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四百四至四百六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四百四至四百六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
Page:Sibu Congkan Xubian24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48.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4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48.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24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48.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24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48.djvu/5Page:Sibu Congkan Xubian24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48.djvu/6Page:Sibu Congkan Xubian24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48.djvu/7Page:Sibu Congkan Xubian24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48.djvu/8Page:Sibu Congkan Xubian24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48.djvu/9Page:Sibu Congkan Xubian24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48.djvu/10Page:Sibu Congkan Xubian24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48.djvu/11Page:Sibu Congkan Xubian24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48.djvu/1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4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48.djvu/13
大清一统志
嘉定府〈在四川省治南三百九十里东西距四百里南北距二百十里东至资州内江县界二百〉
〈里西至夷界二百里南至叙州府宜宾县界一百六十里北至眉州青神县界五十里东南至宜宾〉
〈县界一百六十里西南至夷界二百十里东北至资州井研县界六十里西北至雅州府名山县界〉
〈一百七十五里自府治至 京师六千一百里〉
︹分野︺天文井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梁州之域秦属蜀郡汉为犍为郡南
安县地梁末为青州地周武帝保定元年置平羌
郡大成元年分置嘉州〈元和志以境接汉之汉嘉旧县为名〉隋开皇
初废郡大业二年州并入眉州寻置眉山郡〈元和志八〉
〈年改郡盖眉州初治通义至八年改郡始徙龙游也〉唐武德元年复曰嘉州
天宝初改犍为郡乾元初仍曰嘉州属剑南道五
代属蜀宋初因之庆元二年升为嘉定府开禧元
年置嘉庆军属成都府路元至元十三年置嘉定
路总管府属四川行省明洪武四年仍为嘉定府
九年降为州属四川布政使司
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二年复升为府属四川省嘉庆
十三年置峩边厅属之领县七厅一
乐山县〈附郭东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东至荣县界八十里西至峩眉县界〉
〈五十里南至犍为县界八十里北至眉州青神县界五十里东南至犍为县界六十里西南至叙州〉
〈府 屏山县界一百六十里 东北至青神县界三 十里 西北至夹江县界四十 里汉犍为郡南安县 地〉
〈周保定元年置平 羌县为平羌郡治隋开皇三 年改曰峩眉九年改 名青衣十年又改曰龙游为 嘉〉
〈州治大业二年州 废属眉州后复为眉山 郡治唐为嘉州治宋宣和 元年改曰嘉祥后复曰 龙游为〉
〈嘉定府治 元为 嘉定路治 明洪武九年省县 入州 本朝雍 正十 二年复置 乐山县为嘉定府 治〉
峩眉县〈在府西七十里东西距一 百六十里南北距一百二十里东至乐山 县界二十里西〉
〈至雅州府清溪县夷界一百四十 里山 箐不 通大道南至夷界一百里北至夹江县 界二 十里 东南〉
〈至犍为县 五十 里西南至峩边厅 界一百 二十里东北至夹 江县 界四十里西北至 洪雅县 界四十〉
〈里汉南安县地周平羌县地隋开皇初为峩眉县地寻为青衣县地十三年别置峩眉县属眉山郡〉
〈唐宋属嘉州元属嘉定路明属嘉定州 本朝雍正十二年属嘉定府〉洪雅县〈在府西北〉
〈一百三十里东西距七十五里南北距八十里东至眉州丹棱县界十五里西至雅州府雅安县界〉
〈六十里南至夹江县界三十里北至丹棱县界五十里东南至夹江县界二十五里西南至雅州府〉
〈荣经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丹棱县界三十里西北至雅州府名山县界四十五里汉南安县地〉
〈周置洪雅镇隋开皇十三年分置洪雅县属眉山郡唐武德九年于县置犍州贞观元年州废属眉〉
〈州开元七年复于县置义州八年州废仍属眉州宋初因之淳化四年改属嘉州元至元二十年省〉
〈入夹江县明成化十八年复置属嘉定州 本朝雍正十二年属嘉定府〉夹江县〈在府西北〉
〈八十里东西距四十里南北距六十里东至眉州界二十里西至峩眉县界二十里南至乐山县界〉
〈四十里北至眉州丹棱县界二十里东南至乐山县界八十里西南至峩眉县界三十里东北至眉〉
〈州青神县界三十里西北至洪雅县界三十里汉置南安县属犍为郡后汉及晋宋齐皆因之后废〉
〈周为平羌县地隋开皇三年分置夹江县属眉山郡唐属嘉州宋属嘉定府元属嘉定路明属嘉定〉
〈州 本朝雍正十二年属嘉定府〉犍为县〈在府东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北〉
〈距一百二十 里东至荣县界六十里西至叙州 府屏山县界五 十里南至叙州府宜宾县界六十 里〉
〈北至乐山县界六十里东南至宜宾县界四十里西南至屏山县沐川司界六十里东北至荣县界〉
〈六十里西北至乐山县界六十里汉南安县地周置沈犀郡并置武阳县隋开皇三年郡废改县曰〉
〈犍为属犍为郡唐初属戎州上元二年改属嘉州宋属嘉定府元属嘉定路明属嘉定州 本朝雍〉
〈正十二年属嘉定府〉荣县〈在府东一百五十里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东至〉
〈威远县界四十里西至乐山县界八十里南至叙州府宜宾县界一百四十里北至威远县界三十〉
〈里东南至叙州府富顺县界九十里西南至犍为县界六十里东北至资州界九十里西北至资州〉
〈井研县界六十里汉犍为郡南安江阳二县地隋开皇十三年置大牢县属资阳郡唐武德元年分〉
〈置公井县兼置荣州六年徙州治大牢贞观元年又分置旭川县属之永徽二年移荣州治旭川天〉
〈宝初改和义郡乾元初复曰荣州属剑南道宋分属潼川路治平四年改旭川县曰荣德绍熙中升〉
〈为绍熙府宝祐后废元末复置荣州属嘉定路明洪武九年降州为荣县属嘉定州 本朝雍正十〉
〈二年属嘉定府〉威远县〈在府东二百六十里东西距六十里南北距六十里东至叙州府富〉
〈顺县界三十里西至荣县界三十里南至荣县界四十里北至资州界二十里东南至富顺县界三〉
〈十里西南至荣县界四十里东北至资州内江县界六十里西北至资州井研县界二十里汉犍为〉
〈郡资中县地隋开皇三年置威远戍后改戍为县属资阳郡唐武德元年改属荣州宋因之元初省〉
〈后复置明洪武十年省入荣县十三年复置属嘉定州 本朝康熙六年并入荣县雍正六年复置〉
〈属嘉定州雍正十二年属嘉定府〉峩边厅〈在府西二百六十里东西距二百里南北距二〉
〈百四十八里东至赤夷界六十里西至雅州府清溪县界一百四十里南至赤夷界八里北至峩眉〉
〈县界二百四十里东南至叙州府马边厅界一百八十里西南至寕远府夷地界五十里东北至乐〉
〈山县界一百三十里西北至清溪县夷地界一百里汉南安县地隋初为峩眉县地唐分置沐州及〉
〈罗目绥山乐都三县厅即罗目旧县也沐州及乐都寻废宋初又省罗目绥山入峩眉元因之 本〉
〈朝乾隆五十五年设主簿分驻嘉庆十三年改设通判属嘉定府〉
︹形势︺西有熊耳南有峩眉东接江阳南接朱提〈华阳国志〉
皆三峩襟带三江〈宋于桧义道堂记〉水陆要冲山川冠
冕〈旧州志〉
︹风俗︺人士俊乂〈华阳国志〉州民与夷獠错居华人其风尚
侈其俗尚文夷人椎髻跣足短衣左衽酷信鬼神
以竹木为楼居〈寰宇记〉地灵人秀〈议道堂记〉民良俗朴〈元志〉
民勤稼穑不好争讼〈州志〉
︹城池︺嘉定府城〈周十一里有奇门十北倚山东南临江宋开禧中建明正德十三年始于〉
〈东南二面筑石堤深厚皆八尺馀以捍江水嘉靖二年增筑西北隅 本朝康熙四年修乾隆十四〉
〈年嘉庆九年重修 乐山县附郭〉峩眉县城〈周八里门六外环以池旧土筑明正德中〉
〈甃石 本朝康熙三年修雍正九年乾隆二十五年重修〉洪雅县城〈周五里八分门六外〉
〈环以池明成化中筑正德八年甃石 本朝康熙三年修雍正七年嘉庆三年重修〉夹江县
城〈周五里门五西南倚青衣水支流东北即八堰之水环城而下因以为池明正德中建 本朝〉
〈康熙三年修乾隆三十五年重修〉犍为县城〈周四里四分门九池广五尺明正德中建〉
〈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修干隆三十一年嘉庆元年重修〉荣县城〈周五里五分门五明成化〉
〈中建 本朝乾隆二十年四十四年嘉庆二年屡修〉威远县城〈周二里有奇门四明正德〉
〈初建 本朝雍正八年修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峩边厅城〈周一里门二本朝乾隆五十〉
〈五年筑〉
︹学校︺嘉定府学〈在府治西高标山麓旧为州学明天顺八年建 本朝康熙五年修雍正〉
〈十二年改为府学入学额数十五名〉乐山县学〈未建 本朝乾隆六年设附嘉定府学入〉
〈学额数十六名〉峩眉县学〈在县治南宋庆历初建 本朝康熙四年迁于县北门外雍正〉
〈十年复还今所入学额数八名〉洪雅县学〈在县治东明成化十九年建 本朝康熙三年〉
〈修雍正十一年乾隆四十五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二名〉夹江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
〈中建 本朝康熙十一年修乾隆三十三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二名〉犍为县学〈在县治南〉
〈宋大中祥符中建明万历间迁于南城外一里寻复还旧址 本朝康熙九年重建乾隆三年修入〉
〈学额数十二名旧额八名乾隆四十三年増四名〉荣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六年建 本〉
〈朝康熙二十三年重建乾隆十九年修五十二年重修入学额数六名〉威远县学〈在县〉
〈治西明成化中建 本朝康熙六年裁并荣县学雍正八年重建乾隆十六年修嘉庆十八年重修〉
〈入学额数六名〉九峯书院〈在府城内高望山明嘉靖中建 本朝康熙初修嘉庆七年重〉
〈修〉东岩书院〈在乐山县城内旧名九龙书院在州治东北 本朝乾隆初建嘉庆元年〉
〈迁建改今名〉东坡书院〈在乐山县东北五里明正统十三年建〉峩山书院
〈在峩眉县治西北旧在南门外 本朝乾隆四十二年建四十六年迁建今所〉修文书院
〈在洪雅县东旧为雅江书院在城外明天启中建 本朝康熙四十九年修雍正三年重修乾隆五〉
〈十二年迁建今所改今名〉漹江书院〈在夹江县治南旧名平川书院明建 本朝乾隆三〉
〈十三年重建改今名〉印清书院〈在犍为县西北隅旧名五龙书院明建 本朝乾隆十五〉
〈年重建改名龙池四十二年修改今名〉凤鸣书院〈在荣县城内凤鸣山 本朝康熙四〉
〈十九年建干隆十七年修〉青峯书院〈在威远县城内 本朝乾隆三十六年建〉威远
义学〈在威远县城内 本朝乾隆十五年建嘉庆十八年修 按旧志载同人书院在府城内〉
〈宋高定子建探源书院在夹江县西五里依凤寺左一崖书院在夹江县北五里千佛岩上明宿进〉
〈读书处子云书院在犍为县南二十五里宋邵伯温故宅今并废谨附记〉
︹户口︺〈原额人丁一万四百五今滋生男妇共二百六禹五千四百二十一名口计四十三万八千七〉
〈百二十一户〉
︹田赋︺〈田地一万五千一百七十六顷八十五亩九分有奇额征地丁正杂银四万五千四百九十五〉
〈两六钱五分八厘五毫又松坪猓夷下地四十九顷四十二亩有奇额微地丁正杂银四十四两四〉
〈钱八分五厘二毫岭夷荍粮十二石折征银三两六钱赤夷荞粮二十三石三斗折征银九两三钱〉
〈二分〉
︹山川高标山〈在府城内方舆胜览高标山一名高望乃府之主山岿然高峙万象在前旧志〉
〈在府城内西隅左为龙头山右为玉凤山〉九顶山〈在乐山县东方舆胜览有九峯曰集凤栖〉
