屈曲渡处凡五因名熊耳山在青神县西十五里华阳国志望帝以褒斜为前门熊耳

  灵关为后户水经汪南安县西有熊耳峡连山竞险接岭争高多棱山在青神县西四十一

  里东至多棱川北界山在青神县北二十五里李膺益州记云南安武阳二县于此山分界

  上岩在青神县东北五里又中岩在县东十里上有唤鱼潭罗汉洞岩半有三石笋青衣水经

  其下下岩在县东二十里又有慈姥岩在县东五里九龙洞在丹棱县南四十里栅头镇南

  上有峯峦石仓洞在彭山县东北二十五里有石仓在半山石壁间岩窦如蜂房相传窦出

   米谓之石仓未洞大江在彭山县东北一里自新津县流入经县东又南经州城东又南经

   青神县东又南入嘉定府界水经注江水至武阳县合𨞪江文井江东至彭亡聚又东南迳南安县

   西元和志大江一名汶江亦曰导江旧志大江经彭山县有龙爪滩鼔楼滩又经州东蟆颐山下波

   流澄莹亦名 玻瓈江又至青神县东南旧有松柏滩多覆舟之 患相传宋天禧中县令张逸为文祷

   江神不越月而滩徙五里蜀江自新津县流经彭山县东北合府河又经县东北一里凡五十里入

   州界又南三十里经州东门外又二十里合松江入青神县又五十里入嘉定州松江

   东南二十里自大江分流西南绕州城与醴泉合江思濛江在州南五十里源出丹棱县东

   南流经州南又南经青神县南入大江元和志思濛水在丹棱县西北二十五里寰宇记思𪷟水源

   出蒲周山东流入通义县又有夷郎川在丹棱县东三十里与通义县相连旧志龙鹄溪源出龙鹄

   山经县西北流绕城南东出思濛入州界又名芙蓉溪经州南五十里又南经青神县南二里又五

   里入江 按舆图有斯磨河源发丹棱县西东南流至青神县西北有水水自丹棱县东赤崖山南

   发源东南流迳州界入焉即寰宇记夷郎川也斯磨即思濛之讹旧志谓夷郎川即思濛江误

   泉江在州西八里有二 源皆出蟠龙山自山东者曰蜡鱼堰水自山 西者曰柏桩堰水二水分

   流曰双河自州西北十里曰双河口又东南流为醴泉江绕州城与松江合又东入大江又有龙潭

   在州西南十里源出笔架山泸崩沟东流入醴泉江府河在彭山县东北自成都府双流县流

   入至县东北十八里入大江即成都二江之下流也以与赤水合流亦名赤水澭泉水

   西南八十里一名金流江源出丹棱县流经州界至青神县入江寰宇记澭甘水源出洪雅县可募

   山流入丹棱县又难江水在通义县西南二十五里源出丹棱县本名澭甘水入县号难江以其水

   峻急难度为名又有多棱川在县西南七十里南接青神县界 按旧志金流江在州西南八十里

   源出丹棱县独孤 山东南流二十里经州又二十里入青神县界经 县南二十里入江盖即澭甘水

  一水而异名者也赤水在彭山县东十八里华阳国志建安二十四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

  日水经注武阳有赤水下注江明统志自仁寿县流经县入江 按舆图作黄龙旧志谓之兰溪

  青衣水在青神县东十里中岩下一名平羌水宋苏辙诗想见青衣江畔路白鱼紫笋不论

  鱼蛇水在青神县东北十二里寰宇记鱼蛇水从贵平县木梓山流入入当县合导江

  水有鱼似蛇因名 按水自仁寿县界西南流入至青神县东北入江明统志谓在县南二十里误

  青神渠在青神县东唐书地理志太和中荣夷人张式等百馀家请田于青神凿山酾渠漑

  田二百馀顷环湖在州治西旧有沼州人为矼梁塞之宋嘉定中魏了翁为守特疏濬之名

  曰环雁湖在丹棱县北十里与龙鹄相连俗名金鸭池宋李壁开今淤瑞莲池

  在州城西南三苏祠内明统志祠本苏氏故宅苏轼尝作二池以种莲其西池岁产瑞莲一茎两蒂

  至今毎大比岁乡人观瑞莲有无占士第否白龙池在州西南八十里四山环绕中为池

    其水久旱不竭久雨不溢百家池在 青神县东北十里近鱼蛇水 周数百丈漑田百馀顷

   老翁泉在州东蟆颐山 东二十里 其山 高大分两股泉出两山之 间北附右 股之 下蓄而为

   井 可日 饮 百家宋苏洵 取此 为 号有铭

  ︹古迹︺洪雅故城在丹棱县 东元和志丹棱 县东北至眉州七十 三里本南齐之 齐乐郡也

    周明 帝置齐乐县武帝改 为洪雅县隋开皇 十二年因 县南有洪雅镇就立 洪雅县仍改今理 为丹

    棱县 属眉州 有洪 雅故城 在县东 百五十 步寰宇记废 齐乐故 城在 丹棱县 东北二 十里昔 齐乐郡

    城周明 帝罢以为县 按 郡以齐乐为名似 为齐时所置 然齐州郡志并无 此郡当以隋志后 周置

    县为正 寰 宇记之 齐乐郡城盖 即元 和志之洪 雅 故城但 道里稍远疑 有讹 耳隆     山故城

   今彭山 县治 隋书地 理志隆山郡统隆山县旧曰犍为西 魏改 县曰隆 山后周置隆山郡开皇初郡

   废元 和志彭山县南去 眉州 六十六 里本汉武阳县周 武帝于此置隆山 郡以 境内有 鼎鼻山地形

   隆起为名先天元年以犯讳改为彭山县寰宇记县在州北六十里王存九域志在州北四十里

   按元和志又有犍为故城在彭山县西北五里谓即汉犍为郡今考汉郡即武阳在县东北疑此乃

   梁时所置犍为县后改置隆山而故城废也武阳故城在彭山县东十里扬雄蜀记秦

   惠王遣张仪司马错伐蜀蜀王开 明拒战不利退走武阳𫉬之华阳国志汉元光四 年益州刺史任

   安城武阳后遂为郡治去成都一百五十里后汉书注武阳故城在今眉州隆山县东寰宇记在彭

   山县东北十五里相传秦惠王时张仪所筑江阳故城在彭山县东十五里汉县在今

   泸州界晋宋时侨置于此宋书州郡志江阳郡中失土寄置武阳领江阳等四县隋书地理志隆山

   县旧置江州后周省州开皇初并江阳县入焉旧唐书地理志晋于犍为郡置西江阳郡明统志江

   州城在彭山县东十馀里旧志江州本置于江阳故取以为名周时改为隆山郡而江州及江阳郡

   俱废隋开皇初始并废县也青神故城在今青神县南隋书地理志眉山郡青神县后

   周置并置青神郡开皇𥘉郡废元和志县北至眉州六十里本汉南安县地西魏恭帝遥于此置青

   神县属眉州之青神郡开皇三年罢 郡徙县居郡理属眉州旧唐书地理志县临青衣 江本治思𪷟

   水口武德八年移于今治寰宇记故青神县城在今县南二十里青神郡所治也周武帝保定二年

   更于其南五十步别筑城移之眉山废县今州治隋书地理志眉山郡通义县旧置齐通

   郡及青州西魏改州曰眉州开皇初郡废改齐通曰广通仁寿元年又改曰通义寰宇记本汉武阳

   县地后魏恭帝二年置通义县在眉州北二十里属齐通郡周明帝二年废齐通郡为安乐县仍旧

   属其地又改为齐通县隋开皇四年改为广通后又改为通义九域志太平兴国元年改通义县曰

   眉山城邑考州城五代时摄守山行章筑宋淳化五年贼李顺攻围半年不能下俗谓之卧牛城以

   其坦而难攻也又沿城多芙蓉亦谓之芙蓉城绵水废县在彭山县东南十馀里宋书州

   郡志江阳郡领绵水县后魏置周武帝改为白水县隋废乐城在彭山县东北寰宇记彭山县

  有乐城汉何斌为蜀郡太守筑州志今有洛城在州东北二里相传后汉筑蜀废又有裴城在州治

  东相传昔有裴姓者夜筑此城天明即毕小桃源在州城南门外明统志村家多竹篱桃树

  小桥流水两岸皆花竹杨柳乡人泛舟其闲谓之小桃源苏轼诗髣髴城南路杨花扑石桥

  市在州城内苏辙集眉之二月望日鬻蚕器于此因作乐纵观谓之蚕市明统志在州城内官市

  苏洵故宅在州城西南隅后建为三苏祠彭祖故宅在彭山县东北象耳山

  书楼在州治西明统志唐光启初州人孙长孺建为藏书之所僖宗书书楼二字赐之长孺四

  世孙降衷宋建隆初授眉州别驾因市监书万卷以还六世孙辟重修魏了翁作记远景楼

  在州治北北塘上宋郡守黎𬭚建苏轼作记春风楼在州东蟆颐山宋时州人建为游息

  景苏楼在州治西宋陈𣋓总领蜀饷过眉州为苏氏父子建临风阁在州治唐

  沈迥诗烟霞生座石林沼匝城隈嘉祐阁在州治北远景楼西宋建元至元中郡守张洪

  重修旧刻和陶诗于壁间有李公麟所画三苏像明霞阁在州东蟆颐山宋时州人建州

  中景致明霞所见西北为多春风眺望东南为多清风阁在青神县治北隅宋元符初建

  黄庭坚书额四贤堂在州学西宋建绘孙抃及三苏父子四贤像于内岁时祀之

  雅堂在州南五十五里明统志宋丹棱人杨素建黄庭坚谪戎州尝曰安得奇士尽刻杜甫两

  川及䕫州诗使大雅之音复盈三巴之耳哉素闻之访庭坚于戎请攻坚珉刻诗作堂翼之庭坚乃

  悉书甫诗遗之因名堂曰大雅且为之记起文堂在州城西环湖上宋李石为苏轼建后邵

  博重修刻铭堂上继瑞堂在青神县治明统志宋建炎间县令刘濬卿以县之古楠产𤫊

  芝作堂翼之后吕彦章来为令古楠趾复产芝彦章乃重修此堂名曰继瑞族谱亭

  城西南七十里苏氏祖茔之侧宋苏洵建自为记观莲亭在州城西明统志在苏祠西池

  中苏轼建自池东岸为石梁至此筑台建亭台上绕亭种莲中有碑刻轼小像及辙与黄庭坚赞

  借景亭在青神县治后明统志旧有亭下瞰史家园园多佳景宋黄庭坚尝游此扁曰借景

  因留诗云当官借景未伤民恰似凿池取明月翠洞书台在州西环湖西宋魏了翁筑

  雪台在州北远景楼前宋郡守黎𬭚筑读书台在彭山县东北象耳山唐李白尝读

  书于此上有石刻白书又盘石山有宋范镇读书台上有石刻镇诗穷幽访盘石细径入荒凉踏叶

  屦履湿触花衣袂香江乡馆在州城东玻瓈江滨旧为共饮亭宋邑宰胡文靖建为迎劳宾

  使之所嘉定间魏了翁来为州更大之改今名且为记披风榭在州城西起文堂之东宋

  建中绘苏轼像陆游拜遗像诗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高台老仙谁为写仰视眉宇寒

  雁塔在州学𣠄星门外东西二塔宋乾道间建苏轼苏辙及州之士登科者题名于上明

  景泰四年作亭覆之

 ︹关隘︺鱼耶镇在州东南三十里两河口即古鱼蛇镇旧有巡司久裁东馆镇

  西七十里旧属丹棱栅头镇在丹棱县南四十里九域志丹棱县有东馆栅头蟠鳌清倚四

  镇旧志栅头镇当嘉眉雅往来之冲人物繁阜商旅辏集甲于西南双江镇在彭山县东十

  里彭亡山下思量坎在丹棱县西南十五里俗传厐居士游息于此乡人至此则思之

  犁头湾在青神县东六十里旧有巡司久裁

 ︹津梁︺玉津在州东四里宋陆游有诗蟆颐津在州东七里方舆胜览唐僖宗时田令孜

  投左拾遗孟昭图于蟆颐津即此沙头津在彭山县北二十里亦大江津济处也晋永和

  三年桓温自平模直指成都李𫝑将昝坚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鱼凫津在彭山县东北

  二里彭亡山南一名彭女津居导江皂江等水会之处迎恩桥在州治东旧名放生桥明

  宣德间修改名李相桥在州西八十里跨醴水江宋李焘建石桥在州西九十里宋礼

  部尚书李壁建麒麟桥在彭山县治南后汉朱褒𫉬麟于马颊岭因以名桥一名任公桥

  忠孝桥在彭山县治北旁有汉张纲晋李密祠故名系龙桥在彭山县北四里寰

  宇记仙人瞿君武乘龙从峩嵋山往来系之于此埋轮桥在彭山县北二十里相传后汉

  朱遵与公孙述战于六水门先埋其车轮于桥侧以示死守故名瑞草桥在青神县东

  青羊桥在青神县东

 ︹堤堰︺蟆颐堰在州东七里唐开元中益州刺史章仇兼琼开障蜀江水漑眉山青神田亩七

  万二千有奇宋嘉定中魏了翁又畚武阳石垒堤其利视昔尤溥了翁有记馨堰在州北元

  和志在彭山县西南二十五里拥江水为大堰开六水门用灌郡下沧浪堰在丹棱县东南

  隅水深数尺漑田二千馀亩天生堰在丹棱县西十五里源出高石梯天成堤堰不劳人

  通济堰在彭山县西北四十里有大堰一小堰十自新津邛江口引渠南下百二十里

  至州西南入江漑田千六百顷唐开元中益州长史章仇兼琼开五代时张琳复自新津修觉山濬

  故址至州西南合于松江元天 历初知彭山县雍熙修明末废 本朝雍正 十一年重修鸿 化

  堰在青神县北十五里即唐张武等所开旧志青神陂堰五十有一惟鸿化最大

 ︹陵墓︺古彭祖墓在彭山县东十五里彭亡山苏辙诗云猖狂战国古神仙曳尾泥涂老更

  安厌世乘云人不见空坟聊复葬衣冠︹汉︺张纲墓在彭山县东北寰宇记在崌崃山东

  一百五十步︹晋︺李密墓在彭山县忠孝桥北︹宋︺苏洵墓在州东蟆颐山东二

  十里老翁泉傍孙抃墓在彭山县东北寰宇记在崌崃山东一百五十步唐庚墓

  在丹棱县西飘然山下李焘墓在丹棱县西北二十里龙鹄山下又子壁墓在龙鹄山玉

  虚宫左𡌴墓在州城西栖云寺旁︹明︺王孝子墓在彭山县东十里彭女山有残碑上

  书明孝子王公慕谿之墓余子俊墓在青神县西长泉镇麒麟院后

 ︹祠庙︺三苏祠在州治西南即苏洵故宅元建为祠孟拾遗祠在州东七里蟆颐津

  祀唐拾遗孟昭图武侯祠在州花卿庙在州西东馆镇明统志唐花敬定本

  长安人至德间从崔光远入蜀讨段子璋有功封嘉祥县公后与寇单骑鏖战已丧元犹骑马荷戈

  至镇下马沃盥适浣纱女语曰无头何以盥为遂僵仆居民葬之溪上历代庙祀之岑彭庙

  在彭山县治北彭殁于此乡人立庙祀之忠孝庙在彭山县北五里祀汉张纲晋李密

  衣庙在青神县治北祀蚕丛氏

 ︹寺观︺宝华寺在州治西元至元间造栖云寺在州西一百里唐建白塔寺

  在丹棱县治西旧名白鹤寺唐太宗末建内有浮图宋重修苏辙为记明永乐初改今名盘石

  寺在彭山县治东旧名普照唐咸通间建中岩寺在青神县治南旧名景德院唐建

  玉清观在州治南元至正间建龙鹄观在丹棱县北十里唐贞观中建北平

  观在彭山县西北平山汉张道陵尝居此唐初为观平盖观在彭山县北唐开元中建

  玉京观在青神县治南宋宣和间建旌善院在州东蟆颐山北宋建苏辙尝读书

  于此中有韩琦等挽苏洵诗石刻

 ︹名宦︺︹三国︺︹汉︺李严南阳人先主定蜀拜犍为太守贼马秦等起事于郪会聚部伍数万

  人到资中县严不更发兵但率将郡士五千人讨之斩贼首枝党星散悉复民籍又越嶲夷帅高定

  遣军围新道县严驰往赴救贼皆破走加辅汉将军领郡如故王离广汉人以才干显为犍为

  太守政有美绩︹唐︺高叡万年人为通义令有治劳人刻石载德苏味道乐城人与

  李峤齐名举进士同平章事中宗朝贬眉州刺史治郡有声冯元常安阳人武后时眉州

  刺史剑南有火光盗夜掠人昼伏山谷元常谕恩信约悔过自新贼相率脱甲而面䌸张琳

  许州人唐末官眉州刺史修通济堰溉田一万五千顷民被其惠︹宋︺段思恭晋城人干

  德初通判眉州全师雄之党攻逼州城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得厚赏遂大败贼矫诏以上供钱帛给

