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啸皋续集
卷四
作者:朴承任
1782年

请削乙巳勋籍启

编辑

伪勋不可不削。至冤不可不雪。故公卿,宗宰,台谏,侍从,百司,庶官。下至韦布。以及远外之臣。口舌章箚。忠言谠论。辐凑呼叫者。今已五朔。此天理之至当。人情之大同。而圣鉴非不洞照。而只以先朝为拘。不肯毕施伸讨。故至于大臣率百官廷争。夫率百官廷争。此实举一国以撼一人。其事体至大极重。非关国家之存亡。系人心之向背。则不敢为此举。且虽令之。其谁肯从之。故自上虽或有蔽。亦必惊动而觉悟。俯顺快决之不暇。矧虽事在先朝。而先王初不与知。其诬构之辱。同盟之耻。尤不可少迟。而所当亟雪者乎。今乃惟庸罔念。牢拒不回。至于此极。自上聪明冠古。圣学超诣。平衡空鉴。尚尔固滞。以至忽存亡向背之大机。此实下情之所不料也。臣等忝冒密地。夙夜思惟。欲使朝政清明。至治馨香。而寸寸悬企之微忱。一朝将乖。相视扼腕。不胜闷迫之至。敢启。

请议减西北流民刷还进献纸地等启

编辑

平安,咸镜两道边民。近因年荒。流入内地。今年尤甚。边圉至为虚疏。虽有刷还之法。守令视为寻常。慢不举行。诚非细故。请令本道监司。另加措置。严饬流民所经各官。劳来安集。待秋刷还。平安,黄海一路。因赴京使臣频数。凋弊已久。近又再经天使。困悴益甚。今次奏闻,圣节,谢恩三使并行。则尤不可支。请以奏闻使兼行谢恩。国家事大之事。固当尽诚。若非可继之道。亦可斟酌为之。咨文纸造作。功役甚重。造纸署一年春秋两等造作之数不多。今次进献。多至一千张。恐非可继之道。至于加军别造。又令外方分造。其弊亦大。且进献使李巙。以造纸之难。已言于尚书主事等处。虽不满前献之数。似或无谴。请更议量减。

请面陈流言奸状启

编辑

伏以近者无根之言。流播中外。而所指无实。不足以恐动朝廷。故公卿台谏。反复极论者非一再。至欲入告于内。而殿下局于偏见。不察下情。执之愈固。乃教以别无深意。何至于面对乎。臣等不意殿下之轻受外挠至此也。殿下只见浮言之所关甚大。而未见浮言之所传虚妄。故不知镇静之为急。群言之当采。而直欲明示其好恶耳。夫外间所传。果实而可信。则其罪岂止于贬斥。而其祸亦岂贬斥一二人所可防哉。彼倡为流言者。已试殿下之浅深。鼓喙不已。将有大于是者。则所言其可尽信。而所指其可尽罪乎。憸邪所幸。正在君心之眩惑虚实。而殿下反以为处置得宜。而坐堕奸计。益启扇动之机。故廷臣合辞交章。争欲畜止于未发。意切而言公。虽疑惑实深。犹可释然于一言。而以殿下之明。少不觉悟。此廷臣之所未解。故至有面陈之请。亦未蒙允。臣等不知殿下倾惑浮言。而欲罪二人者何事。牢拒物论。而不许面启者何意欤。廷臣前后所启。无非为国家深计。而殿下终始所答。不过一偏之见。苟且之虑。此固非转启之所可回。而传宣之所可断也。伏愿殿下勿惮前席之虚己。展尽咫尺之下情。使处置得中。而邪说自息于神化之中。宗社幸甚。

请伸雪赵光祖启

编辑

伏以殿下临御以来。在朝之臣。所以入告经席。投进封章。前后相继者。无非冤已朽之骨。祈昭雪之典。设使庸主闻之。已厌其数矣。独赖殿下之虚怀乐受。而抑惟殿下可以知此人之冤。故臣等言之而不已也。夫以赵光祖之贤。遇先王之圣。上下相交。聚精会神。岂非斯世斯民之福欤。而旡妄之祸。起于仓卒。国耳之士。尽于一网。罔上欺天。横加虚枉。以至于今。尚与奸凶之魁。同滞永锢之目。可胜痛哉。虽然。臣等以光祖之死。益知先王之圣。光祖之贤也。何者。夫光祖虽有行道济世之志。非先王有以知之而超擢信任。则不过材大难容之一君子尔。岂至以尧舜君民为己任。而正中群小之深忌哉。其所以忌之者。邪正不容并立。而光祖之学术纯粹。吹毛洗瘢。无疵痕可指。则必为之构无形之狱。鼓惊惑之说。使天听易至疑贰。而贤者必至剥丧。小人阴伺巧射之状。可谓惨矣。而其圣贤相与之至意。亦有终不可揜者矣。今夫平居所与。从容交际。彼此相得者。乃人之真情。及其造次之间。心有所惊遽。势有所驱迫。急于目前此下缺

谏院合启

编辑

臣等伏阁逾旬。昨日。伏承圣批丁宁。感激难胜。而闷郁益深。当此多事之时。臣等亦岂不知职务之多废。但先急后缓。乃言官之责。邦之兴丧。系于大臣。首相匪人。徇一己之偏。空国之祸。迫在朝夕。臣等安敢舍眼前莫大之忧。而坐理区区之细务。以负殿下耳目之寄哉。贬驳宰相。何等大事。而臣等忘身极陈。朝进夕退。逐日而不已者。诚以事关国家。不可少缓。而公论已发。不容中止也。天日之鉴。既洞烛其情状。则快赐一兪。何拘臣等进辞之早晩。亦何待十启之烦渎也。一兪未下。臣等欲达之诚。奚啻千百。而诚未回天。终日聚首颙望。竟承不允二字而出。臣等所以愈极闷郁。而复请其罪者也。淳自立朝之初。以至于今。善状未闻。奸计益肆。托身于戚里。乃中人所鄙。联婚于贵势。实君子所耻。媢疾元老先见之明。图占旧臣已陞之位。有一于此。其何以立于百官之上乎。腹心之党。斥于公议。则经营扶植者。极其死力。亲密之友。补于远县。则众口交腾。公然请留。踪迹诡秘。而如见肺肝。谋猷回遹。而傍人冷看。此果大臣之表仪百辟者乎。李珥有文艺之技。成浑有山野之名。与相缔结。唱和吹挽。羽翼转成。趋附日众。外托师弟之名。内无讲论之实。先开荣进之路。以诱无耻之类。诋毁人物。评论朝政者。皆出其门。至于今日。公论已发。犹无所忌惮。鼓扇浮议。互相救护者。无所不至。其终始指挥之者。皆淳之罪也。淳之无状。藉藉于舆论者久矣。独圣明未之尽知耳。然而近日榻前。前后陈达。中挟私愤。曲护亲党。容貌词气之间。其平生心事。必有不能掩者。自证浑疏。请罪言官。其奸谋巧计。亦自难逃于日月无私之照矣。请勿留难。快从公论。答曰。自尔两司论启以来。予不下一言。予非口吃者。岂无一言之可发。一威之可施者乎。以君臣之间所伤者多也。尔两司孰非李氏之臣。而犹玆大臣公卿。皆比肩一时。如兄如弟者。何不先公后私。痛去己意。协和一心。戮力王室耶。尔两司莫如即日停启。将一场纷拏付之一笑。则此非予幸。实尔两司之利也。君臣之间。情如父子。故予今言之。若执迷不悟。则必将有不得已之举。他固莫恤也。到此时也。其无悔乎。勿辞。

