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总目 (四库全书本)/卷03

卷二 崇文总目 卷三 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崇文总目卷三
  宋 王尧臣等 撰
  正史类以下原卷九
  昔孔子删书上断尧典下讫秦誓著为百篇观其尧舜之际君臣相与吁俞和谐于朝而天下治三代以下约束赏罚而民莫敢违考其典诰誓命之文纯深简质丁寕委曲为体不同周衰史废春秋所书尤谨密矣非惟史有详略抑由时君功德薄厚异世而殊文哉自司马氏上采黄帝迄于汉武始成史记之一家由汉以来千有馀岁其君臣善恶之迹史氏详焉虽其文质不同要其治乱兴废之本可以考焉
  共三十部计二千一百六十二卷
  史记一百三十卷
  史记八十七卷
  唐陈伯宣注因裴骃说有所未悉颇增损焉然多取司马氏索隐以为已说今篇残缺
  史记音义十九卷
  史记索隐三十卷
  史记正义三十卷
  为汉书学者此最精博
  谨按此注似不应在史记正义下今姑仍原本录之附识于此
  汉书一百卷
  汉书问答五卷
  唐沈遵行撰采诸儒为汉书说者申释其义有博闻之益然篇第颇差讨求未获阙刘传以下诸篇
  后汉书九十卷志三十卷
  新校史记一百三十卷
  余靖等校正
  新校前汉书一百卷
  余靖等校正
  新校后汉书九十卷
  余靖等校正
  三史刊误四十五卷
  皇朝张观等校定初袐书丞余靖上言国子监所收史记汉书误请行校正诏翰林学士张观知制诰李淑宋祈与靖洎直讲王洙于崇文院仇对靖等悉取三馆诸本及先儒注觧训传六经小说字林说文之类数百家之书以相参校凡所是正增损数千言尤为精备逾年而上之靖等又自录其雠校之说别为刊误四十五卷
  三国志六十五卷
  晋书一百三十卷
  晋书音义三卷
  宋书一百卷
  其书虽诸志失于限断然有博洽多闻之益今世虽所传文多舛失参补未获赵伦之传一卷今阙谢灵运传文注讹駮
  齐书五十九卷
  梁书五十六卷
  陈书三十六卷
  后魏书一百三十卷
  齐天保中始诏収撰魏史收博采诸家旧文随条甄举缀属后事成一代大典追叙魏先祖二十八帝下终孝静作十二纪九十二列传十志析之凡一百三十篇而史有三十五例二十五序九十四论前后二表一启然収謟于齐氏言魏室多所不平至隋开皇中敕魏澹更作魏史唐李延寿作北史并行于世与収史相乱因而卷第殊舛今所存仅九十馀篇
  后魏纪一卷
  魏澹撰初高祖以魏收书褒贬失实平绘中兴事叙事不伦诏澹别成魏史澹断自道武下迄恭帝为十二帝纪七十八列传史论及例目录一篇合九十二篇退东魏孝静帝称传矫正收绘之失收天子名则书太子名则讳澹讳皇帝名书太子自收讳太武献文之弑使同善终天年澹显书之以惩逆收书敌国皆曰死澹曰卒体裁简正帝甚善之然世以收史为主故澹书亡阙今𦆵纪一卷存
  后魏书天文志二卷
  唐张太素撰魏书凡百篇今悉散亡唯此二篇存焉
  北齐书四十九卷
  后周书五十卷
  隋书八十五卷志三十卷
  唐书一百三十卷
  唐韦述撰初吴兢撰唐史自创业讫于开元凡一百一十卷述因兢旧本更加笔削刊去酷吏传为纪志列传一百一十二卷至德乾元以后史官于休烈又增肃宗纪二卷而史官令狐峘等复于纪志传后随篇增缉而不加卷帙今书一百三十卷其十六卷未详撰人名氏
  唐书二百卷
  五代史一百五十卷
  编年类以下原卷十
  昔孔子之后继以战国诸侯交乱而史氏废失䇿书所载纪次不完司马迁始为纪传表志之体网罗千载驰骋其文其后史官悉用其法春秋之义书元最谨一时无事犹空书其首月以谓四时不具则不足成年所以上尊天纪下正人事自晋荀悦为汉纪始复编年之体学徒称之后世作者皆与正史并行云
  共三十八部计五百七十九卷
  前汉纪三十卷
  后汉纪三十卷
  汉春秋一百卷
