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客座赘语
◀上一卷 卷十 全书终

官军粮赏则例

编辑

月粮则例:指挥使八石,同知六石二斗,佥事五石八斗,镇抚三石八斗,正千户四石二斗,副千户三石八斗,百户三石,总小旗一石。军只身六斗,有妻一石,纪录、老疾军三斗,把门、修仓军士馀丁各三斗。操备舍馀口粮四斗,军匠八斗,无妻四斗八升。优给指挥千百户与见任同。每年二月十日关支折银,每米一石,折银五钱,馀月支米,遇闰本折随宜关支。赏赐则例:冬赏正军绵布三疋,内本色二疋,每疋折银三钱;折钞布一疋,每疋折钞五锭。军匠二疋,内本色一疋,折钞一疋。有母妹幼军三疋,内本色二疋,折钞一疋,无母妹幼军一疋。只身军匠一疋,疾军一疋。以上俱本色。江、济二卫水夫,每名胖袄一件,每件折表里绵布五丈二尺八寸、绵花二觔,每布一疋长三丈二尺,折银三钱,绵花一觔,折银七分。夏赏每布名俱苎布一疋,折银二钱。

议谥

编辑

南都自襄敏王公后无复有予谥者。顷因部议谘访,京兆公举上、江二县应谥诸公,为陈公遇、顾公璘、童公轩、张公琮、何公遵、陈公镐、殷公迈、王公銮、吴公自新。部使者骆公骎曾酌而疏请下部矣。丁巳春,部议予谥四十三人,而前诸公尚有待也。因思国朝文臣必三品以上方予谥,然谥虽为优恤特典,而字之上下有辨,褒贬之意,未尝不寓其中。盖有身为宰执大臣,而仅合于好和不争宠禄光大者,即而思之,其人品已可概见,此真《春秋》严一字之义也。至有幸而得美谥者,宜仿晋、唐人议贾充与议许敬宗谥,不当之意酌之,似不必议夺。盖夺则有议者与贤而无谥者同在,不可迹之,天使幽厉,而削其谥,千载之后,史策阔疏,并其人不可知矣,何似存之而使知清议百世不能泯也?惟夫三品以下,有行义人品卓绝者,特恩赐谥。此则有美而无恶,有褒而无刺,别为激扬盛典;若宜谥未锡而追补者亦然,并著在非常之例。至官三品以上,宜仿亲郡王例,但居是官,则照例赐谥。如宋天圣中,孙奭等言:臣僚薨谢,不待本家请谥,在官品合加谥者,并令有司举行。而谥必严核其流品,务使名与实副,斯不失乎古人大行大名,细行细名之指。而近日议夺、议予之纷纭,亦可息也。

《周礼》卿大夫卒,太史于葬前赐谥,祖奠之曰续诔。后世失于申明典礼,故须门生故吏录行状,子孙请谥。然应谥者,太常议之,博士具草,考功审覆,判都省集议,上中书门下判准录奏。未允物论者,辄据法驳正之,得以伸其是非,而私请不得与。国朝则应谥者必由陈乞,其子孙旧故于合干衙门豫先讲求,一无龃龉,而后疏覆施行,得旨予谥,内阁乃并列二谥,请上点定,故谥多有美而无恶。然亦有上推主恩,下采公议,微示意于褒美,一字之外,如前所云曰“安”、曰“荣”者,其用意似徇,而旨则婉而切矣。近日江夏龂龂谥法,直以有谥为荣,无谥为辱,似耑执夹漈序论之旨,故亟欲议夺前之溢谥者,而不知予谥一字之辱,有甚于无谥与夺谥,即夹漈业以定为上中下三品之谥,孰能掩之?弇州《谥法纪》于古今用谥之原,可谓晰矣,而亦未尝于此别白著明。今日谥法,礼曹颇慎举行,前代之故,似亦不可不一为折衷也。

山水

编辑

金陵之山,形家言为南龙尽处,精华之气,发露无馀,故其山多妍媚,而郁纡烟容岚气,遝翠霏青,望之如古佛顶上之螺,美人眉间之黛,而特未有奇峰削壁,拔地刺天,如瑶篸玉剑,突起于云霄之上者。江水一泻千里,沙腾浪涌,天日为昏,最为怪伟。至静夜无风,江声隐起,余尝夜卧洪济燕矶听之,汹汹如欲崩四壁也。后湖泓渟坦沲,堤杨州,绰约媚人,山色四围。如靓妆窥镜,湖山之美,何减虎林,所少者独瀑布与寒泉耳。锺山之一人泉,牛首之虎跑泉,摄山之白鹿泉,祈泽寺之龙玉泉,衡阳寺之龙女泉,虽一泓之流,未足称奇,然瀹茗濯缨,其为已足,固可褰裳提罂而临试也。

寺院

编辑

南都城中道院,若朝天宫则枕冶城山,灵应观则俯乌龙潭,卢龙观则倚狮子山。佛寺若鸡鸣寺则坐鸡笼山,永庆寺则傍谢公墩,吉祥寺则负凤凰山,清凉寺则屏四望山,金陵寺则扆马鞍山,上瓦官寺则峙凤凰台,皆备登临之美。下瓦官寺在杏花村内,林木幽深,入其门令人生尘外想。鹫峰寺地僻而无可眺,然差与市远。封崇寺杂闾阎中,荒凉颓废,致无足言。惟承恩寺踞旧内之右,最为城南嚣华之地,游客贩贾,蜂屯蚁聚于其中,而佛教之木义刹竿,荡然尽矣。

御笔文昌帝君像

编辑

宪宗皇帝御笔文昌帝君像,帝君冠唐帽绿袍,束带履乌靴,手持玉如意,坐磐石上,神仪萧散出尘,真天人也。上题成化十九年御笔,押以“广运之宝”。旧为苑马卿卢公家藏,今人但知宣宗皇帝御画,不知宪宗皇帝宸翰之工如此,真人间之瑰宝也。

