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 后汉书 卷四十上
班彪列传 第三十上
班彪列传 

后汉书卷四十上 班彪列传 第三十上

  • 自东都主人以下分为下卷*

班彪

编辑

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祖况,成帝时为越骑校尉。父稚,哀帝时为广平太守。[一]  

注[一]广平,郡,今洺州永*(平)**[年]*县也,隋室讳广改焉。

彪性沉重好古。年二十馀,更始败,三辅大乱。时隗嚣拥觿天水,彪乃避难从之。嚣问彪曰:“往者周亡,战国并争,天下分裂,数世然后定。意者从横之事复起于今乎?将承运迭兴,在于一人也?愿生试论之。”对曰:“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埶数然也。汉承秦制,改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至于成帝,假借外家,[一]哀、平短祚,国嗣三绝,[二]故王氏擅朝,因窃号位。危自上起,伤不及下,[三]是以即真之后,天下莫不引领而叹。十馀年闲,中外搔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同辞。[四]方今雄桀带州域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而百姓讴吟,思仰汉德,已可知矣。”嚣曰:“生言周、汉之埶可也;至于但见愚人习识刘氏姓号之故,而谓汉家复兴,疏矣。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羁之,时人复知汉乎?”[五]  

注[一]外家谓王凤、王商等,并辅政领尚书事也。

注[二]哀帝在位六年,平帝在位五年,故曰短祚。成、哀、平俱无子,是三绝也。

注[三]成帝威权借于外家,是危自上起也。汉德无害于百姓,是伤不及下也。

注[四]谓王郎、卢芳等并诈称刘氏也。

注[五]太公六韬曰:“取天下如逐鹿,鹿得,天下共分其肉也。”

彪既疾嚣言,又伤时方艰,乃著王命论,以为汉德承尧,有灵命之符,王者兴祚,非诈力所致,欲以感之,而嚣终不寤,遂避河西。河西大将军窦融以为从事,深敬待之,接以师友之道。彪乃为融画策事汉,总西河以拒隗嚣。

及融征还京师,光武问曰:“所上章奏,谁与参之?”融对曰:“皆从事班彪所为。”帝雅闻彪才,因召入见,举司隶茂才,拜徐令,以病免。[一]后数应三公之命,辄去。 

注[一]司隶举为茂才也。徐,县,属临淮郡。

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闲。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一]后好事者颇或缀集时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二]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其略论曰:  

注[一]太初,武帝年号。

注[二]好事者谓杨雄、刘歆、阳城衡、褚少孙、史孝山之徒也。

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一]暨于诸侯,国自有史,[二]  故孟子曰“楚之梼杌,晋之乘,鲁之春秋,其事一也”。[三]定哀之闲,[四]鲁君子左丘明论集其文,作左氏传三十篇,又撰异同,号曰国语,二十一篇,由是乘、梼杌之事遂暗,[五]而左氏、国语独章。又有记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号曰世本,一十五篇。春秋之后,七国并争,秦并诸侯,则有战国策三十三篇。汉兴定天下,太中大夫陆贾记录时功,作楚汉春秋九篇。孝武之世,太史令司马迁采左氏、国语,删世本、战国策,据楚、汉列国时事,上自黄帝,下讫获麟,[六]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而十篇缺焉。[七]迁之所记,从汉元至武以绝,则其功也。至于采经摭传,分散百家之事,甚多疏略,不如其本,务欲以多闻广载为功,论议浅而不笃。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八]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九]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一0]此其大敝伤道,所以遇极刑之咎也。[一一]然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诚令迁依五经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意亦庶几矣。[一二]  

注[一]礼记曰:“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见于史籍者,夏太史终古、殷太史向挚、周太史儋也。见吕氏春秋。

注[二]左传,鲁季孙召外史掌恶臣。卫史华龙滑“曰我太史”也。楚有左史倚相。

注[三]乘者,兴于田赋乘马之事。梼杌者,嚚凶之类,兴于记恶之诫。春秋以二始举四时,以记万事,遂各因以为名,其记事一也。见赵岐孟子注。

注[四]鲁定公、哀公也注[五]不行于时为暗也。其书今亡。

注[六]武帝太始二年,登陇首,获白麟,迁作史记,绝笔于此年也。

注[七]十篇谓迁殁之后,亡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兵书、将相年表、日者传、三王世家、龟策传、傅靳列传。

注[八]黄帝、老子,道家也。五经,儒家也。迁序传曰:“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此谓崇黄老也。又曰:“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此为薄五经也。

注[九]史记货殖传序曰:“家贫亲老,妻子剁弱,岁时无以祭祀,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适,如此不笾耻,则无所比矣。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语仁义,亦足羞也。”

注[一0]史记游侠传序曰:“季次、原宪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餍。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于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盖有足多者。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齐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注[一一]极刑谓迁被腐刑也。迁与任安书曰:“最下腐刑,极矣!”

注[一二]易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

夫百家之书,犹可法也。若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由观前,圣人之耳目也。司马迁序帝王则曰本纪,公侯传国则曰世家,卿士特起则曰列传。又进项羽、陈涉而黜淮南、衡山,[一]细意委曲,条列不经。若迁之著作,采获古今,贯穿经传,至广博也。一人之精,文重思烦,故其书刊落不尽,尚有盈辞,多不齐一。[二]若序司马相如,举郡县,著其字,至萧、曹、陈平之属,及董仲舒并时之人,不记其字,或县而不郡者,盖不暇也。[三]今此后篇,慎核其事,整齐其文,不为世家,唯纪、传而已。

传曰:“杀史见极,平易正直,春秋之义也。”  

注[一]谓迁著项羽本纪。又陈涉起于垄亩,数月被杀,无子孙相继,著为世家,淮南、衡山,汉室之王胤,当世家而编之列传,言进退之失也。

注[二]刊,削也。谓削落繁芜,仍有不尽。

注[三]史记“卫青者,平阳人也”,“张释之,堵阳人”,并不显郡之类也。

彪复辟司徒玉况府。[一]时东宫初建,诸王国并开,[二]而官属未备,师保多阙。彪上言曰:  

注[一]玉音肃。

注[二]建武二十三年玉况为司徒,十九年建明帝为太子,十七年封诸王。

孔子称“性相近,习相远也”。[一]贾谊以为“习与善人居,不能无为善,犹生长于齐,不能无齐言也。习与恶人居,不能无*[为]*恶,犹生长于楚,不能无楚言也”。[二]是以圣人审所与居,而戒慎所习。昔成王之为孺子,出则周公、邵公、太*(公)*史佚,入则大颠、闳夭、南宫括、散宜生,左右前后,礼无违者,[三]  故成王一日即位,天下旷然太平。是以春秋“爱子教以义方,不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诗云:“诒厥孙谋,以宴翼子。”言武王之谋遗子孙也。[五]  

注[一]见论语。

注[二]贾谊上疏之辞。

注[三]左传曰:“自郊劳至于赠贿,礼无违者。”

