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四库全书本)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乐善堂全集序
  朕少读尚书见二帝三王以及继世之哲后君臣咨儆惟是身心性命之本原其敷政命官亦惟根柢道德而不规规于事为之末及考诗易四子之言凡论政者皆与书所称同其指归互为表里其后博涉诸史则虽明盛之世所殚心竭虑者大概详于事功而略于本原教化之升降治象之崇卑其分岐实判于此用是日有孜孜求所以取道入德之门蒙
  皇考示以明理立诚之大训而略得其统贯又念修辞必本乎诚故凡见于古文诗辞者咸以是为宗而不敢有贰焉往者岁庚戌曽录数年中所作序论书记杂文诗赋次为十有四卷置诸几案时就所言以自检其行嗣是所作盖四倍前继序以来躬理万㡬兢兢业业惟恐一事失宜负
  皇考付属之重思如曩时从容文墨之娱不可复得然少有馀闲未尝不考镜经史以自观省爰取庚戌文钞所载存十之三续作未订入者存十之七总为一编共若干卷非欲以文辞自表著盖是集乃朕夙昔稽古典学所心得实不忍弃置自今以后虽有所著作或出词臣之手真赝各半且朕亦不欲与文人学士争巧以转贻后世之讥则是集之辑有不得已者记曰本诸身徴诸庶民曩予自检所行以勉副所言者乃日用酬酢之常今兹所行事无大小莫非政教之平陂生民之苦乐相倚不可以中立者也因此益自警惕而克艰天位顾畏民碞庶㡬明理立诚之学参前倚衡永永勿替也夫乾隆丁巳仲夏望日





  乾隆二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奉
  上谕近日偶阅乐善堂集縁初刻所存卷帙颇繁其中多有不甚惬心之句昔人云文章千古得失寸心朕非悔其少作博不吝情去留之名政以随时删订则今昔诣力所到端可藉以自验其令内廷诸臣悉心校阅分拟应存应删签贴进呈候朕裁酌重订定本以付剞劂钦此









  协办大学士戸部尚书蒋溥等谨
  奏乾隆二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奉
  上谕近日偶阅乐善堂集縁初刻所存卷帙颇繁其中多有不甚惬心之句昔人云文章千古得失寸心朕非悔其少作博不吝情去留之名政以随时删订则今昔诣力所到端可藉以自验其令内廷诸臣悉心校阅分拟应存应删签贴进呈候朕裁酌重订定本以付剞劂钦此等恭奉
  乐善堂全集公同敬谨校阅仰见我
  皇上德协天行学勤时敏散体之文囊括六经自先圣以至先儒之理无不陶镕贯串体大思精骈体之文轶唐驾汉笼罩群言风格高古诗章则融洽三百篇温柔敦厚之旨博采历代之英华而机杼自出是内圣外王之全学无不统备兼赅实足以
  训行万禩兹恭承
  圣训
  命等校拟签呈恭候
  钦定等谨遵
  谕旨详细恭绎窃就管蠡之见分别贴签恭呈
  御览伏候
  训示裁定俟
  发下之日交
  武英殿刊刻再等伏睹初刻内恭遇
  御名未经敬避深属未安谨一并拟签进
  呈仰祈
  睿鉴再集内所刻制义理醇词茂雅正清真洵为文章榘矱今等恭查制艺卷内计文共得二十七首似应于目录末标附录制义四字而附刻于诗赋杂文之后标签书乐善堂制义下刻一小附字则于刻集体制更为妥协至原本久经颁行今后订成定本在我
  皇上制作如日月经天原可听其并行但现在定本既经详订而出海内艺林宝购必当奉为指归所有原本自应陆续恭缴等请
  旨凡内外臣工曽蒙
  颁发初刻及书坊翻板并外省官刻本并令随时收缴不必立定限期及行文追查在内交军机处彚缴在外由各该地方官转送布政司敬谨收贮定本刻成时仍乘便发交各布政司照依摹刻印行嘉惠天下等愚昧之见是否有当伏候
  圣训谨
  奏
  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蒋 溥
  吏 部 尚 书刘统勲
  工 部 尚 书嵇 璜
  吏部左侍郎董邦达
  戸部左侍郎刘 纶
  户部右侍郎裘曰修
  礼部左侍郎介 福
  兵部左侍郎观 保
  刑部右侍郎王际华
  工部右侍郎钱维城
  内 阁 学 士钱汝诚
  乾隆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奉
  旨制义不必刊刻馀依议钦此









  庚戌年原序
  余生九年始读书十有四岁学属文今年二十矣其间朝夕从事者四书五经性理纲目大学衍义古文渊鉴等书讲论至再至三顾质鲁识昧日取先圣贤所言者以内治其身心又以身心所得者措之于文均之有未逮也日课论一篇间以诗歌杂文虽不敢为奇辞诡论以自外于经传儒先之要旨然古人所云文以载道者内返窃深惭恧毎自思念受
  皇父深恩时聆训诲至谆且详又为之择贤师傅以受业觧惑切磋琢磨从容于藏修息游之中得以厌饫诗书之味而穷理之未至克已之未力性情涵养之未醇中夜以思惕然而惧用是择取庚戌秋九月以前七年所作者十之三四略次其先后序论书记杂文诗赋分为十有四卷置在案头便于改正且孔子不云乎言顾行行顾言书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常取余所言者以自检所行倘有不能自省克以至于言行不相顾能知而不能行余愧不滋甚乎哉