宁国公主墨杯

编辑

宁国大长公主孙继本,家藏公主所用遗墨半挺,上用紫金打成龙口吞之。一白瓷酒杯,酌酒满,则隐起一龙形,鳞鬛具备,倾去其酒,则不可见矣。常见宣窑壶盏,往往油内隐龙凤细纹,细视之方可睹,此杯亦其类也。

文士

编辑

文墨之士,英英皎皎,驰声艺林者,时不乏人。周吉甫晖,博物洽闻,恢奇奥雅,诗句之美,冠绝当时。黄伯子祖儒,才藻溢发,世𢫔雕龙,所著《呓觉稿》,出入古今,故非恒士。黄征甫应登,古文辞诗赋流奕清举,编有《谢山暇录》,辨难考据,尤为博雅。顾孝直端祥,赋禀英多,矢口而成,笼盖人上,分其才艺,足了数人。姚允吉履旋,诗文典则,可诵可传,与弟允初观察有金友玉昆之目。黄叔遁复儒,雕文琢章,铿锵有韵,追踪家学,志气罕伦,为贫所羁,不副其意。张彦先一儒,博洽英隽,诗古文取法汉、魏、六朝,郁然古色,非复时流。傅远度汝舟,奇思灏气,高出一世,所行《七幅庵集》、《唾心集》、《步天集》,总之皆不经人道语,真是奇人。孙幼如起都,少而称诗,长习经义,雅丽宏肆,铄古切今,极才人之致。孙燕诒谋,称诗南国,多四方之游,所以诗草,申文定序之,推许甚。至李象先佺,雅意标举,行著诗集,余尝为之序,颇极推挹,而君心似不肯馀言,知其志大宇宙也。此皆垂缨戴糸徒,青青子衿,以其馀力,肆意于兹,具足千秋,可名一代。余皆得时与往还,间伸唱和。其它干将之气,牛斗相望;汗血之驹,䟤跋欲骋者尚多,不能悉纪也。金陵多材,岂不盛哉!

张子明隐君,名正蒙,家通济门外,年九十矣,步履如飞,日行数十里不倦,不多食酒,而啖肉饭如壮夫。诗法盛唐,饶王、孟、韦、柳之趣。胡彭举宗仁,诗奇峭多新致,周吉甫称其句中有画,类王右丞,余尝序其《知载斋稿》,板而行之。叶循甫太学遵,家本素封,而好韵事,所居水石花木皆有佳致。诗与柳陈甫、陈延之辈相唱和,翩翩遒上。且学多所通,近焦弱侯先生《升庵外集》,校仇编次,皆循甫笔也。欧阳惟礼名序,以太学生官府幕,投绂归。惟礼兄弟多翰墨交,所自运清拔有韵。惟礼又善书法,颇有银钩虿尾之意,信是白眉。

书法

编辑

金陵士大夫多留意墨池者。焦弱侯先生真行结法眉山,散朗多姿,而古貌古骨,有长剑倚天、孤峰刺日之象。卜中立行书师章草,简劲无媚骨,望之肃然,类其为人。朱元介真行师赵魏公,简出入颜鲁公与文征仲,日可万字,运笔若飞,小则蝇头,大则径尺,咄嗟而办,从来书家之神速,恐未有若此者。许伯伦行狎书师孙过庭,劲媚错出,圆熟温茂,如王谢儿郎,皆有体韵。沈生予真书师晋诸王,而波拂点画,具有拔山之力。姚允吉真行法率更,稍益以己意,简峭中微带风貌,故自彬彬。余世奕真行师阁帖,笔势遒美,行列古雅,较乃祖司成,当有出蓝之誉。孙幼如真书如玉环,丰艳而有致;行草师米元章《芜湖学记碑》,几如优孟之似叔敖。欧阳惟礼真师率更,篆、八分师二李与梁鹄,结构不疏,古雅有意。胡彭举八分书师魏之《受禅碑》,简劲方正中,雅气逼人,如陶贞白坐听松楼上,语语烟霞,无一点尘气。黄叔遁行书法章草,而清劲特甚。余尝戏谓:“君举体充悦拖遝,当号笨伯;而作字秀羸,故是一反。”许无念为伯伦长子,真行似乃父而秀逸过之,真如赵合德初进御时,以辅属体,无所不靡。魏考叔真书师《黄庭经》,结构致密,神采流丽,团扇尺素,嫣然动人。

画事

编辑

前辈士流工画事者,自陈鲁南太史、陈子野明府、胡懋礼太史、盛仲交文学外绝少。后何侍御仲雅继之。近日朱宗伯元介作画山水花卉,巨幅单条,触兴辄染,所摹前人,遂有南宫夺真之妙。齐王孙国华工写生,绘梨花、白燕、鸜鹆、锦鸡,烨然有生动之状。尝写松鹤以寿馀,意匠尤古雅。姚允吉文学之梅花,金莘甫太学之菊花,皆饶雅趣。它如郭水村仁,工写大幅山水,布置渲染,具有成法。胡彭举宗仁画自文五峰伯仁来,晚出入王叔明、黄子久二家,其笔意古质,颇有五代以前气象。二子耀昆、起昆,奕奕皆有父风。李绍箕山水草树,绰有胜情,骨法不凡,究为能品。魏考叔之璜弟和叔之克工山水,笔法秀美,姿颜耎媚,有不胜罗绮之态。此皆近日行家以画名者,它亦无有卓然著称者矣。

王梅溪研

编辑

盛仲交苍润轩中藏有王梅溪先生研,研体员,长可尺六七寸,广三之二,色正紫,先腻而润,盖端石也。四边刻蓬莱楼阁,云气海涛,近上作方池,以一木架嵌之,架高二尺馀,有足如几。仲交写大字,作长幅画,辄满注水,浓磨隃糜,兴到捉笔,挥洒淋漓,非此不称其意气。后其子伯年曾以见示,今不知寘谁氏矣。

