峒隐先生稿/序
峒隐集 序 1659年 |
卷一 |
夫谈岳者。遗培𪣻。谈海者。遗断港。称人之德义者。遗其艺。其理一也。余少时。从父兄及邻丈之侧。闻公之风熟矣。语及公。辄称其厚德高义。不闻其称艺也。亦尝望其仪。听其言。时已老矣。须眉皓白。谭话雍容。温然而玉也。薰然而春也。其中退然若无能焉。既长而闻诸老钜公之称誉公也。往往有拟公于郭林宗,徐孺子者。于其诗。亦引古之作者以况之。于是知公抱高才而为德义之掩也。恨未得见其词藻。迺者完南李相公以公之从孙访余于苔巷。示以公之遗稿一卷。属余序其首。又出其古名笔。山镵冢刻之拓聚者。公手迹亦在焉。余乃又知吾知之未尽知也。夫诗固一技。而不专业则不能工。若公者。今人与居而古人与齐。孔子读而利诱绝。勉承慈夫人志。一就公车。中司马。后不复事博士业。于雪月风花。亦未尝数数然。而触境陶写。宫商铿锵。其音浏浏然而清。其致淡淡然而雅。就使专之者当之。殆瞠乎其后矣。乃知诗出于性情。得性情之正者。其声亦正矣。记曰。温柔敦厚。诗教也。韩愈氏之言曰。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其公之谓乎。尝以荐绅慰荐为直长。亲殁。绝不仕。白沙李相公。以公行谊。闻于朝。擢授水部郞。至正郞。而不拜。常自称直长。人亦以直长呼。家箸素饶。而喜散周急。或如悬磬晏如也。无嗣而乃谓以疏属后。不若托兄子。祔于父母庙为得。遂不立后。平生所与善者。皆一代贤卿相名人。而牛溪栗谷两先生。尤相善。外富贵纷华。而独好佳山水。蓬莱,方丈,妙香,天圣等诸名区。无不游历。而白云山则栖息最久。其有得于二乐者。亦可谓深矣。公之德义。固岳之高而海之深也。其才又不止于培𪣻断港。则自不得不昭著而垂诸后矣。其笔法。亦有晋家风致。当与诗而并传也审矣。噫。知人易乎哉。余少也目击。而未得其全。今而白纷。始窥半豹。然亦何敢谓尽知之哉。言诗亦不易。姑书其槩。以俟后之君子云尔。
岁舍己亥维夏下浣。白轩李景奭。
斗卿再从大父古玉先生。好道家修炼之学。又以诗酒名一世。世称酒仙。其所善者。多莫逆于心。相与为胶漆。至死生而不变者。惟峒隐李先生一人。峒隐隐德高标。前辈比诸黄叔度,徐孺子。古玉称酒仙。峒隐比叔度,孺子。臭味相似。宜其心之莫逆也。完南李相国。即峒隐从孙也。将出先生诗集。请斗卿弁诸卷。岂文乎哉。以余古玉从孙。知先生莫余若故也。考其诗。诗为古玉作十居三四。于此亦可见平生交道矣。其诗气力雅健。格律清新。其志趣又高远。飘然出尘。一字一句。无俗子语。大有陶彭泽,韦苏州风致。诗本性情。不其信欤。读其诗。亦可以知其人矣。其人如叔度孺子。其作如彭泽苏州。世间诗集不传则已。传则舍是集而其谁哉。嗟乎。余于是集。虽微相国之请。安可无一言哉。己亥孟秋。温城郑斗卿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