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正义 (四部丛刊本)/卷十七
尚书正义 卷十七 唐 孔颖达 等奉敕撰 日本覆印宋本
|
尚书正义卷第十七
国子祭酒上护军曲阜县开国子臣孔颖达
敕撰
周书
立政第二十一
周官第二十二
君陈第二十三
立政第二十一
周公若至鲜哉
正义曰王之大事在于任贤使能成王初始即政犹尚幼少周
公恐其怠忽政事任非其人故告以用臣之法周公顺古道而
告王曰我敢拜手稽首告嗣世天子成王今巳为王矣王者当
立善政其事不可不慎周公既为此言乃用王所立政之事皆
戒于王曰王之亲近左右常所长事谓三公也常所委任谓六
卿也平法之人谓狱官也缀衣之人谓掌衣服者也虎贲以武
力事王者此等皆近王左右最须得人周公既历言此官复言
而叹曰呜呼美哉此五等之官立政之本也知忧此官冝得贤
人者少也
传顺古至不慎
正义曰周公既拜手稽首而后发言还自言拜手稽首示已重
其事欲令受其言故尽礼致敬以告王也召诰云拜手稽首旅
土公亦是召公自言已拜手稽首与此同也成王嗣丗而立
故呼成王为嗣天子周公摄政之时成王未亲王事此时既巳
归政于成王故言今以为王矣不可不慎也王肃以为于时周
公会群臣共戒成王其言曰拜手稽首者是周公讃群臣之辞
传周公至其人
正义曰此以立政名篇知用咸戒者是周公用王所立政之事
皆戒于王也三公臣之尊者知常所长事谓三公也六卿分掌
国事王之所任知常所委任谓六卿也准训平也平法之人谓
士官也士察也察狱之官用法必当均平故谓狱官为准 周
礼司宼之长在常任之内此士官当谓士师也衣服必连缀著
之此历言官人知缀衣是掌衣服者此言亲近大臣必非造衣
裳者周礼太仆下大夫掌王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此掌衣
服者当是大仆之官也周礼虎贲氏下大夫言其若虎贲兽是
以武力事王者此皆左右近臣冝得其人言其急于馀官得其
人者文官得其文人武官得其武人违才易务皆为非其人也
传叹此至者少
正义曰此五官皆亲近王故叹此五者立政之本也休美也王
肃云此五官美哉是休兹为美此五官也叹其官之美美官不
可不委贤人用之故叹之知忧得其人者少下句惟言禹汤文
武官得其人是知忧得人者少也
古之至罔后
正义曰既言知忧得人者少乃远述上丗之事此言禹与桀也
古之人能用此求贤之道者惟有夏禹之时乃有群臣卿大夫
皆是贤人室家大强犹尚招呼贤俊之人与共立于朝尊事匕
天禹之臣蹈知诚信于九德之行者乃敢告教其君曰我敢拜
手稽首君今巳为君矣不可不慎也戒其君即告曰居汝掌事
之六卿居汝牧民之州伯居汝平法之狱官使此三者皆得其
人则此惟为君矣言不得贤人不成为君也禹能谋所面见之
事无所疑惑用大明顺之德则乃能居贤人于官贤人在官职
事修理乃能三处居无义之民善人在朝恶人黜远其国乃为
治矣及夏末年桀乃为天子桀之为德惟乃不为其先王之法
往所委任是惟暴德之人以此故绝丗无后得贤人则兴任小
人则灭是须官贤人以立政也
传古之至上天
正义曰经言古之人迪传言古之人道当古之求贤人之道
也王肃云古之人道惟有夏之大禹为天子也其意言古人之
道有此事孔意似不然也孔以大夫称家室犹家也𥸤训呼
也招呼者乃是臣下之事故以为夏禹之时乃有卿大夫室家
大强犹乃招呼在外贤俊与之共立于朝尊事上天也言君既
求贤臣之助言天子事天臣成君事故言共尊事上天
传禹之至所谋
正义曰九德之行非一人能备言禹之臣蹈知九德之行极言
其贤智大臣也禹时伯益之辈乃可以当此经典之文更无九
德之事惟有皋陶谋九德故言九德皋陶所谋者即宽而栗不
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𥳑而廉刚而塞强而义是也
传知九至君矣
正义曰进言戒君非大贤不可故知九德之臣乃敢告教其君
以立政也君矣亦犹言王矣言巳为君矣不可不慎也君王一
也变文以相避尔宅训居也居汝事须得贤人六卿各掌其事
者也居汝牧九州之伯主养民亦须得贤人养其民也居汝准
士官主理刑法亦须贤人平其狱也六卿掌内州牧掌外内外
之官及平法三事皆得其人则此惟为君矣言群官失职则不
成为君也上句周公戒王历言五官其内无州牧此惟言三官
加州牧者俱是逐急言之其有详略尔曲礼云九州之长曰牧
王制云千里之外设方伯八州八伯然则牧伯一也伯者言一
州之长牧者言牧养下民牧伯俱得言之故孔以伯解牧郑玄
云殷之州牧曰伯虞夏及周曰牧与孔不同
传谋所至之外
正义曰凡人为主皆欲臣贤但大佞似忠贤不可别欲知其远
先验于近但禹能谋所面见之事善官贤人既得其官分别善
恶无所疑惑仁贤必用邪佞必退然后举直错诸枉则为能用
大顺德如是乃能居贤人于众官贤人既得居官则能分别善
恶无义之民必获大罪量其轻重厈之远地乃能三处居此无
义罪人三居者大罪宥之四裔次九州之外次中国之外四裔
