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完徐寿辉 国初群雄事略卷之四
汉陈友谅
作者:钱谦益 
夏明玉珍
友谅,姓陈氏,沔阳玉沙县人。[1]治平十年五月,弑其主徐寿辉而自立,僭称皇帝,国号汉,改元大义,在位四年。癸卯八月,死于泾江口。子理立,改元德寿,次年,国亡。

至正二十年庚子治平十年,大义元年。五月丁亥朔,陈友谅弑其伪主徐寿辉于太平路,遂称皇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已而回驻于江州。

陈友谅,沔阳人。本姓谢,祖千一,赘于陈,遂从其姓。父普才,黄蓬渔子也。友谅幼岐嶷,比长,膂力过人,优于武艺。尝为县吏,不乐。会徐寿辉与倪文俊兵起,慨然往从之,为文俊簿书掾,佐文俊陷诸州郡有功,寻用为领兵,为元帅。童承叙《平汉录》。
岁乙未,文俊治宫室于汉阳,迎寿辉居之,而专其政柄,友谅心不平。丁酉九月,文俊谋弑寿辉,事觉,惧,奔黄州。友谅因袭杀文俊,并其众,自称宣慰使,寻为平章。明年,率兵陷安庆、池州,又破龙兴、瑞州诸郡。因分遣康泰、赵琮、[2]邓克明攻取邵武,别将取吉安,而自以兵破抚州。八月,破建昌。九月,破赣州。己亥正月,破信州。三月,遣将取襄阳,又出兵寇衢州,遂取杉关。友谅疑其将赵普胜贰于己,杀之。十二月,以江州为都,奉寿辉居之,遂自称汉王。庚子闰五月,友谅挟寿辉犯太平,陷之。既得太平,欲僭号,遂杀寿辉。《太祖实录‧陈友谅本传》。
寿辉死,友谅遂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仍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太祖实录》。
庚子岁,伪汉王陈友谅杀其君徐真一,称帝于采石五圣庙。友谅,原沔阳人,承平为县贴书,及从为盗,弟兄四五人,专兵为卫。先是,徐虽为君,权皆在倪蛮子,友谅其所部也。倪为丞相,颇骄恣,待其下无恩,陈因与其党袭杀之。其党复谋杀之,事泄,见杀。于是大权尽归于陈,封伪汉王,欲举兵攻台,[3]兵至采石,谋称帝而后下兵,遂遣其党杀徐,引兵攻台,大败而归,营江州为都。《草木子》。

乙未,陈友谅遣罗忠显陷辰州。

闰五月庚申,陈友谅约兵入寇。

友谅既僭号,乃遣人约张士诚来寇建康。

乙丑,陈友谅引兵东下,大败于龙湾。

陈氏入寇,上召刘基问计,基奋曰:“先斩主降议及奔锺山者,乃可破贼尔。”上用基策,乘东风发伏击之。《诚意伯传》。
上以康茂才与友谅旧,俾致书速其来。茂才家有老阍,尝事友谅,令赍书往,友谅得书甚喜,问:“康公安在?”曰:“见守江东桥。”问:“桥何如?”曰:“木桥也。”乃遣还,曰:“归语康公,吾即至,至则呼老康为号。”阍者归,具以告。乃命李善长改筑江东桥,又于新河口跨水筑虎口城,以兵守之。命冯国胜、常遇春率帐前五翼军三万人伏石灰山侧,徐达军南门外,杨璟驻大胜港,张德胜、朱虎帅舟师出龙江关外,上总大军于卢龙山。戒持帜者曰:“寇至则举赤帜,举黄帜则伏兵皆起。”乙丑,友谅引舟师东下,至大胜港,璟整兵御之。水路狭隘,友谅舟不得并进,遽引退,出大江,径以舟冲江东桥,见桥皆铁石,连呼老康不应,即与其弟号五王者,率舟千馀向龙湾,先遣万人登岸立栅。时暑酷热,上衣紫茸甲,张盖督兵,见士卒流汗,命去盖。众欲战,上曰:“天将雨,且就食,当乘雨击之。”须臾,雨大注,赤帜举,上下令拔栅,诸军竞前拔栅。友谅麾其军来争,战方合,雨止。命发鼓,黄帜举,冯国胜、常遇春伏兵起,徐达兵亦至,张德胜、朱虎舟师并集,内外合击,友谅军披靡不能支,溃兵趋舟,值潮退胶浅,卒不能动,杀溺死者无算,俘其卒二万人,其将张志雄、梁铉、喻国兴、刘世衍等皆降,获巨舰名“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鳌”者百馀艘及战舸数百。友谅乘别舸脱走。张志雄,故赵普胜部将,号长张,怨友谅杀普胜,故龙湾之战无斗志,及降,言安庆无守御,可取。上乃命徐达等将兵追友谅,又命俞元帅将兵取安庆。张德胜追及友谅于慈湖,纵火焚其舟,至采石,与大战,德胜死之。冯国胜以五翼军蹙之,友谅与其将张定边出皂旗军号黑旋风者迎战,又败之。友谅昼夜不得息,遂收馀兵弃太平遁去。俞元帅遂取安庆。《太祖实录》。
友谅遣其弟五王,领大船侵应天府龙江城下,城坚堑深,又创“莲花桩”于濒江二里许以拒舰。[4]五王船至,不能近城,移海船于石灰山,攻虎口城;双刀之兵攻龙湾。友谅以其将长张元帅领兵先导。上调常遇春拒长张于龙湾,[5]邵荣拒五王于石灰山,徐达居中应援,数战不利。上调邵荣兵沿江西截战,友谅兵前后不能相顾,遂大败。长张船风急水涌,不能开帮,率众俱降。上于石头城山上督战,天晴,占者曰:“今日午时有雨,敌大败。”至其时,大雨如注,顷刻复晴。再战,大破友谅兵,五王仅免,登舟而遁,兵登舟不及,死者不可胜计。其被伤及死横于道者,兵不得行,生擒数万人,俱赦之,旋作水牢羁之,月馀死者过半。次日,上遣廖永忠、俞通海领海船溯流袭之,追至三山矶及采石、青沙,连战皆捷。佥院黑张、同知官音奴阵亡。陈氏兄弟率败卒夜奔江州。俞本《纪事录》。

