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重刻《外台秘要方》序
编辑程子敬通,醇儒也,而旁通于医。吾于医固未之学,而一接程子指脉说病则目无全人,微言高论叠见层生,闻未闻,解未解。程子之于医几乎道!又见其医人也,虽极贱贫,但一接手则必端问详审,反复精思,未尝有厌怠之色。其疑难者,多至盈时,惟恐少误,无惑而后动其心。行复如是,是其人一第而为宰官,推是道也,用是心也,以往其谋国,以善万里生民之寄,岂可及哉?有唐王刺史《外台秘要》一书,更五代,至宋孙中丞一较正行之,及今而绝。程子不忍图令其流布人间而为馀言。馀因问程子∶如欲知医,何道而能精?曰∶必好学。将何学?曰∶先读书。读书可以医乎?曰∶读书而不能医者,有之矣,决未有不读书而能医者也。呜呼!天下事皆然耳,独医也乎?馀因问程子∶以子之道,医世之人,当吾世而既日不暇给,及身后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吾惧其不传也。盍得其人而传之,何以书?程子曰∶师之求弟,甚于弟之求师,有来学人,吾愿尽所学焉,尔而无如今之来学人,未尝求学,徒以求行也。是道也,非苦心十年不可得。而今之学人,来辄问曰∶欲就师,授十日,足乎?一若是其亟也,吾虽欲传,其何从而传?呜呼!天下之学,大抵然耳,独医也乎?古之君子其于道也,其始也,急求人而已,及其求人不可得,则不得不有事于书,以冀其长存天地之间,其于书也,不必自着书,而章隐继绝图存古人之书。古人之书,其赖有心之后人以获行世者,多矣。初不必后人之尽有心、尽好学而能读也,而其书则不忍以不存,以为万有一人焉,有心好学,而一能读是书也,则是一书为遂不虚存也,更百世而当有人焉,出而视今日之敬通程子,亦犹程子之视唐宋王刺史、孙中丞两先生也,则今日之及程子之门而欲以十日尽学其所学人,程子其亦可以谢之而无所负矣。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奉命参佐军务钦授山东道监察御史郡人金声撰
重刻《外台秘要》序
编辑尝谓良医与良相功齐,总之能为民生造命耳。予武夫也,不知相亦不知医,惟是人之有疾,不啻已出,值此沧桑变故之际,民遭兵火,若患热烈之症,予滥任抚绥,尤当视民如伤恨,不能人人而投以清凉之剂。自入新安以来,每问民间疾苦,见程生衍道者业儒而通医,博施济众久矣,更构唐时王刺史《外台秘要》四十卷,详订而剞劂之。盖医之有方,犹兵之有法也。说者曰∶功在一隅者小,而功在四海者大。又曰∶功在一时者小,而功在千古者大,是程生传流方略意也。若然,则程生志在要功矣,而非也。程生恐匹夫匹妇疾病而无告,又恐良医良相,世代不全,有不能弭病于无病之先,尚可瘳病于有病之后,继宋而镌寿民,因以寿国,大有深心。文王画卦使人知吉凶,孔子作《春秋》使人知君臣,即此意也。程生一士子藉医而行相道,然与予抚民一念默相吻合,又以医而兼将矣,曷可与庸人道也。天下后世能按此而扩充之,又何病民之与有?
