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大智度论
◀上一卷 卷057 下一卷▶

大智度论释宝塔校量品第三十二(卷五十七)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尔时佛告释提桓因:“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受持、亲近、读、诵、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两阵战时,是善男子、善女人诵般若波罗蜜故,入军阵中终不失命,刀箭不伤。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长夜修行六波罗蜜,自除淫欲刀箭,亦除他人淫欲刀箭;自除瞋恚刀箭,亦除他人瞋恚刀箭;自除愚痴刀箭,亦除他人愚痴刀箭;自除邪见刀箭,亦除他人邪见刀箭;自除缠垢刀箭,亦除他人缠垢刀箭;自除诸结使刀箭,亦除他人结使刀箭。㤭尸迦!以是因缘,是善男子、善女人,不为刀箭所伤。

“复次,㤭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受持、亲近、读、诵、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若以毒药薰、若以蛊道、若以火坑、若以深水、若欲刀杀、若与毒,如是众恶皆不能伤。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是无上咒。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是明咒中学,自不恼身、亦不恼他、亦不两恼。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不得我、不得众生、不得寿命,乃至知者、见者皆不可得;不得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亦不可得。以不可得故,不自恼身、亦不恼他、亦不两恼。学是大明咒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观一切众生心,随意说法。何以故?过去诸佛学是大明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来诸佛学是大明咒,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现在诸佛学是大明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㤭尸迦!般若波罗蜜,若有但书写经卷,于舍供养,不受、不读,不诵、不说、不正忆念,是处若人、若非人不能得其便。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为三千大千世界中四天王诸天乃至阿迦尼吒诸天子,及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诸天所守护故。是般若波罗蜜所止处,诸天皆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礼拜已去。是善男子、善女人,是般若波罗蜜,但书写经卷,于舍供养,不受、不读、不诵、不说、不正忆念,今世得如是功德。譬如若人、若畜生来入菩提树下,诸边内外;设人、非人来,不能得其便。何以故?是处,过去诸佛于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来诸佛、现在诸佛亦于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佛已,施一切众生无恐无畏,令无量阿僧祇众生受天上、人中福乐,亦令无量阿僧祇众生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般若波罗蜜力故,是处得恭敬、礼拜,华香、璎珞、𢭏香、泽香、幢盖、伎乐供养。”

【论】

问曰:

现有受持、读、诵,入于军阵,为刀兵所伤,或至失命。又佛说:“业因缘,非空非海中,无有得免者。”是中佛何以故言“读诵般若者,入军阵中兵刃不伤,亦不失命”?

答曰:

有二种业因缘:一者、必应受报,二者、不必受报。为必应受报故,《法句》中如是说;此中为不必受报故,说“读诵般若,兵刃不伤”。

譬如大逆重罪应死之人,虽有强力、财宝,不可得免;有人罪轻,虽入死科,理在可救,用力势、财物,便得济命,不救则死。善男子亦如是,若无必受报罪,虽有死事来,至读诵般若波罗蜜,则得济度;若不读诵,则不免死,是故不得言般若波罗蜜无有力势。

复次,善男子、善女人若远离恶法,调伏其心,烦恼折减,一心直信善法,无有疑悔;从久远已来,修集福德、智慧,于一切众生有慈悲心,教化众生,除去恶心。如是善男子,刀兵不伤,命不中断。如佛自说因缘:“长夜行六波罗蜜,除己身及他身三毒刀箭。”五波罗蜜是福德,般若波罗蜜是智慧,以广集此二事故,不中失命。

毒药、水、火等,亦如是。

复次,如外道神仙咒术力故,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毒虫不螫,何况般若波罗蜜是十方诸佛所因成就咒术!

问曰:

如上所说,是事可信;今此中不能受持、读、诵、念般若等,但书写、供养,云何得是功德?

答曰:

是人所得功德,亦同于上。何以故?有人先已闻师说般若义,深入爱乐,然不识文字,违离师故,不能读诵;而不惜财宝,雇人书写,尽心种种供养,意与读诵者同,故亦得功德。人不能得便者,诸天守护。是事难信,故佛以菩提树为喻。佛以般若力故,于菩提树下成无上道,无上道气势故,其处犹有威德,众生入中,众恶不得其便;何况般若波罗蜜是诸佛之母,善男子尽心供养而无功德?

【经】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书写般若波罗蜜,华香、璎珞乃至伎乐供养;若有人,佛般涅槃后,若供养舍利,若起塔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华香、璎珞乃至伎乐供养——是二何者得福多?”

佛告释提桓因:“我还问汝,随汝意答我。于汝意云何?如佛得一切种智及得是身,从何道学,得是一切种智、得是身?”