  汉春秋问答一卷
  三十国春秋三十卷
  晋春秋略三十卷
  太清纪十卷
  梁王韶撰起太清元年尽六年初侯景破建邺韶西奔江陵士人多问城内事韶不能人人为说乃䟽为一篇问者即示之元帝闻而取读曰昔王韶之为隆安记言晋末之乱离今亦可以为太清记矣韶因为之然其议论皆谢之矣又韶希帝旨撰述多非实录
  魏典三十卷
  唐太常少卿元行冲撰起道武帝终宇文革命凡三十篇孝武入关则书东魏为东帝并载两国事为凡例微用编年之法文约事详学者宗之行冲以族出于魏克意论著引魏明帝时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旧史谓元帝本出牛氏行冲以为非因言道武名犍继晋受命此其应也特为论载于篇
  三国典略三十卷
  唐汾州司户参军丘悦撰以关中邺都江南为三国起西魏终后周而东包魏北齐南总梁陈凡三十篇今卷第多遗自二十一以下卷阙
  五运录二十卷
  唐曹圭撰起三皇讫隋年世之略
  唐历四十卷
  唐统纪一百卷
  古今通要四卷
  唐历目录一卷
  通历十卷
  通录六十五卷
  开皇纪三十卷
  郑向撰
  唐朝年代记十卷
  正闰位历三卷
  建元历二卷
  古今年号录七卷
  嘉号录一卷
  元类一卷
  王氏五位图三卷
  帝王历数歌一卷
  历代年号一卷
  两汉至唐年纪一卷
  古今年代历一卷
  年历图八卷
  帝王兴废年代录二卷
  帝王年代图一卷
  古今类聚年号图一卷
  年号历一卷
  历代王正运五运图一卷
  年纪录一卷
  年号历一卷
  历代君臣图三卷
  唐至五代纪年记二卷
  实录类以下原卷十一
  实录起于唐世自高祖至于武宗其后兵盗相交史不暇录而贾纬始作补录十或得其二三五代之际尤多故矣天下乖隔号令并出传记之事讹谬尤多幸而中国之君实录粗偹其盛衰善恶之迹较然而著者不可泯矣
  共三十三部计八百四十一卷
  唐高祖实录二十卷
  正观实录四十卷
  唐高宗复修实录三十卷
  唐则天实录二十卷
  唐中宗实录二十卷
  太上皇实录十卷
  睿宗实录五卷
  明皇实录一百卷
  肃宗实录三十卷
  代宗实录四十卷
  建中实录十卷
  唐史馆修撰沈既济撰起大历十四年德宗即位尽建中二年十月既济罢史官之日自作五例所以异于常者举终必见始善恶必评月必举朔史官虽卑出入必书太子曰薨自谓辞虽不足而书法无隐云
  德宗实录五十卷
  顺宗实录五卷
  宪宗实录四十卷
  敬宗实录十卷
  穆宗实录二十卷
  文宗实录四十卷
  武宗实录一卷
  谨按郑樵通志云实录自出于当代崇文总目有唐实录十八部既谓唐实录得非出于唐人之手何须一一释云唐人撰
  唐年补录六十五卷
  梁太宗实录三十卷
  后唐懿祖纪年录一卷
  后唐献祖纪年录二卷
  后唐太祖纪年录十七卷
  后唐庄宗实录二十卷
  后唐明宗实录三十卷
  后唐废帝实录十七卷
  后唐愍帝实录三卷
  晋高祖实录三十卷
  晋少帝实录三十卷
  汉高祖实录二十卷
  汉隐帝实录十五卷
  周太祖实录三十卷
  周世宗实录四十卷
  杂史类以下原卷十二
  周礼天子诸侯皆有史官晋之乘楚之梼杌考其纪事为法不同至于衰周七国交侵各尊其主是非多异寻亦磨一作靡灭其存无几若乃史官失职畏怯回隐则㳺谈处士亦必各记其说以伸所怀然自司马迁之多闻当其作史记必上采帝系世本旁及战国荀卿所录以成其书则诸家之说可不偹存乎
  谨按郑樵通志云崇文总目众手为之其间有两类极有条理古人不及后人无以复加也道书一类有九节九节相属而无杂揉又杂史一类隋唐二志皆不成条理今观崇文之作贤于二志远矣此二类往往是一手所编惜乎当时不尽以其书属之也
  杂史上共六十八部计六百七十一卷
  周书十卷
  越绝书十五卷