  之其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嘉其果干不许命知州事李简淳化中知眉州盗起陷州郡简

  设方略坚壁固守贼力屈解围去师颃内黄人真宗时知眉州简静为治蜀人便之

  逸荣阳人天禧中知青神县县东南有松柏滩夏秋暴涨多覆舟逸祷江神不逾月滩为徙五里

  时人异之冯仲𣋓佚其籍知丹棱县吴㬢叛入眉州死之︹明︺胡彦祥徽州人永

  乐初知眉州重农事新学宫修蟆颐堰以广水利梁楹江寕人知眉州玻瓈江势暴悍善徙

  侵啮城址楹截江筑堤百八十丈导使中流城乃不危至今赖之何大衢武冈人任彭山

  知县崇祯时献贼陷城不屈死 本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蔡馨明黄冈人知

  眉州流寇至守御力竭题诗大雅堂阖门殉节

 ︹本朝︺赵蕙芽涞水人康熙元年知眉州筑堤堰修水利𢌿民耕具尽力甽亩又建义学以课

  士时称良牧金一凤直隶人康熙三十七年知眉州洁己爱民兴学造士开渠堰凿险滩

  造孔道桥梁民怀其惠刘公渭湄潭人雍正十二年知青神县兴利除弊训士有方治绩

  林鸿浦城人乾隆十年知青神县浚鸿化堰不辞劳瘁利民之事多所修举张凤

  翥上虞人乾隆二十一年知彭山县修复通济堰灌溉眉彭田数万亩新学宫置学田祭器莅政

  实心士民怀之王承爔番禺人乾隆二十六年知青神县修城池复浚鸿化堰凿松柏滩水

  利以

 ︹人物︺︹汉︺朱遵武阳人公孙僭号遵为犍为郡功曹领军拒战于六水门众少不敌乃埋轮绊

  马固守不屈死光武嘉之追赠复汉将军杜抚武阳人受业于薛汉定韩诗章句归里教授沈

  静乐道举动必以礼弟子千馀人后为东平王苍所辟及苍就国掾吏皆自劾归而抚为大夫不忍

  去建初中为公车令所作诗题约义通学者传之曰杜君注云张晧武阳人留侯六世孙永寕

  元年徴拜廷尉辨正疑狱延光三年安帝将废太子为济阴王晧廷诤之顺帝即位拜司空多荐达

   天下士时赵腾因灾变坐谤讪当伏重法所引八十馀人晧谏曰腾本欲尽忠正谏如当诛戮塞諌

   诤之源非所以昭德示后也帝悟减腾死罪张纲晧子司徒辟以高第为御史与杜乔等八

   人受诏持节分按天下七人皆出纲独埋轮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劾梁冀等奸恶时广陵

   贼张婴寇乱冀讽尚书以纲为广陵太守纲单车竟造婴垒慰安抚恤南州晏然天子欲擢用而婴

   等上书乞留在部二年卒诏拜纲子绩为郎中赐钱百万︹三国︺︹汉︺杨洪武阳人先主定

   蜀以洪为蜀部从事及征汉中丞相亮表为蜀郡太守众事皆办先主征吴不克还往永安召亮东

   行汉嘉太守黄元反洪启太子遣其亲兵使将军陈曶郑绰讨之生获元封关内侯后为越骑校尉

   领郡如故洪忠清款亮忧分如家事继母至孝张翼纲曾孙以讨刘胄功进封都亭侯征西大

   将军延熙十八年与大将军姜维西征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狄道经众死洮水者以万计景耀

   二年迁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为锺会乱兵所杀子微笃志好学官至广汉太守杨戏

    人 为丞相亮主簿蒋 琬 辟为东曹掾历建 寕梓 潼二 郡太守入为射声 校 尉所在清约不烦 后以 忤

    姜维 意免为庶 人𭟼性 简略未尝以 甘言 加人笃于故 旧居诚存 厚有识 者贵之延熙 间著 季汉辅

    ︹晋︺程琼犍为人故蜀 尚 书雅 有德业与临 江文立深交晋武 帝 闻其 名以问立对 曰臣

    至知其 人但 年垂八十 禀性 谦 退无复 当时之望不以上 闻耳 琼闻之曰 广休 可 谓不党 矣故吾善

    夫人李密武阳人父早 亡 养于 祖母刘 氏密奉事孝谨刘有疾 则 涕泣 侧息未 尝解衣饮

    膳汤药必 先 尝后进有暇则 讲学忘疲 师事谯周周门人方 之 游夏太始初徴 为太子洗 马密以祖

    母年 高上表 固辞武帝览之乃停召后 刘终服 阕徙尚 书郎出 为河内温令迁汉中太守 卒于家 子

    赐能 属文 兴亦有 文才杨  邠武阳人少好 学志古淬 厉名 行官衡阳内史 遏流民叛 乱攻 没

    长沙湘 东𫉬邠 邠走收馀众投 湘州刺史 苟眺共图进取 会眺降 贼邠孤军固城 贼攻围之 誓死不

    移遂 卒城中帝嘉 其忠节杨 仓太始八 年刺史皇甫晏 讨汶 山夜乱不 知所为仓时为 兵曹 从

   事弯弓力战射百馀发矢尽见杀杨涣犍为郡人太安二年李雄大破罗尚军入少城涣守

   义而︹宋︺朱台符眉山人十岁能属辞太宗朝以尺晷成一赋登进士历西京转运副

   使时北边为梗台符请择使以修和好又自请往使时论韪之咸平二年旱求直言台符历疏时务

   优诏褒答历工部员外𭅺陜西转运使台符好学喜延誉后进有集三十卷陈希亮

   人好学励志不治生业天圣中进士历知数州郡迁京东转运使英宗立迁太常寺少卿以才干刚

   直名王公贵人皆严惮之见义勇发不计祸福 所至奸民猾吏易心改行不改者必诛然出于仁 恕

   故严而不残子慥尝与苏轼论用兵及古今成 败自谓一时豪士稍壮折节读书晚年遁于光黄 间

   庵居蔬食徒步往来山中不与世相闻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古方山冠之遗人因谓之方山子

   孙抃眉山人六世祖长孺喜藏书号书楼孙氏抃登进士皇祐中为御史中丞数言事不为矫

   激帝欲除内侍王守忠节度使抃奏罢之温成皇后丧议建陵立庙抃固争帝为改容又劾罢宰相

  梁适陈执中改翰林学士承旨历官参知政事卒谥文懿石扬休眉山人少孤力学举进士

  第累官刑部员外郎知制诰迁工部𭅺中喜间放与家人言未尝及朝廷事及卒发楮中得所上封

  事十馀章皆有补于时者卖酱薛翁逸其名时袁滋入洛间易于程颐颐曰易学在蜀耳

  滋入蜀访问见卖酱薛翁于临邛间与语大有得苏洵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通六

  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于轼辙俱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

  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恔书𭅺与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

  革礼百卷卒赠光禄寺丞有文集二十卷谥法三卷传于世桂堂彭山人熙寕中守威州时

  羁縻保霸二州交恶堂自携牛酒至通化军会二州酋长谕以祸福乃降苏轼洵长子十岁母

  程氏授以书问古今成败轼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嘉祐二年试礼部欧阳修擢置第二修曰吾

  当避此人出一头地寻对制䇿入三等治平二年召直史馆熙寕中王安石欲变科举轼上议神宗

   即日召对轼曰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用人太锐愿镇以安静神宗怀然听受时安石创行新法

   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再徙知湖州

   李定等摭其诗语为谤讪隶赴狱欲置之死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筑室东坡号东

   坡居士移汝州元和元年迁中书舍人寻除翰林学士兼侍读每进读反复开导冀有所启悟尝召

   对便殿撤御前金莲烛送归院历官礼部尚书兼端明殿翰林院侍读学士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有德于民家有画像哲宗亲政乞外补以两学士知定州绍圣中屡贬琼州别驾居昌化轼以著书

   为乐若将终身元符三年大赦复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六十六所著有易

   书传论说奏议内外制东坡集凡数百卷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谥文忠三子迈迨过皆善为文

   过字叔党任右承务郎性至孝轼帅定武谪英州惠州迁儋州徙廉永独过侍凡生理昼夜寒暑所

   须者一身百为不知其难初至海上为文曰志隐轼卒常州过葬之汝州郏城小峨嵋山遂家颍昌

   营湖阴水竹数亩号斜川居士有斜川集二十卷世称为小坡孙符高宗时为礼部尚书苏辙

   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料又同策制举以直言置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神宗朝辙上书言事召

   对咸和殿坐兄轼以诗得罪谪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召为右司谏蔡确韩缜章惇等在位窥伺得失

   辙皆论去之又论窜吕惠卿夏人遣使入境辙明决利害朝廷遂许还五砦夏人悦服累迁御史中

   丞吕大防欲稍引用元丰旧党辙面斥其非疏论君子小人不可并处调停之说遂已拜尚书右丞

   进门下侍郎绍圣初廷试进士李清臣撰䇿题即为绍复邪说辙疏谏哲宗不悦落职知汝州累谪

   雷州循州安置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再复大中大夫致仕作室于许号颍滨遗老不复与人相见终

   日默坐几十年卒年七十谥文 定所著诗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集并行于 世子迟适逊

   元老辙之族孙幼孤力学长于春秋善属文第进士通判彭州政和闲茂州蛮叛元老移书成

   都帅周焘陈破蛮之䇿焘皆不能用竟得罪后帅至如元老䇿蛮𫝑蹙乃降历太常少卿外和内劲

   不妄与人交梁师成欲因缘见且求其文拒不答言者遂论元老苏轼从孙且为元祐邪说罢与祠

   元老叹曰吾以家世坐累荣矣卒年四十七有诗文行于世王当眉山人著春秋列国名臣

   传五十卷元祐中苏轼以贤良方正荐廷对慷慨不避权贵调龙游县尉蔡京知成都举为学官不

   就京相遂不复仕当邃于经学易春秋皆为之传又有经旨二卷史论十二卷兵书十二篇弟赏举

   进士累官礼部侍郎兼直学士忤秦桧出知利州赏子偁学问博洽初除直秘阁知龙州有美政后

   为吏部𭅺中著东都事略一百二十卷巢谷眉山人传其父中学举进士谷素多力弃其学

   学古兵法游西边与河州将韩存宝相善后存宝坐罪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绍圣初二苏谪

   岭海谷徒步往访见辙又欲往海南访轼至新州病死辙闻哭之失声任伯雨眉州人父

   孜字遵圣名与苏洵等仕至光禄丞孜弟伋字师中亦知名时称大任小任伯雨邃于经术登进士

   徽宗初擢右正言首击章惇章八上继论蔡卞广大罪上书皇太后乞暴蔡京之恶召还陈瓘居谏

  省半载所上一百八疏党事作徙昌化长子象先调秦州户曹掾闻父谪弃官归养仲子申先以布

  在特起中书舍人高宗诏赠伯雨官后赐谥文敏家愿眉山人父勤国与苏轼兄弟为同门

  友王安石久废春秋勤国愤之著春秋新义讥熙寕元丰诸人而元祐诸贤矫枉过正勤国忧之为

  筑室作室喻愿登绍圣进士李清臣拟进䇿问极诋元祐之政愿对与之异遂居下第元符三年

  正阳日食求言愿对十事凡万言不报崇寕初入党籍禁锢凡十年大观初起知双流高宗擢知阆

  州移彭州有论边防书名曰罪言初苏辙读愿䇿谓少年能不为进取计当以直道显至是果验

  唐庚丹棱人第进士为宗子博士除提举京畿常平历承议郎庚为文精密通于世务作名治

  察言闵俗诸篇时人称之有文集二十卷长兄瞻后名伯虎治易春秋皆有家法元祐三年其父彦

  通游泸南伯虎兄弟居母丧于丹棱山夜半蹴庚曰吾梦收父书发之得亟来二字吾心动矣即起

  裹粮黎明走洪州僦舟遇江涨舟皆舣岸不敢动伯虎超人渔艇中叱仆夫解维渔者不得已从之

  三日半至泸南父果病甚见伯虎大惊具告其故父叹曰天告汝也疾少间具舟侍父归居数日疾

  复作遂卒杨恂丹棱人登进士知广都县与家愿同时上书语甚切直同入党籍邪下第五等

  程之邵眉山人曾祖仁霸治狱有阴德之邵以荫为新繁主簿时更募设法常平使者欲㮣

  州县民力以羡乏相补之邵曰此成周均力遗意当各以一邑之力供一邑岂宜以此邑助彼邑哉

  使者愧恨元祐初为䕫路转运判官大寕井出盐前议者辄储其半供公上馀鬻于民使先输钱盐

  不足给民以病告之邵发所储与之商贾既通税增数倍徙知郑州除主管秦蜀茶马公事岁有増

  羡进熙河都转运使徽宗时秦凤出师命之邵经制擢显谟阁待制敌犯熙河摄帅事敌人闻风遁

  任谅眉山人少孤力学举进士历河南户曹以兵书谒抠密曾布既见不能合径去布为

  相谅予书规以李德裕事布始怒由怀州教授累官徽猷阁待制忤蔡京徽宗将有事于燕谅曰中

  国其有忧乎乃贻书宰相谓师出不可无名又言郭药师必反帝不听大臣以为病狂予祠后皆如

  谅言乃复起为京兆未几卒孙昭远眉山人元祐间进士调长沙尉有能名建炎元年

  河南尹西京留守收集散亡得兵万馀人栅伊阳使民入保金兵来攻昭远命将奉启运诸殿神御

  闲道走行在金兵益炽昭远战不利其下欲拥之南还昭远骂曰若等平日衣食县官不以此时报

  国南去何为叛兵怒反击昭远遂遇害追赠徽猷阁待制刘汲丹棱人绍圣四年第进士历通

  判隆德府开封推官忤王黼谪监蓬州税钦宗召对汲奏愿驰驱外服以䘙京师迁京师转运副使

  寻摄帅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高宗立进安抚使金兵急攻汲集将吏谓曰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