臣等既以在职未安之意。冒达天听。所当退伏私室。以待谴责。第以圣批丁宁开谕。至以情如父子为教。臣等不胜感泣之至。臣等区区之诚。亦安敢不尽于咫尺之下哉。臣等以祖宗朝世臣遗裔。沐殿下十七年养育之泽。义重恩深。尝言不爱万死。以效涓埃。矧今国家艰虞。生民涂炭之时。同寅协和。共济国事。此臣等平生之所大愿也。臣等非病风丧心。岂无故而敢为攻击大臣之举耶。殿下平心俯察近日之事。则臣等之不得已抗论者。亦必洞然于圣鉴矣。主兵之官。失其所职。有司从而纠之。此职分当为。亦圣世之所乐闻也。秉国匀者。不务和平戡定。以靖朝廷。图济艰难。而乃反乘机挟私。出入谋猷。无非挤陷士类。复植党与之计。空国之祸。不朝则夕。臣等冒忝言地。安敢顾身忘国。闷默而坐观乎。此皆圣鉴所洞然。而犹以何不先公后私。痛去己意为教。臣等既以言为责。不知将何以为计哉。涣然冰释。协和一心。戮力王室。臣等敢不奉承圣意。然而国是不定于今日。则将来必至之祸。恐非殿下之所能防也。殿下轸念臣等。曲示父子之情。且责以执迷不悟。臣等尤深感怛之至。若言官㤼于一威之施。承顺上旨。即日停论。则固臣等一身之利也。岂国家社稷之福耶。臣等若但计一身之利害。则近日天怒方震。大臣见斥。谏诤经幄之臣。相继黜外。至于今日。喉舌之司。一时革退。臣等目睹此举。非不知利害切身。而犹复区区敢言不已者。实出于不负殿下委任之意。而欲收国事于万一耳。殿下不察犬马之诚。反疑臣等有私。臣等何敢䩄然仍冒。以辱名器乎。请亟命罢斥。答日。卿等有何私怨于彼。彼亦有何私怨于卿等。以同时王臣。曾在一堂。谈笑相许者也。不幸今日。偶因言辞。辗转相仍。至于角立。有同楚越。卿等不须多辨。亦何足以介怀。彼若介怀则非其人也。卿等俱予侍从之臣也。予实爱惜而发此言也。其速亟体予意。将来。安有祸生之理。其勿疑焉。两司就职。

答金希玉

编辑

君归未旬。思想良切。僧房寥绝。好做工夫。古人所谓专心致志者。实汲古之良方。寒日易夕。冬夜亦永。天借三馀之暇。岂待人相告哉。未间万珍。不宣。诸知契前并浼如右。

谨承尊问。凭审慈闱向安。行履佳胜。慰喜曷已。生赖保。但时事。更无可言者。垂亡之势。已至汲汲。而许多艰虞之事。将付诸初僚。公于此时。其可退在。幸须俟慈候复常。亟启西行。以副士友之望。幸甚幸甚。既来而相势自处。亦或一道。而揆之大义。不可恝然。老生之望。如是。所怀难尽。

谨问。侍候起居何如。慕恋日切。生扶病力疾。千里驱驰。所幸。官事不至太扰耳。回思故乡。渺渺然隔以万山。音耗亦不时至。然亦柰何。念一宽字而已。

答任卓尔

编辑

一宵依慕。政切于怀。问帖亟辱。慰浣斯极。且贺税驾之无𧏮也。陋言本不足观。而拙画尤为可唾。吾何用辄做秽视之则剧乎。来简未免有过恭之累。而书先生于面。门人于尾。俱非合施于公我之际。今后如不许刊。则断断不敢受也。馀非可既。谨拜以谢。

答李仲任硕干

编辑

得承尊诲。备审雅履多祉。深贺深贺。任荷念厚依保。但漉儿迨不永快。以此为念。专荷曲赐垂恤。获保危喘。莫知所以为报。薄物只增愧恧。曩因金道盛。得闻尊与任卓尔,权彦晦诸人。留约相会于东龟上流泗江之波。此可及落帽之辰矣。远得此报。只令人健羡不已。而南望岭头归云。尤无以遣怀也。此际来示如此。始认尊辈已入清凉十分界矣。盖平地亦自有神仙。投绂归园之日。即是也。何必区区炼丹于赤城山前。而后谓之仙子耶。为之一仰一叹。

与白云洞群彦书

编辑

白云群玉峯头向者半日之话。殊未洽怀。匆匆返马。徒增恋叹。官空累月。百务积滞。身病手钝。不能理事。而反为所缚。连宵梦想。长在讲榻之侧。而欲飞无翰。别纸所问。非欲试诸君之手段。临事难做。敢烦傍观之哲耳。妒花风利。春华欲歇。清醪两壶。聊助看山之兴。谨此不宣。

答权灏元文海

编辑

孤寂中得蒙惠音。苏慰不可言。银唇卅尾之馈。尤于不饱之肠。感愧交生。任百忧之馀。无复人世之念。虽欲排遣不受。其如衰朽难强。何。集序不必蔓辞。且平生所慕仰而痛惜者。心欲少纾所怀。以自托于下端。以是。初不强辞。及今伤割之极。神魂丧折。笔舌已喑。终日欲吐而不遂。只足以为新集之累。故呻吟而还辍者数矣。欲留来人。缀拾烂残之语。以呈左右。使知此情。而度终不可就。玆复以空缄相答。其惭惶痛恨之怀。切祈高明垂恕焉。万一或得苏醒之日。有可以粗具首尾者。则何敢为公隐焉。俟罪俟罪。

答本邑乡校书

编辑

远贻佥翰。审佥候康裕。寂寥病中。慰我极矣。如对如对。任一向潦倒。无足道者。新学之记。既闻城主有教。诸君又从而督之。任亦不敢强辞。收聚散乱意思。草得半篇。适逢希玉,景仰之过。语及于此。则于景瑞令公亦专伻往索云。既属之一代巨擘。允合士情。屋下之屋。固当辍之。但已诺难负。趦趄之际。翌日而闻田甥丧母。不久而澡儿失子。南乡。又有妇孙染疠之报。半月之内。忧患丛集。中心之惊怛。今犹未定。何可磨枯砚。拈秃毫。以形容无前之盛举乎。况乎作者已得其人。不必更着赘语。此念藏在胸中。助我慵。缓我思。则所谓半篇以下。无时而得了矣。再烦急脚。未副酱瓿之覆。惭惧日深。死罪死罪。伏惟佥恕谅。

前承佥示。起草未半。闻已专伻于京中。且因忧患之四集。遂废不为。后便之来。以此修答。付之使去。则虽久留。必得记文而归。有诸君之令云。遂不肯去。仆强之亦不从。遂欲毕其前作。姑以塞责。则精神散乱。不可收拾。数日经营。顿无意思。而前之所述。亦皆冗语。眼前他务。又相侵迫。来使已留四五夜矣。书而还抹。抹而又书者数朝。仅得草成。而读之则冗语尤多。用朱笔抹其当削处以付。诸君议而正之削之。而易以好语则大幸也。放笔十年。出语皆不切不简。可笑可笑。希玉,景仰两君在。必有决语矣。舍之而督之于景瑞令公。俾与事迹相称。尤幸也。不止一朝相观而掷之者。乃传示于永世者。可不详量而慎处乎。闻落成之期只隔一日。计必不及呈于盛筵矣。刻则必待十分完整。迟迟尤不妨也。忙甚草。恐诸君侵此病物。督得一无用之俗语。有何益乎。

