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服务法 (民国104年9月立法10月公布)
← | 就业服务法 (民国104年6月) | 就业服务法 立法于民国104年9月18日(非现行条文) 中华民国104年(2015年)9月18日 中华民国104年(2015年)10月7日 公布于民国104年10月7日 总统华总一义字第10400116251号令 |
就业服务法 (民国105年) |
|
第一章 总则
编辑第一条 (立法目的)
- 为促进国民就业,以增进社会及经济发展,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规定者,适用其他法律之规定。
第二条 (名词定义)
- 本法用词定义如下:
- 一、就业服务:指协助国民就业及雇主征求员工所提供之服务。
- 二、就业服务机构:指提供就业服务之机构;其由政府机关设置者,为公立就业服务机构;其由政府以外之私人或团体所设置者,为私立就业服务机构。
- 三、雇主:指聘、雇用员工从事工作者。
- 四、中高龄者:指年满四十五岁至六十五岁之国民。
- 五、长期失业者:指连续失业期间达一年以上,且办理劳工保险退保当日前三年内,保险年资合计满六个月以上,并于最近一个月内有向公立就业服务机构办理求职登记者。
第三条 (选择职业之条件)
- 国民有选择职业之自由。但为法律所禁止或限制者,不在此限。
第四条 (接受就业服务之规定)
- 国民具有工作能力者,接受就业服务一律平等。
第五条 (国民就业机会之保障)
- 为保障国民就业机会平等,雇主对求职人或所雇用员工,不得以种族、阶级、语言、思想、宗教、党派、籍贯、出生地、性别、性倾向、年龄、婚姻、容貌、五官、身心障碍或以往工会会员身分为由,予以歧视;其他法律有明文规定者,从其规定。
- 雇主招募或雇用员工,不得有下列情事:
- 一、为不实之广告或揭示。
- 二、违反求职人或员工之意思,留置其国民身分证、工作凭证或其他证明文件,或要求提供非属就业所需之隐私资料。
- 三、扣留求职人或员工财物或收取保证金。
- 四、指派求职人或员工从事违背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之工作。
- 五、办理聘雇外国人之申请许可、招募、引进或管理事项,提供不实资料或健康检查检体。
第六条 (主管机关及其掌理事项)
- 本法所称主管机关:在中央为劳动部;在直辖市为直辖市政府;在县(市)为县(市)政府。
- 中央主管机关应会同原住民族委员会办理相关原住民就业服务事项。
- 中央主管机关掌理事项如下:
- 一、全国性国民就业政策、法令、计画及方案之订定。
- 二、全国性就业市场资讯之提供。
- 三、就业服务作业基准之订定。
- 四、全国就业服务业务之督导、协调及考核。
- 五、雇主申请聘雇外国人之许可及管理。
- 六、办理下列仲介业务之私立就业服务机构之许可、停业及废止许可:
- (一)仲介外国人至中华民国境内工作。
- (二)仲介香港或澳门居民、大陆地区人民至台湾地区工作。
- (三)仲介本国人至台湾地区以外之地区工作。
- 七、其他有关全国性之国民就业服务及促进就业事项。
- 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掌理事项如下:
- 一、就业歧视之认定。
- 二、外国人在中华民国境内工作之管理及检查。
- 三、仲介本国人在国内工作之私立就业服务机构之许可、停业及废止许可。
- 四、前项第六款及前款以外私立就业服务机构之管理。
- 五、其他有关国民就业服务之配合事项。
第七条 (遴聘就业服务及促进就业谘询代表及人员比例)
- 主管机关得遴聘劳工、雇主、政府机关之代表及学者专家,研议、谘询有关就业服务及促进就业等事项;其中劳工、雇主及学者专家代表,不得少于二分之一。
- 前项代表单一性别,不得少于三分之一。
第八条 (主管机关应举办在职训练)
- 主管机关为增进就业服务工作人员之专业知识及工作效能,应定期举办在职训练。
第九条 (雇主与求职人资料之保密)
- 就业服务机构及其人员,对雇主与求职人之资料,除推介就业之必要外,不得对外公开。
第十条 (劳资争议期间之限制)
- 在依法罢工期间,或因终止劳动契约涉及劳方多数人权利之劳资争议在调解期间,就业服务机构不得推介求职人至该罢工或有劳资争议之场所工作。
- 前项所称劳方多数人,系指事业单位劳工涉及劳资争议达十人以上,或虽未达十人而占该劳资争议场所员工人数三分之一以上者。
第十一条 (奖励及表扬对国民就业有卓越贡献者)
- 主管机关对推动国民就业有卓越贡献者,应予奖励及表扬。
- 前项奖励及表扬之资格条件、项目、方式及其他应遵行事项之办法,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二章 政府就业服务
编辑第十二条 (公立就业服务机构之设置)
- 主管机关得视业务需要,在各地设置公立就业服务机构。
- 直辖市、县(市)辖区内原住民人口达二万人以上者,得设立因应原住民族特殊文化之原住民公立就业服务机构。