钦命提督徽甯池太等处地方总兵官都督同知榆林张天禄题
《外台秘要》序
编辑天下事,久坏于庸人,而庸医均之。所谓庸者,皆不学无术之人也。其遇事也,初不晰其受病之源,并不审其对治之方,而或以姑息养痈,或以卤莽尝试。究之卤莽之为害,什居五;而姑息之为害,什居八。乃始借手以贻后人,曰∶吾姑徐徐无动为大耳,不知邪气日深,元气日削,而大命已随之。所谓庸臣误国与庸医误人,其情同,其罪均,而其原皆本于不学,使其学之而穷究古今之病源,细考古今之方略,其病之在标、在本也,其方之宜补、宜泄也,其病之或传、或变也,其方之不执、不拘也,彼夫三年蓄艾,能治之于未病之先,与夫一匕回生,能治之于已病之后,皆是先圣先贤当日殚竭之心思,皆是医国医人当日素具之方略,懦者明理,奈何不亟亟讲求,而以人命为戏耶!此馀友敬通氏探析性命之微,雅抱之痛,而以好学不倦之旨,牖人以博施济众之方,先梓《外台秘要》,续补《圣济总录》,寿国寿民,具兹编矣,程子之功顾不伟欤。
时崇祯庚辰清和之吉赐进士及第翰林院编修国史讲官邑人吴孔嘉撰
自序
编辑盖闻上古之世,方不如医,中古之世,医不如方甚矣。医与方之并重也,世降而方愈凌杂,莫不各据一家言,彼此互相是非,间有二三验方,亦惟是父师传之子弟,绝不轻以示人。而其镌行于世者,率皆依样葫芦,时或改头换面以博名高则已矣。馀独取《外台秘要》付之剞劂者何?请得而备言之。盖自神农氏深明药性,着《本草经》三卷而未有方也,轩辕氏日与岐伯、雷公剖析病机,着《素问》、《灵枢经》各九卷而未有方也;商周之间如伊芳尹、如和、如缓、如跗,皆以医名而未有方也;越人受长桑君之禁方,所传于世者,《八十一难经》及治虢太子尸厥耳,而其为带下医、小儿医、耳目痹医,俱未悉其所以为方也。仓公受公乘阳庆之禁方,所可晓者莨菪子汤、苦参汤耳,其他火齐汤、下气汤、阳剂刚石、阴剂柔石,亦未悉其所以为方也。若夫刳肠、湔胃无论,其方不传,即令华元化方传至今而亦难乎效其为方也。惟是仲景氏出有《卒病论》以治伤寒,着方一百一十三;有《金匮要略》以治杂病,着方一百一十二医方,实开先焉,盖鼻祖也。又得叔和王氏为之诠次,俾仲景之微旨益以彰明,叔和氏不更立方,即述仲景之方为方者也。皇甫士安之《甲乙经》特重针刺而无方,巢元方之《病源》每病必有源,源必立论而无方。览者,咸以无方致憾。迨唐有孙真人者,初着方三十卷,晚复增三十卷,自珍其方曰《千金》,医方较明备焉,盖大宗也。乃前后乎孙真人者,人则有深师、崔尚书、孙处士、张文仲、孟同州、许仁则、吴升若而人,方则有《广济》、《录验》、《删繁》、《肘后》、《延年》、《短剧》、《必效》若而方,门分派别,编帙从未有综而辑之者,独刺史王焘先生,前居馆阁二十年,采摭群书,汇成方略,上溯炎昊,下及诸家。《伤寒》一遵仲景,发论率冠《病源》,虽置针法不言,而大唐以前之方《千金》则居多焉。卷凡四十,方馀六千,盖集医方之大成者。题曰《秘要》,要也。自宋皇诏谕刊布,后无复锓梓以广其传,岂非沿习时尚而探源证本者之寡其俦哉!夫天下何事不宜师古,文则六经之外必追秦、汉,字则篆而后必法锺、王,至不然?昔祖讷云∶辨释经典,小有异同,不足以伤风教,汤药小小不达,则后人此馀亟欲以《外台秘要》公诸海内之深意也。向购写本,讹缺颇多,因复殚力校。遇有疑义,则旁引类证,录于篇侧,其无文可征者,不敢强释,以俟解人。十载始竣厥工。客阅而谓馀曰∶奥义之难析也,圆机之莫辨也,浅识可以漫试乎?馀曰 ∶用其所信,阙也。又谓∶世代之推迁也,风气之殊尚也,陈辙可以适时乎?馀曰∶不师其法,可也。且谓同病而异方也,同方而异治也,毫厘不几千里乎?馀曰∶ 三部微妙,五脏精华,察之在目,合色脉而后定方,求其曲当可也。总之,以方为方,方遂一成而不易;以矩为方,方乃万变而不穷。诚究心于平昔,会其所以立方之意,斟酌于临时症之方,果属热而当寒,何不参之河间?湿而宜燥,何不参之东垣?可汗、可吐而可下,何不参之子和?阴阳乖错,营卫失调,何不参之丹溪?博洽前方,勿执我见,期于实有拯救,不愧前贤济民利物之心,则请以《外台秘要》一书为医家之筌蹄也,亦奚不可?