者四海之表最远者也次九州之外者四海之内要服之外次
中国之外者谓罪人所居之国外也犹卫人居于晋去本国
千里故孔注舜典云次千里之外是也郑云三处者自九州之
外至于四海三分其地远近周之夷镇蕃也与孔不同
亦越至见德
正义曰不有所废则无以兴桀之灭亡夏家乃以开道汤德此
言汤之能用人也桀之昏乱亦于成汤之道得升闻于天大赐
受上天之光命得王有天下汤既为王乃用三有居恶人之法
能使各就其居处言皆服其罪也又曰用三德之俊人能使各
就其俊事言皆明其德也汤所以能严威惟可大法象者以其
能用三居三俊之法故也成汤其在商邑用此三居三俊之道
和于其邑其在四方用是断罪任贤之大法见其圣德于民言
远近皆从化也
传桀之至天下
正义曰成汤之道得升谓从下而升于天故天赐之以光命使
之得王天下为天子也厘赐耿光皆释诂文
传汤乃至明德
正义曰皋陶谟九德即洪范之三德细分以为九尔以此知三
俊即是洪范所言刚克柔克正直三德之俊也能就其俊事言
明德者用以俊人居官显明其有德也上句言则乃宅人玆乃
三宅无义民先言用贤后言去恶此经先言三有宅后言曰三
有俊者用贤去恶俱是立政之夲上句先夏禹言得贤然后
去恶见其须贤之切及成汤文武先言去恶后言用贤又见
恶冝速去或先或后所以互相见尔
呜呼至万姓
正义曰既言汤以用贤而兴又纣之失人而灭周公又叹曰
呜呼其在殷王受德本性大恶自强惟进用刑罚与暴德之人
同治其国并为威虐乃惟众习为过德之人与之同共于其政
由其任同恶之人故上天敬诛罚之乃使我周家王有华夏用
商所受天命同治天下万姓言周能用贤天亲有德故得为天子
传受德至威虐
正义曰泰誓三篇惟单言受而此云受德者则德本配受共为
一人故知受德是纣字也既受之与德共为纣字而经或言受
或言受德者呼之有单复尔其人实为大恶德字乃为善名非
是时人呼有德知是帝乙爱焉为作善字望其为善而反为大
恶以其行反其字明非时人呼也释诂云暋强也暋即昏也故
训为强言纣自强为恶惟进用刑罚身既进用刑罚则爱好暴
虐之人故为与之同于其国言并为威虐
传乃惟至任贤
正义曰暴德言以暴虐为德逸德言以过恶为德习效为之众
者言其所任多也纣任众为过德之人与之同于其政言其不
任贤也与暴德同于其国与恶德同于其政其事一也异言之
尔牧誓所云四方之多罪逋逃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
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是其事也
传天以至有德
正义曰言天知其恶熟详审下罚故言敬罚也商本受天命周
亦受天命故言用商所受天命同治万姓释言云弇同也同为
天子治万姓与商同也此经之意言周家有德皇天亲有德也
王肃云敬罚者谓须暇五年
亦越至长伯
正义曰既言上天去恶与善灭殷兴周即文王武王能用求
贤审官之事桀恶所以兴成汤纣恶所以开文武言纣之不善
亦于文王武王使得其道大行能知居二有恶人之心居之皆
得其所言服其罪也灼然见三有贤俊之心用之皆得其人言
明其德也文武知此三宅三俊故能敬事上天称天心也立民
正长合民心也
传纣之至之心
正义曰桀之昏乱开成汤纣之不善开文武其事同也于成汤
言能受上天之命于文武云能敬事上帝前圣后圣为行必同
交错为文所以互相见尔文王受命武王伐纣二圣共成王道
故文武并言之犹诗序云文武以天保巳上治内采薇巳下治
外文武并言与此同也文王之时未定天下所立之官亦未具
足卜经所言立政任人巳下三亳阪尹巳上其所举官属多是
文武时事以见二圣同道父作之子述之言其相成尔故以能
知三有居恶人之心灼然见三有贤俊之心言文王之圣心能
揆度知恶人真恶须屏黜之知贤人实贤须举用之故去恶进
贤皆得其所贤人难识故特言灼然言其知之审也
传言文至诸侯
正义曰上天之道与善去恶三宅三俊行合天心言文武知三
宅三俊故能敬事上帝伯亦长也故言立民正长天子祭天知
敬事上帝谓郊𣏌天也天子建国知立民长伯谓建诸侯也以
下句立政任人巳下历言朝廷之臣与蛮夷众君知此立民长
伯主谓诸侯诗周颂维清述文王之德言肈禋大雅皇矣美文
王之伐言是类类禋皆是祭天之名是文王巳𣏌天矣文王未
得封建诸侯其建诸侯惟武王时尔
立政至阪尹
正义曰言文武亦法禹汤审官以立美政任人谓六卿准夫者
平法之人谓理狱官也牧者九州之牧治为天地人之三事自
虎贲巳下历举官名言此官皆须得其人不以官之尊卑为次
盖以从近而至远虎贲缀衣趣马三者官虽小须慎择其人乃
至左右携持器物之仆及百官有司之下至众府藏之吏亦须
择其人既言近王小官及远官大者小官犹须择人况乎大都
邑之小长与有道艺之人为表干之臣及百官有司之职可以
非其任乎以近臣况远臣以小官况大官既以近小况远大又
举官之次而掌事要者太史下大夫长官大夫及众掌常事
之善士皆须得其人更举官之大者司徒司马司空之卿及次
卿之众大夫皆须得其人既略言内外之官又更远及夷狄蛮