- 前两项公立就业服务机构设置准则,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十三条 (公立就业服务机构收取费用之原则)
- 公立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服务,以免费为原则。但接受雇主委托招考人才所需之费用,得向雇主收取之。
第十四条 (公立就业服务机构之义务)
- 公立就业服务机构对于求职人及雇主申请求职、求才登记,不得拒绝。但其申请有违反法令或拒绝提供为推介就业所需之资料者,不在此限。
第十五条
- (删除)
第十六条 (公立就业服务机构应提供就业市场之资讯)
- 公立就业服务机构应搜集、整理、分析其业务区域内之薪资变动、人力供需及未来展望等资料,提供就业市场资讯。
第十七条 (公立就业服务机构对求职人应提供之服务项目)
- 公立就业服务机构对求职人应先提供就业谘询,再依就业谘询结果或职业辅导评量,推介就业、职业训练、技能检定、创业辅导、进行转介或失业认定及转请核发失业给付。
- 前项服务项目及内容,应作成纪录。
- 第一项就业谘询、职业辅导及其他相关事项之办法,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十八条 (学生职业辅导)
- 公立就业服务机构与其业务区域内之学校应密切联系,协助学校办理学生职业辅导工作,并协同推介毕业学生就业或参加职业训练及就业后辅导工作。
第十九条 (对缺乏工作知能之求职人之辅导)
- 公立就业服务机构为辅导缺乏工作知能之求职人就业,得推介其参加职业训练;对职业训练结训者,应协助推介其就业。
第二十条 (对申请就业保险失业给付者之协助)
- 公立就业服务机构对申请就业保险失业给付者,应推介其就业或参加职业训练。
第三章 促进就业
编辑第二十一条 (促进就业之方法)
- 政府应依就业与失业状况相关调查资料,策订人力供需调节措施,促进人力资源有效运用及国民就业。
第二十二条 (全国性就业资讯网之建立)
- 中央主管机关为促进地区间人力供需平衡并配合就业保险失业给付之实施,应建立全国性之就业资讯网。
第二十三条 (经济不景气时之应变措施)
- 中央主管机关于经济不景气致大量失业时,得鼓励雇主协商工会或劳工,循缩减工作时间、调整薪资、办理教育训练等方式,以避免裁减员工;并得视实际需要,加强实施职业训练或采取创造临时就业机会、办理创业贷款利息补贴等辅导措施;必要时,应发给相关津贴或补助金,促进其就业。
- 前项利息补贴、津贴与补助金之申请资格条件、项目、方式、期间、经费来源及其他应遵行事项之办法,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二十四条 (自愿就业人员之促进就业计画)
- 主管机关对下列自愿就业人员,应订定计画,致力促进其就业;必要时,得发给相关津贴或补助金:
- 一、独力负担家计者。
- 二、中高龄者。
- 三、身心障碍者。
- 四、原住民。
- 五、低收入户或中低收入户中有工作能力者。
- 六、长期失业者。
- 七、二度就业妇女。
- 八、家庭暴力被害人。
- 九、更生受保护人。
- 十、其他经中央主管机关认为有必要者。
- 前项计画应定期检讨,落实其成效。
- 第一项津贴或补助金之申请资格、金额、期间、经费来源及其他相关事项之办法,由主管机关定之。
第二十五条 (残障者及中高龄者之就业机会)
- 公立就业服务机构应主动争取适合身心障碍者及中高龄者之就业机会,并定期公告。
第二十六条 (妇女再就业之辅导及职业训练)
- 主管机关为辅导独力负担家计者就业,或因妊娠、分娩或育儿而离职之妇女再就业,应视实际需要,办理职业训练。
第二十七条 (对残障者及原住民之训练)
- 主管机关为协助身心障碍者及原住民适应工作环境,应视实际需要,实施适应训练。
第二十八条 (残障者及原住民就业后之追踪访问)
- 公立就业服务机构推介身心障碍者及原住民就业后,应办理追踪访问,协助其工作适应。
第二十九条 (低、中低收入户中具工作能力者之协助)
- 直辖市及县(市)主管机关应将辖区内低收入户及中低收入户中有工作能力者,列册送当地公立就业服务机构,推介就业或参加职业训练。
- 公立就业服务机构推介之求职人为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或家庭暴力被害人中有工作能力者,其应征工作所需旅费,得酌予补助。
第三十条 (退伍者就业之协助)
- 公立就业服务机构应与当地役政机关密切联系,协助推介退伍者就业或参加职业训练。
第三十一条 (更生保护人就业之协助)
- 公立就业服务机构应与更生保护会密切联系,协助推介受保护人就业或参加职业训练。
第三十二条 (编列预算以促进国民就业)
- 主管机关为促进国民就业,应按年编列预算,依权责执行本法规定措施。
- 中央主管机关得视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实际财务状况,予以补助。
第三十三条 (资遣员工之列册通报)
