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天默先生遗稿
卷五
作者:李尚馨
1713年
卷六

附录上

编辑

年谱

编辑

乙酉。大明神宗显皇帝万历十三年。宣祖昭敬大王十八年。四月十二日癸丑卯时乙卯。先生生于顺天府桶泉里第。先生。即我太宗恭定大王第二子孝宁大君七代孙也。故世籍全州。曾祖承旨公。为叔父春城正后。始居南原屯德里。妣任氏临㝃。出寓顺天农墅。因生先生所寓里。有山名圭峯。耸秀可爱。先生有感于所生之地。自号圭峯。后或称唤醒。或称天默。盖先生语讷。故取默义为号。

丙戌。万历十四年。宣祖大王十九年。先生年二岁。

丁亥。万历十五年。宣祖大王二十年。先生年三岁。

戊子。万历十六年。宣祖大王二十一年。先生年四岁。

己丑。万历十七年。宣祖大王二十二年。先生年五岁。

庚寅。万历十八年。宣祖大王二十三年。先生年六岁。

辛卯。万历十九年。宣祖大王二十四年。先生年七岁。

壬辰。万历二十年。宣祖大王二十五年。先生年八岁。○夏。倭冦猝至。举家避乱安东。

癸巳。万历二十一年。宣祖大王二十六年。先生年九岁。○时唐将见先生于逆旅中。抚顶称叹曰。东方大人生矣云。

甲午。万历二十二年。宣祖大王二十七年。先生年十岁。

乙未。万历二十三年。宣祖大王二十八年。先生年十一岁。○十岁以后。颇有远大之志。自知勤学。聡敏强记。一阅不忘。虽学徒坌集喧聒。而独屏处他所。诵读不辍焉。

丙申。万历二十四年。宣祖大王二十九年。先生年十二岁。

丁酉。万历二十五年。宣祖大王三十年。先生年十三岁。○从活溪李先生大㽕学。活溪先生。即先生从祖姑夫也。先生从师受四书六经。李先生尤精于易学。先生受易最详焉。讲学必穷源探本。辨质无疑。然后乃止。李先生常叹曰。此人必大成。不止于举子业而已也云。

戊戌。万历二十六年。宣祖大王三十一年。先生年十四岁。

己亥。万历二十七年。宣祖大王三十二年。先生年十五岁。

庚子。万历二十八年。宣祖大王三十三年。先生年十六岁。

辛丑。万历二十九年。宣祖大王三十四年。先生年十七岁。

壬寅。万历三十年。宣祖大王三十五年。先生年十八岁。

癸卯。万历三十一年。宣祖大王三十六年。先生年十九岁。

甲辰。万历三十二年。宣祖大王三十七年。先生年二十岁。○聘善山林氏。礼宾寺副正克立之女。

乙巳。万历三十三年。宣祖大王三十八年。先生年二十一岁。○赴乡解中进士初试。

丙午。万历三十四年。宣祖大王三十九年。先生年二十二岁。

丁未。万历三十五年。宣祖大王四十年。先生年二十三岁。○四月子文献生。○赴乡解中进士初试。是后。有东堂入格论赋策。而岁月未考。

戊申。万历三十六年。宣祖大王四十一年。先生年二十四岁。○二月戊午朔。宣祖大王昇遐。报至举哀。○五月庚子。十五日丁先府君忧。○哭活溪李先生丧。月日未考

己酉。万历三十七年。光海元年。先生年二十五岁。○正月。女尹砥妻生。

庚戌。万历三十八年。光海二年。先生年二十六岁。○七月。服阕。

辛亥。万历三十九年。光海三年。先生年二十七岁。○七月。女杨云举妻生。

壬子。万历四十年。光海四年。先生年二十八岁。○春。中司马初试。○秋。中进士会试三等第十名。以秉笔俟玉音赋入格。

癸丑。万历四十一年。光海五年。先生年二十九岁。○从师沙溪金先生。似在此间。时光海政乱。国事日非。先生绝意举业。从沙溪先生。专事经学。尝受家礼半月。领诵无疑。沙溪先生言人之敏学。必称先生焉。自是往来质业。殆无虗岁。而月日皆未有考。学问之暇。泛滥诸家。至于堪舆术。亦尝留意。多所领会焉。○五月。子文源生。