注[四]左传卫大夫石碏谏卫庄公之辞也。

注[五]诗大雅也。诒,遗也。宴,安也。翼,敬也。言文王遗其孙以善谋,武王以安敬之道遗其子。子谓成王也。

汉兴,太宗使黾错导太子以法术,[一]贾谊教梁王以诗书。[二]及至中宗,亦令刘向、王褒、萧望之、周堪之徒,以文章儒学保训东宫以下,[三]莫不崇简其人,就成德器。今皇太子诸王,虽结发学问,修习礼乐,而傅相未值贤才,官属多阙旧典。宜博选名儒有威重明通政事者,以为太子太傅,东宫及诸王国,备置官属。又旧制,太子食汤沐十县,设周卫交戟,五日一朝,因坐东箱,省视膳食,其非朝日,使仆、中允旦旦请问而已,明不媟黩,广其敬也。[四]  

注[一]文帝时黾错为博士,上言曰:“人主所以显功扬名者,以知术数也。今皇太子所读书多矣,而未知术数。愿陛下择圣人之术以赐太子。”上善之,拜错为太子家令。

注[二]贾谊为梁王太傅。梁王,文帝之少子,名揖,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

注[三]中宗,宣帝也。时元帝为太子,宣帝使王褒、刘向、张子侨等之太子宫,娱侍太子朝夕读诵,萧望之为太傅,周堪为少傅。并见前书。

注[四]汉官仪曰:“皇太子五日一至台,因坐东箱,省视膳食,以法制来太官尚食宰吏,其非朝日,使仆、中允旦旦请问,明不媟黩,所以广敬也。太子仆一人,秩千石;中允一人,四百石,主门卫徼巡。”

书奏,帝纳之。

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一]建武三十年,年五十二,卒官。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

注[一]察,举也。司徒荐为廉。

二子:固,超。超别有传

论曰: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闲,行不逾方,[一]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彼将以世运未弘,非所谓贱焉耻乎?何其守道恬淡之笃也![二]

注[一]论语孔子曰:“可谓仁之方。”郑玄注云:“方犹道也。”

注[二]孔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言彪当中兴之初,时运未泰,故不以贫贱为耻,何守道清静之固也!恬淡犹清静也。笃,固也。

班固

编辑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一]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性宽和容觿,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二]

注[一]九流谓道﹑儒﹑墨﹑名﹑法﹑阴阳﹑农﹑杂﹑纵横。

注[二]谢承书曰:“固年十三,王充见之,拊其背谓彪曰:‘此儿必记汉事。’”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合,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曰:[一]  注[一]奏,进也。记,书也。前书待诏郑朋奏记于萧望之,奏记自朋始也。

将军以周﹑邵之德,立乎本朝,承休明之策,建威灵之号,[一]昔在周公,今也将军,诗书所载,未有三此者也。[二]传曰:“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三]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豫在视听之末,私以蝼蚁,窃观国政,[四]  诚美将军拥千载之任,蹑先圣之踪,[五]体弘懿之姿,据高明之埶,博贯庶事,服膺六蓺,白黑简心,求善无猒,[六]采择狂夫之言,不逆负薪之议。[七]窃见幕府新开,广延腢俊,四方之士,颠倒衣裳。[八]将军宜详唐﹑殷之举,察伊﹑戏之荐,[九]令远近无偏,幽隐必达,期于总览贤才,收集明智,为国得人,以宁本朝。则将军养志和神,优游庙堂,光名宣于当世,遗烈著于无穷。

注[一]号骠骑将军也。

注[二]唯苍与周公二人而已。

注[三]司马相如喻蜀之辞。

注[四]蝼蚁谓细微也。

注[五]千载谓自周公至明帝时千馀载也。先圣谓周公也。

注[六]淮南子曰:“圣人见是非,若白黑之别于目。”左传曰“求善不猒”也。

注[七]负薪,贱人也。三略曰“负新之诺,廊庙之言”也。

注[八]诗曰:“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言士争归之匆遽也。

注[九]尧举戏陶,汤举伊尹。

窃见故司空掾桓梁,宿儒盛名,冠德州里,七十从心,行不逾矩,[一]盖清庙之光晖,当世之俊彦也。[二]京兆祭酒晋冯,结发修身,白首无违,好古乐道,玄默自守,古人之美行,时俗所莫及。扶风掾李育,[三]经明行著,教授百人,客居杜陵,茅室土阶。京兆﹑扶风二郡更请,徒以家贫,数辞病去。温故知新,论议通明,廉清修絜,行能纯备,虽前世名儒,国家所器,韦﹑平﹑孔﹑翟,无以加焉。[四]  宜令考续,以参万事。京兆督邮郭基,孝行著于州里,经学称于师门,政务之绩,有绝异之效。如得及明时,秉事下僚,进有羽翮奋翔之用,退有杞梁一介之死。[五]凉州从事王雍,躬卞严之节,文之以术蓺,[六]凉州冠盖,未有宜先雍者也。古者周公一举则三方怨,曰“奚为而后己”。[七]宜及府开,以慰远方。弘农功曹史殷肃,[八]达学洽闻,才能绝伦,诵诗三百,奉使专对。此六子者,皆有殊行绝才,德隆当世,如蒙征纳,以辅高明,此山梁之秋,夫子所为叹也。[九]昔卞和献宝,以离断趾,[一0]灵均纳忠,终于沉身,[一一]而和氏之璧,千载垂光,屈子之篇,万世归善。愿将军隆照微之明,信日昃之听,[一二]少屈威神,咨嗟下问,令尘埃之中,永无荆山﹑汨罗之恨。

注[一]论语孔子曰:“七十而纵心所欲,不逾矩。”言恣心之所为,皆暗合于法则。

注[二]诗周颂曰:“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执文之德。”郑玄注曰:“显,光也。”言桓梁可参多士,助祭于清庙为光晖也。尔雅曰:“髦,俊也。”美士为彦。

注[三]育字符春,见儒林传。

注[四]韦贤﹑平当﹑孔光﹑翟方进也。流俗本“平”字作“玄”,误。

注[五]说苑曰:“赵简子游于西河而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吉桑对曰:‘鸿鹄高飞,所恃者六翮也。背上之毛,腹下之毳,加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高。不知门下左右客千人,亦有六翮之用乎?将尽毛毳也?’”又曰“齐庄公攻莒,杞梁与华周进斗,坏军陷阵,三军不敢当。至莒城下,杀二十七人而死”也。

注[六]卞严,卞庄子也。新序曰:“卞庄子好勇,养母,战而三北,交游非之,国君辱之。庄子受命,颜色不变。及母死三年,齐与鲁战,庄子请从。至,见于将军曰:‘初独与母处,是以战而三北。今母没矣,请塞责。’遂赴敌而斗,获甲首而献,曰:‘夫三北,以养母也。吾闻之,节士不以辱生。’遂杀十人而死。”论语孔子曰:“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蓺,文之以礼乐。”

注[七]孙卿子曰:“周公东征,西国怨,曰:‘何独不来也!’南征而北国怨,曰:‘何独后我也!’”注[八]固集“殷”作“段”。

注[九]秋犹时也。论语孔子曰:“山梁雌雉,时哉!”

