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一统志 (高春育)/卷之一
◄ | 大南一统志 卷之一 京师 |
► 卷之二 |
|
大南一统志卷之一
- 京师
京师统山海之会,居南北之中,气候和平,山水奇秀。海道则有顺安汛、思贤汛为之险,陆路则有广平关、海云关为之阻。大江罗其前,峻岭卫其后。蒲泽三源萦带左右,三江潭、青蓝潭、河中潭为之关锁。龙蟠虎踞,地胜形彊,诚天地之奧区、为帝王之上都也。
自安南建国,在陈为顺化地,黎为顺化承宣,均称重镇。本朝太祖嘉裕皇帝受天眷命,肇基南服,初营于爱子,寻移于茶钵〈均社名,属广治登昌县。又移爱子之东,号葛营〉。熙宗孝文皇帝又自葛营移于福安〈社名,属广田县〉。神宗孝昭皇帝以金龙形胜之地,复徙营居之。英宗孝义皇帝又移于富春〈金龙、富春均社名〉。世宗孝武皇帝分设境内十二营,其在富春则曰正营,又称都城,皆顺化地也。北跨𤅷江,南拓占腊,列圣相传二百馀年。睿宗孝定皇帝甲午年,郑人来侵,寻为伪西窃据。垂三十年,我世祖高皇帝龙兴,恭行天讨。戊戌秋,收复嘉定;辛酉夏,克复旧京;壬戌夏,北擒伪孽,奄有安南。《一统舆图》幅𢄙所曁,南抵暹腊、北夹清国、东至海、西逾哀牢。还履旧迹,拓而广之,定都富春,始称京师焉。
宅中建准,朝贡道均,如屋脊之居高,而四旁内向;如北辰之居所,而众星环拱。我国家亿万年盘泰之安基于此矣。猗欤盛哉!
城池
编辑京城
编辑周二千四百八十七丈三尺六寸,高一丈五尺六寸,厚五丈。甃砖门十一:前曰体仁门、广德门、正南门、东南门,左曰正东门、东北门、镇平门,右曰正西门、西南门,后曰正北门、西北门。城外有壕,各广五丈七尺,深一丈。城门跨壕砌石为桥。前面正中砌旗台;四面城上砌炮台二十四:前曰南明、南兴、南正、南昌、南胜、南亨,左曰东泰、东长、东嘉、东辅、东永、东平,右曰西成、西绥、西静、西翼、西安、西贞,后曰北定、北和、北顺、北中、北奠、北清;并炮厂、更店,凡四百五十五所。坊地九十五。城中后御河,跨河砌石桥三:自东南门长街达正北门者,曰御河桥;自 皇城北达庆宁宫之左者,曰庆宁桥;自正南门长街达西北门者,曰永利桥。木桥二:自京仓门前,西达耤田之南者,曰博济桥;自 皇城右街达保定宫之左者,曰平桥。城面东西砌水关二:一曰东城水关,一曰西城水关。又西郭首砌石桥,曰弘济桥;东郭首架木桥,曰咸济桥。城外前临香江。津次二:一曰正南门津,一曰东南门津。左、右、后三面浚护城河,跨河各架一桥:在东南郭首曰嘉会桥,正东门郭外曰东嘉桥,东北门郭外曰东会桥,西南郭首曰利济桥,正西门郭外曰久利桥,西北门郭外曰并济桥,正北门郭外曰长利桥。镇平门外东北𤰄又起一层城,曰镇平台,周二百四十六丈七尺,高六尺七寸,厚三丈五尺,上竖旗竿二,砌炮门三、火药一。濠广七丈五尺,与京城濠相通。
谨按:京城嘉隆四年土筑,前右二面十七年甃砖,左后二面明命三年甃砖。
又按:富春故城,今在京城内东南𤰄。初孝义皇帝移建新府于此,以前山为案(即今 御屏山),筑垣墙,治宫室。前凿大池,又以江水上游冲注,其右筑㙮于江岸以镇之。迨孝武皇帝始营都邑,号曰都城,建金华殿、光华殿、瑶池阁、朝阳阁、光文殿、就乐殿、正冠堂、中和堂、怡然堂、畅春堂,又建瑞云亭、同乐轩、内院庵、绛香亭,香江之上游,又建阳春府、长乐殿、阅武轩。后苑假山、奇石、方沼、曲池、飞桥、水榭,内、外复墙,砌为龙、虎、麟、凤、花、草之状。朝阳阁俯临江流,规制宏厂。都城上下军寨、官舍星列棋布,城外市庯联络,鱼艇、商船往来如织,为一大都会处。至孝定皇帝十年,郑入侵,并寻为西山阮岳窃据其城。世祖高皇帝克复旧都,因旧迹而广之曁,我列圣经营规制日益壮丽。自乙酉年事后,较前稍异焉。
又按:御河,嘉隆初凿,自左护城河至武库而止,名曰清沟。明命六年,又凿至武库通至右护城河,赐今名。体仁门,嘉隆初为体元门,明命十年改今名。镇平台、镇平门,嘉隆为太平台、太平门,明命十七年攺今名,今为大法官兵居驻。御河桥,嘉隆初架木为之,名清沟桥。明命元年砌以石,并攺今名,两边砌栏杆,上架屋,暑月以庇行者。庆宁桥,明命二年砌筑。二桥北岸均奉圣制文勒碑建亭。永利桥,明命七年筑,绍治年间于桥上架瓦屋。东城水关,嘉隆初架木为桥,名青龙桥。明命十一年砌石桥,下设闸为关,上砌护栏杆,及大炮厂门,因改今名。西城水关,明命七年砌,亦下砌闸,上设大炮厂﹐赐今名。嘉会桥,旧名安会,明命十八年改,成泰十年架以铁,十八年改砌石灰吹蒙。东嘉桥,旧名东花,明命二十年攺,成泰四年架以铁。东会桥,旧名青雀,明命十九年改。利济桥,旧名白虎,明命二年改,成泰九年架以铁。久利桥,旧名白燕,明命二年改金龙,二十年攺今名。并济桥,旧名玄鹤,明命二十年改。长利桥,旧名玄燕,明命二十年攺,成泰十年架以铁。
皇城
编辑在京城之内,庙殿在焉。周六百十二丈十尺,高一丈五寸,厚二尺六寸。砖砌,南北各长一百五十一丈,东西各长一百五十五丈五尺。门四:前曰午门,左曰显仁门,右曰彰德门,后曰和平门。午门内为太和殿,大朝正殿也,嘉隆三年建,成泰三年重修,十一年基内改列花砖。殿前为丹陛,丹陛之下为龙墀。前临太液池,池之南北各竖龙云铜柱、棂星坊门,中砌中道桥,东左待𣾡院,西右待漏院。显仁门之左为东阙台,彰德门之右为东阙台,和平门之左为北阙台。城外四面濠周于午门前,曰金水池,跨石桥三,馀三门各砌石桥一。
谨按:皇城,嘉隆初前面正中处为南阙台,上建乾元殿;左右门二,曰左端门、右端门。明命十四年改建门五,中为午门,左右夹门二,左右阙门二,上建五凤楼。左、右待𣾡院,嘉隆初左为武公署,右为文公署,明命四年改为左右朝堂,十四年改今名,今撤。和平门,嘉隆初为拱辰门,明命二年改为地平门,十四年改今名,成泰六年重修。城外金水池,嘉隆初凿左、右、后三面,明命三十四年凿前面,池水流通焉。
紫禁城
编辑在皇城之内,宫殿在焉。周三百六丈十二尺,高九丈三寸,厚一尺八寸;前后二面长各八十一丈,左右二面长各七十二丈六尺零,城身内、外涂以黄色。门七:南曰大宫门〈悬“乾成宫”匾〉,东曰兴庆门、东安门,西曰嘉祥门、西安门,北曰祥鸾门、仪凤门。前为乾成宫,前殿曰勤政殿,常朝正殿也,嘉隆三年建,成泰十一年重修,改列花砖。殿前左、右两庑。殿之东便殿曰文明殿,西曰武显殿。左庑之东建东阁。阁南曰聚奎书楼。勤政殿之北曰乾成殿,又北曰坤泰宫。垣西曰嘉寿宫,其北为长宁宫。殿庭之制、例弗敢载。
谨按:紫禁城,嘉隆三年营筑,名曰宫城。明命三年改今名。城前面正中,嘉隆初为太和殿,左右为左肃、右肃二门。明命十四年移太和殿稍南,省左肃、右肃二门,以其地建大宫门。宫门外东西建坊门二,东曰日精,西曰月英〈旧月花,绍治元年攺〉。乾成、坤泰二宫,嘉隆初建大内,未有宫名。明命十四年规制大备,始定以中和殿以前诸殿为乾成宫,中和殿以后诸殿为坤泰宫。文明、武显二殿,嘉隆初为左、右方堂,在乾成之左、右。明命五年改左曰武显殿,右曰文明殿,十四年又改左为文明,右为武显。宁寿宫,嘉隆初为长寿宫,明命元年改为慈寿,嗣德初重修,改为嘉寿,成泰十七年晋今名。长宁宫,明命三年建,以为安舆、赏节、优游之所。绍治六年重修,以宫之前宇晋名为五代同堂,中宇为寿康殿,后楼为万福楼〈其万福楼、五代同堂,今并撤〉。坤泰宫之北有高明中正殿,嘉隆初建,为坤元宫。明命十四年改今名。殿之东轩为静观院,院北有澄光榭前临于内御河。殿前之左廊中间为养心院,院东有清㗇书楼,楼之北为淡如书舍〈其书楼、书舍,成泰年间均已撤解〉。殿前之右廊中间为顺徽院,院西又有端徽院,绍治年间重修,成泰甲辰年间飓风后再行修葺。清㗇书楼之东有皇福殿在御园,兴庆门之内正中回廊方折四出,如卍字〈卍音万〉;四隅有堂二,轩二。殿南有八𤰄亭,额曰“仁声八表”,殿北有方亭,额曰“明达四聪”,均绍治元年建,同庆年间撤解。乾成殿后之左廊中间为光明殿,右廊中间为贞明殿,嘉隆九年建,明命十一年重修。又乾成殿之东轩园内有明慎殿,殿前甃石为方池,曰光文池,池西有四方无事阁,北有自彊楼,东有日成楼,均绍治元年建,成泰年间并撤,惟日成楼现存〈楼中下层有横扁刻“明镜高堂”,同庆初御题〉。天申殿在御园安福门内之东廊,前有池曰福泓,中有秀润山及望霞亭,明命二年建,成泰三年撤解。仁智堂在御河之北,同庆初改构为太平御览书楼〈颓废,现未修理〉、翠光楼〈上层祀九天,下祀诸星君列位〉、弘恩寺〈奉佛〉、威灵相佑庙〈祀关公〉,均在御河之北,绍治年间建,成泰年间撤解。城隍庙一座二间〈一祀本境城隍,一祀灵应诸尊神〉,在内御河东,夹东垣,成泰年间撤解。四方无虞堂在翔鸾门内之左,百无恙堂在仪凤门内之右,同庆、成泰年间取次撤解。
