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经纶/卷之三

胎前证上

编辑

妊娠恶阻有绝之之法

编辑

《金匮要略》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者治逆,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娄全善曰∶恶阻者,谓呕吐恶心,头眩恶食,择食是也。绝之者,谓绝止医治,候其自安也。予尝治一二妊妇恶阻,病呕吐,愈治愈逆。因思仲景绝之之旨,遂停药月余,自安。真大哉,圣人之言也。

徐忠可曰∶期有未满六十日,则胎未成,又加吐利。因医误治,则脾胃实有受伤处,但当断绝病根为主,不得泥安胎之说,而狐疑致误也,故曰绝之。

妊娠恶阻属经血闭塞脏气不宣

编辑

巢元方曰∶妊娠恶阻者,心中愦闷,头眩,四肢懈惰,恶闻食气,欲啖咸酸果实,多睡少起,世言恶食,又云恶阻是也。三四月以上,不自胜举。此由妇人本元虚羸,血气不足,肾气又弱,兼当风饮冷,心下有痰水挟之。娠后经血闭塞,水渍于脏,脏气不宣,故心烦愦闷,气逆呕吐。血脉不通,经络痞涩,则四肢沉重。挟风则头目眩,又不知患之所在。脉理和平,即是有胎也。

妊娠恶阻属五味不化中气壅实

编辑

《圣济总录》曰∶妇人所食谷味,化为血气,下为月水。凡妊娠之初,月水乍聚,一月为 ,二月为胚,三月为胎,成则男女上食于母,口如鸟。在 胚之时,血气未用,五味不化,中气壅实,所以脾胃不思谷味,闻见于物,即恶心有阻也。

妊娠恶阻属气血积聚内郁攻胃

编辑

朱丹溪曰∶凡孕二三月间,呕逆不食,或心烦闷。此乃气血积聚,以养胎元,精血内郁,秽腐之气上攻于胃,是以呕逆不能纳食。血既养胎,心失所荣,是以心虚烦闷。法当调血散郁,用参、术、甘草补中气,橘红、紫苏、木香、生姜,散郁气,茯苓、麦冬、黄芩、竹茹,清热解烦,名参橘饮。

妊娠恶阻属胃气虚弱中脘停痰

编辑

陈良甫曰∶妊娠恶阻病,《产宝》谓之子病,巢氏《病源》谓之恶阻。由胃气怯弱,中脘停痰,脉息和顺,但肢体沉重,头眩,择食,唯嗜酸咸。甚者寒热呕吐,胸膈烦闷,半夏茯苓丸主之。

妊娠恶阻属痰饮血壅停滞肝经

编辑

戴复庵曰∶恶阻者,妇人有孕,恶心,阻其饮食是也。胎前恶阻,见食呕吐,喜酸物,多卧少起,俗名病鬼。盖其人宿有痰饮,血壅遏而不行,故饮随气上,停滞肝经。肝之味酸,则必喜啖酸物,金克木,以辛胜之,小半夏茯苓汤或二陈汤。

妊娠呕吐属于寒

编辑

《金匮要略》曰∶妊娠吐呕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徐忠可曰∶诸呕吐酸,皆属于火。此言胃气不清,暂作呕吐也。若妊娠呕吐不止,则因寒而吐,上出为呕,不止则虚矣。故以半夏治呕,干姜治寒,人参补虚,而以生姜糊、半夏,以下其所逆之气。

妊娠呕吐恶阻勿作寒治

编辑

《大全》曰∶妇人经候不调,或不行,身无病似病,脉滑大,而六脉俱匀,是孕妇脉也。精神如故,恶闻食气,或但嗜一物,或大吐,或时吐清水,此名恶阻,勿作寒病治之,宜服人参、白术、甘草、香附、乌药、丁香、生姜、橘红,保生汤。

按∶妊娠呕吐,《金匮》主于寒,《大全》论勿作寒治,是矣。其用药则多辛热,何也?

妊娠呕吐属肝挟冲脉之火冲上

编辑

罗太无曰∶有孕妇三月,呕吐痰并饮食,每寅卯时作,作时觉少腹有气上冲,然后膈满而吐,此肝脉挟冲脉之火冲上也。用沉香磨水化抱龙丸,一服膈宽,气不上,吐止。

妊娠呕吐属怒气伤肝

编辑

朱丹溪曰∶有妊二月,呕吐眩晕,脉之左弦而弱,此恶阻。因怒气所激,肝气伤,又挟胎气上逆,参、术补之,大非所宜,以茯苓半夏汤下抑青丸。

妊娠呕吐恶阻属少阳之火上冲胃口

编辑

赵养葵曰∶恶阻多在三个月之时,相火化胎之候,壮火食气,上冲胃口,食入即呕吐,少阴肾水既养胎,少阴之火益炽,须用清肝滋肾汤,即六味饮加柴胡、白芍。先用逍遥散止呕,再用调经滋肾汤加杜、续。呕甚者,加川连、吴茱妙。