夷微卢之众帅与三处亳民之监及阪地之尹长皆须用贤人
言文武于此诸官皆求贤人为之也
传文武至三事
正义曰前圣后圣其道皆同未必相放法也后人法前自是常
事因其上禹汤立政故言文武亦法禹汤以立政也任人则
前经所云常任六卿也准夫则准人也牧者前云宅乃牧也前
文有常伯缀衣虎贲不言牧此不言常伯缀衣虎贲而言牧者
以前文先举朝臣故不言牧前巳备文故此不言常伯其缀衣
虎贲而言牧者以下文自详故此惟举内外要官者言之故内
官举任人准夫外官举牧故下云继自今我立政立事准人牧
夫我其克灼知厥若又云自古商人亦越我周文王立政立事
牧夫准人则克宅之克由绎之玆乃俾乂皆据内外要重官以
言之夫即人也立官所以事天地治人民为此三事而已故以
三事谓天地人也王肃云文王所以立政任人常任也准夫准
人也牧者诸侯之长也与孔意同
传趣马至其人
正义曰周礼趣马为校人属官马一十二匹立趣马一人掌赞
正良马而齐其饮食是掌马之小官也缀衣是太仆也虎贲太
仆皆下大夫也比三公六卿亦为小尹之官虽文止三官亦包
通在下之属官三官之下小官多矣趣马即下士其马一匹有
圉师一人是趣马之下犹有小官也
传虽左至择人
正义曰诸官有所务业从王左右携持器物之仆谓寺人内小
臣等也百司庶府谓百官有司之下主劵契府藏之吏谓其下
贱人非百官有司之身也言此等亦皆择人
传小臣至任乎
正义曰小臣犹皆择人况大都邑之小长谓公卿都邑之内大
夫士及邑宰之属以身有道艺为民之表的桢干之臣其都邑
之内属官谓之小长周礼太宰职云乃施则于都鄙而建其长
立其两设其伍陈其殷两谓两卿长谓公卿伍谓大夫殷谓众
士是也
传太史至其人
正义曰周礼太史下大夫二人掌建邦之六典又太宰职亦云
掌建邦之六典太史副贰太宰掌其正太史掌其贰六典谓治
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六卿所掌者也掌邦六典之贰其
所掌事重故特言之尹伯长官大夫周礼每官各有长太史
为史官之长大司乐为乐官之长如此类皆是也及众掌常事
之善士谓士为长官者其大夫及士不为长官者则前云百司
也居官必须善人此是揔举众官故特言吉士
传此有至法则
正义曰周公摄政之时制礼作乐其作立政之篇必在制礼之
后周礼六卿而此有三卿及次卿众大夫则是副卿之大夫有
若周礼小宰之类是也此文武未伐纣之时也远举文武之初
以为法则尔泰誓下篇云王乃大巡六师六师则六军也军将
皆命卿即伐纣之时巳立六卿矣牧誓亦云司徒司马司空举
之三卿者彼传巳解之云指誓战者也
传蛮夷至用贤
正义曰牧誓所云有微卢彭濮人此举夷微卢以见彭濮之等
诸夷也烝训众也此篇所言皆立官之事此经惟阪下言尹则
夷微巳下以一尹揔之故传言蛮夷微卢之众帅及亳民之归
文主者三所为之立监及阪地之尹长故言帅言监亦是言为
之立长义出经文尹也亳是汤之旧都此言三亳必是亳民分
为三处此篇立官之意明是分为三亳必是三所各为立监
也亳人之归文王经传未有其事文王既未伐纣亳民不应归
之郑王所皆与孔同言亳民归文王者盖以此章杂陈文王
武王时事其言以文王为主故先儒因言亳民归文王尔即如
此意三亳为巳归周必是武王时也及阪地之尹长传言其山
阪之地立长尔不知其指斥何处也郑玄以三亳阪尹者共为
一事云汤旧都之民服文王者分为三邑其长居险故言阪尹
盖东成皋南轘辕西降谷也皇甫谧以为三亳三处之地皆名
为亳蒙为北亳榖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古书亡灭既无要证
未知谁得旨矣
文王至于玆
正义曰上既揔言文武此人分而之文王惟能其居心远恶
举善乃能立此常事其主养人之官用能俊有德者既任用俊
人每事委之文王无所兼知于众人之言或毁或誉文王皆不
知也众狱断罪得失文王亦不得知也众所当慎之事文王亦
不得知也惟慎择在朝有司在外牧养民之夫是时万民或顺
于法或用违法众刑狱众所慎之事文王一皆无敢自知于此
惟委任贤能而巳
传文王至德者
正义曰上言文王能知三宅三俊知此言能居心者以远恶举
善居其心也既远恶举善乃能立此常事用贤养民是人君之
常事也
传文王至任贤
正义曰下云是训用违即是在上庶言也是训则称誉之事用
违则毁损之事但分析言之尔
亦越至丕基
正义曰亦于武王遵循父道所循惟文王抚安天下之功不敢
废其文王义德言奉行遵父道也又言武王所遵循者惟谋从
文王宽容之德故武王君臣能并受此大大之基业谓受命为
天子传之子孙
传武王至子孙
正义曰以言并受则非独王身故以为君臣并受此大人之基
业谋从宽容之德是与臣谋及基业成就则君臣共有故言并
受且王为天子臣为诸侯皆受基业各传子孙是亦为并受也
呜呼孺子至受民
正义曰周公既历禹汤文武乃复指戒成王呜呼而叹孺子
今巳为王矣既正位为王事不可不慎继续从今巳往我王其
与立政谓大臣也其与立事谓小臣也平法之人及养民之夫
此等诸臣我王其能察之灼然知其顺于事者则大乃使之治
