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阴经/卷六
阵图总序
编辑经曰:黄帝设八阵之形:车厢洞当,金也;车工中黄,土也;乌云鸟翔,火也;折冲,木也;龙腾𨚫月,水也;雁行鹅鹳,天也;车轮,地也;飞翼浮沮,巽也。
风后亦演《握奇图》云:“以正合,以奇胜。或合而为一,或离而为八。聚散之势,节制之度,复置虚实二垒。”
力牧以创营图,其后秦由餘、蜀将诸葛亮并有阵图,以教人战。
夫营垒教战有图,使士卒知进止、识金鼓。其应敌战阵不可预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无穷。兵形象水,水因地而制形,兵因敌而制胜,能与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则其战阵无图,明矣。而庸将以教习之阵为战敌之阵,不亦谬乎!
风后握奇垒篇第六十三
编辑经曰:自风后至于太公,俱用此法。古之握奇,文不满尺,理隐难明。其范蠡、乐毅、张良、项籍、韩信、黥布,皆用此法,得其糟粕。而霍光、公孙宏、崔浩,亦采其华,未尽其实。今以八阵握奇,人数为垒,班布守地,阔狭顷亩,列之如后。〈○此四句,张刻本云︰“惟诸葛孔明则深明其法,以入阵握奇垒画为图本,守地阔狭分寸丈尺毫发不爽,具图以列于后焉。”〉
(原本有图,待补。)
风后握奇外垒篇第六十四〈 ○文澜阁本惟有“握奇外垒”四字。按︰下文即说前《握奇垒图》之义,不应别为一篇,当从 阁本为是。然 阁本以《阵图总序》为六十三,《握奇垒》为六十四。检前后卷,无有以总序入篇数者。恐《握奇图》下脱去一篇,后人因析图说为二,以足其数耳。姑仍之。〉
编辑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以十人为一火,一千二百五十火,幕亦如之。幕长一丈六尺,舍十人,人守地一尺六寸。十以三为奇,以三千七百五十人为奇兵,馀八千七百五十人分为八阵;阵有一千九十三人,七分五铢,守地一千七百五十尺。八阵积率,为地一万四千尺,率成二千三百三十三步〈○原作“三百三十步”,今以算校正。〉馀二尺,积率成六里,馀一百七十三步二尺,以垒四面乘之,一面得地一里馀二百二十三步二尺,垒内得地一十四顷,一十七亩馀一百九十七步四尺六寸六分,以为外垒。
- 天阵居干为天门。 地阵居坤为地门。
- 风阵居巽为风门。 云阵居坎为云门。〈○“坎”疑“艮”,图亦误。〉
- 飞龙居震为飞龙门。 虎翼居兑为虎翼门。
- 鸟翔居离为鸟翔门。 蛇蟠居艮为蛇蟠门。〈○“艮”疑“坎”。〉
- 天地风云为四正。 龙虎鸟蛇为四奇。
- 乾坤巽坎为阖门。〈○“巽坎”疑当从 文澜阁本作“艮巽”。〉
- 震兑离艮为开门。〈○“艮”疑当从 文澜阁本作“坎”。〉
有牙旗游队列其左右,偏将军居门内,禁出入,察奸诈。垒外有游军,定两端,前有冲,后有轴,四隅有铺,以备非常。中垒,以三千七百五十人为中垒,守地六千尺,积尺得二里,馀二百八十步;以中垒四面乘之,一面得地二百五十步。垒内有地两顷,馀一百步。 正门为握奇,大将军居之,六纛、五麾、金鼓、库藏、辎重,皆居中垒。
太白营图篇第六十五
编辑经曰:参七星,伐三星,连体十星,为十将军,西方白虎宿也,主杀伐。此星出而天下秋,草木摇落,有若军威,故兵出而法焉。
(原本有图,待补。)
