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统编年/卷之三十二

宗统编年卷之三十二

  诸方略纪(下)

  大清(天下一统都顺天)。

  世祖章皇帝(平定天下在位一十八年)。

  甲申顺治元年。

  冬十月能仁储和尚开堂国清。储入台。深入东掖山。三年迹不出。天台邑宰文可纪。请住国清景德寺。众恳开堂。一期全提向上。道大振。辞天台士民锦帐。曰出家辞亲割爱。于深山穷谷中。草衣木食。是其分也。本不获已。垂手入廛。草鞋边已是七花八裂。那堪应物见形。虚空中加点画耶。前日机缘。因风吹火。偶尔成文。初非本意。斯皆诸当道好生之德。救民水火。岂山野区区之所能也。

  乙酉二年。

  闰六月初四日。金陵千华寂光三昧律师寂。戒弟子云居晦山戒显撰次行实。

  八月二十日镇江焦山宏乘问石和尚寂。

  丙戌三年。

  云门石雨方和尚住皋亭佛日。

  五月初六日。云居观衡颛愚大师寂。衡号伞居。遍参云栖紫柏雪浪诸尊宿。结茅华顶。一夕踏月经行。忽然彻悟。入粤参曹溪清大师。机缘甚惬。清书偈嘱之。殿元刘孝则给谏熊青屿。请住云居。明月堂成。委印首座领众说法。命舟南下金陵。开法紫竹林。日与元白尊宿。提唱纲宗。钳锤来学。顺治初年。豫王钦风。命宗伯王铎迎请说法。以病固却。翛然坐逝。倾城士女。持香顶礼。酷暑。越三昼夜。颜色如生。

  秋木陈忞和尚退天童入五磊请费隐容和尚补住九月十六日无锡华藏宏证大树和尚寂。证无锡朱氏子。髫年学佛。谒三峰藏和尚。力参六载。迥无入处。一日。目前壁立。白光照耀。忽如胸脊迸裂俯见背后床帷之物。丛林咸称为破背比邱。后随藏往娄江慧寿。七昼夜目不交睫。忽忆世尊不说说。迦叶不闻闻。顿尔开解。阅四载。获付衣拂。继住三峰。上堂。喝一喝曰。此一喝。用在机先立命中。电挥云路。用在当机剑刃上。雷送禹门。用在定盘星子时。眇忽合度。用在红炉烈焰处。大器锻成。虽然。且道者一喝。毕竟从何而出。尝示众曰。夫为宗师者。须具佛祖爪牙。衲僧巴鼻。握杓柄于手中。出一头于天外。有时大机大用。让主验宾。有时踞地隐身。自成不顾。乃至杀活纵夺。舒卷抑扬。互换各成。藏头露尾。若能全备如上众体之妙。方可出世为人。解粘去缚。以至辨魔异于言前。验龙蛇于棒下。原是伊寻常手脚。本分草料。又何有奇特哉。僧问如何是为人底句。证曰。绿玉绕峰千个竹。苍鳞满壑万株松。历住名刹。晚居华藏祖席。寺从密庵伊庵涂毒之后。宗暍不闻。至证法席鼎新。道风遐播。塔全身于三峰。

  冬京口夹山本豫林皋和尚寂。豫晚号晦夫。昆山陈氏子。十九。脱白于姑苏尧峰。诵金刚般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省。初参博山来。次谒天童悟。后参罄山修。付法。历主武林宝岩。姑苏尧峰。京口竹林。虽日杂佣作。不间操匕箸。不倚重外护。举足为匡徒者法。上堂。若论此事。心不可求。智不可学。捏断百匝千重。于中下机。一时扬却。突出孤危。方教峻峭。都卢收拾将来。非心非色。非如非异。要用即用。要舍即舍。要行即行。要藏即藏。拟思一毫地。便落生死关头。到者里作么生相救得。复曰。五蕴山头自在身。了然物物应天真。顿教直下无思议。玄要全分见本人。卓拄杖一喝。预计逝日。说偈辞众而寂。着有宗门诚范四卷。并语录行世。

  丁亥四年。

  正月八日佛日明方石雨和尚寂。入闽部院。遣官致币。请主雪峰芝山两刹。方坚辞不就。时东南风云未息。忽语众曰。境界如此。不若归去好。众莫之觉也。初三日。挝鼓上堂。人人藤斗笠。个个水云包。出门踏着草。途路更迢遥。到这里。不倒断得一回。直饶说个回途得妙。就路还家。便是千里万里。良久云。只因你不能向异类中行。且道异类又如何行。乃握指云。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为甚么七不道。参。首座惊问其故。我来日要上龙门。座曰。和尚几时回。方曰。初八九便来。初七日。至龙门晚示微疾。次蚤命汤沐浴。嘱托后事毕。端坐不语。诸门人问和尚还有分付也无。方曰。更有甚么分付。适寄浮法师问疾。方一见微笑而逝。越九日。封龛颜貌如生。奉安丈室。忽山兵麇至。欲毁龙门。见方龛俨然。不忍与寺俱焚。舁而出之。百夫震虓。力莫能举。由是群相惊异。寺赖以存。二月。门人依法茶毗。牙齿数珠不坏。顶骨糁五色舍利。弟子收余骼。及诸不坏者。建塔前山。[疗-(日/小)+土]于金龟岩。

  天界盛和尚应太平请因事下狱事白主栖霞道盛字觉浪。号杖人。闽浦张氏子。生而颕异。幼习举子业。年十九。因祖坐亡。遂发心出家。偶于街次。闻堕猫声有省。决志弃家剃染。阅高峰枕子语。有所证。复于倒刹竿句起疑。迷闷成病。乃取古人未悟既悟因缘。反复参勘。勘至百丈再参语。不觉冁然曰。昔马驹亦复踏杀天下人也。一日见寿昌颂临济三顿棒头开正眼。何曾传得祖师心语。大叫曰。此时尚有若而人乎。我当往师之。始出岭之董岩。从博山来和尚受具。问从上佛祖行履。不契。辞往寿昌。道经书林。见东苑镜和尚。言下投机。遂折节过冬。一病濒死。镜亲调药疗之。有间镜究其生平参悟。及五家堂奥之旨。大惊曰。不期子深入此秘密法门。吾宗慧命。嘱子流布去也。因付源流法偈。盛拜受。遂随镜礼寿昌经和尚。重加参证。经颔之自是荷担大法。当仁不让。一时金陵焦弱侯周海门曾金简诸公。皆师事焉。迨经示寂。辞东苑镜归省觐。时年方三十。曹能始诸公。请于兴化开堂。期毕复上博山。与来和尚问答。雷轰电掣。来奇之。东苑博山雨和尚。一时相继入灭。盛痛有风穴深忧之感。乃一杖复入闽南。海内巨公名士。肩摩问道。蕲州荆王。豫章建安。皆延说法内庭。盛自天界应太平请。会嫉盛者。以原道论下盛狱。盛不辩。居圜中一载。着金刚经以自见。陈太宰旻昭遣人省盛索偈。盛书问余何事栖碧山诗遣之。事白。金陵诸公请主栖霞。盛欣然有逸老计。

  五磊忞和尚移住台州广润。

  云门礼和尚住扬州天宁礼自石梁毗尼。盂城地藏两处结制。英灵禅衲。从之如云。省悟者众。住天宁豁堂岩为第一座。巨渤恒剖玉璞为西堂。江淮之间。法道大振。众至七千。

  国清却田国清有涂田二千亩。流入健跳军户。四十年矣。当道按籍为开复。住山储和尚曰。我法以慈济为心。一切自宜付之无诤。稍留难。便非道人行履。力却之。知事请曰。田亩二千。岁除粮差杂用外。合得米千石。以之裕众。不亦可乎。储曰。二千亩业。固重也。抑天下千驷。莘野耕夫等于一介。林下人取办锄头𨱄斧。盖亦审之素矣。曰此千年常住。不可以我一人高尚。遂废其业。曰必以恢复为心。何所顾惜。然我法中。无如是事。在昔化行南国。虞芮卒有闲田。山僧忝持道化。德愧古人。复使你辈费心力。妨道业耶。抑此中有不忍言之隐。于是卒谢却之。山翁忞闻之。曰国清真能恢复先业者。记之布水台集。