戊寅,大明克信州。

友谅寇龙江,上命胡大海出兵𢭏广信以牵制之。王恺谓大海曰:“广信为友谅门户,彼倾国入寇,必以重兵为守,非大将统全军以临之不可。”大海从之,遂克之。《太祖实录》。

七月乙丑,陈友谅浮梁守将于光等来降。

友谅守浮梁院判于光、左丞俞椿与饶州幸同知有隙,出兵攻之,光等遂遣人来降,命仍守其地。友谅遣其参政侯邦佐攻陷浮梁,光遂轻骑谒上于龙江。《太祖实录》。

九月戊寅,故徐寿辉将袁国公袁州欧普祥、参政刘敬遣人来降。

友谅闻普祥降于我,遣其弟友仁攻之,普祥与部将刘仁、黄彬战败其众,获友仁,鞭而囚之。[6]友谅惧,乃遣其太师邹普胜与普祥和约,各守其境,普祥乃释友仁归。《太祖实录》。

至正二十一年辛丑大义二年。正月,大明院判朱亮祖率兵击陈友谅平章王溥于饶州安仁之石港,不利而退。

五月,陈友谅将李明道寇信州。

明道闻胡大海在浙东,惧其来援,遣兵据玉山之草平镇,以遏我师。元帅夏德润出兵争之,遂战死。六月,明道攻信州益急,守将胡德济闭城固守,大海率兵由灵溪来援,德济乃出城与明道力战,大海纵兵夹击,大破之,擒明道及其宣慰王汉二。汉二,溥之弟也。朱文忠令二人为书招溥,上命皆仍旧职,用为乡导,以取江西。《太祖实录》。

七月壬申,陈友谅知院张定边陷安庆,守将俞元帅等奔还建康,太祖怒,俱斩之。

安庆乃长江上流之要地,双刀赵普胜据守。太祖累发兵攻之,不利,后调黑先锋领兵,水陆并进。船至枞阳,普胜于水中暗以铁索横截,柁着索不行,黑先锋及将士皆被擒,陆路军马亦溃散。陈友谅陷太平,杀其主徐寿辉,自称皇帝。友谅与普胜同事寿辉,恐其变,诱执普胜往江州,诛之,别留军马守安庆,太祖克之,命佥院俞伯仲、都先锋程八守之。友谅遣兵复破安庆,俞伯仲与程八遁至龙江,知府谭若季亦遁。中途闻寇退,复回入城,抚安百姓。太祖命各给弓弦一条自缢死。《国初事迹》。

八月甲申,大明将邓愈克浮梁。

是月,雄峯翼分院元帅王思诚克番阳之利阳镇,遂会邓愈兵于三洞源,议取浮梁,攻之不下。至是,克之,守将侯邦佐弃城走。于光复攻乐安州,击败友谅总管萧明,擒其万户彭寿等六十馀人,遂克之。《太祖实录》。

癸卯,大明兵取江州路,伪汉陈友谅退都武昌。

时伪汉陈友谅据江州为都。庚寅,上亲率舟师伐陈友谅。先是,李明道至建康,具言:“陈友谅自弑徐寿辉,将士离心,政令不一。骁勇之将如赵普胜者,又忌而杀之,虽有众不足用也。”及安庆之败,遂决意伐之。至是,率徐达、常遇春等各将舟师发龙湾。上御龙骧巨舰,建大旗于前,署曰:“吊民伐罪,纳顺招降。”诸军乘风溯流而上,友谅江上斥堠望风奔遁。戊戌,至安庆,敌固守不战,上以陆兵疑之,敌兵动,乃命廖永忠、张志雄以舟师克其水寨,遂克安庆。长驱小孤,友谅守将傅友德及丁普郎迎降。壬寅,师次湖口,遇友谅舟出江侦逻,上命遇春击之,敌兵退走,乘胜追至江州。友谅亲率兵督战,上分舟师为两翼夹击,大破友谅,获其舟百馀艘。友谅穷蹙,夜半挈妻子弃城走武昌。癸卯,我师入江州,获马二千馀疋,粮数十万。上遣徐达进兵追之,闻友谅欲出沔阳,战舰拒战,达乃屯于汉阳之沌口以遏之。甲辰,遣兵攻南康,克之。丙申,蕲、黄、广济降。[7]《太祖实录》。

戊申,陈友谅平章吴宏以饶州降,太祖命仍其官,守饶州。

吴宏,馀干州人,仕友谅为江西行省参政,守馀干。上取江州,遂全城请降。壬寅,上至龙兴,宏率众来见,遂改邓愈江西参政,命宏代守饶州。下武昌,以功拜中书左丞,后迁亲军指挥。宏涉猎经史,事母至孝,见重于士大夫。《开国功臣录》。