理言知其能有勤劳各尽心力然后用此贤臣治我所受天民
和平我众狱讼及众当所慎之事必能如是则勿复有以代之
言其法不可复变也政从君出为人主用是一善之言善在一
言而已勿以恶言乱之王能如是我王则终惟有成德之美以
治我所受天民矣
传继用至心力
正义曰自此巳下四言继自今者凡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恐
王不能终之戒成王使继续从今巳往常用贤也自训为从亦
训为用此传言用今巳往下传言从今巳往其意同也政事相
对则政大事小故以立政为大臣立事为小臣及准人牧夫略
举四者以揔诸臣戒王任此人也其能灼然知其能顺于事者
则大乃使治顾氏云君能知臣下顺于事则臣感君恩大乃治
理言各尽心力也
传能治至复变
正义曰相训助也助君所以治民事故相为治天命王者使之
治民则天与王者此民故言能治我所受天民也能治下民理
众狱众慎之事使得其所则为政之大要能如此则勿有以代
之言此法尽善不可复变易也或据臣身既能如此不可以馀
人代之也
传言政至之民
正义曰释诂云自用也话言也舎人曰话政之善言也孙炎曰
话善之言也然则话之与言是一物也自一话者言人君为政
当用纯一善言又云一言者纯一善言在于一言而巳谓发号
施令当须纯一不得差贰欲令其口无可择之言也顾氏云人
君为政之道当须用一善而巳为善之法惟在一言也末训为
终彦训为美王能出言皆善口无可择如此我王则终惟有成
德之美以治我所受天民矣释训云美士为彦故彦为美
呜呼予至俾乂
正义曰且者周公名也周公又叹曰呜呼我旦巳受贤圣人
禹汤之美言皆以告孺子王矣王冝依行之继续从今以往文
王之子孙其勿得过误于众狱讼众所慎之事惟当用是正是
之道治之用古商人成汤亦于我周家文王其立政立事牧夫
准人此等诸官皆用贤人之法则能居之于心能用陈之于位
明识贤人用之为官此乃使天下大治戒成王使法之
传言用至下治
正义曰上陈禹汤文武此覆上文惟言汤与文王者言有详略
无别意也能居之于心谓心知其贤也能用陈之谓陈列于位
用之以为官也王肃曰则能居之在位能用陈其才力如此故
能使天下治也
国则至国家
正义曰既言汤与文王用贤大治又言其不冝用小人商周圣
贤之国无有立政用憸利小人者此憸利之人不顺于徳其
用之是使其君无显名在其丗也王当继续从今巳往立其善
政其勿用憸利之人其惟任用善士使勉力治我国家教王使
用善士勿使小人也
今文至常人
正义曰今告汝文王之子文王之孙孺子今巳即政为王矣我
所以须厚戒之王其勿误于众治狱之官当须慎刑也惟有司
之牧夫有司主养民者冝得贤也治狱之吏养民之官若任得
其人使其能治汝戎服兵器以此升行禹之旧迹四方而行至
于天下至于四海之表无有不服王之化者以显见文王之光
明以播扬武王之大业言任得贤臣则光扬父祖周公又叹曰
呜呼继续从今巳往后丗之王立行善政其惟能用常人必使
常得贤人不可任非其才此虽指戒成王乃是国之常法因以
戒后王言北法可常行也
传独言至官人
正义曰上有庶慎立政立事牧夫准人此独言庶狱与有司之
牧夫者言庶狱欲其重刑言有司牧夫欲其慎官人也
传其当至旧迹
正义曰立官所以牧养下民戒备不虞故以诘尔戎兵为言也
戎亦兵也以其并言戎兵故传以为戎服兵器威怀并设以升
禹治水之旧迹远行必登山故以陟言之如舜之陟方意亦然
传方四至化者
正义曰方行天下言无所不至故以方为四方释地云九夷八
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知海表谓夷狄戎蛮无有不服化者即
诗小雅云蓼萧泽及四海是也
传其惟至所私
正义曰官须常得贤人故惟贤是用用贤是常常则非贤不可
人主或知其不贤以私受用之代天为官故言不可以天官有
所私
周公至中罚
正义曰周公顺其事而言曰太史以其太史掌废置官人故呼
而告之昔日司冦苏公既能用法汝太史当敬汝所用之狱以
长施行于我王国欲使太史选主狱之官当求苏公之比也此
刑狱之法有所慎行必以其体式列用中常之罚不轻不重当
如苏公所行也
传忿生至之比
正义曰成十一年左传云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
为司寇是忿生为武王司寇封苏国也苏是国名所都之地其
邑名温故传言以温也特举苏公治狱官以告太史知其言主
狱之官当求苏公之比类也
传此法至告之
正义曰治狱必有定法此定法有所慎行周礼大司寇云刑新
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轻重各有体式行列
周公言然之时是法为平国故必以其列用中罚使不轻不重
美苏公治狱使列用中罚明中罚不轻不重是苏公所行也周
礼太宰以八柄诏王驭群臣有爵禄废置生杀与夺之法太史
亦掌邦之六典以副贰太宰是太史有废置官人之制故特呼
而告之也
周官第二十二
成王至周官