一将一千人,十将一万人。幕千人,守地一万六千尺,积尺得二千六百六十六步,馀四尺;积步得七里,馀一百四十六步四尺;以营四面乘之,一面得地一里,馀三百六步四尺,营内有地一十八顷七十亩,馀一百四十三步五尺三寸三分。
- 地主居坎为地主门。 和德居艮为和德门。
- 高丛居震为高丛门。 大炅居巽为大炅门。
- 天威居离为天威门。 大武居坤为大武门。
- 太簇居兑为太簇门。 阴德居干为阴德门。
- 四仲为开门。 四维为阖门。
外置牙旗游队,四维门置铺,偏将军居垒内,以禁出入、察奸邪。十将幡旗图禽,以五色五行列之。
右一将,行得水,黑幡帜旗,图熊额白脚青。
右二将,行得火,赤幡帜旗,图鹗额白脚黄。
右三将,行得木,青幡帜旗,图熊额白脚赤。〈○原作“青”,依左三将例改。〉
右四将,行得金,白幡帜旗,图狼额白脚黑。
右五将,行得土,黄幡帜旗,图虎额白脚白。
左一将,行得水,黑幡帜旗,图熊额白脚青。
左二将,行得火,赤幡帜旗,图鹗额白脚黄。
左三将,行得木,青幡帜旗,图熊额白脚赤。
左四将,行得金,白幡帜旗,图狼额白脚黑。
左五将,行得土,黄幡帜旗,图虎额白脚白。
中营二千人为左右决胜军,大将卫五百为幕,二百五十人守地四千尺,积尺得六百六十六步,馀四尺;积步得一里,馀三百六步四尺;以营四面乘之,一面得地一百六十六步,馀四尺。其中营小,每面加四十三步一尺三寸三分,通成二百二十二步一尺三寸三分。每幕相去四尺五寸四分,营内有地二顷四亩,馀一百五十七步一尺五寸九分。
- 休门主一居子。 生门主八居艮。 伤门主三居卯。
- 杜门主四居巽。 景门主九居午。 死门主二居坤。
- 惊门主七居酉。 开门主六居干。
右八门,四维,四仲。唯开景门,阖致大将,将军旗纛、金鼓如握奇法。
偃月营图篇第六十六〈○此图旧抄本错乱,参张刻本。〉
编辑经曰:偃月营,形象偃月,背山冈,面陂泽,轮逐山势,弦随面直。〈○“弦”字依《御览》三百三十五补。〉地窄山狭之所下营也。〈○原本“直下有“形”字,“山”作“小”,并依《御览》删。〉
(原本有图,待补。)
褗月外营,常以四六分幕一万人,以六千人守地,九千六百尺,积尺得一千六百步;积步得四里,馀一百六十步为营轮。四千人守地六千四百尺,积尺得一千六十六步馀四尺;积步得二里,馀三百四十六步四尺为弦,弦置三门,每门相去三百五十五步一尺五寸五分。营内有地一十八顷八十亩,馀五十八步四尺,右置上弦门,中置偃月门,左置下弦门。
偃月中营,以二千五百人守地四千尺,积尺得六百六十六步,馀四尺;积步得一里三百六步,馀四尺。每幕加地四尺五寸四分,每幕中两厢置土马一十二疋,大小如常马,备直鞍,令士卒擐甲胄、櫜弓矢、佩刀剑、持矛盾,左右上下,以习骑射。
阴阳队图篇第六十七
编辑经曰:阳队起一至九,阴队起九至一。队有五十人,五人为火长,一队九人,〈○《御览》二百九十九引此下有“五九”二字。〉不失四十五人之数。卒间容卒,相去二步;队间容队,相去一十八步。前后一十步,其队相去,前后亦如之。黄帝曰:“阵门容阵,队间容队,曲间容曲。”是也。
一队布地三十六步,一阵二十二队,布地七百九十二步。方、圆、斜、曲、长、短皆如之。火长不预教习,其支器仗亦在分数之内。甲三十领六分,战袍二十领四分,枪五十根十分,牌十面二分,弩十张二分,陌刀十张二分,箭四十副八分,佩刀四十口八分,棓十具六分。
(原本有图,待补。)
右守用阴队,左攻用阳队。矛、盾、弓,布置各有行列,前后阴阳不同。
教旗篇第六十八〈○此图旧抄本讹脱,参张刻本。〉