释提桓因白佛言:“佛从般若波罗蜜中学,得一切种智及相好身。”

佛告释提桓因:“如是!如是!㤭尸迦!佛从般若波罗蜜中学,得一切种智。㤭尸迦!不以是身名为佛,得一切种智故名为佛。㤭尸迦!是佛一切种智,从般若波罗蜜中生。以是故,㤭尸迦!是佛身,一切种智所依处,佛因是身得一切种智。善男子当作是思惟:‘是身,一切种智所依处。’是故我涅槃后舍利,当得供养。

“复次,㤭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若闻是般若波罗蜜,书写、受持、亲近、读、诵、正忆念,华香、璎珞、𢭏香、泽香、幢盖、伎乐,恭敬、供养、尊重、赞叹,是善男子、善女人则为供养一切种智。以是故,㤭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是般若波罗蜜,若受持、亲近、读、诵、说、正忆念、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华香、璎珞乃至伎乐;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佛般涅槃后,供养舍利,起塔,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伎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是般若波罗蜜,书、持,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华香、璎珞乃至伎乐,是人得福多!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中生五波罗蜜,生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三昧、一切禅定、一切陀罗尼,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成就众生、净佛世界,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菩萨家成就、色成就、资生之物成就、眷属成就、大慈大悲成就,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皆从是般若波罗蜜中生;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诸菩萨摩诃萨、诸佛,诸佛一切种智,皆从是般若波罗蜜中生。”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阎浮提人不供养般若波罗蜜,不恭敬、不尊重、不赞叹,为不知供养多所利益耶?”

佛告释提桓因:“㤭尸迦!于汝意云何?阎浮提中几所人信佛不坏?信法、信僧不坏?几所人于佛无疑?于法、于僧无疑?几所人于佛决了?于法、于僧决了?”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阎浮提人于佛、法、僧不坏信少,于佛、法、僧无疑、决了亦少。”

“㤭尸迦!于汝意云何?阎浮提几所人得三十七品、三解脱门、八解脱、九次第定、四无碍智、六神通?阎浮提几所人断三结故,得须陀洹道?几所人断三结,亦淫瞋痴薄故,得斯陀含道?几所人断五下分结,得阿那含道?几所人断五上分结,得阿罗汉?阎浮提几所人求辟支佛?几所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阎浮提中少所人得三十七品,乃至少所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释提桓因:“如是!如是!㤭尸迦!少所人信佛不坏、信法不坏、信僧不坏,少所人于佛无疑、于法无疑、于僧无疑,少所人于佛决了、于法决了、于僧决了;㤭尸迦!亦少所人得三十七品、三解脱门、八解脱、九次第定、四无碍智、六神通。㤭尸迦!亦少所人断三结得须陀洹、断三结亦淫瞋痴薄得斯陀含、断五下分结得阿那含、断五上分结得阿罗汉,少所人求辟支佛;于是中亦少所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发心中亦少所人行菩萨道。何以故?是众生前世不见佛、不闻法、不供养比丘僧,不布施、不持戒、不忍辱、不精进、不禅定、无智慧,不闻内空、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亦不闻不修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闻不修诸三昧门、诸陀罗尼门,亦不闻不修一切智、一切种智。㤭尸迦!以是因缘故,当知少所众生信佛不坏、信法不坏、信僧不坏;乃至少所众生求辟支佛道;于是中少所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发心中少所众生行菩萨道,于是中亦少所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㤭尸迦!我以佛眼见东方无量阿僧祇众生发心,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菩萨道;是众生远离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若一、若二住阿鞞跋致地,多堕声闻、辟支佛地。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如是。以是故,㤭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闻般若波罗蜜,应受持、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受持、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已,应书经卷,恭敬、供养、尊重、赞叹,香华、璎珞乃至伎乐。

“诸馀善法入般若波罗蜜中者,亦应闻、受持乃至正忆念。何等是诸馀善法?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内空、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诸三昧门、诸陀罗尼门,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如是等无量诸善法,皆入般若波罗蜜中,是亦应闻、受持乃至正忆念。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当如是念:‘佛本为菩萨时,如是行、如是学,所谓般若波罗蜜、禅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诸三昧门、诸陀罗尼门,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如是等无量佛法,我等亦应随学。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是我等所尊,禅波罗蜜乃至无量诸馀善法亦是我等所尊。此是诸佛法印,诸辟支佛、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法印。诸佛学是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得度彼岸,诸辟支佛、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亦学是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切智得度彼岸。’以是故,㤭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般涅槃后,应依止般若波罗蜜、禅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亦应依止。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是诸声闻、辟支佛、菩萨摩诃萨及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可依止。”

【论】

问曰:

佛已种种赞般若功德,今释提桓因何故以舍利校般若功德多少?

答曰:

信根多者,憙供养舍利;慧根多者,好读诵经法。是故问:“有人书经供养,有人供养舍利,何所为多?”

