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十三

 卷十二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乙集卷十三 官制
卷十四 

 

平章军国事

编辑

平章军国事,开僖元年初置,以命韩侂胄。国朝旧相,特命平章军国事者,凡四人:天僖初,王文正公以首相吿老,拜太尉,兼侍中,五日一朝,遇军国大事,不以时入参决,公恳辞不拜;庆历初,吕文靖公亦以首相求罢,拜司空、平章军国重事,公卒辞之;元祐初,文忠烈公自太师致仕,除平章军国重事,未㡬,吕正献公以右揆求去,亦除司空、同平章军国事,潞公五日一朝,申公两日一朝,非朝日,不至都堂,盖祖宗所以优待元勲重徳之意,非他相比也。

王、吕二公,所平章重事之目,不可得而考。潞公所谓重事者,则大典礼、大刑政,及进退侍从官、三京尹、三路帅臣已上,乃与闻之,比申公去“重”字,则政事无所不关,苐省其常程细务而已。及侂胄将拜平章,仪曹萧景伯讨论典礼,乃请三日一朝,因至都堂议事,大率皆用申公故事而损益焉,其后边事起,又命一日一朝,尚书省印亦纳于其第,宰相仅比参知政事,不复知印矣。始,时礼官议广左丞相府以为侂胄第,又议仍给节度使俸,侂胄引义控辞,有诏褒纳而止。盖侂胄系衔,比申公省“同”字,则其体尤尊,比潞公省“重”字,则其所与者广,此当时讨论之本意。

参知政事并除三员

编辑

参知政事,自干徳以来,止除二员或一员而已。嘉泰三年春,谢子萧初免相,许深甫为参知政事,既命陈勉之以枢长兼权,俄又除袁起嵓,盖三员也。时朝廷未置相,故勉之以员外兼,此亦国朝所未有。嘉定初,又命雷季仲、娄彦发、楼大防,亦三员,遂为故事。

权提举编修玉牒

编辑

权提举编修玉牒者,自乾道元年钱处和始。故事:玉牒以首相领之。绍兴十二年初,复玉牒所,重其事,既以秦会之提举。十四年五月,又命执政程元吁同兼,非常制也。自后相府阙,则以首参兼,仍帯权字。淳熙十五年五月,王丞相去位,周益公以右揆兼领,时敕令所才罢,而首参留仲至无兼局,益公奏乞以仲至权提举玉牒,许之,宰相在位,而执政权领宝牒自此始。

权监修国史

编辑

权监修国史,亦自钱处和始。时当隆兴二年十二月,汤进之去位,陈长卿未至,故以执政官领之,其后曽钦道、郑仲一、姚令则、叶梦锡、龚实之、李秀叔、范致能、赵温叔皆用此例。淳熙五年十一月,温叔为右丞相,兼提举国史院,钱景魏代为监修国史,内批不带“权”字,景魏免牍有曰:“丞相兼领,止加承摄之名;忽冒真除,蔑闻近比。”周益公在翰林,当为答诏,援故事,乞带权字,许之,盖一时直笔者偶失契勘,故景魏以为疑,自后率带权字。

权提举国史院

编辑

权提举国史院,自乾道元年三月,虞彬甫始。时以相阙,故与钱处和分领两史院,其后魏南老、李秀叔、施圣与皆以执政官暂权,阙相故也。南老遄入相,落权字,秀叔、圣与皆以命相免兼。盖监修国史者,指日历也;提举国史院,指正史也。绍兴中,秦会之以监修兼提举,二十六年五月,并命沈守约、万俟元忠二相始分领焉。

始时左相领日历,右相领史院,若止命一相,则参知政事权提举国史,如是有年。乾道九年十月,曽钦道以右揆提举国史院,而郑仲一以参政权监修国史日历,盖循例以史院命相,而非以史院为重。自是并置二相,则复旧制,以监修国史命首相,止置一相,则宰相领史院,所谓监修国史者,以首参权领焉,迄今遂为永制。

权提举实录院

编辑

权提举实录院者,自乾道二年十二月,魏南老始,其后李秀叔亦为之,皆以无相故也。绍兴以后置二相,则右相仍领实录院,无次辅则以执政官权。

庶官除同修国史

编辑

同修国史,故事:未有以庶官为之者。隆兴初,胡邦衡以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始特命焉。乾道二年冬,洪景卢亦以起居舍人兼同修,盖用此例,四月,胡长文自右司除起居舍人,明年有旨陞带,长文引故事力辞,乃命兼编修如旧,自赵温叔已后,修注官无复兼同修者矣。