  林野奇和尚住东塔。

  八月云门雪峤信大师寂信春迁云门。信真率不羁。诋诃诸方。无当意者。寡耦少徒。一筇孤往。后归老径山。一夕呼茶。饮毕。唱自所书小儿曹。生死路上好逍遥。皎月清霜晓。吃杯茶。坐脱去了。遂示寂。觉浪杖人为建塔双径。后宏觉忞奉玺书复迁全身塔于云门右麓。

  戊子五年。

  九月瑞光宏彻顶目和尚寂于穹窿草堂。彻说法凡十一会。居恒穆穆。不轻置可否。至辨异拣魔。驱耕夺食。单提陷虎一机。同时几与天童三峰称鼎峙。所至人天拥戴。勇退急流。则真不愧天童之孙。三峰之子。初八日。说偈。唤侍者烧香。泊然而逝。尚书张有誉铭其塔。

  中舆范和尚继席瑞光。

  百痴 和尚补住金粟。

  冬十月十八日天宁具德礼和尚结制皋亭佛日制完过显宁。

  已丑六年。

  春二月具德礼和尚住灵隐豁堂岩告山中僧众曰。灵隐领袖五山。为自古宗师法窟。今丈室久虚。惟云门礼和尚。具大神力。实堪振起。而寺众有欲延辈望高大者。惟香谷谹公是岩言。偕诸檀护削牍迎请。礼曳杖来。上堂曰。白雪与阳春。无人和得亲。目前千圣眼。月浸五湖冰。以拄杖画一画曰。划破长天雾。风摇雨后晴。灵隐掀髯只一笑。普门佛日杖头生。喝一喝。禅子浩归。宗风丕振。一再鼎新宝殿。楼阁堂舍。林立翚飞。巨刹规模。诸山莫并。

  三月豁堂岩和尚开法皋亭显宁。岩杭州卫郭氏子。母王抚岩。七岁闻邻人歌舌头能有几时肥。即矢不茹腥。十岁父爱溪公。舍入灵隐出家。十五上天台谒无尽灯和尚。次见古心律师。受沙弥戒。遍参憨山清达观可诸尊宿。每以思议不及。言说不到处。极力参究。至忘寝食。后参三峰藏于净慈。藏诃曰。此皆依识解卜度。正为生死根本。以是求禅。犹北适而南辕也。岩当下竦然请益。藏弹指一下曰。吾者里无逐日长进底禅。乃拈竹篦子话。提撕七昼夜。至倦剧。放身欲卧。忽闻静板声。疑碍扑落。即呈颂曰。平地不风起波。无端四面滔天。突出南山鳖鼻。蓦头一气喷干。藏颔之。天童悟闻而喜曰。汉月得人之盛。过于老僧。招岩相见于太白峰。灵隐耆宿延归。着破堂集以自见。时豪势有觇侵飞来峰卜宅兆者。当事皆左袒之。岩奋然坚持以大义。当事直之。峰卒归寺。横山一默成和尚。首受三峰藏和尚记莂。独高尚不群。久秘衣珠。晚年始怃然有悬丝之叹。适僧素如侍侧。曰灵隐豁堂每言三峰化后。世无真师。思报师恩。为法肠热。必肯逊志担荷。即往白岩。谓三峰家嗣乏继。师忍视其遂绝乎。语未竟。岩恻然动容。遂诣横山。叩请升座。成举迦叶阿难付授公案。普告人天。降子为孙。事兄为父。具德礼和尚即请岩继席皋亭显宁。上堂。月不住空。未免印泥印水。云无恋峡。有时落二落三。务使追风良骥。行乎其所不得不行。得水真龙。止乎其所不得不止。斯则句句截流。不失沤和之利。机机赴的。全超毒海之源。且道还有具如是手眼者么。若无今日快便难逢。

  夏六月二十一日国清储和尚。住苏州灵岩。储因葬父出台。事竣南还。度夏梁溪。将归天台。门人辨庵光。念灵岩孤秀。为吴山第一。请储住灵岩。储道韵既高。法言能发古人之秘奥。海内英衲名流。皆云集座下。

  秋七月二十二日。夫山祥符宏铦慧刃和尚寂。

  八月巨渤恒和尚。继席天宁上堂。一花初放。春光逼塞虚空。五叶分枝。瑞气宣流大地。其始也。混万别于大同。何彼何此。其次也裂真源于千派。孰是孰非。天宁今日于彼此不得处。轰霹雳于晴空。就是非交结时。飞电光于掌上。权施物外。令展先天。言锋藏八面之威。机辩伏千钧之弩。直得山崩海竭。佛祖难窥。斗变星移。主宾合拍。在推倒处建立。谁云至道无难于建立处踏翻。须识大功不宰。衲僧分上。休话如何。后学初机。好生着眼。恒痛念法道式微。流弊遍野。思欲郑重一时。挽回风化。有捧香花请升座者。一应谢绝。

  建昌黄龙元谧阒然和尚寂。谧从寿昌经记莂后。住山二十余年。养静自高。并不开堂。道风遐播。

  广润忞和尚住越州大能仁寺。

  庚寅七年。

  林野奇和尚补住天童。

  费隐容和尚住石门福严。

  灵岩储和尚赴台州天宁请。

  辨庵光和尚住台州灵石。光长洲金氏子。出家灵岩。参储和尚于能仁。得悟。出世灵石。移能仁。

  莲居大真新伊法师寂。嗣绍觉。觉云栖弟子。结庵土桥曰莲居。真依止之。嗣其席。悃朴无文。精戒律。登坛静穆。望者意消。居恒礼忏修观。寒暑不辍。着唯识论行世。趺坐称佛号而逝。玉箸垂尺许。本金圣先两法主相次继其席。讲净并不替。其时西溪天竺古德内衡两法师。皆宏台宗教观。行业蔼着。

  辛卯八年(江浙大荒灵隐天童诸大禅林尽行散众)。

  佛灭后二千六百年。

  壬辰九年(六月飞雪赤地千里)。

  春显宁岩和尚补住三峰。

  冬古南门和尚补住天童。

  冬毅庵英和尚住天台国清寺嗣灵岩储。

  癸巳十年。

  甲午十一年。

  径山容和尚辑祖灯严统成愚庵盂和尚闻之官南涧问和尚灵岩储和尚解之 发明(法门大段。自应公论。至闻之官。则过矣。故直书之。而是非曲直自见也)储和尚复径山容和尚书曰。某频见诸方聚讼盈庭。纷纭溢路。未尝不寝食彷徨。抚髀浩叹。盖法门而至今。譬之尪羸久病之夫。若更投以攻击之剂。则元气顿尽。其亡可立而待。焉能冀其浸昌浸隆乎。此二十年痛心疾首。欲使天下咸归无竞之风。尽坐柔和之室。吾祖之道。久而愈光。虽赴汤蹈刃。亦所不辞。承绅士。殷勤致恳。谓两家所信谅者。惟某一人。故不自揣。越爼而治。得邀佛祖之灵。俾法门不致瓦裂。则彼此幸甚。磬山和尚与灵岩和尚书曰。东震旦土自鼻祖西来。六传至大鉴。宗虽列五。派实两枝。总属大鉴的骨儿孙。药山得悟于马祖。而仍嗣石头。太阳寄托于浮山。而代付投子。两枝又何尝非一派也。宗教分河饮水。尚谓泥于文字语言。岂同为的骨儿孙。几欲操戈对垒于千古之下。宁不为识者痛哭嗤笑乎。径山岩统。有当严不严之毙。遂开不当严而严之衅。天皇天王其说已久。阙疑成信着书立言之慎。固应如是。会元以南岳青原。俱称大鉴第一世。足见古人之公。而南岳居青原之首。亦岂有人我生灭心乎。寿昌云门。真不忝为曹洞中兴之祖。有统系。无统系。而洞宗的旨。敢不尊崇。东苑隐德深潜。得栖霞而大阐。车溪一段公案。去世不远。见闻当有公评。法眼自应洞照也。是是非非。法门关系。宁免纷争。独至藉力有司。世谛流布。此实下策。不得不为洞上诸公扼腕。栖霞显圣。久系相知。径山复同法嫡血。自无坐视之理。昨至吴门。审知专遣座元往还两间。周旋微密。在今之世。宁复有秉为法无私之公。如吾老侄禅师者乎。敬为前佛后佛。额手称庆。灵岩与姜伯璜书两宗角立。老僧与南涧和尚。不惜性命。以成彼此之好。何心哉。彼时即对天界浪兄愚庵三兄曰。云门法眼归青原。无减于南岳。归南岳何损于青原。吾辈争之。尽成戏论。祥符荫曰。径山严统固有不当严而严者。然以十余年心血。征求数百年来之散落。缵五灯之绪。成一家之言。其有系于继往开来者。何止一线千钧。乃徒以争论云门法眼二宗。出自天皇天王之故。以致世谛流布。付之祖龙。不恤大公。惟封私见担荷佛祖慧脉者。当如是乎。迄今读金粟征修灯录之启。不禁为之痛哭流涕。欷歔累日。若非南涧灵岩二老人消此衅端。法门法战。尚忍言哉。