注[一0]离,被也。断趾,刖足也。事见韩子。

注[一一]屈原字灵均,纳忠于楚,终不见信,自沉于汨罗之水而死。

注[一二]信音申。

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先是扶风人苏朗伪言图谶事,下狱死。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一]除兰台令史,[二]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注[一]前书固叙传曰:“永平中为郎,典校秘书。”

注[二]汉官仪曰:“兰台令史六人,秩百石,掌书劾奏。”

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一]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二]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三]  综其行事,傍贯五经,上下洽通,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四]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馀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注[一]六代谓武帝,史臣谓司马迁也。

注[二]史记起自黄帝,汉最居其末也。

注[三]高﹑惠﹑吕后﹑文﹑景﹑武﹑昭﹑宣﹑元﹑成﹑哀﹑平十二代也。并王莽合二百三十年。

注[四]纪十二,表八,志十,列传七十,合百篇。前书音义曰:“春秋考纪谓帝纪也。言考核时事,具四时以立言,如春秋之经。”

自为郎后,遂见亲近。时京师修起宫室,浚缮城隍,而关中耆老犹望朝廷西顾。

固感前世相如﹑寿王﹑东方之徒,造构文辞,终以讽劝,[一]乃上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其辞曰:

注[一]相如作上林﹑子虚赋,吾丘寿王作士大夫论及骠骑将军颂,东方朔作客难及非有先生论,其辞并以讽喻为主也。

有西都宾问于东都主人曰:[一]“盖闻皇汉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河洛矣。辍而弗康,寔用西迁,作我上都。主人闻其故而莺其制乎?”[二]主人曰:“未也。愿宾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三]博我以皇道,弘我以汉京。”宾曰:“唯唯。”

注[一]中兴都洛阳,故以东都为主,而谓西都为宾也。

注[二]皇,大也。尚书曰:“厥既得吉卜则经营。”高祖五年,刘敬说上都关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都洛阳,此为有意都河洛矣。张良曰:“洛阳其中小不过数百里,四面受敌,非用武之国。关中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于是上即日西都关中,此为辍而弗康也。辍,止也。康,安也。

注[三]广雅曰摅,舒也。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寔曰长安。[一]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泰)**[太]*华﹑终南之山。[二]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三]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防御之阻,则天下之奧区焉。[四]是故横被六合,三成帝畿,[五]周以龙兴,秦以虎视。及至大汉受命而都之也,[六]仰寤东井之精,俯协河图之灵,[七]  奉春建策,留侯演成,[八]天人合应,以发皇明,乃眷西顾,寔惟作京。[九]  于是睎秦领,睋北阜,挟酆霸,据龙首。[一0]图皇基于亿载,度宏规而大起,肇自高而终平,世增饰以崇丽,历十二之延祚,故穷奢而极侈。[一一]建金城其万雉,呀周池而成渊,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一二]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郭,傍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一三]于是既庶且富,娱乐无疆,都人士女,殊异乎五方,游士拟于公侯,列肆侈于姬﹑姜。[一四]乡曲豪俊游侠之雄,节慕原﹑尝,名亚春﹑陵,连交合觿,骋骛乎其中。[一五]

注[一]前书音义曰:“长安本秦之乡名,高祖都焉。”

注[二]函谷,关名也。左传曰“崤有二陵,其南陵夏后戏之墓,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故曰二崤。太华,山也,山海经曰,华首之西六十里曰太华。终南,长安南山也。诗曰:“终南何有。”注云:“终南,周之名山中南也。”

注[三]褒斜,谷名,南口曰褒,北口曰斜,在今梁州。陇首,山名,在今秦州。洪,大也。

注[四]华实之毛谓草木也。左传曰:“食土之毛。”前书曰:“秦地九州膏腴。”尚书雍州“厥田上上”。防御谓关禁也。杨雄卫尉箴曰:“设置山险,尽为防御。”奥,深也。言秦地险固,为天下深奥之区域。

注[五]前书音义曰:“关西为横。”被犹及也。吕氏春秋曰:“神明通于六合。”高诱注云:“四方上下为六合。”周礼曰:“方千里曰王畿。”三成谓周﹑秦﹑汉并都之也。

注[六]龙兴虎视,喻盛强也。孔安国尚书序曰:“汉室龙兴。”易曰:“虎视眈眈。”

注[七]寤犹晓也。协,合也。高祖至霸上,五星聚于东井。又河图曰:“帝刘季,日角戴胜,斗匈龙股,长七尺八寸。昌光出轸,五星聚井,期之兴,天授图,地出道,予张兵钤刘季起。”东井,秦之分野,明汉当代秦都关中。

注[八]奉春君,娄敬也。春者,四时之始。娄敬亦始建迁都之策,故以号焉。留侯,张良也。苍颉篇曰:“演者引也。”

注[九]天谓五星聚东井也。人谓娄敬等进说也。皇明谓高祖也。西顾谓入关也。诗云:“乃眷西顾。”

注[一0]睎,望也,音希。睋,视也,音蛾。秦领在今蓝田东南。北阜即今三原县北有高阜,东西横亘者是也。丰水出鄠县南山丰谷。霸水出蓝田谷。三秦记曰:“龙首山六十里,头入渭水,尾达樊川。”在傍曰挟,在上曰据也。

注[一一]肇,始也。始自高祖,终于平帝,为十二代也。

注[一二]金城言坚固也。张良曰:“金城千里。”杜预注左传云:“方丈为堵,三堵为雉。”字林曰:“呀,大空也。”音火加反。周礼:“国方九里,旁三门。”每门有大路,故曰三条。郑玄注周礼云“天子城十二门,通十二子”也。

注[一三]字林曰:“闾,里门也。阎,里中门也。”且千,言多也。汉宫阁疏曰:“长安九市,其六在道西,三在道东。”隧,列肆道也。郑玄注礼记曰:“廛,市物邸舍也。”

注[一四]论语:“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诗周颂云:“惠我无疆。”疆,境也。诗小雅曰:“彼都人士。”毛苌注云:“城郭之域曰都。”五方谓四方及中央也。前书曰:“秦地五方杂错。”郑玄注周礼曰:“肆,市中陈物处也。”杜元凯注左传云“姬﹑姜大国之女”也。

注[一五]豪俊游侠谓朱家﹑郭解﹑原涉之类也。原﹑尝*[谓]*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也,春、陵谓春申君黄歇﹑信陵君无忌也,并招致宾客,名高天下也。

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名都对郭,邑居相承,英俊之域,黻冕所兴,冠盖如云,七相五公。[一]与乎州郡之豪桀,五都之货殖,三选七迁,充奉陵邑,盖以强干弱枝,隆上都而观万国。[二]封畿之内,厥土千里,逴荦诸夏,兼其所有。[三]其阳则崇山隐天,幽林穹谷,陆海珍藏,蓝田美玉,商﹑洛缘其隈,鄠﹑杜滨其足,[四]源泉灌注,陂池交属,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曰近蜀。[五]其阴则冠以九嵕,陪以甘泉,乃有灵宫起乎其中。秦﹑汉之所极观,渊﹑云之所颂叹,于是乎存焉。[六]下有郑﹑白之沃,衣食之源,堤封五万,疆埸绮分,沟塍刻镂,原隰龙鳞,决渠降雨,荷臿成云,五谷垂颖,桑麻敷棻。[七]东郊则有通沟大漕,溃渭洞河,泛舟山东,控引淮﹑湖,与海通波。[八]西郊则有上囿禁苑,林麓薮泽,陂池连乎蜀﹑汉,缭以周墙,四百馀里,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神池灵沼,往往而在。[九]  其中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马,黄支之犀,条枝之鸟,逾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三万里。[一0]  