权同修国史 权实录院同修撰

编辑

权同修国史、权实录院同修撰,自淳熙三年正月李文𥳑始。故事:修史、修撰皆从官为之。惟胡邦衡尝以起居郎兼同修撰,后无继者,及是,文𥳑再还朝为秘书监,上欲付以史事,故特命焉。后两月,迁礼部侍郎,遂落权字。嘉泰后,陆务观、李季章皆踵为之。近制,修撰、同修撰,通止四员,检讨六员。嘉定二年十二月,曽君锡自起居郎兼检讨官,除权侍郎,当陞带而员数已溢,乃降旨,权以检讨官系衔,候有阙日陞带,从官为史讨自此始。

翰林权直 学士院权直

编辑

翰林权直、学士院权直,皆自崔大雅敦诗始。故事:直院必以侍从,若左右史为之。其间沈虚中以少司成,莫子济、王经伯、王季海以宗正、太常少卿,兼权直院,盖殊命也。乾道九年十二月,孝宗初命大雅秘书省正字兼翰林权直,逾年,以忧去,淳熙五年九月,复召为枢密院编修官,始议,以翰林乃书艺应奉者所居,非专指词臣也,遂改兼学士院权直,自是葛楚甫、赵大本、熊子复皆以学士院权直为名。十六年正月,倪正甫始复兼翰林权直,绍熙后,或称学士院,或称翰林,盖不常云。

直舍人院

编辑

直舍人院,祖宗时有之,官制行,以中书舍人为宰相属官,号后省,故以他官兼摄者,但谓之权舍人而已。嘉泰四年,李季章以宗正少卿权中书舍人,而“中”字犯祖讳,季章辞,有旨,除公移外,权以直舍人院系衔,季章乃受命,不知舍人院废已久,盖大臣失于讨论也。

侍立修注官

编辑

侍立修注官者,自罗春伯始。祖宗时,以起居舍人寄禄,而更命他官领其事,谓之同修起居注,官制行,复为郎舍人。淳熙十五年十月,春伯自户部员外郎,除右史,避曽祖讳,乃以为太常少卿,兼侍立修注官,其后两史或阙,则降旨以某人权侍立官,盖自此始。

庶官兼侍讲

编辑

侍讲,自去学士后,秩止正七品,然率以侍从官兼之。绍兴五年闰二月,范元长以宗卿,朱子发以秘少并兼之,盖殊命也。乾道六年十一月,张敬夫始复以吏部员外郎兼侍讲,盖中兴后庶官兼侍讲者,惟此三人。若绍兴二十五年十月,张扶以祭酒;隆兴二年八月,王宣子以检正;乾道七年九月,林景度以宗卿入经筵,亦兼侍讲者,盖扶本以言路兼说书,就陞其秩,宣子时摄版曹,景度当为右史,且有敬夫旧例,故稍优之,皆有以也。近岁陈正仲、朱仲文以谏官兼侍讲,后迁少常,因而不去,盖用胡邦衡例,其馀庶寮无复兼者矣。

祖宗时台谏不兼经筵

编辑

祖宗时,台谏例不兼讲读,盖以宰执间侍经筵,避嫌也。神宗用吕正献,亦止命时赴讲筵,去学士职。中兴后,王尚书为御史中丞,建请复开经筵,遂命兼侍讲,自后十五年间,继之者惟王唐公、徐师川二人,皆上意也。绍兴十二年春,万俟中丞、罗谏议汝楫并兼讲读,盖秦楚材是时已兼说书,便于传导,自后伯杨继之,每除言路,必兼经筵矣,桧死遂罢兼自二十五年十月至三十二年,台丞谏长兼经筵者止三人。庆元后,台丞谏长,洎副端、正言、司谏已上,无不预经筵者,未及兼者,惟张伯子、李景和二人云。

非台丞谏长而兼侍讲

编辑

正言兼说书,自巫端明始;副端兼说书,自余端明尧弼始;察官兼说书,自陈少卿始。绍兴二十五年春,董殿院徳元、王正言并兼侍讲,非台丞谏长而以侍讲为称,又自此始。其后,犹或兼说书,台官自尹穯隆兴二年五月,谏官自詹元宗乾道九年十二月,后并以侍讲为称,不复兼说书矣。