  二隐谧和尚住华亭船子法忍寺。谧嗣林野奇。三住剡溪狮峰。太史曹尔堪少宗伯曹勋等。俱问道。

  乙未十二年。

  秋灵岩储和尚。受古尧封宝云禅院请。吴中侍御李模宫詹韩四维。太仆陈济生等。请储住古尧封。喜其岩壑幽邃。可以投老。受之。

  灵岩原直赋首座出住九峰正觉寺。赋毗陵王氏子。裂缝掖出家。从储自夫椒入天台。艰苦力参。深入阃奥。首众灵岩。握竹篦锻炼方来。诸方龙象景服。储宏法婴难无。祖庭内顾忧。赋纲维之力也。寮中唯草鞋衣钵而已。是秋出山。衲子裹粮。靡然从之。行化江汉。首住九峰。法令森严。道大振。

  嵩乳密和尚住淮南檀度拈香嗣博山来。

  九月二十七日。杭州南涧理安通问箬庵和尚寂于吴江应天寺。问吴江俞氏子。参磬山修得法。住理安。上堂。望刹竿便横趋而过。犹是不唧[口*留]汉。电影里穿针。弓弦上走马。也须是个衲僧始得。匙挑不上的。如稻麻竹苇。千札不回的。亦如稻麻竹苇。截断天下人舌头即不问。如何是汝诸人全身独脱句。举拂子曰。漫天网子百千重。是年夏。磬山解制后。将方丈所有道具。手书分送诸方。乃杖锡出游。至武康报恩扫塔。晤玉林琇。备托法门细大。预定行期。于九月二十七日行至吴江。寓应天寺。如期坐逝。所着有续灯存稿。宏觉忞为之铭塔。灵岩储闻讣上堂曰。山僧廿年神契。一面倾心。方期共树徽猷。何意中途唱灭。

  丙申十三年。

  夏三峰豁堂岩和尚移住杭州南屏净慈岩住三峰。衲子向风。门庭整饬。武林居士葛愚古。世为净慈金汤。慨宗镜尘埋。乃削牍请。岩以藏和尚建化之地。不容辞。初夏入寺。久荒之后。藓棘盈前。岩任运自如。未几三韩周侍郎。问道有契。同诸当事兴修。大殿堂宇。次第改观。自是南屏名胜。与灵隐同称。

  秋中峰读彻苍雪法师寂。彻滇南人。号南来。与高松汰如河法师。标贤首宗帜于吴西山支硎之间。道韵映带。落木庵主徐元叹波。灵岩退翁储和尚。晚年俱相往来。储住灵岩。每岁二三月间。草花满田野。八九月间。白雁青枫天气。一竹舆由中峰而天池。饭于落木。故储挽辞。有寥寥今古几知心。惭愧虔公与道林之句。虞山毛隐湖居士晋。及宗伯红豆蒙叟。皆善彻。彻将寂。以山茧袍及诗文集。属晋行世。

  憨璞聪和尚。住京都海会寺。聪费费容孙。都门宗风自此大振。

  去息溟和尚。住无锡宝安。溟苏州徐氏子。参灵岩储嗣法。

  丁酉十四年。

  木陈忞和尚再住天童。

  冬十月海会憨璞聪和尚。结制万善殿。先是上狩南苑。因幸海会。延见聪。奏对称旨。复召入禁庭。问佛法大意。乃诏结冬万善殿。赐明觉禅师号。上后谓天童忞曰。朕初虽尊崇象教。而未知有宗门耆旧。知有宗门耆旧。则自憨璞始。憨璞固有造于祖庭者也。

  十月十七日。福州鼓山元贤永觉和尚寂。贤嗣寿昌经住山三十年。道望孤高。未尝轻易许可一人。所着有寤言。补灯。继灯。禅余内外集。共八十余卷行世。祥符荫曰。寿昌门下。博山来。黄龙谧。鼓山贤等。皆敬严法道。风韵孤高。住山三二十年。座下尝数百众。本色键椎。而不轻易许可。噫。古德风规。安可复见于今日也。

  十月二十九日宜兴龙池通微万如和尚寂。

  十二月俞昭汾和尚。住庐山西林乾明寺。嗣灵岩储。

  戊戌十五年。

  为霖霈和尚继住鼓山。霈参永觉贤二十余年。得其法。嗣住鼓山。二十余年。海内瞻依。以为东南一大法窟。有餐香录。圣箭堂共古。诸录行世。

  报恩玉林琇和尚。应诏至京。以疾闻未几延见旋归山。

  上特留首座茆溪森问答称 旨。

  上因海会聪奏对之后。留心参究。复召玄水杲说法内庭。乃诏琇。行至天津。以疾闻。上手札谕之。入见。说法。赐大觉师号。未久乞还山。

  夏五月二日高。峰宏圣硕机和尚寂于龙牙。圣两主法席。一日忽晦迹遁去。游楚湘间。弊衲蒙首。世莫能识。临行时。以衣二顶。托储和尚造就一二禅学。储代嘱峻明𬤊嗣法。出世龙牙。而圣适掩关兴化。遂迎养于东堂无何。示微疾。值五月之朔。忽曰。吾行矣。旁僧曰。二日吉。圣唤僧。僧近前。圣随与一掌曰。吾为汝再留一日。迟明。整衣钵。端坐而化。

  冬十月。天笠珍和尚。住蕲州。菩提寺。嗣理安问。

  南庵依和尚。住淮南报恩。嗣檀度密浪杖人盛曰。博山先大师。生平勘验学人。独于生死性命处着到。天下英奇。难于构附。使雪关首座。与嵩公。不自倔起。几不尽溺杀于急水滩头抛竹篙乎。今者依子。实是英奇衲僧。嵩公实是本色尊宿。一旦英奇能死心于本色。而本色能授法于英奇。此非师资之妙合。更自亲得博山家法。独有取于生死性命之不可欺者乎。所以能使博山之家风复振也。

  兀庵源和尚住湖州道场山嗣天童忞。

  醒热粹和尚住延令灵云嗣灵岩储。

  己亥十六年。

  愿云显和尚住洪州云居显太仓王氏子。有声黉序。裂缝掖出世。参云门礼于扬州天宁。得法。化行江汉。住云居。道大振。

  原直赋和尚住南岳福严赋自九峰移兴国岩头。衲子皆趋之。兴国三峰藏和尚曾受萧方伯请。未赴。住岩头日。理奯祖废塔。得四十九粒舍利于匣。辟再来堂。南岳福严请。赋曰。赋住九峰兴国诸刹。皆一期应缘说法。赋昔辞老师于姑苏大鉴堂下。言全赋行且泛大江。扫让祖最胜轮塔。今住南岳。盖先请命于老和尚者也。到院日。诸山老宿。庞眉白发咸迎。叹曰。真让祖孙也。送三峰藏和尚入传法祖堂。

  楚奕豫和尚住潭州云盖。豫生缘岷蜀。初参藏和尚于三峰。有省。藏寂。依安隐忍一载。丁丑。怀香谒储和尚于夫椒藏云室。历寒暑二十周。始蒙记莂辞去。庵于楚黄之芙蓉山。茆茨石室。晨夕严持。衲僧传诵。不减善公之住福昌时也。越二年。迁云盖。缁素闻而手额。佥曰。古佛也。趋归恐后。豫凝然一室。复类汾阳。灵岩之道。盛行湘汉。南岳云盖。时称甘露双垂。