注[一]浮游谓周流也。杜﹑霸谓杜陵﹑霸陵,在城南,故南望也。五陵谓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渭北,故北眺也。并徙人以置县邑,故云名都对郭。苍颉篇曰:“黻,绶也。冕,冠也。”其所徙者皆豪右﹑富赀﹑吏二千石,故多英俊冠盖之人。如云,言多也。诗曰:“出其东门,有女如云。”七相谓丞相车千秋,长陵人,黄霸﹑王商,并杜陵人也,韦贤﹑平当﹑魏相﹑王嘉,并平陵人也。五公谓田蚡为太尉,长陵人,张安世为大司马,朱博为司空,并杜陵人,平晏为司徒,韦赏为大司马,并平陵人也。

注[二]前书音义曰:“五都谓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也。”三选,选三等之人,谓徙吏二千石及高赀富人及豪桀并兼之家于诸陵,盖以强干弱枝,非独为奉山园也。见前书。自元帝已后不迁,故唯七焉。尔雅曰:“观,指示也。”“选”或为“徙”,义亦通。

注[三]前书曰:“秦地沃野千里,人以富饶。”逴荦犹超绝也。逴音卓。荦音吕角反。诸夏谓中国也。

注[四]穹谷,深谷。东方朔曰:“汉兴,去三河之地,止灞﹑浐之西,都泾﹑渭之南,此谓天下陆海之地也。”范子计然曰:“玉出蓝田。”商及上洛皆县名。隈,山曲也。滨犹近也。鄠﹑杜,二县名,近南山之足。尔雅云:“麓,山足也。”

注[五]孔安国注尚书曰:“泽障曰陂,停水曰池。”前书曰:“巴﹑蜀土地肥美,有山林竹树蔬食果实之饶。”今南山亦有之,与巴﹑蜀相类,故曰近蜀。尔雅曰:“邑外曰郊,郊外曰野。”

注[六]阴谓北也。九嵕山尤高峻,故称冠云。甘泉山在云阳北,秦始皇于上置林光宫,汉又起甘泉宫﹑益寿﹑延寿馆﹑通天台,故云“秦﹑汉之所极观”。王褒字子泉,作甘泉颂,杨子云作甘泉赋,故云“泉﹑云颂叹”。

注[七]史记曰:“韩使水工郑国说秦,令引泾水为渠,傍北山,东注洛,溉田四万余顷,名曰郑国渠。”武帝时,赵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溉田四千馀顷,因名白渠。时人歌之曰:“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前书曰:“天子畿方千里,堤封百万井。”音义曰:“堤谓积土为封限也,音丁奚反。”广雅曰:“埸,界也。”音亦。周礼曰:“夫闲有遂,十夫有沟。”说文曰:“塍,田畦也。”塍音绳。刻镂谓交错如镂也。尔雅曰:“高平曰原,下湿曰隰。”言如龙鳞之五色也。五谷,黍、稷、菽、麦、稻也。*[小]*尔雅曰:“禾穗谓之颖。”*[小]*尔雅曰:“敷,布也。”棻,茂盛也,音芬。

注[八]漕,水运也。苍颉篇曰:“溃,傍决也。”前书武帝穿漕渠通渭。史记曰:“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与淮、泗会。”

注[九]上囿谓林苑也。谷梁传曰:“林属于山为麓。”郑玄注周礼曰:“泽无水曰薮。”缭犹绕也,音了。三辅黄图曰:“上林有建章、承光等一十一宫,平乐、茧观等二十五,凡三十六所。”三秦记曰:“昆明池中有神池,通白鹿原。”诗曰:“王在灵沼。”

注[一0]宣帝诏曰:“九真郡献奇兽。”晋灼汉书注云:“驹形,麟色,牛角。”武帝时,李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又黄支国自三万里贡生犀。条支国临西海,有大鸟,卵如瓮。条支与安息接,武帝时,安息国发使来献之。又曰:“昆仑山高二千五百里。”并见前书。

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放*(泰)**[太]*、紫之圆方。[一]树中天之华阙,丰冠山之朱堂,因瑰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列棼橑以布翼,荷栋桴而高骧。[二]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珰,发五色之渥采,光爓朗以景彰。[三]于是左墄右平,重轩三阶,闺房周通,门闼洞开,列钟虡于中庭,立金人于端闱,仍增崖而衡阈,临峻路而启扉。[四]  徇以离殿别寝,承以崇台闲豫,焕若列星,紫宫是环。[五]清凉宣温,神仙长年,金华玉堂,白虎麒麟,区宇若兹,不可殚论。[六]增盘业峨,登降照烂,殊形诡制,每各异观,乘茵步辇,唯所息宴。[七]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合欢增成,安处常宁,茞若椒风,披香发越,兰林蕙草,鸳鸾飞翔之列。[八]昭阳特盛,隆乎孝成,屋不呈材,墙不露形,裛以藻绣,络以纶连,随侯明月,错落其闲,金釭衔璧,是为列钱,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九]于是玄墀扣切,玉阶彤庭,礝磩采致,琳禄青荧,珊瑚碧树,周阿而生。[一0]红罗飒纚,绮组缤纷,精曜华烛,俯仰如神。[一一]  后宫之号,十有四位,窈窕繁华,更盛迭贵,处乎斯列者,盖以百数。[一二]  左右廷中,朝堂百僚之位,萧曹魏邴,谋谟乎其上。[一三]佐命则垂统,辅翼则成化,流大汉之恺悌,荡亡秦之毒螫。[一四]故令斯人扬乐和之声,作画一之歌,功德著于祖宗,膏泽洽于黎庶。[一五]又有天禄石渠,典籍之府,命夫谆诲故老,名儒师傅,讲论乎六蓺,稽合乎同异。[一六]又有承明金马,著作之庭,大雅宏达,于兹为腢,元元本本,周见洽闻,启发篇章,校理秘文。[一七]周以钩陈之位,卫以严更之署,总礼官之甲科,腢百郡之廉孝。[一八]虎贲赘衣,阉尹阍寺,陛戟百重,各有攸司。[一九]周庐千列,徼道绮错。[二0]  辇路经营,修涂飞阁。[二一]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戆长乐,陵墱道而超西墉,混建章而外属,设璧门之凤阙,上柧棱而栖金雀。[二二]内则别风之嶕峣,眇丽巧而竦擢,张千门而立万户,顺阴阳以开阖。[二三]尔乃正殿崔巍,层构厥高,临乎未央,经骀荡而出馺娑,洞枍诣与天梁,上反宇以盖戴,激日景而纳光。[二四]神明郁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跻,轶云雨于太半,虹霓回带于棼楣,虽轻迅与僄狡,犹愕眙而不敢阶。[二五]攀井干而未半,目眴转而意迷,舍棂槛而却倚,若颠坠而复稽,魂恍恍以失度,巡回涂而下低。[二六]既惩惧于登望,降周流以彷徨,步甬道以萦纡,又杳窱而不见阳。[二七]排飞闼而上出,若游目于天表,似无依*(之)**[而]*洋洋。[二八]前唐中而后太液,揽沧海之汤汤,扬波涛于碣石,激神岳之嶈嶈,滥瀛洲与方壶,蓬莱起乎中央。[二九]于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岩峻崔崒,金石峥嵘。[三0]抗仙掌*(与)**[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轶埃壒之混浊,鲜颢气之清英。[三一]骋文成之丕诞,驰五利之所刑,庶松乔之腢类,时游从乎斯庭,实列仙之攸馆,匪吾人之所宁。[三二]  