  子贡撰或曰子胥旧有内纪八外传十七今文题阙舛载二十篇又载春申君疑后人窜定世或传二十篇者非是
  谨按赵希弁郡斋读书附志云越绝书隋经籍志十六卷崇文总目十五卷希弁考其所以第一卷荆平王内传至第十五卷篇叙外传此十五卷也然第一卷有所谓越绝外传本事一篇此其为十六卷欤
  战国䇿二十二卷
  战国䇿八卷
  汉䕶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刘向录旧号或曰国䇿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向以战国时㳺士辅所用之国为之䇿谋宜为战国䇿凡十二国三十三篇继春秋以后记楚汉之兴总二百五十年事今篇卷亡阙第二至十三十一至三阙又有后汉高诱注本二十卷今缺第一第五第十十一至二十止存八卷
  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曰战国䇿崇文总目多阙至皇朝曽巩校书访之士大夫家其书始复完
  吴越春秋十卷
  吴越春秋传十卷
  唐皇甫遵注初赵晔为吴越春秋十卷其后有杨方者以晔所撰为烦又刊削之为五卷遵乃合二家之书考定而注之
  汉武故事五卷
  九州春秋九卷
  春秋后语十卷
  高氏小史一百一十卷
  谨按黄伯思东观馀论云崇文总目高氏小史名峻一作崚
  南史八十卷
  北史一百卷
  谨按郑樵通志云李延寿南北史崇文类于杂史非
  五代新说二卷
  建康实录二十卷
  金陵枢要一卷
  吴书实录三卷
  六朝采要十卷
  史隽十卷
  十三代史选五十卷
  隋平陈记一卷
  大业拾遗十卷
  大业略记三卷
  大业拾遗录一卷
  隋季革命记五卷
  刘氏行年记十卷
  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
  唐太宗勲史一卷
  贞观政要十卷
  唐书偹阙记十卷
  明皇政录十卷
  明皇杂录二卷
  赵元撰
  天宝乱离西幸记一卷
  幸蜀记一卷
  开天传信记一卷
  河洛春秋一卷
  安禄山事迹三卷
  邠志一卷
  大唐新语十三卷
  奉天记一卷
  徐岱撰
  德宗幸奉天录一卷
  崔光廷撰
  奉天录四卷
  兴元圣功录三卷
  燕南记三卷
  唐故事稽疑十卷
  平蔡录一卷
  平淮西记一卷
  河南记一卷
  元和辨谤录三卷
  太和摧𠒋记一卷
  乙卯记一卷
  甘露记二卷
  开成纪事三卷
  开成承诏录二卷
  文武两朝献替记三卷
  唐录备阙十五卷
  会昌伐叛记一卷
  贞陵遗事二卷
  续陵遗事一卷
  平剡录一卷
  东观奏记三卷
  彭门纪乱三卷
  咸通觧围录一卷
  唐录政要十二卷
  广陵妖乱志三卷
  中朝故事三卷
  云南事状一卷
  金銮密记一卷
  会稽录一卷
  杂史下共三十四部计三百三十五卷以下原卷十三
  汴水滔天录一卷
  汴州记一卷
  梁太祖编遗录三十卷
  梁列传十五卷
  后唐列传三十卷
  庄宗召祸记一卷
  晋朝䧟蕃记四卷
  䧟蕃记四卷
  䧟虏记三卷
  周世宗征淮录一卷
  三朝革命录三卷
  入洛𥝠记十卷
  补国史六卷
  唐补记三卷
  史系二十卷
  唐朝纲领图一卷
  唐圣运图二卷
  国史补三卷
  逸史三卷
  阙史三卷
  功臣录三十卷
  后史补三卷
  贾纬备史六卷
  文行录五十卷
  续皇王宝运录十卷
  史略五卷
  十六国春秋略二卷
  十二国史四卷
  三史菁英三十卷
  晋史金穴抄十卷
  史通二十卷
  史例三十卷
  史通析微十卷
  正史杂论十卷
  伪史类以下原卷十四