  六经之教皆以明仁义中正之道而感发人之善心也降及子史必依于经义足以备劝惩辅教化然后为后世所诵法故唐宋诸文家自言所学必原于六经仁义之旨然则乐善不倦固敦行之要而亦发为文章之根柢与雍正十年
  皇四子以所为乐善堂文钞示余而属为之序发而观之经旬涉月犹不能穷其奥美也其义理一本于五经四子而折衷于宋儒之言其文之意度诗之风格按以古人成法无毫厘分寸之不合而毎至忠孝友悌言之尤肫诚而恺切足以感发人之善心盖
  皇子之文乃乐善不倦之诚之积于中而发于外者也我
  皇上圣德天纵以仁义中正之道陶冶一世而
  皇子亲承
  谕教近仰
  仪型朝夕观感浃于耳目心志之间者尤深且切而又笃志好古深思力探于古圣贤人之言而近体诸身故发为文章充实光辉而不可揜如此乃
  皇子且自以为未足自序之文犹曰彚而成帙置之案左以便改正即文之不敢自是而望道之切可知矣又曰常取所言以自检所行惧言行之不相顾也则进德之诚可见矣此古圣贤人乐善不倦之实功也余浅见寡闻不足以发扬
  皇子之文而区区之诚所欲效于
  皇子者惟是检身之严密见于自序之文者永矢而勿渝焉斯已矣
  雍正十年冬月穀旦和硕庄亲王允禄序




  文以载道道之体于身者为德而发于言者为文故韩子论文曰行之乎仁义之途㳺之乎诗书之源又曰仁义之人其言蔼如孝弟者仁义之实道德之根源也
  皇四子幼侍
  圣祖仁皇帝特荷慈眷朝夕
  训诲且见我
  皇上视膳问安致爱致敬无事不与往圣同揆至性薫陶耳目濡染由是体诸身心发于言动者不待模拟自成方圆夫圣经贤传所以勤勤亹亹牖翼万世其道无他父子君臣之大伦而已
  皇子性资乐善于道德仁义之根源既得之
  圣祖之渐涵复申以
  皇上之谕教而又切磋于师友研极于诗书早夜孜孜日新其德故发为文章左右逢源与道大适衡以古作者之法中规中矩不失扶寸而事关人纪言
  之尤恳切而周详使读者忠孝友恭之心油然而生夫自古文人学士有一言之㡬于道其文必逾远而存况
  皇子之实体于身而蔼然溢于言外者乎
  皇子夙以乐善名堂因以标文集即此见平日心力之所注而所以为文之根源具在于是矣壬子八月以序属余反复寻绎深庆
  皇子之德业日进加益而自忘其学之肤言之不文也于是乎书和硕果亲王允礼序







  我
  圣祖仁皇帝燕翼诒谋尽善尽美
  皇上纯孝天亶当居藩邸时先意承志尤得
  圣祖欢心康熙六十一年爰命
  皇四子宝亲王入侍内廷以示宠异是时王年方舞勺而予齿亦埒相对甚欢及
  皇上绍膺大宝余以冲年特承
  恩命忝封贝子晋封贝勒自顾无寸长足录惟以恭谨
  慎自检束遂蒙
  恩眷每入觐
  皇上时遇
  王辄承奨许把握深谈大有乳水之合癸丑夏月出所著乐善堂文钞见示余为荘诵一过见其论记文序赋颂诗歌无体不备约数万言因为舌桥不下作而言曰古谓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在古人非欲岐之也太上不易得得其次亦可以不朽
  矣而衡以圣贤之道则德其所内蕴耳著之而为功宣之而为言莫不皆备于一身则三而一者也今
  王以乐善署其堂而复以名其集盖善即德也德备而功与言随之如水之有本木之有根其条达流行有不期然而然者然而混混汤汤观澜而知其本也刁刁调调揽叶而知其根也则欲测
  王之德与功者又何不可于其言观之哉今为取其文而读之于其蔼以和者见仁之德焉严以毅者见义之德焉畅情而不繁洞物而非察坚确而不移者见礼智信之德焉夫浑而名之之谓善得之于己之谓德
  王之乐善
  王之取善也盖善无穷而取善之心孳孳矻矻日有积而月有累故其发而为言得心应手自有行乎其所当行止乎其所当止之致斯其蕴之也深而养之也素矣刘昼慎独有曰枕善而居之不以视之不见而移其心听之不闻而移其情也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故㡬于道斯二说者可举为
  王赠也夫文所以载道也言者心之声也而非蕴之养之则不足以资其本而培其根今
  王之乐善如此扩而充之于以优于天下而驯至于大舜之域其可涯量哉将见为德为功为言皆以一身备之裕如矣苟浮慕词章徒以著述相引重又乌足以读乐善堂之文哉
  雍正十一年癸丑五月上澣允禧序





  夫文所以载道也自汉唐宋明以来有道诸儒皆发为文辞以明圣贤之奥旨作为诗歌以畅一已之襟怀令后世读之者玩其词绎其旨称扬效法之恐后文之有功于后世岂浅鲜哉若夫禀颕异之姿而精研典籍日与贤师友称先则古讨论藏修弟之视
  兄虽所处则同而会心有浅深气力有厚薄属辞有工拙未敢同年而语也吾
  兄随
  皇父在藩邸时朝夕共处寝食相同及
  皇祖见爱养育宫中恪慎温恭
  皇祖见之未尝不喜
  皇父闻之未尝不乐而乂念弟之在家不能常聚迹虽
  两地心则相通吾
  兄纯孝至悌可谓肫然无间矣及
  皇父尊居九五吾二人下帷读书朝夕共处寝食相同者如旧同气之欢岂语言文字所能尽载乎吾
  兄于问寝视膳之暇每有所得发为文词日课文一首虽退居私室亦不敢自懈手披心绎欲力追古作者八年秋九月彚订其序论诗赋杂文若干卷而命余序余曰载道之文真儒为之无实之文务名者为之务名者不求实得真儒则本之躬以见之言而可垂于后世今观吾
  兄之文本平日所为讲明践履者积于中而发于外上不负
  皇父慎选天下英贤而教育之之心下不负十馀年穷经力学愤乐相寻之笃志处帝王之家居富贵之位书史所载未数数然也
  兄之乐善无穷而文思因以无尽凡古圣贤之微言大义修身体道之要经世宰物之方靡不发挥衍绎娓娓焉畅所欲言即至一吟一咏亦皆扬风扢雅温柔敦厚有合于三百篇之旨岂扬华摛藻徇外忘内者所能髣髴其万一哉又岂弟之浅识谫词所能赞美哉弟弘昼谨序