修注官以史院易经筵非故典

编辑

自朱子发后,修注官多得兼侍讲。嘉泰二年八月,林伯玉自殿中侍御史兼侍讲,除起居郎,其年閠十二月,邓伯允自右正言兼侍讲,除起居舍人,伯玉改兼权刑侍,伯允改兼史编检讨,实非故典也。开禧元年八月,娄彦开自言路徙奉常,兼权中书舍人,亦以史院易经筵,遂为定例。三年十月,朱仲文自司谏改奉常,兼讲如故,意者以其兼权史侍故也。十一月,王𥳑卿去谏院,为左史,仍兼崇政殿说书,言者犹以为不可,罢之。嘉定元年春,黄伯庸自右正言兼侍讲,除起居舍人,兼如旧,合故典矣。自渡江后,惟王枢密纶以右史兼说书,其他无此之比也

博士正字兼说书

编辑

崇政殿说书,渡江后自尹彦明始。彦明初以秘书郎兼之,后多以命卿监察官,中间王龟龄、范致能、王与正皆以郎官兼,亦殊命也。若绍兴中,陈少南以博士兼说书;乾道末,崔大雅以正字兼说书,此则国朝所未有也。

非科目而侍讲读者或滥吹

编辑

中兴后,非科目进身而侍讲读者,自徐师川始。其后陈㡬叟、苏仲虎、孙太冲、尹少稷、王能甫、姚令则、苏季真继之,议者谓亦无不滥吹。若钱处和、伯同父子,则第以为执政兼官,非诸人比耳。张敬夫元不赐第,与此不同

太常除卿

编辑

太常卿,正四品,自元丰改官制后,虚而不除。嘉泰三年十一月,陈正仲自江西提刑赴召,除太常卿,吿谢日,赐三品服,非常制也,不数日,改权兵部侍郎,疑大臣失于讨论,故亟迁之耳。

馆阁校理

编辑

馆阁校理,未改官制前有之。嘉定初,留舍人元刚召试,除秘书省正字。元刚,仲至之孙也,以祖讳辞,乃命权以馆阁校理系衔,此亦元丰以来所未有。

宰相兼东宫三少

编辑

东宫三少,在祖宗时为散秩,前宰相及执政官吿老者,例得之。仁宗在春宫,李文定公以参知政事兼宾客,及陞相位,遂进兼少傅,此宰相兼宫僚之所从始也。天禧末,皇太子同听政,乃以首相丁谓兼少师,枢使曹利用兼少保,而参枢诸人并兼宾客。自后神宗、钦宗、孝宗、光宗在东宫,皆不复置。开禧三年十二月,韩侂胄既诛,史同知自詹府入枢府,乃进兼宾客,已而太子侍立,遂以钱丞相兼太子少傅,明年,并置二相,左相改兼少师,右相兼少傅,未㡬,右相丁内艰,左相亦去位,又明年,右相起复,遂进兼少师焉。

东宫讲官

编辑

东宫讲官者,旧无有。嘉定己已春,侍讲徐文子少卿接伴北使,乃命馆职刘仲则时暂兼权。仲则,名榘,莆田人,时为著作郎。

太子舍人

编辑

太子舍人,渡江以前有之,绍兴、乾道间皆不置。嘉定初,始置,除王舍人元实,后以馆职任伯起兼之。庆元令、太子舍人与中书舍人,皆从七品,而中书舍人又在舍人之上,然故事亦尝除。

皇太子宫小学教授

编辑

皇太子宫小学教授,旧无有。绍兴三十年,孝宗为建王,王龟龄以校书郎兼小学教授,时光宗与庄文太子、魏惠宪王皆就傅故也。淳熙七年,今上为英国公,年十三,未就傅,其年正月,大理正王尚之面对,乞依故事择儒臣为东宫小学教授,遂命杨嗣勲兼之。上命宰相精择其人,赵丞相言杨辅儒雅蕴藉,操守甚正,遂命之,继之者,刘徳修也

资善堂翊善赞读

编辑

资善堂翊善、赞读,绍兴五年六月初置,以命朱子开、范元长,时孝宗以建国公就傅故也。其后孝宗出阁就第,而信王幼,亦命近臣踵为之。开禧元年七月,皇子初封荣王,命程少逸左史兼侍读。少逸以祖讳辞,乃命军器监赵子中兼领,其不称王府,而以资善系衔,盖以未出阁之故。子中,江阴人,名梦极,嘉定初卒于给事中。