  雍簴晟和尚住梁溪宝安嗣灵岩储古道自持。诸方重之。

  冬十月十五日天童忞和尚奉旨开堂春闰三月。遣右阐教僧法玺。赍敕召忞入京。进见万善殿。传谕免礼。赐坐。慰劳叙谭毕。即谕万善愍忠广济三处结冬上时携学士王熙冯溥曹本荣状元孙承恩徐元文至方丈问法。时茆溪森玄水杲憨璞聪皆承上召对。有三世奏对录(臣)僧纪荫曰。帝驭金轮。诞膺天命。智周万机。道融一贯。虚怀好问。念切死生。座右大书莫道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之句。以自警惕。与宗门耆旧。法苑禅学相见。不令称臣致拜。从容谘访。握手温颜。情逾师友。因马蹶而知解顿忘。闻雨声而得大自在。真承愿而来。不忘灵山付嘱者也。

  金陵天界道盛觉浪和尚寂盛复住天界。倡修报恩大藏。一日旦起。礼佛毕。开示大众。饮茹如常。亭午取纸笔。书偈曰。万象指头明卓异。纵擒不换机何利。无端拶断破蒲鞋。翻然直入千峰去。掷笔而逝。盛坐道场。大小五十余处。说法四十余年。着述甚富。有传灯正宗行世。

  庚子十七年。

  四月敕封天童道忞宏觉禅师赐银印。

  五月望宏觉忞和尚归山。留嗣法本月旅庵本皙山晓两和尚。在京开法善果隆安两刹。上躬送出北苑门。差臣刘之武送还山。御书敬佛二大字。及 御画山水蒲桃各一幅。赠行。并送七宝庄严关壮缪。作天童山门护法。忞有师荛堂说。及参禅要语等。载北游集。

  灵岩储和尚辞都谏严颢亭沆请住径山。

  秋八月。灵岩储和尚住虎邱。太傅金息斋之俊侍御李灌溪模等。以虎邱自隆祖瞎堂松源诸老唱道后。旷数百年。寂然林壑。以储宗孙见督。八月十九入院。衲子至无以容。

  冬十月报恩玉林琇和尚再应诏奉旨开堂结制。制毕。即辞还山。赐大觉普济禅师金印。昙应杲和尚住天台国清寺。杲毗陵孙文介公慎行之犹子。太史放园自式之从弟。裂缝掖投夫山储和尚出家。人传小杲。补住国清。

  辛丑十八年。

  三月二十九日。福严费隐容和尚寂。容入坐道场。垂四十年。有古德之机用。古浴得舍利二百四十余粒。晶荧五色。有大如菽者。晦山显着有舍利记。灵岩储和尚住金粟孤云鉴和尚寂。缁素延补住。五月七日。灵岩首座月函潜和尚住古尧封。潜吴兴董氏子。学综天人之奥。文字奇古。裂缝掖出世。居灵岩第一座。储和尚以古尧封高旷。命潜居之。潜绝近今畦径。敲石锄云。日拈提古人所未到。五湖俊逸衲子。多裹粮从之。

  六月远庵僼和尚继住天童。

  卑牧谦和尚住虎邱储迁金粟。命谦主虎邱。厌喧闹。将投杖湘衡。楚盐缁素。迎归开山兜率。德气凝原。远近尊为古佛出世。谦生缘广陵沙氏。脱白射州。嗣灵岩储。

  南岳原直赋和尚住曹溪宝林祖庭赋住曹溪曰。某服勤灵岩首座寮三年。今主曹溪法。夫主曹溪法。号命天下。非我老和尚不可。某当代老和尚领众。遂设储和尚顶相。侍侧三日。告众曰。我宝林第一座也。一时座下云涌。

  杭州皋亭永庆寺。大珏玉庵法师寂。珏嗣曲水古德贤法师。为云栖第三世。

  忍庵琰法师住龙居永庆嗣玉庵珏。

  铁关能和尚住龙池嗣万如微。

  今上皇帝。

  康熙壬寅元年。

  二月百愚斯和尚住荆溪善权嗣百丈雪。

  檗庵志和尚住海虞三峰志出世后。行杜多行。初依灵隐礼。后参储和尚于灵岩。得法后隐澄江兴济。诸方檀护及法门尊宿。以三峰祖席请。遂入院。古道莅众。远近趋风。

  鼓山为霖霈和尚住泉州开元寺。

  隆安山晓皙和尚住皋亭山佛日寺。

  癸卯二年。

  春正月宁波雪窦通云石奇和尚寂云太仓徐氏子。脱白南广。参悟和尚于金粟。一夜经行。因僧劈面扑破鼻孔有省。后于棒下顿脱疑滞。随悟赴育王天童。一十三年。付衣拂。出住灵鹫。迁雪窦。先是悟和尚记曰。折箸无一双。狗子无一只。是你住处。雪窦为古道场。兵燹之后。徒存岩壑。云住未久。四众趋风。重新法席。人称为古佛。上堂。当阳一着。独露无遮。八面玲珑。十方轩豁。明眼作证。岂敢囊藏。直得琼楼玉殿。百草头上全彰。千丈报身。瓦砾堆边顿见。尘尘尔。刹刹尔。突出无位真人。发明见成公案。直饶三世诸佛。历代老古锥到来。个个退身有分。正当恁么时如何。水归大海波涛静。云到苍悟气象闲。辛丑返南广。曰我老矣。当不忘本也。寂后仍迎龛建塔雪窦。学士史大成撰铭。

  山夫 和尚继住雪窦。

  秋八月皋亭山显宁真咏梵音和尚寂咏仁和白氏子。初依显宁澹予垣。未了彻。垣寂。以衣拂托灵隐礼。令择器付授。礼住显宁。咏力参。丙戌冬。同仁庵义随礼至高邮。结制地藏。煎药次。廓然开悟。顿见临济用处。复随侍礼温研密谂。透尽法中阃奥。礼念垣末后遗托。乃以衣拂授之。兼仁庵义。亦曾亲炙垣者。遂并付义住显宁。而令咏辅佐之。乙未春。住普宁。村院荒颓。未半载。学侣辐辏。奂然改观。时土宼内讧。显宁几罹兵燹。四众坚请咏。咏坚却。礼和尚谓之曰。丛林有难。忍坐视耶。咏不得已。移锡进院。有二虎。朝夕环绕哮吼。一月余。盗氛不敢近。引去。衲子渐集。虎亦绝迹。八月二十六日。示微恙。寂前三日。鼻中流出一珠。大如豆。作琥珀色。光烁四表。泊然坐化。云居显曰。咏与仁庵义。后先唱导。响振松堂。不负灵隐代嘱。真临济睡虎也。咏最慈忍。不与人抵牾。得法门大体。而细务必谨。又入文字三昧。法语精到。超出寻常。手眼出格。诸方重之。祥符荫曰。皋亭山。三十里。五丛林。而显宁最岑寂。余脱白龙溪。尝行脚至焉。长松疏篁。疑虎声飒然而过。入寺。土墙竹笕。淙淙滴寒泉而洒飞霰。时梵音和尚正住山说法时也。饱食黄齑盏饭而去。不及登堂一见。至今犹想见此时风景云。

  冬檗庵志和尚退三峰祖席馆娄江潮音寻住华山华山支公旧院。吴人士请储和尚作退居。储命志居之。至则振刷林峦。吴中耆旧。如李灌溪模。郑桐声敷教等。皆复从游问道。东晋风韵。邈然一新。

  甲辰三年。

  云居晦山显和尚住四祖。

  汇藻文和尚住台州兴化嗣灵岩储。

  延令庆云济义仁庵和尚寂。

  俍亭挺和尚住云溪挺仁和徐氏子。俗号逸亭。嗣愚庵盂。初出世。钱塘令慕天颜。请住河渚云溪。

  乙巳四年。

  玉林琇和尚住天目  天岸升和尚住金粟。

  春二月鼎州德山全赋原直和尚寂赋壬寅受荆州护国请。道经桂林。倾城留主风穴寺。过鼎州。竹帆和尚主德山。曰我久望原和尚也。率众请住德山。道大行。二月二日。应供如常。夜三鼓。命取水一盆。刀一口。一众惊集赋。拈起刀顾众曰。学道人一切处。如当门按一口剑相似。掷刀于水。大喝而逝。火浴。烈焰中。腾起紫今梵相。宝帻抹额。郡当事数千。环拥震惊。号佛崩角。咸以为周金刚再来云。观察陈士本。有德山纪异。建塔德山。曰慧光之塔。

  宝云潜曰。余挈钵袋从本师浮湘。过潭州黄龙祠。州父老竞言原和尚住灿心日。黄龙神缘梦乞清净戒事甚奇。而韶州所行乌丝笺。刻曹溪为虎说法语。虎领子远遁。潇湘天秀。龙虎耀灵。化行江汉。岂偶然哉。

