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台对照活用辞典/ㄍㄨㄛˊ

ㄍㄨㄛˊ

编辑

 古获切,麦韵

国音 ㄍㄨㄛˊ∥

台甘 ㄏㄧㆤㆶ ͘。ㄍㆦㆶ(皆罕用)∥

普闽 ㄍㆦㆶ。


ㄍㄨㄛˊ

编辑
[名] 腘窝。腿弯曲时,腘部形成一个“窝”。(台)ㄎㄚㄨㄚㆵㄨㄢㄎㄚㄎㄧㄠ(普闽典)。ㄎㄚㄠ˫ㄨㄢ(厦门)。按:反面是膝盖。


ㄍㄨㄛˊ

编辑

 古获切,麦韵

国音 ㄍㄨㄛˊ∥

台甘 ㄍㆦㆶ∥

普闽 ㄍㆦㆶ。


ㄍㄨㄛˊ

编辑
[名](文) (台)ㄍㆦˋㄉㄞ˫ㄌㄧˋ
ㄌㄨˋ
ㄒㄧㄥ˪ㄎㆰ˪ㄊㄠˊㄎㄚㆶㄊㄠˊㄆㆤ˪ㄍㄨㄣ
ㄍㄧㄣ
。 互见【巾帼】。“女性”的代称。
类语:帼:巾。帕。


ㄍㄨㄛˊ

编辑

 古获切,麦韵

国音 ㄍㄨㄛˊ。(又音)ㄍㄨㄞ。新华典以“ㄍㄨㄞ”为准,(又音)ㄍㄨㄛˊ∥

台甘 (文)ㄍㆦㆶ∥

普闽 ㄍㆦㆶ。


ㄍㄨㄛˊ

编辑
[动] 用手掌打人的脸。(台)ㄍㄨㄚㆵ。腮(/揌)ㄙㄞ。ㄒㄧㄢ˪𢻷ㄅㄚㄏㆲ(普闽典),( )。──以上各音闽南、台湾均相同,通用。字形则待定。 例:~脸。(台)ㄍㄨㄚㆵㄘㄨㄧ˪ㄆㄨㆤˋ
类语:打耳光。给他一记。(台)ㄒㄧㄢ˪(/ㄏㆲ/ㄙㄞ)ㄘㄨㄧ˪ㄆㄨㆤˋ(均上口词),𢻷ㄅㄚ(ㄊㄠˊㄎㄚㆶ)。按:“ㄅㄚ”(巴,𢼌),台语用于,~头壳。ㄒㄧㄢ˪ㄍㄨㄚㆵ ͘ㄏㆲㄙㄞ,用于打面颊。台语没有打“耳朵”的词汇。新华典的“ㄍㄨㄞ”音可举以与台语“ㄍㄨㄚㆵ”相对应。


ㄍㄨㄛˊ

编辑

 郭擭切,陌韵

国音 ㄍㄨㄛˊ∥

台甘 ㄎㄧㆤㆶ。(十五音)ㄎㄧㆤㆶ∥

普闽 ㄍㆦㆶ。按:集韵陌韵里,郭虢,同音。


ㄍㄨㄛˊ

编辑
[名] 周朝国名,在今陕西,河南一带。


ㄍㄨㄛˊ

编辑

 骨或切,德韵

国音 ㄍㄨㄛˊ∥

台甘 ㄍㆦㆶ∥

普闽 ㄍㆦㆶ。


ㄍㄨㄛˊ

编辑
1 [名](文) (台)ㄍㆦˋㄉㄞ˫ㄑㄧㄥㄗㄨㄏㆦˊㄨㄧˊㄍㆦㆶ”。 天子,皇帝之相对称。 如:齐~,楚~。而称士大夫为“家”。联称,→国家。今“国家”的简称。 如:中~,美~。我爱我~。(台)ㆣㄨㄚˋㄞ˪ㆣㄨㄚˋㄍㆦㆶ(/ㄍㆦㆶㄍㄚ)。