九月辛亥,陈友谅平章建昌王溥降。

陈友谅弑寿辉于太平,以王溥为宣慰元帅,进攻建昌。《翁显传》。
溥以其弟汉二被执,又闻友谅失九江,势孤不能支,[8]溥遂与同知郭敬、总管孟兴、元帅孙德寿等遣万户罗康荣奉书来降,[9]上命各复其官,仍守建昌。壬戌,溥复遣检校刘巨川以南丰州及临川、金豀等八县来献。[10]后从克武昌,升资善大夫、中书右丞。洪武元年,兼副詹事,从大将军平山东、河南、燕、冀、陜西,赐文币七表里。三年,论功行赏,升河南行省平章,食禄而不视事,子孙世袭指挥同知。十一年,定诸臣岁禄之数,溥每岁七百五十石,于江西官田内给与,与李伯昇、潘元明禄同。《太祖实录》。
九月二十二日,攻湖广,徐达令右丞薛蹂儿领士卒焚汉阳城沿江舟楫。次日攻城,友谅登黄鹤楼袖手观之,令闭门坚守。达等未备攻具,自寅至午,不克,遂焚城外房屋,大军遂退。二十三日,达领大军船只驻襄、沔,以竹编巨篓,贮砖石于内,填塞坝口,出水高丈馀,阔十丈,令桑院判领快船三百馀只哨鄂州,至青滩而回,大船旋驻三江口。十一月,大军复上江州,大败五王之兵,杀死被擒者数万。俞本《纪事录》。

十月戊子,太祖命理问谷继先攻陈友谅兴国路石榴山寨,克之,获寨首严院使及其官属。

十一月己未,太祖命平章吴宏等率兵取抚州,邓克明降,复叛,被获诛之。

邓克明,新淦人。自少无赖,恣横乡里。红巾寇陷临江,克明与其弟志明亦聚众而起,依贼帅陈普文,据县之修德、钦风、太子、玉笥四乡,遂陷抚之乐安、崇仁、宜黄等县,自称元帅。陈友谅发兵掠新淦,克明率众归之。友谅以克明为右丞,志明知州事。克明复转掠永丰、宁都、石城、汀州、宁化等县,遂陷建昌,破杉关,掠光泽,道顺昌,以攻建宁,不克,还兵据抚州。是冬,吴宏等率兵取抚州,宏遣人招之。邓愈驻兵临川之平塘,克明欲走新淦,不果,乃伪请降。愈察其诈,潜以兵夜袭破其城,克明乃出降。愈遣志明还新淦,收其故部曲,送克明见上于九江,中途逃归新淦,仍肆劫掠。壬寅正月,上至龙兴城,克明惧不自安,乃诈为商贾,[11]乘小舟至龙兴城下,潜使人觇伺可否为去就。事觉,被执,并获克明,因送建康。是岁,大都督朱文正遣志明从征赣州,志明乃据麻岭、沙坑、牛陂为寨,拒命不行。甲辰八月,常遇春、邓愈计平之,执志明送建康,与克明俱伏诛。克明兄弟凶暴残忍,御众无纪律,所过荼毒,人以邓贼称之。《太祖实录》。

十二月己亥,陈友谅行省丞相胡廷瑞、子章祝宗遣宣使郑仁杰诣九江约降。

友谅洪都守将胡均美使其子纳款,请禁止若干事,上初有难色,刘基自后踢所坐胡床,上意悟,许之。均美遂以城降。《诚意伯刘基本传》。

太祖班师,以右相国徐达总大军船只,仍驻三江口。

至正二十二年壬寅大义三年。正月庚申,大明取江西龙兴诸路。时江西诸路皆陈友谅所据。

正月乙卯,上以胡廷瑞来降,遂伐九江,如龙兴。辛酉,上至龙兴,胡廷瑞、祝宗暨左丞张民瞻、参政廖永坚、枢密同佥康泰、左右司郎中潘有庆等候迎,谒于新城门外,上慰劳之,俾各仍旧官。壬戌,上入城。《太祖实录》。

戊辰,建昌王溥、饶州吴宏各率众来见,袁州欧普祥遣其子文广来见,令普祥仍以本部守袁州。

王溥以建昌降,率将士赴京居住,自备军食,不支官粮。上令溥于聚宝门外南街住,置立牌楼,号其街曰“宰相街”以宠之。后溥为事毁之。又江西伪丞相胡廷瑞以南昌降,上入城,拜其母以安之。《国初事迹》。
至正十九年,上遣帐下卫士何必聚往探江西,时袁州守将欧平章年已老,其动静占知之。上问:“汝到袁州有何为记?”答曰:“欧平章门有二石狮,吾断其尾尖。”后克袁州,果然。俞本《纪事录》。

癸酉,守吉安土军元帅孙本立、曾万中与其弟粹中来降。乙亥,陈友谅平章彭时中以龙泉降。

本立,庐陵人,少无赖,不事产业。红巾乱,起义兵,从元守臣纳速儿丁守吉安。[12]万中兄弟亦聚兵吉水,陈友谅遣其将熊天瑞攻吉安,纳速儿丁战败遁去,万中兄弟与本立遂降。天瑞乃并其军,使其婿徐指挥、吴员外、马断事等与本立、万中同守吉安。本立居徐下,心常不悦。上至龙兴,乃诈与徐谋,请假犒师名,往觇兵势,徐从之。遂与万中、粹中见上纳款。上以本立为江西行省参政,授以银印,万中为都元帅,粹中为行军指挥,俾还守吉安。二月己丑,孙本立等还吉安,秘其纳款事。徐指挥稍觉,谋邀本立等饮,就图之。徐有爱将泄其语于官妓,妓以告本立,本立乃邀徐、吴、马三人至其家,与其属皆登楼,剧饮使醉,[13]而潜去其梯,本立手刃杀之。遂遣人来报,上其军民钱粮之数。《太祖实录》。
彭时中纳友谅所授银印,上命复其职,别以行省印授之。《太祖实录》。