按:高明中正殿之北回廊左、右相属,中有御楼曰明远楼,楼之东为御园,名曰绍芳园,园中有玉液池。亘园之东、西又有小御河,自西城水窦内引金水湖之水,经仁智堂之东北,有福泓水来会焉。南绕分为二流:一经普渡桥达玉液池;一经瑞霓桥达东安门水关。阅是堂在光明殿之东垣外,东向,规制方广,极宏厂,明命七年建。堂之前左为尚膳所,右为御医院,各限以垣墙,均嗣德六年建,成泰年间增制桥家及厨家。御医院之南,隔垣有侍卫直房及谨信司,谨信之东有仙仗库,成泰年间建。机器房在兴庆门外,成泰甲辰年建,以贮诸项气车。后圃在皇城之北,中构四聪亭,北、左、右三面均砌围城,高八尺零。
太庙
编辑在太和殿之左,肇庙之前,南向,嘉隆三年建,成泰年间重修。庙制:正楹十三间,前楹十五间,东、西两厢同堂异室,室凡九,各设神龛。中奉太祖嘉裕皇帝、皇后。左右各四室:左一奉孝文皇帝、皇后,右一奉孝昭皇帝、皇后,左二奉孝哲皇帝、皇后,右二奉孝义皇帝、皇后,左三奉孝明皇帝、皇后,右三奉孝宁皇帝、皇后,左四奉孝武皇帝、皇后,右四奉孝定皇帝。岁以四孟〈朔日〉、季冬〈二十二日〉,凡五飨。庙之左建隆德殿〈递年恭遇正中案忌辰,陈设、行礼在此〉,又于庙庭前左建昭敬殿〈恭备左四案忌辰〉,右建穆思殿〈恭备右四案忌辰〉。穆思殿之北有方堂〈为祀土公之所〉。庙垣左为显承门,右为肃相门,后限墙左为元祉门,右为长祐门。庙庭前正中为绥成阁,阁之左右短墙,左曰延禧门,上为钟楼,右曰光禧门,上为鼔楼。短墙外建左、右两庑,以国初亲勋功臣从祀。庙垣南为太庙门,门前左、右各设石狮子一。
谨按:绥成阁,旧为穆清阁,明命十一年改,成泰年间撤。隆德殿,旧为左方堂。昭敬、穆思,旧为左、右祭所,明命十三年均改今名,成泰十二年重修。庙之东有更衣殿,成泰年间撤。
世庙
编辑在太和殿之右,兴庙之前,南向。明命二年建。庙制:正楹九间,前楹十一间,东、西两厢同堂异室。正中奉世祖高皇帝、承天、顺天二皇后〈顺天皇后西向〉神龛,左一奉圣祖仁皇帝、皇后,右一奉宪祖章皇帝、皇后,左二奉翼宗英皇帝、皇后,右二奉简宗毅皇帝,左三奉景宗纯皇帝。岁五飨,如太庙。庙之东、西各建方堂,东曰更衣殿〈现撤〉,西曰土公祀。庙垣左曰启迪门,右曰崇成门,后限墙左曰显祐门,右曰笃祐门。庙庭前正中曰显临阁,阁之左右短墙,左曰峻烈门,上为钟楼,右曰崇功门〈旧名丰功,绍治元年攺〉,上为鼔楼。短墙外建左、右两庑,以中兴亲勋功臣从祀。庙垣南为世庙门,庙庭东、西立麒麟二〈范铭相金〉覆以铁。亭前列九鼎〈镌刻日月、山川、花草百物形象〉:正中间高鼎〈重四千三百七斤,高五尺五分,径三尺三寸四分〉,左一间仁鼎〈重四千一百六十斤,高四尺七寸五分,径三尺三寸五分〉,右一间章鼎〈重三千四百七十三斤,自章鼎至玄鼎,高、广与仁鼎同〉,左二间英鼎〈重四千五百六十一斤〉,右二间毅鼎〈重四千二百六斤〉,左三间纯鼎〈重三千二百二十九斤〉,右三间宣鼎〈重三千四百二十一斤〉,左四闲裕鼎〈重三千三百四十一斤〉,右四间玄鼎〈重三千二百斤〉;明命十七年铸。
肇庙
编辑在太庙垣内之北,南向,嘉隆三年建。庙制:正楹三间,前楹五间。中为室,奉靖皇帝、皇后神龛。岁五飨,如太庙。庙之前、左、右三面各砌短墙,以属于北垣。开洞门三。短墙外东为神库,西为神厨。庙之北垣左为集庆门,右为衍庆门。其南限墙左对集庆门者为元祉门,右对衍庆门者为长祐门。
兴庙
编辑在世庙垣内之北,南向,明命二年建。庙制:正楹三间,前楹五间。中为室,奉兴祖孝康皇帝、皇后神龛。岁五飨,如太庙。庙之前、左、右三面别筑砖墙。前为庙门,左曰章庆门,右曰毓庆门。门外东为神库,西为神厨。北垣左对显祐门曰致祥间,右对应祐门曰应祥门。嘉隆初为皇考庙,在今庙之南。明命二年移建,上庙号焉。
谨按:嘉隆初典护列庙,设司奉一、二两队。明命三年改为左右祠祭司,置祠祭使一,专办左司副使一,专办右司、庙郎、庙丞隶之。十七年增设正、副使各一专管。
奉先殿
编辑在彰德门内砖街之北。殿前正楹九闲,两厢前楹十一闲。正中室奉世祖高皇帝、皇后神御,左一奉圣祖仁皇帝、皇后神御,右一奉宪祖章皇帝、皇后神御,左二奉翼宗英皇帝、皇后神御。岁辰朔望及庆节则有荐,忌辰则有祭,是为别庙也。
谨按:嘉隆初为皇仁殿,在显仁门街路之北。明命元年奉暂安世祖高皇帝梓宫,十年更今名,十八年移建于此。
庆宁宫
编辑在京城内御河之北。宫制:正楹五间,两厢前、后楹各九间,左、右肃堂,左、右翼廊各一。周围甃砖墙。前曰宫门及左、右门、半月门、塞门各一。宫门之前临御河,建凉亭。宫垣后永泽园,是圣祖仁皇帝演耕处也。明命七年建,绍治元年奉暂安圣祖仁皇帝梓宫,晋名为孝思殿,奉圣祖仁皇帝、皇后神龛。岁辰朔望及庆节则有荐,忌辰则有祭,是为别庙也。永泽园改建左、右从院。又其右祗树园,原名鹿囿,绍治初改今名。
保定宫
编辑在庆宁宫之西。宫制:正殿曰隆安殿,正楹五间,东、西两厢前楹七间。殿之北陛前回廊曰揽胜廊,廊之北临池,有榭曰澄芳榭。池曰交泰池,池之北为明征阁,阁之北为道心轩。宫庭内左曰霑恩院,右曰润德院,四隅回廊与殿阁及左、右院相属。殿前东曰东明庑,西曰西成厢,南曰保定门,北曰美成门,左曰左安门、道隆门、保安门、久安门、保成门、左泰门、保德门、化成门、保茂门,右曰右安门、熙隆门、右泰门、隆定门、嘉安门、清定门、成定门、善美门、常定门。宫门之外曰左、右直房,周围墙甃砖,前棂星门、坊门,临御河。河之南岸润泽坊曰丰泽园,园中建务本堂,前砌方湖,是宪祖章皇帝演耕处也。绍治五年建,七年奉暂安宪祖章皇帝梓宫于 隆安殿。嗣德元年奉神龛。岁辰朔望庆节有荐,忌辰有祭,是为别庙也。
谨按:绍治年间圣制诗〈保定宫十二景〉:一曰宫开藩宴,二曰殿会词臣,三曰阁赏湖山,四曰榭临天水,五曰轩谈经史,六曰廊纳烟霞,七曰南依宫阙,八曰北接园池,九曰东观万井,十曰西揽千𡶶,十一曰槛静看花,十二曰窗清坐月。
谨按:庆宁、保定二宫,前经有事龙龛,奉巳迎回。其诸廊、院、亭、楼、门阁,奉已撤解,只留殿宇交率队兵丁奉守。成泰元年撤解殿脊龙、花诸形并方砖、材木各项,补办他所存。二殿随势略补,以存旧迹。今奉巳撤尽。
恭宗庙
编辑在京城内顺吉坊,南向,成泰三年建,初名新庙,九年改今名。庙制:正脊、前脊各一。中奉恭宗惠皇帝神龛。四辰、忌飨,如世庙例。庙前建左、右肃家,后建从院,外砌砖城。辟门四:前开三关,上建楼,内竖塞门,左、右、后各开腋门。祠祭司奉守,是为别庙也。
坛庙
编辑南郊坛
编辑在京城外之南安旧社,南向,嘉隆五年建。坛制:三成,砌以砖石。第一成正中案合祀天地,左配一案奉太祖嘉裕皇帝,右配一案奉世祖高皇帝,左配二案奉圣祖仁皇帝,右配二案奉宪祖章皇帝,左配三案奉翼宗英皇帝。坛制:圆,径九丈六尺,高七尺,面砖厚二尺二寸,中砌柱础凡二十八,为张设皇穹宇之所〈原名青幄,绍治六年改〉。四出阶,午阶十五级,东、西、北各九级。第二成从坛,八案,左一大明,左二周天星宿,左三云、雨、风、雷,左四太岁、月将,右一夜明,右二山海、江泽〈原川泽,绍治九年攺〉、肇祥、启运、兴业、天授、孝山、顺道、谦山山神,右三坵陵坟衍,右四天下神祗。坛制:方,每面十九丈,高二尺六寸五分,前面午阶下砖基。砌柱础十六,为张设黄幄之所。四面各一出陛,陛五级。第三成制方,每面三十二丈七尺,高二尺一寸,前面砌伞。础二行,各六,左砌砖基;柱础十六。为张设大次之所。又东南隅焚柴炉一,西北隅瘗坎一,四面各一陛,陛三出,各五级。凡三成周围栏板及柱皆用砖砌,有棂。第一成栏高二尺,厚七寸,涂青。第二成涂黄,第三成涂赤,各高二尺二寸,厚七寸。外壝制方,周一百五十二丈九尺。壝内树以松〈其松之高大、茂盛者,择每面一株,志以铜牌〉。周以石墙,高四尺一寸,四面各辟洞门三。墙外之东北为神库、神厨,西南为斋宫。砌限墙,左、右各辟门一,门外建左、右肃及尚茶房、尚膳所。
谨按:嘉隆元年,设坛于安宁社郊,分、合祀天地,以建元告,又以武成告。五年营建今所,岁以仲春三吉日卜祭。明命二十年改为季春望以前三吉日。嗣德元年又以仲春。同庆三年改定子、卯、午、酉三年一郊,以仲春三辛日卜祭,均亲驾诣行礼。
社稷坛