甲寅。万历四十二年。光海六年。先生年三十岁。

乙卯。万历四十三年。光海七年。先生年三十一岁。○九月。子文载生。

丙辰。万历四十四年。光海八年。先生年三十二岁。

丁巳。万历四十五年。光海九年。先生年三十三岁。○十一月。女吴添喜妻生。

戊午。万历四十六年。光海十年。先生年三十四岁。

己未。万历四十七年。光海十一年。先生年三十五岁。

庚申。万历四十八年。光宗贞皇帝泰昌元年。光海十二年。先生年三十六。

辛酉。章宗哲皇帝天启元年。光海十三年。先生年三十七岁。

壬戌。天启二年。光海十四年。先生年三十八岁。○正月。子文英生。

癸亥。天启三年。仁祖庄穆大王元年。先生年三十九岁。○三月壬寅。十二日。仁祖大王反正即大位。

甲子。天启四年。仁祖大王二年。先生年四十岁。

乙丑。天启五年。仁祖大王三年。先生年四十一岁。○九月。登增广别试丙科第四名。对问悔殿策入格。○同月。子文启生。

丙寅。天启六年。仁祖大王四年。先生年四十二岁。

丁卯。天启七年。仁祖大王五年。先生年四十三岁。○正月。虏骑犯边。大驾幸江都。时先生以学谕。在京。与本道朝士佐郞吴暹,检阅金汝钰。通谕本道。倡起义兵。

戊辰。毅宗皇帝崇祯元年。仁祖大王六年。先生年四十四岁。○二月。孙男圣龙生。○冬。除成均馆学录。阶奉直郞。转授奉常寺奉事。兼学录。旋兼学正。寻以假注书。召对经筵。时上方留意经学。新丰张公维。愚伏郑公经世。以先生学术高明。一辞交称。上即命参讲。问期三百璿玑玉衡注解。及潮汐水之理。因错举诸经疑义。先生逐条剖析。应对无碍。上虚心酬酢。使之渐近御座。既罢。日已夕矣。及退门外。上遣中使。问尔家世何如。尔父为何事。对以臣即太宗大王第二子孝宁大君七代孙。臣父多病不仕云。○是年。论圣学源头。有拟上封事数千馀言。

己巳。崇祯二年。仁祖大王七年。先生年四十五岁。○正月。特授世子侍讲院说书。即以亲病。受由归乡。○二月。承召还朝。○五月。仍本职。别加通德郞。○六月。升朝奉大夫世子侍讲院司书。○十二月。拜礼曹佐郞。

庚午。崇祯三年。仁祖大王八年。先生年四十六岁。○二月。拜司谏院正言。旋授成均馆典籍。时时议或疑先生之学。专尚象数。泽堂李先生诗以解之曰。理气除非象数通。气疑于理理疑空。知君胸次明如镜。万物都输四片中。又曰。综博方该道軆全。蔡畴邵易未为偏。若言理数非真学。从此金华乏俊贤。○三月。还拜礼曹佐郞。旋拜兵曹佐郞。○六月。升兵曹正郞。○七月。拜司宪府持平。俄拜世子侍讲院文学。旋仍本职。加朝散大夫。○九月。仍本职兼春秋馆记注官。○十月。拜成均馆直讲。○十一月。被选知制教。自是。凡除授例带。○十二月。还拜司谏院正言。辞递还乡。即还授正言。斯速上来有旨。为亲便养。陈䟽乞郡。

辛未。崇祯四年。仁祖大王九年。先生年四十七岁。○二月。除玉果县监。兼春秋馆记事官。寻加奉正大夫。○三月。赴任。以勉德业。禁过恶二条。为文谕民。○六月。子文贵生。○七月。令人林氏卒。○同月。丧女杨云举妻。○八月。哭沙溪先生丧。服师服。○十月。会葬沙溪先生。○十一月。丧女尹砥妻。