正义曰成王于周公摄政之时既黜殷命及其即政之后灭淮
夷于是天下大定自灭淮夷还归在丰号令群臣言周家设官
分职用人之法史叙其事作周官
传黜殷至言之
正义曰据金縢之经大诰之序知黜殷命在周公摄政三年东
征之时也据成王政之序费誓之经知灭淮夷在成王即政之
后也淮夷于摄政之时与武庚同叛成王既灭淮夷天下始定
淮夷本因武庚而叛黜殷命与灭淮夷其事相因故虽则异年
而连言之以见天下既定乃作周官故也下经言四征弗庭是
黜灭之事也罔不承德是安宁之状也序顾经文故追言黜殷
命以接灭淮夷见征伐乃安定之意也
传成王至西周
正义曰以洛诰之文言王在新邑今复云在丰故解之也史记
周本纪云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武
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是言成王虽
作洛邑犹还西周之事也多方云王来自奄至于宗周宗周即
镐京也于彼不解至此始为传者宗周虽是镐京文无丰镐之
字故就此解之武王既以迁镐京今王复在丰者丰镐相近旧
都不毁丰有文王之庙大事就丰宣之故也
传言周至之法
正义曰周礼每官言人之贠数及职所掌立其定法授与成王
成王即政之初即有淮夷叛逆未暇得以立官之意号令群臣
今既灭淮夷天下清泰故以周家设官分职用人之法以诰群
臣使知立官之大旨也设官分职周礼序官之文言设置群官
分其职掌经言立三公六卿是设官也各言所掌是分职也各
举其官之所掌示以才堪乃得居之是用人之法
惟周至治官
正义曰惟周之王者布政教抚安万国巡行天下侯服甸服四
面征讨诸侯之不直者所以安其海内兆民六服之内群众诸
侯之君无有不奉承周王之德者自灭淮夷而归于宗周丰邑
乃督正治理职司之百官叙王发言之端也
传即政至甸服
正义曰检成王政之序与费誓之经知成王即政之年奄与淮
夷又叛叛即往伐今始还归多方云五月丁亥王来白奄至于
宗周与此灭淮夷而还归在丰为一事也年初始叛五月即归
其间未得巡守于四方也而此言抚万国巡行天下其实止得
抚巡向淮夷之道所过之诸侯尔未是用四仲之月大巡守也
以抚诸侯巡守是天子之大事因即大言之尔周之法制无万
国也惟伐淮夷非四征也言万国四征亦是大言之尔六服而
惟言侯甸者二服去圻最近举近以言之言王巡省遍六服也
传四面至言多
正义曰四征从京师而四面征也释诂云庭直也绥安也诸侯
不直谓叛逆王命侵削下民故四面征讨诸侯之不直者所以
安其兆民楚语云十日百姓千品万官亿丑兆民每数相十知
十亿曰兆称兆言其多也
传六服至百官
正义曰周礼九服此惟言六者夷镇蕃三服在九州之外夷狄
之地王者之于夷狄羁縻而巳不可同于华夏故惟举六服诸
侯奉承周德言协服也序云还归在丰知宗周即丰也周为天
下所宗王都所在皆得称之故丰镐与𠗂邑皆名宗周释诂云
董督正也是董得为督督正治理职司之百官下戒敕是董正也
王曰至未危
正义曰治谓政教邦谓国家治有失则乱家不安则危恐其乱
则预为之制虑其危则谋之使安制其治于未乱之前安其国
于未危之前张官设府使分职明察任贤委能令事务顺理如
是则政治而国安矣摽此二句于前以示立官之意必于未乱
未危之前为之者思患而预防之思患而预防之易既济卦象
辞也
曰唐至其人
正义曰既言须立官之意乃追述前代之法止而复言故更加
一曰唐尧虞舜考行古道立官惟数止一百也内有百揆四岳
者百揆揆度百事为群官之首立一人也四岳内典四时之政
外主方岳之事立四人也外有州牧侯伯牧一州之长侯伯五
国之长各监其所部之国外内置官各有所掌众政惟以协和
万邦所以皆安也夏禹商汤立官倍多于唐虞虽不及唐虞之
清𥳑亦能用以为治明王立其政教不惟多其官惟在得其人
言自古制法皆明开官司求贤以处之也
传道尧至有法
正义曰百人无主不散则乱有父则有君也君不独治必须辅
佐有君则有臣也易序卦云有父子然后有君臣则君臣之兴
次父子之后人民之始则当有之未知其所由来也虽远举唐
虞复考古也命曰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则王者立官皆
象天为之故内置百揆四岳象天之有五行也五行佐天群臣
佐主以此为象天尔不必其数有五乃象五行故以百揆四岳
为五行之象左传少昊立五鸠氏颛顼巳来立五行之官其
数亦有五故置于五行矣舜典云肈十有二州此虞事知置
州牧十二也侯伯谓诸侯之长益稷篇禹言治水时事云外薄
四海咸建五长知侯伯是五国之长也成王此事者言尧舜
所制上下相维内外咸治言有法也此言建官惟百夏商官倍
则唐虞一百夏商二百礼记明堂位云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
官百者礼记是后丗之言不与经典合也
今予至厥官
正义曰王言今我小子敬勤于德虽早夜不懈怠犹不能及于
唐虞仰惟先代夏商之法是顺顺蹈其前代建官而法则之言