  澄镜月和尚住苏西园嗣雪窦云。

  碓庵青和尚住三峰青苏州朱氏子。英隽绝人。幼游讲席。弃讲参储和尚于灵岩。从入天台。悟彻大法于光孝。机敏才洽。首众灵岩。储举住灵岩。辞不顾。拂衣遨游江淮间。至檇李。鹤洲太守朱葵石。请出世松陵长庆。移三峰祖席。机用缜密。道誉蔼然。葵雪青和尚住湖州弁山法华寺嗣南屏岩初补住三峰。

  石叶成和尚住法昌嗣灵岩储操行清真法语稳密有古法昌之风。

  山庵林和尚住太平采石乳山普明寺嗣灵岩储仁山震和尚住天台宝华嗣邓尉璧法眼清晰堪绍邓尉门风。

  冬十月西湖愚庵明盂三宜和尚寂盂钱塘丁氏子。参云门澄嗣法。历住显圣梵受珠明。问法者日绕万指。晚筑愚庵西湖。闭门奉母。母顺世。哭之恸。目为失明。十月初八日。无疾。忽语侍者曰。三日后吾行矣。至期众集。相与语曰。师今尊候甚安。岂得撒手便行。盂曰。大众。好看老僧登场一笑。语毕而逝。嗣法门人俍亭挺曰。师天性峻爽。英迈不羁。每引端师子政黄牛泉大道以自托。虽屡锯狮座。往往负泉石之志。住湖上。携小舟危坐终日。或自为橹棹。放之中流。竟夜忘返。客至。见鲜衣怒马。辄避去。孤儿乞士。相往还。甚善也。独喜放生。临湖筑小池。旦晚携钱米。就渔人买鱼。或蛇鸟蚌鳖。至者辄买。即窘迫。以他物偿。全活无算。应机接物。有古云门之风。动止谐谑。无非密义。法席遍江左。老并弃去。独以愚庵终其身。学者称愚庵。尝曰。吾耻近世禅者。高心空腹。不明一经。故劳劳讲说。实不得已。他人以语言目我。失之矣。

  丙午五年。

  春正月二十七日扬州天宁济恒巨渤和尚寂恒住天宁二十年。敬严道法。崇正锄邪。坚刚不磨之力。雄峙淮南。浴毕。书偈曰。哆哆啝啝。六十二载。骂雨诃风。大功不宰。今朝踢倒娑婆。好看出头天外。掷笔跏趺而逝。

  二月退翁储和尚应湖南抚军周召南请浮湘视赋德山后事。

  雨南 和尚住江宁灵谷嗣豁堂岩道风卓冠省会。

  三月十六日四州[廿/猱]州海明破山和尚寂明历主岊岳。大峨。万峰。中庆。凤山。栖灵。祥符。无际。蟠龙。佛恩。双桂十刹。宗风遐播。后当蜀变。方便化导。救免僇杀者甚众。[廿/猱]守梦明授一扇。展读。其偈曰。屐声滑滑响苍苔。老去寻山一快哉。回首五云堪一笑。澹然潇洒出尘埃。觉即遣候。而明已化去矣。郡守惊异。刊布行世。

  尔愚环和尚住昆山安禅。嗣雪窦云。在雪窦职库司十五年。有杨岐宝寿之风。

  夏五月南屏净慈岩和尚遽谢院事。命嗣法琅琊宗衡继席。拟退居普宁忽罹无妄。当事检丈室。经籍之外。萧然无一物。咸太息。至江宁下狱。在囹圄中。随宜说法。人人感动。虽狱卒囚凶闻开示皆警发悲悔。佛声浩浩。一时称地狱西方。

  法钟觉和尚住常州天宁。嗣太白雪。雪嗣福严容。初住育王。迁琴川维摩。至姑苏寄笠虎邱山塘。放小艇古鹤涧中。作山顶扣舷歌。以见志潇洒。自得有政黄牛之风。

  一足恩和尚住苏州瑞光。嗣顶目彻。初住扬州福缘。将退游匡山。乃住瑞光颇着道誉。

  冰铁宗和尚继席德山。嗣原直赋。

  冬具德礼和尚退灵隐住径山。灵隐百废具兴。法席冠天下。功成不居。径山上乘和尚。躬诣直指堂。以径山祖庭。扶衰振敝请礼。慨然应之。

  四祖晦山显和尚继席灵隐。

  支本孝和尚住湘西南台白云乘嗣。

  谛辉辂和尚住尧峰兴福嗣灵隐礼。

  南涧梅谷悦和尚集列祖提纲及临济正宗录嗣箸庵问。

  一树荫和尚补住天宁嗣巨渤恒。

  云德宝和尚开法润州报恩嗣永宁渊报恩古刹久废。为戎马之场。仅余败橡佛像而已。宝居之。以恢复力任。伉直不徇时流。镢恳诛茆。有古德之风。

  丁未六年。

  七月苏州遁村报恩通贤浮石和尚寂。

  八月怀海清和尚住语溪北禅寺。嗣洞上紫仙阳。

  九月天笠珍和尚住南涧理安寺。

  吼松澄和尚住南禅嗣古镜符。符嗣龙池微。

  尘甡 和尚嗣席灵谷 与雨南 同参。折节承嗣。任道为众。法席为南省首推。其后普门 雪亭 相继住持。道风不替。祥符荫曰。南屏岩荷横山将绝之绪。不以名位。介怀其后子孙皆多。折节成就。任重道法。凡绍隆法脉者。宜知所重矣。

  冬十月十九日径山宏礼具德和尚寂于扬州天宁。礼再应天宁期制之请。欣然至止。衲子云拥。应机说法。倍于常时。甫经七日。命设阖山供。是夕剧谈。过夜半方寝。至五鼓兴。易新衣履。疾呼侍者。顿足一下。曰快随我上方去。先一日。法嗣硕揆志。迎师过上方说法。故云。侍僧亟至。而已逝矣。门弟子以陶龛封函。迎归灵隐。建塔慧日轩。祥符荫曰。邓山。灵岩。灵隐。海内称佛法僧三宝。灵隐门庭甲天下。学众满数万指。不减南宋佛海时。具大方便。有大慧圆悟不及施之手眼。至沉几骏发。则又度越于古云门。真欬唾回天。扬眉倒日。所谓弄大旗手者非欤。盖全力不欺。逢缘不借。故能担荷如来。称后劲之竫子也。

  豁堂岩和尚事白还山。

  退翁储和尚退灵岩门人卑牧谦迎至楚盐兜率昙应杲首座继席灵岩。

  镇江常乐寺济廓无邻和尚寂灵岩储嗣。

  戊申七年。

  多罗惠王悟道受法王三岁爱持棕拂。自幼礼诵法华。受愍忠寺普润老宿菩萨大戒。法名静慈。康熙七年。年甫十八。诣西山。参天峰清禅师于青塔。清问如何是殿下佛性义。王云。遍体多是。又问如何是西来大意。王云。心之所发。师连问如何是大佛顶。王云所谭是实。又问十二面观音。那一面是正观音。王云。行住坐卧。又问千百亿化身。那一身是真佛。王忽然起身端拱而立。又问五千四十八卷经论。那一卷是真经。王云。无思无虑。又云。普天之下。那一员是真僧。王云。心佛无二。王以偈呈清曰。数日前头非我见。我今观我遮那身。见闻即我生之性。我见精微义入神。空性圆明无灭故。我心六照性空真。空空佛性真为妙。妙处总然分主宾。一日参清。清问秋蝉梦破三更月。古寺敲残午夜钟。试问见色闻声。毕竟是谁。王举起手云。合掌当胸。清云。秋风开玉殿。夜雨滴金台。只如玉楼人醉杏花天。且道得何三昧。方得斯人惺惺不睡。王正目而视。清云。扬眉瞬目。宏彰大法。王作礼。清云。人王法王。今日同条。中元日。清问杲日当空。无所不照。为甚么不照覆盆之下。王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肯全抛一片心。清深异王之机锋卓越。乃复征云。如何是临济宗旨。王以牙箸一卓。复打圆相。清云。王年十八悟道。即与优波鞠多同也。堪继祖灯。乃付以源流衣拂。祥符荫曰。 兴朝潢属。皆尊向佛乘。俱乘大愿力而来者。若 多罗惠王之蚤登戒品。年十八悟证本有。而机契无碍。则尤超迈仅见。真示见人王身而说法者矣。故书以为吾道庆。并以风世焉。