胎前恶阻呕吐用半夏论

编辑

陈良甫曰∶《千金方》有半夏茯苓汤、茯苓丸,专治恶阻。此二方,比来少有服者,以半夏能动胎,胎初结,虑其辛燥易散故也。须姜汁炒,以制毒。凡恶阻,非半夏不能止,是有故无殒也。

娄全善曰∶《大全方》谓半夏动胎不用,今观仲景用人参半夏干姜丸,罗谦甫用半夏茯苓汤,朱丹溪用二陈加减,并治胎前恶阻,痰逆呕吐,心烦,头眩,恶食,俱效,独不知此乎?予治恶阻,用之未尝动胎。正经云有故无殒是也。

薛立斋曰∶半夏乃健脾气,化痰滞主药。脾胃虚弱呕吐,或痰涎壅滞,饮食少,胎不安,必用半夏茯苓汤,倍加白术,安胎健脾,予尝用验也。

恶阻呕吐用药大法

编辑

薛立斋曰∶妊娠若饮食不甘,或欲呕吐,用六君子加紫苏、枳壳。若恶阻,呕吐,头眩,体倦,用参橘饮,未应,用六君子汤。若恶阻,呕吐不食,亦用参橘散。或饮食停滞,腹胀呕吐,此是脾胃虚弱,不能消化,用六君子汤不应,用平胃散加参、苓。

慎斋按∶以上一十三条,序胎前有恶阻呕吐之证也。凡妇人妊孕,其始证先见于恶阻。而恶阻,自《金匮》有绝之法而下,病机盖非一端。巢元方以下,主于气凝血聚。陈良甫以下,主于停痰积饮。若仲景《金匮》以寒治,太无、养葵作火论,于恶阻病机,可谓详悉。但胎前无寒,产后无热,此常法也。故恶阻呕吐,大抵寒者少,热者多。总属血壅胎元,脏气不能宣通,停痰积饮,郁热壅滞,变而为火,有热无寒,致生诸证。故丹溪、立斋论治,每以枳壳、紫苏、苏梗、木香、砂仁,为降气顺气之法,所谓胎前须顺气者此也。

妊娠子烦属君相二火

编辑

陈良甫曰∶妊娠烦闷者,以四月受少阴君火以养精,六月受少阳相火以养气。若母心惊胆虚,多有是证。

李太素曰∶烦者,心中烦乱不安也。由受胎后,血热于心,心气不清,故人郁闷撩乱不宁。因妊娠而烦,故曰子烦,非子在腹中烦也。古云∶四月受少阴君火以养精,六月受少阳相火以养气,故烦。夫烦多属火,今胎受君相之火,岂有母烦之理。况母既以二火养胎,则火泻矣,又何烦之有?若曰母虚而烦,则当每月皆然,何独于四月六月而虚且烦,亦不拘于四月六月也,似说不通。

妊娠子烦属于热

编辑

齐仲甫曰∶妊娠烦闷有四证,有心中烦、胸中烦,有子烦,诸属于热。若脏虚而热气乘心,令人烦者,名虚烦。若积痰饮,呕吐痰沫者,名胸中烦。或血积停饮,寒热相抟,致胎气不安,谓子烦,用犀角散、竹沥汤之类。

妊娠子烦属心肺虚热痰积于胸

编辑

单养贤曰∶是心肺虚热,或痰积于胸。若三月而烦者,但热而已。若痰饮而烦者,吐涎恶食,烦躁不安也。

大凡妊娠,既停痰积饮,又寒热相抟,气郁不舒,或烦躁,或呕吐涎沫,剧则胎动不安,均为子烦也。

妊娠子烦属胎元壅郁热气上冲

编辑

朱丹溪曰∶子烦由胎元壅郁,热气上冲。以致烦闷,法当清热疏郁,以安胎,犀角散主之。

妊娠子烦分证用药之法

编辑

薛立斋曰∶前证若因内热,用竹叶汤。气滞用紫苏饮。痰滞用二陈加条芩、枳壳。气郁用分气饮加川芎。脾胃虚弱,用六君子,加紫苏、山栀。

妊娠烦躁属热乘心脾津液枯燥

编辑

陈良甫曰∶妊娠烦躁口干者,足太阴脾经,其气通于口,手少阴心经,其气通于舌,若脏腑气虚,荣卫不和,致阴阳隔绝,热乘心脾,津液枯燥,故心烦口燥。与子烦大同小异,宜知母丸。

妊娠烦躁口干用药之法

编辑

薛立斋曰∶前证若胃经实火,用竹叶石膏汤;若胃经虚热,用人参黄 散;若胃经气虚,用补中汤;若肺经虚热,用紫苏饮;若肝经火动,用加味逍遥散;若脾气郁结,用加味归脾汤;若肾经火动,用加味地黄丸。

妊娠暴渴为血凝病

编辑

《大全》曰∶有孕妇暴渴,唯饮五味汁。名医耿隅诊其脉曰∶此血欲凝,非疾也。已而果孕。然古方有血欲凝而渴饮五味之证,不可不知。

慎斋按∶以上九条,序胎前有子烦、烦躁、口干、血渴之证也。妊娠烦躁,本属肺肾二经有火。仲景云∶火入于肺则烦,入于肾则躁。胎系于肾,肾水养其胎元。则元气弱,不足以滋肾中之火,火上烁肺,肺受火刑,变为烦躁,此金亏水涸之候。法当滋其化源,清金保肺,壮水滋肾为主。良甫以君相二火论子烦,《产宝》以停痰积饮论子烦,未悉病机之要。若丹溪,以子烦为气血壅聚胎元,热气上冲为病,亦是大概言之耳。