- 雇主资遣员工时,应于员工离职之十日前,将被资遣员工之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担任工作、资遣事由及需否就业辅导等事项,列册通报当地主管机关及公立就业服务机构。但其资遣系因天灾、事变或其他不可抗力之情事所致者,应自被资遣员工离职之日起三日内为之。
- 公立就业服务机构接获前项通报资料后,应依被资遣人员之志愿、工作能力,协助其再就业。
第三十三条之一 (委任或委托办理)
- 中央主管机关得将其于本法所定之就业服务及促进就业掌理事项,委任所属就业服务机构或职业训练机构、委办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委托相关机关(构)、团体办理之。
第四章 民间就业服务
编辑第三十四条 (私立就业机构设立许可)
- 私立就业服务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向主管机关申请设立许可,经发给许可证后,始得从事就业服务业务;其许可证并应定期更新之。
- 未经许可,不得从事就业服务业务。但依法设立之学校、职业训练机构或接受政府机关委托办理训练、就业服务之机关(构),为其毕业生、结训学员或求职人免费办理就业服务者,不在此限。
- 第一项私立就业服务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之设立许可条件、期间、废止许可、许可证更新及其他管理事项之办法,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三十五条 (私立就业服务机构之业务及收费)
- 私立就业服务机构得经营下列就业服务业务:
- 一、职业介绍或人力仲介业务。
- 二、接受委任招募员工。
- 三、协助国民釐定生涯发展计画之就业谘询或职业心理测验。
- 四、其他经中央主管机关指定之就业服务事项。
- 私立就业服务机构经营前项就业服务业务得收取费用;其收费项目及金额,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三十六条 (私立就业服务机构之专业人员)
- 私立就业服务机构应置符合规定资格及数额之就业服务专业人员。
- 前项就业服务专业人员之资格及数额,于私立就业服务机构许可及管理办法中规定之。
第三十七条 (就业服务专业人员行为之禁止)
- 就业服务专业人员不得有下列情事:
- 一、允许他人假藉本人名义从事就业服务业务。
- 二、违反法令执行业务。
第三十八条 (私立就业服务机构办理仲介业务)
- 办理下列仲介业务之私立就业服务机构,应以公司型态组织之。但由中央主管机关设立,或经中央主管机关许可设立、指定或委任之非营利性机构或团体,不在此限:
- 一、仲介外国人至中华民国境内工作。
- 二、仲介香港或澳门居民、大陆地区人民至台湾地区工作。
- 三、仲介本国人至台湾地区以外之地区工作。
第三十九条 (私立就业服务机构接受检查之义务)
- 私立就业服务机构应依规定备置及保存各项文件资料,于主管机关检查时,不得规避、妨碍或拒绝。
第四十条 (禁止行为之情形)
- 私立就业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从事就业服务业务,不得有下列情事:
- 一、办理仲介业务,未依规定与雇主或求职人签订书面契约。
- 二、为不实或违反第五条第一项规定之广告或揭示。
- 三、违反求职人意思,留置其国民身分证、工作凭证或其他证明文件。
- 四、扣留求职人财物或收取推介就业保证金。
- 五、要求、期约或收受规定标准以外之费用,或其他不正利益。
- 六、行求、期约或交付不正利益。
- 七、仲介求职人从事违背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之工作。
- 八、接受委任办理聘雇外国人之申请许可、招募、引进或管理事项,提供不实资料或健康检查检体。
- 九、办理就业服务业务有恐吓、诈欺、侵占或背信情事。
- 十、违反雇主之意思,留置许可文件或其他相关文件。
- 十一、对主管机关规定之报表,未依规定填写或填写不实。
- 十二、未依规定办理变更登记、停业申报或换发、补发证照。
- 十三、未依规定揭示私立就业服务机构许可证、收费项目及金额明细表、就业服务专业人员证书。
- 十四、经主管机关处分停止营业,其期限尚未届满即自行继续营业。
- 十五、办理就业服务业务,未善尽受任事务,致雇主违反本法或依本法所发布之命令。
- 十六、租借或转租私立就业服务机构许可证或就业服务专业人员证书。
- 十七、接受委任引进之外国人入国三个月内发生行踪不明之情事,并于一年内达一定之人数及比率者。
- 前项第十七款之人数、比率及查核方式等事项,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四十一条 (委托者资料之保存)
- 接受委托登载或传播求才广告者,应自广告之日起,保存委托者之姓名或名称、住所、电话、国民身分证统一编号或事业登记字号等资料二个月,于主管机关检查时,不得规避、妨碍或拒绝。