资善堂直讲

编辑

资善堂直讲,绍兴中无有。开禧元年七月初置,以命邹景初,皇子之未王也。景初以著作郎兼小学教授故,就用之。

资善堂小学教授

编辑

资善堂小学教授,旧无有。庆元六年四月,始创以命萧国传景伯,时东宫才封卫国公,未正名故也。旧制:资善堂称翊善,若皇孙,则为皇太子宫小学教授,至是参用之。景伯,名逵,新喻人,父燧,淳熙中执政,景伯淳熙十四年廷试第四名,庆元四年冬,除太学博士,明年,迁国子,又明年春,兼实录院检讨官,遂为学官之选,数月,除秘书郎,不数年,累迁至礼部尚书云。

资善堂说书

编辑

资善堂说书者,开禧元年七月初置,以命张声之声道,时太子初就傅,李谏议伯珍建请増置讲官,用嘉祐故事,以说书为名,从之,然嘉祐间,英宗止除防御使,故宫僚以皇子位伴读、说书为称。自绍兴初,已置资善堂翊善、赞读,其后王府又置直讲,官属之名甚备,至是乃沿袭故名,盖伯珍失于讨论也。

皇子位说书

编辑

皇子位说书,绍兴三十二年八月置,以命吏部员外郎何俌、司封员外郎陈良佐、光禄寺丞唐尧,盖时庄文太子、魏惠宪王、光宗皇帝皆以正任奉朝请,用嘉祐典故也,九月,三皇子皆封王,乃置直讲、赞读如旧制。

王府翊善

编辑

王府翊善,国初以来有之,品秩亦不甚崇,今庆元令为从七品,杂压在翰林良医之下,盖庶官也。孝宗初就傅,范元长以待制兼资善堂翊善,自是率以从官为之。其后亲王府不复除,第以朝士兼赞读、直讲而已。淳熙末,今上在嘉邸,留丞相始荐用黄文叔,自秘书郎除翊善,不为兼官,非常制也。其后文叔迁起居舍人,历中书舍人、给事中,皆兼翊善,是以从官下兼七品之职矣。绍熙四年夏,文叔坐论郑侍郎汝谐事,真拜兵部侍郎,去翊善,文叔辞不拜,王为之请,后月馀,改宝谟阁待制仍兼翊善,始终六年云。

王府记室参军

编辑

诸王府记室、参军,靖康以前并置,或以朝臣兼领,系第二任知州者,得理提刑资序。渡江后不除。乾道初,魏王典藩,始并除二员,叙位在诸州通判之上,后用耿子直,申明并同职事官,序位在正字之下。今庆元令、亲王府记室——从八品,在供奉官之下,两使职官之上。然魏王府所用,率以望人为之,非通判职官之比矣。凡记室、长史、司马,皆以二年为任乾道七年二月己巳降旨

吴益王府教授

编辑

吴王益王府教授,在绍兴初,谓之亲贤宅讲书,从旧制也。十二年,改为府教授,命馆职二员兼之,寻又并为一员,所教亲贤宅者南班宗子也。三日一上讲,月给汤茶钱十缗,旧醵本府宗子料钱充之,淳熙中,刘徳修为教授,辞不取,孝宗闻其事,遂命户部给焉。

宗子博士 宗学教谕

编辑

宗子博士,旧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也。至道元年,太宗将为皇侄等置师傅,执政谓环卫之官非亲王比,当有降,乃以教授为名,咸平初,遂命诸王府官,分兼南北宅教授。南宫者,太祖、太宗诸王之子孙处之,所谓睦亲宅也;北宫者,魏悼王子孙处之,所谓广亲宅也。二宅教授,初止六员,治平初,以宗室寖盛,有诏三十以上,増置讲书四员,十四以下,别置小学教授十二员,以分教之。崇宁初,以宫宅相去远,乃令各宫置大小二学,増教授二员,不置讲书,五年,又改称某王宫宗子博士,位在国子博士之上。靖康之乱,宗学遂废。