  金兵来必死孰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曰惟命敌大至汲死之赠大中大夫谥忠介唐重

  彭山人少有大志徽宗亲䇿士问以制礼作乐重对事亲从兄为仁义礼乐之实累擢右谏议大夫

  乞斩蔡京父子以谢天下高宗即位上疏论急务有四大患有五上询可守关中者刘岑以重对乃

  以天章阁直学士知京兆府金兵围城外援不至城陷重以亲兵百人血战中流矢死赠资政殿学

  士谥恭愍孙逢眉山人官太学博士张邦僭立坚卧不起贼迫之发疾而卒唐文若

  庚之子高宗时为秘书郎献文思箴迁起居郎劝上收用西北人材以固根本金兵入边首建大臣

  节制江上之议师维藩眉山人精春秋学杜莘老青神人杜甫之后绍兴进士累

  官殿中侍御史后以直显谟阁知遂寕府尝叹曰台谏当论天下第一事若有所畏姑言其次是欺

  其心不敬其君者也及任言责直言无隐声振一时都人称骨鲠敢言者必曰杜殿院云李焘

  丹棱人绍兴进士调华阳簿改秩双流县有治绩知荣州荣因溪为隍率苦水潦焘筑防捍之除潼

  川府路转运判官时多聚敛焘括一路财赋额通有无酌三年中数定为科约上之朝颁之州县焘

  耻读王氏书独博极载籍慨然以史自任本朝典故尤悉力研核仿司马光资治通鉴例为宋编年

  之书名曰续资治通鉴长编乾道中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出为湖北转运副使陛辞以欲

  速变古为戒寻帅潼川兼知泸州首葺石门堡以扼夷人奏乞戒茶马司市叙州羁縻马毋溢额戒

  官民毋于禁山伐木以开夷人入寇之路皆报可进权礼部侍𭅺以雷震建言上嘉其谠直子垕中

  制科迁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父子同主史事次子塾以阁试不中程黜垕偶考上舍发䇿问制

  科为御史所劾焘垕皆罢会垕塾继亡上欲以吏事纾焘忧起知遂寕府张栻尝曰李仁甫如霜松

  雪柏长编一书用力四十年孝宗谓无愧司马迁叶适谓春秋以后才有此书孙道夫

  人高宗召对言欲进兵陜右当先措置荆南迁吏部𭅺中言蜀事二税盐酒茶额之弊充贺金正旦

  使金将败盟诘秦桧存亡及关陜买马非约道夫随事折之尝知资州宣抚郑刚中荐治行第一知

  蜀州盗不敢入境遇事明了人皆颂之道夫居官爱民不可干以私仕宦三十年俸给置书籍

  大全青神人乾道中进士调温江尉有政声除监登闻鼓院光宗以疾久不省重华宫大全为

  书以谏力请过宫三上疏不报庆元嘉泰中累迁司农寺丞韩侂胄私台谏为羽翼有力荐大全者

  属一往见之大全笑谢不往明日遂丐外知金州李壁焘子淳熙进士庆元初累迁礼部侍

   郎兼直学士院韩侂胃建议恢复壁革出师诏进礼部尚书拜参知政事与史弥远诛韩侂胄以端

   明殿学士知遂寕府卒谥文懿壁嗜学搜抉群经于典章制度尤综练所著有雁湖集清尘录中兴

   奏议内外制临汝闲书凡数百卷李𡌴焘子淳熙进士入为馆职有文名班对忠谠历官礼

   部尚书淳祐元年奏请周程张朱从祀而黜王安石帝从之终资政殿学士谥文肃史次秦

   眉山人举进士为大安军教授吴㬢之叛招次秦甚遽乃以毒药传两目比至目益肿母年高而贤

   命家诈以讣闻乃听还㬢诛改利州主管文字仕至合州太守杨泰之青神人少刻志于学

   庆元中知严道县有能声安丙荐之以亲老辞知普州吴㬢反安居安岳二县受祸尤烈请蠲其赋

   移知果州踦零钱病民泰之以一年经费储其赢为诸邑对减上尚书省按为定式理宗即位趣入

   对言法天行健奋发英断总揽威权无牵于私无夺于邪说土竒其对以为工部尚书著克斋文集

   论语解老子辞春秋列国事目等书凡二百九十七卷杨栋青神人绍定进士历枢密院编

  修官除宗正少卿进对帝曰只是正心修身之说乎栋对曰臣所学三十年止此一说至为简易累

  拜参知政事栋学本周程氏负内重望所著有崇道集平舟文集家大酉愿曾孙举进士

  初授昭化县主簿吴曦叛大酉不受其招淳祐中侍讲经筵累官工部侍郎与宰相史嵩之论不合

  罢去大酉为人方直累屈守死不变谥文节杨文仲彭山人淳祐中以胄试第一入太学

  升内舍时言路颇壅因季冬雷震帅同舍叩阍极言时事宝祐初登进士第累官至崇政殿说书在

  讲筵毎以积诚感动会盛夏建宗阳宫畿甸騒然文仲疏谏恳至又荐陈存等十八人名士二人金

  华王柏天台车若水也德祐时元兵渡江朝士率多弃去者侍从班惟文仲一人史克恭

  丹棱人登进士第佐王师有功命摄本邑后死于国事封忠佑侯庙祀之铉大酉孙学

  问该博尤邃于春秋累官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次近郊丞相檄告天下以城降铉翁独

  不署奉命使元留馆中闻宋亡旦夕哭涕不食元欲官之铉翁义不二君词无诡对成宗即位放还

  赐号处士赉金帛不受以寿终于家︹明︺余子俊青神人历戸部员外郎在部十年以廉干

  称出为西安知府区画赈恤官不损而民济历副都御史巡抚延绥初延绥镇治绥德州属县米脂

  吴堡悉在其外寇每轻骑入掠镇兵觉而追之已不及往往得利去子俊徙镇榆林增卫益兵拓城

  置戍攻守器毕具遂为重镇寇扰渐稀军民得安移抚陜于城西北开渠泄水使经汉故城达渭公

  私便益号余公渠又于泾阳凿山引水漑田千馀顷通南道直抵汉中以便行旅学校公署圯者悉

  新之奏免岷河洮三䘙之戍南方者万有奇易置南北之更戍者六千有奇就戍本土召为兵部尚

  书迁戸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兼左副都御史总督大同宣府军务寻致仕复起为尚书加太子少保