〈鸾灵宝就日丹霞祝融拥翠望云兑说下有凌云寺唐开元中僧海通于渎江沫水濛水三江之会〉
〈悍流怒浪之滨凿山为弥勒大像高三百三十尺建七层阁以覆之至韦皋时积十五年而工始备〉
〈旧志一名凌云山在州东二里隔江其右为东山一名圣冈山屏列江上又名榜山〉乌尤山
〈在乐山县东寰宇记青衣山在平羌县南十里导江沫水平羌水会于山下方舆胜览乌尤山在九〉
〈顶之左旧名离𡺾山突然水中如犀牛然一名乌牛山山谷始谓之乌尤旧志乌尤即青衣山距州〉
〈五里关锁水口今折而东去〉三龟山〈在乐山县东十里明统志其形如龟而首亦具当中〉
〈一龟循其趾而上湾环有九洞旧志在东山之右龟分上中下自南而北〉四峯山〈在乐山县〉
〈东十里山如连珠者四极高其第三峯之腰有洞外石笋三高数丈洞下有清泉岁早不涸〉马
落山〈在乐山县东十里又青泉铺南三里有尖山其形高锐亦名东尖与西尖对峙〉石犀
山〈在乐山县东十五里有巨石如犀状〉协气山〈在乐山县东二 十里俗名歇气以山 势高〉
〈峻必歇息而后可登走麻坪路达井研尤捷〉马鞍山〈在乐山县东南七里乌尤之左临水〉
〈山腰有古柏倒生石罅中最奇〉红岩山〈在乐山县东南十五里马鞍山之下接犍为县界山〉
〈色正赤产盐商灶丛焉〉金灯山〈在乐山县西南五里方舆胜览即至乐山其趾有渊每岁〉
〈人日郡守于此修油卜故事谓以油洒水面观其纹验一岁之丰歉旧志在州西南五里渊今塞〉
扬雄山〈在乐山县西方舆胜览有洞深邃子云隐居于此又有海棠山上多植海棠为郡守〉
〈宴赏之地旧志皆在州西一里〉古像山〈在乐山县西方舆胜览有石镌弥勒如凌云像而小〉
〈或谓初作以为大佛之式旧志在州西二里〉茶山〈在乐山县西五里与外城相望势长而平〉
〈如案旧产茶今无相近为落都山〉梨花山〈在乐山县西方舆胜览过西津桥五里明统志〉
〈在州西七里旧植梨花数百株昔有人寒疾药不能疗取梨食之即愈〉官帽山〈在乐山县〉
〈西十里以形似名〉尖山〈在乐山县西十五里与东尖对峙雅水流其下〉苏稽山〈在乐〉
〈山县西二十里过尖山渡相传因苏颋谪蜀稽留于此故名苏氏入蜀始此〉玉屏山〈在乐〉
〈山县西三十里壁立如屏高可百丈下为盐泉镇沫水经焉〉五峯山〈在乐山县西四十里〉
〈五峯突兀与绥山对峙又名五高山〉白佛山〈在乐山县西北有石龛镌三像自成白色刮去〉
〈旋复本色因名〉白崖山〈在乐山县北十里上有清风白云朝雾三洞〉云头山〈在乐〉
〈山县北二十里一名石牛山竹溪出此〉锦江山〈在乐山县北四十里方舆胜览江自成都〉
〈经此山下因名旧志在州北三十里最高其北为三峡山上峡曰犁头中曰背峩下曰平羌杜甫诗〉
〈外江三峡且相接即此〉九龙山〈在乐山县东北明统志临大江之左石崖上旧刻九龙形〉
〈旧志在东山之右临江距州治四里有龙浤水出焉〉卓望山〈在乐山县东北三十里相传卓〉
〈王孙葬此〉罗蒙山〈在峩眉县南寰宇记在罗目旧县北三里俗讹为罗目山旧志在县南三〉
〈十里〉陇定山〈在峩眉县南寰字记在罗目县东南七里神仙传云宿山图陇西人也采药于〉
〈此服之羽 化旧志在峩眉县南 七十里〉峩 眉山〈在峩眉县南有大峩中峩小峩三山左思〉
〈蜀都赋抗峩眉之 重阻 华阳国志南安县南有峩眉山去县八十里 水经 注益州记云峩眉山去成〉
〈都千里然秋日清澄望 见两山相 峙如峩眉焉元和志峩眉大山在峩眉 县西七里 此山有洞天石〉
〈室高 七十六 里又中峩 山在县 东南二十里有古穴初 才容人 行数里渐 宽有锺 乳穴穴有蝙蝠其〉
〈大如筐 又有小峩眉山在绥山县南六里 寰宇记峩眉张 华博物志以为牙门山又小峩山 在罗目〉
〈县南十里峩 眉之亚者方 舆胜览大峩山 在峩眉县西南百里 周千里有石 龛一百十二大 洞十二〉
〈小洞二十八南北有台又中峩山在县南二十里一名覆蓬山又名绥山又小峩山在县南三十里〉
〈一名 铧刃山 与中峩大峩相连是以三峩峩眉山志大 峩山在 县西南五十里高一百二十里二峩〉
〈山在县南三十 里高减大 峩之半三峩七在县东南四十里高又 减二峩之 半范成大峩眉纪行自〉
〈县岀西 门登 山过慈福普安二院白水 庄蜀村店十二里 至龙 神堂小憩华岩院过青竹 桥峩眉新〉
〈观至中 峯院有普贤阁回 环 数十 峯绕之背 倚白崖峯右 傍最高峻者曰呼 应 峯茂 贞尊者与 孙思〉
〈邈相呼 应于 此出院过樟木牛心二 岭及 牛心 院至双溪 桥有 两山相对各有一溪岀 焉并 流至 桥〉
〈下入岑 蔚 中 可数十步合为一投大壑散为溪 滩名宝现 溪 自 是登危磴过菩萨阁当道榜曰天 下〉
〈大峩山 遂 至 白水普贤寺自县至此 皆峻阪四 十馀里然 始 是 峯顶之山脚耳自此至 峯顶光相 寺〉
〈其高六 十 里 大约去平地不下 百里绝无蹊磴 斫木作长 梯 钉 岩壁闲缘之而上 意天下登山险 峻〉
〈无逾此者 自白水寺过 心山过茅亭嘴石 子 电大小深坑 骆驼岭簇店又 过峯门罗汉店大 小 扶〉
〈舁错喜 欢 木皮里猢 狲梯雷洞坪又 过新店 八十四盘自 娑 罗坪过思 佛亭软草坪洗 脚溪至 峯顶〉
〈光相寺板 屋 数十间初登山衣暑绤 渐高渐寒至峯顶则须 挟 纩拥𬬻有泉煮米不成 饭俱碎如沙〉
〈粒盖万 古冰 霜之汁也又登天仙桥 至光明岩有小殿以 木皮 盖之易以瓦为霜雪所 薄一年辄碎〉
〈云 舆地 纪 胜 自峩眉县胜峯门出历石鱼桥 山门路 黒水 白 水 庄彼岸桥天公龙神堂妙峯阁 乱石〉
〈溪游仙桥千人洞清风峡至华严寺恰十五里山有六寺华严在宝岩两峯之间居山之前峯又五〉
〈里至中峯寺后改乾明寺前后有八峯环之又五里至延福寺有孙思邈故宅青莲峯白云峡最为〉
〈寺中之胜又十里至普贤寺又上至华藏寺光相寺山径如线者六十里旧志自县南门外胜峯桥〉
〈前真境楼圣积寺逾普庵桥前龙神堂历凉风桥解脱桥上解脱坡至华严寺蜀献王改归云寺华〉
〈严南玉女峯华严坪山麓即罗目县旧基有猪肝烂柯二洞又有龙池北五里为龙门观下即龙门〉
〈山由华严西上为槽木坪为五十三步有马鞍山响水桥大峩石下有玉液泉泉西为呼应堂又上〉
〈至中峯寺献王改集云寺前为三望桥三望坡下坡即双峡双溪桥度桥而南溯流三里许为牛心〉
〈寺献王改卧云寺左孙仙洞右罗汉洞由桥上有象牙坡白云洞四会亭自亭西上至白水寺又上〉
〈至顶心坡有回龙山南为小云大云二壑旧名大小深坑有长老坪鹫店自店又上九岭冈为蛇倒〉
〈退猢狲梯错喜欢木皮店梅子坡雷洞坪又上为八十四盘欢喜坪娑罗坪天门石天仙桥至光相〉
〈寺有七宝睹光二台俗名峯顶俯瞰大江如线瓦屋晒经雪山青城历历可数〉绥山〈在峩眉县〉
〈西南列仙传绥山多桃在峩眉山之西南高无极也谚云得绥山一桃虽不得仙亦足以豪元和志〉
〈在绥山县西南二百十九里按明统志以中峩为绥山误〉 龙 门山〈在峩眉县西十里两〉
〈崖陡峭仰观青天仅露一线上有洞可容百人对山瀑布飞泉直下百馀丈潴为深潭范成大尝游〉
〈此以为天下峡泉第一〉凤台山〈在龙门山之侧〉花山〈在峩眉县西北十里山形有棱〉
〈瓣如花故名产茶〉福宝山〈在洪雅县东四里又东一里为八峯山〉广福山〈在洪〉
〈雅县东二十里一名莲花峯〉金釡山〈在洪雅县东南二十五里寰宇记下临平羌江相传〉
〈昔有主簿于此錬金丹故名亦名主簿山旧志山有灵泉〉隐𫎇山〈在洪雅县南一里明统志〉
〈晋处士厐居正字隐蒙者隐此〉八面山〈在洪雅县南三十里与峩眉对峙广长数十里山有〉
〈八面视之如一其麓有麓石白崖清水打鱼等溪〉云占山〈在洪雅县南七十里高出诸峯〉
〈四时常有云气笼𦋐〉逊周山〈在洪雅县西南五里〉漏仓山〈在洪雅县西南十里〉铜
山〈在洪雅县西南一百里近雅州府荣经县界有铜矿〉车冈山〈在洪雅县西南一百里寰〉
〈宇记西入卢山郡界下有车冈川〉瓦屋山〈在洪雅县西南一百二十里至峯顶山门寺即〉
〈荣经县分界〉七华山〈在洪雅县西二十里一名天功山又西有高凤山三转山〉竹箐
山〈在洪雅县西六十里其上多竹蒙茸茂密昔人以石甃梯磴盘折而上尝置关其巅〉呵叱
山〈在洪雅县西七十里岩石雄峻瀑布千仞响撼山谷〉思径山〈在洪雅县西八十里山顶〉
〈与雅州分界〉雷洞山〈在洪雅县西一百二十二里〉修文山〈在洪雅县西北十里〉
〈明统志宋田锡读书山中后登第因名山之南麓雅江所注名曰龙潭〉可慕山〈在洪雅县〉
〈西北三十九里元和志山多材木公私资之旧志今县西北有总冈山自名山来逆折而西至蔡蒙〉
〈横亘百里诸山皆自此发脉故名即可慕山也〉五峯山〈在洪雅县北一里五峯𦊅兀县之主〉
〈山也其东为九胜山状如展旗其西月珠山前一峯如珠后一峯如月又名洞溪山〉丈人山
〈在夹江县东十里地名九盘上有石峭拔如人立左有虎履山多虎迹因名〉天马山〈在夹〉
〈江县东三十里山势高骞一名马鞍山相近者曰伏龟山冈峦延亘盘曲有九〉凤凰山〈在夹〉
〈江县南十里冈峦攒列飞翥如凤〉中山〈在夹江县西南十五里〉龙鼻山〈在夹江县〉
〈西南十五里〉云吟山〈在夹江县西二里宋魏了翁读书其上隶书云吟山三大字刻石今〉
〈存〉化城山〈在夹江县西五里与千佛岩对峙一名依凤冈〉平羌山〈在夹江县西十〉
〈五里寰字记平羌化山在夹江县西十里图经云天下二十四化此其一也道士常正一得道此山〉
〈明统志平羌山在县西十五里后周置郡县以此山名又化山在县西三十里峯峦秀丽俯临雅江〉
帘钩山〈在夹江县西北五里两山夹江状如帘钩〉黒虎山〈在夹江县西北十里县之〉
〈后镇也〉大观山〈在夹江县北五里一名观斗山俯瞰平原一目百里为县主山〉万松
山〈在夹江县东北三十里有三峯一峯居中两峯列左右如拱峙所产多松〉牛仙山〈在夹〉
〈江县东北三十里石崖间有牛蹄仙迹九域志洪雅县有牛仙山即此〉黄旗山〈在犍为县〉
〈东一里屹立江左形如展旗又东二里有天马山双峯秀丽相近又有诰轴山〉八墩山〈在犍〉
〈为县东七十里连亘迢递八峯高耸〉四望山〈在犍为县东一百里高耸雄峙四望全收〉降
马山〈在犍为县南十里许有汉犍为孝女先络墓〉犍为山〈在犍为县南十五里即元〉
〈和志之大鹿门相近有文笔山〉子云山〈在犍为县南二十里汉扬雄隐居于此顶有一池不〉
〈盈不涸又有子云洞〉岩门山〈在犍为县南四十里怪石巉岩宋开禧二年邑人陈文饶凿平〉
〈之始得安行〉香炉山〈在犍为县南五十里〉文豹山〈在犍为县西南一里起伏蜿蜓〉
〈俗呼狮子山〉沈犀山〈在犍为县西南五里寰宇记一名沈犀滩秦李冰沈犀牛于此以压〉
〈水怪明统志在县南二十里旧志山有沈犀洞上悬赤壁下涌清泉宋王叔伦隐此〉大定山
〈在犍为县西一里壁立环抱俨若列屏一名翠屏山又县西十五里有牛心山〉西溶三山
〈在犍为县西北五十里曰底曰中曰巅土细而白居民作陶咸取足焉〉舞凤山〈在犍为县〉
〈北二里形如舞凤当入府大路 本朝康熙二十年平吴三桂营缮土城军灶池濠连络三墩为县〉
〈要害〉象鼻山〈在犍为县北二十里当入郡通津又北二十里有笏简山山腰𦊅出一石端拱〉
〈如笏〉金粟山〈在犍为县北五十里山多桂树〉红壁山〈在犍为县北一百里地产白盐〉
铜山〈在犍为县北一百五十里〉张纲山〈在犍为县东北五里以汉张纲墓在其侧故名〉
〈上有拱北洞〉荣黎山〈在荣县东十里上有龙池祷雨辄应亦名舞龙山与荣德对峙山腹〉
〈有龙洞二名胜志荣德荣黎荣隐所谓三荣也蜀地多不宜松荣州之松独著〉磐石山〈在荣〉
〈县东十五里有洞广百尺又石凤山在县东三十里〉梧桐山〈在荣县东四十里山最广大俗〉
〈呼梧桐沟〉野客山〈在荣县东南元和志在公井县南六十里寰宇记从公井至犍为县界东〉
〈南长三百馀里南北七十里县界惟此山最大〉大佛山〈在荣县南一里中有佛像高四十七〉
〈丈阔十五丈架殿十层北麓有真如崖有龙洞深广容数百人〉中和山〈在荣县南一里屈曲〉
〈深广各容百人其北为龙头山下百步为荣门山〉奉真山〈在荣县南三十里在龙头山右〉
〈前巨池周四里拥思水经其下〉龟泉山〈在荣县南三十里有泉又五保山在县南五十里上〉
〈有五保镇云峯山在县南六十里沙溪山在县南八十里〉天池山〈在荣县南七十里上有天〉
〈生池〉凤栖山〈在荣县西二里一名望景山中有凤栖古洞〉白石山〈在荣县西十里〉
〈一名林山又五里有独石山又长山在县西四十里七盘山在县西五十里龙皇山在县西六十里〉
荣隐山〈在荣县西三十里一名筠山山左有石耸如印又名印山中有石室〉龙虎山
〈在荣县西三十里县西境诣山皆发脉于此〉白崖山〈在荣县西北元和志在资官县西北〉
〈十里〉华阳山〈在荣县西北五十五里〉五山〈在荣县北方舆胜览荣州北凡五山以西〉
〈为上州治据其首州学次之嘉祐寺又次之天庆观又次之东郭外东岳祠又次之州之西北曰凤〉
〈鸣山州之西南曰浮屠岩相连如画屏县志凊富山在县城西为五山之首其东为莲宇山又东为〉
〈凤鸣山为县主山又东为天庆山上有天庆观又东为桂林山山在县城东是为五山延袤三里〉
鐡山〈在荣县北山从资州仁寿县来横亘井犍荣威间数百里产铁蜀汉诸葛武侯取铸兵器〉
〈晋后为獠所据周陆腾平铁山獠是也元和志在旭川县北四十里寰宇记在荣州西北一百里资〉
〈官县界从月山县西来其山出铁〉耸云山〈在荣县北二里下有玉泉又石门山在县北十〉
〈五里〉金城山〈在荣县北二十里三峯环绕如垣产苦竹〉荣德山〈在荣县东北与威远〉
〈县接界元和志在旭川县东北三十五里荣州取此为名寰宇记在荣州东北四十二里其山在川〉
〈谷中独拔五百馀丈中有老君祠刻石为像有小路至山顶以木为梯明统志一名老君山中有仙〉
〈人修道石室二十四所旧志山在县东十五里一名希夷山上有宋时山砦路险游人罕到 按旧〉
〈志威远县有大小老君山在县南五十里疑即故荣德山〉葛仙山〈在威远县东五十里寰宇〉
〈记相传葛仙翁曾游之地〉印山〈在威远县南四十里〉龙泉山〈在威远县西四十里有泉〉
〈自山腰流出四时不竭可灌民田〉云台山〈在威远县西北三十里五峯并秀高插云霄〉
佛顶山〈在威远县西北四十里悬崖百尺上镌佛像因名〉两母山〈在威远县西北〉
〈一百三十里二峯并耸皆有石室下垂如乳因名〉石龙山〈在威远县北三十里〉中峯
山〈在威远县北一百里山峯高耸与资州分界〉平星山〈在峩边厅东六十里产硝铜〉
龙山〈在峩边厅南三十五里山多云雾相传有龙居之遇旱以枪炮触之即雨〉老鹰嘴
山〈在峩边厅西南一百里其峯高耸迥出诸山之上〉横木山〈在峩边厅西一百四十里〉
马湖山〈在峩边厅北三十里〉郭璞岩〈在乐山县东乌尤山右苏辙诗云有古郭生此〉
〈地苦笺注区区辨鱼虫尔雅细分缕洗砚去残墨遍水如墨雾至今江上鱼头有遗墨处〉马顶
岩〈在洪雅县西花溪口 本朝顺治九年滇贼刘文秀窃据洪雅置寨于此名曰天生城逾年始〉
〈平〉千佛岩〈在夹江县西五里数峯崭然岩石峭拔有唐人所镌佛像以千计因以为名西〉