  文以足言而载道也内而极于天人性命之微显而通于经纶事业礼俗百为之赜皆由根柢深厚诣极精微而后出之有原发之莫测所称闳中肆外贯乎道而济乎义臻于玉振金声之美盖徴圣垂文而作述以隆非偶然也弱龄猥蒙
  圣恩受读
  内廷得侍
  皇四子朝夕讲贯窃见
  皇四子问安视膳之馀耳目心思一用之于学考合古今徴论同异虽单词只义必条分缕析铢黍弗差毎为文笔不停缀千言立就而元思泉涌采翰云生盖天资敦敏而又缉熙光明实为天人并臻其至者也积数年著作既富所裒乐善堂文钞成盥濯读之数过其研穷心性也则德成于天而明出自然微言探赜弥纶彛宪合心源道法一以贯之而无馀也其阐发经学也则深明博察探其奥而约其旨糟秕群言彪炳至义发前人所未及而开后学以津梁也至于史事有难评之迹千秋积未发之疑抉隐觧蔽往往出人意表盖举治乱兴衰之故是非得失之衡莫不包括隐显变通会适标论立义足以超古而信今矣旁逮诗歌赋颂体制美备写天地之辉光琢元黄之丽藻虽组织辞令排比声律然皆衔华佩实酌雅富言而非寻常之外饰雕艶所可拟于万一者夫惟知之始能言之顾浅何能知高深之际而陈赞颂之言哉
  几席诵习之下每苦于室而难通也辄蒙
  片言提撕旷若发蒙而因端
  指示引绳授矩
  训诲无倦所以培而植之者甚至顾以钝质业不加修而识不加长受读兹编所谓出有原而发莫测贯乎道而济乎义者诚不足以知之惟略陈梗概恭缀数言以为鼓吹休明之一助焉尔
  雍正十年岁次壬子十月朔平郡王福彭谨序














  善者一心之主宰万化之根原事理会归之极则也然非实有所乐乎此则见之不真信之不笃而其发为文章著为事业者终不能笃实辉光可传于后世
  皇四子宝亲王性资纯粹自幼为
  圣祖仁皇帝所笃爱
  特召育于宫中薫陶
  德教
  皇上切义方之训广延师保谘经稽史惟日孜孜所以培养德性恢闳学识者既厚且深矣尔泰以封疆之臣入参政事恭承
  恩命获侍
  讲筵窃见
  皇子动容出辞温肃之气具备偶聆议论则穷本探原有经有纬未尝不私庆
  皇子秉元善之德而诚心体道不独文学迥出乎寻常也间出乐善堂文钞若干卷以示开章二篇则曰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此我
  皇上御书以训勉
  皇子者而即首以命题所为念兹在兹以廸元德而会众善者莫不基于此矣至于推阐经义尚论古人穷极事理辨析群言实有特出之见超乎前贤思议之外其或敷扬功德吟咏性情可歌可诵使读者忠孝悱恻之情油然而生盖
  皇子乐善之诚充积于中而英华外发有不知其然而然者昌黎韩愈所谓原于仁义而其言蔼如者于是集见之矣窃考六籍所载言善者甚详而乐善一语独发之孟子与道性善称尧舜之旨更相表里
  皇子诚由斯集而充之明善以诚身本之心而验之事则精一危微之训上接列圣之心传者莫不于此会其极而世际升平太和翔洽皥皥焉各相感于至善之中而可以被之赓歌垂之简册者其善为何如其乐又何如也鄂尔㤗谨序