注[一]圆象天,方象地。南北为经,东西为纬。杨雄司空箴曰:“普彼坤灵,侔天作合。”放,像也。太、紫谓太微、紫宫也。刘向七略曰:“明堂之制:内有太室,像紫宫;南出明堂,像太微。”春秋合诚图曰:“太微,其星十二,四方。”史记天官书曰:“环之匡卫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是太微方而紫宫圆也。

注[二]列子曰:“周穆王作中天之台。”说文曰:“阙,门观也。”前书萧何作东阙、北阙。丰,大也。冠山谓在山之上也。埤苍曰:“瑰玮,珍奇也。”广雅曰:“有翼曰应龙。”梁作应龙之形,而又曲如虹也。说文曰:“棼,复屋之栋。”橑,椽也。翼,屋之四阿也。荷,负也。骧,举也。尔雅曰:“栋谓之桴。”音浮。

注[三]广雅曰:“磌,礩也。”音田。“瑱”与“磌”通。楹,柱也。雕玉为礩以承柱也。上林赋曰:“华榱璧珰。”韦昭注曰:“珰,榱头也。”渥,光润也。爓音艳。

注[四]挚虞决疑要注曰:“腆者为阶级,平者以文砖相亚次也。”“域”亦作“腆”。言阶级勒腆然,音七则反。王逸楚辞注曰:“轩,楼板也。”周礼夏后氏“世室九阶”,郑玄注云“南面三阶,三面各二”也。尔雅曰:“宫中之门谓之闱,小者谓之闺。”广以悬钟也。史记:“秦始皇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销以为金人十二,置宫中。”端闱,宫正门也。三辅黄图曰:“秦宫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仍,因也。衡,横也。阈,门限。

注[五]徇犹绕也。崇,高也。闲音闲。焕,明也。言周回宫馆,明若列星之环绕紫宫也。环,协韵音宦。

注[六]三辅黄图曰:“未央宫有清凉殿、宣室殿、中温室殿、金华殿、大玉堂殿、中白虎殿、麒麟殿,长乐宫有神仙殿。”殚,尽也。

注[七]增,重也。盘,屈也。业峨,高也。业音五腊反。峨音我。诡,异也。茵,褥也。驾人曰辇。

注[八]汉官仪曰:“婕妤以下皆居掖庭。”三辅黄图曰:“长乐宫有椒房殿。”前书曰:“班婕妤居增成舍。”桓谭新论曰:“董贤女弟为昭仪,居舍号曰椒风。”汉宫阁名长安有披香殿、鸳鸾殿、飞翔殿。余未详。

注[九]昭阳殿,成帝赵昭仪所居也。说文曰:“裛,缠也。”音于业反。纶,纠,青丝绶也。“纶”或作“编”。淮南子曰:“随侯之珠,和氏之璧。”高诱注云:“随侯行见大蛇伤,以药傅之。后蛇衔珠以报之,因曰随侯珠。”说文曰:“釭,毂铁也。”音江,又音工。谓以黄金为釭,其中衔璧,纳之于*(璧)**[壁]*带,为行列历历如钱也。前书曰:“昭阳殿璧带,往往为黄金釭,函蓝田玉璧,明珠翠羽饰之。”异物志曰:“翠鸟形如燕,赤而雄曰翡,青而雌曰翠,其羽可以饰帏帐。”韵集曰:“火齐,珠也。”战国策曰:“应侯谓秦王曰‘梁有县黎’。”左传曰:“晋荀息请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言悬黎、垂棘之玉,并夜有光辉也。

注[一0]前书曰:“昭阳殿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髹音休。漆黑故曰玄。墀,殿上地也。又曰;“切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扣音口。碝、磩,琳、珉,并石次玉者。筻音而兖反,磩音戚。彩致,其文理密也。青荧,其光色也。汉武故事曰:“武帝起神堂,植玉树,葺珊瑚为枝,以碧玉为叶。”淮南子曰:“昆仑山有碧树在其北。”高诱注云:“碧,青石也。”谓以珠玉假为树而植之于殿曲。阿,曲也。

注[一一]薛综注西京赋曰:“飒纚,长袖貌。飒音素合反,纚音山绮反。”绮,文缯也。组,绶也。缤纷,盛魍。烛,照也。言精彩华饰照耀也。战国策张仪谓秦王曰:“彼周、郑之女,粉白黛黑立于衢,非知而见之者以为神也。”

注[一二]前书曰:“汉兴,因秦之称号,正嫡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凡十四等,有昭仪、婕妤、𫰛娥、傛华、美人、八子、充衣、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是为十三等;又有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秩禄同,共为一等,合十四位也。”窈窕,幽闲也。繁华,美丽也。百数谓以百而数之也。

注[一三]萧何、曹参并沛人,魏相字弱翁,济阴人,邴吉字少卿,鲁国人,并为丞相。

注[一四]李陵书曰:“其馀佐命立功之士。”司马相如曰:“垂统理顺易继也。”统,业也。礼记曰:“保者慎其身以辅翼之。”恺,乐也。悌,易也。杨雄长杨赋曰:“今朝廷出恺悌,行简易。”王褒四子讲德论曰:“秦之处位任政者,并施毒螫。”前书曰:“孝惠、高后之时,海内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无为,而天下晏然,衣食滋殖。”又曰:“近观汉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孝宣中兴,丙、魏有声。”是时黜陟有序,觿职修理,公卿多称其位,海内兴于礼让也。

注[一五]孔丛子曰:“古之帝王,功成作乐,其功善者其乐和。”前书曰,萧何薨,曹参代之,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祖宗谓高祖、中宗也。

注[一六]三辅故事曰:“天禄、石渠并阁名,在未央宫北,以阁秘书。”谆诲谓殷勤教告也。诗大雅曰:“诲尔谆谆。”郑玄注云:“我教告王,口语谆谆然。”谆音之纯反。六蓺谓诗、书、礼、乐、易、春秋也。稽,考也。前书,甘露中诏诸儒讲五经同异,令萧望之平奏其议。

注[一七]承明,殿前之庐也。金马,署名也。门有铜马,故名金马门,待诏者皆居之。宏亦大也。元其元,本其本。秘文,秘书也。孝经钩命决曰“丘掇秘文”也。

注[一八]周,环也。前书音义曰:“钩陈,紫宫外星也,宫卫之位亦象之。”严更之署,行夜之司也。礼官,奉常也,有博士掌试策,考其优劣,为甲乙之科,即前书曰“太常以公孙弘为下第”是也。言百郡,举全数。前书又曰:“兴廉举孝。”

注[一九]虎贲,宿卫之臣。赘衣,主衣之官。赘,缀也,音之锐反。尚书曰:“缀衣虎贲。”阉尹、阍寺并宦官,周礼有阉人、寺人。陛戟,执戟于陛也。百重,言多也。攸,所也。司,主也,协韵音伺。

注[二0]庐谓宿卫之庐,周于宫也。千列,言多也。史记:“卫令曰周庐,设卒甚谨。”徼道,徼巡之道。绮错,交错也。前书曰“中尉掌徼巡京师”也。

注[二一]前书音义曰:“辇道,阁道也。”“涂”亦“涂”也,古字通用。

注[二二]未央宫在西,长乐宫在东,桂宫、明光宫在北,言飞阁相连也。墱,陛级也,音丁邓反。墉,城也。混,同也。建章宫在城西。属,连也。前书曰:“建章宫,其东则凤阙,*(门)*高二十馀丈,其南有璧门之属。”说文曰“柧棱,殿堂上最高之处也。”柧音孤,棱音力登反。其上栖金雀焉。三辅故事曰“建章宫阙上有铜凤皇”,即金雀也。