〈岩瀑布悬流响振林壑其下潭中有龙脑石又有象鼻岩在县北五里与龙脑石相映插入江滨〉
大岩〈在犍为县北十五里悬岩百丈望之耸然〉浮图岩〈在荣县南岩后有朝阳洞广容〉
〈千人〉熊耳峡〈在乐山县北元和志在平羌县东北三十里详见眉州〉方响洞〈在乐〉
〈山县儒学前东百步许水从洞岀甃为大井声若环珮鉜然有韵旧名丁东水黄庭坚改今名诗云〉
〈古人题作丁东水自古丁东直到今我为更名方响洞信知山水有清音〉烂柯洞〈在乐山县〉
〈北对江岩上有苏轼大书烂柯岩洞四字〉治易洞〈在乐山县南程公望寓此注易苏洵尝𢹂〉
〈二子过此〉穿洞〈在乐山县西四里官道旁大洞曲转又有卜洞穿透容光若石牖然〉仙掌
洞〈在夹江县西北五里俗名紫府冈与千佛岩隔江相对又厐坡洞在县西北三十里深不可测〉
朝峩洞〈在犍为县北六十里四望溪石峭壁凌空寒潭映月修真之士多憩于此〉龙洞
〈在荣县东南四里方舆胜览在真如院岩穴深䆳洞左石壁奇峭巨柏老苍洞之右有十角石旧经〉
〈以为孙登啸台三者皆荣之胜处为四川冠故州郡以为节序游宴之地〉雪坡〈在洪雅县南通〉
〈鉴唐咸通十年南诏入冦与官军相持于大渡河蛮密分军开道逾雪坡胡三省注雪岭之坡也旧〉
〈志雪岭在今洪雅县东南接夹江县界一名宝子山坡盖在其西〉洪桩坪〈在峩眉县西南〉
〈峩山上即千佛庵一名天池峯 本朝康熙四十一年 御赐联额经部〉雷洞坪〈在峩〉
〈眉县西南峩山梅子坡有雷龙居此 本朝康熙四十一年 御赐扁额经部〉通江〈在乐〉
〈山县城东自眉州青神县流入又东南迳犍为县东又东南入叙州府宜宾县界华阳国志南安县〉
〈治青衣江会有名滩二曰雷垣曰盐溉李冰所平也水经注江水自武阳又东南经南安县西有熊〉
〈耳峡汉河平中山崩地震江水逆流悬溉有滩名垒坻亦曰盐溉又东南至僰道又江水东至南安〉
〈为璧玉津故左思云东越玉津也寰宇记导江水在平美县西二十步又大江一名汶江俗名通江〉
〈自平羌流入龙游县界又导江水在玉津县西五里又在犍为县东二十步自玉津县界经本县一〉
〈百三十里入宜宾县界又石羊津在玉津县东十里惩非津在犍为县南二十里皆渡导江水旧志〉
〈岷江流绕乌尤下为三江会流处中有洲曰黒水尾旧为茶商批验之所又犍为县有蟆颐滩在县〉
〈北十里流湍峻急为行舟患御史卢雍始凿平之又金鸡滩在县北三十里岩门滩在县东南三十〉
〈里亦湍险大江自青神县入州界三十里合竹溪又五里至城东会阳江又七十里至犍为界六十〉
〈里经县城东又六十里入宜宾界〉青衣江〈在乐山县西自雅州府雅安县流入经洪雅县〉
〈南又东南经夹江县西南又东南经府城西合大渡河入江名平羌水又名洪雅江即古大渡水也〉
〈汉书地理志青衣县大渡水东南至南安入渽水经注青衣水迳平乡谓之平乡江东迳峩眉山又〉
〈东流于大江又云昔沫水自蒙山至南安溷崖水脉漂疾破害舟船历代为患李冰发卒凿平溷崖〉
〈通正水路又南安县有濛水即大渡水也水发蒙汉东南流与涐水合又东入江元和志青衣水一〉
〈名平羌水经洪 雅县南一里又经夹江县西又 经龙游县南去县 三里寰宇记洪雅县有洪雅川 东〉
〈西曲屈百三十里接嘉定州夹江界又洪雅江在夹江县东六十里又龙游县在大江之西即青衣〉
〈水合江之所青衣水濯衣即青故名方舆胜览青衣水以县名一曰蒙水以山名一曰大渡以溪名〉
〈又曰雅江以州名旧志青衣江自雅州曲峡而 下入洪雅界合龙溪又至止戈镇与花溪合又经 县〉
〈南隐蒙山又东合洞溪卢溪入夹江自隐𫎇而西有龙吟滩黄豆滩葫芦洞龙鼻嘴自隐蒙而东有〉
〈猪圈门猴子岩皆多石梁为行舟患又经夹江县西南其分流至城南而注为潭土人呼曰县沱下〉
〈流即为三大堰绕城而东又有八小堰每一里 许筑土为闸拥水上田又经观音滩入州界二十 里〉
〈合苏溪至州西合大渡河 按汉志大渡水岀青衣即此水也水经注以濛水鲜水并为大渡水遂〉
〈以涐水为大渡合流而青衣县所出止名为青衣水矣〉阳江〈在乐山县西 南即大渡河自 夷〉
〈界流入经峩眉县南界又东经县界至城西南合青衣水入江汉书地理志汶江县渽冰南至南安〉
〈东入江水经注涐水出徼外经汶江道南至南安入大渡水寰宇记大渡河一名沫水在罗目县南〉
〈一百八十步源自嶲州界来东入龙游县界水出麸金龙游县有沫水自阳山县流入方舆胜览嘉〉
〈定府有阳江蜀南方之水所交会明统志阳江在州治西旧志大渡河自黎大所穿野夷界至中镇〉
〈入峩眉县土入又名中镇河经县西南百四十里凡一百二十里入嘉定州界为阳江至州西南合〉
〈青衣水又东北流十五里至州东南合岷江〉罗目江〈在峩眉县南明䊵志源出峩眉山麓〉
〈右溪自小天池以东左溪自黄茅坪以北至罗目废县之上合二溪之委为江水石甚奇险旧志在〉
〈峩眉县南二十里下流至嘉定州界为临江溪入阳江〉麄石河〈在峩眉县北六里又双佛〉
〈堂河在县北十五里合流而东入青衣江 按元和志有车冈水在县北二十里寰宇记洪雅县西〉
〈南百里车冈山下有车冈川即此水也旧志谓与苏溪合者误〉夷惜水〈在峩眉县东南寰宇〉
〈记在罗目县东北五十里源出嶲州界中有嘉鱼每年二月随水而下八月逆水而上入穴〉天
津水〈在峩眉县南一里自峩眉山伏虎寺发源东北流合符文水〉秦水〈在峩眉县西南〉
〈寰宇记在罗目县西一百二十里秦惠王伐蜀移秦人万家以实蜀中秦人思秦之泾水乃呼此水〉
〈为泾水唐天宝六年改为秦水明统志在峩眉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旧志源出峩眉山下流入阳江〉
符文水〈在峩眉县北明统志源出峩眉山有二水北则白水南则黒水旧志黒水经罗目废〉
〈县为冷水河白水经县北为铁桥河同入嘉定大江旧志符文水在县北门外自峩眉山牛心寺发〉
〈源过县北合天津水东南流入嘉定州界为苏溪河至州西夹尖山下入青衣江俗名马跳溪〉澭
甘水〈在洪雅县北寰宇记源自可慕山谷涌岀迳洪雅县西北三十里流入丹棱县界〉汉
水〈在犍为县东北一百八十里方舆胜览汉成帝时得古磬十六枚于水滨故亦名宝磬川嘉定〉
〈州志得磬处即犍为坝距州十里〉拥思茫水〈在荣县西自井研县流入寰宇记拥思水〉
〈在资官县西二十里从陵州建始县界南流至县西又南入宜宾县界 按舆图今自井研古建始〉
〈地发源者止有泥溪流至府东不入宜宾界寰宇记与今不合〉中江水〈在威远县寰宇记威〉
〈远县有中江水从内江县流入县界五十步又东流入卢州富义县界通舟楫 按舆图今有西牛〉
〈河自内江县西发源西南流与献宝等溪合疑即中江水也〉泥溪〈在乐山县东五里源出井〉
〈研县西南流入大江 按寰宇记平羌县有四望水在县东南六十里源出仁寿县界流经县界入〉
〈大江以道里计之盖即此水旧志亦谓泥溪源出仁寿县今考舆图四望溪在府东南界泥溪又在〉
〈其儿本是二水其源近出井研县东亦不在仁寿县界〉竹溪〈在乐山县北三里环溪多竹故〉
〈名俗名竹公溪源岀云头山瀑声撼两崖间如雷下潴为龙潭流入山谷凡九折而始东入江故上〉
〈流名九溪〉花溪〈在洪雅县西南六十里源出荣经县界东北流至县西十五里入青衣江曰花〉
〈溪口〉龙溪〈在洪雅县西六十里有二源左为大龙溪右为小龙溪盘曲回抱如游龙然合流东〉
〈北入青衣江〉洞溪〈在洪雅县北源出月珠山后流杯池东南流绕县城东南入青衣江〉渰
河溪〈在洪雅县东北源出丹棱县界黄荆峡东南流至泸溪口入青衣江又有三溪一岀黄荆〉
〈峡一出山坪一出金鸡山合流东入渰河溪〉龙鼻溪〈在夹江县西南十里绕龙鼻山而入〉
〈江因名〉飞水溪〈在夹江县西十里状如素练一名瀑布泉又有天水溪在县西依凤冈冈〉
〈有天生桥其桥天成水出其下入青衣江〉稚川溪〈在夹江县西三十五里源出峩眉后麓东〉
〈北流三折而入于青衣江一名至川溪 按舆图名川溪河近洪雅之南与夹江稍远〉清水
溪〈在犍为县南二十里源岀叙州府屏山县界东流至孝女渡入江曰清溪口又有百枝溪在县〉
〈南三十里两山皆松柴薪多出于此〉沐溪〈在犍为县南五十里源出屏山县沐川司界东流入〉
〈江唐咸通中南诏蛮自雪坡奄至沐源川寻䧟犍为即此又有龙溪在县东南六十里亦东流入江〉
四望溪〈在犍为县东北七十里源出三江镇下与岷江合 按舆图此水有三派合流而西〉
〈入大江〉荣溪〈在荣县东自仁寿县流入又东南流入富顺县界方舆胜览有双溪在城北一〉
〈从西来其水浊一从东来其水清合城下旧志荣溪一名荣川自仁寿县流入又东南与双溪合流〉
〈入富顺 按舆图今荣县城东西有二水夹流至城南合为一曰中溪河东南经威远县界与献宝〉
〈溪合又东入富顺县界〉大牢溪〈在荣县西元和志源出旭川县北铁山下南流经县北又〉
〈隋大牢县因溪为名寰宇记大牢溪一名赖溪旧志今有长山河在县西四十里疑即大牢溪〉献
宝溪〈在威远县东寰宇记威远县有独水自建始县流入又南流过公井县出富顺县界旧〉
〈志献宝溪在县西北四十里其源一出仁寿县界罗泉山下一出两母山下合流而东南至富顺注〉
〈于金川省志献宝溪一名硫黄川自山谷中发源流二十里合龙会河其龙会河一名秦川溪源出〉
〈佛顶山南流至县东合献宝溪又二十里入富顺界 按舆图水发源县西北者曰富家河发源县〉
〈北者曰跳石河党木溪次第会流经县北而东有龙会河自东北发源至县东南合焉又南合荣县〉
〈之荣溪入富顺界〉大西湖〈在乐山县瞻峩门外与大江隔一堤周环皆山方二十亩水平〉
〈如镜其西二百步又有小西湖大仅大湖三分之一〉浣龙池〈在乐山县东三十里周六百馀〉
〈丈灌田数百亩相近有天生泉旱祷辄应〉龙池〈在峩眉县西南寰宇记峩眉山下有池广袤十〉
〈里号龙池明统志在县西南四十里又有马龙池在县西六七里〉八音池〈在峩眉县西南〉
〈峩眉山黒水寺下以其中蛙鸣次第合律而名〉鸳鸯池〈在洪雅县西二十里有上洞下洞水〉
〈自龙沱发源去洞十里〉海棠池〈在夹江县东三十里亢旱不涸〉石犀池〈在犍为县〉
〈北寰宇记在玉津县东南三十里铁山下北壁有洞穴有大石状如犀牛〉鹤洲〈在夹江县近江〉
〈滨明统志张方开新河以杀水势正由于此洲虞𠃔文子方简卜居于此有花竹之胜魏了翁书扁〉
〈题咏甚多〉东岩泉〈在乐山县城东明统志泉宜酿酒宋苏轼诗一时付与东岩酒〉浣纱
泉〈在洪雅县南五里〉珮玉泉〈在夹江县北五里古泾口之上从岩间飞瀑而下入于江〉
盐井〈在乐山犍为荣县威远四县境元和志荣州旭川县因县有盐井号旭井故名又公井县〉
〈有太公井及盐井十所应灵县有盐井四所威远县有盐井七所和义县有盐井五所通志今嘉定〉
〈州盐井上井二十八眼中井四十二眼下井五百四十四眼犍为县上井四十六眼中井一百一眼〉
〈下井五百二十五眼荣县中井六眼下井十一眼威远县盐井一眼〉
前提调官〈臣〉郑绍谦恭纂辑
提调官〈臣〉张日章恭覆辑
校对官〈臣〉沈维钰恭 校
校对官〈臣〉章诒燕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嘉定府〈二〉
︹古迹︺龙游故城〈在乐山县治元和志龙游县本汉南安县地周武帝保定元年于此置平〉
〈羌县隋开皇三年改为峩眉县九年又于峩眉山下别置峩眉县改州理县为青衣县取青衣水为〉
〈名也十三年改名龙游以隋将伐陈理舟舰于此有龙见江水引军而前行故以名县寰宇记校勘〉
〈按隋志龙游县后周置曰峩眉又置平羌郡平羌县考元和志则龙游县后周为平羌隋改峩眉更〉
〈别置平羌寻又别置峩眉复以龙游为青衣至平陈乃更今名耳隋志误〉峩眉故城〈即今〉
〈峩眉县治元和志县东至嘉州七十五里本汉南安县地隋改平羌为峩眉县又以为青衣县乃别〉
〈立峩眉县枕峩眉山东麓故以为名寰宇记县在南安之下峩眉之东唐乾元三年獠叛移就峩眉〉
〈观东今县理是也〉洪雅故城〈在今洪雅县西元和志县东北至眉州一百二十里本齐〉
〈乐郡之南境自晋迄宋獠有其地周武帝攘却夷獠始立洪雅镇开皇十三年改洪雅为丹棱县更〉
〈于此置洪雅县兼带洪雅镇属眉州县西有洪雅川故以名县宋史地理志洪雅县淳化四年自眉〉
〈州隶于嘉州九域志在嘉州西北一百三十里旧志有故城在今县西四十五里〉严道故
城〈在洪雅县西思经山下其遗趾尚存详见雅州府荣经县〉夹江故城〈在今夹江县北〉
〈元和志县东南至嘉州七十五里本漠南安县地开皇十三年割平羌龙游二县地于夹江废戍置〉
〈夹江县属嘉州大业二年割属眉州武德元年隶嘉州旧唐书地理志隋于泾上置夹江今县北八〉
〈十里有夹江废戌即泾上地也武德元年移于今治寰宇记县初置于泾上临江水故号夹江唐移〉
〈今理在泾水之东平羌水西南对峩眉北连象耳旧志古泾口在县西北五里昔秦惠王徙秦人于〉
〈南安思泾水不得饮此水似之故名石壁上有古泾口三大字 按泾口去县五里则泾上当亦相〉
〈近旧唐书地理志云八十里疑有误又按元和志青衣水在县西与今合寰宇记谓在平羌水西与〉
〈元和志异〉犍为故城〈在今犍为县东南元和志县西北至嘉州一百五十六里本汉南安〉
〈县地周于此置沈犀郡并置武阳县开皇三年废郡以县属戎州又改武阳为犍为前上元二年割〉
〈属嘉州寰宇记县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旧志大鹿山下武阳故城晋天福元年獠叛移于江西岸〉
〈南临大江宋史地理志大中祥符四年徙治惩非镇县志宋徙治玉津镇明初复还故治〉沈犀
故城〈在犍为县元和志在县东南三里寰宇记周保定三年于沈犀山下立沈犀郡旧志在今〉
〈县东南一十五里即周沈犀郡也〉旭川故城〈在荣县治元和志本汉南安县地贞观元〉
〈年置 因县地有旭井故取以名县唐书地理志永徽二 年荣州移治旭川宋史地理志治平四年改〉
〈名荣德宝祐后废〉南安废郡〈在荣县西齐书州郡志益州南安郡见永元三年志治南〉
〈安县寰宇记荣州齐于此立南安郡隋初废旧志古南安县在今县西五十里赖牟镇有古碑存〉
平羌废县〈在乐山县北四十里隋书地理志眉山郡平羌后周置并置平羌郡开皇初郡〉
〈废元 和 志 县 南 至 嘉 州 十 八 里 本 汉 南 安 县 地 周武帝 置 平 羌 县 因 境 内 平 羌 水 为 名 开 皇 四 年 改〉
〈周 理平羌 县 为 峩 眉县 仍 于 今 理 东六 十里 别 置平 羌县大 业 十 一 年夷 獠 侵 没 移 于今 理寰 宇 记〉
〈县 在 州 北 三 十 里 本 汉 平 羌 戌 在 荣 州 应灵 县 界深 谷 周 保 定 元 年 置 平 羌 县 属 平 羌 郡 隋开 皇 三〉
〈年 罢郡以 县 属 嘉 州 仁 夀元 年獠 叛大 业 七 年 移就 大江滨 宝 历 二 年 又 移于 开峡 驿去 旧 县 十 五〉