  硕揆志和尚补住径山志盐城孙氏子。参灵隐首众。嗣法住上方禅智寺。毅然自任。刈茅辟土。欲图恢复径山虚席。佥谓非志不可。乃迁住。

  己酉八年。

  春愚山藏和尚住海宁安国寺嗣孤云鉴。

  冬十二月苏州邓尉宏璧剖右和尚寂除夕前二日。将入灭。告众曰。老僧自受先师之命。住院三十五年。只是称性而说。如今年老。不能领众。且放身那畔。佛法自有人说。遂辞别道旧。裱散衣钵。巡视众寮。苦切示诲。至深夜归寝室。敛僧伽黎。行数步而逝。门人华顶震受遗命编次语录十二卷行世。

  庚戌九年。

  秋七月二十日南屏正岩豁堂和尚寂。岩归山后。将泛三泖。寻船子姓空遗迹。而净慈嗣法衡以疾往。众乃迎岩还南屏。不入方丈。但下榻香世界。曰吾不久即辞世矣。何复以南屏荷我肩耶。取历日选吉。沐浴端坐书偈掷笔而逝。相国冯溥铭塔。宗伯龚鼎孳撰道行碑。曰师道风峻上。慧藻泉流。六坐道场涤凡滋圣。理彻词腴。染翰会心。无不臻妙。益都阁学冯公与师最契。欲延之都下。师举政黄牛偈句以谢。昔张文定言。黄梅曹溪以下诸尊宿。皆颜闵一流人。特儒门淡薄。收拾不住。余于豁公亦云。

  昼林运和尚住夫山祥符运山阴祁中丞之子。幼随其叔密庵老人季超居士学道有得。从储和尚脱白。储令承嗣密庵。庵嗣愚庵盂。

  辛亥十年。

  秋资福灵机观和尚住福严。

  径山硕揆志和尚迁三峰三峰僧鉴青和尚建法堂成退院。启迎储和尚。储以志事出无端。不当久留径山。居恒谓其刚毅有断。主法有条。适黄山檗庵和尚书来有合储心。遂请志。志住三峰。禅学赴之。声鹊起。

  山学慧和尚住粤西南院嗣德山赋。

  僧鉴青和尚补住支硎华山檗庵志和尚应请住黄山。储和尚以青退三峰。命补住。青以旧时听讲之席。林峦泉壑。有当于心。欣然从之。

  冬十一月望日嘉兴古南通门牧云和尚寂门晚退隐京口之鹤林。不升座上堂。往来无定迹。示诫法嗣条约十章。其首章以饥荒荐臻。人情萧索。称和尚者。盈街塞路。苟求糊口。人皆生厌。所施何来此亦甚不知时节者。凡我会下人。宁去徒众。煨铛过日等语。切中时病。预定逝期。怡然坐脱于吴门之观渎恤庐。塔全身于京口黄鹤山。未几而塔示斜侧。启圹茶毗。获五色舍利无算。有七会语录懒斋别集行世。祥符荫曰。宗师设化。因时而已。出处权宜。无有定法。当天童三峰振与之后。诸方教化盛行。未免有末流之弊。鹤林门和尚。身矫其偏。以挽滔滔之变态。可谓救时之尊宿也。

  壬子十一年。

  远庵僼和尚住宁波瑞岩山开善寺。

  秋九月二十七日苏州灵岩宏储退翁和尚寂储退老尧封。辛亥。方伯慕天颜请回灵岩问道。旧学云臻。不倦参请。七月。粤西郡主专使来迎。不欲往。遂示疾。自制塔铭。自说封骨藏偈。书遗嘱切诫门人。九月二十七日。顾大众曰。老僧行道不力。有愧三峰先师。遂索浴更衣。跏趺而逝。阇维放异光明。顶齿不坏。舍利无算。塔于尧封山巅曰。大光明幢。诸会语录百余卷行世。嗣法宝云南潜述行录曰。临济氏没七百年。纲宗坠而不举。虽白日在天。沈云晦冥。隆万之后。天童悟和尚。藏大机于一棒。三峰藏和尚。显大用于三玄。从奇入正。道合如离。一时见闻之者。无不人人目眩股栗。而不知所措足。吾先师灵岩储和尚。起而躬集大成。大机大用。如日月雷霆之在天下。奔走方内外之豪杰。江出寥廓。礼乐森备。临济之道。至先师为极盛矣。师矌情远度。以古今为怀抱。说法独存古之大意。尝与东园人华大师书曰。西乾东震两大圣人之道。尽失其真者。大段在不知其意。意者行其所无事而已矣。圣人经纶天地。拔擢山川莫不具大有为之略。极其有事。而总还其无事。此大法也。

  冬十一月兜率卑牧谦和尚继住灵岩。谦住兜率古道自持。恬退秘重。前后天台国清兴化及三峰诸刹请。皆力却之。储和倘简诸门人中能任重。无加谦者嘱方伯慕公力请继席。一登座内外叹服。冬呆亮和尚住荆溪宝明寺嗣退翁储。

  癸丑十二年。

  尧封月函潜和尚晦迹苕西潜自储和尚寂后。栖遁苕溪洞庭之间。或一棹浮游于五湖山椒水湄。除上尧封展塔。足迹虽庵园不一至。衲子欲追随之不可得。唯华山青灵岩谦和尚。间携竹炉茗饵。相从于村涧溪桥边。系船一日夕谈。

  以晋轮和尚住尧封兴福嗣灵岩储。

  居士毛坤叩请诸方重复天池古刹。天池自毛中丞重建以后。后人营私。遂成丙舍。驱僧伐木。干没名山。坤字公厚。为中丞冢孙。蚤年从古南灵岩诸尊宿游。知有因果。慨念祖德戕于后人。乃走诸方以还复天池古刹叩请。松带井人视首赠以诗。碓庵青漏霜潜及诸山名宿。各有诗文奖勉之。

  甲寅十三年。

  夏六月干庵和尚退灵隐五岳和尚继住。

  六月二十七日天童宏觉禅师道忞木陈和尚寂忞晚号梦隐道人。投老于会稽化鹿山之阳明洞天。自卜塔黄龙峰下。有九会百城北游等录行世。嗣法天岳昼和尚继其席。

  秋远碧和尚补住育王嗣天宁觉。

  天舆赞和尚住常州天宁嗣灵岩谦。

  冬天笠珍和尚住龙池。

  补庵喻和尚住苏州阳山大慈寺。嗣灵岩储。初住杭州净土院。古道自持。不徇流俗。阳山大慈为晋支公道场。荒废已久。喻居之。芟萝垦棘。博饭栽田。颇存古德风致。

  乙卯十四年。

  夏五月卑牧谦和尚退灵岩僧鉴青和尚继住。

  谛辉辂和尚住灵隐。

  七月初十日报恩大觉禅师通琇玉林和尚寂于淮安慈云庵琇晚居天目。闻善权灾。尽屏参侍。不食粒米。孑身潜出。渡江而北。至清江浦。止慈云庵。示微疾。唯饮冷水。索笔书曰。本是无生。今亦无死。此是正说。余为魔说。掷笔而逝。先是过江都。曾以后事嘱居士黄于升。升以问疾至。值已寂。乃治龛送天目建塔。

  潭州海会行源璞中和尚寂万如微嗣。

  丙辰十五年。

  仰山正志檗庵和尚寂志自黄山移仰山。将终焉。以老回吴。寓穹窿山前真际院。寂建塔黄山。门人虞山钱陆灿孝廉撰述道行兼铭塔。祥符荫曰。檗庵和尚在也出世皆以道自任。晚尤循戒弥谨。真当于古人中求之也。