与宋德久福基

编辑

前者。谨承来帖。凭审动履多祉。深慰深感。但高踪不肯到京。何病强挽君留耶。宋氏之门所望在君。而仆亦不能不致讶于左右也。仆已为无用之物。坐耗国廪。明春。将与家属言归尔。并惟照谅。

与吴大源

编辑

在骊病中。闻君出宰山水郡。一贺一唁。八方盘错之地。不为不多。而必以利器。试之十室之邑。此何等说也。然畜而发之必有其日。此贺在唁中者也。

与弟公序承伦

编辑

昨昏。官使来到。得接君简。备悉家中平安消息。矧惟近日。上山读书。想静寂之中。趣味日益进。慰慰何等。郡衙姑无事。可幸。到官已一周岁矣。即欲权奉考妣祠宇于郡斋。而我非主祀者。则于礼既无明文可证。而于情实有所不获已者。此等循情从权之节。亦不可率尔行之。然既得专城之奉。而生人之独享其荣。自不安于心上。君须速往退溪。禀议此事。而如蒙不害于礼经本意之教。幸急通于此。俾图造舆奉来。而自来月廿一忌辰。始为办行于郡斋之地。是所深企。奉安时君当陪来也。

寄子漉书

编辑

自闻汝病疟。深以为虑。即今何如。此居一家安保。但昨日。迁为黄海监司。将遂追赠之愿。不胜感泣。晦前将发。汝若缓来。不及相见。须速来为佳。汝若病困。何能上途。以此为闷。如以病未觐。须于翠香亭上。净扫几案。而日用之间。战兢省察。向前着力者。不相忘了。乃能致朋来之乐耳。天心之所付畀。亦不敢慢也。诸族亲处。皆希二字。忙未别状也。

答子漉书

编辑

意外见书。知汝与家小皆粗安。深慰。但草谷之忧尚不浅。可闷。记文。求之虽久。未就。今番之作。出于忙迫。又因忧患。意思不续。数日始得终篇。故词不简约。语似枝蔓。写出中草。则文字太多。至于三四幅。深以为恨。而匆匆览下。不能刊削。姑抹其繁冗之处。以待佥眼决择。且冀往复询究。庶几不至为嗤哂之资。今若勿计瑕颣而上板。则无乃有后悔耶。大纲于城主之意何如。闻官人上京。求之于具令公。则必城主之意在彼欤。乡中诸君之意不同。而反用陋文。则岂非不可之甚耶。希玉,景仰及诸君见之。以为何如。妍丑难逃于具眼。而皆默默不言耶。写送之后。恐见之生愧。掩不复省。今见汝示后。出而见之。则朱抹处虽冗。而初述时皆相照应。故若削之则多有疏脱。不成文字。若希玉代下以精约之语。则可无此弊。吾切企焉。

寄子澡书

编辑

乘舟后。一日遇雨。馀得清景。五日未暮。到楼岩。仅得无事。卢相于舟中。问知吾行。迫与相见。恳嘱碣述。极为势难。本自无意文之于制作之事。而苦求见之。可恨。其行状已传否。中间失之。则不可说不可说。馀心昏不记一一。

答寄子漉澡书

编辑

送汝后未闻消息。不知何样行李。儿辈亦好过否。不胜悬虑之至。老翁。粗遣如前。但春寒大妨耳。前日所读易学。今至何境。而能粗解阴阳消长之理耶。须孜孜䌷绎。俾得免买椟还珠之讥。是所望也。

答子漉书

编辑

备悉来书。慰慰。重启之逝。何至于此。痛怛不已。前症加发而然耶。别生他症而然耶。来时未得面别。尤痛尤痛。其家方疫云。敛袭衣服。何以措之。穷窘可知。丧需切欲备送。而因宾客荡费之馀。油清已乏。而人马亦难。只将布末藿等送去。布则五疋内三疋给于其家为可。唐板酉阳杂俎觅送。欲刊落张也。惟愿调保勤读。益勉进业。

寄子漉书

编辑

昨日付下番书。已悉之。今亦依保耳。儿辈好在否。惟勿令戯放。以渐诲之读书写字为佳。凡教训子孙。必先授孝经小学等书。略通文义。然后乃授四书。而毋失驯良之性。为宜。

天道地理人事

编辑

问。天有常道。地有常理。人有常事。而其间不能无难解之理。夫天未辟之前。形如鸡子。既辟之后。其高九万八千里。而西北倾焉。厥初。孰能知其形与高。而西北之所以倾者何欤。日中有乌。月中有鬼。大阳,大阴之精。乃有此二物。何耶。其必有此物。而后能扬其光明于天下耶。夫地动若浮舟。方如碁局。而东南不满。其始也何以明其如舟如局。而东南之所以不满。亦何耶。九州之外。大瀛海环焉。大瀛海之外。又有何物耶。河海皆水也。而一咸一淡。六鳌戴三山之重。万古不坠。罗浮浮海而来。峙而不动。其理何耶。人生于天地。头圆足方。形貌皆同。而或有蛇身牛首之人。或有四目之人。何欤。共工触不周山而地维绝。女娲炼五色石而补天缺。人能地维可绝。天缺可补耶。豫让报仇。斩衣而血生。始皇作桥。鞭石而石行。其理亦何耶。古人曰。通天地而不通人曰才。通天地人曰儒。天道远。地理幽。人事近。而古人反以通人事之近。有重于通天地幽远之理。其意安在。诸生达事理穷三才。必有能言是者。