绍兴四年,始复置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二员。隆兴省官,旋减其一,自是月朔,止一人上讲,所教惟南班宗室十馀人,往往华皓。每教授初除及朔望,则赴堂一揖而退。嘉定九年十二月,始复置宗学,改教授为博士,又置宗学教谕一员,并录宗正寺。博士,在太常博士之下,教谕,在国子正之上,俸给、人从、赏典依国子博士及正体例,于是宗室疏远者,皆得就学,而彬彬可观矣旋有旨复存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一员

提举太史局

编辑

提举太史局,绍兴五年初置,以命权户部侍郎薛象先。盖祖宗时,有提举司天监,如司马公、钱彦远、沈存中、王和甫辈,皆尝为之。赵子直秉政,用此故事,其后言者摘指之,盖弗深考耳。

国用司参计官

编辑

国用司参计官者,开禧二年始置。乾道间,孝宗尝命辅臣兼制国用,然无官属,但于三省户房置国用司而已。侂胄将用兵,既复故事,始以侍从一员兼参计官,卿监一员兼同参计官,募人陈遗利,又索诸路、诸司、州县岁帐而取其馀,非乾道设官之意矣。然是时四川州县诸司,皆不以实报,惟江浙诸州颇遭掊取之害,侂胄诛亦废。

提领拘催安边钱物所

编辑

拘摧安边钱物所者,嘉定元年置,时甫废国用司,而侂胄及诸阉省吏之家,货财皆已簿录,黄伯庸畴若为殿中侍御史,请创此名,遂命与户部侍郎沈信叔同领其事,即御史台置局,又以宰属一员同领,仍许伯庸不拘常制到堂,伯庸等请卿监一员提领安边库,朝士二员为拘催官,乃揭榜募人,言拘催事,许之,其后会其入,岁得七十万缗,专充北虏所増岁币,其田宅契券,皆藏之御史台库,命台官一员典领,局罢,伯庸已下皆进官有差。

六院官入杂压

编辑

六院官入杂压事,《甲记》已具。淳熙四年,既削去,近岁乃复举行,其班在五寺主簿之下,大学博士之上,六院官通计十二人,皆得转对,但不入品耳。然六院本以为邑有政绩者为之,故例为察官之选。登闻检鼓院监官各一员,诸司诸军粮料院监官各一员,诸军诸司审计司干办官各二员,官吿院主管官二员,都进奏院监官二员

四提辖

编辑

四提辖,谓榷货务、都茶场、杂买务、杂卖场、文思院、左藏东西库是也。

榷货务场掌醝茗香矾钞引之政令。绍兴初,沿宣和旧例,置提领官,率以故省吏为之,后乃改用士人。行在、建康、镇江三务场,岁入凡二千四百万缗建康:一千二百万;行在:八百万;镇江:四百万,皆以都司提领,不系户部之经费,而在建康、镇江者,分属总领所焉。开禧末,以总所侵用储积钱,始令经隶提领官,不属总所。

买务、卖场,盖唐宫市之遗制。近制:凡宫禁月料、朝省纸札,文思院之制造、和剂局之修合,皆所取给焉。至若斥左帑封桩之币,与编估打夺,则卖场掌之。绍兴六年始置提辖官总其事。

文思院掌金银犀玉工巧之制、彩绘装钿之饰,若舆辇法物器皿之用。监官分上下两界,而辖官兼总之。

左藏东库以储币帛絁䌷之属,其岁入率百四十万端;西库以储金银钱劵丝纩之属,其钱券岁入率二千万缗,宫禁百司、禁旅三衙禄赐,皆取给焉。监官凡五人,分帑而治,辖官一人总之。绍兴间,择丞监之,若簿之隶于计曹者,兼领之。乾道七年四月始专置。

先是,四辖官外补则为州,内迁则寺监,丞簿亦有径为杂职监司或入三馆者乾道八年十二月,榷货王禋除福建市舶,左藏王揖除九路铸钱司。淳熙七年三月,熊子复自文思除校书郎。近岁人望稍轻,往往更迁六院官,或出为添倅,非曩日之比矣。

三省监门官

编辑

三省枢密院监门官,旧以小使臣为之。嘉定六年九月,谏官郑景韶言部门以京朝官,则省门事体尤重,遂亦命京朝官曽作县通判资序人为之。

六部监门官

编辑

六部监门官,绍兴二年初置。秩比寺监丞郎官,有阙,得兼之,内迁则为寺监丞或权郎,外除至有为诸路总领者——绍兴十年,吕郎中希常;二十四年,苏寺丞是也。乾道后,补外止为州,内迁止为寺监簿。绍熙后,又有为添倅者,其选滋益轻。陈勉之与王诚之给事有旧诚之,名信,丽水人,迭用其子𫘦、𬴊为之,二人皆小京官监当,𫘦以言者论其资浅,已之,比勉之南迁,𬴊亦罢去。