注[二三]三辅故事曰:“建章宫东有折风阙。”关中记曰:“折风一名别风。”嶕峣,高也。嶕音焦,峣音尧。前书曰,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合谓之阴,开谓之阳。易曰:“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干。”

注[二四]正殿即前殿也。层,重也。临乎未央,言高之极也。关中记建章宫有骀荡、馺娑、枍诣殿。天梁亦宫名也。骀音殆,荡音荡。馺音素合反,娑音素可反。枍音乌计反。小雅曰:“盖戴,覆也。”反宇谓飞檐上反也。激日谓日影激入于殿内也。

注[二五]神明,台名也。跻,升也。偃蹇,高貌也。轶,过也。前书音义曰:“凡数三分有二为太半。”说文曰:“棼,栋也。”尔雅曰:“楣谓之梁。”郭璞云:“门户上横梁也。”方言曰:“僄,轻也。”音匹妙反。郑玄注礼记曰:“狡,疾也。”字书曰:“愕,惊也。”音五各反。字林曰:“眙,惊貌也。”音丑吏反。

注[二六]井干,楼名也。前书曰:“武帝作井干楼,高五十丈,辇道相属焉。”苍颉篇曰:“眴,视不明也。”音眩。棂槛,楼上栏楯也。棂音零。稽,留也。

注[二七]淮南子曰:“甬道相连。”高诱注云:“甬道,飞阁复道也。”广雅曰:“窈窱,深也。”“杳”与“窈”通。窱音它鸟反。阳,明也。既创前之登望,乃下巡于复道,宫宇深邃,又不见明者。

注[二八]飞闼,阁上门也。王逸注楚辞曰:“洋洋,无所归魍。”

注[二九]前书曰:“建章宫,其西唐中数十里。”音义曰:“唐,庭也。”其北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像海中神山。汤汤,流貌也。苍颉篇曰:“涛,大波也。”碣石,海畔山也。说文曰:“滥,泛也。”列子曰:“海中有神山,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注[三0]灵草、神本谓不死药也。史记曰:“海中神山,仙人不死药在焉。”峥嵘,高峻也。崔音徂回反,崒音才律反。峥音仕耕反,嵘音宏。

注[三一]前书曰,武帝时作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三辅故事云:“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金茎即铜柱也。轶,过也。埃壒,尘也。鲜,絜也。说文曰:“颢,白魍。”音皓。

注[三二]丕,大也。诞,欺也。前书曰:“齐人李少翁以方士见上,上拜为文成将军,言于上曰:‘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甘泉宫,中为台,画天、地、泰一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又曰:“胶东人栾大多方略而敢为大言,言曰:‘臣常往东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乃拜为五利将军。”刑,法也。列仙传曰:“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又曰:“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

尔乃盛娱游之壮观,奋大武乎上囿,因兹以威戎夸狄,耀威而讲事。[一]命荆州使起鸟,诏梁野而驱兽,毛腢内阗,飞羽上覆,接翼侧足,集禁林而屯聚。[二]  水衡虞人,理其营表,种别腢分,部曲有署。[三]罘罔连纮,笼山络野,列卒周币,星罗云布。[四]于是乘*(銮)*舆备法驾,帅腢臣,披飞廉,入苑门。[五]  遂绕酆镐,历上兰,六师发胄,百兽骇殚,震震爚爚,雷奔电激,草木涂地,山渊反复,蹂蹸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六]尔乃期门佽飞,列刃钻𬭤,要趹追踪,鸟惊触丝,兽骇值锋,机不鸪掎,弦不再控,矢无单杀,中必叠双,飑飑纷纷,矰缴相缠,风毛雨血,洒野蔽天。[七]平原赤,勇士厉,诪狖失木,豺狼摄窜。[八]尔乃移师趋险,并蹈潜秽,穷虎奔突,狂兕触蹶。[九]许少施巧,秦成力折,掎僄狡,诊猛噬,脱角挫脰,徒搏独杀。[一0]挟师豹,拖熊螭,顿犀犛,曳豪罴,超迥壑,越峻崖,蹶巉岩,钜石𬯎,松柏仆,丛林摧,草木无馀,禽兽殄夷。[一一]于是天子乃登属玉之馆,历长杨之榭,览山川之体埶,观三军之杀获,原野萧条,目极四裔,禽相镇厌,兽相枕藉。[一二]然后收禽会觿,论功赐胙,陈轻骑以行炰,腾酒车而斟酌,割鲜野食,举燧命爵。[一三]  飨赐毕,劳逸齐,大辂鸣鸾,容与裴回,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一四]  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崖,茂树荫蔚,芳草被堤,兰茞发色,晔晔猗猗,若摛锦布绣,烛耀乎其陂。[一五]玄鹤白鹭,黄鹄䴔鹳,鸧鸹鸨鶂,凫鹥鸿雁,朝发河海,夕宿江汉,沉浮往来,云集雾散。[一六]于是后宫乘輚路,登龙舟,张凤盖,建华旗,袪黼帷,镜清流,靡微风,澹淡浮。[一七]棹女讴,鼓吹震,声激越,謍厉天,鸟腢翔,鱼窥渊。[一八]招白闲,下双鹄,揄文竿,出比目。

[一九]抚鸿幢,御矰缴,方舟并骛,俛仰极乐。[二0]遂风举云摇,浮游普览,前乘秦领,后越九嵕,[二一]东薄河华,西涉岐雍,宫馆所历,百有馀区,行所朝夕,储不改供。[二二]礼上下而接山川,究休佑之所用,采游童之欢谣,第从臣之嘉颂。[二三]于斯之时,都都相望,邑邑相属,国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士食旧德之名氏,农服先畴之畎亩,商修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规矩,粲乎隐隐,各得其所。[二四]

注[一]大武谓大陈武事也。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也。

注[二]荆州,江、湘之地,其俗习于捕鸟,故使起之。梁野,巴、汉之人,其俗习于逐兽,故使其人驱之。阗音田。聚音才谕反。

注[三]前书曰:“上林苑属水衡都尉。虞人,掌山泽之官。”周礼曰:“虞人莱所田之野为表。”郑司农曰:“表,所以识正行列也。”续汉书“将军领军皆有部,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也。

注[四]郑玄注礼记曰:“兽罟曰罘。”音浮。纮,罘之纲。

注[五]蔡邕独断曰:“天子至尊,不敢渫渎言之,故托于乘舆。天子车驾有大驾、法驾、小驾。大驾则公卿奉引,备千乘万骑。法驾,公*[卿]*不在卤簿中,唯执金吾奉引,侍中骖乘。”飞廉,馆名也,武帝所作。前书音义曰:“飞廉,神禽,能致风气,身似鹿,头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文。于馆上作之,因以名焉。”