对。愚也戴盖高之天。履载厚之地。骋虑于仰观俯察之际。未尝不反求之吾心之中。思有以质诸先生者久矣。今执事典取士之衡。特策以三才之道。欲闻难解之理。愚敢不以平日所得者。为执事倒廪。窃谓形于上者天也。而所以形于上者理也。形于下者地也。而所以形于下者亦理也。以是理而形于上。以是理而形于下。又以是理而命于其两间。而名之曰人。天无是理。则不足以为天。地无是理。则不足以为地。人无是理。则不足以为人。有是理。然后始可谓之天。谓之地。谓之人。而无是理。则不足以为天也地也人也。则是理者乃所以天。所以地。所以人。而天则理也。地亦理也。人亦理也。顾安有理外之天。理外之地。理外之人哉。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道也。地道也。不过乎阴阳刚柔之理。而人道也。不过乎本心全德之理。本心全德之理。初实禀于阴阳刚柔之理。则所谓天之理也。地之理也。又不过乎人之理也。是皆自然之常。而岂杳茫恍惚之难求者哉。是以。求天者。不于其天而于其理。求地者。不于其地而于其理。求人者。亦不于其人而于其理。理在人心。而天地之理。亦其人不外是。惟其先诸内而后诸外。求诸此而不求诸彼。故一求而皆得。不烦于杳茫恍惚。而无难解之患。其有外此而杳茫恍惚之难解者。则君子必求诸吾心之理。以达乎天地之理。有其理。则以为当然而不疑。无其理。则以为诞漫而不信。经传之训。既备其槪。而先儒之说。又尽其详。请因明问所及。而毕其管见焉。以形于上者言之。方阴阳之否者未得泰。阴阳之塞者未得通。儵忽未施七窍之凿。而冲漠无眹。混沌浑融于冯翼蒙暗之中。所谓形如鸡子者。亦或然也。及子丑既辟。清者浮。浊者塡。迥尔高明之尊。苍苍然覆冒乎下土之博大。有非步武尺寸之所可措者。则将何以的知其高低之端倪耶。所谓天与盘古日高一丈者九万八千日之说。则虽或有之。愚未敢便以为真知其然也。日月五星。随天道左旋之度。犹旋磨之蚁。观者见其然。创为天倾西北之论。曾不知丽于天者。岂空中之闲物。而随倾以侧者也。陆氏之说曰。天体圆如弹丸。北高南下。北极出地上。南极入地下各三十六度。则天果有西北之低乎。大阳之精为日。大阴之精为月。此阴阳发见之尤盛。而天道之所以成者也。岂飞走顽秽之微物所可托者也。岂有待于飞走顽秽之微物。而后始得拨其照临咸睹之至明耶。必以日者阳也。而乌亦阳之类。月者阴也。而兔是阴之类。各以奇耦之数。而一时附合之称也。非众物之宗。群阴之至。而敢有微物管据乎其中也。所谓三足之金鸦。捣药之玉兔。必无之理也。是则天之道不过乎是理。而是理之外。皆无足信者也。以形于下者言之。夫玄黄告坼。而谦卑之位定乎下。一气包之。而运转不息。表里有水。浮载乎其间。所谓乾坤浮水水浮空者。而阴之数耦。故地之形方也。如舟如局之测知。诚有所见。而至于东南之不满者。则亦自有证。朱子曰。百川满凑东之沧海。则高下可知。夫水性就下。而惟东南之注未见泛滥。则是虚东南一隅。皆为受水之地。而地之不满。可知矣。且天无所不覆。地无所不载。环之以瀛海。而至大无外。则无外之外。果有何物乎。先儒尚不信更有九州之说。则愚何敢妄意称引。而述无理之谈乎。水曰润下。而润下作咸。则咸乃水之性也。海为百川之王。而咸也为不失其性。而河者。水之源也。天地清泠之气。泄而不滓。则淡而不咸者。何足怪乎。且三山泛海。徒有传怪。而千百代归来。曾未有足迹之所及。则山之有无。且不可信。而谓戴鳌而镇之之有其事乎。山无有浮来之理。而罗浮之说。又出于方外之诡舌。则其峙而不动者。岂有浮来而安焉者哉。然亦安知怀襄漫天之际。陵夷谷变。亦或有漂转之势也。不动而峙。乃山之静也。而鳌戴之万古不坠。意必万古之虚说也。是地之道。不过乎是理。而是理之外。举无足信也。以命于两间者言之。禀天地之气而成形。受天地之理而为心。参天地为三。首出乎万物。故戴圆颅。履方趾。百骸九窍之无不同也。抱道德。履诚敬。四端万善之无不均也。然而上古之世。人物之生。乃其始也。故有聪明睿知之圣。而未免有牛首蛇身四目之异。虽禀于形者有以异。而受于心者无以异。苟理之受于心无以异。则形之或以异于人者。何害于为人哉。且天以气而运乎上。地以气而浮于下。浑然全体。只是高明博厚之德。地无有可维之理。而亦无有可绝之理。天无有可缺之理。而亦无有可补之理。苟地可以触山而绝。天可以炼石而补。则是天地无有博厚高明悠久之德。而必且倾触之斯频。补苴之不暇矣。共工之触。女娲之补。愚未敢以为信也。宇宙之间。凡有血气者然后。击之而有流血之伤。鞭之而有进前之易。衣者。特盖体之物。而豫让击之。则朱殷于三跃之馀。石者。乃顽矿之类。而秦政驱之。则运行于一鞭之下。何其非血气者亦有可血可行之理欤。意者豫让报仇之诚。贯于金石。虽未能击襄子之身。而实有能击襄子之心。故心之伤者。必现于所击之处。无问血气之有无。而秦政之虐。则必欲尽残四海之民命而后已。浚其血。竭其力。桥乎沆漭之溟渤。斧巉岩道。万里之间。靡有孑遗。而曾莫之少恤。天或欲以少缓其转输之劳。而使顽然之物。自有以移就乎纵欲之地欤。然而不出于君子之论。而特载于志怪之书。则愚亦未敢以为必信也。是则人之事。不过乎是理。而是理之外。有不可信也。噫。天地之理。有可信。有可疑。而纷然众说。又从而衣被说合。使人不能不目眩而心骇。而人事则似不出乎吾身之外。或可以推测而可信。然则盖高者信乎远。广深者信乎幽。测之茫而知之难。能测而知之者。可谓超诣之哲。而不出乎吾身者。测之知之似不足难也。虽然。盖高者高明。而深广者博厚。所以高明博厚者。惟是理而已。而会高明博厚之理。蕴之于人心之内。天不能载而偏于覆。地不能覆而偏于载。载天之所不能载。而覆地之所不能覆者。独也理也。而人心之方寸。实得以涵之。是吾身而实备乎天地。天地而实备乎吾身也。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然则天之道信乎远。而远者亦在乎吾身。地之理信乎幽。而幽者亦在乎吾身。人之事似乎近。而实与天地之幽且远者。而同其非近也。天道之远者。求诸天。则终无有可求之理。地理之幽者。求诸地。则亦无有可求之理。惟能反之于吾身。而求之于心中之理。则远者在此而实不远。幽者在此而实不幽矣。远不远。幽不幽。而只是人事之近。豁然贯通。则天地则我。而我则理也。其于常道常理常事。固无足芥滞。而至于杳茫恍惚难解之理。何者为可信。何者为可疑。举皆洞然。而无毫发之有间矣。若不知求之吾心之理。而徒窥窃于盖壤之一端。视日月之旋运。以为天倾也。度瀛海之环混。以为更有九州也。鼓不根之议。舞无稽之论。以自文饰而曰。我能知天也。我能知地也。是徒知天之为天。而不知天之为理。徒知地之为地。而不知地之为理也。徒知人之为人。而不知人之实兼乎天地之理也。不知天地人之为一理者。谓之有索隐之才则可矣。其可谓穷理尽性之真儒乎。古人之曰才曰儒。岂欺我哉。愚既以理之一字。复执事之问。而于篇终。又以诚为格理用功之地可乎。夫理之所以天。所以地。所以人者。不出乎诚。欲求天地之道。当求诸理。欲求理之远且幽者。则当以诚为之本。而无一息间断之差。无一毫人欲之私。而有参赞位育之功。有至理流行之实。则其于天地人之道。庶乎其尽之矣。愚见如是。谨对。

史记

编辑

问。史者。记一时之事也。而上自君臣言行之善恶。以至闾巷风俗之污隆。直书无隐。昭示将来。其义严矣。二典,三谟,周诰,殷盘。灏灏噩噩。不可尚已。孔子作春秋。为万世史家之标准。其所以使乱臣贼子服。其可得闻其详欤。子长之史记。孟坚之汉书。果合于麟经之旨。而无有粹驳欤。涑水司马氏著资治。紫阳朱夫子述纲目。亦有优劣同异之可言欤。韩昌黎以一代文章自任。其言曰。为史者。不有人祸。必有天刑。河东柳子厚贻书非之。二子孰是孰非欤。吾东方自有三国。以至高丽。代各有史。记其时事。其记言垂后。果无愧于古欤。我朝列圣相承。为治之道。动遵古昔。既设史局。以专编摩。而内而六曹郞官。外而都事守令。亦兼春秋之职。其设官责任。可谓详矣。而操史笔记事之际。或泯其真。何欤。古有野史。今亦有其人欤。何以则得三长之才。而不虚美。不隐恶。能尽其实欤。