读书题识

编辑

仲交先生家多藏书,书前后副叶上必有字,或记书所从来,或纪它事,往往满幅,印钤惟谨。后多散在人间,其家举所书者悉扯去,殊为可惜。因见前辈赵定宇少宰阅《旧唐书》,每一卷毕,必有朱笔字数行,或评史中所载,或阅之日所遇某人某事,一一书之。而吾师具区先生,校刊监本诸史卷后亦然,竟以入梓。古人读书,游泳赏味处,于此可以想见,远胜于鬻及借人为不孝矣。

古词曲

编辑

晋南渡后,采入乐府者,多取闾巷歌曲为之,亦若今《干荷叶》、《打枣干》之类。如吴声歌曲,则有《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大子夜歌》、《子夜警歌》、《子夜变歌》、《上声歌》、《欢闻歌》、《欢闻变歌》、《前溪歌》、《阿子歌》、《团扇郎》、《七日夜女歌》、《长史变歌》、《黄生曲》、《黄鹄曲》、《桃叶歌》、《长乐佳》、《欢好曲》、《懊侬歌》、《黄竹子歌》、《江陵女歌》。如神弦歌曲,则有《宿阿曲》、《道君曲》、《圣郎曲》、《娇女曲》、《白石郎曲》、《青溪小姑曲》、《湖孰姑曲》、《姑恩曲》、《采莲童曲》、《明下童曲》、《同生曲》。如西曲歌,则有《三洲歌》、《采桑度》、《江陵乐》、《青阳度》、《青骢白马》、《安东平》、《女儿子》、《来罗》、《那嗬滩》、《孟珠》、《翳乐》、《夜度娘》、《长松标》、《双行缠》、《黄督》、《西平乐》、《攀杨枝》、《寻阳乐》、《白附鸠》、《拔蒲》、《作蚕丝》、《月节折杨柳》。如杂曲歌辞,则有《西洲曲》、《长干曲》、《东飞伯劳歌》、《休洗红》、《邯郸歌》。在宋、吴声歌曲则有《碧玉歌》、《华山畿》、《读曲歌》。西曲歌则有《石城乐》、《莫愁乐》、《乌夜啼》、《襄阳乐》、《寿阳乐》、《西乌夜飞》。在齐,西曲歌则有《共戏乐》、《杨叛儿》。梁鼓角横吹曲,则有《企喻》、《琅琊王》、《钜鹿公主》、《紫骝马》、《黄淡思》、《地驱乐》、《雀劳利》、《慕容垂》、《陇头流水》、《陇头》、《隔谷》、《淳于王》、《东平刘生》、《捉搦》、《折杨柳枝》、《幽州马客吟》、《慕容家自鲁企由谷》、《高阳乐人》、晋、宋皆江左俗间所歌。梁横吹曲,则似间取北土所咏,仿其音节,衍而成之。然其辞总皆儿女闺房、淫放哀思之语。李延寿所谓“格以延陵之听,皆为亡国之音”者也。

冶城

编辑

冶城最古而最为胜地。吴为冶城,晋初为冶城,后为西园,宋为总明观,杨吴于此建紫极宫。宋改天庆观,大中祥符间,赐额为祥符宫。元初名玄妙观,后改大元兴永寿宫。国朝为朝天宫。初,门南向,后以宫内火灾,移门居东巽方,而径为九曲,前小殿,四隅以四亭翼之,象玄武禳火也。

两谢公墩

编辑

《金陵志》纪冶城北有谢公墩。谢灵运撰《征赋》:“视冶城而北属,怀文献之悠扬。”李白有《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序云:“此墩即晋太傅谢安与右军王羲之同登,超然有高世之志,于时营园其上,故作是诗。”有曰:“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平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我来酌酒波,于此树名园。”城东半山寺后别有谢公墩,按《庆元志》,城东半山寺旧名康乐坊,因谢玄封康乐公,至孙灵运犹袭封。今以坊及谢公墩名观之,恐是玄及其子孙所居。余前正疑王荆公“我屋公墩”之说,与冶城北相远。今据此志,乃知金陵自有两谢公墩,在今冶城北与永庆寺南者,乃谢安石所眺;荆公宅之半山寺所云谢公墩,乃谢玄所居。荆公或误以为太傅也。

金陵图

编辑

宋洪遵跋杨备《览古诗》曰:“暇日料简故府,得《金陵图》,六朝数百载间,粲然在目。又以今日宫阙、都邑、江山为《建康图》,并刻石以献。上称善,有旨令参订古今,微识其下。客有以前诗示遵,亟锓之木,图旧在玉麟堂,好事家有大本。”此张铉《金陵志》所载,今此图本亦不复存矣。因思金陵形势,自吴至梁、陈,宫阙都邑相因不改。隋文平陈,诏建康城池,并平荡耕垦,而六朝都邑宫室之迹尽矣。杨吴跨淮水为城,朱雀航、骠骑航、禅灵渡囊括城内,而六朝山水之形变矣。入国朝,益拓前代之城而大之,于是青溪、九曲之旧不复可考,都邑宫室重为开辟,独高山大川不失其故。而故老不存,俗呼多舛,欲一一据册问之,猝未易得。陈鲁南先生《金陵图考》一编,最为精洽,而自都城外山水之名,亦多未晰,如方山在秦淮之左,而图列于右,其诸山名,尤多阔略。余尝欲为一图,据今日之形势、名字以上溯于前代,如今某处在某代为某,尽上、江二邑境内山水村墅,一一考证而图之,以信今传后,而病懒未能也。

总明观

编辑

宋明帝六年,立总明观于冶城,征学士充之,置东观祭酒、访举各一人,举士二十人,分为儒、道、文、史、阴阳五部学。言阴阳者,遂无其人。按宋文帝元嘉十五年,立儒学于北郊,命雷次宗居之,在锺山之麓,时人呼为北学,今草堂是也。明年,又命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在鸡笼山东。著作郎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玄立文学,并在耆阇寺侧。然则宋盖二世皆立诸学矣,而冶城之立学,今人少知之者。