编辑经曰:春秋末,并为战国,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竞,而秦更名为角抵。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天下既平,〈○此句原本脱去,又衍一“故”字,依《御览》二百九十七改。此用《司马法‧仁本篇》文。〉春蒐、夏苗、秋猕、冬狩,振旅理兵,所以不忘战也。宣尼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今边军更名曰教旗。使士卒识金鼓、别旗帜、知行列、谙部分,乃一军之节制也。
(原本有图,待补。)
凡教旗于平原高山,大将军居其上,南向;左右各置鼓一十二面、角一十二具,各树五色旗,六纛居前,旌节次之,监军、御史、裨副、左右、衙官、骑队如偃月形为候骑,下临平野,使士卒目见旌旗、耳闻鼓角、心存号令。乃命十将左右决胜,将总一十二将一万二千人,兵刃精新,甲马旗帜分为左右厢,各以兵马,使为长班布其次。阵间容阵,队间容队,曲间容曲。以长参短,以短参长。回军转阵,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趋走。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员而不可败者,奇正是也。〈○《通典》百四十九以此五句为注文,首有“孙子所谓”四字。〉进止有度,徐疾有节,以正合,以奇胜,听音、望麾,乍合乍离,于是三令五申。
白旗点、鼓音动,则左右厢齐合;朱旗点、角音动,则左右厢齐离。离之与合,皆不离子午之地。〈○《通典》“子午”作“中央”。〉左厢阳向而旋,〈○《通典》有“右”字。〉右厢阴向而旋,〈○《通典》有“左”字。〉左右各复本位。白旗掉、鼓音动,左右云蒸鸟散,弥川络野,然而不失队伍之疏密;朱旗掉、角音动,左右各复本位。前后左右无差尺寸。
经曰:〈○张刻本无此二字,《通典》引同。〉散则法天,聚则法地。如此三合而三离,三聚而三散。不如法者,吏士之罪,可从军令。〈○张刻本云“可以军法从事”。〉于是大将军出五彩旗一十二面,各树于左右阵前,每旗选壮勇士五十人守旗,选壮勇士五十人夺旗;右厢夺左厢旗,左厢夺右厢旗。鼓音动而夺,角音动而止。得旗者胜,失旗者负,胜赏、负罚。离合之势,聚散之形,胜负之理,赏罚之信,因是以教之。
草教图篇第六十九〈○此图旧抄本讹脱,参张刻本。〉
编辑经曰:古之诸侯畋猎者,为田除害,上以供祭祀,下以习武事。〈○《御览》二百九十七引此二句,云“上所以共承宗庙,下所以闲习武事”。〉太古之时,人食鸟兽之肉,衣鸟兽之皮;后代人民众多,鸟兽寡少,衣食不足。于是神农教其种植,导其纺绩,以代鸟兽之命。自是以后,禽兽复盈山林,下平土〈○此句依《御览》补。〉害禾稼,人民苦之。于是王公秋冬无事,教习畋猎,简练兵革,奋扬威武,以戒非常。季冬之月,腊日太阴用事,万物毕成,蛰虫以伏,乃具卒乘,从禽于山泽以教之,令知部分进退之仪也。
(原本有图,待补。)
一人守围地三尺,一十二将守地三万六千尺,积尺得六千步,〈○原作“得步六千”,依《御览》乙转。〉积步得一十五里,馀六十步。围中径阔得地五里,馀二十步,以左右决胜将为校头,其次左右将各主士伍为行列,皆以金鼓、旌旗为节制。其初,起围张翼,随山林地势,无远近部分。其合围地,虞候先择,定讫,以善弧矢者为围中骑。其步卒枪幡守围,有漏禽兽者,坐守围吏。大兽公之,小兽私之,以观进止。