壬申。崇祯五年。仁祖大王十年。先生年四十八岁。○五月。侧室子文中生。○八月。孙男圣虎生。

癸酉。崇祯六年。仁祖大王十一年。先生年四十九岁。○七月。差东堂试官。试士于灵岩。○八月。差监试试官。试士于沃沟。考卷未完。以税船致败事。罢职。还家。

甲戌。崇祯七年。仁祖大王十二年。先生年五十岁。○五月。丁母夫人任氏忧。○九月。孙男圣龟生。

乙亥。崇祯八年。仁祖大王十三年。先生年五十一岁。○被选弘文录。

丙子。崇祯九年。仁祖大王十四年。先生年五十二岁。○九月。服阕。○八月。除宗庙令。不赴。○十月。升通训阶。仍拜弘文馆副修撰兼经筵捡讨官春秋馆记事官。被召入都。上䟽辞职。䟽乞病深递职。且陈朱子封事中大本急务要义。批曰。省䟽具悉。深用嘉尚。䟽辞无非格言至论。敢不軆念而自勉哉。且尔之才学。实合此任。宜勿控辞。更加调理察职。○十二月。胡骑猝迫都城。扈驾入南汉山城。时先生入直玉堂。变生仓卒。自阙中随驾入城。衣装书册。所駄在后相失。故先生著述文字。多遗失不录。○差督战御史。逐日登城。矢石交集。人或劝其少避。先生叱斥曰。临危苟免。非臣子之职。其人赧然曰。凛凛之义。令人竦服云。○上箚论诸将逗留之罪。且陈守城及急击之策。留中不下。

丁丑。崇祯十年。仁祖大王十五年。先生年五十三岁。○二月。出城呈病递职。俄陞修撰。兼如故。时江都守臣金庆征张绅李敏求等。负国窜身。以致宗社沦没。嫔宫王子。俱陷兵尘。而言路顾忌。不敢直斥。故先生上箚请按律定罪。批下政院曰。观此箚辞。殊非前日下教之意。此箚还出给。○是时。先生对崔相鸣吉。极言汎海遣使。奏闻天朝。以达今日事势危迫。出于不得已之状者。为当今急务云。闻者喟然曰。论今大义。舍此何说云。○不进召牌。例罢还乡。先生目见国事已非。纲常坠地。无意供世。即归乡里。自是以后。每有召命。非迫于不得已。则不肯出仕。○六月。还拜修撰。兼如故。被召。上状辞以疾。○七月。还拜修撰。兼如故。被召。上䟽辞。且陈时务。时务四条。一曰。立大本。即勉君德。精一克复之训也。二曰。振大纲。即论遗君负国之臣。苟逭刑章之失也。三曰。明大义。即遣使皇朝。覃恩斥和诸臣也。四曰。行大公。即公选将相。广求人才也。○八月。拜司宪府持平。被召上状。辞以疾。又上密䟽。时胡敕又到。支待浩繁。请扫除浮文。以节耗费。批曰。省䟽具悉。所陈之辞。当令都监采用焉。密匣封下都监。○十二月。还拜修撰。兼如故。被召登途。以累违恩命。为未安。力疾赴召。

戊寅。崇祯十一年。仁祖大王十六年。先生年五十四岁。○正月。入都。上䟽辞。不许。俄拜弘文馆副校理。兼经筵侍读官,春秋馆记注官。○三月。拜司宪府掌令。呈病。受由还乡。上状辞以疾。○同月。授御侮将军行虎贲卫司直。○四月。还拜副修撰。兼经筵捡讨官春秋馆记事官。经筵入番事紧。斯速上来有旨。上状辞以疾。○五月。孙男圣凤生。○同月。丧长子文献。以继軆服斩衰。○七月。还拜副校理。兼如故。上状辞以未葬亡子。○八月。又被召。上状辞以疾。○九月。侧室女崔寿海妻生。○十一月。拜世子侍讲院辅德。被召入都。时昭显世子在沈邸。有旨今以尔为侍讲院辅德。尔当赴王世子陪从之列。而陪从在彼。讲院之官。只有二人。前头事故。不可遥度。尔其斯速乘驲上来。趁即入往云。义不可辞。故遂力疾赴召。以老病难行。公论自发递免。