编辑在京城内西南凝绩坊,北向,嘉隆五年建。坛制:方,二成。第一成正中二案,太社神位在右,太稷神位在左,右以后土勾龙氏配,左以后稷氏配,东西相向。坛高四尺,周二十八丈,基面按五方涂五色:中黄、东青、西白、南赤、北黑。中安伞。础三十二。四出陛:北出陛十一级,东、西、南各七级。第二成高二尺九寸,周六十九丈二尺,前面砖基,砌伞。础二。四出陛,陛五级。凡二成栏柱栏板皆用砖砌,有棂。第一成涂黄,第二成涂赤,各高二尺二寸,厚七寸。外壝南北五十丈五五尺,东西四十丈五尺,中树以松、檬、南梅。周以石墙,北辟洞门三,东、西、南各一。前面凿方湖,周五十七丈,湖畔砌石,护以砖栏。
谨按:嘉隆五年,命诸营镇各贡净洁寔土营筑。岁以春、秋二仲月上戊日驾诣行礼。八年改定以子、午、卯、酉亲诣行礼,馀简派武班大臣。明命三年,凖以春祭郊后戊日、秋祭上戊日,遇有庆年,亲诣行礼,馀简派大臣充之。
先农坛
编辑在京城内西北厚生、安宅二坊,明命九年建。坛一成,制方,南向,高四尺五寸,周十七丈三尺六寸,基面砌砖,中列伞。础十一。周围砖栏,高三尺五寸。四出陛,陛九级。坛之东南设燎炉一,西北为神库、神厨,东北为神仓。仓之前为收谷方亭,又东为观耕台,高六尺,四出陛,陛十三级。台上起一方殿曰观耕殿;台前正中为躬耕田。坛四面缭以砖墙,前砌砖柱、珐�。棂星坊门三,正中门额内曰“帝命率育”,外曰“为天下先”。墙左、右开洞门各一。
谨按:明命八年,圣祖仁皇帝议复古制,开耤田,行躬耕礼,岁以四月下旬择吉举行,承天府尹钦命致祭。
又按:明命九年建具服殿于耤田所,又于永泽园营建务本堂一座,以为演耕之所。十一年撤减具服殿。绍治五年改建务本堂于丰泽园。嗣德三年,准于具服殿旧址暂建大次一座,以为驻跸之所。成泰十五年,观耕台及收谷亭、左右从耕家再行修补。十七年,神仓、从耕家二连量减,再构办,每连各三家。
历代帝王庙
编辑在京城外之南阳春社,南向,明命四年建。庙制:正堂五室,东、西庑各五间。中一室正中伏羲氏,左一神农,右一黄帝,左二唐尧,右二虞舜,左三夏禹,右三商汤,左四周文,右四周武,左一室泾阳王、貉龙君、雄王、士王、丁先皇,右一室黎大行、李太祖、圣尊、仁尊,左二室陈太尊、仁尊、英尊,右二室黎太祖、圣尊、庄尊、英尊。东庑风后、皋陶、龙、伯益、傅说、太公望、召穆公虎、阮匐、黎奉晓、苏宪诚、陈日燏、张汉超、阮炽、黎念、黄廷爱,西庑力牧、后䕫、伯夷、伊尹、周公旦、召公奭、方叔、洪献、李常杰、陈国峻、范五老、丁列、黎魁、郑惟悛、冯克宽。庙四围缭以砖墙,前为门楼,楼前为坊门三。中门额内曰“景仰前徽”,外曰“帝王统纪”;左、右门额内曰“旷仪光往牒,鸿贶奠炎郊”,外曰“芳徽今古在,道统北南同”。庙垣北为宰牲所,成泰十四年重修。
谨按:明命十一年,准改祀士王于文庙从祀之列,再省黎英尊一位。十六年,准迁祀太公望于武庙正案。
又按:祭日,岁以春秋二仲涓吉。明命七年,准定如遇庆典,驾诣行礼,馀著皇子、诸公钦命在正旦、端阳简派文官三品以上一员充之。十一年,停省端阳礼。
黎圣尊庙
编辑在历代庙之东,前堂、正堂各三间,四围缭墙,前开月门。
谨按:圣尊初原有庙,经乱废坏,嘉隆八年复建今所,岁以春秋二仲及正旦节,炤从历代庙例。
文庙
编辑在京城外之西安宁社,南向。庙制:正堂五间二厦,前堂七间,东、西庑各七间。正中龛奉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左、右四龛设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四配神位,东、西案设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十二哲神位〈原十哲,明命十八年准升列有若、朱熹二位〉,东、西庑十四案以先贤、先儒从祀。庭前建碑亭二:左碑恭镌圣祖仁皇帝谕:“宫监不得列缙绅”,右碑恭镌宪祖章皇帝谕:“外戚不得亲政”。庙垣前正中曰大成门,左金声门、右玉振门。大成门上建层楼。三出陛,陛十三级。门之前列进士科名石碑,左曰右文堂〈旧名崇文,绍治元年攺〉,右曰肄礼堂。右文堂之东有方家,为祀土公之所。金声门外之北为神库,玉振门外之北为神厨。垣外周以重垣,正中为文庙门,南三陛,北一陛,各一级,上有层楼,左曰振德门〈旧名达诚,绍治元年攺〉,右曰观德门。庙门前又建棂星门,门额内曰“卓越千古”,外曰“道在两间”。外又砌表柱四及“倾盖下马”碑各一。江岸砌石为偃月形,以备澑头侵啮。
谨按:国初文庙在朝山社,祀以神像,睿尊庚寅五年移于隆湖社,嘉隆七年移今所,埋藏神像,改题牌位,岁以春秋二仲上丁亲祭。八年凖以丑、辰、未、戍每三年亲祭,命文班大臣摄祭。明命十六年改定春祭以郊后丁日,秋祭以八月中丁。
又按:明命、绍治、嗣德年间,奉列圣辰,常亲往行释奠礼,又命驾视学。成泰七年再行修补。
启圣祠
编辑在文庙之西隆湖社,嘉隆七年因文庙旧址为之。正堂、前堂各五间。正中龛奉启圣公之位,东、西配以先贤颜氏、曾氏、孔氏、孟孙氏四位,又以先儒程珦、朱松、周辅成、张迪从祀。祠前左、右庑各三间。四围砖墙,辟月门一,外有“倾盖下马”碑二。委公堂官钦命至,如岁,除正旦、端阳、朔望等礼由国子监学官行礼。文庙同。
群庙
编辑武庙
编辑在京城外之西安宁社,明命十六年建。庙制:正楹三间二厦,前楹五间,左、右两庑各五间。正中案奉周尚父姜太公牌位,东序配齐管仲、吴孙武子、汉韩信、唐李靖、李晟、明徐达六位,西序配齐田穰苴、汉张良、诸葛亮、唐郭子仪、宋岳飞五位。左庑从祀陈朝陈国峻、本朝阮有进、尊室会,右庑从祀黎朝黎魁、本朝阮有镒、阮文张。岁以春秋二仲文庙祭后一日,用已日派武班大臣致祭。庭之前竖武功石碑三〈明命十七年立,嗣德二年继立〉。四围缭墙,前三关,门楼一。墙之外有宰牲所。
占城国王庙
编辑在香水县月瓢社,明命十四年建。庙制:正堂、前堂各三间,合为一座。四围缭墙,前门一。
按:此处有旧土城一段,相传占城遗址;仍于其所建庙祀之。岁以春秋二仲,命文班三品官致祭。成泰十五年重修。
真腊国王庙
编辑在香水县阳春社,绍治元年建。庙制:正堂、前堂各三间,岁以春、秋二仲致祭,与占城国王庙同。
中兴功臣庙
编辑在香水县天禄、苇野二社,嘉隆九年建。正堂、前堂各七间,祀安边郡王尊室旻、怀国公武性,以下凡二百五十八位。十三年増入掌中军郡公阮文张、掌神武军郡公范文仁二位。明命三年又増入都统制郡公阮文谦、掌象军郡公阮德川、掌营武文谅、阮廷得四位。嗣德四年又増入邓德超、黎光定、郑怀德、吴仁静、阮廷德、范登兴、张进宝、阮文孝八位。祭以春秋社祭后甲日,命武班一品大臣致祭。
开国功臣庙
编辑在中兴功臣庙之左,明命元年建。正堂、前堂各七间,祀太师弘国公陶维慈、太保英国公阮有进、太傅静国公阮有镒、神机营都统制永安侯阮有镜凡四位。祭日与中兴功臣庙同。
按:开国功臣旧未有专庙,遇春、秋祭,设坛于中兴功臣庙之左,至是即其坛建庙祀之。
忠节功臣庙
编辑在中兴功臣庙之右,明命元年建。正堂、前堂各五间,祀掌营郡公阮有瑞、阮久逸,以下凡一百十四位。六年増入该奇阮科坚一位。祭日与开国功臣庙同。
按:忠节功臣旧未有专庙,春、秋祭设坛于中兴功臣庙之右。明命初以此处有水道,乃于左后西向设坛祀之。七年𡊰塞水道,改建庙于其右。成泰二年准将功臣三庙〈中兴、开国、忠节〉撤下,于中兴庙旧基构作一座。
恩祀坛
编辑在中兴功臣庙之左后,西向,旧忠节功臣坛所,明命元年设,致祭内外死事官兵。正中设牌位一,题“本朝勤劳王事职官列位之灵”;左、右各设牌位一,并题“勤劳王事吏卒之灵”,东、西相向。岁以春、秋祭功臣后乙日,命承府官致祭。
会同庙
编辑在朝山社,嘉隆二年建于顺安汛,明命七年移今所。庙制:三间二厦,正中间设牌位一,书“上等阳神列位”,左一间设牌位二,一书“中等阳神列位”,一书“下等阳神列位”。右一间隔以帷幕,设牌位三,一书“上等阴神列位”,一书“中等阴神列位”,一书“下等阴神列位”。东厦设牌位一,书“当境土地龙神五方河伯水官诸神位”,西厦设牌位一,书“先师土公灶君住宅诸神位”。岁以春、秋,命地方官致祭。
都城隍庙
编辑在京城内之西卫国坊,嘉隆八年建。正堂、前堂各三间,左、右从祀各五间,正中祀都城隍,左、右配以诸省城隍。明命二十年裁省配位。岁以春、秋二仲祭社稷后庚日,命武阶官致祭。成泰二年撤下重修,俾得净好。
南海龙王庙
编辑在顺安汛沙分,嘉隆初在香水县阳春社,十二年移今所,名曰顺安海口神祠。明命三年改今名。一座三间,正中南海龙王神位,左顺安海口、思贤海口神位,右河伯神位。岁以春、秋二仲祭社后癸日及仲冬上癸日,命地方官致祭。