对。愚也耕千古之方策。猎百代之记注。点检史学之纯驳优劣。而瞿然环顾。不能无伤今之叹。今执事典取士之衡。谆复焉以是为问。愚敢不以平素忖度于方寸者。为执事倒廪。窃谓编政治之颠末。叙事迹之终始。以备一代之典册者。史之职也。而才之赡者当之。明乎是非之情。权其抑扬之手。昭揭万世之劝戒者。史之守也。而道之直者能之。职之不可以无守。而守之固欲以称职。职之大而守之重。无其才失其道。而惟以浅陋迂疏之学。回邪矫枉之心。而因循苟且焉。则繁者失之于驳杂。简者失之于阙略。善未必得其实。而恶未必露其真。政治事迹之颠末始终。既无足观。而是非抑扬之鉴裁权衡。皆未当乎事理之宜也。颠末始终之无足观。而是非抑扬之未当乎理。则决非无其才失其道者之所可措。而必才之赡道之直者。然后始有以备一代之典册。而揭万世之劝戒者可见矣。然道者。才之本也。才者。道之用也。道之直者。不患于才之不赡。而才之赡而道不直。则终无以见其用。故史氏之职。固贵于赡乎才。而史氏之守。尤贵于道之直也。天道之至公。造化群品。林林总总。莫非自然之功用。而妍自妍。媸自媸。洪纤,曲直,巨细,强弱。岂有待于雕而状刻而形者哉。操史笔而道之直者。亦犹是尔。岂有所容心哉。惟其直而已。道之不直。而惟信其才之赡焉。则是无异画工之雕绘粉饰。其于政治之颠末。事迹之始终。犹未免驳杂阙略之失。况乎是非抑扬之鉴裁权衡。得以露其真而不泯其实欤。故为史者不可以无其才。有其才。亦不可不直其道。道苟直。何怵于人。何畏于天。以动其所守而旷其职欤。君臣言行之莫逃其隐微。闾巷风俗之举适其事情。大义公论。炳炳然日星乎无穷之宇宙。悠久之天地矣。谨陈其事如左。夫述华勋熙皞之盛。而典有二。谟有三。若殷若周。亦各有诰书之载。皆轩天地不可尚者也。然其所以不可尚者。岂无以哉。亦在于记者之得其道。而能不失帝王相传之心法尔。姬氏无王。五霸擅天下会盟之政。战伐相寻。暴行交作。当时旧史。不过承行人之所告。趁一时之横议。泯泯棼棼之一尘编耳。位不在而道在之。夫子托二百馀年南面之权。寓王法之公。作性命之文。谨名分。严与夺。命德讨罪。厚典庸礼。各极其理之当然。如雷霆雨露。莫知其所以然而然。故诛当时之乱臣。而后世之暴蔑其君者。自不得不畏。讨当时之贼子。而后世之不有其亲者。自不得不惩者也。不然。是亦晋之乘。楚之梼杌之类尔。何足以定天下之邪正。为百王之大法。而标准乎万世之史家耶。然则春秋之所以为春秋者。岂不以道之在玆。而才不足容焉者乎。司马氏,氏之所撰修史记与汉书云者。其学识宏深。辞气雄浑。称其有良史之才。固当也。而至于道。则未尝有梗槪之所得焉。夫不得乎道。而徒有其才者。其可谓有合于笔则笔削则削之大旨。无有纯驳于其间欤。而所谓纯驳之可言者。岂有待于赘哉。执事必欲闻其详。则后六经先黄老。进奸雄退处土。迁之不直乎道者然也。排节义。枉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美者。固之徒有其才者然也。资治之作。统千古于一编。诚哉其美规也。然绝周之急。而进秦之速。夺汉之轻。而与魏之偏。周纪乱唐经。而莫能正之。则其与得先圣华衮𫓧钺之遗意。正宇宙纲常统纪之次第。以明大伦。开群蒙之纲目。岂无优劣同异之辨欤。盖涑水则才尽美。道未尽善。而紫阳则既深于道。故不患于才者也。正直自谓行行焉如退之。而犹以触喜怒之子长。不检下之班固为恐。而归之于人祸天刑之必然。其道之不直。亦甚矣。宗元以大义责之。愈亦不敢复有所言。则先儒以为理曲也。然则二子所见之是非。愚有以知。而又有以谓当时有不可为之势云尔。则非史家道欲直之义。愚未敢显然为执事道也。若乃上自三姓。下逮王氏。吾东方历代事迹之可考者。以其有载籍之传。而所传者皆有以敷当日设施之故。备既往沿革之详。如金氏,郑氏之所编录。有足取者。然而叙事无法。已不可谓才之赡。则义理舛错。况有得于道之直者欤。请置是。而就我朝言之可乎。设修撰之局。备记注之员。任之以赡才。责之以直道。犹是之未足。而又简于内外之班列。使之兼举而分管之。以补其所不及。是诚我圣祖神宗动遵古昔之良法美意也。其养之素而待之荣。宜其直于道赡于才。金刚弦直。不易所操。以编次一代之治体。靡不详且尽矣。而今也反见因循苟且之习。既成而不可变。直书无隐之风。已湮而不复存。簪螭头之笔。临汗青之简。记施措之得失。书作为之当否。或未免损其真。或不能尽其实。是史之道。未能守其直也。政教号令之所当载。群议众论之所当录。举首而不举尾。挂一而漏其二。至杂以俚谚。是史之才未能得其赡也。道之未能守其直。才之未能得其赡。如是而记言书事。如是而载纪叙传。何足以为史笔。何足以传信于将来耶。呜呼。无直道。无赡才。而其弊既至于如是。则有直道。有赡才。而其弊必至于不如是矣。将以既至于如是者。而使其必至于不如是。则当思其如是之弊之所以起。而以致其不如是之变可矣。使其无者而有之。不直者而直之。不赡者而赡之。则如是之弊去。而不如是之变至矣。重礼教。崇信义。培士气。尊贤能。养成一代之风化。直者亦得以自伸。而刚者不至于枉屈。则无者有而不直者直矣。敷文德。明学术。择师儒。勤劝励。使其本之春秋。以立其标准。参之迁,固。以助其辞气。而斟酌涵泳于诸儒之法度。则无者有而不赡者赡矣。道之不直者得其直。才之不赡者得其赡。道既直。才既赡。而使之目之而孜孜不敢怠。耳之而汲汲乎犹恐紊焉。正心上之权度。清胸中之泾渭。褒之而无不荣。贬之而无不辱。是之而后世莫敢议其矫。非之而后世莫敢指其疵。首尾本末得其实。而巨细详略皆不失其法度焉。当日之膺此任者既如是。后来继今者又从而如是。则三长之手。不患不得于今代。虚美熏心。过毁骇听之弊。不见于明时之典籍矣。不然。因循苟且之患。终不能革。而直书无隐之风。终不能复。道未直而才不赡焉。则自今以往之弊。恐未能胜。而得金而溢美誉。受米而作佳传之事。岂可逆料其必无哉。愚既因明问。而毕其管见矣。若愚之私自许者。则岂必欲待文王而兴乎。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先圣之笔削。先儒之规范。萤雪之下。亦岂无一班之窥哉。执事问史家之纯驳。而不及其取舍之何如。故敢进其狂简之说焉。谨对。

修稧会话序

编辑

朋友参天叙。而辅仁莫切于是。但志有同异。而道有矛盾。志同道合。而居住辽逖。则又不可相从而薰德也。吾侪志既同。道既合。而惟拘于居住之有区。未资切偲之益。玆用会约。以图频蒙渐染。而益致兰断。岂徒畅叙郁陶而已。诚中和外。行以中。用以义。又从以绳纠规正。以尽直谅之义。吉凶相顾。穷达毋忘。此约中一大事也。其或未能明辨是非。诚一内外。责善惮改。则非吾徒也。义所当黜。况造言诬毁。以累约中者欤。苟坚此约。守而勿失则庶几君子之归。而非江左清虚之比矣。可不勗哉。嘉靖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锦川府院君平度公政案题后志