“华香、璎珞”等义,如先说。

“于汝意云何”者,四事答中,此是反问答。是故佛即反问释提桓因。或有人供养舍利得福德多,或有人供养般若波罗蜜得福德亦多,随人心故,佛不得一定答,是故反问。

“从般若波罗蜜中生五波罗蜜”者,后品中佛自说:“无方便智慧布施回向,不名檀波罗蜜。”

十八空即是智慧,智慧因缘故,生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虽非尽是智慧,以性同故,以智慧为主,是故言“从般若生”。

行般若波罗蜜,得诸法实相,于布施、持戒等通达;若不得般若实相,不能通达布施、持戒。何以故?若一切法空,则无罪无福,何用布施、持戒?若诸法实有相,不应从因缘生,先已有故。若众生是常,则譬如虚空,亦无死者;若无常,神则随身灭,亦无后世罪福。若无众生,何有杀罪?如是亦无不杀生戒等。

若得是般若波罗蜜实相法,则不堕有无二边,用中道通达布施、持戒等。以此布施、持戒等果报故,有刹利大姓乃至诸佛。

问曰:

阎浮提人多贪利福德,何以不供养般若波罗蜜?

答曰:

智人少故,不知供养般若,无咎;譬如金宝,盲者不识。以阎浮提人但信三尊者少,何况知而能行!佛欲令释提桓因自说,故反问:“有几许人于三尊得不坏信”等。

问曰:

不坏信、无疑、决了,有何差别?

答曰:

有人言:无有差别;佛庄严种种说,开悟人心故。

有人言:于三宝中得不坏信。何以知之?以无疑故。何以知无疑?以决了故。

问曰:

无疑、决了有何异?

答曰:

初信三宝故是无疑,智慧究竟故是决了;譬如渡水,初入是无疑,出彼岸是决了。

三分圣戒力故信不坏,四分力故是无疑,正见分力故是决了。

复次,见谛道中是不坏信,思惟道中是无疑,无学道中是决了。

如是等种种分别。

是三事得何果报?从三十七品至六神通,是有为果;三结尽乃至烦恼及习尽,是无为果——得如是等果报。

释提桓因有报生知他心,亦曾以天耳闻诸道差别,又以是大菩萨利根,入观众生心三昧故,得知诸道差别,是故答佛:“深信者少。”

从须陀洹乃至初发心求佛道转少,转少故不知供养般若。何以故少?前世生死中,不闻三宝名,乃至不闻一切种智名。佛欲证上事故说:“我今以佛眼观十方无量阿僧祇众生发无上道,离般若方便力故,若一、若二住阿毘跋致地。”

“诸馀善法入般若波罗蜜”者,是诸馀经,所谓《法华经》、《密迹经》等。十二部经中义同般若者,虽不名为般若波罗蜜经,然义理即同般若波罗蜜。

问曰:

云何须陀洹亦学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得到彼岸?

答曰:

此中六波罗蜜、三解脱门、三十七品等乃至一切种智,此非独菩萨法,三乘共有,各随分学。

【经】

“㤭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佛般涅槃后,为供养佛故,作七宝塔,高一由旬,天香、天华、天璎珞、天𢭏香、天泽香、天衣、天幢盖、天伎乐供养、恭敬、尊重、赞叹。㤭尸迦!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从是因缘得福多不?”

释提桓因言:“世尊!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书写、受持、亲近、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亦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若花香、璎珞、𢭏香、泽香、幢盖、伎乐供养。是善男子、善女人,福德多。”

佛告释提桓因㤭尸迦:“置一七宝塔。若善男子、善女人供养佛故,佛般涅槃后,起七宝塔,满阎浮提,皆高一由旬,恭敬、尊重、赞叹,华香、璎珞、幢盖、伎乐供养。㤭尸迦!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释提桓因言:“世尊!其福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如前供养般若波罗蜜,其福甚多。㤭尸迦!复置一阎浮提满中七宝塔。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佛故,佛般涅槃后,起七宝塔,满四天下,皆高一由旬,供养如前。㤭尸迦!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其福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伎乐供养,其福甚多。㤭尸迦!复置四天下满中七宝塔。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佛故,佛般涅槃后,起七宝塔,满小千世界,皆高一由旬,供养如前。㤭尸迦!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其福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是般若波罗蜜,受持、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伎乐供养,其福甚多。㤭尸迦!复置小千世界满中七宝塔。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佛故,佛般涅槃后,起七宝塔,满二千中世界,皆高一由旬,供养如前;不如供养般若波罗蜜其福甚多。复置二千中世界七宝塔。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佛故,佛般涅槃后,起七宝塔,满三千大千世界,皆高一由旬,尽形寿供养,天华、天香、天璎珞乃至天伎乐。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释提桓因言:“世尊!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持是般若波罗蜜,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伎乐供养,其福甚多。复置三千大千世界中七宝塔。若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一一众生供养佛故,佛般涅槃后,各起七宝塔,恭敬、尊重、赞叹,花香乃至伎乐供养。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亦恭敬、尊重、赞叹,华香、璎珞乃至伎乐供养,是人得福甚多。”

释提桓因白佛言:“如是!如是!世尊!是人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般若波罗蜜,则为供养过去、未来、现在佛!

