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府名宦祠记
大理府名宦祠记 作者:李元阳 明 |
|
有物固结乎民心,而民不能忘,此名宦之所为有祠也。诗曰: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夫民之所以不能谖者,由其有君子之德,又有斐然之文也。昔何武所至,无赫赫名,然去而人思之,是果何道哉?盖其至诚恻怛,根于中而施于有政,即不暴萶于民之耳目,久而与之相忘。方其在时,不知其为德,及其去之后,乃惕然觉而追思之矣。夫仁心者,君子之德也;仁政者,斐然之文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兼是二者,而后称有斐君子。然则名宦岂易称哉?大理旧有祠,在明伦堂之背,春秋有司展祀,然位置隘陋,仪文亦沦。嘉靖已未,内江高公镛以御史左迁,寻补府贰,下车之日,求祠而拜焉。一见恻然,顾诸生曰:是尚可以为典礼乎?乃谋于太守贵阳周公鲁,改祠于夫子宫墙之侧,与乡贤并建。貌额既明,宗承斯著,环桥门而来观者,有指某公之主而拜焉,有望某主而举手加额焉。然主皆近代守令,而前史所载有功斯土者,尚尔阙如。二公乃进郡之搢绅,考论沿革,而摭其勲伐。在汉为益州,得三人;在蜀汉为建甯郡、为云南郡,得三人;在晋隋为甯州,得三人;在唐为南甯州,得七人;在元为大理路,得六人。国朝使臣有功德在人而可绎思者不可。无书,又得十一人,与令守师儒并为主以祀焉。于是典礼轨则,一时灿然明备,千古音容,俨然若存。逸史李元阳曰:寓物于舍,隔宿已有遗忘,至诚恻怛之为物,一入民心,历千禩而如在。震雷激电,怵心骇目,曾不一瞬,影响消沆。至诚恻怛之之为物,莅乎其官,官虽去而此物不与之俱去。夫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言至诚恻怛,无近利而有远功也。夫名宦云者,其夫子所与之善人非耶?然则附其祠于夫子宫墙,谁曰不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