编辑

有一简藏在先祖平度公仲子襄度公宗家。题曰锦川府院君平度公政案。盖自洪武十一年。至永乐十五年。自微官崇福之除。至极品公相之拜。凡所践历。编录靡遗。似若今之三品以下官。每三年开坐。报吏曹草本。但此开至一品。岂当时之法然耶。若夫行状。未知何人所述。大槪略具。而微细曲折。似不详悉。又有一简传于门族家。首书锦川府院君朴某卒。其下。连书某字某云云。一仿行状。而稍增其语。且于中间。多载行状所未述之事。时有抑扬。而末端结之曰。子某子某而已。他未之及。今时贵臣之死。史官书卒。政类此。此必当日太史之笔。而得以誊出者也。今以政案为主。而补其首末。以为年谱。其行状及古简所叙。因采摘分录于各年之下。但行状则既全载于前。故略见其梗槪云。

承任以末裔后生。常悢未得寻闻公平生言行之详。岁某甲。承乏银台之长。取堂后所藏日记考之国祖刱业之初。制度未备。至献庙朝。始有所谓日记。而殊草略。至或终朔。只书上下官姓名。与仕不仕而已。虽间有一二所记。亦多断缺。不具颠末。故公之名始见于永乐三年。其前则旷无所考。三年以后凡除拜迁递。皆与政案合。而间或小误。至于言论施措。只有数段。而皆非关紧。其台部规画。庙堂谋猷。不少槪见。将职任之体。古与今异而然欤。一何疏略之甚如是欤。其仅存者虽不关。亦略付于年下云。

书国葬都监稧轴乙丑

编辑

夏四月癸酉。恭惟我文定王后薨于昌德宫。朝廷由旧章设都监凡三。而国葬与其一。侨乐司为局官。盛崇庳以相检摄。工无麤细。一时偕作。阅月而绩几成。三肄而仪益整。以至灵车载涂。玄宫告封。而仅得无阙焉。呜呼。当国家大事。有以仰赞我圣上以礼之孝于万一。虽在惨怛之中。抑不无感幸之心。方知先正题名绘事之勤。为他日不忘之地者。实出于不自已也。玆用轴而分之。以无废古事。因识岁月于其颠云。嘉靖四年八月日

牛山箴

编辑

瞻彼牛山。濯濯无材。是岂本性。失其栽培。昔日未害。梧槚繁郁。今郊大国。斧斤侵剥。气化流行。生理不息。雨露滋润。岂无萌茁。樵牧日侵。牛羊又蹴。性虽至美。外侵斯虐。理无物我。反己有得。皇降吾衷。是曰良知。惟心之危。出入无时。操存舍亡。鲜全其天。然本虚灵。具众应千。惟此一气。未尝泯焉。乘夜至清。油然自发。扩而充之。厥性可复。朝朝梏亡。夜气斯灭。遂远人心。禽兽无别。何异此山。始茂终濯。孟氏取此。垂戒后学。山木人心。理同养一。得养物长。失养物消。收此放心。戒彼揠苗。勿谓无木。斧斤所伐。勿谓性恶。耳目所役。勉矣吾人。可不自敕。斯用作箴。服膺勿失。

玉册文

编辑

王大妃殿上尊号玉册文

编辑

太母尊崇。自是国家之令典。东朝称谓。须极臣民之至情。缛礼斯稽。群心胥悦。恭惟乾坤配德。尧舜齐贤。严内治而克终。赞熙洽垂衣之化。当大事而善处。镇仓卒委裘之朝。凡玆神器之不摇。孰非圣谟之是赖。念惟冲子。叨受丕基。付托投艰。末命遹遵于凭几。提撕式谷。慈训遽早于撤帘。拟少报罔极之鸿恩。盍先扬尽美之徽号云云。伏望维持鸿緖。启佑眇衷。养育功深。群生仰庇于天覆。绥成福备。万岁长歌于月恒。

贺世子吉礼笺

编辑

元良正储贰之位。既系万民之心。好逑膺寤寐之求。荐举大昏之礼。宗祧有庆。朝野同欢。恭惟乃圣乃神。止慈止孝。早定国本。诞膺百岁之基。茂迓天休。聿合二姓之好。玆惟诸福之毕至。允属缛仪之告成。伏念猥以庸姿。叨逢盛际。周南迹滞。虽阻虎拜之班。魏北诚悬。倍殚燕贺之祝。

冬至贺笺

编辑

周正建子。一阳动生物之仁。尧历颁冬。万寿添祈天之命。三宫衍庆。八路腾欢。恭惟道洽弥纶。功参化育。止慈止孝。教已成于国家。致中致和。治亦隆于今古。玆当斋戒之令节。益茂静养之休祯。伏念职叨观风。情深倾日。蓬莱云绕。阻趋文石之班。嵩岳山高。切效华封之祝。

诞日贺笺

编辑

一千载河水清。蔚启升平之运。五百年王者作。茂膺瑞庆之休。朝野同欢。神人胥悦。恭惟聪明睿智。刚健粹精。生知安行。固将圣之天纵。盛德至善。伊哲命之自贻。玆当电绕之辰。益培川至之福。臣滥叨重寄。欣际昌期。迹滞南方。虽阻嵩呼之列。心拱北极。倍殚葵倾之诚。

正朝贺笺

编辑

王春协吉。聿回交泰之辰。人统开新。茂膺履端之福。欢腾朝野。喜溢臣工。恭惟盛德在躬。至仁育物。克守常宪。深知天位之艰。惟怀永图。笃懋邦本之固。玆因令节。益介洪禧。伏念幸际昌期。叨承重寄。虎拜班阻。空勤滞南之踪。燕贺情悬。冞切拱北之悃。

贺世子加冠笺

编辑

一索得男。深基社稷之福。三加成礼。允协神人之依。邦本弥隆。舆情胥庆。恭惟凝图丕赫。受命溥将。无忧其惟文王。作述极孝慈之懿。主器莫若长子。导养备内外之修。遹遵迈古之缛仪。耸睹光前之盛事。伏念曾叨近列。适干遐方。蹈舞班遥。瞻仰前星之彩。颂祝诚切。讴歌小海之章。

礼曹请撰东国通鉴纲目笺幷引

编辑

天下之生已久。一乱一治。史氏之记俱存。有典有则。既往得失。方来劝惩。然事迹未摠于统要。伊是非不几于散涣。世既遐逖。事又因循。心行隐微。贤愚或枉于真赝。记注繁乱。首末难究于观瞻。肆必待公论而断之。始得有统会之归矣。有国之务。此莫先焉。振古若玆。今可阙也。窃惟我东方。檀君降树。箕子分圭。人物鸿荒。幷唐尧甲辰之纪岁。教条陈列。敷大禹畴范之彝伦。辰韩,马韩,弁韩之鼎分。朱氏,朴氏,温氏之绳起。土宇昄昄。小者方数百里之基。爪瓞绵绵。久则有一千年之永。始神武。其兴也勃。终昏迷。就亡斯频。天固为民而立君。命亦有德之是宅。休祥金尺。起自种黍之田。操搏鸭鸡。祯符古镜之谶。积百年升平之运。启后嗣侈大之心。至于斯亡。允罔固乱。是恶醉强酒之惑。犹为丛驱雀之愚。治乱相承。同中华兴替之历数。善恶有异。起来世耳目之监观。僣乱孽芽之寔繁。顺否薰莸之相轧。皆足以感发奋励。尤当使暴扬明彰。历代各有史官。例皆记繁而志寡。措笔非出一手。容有过实而重称。苟未举一时删修。无以定千古邪正。汉唐大统。尚容魏周之干。桓宣有年。犹在庆瑞之列。取舍颠倒。好恶纠纷。殆难以取信方来。矧惟曰有条不紊。画工生巧。既备书史而记言。斧柯可监。盍亦提纲而絜领。倘克惟其人之是命。得以若稽古而丕遵。别嫌明微。厚典庸礼。命德讨罪。万变而惟中。微显阐幽。一出于至理。衮钺既死之心迹。日星旷代之废隳。惟圣贤心既得传。而诛讨法亦有寓。殷鉴在夏。武兴即汤。戒惧无待他求。事非可已。观法莫切于是。理固当然。臣等幸际亨奉之昌辰。有惜文献之亏典。不揆肤浅。敢告谋猷。谨拜手稽首献笺曰。