第五章 外国人之聘雇与管理
编辑第四十二条 (聘雇外国人之限制)
- 为保障国民工作权,聘雇外国人工作,不得妨碍本国人之就业机会、劳动条件、国民经济发展及社会安定。
第四十三条 (外国人在国内工作之规定)
- 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外国人未经雇主申请许可,不得在中华民国境内工作。
第四十四条 (非法容留之禁止)
- 任何人不得非法容留外国人从事工作。
第四十五条 (媒介外国人之禁止)
- 任何人不得媒介外国人非法为他人工作。
第四十六条 (外国人在我国境内从事工作之限制)
- 雇主聘雇外国人在中华民国境内从事之工作,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以下列各款为限:
- 一、专门性或技术性之工作。
- 二、华侨或外国人经政府核准投资或设立事业之主管。
- 三、下列学校教师:
- (一)公立或经立案之私立大专以上校院或外国侨民学校之教师。
- (二)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级中等以下学校之合格外国语文课程教师。
- (三)公立或已立案私立实验高级中等学校双语部或双语学校之学科教师。
- 四、依补习及进修教育法立案之短期补习班之专任外国语文教师。
- 五、运动教练及运动员。
- 六、宗教、艺术及演艺工作。
- 七、商船、工作船及其他经交通部特许船舶之船员。
- 八、海洋渔捞工作。
- 九、家庭帮佣及看护工作。
- 十、为因应国家重要建设工程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中央主管机关指定之工作。
- 十一、其他因工作性质特殊,国内缺乏该项人才,在业务上确有聘雇外国人从事工作之必要,经中央主管机关专案核定者。
- 从事前项工作之外国人,其工作资格及审查标准,由中央主管机关会商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定之。
- 雇主依第一项第八款至第十款规定聘雇外国人,须订立书面劳动契约,并以定期契约为限;其未定期限者,以聘雇许可之期限为劳动契约之期限。续约时,亦同。
第四十七条 (聘雇外国人前之措施)
- 雇主聘雇外国人从事前条第一项第八款至第十一款规定之工作,应先以合理劳动条件在国内办理招募,经招募无法满足其需要时,始得就该不足人数提出申请,并应于招募时,将招募全部内容通知其事业单位之工会或劳工,并于外国人预定工作之场所公告之。
- 雇主依前项规定在国内办理招募时,对于公立就业服务机构所推介之求职人,非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
第四十八条 (聘雇外国人之申请许可及其例外)
- 雇主聘雇外国人工作,应检具有关文件,向中央主管机关申请许可。但有下列情形之一,不须申请许可:
- 一、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学术研究机构聘请外国人担任顾问或研究工作者。
- 二、外国人与在中华民国境内设有户籍之国民结婚,且获准居留者。
- 三、受聘雇于公立或经立案之私立大学进行讲座、学术研究经教育部认可者。
- 前项申请许可、废止许可及其他有关聘雇管理之办法,由中央主管机关会商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定之。
- 第一项受聘雇外国人入境前后之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由中央卫生主管机关会商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 前项受聘雇外国人入境后之健康检查,由中央卫生主管机关指定医院办理之;其受指定之资格条件、指定、废止指定及其他管理事项之办法,由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定之。
- 受聘雇之外国人健康检查不合格经限令出国者,雇主应即督促其出国。
- 中央主管机关对从事第四十六条第一项第八款至第十一款规定工作之外国人,得规定其国别及数额。
第四十八条之一 (首次雇用外佣应参加聘前讲习)
- 本国雇主于第一次聘雇外国人从事家庭看护工作或家庭帮佣前,应参加主管机关或其委托非营利组织办理之聘前讲习,并于申请许可时检附已参加讲习之证明文件。
- 前项讲习之对象、内容、实施方式、受委托办理之资格、条件及其他应遵行事项之办法,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四十九条 (驻华使领馆及驻华外国机构聘雇外国人之规定)
- 各国驻华使领馆、驻华外国机构、驻华各国际组织及其人员聘雇外国人工作,应向外交部申请许可;其申请许可、废止许可及其他有关聘雇管理之办法,由外交部会商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五十条 (聘雇外国留学生及侨生之规定)