  卒赠太保谥肃敬王用才彭山人举进士授寕府长史宸濠潜蓄异谋用才匡救以正逮

  狱累月不屈忧愤死事闻赠太常少卿

 ︹本朝︺杨仕成眉州人官小河营千总乾隆三十八年征金川阵亡恤荫如例彭承绪

  丹棱人官守备乾隆二十三年随征托木洛克并沙雅尔二路贼番奋勇力战阵亡   赐祭葬

  荫如例黄文钊青神人官贵州遵义千总乾隆三十六年随征金川屡战克捷四十年攻

  噶咱普布咱泥北山梁阵亡恤荫如例余正朋彭山人官靖远营外嘉庆二年随剿教

  匪阵亡恤荫如例杨忍济青神人官把总嘉庆二年随剿教匪阵亡恤荫如例

 ︹流寓︺︹汉︺冯良南阳人年三十为尉从佐奏檄迎督邮良耻为厮役乃遁至犍为妻子索踪迹

  不得积十馀年还乡志行高洁安帝以羔币聘之辞

 ︹列女︺︹唐︺王琳妻韦氏琳为眉州司功参军俗僭侈盛饰韦不知有簪珥训二子有法

  皆名闻琳卒韦年二十五家欲彊嫁之韦固拒独处一室著有女训︹宋︺苏洵妻程氏

  眉山人程仁 霸之女通经史有气节适洵生子轼辙洵游学四 方程教二子以书甚严每语家人曰

  二子必不忝苏门尝读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曰尔若为滂吾顾不

  能为滂母耶苏轼妻王氏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贤淑载苏轼墓志唐庚

  母史氏庚父病笃母史祈以身代既而母死父生载周益公题跋师骥二女

  人骥仕为右正言靖康中避乱还蜀至唐州方城驿遇贼执二女欲强之伯骂曰宜速杀我仲抱其

  姊亦不从并杀之土人收葬二女号曰贞女墓史次秦母眉山人年高而贤次秦为大安

  军教授吴㬢所招母闻即命家人以病笃驰报且曰病恐不足取信以讣闻可也曦乃听还

  文仲母胡氏彭山人文仲七岁而孤母年二十有八守节自誓教养诸子文仲既冠以

  春秋贡母喜曰汝家至汝三世以是经收效矣︹元︺虞汲妻杨氏眉州人父文仲世以

  春秋名家明于性学杨氏在室即通其说适隆州虞汲生子集槃宋末兵乱汲携家趋岭外无书可

  读杨氏口授集论孟左氏传欧苏文比还居临州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大义矣后集以文翰

  擅名当代皆杨内训之力云︹明︺黄裳妻谌氏眉州人无子苦节三十年余祥

  妻张氏青神人余子俊母孀居二十年教子成大器同县苟祥妻程氏祥卒年二十五教子

  延年领乡荐任源江令延龄游庠年九十五终

 ︹本朝︺谈学廪(“㐭”换为“面”)妻胡氏眉州人夫早卒子女皆㓜有豪右欲夺为妾胡峻拒之不已乃

  自髠以全节王先美妻徐氏眉州人于归三载夫病卒呼怆极哀自经以殉

  朝佐妻李氏眉州人年十四因母病刲左股以进寻愈十八于归家贫依外祖母宋氏

  居宋老而多疾李勤侍汤药刲右股疗之朝佐殁氏年二十八躬自力作抚二子成立杜天

  柱妻熊氏眉州人年二十二守节孝养舅姑抚子成名熊尝病笃子妇曾氏刲股疗之得

  愈历七十岁终倪元相妻向氏眉州人元相卒氏年二十八纺绩资生训子道充登

  乡试历八十岁终刘永布妻𡩋氏眉州人守正捐躯同州烈妇吴开妻蒲氏均干

  隆年间 旌彭芳文妻田氏丹棱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罗成德妻徐氏均乾隆

  年间 旌陈图妻彭氏丹棱人夫亡家贫纺绩以养孀姑抚子成立同县节妇彭之权

  妻严氏孝事翁姑抚育弱息辛勤三十馀年黄仁妻汪氏彭山人仁卒遗子女尚幼

  氏勤纺绩抚育成立段锦柱妻张氏青神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陈虞应妻云氏陶

  文学妻雷氏均乾隆年间 旌戴元后妻李氏眉州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刘邦

  妻朱氏何汝俸妻管氏烈妇黄林氏刘赵氏郑周氏均嘉庆年间 旌张鹏飞妻宋

  氏丹棱人夫亡守节嘉庆年间 旌干体元妻夏氏彭山人夫亡守节同县节

  妇宋仁举妻邓氏烈妇徐陈氏均嘉庆年间 旌吴元富妻马氏青神人夫亡守

  节嘉庆年间 旌

 ︹仙释︺古彭祖右陆终氏第三子篯铿也自尧历夏殷封于大彭周衰始浮游四方晚入蜀抵

  武阳留家焉︹汉︺瞿君武彭山人七岁绝粒服黄精紫芝入峨嵋得道乘龙还家遂撃龙

  于潭后复乘龙而去今有系龙潭在县北四里潭上有桥亦名系龙史通平光武时自会稽

  来蜀诣峨嵋山谒天皇真人授以正一之法及五符诀遂居青神县地置茅庐炼丹龙虎成形饵之

  白日升天︹唐︺杨昭庆景云中自京兆来眉志尚清虚巡游二十四化至北平化叹曰昔汉

  时史先生得真一之道修之以白日升天后无继者乎遂往青神县游仙观三十馀年感五岳丈人

  希授真人降下授以朱明龙文遂得尸解之道张远霄眉山人遇老人授以度世法熟视举

  首见其目中各有两瞳子后往白鹤川垂钓西湖峯上有一老人曰此乃四目老翁君之师也张大

  悟后仙去牟罗汉眉山人名安以厢兵隶倅厅如岷上陟上青坂忽遇髯者顾笑曰汝饥何

  不食柏子耶摘子投其口顾髯者复不见矣遂不火食一日江水暴涨舟不可行或戏指其笠曰乘

  此渡可乎遂置笠于水趺坐其上截江以济观者异之宋文才彭山人游峨嵋山中一老

  人引之徐行见有道士奕棋青童采药问其地乃峩嵋洞天仙所居也及出山已半月矣︹宋︺陈

  太初眉山人初与苏轼同学于道士张易简后轼谪黄州有眉山道士陆惟中来云有得道者

  曰陈太初问之则同学者也又数年见轼于惠州云太初已尸解矣

 ︹土产︺麸金元和志眉州贡明统志彭山县出有九井明统志州东馆镇鹞儿井出

  獠麻布元和志眉州贡甘子元和志眉州贡寒水石州东蟆颐山出

  青神县出斑竹州志彭山县出史君子州志彭山县出





                  前提调官郑绍谦恭纂辑

                  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校对官陶际尧恭 校

                  校对官宗稷辰恭覆挍

 卭州直隶州表

大清一统志

 邛州直隶州在四川省治西南一百八十里东西距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东至

  成都府新津县界六十里西至雅州府芦山县界一百六十里南至眉州丹棱县界九十里北至成

  都府崇庆州界六十里东南至眉州彭山县界五十里西南至雅州府名山县界六十里东北至新

  津县界六十里西北至雅州府天全州界五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三十四里东

  至新津县界六十里西至芦山县界一百六十里南至蒲江县界十五里北至大邑县界二十里东

  南至眉州界五十里西南至名山县界六十里东北至新津县界六十里西北至天全州界六十五

  里自州治至 京师五千八百九十里

︹分野︺天文井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梁州之域秦置临邛县汉属蜀郡后

  汉因之晋改属晋原郡宋因之齐属晋康郡梁置

  邛州西魏置临邛郡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

  属临邛郡时徙郡治严道县即今雅州府武德元年复置邛州

  治依政县显庆三年始治临邛县天宝初曰临邛郡乾元初复曰

  邛州属剑南道唐书肃宗纪宝应元年于邛州置镇南军方镇表大历元年置邛南

  防御使治邛州寻升为节度使未㡬废咸通八年置定边军节度观察等使治邛州十一年废文德

  元年又置永平军节度使治邛州大顺二年五代属蜀按王蜀亦尝置永平军

  亦曰邛州临邛郡属成都路元曰邛州至元十四

  年立安抚司寻罢二十一年以州治临邛县省入

  属嘉定路明洪武九年降州为邛县属嘉定州成

  化十九年升为直隶州属四川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属四川省领县二

  大邑县在州北少东四十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五十里东至成都府崇庆州界十里西

  至雅州府天全州界八十里南至本州界二十里北至成都府灌县界三十里东南至成都府新津

  县界五十里西南至本州界二十五里东北至崇庆州界五十里西北至天全州界七十里汉蜀郡

  江原县地晋以后为蜀郡晋原县地唐咸亨二年析置大邑县属邛州宋属临邛郡元明属邛州

  本朝因之蒲江县在州东南六十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七十里东至眉州界四十里西

  至雅州府名山县界五十里南至眉州丹棱县界三十里北至本州界四十里东南至丹棱县界三

  十里西南至名山县界五十里东北至成都府新津县界六十里西北至本州界四十五里汉临邛

  县地西魏置广定县又置蒲原郡隋开皇初郡废仁寿初改曰蒲江属临邛郡唐属邛州太和四年

  改属巂州后复属邛州宋因之元至元二十一年省入邛州明洪武十三年复置仍属邛州 本朝

  

 ︹形势︺东接蓉城西连番地南控碉门北通雾岭方舆胜览

  水萦环于左邛崃拥峙于前

 ︹风俗︺临邛多富人夷獠相杂寰宇人多敏慧颇慕

  文学惟事农桑不务商贾方舆胜览

 ︹城池︺邛州城周七里七分门四明成化中筑正德中甃石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修乾隆三

  十年重修大邑县城周八里门四外环以池明正统初筑正德中甃石 本朝乾隆三十

  六年蒲江县城周三里三分门四外环以池明天顺中筑正德中甃石 本朝乾隆

  三十二年修

 ︹学校︺邛州学在州治南明洪武初建 本朝康熙六年重建乾隆二十二年四十七年重修

  入学额数十五名大邑县学在县治南明正统中建 本朝康熙初重建乾隆十二年

  修入学额数八名蒲江县学在县治东旧在县治南明洪武中建万历初迁建治西

  本朝康熙三十四年迁今所入学额数八名鹤山书院有三一在州治西善政街明万

  历中建祀魏了翁一在蒲江县治北宋嘉定中建 本朝雍正四年修一在蒲江县白鹤山下了翁

  尝筑室于此聚书授徒由是蜀人知义理之学理宗书鹤山书院四大字赐之鹤鸣书院

  在大邑县治南 本乾隆十一年邛州义学在州城内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大邑义学四所三在县南一在县西均 本朝乾隆十一年蒲江义学

  在县城内 本朝嘉庆十六年

 ︹戸口︺原额人丁六千三百一今滋生男妇共六十一万二千四十六名口计十一万二千四百五十

  

 ︹田赋︺田地一万四千六百三十一顷六十三亩七分有竒额徴地丁正杂银二万八千六百七十五

  两九钱六分一厘

 ︹山川︺铜官山在州东南元和志在临邛县南二里邓通所封后卓王孙买为陶铸之所州志

  在今州东南二十里岢幕山在州东南七十里废依政县东其山壁立势如屏幕寰宇记蒲

  江有小可慕山即此噫𣗥山在州东南元和志在依政县南四十里山南眉州丹棱县界寰

  宇记作意𣗥山又有白术山媻塞山白江山俱在依政县又临邛有古桃山文笔山

  南二里山形如笔古石山在州南史记秦时卓氏迁临邛即铁山鼔铸华阳国志临邛县

  古石山有石矿大如蒜子火烧合之成流支铁甚刚因置铁官有铁祖庙州志作古城山在州南十

  里山有五面亦名五面山对拱州治上有鐡祖庙铁冶家祀之盖即古铁山也邛崃山

   西南八十里山脉自沈黎直走二千里至州环抱为镇山九域志临邛县有临邛山即此 按汉志

   严道县邛崃山在今雅州非此山也或混为一误白鹤山在州西七里盘陀山

   在州西七里高峻绝顶宽平又有棋盘山在州西十里山腰有仙人洞孤石山在州西元

   和志在临溪县东十九里九域志火井县有孤石山凤溪山在州西五十里下有小溪自大

   邑凤凰山来七盘山在州西八十里石径自址至巅委曲七折因名相近有神山上有石

   像又有马崖山产石如马相台山在州西八十里废火井县西唐袁天纲为火井令登之以

   相视县治故名佛仙山在州北十八里银屏山在大邑县东五里蜀汉顺平侯赵云

   高堂山在大邑县西十五里天气晴朗夜有圣灯飞舞林峦为县之胜境高山

   在大邑县西五十五里径三千七百步至其顶凤凰山在大邑县西八十里有药师岩虎擘

   泉骑鲸柏诸水出此鹤鸣山在大邑县西北三十里形如覆瓮上有二十四洞应二十

   四气七十二穴应七十二候东西二溪出其两腋东南有石峯名曰天柱三面悬绝其形如城亦名

   曰天城又有青霞嶂环玉潭皆称佳胜又见崇庆州雾山在大邑县西北五十里去鹤鸣山二

   十里一名雾中山山多云雾故名上有二十二峯碧玊潭明月池诸胜明杨慎碑记云鹤鸣二十四

   洞道家之所开雾山一百八盘释氏之所驻静惠山在大邑县北一里一名东山上有土

   城相传蜀汉赵云所筑黄铁山在蒲江县东十里长秋山在蒲江县东二十里

   集仙录昔主簿王兴得仙于此一名主簿山金釜山在蒲江县南八里寰宇记蒲江县有

   金釜山旧志有盐井冠帽山在蒲江县西南七里西山在蒲江县西七里九仙

   山在蒲江县西三十里有九峯如屏寰宇记临溪县有九子山山有九峯即此白鹤山

   在蒲江县北三里铁溪河在蒲江县北二十里源出百丈山自名山县流入合蒲水入邛

   水故邛水亦兼铁溪河之名唐志临汉县有铁官盖汉旁山中旧产铁也牙江水在州东四

   十里源出大邑县东南流至州东合邛水其合处有石如象牙因名邛水在州南东流入新津

   县界即古仆千水亦名文井江今曰南河汉书地理志临邛县有仆千水东至武阳入江过郡二行

   五百一十里华阳国志李冰通莋道文井江径临邛与𫎇溪分水水经注文井江李冰所导也自莋

   道与𫎇溪分水至临邛县与布仆水合又东径江原县又东至武阳旧志邛水在州南五里俗名曰

   南河源出邛崃山至州西南合西河又东流八十里入新津县界 按元和志有白术水经临邛县

   南二里又东南经依政县南十里即此水也古邛水出邛崃山在今荣经县界至雅安合青衣水未

   尝北至临邛此水唐宋以前谓之文井江或名白术水初无邛水之名水经注妄谓邛水东至临邛

   入青衣旧唐志于临邛县下又引其说于是邛水及邛崃山名皆移于州境其实非也布仆

   水在州西南八十里自天全土司界流入合南河华阳国志临邛有布仆水合文井江水经注布

   仆水出旄牛道从县西布仆来分为二流一水东径临邛入文井江斜江水在大邑县南又

   南入州界元和志斜江经安仁县南五里寰宇记水自大邑县鹤鸣山来斜流经安仁县又东至新

   津县旧志源出鹤鸣山东委曲斜流经州东七十里至废依政县入邛水又有泉水河在州东六十

   里平地涌出流合斜江自大邑县西南凤凰山发源东南流经州西二里入邛水俗名

   西河亦蒲江水在蒲江县南元和志蒲江水经蒲江县南二百步旧志源自名山县

   流入又东北至州界合邛水入新津县界 按舆图水有二源皆出自丹棱县西北去名山稍远

   东湖池在州东一里蜀孟㫤所凿又有西湖池在州西七里白鹤山左金牛池

   南六里铜官山麓七里池在大邑县西七里牡丹池在大邑县西北鹤鸣山牡

   丹坪上水极清洁浴丹池在蒲江县北一里文君井在州东街左相传卓文君

   当垆处名胜志县东一里白鹤驿有文君井水作酒味甚美宋陆游诗青鞋自笑无拘束又向文君

   井上火井在州西南左思蜀都赋火井沈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垂博物志火井纵广

  五尺深二三丈在临邛县南百里昔人以竹木投取火诸葛丞相徍视之后火转盛入以家火即灭

  讫今不复然也华阳国志火井夜时光映上昭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

  数十里以竹筒盛其光藏之可拽行终日不灭井有二水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家火煮之

  得无㡬也旧志在州西南八十里相台山西南静边井在州西一百二十里寰宇记在火井

  县西四十里出盐盐井华阳国志汉地节中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所増置盐铁官元和志

  盐井距蒲江县二十里寰宇记蒲江县有金釜等八井岁出课盐元史邛州有二盐井宋名金凤芳

  池天历初地震盐水涌溢州民侯坤愿作什器煮盐而输课于官诏四川盐运主之 按今州境及

  蒲江县古井已湮故行盐自嘉定犍为县来

 ︹古迹︺临邛故城今州治史记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秦破赵迁其民卓氏夫妻推辇行曰吾

  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乃求远迁致之临邛华阳国志秦张仪与张若城临邛城周

  𮞉六里高五丈在蜀郡西南二百里元和志邛州临邛县晋末李雄乱后为獠所侵宋及齐梁不置

  郡县惟豪家能服獠者名为保主总属益州后魏废帝二年定蜀复于旧城置临邛县仍置临邛郡

  旧唐书地理志晋于益州唐隆县置临邛县后魏平蜀自唐隆移临邛县治于汉临邛县西立临邛

  郡隋罢郡移临邛县于今治州志汉临邛故城在州南五里又有古邛州城在州西亦名公孙述城

  依政故城在州东南秦蒲阳县汉曰临邛梁蒲口镇西魏置蒲阳郡依政县隋改临邛郡

  又置邛州大业初废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元年邛州于依政县显庆三年徙州治临邛梁置邛州