注[六]酆,文王所都,在鄠县东。镐,武王所都,在上林苑中。三辅黄图云,上林苑有上兰观。尚书曰:“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又曰:“百兽率舞。”骇殚,言惊惧也。震震爚爚,奔走之貌。爚音跃。涂,污也。反复犹倾动也。车骑既多,视之眩乱,有似倾动。蹂,践也,音汝九反。蹸,轹也,音力刃反。拗犹抑也,音于六反。言且抑六师之怒而少停也。

注[七]前书曰,武帝与北地良家子期于殿门,故号“期门”。又曰:“募佽飞射士”。音义:“佽飞,本秦左弋官也。武帝改为佽飞官,有一令九丞,在上林中。

纺矰缴,弋凫雁,岁万头,以供宗庙。”苍颉篇曰:“攒,聚也。”“钻”与“攒”通。尔雅曰:“金镞翦羽谓之𬭤。”音侯。广雅曰:“趹,奔也。”音决。机,弩牙也。说文曰:“掎,偏引也。”音居绮反。飑飑纷纷,觿多也。说文曰:“飑,古坎字。”郑玄注周礼曰:“结缴于矢谓之矰。”矰,高也。

注[八]郭璞注山海经曰:“诪似猴而大,臂长,便捷,色黑。”苍颉书曰:“狖似狸。”音以救反。淮南子曰:“诪狖颠蹶而失木枝。”慑,惧也,音之叶反。窜,走也,协韵音七外反。

注[九]潜,深也。秽谓榛芜之林,虎兕之所居也。尔雅曰:“兕似牛。”郭璞曰:“一角,青色,重千斤。”广雅曰:“蹶,跳也。”音居卫反。

注[一0]许少、秦成,并未详。僄狡,兽之轻捷者。说文曰:“扼,捉也。”音厄。“扼”与“诊”通。噬,啮也。挫,折也。脰,颈也。徒,空也。谓空手搏杀之也。尔雅曰:“暴虎,徒搏也。”杀音所界反。

注[一一]师,师子也。说文曰:“拖,曳也。”音徒可反。杜预注左传云:“螭,山神,兽形。”郭璞注山海经曰:“犀似牛而质头,黑色,有三角,一在顶上,一在额上,一在鼻上。犛牛黑色,出西南徼外。”犛音力之反。尔雅曰:“罴似熊而黄。”巉岩,山石高峻之貌也。殄,尽也。夷犹杀也。

注[一二]前书,宣帝幸萯阳宫属玉观。音义曰:“属玉,水鸟也,似䴔䴖,于观上作之,因以名焉。”三辅黄图曰:“上林有长扬宫。”郑玄注礼记曰:“土高曰台,有木曰榭。”获,协韵音胡卦反。楚词曰:“山萧条而无兽。”

注[一三]胙,余肉也。左传曰:“归胙于公。”诗小雅曰:“炰之燔之。”毛苌注曰:“以毛曰炰。”音步交反。子虚赋曰:“割鲜染轮。”孔安国注尚书曰:“鸟兽新杀曰鲜。”

注[一四]大辂,玉辂也。周礼曰:“凡驭辂仪以銮和为节。”郑玄注曰:“銮在衡,和在轼,皆金铃也。”三辅黄图曰:“上林苑有豫章观。”

注[一五]汉宫阁疏曰:“昆明池有二石人,牵牛、织女之象也。”云汉,天河也。郭璞注尔雅云:“茝,香草。”音昌改反。晔晔猗猗,美茂之貌。说文曰:“摛,舒也。”

注[一六]郭璞注尔雅云:“䴔似凫,恭近尾,略不能地行,江东谓之鱼䴔。”音火交反。说文曰:“鹳,鹳雀也。”尔雅曰:“鸧,麋鸹。”音括。郭璞注曰:“即鸧鸹也,今关西呼为鸹鹿。”鸨似雁而大,无指。音保。鶂,水鸟也。庄子曰:“白鹢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李巡注尔雅曰:“在野曰凫,在家曰鹜。”并鸭也。郑玄注诗云:“鹥,凫属也。”音一兮反。周处风土记曰:“鹥,鹥{鸟由}也,以名自呼,大如鸡,生卵于荷叶上。”毛苌注诗云:“大曰鸿,小曰雁。”

注[一七]埤苍曰:“輚,卧车也。”音仕板反。淮南子曰:“龙舟鹢首,浮吹以虞。”桓谭新论曰:“乘车,玉爪、华芝及凤皇三盖。”上林赋曰:“乘法驾,建华旗。”高诱注淮南子曰:“袪,举也。”澹,随风之貌也。澹音徒滥反。淡音徒敢反。

注[一八]棹,楫也。讴,歌也。震,协韵音真。謍,声也,音火宏反。

注[一九]招犹举也。弩有黄闲之名,此言白闲,盖弓弩之属。本或作“白鹇”,谓鸟也。西京杂记曰:“越王献高帝白鹇、黑鹇各一双。”说文曰:“揄,引也。”音投。文竿,以翠羽为文饰也。*(阙)**[阚]*子曰:“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尔雅曰:“东方有比目鱼,不比不行。”

注[二0]广雅曰:“幢谓之帱。”幢音直江反,即舟中之幢盖也。本或作“罿”。罿,鸟网也,音磨。矰,弋矢也。缴,以系箭也。方舟,并两舟也。

注[二一]协韵音综。

注[二二]薄,迫也。岐,山;雍,县。在扶风。储,积也。供,协韵音九用反。

注[二三]上下谓天地也。接亦祭也。究,尽也。用谓牺牷玉帛之物也。列子曰:“尧理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理欤?乱欤?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人,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言今同于尧也。前书曰:“宣帝颇好神仙,王褒、张子侨等并待诏,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焉。”

注[二四]十代、百年,并举全数也。易曰:“食旧德,贞厉终吉。”谷梁传曰:“古者有士人、商人、农人、工人。”淮南子曰“古者至德之时,贾便其肆,农安其业,大夫安其职,而处士修其道”也。

若臣者,徒观多乎旧墟,闻之乎故老,什分而未得其一端,故不能遍举也。

校勘记

编辑

一三二三页四行今洺州永*(平)**[年]*县也集解引沉钦韩说,谓“永平县”当作“永年县”,今据改。按:“洺”原作“洛”,形近而斗,径据殿本改正。

一三二三页八行汉承秦制改立郡县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改”当依前书作“并”,既承秦制,则非汉所改也。

一三二四页一行刘季逐而羁之按:集解引王补说,谓“羁”前书□传作“掎”,通鉴亦作“掎”,用左传“晋人角之,诸戎掎之。”

一三二六页三行见赵岐孟子注“岐”原斗“歧”,迳改正。按:绍兴本赵岐之“岐”皆斗“歧”,后如此,不悉出校记。

一三二六页一四行岂若卑论齐俗按:“齐”当依史记作“侪”。

一三二七页一一行彪复辟司徒玉况府汲本、殿本“玉”作“玊”。按:玉字本有肃音,不必改为“玊”,参阅前虞延传校记。又按:集解引沉钦韩说,谓是时“司徒”上有“大”字。

一三二八页一行不能无*[为]*恶据集解本补。按:此所引贾谊上疏之辞与前书不同,前书作“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习与不正人居也,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