- 雇主聘雇下列学生从事工作,得不受第四十六条第一项规定之限制;其工作时间除寒暑假外,每星期最长为二十小时:
- 一、就读于公立或已立案私立大专校院之外国留学生。
- 二、就读于公立或已立案私立高级中等以上学校之侨生及其他华裔学生。
第五十一条 (缴纳就业安定费)
- 雇主聘雇下列外国人从事工作,得不受第四十六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四十七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三项、第四项、第五十七条第五款、第七十二条第四款及第七十四条规定之限制,并免依第五十五条规定缴纳就业安定费:
- 一、获准居留之难民。
- 二、获准在中华民国境内连续受聘雇从事工作,连续居留满五年,品行端正,且有住所者。
- 三、经获准与其在中华民国境内设有户籍之直系血亲共同生活者。
- 四、经取得永久居留者。
- 前项第一款、第三款及第四款之外国人得不经雇主申请,迳向中央主管机关申请许可。
- 外国法人为履行承揽、买卖、技术合作等契约之需要,须指派外国人在中华民国境内从事第四十六条第一项第一款或第二款契约范围内之工作,于中华民国境内未设立分公司或代表人办事处者,应由订约之事业机构或授权之代理人,依第四十八条第二项及第三项所发布之命令规定申请许可。
第五十二条 (聘雇外国人期满之申请展延)
- 聘雇外国人从事第四十六条第一项第一款至第七款及第十一款规定之工作,许可期间最长为三年,期满有继续聘雇之需要者,雇主得申请展延。
- 聘雇外国人从事第四十六条第一项第八款至第十款规定之工作,许可期间最长为三年。有重大特殊情形者,雇主得申请展延,其情形及期间由行政院以命令定之。但属重大工程者,其展延期间,最长以六个月为限。
- 前项每年得引进总人数,依外籍劳工聘雇警戒指标,由中央主管机关邀集相关机关、劳工、雇主、学者代表协商之。
- 受聘雇之外国人于聘雇许可期间无违反法令规定情事而因聘雇关系终止、聘雇许可期间届满出国或因健康检查不合格经返国治疗再检查合格者,得再入国工作。但从事第四十六条第一项第八款至第十款规定工作之外国人,应出国一日后始得再入国工作,且其在中华民国境内工作期间,累计不得逾十二年。
- 从事第四十六条第一项第九款规定家庭看护工作之外国人,且经专业训练或自力学习,而有特殊表现,符合中央主管机关所定之资格、条件者,其在中华民国境内工作期间累计不得逾十四年。
- 前项资格、条件、认定方式及其他相关事项之标准,由中央主管机关会商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定之。
第五十三条 (外国人转换雇主之规定)
- 雇主聘雇之外国人于聘雇许可有效期间内,如需转换雇主或受聘雇于二以上之雇主者,应由新雇主申请许可。申请转换雇主时,新雇主应检附受聘雇外国人之离职证明文件。
- 第五十一条第一项第一款、第三款及第四款规定之外国人已取得中央主管机关许可者,不适用前项之规定。
- 受聘雇从事第四十六条第一项第一款至第七款规定工作之外国人转换雇主或工作者,不得从事同条项第八款至第十一款规定之工作。
- 受聘雇从事第四十六条第一项第八款至第十一款规定工作之外国人,不得转换雇主或工作。但有第五十九条第一项各款规定之情事,经中央主管机关核准者,不在此限。
- 前项受聘雇之外国人经许可转换雇主或工作者,其受聘雇期间应合并计算之,并受第五十二条规定之限制。
第五十四条 (不予核发许可或得中止引进外国人之情形)
- 雇主聘雇外国人从事第四十六条第一项第八款至第十一款规定之工作,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中央主管机关应不予核发招募许可、聘雇许可或展延聘雇许可之一部或全部;其已核发招募许可者,得中止引进:
- 一、于外国人预定工作之场所有第十条规定之罢工或劳资争议情事。
- 二、于国内招募时,无正当理由拒绝聘雇公立就业服务机构所推介之人员或自行前往求职者。
- 三、聘雇之外国人行踪不明或藏匿外国人达一定人数或比例。
- 四、曾非法雇用外国人工作。
- 五、曾非法解雇本国劳工。
- 六、因聘雇外国人而降低本国劳工劳动条件,经当地主管机关查证属实。
- 七、聘雇之外国人妨害社区安宁秩序,经依社会秩序维护法裁处。
- 八、曾非法扣留或侵占所聘雇外国人之护照、居留证件或财物。
- 九、所聘雇外国人遣送出国所需旅费及收容期间之必要费用,经限期缴纳届期不缴纳。
- 十、于委任招募外国人时,向私立就业服务机构要求、期约或收受不正利益。
- 十一、于办理聘雇外国人之申请许可、招募、引进或管理事项,提供不实或失效资料。
- 十二、刊登不实之求才广告。
- 十三、不符申请规定经限期补正,届期未补正。
- 十四、违反本法或依第四十八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十九条所发布之命令。
- 十五、其他违反保护劳工之法令情节重大者。