三月癸亥,祝宗、康泰叛,攻陷洪都府。

四月甲午,大明右丞徐达等复取洪都。

祝宗走新淦,依邓志明,志明函其首来献。康泰走广信,追兵获送建康。上以其为胡廷瑞之甥,特宥之。《太祖实录》。

癸巳,陈友谅将熊天瑞寇吉安,大明守将孙本立战败走永新。天瑞复攻破永新,执本立至赣州杀之。友谅使其知院饶鼎臣守吉安。

天瑞,荆州人。初以乐工乘乱聚兵,从徐寿辉攻掠江、湘间。后以陈友谅命攻陷临江、吉安,又攻赣州,凡四越月下其城。友谅命加参政,守赣州,兼统吉安、南安、韶州诸州郡。孙本立之降于我也,遣侄士安攻赣之兴国县,为天瑞子元震所败,天瑞因攻本立,杀之,复据吉安,遣其第三子劫掠山寨,获货财牛羊而归。乃造战舰,扬言欲领兵东下,署其帜曰“无敌”。自称金紫光禄大夫、司徒、平章军国重事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岁癸卯,陈友谅攻江西,檄天瑞以兵来援,天瑞坐观成败,不应命。及友谅败死,乃佯遣其子元震赴援。已而与彭时中争万安地,以兵相攻。又欲图取广东,乃于南雄造战舰,遣元震攻掠程乡、兴宁、长乐山寨,遂陷韶州,命部将袁仁仲守之。[14]壬辰春,战舰成,率兵数万进攻广州,何贞以兵逆于胥江,一鼓而破,意广东可不战而下。忽天昼晦,大雨如注,雷震其樯,舟不能进。天瑞仰天祝曰:“广州非予所有,则天为霁明,当即日还师。”祝已,天果霁,乃归赣。是年,以兵攻湖南桂阳山寨,皆俘获之以归。王师克临江,天瑞始惧,遣元震筑垒太壶头为备御计。九月,王师至赣,天瑞闭城拒守,常遇春、邓愈乃浚壕立栅以困之。十月,元震窃出觇兵势,遇春亦从数骑出,猝与相遇,元震不知其为遇春也,过之。及遇春还,元震始觉,来袭遇春,遇春遣壮士挥双刀击之,元震奋铁挝以拒,且斗且却,遇春曰:“壮男子也,舍之。”乙巳正月,天瑞援绝粮尽,遣元震出降,天瑞亦肉袒诣军门,遇春送之建康。元震本姓田氏,为天瑞养子,遇春喜其才勇,荐之,授指挥,后复姓田氏。《太祖实录‧熊天瑞本传》。
鼎臣剽悍有胆略,所至毒害,人呼为饶大胆。陈友谅既灭,鼎臣乃守吉安。甲辰八月,常遇春、邓愈兵次吉安,遇春遣人谓之曰:“吾今往取赣,可出城一言而去。”鼎臣不敢出,遣其幼子出见。遇春命坐而饮之,又赠以衣服遣归,曰:“归语而父,将欲何为,匿而不见?吾往矣,不能为尔留,可善自为计。”鼎臣即夜弃城走安福。遇春遂复吉安。鼎臣既走安福,与其党刘颠等仍肆剽掠,邓愈自赣还兵讨之,久不下。乙巳六月,复命元帅王国宝会参政何文辉、黄彬讨之,鼎臣弃城走茶陵,复合浦阳群盗于南峯山寨,与友谅将刘平章寇掠益甚。十一月,国宝出邀击,鼎臣中弩死,馀党皆溃散。《太祖实录》。

五月,陈友谅复侵安庆,大明守将院判赵伯中遁。

九月,大明元帅徐达领兵复平安庆,修城堑,命将士守之,友谅夜遁。

十二月,大明朱文正率兵取吉安,饶鼎臣出走,遂以参政刘齐、陈海同李明道、曾万中、粹中共守之。

至正二十三年癸卯大义四年。四月壬戌,陈友谅复大举兵围洪都。

友谅忿其疆土日蹙,乃作大舰来攻。舰高数丈,外饰以丹漆,上下三级,级置走马棚,下设板房为蔽,置橹数十其中,上下人语不相闻。橹箱皆裹以铁,载其家属、百官,空国而来。洪都城始瞰大江,上既定洪都,命移城去江三十步。友谅巨舰至,不复得近,乃以兵围城,其气甚盛。都督朱文正乃与诸将分城拒守。丙寅,陈友谅兵攻洪都之抚州门,其兵各载竹盾如箕状,以御矢石,极力来攻,城坏三十馀丈。邓愈以火铳击退其兵,随竖木栅。敌争栅,朱文正督诸将死战,且战且集,通夕城完。《太祖实录》。
友谅亲率“高梢子”战船,兵号六十万围南昌,用云梯等攻具百道进击。朱文正城上发炮石、擂木、火箭,无不破之。《国初事迹》。

五月己巳,[15]陈友谅将知院蒋必胜、饶鼎臣等复陷吉安。

李明道与曾万中兄弟不协,明道因潜约必胜兵至城下,明道举火为应,开西门纳之。陈海、万中皆被杀,执参政刘齐、知府朱叔华,曾粹中亡走,经其仇家黄如渊里中。如渊本万中部曲,怨万中兄弟虐其家,叛投鼎臣,执粹中送鼎臣,杀之。必胜胁降齐等,齐等不屈。必胜又破临江,执同知赵天麟,亦不屈,俱送友谅。友谅以三人徇洪都城下,仍以明道同鼎臣等守吉安。《太祖实录》。
甲辰二月,李明道被获,送武昌伏诛。明道,丰城人。家富于赀,乘乱起兵,附徐寿辉,后附陈友谅。及见获于胡大海,上命为行省参政,令与曾万中等守吉安,复叛附友谅。友谅亡,明道走归丰城,剪其须髯,逃匿武宁山中,有茶客识之,缚送武昌。上数其反复之罪,戮于鲇鱼口沙上。明道有畜犬,为我军携至武昌,见明道被戮,嗥鸣不已,衔聚其肉,跑沙瘗之。上义此犬,命衾葬明道。《太祖实录‧李明道本传》。

