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

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
作者:王国维
光绪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1906年7月16日
公布于东方杂志1906年3卷第6期
本作品收录于《东方杂志

  今日之奏定学校章程。草创之者沔阳陈君毅。而南皮张尚书实成之。其小学中学诸章程中。亦有不合于教育之理法者。以世多能知之能言之。余故勿论。今分科大学之立有日矣。且论大学。大学中若医法理工农商诸科。但袭日本大学之旧。不知于中国现在之情形有当否。以非予之专门。亦不具论。但论经学科文学科大学。

  分科大学章程中之最宜改善者。经学文学二科是已。观此二科之章程。详定教授之细目及其研究法。肫肫焉不惜数千言。为国家名誉最高学问最深之大学教授言之。而于中学小学。国家所宜详定教授之范围及其细目者。反无闻焉。今不暇细论其误。特就其根本之处言之。以俟当局者采择焉。

  其 根本之误何在。曰 在缺哲学一科而已。夫欧洲各国大学。无不以神哲医法四学。为分科之基本。日本大学。虽易哲学科以文科之名。然其文科之九科中。则哲学科裒然居首。而馀八科无不以哲学槪论哲学史。为其基本学科者。今经学科大学中。虽附设理学一门。然其范围限于宋以后之哲学。又其宗旨在贵实践而忌空谈。学务纲要第三十条则夫太极图说正蒙等。必在摈斥之列。则就宋人哲学中言之。又不过其一部分而已。吾 人且不论哲学之不可不特置一科。又 不论经学文学二科中之必不可不讲哲学。且 质南皮尚书之所以必废此科之理由如何。

  一 必以哲学为有害之学也。夫言哲学之害。必自其及于政治上者始矣。数年前海内自由革命之说。虽与欧洲十八世纪哲学上之自然主义。稍有关系。然 此等说甯属于政治法律之方面而 不属於哲学之方面今 不以此说之故而 废直接之政治法律何 独于间接之哲学科而废之且 吾信昔之唱此说以号召天下者不 独於哲学上之自然主义瞢 无所知且 亦不知政治法律为何物者也不 逞之徒何 地蔑有昔 之洪杨今 之孙陈甯 皆哲学家哉且 自然主义不 过哲学中之一家言与 之反对者何 可胜道余 谓不研究哲学则已苟 有研究之者则 必博稽众说而 惟真理之从其 有奉此说者虽 学问之自由独立上所不禁然 理论之与实行其 间必有辨矣今者政体将改。上下一心。反侧既安。莠言自泯。则 疑此学为酿乱之麹蘖者。可 谓全无根据之说也。

  二 必以哲学为无用之学也。虽余辈之研究哲学者。亦必昌言此学为无用之学也。何则。以 功用论哲学则 哲学之价值失哲 学之所以有价值者正 以其超出乎利用之范围故也且 夫人类岂 徒为利用而生活者哉人于生活之欲外。有知识焉。有感情焉。感 情之最高之满足必 求之文学美术知 识之最高之满足必 求诸哲学叔 木华所以称人为形而上学的动物而 有形而上学的需要者为 此故也故无论古今东西。其国民之文化。苟达一定之程度者。无不有一种之哲学。而所谓哲学家者。亦无不受国民之尊敬。而国民亦以是为轻重。光 英吉利之历史者非 威灵呑纳尔孙而 倍根洛克也大 德意志之名誉者非 俾思麦毛奇而 汗德叔本华也即在世界所号为最实际之国民之中国。于易之太极。洪范之五行。周子之无极。伊川晦庵之理气等。每为历代学者研究之题目。足 以见形而上学之需要之存在而 人类一日存此 学即不能一日亡也而 中国之有此数人其 为历史上之光甯 他事所可比 哉今若以功用为学问之标准。则经学文学等之无用。亦与哲学等。必当在废斥之列。而 大学之所授者非 限于物质的应用的科学不可坐 令国家最高之学府与 工场阛阓等此 必非国家振兴学术之意也夫 就哲学家言之固 无待于国家之保护哲 学家而仰国家之保护哲 学家之大辱也又 国家即不保护此学亦 无碍于此学之发达然 就国家言之则 提倡最高之学术国 家最大之名誉也有 腓立大王为之君有 崔特里兹为之相而 后汗德之纯理批评得 出版而无所惮故 学者之名誉君 与相实共之今 以国家最高之学府而 置此学而不讲断 非所以示世界也况哲学自直接言之。固不能辞其为无用之学。而自间接言之。则世所号为最有用之学如教育学等。非有哲学之预备。殆不能解其真意。即 令一无所用。亦 断无废之之理。况 乎其有无用之用哉。