谨按:明命年间,圣祖仁皇帝御制灵异记勒碑,建亭于庙门之左。
河伯庙
编辑在富禄县河中社顺直港,嘉隆十四年建。一座三间。岁以春、秋二仲祭会同庙后一日,命地方官致祭。
风伯庙
编辑在南海龙王庙之左,明命七年建。正堂、前堂各三间,合为一座,正中祀风伯之神,左云师,右雷师。岁以春、秋二仲祭社稷后巳日,二、三品官致祭。
雨师庙
编辑在香水县阳春社,明命七年建。正堂、前堂各三间,合为一座,正中祀雨师之神,左云师,右雷师。岁以春、秋二仲祭社稷后巳日,二、三品官致祭。
火神庙
编辑在香茶县富春社,明命六年建。一座三间。岁以六月二十三日,地方官致祭。
火炮神庙
编辑在富春社,明命七年建。一座三间。岁以九月初一日,神机管卫致祭。同庆元年撤,合祀于火神庙。
群祠
编辑关公祠
编辑在京城外春禄邑,国初在天姥寺之左,绍治五年移今所。正脊、前脊各三间,春、秋二仲已日命官致祭。
天妃祠
编辑在南海龙王庙之右,国初在天姥寺之右,绍治五年移今所。制与关公祠同。春、秋二仲巳日,夏、冬二仲涓吉,水师管卫致祭。
邰阳夫人祠
编辑在顺安汛邰阳社,嘉隆十二年建。正堂一间,前堂一间,二厦。春、秋二仲,地方官致祭。
思贤海口神祠
编辑在思贤汛口,嘉隆年间附祀于顺安海口神祠,明命六年建。一座一间。原名思容,绍治元年改今名。春、秋二仲,汛守御致祭。
先医祠
编辑在京城内左常裕坊,明命六年建天姥寺之左,嗣德二年移今所。正堂三闲二厦,前堂五间二厦,祀伏羲、神农、黄帝及诸先医。春、秋二仲,太医院致祭。成泰十五年增构左、右二屋。
启运山神祠
编辑在香茶县罗溪社,长基陵之山也。明命二年建。一座一间。春、秋二仲,尊室官致祭。又从祀,南郊坛下诸山神祠同。
兴业山神祠
编辑在香水县居正社,基圣陵之山也。明命二年建。
天授山神祠
编辑在香茶县定门社,天授陵之山也。嘉隆十四年建。
孝山神祠
编辑在香茶县安凭邑,孝陵之山也。绍治元年建。
顺道山神祠
编辑在香水县居正社,昌陵之山也。嗣德元年建。
谦山神祠
编辑在香茶县阳春社,谦陵之山也。嗣德二十年建。
安宁伯祠
编辑在兴业山神祠之右,明命十一年建。祀居正社人阮玉諠〈事迹详〈山陵志〉〉。岁以春、秋二仲并清明、腊节,守护率队致祭。
镇北安神祠
编辑在皇城内之北,明命元年建。原号镇北岛之神,绍治七年攺今名。春、秋二礼,侍卫致祭。
谨按:神又名镇武真君,附祀于灵祐观之慈云阁。
海云关山神祠
编辑在富禄县安居社,明命二十一年建。岁以祭南海龙王后一日,所在知县致祭。
阜坞山神祠
编辑在阜坞社,明命十九年建。岁以春季,京县致祭。
翠云山神祠
编辑在美庵山,明命六年赐名翠花山。十七年建祠于山下,每遇巡幸思贤海口,命扈从、堂官致祭,馀地方官代之。
净心湖神祠
编辑在净心湖西南𤰄,明命十九年建。春、秋二祭如遇巡幸,太监致祭,馀由管侍卫员。
仙娘祠
编辑在右泽源,绍治四年建。春、秋二祭。
宣穆二王祠
编辑在香茶县隆湖社,嘉隆三年建。正堂、前堂各三间,合为一座,合祀宣王、穆王。岁以春、秋庙飨后三、四日致祭。宣王讳昊,世尊皇帝第九子;穆王讳旸,宣王长子,嘉隆三年追赠。
增睿皇太子祠
编辑在富荣县平陆邑,嘉隆五年建。前堂五间,正堂三间二厦,左右穿家各十二间,祀皇太子。太子讳景,世祖高皇帝长子也。帝以其有功,赠谥号,建园寝。春、秋祭日与宣穆二王祠同。十三年,以其子太平公曔配。明命十一年,赐黄金麒麟一形留祀。同庆元年,是词坠坏,改制瓦屋一座,三间二厦。原谥英睿,后改今名。
展亲祠
编辑在香水县云杨社,有前、后二祠。前祠正堂、前堂各九间,嘉隆十三年建,祀前朝皇子、先朝皇子(早殇)列位;后祠七间二厦,明命十三年建,祀前朝皇女、先朝皇女(早殇)列位。祭日与宣穆二王祠同。
亲勋祠
编辑在香水县津安邑,绍治三年建。五间二厦,正中祀海东郡王,左祀通化郡王,右祀顺安公,名曰海东郡王顺安公祠。嗣德三年以襄阳郡王、安边郡王合祀于左一、右一两间,改今祠名。春、秋二节尊室官致祭。海东郡王讳明,通化郡王讳晪,襄阳郡王讳曍,安边郡王讳旻,皆兴祖之子也。顺安公讳曦,世祖子,前列祀展亲祠,后迁祀于此。
绍化郡王祠
编辑在香水县安旧社,明命十二年建。前堂、后堂各三间二厦。郡王讳昣,世祖第九子也。春、秋二祭,与亲勋祠同。
永祥郡王祠
编辑在香水县万春社,明命十九年建。正堂三间二厦,左、右各三间。郡王讳绵宏,圣祖第四子也。祭与绍化郡王祠同。
演国公祠
编辑在香茶县富春社,祀太保、演国公姓阮福氏、国太夫人冯氏,乃孝康皇后所自出之亲。嘉隆五年建。正堂、前堂各三间二厦。初名毓德祠,明命十三年改今名。
归国公祠
编辑在演国公祠之左,祀太保、归国公姓宋福氏、国太夫人黎氏,乃承天皇后所自出之亲。嘉隆五年建。正堂、前堂五闲,合为一座。初名宋公祠,明命十三年改今名。
寿国公祠
编辑在香茶县金龙社,祀太傅、寿国公姓陈兴氏、国太夫人黎氏,乃顺天皇后所自出之亲。明命四年建,制与归国公祠同。初名裕庆祠,嗣德五年改今名。又于文舍社建陈族祠,名裕泽祠。
福国公祠
编辑在香茶县春和社,祀太保、福国公姓胡文氏、国太夫人黄氏,乃仁皇后所自出之亲。绍治元年建,制与寿国公祠同。又于右建胡族祠。
德国公祠
编辑在香茶县富春社,祀太保、德国公姓范登氏、国太夫人范文氏,乃章皇后所自出之亲。嗣德二年建,制与福国公祠同。又于其右建范族祠。
扶国公祠
编辑在广田县富良社,祀文明殿大学士、扶国公姓潘廷氏、国太夫人阮光氏,乃恭惠皇后所自出之亲。成泰初年建。
德妃祠
编辑在香茶县富春社,嘉隆十年建。正堂五间二厦,前堂七间,祀前朝德妃黎氏。
贤妃祠
编辑在香茶县富春社,绍治三年建。正堂三间二厦,左、右各三间,祀前朝贤妃吴氏。
嘉妃祠
编辑在京城外东地上邑,制与贤妃祠同,祀前朝嘉妃范氏。
谨按:明命初,建祠在京城外护城河之东岸,与佐天仁皇后合祀,名胡范二嫔祠。二十年,又建专祠于右护城河之西岸,名嘉妃祠。嗣德二年,其子寿春王请移今所。
又按:东池胡府,相传国初建府藏于此,铸造铜钱,俗呼“府𬇚铜钱”,又常于此为阅兵之所。有一大湖数亩馀,水深不涸。遗迹尚存,今为寿春王府宅。
懿淑祠
编辑在京城之西舒春园,正堂七闲,左右各三闲。正中祀安嫔胡氏,左一婕妤阮常氏,右一美人阮有氏,左二美人杜氏,右二才人盖氏,左三才人阮文氏,右三才人陈氏。原建在嘉会市,明命二十一年移今所。
丽淑祠
编辑在京城护城河西岸清芳园,三闲二厦,明命二十一年建。正中祀贵嫔丁氏,左一皇子早殇,左一皇女早殇。春、秋节忌日与懿淑祠同。
前朝宫嫔宋氏祠
编辑在天授陵界禁限外,一座三间,绍治二年建。
贤良祠
编辑在京城外香江之西南,天姥寺之东,嗣德十一年建。祀勤政殿大学士郑怀德、德国公范登兴,以下三十九人。同庆初,增列武显殿大学士、壮烈伯阮知方一位。春、秋二仲致祭。
忠义祠
编辑在贤良祠之东,嗣德十一年建。祀统制黎茂菊、阮文慎,以下四百六十四人。三十二年,增列掌府事黎廷理、东阁张国用一千五百四十人。春、秋二仲致祭。
山陵
编辑太祖嘉裕皇帝长基陵
编辑在香茶县之罗溪社山分。初宁陵于武昌之石捍山(即今登昌),后奉宁于此。嘉隆五年,初上诸陵今名。明命二年,封其山为启运山,从祀郊坛。
谨案:旧制诸尊陵内外葆城二重,皆稍低,明命二十一年修筑加高各二三尺,外重前面增设门扉。
嘉裕皇后永基陵
编辑在香茶县之海葛社山分。
熙宗孝文皇帝长衍陵
编辑在香茶县之海葛社山分。初宁陵于广田县山分,后奉宁于此。
孝文皇后永衍陵
编辑详见〈广南志〉。
神宗孝昭皇帝长延陵
编辑在香茶县之安凭社山分。
孝昭皇后永延陵
编辑详见〈广南志〉。
太宗孝哲皇帝长兴陵
编辑在香茶县之海葛社山分。
孝哲皇后朱氏永兴陵
编辑在香茶县之安宁社山分。
孝哲皇后宋氏光兴陵
编辑在香茶县之定门社山分。
英宗孝义皇帝长茂陵
编辑在香茶县之金玉社山分。
孝义皇后永茂陵
编辑在香茶县之定门社山分。
显宗孝明皇帝长清陵
编辑在香茶县之金玉社山分。
孝明皇后永清陵
编辑在香茶县之竹林社山分。
肃宗孝宁皇帝长丰陵
编辑在香茶县之定门社山分。
孝宁皇后永丰陵
编辑在香茶县之隆湖社山分。
世宗孝武皇帝长泰陵
编辑在香茶县之罗溪社山分。
孝武皇后永泰陵
编辑在香茶县之阳春社山分。
慧静圣母元帅山坟
编辑在香茶县之安旧社山分。
睿宗孝定皇帝长绍陵
编辑在香茶县之罗溪社山分。初宁陵于嘉定平阳县,嘉隆八年奉宁于此。
兴祖孝康皇帝基圣陵