己卯。崇祯十二年。仁祖大王十七年。先生年五十五岁。○正月。拜司谏院司谏。兼春秋馆编修官。○三月。移拜弘文馆校理。兼经筵侍读官,春秋馆记注官。上䟽。应求言旨。时上以旱灾。避殿求言。先生䟽陈。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当今百度皆是虗文之中。祭享兵政。尤为文具。请令诚实变通。以为敬天勤民之资。仍乞病深递职。批曰。省䟽具悉。深用嘉尚。所陈弊瘼。当令庙堂参酌变通矣。尔其勿辞。调理察职。○呈病。递还。○四月。授义兴卫副司直。○五月。还拜掌令。○六月。还拜司谏。俄陞司宪府执义。兼春秋馆编修官。○七月。还拜校理。兼如故。并上状辞。○十二月。修乡约。先是。本府士大夫。乡中凡百议论。全不可否。故无识之徒。纵恣妄行。乡风坏乱。百弊俱生。先生与崔右尹葕,许青松恒。一依光州奇高峯,朴思庵之遗规。修正乡约。而盖仿周礼乡士,乡大夫。设乡老,乡长,乡有司。其馀条目。且仿朱子增损吕氏乡约。严立约束。永为恒式。○同月。还拜执义。被召登途。时上候违豫。义不得辞。力疾赴召。

庚辰。崇祯十三年。仁祖大王十八年。先生年五十六岁。○正月。入都。上䟽辞。不许。○二月。还拜校理。兼如故。俄拜司谏。○三月。拜司谏院司谏。兼春秋馆编修官。世子侍讲院辅德。俄拜校理。兼如故。旋授司直。○四月。还拜校理。兼如故。○五月。呈病。递职还乡。○七月。还拜执义。上状辞。○九月。授御侮将军龙骧卫副护军。○十月。还拜校理。兼如故。上状辞以疾。

辛巳。崇祯十四年。仁祖大王十九年。先生年五十七岁。○正月。猝患中风。左边痿痹。言语艰涩。○二月。还拜执义。时病势沉痼。加朝服拖绅。祗受召命。上状陈䟽。连乞递免。○十二月。孙男圣麟生。后夭。

壬午。崇祯十五年。仁祖大王二十年。先生年五十八岁。○五月。子文贵猝夭。

癸未。崇祯十六年。仁祖大王二十一年。先生年五十九岁。

甲申。崇祯十七年。仁祖大王二十二年。先生年六十岁。

乙酉。崇祯十八年。仁祖大王二十三年。先生年六十一岁。○三月。还拜执义。上状辞以疾。○同月戊申。二十六日。病革。自疾笃。至临终。精神言语。少无昏错。○四月丙辰。初四日。卯时。终于云桥寓舍。愚氓贱隶。无不巷吊悲痛。吏胥之会飮者。一时皆罢。○讣闻。礼曹启达。赐赙如例。○十二月。葬于任实县云岩锺山卯坐酉向之原。时家中疠患久炽。至是克襄。