  三 必以外国之哲学与中国古来之学术不相容也。吾谓张尚书之意。岂独对外国哲学为然哉。其对我国之哲学。亦未尝不有戒心焉。故周秦诸子之学。皆在所摈弃。而宋儒之理学。独限于其道德哲学之范围内研究之。然此又大谬不然者也。易 不言太极则 无以明其生生之旨周 子不言无极则 无以固其主静之说伊 川晦庵若 不言理与气则 其存养省察之说为 无根柢故 欲离其形而上学而 研究其道德哲学全 不可能之事也至周秦诸子之说。虽若时与儒家相反对。然 欲知儒家之价值亦 非尽知其反对诸家之说不可况 乎其各言之有故持 之成理者哉今 日之时代已 入研究自由之时代而 非教权专制之时代苟 儒家之说而有价值也则 因研究诸子之学而益明其 无价值也虽 罢斥百家适 足滋世人之疑惑耳若夫西洋哲学之于中国哲学。其关系亦与诸子哲学之于儒教哲学等。今 即不论西洋哲学自己之价值而 欲完全知此土之哲学势 不可不研究彼土之哲学异 日发明光大我国之学术者必 在兼通世界学术之人而 不在一孔之陋儒固 可决也然 则尚书之远虑及此。亦 不免三思而惑者矣。

  尚书所以废哲学科之理由。当不外此三者。此恐不独尚书一人之意见为然。吾国士大夫之大半。当无不怀此疑虑者也。而其不足疑虑也。既如上所述。则尚书之废此科。虽欲不谓之无理由。不可得也。若不改此根本之谬误。则他日此二科中所养成之人才。其优于呫哔帖括之学者几何。而我国之经学文学。不至坠于地不已。此余所为不能默尔而息者也。

  由上文所述观之。不但尚书之废哲学一科为无理由。而 哲学之不可不特立一科。又 经学科中之不可不授哲学。其 故可睹矣。至文学与哲学之关系。其密切亦不下于经学。今 夫吾国文学上之最可宝贵者孰 过于周秦以前之古典乎系辞上下传。实与孟子戴记等。为儒家最粹之文学。若 自其思想言之则 又纯粹之哲学也今 不解其思想而 但玩其文辞则 其文学上之价值已 失其大半此 外周秦诸子亦 何莫不然自宋以后。哲学渐与文学离。然如太极图说通书正蒙皇极经世等。自 文辞上观之虽 欲不谓之工岂 可得哉此外如朱子之于南宋。阳明之于明。非 独以哲学鸣言 其文学亦 断非同时龙川冰心及前后七子等之所能及也凡此诸子之书。亦哲学。亦文学。今 舍其哲学而 徒研究其文学欲 其完全解释安 可得也西洋之文学亦然。柏拉图之问答篇。鲁克来谑斯之物性赋。皆 具哲学文学二者之资格特如文学中之诗歌一门。尤 与哲学有同一之性质其 所欲解释者皆 宇宙人生上根本之间题不 过其解释之方法一 直观的一 思考的一 顿悟的一 合理的耳读 者观格代希尔列尔之戏曲所 负于汗德者如何则 思过半矣今 文学科大学中既 授外国文学矣不 解外国哲学之大意而 欲全解其文学是 犹却行而求前南 辕而北其辙必 不可得之数也且 定美学之标准与文学上之原理者亦 惟可於哲学之一分科之美学中求之虽 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无 俟此学之教训而 无才者亦 不能以此等抽象之学问养成之然 以有此等学故得 使旷世之才稍 省其劳力而 中智之人不 惑于歧途其 功固不可没也故哲学之重要。自经学上言之则如彼。自文学上言之则如此。是故不冀经学文学之发达则已。苟谋其发达进步。则此二科之章程。不可不自根本上改善之也。