妊娠子悬属胎热上冲

编辑

陈良甫曰∶妊娠至四五月来,君相二火养胎。平素有热,故胎热气逆,上凑心胸,胀满痞闷,名曰子悬。法当补气血,疏壅滞,用严氏紫苏饮,加山栀、条芩之类。紫苏、陈皮和气,大腹敛气宽中,芎、归、参、芍养血补气,甘草缓急,加生姜、葱白,名产宝方。

妊娠子悬属浊气举胎上凑

编辑

何松庵曰∶《本事方》云,紫苏饮治妊娠胎气不和,怀胎近上,胀满疼痛,名子悬。子悬者,浊气举胎上凑也。胎热气逆,心胃胀满,此证挟气者居多。疏气舒郁,非紫苏、腹皮、川芎、陈皮,无以流气;非归、芍,无以养血,气血既利,而胎自降。然邪之所凑,其人必虚,故以人参、甘草补之。

妊娠子悬属寒冷与气相争

编辑

陈良甫曰∶妊娠心腹胀满者,由腹内素有寒气,致令停饮,与气相争,故令心腹胀满也。

妊娠子悬属命门火衰腹寒就暖

编辑

赵养葵曰∶有胎从心腹凑上者,名曰子悬。此命门火衰,胎在腹中寒冷,不得已,上就心火之温暖,须理中汤,不应,八味丸作汤。

慎斋按∶以上四条,序胎前心腹胀满,有子悬之证也。胎气上逼心胸,正以气血壅郁胎元,郁久则热。故良甫主于胎热气逆,松庵主于浊气举胎,是以火热立论为当。若《大全》以寒气冷冻饮料,养葵以命门火衰论子悬证,必以人之壮弱,脉之迟数为凭。如禀浓质壮,脉来洪数,而心腹胀满者,此子悬之属火热为病也。如脾胃素虚,脉来迟细,而心腹胀满者,此子悬之属虚寒为患也,则百不失一矣。

慎斋按∶命门为男子藏精,女子系胞之所。胎孕受于命门,命门之火,即是元气养胎。故有日长之势。譬如果实,生于春而结于夏,夏月热盛,则果实渐长,至秋冬肃杀,则果实黄殒而落。胎在母腹,若命门火衰,势必堕殒,岂有上就心火而为子悬之证。至云不得已三字,尤属可嗤。若必以桂附八味丸治子悬,夫桂附为堕胎药,恐火未必益,而胎反可虞,明者辨之。

妊娠子满属胎中水血相抟

编辑

陈良甫曰∶凡妊娠无使气极,若心静气和,则胎气安稳。若中风寒邪气,及有触犯,则随邪生病。如妊娠经血壅闭养胎,忽然虚肿,是胎中挟水,水血相抟。脾胃恶湿,主身之肌肉,湿渍气弱,则肌肉虚,水气流溢,故令身肿满。然其由,或因泄泻下痢,脏腑虚滑,耗损脾胃。或因寒热疟疾,烦渴引饮太过,湿渍脾胃,皆使头面手足浮肿。然水清于胞,儿未成形,则胎多损坏。

妊娠子满属脾虚停水

编辑

齐仲甫曰∶妊娠以经血养胎,或挟水气,水血相抟,以致体肿。皆由脾胃虚,而脏腑之间,宿有停水所挟,谓之子满。若水停不去,浸渍其胎,则令胎坏。如脉浮腹满兼喘者,胎未坏也。

妊娠浮肿属脾胃气虚经血壅闭

编辑

《圣济总录》曰∶脾候肌肉,土气和则能制水,水自传化,无有停积。若妊娠脾胃气虚,经血壅闭,则水饮不化,湿气淫溢,外攻形体,内注胞胎。怀妊之始,肿满必伤胎气,如临月而脚微肿,利其小便,病自愈。

妊娠子满属脾虚有湿清浊不分

编辑

何松庵曰∶妊娠三月后,肿满如水气者,俗呼为琉璃胎是也。古方一主于湿,大率脾虚者多。脾虚不运,则清浊不分,须以补脾兼分利。若夜肿日消,是血虚,宜健脾兼养血主之。

妊娠胎水属胞中蓄水

编辑

陈良甫曰∶妇人胎孕至五六个月,腹大异常,胸腹胀满,手足面目浮肿,气逆不安,此由胞中蓄水,名曰胎水。

不早治,生子手足软短有疾,或胎死腹中,用《千金》鲤鱼汤治其水。

妊娠胎水属气壅成湿

编辑

陈良甫曰∶胎气壅塞成湿,致身体、胁腹浮肿,喘急气促,小便涩。法当疏壅气,行水湿,泽泻散主之。

《济阴纲目》按∶子满在五六月以后,比子气与子肿不同。盖胎大则腹满,满则气浮,遍身肿,邪无所挟,但一泻气利水则愈。

妊娠有水气

编辑

《金匮要略》曰∶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徐忠可曰∶有水气者,虽未大肿胀,经脉中之水道已不利,卫气挟水,不能条畅,则周身之气为水滞,故身重。水已通调而顺行,逆则小便不利矣。恶寒者,卫气不行也。头眩者,内有水气,厥阳之火逆阴气而上蒸,则所见皆眩矣。