新安后学程衍道敬通父谨识
《外台秘要方》序
编辑唐银青光禄大夫持节邺郡诸军事兼守刺史上柱国 清源县开国伯王焘撰
昔者农皇之治天下也,尝百药,立九候,以正阴阳之变诊,以救性命之昏扎,俾厥土宇用能康甯,广矣哉。洎周之王,亦有冢卿,格于医道,掌其政令,聚毒药以供其事焉,岁终稽考而制其食,十全为上,失四下之。我国家率由兹典,动取厥中,置医学,颁良方,亦所以极元气之和也。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此乎?故三代常道,百王不易,又所从来者远矣。自雷、岐、仓、缓之作,彭、扁、华、张之起,迨兹厥后,仁贤间出,岁且数千,方逾万卷,专车之不受,广厦之不容,然而载祀绵远,简编亏替,所详者虽广,所略者或深,讨简则功倍力烦,取舍则论甘忌苦,永言笔削,未暇尸之。
馀幼多疾病,长好医术,遭逢有道,遂蹑亨衢,七登南宫,两拜东掖,便繁台阁二十馀载,久知弘文馆图籍方书等,繇是睹奥升堂,皆探其秘要。以婚姻之故,贬守房陵,量移大甯郡,提携江上,冒犯蒸暑,自南徂北,既僻且陋,染瘴婴,十有六七,死生契阔,不可问天,赖有经方仅得存者,神功妙用,固难称述,遂发愤刊削,庶几一隅。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皆研其总领,核其指归,近代释僧深、崔尚书、孙处士、张文仲、孟同州、许仁则、吴升等十数家,皆有编录,并行于代,美则美矣,而未尽善。何者?各擅风流,递相矛盾,或篇目重杂,或商较繁芜。今并味精英,钤其要妙,俾夜作昼,经之营之,捐众贤之砂砾,掇群才之翠羽,皆出入再三,伏念旬岁,上自炎昊,迄于圣唐,括囊遗阙,稽考隐秘,不愧尽心焉。
客有见馀此方曰∶嘻,博哉!学乃至于此邪?馀答之曰∶吾所好者寿也,岂进于学哉?
至于遁天倍情,悬解先觉,吾常闻之矣。投药治疾,庶几有瘳乎?又谓馀曰∶禀生受形,咸有定分,药石其如命何?吾甚非之,请论其目。夫喜怒不节,饥饱失常,嗜欲攻中,寒温伤外,如此之患,岂由天乎?夫为人臣,为人子,自家刑国,由近兼远,何谈之容易哉?则圣人不合启金滕,贤者曷为条玉版,斯言之玷,窃为吾子羞之。客曰∶唯唯。呜呼!齐梁之间,不明医术者,不得为孝子,鲁、闵之行,宜其用心。若不能精究病源,深探方论,虽百医守疾,众药聚门,适足多疑,而不能一愈之也。主上尊贤重道,养寿祈年,故张、王、李等数先生继入,皆钦风请益,贵而遵之,故鸿宝金匮、青囊绿帙,往往而有,则知日月所照者远,圣人所感者深,至于啬神养和、休老补病者,可得闻见也。馀敢采而录之,则古所未有,今并缮缉,而能事毕矣。若乃分天地至数,别阴阳至候,气有馀则和其经渠以安之,志不足则补其复溜以养之,溶溶液液,调上调下。吾闻其语矣,未遇其人也。不诬方将,请俟来哲。
其方凡四十卷,名曰《外台秘要方》,非敢传之都邑,且欲施于后贤,如或询谋,亦所不隐是岁天宝十一载,岁在执徐,月之哉生明者也。
较正唐王焘先生《外台秘要方》序