〈里 校 勘 周 平 羌 县 乃 今 之 龙 游 今 记 所 谓 在 荣 州应 灵 县 界 深 谷 者 当 时 隋 别 置 之 平 羌 非 必 汉 平〉
〈羌 戌 旧 地也 宋 史 地 理 志 熙 寕 五 年 省 平 羌入龙 游 旧 志废 县 在 州 北 四 十 里 今 为 平 羌 驿〉绥
山废县〈在 峩 眉 县 东 南 元 和 志 县 东 至 嘉 州四 十里 本 汉 南 安 县 地 大 业 十 一 年 招 慰生 獠〉
〈立 以 为 县 因 山 为 名 属 眉 山 郡 武 德 元 年 割 属 嘉州 旧 唐 书 地 理 志 久 视 元 年 析 绥 山 置 乐 都 县 寻〉
〈省 九 域 志 宋 干 德 四 年 省 绥 山 县 为镇 入 峩 眉 旧 志 在 峩 眉 县 东 四 十 里〉罗 目废县〈在峩〉
〈眉 县 西 南 元 和 志 县 东 南 至 嘉 州 九 十 五 里 本 汉南 安 县 地 麟 德 二 年 招 慰 生 獠 于 今 县 西 南 一 百〉
〈八十三里置沐州及罗目县前上元三年州县俱废仪凤三年重置属嘉州罗目獠中山名因以名〉
〈县旧唐书地理志县初治沲和城如意元年又自峩眉县界移治今所九域志宋乾德四年省罗目〉
〈为镇入峩眉旧志罗目废县在峩眉县西南九十里又有罗目街在县南二十里 按县治在大渡〉
〈河滨元和志东南当作东北晨宇记谓县初在州西南二百七十里伪蜀明德三年獠乱移于今所〉
〈与元和志不合当从元和志又九域志谓乾德四年省而寰宇记罗目与诸县并列下注云乾德四〉
〈年省绥山县入焉疑此县是太平兴国后所废也〉平乡废县〈在洪雅县界水经注青衣〉
〈水东经开县故平郷也晋初置后省唐书地理志洪雅县开元七年置义州并以獠户置平乡南〉
〈安二县八年州废省二县〉南安废县〈在夹江县西北汉高帝封功臣宣虎为邑侯后为县〉
〈属犍为郡宋齐后废唐武德元年嘉州复领南安县二年改属眉州开元七年又以獠户置属义州〉
〈八年省今为南安镇在县西北二十里〉玉津废县〈在犍为县北左思蜀都赋东越玉津〉
〈元和志县西至嘉州三十九里本汉南安县地李雄时夷獠自牂牁入居焉大业十一年于此置玉〉
〈津县以江有璧玉津故名玉津镇在城中寰宇记县在州东南三十里九域志乾德四年省为镇入〉
〈犍为旧志今有犍为坝在县北九十里一名龙池坝即古玉津县治〉公井废县〈在荣县东〉
〈南元和志县西北至荣州九十里本汉江阳县地周武帝于此置公井镇以大公盐井为名隋因之〉
〈武德元年于镇置荣州因改镇为县旧唐书地理志贞观六年荣州自公井移治大牢宋史地理志〉
〈熙寕四年省公井为镇入荣德〉应灵废县〈在荣县西南隋置曰大牢属资阳郡唐改名属〉
〈荣州宋因之元省元和志县东北至荣州一百五十里本汉南安县地开皇十年于此置大牢镇十〉
〈三年改镇为县县界有大牢溪因取为名天宝元年改为应灵〉资官废县〈在荣县西宋书〉
〈州郡志犍为郡领冶官县晋安帝义熙十年置南齐书州郡志犍为郡冶官元和志资官县东南至〉
〈荣州九十里本汉南安县地大业十一年属犍为郡隋后误以冶为咨也武德元年属嘉州贞观元〉
〈年改属荣州旧志唐以后又皆作资官县元省按县自晋置名曰冶官盖以县有铁山出铁置冶〉
〈而名也隋讹冶曰咨咨冶字尚相类通典新旧唐书志又误咨为资则去本字逾远赖有元和志之〉
〈言始知其沿误之因至寰宇记曰晋义熙中置资官县旧作咨字误反以元和志为非谬甚〉和
义废县〈在威远县东北元和志县西南至荣州一百七十里本汉资中县地是资泸二州界〉
〈隋大业十二年分置和义县以招和夷獠为名寰宇记废和义县本汉资中及后汉汉安县地隋大〉
〈业三年置唐元和十三年移于旧县安置以便水陆贸迁之宜从东川节度使李逢吉之请也乾德〉
〈五年废入威远县〉紫云城〈在犍为县东南十五里亦曰子云城相传扬雄曾居此而名宋〉
〈宝祐中兵乱筑城置戍于此今其地为水月寺〉古郊社基〈在荣县南十里〉丰远监
〈在府治九域志在嘉州北五十步景德二年置铸铁钱〉明月楼〈在府治谯楼之右舆地纪〉
〈胜下瞰明月湖故名〉枕江楼〈在府治舆地纪胜在宪司廨宇之后左窥龙浤右瞰乌尤渎江〉
〈贯其前高明爽垲得江左之胜〉万景楼〈在府城东安乐园之上宣和中太守吕由诚建舆地〉
〈纪胜四望空阔诸邑边寨指顾在目范成大诗云若为唤得涪翁起题作西南第一楼后太守郭益〉
〈因榜其上曰西南第一楼〉璧津楼〈在府城东南隅舆地纪胜跨城为楼下瞰三江三峩九顶〉
〈森列左右提刑陈谦建〉荔枝楼〈在府城南宋建陆游诗云山横瓦屋披云出水自牂牁裂〉
〈地来〉真景楼〈在峩眉县南五里〉横溪楼〈在荣县北双溪之上〉田锡书堂
〈在洪雅县北修文山下〉涪翁亭〈在乐山县东明统志在州城东万景楼前涪翁宋太史黄〉
〈庭坚也黄然诗云清音妙绝东坡老方响名高太史公水绕乌尤谈笑外江连洪雅画图中〉清
音亭〈在乐山县九顶山上舆地纪胜东坡书额三峩横陈下瞰大江亭左有洗墨池苏轼所凿〉
竞秀亭〈在乐山县西宋陆游有诗〉太白亭〈在乐山县北锦江山之巅唐李白于此赋〉
〈诗宋黄庭坚因以名亭〉来薫亭〈在荣县治旧土城内〉栗亭〈在荣县南五十里郡人蔡〉
〈廉讲易于此〉歌凤台〈在峩眉县西南峩山神水上又睹光台在峩山绝顶〉啸台〈在荣〉
〈县治东号孙登啸台〉钓鱼台〈在荣县东南十里荣川之滨〉凤翔台〈在威远县西四〉
〈十里〉二石阙〈在乐山县寰宇记龙游县有二石阙即汉武帝使唐𫎇下夜郎时置舆地碑目〉
〈在州西南旧市镇上有唐李德𥙿提重兵过此九字〉
︹关隘︺安庆关〈在乐山县东大江东岸凌云寺侧〉平羌关〈在乐山县北唐书地理志〉
〈平羌县有平羌关旧志白崖山南有废临江关盖即平羌之讹〉嘉禾关〈在乐山县北又有紫〉
〈石关当嘉眉二州分界处山石皆赤因名〉土地关〈在峩眉县西南四十里〉大围关
〈在峩眉县西南八十里〉竹箐关〈在洪雅县西竹箐山与雅州府接界宋置关后废明嘉靖〉
〈二十七年置巡司今裁〉铁石关〈在夹江县西千佛岩侧孔道也下临江潭一径中通曲折〉
〈上下险出天成明末置关于此〉石马关〈在犍为县北三十里旧置石马滩巡司今裁〉四
望关〈在犍为县东北七十里旧有四望溪口巡司相近有永通盐课司税课司局在县西十里〉
〈今皆裁〉牛花溪盐课司〈在犍为县北九十里其地有油花溪即四望溪之上源后〉
〈讹为牛花与乐山荣县井研皆接界 本朝雍正七年设巡司乾隆九年改设盐课大使〉符文
镇〈在乐山县西南五十里九域志龙游县有符文苏稽安国平羌四镇旧志符文乡在州西南五〉
〈十里又有安谷乡上下二场在州西十五里即安国之讹也〉止戈镇〈在洪雅县九域志洪〉
〈雅县有永安止戈陇袁回銮安和五镇旧志止戈镇在县西十五里回銮镇在县东四十里〉弱
漹镇〈在夹江县东南二十里九域志夹江县有弱漹镇〉惩非镇〈在犍为县南寰宇记〉
〈有惩非镇在县南二十里渡导江水〉三江镇〈在犍为县东北一百里即古应灵县也〉贡
井镇〈在荣县东南七十里旧为贡井盐厂 本朝雍正七年移县丞驻此〉新罗镇〈在荣〉
〈县东南八十里近富顺县界旧设盐课司于此又白沙盐司在县东桐麻盐司在县南四十里今皆〉
〈废〉来苏镇〈在荣县南五十里又赖远镇在县南七十里九域志荣德县有来苏赖远公井〉
〈水栅四镇〉赖牟镇〈在荣县西五十里俗讹为来牟九域志资官县有石梯赖牟永吉三镇〉
峩边营〈在峩边厅东相近有冷碛汛归化汛所属岭夷十二地曰豹岭冈曰赶山坪苦竹园〉
〈曰荷叶坪瓜家冈蔴衣塔曰牛跌蛮曰芭蕉沟象鼻子龙胆底子堡曰龙竹山曰雪都都曰小板房〉
〈大板房马鞍坵㯕栗坪水子地曰阴山坪牛心山曰月落山曰盐井溪曰桃子沟俱于 本朝嘉庆〉
〈十三年剿抚投诚选设头目改为膏泽惠周华夏万年海宇咸平十二姓所辖夷人名娃子共四百〉
〈七十七户衣毡辫发耕种打牲为业嘉庆十六年并改土归流又有赤夷十三地曰胆巴曰�鸡疏〉
〈曰卑鸡踈曰�哈疏曰白魁曰哈纳曰胄扭曰雅札曰哈什曰蜚爪曰妈家曰呆得曰魁西俱嘉庆〉
〈十三年投诚辖白骨头娃子数十户性情风俗与岭夷同〉苏稽戌〈在乐山县元和志在龙游〉
〈县西南三十里旧志今为苏稽郷有三场〉黄角井〈在乐山县东南四十里旧名四望关盐捕〉
〈通判驻此〉苟王寨〈在洪雅县南八面山崖畔悬梯而上昔人避乱于此〉太平堡〈在峩〉
〈眉县西南一百五十里与凉山夷接界明万历初猓夷猖獗尝増设靖夷堡于县西南界后土司归〉
〈附编为归化乡又收复七盘子等处建平夷等堡及太平镇远等墩设主簿一员武职三员防中崇〉
〈祯末平夷堡䧟入蛮界 本朝收复于县城设峩边营游击又分置太平堡守备归化堡千总棬木〉
〈营牛漩堡二把总及金口墩杨村堡靖远堡新建营瓜芦营共九隘皆蛮夷错杂为汛防要地乾隆〉
〈五十四年于太平堡设主簿嘉庆十三年改设经历并置峩眉厅移通判分驻〉老筠堡〈在荣〉
〈县西二十五里又青冈堡在县西三十五里德翔堡在县西五十里〉盐场〈在乐山县东南十五〉
〈里红崖山〉迈东场〈在乐山县西南九域志峩眉县有迈东场〉鱼潮场〈在洪雅县东慈〉
〈航场在县东南二十里又葫芦洞场在县西十里〉凌云驿〈在乐山县东又平羌驿在县北〉
〈四十里荔枝滩上皆久栽〉沈犀驿〈在犍为县城东又三圣驿在县北六十里又六十里达凌〉
〈云驿又下坝驿在县南三十里又南六十里接叙州府之月波驿旧皆置水驿今皆裁〉
︹津梁︺鱼涪津〈在夹江县西汉建武十二年吴汉破公孙述将魏党于鱼涪津郡国志南安县〉
〈有鱼涪津蜀都赋注津广数百步在县北三十里临大江旧志在今县西三里〉张公桥〈在府〉
〈城北旧有竹溪桥地当孔道久圮 本朝康熙𥘉参政张能鳞重修桥北有桓侯祠因改今名〉双
飞桥〈在峩眉县西南峩山下深㵎阻绝赖此得渡〉铁锁桥〈在洪雅县西南瓦屋山悬〉
〈崖飞渡联铁锁数十丈覆板仅容足〉十面渡〈在夹江县西北三十里旧志通洪雅雅安丹棱〉
〈诸处要津〉孝女渡〈在犍为县南二十里昔有女子见父溺水遂投水中三日抱父尸出水上〉
〈因名上有孝女祠今祀后汉叔先雄〉
︹堤堰︺楠木堰〈在乐山县西十五里引阳江水灌田〉张公堰〈在乐山县西二十里引青〉
〈衣水灌田旧名牛特堰 本朝康熙三年参政张能鳞重修改今名〉永丰堰〈在乐山县北十〉
〈五里穿山为洞引青衣水灌田旧志州境堰凡二十而引沫水过半利赖最大〉熊公堰〈在峩〉
〈眉县北引黒白二水灌田明隆庆初知县熊兆祥创又县西有文公堰 本朝乾隆三年知县文曙〉
〈濬县境又有九流长春婆罗皂角鱼洞等四十五堰〉杨村堰〈在洪雅县西引花溪水灌田县〉
〈东有龙鹤堰引沫水灌田县境又有硝水九角二堰〉龙兴堰〈在夹江县南十里灌汉川乡田〉
〈 本朝康熙四年知县刘际亨以水小难周更于其南五里开渠民得播种名曰刘公堰〉向君
堰〈在夹江县西南延袤数里因江水啮岸明知县向某捍之锸泥淖中得白金二箧资以就堤故〉
〈一名白金堤〉大堰〈在犍为县南一里许 本朝乾隆二十五年邑人吴凤翔捐赀修濬长三〉
〈十里灌田四百馀顷邑令名曰灌万〉
︹陵墓︺︹汉︺二杨墓〈在夹江县南二十里有石碑二一曰汉益州太守杨宗字德仲一曰汉中〉
〈宫令杨畅字仲普今石存而字磨灭〉孝女先络墓〈在犍为县南降马山〉︹南北朝︺
梁王墓〈在夹江县北五里相传为梁武帝子〉︹宋︺邵伯温墓〈在犍为县境明统志〉
〈伯温仕至四川制置司参议卒葬于此〉王庠墓〈在荣县南二十里〉王梦易墓
〈在荣县北四里〉︹明︺杨展墓〈在乐山县城西〉安佑墓〈在乐山县北青竹寺〉彭镜
墓〈在乐山县北一里水兑山之南〉彭汝实墓〈在乐山县北平羌乡〉张鹏墓〈在洪〉
〈雅县北九胜山〉宿进墓〈在夹江县南二十五里天马山〉陈天佑墓〈在犍为县天佑〉
〈夫妇及二女皆明末殉节初稿葬城西山川坛内 本朝康熙年闲提学陆登荣改葬城南火神祠〉
〈右〉赵时墓〈在犍为县西南五里天生桥〉梅应魁墓〈在威远县梅家桥〉徐
文振墓〈在威远县南中溪河〉
︹祠庙︺四谏祠〈在府治南祀明程启充徐文华安磐彭汝实〉崇仁祠〈在府东凌云山〉
〈祀明胡子高荣县亦有之〉九龙祠〈在府城北明建祀隋太守赵昱〉峩山祠〈在峩眉县〉
〈北〉田公祠〈在洪雅县九胜山祀宋田锡〉竹王祠〈在荣县东寰宇记旭川县有竹〉
〈王庙旧志祠在县东河岸〉武安公庙〈在荣县南一里宋熙寕元年建祀蜀汉中即将厐统〉
〈有温陵石绠庙记〉
︹寺观︺凌云寺〈在府城东凌云山唐开元初建有雨花台兜率宫近河台浮玉亭诸胜 本朝〉
〈康熙六年修馀详见九顶山下〉光相寺〈在峩眉县西南大峩山绝顶方舆胜览自白水历八〉
〈十四盘山径如线登跻六十里至寺即普贤示现之处寺屋皆以板为之旧志寺旧名普光殿唐宋〉
〈时改名光相明洪武初重修以铁为瓦又有锡瓦铜瓦二殿万历中又建渗金铜殿及藏经阁旧有〉
〈卧云庵在阁右 本朝康熙四十一年并 敕赐额联经部〉万年寺〈在峩眉县大峩〉
〈山即白水寺晋时建唐僧慧通精修于此宋为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中敕改万年寺 本朝康熙四〉
〈年修 敕赐额联经部〉伏虎寺〈在峩眉县大峩山宋建本朝康熙四十一年〉
〈 敕赐扁额经部〉月珠寺〈在洪雅县北月珠山寺有明月楼〉毘卢寺〈在夹江县〉
〈西北二里唐建〉大佛寺〈在犍为县东南四十里唐建〉资圣寺〈在犍为县西二里宋〉
〈绍兴中建〉白雀寺〈在荣县南一里唐建〉菩提寺〈在威远县治东宋开宝中赐额〉万
峯寺〈在峩边厅东北七十里明成化中建〉峩眉观〈在峩眉县大峩山上宋政和中建〉
︹名宦︺︹隋︺杨武通〈华阴人以左武卫大将军与周法尚讨嘉州叛獠岀贼不意频战破之〉
〈军无援贼倾部落而至武通轻骑接战坠马为贼所执杀而啖之〉段文振〈北海期原人仁〉
〈寿初嘉州獠作乱文振以行军总管讨之引军山谷间为贼所袭复收散兵击其不意竟破之〉元
褒〈洛阳人嘉州夷獠为寇褒率兵骑二万击平之〉︹宋︺宋白〈大名人乾德初为玉津令开宝〉
〈中阎丕王洞交荐其才〉吴中复〈永兴人知峩眉县县多淫祠中复悉废之廉于居官代还〉
〈不载一物〉罗拯〈祥符人知荣州时州介两江闲每水涨辄犯城郭拯作东西二堤除其患〉吕
由诚〈开封人宣和闲知嘉州临事精敏老吏不能欺〉杨承〈绍兴中通判嘉州时行经界法〉
〈颇峻虽至蔬菓桑柘莫不有征而邛蜀民田至什税其五承召诸县令谓之曰平易近民美成在久〉
〈其谨行之事讫成为列郡最〉何逢源〈温州人开禧中知嘉定府以爱民为心与何耕孙松〉
〈寿宋诲前后守嘉皆有惠政民绘像以祠曰四循良〉段松〈嘉定四年春马湖蛮攻嘉定犍为之〉
〈利店寨知寨保义郎段松被围寨地势洼蛮以云梯登城松力战无援被执脔割死〉侯兴〈德祐〉
〈元年元兵攻嘉定九顶山都统侯兴战死〉︹元︺瑠济理威〈至元中蜀𥘉定为嘉定路达噜〉
〈噶齐时方以辟田均赋弭盗息讼课守令理威奉诏甚谨民安其业使者交荐 瑠济理威旧作立〉
