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墨 大峯先生文集

作者:李天燮
1785年

呜呼。此即我外先祖大峯杨先生逸稿也。先生旧有遗文藏于家。而蛮燹家火。荡然无馀。先生之文。遂不传于世矣。天燮忝在外裔。窃惧夫先生言行文字之泯泯焉无征也。殚竭搜辑。积以岁月。仅得诗文之载录于散乘者。本孙之掇拾于劫烬者。总若干首。又得湖堂录,赐祭文,挽章,行状曁当时诸贤赠酬篇什。附于下。合为二卷。其断烂零落。不翅存十一于千百。而先生之文。始乃稍稍以见。噫。文章之显晦。亦有时而然欤。然以先生之博学直道。其宏辞谠论。可以垂后世辅君德者必多。而惜乎其未尽传也。后之君子。有能继此而广搜添补。则岂非幸耶。或曰。先生。成庙朝名臣也。乔桐时直士也。河岳间气。文武全才。有成庙不世之褒。而彪映史策。祥鸾瑞凤。美玉精金。有中庙追祭之文。而昭揭日星。辞爵蹈刃。托妻辅幼。有一蠹,蓝溪之许。而士林诵之。其志行事业。炳炳乎烺烺乎。盖有不可掩者。文章。直馀事耳。又何以传不传多与寡。为先生轻重哉。天燮作而曰。不然。文者。心之发。而事业则又文之著于言者也。唐之陆宣公。宋之王梅溪。其功业盛矣。而千载之下。非斯文。曷从而知之。又曷从而传之乎。然则天燮之所以斤斤于先生之文之传者。非为先生计也。为后之人。慕先生之风而有不得详者计也。为后之人。欲知先生之某年有某事。某职有某言。读其书论其世者计也。孟子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所谓浩然者也。先生生而服宣陵作成之化。而长而与寒暄,一蠹诸大贤。为之友。琢磨义理。期以岁寒。则其所养之直可知。而今读其斥佞,辟佛,救贤三箚。激切忼慨。冰冽霜凛。令人神悚色沮。恍若亲承謇谔之容于百载之馀。真可谓不能淫。不能移。不能屈。有得于至大至刚之气。而将使睢盱巽软。茅靡波流辈。有所感发兴起于先生之文。则先生之文之关世教。又岂眇少也哉。先生一时若曺梅溪,兪㵢溪。以文章名。至今论者。以先生为莫相轩轾。然先生之文。浩气之发也。若以文章家目之。则非先生之知己也。於乎。九原可作。举世皆当奔走。为之执鞭。而如遇孔子。其不发未见刚者之叹必矣。记天燮尝拜拙修斋权公。相一权公亟称先生曰。大宪杨公。岂不诚一代伟人哉。清名姱节。足以廉顽立懦。不但文章光焰之万丈长而已。其衣冠之藏。在蔚山府含月山中。后有犯葬于近麓者。时赵相国某巡宣到府。杨氏状䜣之。赵相起整衣。读其状。立要府使往掘之曰。此爷墓傍。岂容他人枯骨耶。其见景慕于世之愈久如此云。盖权公曾莅是府。拜其墓而得其详。为之说此事娓娓。今幷识于简末。俾后之人。览先生之遗集。效之为文为臣事君之道。如权德舆之序引于陆宣公之奏议。僭妄之诛。乌敢逃也。岁舍乙巳十二月大寒日。外裔骊江李天燮。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