丁亥。春。撰家状。先生第三子石洞公文载所撰。后有房斯文斗天所撰行状。

己丑。夏。竖碣石。慎独斋金先生撰碣铭。同春堂宋先生书幷篆。

甲戌。春。崇祯纪元后六十六年。建书院于本府蓼溪之西。○冬奉安位版于蓼溪书院。在涧堂金先生并享。舂岩金先生,澹虗斋金先生。其后追享。

行状

编辑

先生讳尚馨。字德先。号天默斋。系出国氏。太宗恭定大王第二子孝宁大君讳𥙷七代孙也。孝宁生瑞原君讳𡩁。瑞原生高林君讳薰。高林生㓒山君讳璿孙。㓒山生讳浑。赠承旨。承旨生讳庆胤。于先生为王考也。考讳昱。天性至孝。居丧哀戚过礼。及其葬也。亲自负土。至于成坟而后已。见者皆知其为孝子。妣长兴任氏。士人大英之女。丽朝真敬公悫之后也。先生幼聡明。端重俨然。如成人模㨾。年甫八岁。唐人见而异之。进之前。摩抚移时。称叹曰。大人生东方矣。十岁以后。颇有远大之志。读书为文。亦不寻常也。十三。从活溪李先生大㽕。受四书六经。从容潜玩。有会于心。尽得其所传之奥。活溪公常称曰。此人必大成矣。及长。慷慨笃志。至于忘食。以涵养本源。为进德之基。以穷探性理。为修业之根。俯读仰思。日就月将。见识高明。而犹不自满。践履真实。而亦不自足。故平居。少无懈怠之容。而接人。益有谦逊之意。无书不读。读之。无不贯通。而尤精于易学。是故。平生所以随时处义者。皆从进退消长变易中来也。二十四。遭外忧。二十六。卒丧。明年壬子。中司马。自废朝伤伦之后。绝不做举子业。乙丑。登第。即天启五年。我仁庙即位之三年也。外虽变更。而内加省养。未尝以仕䆠为念。惟以讲学为己任。其时沙溪老先生金公。承程,朱之学于栗谷李先生。而先生出入其门下。尝受家礼。半月。能心惟而口诵。无一字疑悔处。沙溪先生言人之敏学。必先称先生矣。自是之后。面讲书请。殆无虗岁。教训之笃。服膺之诚。各发于酬酢之间。拳拳勤勤。则其凾丈间相得。盖非偶然也。戊辰。以成均馆学录。转为奉常寺奉事。寻为假注书。入侍经筵。时上方留意儒学。访问贤良。谿谷张维,愚伏郑经世。咸口而荐曰。当今理学。李某为首。上即命参讲。问以尚书期三百,璿玑玉衡注及潮汐之理。因错举他经疑义。先生随问响答。剖析无难。上色悦之。既退。遣中使。追问其世阀与父业如何。此皆无前异数。一时荣之。厥后备望。虽居末。必受点。知上有眷注之意也。己巳正月。拜侍讲院说书。五月。升司书。俄移礼曹佐郞。庚午。拜司谏院正言。递为典籍。历兵曹佐郞正郞。转司宪府持平。迁文学。兼春秋馆记注官。由文学。再为正言知制教。辛未。便养陈乞。出监玉果。寻递。甲戌。丁内艰。既免丧。即拜弘文馆副修撰。丙子胡乱。扈驾于南汉。差督战御史。逐日登坐于矢石纷交之地。而无惊惧之色。人或劝其少避。先生正色言曰。临危苟免。非臣子之道也。其人惭然曰。凛凛节义。使人竖发矣。丁丑。升除修撰。辞职。又拜修撰。辞职。俄拜持平。辞职。戊寅。除副校理。辞职。拜世子侍讲院辅德。有旨即赴沈阳。遂力病赴召。朝廷闷其老病。递免。己卯。授司谏校理。累转两司玉堂。常兼春坊任。庚辰。又以执义赴召。即还乡病深。累承召未赴。辛巳。猝痿痹沈痼。移岁再除执义。终不得进。每有命。只朝服加身而感泣矣。副修撰时辞职䟽。略曰。当今国事。十分艰危。内而朝议乖离。外而兵政虗踈。强敌鸱张。日甚一日。十年之内。再犯大都。天地之大变。古今之所罕有也。本根受病。枝叶先悴。当此之时。虽使良,平运筹。亦无全策。如臣踈迂。岂识时务。但以得于古人者。为圣明献焉。宋臣朱熹以三代下命世之才。当金虏乱华之日。感孝宗不世之遇。推明六经之精蕰。揣量天下之事机。合为一䟽。言约意尽。戊申封事是已。澄本出治之源。内修外攘之策。皆在其中。而首言大本。次及急务六条。句句药石。炳如日星。不容臣之赘谈。臣但就大本中。推演朱子之馀意。又就急务中。以得人为行六条之断案焉。所谓大本在一人之心。夫心者。