妊娠浮肿胀满分证用药之法

编辑

薛立斋曰∶前证若胸满腹胀,小便不通,遍身浮肿,《千金》鲤鱼汤。脾胃虚弱,佐以四君子。若面目虚浮,肢体如水气,全生白术散,未应,六君子汤。若脾虚湿热,下部作肿,补中汤加茯苓。若饮食失节,呕吐泄泻,六君子汤。若腿足发肿,喘闷不宁,或指缝出水,天仙藤散。若脾肺气滞,加味归脾汤,佐加味逍遥散。

慎斋按∶以上八条,序胎前肿胀有子满之证也。子满有水血相抟,有停水受湿,有经血壅闭,有清浊不分。

总因脾土虚,不能制水所致。故立斋治法,不外健脾渗湿,顺气安胎为主。若《济阴》云,但一泻气利水则愈,此谬论也。必兼立斋用药,乃为求本之要。至良甫以下三条,虽有胎水之名,其证实与子满异名同证也。

妊娠脚肿名子气属冲任有血风

编辑

《产孕集》曰∶妊娠自三月成胎后,两足自脚面渐肿,行步艰难,以至喘闷,饮食不美,似水气状,脚趾间有黄水出者,谓之子气,直至分娩方消。此由妇人素有风气,或冲任经有血风,未可妄投汤药。亦虑将产之际,有不测之忧,故不可不治于未产之前也。

妊娠脚肿属风寒湿冷

编辑

陈无择曰∶凡妇人宿有风寒湿冷,妊娠多脚肿,俗呼为皱脚。

妊娠脚肿属脾衰血化成水

编辑

陈良甫曰∶妊娠两脚浮肿,名曰脆脚。因脾衰不能制水,血化成水所致,全生白术散主之。

妊娠胫肿属中气壅郁

编辑

朱丹溪曰∶妊娠两足胫肿至膝,甚则足趾间出水。此由中气聚养胎元,壅郁不得升发,法当疏郁滞,天仙藤散主之。

妊娠脚肿属脾经养胎病

编辑

何松庵曰∶孕妇六七月间,两足浮肿,足太阴脾经养胎也。脾主四肢,此时胎已坠下,故肿见于两足,分娩后即愈。

妊娠脚肿不可作水治伤真气

编辑

齐仲甫曰∶妊娠脚肿,非水气比。至八九月,胫及腿俱肿,不可以水病治之,反伤真气。有此者,必易产,因胞脏中水血俱多,不致燥胎故也。若初妊即肿者,是水气过多,儿未成体,则胎必坏。

妊娠脚肿主男胎之验

编辑

《名医录》曰∶宋少主与徐文伯微行,学针法。文伯见一妊妇足肿不能行,少主脉之曰∶此女形也。文伯诊之曰∶此男胎也,在左则胎黑色。少主怒,欲破之,文伯恻然曰∶臣请针之。胎遂堕,男形而色黑。此妊娠足肿之说也。

《济阴纲目》按∶子肿与子气相类,然子气在下体,子肿在头面。若子满,大都在五六月以后,比子气与子肿不同。盖胎大则腹满,满则气浮遍身浮肿也。

慎斋按∶以上九条,序胎前有子气脚肿之证也。妊娠有遍身、胸腹头面、四肢浮肿者,曰子满。有止两足胫肿,渐至腿膝者,曰子气。子气即子肿也。要皆本于脾虚,中气不运,以致水谷湿热之气,浸渍肌肉,流溢四肢。

此《大全》以下三论,为见本之治。若《产乳》、《三因》,是兼外邪论矣。

妊娠腹痛属子脏寒

编辑

《金匮要略》曰∶妇人怀妊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

徐忠可曰∶六七月胃肺养胎,而气为寒所滞,故胎愈胀。寒在内,腹痛恶寒。然恶寒有属表者,此连腹痛,则知寒伤内矣。少腹如扇,阵阵作冷,若或扇之,此状恶寒之异也。且独在少腹,因子脏受寒不能合,故少腹独甚。开者,不敛也。子脏即子宫。附子能入肾,温下焦,故宜附子汤温其经。

妊娠心腹痛属宿冷风寒

编辑

《大全》曰∶妊娠心腹痛,或宿有冷疼,或新触风寒,皆因脏虚而致发动也。邪正相击,而并于气,随气上下,上冲于心则心痛,下攻于腹则腹痛。妊娠痛,邪正二气交攻于内。若不瘥,痛冲胞胎,必致动胎,甚则伤堕。