  于蒲阳不领县后魏置依政在今县西南二里后周移治今所元和志梁益州刺史萧范于蒲水口

  立栅为城以备生獠名为蒲口顿武陵王纪于蒲口顿改置邛州南接邛来山因以为名后魏置依

  政县属蒲阳郡开皇三年罢郡属邛州县西至州五十七里元史地理志至元十四年并依政入邛

  州明统志依政废县在邛县东南五十五里又有旧依政城在废县东北三十里火井故

   城在州西南旧唐书地理志邛州火井县汉临邛县地周置火井镇隋改镇为县元和志县东至

   邛州六十里寰宇记县在州西六十三里隋大业十二年置县开宝三年徙治平乐镇从县令萧𤥨

   之奏也宋史地理志至道三年复旧治旧志火井故城在州西南八十里元时省入邛州有袁天纲

   残碑尚存明万历中军买民田又有獠民杂处因谓其地为三班大邑故城即今大邑

   县治元和志县东南至邛州四十九里本汉江原县地咸亨二年割晋原县之西界置寰宇记县在

   鹤鸣山东其邑广大遂以为名蒲江故城在今蒲江县北元和志县西北至邛州六十三

   里本秦临邛县地后魏恭帝置广定县仁寿元年改为蒲江县南枕江水因以为名元史地理志至

   元二十一年并蒲江入邛州旧志明洪武中复置县故城在今县北一里安仁废县

   邑县东南元和志邛州安仁县西南至邛州三十八里本秦临邛县地武德三年割临邛依政唐兴

   等县置贞观十七年咸亨元年依旧置旧志安仁废县在大邑县东南三十里元初并入

  溪废县在蒲江县北元和志县东至邛州六十二里本秦临邛县地后魏恭帝于此置临溪

  县属蒲原郡开皇三年罢郡县属邛州后因之县城三面据险一面平坦寰宇记在州东三十里宋

  史地理志熙寕五年省临溪为镇入临邛旧志明改入蒲江今有临溪镇在县北五十里惠民

  监在州南六十里九域志咸平四年铸铁钱宋史地理志建炎二年思安茶场

  在大邑县西九域志大邑县有大邑思安二茶场卓王孙故宅在州治南元和志在

  州南五里寰宇记基方十里耕者往往得铜钱州志在州南旧县中有卓氏钱瓮明初池中掘出大

  可容五石色如漆弇口宏腹足有籕文严君平故宅在州东十五里地名万石坝

  魏了翁故居在蒲江县西挟仙楼在州治北崇真观后明统志昔有仙人张

  远霄者尝往来于此人呼为张四郎尝挟弹视人家有灾者为击散之此其故居也南楼

  南五里前临大江宋淳熙间郡守张方建三瑞阁在州治西旧州圃明统志宋宝元间州有

   莲禾芝三瑞嘉祐间又有并蒂莲九穗禾双犊牛三瑞因名翠屏阁在州西七里白鹤山

   汉胡安建宋陆游诗把酒孤半日留西岩独擅鹤山秋即此清燕堂在州治旧圃古树掩

   翳夹道蔽天气象蔚然莫公堂在蒲江县南二十里莫佛镇相传汉武帝时有莫公随征

   云南旋师至此见山水幽奇遂于此修道因名万竹亭在州西白鹤山西岩之西唐景福间

   信美亭在州西白鹤山宋庆历二年建万松亭在州西三十里灵岩之绝顶尽

   得一境江山之胜接王亭在大邑县西北雾山相传唐明皇入蜀驻此或曰孟㫤所置

   平云亭在大邑县北静惠山范镇还蜀穷山水胜处徜徉此山有诗云坐来如日永立处与

   云平因以名琴台在州治南相传司马相如抚琴于此白鹤台在州西白鹤山明统

   志汉胡安尝于山中乘白鹤仙去弟子即其处为台鹤山书屋在州西白鹤山宋魏了翁

   兄弟读书于此其前有芙蓉洲

 ︹关隘︺夹门关在州南六十里两山夹岸如门其西与夷獠接界九域志临邛县有夹门镇即

  此明初置巡司今裁黑竹关在蒲江县西南五十里与雅州府名山县接界火井槽

  巡司在州南二十里明初置巡司于州西六十里火井坝后移于此 本朝康熙中裁雍正六

  年复干溪镇在大邑县东十里接崇庆州界唐中和二年杨行迁讨邛州盗阡能大败

  于干溪即此双路镇在蒲江县西六十里旧有巡司久裁石盘戍在州西一百里

  与獠界相接旧志相传蜀汉诸葛亮征羌驻军于此俗呼为望军顶延贡寨在大邑县东南

  二十里唐中和二年高仁厚讨邛州贼阡能至双流西得降者悉抚谕书其背使前行过穿口新津

  告谕之至延贡而归九域志安仁县有延贡砦盐井寨在蒲江县南九域志邛县有盐井砦

  盐井监盖皆置于金釜山下白鹤驿在州东一里旧白鹤馆明洪武中改为驿久裁

  羊坝在蒲江县界相传有石犀石羊成群到此故名

 ︹津梁︺飞虹桥在州渔桥在州南一名玉带桥水济桥在州西一里又广济

  桥在州西二里九皋桥在大邑县南又南有安乐桥黄帽溪桥在蒲江县东

  铁溪桥在蒲江县北

 ︹堤堰︺六堰在州东州志头堰二堰三堰皆在大邑县界四堰五堰六堰皆在州界自州东北向

  西南流入河延袤数十里沿河之田仰以灌漑

 ︹陵墓︺︹三国︺︹汉︺赵云墓在大邑县东三里︹唐︺黄崇嘏墓在州西铜鼔山

  ︹宋︺魏了翁墓在蒲江县东二十里潘家山︹明︺刘纲墓在州西二十五里平

  乐下

 ︹祠庙︺韩晓祠在州西白鹤山晓魏公琦后宋乾道间总领四川财赋奏减邛州军赋以苏疲

  困民为立生祠竹王祠在大邑县寰宇记作竹王庙有竹林及竹王击剑石

 ︹寺观︺天庆寺在州治西宋嘉祐中建凤凰寺在大邑县治西元末毁明初重建

  善业寺在蒲江县南十五里宋绍兴初建崇真观在州治北唐未建延祥

  观在大邑县西北鹤鸣山明统志张道陵于此为民祈福因名紫极观在蒲江县西一

  里宋淳熙初建

 ︹名宦︺︹隋︺柳俭河东解人开皇中为邛州刺史在州十馀年民夷皆悦还乡敝车羸马人服其

  ︹唐︺崔从齐州人摄守邛州前刺史有以盗系狱词已具从疑其𡨚纵不治俄得真盗刘

  辟反欲并东川从以书谕止辟辟怒从募兵守城完州自如︹宋︺燕肃青州人知临邛县民

  尝苦吏追扰肃削木为牍民讼有连逮者书其姓名使自召之皆如期至李舜臣井研人干

  道中为邛州安仁主簿岁大祲饥民千百持鉏𣗥大呼声震邑市令惧闭门舜臣曰此非盗也何惧

  为慰劳遣之赵晨守邛州吴曦叛亲帅雅州牌守出战力尽而死︹明︺安郁临潼人正

  德中蒲江县典史岁大旱郁斋沭𥸤天积柴于紫极观誓不雨即自焚至期大雨民谣曰安从周积

  柴楼感天雨民有秋昔无衣今有裘其后民请于朝知县事廉能益著朱蕴罗江夏人崇

  祯时蒲江知县张献忠陷城蕴罗阖门殉难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胡恒

  景陵人崇祯末官邛州巡道张献忠陷城恒率子之骅巷战死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

  谥烈徐孔徒都昌人知邛州有贤声崇祯末献贼破城抗节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

 ︹本朝︺李德耀奉天人隶旗籍康熙四年知大邑县开渠导水俾民田资灌漑之利尤加意先

  贤祠墓使古迹不湮李绅文颍州人康熙三十三年知蒲江县建义学置田以资膏火开渠

  引水灌漑民田以廉干称梁永祚佚其籍康熙三十九年知蒲江县岁屡歉民多四出永祚

  按籍招徕计日授食且给以牛种履亩劝耕复业者众黄藜平和人康熙四十二年知大邑

  县邑旧有堤堰三十六所藜每岁捐俸修筑民被其泽殷以信济源人乾隆二十年知邛

  州除莠安良决讼明敏亲课农桑修书院并设四乡义学以励士子胡廷樟海阳人乾隆六

  十年知邛州均徭役减陋规除盗安民奸宄敛迹

 ︹人物︺︹汉︺陈立临邛人初为连然长不韦令蛮夷畏之迁金城司马成帝和平中夜郎王兴与

  句町王禹漏卧侯俞更举兵相攻朝议道远不可击迺遣使持节和解兴等不从命刻木象汉吏立

  道旁射之于是以立为牂牁太守立至谕告兴兴又不从迺请诛之立从吏数十人行县至且同亭

  召兴兴将数千人至亭从邑君数十人入见立立数责因断兴头邑君曰将军诛无状为民除害愿

  出晓士众以兴头示之皆释兵降立还郡兴妻父翁指与兴子邪务迫胁旁二十二邑反据厄为垒

  立使奇兵绝其饟道纵反间以诱其众时天旱立攻绝其水道蛮夷共斩翁指降徴诣京师会巴郡

  有盗贼复以立为太守徙天水太守劝民农桑为天下最入为左曹䘙将军䕶军都尉卒官

   厪临邛人仕至汉中太守博学洽闻尝作巴蜀耆旧传林闾临邛人善古学古者𬨎车之使

   刘向不详其义闾与严君平知之曰此使人君居高堂知天下风俗也︹唐︺樊漪依政人事

   亲居丧著至行天子旌表门闾赐束帛梁震依政人唐末登第归蜀过江陵荆南节度使高

   季兴爱其才识留之欲奏为判官震耻之欲去恐及祸乃请以白衣侍樽俎震终身止称前进士不

   受高氏辟署季兴甚重之以为谋主震多所裨赞晚退居土洲披鹤氅自称荆台隐士︹宋︺李

   绚依政人兄绹教之书一过辄诵数千言稍长善属文举进士累官起居舍人龙图阁学士仁宗

   春秋高未有继嗣绚因祀高禖还奏赋大抵言远嬖宠近贤良则神降之福子孙繁衍仁宗嘉纳之

   子稷历官陜西转运使督饷筑永乐城辇致金帛其中夏人围城急稷守之不去卒死于难

   卨依政人第进士累迁直龙图阁知延州诏问方略卨审形势为破夏人䇿以献又听民募丁占

   田充兵训练以时神宗嘉之擢天章阁待制交阯叛诏卨副郭逵宣抚历知庆州上挠夏计俘馘千

   馀生擒其将迁龙图阁直学古帅延安拜端明殿学士绍圣中系名元祐党籍常安民

   人年十四入太学王安石称其文欲见之坚不肯往熙寕中登进士为成都府教授与安惇同寮惇

   尝语安民曰直道还君富贵输我安民应之日处厚贵天下事可知我当归山林岂与君校是非耶

   元祐初以荐擢大理鸿胪丞绍圣初拜御史论章惇蔡京奸状章数十上谪监滁州酒税列入党籍

   高宗赠谏议大夫吴时邛州人中甲科历官太仆少卿提举河东常平童贯经略北方时因

   进对言取燕事必速乱王黼怒斥为腐儒寻以徽猷阁待制奉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人目为立

   地书常同安民子政和进士历官太常博士建炎中录安民后遂召同为大宗正丞乞郡

   得郴州召还首论朋党之祸除殿中侍御史论吕颐浩十事金使入见同言先振国威则和战常在

   我若一意议和则和战常在彼除起居郎史馆修撰同尝疏称神哲二史悉出奸人之论至是命同

   修撰擢御史中丞言江浙困于月桩钱民不聊生帝为减数千缗后以宝谟阁直学士知湖州复召

  请祠提举江州太平观卒魏了翁蒲江人庆元进士历武学博士韩侂胄谋开边了翁劝急

  内修补外知嘉定府吴曦叛了翁䇿其必败曦诛奉亲还乡里史弥远入相力辞召命筑室白鹤山

  下以所闻于辅广李燔者开门授徒蜀人尽知义理之学差知汉州以化民善俗为治徙知眉州兴

  让教民俗为之变嘉定四年擢潼川路提点刑狱公事迁转运判官戢吏奸询民瘼举刺不避权右

  风采肃然知潼川府约已裕民被召累迁起居舍人理宗立疏请求硕儒阐正学又请厚伦纪以弭

  人言最为切至降外绍定五年知泸州修武备养民兴学百废具举复与真德秀并召进权礼部尚

  书兼直学士院累进签书枢密院事力辞改福建安抚使卒赠太师谥文靖所著有鹤山集九经要

  义周易集义易举隅周礼井田图说图史杂抄等书学者称鹤山先生魏文翁了翁之弟

  举进士为眉山尉后知叙州尝读礼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句日讽咏不能释自号果斋

  稼蒲江人嘉定进士真德秀一见以国士期之知绵谷县岁大饥捐赀全活甚众历利州提点

   狱葺理创残招集流民元兵入汉沔力战却之后知沔州会北兵大至事迫属官力请少避稼不为

   动城既陷众拥稼出户稼叱之不能止兵骑四集围之遂死焉诏进稼七官为正议大夫龙图阁直

   学士谥曰忠高定子稼之弟嘉泰进士授郪县主簿吴㬢叛乞解官养母知夹江县宽榷

   弛征岁饥发县廪平粜四川总领所辟主管文字利州倚酒榷以佐军用吏奸盘错定子躬自究诘

   酒政遂平制置使郑损误谓总领所擅十一州小会子之利奏请废之令下民疑而罢市定子力争

   乃得存其半知长寕军蠲重赋百姓赖之知绵州以收捕张钺功进三官以防遏招收溃兵功又进

   一官召入奏事极言时弊累迁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进签书枢密院事并参知政事寻改知潭州

   湖南安抚使力辞退居吴中日以著述自娱卒赠少保邓得遇邛州人淳祐进士历知昭

   州迁广西提点刑狱摄经略事兼知静江府德祐二年元兵破静江得遇取幅纸书云宋室忠臣邓

   氏孝子不忍偷生自甘溺死遂朝服南望拜辞投南流江而死常楙同之曾孙淳祐进士历官

  签书临安府判官不为权𫝑挠历御史知无不言历两浙转运使筑海晏塘迁刑部侍郎拜吏部尚

  书首言巴陵之𡨚德祐二年拜参知政事卒高斯得稼之子绍定进士授利路推官李心

  传修国朝会典辟为检阅文字端平二年稼死事于沔斯得潜往其处奉遗骸以归见者感泣理宗

  时历史馆校勘时史嵩之柄国上封事忤之叔父定子亦领史事嵩之使其党言叔父兄子不可同

  朝出判绍兴召为秘书郎因日食极言时政迁浙东提点刑狱历拜参知政事斯得忠愤激烈指陈

  时事无所遗著有诗肤说仪礼合抄增损刊正杜佑通典耻堂文集︹明︺刘纲邛州人祖文恂

  孝子父应辰举乡试不仕亦以孝义闻纲举万历进士改庶吉士三殿灾极论时政言甚剀切不报

  巳而授编修寻调外任遂归明世以庶吉士专疏建言者前有邹智后则刘之纶与纲并四川人

  金日观蒲江人协镇东江总兵官崇祯十年 大兵攻皮岛相持七昼夜力不支战死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刘暌度邛州举人父道贞败贼于小关山贼还据