受天地广大高明之軆。而为一身之太极。万化之原。万事之本也。太极者何。一理而已。一故不动。二则已动矣。易大传曰。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先儒释之曰。寂然不动者。心之軆。感而遂通者。心之用。人莫不有是心。而私欲交乱。不能主一。故失其太极之本軆。圣人则私欲净尽。一理为主。故静亦静。动亦静。而诚立明通。太极图说。所谓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者。是也。三才各有太极。北极者。天之太极也。昆仑者。地之太极也。心者。人之太极也。北极居所而众星不乱。昆仑为主而山川有序。人心不动而万事可理。三才未分之前。其初一太极也。此极一动。则天不天地不地。而人亦不能为人。大本既失。达道何由而行乎。精一执中。尧,舜之所以立此本也。建中建极。三王之所以立此本也。孔,孟之所以不动不惑。亦所以立此本。而曾,思之所谓格致诚正戒谨恐惧。皆立此本之功程也。此本既立。则明诚两至。仁智兼尽矣。周子曰。诚者。圣人之本。程子曰。一者。诚之谓。主一者。敬之谓。欲至于诚。必先于敬。燕安蠖濩而益存省察。幽独得肆而益切戒惧。主敬之功久而不懈。则私欲退听。至道自凝。一疵不存。万理明尽。此所谓闲邪诚自存。克己礼自复。大本由是而立。达道由是而行。至明足以真知。至刚足以实践矣。所谓急务。虽有六条。推而行之。皆在得人。苟不得人。周官法度。皆是虗文。得人之要。只在辨君子小人而已云云。南汉扈驾时。献急击勿失之策。累数百言。又于出城后。江都三臣之罪。言官皆置之不论。独愤惋上箚。略曰。伏以刑赏者。所以惩劝人臣。维持国纲之具也。刑赏失其中。则虽在平时。尚无以为国。当此板荡危急之日。岂合循私而废法乎。军律至重。国典甚严。古之人父子兄弟。尚不饶贷。况人君执天之道。行天之健乎。即今金庆征。瑬之子也。张绅。维之弟也。李敏求。圣求之弟也。以此之故。而虽欲宽贷。其于庙社之震怒何。其于臣民之愤㤪何。噫。敌兵数十。以少船渡江。而不发一矢。先自遁逃。使水陆军兵溃散。二百年庙社。一朝沦没。至于嫔宫王子。俱陷于兵尘。男妇老弱。尽入于屠戮。则死而冤鬼。生而孤独。㤪彻苍穹。恨结厚地。此三人者。庙社之罪人。臣民之仇雠。论以国法军律。参以人情天理。万无可生之道。请金庆征张绅李敏求。按律定罪。上以慰庙社之灵。下以答臣民之愤云云。厥后又上䟽。盖明大义也。其言略曰。所谓大义者。三纲之伦。五常之序。栋梁乎宇宙。柱石乎生民。舍此则人类禽兽。中国夷狄。不可一日废者也。殿下于华夷之辨。尤加严谨。上年信使之来。不计强弱。斥绝和议。虽或不幸受祸。至于屈服。皇朝贡路。不可便绝。伏愿殿下。回日月之明。霈雷雨之泽。谢罪天朝。覃恩直臣。示哀痛于国内。曝诚忠于天下。使知惨恻不得已之意。则大义终不泯矣。昔张重华归晋。李显忠归宋。前后纲目。特笔书之。彼生夷狄之域。而犹笃尊周之诚。况我二百年臣事之邦。义则君臣。恩同父子。于戯。其可忘乎云云。先生忧国爱君之诚。内夏外夷之义。溢于肝肺。而发之为言。则其䟽章之频数。盖不得已也。而于此。亦可见先生所养之正。所言之公也。先生以宿病。卒于家。乙酉四月初四日也。生于乙酉四月。卒于乙酉四月。实甲子一周也。朝野相知。莫不闻其讣。哭泣相吊。以其年某月某日。葬于任实云岩锺山之麓。慎独斋金先生铭其墓。笔用同春宋先生之手。配淑人善山林氏。通训大夫礼宾寺副正克立之女。先先生十五年卒。葬与先生同原异茔。生六男三女。男长文献。次文源。次文载。次文英。次文启。末子夭。女长适士人尹砥。次参奉杨云举。次士人吴添喜。文献娶县监权𪬦女。生四男一女。男即圣蓍,圣虎,圣龟,圣凤。女进士卢溥也。文源娶进士金沇女。生一女。持平崔致翁妻。文载笃学世其家。