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传/传06
这份文献应使用传统汉字,而非简化字。校对时应以原文为准,特别注意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的一对多的对应关系以及异体字的使用。如果无法直接校对原文,请勿进行机器或人工转换,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问题。 一般而言,文献应保留其底本所使用的汉字。汉字简化方案于1956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施行,1969年在新加坡施行。施行之前的文献(如1956年前的文献、未施行简化字的地区文献,以及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之前的联合国文件)通常应保留使用传统汉字。在汉字简化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只有部分汉字被简化的文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边界条约等)通常应以原文形式保存。 |
传五 ◄ | 居士传 传六 |
► 传七 |
|
居士传六
编辑竟陵文宣王传
编辑竟陵文宣王萧子良者。字云英。齐武帝第二子也。宋顺帝升明三年为会稽太守。督五郡。封闻喜公。自孝武时征求急速。以郡县迟缓。始遣台使。自此公役劳扰。齐既受禅。文宣尽陈其弊。请罢之。建元二年。以母忧去官。仍为丹阳尹。开私仓赈属县贫人。请修复古塘。并垦荒田数千顷。高帝纳之。会迁官事寝。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进号车骑将军。时水旱不时。请原除逋租。又请宽刑息役轻赋省徭及罢征交州兵。五年正位司徒。移居鸡笼山西邸。招致名僧讲论佛法。造经呗新声。武帝初好射雉。文宣谏止之。及永明末。将复射雉。文宣复上书曰。忽闻外议。当更射雉。臣下情震越。心怀忧悚。夫卫生保命人兽不殊。重躯爱体彼我无异。故礼云闻其声不食其肉。见其生不忍其死。岂可以万乘之尊降同匹夫之乐。天杀无辜伤仁害福。菩萨不杀寿命得长。施物安乐自无恐怖。不恼众生身无患苦。臣见此果报。所以日夜劬勤厉身奉法。陛下常日舍财修福。臣私心颙颙尚恨其少。岂可今日复见此事。一损福业追悔便难。愿陛下照臣此诚。曲加三思。帝虽不尽纳而深见宠嘉。居常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文宣敬信尤笃。数于邸园营斋戒。大集朝臣僧众赋食行水。或躬亲其事。一夕梦东方普光世界天王如来说净住净行法门。因着净住子。净住者。梵语布萨。谓净身口意如戒而住也。书凡三十一篇。其归信门云。如来愍念众生。爱同一子。所以垂形丈六。表现灵仪。显发众生欣乐瞻睹。闻声者证道。见形者解脱。今者虽禀精灵。昏惑障重。进不睹相好庄严。退不闻八音辨说。将由罪业深重。烦恼牢固。深忧恶道无由可绝。岂容顺默使流晏安。自不坚强其志忘身舍命捍劳忍苦衔悲恻怆者。将恐烦恼炽火无由而灭。无明重暗开了未期。譬如牢狱重囚具婴众苦。抱长枷梏大械。带金钳负铁锁。脓疮秽烂臭恶缠匝。而欲以此床求见国主贵臣。虽复一心无怠。何由而果。何以故。以其具诸罪恶不离苦具。故若去枷脱锁。洗垢严服。王不我碍自然而现。今欲归信亦复如斯。将见如来相好光明者。先当净身口意。洗除心垢。六尘爱染永灭不起。十恶重障净尽无余。业累既除表里俱净。方可运明想于迦维。标清心于宝刹。去诸尘劳入归信门。必然仰睹法身无础。敬礼诸佛求哀忏悔。既悔已后。常行柔软调和心。堪受心。不放逸心。寂灭心。真正心。不杂心。无贪吝心。胜心。大心。慈悲安乐心。善欢喜心。度一切心。守护众生心。无我所心。如来心。发如是等广胜妙心。专求多闻。修离欲定。奉戒清净念报恩德。常怀悦豫不舍众生。其克责身心门云。身为苦本。自所造集。于生死中。复增恶业。是故特须深自克责。经云。见人之过。口不得言。己身有恶。则应发露。书云。君子扬人之美。不伐其善。内外之教。其本均同。所以称内外者。本非形分。但由心异。若出家之人观空无常。厌离生死。行出世法。是则为内。乖此为外。在家之人归崇三宝。持戒修善奉行礼义。是则为内。乖此为外。