编辑在香水县之居正社山分。相传,乙酉初,兴祖崩,暂安梓宫于阳春私邸,未卜葬。一夜,有老僧至问:“巳得葬地否?”家人口未。老僧指居正山凹处,曰:“是其地也。我巳竖木志其处,早即往认竖木方向,安之。”言讫而去。明日家人依其言往求,果得木志,追寻僧人,不知所往,遂宁于此。庚戍冬,西山无礼,使其党都督阮文伍移葆藏于陵前江渊。适伍家失火,伍奔还。居正人阮玉諠泅水,潜移藏之。其西山无礼处屹成沙阜。辛酉夏,克复旧京,玉諠以事闻,爰择吉复安于旧地宫。嘉隆五年修筑山陵,上今名。明命二年封其山为兴业山,从祀郊坛。
孝康皇后瑞圣陵
编辑在香茶县之定门社,嘉隆十一年营建山陵。葆城之左建寝殿,左、右配殿。初上陵名曰瑞圣陵。
世祖高皇帝天授陵
编辑在香茶县之定门社授山,嘉隆十四年营筑,名天授陵。承天高皇后合葬。陵前广一百五十丈,左、右、后三面各广一百丈。葆城四面,各长四十丈零,葆封建石屋。二门砌石,为陛级。陵之右建寝殿,曰明成殿,并左、右配殿、前仪门、后从祀院。陵之左为圣德神功碑亭。封授山为天授山,从祀郊坛。四旁群山环拱,凡三十六𡶶,各赐以名〈俱属陵寝重地〉;详见〈承天府志〉。
顺天高皇后天授右陵
编辑在天授陵之右顺山,绍治六年上陵名曰天授右陵。葆城。右建寝殿,曰嘉成殿,及左、右配殿。
圣祖仁皇帝孝陵
编辑在香茶县之安凭邑锦鸡山,明命二十一年赐名曰孝山,绍治元年上陵名曰孝陵。宪祖章皇帝始仿古隧制地宫。周以葆城,门曰葆城门。前凿新月池,中建聪明正直桥,右建偃月石桥。池之前三才山上建明楼,楼之左曰成山,右曰平山。下平湖曰澄明湖,湖内筑长堤,外砌石桥三,曰中道桥、左辅桥、右弼桥。桥傍临水际曰钓鱼亭,斜傍山隈曰迎凉馆。中道桥之前正中大岭曰奉宸山,上为崇恩殿,前建东、西配殿,后建东、西从院;殿垣门四:南曰显德门,北曰弘泽门,东、西掖门。显德门外砌拜庭三级。神道南筑重台,上建亭,竖圣德神功碑。又于东园泽山建灵芳阁,德化山建驯鹿轩,道统山建观澜所,西镇水岛建虚怀榭。稍后建神库。静山设左从房,懿山设右从房。外为罗城,周四百三十三丈有奇,前曰大红门,东曰左红门,西曰右红门。左红门内福荫山构追思斋。罗城外设左、右直房,左、右守护兵舍。
佐天仁皇后孝东陵
编辑在香水县居正社,绍治元年修山陵,上今名。葆城前后各设屏风,前设拜庭三级,东、西各砌栏槛,前砌水池,池外砌双表柱。周围立界柱四十所。
宪祖章皇帝昌陵
编辑在香水县居正社,原嗣德元年晋名顺道山,上陵名曰昌陵。上建葆城,下营隧道,左建表德殿,殿门曰鸿泽门,右正对建德馨楼,横对稍后建显光阁。葆城前池水𬉳抱,翠色澄凝,名凝翠池。跨池通于德馨楼砌石桥三,中为正中桥,左为东和桥,右为西定桥。德馨楼前碑亭竖圣德神功碑。庭前湖水光洁,曰润泽湖。又其左为神库、兵舍。
以上诸尊陵并寝殿、楼阁、轩、馆、门、亭各所设守护正、副使各一,典仪司属员,并护陵中、前、左右四卫弁兵守护。其奉直昌陵摘出耆武一卫弁兵守护。事后员兵省减,诸尊陵只设正、副使三,典仪司属长,摘出京兵一卫分派奉守。
仪天章皇后昌寿陵
编辑在昌陵顺道山之左,成泰十三年上陵名曰昌寿陵。玄宫、隧道、石室、葆城一如帝制。内葆城前、后树塞门,砌画双凤形;外葆城前建门楼、拜庭。前砌阶级、栏杆、花盆,左、右各竖花表柱。外开月湖,湖水引泉注之,光洁可爱。湖畔砌石栏杆,外竖禁柱界限。
翼宗英皇帝谦陵
编辑在香茶县之杨春上谦山原谦宫罗城内,嗣德三十六年上陵名曰谦陵。玄宫下营隧道,上建石室,前设石几。周围葆城、铜扉。外葆城中建碑亭,左、右竖花表柱。拜庭设阶级,前列侍卫石形,并石象、石马。外开以池,曰小谦池,引湖水注之,萦回湾抱,自右至左。其寝殿奉于尊陵之右。筑宫垣,前开三关,上架重楼,曰谦宫门。门内正中殿正脊、前脊各一,曰和谦殿,奉神御也;左、右廊曰礼谦、法谦。和谦殿之北为良谦殿,正脊,前脊各一。殿东曰鸣谦堂,西曰温谦堂。殿后左、右两院曰从谦、用谦,后建益谦阁。又于宫门之左建至谦堂,堂之右建院二,曰依谦、持谦。大宫门外建方家二,曰恭谦、公谦。宫门前有湖曰谦湖,湖上建榭二,曰愈谦榭,曰冲谦榭。湖中有岛,曰谦岛,岛上建亭三,曰雅谦、标谦、乐谦。湖之左跨桥三,曰循谦、践谦、由谦。左山之脚有亭曰体谦,设射棚为射场也。四围周以罗城,盾样,辟门三,曰务谦、尚谦、自谦。城外官署、军舍、更店。护陵卫军奉守焉。
俪天英皇后谦寿陵
编辑在谦陵之右罗城内,成泰十四年上陵名曰谦寿陵。玄宫、隧道、葆城如帝制。葆城前拜庭砌阶级,左、右竖花表柱各一,周围砌石栏杆,设花盆。
简宗毅皇帝陪陵
编辑在谦陵罗城内之左山,建福元年上陵名曰陪陵。其玄宫、隧道、葆城如制。其寝殿奉于谦宫之左执谦斋。前增建前殿为陈祀尊所,以执谦斋为正殿,奉为神御,上殿名曰执谦殿。后建楼曰弥谦楼。
景宗纯皇帝思陵
编辑在谦山之左山久安处,成泰元年上陵名曰思陵。其玄宫、隧道、宝城如制。其宝城内竖塞门,前辟门楼。拜庭三级,前、左、右三面砌栏杆、花盆。其寝殿奉于尊陵之右。筑宫垣,辟门四:前宫门三关重楼,左、右、后各开掖门。正中建殿曰凝禧殿,正脊、前脊各一,左右配堂。殿后左、右从院并桥家。门外设更店。
恭宗惠皇帝安陵
编辑在香水县之安旧社四西处,成泰二年恭上陵名曰安陵。宝封一座,周围宝城,前、后树塞门,外设三关,门上架重楼、黄屋,左、右竖花表柱。拜庭砌阶级,施栏杆、花盆。其寝殿曰隆恩殿,正脊、前脊各一,奉为神御。殿左、右配堂。殿后左、右建桥家并左右从院。宫垣前建门楼,树屏风,左、右各开掖门,外设大次方家。门外设更店、官署、军居、平安木桥,水井悉具。设虔侍副使一、护陵卫兵守护焉。
苑囿
编辑瀛洲
编辑在皇城和平门内东北隅金水湖,备构堂、楼、亭、榭、桥、堤诸胜。
谨按:绍治年间圣制诗〈瀛洲二十二景〉:一曰海静年丰阁,二曰无限意楼,三曰日成楼,四曰吉云堂,五曰思荫轩,六曰四方平定榭,七曰澄心榭,八曰传心榭,九曰湖心亭,十曰观德亭,十一曰八风从律亭,十二曰步月亭,十三曰掖香亭,十四曰七槛亭,十五曰荫绿轩,十六曰清可居,十七曰仙槎,十八曰安舫,十九曰天壶岛,二十曰镇北岛,二十一曰金水桥,二十二曰芳英堤。
几暇园
编辑在皇城之左金水湖之南。前曰钦文殿,南向,殿之北为明湖,中建光表阁。阁后有赏胜楼,北向,左和风榭,右可月廊,周围四方宁谧回廊,南曰上苑门。嗣德二年以钦文殿为经筵之所,成泰十七年撤解。左、右回廊构办兵舍。
谨按:此园,嘉隆初圣祖仁皇帝潜龙日内庭读书处也;及出阁,以其地晋为天府。明命十八年攺营府藏,建几暇堂,接于瀛洲后湖景山。绍治初建营殿,晋名为园。圣制诗〈几暇十四景〉:一曰殿开文宴,二曰楼赏蓬瀛,三曰阁明四炤,四曰廊集群芳,五曰轩生诗思,六曰斋写书怀,七曰池留莲舫,八曰山耸松亭,九曰霓桥霁月,十曰曰水榭光风,十一曰武江胜迹,十二曰仙峒芳踨,十三曰湖津柳浪,十四曰岛树莺声。
净心湖
编辑在皇城外东北𤰄京𫝉之南,缭以砖墙。开门四:南曰夏薰,东曰春光,西曰秋月,北曰冬㬢。湖中三岛,南曰蓬莱岛,岛上建蓬瀛殿,东为清心榭,西为澄练楼,南为殿门,门前为蓬瀛桥,北为红渠桥。其北曰方丈岛,岛上建南薰阁,东为天然堂,西为养性轩,北为净心楼,南为碧藻门,门前为碧藻桥。二岛之中间建四达亭,亭之南通红渠桥,北通碧藻桥。亭之东西起长堤,沿堤皆树以柳,名金莺堤,东经绿柳桥达于春光门,西经白𬞟桥达于秋月门。白𬞟桥之西南临水,建曲榭;曲榭之前南望曰瀛洲岛。凡诸桥皆覆以屋。湖中莲荷沼塘,竹树鸟飞,鱼牣红绿交晻。
谨按:嘉隆初,因旧江截,而方广之中有二洲,建火药、熖硝二库,名既济池。明命十九年移建二库于其东,以其地为净心湖,一名北湖。《圣制诗集·北湖十景》:一曰莺堤春色,二曰曲榭荷风,三曰净湖明月,四曰竹径乘凉,五曰水榭观鱼,六曰湖楼烟雨,七曰轻槎赏莲,八曰南薫览胜,九曰澄练晚眺,十曰三洲晓景;各勒匾额悬挂。绍治年闲圣制诗〈神京二十景〉,此其一也,曰“净湖夏兴”,勒之铜榜。
又皇城之北旧有舒光园在御河南岸润屋坊,周围一里许,正中建赏胜楼,东曰奉芳殿,西曰进芳亭,南曰澄芳轩,北曰合芳院。四围凿池,砌水关,以通御河之水。夹池两岸砌花台,四面跨池俱架桥,东、西桥高,建屋其上;南北平桥,设机板以通舟。园东向,因名舒光园。明命十七年建。
谨按:是年园成,圣祖仁皇帝奉顺天高皇后慈驾登临赏胜楼游览,圣制诗章恭纪其事,详见《圣制诗集》。十九年,赐进士新科宴于此,名舒光宴,入园看花,传为盛事。绍治三年圣制诗〈神京二十景〉,此其一也,曰“舒苑春光”,勒之铜榜。寻以其地密迩庆宁宫,乃撤楼殿材木,移建于几暇园,遂废。
常茂园