生员参奉号石洞。娶佐郞崔徽之女。生三男。圣麟,圣真,圣元。圣麟夭。文英娶进士杨时冕女。生金昚妻。后娶县监金湍女。生二男二女。即圣麒,圣鸾及闵挺周,权𫞩妻。文启进士。娶舍人李海昌女。生男女。男圣宪。女府使尹弘离。是也。尹砥生二男。杨云举无后。吴添喜生二女。先生后孙几至百馀人。不能尽录于此。呜呼。先生受气淳朴。禀质仁厚。不为崖岸斩截之行。而惟以温恭谦逊自持。故雍容厚重。沉深详密。平居默然。若无所营为。而至于临大事。当大义。勇断敏决。而曾不顾利害之如何耳。其语治平之道。必以明天理。遏人欲。定尊卑。立纪纲为本。而及其兵乱之际。忠愤慷慨。累抗䟽章。以发明春秋大义。而终不得伸其志。则又决然遂为自屏之计。累度辞职。未尝露头面于世。而卒其出处之正。又如是夫。呜呼。先生甲以视之。则温厚君子也。乙以观之。则刚毅节士也。其动静语默。各得其宜。则此不几合于易之时耶。先生尝曰。思索易理。忘寝忘食。而尝于马上。有所觉悟。自言于口。驿卒疑有问。必应对也。又尝曰。易学者。圣人欲使人诚善补过也。人能诚于为善。则可以补过矣。又尝曰。孔子到乾卦。颜子到泰卦。天理人欲。与阴阳消长。同一月三十分。阳一分长。则阴一分消。自冬至至四月。则全軆是阳。阴皆消尽。是孔子也。自冬至至正月则泰卦。而天理主张。人欲退听。二月大壮。三月夬。而到干亦不远。则所谓颜氏之庶几者也。又尝曰。东鲁老阳位。故孔子生。而西域太阴位。故释伽生。闽中少阳位。故朱子生。䓗岭少阴位。故达摩生矣。论易之时。师友皆叹服。而承旨尹知敬等。每起拜。至于街卒市童。亦皆指先生曰。知天之人矣。呜呼。在干之象曰。自彊不息。先生以之。其志刚。在坤之象曰。厚德载物。先生以之。其量宏。在屯之象曰。经纶。先生以之。养其才。其所以谦逊自牧者。非谦之所谓卑而不可逾者乎。其所以无书不诵者。非大畜所谓多识前言往行以畜者耶。其请斩庆征之䟽。此非丰之所谓折狱致刑。噬嗑所谓明罚敕法者耶。其累上辞职之章。此非困之所谓致命遂志。否之所谓不可荣以禄者耶。慎言语。节飮食。颐之象也。而先生行之。恐惧修省。震之象也。而先生能之。井之所谓劳民劝相。先生施之作县。革之所谓治历明时。先生验于推步虗受于人。先生有见于咸之象欤。呜呼。先生学易深矣。后之人。欲发明先生之道者。舍是易而奚以哉。盖大矣易也。先天下而开其物。后天下而成其务。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著其象以定天下之吉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顺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统之在道。则为一本。散之在物。则为万殊。大而天地之所以高厚。细而品汇之所以化育。以至于日用常行之间。而其为理也至微而至著。形于身则为手足耳目口鼻之用。见于事则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常。故先生知之明。行之笃。而于居家也。子弟不敢懈意。于处乡也。亲戚咸得欢心。于进讲经筵也。延造膝之规。于退在政院也。屈同僚之膝。于作县也。凡百施设。宜于古而亦合于今。则民甚便之。以强盗之不义。谓其大德君子之家。而不能侵。以吏胥之无识。称以贤士大夫之没。而罢其飮。其德之感于人。亦如此矣。斗天之生也后。不及游于门下。然先生之子石洞公。即斗天之师也。先生学问言论事业。略尝夤缘得闻。而只自兴感于百载之下而已。今先生第四子文英。遣其子圣鸾。请序次成文。斗天不敢孤尊丈之命。不获辞也。噫。先生道德之美。学术之明。不可一二举。只取所闻之万一书之。又櫽括如右。崇祯纪元后六十四年辛未五月。后学唐城房斗天。谨状。