- 前项第三款至第十五款规定情事,以申请之日前二年内发生者为限。
- 第一项第三款之人数、比例,由中央主管机关公告之。
第五十五条 (就业安定费之规定及用途)
- 雇主聘雇外国人从事第四十六条第一项第八款至第十款规定之工作,应向中央主管机关设置之就业安定基金专户缴纳就业安定费,作为加强办理有关促进国民就业、提升劳工福祉及处理有关外国人聘雇管理事务之用。
- 前项就业安定费之数额,由中央主管机关考量国家经济发展、劳动供需及相关劳动条件,并依其行业别及工作性质会商相关机关定之。
- 雇主或被看护者符合社会救助法规定之低收入户或中低收入户、依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领取生活补助费,或依老人福利法领取中低收入生活津贴者,其聘雇外国人从事第四十六条第一项第九款规定之家庭看护工作,免缴纳第一项之就业安定费。
- 第一项受聘雇之外国人有连续旷职三日失去联系或聘雇关系终止之情事,经雇主依规定通知而废止聘雇许可者,雇主无须再缴纳就业安定费。
- 雇主未依规定期限缴纳就业安定费者,得宽限三十日;于宽限期满仍未缴纳者,自宽限期满之翌日起至完纳前一日止,每逾一日加征其未缴就业安定费百分之零点三滞纳金。但以其未缴之就业安定费百分之三十为限。
- 加征前项滞纳金三十日后,雇主仍未缴纳者,由中央主管机关就其未缴纳之就业安定费及滞纳金移送强制执行,并得废止其聘雇许可之一部或全部。
- 主管机关并应定期上网公告基金运用之情形及相关会议纪录。
第五十六条 (雇主应通知主管机关之规定)
- 受聘雇之外国人有连续旷职三日失去联系或聘雇关系终止之情事,雇主应于三日内以书面通知当地主管机关、入出国管理机关及警察机关。但受聘雇之外国人有旷职失去联系之情事,雇主得以书面通知入出国管理机关及警察机关执行查察。
第五十七条 (雇主行为之限制)
- 雇主聘雇外国人不得有下列情事:
- 一、聘雇未经许可、许可失效或他人所申请聘雇之外国人。
- 二、以本人名义聘雇外国人为他人工作。
- 三、指派所聘雇之外国人从事许可以外之工作。
- 四、未经许可,指派所聘雇从事第四十六条第一项第八款至第十款规定工作之外国人变更工作场所。
- 五、未依规定安排所聘雇之外国人接受健康检查或未依规定将健康检查结果函报卫生主管机关。
- 六、因聘雇外国人致生解雇或资遣本国劳工之结果。
- 七、对所聘雇之外国人以强暴胁迫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强制其从事劳动。
- 八、非法扣留或侵占所聘雇外国人之护照、居留证件或财物。
- 九、其他违反本法或依本法所发布之命令。
第五十八条 (申请递补)
- 外国人于聘雇许可有效期间内,因不可归责于雇主之原因出国、死亡或发生行踪不明之情事经依规定通知入出国管理机关及警察机关满六个月仍未查获者,雇主得向中央主管机关申请递补。
- 雇主聘雇外国人从事第四十六条第一项第九款规定之家庭看护工作,因不可归责之原因,并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亦得向中央主管机关申请递补:
- 一、外国人于入出国机场或收容单位发生行踪不明之情事,依规定通知入出国管理机关及警察机关。
- 二、外国人于雇主处所发生行踪不明之情事,依规定通知入出国管理机关及警察机关满三个月仍未查获。
- 三、外国人于聘雇许可有效期间内经雇主同意转换雇主或工作,并由新雇主接续聘雇或出国者。
- 前二项递补之聘雇许可期间,以补足原聘雇许可期间为限;原聘雇许可所馀期间不足六个月者,不予递补。
第五十九条 (转换雇主或工作之情形)
- 外国人受聘雇从事第四十六条第一项第八款至第十一款规定之工作,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经中央主管机关核准,得转换雇主或工作:
- 一、雇主或被看护者死亡或移民者。
- 二、船舶被扣押、沉没或修缮而无法继续作业者。
- 三、雇主关厂、歇业或不依劳动契约给付工作报酬经终止劳动契约者。
- 四、其他不可归责于受聘雇外国人之事由者。
- 前项转换雇主或工作之程序,由中央主管机关另定之。
第六十条 (对聘雇之外国人遣送回国应负担费用者之顺序)
- 雇主所聘雇之外国人,经入出国管理机关依规定遣送出国者,其遣送所需之旅费及收容期间之必要费用,应由下列顺序之人负担:
- 一、非法容留、聘雇或媒介外国人从事工作者。
- 二、遣送事由可归责之雇主。
- 三、被遣送之外国人。
- 前项第一款有数人者,应负连带责任。
- 第一项费用,由就业安定基金先行垫付,并于垫付后,由该基金主管机关通知应负担者限期缴纳;届期不缴纳者,移送强制执行。
- 雇主所缴纳之保证金,得检具缴纳保证金款项等相关证明文件,向中央主管机关申请返还。
第六十一条 (丧葬事务之处理)
- 外国人在受聘雇期间死亡,应由雇主代为处理其有关丧葬事务。
第六十二条 (得派员实施检查之机关)
- 主管机关、入出国管理机关、警察机关、海岸巡防机关或其他司法警察机关得指派人员携带证明文件,至外国人工作之场所或可疑有外国人违法工作之场所,实施检查。