癸酉,陈友谅兵陷无为州,知州董曾死之。

寇逼其降,曾抗言不屈,遂缚之,沉于江。《太祖实录》。

六月辛亥,陈友谅攻洪都,守将赵德胜死之。

五月丙子,友谅复攻洪都之新城门,薛显将锐卒开门突战,斩其平章刘进昭,擒其副枢赵祥,敌兵乃退。至是六月,友谅围洪都,久不克,增修攻具,攻水关,欲破栅以入。朱文正使壮士以长槊从栅内刺之,敌夺槊更进,文正乃命煅铁戟、铁钩,穿栅更刺,敌复来夺,手皆灼烂,不得进。友谅又攻官步、士步二门,元帅赵德胜力御之,中流矢死。洪都被围既久,内外阻绝,乃遣千户张子明告急于建康,还至湖口,为友谅兵所获,伪许友谅诱降,[16]至城下,大呼令固守。友谅怒,杀之。《太祖实录》。

七月癸酉,太祖自将救洪都。

时徐达、常遇春等亦自庐州还,上会师祃纛龙江,舟师凡二十万俱发。《太祖实录》。

癸未,大明兵次湖口。

友谅围洪都,至是八十有五日。闻上至,即解围东出鄱阳以迎我师。上率诸军由松门入鄱阳。丁亥,遇于康郎山。《太祖实录》。
戊子,上分舟师为十二屯,命徐达、常遇春、廖永忠突入虏阵,呼声动天地,矢锋雨集,炮炮雷鍧,波涛起立,飞火照曜,百里之内,水色尽赤,焚溺死者二三万人,流尸如蚁,弥望无际。己丑,焚伪平章舟,刈戮二千馀。辛卯,复酣战,虏将张定边素号枭猛,上亲御之,将士皆死战,历一二时。遇春等左右夹击,杀士卒无筭。张中矢百馀,退,潜保鞋山,不敢吐气。我师亦移据湖口,扼彼喉衿,列栅南北江岸,置大筏中流,水陆戒严,以候其发。宋濂《平江汉颂序》。
戊子,命徐达等进兵薄战,达急攻,败其前军,获一巨舟而还。俞通海乘风发火炮,焚寇舟二十馀艘。指挥韩成、元帅宋贵、陈兆先等俱战死。[17]友谅枭将张定边奋前欲犯上舟,舟适胶浅,遇春从旁射中定边,定边舟始却。通海来援,舟骤进水涌,上舟遂脱。永忠随以飞舸追定边,定边走,身被百馀矢。是日,命徐达还守建康。己丑旦,上亲布阵,与友谅战。敌兵舟舰相连,至晡,东北风起,上命以七舟载荻苇,贮火药,束草为人,饰以甲胄,命敢死士操之,乘风纵火,须臾抵敌舟,其水寨舟数百艘悉被燔,[18]烟焰张天,湖水尽赤,友谅弟友仁、友贵及平章陈普略等皆焚死。友仁,即所谓五王也,眇一目,有智数,枭勇善战,友谅为之丧气。普略,即新开陈也。庚寅,上所乘舟白,友谅欲并力来攻,夜令诸船尽白其樯,旦视莫能辨。辛卯,复联舟大战,俞通海、廖永忠、张兴祖、赵庸等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拒战,我师望六舟无所见,谓已陷没。有顷,六舟旋绕敌船而出,我师见之,勇气百倍,合战,自辰至午,敌兵大败,旗鼓器仗浮蔽湖面。张定边欲挟友谅退保鞋山,为我师所扼,不得出,乃敛舟自守,不敢更战。《太祖实录》。
按:《实录》纪戊子之战,张定边直犯御舟,中矢百馀而走。《平江汉颂》之《序》则系于辛卯,相去凡四日。《实录》戊子之战,上与遇春舟俱胶浅。及阅《开平神道碑》则系于壬戌泾江口之战,[19]相去凡三十有五日。又《实录》纪辛卯之战,廖永忠等六舟深入。而《铁冠子传》则云:“己丑,战湖中之康郎山,常忠武王深入,虏舟数四围之,佥以为不可救。”上曰:“勿忧也,亥时当自出。”[20]如期果出,连战辄大胜。伪五王陈友仁及将士溺死者无算。辛卯、己丑,相去又三日。三文皆出宋学士手笔,不知何以与国史错互如此,更相考之。

大明兵泊柴棚。明日,泊左蠡。友谅二金吾将军率所部来降。

我师移舟泊左蠡,友谅亦移兵出泊潴矶,相持者三日。先是,友谅数战不利,右金吾将军欲焚舟登陆,直趋湖南,谋再举;左金吾将军请决战。友谅兵败,乃曰:“右金吾之言是也。”左金吾惧及祸,遂来降,右金吾亦从之。友谅兵力益衰。上移书告之曰:“曩者公犯池州,吾不以为嫌,生还俘虏,将与公为约从之举,各安一方,以俟天命。公失此计,乃先与我为雠,我是以破公江州,蹂蕲、黄、汉、沔之地,因举龙兴十一郡,奄为我有。今又不悔,复起兵端,困于洪都,败于康山,杀其弟侄,残其兵将,此逆天理、悖人心之所致也。公乘尾大不掉之舟,顿兵弊甲,与吾相持。以公之狂暴,正当亲决一战,何徐徐随后,若听吾指挥者,无乃非丈夫乎?”友谅怒,留使者不遣,建金字旗,周回巡寨,令获我战士皆杀之。上命悉出所俘,视有伤者,赐药遣还。又令祭其弟侄及将士之战死者。《太祖实录》。