  周室之季吴楚可谓强矣而仲尼修春秋书荆以狄之虽其屡进不过子爵所以抑黜僣乱而使后世知惧三代之弊也乱极于七雄并主汉之弊也乱极于三国魏晋之弊也乱极于永嘉以来隋唐之弊也乱极于五代一又有五代字之际天下分为十三四而𥝠窃名号者七国及大宋受命王师四征其系累负质请死不暇九服遂归于有德历考前世僣窃之邦虽一有甚字因时苟偷自强一方然卒归于祸败故录于篇以为贼乱之戒云
  共二十七部计三百二十六卷
  华阳国志十五卷
  家王故事一卷
  吴越偹史十五卷
  前蜀王氏纪事二卷
  前蜀书四十卷
  伪蜀孟氏先主实录三十卷
  伪蜀孟氏后主实录八十卷
  淝上英雄小录二卷
  䢴沟要略九卷
  吴录二十卷
  吴将佐略一卷
  江南录十卷
  高皇帝过江事实一卷
  湖湘高氏故事二十卷
  闽中实录十卷
  闽王审知传一卷
  后蜀孟氏纪事三卷
  南纪国图一卷
  文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内举人仪则一卷
  伪吴杨氏本纪六卷
  刘氏兴亡论一卷
  坤仪令一卷
  广政杂录三卷
  蜀桂堂编事二十卷
  戊申英政录一卷
  广政杂记十五卷
  烈祖开基录十卷
  职官类以下原卷十五
  尧舜三代建官名数不同而周之六官偹矣然汉唐之兴皆因秦隋官号而损益之足以致治兴化由此而言在乎举职勤事代公治物一而已至于车服印绶爵秩俸廪因时为制著于有司一有焉字书曰无旷庶官又曰允釐百工夫百官象物奉职恭位此虞舜所以端拱无为而化成天下可不重哉
  共三十四部计二百二卷
  汉官仪一卷
  苏绰六条一卷
  官职训一卷
  唐六典三十卷
  具官事迹七卷
  谨按直斋录书觧题云具员故事十卷崇文总目作具员事迹中兴书目惟有七卷三卷阙
  集贤注记三卷
  御史䑓记十二卷
  御史䑓故事三卷
  唐年小录八卷
  元和百司举要一卷
  官品纂要十卷
  凤池录五卷
  相国事状七卷
  翰林志五卷
  翰林旧规一卷
  文昌损益二卷
  职官该二卷
  唐循资格一卷
  唐天宝中修
  唐循资格一卷
  唐王涯撰
  梁循资格一卷
  职官要录三十卷
  史馆故事录三十卷
  职官品服三十一卷
  续翰林志二卷
  次续翰林志二卷
  史馆𢡟官志五卷
  职官要录抄三卷
  历代官号十卷
  循资历一卷
  叙官朝仪五卷
  翰林内志一卷
  唐宰辅图二卷
  唐中书则例一卷
  百官考选敕格五卷
  仪注类以下原卷十六
  昔汉诸儒得古礼十七篇以为仪礼而大射之篇独曰仪盖射主于容升降揖让不可以失记曰礼之末节有司掌之凡为天下国家者莫不讲乎三代之制其采章文物邦国之典存乎礼官秦汉以来世有损益至于车服礼器有司所记遗文故事凡可录者皆附于史官云共一十八部计一百十一卷
  正辞录三卷
  崇祀录二十卷
  诸州县祭社稷仪一卷
  汉旧仪三卷
  汉官典职仪式选用一卷
  独断二卷
  大唐郊祀录十卷
  礼阁新仪三十卷
  唐葬王播仪一卷
  唐礼纂要六卷
  二仪实录一卷
  内外亲族五服仪二卷
  书仪三卷
  裴𮎼撰
  谨按永乐大典注云𮎼元和太常少卿
  书仪二卷
  郑馀庆撰
  家祭仪一卷
  徐闰撰
  家祭礼一卷
  孟诜撰
  寝堂时享仪一卷
  祠飨仪一卷
  祭录一卷
  家荐一卷
  孙氏仲享仪一卷
  书仪二卷
  杜有晋撰
  使范一卷
  掌礼仪注八卷
  梁南郊仪注一卷
  新定书仪二卷
  刘岳撰
  四季祭祀文一卷
  汾阴后土故事三卷
  卤簿图记二卷
  崇文总目卷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