〈智理威今改正〉︹明︺李习〈淮安人洪武中知嘉定州抚字有方民安其化〉顾师胜〈兴化〉
〈人知峩眉县洪武十二年县民彭普贵作乱师胜督民兵讨之力不敌遇害〉段鉴〈昆明人宣〉
〈德中知嘉定州断狱如神多惠政尝作排栅以御江涨升惠州知府去人祠之嘉守称鉴为最〉刘
泽〈陜西三水人宏治中知犍为县调洪雅以明果莅政胥吏畏法〉袁一修〈威远经历天启〉
〈初奢崇明之乱一修义不受污堕城死〉李如柏〈绛州人天启中佐理嘉定修堰筑堤氏享〉
〈其利蔺州酋叛有督运功难民为官兵掠获者尝捐金赎之贼平委摄州事平反𡨚狱尤留心文教〉
〈升任去州人勒石竹溪颂之祠名宦〉张宏〈庐江人知威远县崇祯十三年流贼至遣子振祚请〉
〈援兵不至城䧟被执死振祚亦被杀又峩眉主簿萧日高平乐人崇祯癸未献贼围城佩县印率民〉
〈兵协力拒守城破死之 夲朝干隆四十一年俱 赐谥节愍〉秦民汤〈汉阳人崇祯时〉
〈知荣县张献忠䧟城民汤死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朱仪〈泾县人崇祯进〉
〈士知嘉定州献贼寇蜀士民汹汹仪时已行取入京或劝之去仪率众为固守计既而贼大至围州〉
〈城仪城无援濒䧟谓其子命锡曰汝祖遗训处则竭力于亲出则致身于君今事急矣岂可为不〉
〈义屈仪妻胡氏奋然曰丈夫能死国妾独不为夫死节乎即以簪刺其喉血如注少甦以手抉之乃〉
〈绝仪朝服北向再拜命家人举火与子命锡及胡氏尸同熸焉家人亦多死者 本朝雍正六年〉
〈 予入泾县忠孝祠〉
︹本朝︺刘际亨〈汉军人康熙二年知夹江县兴学造士创建新堰以利民田邑人祠之〉卢
见曾〈德州人康熙六十年进士知洪雅县甫下车廉得杂派累民悉除之建雅江书院以造士〉
〈邑多地讼历任官皆未清釐案牍丛积一一履勘剖决民大悦服时奸人觊利请开铅矿大吏允之〉
〈见曾亟论其害事得寝丁外艰归民祠祀以志遗爱〉文曙〈桃源人雍正八年知峩眉县兴利除〉
〈弊多善政值水患沿河居民漂没者多乃捐给衣粟棺椁抚恤备至〉江吴鉴〈歙县人乾隆初〉
〈知乐山县慈祥有威教民引雅水灌田之法秋成加倍士民祀之〉
︹人物︺︹汉︺犍为文学〈郡人其姓名无考汉武帝时待诏注尔雅三卷〉费贻〈南安人不〉
〈仕公孙述漆身为疠佯狂以避之退藏山薮十馀年述平后仕至合浦太守〉︹三国︺︹汉︺费
诗〈南安人昭烈领益州牧为前部司马群臣劝称尊号诗上䟽曰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
〈惑由是忤旨左迁蒋琬秉政以诗为谏议大夫〉五梁〈南安人以儒学节操称从议郎迁谏议大〉
〈夫五官中郎将〉︹晋︺费立〈南安人学养冲䆳察孝廉王国中尉王年少好游观立常正色匡谏〉
〈又上疏风喻辞义剀切出为成都令县名难治立莅之垂绩入为州大中正转梁益寕三州准正人〉
〈物品格方规加散骑常侍封关内侯〉费缉〈南安人清检有治干辟举秀才历迁谁内史〉︹唐︺
仲子陵〈峩眉人读书峩眉山举贤良方正擢官太常博士时有司请正太祖位而迁献㦤二〉
〈主子陵议藏主德明兴圣庙其言典正仕终司门员外郎及卒惟图书斗酒而已当大历时诸儒各〉
〈以经学自名而子陵以礼最卓异〉︹宋︺田锡〈洪雅人太平兴国进士历官左拾遗史馆好〉
〈言时务上疏献军国要机者一朝廷大体者四优诏褒答僚友谓锡宜少晦以远䜛忌锡曰事君之〉
〈诚惟恐不竭况天植其性岂为一赏夺耶出为河北转运副使驿书言边事上嘉之真宗朝岀使秦〉
〈陇还言陜民重困上为戚然同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駮司岀知秦州咸平三年举贤良方正还〉
〈朝以屡诏对言事因请采古训为御览三百六十卷御屏风十卷以助君德真宗善其言再掌银台〉
〈天下章奏有民饥盗起及诏敕不便者悉条奏其事上称其得诤臣体擢右諌议大夫连上入䟽皆〉
〈言时政得失锡耿介寡合慕魏徵李绛为人以进规献替为己任所上章䟽凡五十有二不欲藏〉
〈副卖悉命焚之所著咸平集五十二卷〉王庠〈荣州人父梦易登皇祐第摄兴州改川茶运置〉
〈茶铺免役民而岁课亦办部刺史忌之中以他事镌秩罢归卒庠七岁能属文年十三居父丧哀愤〉
〈深切谓弟序曰父以直道见挤母抚柩誓言期我兄弟成立赠复父官乃许归葬遂闭户穷经史百〉
〈家之学元祐中吕陶以贤良方正荐庠让其友宋杰陶益敬焉崇寕中应能言为首选上书论时〉
〈政得失张舜民叹其危言径归奉亲大观初行舍法于天下州复以庠应诏时严元祐党禁庠自陈〉
〈与苏轼苏辙范纯仁为知己吕陶王吉尝荐举黄庭坚等为交游不可入举求仕愿屏居田里后复〉
〈举八行不就赐号处士卒谥贤节序官至徽猷阁直学士〉李观〈夹江人由进士知岐山县善抚〉
〈绥权成都运判时岁饥以官廪赈流民所活甚多官至参知政事卒谥允敏〉王贵行〈洪雅〉
〈人宋末为兴县丞元兵至迫令降贵行叹曰大丈夫不能忘君以事仇遂整衣冠投水死〉毛安
舆〈洪雅人年九岁父死土为坟庐于侧三年知益州张方平遗以酒饩状其事以闻〉刘甲
〈其先东光人元祐宰相挚之后家龙游淳熙初进士累官知兴元府利东安抚使未至吴㬢叛遣招〉
〈甲甲以大义拒之募人持帛书告变朝廷乃知曦诛甲分兵严守金人引去进宝谟阁学士西事多〉
〈取决于甲移知潼川复为利路安抚罢互送礼减安丙所增田税边民感泣卒官谥清惠〉薛绂
〈龙游人淳熙进士累迁秘书郎陛对极言韩𠈁胄之奸坐劾去与魏了翁讲明易学著则书十卷诸〉
〈经各有解〉︹明︺孙瑜〈犍为人洪武闲举能吏累官户部侍郎卒赠尚书子冕守城有功为户科〉
〈给事中〉胡子昭〈荣县人方孝孺为汉中教授子昭往从之蜀献王荐为县训导建文初豫〉
〈修太祖实录授检讨累擢刑部侍郎燕兵至坐方党死福王时赠太子太保刑部尚书谥介愍 本〉
〈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子昭弟子仪初名志远以荐入官历山东佥事闻兄死节弃官〉
〈母而逃隐丹棱民家〉梅应魁〈威远人洪武中为寕波府推官辨鄞县民邵观之诬人服〉
〈其神明永乐三年应求贤荐升刑部郎中历广东布政使〉徐文振〈威远人正统中为临安府〉
〈同知善抚字任满民乞留之升知府〉彭烈〈夹江人宏治进士授御史适彗星见偕同官䟽劾石〉
〈亨曹吉祥忤旨谪江浦知县有政绩擢知河南府终广东左布政使〉徐文华〈嘉定州人正德〉
〈进士擢监察御史胡世安坐论宸濠下诏狱文华抗䟽救之不纳帝遣中官刘允迎佛乌斯藏文华〉
〈力諌不报马昻纳妊身女弟于帝又疏諌文华既数进直言帝及近幸深衔之会条上庙制五事议〉
〈甚正左右挤之遂下狱斥为民嘉靖初起故官历大理寺左少卿议大礼廷杖戌辽阳会赦还至静〉
〈海卒隆庆初赠左佥都御史〉宿进〈夹江人正德进士官刑部员外郎刘瑾乱政庶狱随意出〉
〈入进守法不回瑾诛张永用事又上六患三本䟽请汰内臣逐番僧义子停差出官校语甚剀切廷〉
〈杖递归卒年四十二嘉靖初赠光禄寺少卿建专祠〉安磐〈嘉定州人宏治进士改庶吉士正德〉
〈时历吏兵二科给事中乞假去嘉靖初起故官帝频兴斋醮磐抗疏极谏永福长公主下嫁磐言旧〉
〈仪驸马见公主行两拜礼公主坐受乖夫妇之分宜革正锦衣革职旗校王邦奇屡乞复职磐言邦〉
〈奇贪饕酷虐宜祸源帝不从其后邦奇卒为大厉转兵科都给事中以议大礼伏阙被杖落职为〉
〈民〉程启充〈嘉定州人正德进士历御史极论嬖幸子弟家人滥冒军功有买功冒功寄名〉
〈窜名并功之弊都督马昻进妊身女弟启充抗疏极諌嘉靖议大礼复力陈启充数以謇谔忤帝旨〉
〈张璁桂萼亦恶之缘此谪戌边卫十馀年赦还卒隆庆初赠光禄少卿〉王表〈嘉定州人幼〉
〈正德中举于乡以养母不赴会试有司强之去行百里而返三赴始抵京试毕即兼程返母病割股〉
〈以疗〉赵时〈犍为人正德举人知耀州劝垦辟复流亡三年増户千二百改治学舍祠宋守范文〉
〈正公馆诸生而教之徙乾州平妖贼樊绅再补商州新洞矿徒知为破樊贼者众即散去秦岭卒毙〉
〈于虎时为文告神明一日虎自道死迁大理同知署府事罢采石之役与郡之取非其有者大�夷〉
〈相杀伤争久不决檄时往勘夷饷金一驮却之遂无不服擢知广南府土官侬氏自相攻入寨土舍〉
〈龙的亦叛大吏并以讨请时谓相噬不足烦兵亲往谕侬氏皆泣听命八寨犹旅拒因使侬承恩以〉
〈其兵闲道破龙的于是招辑诲诱治为诸郡最升太仆少卿诸夷泣送马几不得前子正学嘉靖进〉
〈士历河南按察亦有治绩〉彭汝实〈嘉定州人父镜通判池阳士庶德之进大理同知多善政〉
〈以疾卒于官汝实正徳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嘉靖初吕柟邹守益以争大礼下诏狱汝实抗章〉
〈论救既以灾异切指时政奸人王奇讦杨廷和彭泽复䟽争之数忤当事遂夺职奉亲结庐山中〉
〈讲授生徒与同里程启充徐文华安磐并以敢言著称嘉定四諌〉张奇述〈嘉定州人性至〉
〈孝嘉靖中进士历浙江佥事廉介不阿以忤鄢𢡟卿归著有梓里资谈云樵记诸书〉钱贵〈峩眉〉
〈人万历中由明经知富民县以廉平著邑人李义为盗所诬狱成贵廉白其𡨚义以三百金谢叱之〉
〈去〉杨可陶〈嘉定州人万历中为平越同知性严重果于任事时改设府州县治诸赖综理〉
〈劳绩甚著〉朱祚増〈嘉定州人崇祯进士官襄阳推官李自成䧟襄不屈举家殉难从弟祚远〉
〈在署贼伟其貌欲生之亦大骂自刎死祀乡贤〉杨展〈嘉定州人崇祯武进士授游击升参将甲〉
〈申献贼据成都展起兵犍为攻复叙州城次第收嘉戎诸邑遗民溃卒多归之众至数万大败贼并〉
〈令其子璟屯田峩眉岁获粟数千蜀南赖之献贼怒川人不服己大杀成都居民率众百万蔽江而〉
〈下展起兵迎之战于彭山以火焚贼艘数千麋烂几尽所掠金玉宝珠悉沈水底献从别道逃奔展〉
〈之威名大振蜀人起兵拒贼者皆倚为长城寻为降贼所忌与巡抚李乾德谋杀之年四十五〉罗
国𤩽〈嘉定州人崇祯进士巡按云南孙可望等破曲靖国𤩽方按部其地被执不屈至昆明自〉
〈焚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忠烈〉余 飞〈洪雅人献贼至飞誓于里中集众万馀先〉
〈设伏自迎战于花 溪口伪北以诱之伏发贼步骑皆䧟田中斩馘无 算后以战殁 本朝乾隆四十〉
〈一年予入忠义祠〉黎应大〈夹江人献贼䧟夹江应大潜结乡邻之倡义者以图恢复〉
〈事露贼支解之子照斗照逵照鸾骂贼同日遇害〉王运开〈夹江人崇祯举人为永昌推官〉
〈孙可望入云南士民号泣于运开门乞纳款纾祸运开不从自经死贼嘉其死节求其弟运宏聘之〉
〈行至潞江谓其仆曰吾兄弟可异趣𫆀若收吾骨与兄合葬遂跃入江而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 赐运开谥节愍〉陈天祐〈犍为举人献贼据蜀以伪官召不至贼将孙可望驻县南〉
〈虎吼坝执至 营骂贼死阖门殉节时同县拔贡周正亦为贼执 欲授以官不从与天祐同骂贼死正〉
〈子成儒奔贼营抱父尸痛哭贼并杀之又有周正选者为孙可望所执胁降不屈死 本朝乾隆四〉
〈十一年俱 予入忠义祠 按犍为县志周正选拔或云举人旧通志载周正选事与周正同〉
〈其或本一人而误连选字遂分为二人𫆀今据殉节诸臣录仍两载之〉𥳑仁端〈荣县人由〉
〈举人历官西安同知迁平凉知府崇祯十六年流贼入关诸王宗室及监司以下官谋遁走仁端谒〉
〈韩王曰殿下轻弃三百年社稷欲何之纵贼压境延寕甘凉诸军足相援必不能支同死社稷亦不〉
〈辱二祖列宗王不从斩关出奔仁端乃撤居民入城为死守计未几贼抵城下守陴皆哭士民草降〉
〈书乞佥名仁端厉声责之正衣冠自经堂上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李亨
吉〈荣县人献贼䧟成都荣亦被兵伪官执亨吉见贼帅不屈膝贼割亨吉耳以授亨吉曰父母遗〉
〈体嚼吞之㨫送成都骂不绝口与父国柄兄元吉俱罹难〉
︹本朝︺潘登贵〈嘉定人顺治二年知江南怀远县时兵戈甫定民气未复登贵宽和镇静一以〉
〈抚绥为治境内安焉〉郑居广〈嘉定人康熙举人性孝友官湖广枝江知县有惠政夏包子之〉
〈乱城䧟死之著有静存集〉杜廷玉〈嘉定人康熙举人性孝友文行高卓善诱后进好义乐施〉
〈州人慕之请祀乡贤祠〉朱曙荪〈嘉定人康熙进士授翰林检讨两为会试同考官出典广〉
〈西试历山西陜西提学识拔多知名士转通政告归曙荪工文章多著述尤精藻鉴其为广西考官〉
〈也桂林陈宏谋卷己被斥曙荪力争寘之首选陈次年遂入词馆后为名宦常自述为知己〉邹
玵〈荣县人康熙举人官福建建阳县知县少丧母能尽哀慕继母舒生季弟于玵等衣食故从丰〉
〈反逾己子玵不敢辞而阴均之友爱备至母屡窥见信其诚由是一视诸子述玵孝友于族党乾隆〉
〈元年入祀乡贤祠〉黄中色〈夹江人奉亲敬谨晨昏罔闲事兄抚侄克尽友慈乾隆五十八〉
〈年旌〉 万 月庚〈峩眉人康熙举人吴三桂僭逆迫以伪职不受杜门家居以忧㥽卒〉蔡
朝凤〈峩眉人官把总乾隆三十六年随征金川战殁于约咱同县守备白玉昇四十六年随征〉
〈甘肃逆回阵亡恤荫各如例〉张开文〈乐山人嘉庆十九年以孝子 旌〉李芝荣
〈峩眉人官参将嘉庆初与同县守备杨全俱随剿教匪阵亡恤荫各如例〉陈子现〈夹江人官〉
〈把总嘉庆二年随剿教匪阵亡恤荫如例〉吴占超〈荣县人官外委嘉庆二年随剿教匪阵亡〉
〈恤荫如例〉
︹流寓︺︹周︺陆通〈即楚狂接舆也春秋时王使聘于江南通笑而不应妻曰妾与先生躬耕而食〉
〈亲绩而衣据义而动乐亦足矣今受人重棣将何以待之通曰吾不许也妻又曰君使不从非忠也〉
〈从之违义也不如去之遂与通变易姓名入蜀之峩眉山隐焉〉︹宋︺晁公武〈澶州人绍兴中〉
〈守荣州撰郡斋读书记累官敷文阁学士寓嘉州符文乡卒著有北山集名胜志公武墓在嘉定〉
〈州西〉
︹列女︺︹汉︺周纪妻曹禁〈字敬姬南安人夫亡遗子元馀服阕父母以禁许孙宾绍母病〉
〈迎还禁知之自投水拯出一日一夜乃苏送依纪弟居训导元馀号为女学生年九十卒〉仪成
妻谢姬〈南安人适武阳仪成成死以己年壮无子将葬乃豫作殡具蓄毒药须夫棺入墓拊〉
〈棺吞药而死遂同葬州郡上言赐帛四匹榖二石〉先络〈犍为人或传为光洛后汉书列女传〉
〈为叔先雄雄文近雒盖一名异传也父尼和为符县吏谒守过成瑞滩死求丧不得女感念号泣为〉
〈自沈计系珠囊别所生男女乘小船于父堕处投水死后六日与父尸同岀郡县表言为之立碑图〉
〈象其形焉〉︹宋︺郝节娥〈嘉定人年及笄母贫欲逼为娼娥愿习女工以给母母不可娥投江〉
〈死乡人谓之节娥〉牟孝女〈荣州人名阿回幼随母于龟山牧虎衔母去回疾趋号泣以竹〉