大明兵出湖口。

我师遂出湖口,命遇春、永忠诸将统舟师横截湖面,邀其归路。又令一军立栅于岸,控湖口者旬有五日,友谅不敢出。上又移书与之曰:“昨兵泊潴矶,尝遣使赍记事往,不睹使回,公度量何浅浅哉!大丈夫谋天下,有何深雠?江淮英雄,惟存吾与公耳,何乃自相吞并?公之土地,吾已得之,纵力驱残兵来死城下,不可再得也。设使公侥幸逃还,益宜修德,勿作欺人之寇,却帝名而待真主。不然,丧家灭姓,[21]悔之晚矣。”友谅忿恚不能答。上遣裨将攻蕲州及兴国,克之。《太祖实录》。

八月,大明兵与伪汉兵大战于鄱阳湖,陈友谅败绩而死。其子理自立,仍据武昌为都,改元德寿。

八月,虏食尽,遣舟五百艘掠粮都昌,又为我大将所获。壬戌,虏计穷,冒死突出,将上趋九江。上命诸将一时俱合,其大战如戊子,自辰达酉,督战益急。友谅中飞矢毙于舟中。癸亥,降其众五万,上命释之,不戮一人。《平江汉颂序》。
壬戌,友谅穷蹙,欲奔还武昌,乃率楼船百馀艘趋南湖嘴,为我师所遏,遂欲突出湖口,上麾诸将邀击之。我舟与敌舟联比顺流而下,自辰至酉,力战不已。至泾江口,泾江之师复击之。未几,有降卒来奔,言友谅在别舸,[22]中流矢贯睛及颅而死。诸军闻之,大呼喜跃,敌众大溃,擒其太子善及平章姚天祥等。明日,友谅平章陈荣、参政鲁某、枢密使李才、小舍命、王副枢、贾佥院及指挥以下,悉以其楼船军马来降,得士卒五万馀人。太尉张定边及杨丞相、韩副枢乘夜以小舟窃载友谅尸及其子理走武昌,追之不及。定边等至武昌,复立理为帝。《太祖实录》。
陈友谅与大兵战鄱阳湖,中箭死。友谅篡徐真逸,僭号大汉,改元天定、大义,至是亡。[23]《庚申外史》。
友谅攻龙兴久不下,台兵至,合战鄱阳,前后相持者八十馀日,大战者五六,死者六、七万人。兵既不支,欲退出湖口,为流矢所中而卒。《草木子》。
先是三月,徐达领大军攻庐州,老左坚守,不克。围至七月,陈友谅亲率大船进鄱阳湖来侵,徐达弃围援之。上亲领舟师往征,衣甲、铠仗、旗帜、火炮、火铳、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枪、大小将军筒、大小铁炮、神机箭及以芦席作圈,围五尺,长七尺,糊以纸布,丝麻缠之,内贮火药捻子及诸火器,名曰“没奈何”,用竿挑于头桅之上,两船相帮,燃火线,烧断悬索,“没奈何”落于敌船舟中,火器俱发,焚毁无救。上敕相国徐达、平章常遇春为前锋,平章廖永忠、俞通海为左、右翼,馀船列帮而进。上以所乘船如征江州之势,令愈严肃,师愈鲜明,舟愈齐整。戒将士曰:“昼则视旗帜,夜则视灯笼,远则聆信炮,近则听金鼓。”以翺、翔二船为左右副,以风斗快船为前导,大小船只相继而进。兵至左蠡,旌旗蔽日,金鼓震天,帆幔遮水,衣甲耀日,遥列数百里。友谅后继之船,尽被俘获。江西守将朱文正,邓、薛二参政,率军力战,友谅将士不能近城。闻我援兵至,弃围赴战。友谅战船涂红为号,大者容三千人,中者容二千五百人,小者容二千人,其船以灰蔴艌底,与两厢头尾不艌,或谓友谅曰:“何止艌底?”友谅曰:“此一去船,何须尽艌?”以致友谅战船皆不及上船之坚。以白、红分两军。陈氏之兵曾经龙江、江州、湖广三处大败,善战者损折,却于湖、潭、荆、襄等处征田夫市子,三丁抽一为军,号曰“蓬合”,且十人无二三惯战。及船相帮,望见白船水上周旋迅疾,旗帜、帆幔、衣甲、器械,又闻金鼓铳炮之声,魂魄俱丧,安能操戈执弓哉?友谅惟恃巨舰,未知军心恇怯。白船往来湖中,仰而射红船;红船坚驻,不便转动。一日攻数次,白船轮次而战,红船军力疲倦。七月二十一日大战,红船焚溺二十只,烟焰障天,咫尺不能辨,声震山谷,军浮水面,波浪漂没。白船亦被火裹焚者七只。红船将士焚溺者殆六万人,白船焚溺者七千馀人。馀船相帮,红船被白船相撞,即为碎薪。是日,友谅之弟五王溺水而死,将士浮水求救者蔽水面,上遣快船济之。次日,上设太牢、少年遣使致祭五王之柩于军中,友谅亦以礼遣归。又数日,上遣人赍书诣友谅,约出江决战,友谅允。红船欲出湖口,恐白船袭其后,遂让白船先出。上遂令江西之船坚拒黄泥州及樵市,令谕将士曰:“我船出了湖口,便占上流埠岸,选精锐马步兵登岸待战,风斗快船舣岸排列,海船依次排江中。”次日,遂行。白船尽出,红船方行。白船正出之时,红船不敢追袭者何也?大船泊浅,小船兵锐故也。红船出到湖口,撁埠俱被白船已占,值西风大作,红船之势高距,顺流如箭而下,无所措手足。流至泾江口,抛五铁锚始住。两军相望二十馀里。上指谓都督仇景福曰:“那红船何人的?”景福对曰:“陈氏所乘。”上曰:“我提百万兵,数千里远来除暴,荷天以此子付我掌中,此机不可失。”谕达等曰:“平暴定乱,正在今日。”遂令将士各措火器、兵杖、衣甲于所立信地。二十四日,上于所乘每号船头敕曰:“将士勿动!”捧香炉拜,祝曰:“黎民被难数十年,吾今除暴解纷,实天祐之。克此奸雄,四方宁息,汝等士卒,俱令富贵,今当尽心,以报天意。”即拔剑敕曰:“交锋之际,擅离信地,不用心者斩!”遂令钉其水门平基,撤其上下木梯,拽搐两厢悬铃,兵皆倒身摇橹,又值西风顺水,船下如箭。比至红船三百步间,箭铳、将军筒、标叉俱发如雨,红船将士无所躱避,仅以板牌遮身,或伏匿,或趋走,无出视者,白船竟过矣。上命亲军指挥康茂才率二十八宿令船水撁挽船而上十五里许,顺流再下,红船将士望之如山崩。友谅度不能支,出首箭窗中呼从船,而白船已至,箭铳齐发,友谅左太阳中箭。须臾,陈氏之卒泅水报曰:“友谅死矣!”上传令曰:“友谅已中箭死,兵船将士,敢有擅杀一人者斩!”陈氏将士闻之,全船来归者相继不绝。友谅尸已为近侍窃载遁于湖广矣。其部下省院官及八阵指挥率领海船再战,俱不胜而降,辎重尽为俘获,惟知院蟒张海船不战而遁,向友谅所谓“一去船”者,今果验矣。所获战船,上下左右箭刺如猬。上大悦,谕众曰:“友谅中箭而死,将士之功,胜于赤壁走曹操远矣。稠人难辨射死者,均给重赏,以劳汝等。”次日,上执炉焚香,朝天拜祝曰:“异日天下一家,与汝等巴都儿共享富贵,教汝都做大官。”拜毕,上于船楼上设金椅,坐定,保驾都督仇景福率八枝壮士一千三百人称万岁,谢恩,遂设大筵,即命班师。后至王宫,以在船一千三百人罗于两庑下,赐以酒肉,恣其醉饱。次日,每人给以金龙宫段一表里,冬夏布五匹,银五两,麦各五石,铜钱六千文,省、府、卫及千百户、镇抚等官给赐各有差。
友谅解南昌围,退出康山,与太祖大战。太祖颇惧,问刘基:“气色如何?”基曰:“我兵必胜之气,当力战。”及友谅中流矢死,太祖谓基曰:“我不当有安丰之行,使友谅乘我之出,京城空虚,顺流而下,捣我建康,我进无所成,退无所归。友谅不攻建康而围南昌,此计之下者,不亡何待!”乃知天命有所归也,遂班师。《国初事迹》。
友谅有权术,兵强一时,及弑主称帝,群下多不服而叛,遂至灭亡。死时年四十四,自称帝至死,仅四年。友谅之初起也,其父甚恐,曰:“汝一捕鱼儿,欲图大事,吾不愿也。何不守汝故业?”友谅曰:“昔有术者观先世葬地,谓我后当富贵,今正其时。”及稍贵,遣人迎其父,父曰:“汝不听吾言而起事至此,吾惧不能免。”至是果败。《太祖实录‧陈友谅本传》。