不敢同尧舜之官准拟行夏殷之官尔若与训俱训为顺也
传师天至堪之
正义曰三公俱是教道天子辅相天子縁其事而为之名三公
皆当运致天子使归于德义传于保下言保安天子于德义揔
上三者言皆然也礼记文王丗子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
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道德别掌者
内得于心出行于道道德不甚相远因其并释师保故分配之
尔于公云爕理阴阳于云寅亮天地和理敬信义亦同尔以
孤副贰三公故其事所掌不异
传天官至任大
正义曰此经言六卿所掌之事撮引周礼为之揔目或据礼文
或取礼意虽言有小异义皆不殊周礼云乃立天官冢宰使帅
其属而掌邦治治官之属太宰卿一人马融云冢大也宰治也
大治者兼万事之名也郑玄云变冢言大进退异名也百官揔
焉则谓之冢列职于王则称大冢者大之上也山顶曰冢是解
冢大异名之意大宰职云三曰礼典以统百官马融云统本也
百官是宗伯之事也此统百官在冢宰之下当以冢尊故命统
治百官为冢宰之事治官礼官俱得统之也礼云以佐王均邦
国此言均四海故传辨之均平四海之内邦国与孔意不异
传地官至协睦
正义曰周礼云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
扰邦国大宰职云二曰教典以扰万民郑玄云扰亦安也言饶
之传亦以扰为安五典即五教也布五常之教以安和天下
之人民使小大协睦也舜典云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周礼司徒
掌十有二教一曰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二曰以阳礼教让则
民不争三曰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四曰以乐礼教和则民不
乖五曰以仪辨等则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则民不愉七曰以
刑教中则民不暴八曰以誓教恤则民不怠九曰以度教节则
民知足十曰以丗事教能则民不失职十有一曰以贤制爵则
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禄则民兴功郑玄云有虞氏五而周
十有二焉然则十有二细分五教为之五教可以常行谓之五
典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
传春官至等列
正义曰周礼云乃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
邦国宗庙也伯长也宗庙官之长故名其官为宗伯其职云掌
建邦之天神人地祇之礼又主吉凶宾军嘉之五礼吉礼之
别有十二凶礼之别有五宾礼之别有八军礼之别有五嘉礼
之别有六揔有三十六礼皆在宗伯职掌之文文烦不可具载
大宰职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谐万民其职乂有以玉作六
瑞以等邦国以禽作六贽以等诸臣是以和匕下尊卑等列也
传夏官至乱者
正义曰周礼云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
邦国其职主戎马之事有掌征伐统正六军平治王邦四方国
之乱者天子六军军师之通名也案其职掌九伐之法冯弱犯
寡则眚之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
之负固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今
陵政则杜之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
传秋官至时杀
正义曰周礼云乃立秋官司宼使帅其属而掌邦禁以佐王刑
邦国其职云刑邦国诘四方马融云诘犹穷也穷四方之奸也
孔以诘为治是主宼贼法禁治奸慝之人刑杀其强暴作乱者
夏官主征伐秋官主刑杀征伐亦杀人而官属异时者夏司马
讨恶助夏时之长物秋司宼刑奸顺秋时之杀物也周礼云掌
邦刑此云掌邦禁者避下刑暴乱之文故云掌邦禁
传冬官至曰土
正义曰周礼冬官亡小宰职云六曰冬官掌邦事又云六曰事
职以富邦国以养万民马融云事职掌百工器用耒耜弓车之
属与此主土居民全不相当冬官既亡不知其本礼记王制记
司空之事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足明冬官本有主土居
民之事也齐语云管仲制法令士农工商四民不杂即比居民