妊娠心腹痛属痰饮与脏气相抟

编辑

陈良甫曰∶妊娠心腹疼痛,多是风寒湿冷痰饮,与脏气相击,故令腹痛攻不已,则致胎动。

妊娠胸腹刺痛属忿怒忧思

编辑

《大全》曰∶妊娠四五月后,每常胸腹间气刺满痛,或肠鸣,以致呕逆减食。此由忿怒忧思过度,饮食失节所致。蔡元度宠人有子,夫人怒欲逐之,遂成此病,医官王师复处以木香散,莪术、木香、丁香、甘草,盐汤下,三服而愈。

方约之按∶此方所言,妇人忿怒忧思过度,以致胸腹间气刺满痛,此言良是。盖妇人上有舅姑丈夫,事触物忤,不能自决,忧思忿怒,沉郁于中。故丹溪云∶气郁便是火,火载胎上,荣卫不通,则胸腹间胀满痛作矣。

慎斋按∶以上四条,序胎前腹痛,有风寒客邪,痰饮七情,为有余之病也。

妊娠腹痛属胞阻

编辑

《金匮要略》曰∶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徐忠可按∶胞阻者,阻其欲行之血,而气不相顺也;四物汤养阴补血。血妄行,必挟风而为痰浊。胶以骡皮为主,能去风。以济水煎成,能澄浊。艾性温而善行,能导血归经。甘草和之,使四物不偏于阴,此三味之力也。

妊娠腹痛属脾胃气虚

编辑

薛立斋曰∶胎或作胀,或腹作痛,此是脾胃气虚,不能承载,用安胎饮加升麻、白术,不应,用补中汤。

妊娠腹痛属血虚

编辑

《金匮要略》曰∶妇人怀胎,腹中 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又,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妊娠胎痛用地黄当归汤倍熟地

编辑

刘宗浓曰∶洁古地黄当归汤,治妇人有孕胎痛。胎痛,丹溪以血虚治之,故四物去川芎,倍加熟地,此心法也。

薛立斋按∶妊娠腹中不时作痛,或小腹重坠,名胎痛,用当归地黄汤,即内补丸,不应,加参、术、陈皮,或因脾气虚,四君加归、地。

慎斋按∶以上四条,序胎前腹痛,有气阻、气虚、血虚,为不足病也。胎有脾胃气虚而腹痛者,用补气调气之法。有阴亏血虚而腹痛者,用补血温经之法。与前条风寒痰饮之证迥别,临证审之。

妊娠顿仆胎伤腹痛用药之法

编辑

薛立斋曰∶顿仆胎动,腹痛下血,用胶艾汤,未应,用八珍汤加胶、艾。若顿仆胎伤,下血腹痛,用佛手散。

未应,八珍汤下知母丸。

胎动不安腹痛辨男女生死之法

编辑

王叔和曰∶妇人有胎腹痛,其人不安。若胎病不动,欲知生死,令人摸之,如覆杯者男,如肘颈参差起者女也。冷者为死,温者为生。

慎斋按∶以上二条,序胎前腹痛,有顿仆伤胎而胎动不安,致有腹痛之证,此非不内外因。一辨用药治法,一辨生死之法也。

妊娠心痛属风邪痰饮

编辑

《大全》曰∶妊娠心痛,乃风邪痰饮交结,伤心支络,乍安乍作。若伤子脏,则胎动而血下。

慎斋按∶以上一条,序胎前有心痛之证也。心痛不止,风邪痰饮,为外感有余病。妊娠心气虚而血少,亦足致此。《大全》论,不过举其一端耳。

妊娠腰痛属风冷乘虚

编辑

《大全》曰∶肾主腰足,因劳伤损动其经,虚则风冷乘之。腰痛不止,多动胎气。妇人肾以系胞,妊娠腰痛,甚则胎堕。故妊娠腰痛,最为紧要。若闪挫气不行腰痛者,通气散。肾虚者,青娥不老丸。总以固胎为主。

妊娠腰痛属血热血滞

编辑

汪石山曰∶有妇人怀娠八月,尝病腰痛,不能转侧,大便燥结,医用人参等补剂,痛益加,用硝黄通利之药,燥结虽行,而痛如故。诊之脉稍洪近快,曰∶此血热血滞也,宜四物加木香、乳、没、黄柏、火麻仁。五帖痛减,燥结润,复加发热面赤,或时恶寒,前方去乳、没,加柴、芩。二帖寒热除,而腰痛复作,此血已利矣,前方加人参,服之安。

妊娠腰痛有劳力房事之分

编辑

何松庵曰∶腰者肾之府,足少阴之所留注。妊娠腰痛,多属劳力。盖胞系于肾,劳力任重,致伤胞系,则腰必痛,甚则胞系欲脱,多致小产。宜安胎为主,胎安而痛自愈。若素享安逸而腰痛,必房事不节,致伤胞系也。若脉缓,遇天阴,或久坐而痛者,湿热也。腰重如带物而冷者,寒湿也。脉大而痛不已者,肾虚也。脉涩而日轻夜重者,气血凝滞也。脉浮者,为风邪所乘。脉实者,闪挫也。若临月腰痛,胞欲脱肾,将产之候也。