编辑夫外台者,刺史之任也;秘要者,秘密、枢要之谓也。唐王焘台阁二十馀年,久知弘文馆,得古今方,上自神农,下及唐世,无不采摭,集成经方四十卷,皆诸方秘密枢要也。以出守于外,故号曰《外台秘要方》,凡一千一百单四门,以巢氏《病源》、诸家论辨各冠其首,一家之学,不为不详。王氏为儒者,医道虽未及孙思邈,然而采取诸家之方颇得其要者,亦崔氏、孟诜之流也。且古之如张仲景、《集验》、《短剧方》,最为名家,今多亡逸,方中,亦不能别白,王氏编次,各题名号,使后之学人,皆知所出,此其所长也。又谓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其法云亡且久,故取灸而不取针,亦医家之蔽也。此方撰集之时,或得缺落之书,因其阙文、义理不完者多矣。又自唐历五代,传写其本,讹舛尤甚,虽鸿都秘府,亦无善本。国家诏儒臣较正医书,臣承命,以其书方证之重者,删去以从其简;经书之异者,注解以着其详,鲁鱼豕亥,焕然明白。臣谓三代而下,文物之盛者,必曰西汉,止以侍医李柱国较方技,亦未尝命儒臣也。臣虽滥吹儒学,但尽所闻见,以修正之,有所阙疑,以待来哲。总四十卷,并目录一卷。恭惟主上盛德承统,深仁流化,颁此方论,惠及区宇,赞天地之生育,正万物之性命,使岁无疵疠,人不夭横,熙熙然歌乐于圣造者也。
前将仕郎守殿中丞同较正医书臣孙兆谨上
卷第一
编辑卷第二
编辑卷第三
编辑卷第四
编辑卷第五
编辑卷第六
编辑卷第七
编辑卷第八
编辑卷第九
编辑卷第十
编辑卷第十一
编辑卷第十二
编辑卷第十三
编辑卷第十四
编辑卷第十五
编辑卷第十六
编辑- 五脏劳论一首
- 肝劳论一首
- 肝实热方二首
- 肝劳虚热方四首
- 肝劳虚寒方五首
- 胆实热方二首
- 髓虚实方二首
- 咽门论并伤破声嘶方二首
- 六极论一首
- 筋极论一首
- 筋实极方四首
- 筋虚极方二首
- 筋虚胞转方二首
- 转筋方七首
- 心劳论一首
- 心劳实热方五首
- 心实热方三首
- 脉极论一首
- 脉热极方三首
- 脉寒极方四首
- 脾劳论一首
- 脾劳实热方四首
- 脾劳虚寒方三首
- 脾实热方六首
- 泻脾丸主脾气不调及腹满方三首
- 温脾汤主脾气不足及不调下痢方六首
- 温脾丸主脾胃中冷及不足方四首
- 肉极论一首
- 肉极热方四首
- 肉极寒方五首
- 肺劳论一首
- 肺劳实热方五首
- 肺劳虚寒方二首
- 肺虚劳损方三首
- 气极论一首
- 气极热方三首
- 气极寒方二首
- 肾劳论一首
- 肾劳实热方二首
- 肾劳虚寒方二首
- 肾劳热方二首
- 肾热方三首
- 骨极论一首
- 骨极实方四首
- 骨极虚方七首
- 精极论并方三首
- 虚劳失精方五首
- 虚劳尿精方八首
- 虚劳梦泄精方一十首
卷第十七
编辑卷第十八
编辑卷第十九
编辑卷第二十
编辑卷第二十一
编辑卷第二十二
编辑- 耳聋方二十二首
- 风聋方三首
- 耳聋有脓方三首
- 久聋方五首
- 耳鸣方六首
- 耳方一十首
- 耳卒疼痛方三首
- 耳卒肿方二首
- 通耳中脓方二首
- 虫入耳方九首
- 蜈蚣入耳方三首
- 蚰蜒入耳方三首
- 飞蛾入耳方二首
- 蚁入耳方二首
- 耳杂疗方八首
- 鼻中息肉方一十一首
- 鼻方五首
- 肺寒鼻方二首
- 鼻窒塞不通利方七首
- 鼻塞常清涕方二首
- 鼻生疮及疳虫蚀方九首
- 牙疼方八首
- 齿痛方一十一首
- 齿疼方六首
- 牙齿疼痛方八首
- 齿方五首
- 齿风疼痛方三首
- 龋齿方七首
- 齿虫方五首
- 风齿方四首
- 风齿根出方二首
- 风齿口臭方二首
- 牙齿风龋方三首
- 牙齿疼风虫俱疗方五首
- 风冲牙齿摇动方二首
- 疳虫食齿方一十首
- 齿痛有孔方四首
- 齿挺出及脱落方五首
- 齿间血出方三首
- 齿血不止方四首
- 齿肿方二首
- 牙疼痛及虫方三首
- 牙齿杂疗方七首
- 紧唇方一十三首
- 沈唇疮烂方五首
- 唇疮方三首
- 口疮方一十一首
- 口疮久不瘥方二首