使顺天时分地利授之土也土则地利为之名以其吐生百谷
故曰土也周礼云事此云土者为下有居四民故云土以居民
为急故也
六年至黜陟
正义曰此篇六卿职掌皆与周礼符同则六年五服一朝亦
应是周礼之法而周礼无此法也周礼大行人云侯服岁一见
其贡祀物甸服二岁一见其贡嫔物男服三岁一见其贡器物
采服四岁一见其贡服物卫服五岁一见其贡材物要服六岁
一见其贡货物先儒周礼者皆云见谓来朝也必如所言则
周之诸侯各以服数来朝无六年一朝之事昭十三年左传叔
向云明王之制使诸侯岁聘以志业闲朝以讲礼再朝而会以
示威再会而盟以显昭明自古巳来未之或失也存亡之道恒
由是兴左传者以为三年一朝六年一会十二年而盟事与
周礼不同谓之前代明王之法先儒未尝措意不知异之所由
计彼六年一会与此六年五服一朝事相当也再会而盟与此
十二年王乃时巡诸侯各朝于方岳亦相当也叔向盛陈此法
以惧齐人使盟若周无此礼叔向妄齐人当以辞拒之何所
畏惧而敬以从命乎且云自古以来未之或失则当时犹尚行
之不得为前代之法胁当时之人明矣明周有此法礼文不具
尔大行人所云见者皆言贡物或可因贡而见何必见者皆是
君自朝乎遣使贡物亦应可矣大宗伯云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时见殷见不云年限时见曰会何必不是再朝而会乎殷见曰
同何必不是再会而盟乎周公制礼若无此法岂成王谬言叔
向妄也计六年大集应六服俱来而此文惟言五服孔以五
服为侯甸男采卫盖以要服路远外逼四夷不必常能及期故
宽言之而不数也
传周制至守然
正义曰周礼大行人云十有二岁王巡守殷国是周制十二年
一巡守也如舜典所云春东夏南秋西冬北以四时巡行故云
时巡考正制度礼法于四岳之下如虞帝巡守然据舜典同律
度量衡已下皆是也
王曰至厥官
正义曰王言而叹曰呜呼凡我有官之君子谓大夫巳上有职
事者汝等皆敬汝所主之职事慎汝所出之号令令出于口惟
即行之不惟反之而不用是去而后反也为政之法以公平之
心灭已之私欲则见下民其信汝而归汝矣学古之典训然后
入官治政论议时事必以古之制度如此则政教乃不迷错矣
其汝为政当以旧典常故事作师法无以利口辩佞乱其官教
之以居官为政之法也
传有官至之道
正义曰教之出令使之号令在下则是尊官故知有官君子是
大夫已上也下云三事曁大夫是也安危在于出令故慎汝出
令是从政之本也令既出口必须行之令而不行是去而更反
故谓之反也不惟反者令其必行之勿使反也若前令不行而
倒反别出后令以改前令二三其政则在下不知所从是乱之
道也
传言当至迷错
正义曰襄三十一年左传子产云我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
学者也言将欲入政先学古之训典观古之成败择善而从之
然后可以入官治政矣几欲制断当今之事必以古之义理议
论量度其终始合于古义然后行之则其为之政教乃不迷错也
蓄疑至后艰
正义曰又戒群臣使彊于割断勤于职事蓄积疑惑不能彊断
则必败其谋虑怠惰忽略不能恪勤则荒废政事人而不学如
面向墙无所睹见以此临事则惟烦乱不能治理戒汝卿之有
事者功之高者惟志意彊正业之大者惟勤力在公惟能果敢
决断乃无有后日艰难言多疑必将致后患矣申蓄疑败谋也
传为德至可为
正义曰为德者自得于已直道而行无所经营于心逸豫功成
则誉显而名益美也为伪者行违其方枉道求进思念欺巧于
心劳苦诈穷则道屈而事日益拙也以此故伪不可为申无
载尔伪也
成王至之命
正义曰成王即政之初东夷背叛成王既伐而服之东北远夷
其国有名肃慎氏者以王战胜远来朝贺王赐以财贿使荣国
之伯为䇿书以命肃慎之夷嘉其庆贺慰其劳苦之意史叙其
事作贿肃慎之命名篇也
传海东至来贺
正义曰成王伐淮夷灭徐奄指言其国之名此传言东夷非徒
淮水之上夷也故以为海东诸夷驹丽扶馀馯貃之属此皆于
孔君之时有此名也周礼职方氏四夷之名八蛮九貉郑玄云
北方曰貉又云东北夷也汉书有高驹丽扶馀韩无此馯馯即
彼韩也音同而字异尔多方云王来自奄奄在后灭言灭奄即
来必非灭奄之后更伐东夷夷在海东路远又不得先伐远夷
后来灭奄此云成王既伐东夷不知何时伐之鲁语云武王克
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于是肃慎氏来贺贡楛矢则武王之时
东夷服也成王即政奄与淮夷近者尚叛明知远夷亦叛盖成
王亲伐淮夷而灭之又使偏师伐东夷而服之君统臣功故言
王伐不是成王亲自伐也肃慎之于中国又远于所伐诸夷见
诸夷既服故惧而来贺也
传荣国至夷亡
正义曰晋语云文王诹于蔡原访于辛尹重之以周召毕荣于
文王之时名次毕公之下则是大臣也未知此时荣伯是彼荣
公以否或是其子孙也同姓诸侯相传为然注国语者亦云荣
周同姓不知时为何官故并云卿大夫王使荣伯明使之有所
作史录其篇名为贿肃慎之命明是王使之为命书以币赐肃