〈梢击虎虎去母尚能言县令镂石学宫以为劝〉︹明︺黄文进妻李氏〈嘉定州人年二〉
〈十二守节事姑教子洪武中旌表同州梅应魁继妻李氏子梅新妻任氏李颖妻陈氏安佑妻杨氏〉
〈安磐妻吴氏郝明德妻沈氏伍妻锺氏杨偕妻王氏雷焕宙妻程氏孝妇程启充妻安氏童瑞妻〉
〈韩氏冷逢泰妻叶氏并先后给与旌表〉郭大宏女〈犍为人年十四遇虎搏母女大呼赴〉
〈救女伤而母〉李射姑〈犍为人年十六随父母避难相失遇贼女拒骂贼怒杀之解其尸正〉
〈德中旌〉帅多翼妻胡氏〈嘉定州人夫死成都事姑教子苦节三十馀年又峩眉杨〉
〈鸾妻李氏洪雅刘昌年妻刘氏张鹏妾袁氏李鸣和妻祝氏夹江查述妻冯氏犍为曾加礼妻康氏〉
〈车用隆妻聂氏郭判妻周氏鲁劵妻聂氏威远周时望妻江氏周廷元妻罗氏万彭龄妻车氏谢铃〉
〈妻马氏王昆璿妻刘氏犍为孝女袁可慈可顺并先后以节孝旌〉祝之恒妻宿氏
〈洪雅人崇祯中张献忠寇蜀宿与夫弟祝之茂妻杨氏之至妻陈氏妾陈氏之郊妻王氏汪大生妻〉
〈祝氏避乱山中贼至俱投水死〉彭大同妻任氏〈嘉定州人献贼据蜀逼诸生赴试大〉
〈同被拘以所带发巾寄任任号泣欲绝后闻大同死乃闭户自经同州庠生张机妻杨氏夫死献贼〉
〈难杨闻变沈水死〉陈天祐妻〈犍为人天祐遇献贼之乱不受伪官夫妇同骂贼死贼党〉
〈复拘二女舁经县学前扬声曰我陈氏二女也今往与父母同死断不至玷我乡里至贼营见父母〉
〈尸踊身撞石骂贼而死同县吴氏二女俱早寡亦为贼执皆挺身冒刃死〉郭师夔妻杨
氏〈嘉定州人献贼据蜀师夔父起义师贼执师夔杀之欲以杨配贼兵杨投江死又州人庠生郭〉
〈大年妻杨氏贼杀大年氏曰愿从夫死贼义而缓之乃出幼子付姑从丽正门城上自投于江杨景〉
〈新妻陈氏参将杨展子妇展败献贼守嘉定有功贼党袁韬等归正展推心待之俄诱杀展围城䧟〉
〈之景新突围出陈骂贼死县丞杨明新妻侯氏总兵良柱孙女年二十二寡居贼将窦知𮗜谋逼娶〉
〈之侯自缢庠生帅振母冯氏少寡守志袁韬欲强纳之以簪自刺死〉
︹本朝︺邹应第妾吴氏〈嘉定人偕子妇学鲁妻王氏抚育孙苦节七十馀年至九十〉
〈而卒同州戴天相妻孙氏嫁逾月而夫卒既葬自经〉雷乾位妻宋氏〈夹江人与雷干〉
〈 妻邓氏一门双节宋年九十一岁邓八十八岁〉鲍怡妻段氏〈犍为人献贼乱舅及〉
〈夫害段姑𢹂子匿山中被执将杀之会骤雨天昏得免贼去姑亦怖死段并求舅与夫骸手畚〉
〈锸累土合葬焉〉吴良屏妻王氏〈荣县人富顺生员岐凤女吴随父宦远出王奉姑避〉
〈贼山箐粮尽采蕨食姑夫归旋殁苦节终身〉胡其慎妻陈氏〈洪雅人夫兄其恒死〉
〈献贼难其慎悲痛致疾陈再刲股以救不起年二十三守志九十六岁终同县徐珙妻萧氏夫为献〉
〈贼坑于成都萧年二十苦节终身袁良相妻何氏蚤寡守志抚子登乡荐〉万月庚妻马
氏〈峩眉人吴逆乱月庚抗节死马年二十二守节五十年〉包正兴妻罗氏〈犍为〉
〈人夫亡守节抚子成立〉覃思胜妻杨氏〈乐山人思胜蚤亡舅姑年迈氏拮据𫯠养〉
〈不以贫懈志〉黄开甲妻陈氏〈峩眉人年二十而寡家贫守志孝事孀姑苦节五十〉
〈馀年雍正年闲 旌〉杨如芝继妻王氏〈乐山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张九畴妻朱〉
〈氏王慎修妻彭氏宋继先妻赵氏罗素文妻高氏童登仑妻王氏烈妇胡世禄妻古氏贞女罗汉章〉
〈聘妻黄氏烈女萧应举女均乾隆年间 旌〉张子胜妻周氏〈峩眉人夫亡守节同〉
〈县节妇张朝相妻李氏李正国妻彭氏均乾隆年闲 旌〉宋荣耀妻卢氏〈洪雅人年〉
〈二十二守节阅十载父令改适氏坚拒不从投水死同县烈女刘维舟女拒暴自缢圴乾隆年闲〉
〈旌〉周宏毅妻邓氏〈夹江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宿于岐妻刘氏涉学能诗夫蚤卒〉
〈姑老子幼及殓割臂肉纳夫棺曰不敢遽从请以此殉训二子成名尝有句云敢以茹荼矜妇节勉〉
〈期画荻望儿贤历节五十六年卒均乾隆年闲 旌〉罗锦慰妻康氏〈犍为人夫亡守〉
〈节同县节妇毕玉祚妻李氏列妇胡建盛妻李氏李全复妻李氏余之麟妻董氏贞女杨𡾞聘妻杜〉
〈氏均乾隆年闲 旌〉吴履泰妻王氏〈荣县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赵源渶妻曹氏杨〉
〈纻武妻柳氏陈世碧妻邓氏邓玉珀妻杨氏同县烈妇李应山妻朱氏均乾隆年闲 旌〉倪养
元妻朱氏〈威远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邹瑆继妻龙氏王鸿儒妻何氏邹士儒妻玉氏烈〉
〈女王成明聘妻万姑均乾隆年闲 旌〉梁朝相妻苟氏〈乐山人夫亡守节同县节〉
〈妇张正和妻杜氏杜锡妾孙氏王玉珍妻罗氏丁咸一妻李氏罗谦妻王氏烈妇夏徐氏贞女杜氏〉
〈烈女李二姑均嘉庆年闲 旌〉冯垣妻李氏〈峩眉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鞠鹏妻蔡氏〉
〈袁世鹏妻罗氏黄尹中妻李氏周简妻张氏张洪献妻游氏谭景橲妻王氏冯大川妻邓氏薛宗仕〉
〈妻周氏均嘉庆年闲 旌〉李明灿妻何氏〈洪雅人夫亡守节嘉庆年闲 旌〉薛
明妻李氏〈夹江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周志文妻夏氏宋梅芳妻薛氏宋景俊妻江氏均〉
〈嘉庆年闲 旌〉王仲贤妻余氏〈犍为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李文魁妻叶氏周元璋〉
〈妻万氏蔡芗妻杨氏罗元章妻陈氏秦启妻郑氏张腾桂妻宋氏康健妻余氏烈妇杨春先妻连氏〉
〈税杨氏龙曾氏烈女杨茂元女均嘉庆年闲 旌〉龚勉学妻朱氏〈荣县人夫亡守〉
〈节同县节妇刘元珠妻李氏杨灿阳妻李氏邱国元妻罗氏邱思诚妻邹氏刘惠妻古氏张德贤妻〉
〈余氏蒋昌明妻唐氏蒋昌应妻陆氏均嘉庆年闲 旌〉周材妻陈氏〈威远人夫亡守〉
〈节同县节妇周橘妻李氏王启士妻杨氏董德容妻余氏烈妇赵诚明妻曾氏李明亮妻莫氏均嘉〉
〈庆年闲 旌〉
︹仙释︺︹周︺葛由〈羌人周成王时好刻木羊卖之一旦骑羊入蜀上绥山不知所终 按旧志载〉
〈晋葛洪注云入蜀居洪雅之花溪考晋书本传洪未尝入蜀也又抱朴子洪从祖元称仙公新唐书〉
〈地理志九陇县有葛璝山寰宇记云葛仙翁永璝学道于此成都记作葛璝后人误以仙翁为雅川〉
〈谨附辨之〉︹唐︺慧道〈初游黒水视北峯秀爽可筑精蓝涨水不能涉有虎岀焉跨之以涉开荒〉
〈成今华藏寺为第一祖〉︹宋︺皇甫垣〈夹江人为道士善医术显仁后目疾治之立愈高宗〉
〈厚赐之一无所受复召问以长生久视之术垣曰先禁诸欲勿令放逸丹经万卷不如守一帝书清〉
〈静二字以名其庵〉祖觉〈姓杨嘉州人住眉州中岩学者云委于古今儒释之书无所不读一〉
〈览成诵作僧史数百卷又有华严经金刚经集解行世〉
︹土产︺麸金〈元和志嘉州贡〉铁〈汉书地理志南安县有铁官元和志荣州贡利铁九域志嘉州〉
〈有监铸铁钱〉绢〈元和志嘉州贡寰宇记嘉州贡水波绫乌头绫〉布〈元和志嘉州赋荣州贡斑〉
〈布〉茶〈峩眉山岀味初苦而终甘九域志洪雅县有买茶场〉药〈寰宇记嘉州贡苓根红花巴豆〉
〈又产金毛狗脊丁公藤洪州产羌活黄连益部方略石瓜生峩眉山中煮为液能治痹〉麝香
〈舆地纪胜嘉州岀〉荔枝〈本府及峩眉犍为夹江三县岀〉橘柚〈蜀都赋注出犍为南安〉
海棠〈花谱海棠有色无香惟蜀中嘉州者有香其木合抱〉
前提调官〈臣〉郑绍谦恭纂辑
提调官〈臣〉张日章恭覆辑
前校对官〈臣〉何桂馨恭 校
校对官〈臣〉章诒燕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潼川府〈在四川省治东北三百二十里东西距三百八十里南北距五百七十里东至顺庆府西〉
〈充县界二百里西至成都府汉州界一百八十里南至资州内江县界四百八十里北至绵州界九〉
〈十里东南至重庆府合州界三百五十里西南至成都府简州界三百十里东北至保寕府南部县〉
〈界一百七十里西北至绵州界九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五千五百七十里〉
︹分野︺天文井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梁州之域秦蜀郡地汉为广汉郡郪
广汉二县地后汉及晋因之〈寰宇记蜀后主于其地置东广汉郡 按〉
〈晋时郡治广汉东晋后分为遂寕郡〉刘宋分置新域郡齐废梁末置
新州西魏兼置昌域郡隋初昌城郡废开皇末改
州曰梓州大业初又改州为新城郡唐武德元年
复曰梓州属剑南道天宝元年改曰梓潼郡至德
二载于郡置剑南东川节度使乾元元年复曰梓
州〈唐书方镇表广德二年废节度使隶西川大历元年复置二年又废寻复置〉五代属
蜀〈梁乾化四年王建改曰武德军节度〉宋亦曰梓州梓潼郡剑南东
川节度〈九域志乾德四年改静戎军太平兴国三年改静安军端拱二年复曰剑南东川节〉
潼川府元因之属四川行省明洪武九年降府为
州属四川布政使司
本朝雍正十二年复升为府属四川省领县八
三台县〈附郭东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东至盐亭县界六十里西至中江县〉
〈界八十里南至射洪县界六十里北至绵州界九十里东南至射洪县界四十里西南至中江县界〉
〈八十里东北至盐亭县界七十五里西北至 绵州界九十里汉置郪县属广汉郡后汉至晋因 之刘〉
〈宋分置北伍城县为新城郡治郪县仍属广汉郡齐废北伍城后郪县亦省西魏置新城县寻改曰〉
〈昌城为昌城郡治隋大业初复改曰郪县为新城郡治唐为梓州治宋初为梓州路治重和元年为〉
〈潼川府治元因之明初省县入州 本朝雍正十二年置三台县为潼川府治〉射洪县〈在府〉
〈东南六十里东西距一百一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一十里东至顺庆守西充县界九十里西至三台〉
〈县界二十五里南至蓬溪县界八十里北至三台县界三十里东南至蓬溪县界六十里西南至乐〉
〈至县界二百 里东北至盐亭县界六十里西北至三台县界四 十里汉郪县及广汉县地西魏置射〉
〈江县周改曰射洪隋属新城郡唐属梓州宋属潼川府元因之明洪武十年省入盐亭县十三年复〉
〈置属潼川州 本朝雍正十二年属潼川府〉盐亭县〈在府东少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九〉
〈十五里南北 距八十里东至保寕府南部县界七十里西至三 台县界二十五里南至射洪县界三〉
〈十 里北至保寕府剑州界五十里东南至顺庆府西 充县界八十里西南至三台县界四十里东北〉
〈至南部县界七十里西北至绵州梓潼县界五十里汉广汉县地梁置北宕渠郡及县西魏恭帝改〉
〈郡县俱曰盐亭隋开皇初郡废属新城郡唐属梓州宋属潼川府元因之明属潼川州 本朝雍正〉
〈十二年属潼川府〉中江县〈在府西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二百三十里东至〉
〈三台县界四十 里西至成都府汉州界六十 里南至乐至县界一 百七十里北至绵州界六十 里东〉
〈南至乐至县界一百七十里西南至成都府金 堂县界五十里东北至三台县界五十里西北至 绵〉
〈州德阳县界五十里汉郪县地三国汉分置五 城县属广汉郡晋太康六年省七年复置宋曰伍 城〉
〈县齐以后因之周于县置元武郡隋开皇初郡废改县曰元武仁寿初于县置凯州大业初州废属〉
〈蜀 郡 唐武 德 初 属益州 三 年 改 属 梓 州宋 大 中 祥符 五 年改 曰 中 江属潼 川 府 元 因 之 明洪 武 十 年〉
〈省 入 州十 三 年 复 置 属潼 川州 本 朝雍 正 十 二 年 属潼 川府〉遂 寕县〈在 府 东 南二 百 五 十〉
〈里 东 西 距 一 百 二 十 五 里 南 北 距 一 百七 十 里 东至 蓬 溪 县 界 三 十 五 里 西 至 乐 至 县 界九 十 里 南〉
〈至 重 庆 府 大 足 县 界 一 百 二 十 里 北 至 蓬 溪 县 界五 十 里 东 南 至 重 庆 府 合 州 界 一 百 十 里 西 南 至〉
〈安 岳 县界 五 十 里 东 北 至 溪 县 界四 十 里 西 北至 蓬 溪县 界 一 百 四 十 里 汉 高 帝 置广 汉 县 于 县〉
〈置 广 汉 郡 寻徙 郡 治 梓 潼 以 县 属 之 后 汉 因 之 晋初 复 为 广 汉郡 治 东 晋 永 和 中 改 置 遂 寕 郡 刘 宋〉
〈因 之 齐曰 东 遂 寕 郡改 县曰 小 汉 梁改 县 曰 小 溪西 魏 改县 曰 方 义 周闵 帝元 年 于 郡置 遂 州 改 郡〉
〈曰 石 山隋开 皇 初郡 废 仁寿二 年 置 总管 府 大 业初 府 废复改 州 为遂 寕 郡唐武 德 元 年复 曰 遂 州〉
〈二 年 置总 管 府 贞 观初 府 罢十 年 复 置 都督 府 十七 年 又罢 天 宝 初 复曰 遂 寕郡 干 元 初 复曰 遂 州〉
〈属 剑 南 东 道 干 寕四 年置武 信 军 五代 属 蜀 宋 太平 兴 国 初 复 改 县曰 小溪政 和 五 年升 州 为 遂 寕〉
〈府 属潼川府 路 宣和 五年又 升 为 都督府元 至 元二 十年降为 遂 寕州 属潼川 府 明 洪武初以 州 治〉
〈小 溪县 省 入 九 年 降为遂 寕县属潼川 州 本 朝 雍 正 十二年 属潼川府〉蓬 溪县〈在 府东 南〉
〈一 百 九 十 里 东 西 距 六十 里 南 北 距 一百 八 十 里东 至 顺 庆 府 南 充 县 界二 十 里 西 至 射洪 县 界 四〉
〈十里 南至 重 庆 府 定 远县 界 一 百 五 十里北 至 盐亭县 界三 十 里 东 南 至重 庆 府 合 州 界三百 里 西〉
〈南至 遂 寕 县 界三 十五 里东北 至 顺庆府西 充 县界三 十 里 西 北至 射洪 县界四 十 里汉广汉 县 地〉
〈隋方 义县地 唐永 淳元 年 分 置 唐 兴 县 属遂 州 长寿二 年改曰 武丰 神龙 元 年 复 曰 唐 兴 天宝 元 年〉
〈改 曰蓬 溪宋 属 遂 寕 府端 平 三年 尝 为府治 元 属遂 寕州 明洪 武 十 年 省入 遂 寕县 十 三年复 置 移〉