若欲修行。先自克责。当知求进是假名。退检是实法。愚暗灭则慧光发。四相迁则戒德显。故知廉退者进之兆也。贪进者退之萌也。夫求而获者虚。情有所着则取。倾危失坠之苦。此外道之法也。退而获者实。意无所恋故得。常安涅盘之乐。斯佛道之法也。当知克责心口是八正之路。捡察身行是解脱之踪。其惭愧门云。经云。惭愧得具足。能灭暗障故。又云。惭愧如铁钩。能制人非法。若无惭愧。与诸禽兽无相异也。惭愧之义以不及为本。今既理妙难精。触向乖背一念之间。造过无量。过无量故。惭愧亦应无量。其中枝派不可缕述。姑举一端。养生之急在于衣食。由此衣食劳乱极深。所须缯纩皮革。无不损生残命。着他皮肉还养皮肉。乃至食啖一粒之食。非用功夫无由入口。推度前功商量我腹。上入下出常流不止。而于其中选择精肥。进纳软滑贪嗜美味。无羞无耻。须臾栾改。臭不可近。何有智者于食生贪。若生贪者。大须惭愧。与彼畜兽复何助别。其大忍恶对门云。夫道从苦生。不由乐果。德凭功建。非情所集。故经云。忍辱第一道。于诸众生心无碍故。以其在苦。则多碍多恼起不善业。今所以得无碍者。良以在碍而修无碍。故碍而不为碍。既于碍而无所碍。岂非忍力之所致乎。经云。娑婆世界五浊之刹。五痛五烧具诸恶报。是故发大乘者多来此土。以救苦为资粮。以拔恼为要行。此土一日修善。胜于他方净国百千万劫。夫欲发广大心行菩萨行。自必履危涉险备受艰难。蹈炽火历冰霜。撄苦切。甘楚毒。于万苦中能忍受者。则道场可践。若无此恼。忍何从生。籍此烦恼起我诸善。所谓尘劳之俦为如来种。当知忍者有力。大人功德之本。所谓忍痛痒。忍思想。忍疾病。忍饥苦。忍疲劳。忍寒暑。忍忧悲。忍热恼。忍恶骂无耻辱。忍挝打无恚碍。忍贪欲无爱着。忍㤭慢无背道。忍所难忍。忍所难行。忍所难作。忍所难办。能行此者。真可谓大忍辱矣。其劝请增进门云。劝请者殷勤之至意也。由发殷勤之意。则愿善之情深矣。劝请有二。劝请众生修行戒善。具诸德本。劝请诸佛救护众生。说法久住。十方四恶趣。我今悉劝请。修持诸戒行。获得于人身。十方一切人。我今悉劝请。令修十善业。得生于天上。十方诸天人。我今悉劝请。立登正定聚。得离于恶道。十方诸学人。我今悉劝请。觉察诸烦恼。速登无学地。十方阿罗汉。我今悉劝请。知非究竟位。唯有一佛乘。十方辟支佛。我今悉劝请。成就大悲智。教化诸众生。人天二乘众。我今悉劝请。体觉如来藏。修习菩萨行。一切诸菩萨。我今悉劝请。修行十度行。速登于十地。兜率天菩萨。我今悉劝请。常转不退轮。速下度群生。菩萨智未明。我今悉劝请。金刚灭尘累。显发真实相。十方一切佛。初成正觉者。我请转法轮。安乐诸众生。十方一切佛。若欲舍寿命。我今归命请。愿久住于世。如是佛菩萨。我今皆劝请。发此殷勤心。是故稽首礼。其随喜万善门云。众生以愚惑故。多怀嫉妒增上之心。是以见人行善则生恶想。摧毁破坏不令成就。然彼前人未必损行。而嫉妒者妄增恼热。增长惑业生死不绝。是以圣人调心制意。行此随喜。亦复劝请众生如说奉行。十方一切众。所有微细善。仁义及礼智。孝养谦恭等。慈和及爱敬。廉贞清洁行。若有如是善。我今悉随喜。离欲在家人。奉修如来戒。三归五八戒。十善菩萨戒。清净诸律仪。离恶名闻者。如是诸功德。我今悉随喜。饭僧施法衣。浴除烦恼垢。救摄诸贫穷。饥寒露窘者。疾病艰危苦。施药悲怜业。如是等功德。我今悉随喜。旷路作好井。桥船度人物。园林池花果。施佛并供僧。渴乏除热恼。其福实无量。如是等功德。我今悉随喜。造经流法教。然灯发慧明。习诵及转读。决了诸义趣。若复为人说。倍增欢喜心。如是诸功德。我今悉随喜。建立诸塔庙。堂殿及宝刹。彩画及木像。金银铜石等。传写诸相好。显示于法身。如是诸功德。我今悉随喜。若有造僧房。床帐及卧具。令彼息心者。安意于禅林。出入苦空门。次第寂灭观。如是诸功德。我今悉随喜。如来大慈悲。善说诸法门。发生随喜行。令我等修学。随喜诸声闻。忍苦度生死。随喜诸菩萨。不舍恶道受。随喜十方佛。无畏天人尊。能于三界狱。引出诸众生。愿令众生类。悉得于佛道。是故我随喜。稽首礼诸佛。其回向佛道门云。回向者以不着为义。原一切众生备修万行。舍身命财。所以不得解脱生死者。皆缘耽着果报不能舍离。若能不执其心。修行摄度。随有微福回施群生向于佛道者。则于果报不复生着。便于生死萧然解脱。故经云。如所说修行。回向为大利。是以一切所作善业。皆应回向。兼劝众生不着果报。十方诸众生。所行微善业。仁孝及谦敬。慈爱柔和等。忠正修礼智。矜逮赈孤穷。如是世俗善。悉回向佛道。一切诸外道。种种勤苦行。五热炙其身。投岩赴水火。反缚涂炭等。无量诸邪见。