- 对前项之检查,雇主、雇主代理人、外国人及其他有关人员不得规避、妨碍或拒绝。
第六章 罚则
编辑第六十三条 (罚则)
- 违反第四十四条或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者,处新台币十五万元以上七十五万元以下罚锾。五年内再违反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新台币一百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 法人之代表人、法人或自然人之代理人、受雇人或其他从业人员,因执行业务违反第四十四条或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者,除依前项规定处罚其行为人外,对该法人或自然人亦科处前项之罚锾或罚金。
第六十四条 (罚则)
- 违反第四十五条规定者,处新台币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锾。五年内再违反者,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新台币六十万元以下罚金。
- 意图营利而违反第四十五条规定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新台币一百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 法人之代表人、法人或自然人之代理人、受雇人或其他从业人员,因执行业务违反第四十五条规定者,除依前二项规定处罚其行为人外,对该法人或自然人亦科处各该项之罚锾或罚金。
第六十五条 (罚则)
- 违反第五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一款、第四款、第五款、第三十四条第二项、第四十条第二款、第七款至第九款规定者,处新台币三十万元以上一百五十万元以下罚锾。
- 未经许可从事就业服务业务违反第四十条第二款、第七款至第九款规定者,依前项规定处罚之。
第六十六条 (罚则)
- 违反第四十条第五款规定者,按其要求、期约或收受超过规定标准之费用或其他不正利益相当之金额,处十倍至二十倍罚锾。
- 未经许可从事就业服务业务违反第四十条第五款规定者,依前项规定处罚之。
第六十七条 (罚则)
- 违反第五条第二项第二款、第三款、第十条、第三十六条第一项、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一款、第三款、第四款、第六款、第十款至第十七款、第五十七条第五款、第八款、第九款或第六十二条第二项规定,处新台币六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锾。
- 未经许可从事就业服务业务违反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一款、第三款、第四款、第六款或第十款规定者,依前项规定处罚之。
第六十八条 (罚则)
- 违反第九条、第三十三条第一项、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三条、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第三款、第四款或第六十一条规定者,处新台币三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锾。
- 违反第五十七条第六款规定者,按被解雇或资遣之人数,每人处新台币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锾。
- 违反第四十三条规定之外国人,应即令其出国,不得再于中华民国境内工作。
- 违反第四十三条规定或有第七十四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事之外国人,经限期令其出国,届期不出国者,入出国管理机关得强制出国,于未出国前,入出国管理机关得收容之。
第六十九条 (停业处分)
- 私立就业服务机构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由主管机关处一年以下停业处分:
- 一、违反第四十条第一项第四款至第六款、第八款或第四十五条规定。
- 二、同一事由,受罚锾处分三次,仍未改善。
- 三、一年内受罚锾处分四次以上。
第七十条 (废止设立许可)
- 私立就业服务机构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主管机关得废止其设立许可:
- 一、违反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第二款、第七款、第九款或第十四款规定。
- 二、一年内受停业处分二次以上。
- 私立就业服务机构经废止设立许可者,其负责人或代表人于二年内再行申请设立私立就业服务机构,主管机关应不予受理。