〈治 故 城之 西 南 属潼川州本 朝 雍正 十 二 年属潼川府〉安 岳县〈在府 南 三 百八十 里 东 西〉
〈距 一 百 七十 里 南 北 距一 百 六十 里 东至 重 庆 府大 足 县 界一 百 三 十 里西 至 乐至 县 界四 十 里 南〉
〈至资州 内 江 县界一 百 里 北 至 遂 寕县 界六 十 里东南至 大 足 县界一 百 五 十 里 西 南至 资州 界 八〉
〈十里 东 北至 重 庆府合州界 一百 六十里西北 至乐至 县 界七 十 里汉犍为郡 资中 牛鞞二县及 巴〉
〈郡垫 江县地 晋废周建德四 年置 普州及 安岳 县隋大 业初州 废以县属资阳 郡唐 武德二 年复 于〉
〈县置 普州 天 宝初改曰安岳 郡乾元初复曰普 州属剑 南东 道 五代属蜀宋仍 曰普州安岳郡属 潼〉
〈川府路 宝祐 后州县俱 废元 末复 置安岳 县属遂寕州明 洪武 四年复于 县置 普州 九年州 废以县〉
〈属 潼川 州 本 朝康熙元 年省 入遂寕县 十 年改入 乐至 县 雍正 七年复置 属潼 川州十二 年 属潼〉
〈川府〉乐至县 〈在 府南少西二百 九十 里东西距 一 百四 十里南北距九 十里 东至安岳 县 界〉
〈六十 里西 至 成 都府简州 界 八十 里 南至 资州 资阳县 界四 十 里 北至中江 县 界五 十 里东 南至 安〉
〈岳县 界五十 里 西南至资阳 县界五十 里东北 至射洪 县界六 十 里西北至成 都府金堂 县界一 百〉
〈一 十里 汉犍 为郡资中牛 鞞二 县地周建德四 年置 普慈 郡及 多业县隋开 皇初 郡废属普州十 三〉
〈年改 县曰 普 慈 大 业初改属资阳 郡唐武德 三 年分置 乐至 县 皆 属 普州宋乾德五 年省普慈 县 入〉
〈乐至仍属普州宝祐后废元初为遂寕州地后为安岳县地明成化二年复分置乐至县属潼川州〉
〈正德十年改属简州嘉靖九年还属潼川州 本朝雍正十二年属潼川府〉
︹形势︺左带涪水右挟中江居水陆之冲要〈元和志〉东控
泸叙西扼绵茂水陆之冲为剑外一都会〈宋人乞升潼川〉
〈府奏状〉
︹风俗︺好胜尚气不耻贫贱人士通经学古罕为异习
〈方舆胜览〉
︹城池︺潼川府城〈周九里门四池广四丈引西溪水注之明天顺中因旧址建 本朝乾隆〉
〈三十一年修三台县附郭〉 射 洪县城〈周五里门四外环以池明天顺中筑成化二十〉
〈一年甃石 本朝乾隆三十二年修嘉庆五年重修〉盐亭县城〈周二里六分门四东临弥〉
〈江西南北浚池明成化中筑正德中甃石 本朝嘉庆二年修〉中江县城〈周七里门五西〉
〈南濒江东北浚池明天顺八年建 本朝康熙五十三年修乾隆三十四年重修〉遂寕县
城〈周十里门四池广二丈引明月堰水注之明正德中因旧址建 本朝乾隆八年修五十六年〉
〈重修〉蓬溪县城〈周五里门四旧依赤城山半在绝𪩘明正德六年移筑溪南 本朝嘉庆〉
〈二年甃石〉安岳县城〈周三里门四明成化初筑正德七年甃石 本朝乾隆三年修〉乐
至县城〈周四里有奇门四外环以池明正德中建 本朝康熙四十一年修乾隆八年二十〉
〈二年重修〉
︹学校︺潼川府学〈在府治东南宋大观初建 本朝康熙初修乾隆二十六年五十年重修〉
〈八学额数十五名〉三台县学〈未建 本朝乾隆六年设附潼川府学入学额数千二名〉
射洪县学〈在县治南明景泰六年建 本朝康熙六年重建三十四年四十八年重修入〉
〈学额数十二名〉盐亭县学〈在县治西北明嘉靖十七年由城西迁建 本朝康熙六年修〉
〈乾隆二年十五年二十四年四十七年嘉庆十二年重修入学额数十名旧额十二名乾隆四十六〉
〈年减二名〉中江县学〈在县治南明洪武中建 本朝康熙三十四年修乾隆五十七年重〉
〈修入学额数十名旧额八名乾隆四十六年増二名〉遂寕县学〈在县治西南唐贞元中建〉
〈 本朝康熙六年重建三十年修入学额数十二名〉蓬溪县学〈在县城北宋祥符中建〉
〈本朝顺治中重建康熙十一年修嘉庆四年重修入学额数八名〉安岳县学〈在县南门〉
〈外龙泉山麓宋建明嘉靖中修 本朝康熙元年裁并遂寕县学十年并入乐至县学雍正六年复〉
〈设乾隆四十三年修嘉庆十年重修入学额数八名〉乐至县学〈在县治北明正德中建〉
〈本朝康熙五十年移建南门外乾隆二十二年复迁今所三十八年修入学额数八名〉草堂
书院〈在府城东草堂寺左旧名文峯 本朝乾隆十九年建四十一年修改今名嘉庆十九年〉
〈重修〉金华书院〈在射洪县治西南元至正中建 本朝乾隆十九年重建五十一年修〉
凤山书院〈在盐亭县治北 本朝乾隆二十三年建四十九年修〉斗山书院
〈在中江县治东南 本朝干隆四十年建嘉庆十三年修〉书台书院〈在遂寕县城南旧在〉
〈治东明建 本朝乾隆四十三年迁建今所〉环溪书院〈在蓬溪县东门外旧名蓬莱〉
〈本朝雍正十一年建嘉庆三年重建改今名〉石鱼书院〈在蓬溪县东门外石鱼山明天〉
〈启六年建〉龙泉书院〈在安岳县南门外旧在城南 本朝康熙五十三年建嘉庆二年迁〉
〈建今所〉天池书院〈在乐至县东门内 本朝乾隆二十一年建〉遂寕义学
〈在县治东旧在治西 本朝康熙六十年建乾隆八年迁建今所〉安岳义学〈二所一在〉
〈县治东北 本朝乾隆四十八年建一在县治东南嘉庆十年建 按旧志载青莲书院在盐亭县〉
〈东六十里聚贤书院在盐亭县西戴山麓东台书院在盐亭县西宋孝子任伯俦读书处太元书〉
〈院在盐亭县东北四十里名世书院在乐至县南明末建今并废谨附记〉
︹户口︺〈原额人丁一万四百九十今滋生男妇共一 百八十万一千八百六十三名口计四十万九 千〉
〈一百户〉
︹田赋︺〈田地二万六千七十七顷八十五亩一分 有奇额征地丁正杂银八万一百二十一两一 钱九〉
〈分六釐〉
︹山川︺东山〈在三台县东四里隔涪江有苏公泉暨石塔诸胜唐杜甫有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
〈高顶宴姚通泉诗〉留使山〈在三台县东三十里唐李绛为东川节度使去任民情爱戴于〉
〈此遮道留之故名〉黄龙山〈在三台县东五十里叠嶂层峦一峯独岀横枕桃花溪上相近〉
〈有映溪山古楼山又东十里有金鹅山高峯连峙势若长城〉云顶山〈在三台县南二十里〉
〈迤逦层叠顶若云盘相近为五泉山山椒有五泉分流〉云台山〈在三台县 南一百里山 形〉
〈如台高耸云汉〉牛头山〈在三台县西 南二 里元和志牛头山一名华林 山在 郪县西南二里〉
〈四面危绝寰宇记山高一里形似牛头四面绝俯临州郭楼阁烟花为一方之胜概方舆胜览岩〉
〈半有罗汉洞旧志山下有清凉洞一名灵隐洞相传中通眉州中崖〉望川山〈在三 台县西 南〉
〈一百二十里峻绝凌空绝顶可望西川〉龙顶山〈在三台县西三 里蜿蜒于牛头山之 后〉
三台山〈在三 台县西五里突起五级状 若层台县以此名〉香 积山〈在三 台县西 北〉
〈寰宇记在涪城县东南三里北枕涪江〉长平山〈在三 台县北五里冈垅延 长而平坦故名〉
〈又马头山在县北六十里〉天柱山〈在三台县北 寰宇记在涪城县高二里四 面平延上有重〉
〈峯高一百 馀步秀如柱故名又五层山寰宇 记在涪城县北二十五里〉东 武山〈在 射洪 县〉
〈东七里〉通泉山〈在射洪 县东南元和志在通泉县南二里山 有石虾蟆高七八尺寰宇记〉
〈通泉县西北二十里东临涪江绝壁二百馀丈水从山顶涌出下注涪江涌泉郡故城在此〉 独
坐山〈在射洪县东南二十里卓然峻南枕涪梓二水〉白崖山〈在射洪县南十五里〉
〈寰宇记远望悬岩皎白如雪唐天宝三年敕改为悬岩山明统志今名玉屏山〉金华山〈在射〉
〈洪县北二里唐杜甫诗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巍舆地纪胜山有陈拾遗书堂〉董叔山〈在盐〉
〈亭县城东九十步寰宇记山高一里隔弥江水峯绝岛峭壁千仞旧名潺亭山隋开皇四年县令〉
〈董叔封尝游宴于此后人思其德政号曰董叔山旧志董叔山原名凤凰山〉鼓楼山〈在盐〉
〈亭县东舆地纪胜在永泰县东南山有三层高五十馀丈明统志在盐亭县东一百二十里〉
戴山〈在盐亭县西一里寰宇记高二里自剑门南来过剑州入当县其山龙盘虎踞起伏四百〉
〈馀里至此却蹲山有飞龙泉喷下南流入梓潼江水色清冷其味甘美旧志一名高山杜甫诗马首〉
〈见盐亭高山拥县青即此〉龙固山〈在盐亭县西北七十里山高四里四面悬绝可以固守〉
五面山〈在盐亭县北二十五里舆地纪胜在永泰县东二十里五峯秀岀〉蚕丝山
〈在 盐 亭县 东 北六 十 里九 域 志 梓 州 有蚕丝山 每上 春 七日 远 近士 女 多游 于 此 以 祈 蚕丝舆地 纪〉
〈胜在 永泰 县 西二十 里旧志 在今 县 东六十 里〉金 紫山 〈在 盐 亭县东 北 七十 里 相传以 唐 邑〉
〈人 严 震严 砺 俱 贵显 而名 宋 宝祐三 年 西川帅 余 晦城 金 紫 山元 将汪 德 臣袭取 之 即此〉 女 徒
山〈在 盐亭 县 东 北 八十 里 寰 宇 记在 永 泰县 东 二十 五里 其 山 从 阆州 新 井 县 界来 相 传昔 有 女〉
〈徒 千 人自 通 泉县康督井配 役 遇贼于此乃于 山 顶置 栅 捍御遂以破贼 俗 为之置祠〉 五 城
山〈在 中江 县 东 寰宇 记 晋五 城 县 在 五城山 旧 志山 在今 县 东 郭外 隔 河一 面 陡 峻 馀皆阶 级 层〉
〈叠如梯〉元武山 〈在中 江县 东 元 和 志元武山 在元 武县东 二里 出 龙 骨 寰宇记九 州要 记〉
〈云 元 武 山一 名赤雀山 一 名宜 君 山 华阳国 志云一 名 三 嵎山 其山六屈 六 起明 统 志 山在县 东南〉
〈一 名大 雄 山 旧 有真武 祠水 中之 石 多 若 龙蛇状〉火 烽山 〈在中江 县 东 南舆地纪 胜 在 铜〉
〈山县东 南 相 传武 侯 置 烽火 于此旧志在 今 县 东南 一 百 三十 里〉 铜 鱼山 〈在中 江县南 一〉
〈里隔江横亘木口关锁二流又沙尖山在县南三十里〉赖应山〈在中江县 南寰宇记在 铜〉
〈山县北三十里周二里出铜及空青又 可蒙山 在县西北三十里私镕山在县西二十四 里皆高 一〉
〈里出铜昔时任百姓采铸俗因呼为私镕山明统志赖应山在中江县南九十五里可蒙山在县西〉
〈南一百二十里私镕山在县东南一百六十里〉会军山 〈在中江县南寰宇记铜山县有会军〉
〈堂山高三里蜀先主入 蜀遣诸 葛亮张飞等分定州界略地至郪百姓以 牛酒犒 师亮因会军士于〉
〈此后遂传为会军堂山明 统志在中江县南一百六十 里〉飞 乌山〈在中江县 南元和志有 二〉
〈一在飞乌县西南五十五里一在铜山县西南三十里飞乌县有大飞乌山高二十里周二里又有〉
〈小飞乌山高一里周一里二山相向重岩峻削如飞乌之状明统志在中江县南一百七十里〉 天
柱山〈在中江县西南元和志在元武县西南四十里一名覆船山寰宇记覆船山旧名泊山高〉
〈五里十道录云尧遭洪水维舟泊此覆于树下因名舆地纪胜天霸山险峻冠绝众峯又覆船山在〉
〈县 西南三 十里山有风穴人往视则风 起甚至 折木发屋天霸即天柱也〉铜 官山 〈在中江县〉
〈西 南接 简州及金堂县界元和志 铜山县有铜山历 代采 铸寰宇记铜官山在铜山 县西南五十八〉
〈里 长二里 李膺记 云五城县西南有铜官山阔八丈 高出众 峯邓通 卓王孙冶铸之所也唐景隆二〉
〈年采铜利害使 侍御史奏称梓州元武县简州金水县竞铜官坑 按两县图经其铜官坑合属元武〉
〈县 请徙铜官 于山南二里明统志山在中江县 西南 九十八里 按寰宇记可蒙诸山在铜山县西 北〉
〈去今县为近铜官在铜山 县西南去今县为远 如明统志则铜官去今县视 可𫎇较近盖其所言 里〉
〈至 类多不 确〉栖 妙山 〈在中江县西郭外隔江岸与五 城山相对悬崖绝壁势若凌空一 名〉
〈宝城山〉高崖山〈在中江县西十五里崖高百馀丈一名望川山崖下有泉涌岀灌田百亩〉
〈相 近 红崖山 色 稍红〉犁 刃山〈在中江 县北寰宇记在元武 县北十里 李膺记云山长八里 高〉
〈出众 峯形如铧刃旧志今有北家山在县 北十里峯峦高为县后镇〉 天 台山〈在中江县〉
〈北三十里层峦高峻望若台阁有佛儿崖〉粉壁山〈在遂寕县东五里七峯连亘插天峙县东〉
〈南水口〉灵泉山〈在遂寕县东十里数峯壁立山顶有泉宋宝祐六年𫎇古将纽纶侵蜀蜀〉
〈帅蒲择之命杨大渊等守剑门及灵泉山即此 纽纶旧作细璘今改正〉鹤鸣山〈在遂寕县〉
〈东十里寰宇记在遂州东北二十里上有古观松上尝有皓鹤鸣唳舆地纪胜上有董真人洞〉寻
香山〈在遂寕县东二十里寰宇记本名血腥山刺史白子昉改名〉龙头山〈在遂寕县〉
〈东五十里寰宇记山有石状如龙头唐乾元二年奏置龙归寺〉铜盘山〈在遂寕县东寰宇记〉
〈在小溪县壁立四绝人莫能上明统志在县东五十里〉壁山〈在遂寕县南七十里一名黄罗〉
〈崖旁有石室洞舆地纪胜洞在遂寕县大像阁下状如堂宇洞前大江汇为渊潭〉仑山〈在遂〉
〈寕县南百馀里屹立干仞其南为宝盖山〉隆龛山〈在遂寕县南元和志在崇龛县西三里因〉
〈取为县名九域志安居县有隆龛山旧志在今县南一百四十里〉书台山〈在遂寕县南舆〉
〈地纪胜在遂寕府西南与宝台山金鱼山相连为三峯〉梵云山〈在遂寕县西南寰宇记在〉
〈遂州西南二 里四面悬绝东临涪水西枕灵星 池 按舆地纪 胜有梵宇山在遂寕府城西旧名 中〉
〈隐唐天宝中改名即此〉柔刚山〈在遂寕县西南元和志在安居县东二十里周柔刚县因〉
〈山为名〉长乐山〈在遂寕县西三里形如蟠龙顶平如砥相接者曰宝台山顶平如台在县〉
〈西五里〉卧龙山〈在遂寕县西舆地纪胜在梵宇山西五里有佛现岭圣水井岩壑之胜甲〉
〈于天下〉箕山〈在遂寕县西二十里与西岭竞秀为县西南望山〉石盘山〈在遂寕县〉
〈西二十五里冈阜盘郁林木葱蒨绝顶有石如盘因名〉奴嶡山〈在遂寕县西五十里寰宇〉
〈记本名屈山唐景云中改名旧志在县西四十里峯峦高耸〉石城山〈在遂寕县西五十里〉
〈以四面如城而名〉玉堂山〈在遂寕县北十五里峯峦耸秀气象雄峙明统志县之主山也〉
伞子山〈在遂寕县东北方舆胜览在小溪县白水镇环山之民素以植蔗凝糖为业相传唐〉
〈大历间有僧教以凝成糖霜色如琥珀遂为上品旧志山在县东北十五里〉蓬莱山〈在蓬〉
〈溪县东半里〉赤城山〈在蓬溪县东二里中峯蔚然左右环拱上有高台五层山皆赤土县〉
〈城旧跨其麓蓬莱溪流绕其下〉青石山〈在蓬溪县东南与重庆合州接界元和志青石县东〉