  雍正元年
  皇上绍登大宝
  命廷随侍
  皇四子
  皇五子讲读经书蚤夜趋承仰见我
  圣祖仁皇帝垂光锡祚舄奕绵洪我
  皇上敬承
  庭训以裕后昆
  圣学相传缉熙光大
  皇四子粹质天禀明敏博达而功力缜密朝有课夕有程寒暑靡间有非专攻文学之儒所能希其万一者自经史百家以及性理之阃奥诗赋之源流靡不博览精择讲明而切究之每发一问立一义辄超出于思议之表而皆前人所未发覃心实学者之所宜辨析也含咀酿郁蕴蓄富有时发抒其胸中所见著为论说诗赋诸体之作常不假思索
  一挥数千言立就清词邃旨首尾烂然数年来俱不下千馀篇
  皇子自加𨕖择得如干首彚为一集以示廷玉廷玉受而循绎焉大抵意义渊深文采博赡而笔力之雄俊健捷迈越等伦所阐明者圣贤之精蕴宇宙之名理而所吐露者经籍之膏腴艺林之芳润自昔以文章名家者莫能逮焉
  皇子之于文可谓才超而学邃矣抑尤愿
  皇子之不以此自多也闻之文所以载道古圣贤修已治人明体达用之大要胥于是乎在匪直工其文词以为观美也故曰非言之艰行之惟艰
  皇子以天授之才博通古今之学循循乎祗遹
  圣训敬勤无斁诚于载籍之指要平日口诵心维者既能言之又允蹈之自此进德修业日新岁益廷玉所乐得而扬其美盛者讵有涯哉
  雍正八年岁次庚戌仲冬月张廷玉谨序
  雍正元年
  皇上绍登大宝
  特命朱
  皇子读书时
  皇四子
  皇五子年甫十三岁已熟读诗书四子背诵不遗一字已乃精研易春秋戴氏礼宋儒性理诸书旁及通鉴纲目史汉八家之文莫不穷其旨趣探其精蕴由是发为文章实大声宏彬彬乎登作者之堂矣雍正八年
  皇四子自订其所作诗文为一集名曰乐善堂文钞命为之序固陋如何足以知
  皇子之文伏念
  皇子以乐善颜其堂又以名其集读者徒以文视文虽扬扢讽咏咨嗟叹赏乌足测斯编之涯涘乎凡人为一事而或作或辍者所乐不存焉耳
  皇子之于文穷年累月抽思探𧷤俛焉日有孜孜诚有味乎其言之矣然
  皇子之所乐者善也非文也如以文而已矣虽如宜僚之弄丸庖丁之觧牛得心应手亦徒虚车之饰耳于善乎何与哉乐善之说见于孟子所谓善者仁义忠信而已専言仁则为心之全德而义在其中兼体用而言则仁为体而义为用对忠信而言则仁义又为用而以忠信为之体苟存诸中者有一毫不忠不信求㡬于仁义可得乎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阴阳刚柔之流行不息迭运不穷者诚也圣人之于仁义亦如是而已矣自圣人言之则为诚诚者天之道也自学者言之则为忠信忠信者思诚也人之道也思诚之功维何格致以启其端克复以践其实戒惧以立其本慎独以谨其㡬循循于下学以渐㡬于上达久之而私欲潜消理与心融而乐生矣生则乌可已也乌可已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天下娱心快志之事孰有过于此者乎钦惟
  圣祖仁皇帝德合乾坤功参化育我
  皇上钦明缉熙圣以继圣本精一执中之心法发而为
  荡平正直之
  皇猷万方臣庶是训是行矧
  皇子天禀纯粹志气清明晨夕侍奉之下其薫陶涵育于
  圣德圣训者固已日新月盛莫知其然而然矣从此敬承无斁优游厌饫戒于思虑之未萌恭于事物之既接进德修业之功孰得而窥其所至哉尝闻
  皇子之自言其文也曰诗歌赋古三百篇之流吾将以为山水以为乐音以养吾心焉耳旨哉斯言凡知者之乐水仁者之乐山以及先儒乐观天地生物气象无往非善即无往非乐无往非乐即无往
  非养也书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夫无所得于中而强而行之则不胜其劳苟从事于穷理尽性而涣然有得亹亹不倦夫何难之有
  皇子勉之哉
  雍正九年辛亥十一月长至日朱谨序











  雍正八年夏六月廷锡蒙
  恩命得陪侍
  皇子讲席窃见
  皇四子孜孜典学日就月将自五经四子儒先性命之精言以至史籍之纪载名人大家之文集靡不探索研究广览博辨务求理道之要归事物之衡鉴文章篇什之榘度根柢融洽条贯浩然有得于中至讨论服习之既久廼举其所得者而见之文抒为论著形为歌咏大抵充实醇粹和平浑厚得天地中和之气亹亹乎蓄之深而出之裕也所作积多彚次成帙题曰乐善堂文钞命锡为之序昔文中子有言文必贯乎道学必济乎义夫离道义而以为文鞶帨之工虚车之饰固君子所弗尚即援道以张其词引义以畅其说荟萃经训而祗以供文章之用是犹未免岐文与道而二之未得为文之至也二帝三王之道周公孔孟之传见之貌言视听日用动静之间施之礼乐政刑天下国家之大蕴之为德行措之为事业无适而非道义之衍溢故其著于典谟垂于经传精微广博足以觉世牖民阐道立教而至文出焉朱子所谓有是实于中则必有是文于外其条理分明光辉发越而不可掩者非有所强而后能也仰惟
  圣祖仁皇帝神灵天纵圣学高深我
  皇上缉熙光明心传相接羲轩尧舜之统绪近在庭闱
  皇子朝夕侍奉祗聆
  慈诲提命之所启廸耳目之所濡染固已薫陶涵育于圣贤道义之中加以稽古居今考德问业味经史之膏腴撷典籍之芳润宜其发而为文炳炳麟麟若是其盛也若夫体之身心验之行事道义充粹于中而至文辉著于外则可以上嫓乎典谟经传而与子朱子之言默相符契又何文与道之岐而
  为二哉廷钖因读
  皇子之文敢敬绎其义为
  皇子诵焉蒋廷锡谨序













  我
  皇上至德广运圣敬日跻丕显丕承宏兹继述经理万
  物悉以我
  圣祖仁皇帝之所渊蕴者发为久大之规启佑后昆亦以
  我
  圣祖仁皇帝之所翼贻者著为纉承之美觐光扬烈继继
  绳绳诚哉万古之所独隆者也诸
  皇子日承
  圣训观感最真莫不器识深厚德性温良勤敏问学不
  敢暇逸以故习复之馀遂多著述今
  皇四子自集其比年所得诗歌论赋选择若干首为一集以示敏敏雒诵䌷绎至再至三论著则机杼自出罗列万象昔人所谓宏深渊博义理精到者何以加焉至诗歌诸体之作亦莫不毕臻其妙金相玉质和雅冲融求之近古实少伦比向非我
  皇上训廸
  皇子之方实有承先启后垂裕于无穷
  皇子之敬承
  圣教者实能亲炙其光观感而益善则奋笔抒词之际何以洋洋洒洒迈百家而超伦类也哉夫言辞之中可以见道
  皇子之著述固已诸美毕偹矣窃念自古圣贤之学非独占毕之为功盖将举身心性命之理家国天下之故一一践履而昭彻之夫而后发之事业者皆为有本之经纶著于文词者亦皆亲切而有味
  皇子其母以文之赡美者为足多而尤以行之光辉者为可贵则修词明道德艺交隆庶可不负我
  皇上之训诲矣不胜区区期望之忱福敏谨序