ㄍㄨㄛˊ

编辑
2 [在状位,定语] 表:国家的……。 例:~语。(台)ㄍㆦㆶㆣㄨˋ
ㆣㄧˋ
。 ~土。(台)ㄍㆦㆶㄊㆦˋ。 ~民。(台)ㄍㆦㆶㆠㄧㄣˊ


ㄍㄨㄛˊ

编辑
3 [在状位] 表:本国的。 例:~语。(台)(语)ㄍㆦㆶㆣㄨˋ
ㆣㄧˋ
。 按:和外国语相对称。


ㄍㄨㄛˊ

编辑
4 [在状位] 表:两国或多国之间的。 例:~交,即邦交。(台)ㄌㄧㆲˋㄍㆦㆶㄐㄧㄍㄢㄍㄠㆣㄧ˫→ㆣㄧˊ。 ~界。(台)ㄍㆦㆶㄍㄞ˪ㄍㆦㆶㄍㄚㆴㄍㆦㆶㄐㄧㄍㄢㄍㆤㆷㄍㄞ˪ㄍㆦㆶㄍㄧㄥˋ


ㄍㄨㄛˊ

编辑
5 [状位] 表:特别出色。出名,普遍受到推荐推举的。 例:~色。(台)ㄉㄧㆤㆶ ͘ㄅㄧㄚㆵ ͘ (⿰美水)ㄙㄨㄧˋㄌㄧˋ
ㄌㄨˋ
ㄒㄧㄥ˪。 ~手。(台)ㄍㄧ˫ㄉㄧㆤㆶ ͘ㄅㄧㄚㆵ ͘ㄍㄜㆠㄧㄥˊㄒㄧㄥㄒㄧㄣㄊㆤˋㄌㄧㄥˊㄌㄧㆤㆶ ͘ㄘㄨㆵㄐㄧㆲ˪ㄙㄨㄢˋㄑㄧㄨˋ


ㄍㄨㄛˊㄐㄧˊ

编辑
[名] (台)ㄐㄧㆵ ͘ㆤˊㄌㄤˊㄙㆦˋㄒㄧㆦㆶ ͘ㄅㆦˋㄐㄧㆵ ͘ㄍㆦㆶㄐㄧㆤㆶ ͘ㄍㄨㄢ˪


ㄍㄨㄛˊㄐㄧˋ

编辑
[状副] (台)ㄍㆦㆶㄍㄚㆴㄍㆦㆶㄉㄧㆲㄍㄢㄒㄧㆲㄍㄨㄢㄍㄨㄢㄏㆤ˫


ㄍㄨㄛˊㄐㄧㄚ

编辑
[名] (台)ㄍㄨ˫ㄅㄧ˫ㄌㄧㄥˋㄊㆦˋㆢㄧㄣˊ
ㄌㄧㄣˊ
ㆠㄧㄣˊㄗㄨˋㄍㄨㄢˊㄐㄧㄥ˪ㄏㄨˋㄙㄨ˪ㄧㄠ˪ㄙㆦ˪ㄗㄞ˫ㄧㆵㄉㄧㄥ˫ㄉㆤ˫ㄧㆤㆶ ͘ㄌㄞ˫ㄙㆦˋㄗㆦㄐㄧㆵㄐㄧㄥ˪ㄉㄧ˫ㄊㄨㄢˊㄊㆤˋ