  邛道贞命暌度以兵来争贼搜𫉬道贞妻王氏令招其子王氏大骂不从贼分其尸投之城外举家

  百口俱死暌度亦以战殁施廷贤蒲江人知黄梅县崇祯十七年张献忠陷城巷战被执劝

  降不屈自刎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

 ︹本朝︺植敏槐邛州人顺治卒卯举人丁明季兵燹之后郡内书籍荡然惟敏槐家藏礼记存

  要一书素所讲贯乃以授邛郡诸生筑室白鹤山南教授二十馀年学者称鹤山先生李嶟

  邛州人官云南景𫎇营千总乾隆三十二年随征缅甸阵亡恤荫如例屈澄志邛州人官

  建昌营把总嘉庆二年剿教匪阵亡恤荫如例曹易新大邑人官䕫州协外委嘉庆元

  年随剿黔楚逆苗力战阵亡恤荫如例李杰大邑人官普安营把总嘉庆六年随剿教匪阵

  亡恤荫如例王化龙蒲江人嘉庆四年以蓝翎兵丁随剿教匪阵亡恤荫如例

 ︹流寓︺︹汉︺司马相如成都人事景帝为武骑常侍病免归寓临邛与令王吉善︹宋︺刘

  环曹州人通判邛州因家焉八世同居和睦不赞平生所拔多知名士

 ︹列女︺︹汉︺杨凤珪妻陈氏临邛人凤珪亡生遗腹子人或劝其改适陈引刀割喉㡬

  死卒全其节︹宋︺常安民妻孙氏安民秩满寓京师孙与蔡确之妻兄弟也确时

  为相安民恶其为人绝不相闻确夫人使招其妻亦不往姚三五妻程氏名小姑大

  邑人姚出外强奴夜半挟刃逼之姑号呼义不受辱身被重伤竟全大节县上其事论奴如律大观

  中封旌德县君︹明︺孙继龄妻喻氏邛州人同州杨春妻刘氏常天祜妻彭氏俱苦

  志守节得旌廖启祐妻吉氏蒲江人夫病刲股不治及卒泣失明守节教子廖英

  妻雷氏年二十夫死抚棺号泣遂死均于万历间旌表

 ︹本朝︺植敏槐妻杨氏邛州人敏槐病笃杨侍汤药衣不解带及卒数日不食送丧至

  河干呕血死欧阳世科妻冯氏大邑人世科任洪雅学博氏年二十七而寡教

  育二子俱游庠守节五十馀年康熙年间 旌徐文灿妻但氏大邑人年二十七而

  寡舅姑年迈勤女红以奉菽水抚二子成立雍正年间 旌李其光妻胡氏

  人夫亡守节同州节妇余梁震妻郝氏胡世玙妻晁氏胡世瑞妻萧氏胡世琦妻朱氏杨芳妻郑氏

  杨萱妻张氏张守震妻杨氏朱勲佐妻高氏张翼云妻叶氏王曰京妻余氏朱衣绿妻程氏李霖妻

  杨氏赵璧妻段氏赵良弻妻阎氏烈妇高四奇妻杨氏曾学易妻何氏陶万镒妻王氏陶王氏均干

  隆年间 旌张克贤妻李氏大邑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幸廷绶妻徐氏厐奇瑛

  妻杨氏朱廷宝妻罗氏何予先妻凃氏王彦璋妻徐氏李子秀妻刘氏烈妇张先妻文氏刘吉祥妻

  杨氏罗复姐均乾隆年间 旌陈谊妻赵氏蒲江人夫亡守节同县烈女萧公诚聘妻

  刘氏均乾隆年间 旌杨世联妻王氏邛州人夫亡守节同州节妇骆自先妻高

  氏烈妇胡开然妻管氏秦王氏梁苏氏均嘉庆年间 旌王君年妻杨氏大邑人夫

  亡守节同县节妇罗凤妻周氏任登国妻何氏唐统成妻刘氏瞿有道妻史氏瞿斌妻王氏杨天锡

  妻罗氏唐启瑶妻万氏孟以宽妻冯氏杨映梅妻张氏余𦒜继妻陈氏严再陵妻苏氏余宗柳妻吴

  氏严栗妻但氏烈妇张李氏曾黄氏古彭氏烈女骆大姑谭陈女均嘉庆年间 旌文思韶

  妻古氏蒲江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陈子琳妻赵氏烈女罗长姑均嘉庆年间 旌

 ︹土产︺铁汉书地理志临邛县有铁官唐书地理志临邛有铜有铁汉书地理志临邛县有盐

  官唐书地理志蒲江火井有盐丝布元和志邛州贡细葛寰宇记邛州产伐蜀记云镇南

  焦葛上者直十金寰宇记临邛数邑茶有火前火后嫩绿黄芽等号又有大番饼每饼重四

  十两入西番党项甚重之九域志火井有茶场寰宇记邛州产红花续断斑竹出大

  邛竹杖寰宇记邛山沿岭皆邛竹堪为杖出大邑河中其形如卵色如松花

  最佳者如绿玉细润可爱木莲花寰宇记邛州铜官山出木莲花树山𥖎花

    志出邛州花繁如雪香味极浓酒杓唐书地理志邛州贡












                     前提调官郑绍谦恭纂辑

                     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校对官林杞材恭 校

                     校对官宗稷辰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泸州直隶州在四川省治东南七 百五 十里东西距三百十里南北距二 百二 十里东至重

   庆府江津 县 界一百七十 里西 至叙州府长寕 县界一百四 十 里南至叙永 厅永 寕县界一百二 十

   里北至叙州 府隆昌县界一百 里东南至重庆 府江津县贵州 遵义府仁怀县界 三百三十里西 南

   至叙 州府兴 文 县叙 永厅永寕 县界一百五十 里东北 至重庆 府 永川 县界一百 五十里西北至 叙

   州 府 富顺隆 昌二 县 界六 十 里本 州境东西距 一百 十 里南北 距一 百 六十 里 东至 合江县界六 十

   里西 至江安 县界五十里南至纳谿 县界三 十 里北至 重庆府 荣昌县界一百三十里 东南至 贵 州

   仁 怀 县界一 百 里 西南至 叙州府南溪县界五十里 东 北至合 江 县 界六十 里西北至隆昌县界六

   十里 自州治 至  京师六 千四百 一 十里

 ︹分野︺天文井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梁州之域春秋时巴国地汉置江阳

  县属犍为郡后汉建安十八年置江阳郡晋因之

  宋曰东江阳郡时改置江阳于武阳故加东字齐因之梁于郡置

  泸州元和志作梁大通初置寰宇记作大同中置方舆胜览李𡌴西山堂记云郡名为泸者盖

  始因梁大同中尝徙治马湖江口马湖即泸水下流因远取泸水为名隋开皇初郡

  废仁寿中置总管府大业初府废改州曰泸川郡

  又改郡治江阳县曰泸川唐武德元年复曰泸州

  三年置总管府寻曰都督府督羁縻十州后増至十四州天宝

  初曰泸川郡乾元初复曰泸州属剑南道五代属

  蜀宋亦曰泸州泸川郡宣和元年置泸川军节度

 属潼川路领羁縻州十八乾道六年移潼川路安抚使于此景定二年

  元所取寻收复改曰江安州属潼川路元仍曰泸

  州至元二十年以州治泸川县省入二十二年割

  属重庆路明洪武初升直隶州属四川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属四川省领县三土司一

  纳谿县在州西南四十里东西距七十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东至贵州遵义府仁怀县界

  五十里西至江安县界二十里南至叙永厅永寕县界一百五十里北至本州界十里东南至仁怀

  县界五十里西南至江安县界三十里东北至本州界十里西北至本州界十里汉江阳县地隋为

  泸川江安二县地宋皇祐二年置纳谿砦属江安绍兴五年升为县属泸州元明俱属泸州 本

  朝因合江县在州东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八十里东至重庆府江

   津县界六十里西至本州界六十里南至贵州遵义府仁怀县界三十里北至重庆府永川县界五

   十里东南至重庆府棋江县界一百里西南至叙永厅永寕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江津县界七

   十里西北至重庆府荣昌县界一百里秦巴郡地汉置符县属犍为郡后汉改曰符节建安中分属

   江阳郡仍曰符县永嘉后废萧齐置安乐县属东江阳郡梁改置安乐戍周保定四年始改名合江

   县属泸州隋属泸川郡唐属泸州宋大观三年置安溪县宣和二年省元明仍属泸州 本朝因

   江安县在州西南一百十里东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一百四十里东至纳谿县界四十

   里西至叙州府南溪县界四十里南至叙州府兴文县界一百里北至叙州府富顺县界四十里东

   南至叙永厅永寕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叙州府长寕县界三十里东北至本州界六十里西北

   至南溪县界五十里汉江阳县地后汉置汉安县属犍为郡晋改属江阳郡刘宋为东江阳郡治齐

   因之梁属泸州隋开皇十八年改曰江安属泸川郡唐属泸州宋乾德五年省绵水县入焉元明仍

  属泸州本朝因之九姓长官司在州西南故泸州卫城北其地东接永寕县界西南

  皆接兴文县界北接纳谿县界元初立夷民罗氏等九人为把总至元中改九姓党蛮夷长官司明

  洪武四年改九姓长官司属永寕卫后属泸州本朝顺治四年归附仍授原职属泸州州判及泸

  州营管辖旧驻泸卫西十里嘉庆元年移驻今所土官任氏世袭

 ︹形势︺东接巴郡南接牂牁西接犍为北接广汉华阳国志

  枕带双流据江雒会水经肘江负宋刘正字李氏园记

  制边鄙

 ︹风俗︺人多朴质士敦礼让地少桑麻刀耕火种夷

  獠则巢居岩谷性犷戾而好淫祀寰宇气候偏阳

  夏秋炎燠冬无苦寒宋勾公权泸川县𪠘记

 ︹城池︺泸州城周六里九分门六宋政和中筑明洪武初甃石 本朝康熙四十七年修乾隆

  二十二年重修纳谿县城周一里七分门四外环以池宋绍定初筑明永乐中甃石 本

  朝康熙五十 一年修乾隆十年嘉庆七 年九重重修合 江县城周一里八 分门五明天 顺

   中筑成化中甃石 本朝康熙十三年乾隆二十六年嘉庆十五年重修江安县城

   周六里门七外环以池宋土筑明成 化初甃石本朝康熙雍正年间修乾隆二十五 年嘉庆元 年

   