甲子,大明遣兵追陈理于武昌。

九月丁卯,太祖发湖口,还建康。壬午,太祖命李善长、邓愈留守建康,复率诸将亲征陈理于武昌。

十月壬寅,上兵至武昌。[24]

十二月丙申,太祖发武昌还建康。

上率马步舟师,水陆并进,命遇春等分兵立栅,围武昌。又于江中联舟为长寨,以绝其出入之路,分兵徇汉阳、德安诸郡。上还建康,命遇春总督诸将守营栅,谕之曰:“彼犹孤㹠处牢中,欲出无由,若来冲突,慎勿与战,久当自下也。”《太祖实录》。
是年十月,湖广伪姚平章、张知院阴遣人言于扩廓帖木儿,设计擒杀伪汉主陈理及伪夏主明玉珍,不果。《元史》。

至正二十四年甲辰德寿元年。正月丙寅,大明李善长、徐达等奉太祖为吴王。

二月乙未,太祖以诸将围武昌久不下,复亲往视师。

先是,张定边潜遣卒夜由观音阁缒城走岳州,告其丞相张必先使入援。必先去城二十里,军于洪山。上命常遇春率精锐五千,乘其众未集,击之,遂擒必先。必先骁勇善战,人呼为泼张,城中倚以为重。乃缚至城下示之,必先亦呼定边曰:“吾已至此矣,兄宜自图。”定边气索不能言。武昌城东南有高冠山,下瞰城中,[25]傅友德一鼓夺之,城中益丧气。后数日,上乃遣友谅旧臣罗复仁入城谕降,复仁至城下号哭,理招之入,复仁相持痛哭,乃谕以上意,理与定边遂请降。《太祖实录》。
台兵攻围武昌,一年不拔,泼张以潭、岳兵赴援,兵败见执,遂俱降。《草木子》。
二月,友谅将知院泼张领精兵数千援湖广。上命达率兵数千败之,俘军一千馀人。每四人共用麻编头发木桩钉于鹦鹉州上。是夜雨雪,迨晓,死者过半,宥泼张而羁之。洪武三年,邓愈克河州,班师,至渭源,[26]泼张参政心怀叵测,上遣人赍密旨于愈,即时斩之。俞本《纪事录》。