  秋立胜枢和尚住梁溪摩竭嗣灵岩储。

  宝华仁山震和尚修三峰灯史。

  丁巳十六年。

  秋金陵东山大咸咸和尚寂咸天童忞嗣。临寂。以海舟慈祖行实。示嗣法太守陈寅。嘱以力辨誵讹。国清观英毅庵和尚寂于梁溪众香庵英灵岩储嗣。历住祥符国清。

  尧封文杲昙应和尚寂。

  戊午十七年。

  轮庵揆和尚住绍兴大能仁揆茂苑文相国之后。少以名家子。从储和尚于灵岩参悟。壮游四方。从战洞庭湖。因炮警出家。嗣灵岩储。

  广陵聂先乐读居士续指月录。

  己未十八年。

  龙池行渊素严和尚寂渊嗣万如微。初住射州永宁。迁吴江接待。后住龙池。操履缜密。缁素重之。

  去息溟和尚住灵岩僧鉴青和尚退居华山。

  金陵宝华山读体见月律师寂体承三昧光律师之绪。大振南山一宗。严净毗尼。为天下戒学之所趋止。门人定庵德基嗣其席。

  今释澹归和尚寂。

  常州太平崇原问松和尚寂原江陵张氏子。受具戒于宝华光律师。领书记。诣天童不契。入夫椒见储和尚。服膺。痛加锥札。股勤五年。嗣法深入天台历诸方。值金粟容升座。原犯众喝之。容曰。鼓粥饭原作听势。容曰。装聋作哑。原呼苍天而退。蒋晦庵请住玉泉。未几弃去。侍御许青屿。孝廉李确庵。请住太平。五月朔预示偈曰。草鞋脚板尚离披。倒跨虚空嫌电迟。欲识问松真面目。西风黄叶败残时。临寂。书嘱语并偈毕。侍者进茶。挥手曰不用了。跏趺端坐而逝。

  庚申十九年。

  硕揆志和尚。住扬州善庆。志自三峰退席后。游历苕西五州山水之间。住善庆。未几迁灵隐。

  金山铁舟 和尚寂嗣磬山问。

  童硕宏和尚住灵岩溟因岁饥退。宏补住。

  井人视和尚住金陵碧峰石头庵视字笠居。别号不庵。生缘莆田林氏。初游白下讲席。弃登双径。谒礼和尚。礼寂。参退翁储于古尧封。服膺入室。储寂。复游白门。卞孝旨居士请居石头庵。孤怀大意。落落难合。衲子多及门而退。祥符荫曰。庚申之春。余汛棹白门。时巢山至和尚隐狮峰团瓢。莆庄云和尚以笔墨游戏于藏山楼。而井人和尚方高卧石头。每曳杖过从。探梅古寺。联榻空斋。今巢山莆庄已寂。而井人亦音问杳然。因对秋风为之一叹。

  道目眼和尚住弁山龙华嗣伴我侣迁皋亭佛日舜巨 和尚住净慈嗣豁堂岩。

  芙蓉雪厂 和尚迁荆溪法藏   嗣。

  大觉征圣图和尚住支硎圆通寺嗣灵岩储。

  宝林宗彻孤朗和尚寂嗣灵岩储。

  海虞白雀寺雪炉冶和尚寂冶嗣黄山志。

  辛酉二十年。

  雪悟思和尚住扬州天宁思嗣巨渤恒。初住延令庆云。退隐庐山镜湖。天宁荒頺之后。思至。一振起之。衲子复云集。

  秋八月二十四日苏州灵岩式谦卑牧和尚寂谦赴绍兴大能仁之请。过武林。督关枢部使慕见苍。留供巢云堂问道。遂坐脱。趺坐三日。颜色如生。倾城士女。瞻礼感叹。奉龛还吴。建塔夫椒。嗣法门人祥符纪荫曰。师诚悫慈爱。出于天性。尊师重法。深达大体。生平无倨词傲色。渊默持重。俯身徇物。乐易和平。使人即而亲之。软语甘言。皆导肯綮。至入室投机。虽上根宿学。皆溟涬莫能凑泊。惠施不蓄。钵无留供。说法能得储和尚之旨。有语录十余卷行世。

  九月二十九日湖州资福行观灵机和尚寂观住资福三十八载。凡樵采之山。安僧之地。尺寸皆缩衣钵亲置。始则草屋荒基。终焉琼楼绛殿。门庭严冷。风规整肃。诸方咸称为杨岐高峰再世云。塔全身于本山。祥符荫曰。禅虽不在于坐。然尘水方浊。非静以澄之。何以令其净极光生。近日诸方。禅风浩浩滔天。资福以干爆爆一着子。坐断天下人。而南涧继之。遂使忙忙贪程之流。不致走杀白云。后学初机。且使狂心顿歇。但死水活龙。须是点睛得妙。此称法苑龙门之所以不易易也。

  子昂 和尚继席资福旋寂松庵正和尚补住。

  灵隐三目渊和尚寂硕揆志和尚补住。

  壬戌二十一年。

  癸亥二十二年。

  天舆赞和尚退天宁过庵轮和尚补住赞连遇荐饥。力支丛席。以病瘁退。延轮主法。

  中峰晓庵了法师寂嗣苍雪彻。

  京都镇国寺广林山庵和尚寂林复乳山法席。重新镇国寂。嗣法载月舟和尚继其席。

  雪庵致和尚补住灵岩嗣担雪储。

  甲子二十三年。

  圣驾南巡。

  冬十一月 幸扬州天宁平山。各洒宸翰二。天宁曰萧闲。平山曰怡情。 幸金山。敕重修饰。 御制文纪之。勒石金山。御书扁曰江天一览 幸夹山竹林。及苏州瑞光虎邱。有 御制修竹赋尚书张玉书等。勒石竹林寺(臣)僧纪荫曰。爰自虞舜定典。五年一巡狩。厥后帝王虽有封禅巡幸之举。然未有超迈古今。如今皇上者也。乘舆南巡。圣政大端。山野之人。不能窥测。亦所不敢扢扬。谨书临幸法门。 光垂禅苑者一二大段。恭志龙跸 奎章。山林千载。传为盛事。佳话流播。真佛心天子。垂护无疆者也。

  扬州北来圆通寺别传 和尚疏请修理天下名山法席 发明(疏虽不报。书之以见为法之公。而不恤私也) 嗣紫盖衡。住北来圆通。寺荒颓。志图兴复。而力任不倦。至天宁觐上。乃上疏。

  乙丑二十四年。

  山晓晳和尚宝积录成录集于山翁忞和尚。载古德嘉言懿行。及断简残编。未竟业而晳足成之。学士徐元文为之序。

  檗岩黄和尚住娄东海宁嗣天童忞。

  侣岩荷和尚住湖州乌山龙泉嗣金粟升。

  如皋大觉天揆晋和尚寂晋嗣紫盖衡。

  伊[阿-可+九]哲和尚住嘉兴竺溪嗣天童忞。

  冬十一月兜率蛤庵圆和尚寂嗣山翁忞。

  椒庵音和尚住三峰嗣南岳储。

  山焰杲和尚住江阴荡雾嗣天童忞。

  寄庵卤和尚住云门显圣嗣且拙  嗣瑞白雪证南 和尚重兴越州开元寺灵隐渊嗣。

  丙寅二十五年。

  尧封宝云南潜月函和尚寂潜晚寓苏台之蓑衣庵。以着述为事。有玉椒笔乘。表正集。法华领。太极图表。周易七略等书。皆发古今人天之秘奥。

  利禅亘和尚补住资福嗣灵机观。

  丁卯二十六年。

  穆文德和尚恢复天池嗣灵隐礼初住娄东法轮夹山与天宁法诤 发明(法本无诤。以法为诤。非法也。故书。以示儆)。

  天笠珍和尚住南磵时。有一居士。从南磵往灵隐参硕揆志和尚。问女子出定公案。志答之而珍别其语。僧传至维扬天宁。雪悟思和尚晚参。举而评之。夹山闻而上堂批摘天宁。天宁因出正辩录夹山出杜邪说。祥符荫曰。古人拈提公案。如太阿[石*盘]礴。八面受敌。而太虚无痕。或抬或搦。皆涂毒鼓声。闻者皆死。有闻之而不死者。则非涂毒鼓声也。灵隐之答出定语。虽未必言中有响。南磵之别。岂能句下无私。天宁之举。亦非党亲不党理者。正辨杜邪之出。均之过矣。法门以无诤为宗。行道当先忘我见。虽曰为法。实未忘情。不能不为之扼腕也。

  戊辰二十七年。

  扬州天宁上思雨山和尚寂门人师昂元继席。

  香山智操寒松和尚寂嗣百愚斯历住青龙龙华喻苇翚和尚住灵岩未几退居承天嗣南岳储。

  夏五月二十三日缁素公集虞山毁五论杂诗板鹤林牧云门和尚寂已久。时刻其懒斋后集。末附五论杂诗。皆毁诬三峰灵岩之语。鹤林法孙雪鉴。秀峰两和尚皆云。论诗之刻。为人所误。亲赉板至虞山兴福。集阖邑士绅耆旧。礼佛忏悔。劈板焚之。铁牛居士钱湘灵七十九老孝廉。札报许青屿侍御曰。是役也。非为三峰奋螳臂。正是为古南拔鹤箭耳。祥符荫曰。佛祖住世。各相赞叹称扬。以引众生信向。增长福慧。未闻有毁訾雌黄。退人善根者。况涂污先达。而快己私乎。书之以示立言者不可不慎。毋逞一时之媢忌。而为正人公论所不容也。