伊制作待其人。既与治而同道。惟治乱在前史。盍师古而成书。肆摅一得之愚。庸渎四聪之听。窃惟考亭朱子笔成纲目一篇。讨贼子。诛乱臣。深传笔削之大旨。按是非。定褒贬。一因资治之纪元。苟大义未尝折衷。伊公论于何取正。恭惟主上殿下终始典学。缉熙殚心。举废补亡。备一代之文物。师善惩恶。鉴千古之事为。设施允迈于中华。典则无让于上世。顾惟历代之方策。未循先儒之撰修。上下数千年。一时之损益有异。沿革三百代。累世之废置不同。虽不至泯灭而无传。恐方且乱杂而难考。君明暗臣柔直。各有抑扬。道升降国废兴。莫定取舍。虽统緖亦将必紊。况邪正胡能有明。尘编既繁。终莫能究。度首末事迹无统。顾安所监戒否臧。曰往则自有可师。在古人亦非得已。如欲尽善。盍务当为。丁衰世道否之时。述作如彼。值当今文在之日。撰定何妨。苟施措未及乎斯。是制度终有所愧。伏望夬决睿断。涣发纶音。命因古今之汗青。俾撰纲目之新典。则褒荣贬辱。允符圣哲之立言。纲举目张。秩然统纪之有序。文献可并于大备。劝戒无待于远求。谨当断断无他。欣欣有喜。举盛代欠事。虽未睹昔贤之遗规。多前世成休。庶几留后来之茂范。

祭文

编辑

亲祭祈雨文

编辑

惟神玄德。一国所仰。仰之伊何。以生以养。天怒斯赫。由予德爽。屯膏五朔。尘飞四壤。辍耒呼吁。民将安往。民既无遗。国将安仗。苏枯活焦。乃神攸掌。一控莫回。敢再明享。神之格思。应犹影响。快注甘泽。庶副祈向。遇灾切近。躬展祈恳。不克乃摄。益增忧悯。

智异山祈雨祭文

编辑

嵩高维岳。雄冠东方。作镇南纪。灵应孔彰。兴云吐雨。神职之常。助天育物。泽被无疆。今遭旱虐。自春恒旸。津枯液渴。生类俱伤。农候已差。犂锄犹藏。民无生意。已有流亡。嗟我邦本。痛在予肠。将谁之控。惟神是望。假柄既专。随意翕张。当玆太甚。忍付相忘。油然沛然。肤寸汪洋。通蜡报祀。敢亏旧章。神鉴予诚。勿靳瓢浆。

南海祭文

编辑

阴墟是宅。位尊三神。呑纳百川。最钜无垠。润物功深。天地同仁。胡然今岁。灾害荐臻。其雨不雨。徂夏自春。千里土赤。俶载乖辰。三农束手。拯救无因。民依惟食。国保惟民。民苟失所。国步斯濒。警予谴迫。惕若侧身。焦枯霑活。敢祈明神。神功一运。霈泽四均。转灾回祥。只在逡巡。谆谆予诚。遣付精禋。勿愆神职。惠我穷人。

池方渊祭文

编辑

惟玆之旱。实害于谷。暵干就湿。伤穜及稑。欲播未播。欲生未生。倬彼大田。无望西成。仰惟灵神。镇我荒城。腾精降祥。吐瑞酿灵。呼吸风雨。上下晦明。肆荐豚蹄。仰冀鸿泽。愿赐神右。怜此诚赤。驱呵电母。挥驾雷师。油然沛然。及公及私。沐浴膏泽。其敢忘之。

摩利山祈雨堑城醮三献青词

编辑

五月维夏。神驭泠然。三陲告灾。民命近止。庸修净醮。伫沐真庥。初献

清高地位。杳冥难知。勤恳衷忱。感通奚阻。玆申酌彼。冀垂霈然。再献

天心仁爱。谴告孔明。邦本颠危。灾害并至。瞻仰益切。祈叩斯勤。窃念眇躬。入承丕緖。三年匪懈。虽夙兴夜寐之未遑。万几惟繁。岂日干夕惕之无间。矧发号施令之多舛。致妨政害治之相因。玆由获戾之既深。而致召灾之孔棘。春不雨夏仍不雨。行见生类之尽歼。麦大无禾又大无。实是前代之罕有。以予一人之有罪。延彼万姓之无辜。苟斯民靡有孑遗。嗟我邦将何以守。山川如涤。惨焚惔之日增。雷霆载临。转兢业之时迫。不亟回屯膏之怒。恐亦亏生物之仁。玆伸款款之诚。庸格明明之鉴。致令开张聪听。转移神机。诛除魃鬼之妖。一洗千里之旱。慰满云霓之望。四注三日之霖。三献

惟神在山。司泽物权。民受神赐。获保生全。自春徂夏。时澍连连。万生鼓舞。神福我偏。苗而又秀。云稼弥田。云胡我悭。中辍沛然。火日挟晴。从而熬煎。其湿而暵。高者灾先。半岁劳筋。一朝将捐。哀我瘅人。申迫饥颠。神之孔仁。宁不垂怜。匪怒于民。守土之愆。神之听之。彼何辜焉。神之灵应。既彰于前。愿终厥惠。惠我民天。

江华社稷坛改筑祭文

编辑

营久桷挠。将事缮修。式迁神座。敢告厥由。

因陋就圮。谨加修筑。坛壝一新。敢告功讫。

略加支补。战越罔措。伏丏神宥。载安攸寓。

象馆岭祈雨祭文

编辑

名山有神。帝命是受。兴云吐雨。乃其职守。魃今为虐。作孽斯久。发生令乖。种播时负。动植咸病。嗟我黔首。无食无天。待尽束手。始请弭灾。送币虔扣。神不顾歆。诚不纳牖。灾祸转迫。如火益灸。再告非渎。救焚难后。驰烟嘘气。雨我槁亩。民受神赐。肉诸垂朽。此厥不听。将神是咎。惟神孔仁。亟回无狃。

水司润下。神柄泽物。涵泓渟滀。而以时出。曰有灾荐。有如今日。恒旸迄春。耕种已失。亢龙愈炽。将夺阴律。民之无辜。胡转于恤。往祷明神。冀歆芬苾。尚悭滂沛。坚闭蛟室。大命奄近。群情剧郁。予用忧遑。再修祀秩。神鉴予诚。亟赐洋溢。雷雨之作。不待灌毕。庶俾子遗。获苏万一。顾𬤊神职。毋缓阴骘。