癸丑,陈理衔璧肉袒,率其太尉张定边等出降。

理至军门,俯伏战栗,不敢仰视。上见其幼弱,起挈其手,曰:“吾不尔罪,勿惧也。”命宦者入其宫传命,慰谕友谅父母。凡府库储蓄,令理悉自取之。遣其文武官僚以次出城,妻子资装,皆俾自随。友谅兄友才亦降。友才,所谓二王者也,友谅命与左丞王忠信守潭州,遣忠信来援武昌,战败而降。上授忠信参政,仍守潭州。友才闻其降而复来,率兵拒于益阳之高山,忠信巽词开谕之,于是友才亦降,与其子大俱送建康。《太祖实录》。
以陈理祖父及所生母并伯、叔、后、妃、嫔、宦载赴应天府。纳友谅次姬为妃。命左丞周德兴守其城。俞本《纪事录》。

太祖至建康。丙寅,封陈理为归德侯,下令谕告中外。

封友谅父普才承恩侯,理归德侯,友谅弟友富归仁伯,友直怀恩伯,弟友仁追封康山王,命有司塑像岁祀焉。后普才削除,理徙高丽。《平汉录》。

徙归德侯陈理于高丽。

洪武五年正月,归德侯陈理、归义侯明昇,居常𩰩𩰩不乐,颇出怨言。上闻之,曰:“此童儿辈,言语小过,但恐为小人瞽惑,不能全始终,宜处之远方,则衅隙无自生,可始终全保矣。”于是徙之高丽,遣元枢密使延安答理护送而往,仍赐高丽国王纱罗文绮四十八疋,俾善待之。《太祖实录》。
高岱论曰:友谅之勇略,虽或未及项羽,而剽性狡悍,出没飘忽,大困而不馁,[27]屡踬而复振。观其龙江败归,还袭安庆;九江之失,疾奔武昌。及徐达召还,不旋踵而有江州之入。是皆败衄之后,旬日之间,而能陷城摧敌,其能开拓封疆,奄有荆、楚,亦一时之雄也。惜其昧强弱之势,失先后之著,据形胜之地,不能进取襄、邓,以窥中原;昧观衅之法,漫焉轻涉龙江,已取覆败。及我方有安丰之后,金陵空虚,则又老师洪都而不为扼𢭏之计。用兵之道,当如是乎?岂可尽委天命耶!然我圣祖之所以得专力于友谅者,则以士诚之乏远图耳。鄱阳之战,亟命徐达归守,友谅既殂,不肯直𢭏武昌,而还师再举,皆恐东吴之乘其后也。区区戎简辈,一老书生,焉足以知圣算哉![28]

校勘记

编辑
  1. “玉沙县”,原本讹“玉”为“王”,据《元史》卷五九《地理二》、《明史》卷四四《地理五》改。
  2. “赵琮”,原本讹“琮”为“宗”,据《太祖洪武实录》卷一三改。
  3. “欲举兵攻台”,原本讹“攻”为“收”,据《草木子》改。
  4. “濒江”,《适园》本作“江濒”。
  5. “上调常遇春拒长张于龙湾”,原本脱“调”,据《适园》本补。
  6. “鞭而囚之”,原本讹“因”为“攻”,据《太祖洪武实录》卷八改。
  7. “广济”,原本讹“济”为“信”,据《太祖洪武实录》卷九改。
  8. “不能支”,原本讹“支”为“未”,据《太祖洪武实录》卷九改。
  9. 原本脱“溥遂与同知郭敬、总管孟兴、元”,意不明,据《太祖洪武实录》卷九补。
  10. “检校”,原本讹“校”为“较”,据《太祖洪武实录》卷九改。
  11. “乃诈为商贾”,原本讹“乃”为“仍”,据《太祖洪武实录》卷一0改。
  12. “纳速儿丁”,原本脱“丁”,据《太祖洪武实录》卷一0补,下同。
  13. “剧饮使醉”,原本脱“使”,意不明,据《太祖洪武实录》卷一0补。
  14. “袁仁仲”,原本作“元任重”,《适园》本作“袁仲任”,据《太祖洪武实录》卷一五改。
  15. “己巳”,原本讹“己”为“乙”,据《太祖洪武实录》卷一二改。
  16. “诱降”,原本舛作“降诱”,据《太祖洪武实录》卷一二改。
  17. “陈兆先”,原本讹“陈”为“李”,据《太祖洪武实录》卷一二改。
  18. “其水寨舟数百艘悉被燔”,原本脱“其”、“悉被燔”,意不明,据《太祖洪武实录》卷一二补。
  19. 原本脱“阅”,据《适园》本补。
  20. “上曰”,原本讹“上”为“中”,据《适园》本改。
  21. “丧家灭姓”,原本讹“姓”为“性”,据《太祖洪武实录》卷一二改。
  22. “友谅”,原本讹“友”为“及”,据《太祖洪武实录》卷一三改。
  23. 《庚申外史》作“僭号大汉,改元大义,天完至是亡”,是。征之史籍,陈友谅无建元“天定”之举。
  24. 原本无,据《适园》本补。
  25. “下瞰城中”,原本讹“瞰”为“联”、“中”为“下”,据《太祖洪武实录》卷一四改。
  26. “至渭源”,原本讹“渭源”为“谓原”,《太祖洪武实录》卷一七八洪武十九年七月条载︰“吴沉……左迁渭源县学教论。”据改。
  27. “大困而不馁”,原本讹“不”为“大”,据《国榷》卷一、《适园》本改。
  28. “焉足以知圣算哉”,原本讹“焉”为“乌”,据《国榷》卷一、《适园》本改。
 上一卷 ↑返回顶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