编辑在京城内耤田之南承清坊。园中蓬壶岛,周以池,曰清宁池。岛上建纪恩楼〈旧名承恩楼〉,绍治元年谕改今名;奉勒石建碑于门左。楼之前南面曰修斋轩,轩陛临池,南、北岸建石柱、棂星门。其南为止善堂,左、右长廊与纪恩楼相属,中门跨池为桥,左曰光风桥,右曰霁月桥。楼之北左为聪明阁,右为澄清榭,皆在水中。又其北池中有山曰三寿山,山之南为六合亭,东为四大观,西为觉圆㙮。园中有井,曰甘露井。
谨按:明命二十一年,圣祖仁皇帝命于帝耤前辟一名园,掇御苑轩楼移建于此,营缮院宇,筑凿湖山,名为常茂园,因赐宪祖章皇帝,以为视问之暇研究经史之所。绍治初年重加整理,以为耕耤驻驆处也。御制〈常茂园十景诗〉:一曰高楼胜赏,二曰广厦谈文,三曰轩栏花露,四曰齐牖夕霞,五曰山亭梅雨,六曰水阁花风,七曰清池香练,八曰凉榭晴波,九曰双桥架月,十曰三𡶶插云。又〈神京二十景〉,此其一也,曰“常茂观耕”,勒之铜榜。
常青园
编辑在京𫝉之东丰盈坊。园中建和感堂,绕墙甃砖,围门四,内遍植嘉菓。
谨按:明命十七年初建此园,以为诸皇子相会叙友于宴乐之处也。帝常命驾临幸览,赓和诗章,加以诗书为乐,奖之以诗,见《圣制诗集》。
又京城右护城河之西岸,明命十九年辟建各园,曰春园、艶绿园、滋茂园、青芳园、鲜润园、繁丰园、滋盛园、翠美园、茂亨园、荥昌园、秀发园、永荫园、永秀园。
台榭
编辑观象台
编辑在京城内西南𤰄南明台之北,高一丈许,上建八风亭,竖旗竿,以验风候。钦天监司掌之。明命十七年建。
旗台
编辑在京城𫟚面直午门之南。台砌三层,下层高一丈四尺,中层高一丈四尺五寸(砌月门,广一丈),上层高一丈五尺,月门广五尺。旗柱二层,通高七丈一尺五寸。绍治六年新建旗柱,通长七丈六尺五寸,上设望斗,凡朝贺、巡幸,以至警急,皆有旗号,闲登望斗,以千里镜窥海外。台上设炮厂入旗柱。成泰十六年因飓风折坠,再行补办。
敷文楼
编辑在京城外南郭正中,南向。楼二层,奉有诏书及庭、会试榜皆于此悬挂。旧号榜亭,嘉隆十八年始建楼,楼之东、西有龙船、鱼户、长廨。成泰十六年修葺左、右方家二座,十七年再行修补,并制匾额一面:左刻“嘉隆十八年六月日建”,右刻“成泰十七年二月日重建”。
藏书楼
编辑在京城内净心湖之东丰盈坊,明命六年建。楼制:砌砖,上层七闲二厦,下层十二间。四围设�杆,周以方池,名学海池。池西架桥,以通出入。凡六部诸衙上年册籍皆藏焉。成泰十六年再构更店一屋,交兵丁居住、更守。
香江行宫
编辑在京城前郭外香江津次。每岁春夏节近炎热,水次建凉榭,奉驾清暑于此。岸上建行宫,以为召对臣工之所。嗣德五年建,成泰十五年重修,俾得整好,以备临辰驾幸。
神符行宫
编辑在香水县神符社利农河之南。岸上建行宫,水次建清光榭。
谨按:明命初,暂构茅茨,以备巡幸,每遇秋潦辄坏,二十年乃改建砖瓦。东、西、北有林薮、沙禽、水鸟群集,驾常临幸观禾,因以试射。绍治年间圣制〈神京二十景〉,此其一也,曰“东林弋鸟”,勒碑建亭于其处。
顺直行宫
编辑在富禄县河中社。明命年闲暂构茅茨,以备巡幸,随建随撤,其地又狭。二十年择地改瓦屋一座,以为驻驆之所。
顺安行宫
编辑在香茶县邰阳下邑顺安汛口之左岸,明命十八年建。
翠云行宫
编辑在富禄县东庵邑翠云山脚之南,明命十八年建。
府第
编辑端本堂
编辑在京城内效忠坊。
谨按:嘉隆十五年建清和宫,奉我圣祖仁皇帝为皇太子辰所居也。中建清和殿,东玉镜堂,西集善堂,前端本堂。左、右建两庑,南震亨门,东左定门,西右定门,北春和门。明命六年撤殿材,移建庆宁宫;以集善堂为诸皇子、亲公讲学之所。十九年以端本堂为讲堂,名曰“乾东”,皇子、皇孙皆于此学习焉。
止善堂
编辑在京城内凝禧坊,我宪祖潜邸也。绍治初改撤材木,移建于常茂园。
福善堂
编辑在京城内永安坊,我翼宗潜邸也。嗣德初攺今名。今巳撤材木,移建别所。
官署
编辑机密院
编辑在左庑之右直房。
官制:充院大臣四,用文班三品以上官,各以本职充之。所属用五、六品官各二,七品官四,均于六部及寺院遴补,亦各以本职充院行走。凡军国机务,事属机要谨密者,皆关由焉。其属有南章京、北章京,明命十四年置,十八年改南章京为南司,北章京为北司。自因事后交涉事繁,院设在外,以便商议。其旧院惟派属轮番宿直,奉守朱本、章疏而已。同庆元年暂设院在兵部堂西轩。成泰元年又设辅政大臣五,兼充院务,增设参办、商办各一,员外二,编修二,承办六𨽾之。三年移构院所于正蒙堂,为机密新院。六年增构前堂一座〈三间二厦〉,以为会商之所。九年辅政大臣复政,仍以六部正卿充为机密大臣。十一年又移构于觉皇寺。
规式:建正座一,三闲二厦。座二层,上层前面刻砌“机密院”三字,开砌五月门,左、右面各开砌二月门。下层前面开砌七月门,花㙴外又砌平苃三闲〈均用石灰砖砌,下同〉,左、右面各砌六月门,花㙴外又砌平苃各三间,左、右二连各十五间二厦。十六年被飓风落瓦,改葺黑石瓦。其四围各砌罗城,前、左、右三门,前门关上层有门楼,门内砌屏风一,庭内置铜鼎一〈成泰十一年铸〉。左、右门内各有井一口,水极清甘〈仍旧寺旁有清芳井〉。
按:此院正座为西、南官会商政事之所,左、右二连为诸会办官办公之所,式制高广爽垲,颇有雅观。其旧院〈正蒙堂〉十七年改为尊学所,后又重修,以为学部尚书堂。
内阁
编辑在左庑之左直房。
谨按:嘉隆初为文书房,在右庑之左直房,置尚葆卿、尚葆少卿掌之,分四曹:尚葆、起居注、图书、表簿。明命七年,移于左庑之右直房。十一年改为内阁班,在六部之次。十四年徙左直房,以六部侍郎、通政使、副使,及翰林院直学士充掌之。十七年攺图书为秘书曹,起居注为承务曹。绍治四年更定尚葆、秘书、丝纶、本章凡四所,属员以翰林衔从四品以下充之。
集贤院
编辑在紫禁城之东,西向,嗣德元年建。官制:设经筵讲官二,经筵日讲官六,起居注十二,笔帖式四。今裁省。
太医院
编辑在紫禁城之内阅是堂之东。设院使一,左、右院判二,御医、副御医二,医正、医副、医生及外科皆𨽻焉。又建太医所在京城内东福坊,院判及医生居焉。嘉隆初在养生坊,明命年间移今所,成泰元年重修。
侍卫处
编辑在集贤之左,西向,绍治四年建。设掌领员,以文武大臣充之,统管五等侍卫处,主直庐。供给、内造、谨信司𨽻之,尚膳、尚茶、太医皆所关焉。
内务府
编辑在几暇园之南,前支收所,左内造所,右督工所,后四连,贮十号库。门三:中内务门,左内造所门,右督工所门。府设侍郎掌之,府属有郎中,员外郎,主事,司务,属司书吏。其内造所别设管员,各匠局皆𨽻焉。嘉隆初为内图家,在紫禁城兴庆门之左,明命元年改今名,十八年移焉。今改用西式,作二层楼,为藏贮支收之所,各号库寻亦撤减。十八年撤右库,摘补左库,归置帑项。
尊人府
编辑在京城内忠顺坊,明命十三年建,成泰二年重修,十五年加筑左、右司基面。府设尊人令,左、右尊正,左、右尊人,左、右尊卿,所属有左、右佐理,郎中,主事,司务,承办司𨽻焉。
国史馆
编辑在京城内富文坊。官有正、副总裁无定员,纂修四,编修八,考校四,誊录六,收掌六。明命二年建,绍治二年增建左右长𪠘,四限砖墙,以为在馆修书等员居住。嗣德二年复于馆后建藏板堂。馆庭前右边有井,水极清甘,相传衍派社古井。成泰元年以右长𪠘交都察院居住,二年修补左官居,并筹制朱柜、木柜各项。十四年增筑堂基,高一西尺,正堂、后堂与前左家再行修补,其左长𪠘撤解归置。
吏部
编辑在京城内仁厚坊。官制:设尚书一,左、右参知、左、右侍郎各二,部属有郎中、员外郎、主事、司务、属司书吏𨽻焉。
谨按:嘉隆初,六部各设尚书一,参知二,佥事四,勾稽二,及该合、首合、令史司,复增设参陪一班在参知之次,无定员。明命二年增定六部员役,部置郎中四,主事四,司务四,八、九品书吏各八,吏、兵二部未入流书吏各七十,户部一百,礼、工二部各五十,刑部六十。以六部及都察、大理、通政为九卿,增置左、右侍郎。八年又改佥事为郎中,郎中为员外郎。绍治四年设司曰吏印、文选、澄叙、稽勲、封典,凡五司。嗣德三年省吏印、稽勲二司。嘉隆建六部长𪠘在京城内廉能、慎勤二坊。明命八年移建今所,规制颇广,尚书堂一,左、右参知堂二,左、右侍郎堂二,每部司员房屋六,四围缭以砖墙,前、后门各一。成泰年间,六部堂均修补,改用西式。左、右司员房屋取次裁撤,别建长𪠘于正东门内之左右,以为员属居住。
户部
编辑在吏部堂之东,制与吏部同。绍治四年设司曰户印、京直、两畿、南圻、北圻、赏禄、税项,凡七司。嗣德三年省户印、两畿司,六年又以漕政司𨽻之。内务、武库、京𫝉皆统焉。
礼部