祭先妣文

编辑

呜呼痛哉。哀哀天只。生我劳瘁。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呜呼痛哉。惟我外家。宣城远谱。世积阴骘。至于我祖。笃生天只。癸卯腊月。称家之誉。洽于门族。呜呼痛哉。巍巍锦川。我朴之源。馀庆流传。固蒂深根。王父来南。诞我严君。态占告吉。眉白争云。克择内助。天只于归。天地德合。凤凰于飞。呜呼痛哉。惟我严君。学圣希贤。志在立扬。以孝于先。游学远迩。历试场屋。委弃产业。不遑顾恤。母也天只。克配克敬。其难其易。惟君子命。采莲丁卯。有庆于门。时不再来。终抱罗冤。卷斾言旋。家道益穷。相如四壁。盎箧屡空。君曰有命。处之晏如。朝艰暮窘。独属母且。隐忧如煎。亦不形色。典衣剪䯻。如恐不及。齐眉宾对。终始如一。逮至晩年。奉事愈笃。羸肌衰齿。易饥易寒。抑搔供具。犹父子间。专赖顺养。获启欢颜。式至今日。体康身安。呜呼痛哉。母兮生我。生我劬劳。同胞同气。厥数孔饶。虽非谢树。人贵纯阳。母也天只。动遵义方。方在怀妊。克勤无怠。必正必恪。造次颠沛。胎教尚然。生也可知。寒暑燥湿。躬自抱持。知笑学语。一动一作。提撕矫揉。不使妄发。口授文字。坐卧不辍。肇开蒙昧。得至成立。免怀就外。棘心日长。顷刻违颜。犹恐或放。寻常点视。不遑作慝。读书声断。必加重责。朝投称锤。夜和熊丸。以惩以劝。不容小闲。最所禁戒。惟酒惟色。痛谴切治。不敢近侧。威爱备至。恒如一日。覆载生成。不知帝力。呜呼痛哉。母也天只。当世谁并。曰勤曰俭。出于天性。纺绩缝裂。女工之烦。手不暂释。靡明靡昏。指使婢仆。宽猛相济。呴濡抚惜。极其慈惠。至于有罪。必断罔赦。门庭斩斩。无敢违者。接遇族党。首务敦睦。内外远近。举皆欢悦。于乡于邻。情义款密。大小贵贱。各得其适。巫风盛行。流波弥漫。千家信惑。破家荡产。母也天只。心不为动。隔篱群妖。百计不中。释氏狐诱。诳鼓罪福。一世尊奉。縻费千亿。母也天只。如恶恶臭。户外静寂。谁敢闯首。呜呼痛哉。母也天只。坤厚恒贞。平生用心。可质神明。仪不可选。德则惟一。温温闺范。肃肃内则。四境蚁慕。万口一谈。方诸古贤。俯仰无惭。天道至公。惟德之寿。神鉴至明。惟贤是佑。吾闻其说。以为可据。越至今日。直一妄语。冥冥杳杳。柰何柰何。惝兮恍兮。真耶梦耶。呜呼痛哉。人亦有言。多子多忧。匪亲于躬。孰详厥由。曰惟胎孕。为害最巨。连年生育。劬劳几许。风寒湿暑。血气崩伤。遂萌固根。舛逆阴阳。加以固穷。艰辛契阔。口腹繁伙。仰衣仰食。殷勤措画。寝不安席。耗费精神。日益衰瘠。矧伊祸患。屡见殇折。兰摧蕙殒。可堪惨怛。钟情爱酷。丧明恸剧。转添膏肓。冰严火烈。历时竟岁。昼始晓歇。方其痛切。人不忍目。医辽药绝。十载委枕。天乎何辜。为此已甚。呜呼痛哉。鸤鸠养尽。七棘成薪。婚嫁已毕。儿孙满茵。伯也惟文。干蛊承懽。数奇抱屈。三命儒官。仲兮健俊。俱捷司马。同登一榜。亲悦里贺。侃居俊前。折桂庚子。专城荣养。十朔于此。惟仁惟伦。是曰叔季。学成业专。时乎未至。不肖子任。次在第六。心昏行芜。无以自立。自少至长。不克遵服。诱诲罔倦。十分费力。专荷萱慈。早蹑科籍。宦游京洛。垂七八霜。定省久旷。望云太行。日十二思。魂梦长驰。冀荷圣恩。奉檄南归。不肖无诚。有志未就。终遭铩翮。反贻忧惧。又玆仲冬。子生之辰。劬劳之期。只隔数晨。产我不肖。毕竟何裨。夭夭寸草。难报春晖。言念及此。冞增崩迫。攀号擗踊。靡所逮及。呜呼痛哉。捐世之后。眷恋应深。即滨于野。亦独何心。平日慈谕。盈耳如昨。势不获已。忍此违拂。灵虽自知。子恨何穷。山孤水冷。惨惨松风。呜呼痛哉。故家閴寂。闺闱虚阙。老父鱞处。鹤发雨泣。儿女冤呼。含恤靡至。天乎鬼乎。胡宁忍此。呜呼痛哉。日月逾迈。奄逾旬朔。茫茫长路。旋车何日。生我劬劳。哀哀母也。子罪贯盈。致此棘祸。木石顽愚。不自死灭。泣血号诉。焚崩欲绝。呜呼痛哉。

祭先祖文

编辑

积庆所馀。叨跻朝列。出守江岛。适丁仲秋。酒醴未馨。阙荐佳节。閠月斯望。益感岁时。敢展微诚。敬陈菲薄。厥临如在。罔极昊天。

祭黄仲举俊良

编辑

禀赋之秀。志业之笃。久大是期。胡夺之速。有母在堂。无儿守毡。中途盖棺。万事茫然。幸同出处。愧余之侗。独延病懒。余悲之恫。欲言无应。余将谁语。欲说无穷。余将何举。留名满世。遗爱人民。寒江月色。宛然如新。

墓志

编辑

参奉李君墓志

编辑

固城之李。自丽朝为大姓。其鼻祖曰及第瑨。瑨子尊庇。以下逮四世。皆跻显盛。事具丽史杏村公传。杏村之孙讳原。入我朝。参勋盟位议政。绍乃祖铁城之封。议政第五子讳增。监灵山县。灵山第三子讳洺。秋官郞。秋官第六子讳肱。别坐礼宾。娶星山望族淑人李氏。生一子。即君也。讳容。字士宽。自少气度异凡儿。不为浅狭之行。别坐君虽甚爱君。而督学颇苛。不为饶假。君亦惟严教是遵。游从就益。未尝自废。君之先数世。虽皆以门荫发身。亦必本业文墨。踵捷司马。为乡曲伟士。君之才禀。视前无愧。而独屡试不偶。命也。岁甲寅。国值大侵。有助赈入仕之令。时君已失怙。独母淑人在堂。淑人常以君未霑一命为歉。强令就募。在朝知君者。亦惜君虚弃。因藉慈志以撼之。君亦不得已纳赀于官。例授参奉。番直厚陵。然常悒悒不快。黾勉数腊。忽自叹曰。屈身末班。既不足以显扬。而今去庭闱千里之远。旷阙晨昏。积恋沈思。吾何以堪之。而强为是拘拘哉。遂归。先是。别坐君得官未久。亦急于将母。而挂冠焉。俗方乞馀墦间之不暇。而一家再世。辞入手之禄如脱屣然。人皆难之。家在安东府洛江上游。山水清丽。烟林环合。君谨守先业。荷锄渔猎。以供忠养。甘滑芳鲜。极其滋味。歙然率妻子。嬉侍膝下。愉婉承顺。事必禀可。鸡鸣则入问安否。因留侧从容陪话。方退。日以为常。淑人无他子女。惟君是依。衰年守寡。而无一事不惬。无一时不安。常曰。吾有子矣。夫复何虑。君性颇浪宕。不拘小节而能用酒。喜与人衔杯为乐。宾朋萃止。必具品羞相待。虽连夕达朝。不厌也。君配人光山金氏。观察使缘之女。生二男一女。此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