  雍正元年世远
  恩特召入直
  内廷随侍
  皇四子
  皇五子读书相晨夕者九载于兹矣仰惟
  圣祖仁皇帝尊经典学久道化成我
  皇上圣以继圣学贯天人万邦作则凡所为诒谋燕翼建极以锡天下臣民之福者莫不是训是行
  训诲
  皇子尤为精详恺挚
  皇子仁孝聪明逊志时敏自四子书五经性理纲目大学衍义诸书以及古文渊鉴名臣奏议之有关于学术治道者莫不讲贯习复蕴之为德行发之为文章不为雕饰藻绘之辞而皆有以合乎仁义中正之旨八年秋九月
  皇四子自订其前后所作论序杂文诗赋分为十四卷名曰乐善堂文钞命世远序之夫所谓善者在天则为元在人则为仁元者天地之心举天下含生负气灵蠢动植喙息之伦莫不有以若其性而资之以始仁者万善之长爱恭宜别俯仰酬酢莫不由恻隐之心以发故在天曰元善由天而之人曰继善赋之于人曰性善吾性高明广大与天同体乐之者必至于浃洽畅遂乌可已而不自知然其要有三曰穷理曰克己曰虚心人伦物则之原未彻则好善之心不笃书曰惟精中庸曰明善言善否之介当精以决择也然累于有我曷以克乐大学曰慎独濓溪曰果而确言念之初生当谨持而充扩也己克则私去私去则心虚易大象曰君子以虚受人虚则诚诚则公公则人我之界胥忘咸之感以无心贵故曰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皇子以此内治其性情敦善行而不怠因之著为心声情深而文明醇茂而雅则
  皇子勉之哉古之人无斁示我显德行乐己性之善即乐天之善也乐人之善犹己之善也以名其集以裕诸心以措诸行若谷种之生生生而不息亲之若芝兰之臭闻之沛然若江河之决善孰大焉乐莫至焉徒文云乎哉
  雍正九年辛亥夏五端阳日蔡世远谨序










  濓溪周子曰文所以载道也道无所不在而见之于文自天地之大至于品彚之细皆有以宣其义蕴而发其精华垂之为经纪之为史所以明乎其大也著之为辞赋咏之为歌诗所以该乎其细也而兼综条贯于其中者则莫非道也我
  朝
  列圣相承凝禧积庆毓秀之源既长且厚
  皇上睿智天成文思光被而
  庭闱之近所以
  垂慈育德者必谆谆于立诚明理之功焉
  皇四子以粹美之姿仰承
  圣训涵养深醇英华发越宜其施之简墨者炳乎有光
  也以浅学叠荷
  殊恩备员中秘洊历台垣今复得侍书
  皇子日近光仪而亲讲论
  皇子以所著乐善堂文钞示基基受而读之其气象之崇宏则川渟岳峙也其心胸之开濬则风发泉涌也其词采之高华则云蒸霞蔚也其音韵之调谐则金和玉节也充实光辉包涵众美文也而进乎道矣抑周子有言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
  皇子循是而不已焉则寻流以溯源明体以达用凡仁义中正之规齐治均平之理体验愈深发挥愈盛洋洋乎岂特为文章之大观哉圣贤要道统会于斯德行事业殆将一以贯之矣
  雍正九年岁次辛亥长至月邵基谨序






  文何昉乎自羲皇肇起卦图虞书首陈谟典文明之运实由此开然尚书之文简而该周易之文奇而法知非后人摹拟仿佛所可貌为形似者也至尼山辑为六经天下文章莫大于是郁郁之叹厥有由然此后踵事増华分门别派日易月迁而岁不同矣若夫风云月露草木禽鱼触境书怀因时寄兴此逸士之文也镕经铸史含英咀华绣口锦心敲金戛玉此学士之文也割裂经传摘取雅驯帖括自珍科名是竞此举子之文也远追洙泗近师濓洛进德修业修辞立诚此理学之文也至于经国理民布纲陈纪誉隆国乘德遍寰区此士君子得志于时大有为之文也然文虽不同莫不理以主之识以运之气以充之藻采以华之故文之有理即太和之保合运量各正而肆应不穷者也其识见之周详贯注则血脉之流通也其格局之一成不易则肢体之上下有定行止有节也其经营组织光芒外焕则盛德之符睟面而盎背也故思欲深不欲浅识欲精不欲粗格调欲高不欲卑包涵欲大不欲小至于事本浅也而文特深之事本粗也而文特精之物本卑也而文特高之物本小也而文特大之则其取精绘神超然远寄不屑屑于目前腐近文人墨士之习径实寓笼络一切函盖万有之光华则于乐善堂之文钞独有深契焉盖乐善堂
  皇四子馆课文也
  皇四子无日不酌古准今朝吟暮诵无日不构思抽秘据案舒毫如是久久所作不啻千馀爰叙次甲乙聚而成帙雍正八年六月内奉
  命在
  皇子书房行走因得日亲
  仪表细领嘉文总由积学广博兴寄宏敞高步远追扩然无垠用能漱六经之芳润根柢道要増益光芒挥洒于片楮尺幅中俾读之者志翔神豁应接不暇如登大雅之堂而天球河图之萃然灿陈也如聆韶濩之音而金石丝竹之翕然竞奏也如观多宝之藏而奇珍异品之骇目惊心其出不穷也故可以振頺懦可以维风俗可以绍前圣可以诏来兹将于斯文乎是赖又奚必韩潮苏海燕许如椽始克愉心称观止哉胡煦谨序