妊娠腰痛分证用药之法

编辑

薛立斋曰∶前证若外邪所伤,用独活寄生汤。劳伤血气,八珍汤加杜仲、砂仁、胶、艾。脾肾不足,前药内加白术、骨脂。气血郁滞,紫苏饮加枳、桔。肝火动,小柴胡汤加白术、枳壳、山栀。肝脾郁结,归脾汤加柴胡、枳壳。

慎斋按∶以上四条,序胎前有腰痛之证也。妊娠腰痛,有外感有内伤。《大全》主于风冷,石山主于血滞,此客邪有余病也。

正宗以劳力房事论妊娠腰痛,则又悉病机之要矣。

妊娠小腹痛属风寒相抟

编辑

《大全》曰∶妊娠小腹痛,由胞络虚,风寒相抟,痛甚亦令胎动。

慎斋按∶以上一条,序胎前有小腹痛之证也。小腹为足厥阴肝经部分,是经或阴血不足,或郁怒气滞,皆足致小腹痛之证。况胎系于肾,肾肝同病。《大全》论风寒相抟,止就外邪一端言之耳。

妊娠经来为激经属阳微不足

编辑

王叔和曰∶妇人月经下,但为微少,师脉之,反言有躯,其后审然,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阴阳俱平,荣卫调和,按之则滑,浮之则轻,阳明少阴,各如经法,身反洒淅,不欲食,头痛心乱,呕吐,呼则微数,吸则不惊,阳多气溢,阴滑气盛,滑则多实,六经养成,所以月见。阴见阳精,汁凝胞散。散者损堕。设复阳盛,双妊二胎。今阳不足,故令激经也。

妊娠经来属血盛有余

编辑

娄全善曰∶妊娠经来不多,饮食精神如故,六脉和缓,滑大无病者,血盛有余也。儿大能饮,自不来矣。

慎斋按∶以上二条,序胎前经来,有有余不足之分也。胎前下血,则名漏胎。妊娠经来,则名激经。漏胎则无时而下,激经则有时而至。叔和主于阳微不足,全善主于血盛有余,当以人禀之强弱参之。

妊娠胎漏下血为症病

编辑

《金匮要略》曰∶妇人宿有 病,经断未及三月,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 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 也。所以血不止者,其 不去故也。当下其 ,桂枝茯苓丸主之。

徐忠可曰∶妇人行经时,遇冷则血留而为症。 者,有形可征。然 病女人恒有,或不在子宫,则行经受胎,经断即是孕矣。未及三月,将三月也。既孕而见血,谓之漏下。未及三月,漏下不止,则养胎之血伤,故胎动。假使胎在脐下,则直欲落矣。今在脐上,是每月凑集之新血,因 气相妨而为漏下,实非胎病,故曰 痼害。痼者,宿疾也。害者,累之也。至六月胎动,此宜动之时,但较前三月,经水利时,胎动下血,则已断血,三月不行,复血不止,是前之漏下,新血去而 反坚牢不去,故须下之为安。药用桂枝茯苓汤者,桂、芍,一阴一阳,茯苓、丹皮,一气一血,调其寒温,扶其正气;桃仁破恶血,消 瘕,不嫌伤胎者,有病病当之也。且 之初,必因于寒,桂能化气,消其本寒。 之成,必挟湿热为窠囊,茯苓清湿气,丹皮清血热,芍药敛肝血而扶脾,使能统血,养正即所以去邪也。

妊娠胎漏下血属荣经有风

编辑

《产孕集》曰∶有妊妇月信不绝,而胎不损,向产科熊宗古,答曰∶妇人血盛气衰,其人必肥。既娠后,月信常来而胎不动。若便以漏胎治之,则胎必堕。若不作漏胎治,其胎未必堕。今推宗古之言,诚有旨也。巢氏云∶妇人经闭不利,别无所苦,是谓有子。以经血蓄之养胎,壅为乳汁也。有子后,蓄以养胎矣,岂可复散动耶。所以然者,有妊而月信每至,亦未必因血盛也。妇人荣经有风,则经血喜动,以风胜故也。荣经既为风所胜,则所下者,非养胎之血。若作漏胎治,必服保养补胎药,胎本不损,强以药滋之,是实实也,其胎终堕宜矣。若医者知荣经有风之理,专以一药治风,经信可止,或不服药,胎亦无恙。然亦有胎本不固,因房室不节,先漏而后堕者,须作漏胎治,又不可不审也。

按∶肝经有风,致血得风而流散不归经,以一味防风丸。若肝经有热,致血妄行,条芩炒焦为末,酒下。

妊娠胎漏下血属房室惊触劳力毒食

编辑

《产宝百问》曰∶妊娠成形,胎息未实,或因房室惊触,劳力过度,伤动胞胎,或因食毒物,致令子宫虚滑,经血淋沥。若不急治,败血凑心,子母难保。

妊娠胎漏下血属冲任气虚

编辑

陈良甫曰∶妊娠漏胎,谓妊娠数月,而经水时下也。此由冲任脉虚,不能约制手太阳少阴之经血故也。冲任之脉,为经络之海,起于胞内,手太阳小肠脉,手少阴心脉,二经相为表里,上为乳汁,下为月水。有娠之人,经水所以断者,壅之养胎也。冲任气虚,则胞内泄,不能制其经血,故月水时下,名胞漏,血尽则毙。又有因劳役喜怒,哀乐不节,饮食生冷,触冒风寒,遂致胎动,若母有宿疾,子脏为风冷所乘,气血失度,使胎不安,故令下血也。