ㄍㄨㄛˊㄧㄡˇ

编辑
[动状] (台)ㄙㄢˋㄎㄨㄢˊㄒㄧㆦㆶ ͘ㄍㆦㆶㄍㄚ。 例:~财产。 ~林。(台)ㄙㄢˋㄎㄨㄢˊㄒㄧㆦㆶ ͘ㄍㆦㆶㄍㄚㄒㄧㆬㄌㄧㆬˊ


ㄍㄨㄛˊㄧㄣ

编辑
[名] 由国家审定为全国遵用的标准音。如中国现今以北平(/北京)音为国音(重编国语)。(台)ㄍㆦㆶㄧㆬ


ㄍㄨㄛˊㄨㄣˊ

编辑
[名] (台)①ㄊㆲˋㄑㄧㄥㄅㄨㄣˋㄍㆦㆶㆣㄧˋ
ㆣㄨˋ
ㆠㄨㄣˊㆠㄨㄣˊㄏㄚㆶ ͘。②ㄅㄨㄣˋㄍㆦㆶㆠㄨㄣˊㆢㄧ˫
ㄌㄧ˫
。③ㄏㄚㆶ ͘ㄏㄠ˫ㄍㆦㆶㆠㄨㄣˊㄎㄜㆠㆦㆶ ͘ㄧㆲ˫ㄍㆦㆶㄧㆬㄍㄤˋㄒㄧㄨ˫ㄍㆦㆶㆠㄨㄣˊㄍㄠ˪ㄗㄞˊ


ㄍㄨㄛˊㄩˇ

编辑
[名] (台)ㄗㄨㄢˊㄍㆦㆶㄊㆲˋㄧㆵ使ㄙㄨˋㄧㆲ˫ㄅㄧㄠㄗㄨㄣˋㆣㄨˋ
ㆣㄧˋ
ㄍㄧㆲ˫ㄊㆲㆣㄧˋ
ㆣㄨˋ
ㄧㄨˊㄏㆲㄍㄧㄢˊㄒㄧㄥㄏㄨㄚˊㄒㄧ˫ㄍㆦㆶㆣㄧˋ
ㆣㄨˋ
ㄨㄣ˫ㄉㆲ˫ㄗㄨㆤ˪ㄍㄜㆠㆦㆶ ͘ㄆㄧㄠ。 例:用标准国音。(台)ㄍㄤˋㄆㄧㄠ
ㄅㄧㄠ
ㄗㄨㄣˋㄍㆦㆶㆣㄨˋ
ㆣㄧˋ
ㄍㄤˋㄒㄧㄨ˫ㄅㄨㄣˋㄍㆦㆶㆣㄨˋ
ㆣㄧˋ
ㆠㄨㄣˊ


𬇹ㄍㄨㄛˊ

编辑

 古获切,麦韵

国音 ㄍㄨㄛˊ∥

台甘 未收∥

普闽 ㄍㆦㆶ(罕用)。


ㄅㄟˇ𬇹ㄍㄨㄛˊ

编辑
[名] 地名,在江苏省。(台)ㄅㄚㆶ𬇹ㄍㆦㆶ


ㄍㄨㄛˊ

编辑

 古获切,麦韵

国音 ㄍㄨㄛˊ。新华典同。(另音)ㄒㄩˋ(呼臭切,锡韵,脸面也)(罕用)。ㄍㄨㄛ,骨或切,陌韵(集韵)。新康典音“ㄍㄨㄛ”∥

台甘 ㄏㄧㆤㆶ ͘。按:半边音∥

普闽 (文)ㄍㆦㆶ。


ㄍㄨㄛˊ

编辑
[动](文) 割下耳朵。(台)ㄍㄨㄚㆷㄏㄧ˫
ㄏㆪ˫
。按:ㄍㆦˋㄗㄚˋㄒㄧㄜㄐㄧㄢ˪ㄒㄧˊㄍㄨㄚㆷㄏㆪ˫
ㄏㄧ˫
(左边)ㄗㄜ˪ㄐㄧㄥ˪ㄍㄧㄢ˪ㄏㄧㄢ˪ㄍㆲㄐㄧㆵ ͘ㆤˊㄏㆪ˫
ㄏㄧ˫
ㄉㄞ˫ㄅㄧㄠˋㄐㄧㆵ ͘ㆤˊㄌㄤˊㄊㄠˊ。所以“馘”字亦写从“耳”的“聝”。和平时代以“馘首”表示:被革职,撤职。台语说:“ㄊㄞˊㄊㄠˊ”并非真“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