  雍正七年十一月成天
  恩召至京邸八年三月得入伴
  皇子讲读草茅微贱不谙天下事惟洛诵圣言粗识义理辰入申出窃异崇高富贵之地何功之密而心之虚加于寒畯也日既久窃见自孝经四子易书诗春秋戴礼以及左国史汉唐宋诸家之文靡不淹贯性天之微妙纲目之是非政要之从咈名儒名臣之论理论事达人骚人之言忧言乐靡不列眉指掌而究其精详所著作若论若序记若铭赞若赋若诗盈千累百靡不内朗外润从容惬适于规矩之中乃踊跃懽忭念我
  皇上之所以为教
  皇子之所以为学至于如此也气质既已清明义理既已昭著问学既已渊洽而言动愈以恭谨以成天之固陋所挟者惟此款款愚诚耳然土壤细流山海之高深未尝让且择焉盖所见者大而所志于圣人之道者笃矣秋日清暇
  皇子自披其所著择其中什之三为一集而曰知之匪艰行之维艰予之言其无谬于古先哲人之言乎果无谬矣其敢遂谓㡬于成乎昌黎云愈之所好者道也惟恐人之以文视文也老泉谓非天之所与求一言之㡬乎道而不可得不亦夸大其枝叶乎吾非自珍其文将取以自验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则为虚车此之谓矣至于不涉理不涉事可以助人养心者有三曰乐音曰山水曰诗歌赋亦古诗之流吾将当乐音山水而资其养心也
  皇子录而存诸座隅者以此成天
  教序简端绎思经月无逾
  皇子面诏之意矣惟恭述
  知遇之隆纪课程之实且以见
  昭代文明之盛薄乎四海者始自宫中云尔雍正八年庚戌冬日顾成天谨序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七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目录 别集类六 国朝卷一
  论
  立身以至诚为本论
  读书以明理为先论
  休休有容论
  信而后谏论
  宽则得众论
  修道之谓教论
  敬以直内论
  上下交而其志同论
  君子以虚受人论
  家人上九有孚威如终吉论
  惧以终始其要无咎论
  物不可以苟合论
  卷二
  论
  嘉言罔攸伏论
  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论
  夙夜基命宥密论
  春王正月论
  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邲晋师败绩论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楚子郑师败绩论作三军论
  三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溴梁戊寅大夫盟论
  诸侯同盟于平丘公不与盟论
  卷三
  论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论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论
  为万世开太平论
  动亦定静亦定论
  治天下在得人论
  傅说论
  周平王东迁论
  宋襄公论
  晋悼公论
  宋伯姬论
  卷四
  论
  汉武帝论
  汉元帝论
  韩淮阴背水阵破赵论
  西汉总论
  汉光武论
  李固杜乔论
  东汉总论
  蜀汉兴亡论
  东吴总论
  东晋总论
  北魏世祖拓䟦焘论
  卷五
  论
  唐太宗论
  长孙皇后论
  唐肃宗论
  唐德宗论
  唐宪宗论
  唐穆宗论
  禇遂良论
  郭子仪论
  陆贽论
  李晟论
  裴度论
  李绛论
  李德裕论
  唐总论
  卷六
  论
  后唐总论
  张承业论
  宋太祖论
  宋宣仁皇后论
  吕端论
  韩琦论
  明道程子论
  程明道告神宗当防未萌之欲论
  北宋总论
  宋理宗论
  岳武穆论
  文天祥论
  南宋总论
  元仁宗论
  许衡论
  说
  复性说
  卷七
  