一三二八页二行出则周公邵公太*(公)*史佚据汲本删。按:史记云“召公为师,周公为保”,无太公辅成王事,“公”字衍。太史佚即史佚也。

一三二八页一五行使仆中允按:沉家本谓“允”续志作“盾”。

一三二九页四行故令谊傅之按:“令”原斗“今”,迳改正。

一三三0页五行诵诗赋按:汲本“赋”作“书”。

一三三一页一二行负薪之诺按:汲本、殿本“诺”作“语”。

一三三二页一三行执文之德按:集解引周寿昌说,谓周颂作“秉文之德”,此“秉”字作“执”,乃唐讳□,秉与□同音,嫌名也,故避“秉”为“执”,义同字异。

一三三三页二行舟人吉桑对曰按:“吉桑”新序作“固桑”,说苑尊贤篇作“古乘”,人表作“固来”,循吏传注作“古桑”。沉钦韩谓“乘”“来”皆“桑”之误,“吉”又为“古”之误。

一三三四页三行召诣校书部按:“校书部”疑当作“校书郎”。御览五一五引正作“校书郎”,又班超传云“兄固,被召诣校书郎”。

一三三四页四行司隶从事孟异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异”当作“冀”,见马援、杜林等传。又引沉钦韩说,谓史通正史篇作“孟冀”。

一三三四页一三行六代谓武帝史臣谓司马迁也按:此注原误置于“史臣”之下,今移正。盖正文“六世”句绝,“史臣”属下为句,若注于“史臣”之下,则“史臣”二字当连“六世”为句矣。

一三三五页一一行刘敬说上都关中殿本“刘”作“娄”。按:娄敬说高祖都关中,封奉春君,赐姓刘氏,故亦作“刘敬”,然下文“奉春建策”注又作“娄敬”,前后亦不一致也。

一三三五页一五行表以*(泰)**[太]*华终南之山张森楷校勘记谓“太华”字本不作“泰”,后人误以为范晔避其父讳,改“泰”为“太”,遂并非讳改者而亦回改为“泰”。今据改。

一三三五页一六行带以洪河泾渭之川按:校补谓文选此下有“觿流之隈,汧涌其西”语。

一三三六页四行度宏规而大起惠栋谓李善曰“度”或为“庆”,庆与羌古字通,小尔雅云羌,发声也。按:王念孙谓李善本度字本作“庆”,今本作“度”者,后人据五臣本及班固传改之耳。善注原文当云“小雅曰羌,发声也,‘庆’与‘羌’古字通,‘庆’或为‘庋’。”又谓作“庆”是。庆,语词。“宏规”与“大起”相对为文,言肇建都邑,先宏规之而后大起之也。

一三三六页五行故穷奢而极侈按:王先谦谓固集及文选“奢”并作“泰”,此亦范氏避其父讳而改。

一三三六页八行乡曲豪俊游侠之雄按:文选“俊”作“举”,李注引史记魏公子无忌曰“平原之游,徒豪举耳”。盖以“乡曲豪举”为句。此以“乡曲豪俊”与“游侠之雄”连读为句,故注云“豪俊游侠谓朱家、郭解、原涉之类也”。

一三三七页一二行天子城十二门通十二子按:此周礼“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郑玄注文,章怀引之以释“立十二之通门”也。文选注同。各本误引周礼地官“司门”郑注,作“司门若今城门校尉,主王城十二门”。

一三三七页一三行汉宫阁疏曰汲本、殿本“阁”作“阙”。按:后文“披香”注引“汉宫阁名”,殿本“阁”作“阙”,文选注亦作“阙”。又后文“左牵牛而右织女”注引“汉宫阁疏”,殿本亦作“阁”,而文选注则作“阙”。又按:“汉宫阁疏”或“汉宫阙疏”与“汉宫阁名”或“汉宫阙名”,隋志俱不著录,唐志有汉宫阙簿,史记高祖纪索隐、初学记居处部、御览居处部十二引“汉宫殿疏”,北堂书钞舟部上引“汉宫室疏”,殆即一书也。

一三三八页一行原尝*[谓]*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也据汲本、殿本补。

一三三八页五行逴荦诸夏按:李慈铭谓“荦”文选作“跞”。

一三三九页一三行王□字子泉汲本、殿本“泉”作“渊”,下“泉云颂叹”之“泉”亦作“渊”。按:“渊”作“泉”,当是章怀避唐讳改。

一三四0页二行*[小]*尔雅曰禾穗谓之颖按:校补谓此见小尔雅广物篇,文选李善注引作“小雅曰”,文选注于小尔雅皆省称“小雅”,此则脱去“小”字也。

今据补。

一三四0页二行*[小]*尔雅曰敷布也按:尔雅无“敷布也”之训,此见小尔雅广诂篇。今据补。

一三四0页一二行放*(泰)**[太]*紫之圆方按:“泰”当作“太”,今改,参阅上“表以*(泰)*[太]华终南之山”条。

一三四0页一四行于是左*(□)**[腆]*右平据殿本改。按:集解引柳从辰说,谓字书玉部无□字,应从土。

一三四0页一六行徇以离殿别寝按:校补谓文选“殿”作“宫”。

一三四一页一行增盘业峨按:文选作“增盘崔嵬”。

一三四一页五行玄墀扣切按:文选“切”作“砌”。

一三四一页一一行周见洽闻按:校补谓文选“周”作“殚”。

一三四一页一四行修涂飞阁按:校补谓文选“涂”作“除”,注“除,楼陛也”。

一三四一页一四行混建章而外属按:校补谓文选“而”下有“连”字。

一三四二页六行似无依*(之)**[而]*洋洋文选“之”作“而”,王先谦谓作“而”是。今据改。

一三四二页八行抗仙掌*(与)**[以]*承露据汲本、殿本改。

一三四三页四行域亦作腆按:刊误谓案文当作“腆亦作域”,言“腆”字有作“域”者也。

一三四三页一六行纳之于*(璧)**[壁]*带按:校补云前书音义“壁带谓壁中之带也”,此“壁”字当从土,各本皆从玉,涉上“衔璧”而误。今据改。

一三四四页四行其光色也按:张森楷校勘记谓“色”下当有脱文一字,据上文“其文理密也”知之。

一三四四页一0行顺常按:“顺”原斗“须”,迳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三四五页一六行*(门)*高二十馀丈据刊误删。

一三四六页四行小雅曰按:小雅即小尔雅之省称,下所引乃小尔雅广诂文。

一三四七页八行耀威而讲事按:王先谦谓文选作“耀威灵而讲武事”。

一三四七页一一行于是乘*(銮)*舆备法驾刊误谓案注所解乘舆之义,则此多“銮”字。今据删。按:上林赋“于是乘舆弭节徘徊”,甘泉赋“于是乘舆乃登夫凤皇兮”,句例相似,班赋之所出也。

一三四七页一一行六师发胄按:文选“胄”作“逐”,近人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引胡绍瑛说,谓逐胄音同,文选作“逐”,后汉书作“胄”,并“𩧨”之假,玉篇“𩧨,徐救切,竞驰也”。

一三四八页三行历长杨之榭按:“杨”原作“扬”,迳据汲本、殿本改,注同。

一三四八页五行举燧命爵按:校补谓文选作“举烽命釂”。

一三四八页七行玄鹤白鹭按:校补谓文选句上有“鸟则”二字。

一三四八页七行鸧鸹鸨鶂按:“鸨”原作“鳵”,迳据文选改,注同。

一三四九页八行法驾公*[卿]*不在卤簿中据汲本、殿本补。

一三五一页九行*(阙)**[阚]*子曰据殿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