今皆为回向。同归正觉道。一切清信士。归戒行十善。乃至诸女人。亦能修福德。又能善说法。开化众妙福。回向施群生。共成无上道。一切弟子众。闻声即解悟。善来成比丘。乃至四道果。方便及初观。空苦非常想。亦回施群生。共向无上道。十方诸辟支。自然成缘觉。深悟在别世。晓了因缘法。隐显化众生。独处乐善寂。如是兼一切。尽回向佛道。十方诸菩萨。请诵于经法。入禅出禅者。劝总行众善。如是等三善。一切众德本。亦回施众生。归向无上道。一切诸善等。乃至贤圣果。解空未能穷。有无不双尽。悉令与一切。同入真妙境。着回有相心。皆向解脱道。如是诸菩萨。我今劝回向。发此无着心。是故稽首礼。其他文多不具载。书成。开筵广第。集士庶为设讲。往复恳到。皆洒然动容。叹未曾有。九年都下大水。吴兴偏剧。文宣开仓赈救贫病。于第北立廨收养。给衣及药。十年领尚书令扬州刺史。本官如故。寻复尚书令加中书监。武帝不豫。诏使文宣辅政。文宣素不乐世务。乃推西昌候鸾。诏以鸾佐之。隆昌元年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之。见淮中鱼无算浮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齐书.广宏明集)。
知归子曰。余尝考田猎。不见于古帝王之世。虞书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商书曰。暨鸟兽鱼鳖。咸若其。及物之仁如此。驱而杀之岂其心乎。余观齐梁间君臣论议。往往能慈心爱物矣。充是心也。胜残去杀之风不难觏也。文宣所着净住子。行愿深净悲智两足。其游于佛海久如。不可以世智详矣。于是采着其言尤切要者。而以谏猎一书首之。
汪大绅曰。叙论具大悲心眼。齐梁间学佛人如萧子良者诚为希有。其克责身心一门尤为法要也。○允初近与吾书。自述往日超佛越祖大愿力。原来只是放失其心而不知求。近来始信得千圣万贤总法门。出不得求放心一语。此是众生往来三界疲极自息证验也。然吾不敢辄为之助喜。以允初有求心甚深甚重。以有求心求放心。将心觅心。求而又求。又要弄出无数伎俩。捏出无数鬼怪。放心不益甚乎。来书儒佛双关。一念舍不得佛。一念又舍不得儒。儒佛交争。朱子尝判为隐微深痼之疾。此放心之病之大者。允初其能觉之乎。允初性燥。每喜捻着一面令牌。道急急如律令者。安知不奉孟子为太上老君。硬捉一物把持定了为护身符乎。此瞒心之大者。非但放先其心而已。如上种种诸病。吾皆为允初打算过耒。吾安敢为之助喜。吾于是如法思惟。不轻不重。为允初打算出一退字来。又恐允初承虚接响。过了适检子良传说。那段因缘极是法要。直判出外道佛道。界限极是分明。吾遂决意将那退字助喜。留此一段因缘在传后发挥去者。第一要讲明求放心法要入手处。朱子道得好。不是将心觅心。只是一念悚然。心便在这里了。彻始彻终处。程子道得好。圣贤千言万语。只是要人将已放之心收入腔子里。自能寻向上去。此两则公案若能透得。以上所说病痛顿尔消杀去矣。允初允初。你说那求放心一句子。为学佛关键也。说得有来历。你看释迦老子至达摩以下诸位先生。与诸魔及一切外道做尽冤家对头。你道是甚意思。只为诸魔外道放失其心。流转三界轮回六道。万劫长夜。所以诸位先生苦苦哀哀劝他学问。佛说恒河沙数。祖说一字不立。只是要觉他本心而已。诸魔外道本心顿觉。便是佛。便是祖。本是一家眷属。你何苦放他去做出事来。为魔为外道。自取长夜之不妙乎。允初所说岂不有来历。然必如子良判出佛道外道。界限方得分明。魔道外道俱是绝顶聪明人。聪明反被聪明误。贪进不已放失其心。咄。魔了也。咄。外道了也。释迦老子也曾放失其心。贪进不已。直走到非非想天。咄外道了。也一念悚然。忽然退位本心。方得发现。所以子良说那求进是假名。退捡是实法。真是法要也。你看释迦老子不独与诸魔外道做尽冤家对头。且向一身中与五蕴.六根.六尘及一切山河大地做尽冤家对头。是甚意思。只为五蕴是放心的大浪子。走了走了。走向六根去也。走了走了。走向六尘去也。走了走了。走向一切山河大地去也。走了走了走向轮回三界流转六道去也。吾佛悲之。所以苦苦哀哀劝他学问。唤转他耳。多嘴老汉说到此。允初旧病复发。肚里打葬道。原来释迦老子与一切人天作眼目。果然大慈父。大恩师。大绅佛学果然透彻。吾今要奉劝大绅与渠。破除世觉专心尊奉释迦求佛觉去也。咄。允初又放失其心矣。不见惠能道得好。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