城内外诸水续考

编辑

余前曾言城内外水利,因检《金陵新志》载《东南利便书》曰:建康古城向北,秦淮既远,其漕运必资舟楫,而濠堑必须水灌注,故孙权时引秦淮名运渎,以入仓城(即今斗门桥以北一带河,至铁窗楞者是)。开潮沟以引江水(东发青溪抵秦淮,西通运渎,北连后湖,即今北门桥至珍珠河一带是也),又开渎以引后湖,又凿东渠名清溪,皆入城中,由城北堑而入后湖,此其大略也。白杨溥夹淮立城(即今自通济门起,西至石城门皆是),其城之东堑皆通淮水(即今通济门外上至南门一带是也),其西南边江以为险。然春夏积雨,淮水泛溢,城中皆被其害。及盛冬水涸,河流往往干浅(此一段在今日正同,与宋无异)。宋隆兴二年,张孝祥知府事,奏秦淮流经府城,正河自镇淮(今南门内桥)、新桥(今新桥)入江,其分派为青溪(今洞神宫后一段,经四象桥一带是),自天津桥(今内桥是也)出栅寨门(今铁窗楞是)入江(宋时今水西、旱西二门外,似未有土地如今日广远,石城下即临江)。栅寨门近地属有力者,因筑断青溪水口,创为花圃,为游人玩赏之地。每久雨,水暴至,则正河不能息泄水势,于是泛滥城内,居民被害(今古潮沟、青溪、运渎河身皆为住民日久侵占,堙塞不通,故水患正与此书相类)。今欲复通栅寨门,使青溪径直入江,则城内永无水患。及汪澈继孝祥知府,诏澈指定以闻,澈言开西园古河道,通栅寨门尤便,从之。戚氏《志》云:秦淮水源甚远,小川流入者众,又古来贮水湖衍,后世筑为圩田日多,每夏雨暴至,江潮复涌,水即泛溢,皆经流城内一河入江。自源及委,所过不计几桥,凡过一桥,皆为木石岸堰束扼,及居民筑土侵狭河道,故水失其常,横流弗顺。是以必资栅寨门河(今内桥以西至铁窗楞)及长干桥下河(今南门外大桥是)分泄其势,其关于国赋民食者非轻。如云通便舟楫,特是小事。自前如李祥所言,止谓城内被水,然多不过数日即退,其害亦轻。若观乡外圩田,则始见其害可畏尔。上元、江宁、溧水多赖圩田,农民生计居处,多在圩中。每遇水至,则举村阖社,日夜并力守圩,辛苦狼狈于淤泥之中(今上江滨江田地及句容以西、方山上下一带,皆同此害),如御大寇。幸而雨不连降,风不涌浪,可以苟全一岁之计。其为坏决,则水注圩中,平陆良田,顷刻变为江湖,哭声满野,挐舟结筏,走避他处,国赋民食,两皆失之。是皆水不安流之故而。其言城内外之水患,最为明切痛快。与馀前言郊外水患,悬合于数百载之前。第今诸湖既难议复,惟浚支流一节,稍可举行,是在有地方之责者亟议永利尔。

东坡先生金陵诗

编辑

东坡先生在金陵为诗几十有五篇:《小子遁病亡于金陵作二诗哭之》,又《次荆公韵四绝句》,又《同王胜之游蒋山》,又《次叶致远韵》,时致远正从介甫于金陵,又《次裴维甫韵》,裴时解石于秣陵,又《次段缝韵》,缝家居金陵者也,又绍圣元年至金陵,得锺山泉公书,寄诗为谢,并赠《和老诗》,又建中靖国元年,公还自海至金陵,又《次韵清凉老诗》,又题长短句于赏心亭,又著《观音颂》于崇因寺。

放生洲池

编辑

石头城前有长命洲,梁武帝放生之所也。帝日市鹅鸭鸡豚之属放此洲,置户十家,常以粟谷饲喂,岁各千数。又唐乾元中,诏于江宁、秦淮太平桥,临江带郭,上下五里,置放生池八十一所。有碑,异州刺史颜真卿撰文。今淮清桥北,水通古青溪,西入运渎者,其遗迹之一也。《后湖志》:宋天禧四年,改湖曰放生池。又曰:按旧图经,唐乾元中已置此池,史正志于青溪放生池建阁,张椿为之记。

八功德水

编辑

灵谷寺八功德水,自寺墙外由锺山流出,下有石为曲水引之,在宝公塔之东北。宋知上元梅挚记甚工,其文曰:锺山之阳,有泉曰八功德。梁天监中,有胡僧昙隐寓止修行,有一眉叟相谓曰:“予山龙也,知师渴,饮功德池,措之无难矣。”人与口灭,一沼沸成,深仅盈寻,广可倍丈。浪井不凿,醴泉无源,水旱若初,澄挠一色。厥后西僧继至,云本域八池,一已眢矣,此味大较相类,岂非竭彼盈此乎!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饐、八蠲痾,又其效也。文多不载。今水有时而竭,或云水在山中,因禁地人迹不至,岁久木叶所堙,故有时而涸,不知然否。

沿江开河议

编辑

兴化李君思聪尝建议:自南都抵京口,江水险恶,往来舟楫常有风波倾覆之苦。谓大胜关至燕子矶一带有内河,故数十里无长江之险,今燕子矶以下抵京口一带,旧有河形,宜加开浚,则一百八十里江险可以引避,此漕运与士商往来之永利也。余甚韪其论,因考旧志,古漕河一名靖安河,在龙湾市上元金陵乡。宋吴聿《靖安河记略》云:自金陵抵白砂,江险,其尤者为乐官山李家漾,至急流浊港口,凡十有八处,号称老风波,而玩险阻者,至是鲜不袖手。东南漕计,岁失于此者什一二。宣和六年,发运使卢公访其利病,得古漕河于靖安镇之下缺口,谓其取迳道于青沙之夹趍北岸,穿坍月港,繇港尾越北小江,入仪真新河,高枕安流,八十馀里抵扬州新城下,可易大江百有五十里之险。按此论正与李君意同,特彼在径趋北岸,此则专傍南岸抵京口耳。北岸之河今亦堙塞,盖江水东西冲决不常,沿江洲地,时有坍卸入江者。今上新河旧传自江东门可数里至江岸,今不过里馀矣。陵谷变迁,江上尤速。李君之议甚美,俟再与习江上地形者筹之。