妊娠胎漏下血属血热脾虚不摄

编辑

朱丹溪曰∶胎漏多因于血热,然有气虚血少者,故《良方》论有下血服凉血药,而下血益甚,食少体倦,此脾气虚而不能摄血也。

妊娠胎漏黄水属肝脾病

编辑

《大全》曰∶妊娠忽然下黄汁如胶,或如豆汁,胎动腹痛。

薛立斋按∶前证肝脾湿热,用升阳除湿汤。若肝脾风热,加味逍遥散。肝脾郁怒,加味归脾汤。脾胃气虚,钱氏白术散。若脾气下陷,补中汤。肝经风热,防风黄芩丸,风入肠胃,用胃风汤。

妊娠胎漏下血分证用药之法

编辑

薛立斋曰∶妊娠下血不止,名胎漏。血虚用二黄散,血去多用八珍汤,未应,用补中汤。若因事而动,下血,用枳壳汤加生熟地,未应,或作痛,更加当归。血不止,八珍汤加胶、艾。若因怒气,用小柴胡汤。若因风热,一味防风丸。

若因血热,一味子芩丸。若脾气虚弱,六君子汤。中气下陷,补中汤。若气血盛而下血者,乃儿饮少也,不必服药。《千金方》治妊娠下血不止,名曰漏胎,血尽子死,方用生地八两,清酒捣汁,服之无时,能多服佳。

慎斋按∶以上七条,序胎前有胎漏下血之证也。妊娠胎漏,《金匮》主于 病痼害,巢氏主于荣经有风,是属有余客邪为病也。若《产宝》以下,《大全》、丹溪主于气虚血虚,是属内伤不足为病也。观立斋用药一条,已分有余不足证治矣。

妊娠尿血属热渗入脬

编辑

《大全》曰∶娠妇劳伤经络,有热在内,热乘于血,血得热则流溢,渗入于脬,故令尿血。

胎漏下血与妊娠尿血不同之辨

编辑

李氏曰∶胎漏自人门下血,尿血自尿门下血。妊娠尿血,属胞热者多,四物加山栀、发灰。又方,阿胶、熟地。

慎斋按∶以上二条,序胎前尿血之证也。尿血易混于胎漏,得李氏一辨,已见分晰。但胎漏有无时频出,尿血是热入膀胱,本心经有火,移小肠,渗入膀胱,溺时则下,不溺则不下,即是小便溺血,但属妊娠为异耳。

妊娠小便淋属肾虚膀胱热

编辑

《产宝百问》曰∶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与膀胱为表里,男子藏精,女子系胞。妊娠小便淋者,肾虚而膀胱有热也。肾虚不能制水,则小便数。客热膀胱,则水道涩而数,淋漓不宣,名曰子淋,地肤子汤主之。

妊娠小便涩宜养血导郁

编辑

陈良甫曰∶孕妇小便涩少,由气血聚养胎元,不及敷荣渗道,遂使膀胱郁热,法当养血以荣渗道,利小便以导郁热,用归、芍调血,人参补气,麦冬清肺,以滋肾水之源,滑石、通草利小便,以清郁滞,名安荣散。方内有滑石,乃重剂,恐致堕胎,若临月极妙。

若在七八月前,宜去此味,加石斛、山栀尤稳。

妊娠子淋须分二证

编辑

万密斋曰∶子淋之病,须分二证。一则妊母自病,一则子为母病。然妊母自病,又分二证∶或服食辛热,因生内热者;或自汗自利,津液燥者。其子为母病,亦分二证∶或胎气热壅者,或胎形迫塞者。证既不同,治亦有别。大抵热则清之,燥则润之,壅则通之,塞则行之,此治之之法也。

妊娠淋涩分经用药之法

编辑

薛立斋曰∶妊娠小便涩少淋沥,用安荣散。若肝经湿热,用龙胆泻肝汤。若肝经虚热,用加味逍遥散。若服燥剂而小便频数,或不利,用生地、茯苓、牛膝、黄柏、知母、芎、归、甘草。或频数而色黄,用四物加知、柏、五味、麦冬、元参。若肺气虚而短少,用补中汤加山药、麦冬。若热结膀胱而不利,用五淋散。若脾肺燥不能生化,宜黄芩清肺饮。若膀胱阴虚,阳无所生,用滋肾丸。若膀胱阳虚,阴无所化,用肾气丸。

慎斋按∶以上四条,序胎前有小便淋涩之证也。淋有五,丹溪一主于热,若妊娠淋病。《产宝》、《良方》以虚热郁热,属之膀胱。立斋则又推原肝经有湿热、虚热之别。正以膀胱为藏溺之器,而出溺之窍,则为足厥阴部分。故欲清膀胱之热者,必兼疏厥阴之气也。