- 口吻疮方四首
- 口干燥方五首
- 口臭方九首
- 舌论一首
- 舌本缩口噤方二首
- 舌上疮方二首
- 咽喉舌诸疾方七首
- 口唇舌鼻杂疗方一十四首
卷第二十三
编辑卷第二十四
编辑卷第二十五
编辑卷第二十六
编辑卷第二十七
编辑卷第二十八
编辑卷第二十九
编辑- 从高坠下方三首
- 从高坠下瘀血及折伤内损方一十八首
- 坠损方三首
- 坠落车马方六首
- 折骨方三首
- 伤筋方三首
- 筋骨俱伤方七首
- 折腕方一首
- 折腕瘀血方四首
- 蹉跌方三首
- 被打有瘀血方一十三首
- 被打损青肿方七首
- 许仁则疗吐血及内损方三首
- 金疮禁忌序一首
- 金疮预备膏散方三首
- 金疮方一十一首
- 金疮续筋骨方三首
- 金疮止痛方五首
- 金疮生肌方四首
- 金疮去血多虚竭内补方二首
- 金疮中风方八首
- 诸疮中风寒水露方五首
- 被刀箭伤方一十一首
- 竹木刺不出方一十六首
- 狐尿刺方二首
- 狐刺方五首
- 恶刺方三首
- 灸疮方四首
- 灸疮脓不瘥方三首
- 火烧疮及火油天火疮方三首
- 火灼烂坏方五首
- 汤火所灼未成疮及已成疮方一十一首
- 汤火疮无问大小方四首
- 汤火烂疮方五首
- 汤煎膏火所烧方四首
- 漆疮方二十七首
- 侵淫疮方七首
- 月蚀疮方一十二首
- 代指方一十一首
- 甲疽方五首
- 肉刺方二首
- 手足皲裂方五首
- 手足逆胪及瘃坏方二首
- 疣目方一十九首
- 去黑子方二首
- 疣赘疵黑子杂疗方六首
- 灭瘢痕方一十七首
卷第三十
编辑卷第三十一
编辑卷第三十二
编辑卷第三十三
编辑- 求子法及方一十二首
- 男女受胎时日法
- 推王相日法
- 推贵宿日法
- 久无子方五首
- 养胎法并禁忌一十三首
- 妊娠随月数服药及将息法一十九首
- 妊娠呕吐及恶食方九首
- 妊娠胎动方九首
- 动胎腰腹痛方三首
- 顿仆胎动方四方
- 胎数伤及不长方三首
- 妊娠伤寒方四首
- 妊娠下痢方四首
- 妊娠心痛方九首
- 妊娠腹痛方三首
- 妊娠漏胞方五首
- 妊娠下血及尿血方五首
- 妊娠小便不通利方五首
- 妊娠子淋方五首
- 妊娠大小便不利方五首
- 妊娠子痫方二首
- 妊娠水气方三首
- 损娠方六首
- 数堕胎方四首
- 妊娠得病欲去子方三首
- 落胎去胎方四首
- 产乳序论三首
- 崔氏年立成图法一首
- 十二月立成法一首
- 推日游法一首
- 上日游在内产妇宜在外别于月空处安帐产吉
- 体玄子为产妇借地法一首
- 日历法二首
- 安置产妇法二首
- 产难方二十四首
- 逆产方一十二首
- 横产方四首
- 子死腹中欲令出方一十五首
- 胞衣不出方二十首
卷第三十四
编辑- 产妇忌慎法六首
- 令易产方六首
- 下乳汁方一十五首
- 妒乳疮痛方一十四首
- 乳痈肿方一十八首
- 产后血晕心闷方一十首
- 产乳晕绝方五首
- 产后恶露不绝方四首
- 产后血气烦闷方四首
- 产后心痛方三首
- 产后腹中绞刺痛方九首
- 产后虚热方二首
- 产后虚劳方四首
- 产后风虚瘦损方四首
- 产后虚羸方三首
- 产后中风方三首
- 产后下痢方四首
- 产后赤白痢方五首
- 产后冷热痢方二首
- 产后痢日夜数十行方二首
- 产后卒患淋方五首
- 产后小便不禁兼数方四首
- 产后小便数兼渴方一首
- 产后渴方二首
- 许仁则产后方一十六首
- 产后阴下脱方六首
- 八瘕方一十二首
- 肉方二首
- 妇人崩中方一十一首
- 崩中去血方一十三首