古迹俪语

编辑

白石;青溪。龙广山;鸡鸣埭。蟹浦,龙山。桐树湾;竹格渡。直渎;横塘。谢公墩;杜姥宅。乌榜村;青林苑。西州;东府。三山;二水。乌衣巷;红罗亭(李后主作亭)。一人泉;五马渡。商飙馆;(宋),甘露亭(陈)。蘼芜涧;茱萸坞。入汉楼(晋);横江馆。赤乌殿(吴);朱雀航。南涧;北山。珍珠河(陈);胭脂井。花林村;竹𥴽港。夏侯山;朱年垄。覆舟山;投书渚。皂䇲桥;白杨路。赤兰桥;乌衣巷。苍龙堰(后湖上);白鹭洲。篱门五十六所;秦淮二十四航。梁五明殿;唐百尺楼。伏龟楼(在宋府城东南);跃马磵(城南,即南磵)。南磵偻;西州路。青溪宫;白石垒。宋玉烛殿;梁金华宫。落星楼;清暑殿。三品石;八卦泉(方山定林寺)。凤凰里;燕雀湖。又云蚵破矶。覆杯池(元帝);麾扇渡。慈姥山;道士坞(锺山)。莫愁湖;桃叶渡(上梁妓,下王大令妾)。穿针楼;邀篴步。谢玄走马路;卢绛翔鸾坊。桥名万岁;台曰九日。栖霞寺;落星墩。鼓吹山;幕府寺。青谿祠;白石庙。玉树后庭;金莲帖地。疑城(吴于石城设,以拒魏文帝);辱井(胭脂井)

秦人凿山

编辑

今人第知方山至石硊山,为秦皇凿山断金陵王气之处,不知今城之西北卢龙、马鞍二山间,亦为秦所凿也。此处正号金陵冈,俗传埋金之谶,正是此处。冈上有碑,因开靖安路失之。张铉《新志》言其地有沟,沟中有石脉,见存以证断凿之迹。卢龙山今土名狮子山,《志》称在张阵湖北,冈垄北接靖安,今山下为仪凤门,门外犹号龙湾城,即《新志》所称靖安镇者是也。由此而北,则为直渎山。又按今龙潭有靖安村,去城九十里,与《志》远近迥异,姑两存之。

建都

编辑

孙吴建都四世,凡六十年。东晋建都十一世,凡一百三年。南宋建都八世,凡五十八年。南齐建都七世,凡二十三年。萧梁建都四世,凡五十五年。南陈建都五世,凡三十三年。六朝凡二百五十二年。南唐建都三世,凡三十九年。宋南渡为行都七世,凡一百三十九年。以上金陵为都皆偏安也。至我朝为帝都,已迁北京为南京,一统万万年。自古海内建都之多而且久,未有隃金陵者。

桥名

编辑

《金陵新志》纪诸桥名多有复误。如运渎、青溪所跨,试以遗迹参之,次第可考,而纪叙无法,有一名而两纪者。其自序言:官府文案,两经焚毁,故老晨星,无从询访,固宜有是,今姑就俗称,上附于古可征者志之。内桥在宋行宫前,旧名虹桥,政和中蔡嶷建石桥,号蔡公桥,后改天津,南渡后用西京大内前桥名也。新桥本名万岁桥,唐诗句中“万岁桥边此送君”,新桥乃杨吴时所名,又名饮虹桥。羊市桥本名清化,俗呼为闪驾,景定二年马光祖重建,手自书榜改今名。笪桥,俗传茅山二十六代笪宗师所建,旧名钦化,马光祖改建,名太平桥。武定桥,马光祖建,定今名,旧为长乐。仓巷桥,旧名望仙桥,马光祖改名武卫。北门桥,旧名武胜。大中桥旧名白下,又名上春桥。南门外桥,五代杨吴名长干桥。今乾道南北二桥,与北之狮子桥,青溪之竹桥、内桥,东西之东虹、西虹桥,皆旧名。此其灼然而可据者也。

宫城都邑二图

编辑

《新志》所画六朝宫城、都邑二图,前后错综,可以想像往代之概。而以山川之大势,参今日都邑宫阙之制,古今之异同,可以了然于心目中矣。惧其久而就堙,因列置于此。

罗寺转湾

编辑

入石城门,往东大街折而北,路曲如环,俗名“螺蛳转湾”。或曰讹也,路曲处乃铁塔寺墙脚,寺旧名罗寺,此路值其隅角,故曰“罗寺转湾”耳。因考此寺,宋太始中,邦人舍地建精舍,号延祚寺。至唐,有灵智禅师,生无双目,号罗睺和尚,经论文字,悉能明了,时人称有天眼,为建塔寺内,或曰罗寺,无乃因此僧立名乎?又寺佛殿前,旧有铁塔二座,乾兴元年铸,今之名铁塔,正以此也。俗传此寺洪武中,圣祖在大内,望见其塔中有僧歼焉,毁寺为仓。然建文二年,寺僧募修疏文见在,则洪武中寺固亡恙也。其改而为虎贲左卫仓,不知当何时耳。

回龙、候驾二桥

编辑

回龙桥,《金陵新志》在城西门内。今卞庙西大街有平桥,而下洞甚巨,南通运渎至铁窗棂者,即此桥也。而金川门内又有一桥,亦名回龙桥,则以成祖靖难入城之故。又铁塔寺仓前有桥,俗讹为侯家,故老言本名候驾,二义似有所为,惜无可考。大都修志所载名目,多系地方人开报,自非史册确有证据,讹舛自难纠正。士大夫即家于此,寓于此,足迹未经,耳传已熟,欲一一得其真而载之,故未易也。