第七十一条 (废止就业服务专业人员证书)
- 就业服务专业人员违反第三十七条规定者,中央主管机关得废止其就业服务专业人员证书。
第七十二条 (废止招募及聘雇许可之一部或全部)
- 雇主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应废止其招募许可及聘雇许可之一部或全部:
- 一、有第五十四条第一项各款所定情事之一。
- 二、有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第六款至第九款规定情事之一。
- 三、有第五十七条第三款、第四款规定情事之一,经限期改善,届期未改善。
- 四、有第五十七条第五款规定情事,经卫生主管机关通知办理仍未办理。
- 五、违反第六十条规定。
第七十三条 (废止聘雇许可)
- 雇主聘雇之外国人,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废止其聘雇许可:
- 一、为申请许可以外之雇主工作。
- 二、非依雇主指派即自行从事许可以外之工作。
- 三、连续旷职三日失去联系或聘雇关系终止。
- 四、拒绝接受健康检查、提供不实检体、检查不合格、身心状况无法胜任所指派之工作或罹患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指定之传染病。
- 五、违反依第四十八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十九条所发布之命令,情节重大。
- 六、违反其他中华民国法令,情节重大。
- 七、依规定应提供资料,拒绝提供或提供不实。
第七十四条 (即令出国)
- 聘雇许可期间届满或经依前条规定废止聘雇许可之外国人,除本法另有规定者外,应即令其出国,不得再于中华民国境内工作。
- 受聘雇之外国人有连续旷职三日失去联系情事者,于废止聘雇许可前,入出国业务之主管机关得即令其出国。
-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不适用第一项关于即令出国之规定:
- 一、依本法规定受聘雇从事工作之外国留学生、侨生或华裔学生,聘雇许可期间届满或有前条第一款至第五款规定情事之一。
- 二、受聘雇之外国人于受聘雇期间,未依规定接受定期健康检查或健康检查不合格,经卫生主管机关同意其再检查,而再检查合格。
第七十五条 (罚锾之主管机关)
- 本法所定罚锾,由直辖市及县(市)主管机关处罚之。
第七十六条 (强制执行)
- 依本法所处之罚锾,经限期缴纳,届期未缴纳者,移送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编辑第七十七条 (本法修正前聘雇外国人之规定)
- 本法修正施行前,已依有关法令申请核准受聘雇在中华民国境内从事工作之外国人,本法修正施行后,其原核准工作期间尚未届满者,在届满前,得免依本法之规定申请许可。
第七十八条 (驻华使领馆及驻华外国机构之眷属申请工作许可之规定)
- 各国驻华使领馆、驻华外国机构及驻华各国际组织人员之眷属或其他经外交部专案汇报中央主管机关之外国人,其在中华民国境内有从事工作之必要者,由该外国人向外交部申请许可。
- 前项外国人在中华民国境内从事工作,不适用第四十六条至第四十八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二条至第五十六条、第五十八条至第六十一条及第七十四条规定。
- 第一项之申请许可、废止许可及其他应遵行事项之办法,由外交部会同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七十九条 (无国籍人及具双重国籍者受聘雇之规定)
- 无国籍人、中华民国国民兼具外国国籍而未在国内设籍者,其受聘雇从事工作,依本法有关外国人之规定办理。
第八十条 (大陆地区人民受聘雇之准用)
- 大陆地区人民受聘雇于台湾地区从事工作,其聘雇及管理,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准用第五章相关之规定。
第八十一条 (审查及证照费)
- 主管机关依本法规定受理申请许可及核发证照,应收取审查费及证照费;其费额,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八十二条 (施行细则)
- 本法施行细则,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八十三条 (施行日)
- 本法施行日期,除中华民国九十一年一月二十一日修正公布之第四十八条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由行政院以命令定之,及中华民国九十五年五月五日修正之条文自中华民国九十五年七月一日施行外,自公布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