六部架阁官

编辑

六部架阁官者,崇宁间始置,迄宣和再置再省。绍兴三年,立六部架阁库,十五年,复置官四人。旧制:成案留部二年,然后𢌿而藏之,又八年,则委之金耀门文书库。今金耀门无复曩司,则悉藏之架阁矣。主管官号掌故,择选有时望之人为之,例为编删学官之选,近岁滋益轻,至有待次累年者,朝廷患之。嘉泰末,有旨非阙官不除。有选人家闽中,其父与陈勉之有旧,至是入都见勉之,求为掌故,勉之对众厉声曰:“外间岂不知近旨见阙方除,此何可得?”众为之踧踖,后旬日,竟除掌故,或疑其由径而得者,问之,徐曰:“丞相耳。”或曰:“丞相前日之语甚峻,何以回造化耶?”其人即于坐侧取一幅书示之,乃勉之答书也,略曰:“珍贶鼎至,晃耀老目。”或问珍贶之名,曰:“书生安得珍玩,比所请不遂,适从王家肆中见粟金台盏十具,重百星,以四千缗得而献之耳!”闻者叹息而去。嘉定七年八月,又置三省枢密院架阁官

宫观使

编辑

宫观使,自真宗时始置,以现任宰执领之,及王文贞公罢,政始以太尉领玉清昭应宫使,此前宰相领宫观之所从始也。熙宁初,冨文忠公以使相领集禧观使居洛,此宫观使居外之所从始也。渡江后,前宰相在经筵者,不以官高卑,率为宫使,若他官,则使相以上乃得之,其居外者,必官至三少乃除。淳熙中,崇宪靖王自节度使拜使相,封郡王,中书进拟提举洞霄宫,周文忠当制,引故事,宗室使相外居者,当得观使,上批如所请。绍熙初,赵文定公以使相判潼川府,乞奉祠,乃除醴泉观使,非旧典也。开禧末,陈勉之以特进罢相,不带职,乃亦除观使,盖章达之侍郎当制失之,翌日,李季章进呈,改提举洞霄宫,合故典矣。

天禧以前,崇观以后,宫观使之名甚众,渡江以后,宫观不复置,而观使有三:前宰相,则得醴泉;宗戚,则得万夀,又其次则得佑神云。宣政间,又有提点宫观官,在提举之下,主管之上,今省。

临安少尹 判官 推官

编辑

临安少尹,乾道七年五月置,用敷文阁直学士晁子正为之,以东宫领尹故也。子正既罢,沈徳之、姚令则辈,皆以权侍郎继为之。九年五月,东宫解尹事,复置帅守如故。始,置少尹,又置判官二员,推官三员。判官:李秀叔以起居舍人兼,刘文潜以国子司业兼。推官,则正除金部员外郎陆之望、将作少监马希言、朝奉郎钱伷。判官依两省官奉使法,推官序位在诸州知州之上,任满,理为知州一任五月十二日丙戌降旨。初命刑狱公事皆决于少尹,皇太子止就东宫裁决。少尹日受民词以白太子,闲日率寮属诣东宫禀事,惟命官犯罪及馀人流配已上,则具事听东宫裁决。凡文书应奏者,太子系衔,朝省台部则少尹以下连申,寺监及本路监司并令移牒。旧两通判职务,令第一第二员推官主管,佥判职官职务,令第三员推官主管,俄有旨少尹比知府,判官比通判,推官比幕职官,其统临职分,并照从官条例施行六月二日己巳降旨,用太子请也,或谓子正所建明。繇是与文潜不叶而罢,明年,伷除吏部郎中,又请以三推官分治三狱,从之。九月丁亥降旨