〈南水路五十九里寰宇记九州要记云此山天下青石无佳于此可为钟磬郡国志云昔巴蜀争界〉
〈历岁不决汉高八年一朝密雾山为自裂从上至下开数尺若引绳以分之遂为二州之界巴蜀之〉
〈民乃息所争共立祠民将采石必先祀之旧志在今县东南一百九十里〉风门山〈在蓬溪县〉
〈东南寰宇记在青山县东三十里四面峻岩尝有清风因号风门山旧志在今县东南一百七十里〉
〈其下有洞〉龙多山〈在蓬溪县东南二百里接合州界连亘深远下有石仙岩五十丈详见重〉
〈庆府〉司马城山〈在蓬溪县南十里舆地纪胜昔黎达为遂州司马值民方避乱乃择山之〉
〈悬绝处筑城以为限阻故名〉石峯山〈在蓬溪县西南三十五里相近有大面山与遂寕分〉
〈界最为高大〉庙山〈在蓬溪县西南接遂寕县界寰宇记在长江县南十里峯峻秀下临江〉
〈岛唐乾元元年敕置龙台观于此舆地纪胜在小溪县北长江县南山极古峭斗入江心涪水郪江〉
〈会其下〉明月山〈在蓬溪县西寰宇记在长江县西二里旧志在今县西七十里涪江之西〉
〈两峯对峙下临涪水相映而明〉跨鳌山〈在蓬溪县西二百十里下为客馆镇〉伏龙山
〈在蓬溪县西舆地纪胜在客馆镇北二里下有火井地洼如池以薪引之有声隐隐出地中少顷炎〉
〈炽夏月积雨潴水则熖生水上水为之沸而寒如故冬月水涸则土上有熖观者至焚衣裾旧志在〉
〈今县西二百十里〉龙马山〈在蓬溪县西北十里明统志昔李章甫牧马于山下产一驹毛〉
〈骨异常人呼为龙马因名〉高升山〈在蓬溪县西北三十里山极高耸登眺间众山皆在其下〉
〈上有堡〉鼓楼山〈在蓬溪县北十 里舆地纪胜双峯对峙高千馀丈王 蜀时尝置鼓楼于其〉
〈上以望烽火旧志在县西北三十里〉紫微山〈在安岳县舆地纪胜在普州东门外又北坛山〉
〈在州东二里上隆而平有坛之象相近有走马山〉香台山〈在安岳县舆地纪胜在普州西〉
〈五里〉茗山〈在安岳县东七十里舆地纪胜在安居 县南七十里又白崖山在安居县茗山镇 嘉〉
〈定乙 卯擒溃卒莫简算于此相近有佛母山有虎盘山 距安居县一百四十里四面陡绝昔朱延庆〉
〈尝立寨于此名虎盘寨〉瑞云山〈在安岳县东九十里四壁 如削又鱼龙山在县东六十 里〉
云居山〈在安岳 县东南二 里舆地纪胜与静居山对峙上 有圆龟洞 葛仙洞为近城游览胜〉
〈地左 为鼓楼山 崖石积叠如楼又干父山在县南十五 里龙马山 在县南四十里山炉山在县南五〉
〈十里桂钟 山在县南八十 里〉香 云山〈在安岳县南十里山 顶有池其水煮茗甚甘〉岳
山〈在安岳县西南一里县以此得名又安泉山在县南三里有贾岛墓〉铁峯山〈在安岳县〉
〈北舆地纪胜凤凰山在普州治后形如飞凤延袤数里气象雄胜州治据其春旧志今名铁峯山〉
大云山〈在安岳县北五里上有栖岩寺〉鳌鱼山 〈在安岳县北二十里舆地纪胜相近〉
〈有老君山〉婆娑山〈在乐至县界有大小二山元和志婆娑山在普慈县西北三十里其山延〉
〈亘数百里寰宇记大婆娑山在普慈县西十里小婆娑山在县北三十里舆地纪胜婆娑山上有玉〉
〈龙渊旧志大婆娑山在今乐至县南一里小婆娑山在县北一里南北对峙皆高险〉七盘山
〈在乐至县南四十五里冈峦曲折凡有七盘因名又石佛山在县东南七十里〉周鼎山〈在乐〉
〈至县西三十 里形如古鼎下有清水潭即 桂林溪源也〉宝 鼎山〈在乐至县西北七十里有〉
〈放生溪出此〉云梯岭〈在中江县西二十六里岭路陡峻四里许明万历中甃石级山便行〉
〈者〉九节岭〈在蓬溪县东南寰宇记在青石县东二十九里九节溪出此〉落马岩
〈在三台县南十里下有龙潭〉喷珠岩〈在中江县西四十五里泉滴不竭〉月岩〈在遂〉
〈寕县西南舆地纪胜在安居县南五里高滩福胜院依岩架屋下瞰韩明溪后岩尤奇〉韭菜
岩〈在蓬溪县东南一百里盘旋峙立高数千丈岩半一小台人迹不能到中产韭四时秀嫩相传〉
〈神仙所种〉艮岩〈在 安岳 县 西南舆 地纪 胜 礼 部 尚 书 杜孝 严尝 书 艮卦彖 辞于 其 上 又 作 宝 田〉
〈铭刻于岩壁〉乌龙洞 〈在 盐 亭县 东四 十 里有 龙 泉大 旱不 涸〉 招 隐洞〈在 遂寕 县〉
〈北 舆 地 纪 胜 在长江 县 南 二 十 里〉 涪 江 〈在三 台 县 东 北 自绵州 流入迳 县 城 东 又 东南迳 射〉
〈洪 县 东过 蓬溪 县 西 界又 迳 遂 寕 县 东入 重 庆 府合 州 界水 经注 涪 水 东南 经 南 安 郡 南又 南 与 金〉
〈堂 水 会又 南 枝 津岀 焉西 经 广 汉 五 城 县为五 城水 又 南至 成 都 入于 江元 和 志 涪 江 水 经郪县 东〉
〈去 县 四 里 流 入 射洪 县在 县 东 一 百 步 滩 十七 所又 迳 通 泉 县 东 三里 又迳 长 江 县 南 去 县 二百 五〉
〈步又 迳 方 义 县 北去 县 八 十 步又 迳 青石 县 南 去县一 里 州 志 唐 时以 涪 江 逼 近城 址 横溢 为 患 乃〉
〈凿 江 东 壖 地 别 为 新江 东 北注 至 宋 渐湮水 复 冲啮 庆 元 中 提 刑 王 勲依 江 堧伐 石 为 堤谓之 王 公〉
〈堤 旧 志涪 江自 绵州入 潼 川 境 九 十 里 至 城城 北转 东 南合 中江 又四十 里 入 射 洪 县 界 东 南流 三〉
〈十里 至 县域 东又二 十 里 至 独 坐 山 下 合 梓潼 水转南 曲 流四 十里入 蓬 溪 界 经 县 西 五 十 里又 四〉
〈十里入遂寕界五十里经县城东又一百二十里入废安居县界〉中江〈在三台县西南自绵〉
〈州流入经中江县南又东经县城南入涪江即古五城水也水经注涪水枝津西迳广汉五城县为〉
〈五城水元和志内江水本名中江经元武县南去县百步寰宇记中江在郪县西南三里从元武县〉
〈东界流入当县西南八十馀里入涪江旧志俗名西桥河又名凯江自罗江县入中江县境东南曲〉
〈流六十里至县城西又折东绕城南合东溪又东南流五里合余家河又东北曲流四十里入潼川〉
〈州界又东七十里合西溪过城南入涪江 按舆图谓之罗江河〉郪江〈在中江县南九十里〉
〈源出铜山县东南迳三台县南至蓬溪县入涪江隋书地理志元武县有郪江元和志郪江水经铜〉
〈山县南五里又经飞乌县北四十里寰宇记郪江水源出元武县东南流入铜山县界又飞乌县有〉
〈小郪江源出县西南蓬池乡小山下东流合县郭又七十六里合郪江舆图纪胜郪江源出铜山县〉
〈赤岸溪流经飞乌会众流入长江旧志源出中江县铜山水色澄清如玉亦曰玉江东流过云台山〉
〈迳潼川南百里又东至蓬溪县明水寨入涪 按舆图水有三源一岀潼川南界一岀中江县东南〉
〈界皆东南流至蓬莱镇西北会为一一出乐至县北界东北流至蓬莱镇东合流即寰宇记之小郪〉
〈江也又东至遂寕蓬溪二县界黄龙铺北入涪其水去中江尚远〉硝河〈在中江县西南源出〉
〈县西北其水出硝又鱼堑河在县东南二百里居民于此堑鱼〉双桥河〈在中江县西南源岀〉
〈县西北白莲洞东南流汇为龙王潭又至铜鱼山前入涪江〉梓潼水〈在射洪县东自绵州〉
〈梓潼县流入经盐亭县又南经县东入涪江一名弥江亦曰射江又曰白马河水经注梓潼水自梓〉
〈潼县南迳涪城东又南入涪水谓之五妇水口元和志梓潼水经盐亭南去县三里又射洪县有梓〉
〈潼水与涪江合流急如箭奔射涪江口蜀人谓水口曰洪因名射洪旧志梓潼水亦曰大弥江射江〉
〈自梓潼县入盐亭县境南流一百里经县南二里合鹅溪又五十里入射洪界经县界二十里又南〉
〈十八里至独坐山下入涪江 按明统志既云梓潼水在盐亭县南下白马河入涪江又云射江在〉
〈射洪县东南十五里又有大弥江在县东小弥江在县北盖杂采寰宇记舆地纪胜等书而不知其〉
〈皆梓潼水之异名也〉黄浒水〈在射洪县东南寰宇记源从盐亭县东南流入通泉县合涪江〉
〈舆地纪胜在通泉县东五里又可波水在县东源出永泰县可波池入梓潼水旧志黄浒溪在县东〉
〈南二十里又可波水在县东五十里〉沈水〈在射洪县东南后汉书光武纪建武十一年臧宫与〉
〈公孙述将延岑战于沈水大破之郡国志广汉县有沈水水经注沈水出广汉县下入涪水元和志〉
〈通泉县有沈水北自盐亭界流入明统志在射洪县东南八十里〉盐亭水〈在盐亭县东元〉
〈和志永泰县有盐亭溪水经县北去县十九里寰宇记源出阆州西水县西南流入盐亭县合梓潼〉
〈水旧志水在县东十里 按舆图有小沙河源出县东北西南流经县东入梓潼水即盐亭水也旧〉
〈志亦谓之弥江又谓岀剑州境皆非〉安居水〈源出乐至县东北流经安岳遂寕二县界又东〉
〈入铜梁废安居县界亦名大安溪元和志安居水在普慈县北一里又在安居县北八十里舆地纪〉
〈胜大安 溪在安居众水之 关东至合州入 江孟 蜀时尝取 鱼于此当时号曰 禁溪又有九曲 溪在 安〉
〈居头陀寺之 旁九曲入大安溪明统志大安溪 在安岳县北七 十里旧志安居河源自中江飞乌 山〉
〈萦纾南下 会郪水白马河至 安居镇合永安河其流渐大又 合石羊河为两江 口又经大安里至安〉
〈居县入 江 按舆图水发源乐 至县东安岳县北界有三 派合流东经安居场北 转东南过遂寕南〉
〈界有 鱼海河自安岳县流来会之又 东南有灌 子河自 安岳南界经大足县北界流入 焉是为关 箭〉
〈溪又东至废安居县北入涪江旧志所言多与舆图不合〉 桃 花溪〈在三台县 东寰宇记在 郪〉
〈县东三 十里源从涪城县南流入 县东又六十 里入射洪 县明统志桃花水在射洪 县东北流入 涪〉
〈江旧州志 源出 州东北秋林 驿东南流入 射洪 县界又二十 里由 稻田坝入涪 春日桃花夹 岸掩 映〉
〈清流〉石谷溪〈在三台县城西 寰宇记在郪县西南二里源出当县杜 山下流绕牛头山南入〉
〈中江旧志今有西 溪在州西 门外一名濯笔溪源出州北众山溪水 下流三十 里至州城西南入中〉
〈江〉 黄 溪〈在射 洪县北一里又 唐溪在县南五里九曲 溪在县南二十 里皆流入涪江〉杨
桃溪〈在盐亭县东南九域志 东关县有杨桃 溪 旧志在今县东南五十里 自西充县流入 合 盐〉
〈亭水 按舆图杨桃溪在蓬溪 县西 在县东南 五十里 许者乃思溪河入梓潼水 不入 盐亭水亦 与〉
〈旧 志不 合〉鹅 溪〈在盐 亭县 西北八十 里明统志其地 产绢宋 文同 诗待将一 匹鹅溪绢写取 寒〉
〈梢万丈长旧志在县北门外亦 名弥江源自 绵州乱壑聚成下流八十里过县治 东转南合梓 潼又〉
〈有麟溪在 县南三里亦入梓 潼水 按舆图鹅溪在县西北 与明统志道里合 旧志所言疑别是一〉
〈水〉东溪〈在中江 县东一名 东桥 河源出涪城 山 溪西南流 五十里至 县城 东转南至元 武 山〉
〈入中江〉卜油溪〈在遂寕县南舆地 纪胜 土人每于入日游溪滨以清油 置水 中观其晕以〉
〈占 休 咎旧志 溪出县南梵 云山又 石子溪在县 南五 里 源出山 涧流经广德 梵云横 绕城南又东 入〉
〈江〉北流溪〈在 遂 寕县西寰宇记小溪县有北流 溪今 名 倒流溪明统志倒流溪在县西 十〉
〈五 里源出凉水 井东北 流十五里入 江〉珠 玉溪〈在蓬溪县南 寰宇 记在青石县以 地有 珠〉
〈玉村 因名旧志在今县 西南七十里〉九 节溪〈在 蓬溪县南元和志 源出 青石县东二十六 里〉
〈滩有九 节因 名旧志在今县南一百 二十 里南流入江〉瑰 溪〈在蓬溪县 西舆地纪胜自 通泉〉
〈县界西流至长江 县山如擘开水从高注下为 龙湫岀峡合郪水 按舆图今瑰溪在盐亭县南 在〉
〈蓬溪县西 者乃 杨桃溪纪 胜盖以此为瑰溪也 所谓 郪水亦似 指涪江〉 溪〈在蓬溪县北西〉
〈南流入 遂寕县界一 名赤 溪明统志蓬溪源自 蓬莱山西 通遂寕县又 赤溪 在遂寕县北十五里 源〉
〈自蓬溪经 本 县入涪江 旧志赤 溪源出南充县 界西南流历 遂 寕伞子山 入江又 有老盖溪在蓬 溪〉
〈县东三十里西 南流循马相口 入江又马堵溪 在县西二十五里 利国溪在县西 三十里皆南至 马〉
〈相口入江〉岳阳溪〈在安岳县 南舆地纪胜天圣 中郡 守彭乘凿石 为曲水后名翰林 滩每 岁〉
〈修褉 事于 此又 有双溪在郡西 七里 与岳阳溪 合流而 东明 统志 岳阳溪在安岳 县西 即青竹溪 旧〉
〈志玉带溪上流名桂林溪源岀乐至县西清水潭东南流三十里至县西转东南曲流九十里入安〉
〈岳县界又东南流四十里至县南分为二派一东南流一百三十里入荣昌废大足县界一东北流〉
〈九十里入遂寕县界入江〉放生溪〈在乐至县西四十里源出宝鼎山西流入简州河〉万
顷泽〈在射洪县东南寰宇记在通泉县东北二十二里泽内有田方万顷〉灵星池〈在遂〉
〈寕县南元和志在方义县西南四里寰宇记在小溪县西北四里 按元和志作虚星池盖传写之〉
〈误〉龙池〈在遂寕县北元和志在遂州北百二十步寰宇记相传池侧有柳树大十围周天和〉
〈初有龙自树升天自后树枯池亦浅竭〉明月池〈在遂寕县北舆地纪胜在小溪县北五里〉
乐至池〈在乐至县东二里〉龙潭〈在三台县东北八十里祷雨有应〉黒龙潭
〈在遂寕县南八十里澄潭百尺不涸〉高洞龙潭〈在蓬溪县西二十五里有祠〉琴泉
〈在三台县北二里岩洞深䆳有泉滴入铿然如鸣琴〉横冰泉〈在三台县北三里凝澈如冰愈〉
〈目疾〉浴丹泉〈在盐亭县东一里凤凰山昔易元子浴丹于此〉圣水泉〈在中江县东一〉
〈里元武山唐王勃有诗〉飞来泉〈在中江县西南一百二十里铜山侧喷流如飞〉涌泉
〈在遂寕县西北玉垒镇其地有泉涌出灌溉镇旁之田〉盐井〈郡境各县俱有元和志郪县有〉
〈盐井三十六所通泉县西北十二里有赤车盐井又别有盐井十三所盐亭县以近盐井为名大汁〉
〈盐井在永泰县东四十二里又有小汁井歌井针井方义县四面皆有盐井安居县有盐井四蓬溪〉
〈县盐井十三安岳县盐井十普康县盐井三普慈县盐井十四寰宇记郪县有盐井四十三眼二十〉
〈二眼现煎馀废涪城县盐井五十五眼十眼现煎四十五眼塞通泉县盐井七十四盐亭县盐井三〉
〈一井现煎永泰县盐井五东关县盐井四三井现煎一井废元武县盐井二近江水淡煎盐不成飞〉
〈乌县盐井七三井现煎四井塞通志今潼川州盐井上井三眼中井九眼下井二百十六眼射洪县〉
〈盐井二千三百十九眼盐亭县中井三眼中下井四眼下井二眼下下井十一眼中江县盐井二百〉
〈二十八眼遂寕县盐井五十二眼蓬溪县盐井七百九十六眼安岳县盐井二眼乐至县盐井一百〉
〈十六眼〉
前提调官〈臣〉郑绍谦恭纂辑
提 调官〈臣〉张日章恭覆辑
校 对官〈臣〉贺式韩恭 校
校 对官〈臣〉章诒燕恭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