经论转胞之证

编辑

《甲乙经》曰∶胞转不得溺,少腹满,关元主之。又曰∶小便难,水胀,溺出少,胞转,曲骨主之。

转胞病为胞系了戾宜利小便

编辑

《金匮要略》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根据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转胞病属饱食用力因合阴阳所致

编辑

《圣济总录》曰∶胞受水液,气不转行,则小肠满胀,或饱食用力,或因合阴阳,令胞屈辟,小便不下,遂致胞转。其候水道不通,小腹急痛,烦闷汗出,气逆奔迫,甚至于死,名曰胞转,宜速治之。

转胞病属忍尿疾走饱食入房所致

编辑

杨仁斋曰∶有胞系转戾不通,不可不辨。

胞转证候,脐下急痛,小便不通。凡强忍小便,或尿急疾走,或饱食忍尿,或忍尿入房,使水气上逆,气逼于胞,故屈戾而不得舒张也,胞落即殂。

转胞病属强忍房事所致当治气

编辑

王海藏曰∶转胞小便,非小肠、膀胱、厥阴受病。盖因强忍房事,或过忍小便,以致此疾。非利药所能利,法当治其气则愈,以沉香木香汤主之。

转胞病属饱食气伤胎系

编辑

朱丹溪曰∶有妇妊孕九月,转胞小便不出,下急,脚肿,不堪活。诊脉右涩,左稍和,此饱食气伤,胎系弱,不能自举而下坠,压着膀胱,偏在一边,气急为其所闭,故水窍不能出。转胞之病,大率如此。方用参、术、陈皮、炙草、归、芍、半夏、生姜,补血养血,气血既旺,胎系自举,则不下坠,方有安之理。顿饮之,控喉令吐药,如是四服,小便通,下皆黑水。再服腹皮、枳壳、砂仁、青葱二十剂,以防产而安。

转胞有四证所致宜举其胎

编辑

朱丹溪曰∶转胞病,胎妇禀受弱者,忧闷多者,性躁急者,食浓味者,大率有之。古方皆用滑利疏导药,鲜有效。因思胞为胎所压,展在一边,胞系了戾不通耳。胎若举起,悬在中央,胞系得疏,水道自行。然胎之坠下,必有其由也。

转胞病脬为热所迫

编辑

徐春甫曰∶转胞病,由脬为热所迫,或忍小便,俱令水气迫于胞,屈辟不得充畅。外水应入不得入,内溲应出不得出,内外壅滞,胀满不通,故为转脬。其状小腹急痛,不得小便,甚者致死。

转胞病属血少气多有饮

编辑

朱丹溪曰∶有妊妇患此,脉之两手似涩,重取则弦,此得之忧患。涩为血少气多,弦为有饮。血少则胞弱而不能自举,气多有饮,则中焦不清而隘胞,胞知所避而就下,故坠。以四物加参、术、半夏、陈皮、生姜,空心饮之,随以指探吐药汁,少顷又与,如是八帖而安。此法果为的确否,恐偶中耳。后有数人历效,未知果何如也。

转胞病属血气虚弱不能上载其胎

编辑

朱丹溪曰∶有妊娠七八月,小便不通。百医不能利,转急胀,诊之脉细弱。此血气虚弱,不能上载其胎,故胎重坠下,压住膀胱下口,因此溺不得出。若服补药,升扶胎起,则自下,因药力未至,愈加急满,遂令老妇用香油涂手,自产户托起其胎,溺出如注,胀急顿解。以大剂参、 服之,三日后,胎渐起,小便如故。

转胞病属中气虚怯宜用升举

编辑

赵养葵曰∶有妊妇转胞,不得小便,由中气虚怯,不能举胎,胎压其胞,胞系了戾,小便不通。以补气加升举之药,令下窍通,补中汤加减是也。

转胞与子淋有痛不痛两证不同

编辑

《证治要诀》曰∶转胞之说,诸论有之,以胎渐长,且近下,逼迫于胞,胞为所逼而侧,故名转胞。胞即膀胱也。然子淋与转胞相类。但小便频数,点滴而痛者,为子淋。频数出少不痛者,为转胞,间有微痛,终与子淋不同。并宜生料五积散、五苓散加阿胶。

慎斋按∶以上十二条,序胎前有转胞之证也。妊娠转胞,《甲乙》、《金匮》二条是详转胞证候也。而病机所属,则有虚实之分。仁斋以下四条,主于忍尿、饱食、房事、脬热,此实邪为病也。丹溪以下三条,主于血少气虚,此不足为病也。胎前转胞,大抵因气虚血少,血少则胎无以养,气弱则胎不能举,因下坠而压于膀胱,胞为之转,而溺不出。备观丹溪所论,虽有忧闷、性躁、浓味诸因,其立方处治,自探吐、推托二法外,唯以补气补血为主。故立斋云∶此证悉如丹溪治法为当。推展言之,又有脾肺气虚,不能下输膀胱者;有气热郁结膀胱,津液不利者;有金为火烁,脾土湿热甚而不利者,当详审施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