幕府直渎诸山

编辑

《寰宇志》称幕府山东北临直渎浦,西接宝林山,南接蟹浦,又南接卢龙山。《南畿志》言一名石灰山,由此北属至观音山,突出大江为弘济寺。宋明帝高宁陵在山西,晋王导、温峤亦葬山西。宝林山北有夹萝峰,俗讹为夹骡,言达磨北渡,梁武使人追之,使者乘骡为石所夹云。直渎山有直渎洞,旧志言山东西有水流入大江。伏滔《北征记》云:吴将竺瑶墓有王气,孙皓恶之,乃凿其后为直渎。今渎与浦皆堙塞不可考矣。

部议救荒

编辑

余前已载救荒之议,谓当于户部仓粮借放。今查部志,成化二年,南京饥荒,守备太监王某等,奏准开仓籴米四万石,以济饥民。又令应天府关领粮米,在于街市籴卖,止收铜钱,不必勒要银两,听令饥民得以零碎籴买。嘉靖二十三年,南京地方旱灾,巡抚应天都御史丁某奏准籴买南京仓粮二万石,以济灾民。其米价收贮户部银库,候丰年召商买补,或放折色月粮支用。近议止于放银月分,米贵则放米,或预放二三月,尤为便益。不费而惠,似可常行。

各仓米样

编辑

江西花红米、蒸稻米。湖广蒸稻米。太平、宁国、池州、安庆四府,滁、和二州花白米,花籼米,花红米。苏、松、常三府,广德州,浙江嘉兴、湖州二府黄粱米,白米。应天、镇江、徽州三府,浙江杭州府,黄粱米,白米,白晚米,花白米。浙江金华、衢州、绍兴三府,黄粱米,白米,花白米。每米一百石,加耗米八石,又平斛二石,芦席一百领,内本色七十领,折色三十领。猫竹二根,为垫廒用。

后湖

编辑

后湖之中有五洲:西北曰旧洲,一名祖洲。西南曰新洲,上有郭璞墓,皆为库以贮册,前抱一小洲,中有沟,萦环如溪涧,今为厨房,以供饮食。东二洲,一曰陵趾洲,一曰太平洲。近西小洲号别岛,秀出可爱。西南之水独深而澄,则所谓龙潭也,即刘宋时龙见处。

王荆公疏湖田

编辑

熙宁八年,荆公官江宁,上疏云:“臣蒙恩特判江宁军府,于去年十一月十一日到任,管当职事。当时集官吏军民,宣布圣化,启迪皇风,终成一载,所幸四郊无垒,天下同文。然臣切见金陵山广地窄,人烟繁茂,为富者田连阡陌,为贫者无置锥之地。其北关外有湖二百馀顷,古迹号为玄武之名,前代以为游玩之地,今则空贮波涛,守之无用。臣欲于内权开十字河源,泄去馀水,决沥微波,使贫困饥人尽得蠃蚌鱼虾之饶,此目下之利。水退之后,济贫民,假以官牛、官种,又明年之计也。贫民得以春耕夏种,谷登之日,欲乞明敕所司,无以侵渔聚敛,只随其田土色高低,岁收水面钱,以供公使库之用,勿令豪强大作侵占。车驾巡狩,复为湖面,则公私两便矣。伏望明降隆章,绥怀贫腐。”按此介甫欲田梁山泊之意,推之此者奉敕依允。绍兴二年,赵善湘增收后湖田租,遂为例。淳祐十年,增先贤祠拨湖田七千馀亩。元大德五年,下锺山乡开后湖河道。自是以后,惟有一池,他皆田地。国朝平定海宇,贮天下册籍于湖之中洲,始复开衍为湖,遂为一代禁地矣。

李御史后湖联句

编辑

李熙为御史,同乔户曹《后湖联句》云:“片雨孤城黑,三洲一水通。竹深喧宿鸟,天远断飞鸿。魏阙心迢递,锺山气郁葱。云程须共勉,莫遣鬓如蓬。”其二:“簿书偶成暇,缓步小桥东。袖拂芦花雪,堤翻落叶风。观鱼临水次,访古过林中。回首斜阳外,孤鸿自远空。”李素有文名,而集少传,仅见于此。

卢玉田过湖续梦诗

编辑

卢玉田先生取选时,梦中得句云:“水国微茫路不分,红香引入白云深。”后官南户部主事,过湖恍如梦中之句,因续云:“仙洲恍觉非人世,民部无论有翰林。日永放衙看鹤舞,雨馀凭槛听龙吟。平生剩有烟霞癖,宦海何当慰此心。”

谥法解正误

编辑

南监本《史记》刻《谥法解》,原是古书分上下款列,后人误接连书之,遂错乱无章,卒莫有厘正之者。今按《汲冢周书》书之,《周书》亦有前后失次者,并为厘正。

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古者有大功则赐之善号,以为称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名谓号谥。按此篇《博物志》谓为周公所作。今按首数言,是因二公终将葬,锡之谥,制谥从此而始,因叙谥为后世之永制也。云此为周公作者,非其本矣)