编辑在户部堂之东,制与吏部同。绍治四年设司曰礼印、禋祀、宾兴、酬应、仪文,凡五司。嗣德三年省礼印司,六年又以太常、光禄二司𨽻之。文庙祀丞统焉。成泰十八年于右参知堂前增建祀器堂,又以左参知堂前之司员房为酒炉所。
兵部
编辑在礼部堂之东积善坊,制与吏部同。绍治四年设司曰兵印、京畿、直省、武选、考功、检阅、火炮,凡七司。嗣德三年省兵印、检阅二司。太仆寺、邮政皆𨽻焉。
刑部
编辑在兵部堂之东,制与吏部同。绍治四年设司曰刑印、京章、直畿、南宪、北宪,凡五司。嗣德三年省刑印司,并京章、直畿为京直司,又与都察院、大理寺并列为三法司。明命十三年建公正堂于京城内南昌台之北,北向。三法司月三次会收控单。前置登闻鼓,以伸冤曲。
工部
编辑在刑部堂之东,制与吏部同。绍治四年设司曰工印、规制、营建、修造、勘办,凡五司。嗣德三年省工印、勘办二司,六年又以材木司𨽻之。其内务节慎司、武库制造司、营缮司皆统焉。
都察院
编辑在京城内之西保和坊,明命十四年建。官有左副都御史一〈或以六部参知领之〉,六科掌印六,京畿道掌印一,诸道监察御史十二〈南直、北直、左畿、右畿、定边、隆祥、安河、河宁、宁太、山兴宣、海安、谅平〉,录事、八九品书吏、未入流书吏隶焉。
谨按:嘉隆初制有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秩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秩从三品,尚未设员。明命十三年初置院,院设左右都御史二,视六部尚书,左右副都御史二,视六部参知,其左都御史未设,惟设左副都御史一,又常以他官领之。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为督抚兼衔。又属设六科给事中各一,诸道监察御史十六,秩正五品,录事一,秩正七品,八、九品书吏四,未入流书吏二十。十六年增置京畿道监察御史,为二员,又增设六科掌印六员,秩从四品。绍治四年又增设京畿道掌印一、京畿道御史二。嗣德三年省六科给事中及京畿道御史,改定诸道御史十二。成泰年闲又省减现留掌印三、御史三。
谨按:都察院,成泰元年,准太常、光禄二所,并史馆右长𪠘分交居住。十四年撤下长𪠘十五闲、栋构九闲。十七年再行修补。
翰林院
编辑在国史馆之西,明命十一年建。例设掌院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承旨、侍讲、著作、修撰、编修、检讨、典籍、典簿、供奉、待诏、笔帖。凡从办内阁、史馆、集贤皆以院衘补之。管院由 特简六部堂官一员兼管,无定员。
通政使司
编辑在国史馆之东,旧为商舶公厅。明命十三年,商舶改归户部,以厅给大理为办公之所。绍治五年,大理寺移别所,以给通政司。例设通政使、通政副使掌之,所属员外郎、主事、司务、属司书吏。
谨按:嘉隆初,凡在外表章、文移到京者,皆由兵部邮政司炤目,转交诸衙。明命十五年始设专司,以六部印官一兼领,自因事后裁省。成泰五年兼取漕政司增修,以为左都堂居住。八年又摘材料,构作瓦家一座。十五年重修,改给护政衙为公办之所。
大理寺
编辑在都察院之西归厚坊。例设寺卿、少卿掌之,员外郎、主事、司务、属司、书吏均𨽾焉。寺卿由 特简,无定员。
詹事府
编辑未设,但以府衘充别衙。
太常寺
编辑在国史馆之西,翰林院之右,明命十一年建。例设寺卿、少卿,所属有员外郎、主事、司务、属司书吏,典祠文、制帛及会派祭官。
谨按:明命十年以前,常以刑部兼管。绍治初始设专衙,以六部印官一兼领。嗣德六年改𨽾礼部,为太常司。寺设织帛坊,以供祭祀。
光禄寺
编辑与太常寺同一公厅,左太常,右光禄。例设寺卿、少卿,属司与太常寺同。向来寺卿无定员,只以六部印官一兼领。理膳司属焉。嗣德六年改𨽾礼部,为光禄司。寺设酒炉,以供祭祀。嗣因法官居住,成泰二年撤理膳兵舍,递于礼部左参知旧司员所设炉𤌄酒。
谨按:太常、光禄二寺,成泰元年分交都察院居住。
太仆寺
编辑未设,但以寺衔充别衙。
鸿胪寺
编辑未设,但以寺衔充别衙。
漕政司
编辑在国史馆之东,明命二年建。设正使、副使各一,主事、司务、属司书吏𨽻焉。文、武廷臣一人兼管。嗣德六年改𨽻户部,为漕政司。
武库
编辑在京城内廉能坊之西,前为公堂一、支收所一,后库凡十。例设武库侍郞一掌之,郎中、员外、主事、司务、属司书吏皆𨽻焉。旧名外图家,明命元年改今名。其北为武库督工所,管有监督,员外郎以下别统于工部。今武库改构为百工场,督工所改构为耕农场,均有保护法官董其事。
𫝉场
编辑在京城内御河之南,公场一、支收所一、广积仓二号、广盛𫝉九号、广丰𫝉三号以贮粟,米富库一、永成库一以贮钱。例设𫝉场侍郞掌之,属司与武库同。
谨按:嘉隆初设该队,以充提领,管富顺各队。明命八年初置京𫝉,监督、副监督各一,寻改定今官名,省监督。其钱库旧在皇城之右,名内藏库,例设监督领之,明命十四年移建于京𫝉垣内,以𫝉场侍郎管领之。成泰元年,广丰、广积二𫝉撤解归置,二年又将广盛𫝉之第四号撤解,六年又将这𫝉第五、第六、第八等号撤解,仍第八号移于第七号旧基构办,以贮馀粟。
火药𥔿硝库
编辑在京城内丰盈坊藏书楼之南。例设郎中领之,属司主事以下至书吏附焉。属于兵部,明命十九年建。周以池,名既济池,截学海池之半营焉。
木𫝉
编辑在京城外广德门之右,旧在京城东南郭外之左,明命十年移焉。十八年例定,专设木𫝉衙门,监临、郎中、员外郎各一,属衙清慎司主事、司务各一,八、九品书吏各二,未入流书吏二十。又设木𫝉督工、营缮司,仍统于工部。督工有监督、副监督,营缮司有员外郞、主事、司务各一,八、九品书吏各二,未入流书吏十五。嗣德六年改木𫝉衙门为材木司,属于工部。营缮所瓦家一座,成泰十七年撤解。
钦天监
编辑在京城内南安坊,公厅一,并长𪠘 连。例设管理、副管理、监正、监副,其管理正、副由特简大臣,无定员。所属有五官正、灵台郞、恪谨司、八、九品、未入流书吏。
国子监
编辑在京城外之西安宁社,前曰彜伦堂,后曰讲堂,左、右为生员房屋,明命二年建。例设祭酒一,司业二,学政二〈后攺助教〉,监丞、典籍、典簿隶焉。
谨按:嘉隆初置督学一,甲、乙副督学二,明命元年改定今官名,各有衙署在讲堂之右。二年初建彜伦堂、讲堂及左、右尊生房屋各三间,监生、荫生房屋各十九闲。十九年又以文班大臣二人领其事。绍治年闲,宪祖章皇帝御制诗〈神京二十景〉其一曰“黉宇书声”,奉勒碑建亭于国子监门之前。嗣德三年以其右建学官堂𪠘凡十五闲,又其左增建监生、荫生房屋凡十九间。七年奉翼宗英皇帝初视学,设讲幄于𢑱伦堂,儒臣进讲《尚书》、《中庸》,自监臣及诸生员人赐𧶘有差。又颁敕书并御制诗,十四年并勒碑建亭于国子监门之左。成泰十七年又重修。
国学场
编辑在水师左营公土,成泰八年建。督教堂一座,三闲二厦,助教员住所三座〈每座各二间〉。十年又增构场屋二连〈前连三十间、后连十六间〉以为教习学徒之所。督教堂后又构四方家,四围各砌罗城,前面砌门楼二层,上层悬榜一面,内刻法字“国学场”,涂以朱𣾰金湘,成泰九年建。
宫监院
编辑嘉隆初年建,明命年间寻撤减。嗣德六年再准构于后圃城之东,中堂一座,继后左右相属,各二家,为太监、宫监等居住。成泰四年再行修补。
平安堂
编辑在宫监院之南。堂构三闲二厦,四围各砌罗城,前后有二门。成泰十二年重修。
四驿馆
编辑在京城内御河之北四驿坊,明命六年建。
理膳司所
编辑在京城内肃武坊,原属光禄寺少卿掌之。嗣德四年改属礼部,理膳诸队𨽻焉。旧在皇城后之左饱德坊,明命二十一年移焉。又御河之南保和坊建宰牲亭。德绥坊有市曰南寿市,中建乐会亭,河清坊曰北长市,东福坊曰东福市。
宰牲所
编辑原前建于保和坊,寻移于正南门郭外,成泰二年又移建于青龙坊。十六年以其地水淤积,又因坠坏,将移于白虎桥头之右。十八年又准仍旧所〈青龙〉改构正堂一座,左、右二家〈内奉贮牲几、粢盛各项〉,俾得省便。
诸军营公厅
编辑在京城内。中军、前军、后军公署在嘉会坊,左军、右军公署在迪勤坊。旧皆在养生、东安二坊,明命八年移焉。府设都统府都统掌府事或都统各一,领在京五保各卫,其北圻五军遥隶焉。羽林营左翊、右翊统制公厅在安乐坊,神机营、虎威营、雄锐营统制公厅在果敢坊,前𨦟营、龙武营统制公厅在霑化坊,耆武营统制公厅在承天坊,京畿水师公厅在香江南岸。
兵舍