宁国府明州长史司马

编辑

诸王府长史、司马,唐有之,本朝不置,以亲王不领事故也。乾道七年二月,魏惠宪王出镇宣城,始置宁国府长史、司马,序位依两省官奉使法。淳熙二年十月,移四明,亦如之。初议长史得治民举吏如郡守,司马如通判,于是沈度请本府公事,并经长史决遣,毕具名件,申魏王照会,长史、司马,五日一诣王禀事,许之,后数月,王言:“如此,则是长史欲处臣于无用之地,何以谓之判宁国府事乎?望只委长史、司马分治财榖之司,依旧令臣引押吏民词状。”奏可前旨七年四月壬戌。后旨四月庚辰。后移明州,王又请置制司,得自举吏。淳熙二年四月癸亥,许之,仍免给朝典云。

制置大使

编辑

制置大使,唐有之,本朝不除。绍兴初,始以命席大光,时大光以前执政帅长沙,而大将王𤫉已先为制置使,故加大光“大”字,犹祖宗以文臣为制帅之意也。其后李伯纪在江西,赵元镇在浙东,吕元直在浙西,皆用此例。及大光将入蜀,朝廷以吴玠已为宣抚副使,乃除大光成都等路安抚制置大使,位在宣副之上,大光以忧去位,遂不复除。开禧末,江淮用兵,起丘宗卿守金陵留钥,宗卿尝以佥枢督视军马,于是,赵淳已为江淮制置使,乃沿故事,命宗卿为江淮制置大使,后宗卿召,以何自然代之,自然始兼江东安抚,俄申命兼大使如宗卿例,已而罢四川宣抚,又以安子文为制置大使兼知兴元,朝议以子文恩数视执政,故加大字。先是李端友、程东老、赵温叔皆以前宰执知成都,止为制置使,赵德老执政,恩例亦然,今别加大字,盖用自然例也。旧例:四川制置大使及制置使结衔,皆在知府事上,比子文降吿,其结衔乃在下,亦非典故。

庶官结衔称安抚使

编辑

安抚使,旧制;大中大夫以上,曽历侍从官者乃得之。若庶官,则止称主管某路安抚司公事。隆兴中,马舍之自起居舍人兼直学士院;淳熙中,陈少卿叔达自宗正少卿兼权给事中补外,后马以中大夫秘阁修撰守泸,陈以集英殿修撰守洪,皆不称安抚使,盖故事也。嘉定二年二月,刘徳修以中奉大夫、右文殿修撰守襄阳,及出吿,乃正称安抚使,徳修尝为起居郎,非侍从,不知何故,乃尔问其诸子,亦莫之知云尔。

十都统制

编辑

诸军都统制者,自渡江以前亦有之,然未为官称,盖是时陜西、河东北三路,皆以武臣职任高有智略者,为之马步军副都总管,遇出师征讨,则加以都统制军马之名,犹今节制军马之类,非有司职分也。建炎初,置御营司,始以刘鄜王为本司都统制,其下分为五军,各置统制,以诸将张、韩等为之,苗、刘既诛,张、韩又改为御前左右军都统制,则已不隶御营司矣。绍兴初,御营司罢,有旨诸大将之军称神武五军,诸小校之兵少者,则谓之神武副军,并隶枢密院,俄又以神武名,乃高欢谥号,遂改神武五军为行营五䕶军,韩世忠称左军,刘光世称右军,张俊称中军,王𤫉称前军,巨师古称后军,其后右䕶军叛降伪齐,于是吴玠军始以右䕶军为号。四年,玠陞宣抚副使,其弟璘为右䕶军都统制,诸将故与璘等,夷者惟杨政、郭浩,乃以政为宣抚司都统制,屯兴元府,浩为枢密院都统制,屯金州。十一年,张、韩、岳三大将皆罢兵,乃収其所部为御前诸军,而都统制皆以屯驻州名冠军额之上,独川陜如故。十九年,郑仲亨罢宣抚副使,于是汉、沔两大将,次第改为御前诸军,其系衔则璘称利州西路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政称利州东路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浩时已死,故金州无都统制,但以武臣知州事,节制御前军马入衔。三十一年,王彦始除金房开达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乾道五年,王公明入蜀,奏乞三都统并依江上诸军随驻札处系衔,庶㡬一体,其十月,有旨从之。江上始有京口、秣陵、武昌三大军,绍兴末,金将内侵,杨和王请置江、池二军,刘太尉请置荆渚一军。嘉定初,蜀叛,既平,安观文又奏分兴州十军为沔、利二军,沔州除都统制,利州除副都统制,自是天下有十都统矣。荆鄂一军而正帅在鄂,副帅在襄,淳熙新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