  己巳二十八年。

  圣驾南巡。

  春二月初五日。驾幸邓山圣恩寺。拈香礼 佛。 驻跸桂轩。 赐书松风水月四字。初六日。 幸灵岩。登琴台。时寒溪揆侍。特加顾问。 赐灵岩 御书岚翠二字。 幸杭州灵隐云栖等处。 赐灵隐 御书云林二字。

  驾渡钱塘。祀 大禹陵。 回銮至姑苏欲游华山。因雨阻。 御书远清二字。 御制诗一首。曰欲向青山涧壑行。春云又变晓阴轻。句陈不遣惊禅定。恐碍林间碧草生。遣中使驰 赐华山僧鉴青。青诣行在谢。特见 优礼。 幸江宁大报恩寺。复驾临金山天宁等处 回鉴。(臣)僧纪荫恭跋御书远清后。曰帝王治天下。以字垂世。实自大禹始。尝览岣嵝峰前第一碑。知天经地画。载更鸿蒙结绳之治。比之蚪篆虫书。岿然河汉。宜其平成敷奠万国敉宁也。恭惟今上皇帝。御极致治。度越古今。道德浑全。无能称述。伏睹二次 南巡。窃窥 圣意大端。同乎舜禹。至于仁风道韵。光及林泉。则又自昔名山大泽之所未有。 龙跸奎章。震耀岩壑。为山灵海若之所诃护者非一。而华山远清二字。则尤仰叹用意据典。不同泛然。以此知睿智周知。而无一事一物之不得其当也。盖华山以山如莲花得名。宋儒周敦颐之爱莲说有曰。吾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碓庵和尚住是山。寒溪揆和尚称其道韵。皇帝闻而欲游华山。雨阻未往。锡之诗云云。碓庵名晓青。命意制词。蔼然可见。复大书远清二字。敕寒溪驰赐青谒见行在。帝令进诗染翰撒御前宝炉以予之。可谓千载光华。躬逢其盛。和尚退而焫香告众。勒石昭后。手书五湖山中。属(臣)僧纪荫恭跋之。荫跧伏菰蒲。何足以测高深。唯是久涵至化。同沐恩光。谨以平昔钦仰 圣德之纯全。及今兹欣慕 圣意之渊雅者。而扬言之。真觉如天之仁。有同大舜。而无间之德。实类神禹。是以望秩山川。肆觐群后。而民之爱戴。咽路欢阗。不啻赤子之亲慈父。近乳母。此固从来銮舆巡幸之所无。而银钩宝勒。宠赉禅林。则又与岳渎千秋。昭其奠丽者异矣。额手式瞻者。知皇上尊贵浑忘。礼遇山林守道之士。而凡山林学道者。其益铭颂无强。勉效潜修。以无负我佛心天子。光扬道化之至意。其庶几乎。

  (臣)僧纪荫曰。恭惟圣驾二次南巡。有旷古难逢者五事。一仪卫不设。老幼拥戴。而满路欢填。二风日晴和。江山效灵。而皇情悦豫。三供亿无需。闾阎安堵。四蠲赦大霈。恩泽沦肌。五山林法席。均荷恩光。其他圣德汪洋。称颂者。普天之下。莫不尊亲。惟兹编年。恭逢其盛。额手焫香。于以敬祝太平有庆。睿算无疆云尔。

  僧一[王*(卸-ㄗ)]和尚住夹山[王*(卸-ㄗ)]初住金陵志行道法天笠和尚退竹林还南磵延[王*(卸-ㄗ)]补席。

  石庵琈和尚住金粟接机明白娓娓不倦。

  湘翁沄和尚住龙华辑散木正传等录。

  悟则观和尚住显圣嗣无际  嗣麦浪怌。

  大慈补庵喻和尚集灵山一会语录(录集嗣退翁储法百余人)。

  佛灭后二千六百三十八年。

  祥符荫曰。自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至今皇清康熙二十八年己巳凡七十五年。其间天童磬山。廓龙池禹门之绪。而临济之道以兴。云门博山。振清凉寿昌之业而洞上之宗聿起。三峰力阐纲宗。善继述者。有灵岩灵隐之广大精微。宏觉丕承帝眷。相唱和者。有福严古南之卓立潇洒。云栖之净业。普摄三根。宝华之戒范。克宏三聚。皋亭天溪。曲水莲居之间。台教之轮。传持绚烂。秣陵金阊。普德中峰之际。相宗之席。讲贯缤纷。刹竿相望。名蓝星布于江山。炉韛争开。俊衲云蒸乎龙象。天子佛心统金轮而调御皇风法运。绵玉历以遐敷。令行吴越。端藉一人以指南。道亘古今。方庆千秋而未艾。今兹略纪。仅识大端。教之诲之。深有望于大方。知我罪我。亦何辞于今日。见闻未及。俟泚笔以载登。 高明不遗。幸投珠而惠示。

  宗统编年卷之三十二(终)

后序

  宗统编年三十二卷。 国朝祥符释继荫撰。荫字湘雨。号宙亭。又号损园。嗣卑牧谦。住祥符。康熙二十八年。圣祖仁皇帝。三次南巡。 召见 行在。契旨。嗣屡诏入都。赐御书神骏二字。以易寺名。并水月禅心额。又御制诗一首。御临诸家书赐之。荫皆恭摹。上石以识恩幸。汔今虽寺屋毁败殆尽。而奎章圣藻。岿然独存。当时毗陵诸山大德。莫能方其宠遇。荫少通儒术。深得文字三昧。脱白龙溪。遍参释乘。谒退翁储于灵岩。得受记莂。退翁为三峰藏得法弟子。道价倾海内。荫承心印。声誉大起。以其余为古文辞。与胜国诸遗老相唱和。一时有齐己贯休之目。尝以佛祖纪纲。宗师血[爪*血]。历数千年来。纪述之家。或体例未精。或征采踳驳。未足为千古正传。退翁尝欲着法苑春秋。而未果。荫因博采经史释乘。一仿朱子纲目体例。断以周昭王二十二年。我佛降生为始。汔国朝康熙二十八年。曰佛纪。祖纪。五宗纪。其自明万历四十三年以后。诸方之出处。附书年甲之下。曰略纪。以俟后之宗统定而详系焉。上下二千六百四十年间。绍述宗风之次序。授受法印之机缘。备及朝政废兴之有关释氏者。淹贯翔核。融儒释为一贯。正其谬。阙其疑。自为注。以发明之。谨严一遵史法。固法苑之龙门。而缁林之实录也。书成。表上之。

  朝。许青屿侍御之渐。为刊板序。而行之板。藏玛瑙寺仰山西房。当时以天童三峰二世。互相成褫。开悟来学。厥后子孙。各立门户。分左右袒。论者又以三峰子孙尊父蔑祖。多不直之。荫虽三峰的裔。而中立。无所倚毗。故是书不甚流传。然其论临济宗旨。至明神庙。而后已同沦坠。非天童无以见临济之广大。非三峰无以见临济之精微。旨哉言乎。此诚正知正见。传之后世。而昭昭灵灵。自有不得。而泯没焉者。粤匪之乱是书板。片荡焉无存。吾郡天宁凫亹上人。访于神骏寺。仅仅得一部。已于残编断简中。凑集成帙。幸无缺失。亟谋重付剞劂。嘉善陈仲泉清玉。仁和许息庵樾身。慨然出资。助成之。当夫世风刓弊。祖道寖衰。九鼎单丝。不赖有淹通宗匠。宏宣纲要。其何以谓人天眼目哉。凫亹之亟。欲流传与荫之着述。是书固同一发明。现成公案者也。荫之住天宁。尝重修正殿。太守于公琨。为之记事。在康熙三十一年。固尝有功于天宁。今凫亹于二百年后。重为流通。亦力阐纲宗之一大机缘也。印用聚珍板。易于讹舛。遂并原本之误。为校刊记附焉。

  光绪十有三年夏六月毗陵雅浦居士陆鼎翰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