昔在丁亥间。先君草构王考状。舂岩金公修润之。慎斋金先生铭碣焉。当时金先生有病忧。先君急于属笔。前后事实。有不得其详。厥后京乡士大夫传诵说话。状中所未录者。亦多矣。先君更求当世知言者笔。欲补遗事。而沉痾累年。实未暇焉。志不克就。奄弃诸孤。不肖圣真。窃痛遗意之未申。深惧先德之无传也。岁辛未夏。季父以先君意。属诸房斯文斗天氏。斗天氏。亦知先人之志。拳拳于斯也。乃摭实补漏。又编一状。实非为叠床架屋。而所以采众论发幽光者。其亦多矣。元状既未该悉。故不复更录。而今以此状行之。且识其续成之事。俾后孙有考焉。辛未九月。不肖孙圣真。谨书。

墓碣铭

编辑

今上初载。懋学时敏。侍讲诸臣。皆人英也。间有一后进。早备顾问。最得学士之职。公其人也。惜乎。未尽其用。而天啬其年。粤以乙酉四月。寝疾弗起。甲子仅一周。任实锺山之麓。是其藏也。既公之胤文载。踵余门。请铭曰。谨具丽牲石以须。固辞不获。按状公讳尚馨。字德先。氏分璿系。我恭定大王第二子曰孝宁大君𥙷。即公七代祖也。高祖讳璿孙。㓒山正后赠君。曾祖讳浑。赠承政院左承旨。祖讳庆胤。考讳昱。皆隐德不仕。妣长兴任氏。士人大英之女。高丽太师真敬公悫之后。公少聡敏。从李公大甹学。专心经传。大为李公所叹赏。既长。淹贯诸书。以及阴阳地理。尤精于易学。戊申。丁外忧。服阕。中壬子司马。天启乙丑。捷大科。入成均馆。戊辰冬。升学录。寻以假注书。入侍筵臣郑经世,张维等。一辞盛称。公有经学。上即命参讲。问以尚书期三百,璿玑玉衡注及潮汐之理。因错举他经疑义。公随问响答。剖析无难。上色悦之。既退。遣中使。追问公世阀与父业如何。皆无前异数。一时荣之。翌年正月。拜侍讲院说书。五月。升司书。俄移礼曹佐郞。自是华问弥大。庚午。拜司谏院正言。递为典籍。历兵曹佐郞,正郞。转司宪府持平。迁文学兼春秋馆记注官。既由直讲。再为正言,知制教。辛未。便养。陈乞出监玉果县。寻递。甲戌。母夫人卒。既免丧。即拜弘文馆副修撰。䟽辞。仍条陈君德时弊。皆傅以经义。上优纳之。未几。值虏兵猝迫。扈驾入南汉城。上箚论诸将逗留。兼献城守之策。丁丑。病递。旋陞修撰。又箚论江都失守三竖。因斥两司附势缓论状。不省。移病下乡。复拜修撰。不赴。䟽陈急务。移授持平。又上密䟽。皆救时之药石也。戊寅再拜校理掌令。病不就。冬除辅德。当赴沈阳。不敢言病。即舁就职。朝廷闷而递之。己卯。授司谏校理。因旱灾进言。累转两司玉堂春坊。病还乡。庚辰。又以执义。赴召。五月。复还乡。病深。屡承召未赴。辛巳。猝痿痹沉痼移岁。再除执义。终不得进。每有命。只朝服加绅。呜咽涕泣而已。公天性仁厚。不为崖岸斩截之行。惟以真实不欺为本。谦恭自持。耻言人过。人无大小。咸得欢心。早耽经术。见知于上。卄载帷幄。恩遇异常。可见稽古力也。公配淑人林氏。善山名族礼宾寺副正克立之女。先公十五年卒。与公同原异茔。男曰文献。曰文源。曰文载。生员。即请铭者。曰文英。曰文启。女适幼学尹砥。次幼学杨云举。次幼学吴添喜。文献及次两女。皆早殁。文献四男一女。文源一女。文载二男。文英一女。文启一女。尹砥一男。吴添喜二女。皆幼。铭曰。

浴兰兮沐芳。我衣佩兮既洁。固同气其必合兮。亟晋接于昼日。岂若是章句者兮。奏肯綮兮。刀响砉。不通经果何用兮。尚推行其所学。胡然天夺之速兮。吁嗟乎今也则亡。我撮迹兮。镵之贞石兮。千秋万岁兮。其永图。

崇祯二十二年己丑正月日。通政大夫承政院右承旨。兼经筵参赞官金集。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