  贞观政要序
  韩文公文集序
  杜子美诗序
  朱子资治通鉴纲目序
  大学衍义补序
  送五弟奉
  命往祭
  阙里文庙序
  送平郡王奉
  命往盛京修理
  福陵前河道序
  送定边大将军平郡王西征序
  稽古斋文钞序
  卷八
  记
  皇祖圣祖仁皇帝恩赐御书记
  瀛䑓记
  丰泽园记
  田字房记
  时应宫记
  乐善堂记
  四馀室记
  二希堂记
  䟦
  恭䟦
  世祖章皇帝御注孝经
  恭䟦
  皇祖圣祖仁皇帝御制避暑山荘三十六景诗
  恭䟦
  皇祖圣祖仁皇帝千叟宴诗
  恭䟦性理精义
  䟦朱子大学章句
  书魏郑公十思䟽后
  书新唐书兵志论后
  书朱子戊申封事后
  卷九
  杂著
  读二南
  读鹿鸣至天保六诗
  读𨚍鄘卫风
  读秦风
  读无逸
  读吕刑
  读秦誓
  读董江都贤良三策
  读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䟽
  拟程明道请修学校尊师儒取士札子
  拟胡安定置经义治事二斋记
  拟尹和靖六有斋记
  卷十
  表
  拟
  上颁
  圣祖仁皇帝御纂易书诗春秋讲说朱子全书性理精
  义等书谢表
  拟
  阙里文庙告成贺表
  颂
  九符
  赞
  十臣赞
  箴
  虚受箴
  铭
  乐善堂铭
  卷十一
  赋
  耕耤赋
  四时勤政赋
  东郊迎春赋
  喜雨赋
  秋阳赋
  灯花赋
  凤凰来仪赋
  重修
  阙里文庙告成赋
  卷十二
  赋
  万寿日庆云见苗疆赋
  为善最乐赋
  良玉比君子赋
  指佞草赋
  松竹四时潇洒赋
  帝赉良弼赋
  天爵赋
  相马赋
  九日登高赋
  五日角黍赋
  六艺赋
  日方升赋
  瑾瑜匿瑕赋
  水轮赋
  白鹿洞赋
  卷十三
  赋
  文战赋
  望峄山赋
  迎长日之至赋
  景陵瑞芝赋
  五丝赋
  稼穯惟宝赋
  南风之薫赋
  书同文赋
  秋河赋
  荔枝赋
  多稼如云赋
  圣德合天地赋
  鸟求友声赋
  麦秋赋
  夏云赋
  学问至刍荛赋
  卷十四
  古体诗
  古风十五首
  新竹
  海子行围同闻之蔡先生五弟读杜子美秋兴诗分韵得肉字
  关山月
  题李白泰山观日图限韵
  喜雨四言诗
  读昌黎集
  铜鼓歌
  读贞观政要
  傅修期
  公莫舞歌
  蠲租乐拟乐府
  黄石授书
  读司马温公谏院题名记
  芝兰曲
  高其佩指头画庐山瀑布
  观获
  拥罏读书歌
  煖砚歌
  腊八日
  自鸣钟
  题宋宣和清明上河图用骆宾王帝京篇韵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
  新蝉
  卷十五
  古体诗
  古砚
  拟苏子瞻游赤壁诗
  题王原祁秋山图
  郊围见西成有象即事志喜
  南苑观鱼
  驯象歌
  白马行
  德寿寺古鼎歌
  沍寒行
  高其佩指头画马
  冬夜煎茶
  读西山先生大学衍义
  饲金鱼
  开圃
  王瓜
  新荷
  题静憩轩
  鹊营巢
  读杜诗
  翠云砚歌
  冬夜偶作
  沈石田秋林独步图
  五弟有葫芦笔筒用十年矣属余题句
  题白居易飬竹记
  望雪行
  丈室
  烧香曲
  剪烛词
  祀灶毕啖糖饧
  屏风谣
  水仙
  玻璃镜
  春夜偶成
  相风
  填仓日
  催耕鸟
  素几谣
  玻璃窗
  卷十六
  古体诗
  长春
  二月十一日晚烹雪水偶成
  春蔬
  雨前茶
  古意
  楼松
  王叔明山水图
  大理石床歌
  春暮西厂骑射
  移碧桃
  高其佩指头画虎
  水竹村
  有鸟二十章
  采松花
  新涨
  读苏子瞻题司马君实独乐园诗即用原韵观刈麦
  雨后听溪声
  热
  读书乐
  秋兰
  投壶
  蓍簪吟
  拟杜工部东邻枣树歌
  斗蟋蟀
  卷十七
  古体诗
  题唐岱重溪烟霭便面
  读白乐天集
  拟柳子厚始得西山宴游诗
  相马吟
  猛虎行
  拟桃花源中人送渔郎出源
  拟渔人复至桃花源不复得路
  听鹤鸣
  芸香
  冬夜偶成
  换烛词
  吊宋末张陆双忠
  遣兴
  拟杜工部洗兵马行
  传闻
  冰床
  帝京岁暮八咏拟乐府
  读陶诗
  春水泛舟
  寻春见山桃始开
  晓起闻雀声
  马上吟诗好
  所见
  晓阴
  过通州浮桥
  灌麦
  读范文正公神道碑用宋陈傅良原咏韵鸠唤雨
  玉带生歌
  雨工
  陶琴
  蝇拂子
  蔺相如
  卷十八
  古体诗
  缲丝曲
  北风图
  冰椀
  拱极城
  松风
  青玉簟
  王明君
  雪浪石
  骑秋雨
  静夜吟
  唐寅山静日长图
  关山月
  櫂歌行
  古意
  神弦曲
  秋夕读高青邱大全集
  芦白花
  壮士行
  织锦词
  灌园
  虞美人曲
  吊孟黡
  李夫人歌
  题高其佩指头画八骏图
  秋夜词
  读申屠蟠传
  谢人送墨
  美人磨镜图
  鸥捕鱼
  倒挂
  牧牛词题马贲画
  班媫妤
  戯拟禽言
  卷十九
  古体诗
  古风十三首
  苏卿节
  侍中衣
  郑公笏
  叚太尉笏
  侠烈行
  秦吉了
  藏雪
  烹雪用前韵
  冬夜闻空钟
  射雉行
  学仙谣
  向火
  寒月
  过曲涧花香游流杯亭日知阁诸胜
  充隐
  秋夜遣兴
  夜坐
  忆远
  绿珠
  题二十一叔父山静日长小景
  鹤媒歌
  雉媒歌
  冯媫妤
  神仙曲
  海市
  觉生寺大钟
  题晋戴逵剡山图
  恭瞻万壑松风图感而有作
  行宫遣兴
  雨中舟归
  放鲤
  舟行
  折芳图
  卷二十
  古体诗
  夜雨斋中焚香
  雨中闻雁
  种松
  暮春曲
  西海捕鱼
  采芝词自题照
  缚鸡行
  春蚕食叶声
  秧马
  闻蛙
  五日芒种
  销夏
  花石纲
  野田行
  姑息行
  夜卧听雨忆平郡王
  伐枣歌
  郭河阳关山积雪图
  探雀儿
  㯶拂子
  丰碑行
  遣兴
  燕引雏
  食莲
  拟古七首
  马贲牧牛图
  中枢歌
  青青水中蒲三首
  雁奴谣
  丹青树
  度竹钟声
  古别离
  唐寅秋林高士图
  新月
  七夕词
  弋雁篇
  见桃下栽松感而有作
  饥鹤行
  羽林执㦸郎
  卷二十一
  古体诗
  题刘松年武夷九曲图忆闻之蔡先生
  少年行
  雨
  同五弟月夜舟归
  远将归
  城门歌
  废宅行
  蓼花风
  有所思
  月夜芦洲
  云䑓歌
  除架
  秋原草
  渔舟唱晚
  秋浦泛舟
  高其佩指头画鱼
  有初行
  八月三日作
  仲秋曲
  夜闻觉生寺钟
  桑条韦
  游西海
  南苑雨中即景
  䨇柳树
  海子外行围
  鹰搏兔
  南红门捕鱼
  寄衣曲
  瀚海石子歌
  濬沼
  题唐岱秋山不老手卷
  赋得霜花扑晓鞯
  题李思训寒江待渡图
  风篁笙奏
  雀噪
  冬夜对月书怀
  游法海寺即景
  法海寺题壁
  冬夜读韦诗
  蜡珠谣
  村赛曲
  霜晓炊烟
  啬夫词
  鹤氅裘
  草色
  萍始生
  石径松云
  渔荘晚霁
  野寺残阳
  野店风帘
  过觉生禅房
  卷二十二
  古体诗
  熏香谣
  渔乡曝网
  松阴午憩
  温泉荷花
  闻鸡起舞曲
  题林朝锴苍松霜隼图
  六月十四日闻蛩
  卧月
  题赵文敏中𡶶怀净土诗画卷
  陌上桑
  封鲊行
  疾风劲草
  七夕篇
  古风
  细柳营行
  折槛行
  寄衣曲
  咏塞上达兰海兰松木笔格
  观刈
  月夜泛舟
  招鹤行
  秋江曲送梁学士假归省亲
  慕容垂
  放灯曲
  待月
  秋日泛舟西海
  题朱贞女传
  鹤唳行
  鸣雁行
  奕
  金笼鹦鹉曲
  秋日过广通寺
  西山下故宫曲
  瀛洲亭
  明窗秋影
  骢马御史歌
  江皋曲
  秋日同二十四叔父五弟游玉泉诸名胜即事志兴用爽气澄兰沼秋香动桂林为韵十首
  题赵孟𫖯洗马图
  卷二十三
  今体诗
  御赐书经传说彚纂恭纪二十二韵
  暮春喜雨
  恭和
  御制三月三日得雨原韵
  题十八学士图
  赋得春风传我意
  白鹿洞
  花影
  柳塘送春
  夏云
  赋得秋水长天一色
  水中楼影
  新秋夜雨
  九日
  乾清宫侍宴恭纪
  寒夜闻霜钟
  题仙子图
  游玉泉山见秋成志喜
  恭祝
  皇父万寿
  雍正己酉仲冬阙里
  文庙上梁前二日庆云见
  上躬诣太学致祭恭纪二十四韵
  留侯
  郭汾阳
  己酉冬十一月二十一日
  皇父御书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一聨恩赐悬挂书斋以寓训诲至意恭纪
  临池柳
  行围
  春日雨后海子外行围
  青云店民家见梁上䨇燕偶兴
  杨柳风
  顾孝廉蒙
  圣恩特赐进士诗以贺之
  赋得鹭立芦花秋水明
  九日讲武恭纪
  九日登高
  霜隼下晴皋
  寿五弟
  帝京杂咏
  辛亥二月朔
  皇父赐御书对聨恭纪
  辛亥仲春
  上幸丰泽园演耕耤礼
  上躬四推
  命等终亩恭拟应制十韵
  西厂习射即事
  佛手
  晚眺
  丁香花
  卷二十四
  今体诗
  燕山八景诗
  阙里祭器新成
  赐观簠簋铏登豆爵六色恭纪八韵
  恭祝
  皇母圣寿
  赋得一雨便如秋
  雍正九年六月
  上以近畿三省雨泽愆期豫筹赈恤之䇿甘霖叠沛恭
  纪十二韵志喜
  赋得七月流火
  秋露如珠
  秋日播麦新生
  将猎南苑检点所携书籍
  校猎阻雨
  辛亥秋九月出南苑行围以穑事未竣不果猎而还
  读杨忠愍集
  御赐诗经传说彚纂恭纪十韵
  恭瞻
  皇祖恩赐御笔感赋
  镜中灯
  雍正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皇祖实录御训告成
  皇父陞殿恭受礼成群臣庆贺恭纪
  赐乌铜罏恭纪
  平郡王修理
  福陵前水法告成还京赋赠三十二韵
  孟春十日夜偶成十六韵
  玻瓈盘
  恭读
  皇祖御制避暑山荘三十六景诗并阅图感成长句五
  