“世尊!若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众生,一一众生供养佛故,佛般涅槃后,各起七宝塔,高一由旬,是人若一劫、若减一劫,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伎乐供养。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佛言:“甚多!”

释提桓因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持是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亦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伎乐供养,其福大多!何以故?世尊!一切善法皆入般若波罗蜜中,所谓十善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三十七品,三解脱门:空、无相、无作,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六神通、八解脱、九次第定,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诸三昧门、诸陀罗尼门,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世尊!是名一切诸佛法印。是法中,一切声闻及辟支佛、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学是法印得度彼岸。”

【论】

释曰:

般若波罗蜜,若闻、受持、诵、读等,有无量功德。更欲说故,以现事譬喻证之。人见土塔高大,即时生心,谓是塔主福德极大,何况七宝起塔,高一由旬!是故佛以塔为喻。

问曰:

是塔为实、为假?

答曰:

佛欲使人解知分别福德多小故,作是譬喻,不应问其虚实!

有人言:有实、有假。如迦叶佛般涅槃后,有国王名吉梨姞。尔时,人寿二万岁;是王为供养舍利故,起七宝塔,高五十里。又过去世有转轮王,名德主,一日起五百塔,高五百由旬。此言“满三千大千世界”,是事假喻。

有人言:皆是实有。如小国王随力起七宝塔;大王能起一由旬七宝塔,或过一由旬;小转轮王能起七宝塔满四天下;大转轮王能起七宝塔过四天下;梵天王主三千大千世界,是佛弟子,能心生变化,起塔高至梵天,满三千大千世界;或有菩萨得陀罗尼门、诸三昧门,深行六波罗蜜故,佛灭度后,能起七宝塔满三千大千世界。

“满”者,举其多故,不言间不容间。后言“一一众生”者,施主多故福德多。

佛是中自说得福因缘:“十善道乃至一切种智皆摄在般若波罗蜜中。”和合是法,名为般若波罗蜜。

是般若中但出生佛,尚应当供养,何况出生三乘及人天中乐,皆因般若波罗蜜有而不供养!

舍利是无记法,是诸善法所依止处故,后乃能与人果报;行般若波罗蜜,即时得果,后亦得报。

大智度论释述诚品第三十三

【经】

尔时,佛告释提桓因:“如是!如是!㤭尸迦!是诸善男子、善女人书是般若波罗蜜,持经卷受学,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加复供养华香、璎珞、𢭏香、泽香、幢盖、伎乐,当得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福德!何以故?诸佛一切智、一切种智,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诸菩萨摩诃萨禅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诸佛五眼,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成就众生、净佛世界、道种智、一切种智、诸佛法,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以是故,㤭尸迦!善男子、善女人书是般若波罗蜜,受持经卷,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加复供养华香乃至伎乐,过出前供养七宝塔,百分、千分、千亿万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㤭尸迦!若般若波罗蜜在于世者,佛宝、法宝、比丘僧宝终不灭。若般若波罗蜜在于世者,十善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智、一切种智,皆现于世。若般若波罗蜜在于世者,世间便有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诸天,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菩萨摩诃萨、无上佛道、转法轮、成就众生、净佛世界。”

【论】

释曰:

上帝释答佛,言:“供养般若,福德甚多。”更有大天,以帝释非一切智人故,所说或错,是以佛印可所说,言:“如是!如是!”

问曰:

若般若波罗蜜相,一切诸观灭,语言道断,不生不灭,如虚空相;今何以说“般若在世者,三宝不灭”?

答曰:

般若波罗蜜体性,有佛、无佛,常住不灭。

此言“在世”者,所谓般若经卷,可修习读诵者,是因中说果。譬如井深,绠短不及,便言失井,井实不失;般若波罗蜜实相如深井,经卷名为绠,行者不能书写、修习故言灭。

问曰:

若说三宝,尽摄一切善人、善法,何以复言“般若在世者,世间有十善道乃至一切种智”?

答曰:

此诸法及诸道,皆广解三宝中义。佛宝者,佛法所摄无学五众。法宝者,第三谛,所谓涅槃,除四沙门所摄学、无学功德,馀残辟支佛功德、菩萨功德。僧宝者,四向、四果学、无学五众。

馀十善道、四禅、四无量等皆是道方便门,是故别说。

大智度论卷第五十七

 上一卷 ↑返回顶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