 ︹学校︺泸州学在州治南旧在州治北唐咸亨中建明末毁 本朝康熙二十一年迁建今所

   干 隆二十一年修入 学额数十五名纳 谿县学在县治 西元至正 中建 本 朝康熙二 十

   四 年改建来鹤馆旧址三十八年复还今 所乾隆十五年修入学额数八名合 江县学

   在县治 西宋元祐中建明洪武九 年重建  本朝康熙六 年修乾隆十二年重修入 学额数八 名

  江安县学在县治南宋大观中建明洪武中改建治西 本朝康熙五年改建治东三十

  三年复还今所雍正六年修入学额数八名九姓司学在司治西南明洪武中建 本

  朝康熙四十 三年重建干隆九年修入 学额数八名鹤 山书院在州学左侧宋开禧中知

  州魏了翁建 本朝雍正十年重建乾隆十五年云溪书院在纳谿县治东 本朝干

  隆五十四 年建嘉庆八年修十 二年重修凤 仪书院在合江县治西凤仪山麓 本朝干

  隆十九年建嘉庆十六年修龙门书院在江安县治北旧在治东 本朝乾隆二十九

  年建五十 二年迁建今 所和 山义学在九姓长官司治北 本康熙四十三年建乾隆

  十九 年修 按旧志载五峯书院在州治北五 峯山麓宋庆元中建今废谨附记

 ︹户口︺原额人丁五千四百一十七今滋生男妇共四十四万六千五十五名口计一十四万八千四

  百七十户

 ︹田赋︺田地一万五千三百五十二顷一十七亩有奇额征地丁正杂银二万四千四百七十七两四

  钱二分八釐

 ︹山川︺归子山在州东三里相传周孝子尹伯奇溺处四峯山在州东二十里与豸

  角山对峙又北有赛峯山一峯孤挺与四峯相望罗东山在州东六十里旧志峯峦森列

  周太师尹吉甫故宅及其茔兆在焉仙顶山在州东六十里相传上有仙迹故名神臂

  山在州东八十里亦曰神臂崖北临江渚险固可凭宋淳熙中尝迁州治于此瑞鹿山

  在州南五里明统志五代周时道士尹希严居此有白鹿往来山中因名豸角山在州南十

  里超出众山与四峯山相望上有吕仙亭遗迹腰营山在州西南旧泸州卫北二十里明初

  命将南征尝驻师于此南寿山在州西南三十五里既高且秀旧志在州东南二十里本

  名博望山宋熙寕中平晏州叛夷守臣绘图以进敕改今名中和山在州西南九姓司西

  一里秀峯特出又古洞岩在司南二十里宝山在州西方舆胜览在城南初名堡子山为巡检

  𪠘袁说友改今名下瞰城郭万瓦鳞集为县之胜其趾有木龙岩旧志山在州西一里即州城后之

  枕山明又改名大忠山方山在州西华阳国志江阳县有方山兰祠寰宇记在江安县东二

  十里山形八角唐天宝六年敕改为𮞉峯山方舆胜览山距州三十五里又名𮞉峯山其山八面瞰

  江旧志山在州西四十里有九十九峯巅顶有池周一里许北去资江十馀里龙贯山

  西北六十里接富顺县界山势高耸茂林蓊蔚钵盂山在州北二里其形如盂三华

  山在州北二十里山有三峯卧龙山在州北四十里形如伏龙玊蟾山在州北六

  十里相近有五仙山五峯山在州北五峯并峙故名高奎山在州东北二十里山

  势崔巍与州治相对云锦山在州东北六十里土人元旦日于此迎神祈岁楼子山

  在纳谿县东一里层峯叠嶂俨若楼阁掇旗山在纳谿县东四里相传蜀汉诸葛亮树旗

  于此以誓蛮人五顶山在纳谿县东五里五峯错峙故名舞凤山在纳谿县西南

  十五里山𫝑起伏横开如凤舞然牛心山在纳谿县西南三十里冠山在纳谿县

  西峯峦耸峙上有玉皇观燃灯彻夜光如半天寒星乱石山在纳谿县北十里相传昔有道

  人修錬于此凤仪山在合江县城内月台山在合江县南五里孤峯特立小溪环

  绕其麓形如新月因名榕山在合江县南五里即宋嘉熙中筑城处上有芙蓉池俗名榕子

  丁山在合江县南二十里一名文明山龙挂山在合江县西南五十里古纯州

  地岩峦崒嵂林壑清幽每见龙挂其上云日映耀鳞爪宛然安乐山在合江县西寰宇记

  山在县东五里八十步群峯峭拔有瀑布千尺飞流唐天宝六年敕改为合江山黄庭坚记安乐山

  真人刘善庆飞升之宅也方舆胜览在县西五里三峯奇秀有溪及延真观有石柜为仙人藏经之

  所歧而左有烂柯迹后有仙鱼影隐在石壁中歧而右历木楠台仙人崖十二盘至翦刀峡循山有

  八洞通南岩有石曰许由瓢又有芙蓉城滴水崖白猿洞诸胜旧志俗一名笔架山明曾玙读书于

  山改名少岷吕柟有记凤凰山在江安县东五里似凤翔故名挂榜山在江安县

  东六里许屹立江滨延亘数十里县有登料者山必预兆故名汉阳山在江安县南四里孤

  高突起为南境之望翠屏山在江安县南四里镜山之左松柏郁然翠屏壁立照山

  在江安县南五里方舆胜览饶子山又名照山一峯中峙两峯旁翼二溪交流峯峦葱蒨旁有二潭

  为龙所居旱祷辄应山有眠云石袭渊桥玎珰岩磨镰溪为邑胜游之地笔架山在江安县

  南五里形如笔架安远山在江安县南四十里旧志耸然特出梵刹数重相传蜀汉诸葛

  亮征蛮驻此连天山在江安县南七十里囘旋曲折高耸连天绵水出此小龟山

  在江安县南一百里明统志旧尝即其地置乐共城方兴筑时取石有小龟金纹因名北照

  山在江安县北一里大江岸有偶住亭遗址双松山在江安县北八里因二松得名上有

  玉皇观楼阁巍峩远眺百里珍珠山在江安县北十里产细小红石状如珠故名

  祝山在江安县北四十里四面山在江安县北四十里山形四面𬬻鼎山

  安县北四十里峯峦似鼎故名鹊儿山在江安县北四十里州志山顶有盘石方圆数寻相

  传有神雀时见于石形似鸠羽毛金碧鸣缓则晴急则雨石峯山在江安县北六十里耸秀

  使君岩在州南五里明统志宋州守王献可游赏处先氏岩在合江县北六

  十里唐神童先汪读书处元赵世延有记滴乳崖在州西一里有泉自崖中流出黄庭坚名

  曰滴乳泉龙安洞在州城东南二十五里方舆胜览高崖之半有二穴俗名为龙女洞

  峩洞在州西南二百里明统志初入稍隘已乃洪广石髓凝结千态万状前望宛若堂亭旧相

  传为故思峩州地因名仙洞在州西南旧泸州卫治南半里深一里中有池水不竭

  江自叙州府南溪流入经江安纳谿二县北东北迳州南又东经合江县北又东入重庆府江津

  县界华阳国志江阳县江中有大阙小阙季春黄龙堆没阙即平水经注江水迳汉安县北又东过

  江阳县南雒水注之又东迳樊石滩又迳大附滩又东过符县北元和志汶江水鳛部水从符关东

  北注之又东北至江州经绵水县东十五里又经江安县北八十步至泸州南三十里寰宇记汶江

  入泸川县又名泸江旧志泸江自州城南又东北出而会雒江今州治东即为江浒夏潦水涨两江

  环合弥漫浩𣺌如大海然州人谓之海观旧志大江自南溪入江安境东南流三十五里至县城北

  又东折北流四十五里入纳谿县界经县城北入州境三十里至州东北合沱江名曰合江又六十

  里入合江界六十里经县城北又折东北流三十里入江津县资江在州北即绵湔雒诸水下

  流自叙州府富顺县流入汉书地理志绵虒注湔水东南至江阳入江水经注雒水自资中经汉安

  县谓之绵水至江阳方山下入江谓之绵水口亦曰中水元和志中江水亦曰绵水经泸川县北三

  里出麸金旧志沱江在州北门外入州境流八十里至州城东北隅入大江支江在州西北

   寰宇记支江水从富义县鸳鸯池屈曲至城下与汶江合明统志流经安夷镇入资江旧志在州西

   北六十里源自富顺县椽子漕流入州境又南五十里至怀德镇入资江思晏江在州北六

   十里自荣昌县界来南流四十里绕玉蟾山下又南入资江又有九曲溪在州北九十里自隆昌县

   流入至玉蟾山下合思晏江 悦 江在州东北二十里源自荣昌县白马洞流入州境迳龙马

   潭入大江明统志龙马潭在州东北二十里名胜志相传下有龙窟 按舆图有龙溪发源荣昌县

   南南流入江即此 澄 溪在州南门外源自宝山下入大江纳溪在纳谿县西自永寕

   县流入寰宇记源从牂牁生獠界来入汶江旧志即永安河河出永寕卫界阿永番部凡永寕及泸

   州卫以北诸水汇流经江门峡大洲而北至县西门入大江又有宋江源出永寕县入坝营东北流

   径故泸州卫城东门外又东北流十里入永寕县界合永安河安乐溪在合江县东自贵州

   仁怀县流入今名小江即古大涉水也亦曰鳛部水汉书地理志南广县有大涉水北至符入江水

  经注符县治安楽水会水源南通寕州平𡗝郡鄨县北迳南安县界之东又经符县下北入江寰宇

  记安乐溪水从牂牁生獠界来流八十里与汶江合旧志小江即仁怀水下流自仁怀县入境流五

  十里至县城东北隅入大江之溪在合江县东南十里一名小溪源出贵州仁怀县五花山

  流经丁山之麓曲折如之字因名西北流入小江绵溪在江安县东南四十里源出连天山

  东北流入江 按舆图县东南有怡乐溪即此泾溪在江安县南三十里方舆胜览滩上有山

  极峻瀑布飞下相传蜀汉诸葛亮誓师之地旧志下流入绵水淯溪在江安县西自长寕县经

  安平桥流入亦曰安平河东北流至县西北隅入大江流杯池在合江县南八里水从岩

  中引出下注石渠白龙池在江安县东二十里相传有白龙潜其中白龙潭

  江县西北十里双井在州北二十里宋绍兴中掘濠堑得碑乃唐乾元间苏德充所凿

  井在江安县东北华阳国志汉安县有盐井在县西北十一里金鹅池明志在九姓司

 ︹古迹︺江阳故城今州治汉置汉景帝六年封赵相苏嘉为江阳侯后为县属犍为郡后汉

  末置江阳郡华阳国志江阳本犍为枝江都尉建安十八年刘璋置郡是也晋安帝时失土侨置江

  阳郡于武阳县界宋时始复旧土为东江阳郡梁始置泸州隋改县曰泸川又改州为泸川郡唐复

  曰泸州元始省县入州旧志宋淳祐三年余玠迁州治于神臂崖俗名铁泸城元至元二十年又迁

  于州东茜草坝夏秋水急滩险泊舟为难明初始迁故治拓蒲家庄犀牛寨而居之以经三迁俗谓

  之三泸 按宋书州郡志云江阳郡中失土于东江阳郡则曰今新复为郡元和志作晋穆帝置东

  江阳郡误又按齐宋二志郡皆治汉安而无江阳水经注亦以汉安为江阳郡治疑宋齐时尝并江

  阳入汉安至梁时始复置为泸州治然隋唐诸志并不云江阳尝省又不云汉安尝为郡治未详

  汉安故城在江安县东后汉置县华阳国志汉安县在犍为郡东五百里土地虽迫山川

  特美有盐井鱼池以百数水经注江水迳汉安县北江阳郡治也元和志江安县东北至泸州五十

  里本汉江阳县地李雄乱后没于夷獠晋穆帝于此置汉安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江安县九域志

  县在泸州西南一百十五里 按元和志道里与九域志不同盖宋时移治也废宋州

  西南唐置为羁縻州领牱龙牱支宋水卢吾四县属泸州都督府宋因之后废今泸州卫境有宋江

  盖因废州得名泾南废县在州西南唐志贞观八年析泸川置后省旧唐志在泾水之南

  旧志在州西南四十五里或曰在江安县泾滩之南废符县在合江县西华阳国志符县在

  江阳郡东二百里元鼎二年置治安乐水会东接巴蜀乐城南通平羌鄨县元和志合江县西至泸

  州一百二十里本汉符县地晋穆帝于此置安乐县梁改置安乐戍周改为合江县寰宇记唐元和

  十二年移于旧县以便水陆贸易之宜从东川节度使李逢吉之请也宋史地理志嘉熙三年筑合

  江之榕山四年又筑合江之安乐山为城旧志唐置合江县于白沙镇宋移治故城元移治神臂山

  南明又移安乐山麓 按元和志谓晋置安乐县今沈约志不载齐志东江阳郡有此县盖齐时尝

  置县梁改为戍也安溪废县在合江县宋史地理志大观三年以合江之安溪砦为县

  隶纯州宣和二年复废为砦旧志在合江县西南一百里又南为美利城亦初属纯州后废为砦元

  绵水废县在江安县西东晋置属东江阳郡宋齐因之隋属卢川郡唐属泸州元和

  志县北至泸州一百六十里本汉江阳县地旧唐书地理志当绵水入江之口宋史地理志乾德五

  年省绵水为镇入江安泸州故卫在州西南二百里明洪武二十五年陜西长安卫军

  征云南还命驻守州城改为泸州卫分立左右中前后五所隶焉正统中调前所于利州卫后所于

  青川所成化四年都掌种大坝蛮叛事平因迁卫于九姓土司宋江渡其地本名渡船铺增置官军

  并调重庆䘙前所光之䘙城周四里有奇门四宏治间复于东城外筑城周四里有奇控制蕃落为

  西南之要害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并入泸州九支城在州东南宋史地理志泸州领九支

  大观二年建纯州置九支安溪两县及美利城宣和二年废纯州及九支县为九支城以安溪美

  利城为砦改慈竹砦为堡旧志九支城在州东南九十里与仁怀县及永寕县界今地名九支坝

  乐共城在江安县南夷寨也九域志在泸州西南二百六十里元丰四年置明统志在江安

  县南小龟山宋置城领江门寨镇溪梅岭大洲三堡后并城入江安县寨入纳溪县林广讨泸夷乞

  弟破乐共城即此三江碛城在江安县西宋史地理志嘉熙三年筑江安之三江碛城

  纳溪故寨今纳谿县治宋皇祐初置军砦巡司属江安县后升为县旧志元大德中复还

  今治县基尚存名曰旧县坝在今县北十里南井监在江安县东北宋熙寕八年置元初

  废九域志在州西七十里旧志今为南井铺镇远楼在州治内四山环合𰚾象甚伟

  定楼在州治东宋郡守晁公武建取蜀汉诸葛亮出师表中语为名 按宋李𡌴云考诸葛亮

  渡泸乃在越巂地今以为泸州非也吏隐阁在合江县安乐山宋治平中建筹边堂

   雅歌堂俱在州治内宋安抚使黎伯登建衮绣堂有州治内宋安抚使赵雄

  出镇于此改今名西山堂在州城西宝山之上宋李𡌴有记四香亭在州治南

  宋安抚使赵雄题额永嘉何希琛曰荼䕷香春芙渠香夏木樨香秋梅香冬因名泸江亭

  在州城外江皋明统志为宾饯之所宋虞允文十岁时侍父漕潼川过此亭有诗鳌亭

  江县西十五里后唐王琛读书之所偶住亭在江安县东北明统志宋黄庭坚自僰道还过

  邑宰石谅同游此亭书琴操又县北有渡泸亭范百䘵平蛮碑尚存 按宋史百禄平蛮碑在庭坚

  赦还之前抚琴台在州北二里相传尹伯奇被谮抚琴作履霜操于此雁塔在州城内

  旧郡学宋安抚使赵雄即讲堂中庭立二雁塔镵进士姓名于上

 ︹关隘︺龙透关在州南七里明统志世传诸葛武侯所立州志在州南五里明崇祯间又加修

  玊蟾关在州北六十里玉蟾山当隆昌县大道路达会城又有永安半边二关皆在州

  北明时建倒马关在纳谿县南一百三十里因倒马陂为名又石虎关在县南百五十里因

  关前有石如虎故名皆明初置路通云贵符关在合江县南自蜀入黔之要隘也汉书西南夷

  传武帝建元六年以唐蒙为中郎将将千人从巴符关入见夜郎侯多同嘉明镇巡司

  在州北与叙州府隆昌县接界 本朝雍正七年石棚镇在州南二十里又李市镇在州

  北一百里明初皆置巡司久废博望寨在州西十里宋政和七年置亦曰南寿寨以在南寿

  山下也又绥远寨在州西南宋大观中置属滋州宣和三年改属泸州宋末俱废保子寨

  在纳谿县西十里旧志相传武侯南征尝驻兵于此江门寨在纳谿县南宋元丰五年置属

  乐共城后城废改属纳谿县明成化中置江门堡安远寨在江安县南七十里世传汉诸

  葛亮征蛮驻此宋志元丰三年废平夷堡于罗池改筑安远九域志江安县有纳谿平远西平安远

  南田五寨大洲堡在纳谿县南宋元丰中置属乐共城后改属纳谿梅岭堡

  安县西南一百二十里世传汉诸葛武侯屯兵处又镇溪寨在县南九域志乐共城领镇溪梅岭二

  泸川驿在州治东又黄𫇢驿在州东六十里渠坝驿在州西南七十里达永寕县界旧

  皆为水驿久裁立市驿在州治北又来节驿在州北玉蟾山下达隆昌县界泸州驿在泸州

  卫西五里旧皆为马驿久裁纳谿驿左纳谿县治东又峡口驿在县东南接永寕县界旧

  皆为水驿今裁江门驿在纳谿县南二百里即江门砦明置驿今仍为马站牛脑驿

  在合江县治东又神仙驿在县西六十里史坝驿在县东六十里旧皆为水驿今裁真谿驿

  在江安县城外又大洲驿在县东一百二十里皆 本朝康熙中置今裁又旧有江安水驿在县西

  董坝水驿在县南六十里久废

 ︹津梁︺洪济桥在州北通衢商贾辐辏天生桥在州北六十里山石生成不假斧凿

  特棱桥在州东北三十里一名横凌桥〇明统志宋有女子因母病归省骤雨水涨〇号泣不能

  渡俄有一木流至横凌水上渡既不见人以为孝感寻造桥通仙桥在合江县北明统志

  隋刘善庆尝息于此后白昼飞升因名单公桥在江安县东明万历中知县单汝志修为

  滇黔通衢馀甘渡在州东北宋唐庚诗百觔黄鲈鲙玉万户赤酒流霞馀甘渡头容艇荔枝

  林下人家

 ︹陵墓︺︹周︺尹伯奇墓在州北二里旧志云伯奇投江后太师葬之归子山下今归子寺后

  墓尚︹汉︺董允墓在州东董允坝︹唐︺先汪墓在合江县西五里︹明︺忠

  山四仆墓在泸州明末献贼毁城知州苏琼殉难仆婢自杀者七人后琼奉谕祭归葬江

  南州人瘗其四仆于忠山今菅蓁累累不可辨矣

 ︹祠庙︺穆清祠在州南二里祀周尹吉甫武侯庙在州西宝山上明统志每岁蛮人贡

  马必相率拜于庙宋刘光祖诗蜀人所至祠遗像蛮徼犹知问旧碑通志 本朝康熙七年重建并

  祀侯子瞻孙尚曰三忠祠曹侯庙在纳谿县南江门驿明洪武中曹震治水有功后人为立

  吕光庙在合江县南安乐山侧一名登天王祠晋王庙在合江县南月台山

  祀唐李克用

 ︹寺观︺开福寺在州治南有宋黄庭坚大像记又有北岩寺在城北普门寺在城南真如寺在

  城西玉林寺在州治南元大德间建其地产青白石似玉因名广慈寺

  江县北隋开皇中建东林寺在江安县东又有西林寺在县西俱宋绍兴中建元妙

  观在州治南后周时建朝元观在合江县北元泰定中建

 ︹名宦︺︹唐︺马敬儒佚其籍干寕四年王建陷泸州敬儒为州刺史死之︹宋︺钱文敏

  河南新安人太祖时知泸州至郡有政绩夷人诣阙借留诏改殿中丞许再任刘平祥符人真

  宗时夷人寇淯井以平权泸州事率士卒三千击走之寇凖荐平知泸州夷人自是不敢扰边

  本番阳人神宗时经制泸州夷事募土丁五千人入夷界捕戮水路大小四十六村荡平其地二

  百四十里募民垦耕联其夷属以为保甲王献可泽州人知泸州黄庭坚谪于涪献可遇之

  甚厚时人称之赵遹开封人政和五年晏州夷卜漏反陷梅岭堡以遹为泸南招讨使大破贼

  兵斩卜漏晏州平诸夷落皆降拓地环二千里遹为建城砦画疆亩募人耕种号曰胜兵王世

  昌佚其籍泸州安抚使元兵围城食尽人相食遂破之世昌自经死︹明︺苏琼石埭人崇

  祯末知泸州献贼陷城正衣冠向阙拜泣坐堂上贼至遂死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

  