编辑銮驾、锦衣、金吾、警跸、武备兵舍在皇城内之左、右,又有习兵舍在銮驾之南〈成泰十一年建〉。羽林左翊、右翊,神机中卫兵舍在皇城外之左、右,神机营前、后、左、右四卫兵舍在京城正南门内南彊坊,京站及飞𮪍兵舍在东南门内宁谧坊,和声署在肃武坊,虎威营兵舍在西南门内保居、复礼二坊,雄锐营五卫兵舍在正西门内由义坊,五保兵舍在正北门内定北坊,耆武营四卫兵舍在镇平门内之右定北坊,网城卫兵舍在承天坊,龙武营五卫兵舍在东北门内四驿坊,前𨦟营五卫兵舍在正东门内东福坊,宫监长𪠘并翊武、翊振二队兵舍在京城内饱德坊,翊悌兵舍在永安坊。又镇抚司在遐福坊,龙船户鱼长𪠘在京城前敷文楼之左、右。承天狱室在无柱坊,成泰十四年移构在承天府城后面。
谨按:明命十八年,定诸营卫汛分。羽林营左翊五卫、右翊五卫汛分自南胜台之半转左,历南正、南亨、东泰至东长台,通长五百四十九𠀋零。就中自南胜台内面转左至清和宫之前后左右及效忠、宁谧、端和、凝禧、忠顺、仁厚、渍善、养生、富文、慎勤、义积等坊土分属左翊汛,惠吉、顺吉、履吉、贞吉、静一、安静、润德、福绥等坊土分属右翊汛分。门坊:午门上、下两层更守五十人,显仁门、彰德门、体仁门、广德门、东南门更守各十人。前锋营五卫汛分自东长台历后腋、东嘉、东辅至东永台之半,通长二百五十七丈零,及东福、明善、化成、永安、顺平、仁渐等坊土分。门坊:正东门更守三十人,东城水关更守二十人。龙武营五卫汛分自东永台之半转后,历东平台,北夹北和台左腋,通长二百六十九丈零,及仁基、学海、丰盈、饶裕、霑恩、常裕、多禄、源清、殷寔、河清、宁远、四驿等坊土分。门坊:东北门、镇平门更守各三十人。神机营五卫汛分自南胜台之半转右,历南兴、南明,夹西贞台前腋,通长二百八十三丈零,及积庆、肃武、卫国、南治、南安、南明、南彊、大有等坊土分。门坊:正南门更守二十人。虎威营五卫汛分自西贞台转后,历西安至西翼台后腋,通长二百六十六丈零,又 庆宁宫之前、后、左、右及庆美、思忠、迪勤、果毅、复礼、安美、保和、归厚、保居、务本、凝绩、南寿等坊土分。门坊:西南门更守三十人,西城水关更守二十人。䧺锐营五卫汛分自西翼台转后,历西静、西绥至西成台之半,通长二百七十丈零,及保定、大亨、师贞、巽武、敦化、顺则、隆平、嘉美、承德、会禽、安乐、遵道、安宅、厚生、沐德、处仁、由义、安西等坊土分。门坊:正西门更守三十人。五保十卫汛分自西成台之半转左,历北奠、北顺、北中、北清至北和台,通长五百三十二丈零,及𩄇应、富庶、和泰、仰治、西禄、归善、西宁、无柱、西成、函清、大同、康宁、壮固、恬静、北长、北宁、等坊土分。门坊:西北门更守各三十人。耆武四卫汛分镇平门外之镇平台周围,通长二百四十丈零,及承天、宣化、定北、安北等坊土分。门坊:长定门更守十人。如遇 大驾巡幸百里之外,各炤数加倍具列械杖,以严门禁。
谨按:明命十七年铸九鼎,象旗形勒于英鼎,长枪勒于毅鼎,牌刀勒于纯鼎,弩勒于宣鼎,扑刀勒于裕鼎,火车喷筒勒于玄鼎。
马厂
编辑御马所在皇城内左、右及后圃之右,马厩在京城东南门内宁谧坊。明命年间设上驷院使掌之,轻骑、飞骑二卫隶焉。
象厂
编辑御象在皇城内左、右御马所之南,成泰二年移构于右炤,与马厂相对。京象厂在京城内之东东泰、南明二坊及京城外之金龙、杨春二社。京象三卫各设卫尉、副卫尉分管之,领以掌卫一。
炮厂
编辑左大将军厂在午门前之左金水池外,左将军厂次之,右大将军厂在午门前之右,右将军厂次之,明命十四年建。又沿城炮厂一在南正台,一在南明台,一在西成台,一在北定台,一在北中台,明命六年建。司以护卫、警跸及神机营各卫,神机营统制掌之。
谨按:明命十七年铸九鼎,大炮之形勒于高鼎,轮车炮勒于仁鼎,鸟枪勒于章鼎。成泰八年撤解左、右将军厂,只留每边十间,左边奉置大将军铜炮九位。
船厂
编辑在京城外香江南岸。厂凡二百五十五所,又治福津次瓦厂一所。
谨按:修补船艘年限,明命八年定内三年一小修补,六年大修补。十三年改定六年小修补,又六年一大修补。
谨按:明命十七年铸九鼎,高鼎勒多索船之形,仁鼎勒艛船之形,章鼎勒艨艟船之形,毅鼎勒海导船之形,纯鼎勒艇船之形,宣鼎勒梨船之形,裕鼎勒乌船之形。
寺观
编辑灵佑观
编辑在京城内御河之北殷盛坊,明命十年建。中为重霄殿,左慈云阁,右祥光阁,前三关门,又前临御河建棂星门。绍治三年圣制诗〈神京二十景〉其一曰“灵观磬韵”,勒碑建亭于门左,今已撤解。
觉皇寺
编辑在京城内端和坊。前大雄殿,后大葆殿,左禅堂,右静斋。相传此地乃先朝都城也。嘉隆初为圣祖仁皇帝潜邸,后御清和宫,因以赐绍化郡王昣为公府。明命二十年攺给郡王子善圭别所,以其地建寺。寺旁有井名清芳井,有石碑为志。绍治三年圣制诗〈神京二十景〉其一曰“觉皇梵语”,勒碑建亭于寺门之左。成泰年间撤寺所,改建机密院,亦名会议院。
妙谛寺
编辑在京城外之春禄邑福国公故宅,宪祖章皇帝发祥地也。寺西向,前临河岸,当中绀园曰大𮗜殿,当前浮图曰道源阁,左吉祥慈室,右智慧精舍。前庭左钟、鼓,右碑亭,绍治二年建。
天姥寺
编辑在京城外之西安宁社山冈上。旧有佛寺,嘉隆十四年重建。正中为大雄殿,殿后左、右厨家各一,又后有弥勒殿,又后为观音殿,殿后之右为藏经楼。大雄殿之前东、西十王殿堂各一,又前左、右雷家各一。又前正中为仪门,门上有楼,门内左为钟楼,右为鼓楼,门外之左为六角碑亭,右为六角大钟楼,四围缭以砖墙。大、小门八。绍治三年圣制诗〈神京二十景〉其一曰“天姥钟声”,勒之铜榜。五年又于仪门外正中砌㙮,高五丈三尺二寸,名慈仁㙮,又改名福縁葆㙮。㙮中七层,上奉金身世尊。㙮前为香愿亭,上设法轮,随风常转。又于左、右建碑亭各一,前、左、右三面施以栏杆,前临香江岸砌花表柱门。
谨按:本朝太祖皇帝辛丑四十四年, 驾幸河溪,见平原突起,如龙首回顾之状,前瞰长江,后临平湖,景致佳胜,因问土人,言冈甚灵异。相传昔有人夜见一老妪,赤衣绿裙,坐冈上,言曰:“当有真主来修此寺,聚灵气以固龙脉。”言讫不见。因号天姥山。上以其地有灵气,乃建寺焉,名天姥寺。太尊皇帝乙已十七年重修。显尊皇帝庚寅十九年铸大钟,甲午二十三年重修梵宇,其制由山门而入曰天王殿、玉皇殿、大雄葆殿、说法堂、藏经楼、十王殿、水云堂、知味堂、大悲殿、大师殿、僧寮、禅舍数十所。寺之后建昆耶园方丈等处,又不下数十所。乙未二十四年 亲制碑文,勒于石,竖于寺前。江岸建钓台,以为临幸之所。后为兵火残坏,遗址尚存。嘉隆初,礼部邓德超犹能记其处。其大钟、石碑,至今犹存。《乌州近录》云:“寺在香茶县河溪社南,上居山岭,下枕江流,超尘俗之三千,近天池之咫尺。客有散步登临,不自知其发善心,消俗虑,此诚方丈之景致也。”成泰十六年因飓风多倒坏,十九年重修,其弥勒殿并左、右十殿三座并撤,仍将香愿亭移构于弥勒殿旧基。
隆光寺
编辑在京城外之西春和社。
谨按:此寺不知造自何代,本朝睿尊皇帝六年盖重修也。寺门上层匾额曰“慧炤南天”四大字,下层匾额曰“龙光寺”。经乱寺坏,匾额尚存。嘉隆二年重修,改为隆光寺。
圣缘寺
编辑在京城之东翠云山。山前中岭为圣缘寺大慈阁,上岭筑御㙮三层,高五丈六尺,㙮后方石上建荐𡙁亭,山麓之南水次构薰风楼。明命十七年建。
谨按:翠云山,古名美𫈸山也。本朝显尊皇帝为民祈福,乃于山上建梵宇,金碧辉煌。自经乱后,寺废。明命六年,圣祖仁皇帝驾幸思贤海口,过东庵坊,登美庵山,见一古庙荒凉,命所在民葺之,名其山曰翠花山,寻因旧迹营建寺宇,以留名胜。绍治元年改今山名,为神京二十景之一,曰“云山胜迹”,勒碑建亭于寺门之左。相近灵蔡山又建镇海寺一、望海楼一。山冈左㙮一座,下有石象罗列,日久倾颓,亦令修补。
谨按:本朝太尊皇帝丁未十九年, 驾幸思容〈后攺思贤海口〉,见龟山〈后攺灵蔡〉景致可爱,山顶有占城古㙮,颇著灵异,乃命守簿陈廷恩督军民移㙮他所,以其地营建佛寺,名荣和寺。自经兵火之后,寺㙮废坏,遗址犹存。明命十七年,圣驾幸临,乃命有司与翠云寺一并营办,以完善果云。
隆寿冈亭
编辑在香水县月瓢社。冈枕香江南岸,隔江对天姥冈,旧名寿康上库。相传冈上旧有屋宇,经奉英尊皇帝、显尊皇帝、肃尊皇帝、世尊皇帝梓宫暂安于此。后经兵乱,栋宇遂废。嘉隆初攺为寿昌。明命五年改名隆寿冈,冈上建八角亭,名隆寿冈亭,勒碑志之,以留胜迹。
富春社亭
编辑在京城内先农坛之北,旧富春社民构立,祀社内灵神。本朝嘉隆初筑京城,辟入城内,许民仍旧奉事。毎年六月祈安礼,官给之钱。明命十年,给钱二百缗,许社民重修,岁给遂停止。亭之西有市,旧名富春市,明命年闲攺为西禄市,今废。
大南一统志卷之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