慎氏之夷也
周公至亳姑
正义曰周公既致政于王归在丰邑将没遗言欲得葬于成周
以成周是已所营示己终始念之故欲葬焉及公薨成王葬于
毕以文武之墓在毕示已不敢臣周公使近文武之墓王以葬
毕之义告周公之柩又周公徙奄君于亳姑因言亳姑功成史
叙其事作亳姑之篇案帝王丗纪云文武葬于毕毕在杜南晋
书地道记亦云毕在杜南与毕陌别俱在长安西北
传致政老归
正义曰周公既还政成王成王又留为太师今言周公在丰则
是去离王朝又致太师之政告老归于丰如伊尹之告归也成
王封伯禽于鲁以为周公后公老不归鲁而在丰者文十三年
公羊传云周公曷为不之鲁欲天下之一乎周也何休云周公
圣人德至重功至大东征则西国怨西征则东国怨嫌之鲁恐
天下回心趣向之故封伯禽命使遥供养死则奔丧为主所以一
天下之心于周室是言周公不归鲁之意也归丰者盖以先王
之都欲近其宗庙故也
传周公至成亡
正义曰序葬周公之事其篇乃名亳姑篇名与序不相允会
其篇既亡不知所道故传原其意而为之上篇将迁亳姑序
言成王既践奄将迁其君于亳姑者是周公之意今告周公之
柩以葬毕之义乃用亳姑为篇名必是告葬之时并言及奄君
巳定于亳姑言周公所迁之功成故以名篇也
君陈第二十三
周公至君陈
正义曰周公迁殷顽民于成周顽民既迁周公亲自监之周公
既没成王命其臣名君陈代周公监之分别居处正此东郊成
周之邑以䇿书命之史录其事作䇿书为君陈篇名
传成王至官司
正义曰成周周之下都监成周者正是一邑宰尔而特命君陈
大其事者成王重周公所营犹恐殷民有不服之者故命君陈
分居正东郊成周之邑里官司也以毕命之序言分居知此分
亦为分居分别殷民善恶所居即毕命所云旌别淑慝表厥宅
里是也言东郊者郑玄云天子之国五十里为近郊今河南洛
阳相去则然是言成周之邑为周之东郊也
传臣名至名篇
正义曰孔直云臣名则非周公子也郑玄注中庸云君陈盖周
公子者以经云周公既没命君陈犹若蔡叔既没命蔡仲故也
孔未必然矣
传言其至以恭
正义曰令德在身之大名孝是事亲之称恭是身之所行言其
善事父母行已以恭也释训云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
传言善至政令
正义曰父母尊之极兄弟亲之甚縁其施孝于极尊乃能施友
于甚亲言善事父母者必友于兄弟推此亲亲之心以至于踈
远每事以仁恕行之故能施有政令也
我闻至逸豫
正义曰我闻人之言曰有至美治之善者乃有馨香之气感动
于神明所言馨香感神者黍稷饮食之气非馨香也明德之所
远及乃惟为馨香尔勉励君陈使为德也欲必为明德惟法周
公汝当庶几用是周公之道惟当每日孜孜勤法行之无敢自
宽暇逸豫教使勤于事也
王曰至不宥
正义曰王呼之曰君陈汝今为政当弘大周公之大训周公既
有大训汝当遵而行之使其法更宽大汝奉周公之训无得依
恃形势以作威于人无得倚附法制以行刻削百姓必当宽容
而有法制使踈而不漏从容以和协于物莫为褊急此成周殷
民有犯事在于刑法未断决者我告汝曰刑罚之汝惟勿得刑
罚之我告汝曰赦宥之汝惟勿得赦宥之惟其以中正平法断
决之不得从上意也其有不顺于汝之政今不化于汝之训教
其罪既大当行刑中刑罚一人可以止息后犯者故云犯刑者
乃刑之如其罪或轻细罚不当理虽刑勿息故不可辄刑若有
人习于奸宄凶恶败五常之道乱风俗之教三犯其事者事虽
细小勿得宥之以其知而故犯当杀之以绝恶源也
传汝为至之政
正义曰君陈之智必不及周公而令阐大周公训者遵行其法
使广被于民即是阐扬而大之非遣君陈为法使大于周公法
也凡在人上位贵于人势足可畏者多乘是形势以作威刑于
人倚附公法以行刻削之政故禁之也
传宽不至之治
正义曰宽不失制则经宽而有制动不失和则经从容以和言
动谓从容也
传习于至恶源
正义曰释言云狃复也孙炎曰狃忲前复为也古言狃怵是惯
习之义故以习解狃习于奸宄凶恶言为之不知止也败常乱
俗有大有小罪虽小者三犯不赦恐其滋大所以绝恶源也此
谓所犯小事言三者再犹可赦尔
尔无至不良
正义曰民者𡨋也当以渐教之故戒君陈民有不知道者汝无
忿怒疾恶顽嚚之民当以渐教训之无求备于一人当取其所
能在为人君长必有所含忍其事乃有所成有所宽容其德乃
能大欲其宽大不褊隘也汝之为政须知民之善恶𥳑别其德
行修者亦𥳑别其有不修德行者进显其贤良以率励其不良
者欲令其化恶使为善也
惟民至永丗
正义曰惟民初生自然之性皆敦厚矣因见所习之物本性乃
有迁变为恶皆由习效使然人之情性好违上所命命之不必
从也从其君所好君之所好民必从之在上者不可不慎所好
也汝之治民能敬当从终常在于道德教之汝以道德教之是
民乃无不变化民皆变从汝化则信𦫵于大道矣汝能如此惟
我一人亦当受其多福无凶危矣其汝之美名亦终有称诵之
美辞于长丗矣
尚书正义卷第十七
计一万三千四百五十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