 ︹本朝︺刘泽厚吴桥人康熙三年知江安县乡寇白应龙吴天明攻城泽厚率壮勇登陴守御

  力竭城溃死之赠按察使佥事王毓奇奉天人隶旗籍康熙三十二年知泸州除耗羡严保

  甲盗贼敛避民安其居州人祠之陈台斗古田举人康熙十九年知合江县文庙城池俱

  赖修周泰生章邱人康熙三十年知江安县庭无宿讼吏无隐情勤课农桑改建学校

  邑称贤令必推泰生储掌文宜兴人康熙丁酉举人知纳谿县县为边邑户口不盈四千掌

  文公暇课试士风丕起金川之役米运差徭经画俱善章世珍贵筑举人干隆三十六年

  知纳谿县以失察私硝被议请从军自效死于金川木果木军幕友朱南镇亦同死   赐祭葬

  恤荫均如例许济东安人任纳谿县尉乾隆三十六年委赴金川军站务木果木之变死于

  军   赐祭葬赠府知事陈栋石埭人任江安县尉嘉庆二年调赴达州军营以功擢府

  经历后遇贼力战死   恤荫如例

 ︹人物︺︹宋︺李鸣复泸州人嘉定初进士历大理少卿侍御史兼侍讲进对言荆襄制臣有当

  戒者三曰去私曰禁暴曰惩怒累迁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加资政殿大学士曹赣纳谿人刘

  整叛降于元赣阖门死之︹明︺方玉泸州人洪武间知成都府性俭约莅政严明士民怀畏

  任伦泸州人成化初随其父长官司孟麒讨大坝夷阵亡赠将军曾玙泸州人正德进

  士授户部郎中忤刘瑾出为建昌知府宸濠之变与有讨逆功曹滕江安人鄢蓝乱率众讨之

  至东乡粮尽与张朝辅俱为贼执不屈死之任世藩泸州九姓长官司天启初奢崇明父

  子构逆世藩奉檄守建武城与贼相持者两载天启三年城陷世藩及其妻王氏俱以抗贼不屈死

  崇祯二年旌奖高光泸州人为应天府通判天启初奢崇明陷泸城光薙发为僧与子在崑募

  壮士杀贼百馀贼怒追至大叶坝光骂贼不屈与家众十二人同死吴长龄泸州人监生天

  启初奢崇明陷城率众复之寻中伏父子俱战死汤名扬泸州人初业儒有识力天启间

  集义勇讨蔺寇屡捷授松潘守将时有边警名扬自龙安转战三百里筑寨堡十数拒之后力战流

  寇于二郎关为贼所磔 本朝干隆四十一年   予入忠义祠韩国士泸州人蔺贼逼

  城守者开门降国士不屈令妻朱氏子三人女二人皆缢死遂自焚事闻祠祀傅生纳谿诸生

  蔺贼起生书四语于扇以遗弱孙使仆负之逃举家桑舟自沈江中事闻旌其闾方旭

  诸生献贼破城掠去贼所旭不屈贼支裂之至死犹怒骂不已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予入

  忠义方伯元泸州诸生献贼至伯元不屈厉声骂贼支裂而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子入忠义祠晞容泸州七宝寺僧献贼攻豹子峒晞容奋臂曰峒中数百生灵岂可坐

  视其死遂纠义勇五百馀人攻贼围解相持两载杀贼千馀一日贼突至被害 本朝乾隆四十一

  年   予入忠义祠曾荐祚泸州诸生献贼陷城不屈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予入忠义祠林之龙泸州贡生避居江安献贼至兀坐观书见贼大骂贼怒断其首置书

  上而去家人并其书稿葬山下王万春泸州人官指挥使献贼之乱招义勇拒贼被执不屈

  死阖门遇害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韩 洪鼎泸州人万历举人任山西

  泽州知州致仕归献贼破泸父子骂贼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韩大宾

  泸州人崇祯举人任贵州推官贼陷云南不屈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

  子英泸州诸生崇祯末兵燹后继以饥馑人相食子英叹曰吾读圣贤书忍目击此乎妻亦不

  忍离夫夫妇遂携手投于江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予入忠义祠李伯山泸州人以

  荫生官贵州总兵剿闯贼于郧阳阵亡赠镇国将军徐明蛟合江人崇祯时官抚标参将率

  师御献贼战死雷时声江安人崇祯时官副总兵随总督卢象昇击贼于海州城被执骂贼

  死事闻赐祭荫杨鼎和江安人桂王时长兵部阻孙可望要封被害于昆仑关 本朝乾隆

  四十一年 赐谥忠节 车 应聘九姓司人由贡生任陜西两当知县到官匝月闯寇

  陷城以身殉

 ︹本朝︺王匡国纳谿人康熙初任山西平陆知县以廉能惠爱称卓异行取御史平陆民为修

  祠立碑卒祀乡贤祠韩士修泸州人性至孝博学能文康熙丙午乡荐第一母卒哀毁骨立

  成癸丑进士𨕖庶吉士值滇南之变干戈阻道士修以远违亲养忧戚成疾垂死衣冠西望再拜作

  书与父诀辞极酸楚人咸惜之初同里有汤澯字岷水康熙癸卯举人事亲亦以孝闻泸人举文行

  者必称韩汤云颜钦明泸州人康熙丙午举人研心经史之学吴三桂据蜀士大夫多为迫

  胁钦明抗节不屈蜀平结屋玉蟾山下二十馀年不入城市曾亮泸州人康熙甲子举人有

  同族孀妇子女孤贫流寓他邑亮移归泸恤其家婚嫁皆力任授浙江鄞县令视民如子致仕归琴

  书外无馀物周其祚泸州人康熙丁酉举人官安徽休寕知县有惠政勤于诵读日记数

  千言门下多知名士宦游所见悉志之泸州志乘多其祚考订何飞凤泸州人干隆甲子举

  人官安徽和州州同在任十馀年勤慎自矢累摄舒城天长颍上县事值亢旱飞凤䖍心祈祷甘霖

  应时而至有雨泽随车之颂解组归民数千人泣送不忍去林中麟泸州人干隆壬戍进

  士官广西河池州牧有廉声博学尤精理境异同之辨嘉庆十四年入祀乡贤祠罗文思

  合江人乾隆戊午领乡荐第一举孝廉方正历任至贵州石阡守居官明允洁己爱民兴利剔弊所

  至循声卓然嘉庆十三年入祀乡贤祠萧溶泸州人官云南腾越千乾隆三十一年随征

  缅甸阵 亡恤荫如 例张 士纶泸州人官重庆营外委从 征金川攻昔岭阵亡恤荫如 例

  国臣纳谿人官雅州营把总随征金川进剿逊克尔宗阵亡恤荫如例王正常

  乾隆乙酉举人初任湖北咸寕知县剔弊釐奸政尚清肃仕至安襄郧荆道有治绩居家孝友持

  躬廉洁士林咸推重之嘉庆二十二年入祀乡贤祠邓复禹泸州人官永寕营外委嘉庆元

  年随剿教匪于湖北来凤寨阵亡恤荫如例

 ︹列女︺︹汉︺先尼和女络尼和符县吏永建元年十二月县长赵社遣尼和诣巴郡过成

  瑞滩 死子贤求丧不得女络年二十五乃分金 珠作二 锦囊繋儿颈下乘小舟至父没所哀哭自 沉

  见梦告 贤曰某日与父尸俱出至日父子俱浮出江 上郡县上言为之立碑以旌诚孝︹ 元︺鄢

  氏合江 人元末红巾贼乱𬒳掳夺刀 自刎事闻建祠旌 表同县费列女年十九至正 间遇贼自缢

  ︹明︺马仲芳妻史氏泸州人嫁弥月仲芳溺水死史抉一目自誓守节同州李

  尧中妻刘氏夫殁截发教子以寿终事闻旌表李春妻杨氏春早卒守节事姑以孝闻年七十终千

  户韩继先妻赵氏守节抚子成立年八十卒庠生张鸣铎妻邓氏守节抚子健登第俱经旌表李应

  林妻邓氏林早卒氏贞节自持抚子成立举人高在仑妻陈氏避贼山中被执骂贼死生员锺子英

  妻崇祯寇乱夫妇投江死冯敏季女江安人幼聪慧通列女传未字敏卒葬之日断左小

  指置圹内誓不受聘母弟阴许聘焉令婢谕意女操刀击婢事遂寝事闻旌表文爱万女

  正针江安人年十七鄢蓝贼卒至欲胁以从正针不辱投水死同县庠生陈尚文妻杜氏夫卒

  无子誓死守节历七十馀年事闻旌表又胡氏嘉靖壬子以节妇旌黄铭女龙英

  人年十六被贼曹甫劫掠骂贼不绝口贼怒斩其首事闻旌表王悦妻罗氏合江人天

  启中奢贼陷城罗被执过马街渡悦趋求赎之罗大声曰君勿至赎我无具反罹害言毕投马街渡

  死事闻旌表胡大斗妻黎氏泸州人奢贼破白马峒大斗遇害黎自刎死

  琴妻胡香泸州人琴患恶疾香事之不违琴卒遂自缢高氏纳谿人夫殁子幼氏

  织絍抚孤誓不他适守节至八十岁卒同县庠生赵继鳞妻李氏傅氏李遇兵投崖死续娶传岁饥

  随夫投渊死庠生闵翼圣妻王氏避贼芦延乡有谋劫之者氏投缳死贼义而葬之庠生易衍禹妻

  王氏贼至被执大骂投崖死闵性善甫五岁父殁依舅氏养母有求配者性善以母女相依誓死不

  字母疾祝天刺血和药及卒负土成坟

 ︹本朝︺徐明蛟妻杜氏合江人明蛟为明末抚标参将讨贼死难杜适在军中投缳欲

  殉以救免携二子避乱采蕨而食贫困流离人所不堪杜怡然终身雍正年间 旌张振鳌

  妻先氏合江人振鳌于明末以诸生终遗子二龄屡经离乱苦节不渝年七十馀卒又蒋壬

  樟妻王氏年十九而寡苦节终身均雍正年间 旌马恺妻曾氏合江人夫亡年十九

  族人逼之改适曽(⿸𠩺力)面断发示不可夺飬姑教子以妇道称韩止善妻任氏

  人夫亡守节同州节妇游璋妻杨氏夏思尧妻罗氏罗国俊妻张氏汪遇文妻李氏魏袭妻涂氏申

  冠世妻冯氏张国柱妻宋氏戴濬妻杨氏曹钦佐妻宿氏杨世俊妻萧氏杨玮妻祝氏李万和妻赵

  氏烈妇易生华妻蒋氏夫亡遗子又殇矣志守节夫弟逼嫁之触柱死又九姓司节妇任宗顼妻韩

  氏任嗣基妻韩氏张柄弋妻王氏王价妻胡氏李莽妻黄氏均乾隆年间 旌庠生袁鈵

  妻曹氏纳谿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刘若宽妻闵氏守志抚孤登上寿五世同堂均乾隆年

   彭 仕应妻刘氏合江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资汝遇妻李氏刘朝相妻雍

  氏袁键妻罗氏胡际飞妻唐氏均乾隆年间 旌范孔阳妻潘氏江安人夫亡守

  节同县节妇李迎春妻林氏祝凤妻李氏聂𤥻妻单氏卓朝卿妻杨氏陈仕佐妻吴氏雷伟妻王氏

  吴作哲妻骨氏祝如松妻李氏周曾惠妻贾氏烈妇彭添聪妻杜氏均乾隆年间 旌孙秀

  昇妻萧氏泸州人夫亡守节同州节妇李瑄妻喻氏范记妻魏氏韦有庠妻刘氏韦宪儒

  妻杨氏陈天锡妻杨氏古理融妻李氏徐维聪妻华氏朱义士妻符氏陈基垣妻魏氏又九姓司节

  妇易学浚妻杨氏烈妇王郭氏烈女颜三姑均嘉庆年间 旌萧山望妻罗氏谿

  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何国钰妻曾氏何国钦妻唐氏烈妇段蒲氏贞女袁姑均嘉庆年间 旌

  李世权妻程氏合江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李今佐妻罗氏郑榜妻唐氏李材妻赵

  氏邓锦章妻陆氏李棣妻胡氏均嘉庆年间 旌邓中榜妻李氏江安人夫亡守

  节同县节妇卢文俊妻罗氏刘世伟妻萧氏杨维亿妻陈氏烈妇郑元萃妻苟氏均嘉庆年间 旌

 ︹仙释︺︹隋︺刘珍开皇中居合江之安乐山忽取丹经钟磬封于石室之中曰后六十年当有圣

  君取之自以火化唐高宗果遣使取丹径钟磬以进诏即山中建一延真观扁乃御笔也︹唐︺落

  魄仙姓张常卖鼠药于梓州狱吏王昌市药以归䑕食之皆飞去后昌入泸又遇之乃易其药

  饵之呼昌为易元子授以道术取马送昌归至家马化龙入潭昌后遂仙去

 ︹土产︺麸金元和志泸州贡中江水出华阳国志汉安县有盐井元和志泸州贡

  布元和志泸州赋寰宇记泸州产班布寰宇记泸州之茶树夷獠常携瓢穴其侧每登树采

  摘牙茶必含于口寺其展然后置于瓢中旋塞其窍归必置于暖处其味极佳又有麄者其味辛而

  性热饮之疗风通呼为泸茶寰宇记泸州产大黄杏仁元和志泸州贡花竹簟

  寰宇记泸州产楠木 荔枝 石青 石绿明统志皆州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