  除此根本之大谬外。特将其枝叶之谬。论之如左。

  一 经学科大学与文学科大学之不可分而为二也。经学家之言曰。‘六经天下之至文。’文学家之言曰。‘约六经之旨以成文。’二者尚书岂不知之。而 顾别经学科于文学科中者则 出于尊经之意不 欲使孔孟之书与 外国文学等侏儒之言为伍也夫 尊孔孟之道莫 若发明光大之而 发明光大之之道又 莫若兼究外国之学说今 徒于形式上置 经学于各分科大学之首而 不问内容之关系如何断 非所以尊之也且 果由尚书之道以尊孔孟曷 为不废外国文学也貌 为尊孔以自附于圣人之徒或 貌为崇拜外国以取媚于时势二 者均窃为尚书不取也为尚书辩者。曰西洋大学之神学科。皆为独立之分科。则经学之为一独立之分科。何所不可。曰 西洋大学之神学科为 识者所诟病久矣何 则宗教者信仰之事而 非研究之事研 究宗教是 失宗教之信仰也若 为信仰之故而研究则 又失研究之本义西 洋之神学所 谓为信仰之故而研究者也故 与为研究之故而研究之哲学不 能并立于一科中若 我孔孟之说则 固非宗教而学说也与 一切他学均 以研究而益明而 必欲独立一科以 与极有关系之文学相隔绝此 则余所不解也若 为尊经之故则 置文学科于大学之首 可耳何 必效西洋之神学科以 自外于学问者哉

  一 群经之不可分科也。夫不通诸经。不能解一经。此古人至精之言也。以尚书之邃于经学。岂不知此义。而顾分经学至十一科者。则以既别经学于文学。则 经学科大学中之各科未 免较他科大学相形见少故也今若合经学科于文学科大学中。则此科为文学科大学之一科。自不必分之至析。夫 我国自西汉博士既废以后所 谓经师无 不博综群经者国 朝诸老亦然且 大学者虽 为国家最高之专门学校然 所授者亦 不过专门中之普通学与 以毕生硏究之预备而已故 今日所最亟者在 授世界最进步之学问之大略使 知研究之方法至 于硏究专门中之专门则 又毕生之事业而 不能不俟诸卒业以后也

  一 地理学科不必设也。文学科大学中之有地理科。斯最可异者已。夫今日之世界。人迹所不到之地殆少。故 自地理学之材料上言之殆 无可云进步矣其 尚可硏究之方面则 在地文地质二学然 此二学之性质属 于格致科而 不属于文学科今 格致科大学中既有地质科矣则 地理学之事可 附于此科中硏究之若 别置一科不 免有重复之毙矣

  由余之意。则可合经学科大学于文学科大学中。而定文学科大学之各科为五。一经学科。二理学科。三史学科。四国文学科。五外国文学科。此科可先置英德法三国以后再及各国而定各科所当授之科目如左。

  一经学科科目 一哲学槪论 二中国哲学史 三西洋哲学史 四心理学 五伦理学 六名学 七美学 八社会学 九教育学 十外国文

  二理学科科目 一哲学槪论 二中国哲学史 三印度哲学史 四西洋哲学史 五心理学 六伦理学 七名学 八美学 九社会学 十教育学 十一外国文

  三史学科科目 一中国史 二东洋史 三西洋史 四哲学槪论 五历史哲学 六年代学 七比较言语学 八比较神话学 九社会学 十人类学 十一教育学 十二外国文

  四中国文学科科目 一哲学槪论 二中国哲学史 三西洋哲学史 四中国文学史 五西洋文学史 六心理学 七名学 八美学 九中国史 十教育学 十一外国文

  五至八外国文学科科目 一哲学槪论 二中国哲学史 三西洋哲学史 四中国文学史 五西洋文学史 六○国文学史 七心理学 八名学九美学 十教育学 十一外国文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27年逝世,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作者终身加80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国本地版权期限更长,但对外国外地作品应用较短期限规则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