民无能名曰“神”(《周书》作“一人无名曰神”)。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靖民则法曰“皇”。德象天地曰“帝”。仁义所往曰“王”。立志及众曰“公”(《周书》作“立制”)。执应八方曰“侯”。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二条《史》有《书》无)。壹德不懈曰“简”。平易不訾曰“简”(《周书》作“不疵”)。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周书》作“博厚”)。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湣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刚强直理曰“武”。威强叡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名克服曰“武”。大志多穷曰“武”(《书》作“夸志”)。敬事供上曰“恭”。尊贤贵义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安民长悌曰“恭”(《史》作“爱民”)。执礼敬宾曰“恭”(《史》作“御宾”)。芘亲之阙曰“恭”。尊长让善曰“恭”。渊源流通曰“恭”(《书》作曰“康”)。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威仪悉备曰“钦”。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绥柔士民曰“德”。执义扬善曰“德”(二条《史》有《书》无)。谋虑不威曰“德”。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有伐而还曰“釐”。质渊受谏曰“厘”。慈惠爱亲曰“釐”。小心畏忌日“僖”。心能制义曰“度”。博闻多能曰“献”。聪明釐哲曰“献”。温柔圣善曰“懿”。五宗安之曰“孝”。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大虑行节曰“孝”。执心克庄曰“齐”。辅轻就供曰“齐”(《史记》作“资辅就共”)。温年好乐曰“康”(《史记》作“温柔”)。安乐抚民曰“康”。令民安乐曰“康”。安民立政曰“成”。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敏以敬顺曰“顷”。甄心动惧曰“顷”(“顷”《书》作“甄”)。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文周达曰“昭”。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强毅果敢曰“刚”。追补前过曰“刚”。柔德安众曰“靖”。恭已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日“靖”。治而清省曰“平”(《史》作“无眚”)。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史》作“布刚”)。威德刚武曰“圉”。耆义大虑曰“景”(《史》有《书》无)。由义而济曰“景”。布义行刚曰“景”。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克曰“贞”(《史》作“无屈”)强以刚果曰“威”(《史》作“猛以”)。猛以刚果曰“威”(《史》作“强果”)。强毅信正曰“威”(《史》作“执正”)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动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道德纯一曰“思”。不眚兆民曰“思”(《史》作“大省”)。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柔质慈民曰“惠”。《书》作“受谏曰慧”。爱民好与曰“惠”。能思辨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兵甲亟作曰“庄”。叡通克服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武而不遂曰“庄”。克杀秉正曰“夷”。安心好静曰“夷”。圣善周闻曰“宣”。行见中外曰“悫”。夙夜警戒曰“敬”夙夜恭事曰“敬”(《书》有《史》无)。象方益平曰“敬”(《书》有《史》无)。合善法典曰“敬”。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愆曰“戴”(《史》作“典德”,《书》作“不塞”)。克威捷行曰“魏”。克威惠礼曰“魏”。治民克尽曰“使”。治典不杀曰“祁”。好和不争曰“安”。外内贞复曰“白”。官人应实曰“知”。贞心大度曰“匡”。名实不爽曰“质”。温良好乐曰“良”。德正应和曰“莫”。胜敌壮志曰“勇”。昭功宁民曰“商”。状古述今曰“誉”。勤正无私曰“类”(《史》作“施勤无私”)。慈和遍覆曰“顺”。危身奉上曰“忠”。彰义掩过曰“坚”。肇敏行成曰“直”。内外宾服曰“正”。教诲不倦曰“长”。爱民在刑曰“克”。好廉自克曰“节”。择善而从曰“比”。思厚不爽曰“愿”(《史》作“思虑不爽曰厚”)。除残去虐曰“汤”(《史》有《书》无)。述义不克曰“丁”。述义不悌曰“丁”(《书》有《史》无)。不生其国曰“声”。死而志成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书》作“鬼事”)。死见思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神曰“灵”(《书》作“鬼怪”)。不勤成名曰“灵”。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隐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史》有《书》无)乐戮亡辜曰“厉”。愎狠遂过曰“刺”。不思亡爱曰“刺”。肆行劳祀曰“悼”。年中早夭曰“悼”。恐惧从处曰“悼”。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好变动民曰“躁”。怙威肆行曰“丑”(《史》有《书》无)。在国遭忧曰“湣”(《书》作“连忧”)。在国逢囏曰“湣”。祸乱方作曰“湣”。使民悲伤曰“湣”(《书》作“折伤”)。壅遏不通曰“幽”。早孤铺位曰“幽”(《书》作“有位”)。动祭乱常曰“幽”。啬于赐与曰“爱”。疏远继位曰“绍”。华言无实曰“夸”。逆天虐民曰“抗”。(《书》作“日炀”)。好更改旧曰“易”。

名与实爽曰“缪”。满志多穷曰“惑”。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

隐,哀之也。施为文也。除为武也。辟地为襄。视远为桓。刚克为发。柔克为懿。履正为庄。有过为僖。施而不成曰宣。惠无内德曰献。治而生眚为平。乱而不损为灵。由义而济为景。失无口则以其明,馀皆象也。和,惠也。勤,劳也。遵,循也。爽,伤也。肇,始也。肇,治也。康,安也。怙,恃也。享,祀也。胡,大也。服,败也。康,顺也。就,会也。忄寒,过也。锡,与也。典,常也。肆,于也(于《史》作“放”)。康,虚也。叡,圣也。惠,爱也。绥,安也。坚,长也。耆,强也。考,成也。周,至也。怀,思也。式,法也。敏,疾也。捷,克也。载,事也。弥,久也。

此后一段,史多讹阙,按《周书》补之,差可读。《周书》又有凶年无谷曰“糠”,不悔前过曰“戾”,思虑深远曰“口”,息政外交曰“推”。《史》都无之,似宜补入。

中书左丞一人

编辑

杨公宪,上元人,洪武二年任中书左丞,三年伏法。公创为“一统山河”花押以示人,使人尊己以招权。待诏陈径知其意,谓公曰:“此押非常,所谓‘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也。’”公大喜,即擢擢为编修。噫,此其所以致祸与!