教弩图篇第七十
编辑经曰:弩者,怒也。言其声势威响如怒,故以名其弓也。〈○《御览》三百四十八,“弓”作“弩”。〉穿刚洞坚,自近及远。古有黄连、百竹、八担、双弩之名。〈○《通典》百四十九引作“双弓之号”。〉今有绞车弩,射七百步,攻城拔垒用之;臂张弩,射三百步,步战用之;马弩,射二百步,马战用之。弩张迟,临敌不过三发,所以战阵不便于弩,非弩不利于战,而将不明于用弩也。夫弩不离于短兵,〈○《通典》“离”作“杂”。〉当别为队,攒箭注射,则前无立兵,对无横阵;复以阵中张阵外射,番次轮回,张而复出,射而复入,则弩无绝声,敌无薄我。置弩必处于高,争山夺水,守隘塞口,破骁陷阵,果非弩不利也。〈○此四句,张刻本云“争山夺川隘塞之日,摧坚破锐,果非弩不克也”。〉
(原本有图,待补。)
张弩后,左厢丁字立,当弩八字立,高揎手垂衫襟,左手承撞,右手迎上,当心开张。张有阔狭,左䏶右转,〈○《通典》“转”作“膊”。〉还复当心,安箭高举。射贼若远,高抬弩头;贼若近,平身放;左右有贼,回身放;贼在高处,挈脚放。放箭讫,喝杀,𨚫掣拗蝎尾,覆弩还著地。
合而为一阵图篇第七十一〈○旧抄本原图错乱,参图说及张刻本改正。〉
编辑经曰:从一阵之中,离为八阵,从八阵复合而为一;〈○此句张刻本补。〉听音望麾,以出四奇,飞龙、虎翼、鸟翔、蛇蟠为四奇阵,天、地、风、云为四正阵。夫善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正相生,〈○“奇正”二字,依张刻本补。此用《孙子‧兵势篇》文。〉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奇为阳,正为阴,阴阳相薄,而四时行焉;奇为刚,正为柔,刚柔相得,而万物成焉。奇正之用,万物无所不胜焉。所谓合者,即合奇正八阵而为一也。〈○此二句,依张刻本补。〉
(原本有图,待补。)
离而为八阵图篇第七十二
编辑经曰:风后演《握奇图》,自一阵之中,分为八阵。
天有冲,或圆布。
黄帝曰:天阵圆,〈○《御览》三百一引作“少则为圆”,张刻本无“为”字。〉利为主,色尚元,为干。
(原本有图,待补。)
地阵方,〈○《御览》“壮则为方”上有“黄帝云”三字。〉利为客,色尚黄,为坤。
(原本有图,待补。)
风附于天,〈○《御览》此下有“峯”字。〉风象,其形锐首,利为客,色尚赤,为㢲。
(原本有图,待补。)
云附于地。太公曰:左右相向是也,其形锐首,利为客,色尚白,为坎。
(原本有图,待补。)
飞龙,其形屈曲,似龙,〈○张刻本云“龙形屈曲,变化莫测,其阵象之,敌亦莫得而测”也。〉利为主,色上元下赤,为震。
(原本有图,待补。)
虎翼,居中,法翼而进,其形空,〈○《御览》“法”作“张”,“空”作“踞”。〉利为主,色上黄下青,为兑。
(原本有图,待补。)
鸟翔。太公曰:鸟翔者,突击之义也,其形迅急,利为客,色上元下白,为离。〈○此下二图,旧抄本传写错乱,姑从张刻本。〉
(原本有图,待补。)
蛇蟠。太公曰:蛇蟠者,围绕之义也,〈○“绕”字依《御览》补。〉其形宛转,利为主,色上黄下赤,为艮。
(原本有图,待补。)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卷六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