- 妇人阴蚀及疳方八首
- 阴中肿痛方四首
- 阴中疮方五首
- 阴痒方五首
- 阴下脱方四首
- 阴挺出方三首
- 女人伤丈夫头痛方二首
- 交接辄血出痛方二首
- 童女交接他物伤方三首
- 小户嫁痛方四首
- 坐药方三首
- 妇人欲断产方四首
卷第三十五
编辑- 小儿方序例论一首
- 小儿初生将护法一十七首
- 儿初生将息法二首
- 小儿初受气论一首
- 小儿变蒸论二首
- 相儿命长短法并论二十九首
- 小儿藏衣法五首
- 浴儿法一十一首
- 哺儿法三首
- 拣乳母法一首
- 小儿惊痫啼壮热不吃奶吐不已不小便方五首
- 小儿将息衣裳浓薄致生诸痫及诸疾方并灸法二十八首
- 上五脏痫证候
- 上六畜痫证候
- 小儿惊悸方二首
- 小儿夜啼方一十首
- 小儿惊夜啼方七首
- 小儿客忤一十首
- 小儿症瘕癖方六首
- 小儿痰结方二首
- 小儿因食痞满羸瘦不下食肚胀方四首
- 小儿食不下及不消不嗜食方四首
- 小儿霍乱方一十二首
- 小儿霍乱杂病方六首
- 小儿吐痢方四首
- 小儿哕方二首
- 小儿口噤方四首
- 小儿鹅口燕口方六首
- 小儿口中涎出方三首
- 小儿舌上疮唇肿方五首
- 小儿咽喉生疮方二首
- 小儿喉痹方四首
- 小儿耳方四首
- 小儿鼻塞方四首
卷第三十六
编辑- 小儿中风方四首
- 小儿咳嗽方八首
- 小儿咳逆上气方七首
- 小儿伤寒方三首
- 小儿天行方八首
- 小儿诸黄方四首
- 小儿诸疟方九首
- 小儿眼赤痛方八首
- 小儿诸淋方六首
- 小儿小便不通方五首
- 小儿遗尿失禁方五首
- 小儿大便有血方三首
- 小儿大便不通方四首
- 小儿赤白痢方七首
- 小儿蛊毒血痢方九首
- 小儿热渴痢方四首
- 小儿疳痢方七首
- 小儿无辜疳痢方三首
- 小儿诸杂痢方四首
- 小儿衄血方六首
- 小儿齿不生方二首
- 小儿头汗及盗汗方三首
- 小儿囟开不合方四首
- 小儿解颅方二首
- 小儿月蚀耳疮方三首
- 小儿脐汁出并疮肿方一十一首
- 小儿痈肿方二首
- 小儿丹毒方七首
- 小儿秃疮方七首
- 小儿头疮方三首
- 小儿头面疮方七首
- 小儿瘰方二首
- 小儿侵淫疮方三首
- 小儿蠼疮方二首
- 小儿恶疮方五首
- 小儿风疹瘙痒方五首
- 小儿疝气阴方八首
- 小儿阴疮及肿方八首
- 小儿脱肛方六首
- 小儿虫食下部方四首
- 小儿疳湿疮方六首
- 小儿蛔虫方七首
- 小儿蛲虫及寸白方五首
- 小儿疮方四首
- 小儿疥疮方六首
- 小儿癣疮方六首
- 小儿误吞物方四首
- 小儿杂疗方六首
卷第三十七
编辑卷第三十八
编辑卷第三十九
编辑卷第四十
编辑- 熊虎伤人疮方七首
- 辨蛇一首
- 禁蛇法三首
- 辟蛇法三首
- 蛇啮人方一十四首
- 蛇螫方六首
- 蛇毒方三首
- 青蛇螫方二首
- 蝮蛇螫方一十首
- 虺蛇螫方四首
- 众蛇螫方七首
- 蜘蛛咬方六首
- 蜂螫方一十首
- 蜈蚣螫方八首
- 集验疗蝎虫螫人方
- 蠼尿方二十二首
- 虿螫方二首
- 射工毒方一十九首
- 溪毒方二十一首
- 沙虱毒方六首
- 犬咬人方九首
- 狂犬咬人方二十二首
- 猪啮人方二首
- 马咋踏人方四首
- 剥死马马骨伤人方三首
- 马骨所刺及马血入旧疮方八首
- 马汗及毛入人疮中方六首
- 牛狗疾方六首
- 牛触肠出方一首
- 油衣粘及松脂著人衣虫蚀毯鞯法五首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