应天人官尚书二十六人

编辑

本府人官尚书者二十三人,《金陵琐事》载之。考《吏部题名》,洪武初设吏部,隶中书省,张公铭善为尚书,三年,招谕云南。周公时中,茶陵人,籍应天,由龙泉归附,除湖广行省平章任,调镇江知府。乃考《南畿志》,载甲第中官尚书者,在上元诸县,则曹公义(句容)、倪公谦(上元)、张公瑄(江浦)、黄公绂(句容)、童公轩(钦天监)、倪公岳(上元)、吴公文度(江宁)、王公敞(锦衣卫)、胡公汝砺(溧阳)、顾公璘(上元)、刘公麟(广洋卫)、梁公材(金吾卫)、周公金(府军卫)、王公以旗(江宁)、王公𬀩(句容)、乡举则陈公恭(江宁)、齐公泰(溧水)、又祠墓则翟公瑄(江宁)、又人物则偰公斯(溧阳)(户礼二部),流寓则周公瑄(山西人,举人,官南刑部尚书,葬江宁之黄门山。次子纮,官布政,皆居于江宁),而不及二公与邹公干、周公桢、端木公复初。《琐事》中又不载黄公绂、翟公瑄,以二公别省人,它或有据也。二书又俱不载陈公寿(辽东人,官刑部尚书),既解官,贫不能归,流寓于南京。

都御史二人

编辑

金公泽,弘治十八年任南右都御史。张公琮,嘉靖五年任如金公。

侍郎九人

编辑

俞公纲,上元人,官南礼部左侍郎。张公文昱,上元人,由人才洪武中为刑部左侍郎。杨公勉,江宁人,永乐二十三年为刑部右侍郎,谪山东参政。刘公琏,江宁人,官□部侍郎。金公绅,上元人,成化十四年任南刑部右侍郎。张公志淳,江宁人,正德五年任户部右侍郎。殷公迈,京卫人,万历四年任南礼部右侍郎,管国子监事。吴公自新,江宁人,万历十九年任南刑部右侍郎。朱公之蕃,京卫人,万历四十年任南礼部右侍郎。内张公志淳,云南永昌籍也。

右副都御史一人

编辑

丁璿,上元人,正统四年任,五年致仕。又《南畿志》载谈允,溧水人,洪武庚午举人;丁价,溧水人,弘治己未进士,俱官都御史。考弇州《堂卿寺表》,无后二公姓名。

旧大理寺基

编辑

太平门左有高山,如圆釜立者,名龙广山。国初置大理寺于此,后乃徙置于门外,门直达于北曰太平堤。堤左沿锺山有小湖曰燕尾湖。志多遗之,仅见《刑部志》。

移囚

编辑

正德十四年七月十二日,江西宸濠反,攻安庆。南京戒严,刑部重监、轻监人犯,俱移于锦衣卫狱,事宁复初。按自三法司门往北一带,旧有大墙,总括三法司、京畿道在内。而刑部郎中庞嵩建议,犹谓欲于湖北岸增筑城,接刑部后墙,至锺山之红墙止。不惟法司缓急有备,免越狱之虞,即陵寝、册库,亦增一重捍圉,其说亦是。今大围墙多圮,自三法司后佛国寺,行人直穿而入矣,似亦不可不复修,以防不虞也。

国初榜文

编辑

洪武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奉圣旨:“在京但有军官军人学唱的,割了舌头;下棋打双陆的,断手;蹴圆的,卸脚;作买卖的,发边远充军。”府军卫千户虞让男虞端故违吹箫唱曲,将上唇连鼻尖割了。又龙江卫指挥伏颙与本卫小旗姚晏保蹴圆,卸了右脚,全家发赴云南。又二十五年九月十九日,礼部榜文一款:“内使剃一搭头,官民之家儿童剃留一搭头者,阉割,全家发边远充军。剃头之人,不分老幼罪同。”

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奉旨禁约:不许将太祖圣孙、龙孙、黄孙、王孙、太叔、太兄、太弟、太师、太傅、太保、大夫、待诏、博士、太医、太监、大官、郎中字样以为名字称呼。一医人止许称医士、医人、医者,不许称太医、大夫、郎中。梳头人止许称梳篦人,或称整容,不许称待诏。官员之家火者,止许称阍者,不许称太监。又二十六年八月榜文:“为奸顽乱法事,节次据五城兵马司挐送到犯人颜锁住等,故将原定皮札䩺样制,更改作半截靴。短䩓靴,里儿与靴䩓一般长,安上抹口,俱各穿著,或卖与人,仍前自便于饮酒、宿娼、行走摇摆,该司送问罪名,本部切详。”先为官民一概穿靴,不分贵贱,所以朝廷命礼部出榜晓谕军民、商贾、技艺、官下、家人、火者,并不许穿靴,止许穿皮札䩺,违者处以极刑。此等靴样传于外,必致制度紊乱,宜加显戮。奉旨:“这等乱法度的,都押去本家门首枭令了,全家迁入云南。”

一榜永乐九年七月初一日该刑科署都给事中曹润等奏:乞敕下法司,今后人民倡优装扮杂剧,除依律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不禁外,但有亵渎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挐送法司究治。奉旨:“但这等词曲,出榜后,限他五日,都要干净将赴官烧毁了,敢有收藏的,全家杀了。”此等事,国初法度之严如此,《祖训》所谓顿挫奸顽者。后一切遵行律诰,汤网恢恢矣。

逍遥牢

编辑

俗传淮清桥北有逍遥楼,太祖所建,以处游惰子弟者。按陈太史《维》《桢录》纪,太祖恶游手博塞之民,凡有不务本,逐末、博奕、局戏者,皆捕之,禁锢于其所,名“逍遥牢”。

前乙酉举人见后乙酉

编辑

石城先生,年二十举嘉靖乙酉乡试,三十举乙未会试第一人,官吏部奉常少卿,止于尚宝卿致政。时年不满五十岁,居林下逾三十年,福禄寿考,子孙之盛,为留都冠。生平无霜露之恙,体中小极,但亟令家人治米粉丸,进二盂即瘥。万历乙酉,中式举人谒先生,时方矍铄,无老态。年八十馀,予尝见先生道貌,眼碧、长头、白须飘然,真神仙中人也。

万历戊午孟秋十一日,坐归鸿馆中校《赘语》十卷都讫。此书乃数年来所札记者,因随手所书,原无伦次。顷二年中以病兀坐,长日无聊,小为编叙,以散怀送日。虽寿之板,本无足存,姑留以诒子侄而已,不敢以示人也。

遁园居士再识

◀上一卷 全书终
客座赘语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