  东作
  赋得花随春令发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
  春日寄朱可亭先生五十二韵
  卷二十五
  今体诗
  三月十三日随
  皇父驾幸圆明园得诗六首
  赋得好雨知时节
  柳溪垂钓
  听松
  赋得泉和万籁吟
  濯缨泉
  恭和
  御制咏竹原韵
  从军行
  送邵通参奉
  命典试江西
  颜鲁公祠堂
  读项羽纪
  读武侯出师表
  裁衣寄从军者
  送毅庵鄂相国奉
  命经略西陲
  赋得鹤舞千年树
  活水
  冒雨寻菊
  挽戴九皋
  吊睢阳䨇忠
  恭读
  皇祖圣祖仁皇帝御题耕织图四十六景诗敬和原韵
  挽蔡忠烈公
  卷二十六
  今体诗
  石鼓
  闻军营大捷志喜
  景陵宝城山上产石芝一本彩芝四本恭纪二律赐哈密瓜恭纪
  恭和
  御制冬至斋宫诗二章原韵
  再拟冬至斋宫三首
  橘
  冻云凝雪
  冬早闻雀声
  恭读
  御制丁未长至日诗敬依原韵
  村墟夜舂
  冬日寄蔡闻之先生
  诗思
  奉和二十一叔父用蝉聨体赋得松风雪月天花竹鹤云烟诗酒春池雨山僧道柳泉原韵
  立春前五日以诗代书问蔡先生病
  腊月十九日立春
  玉河冰泮
  玉河春柳
  探春花
  牡丹芽
  奉和二十一叔父癸丑元日早朝原韵
  花信风
  雍正癸丑二月七日
  经筵恭纪
  二月八日随
  皇父驾幸圆明园恭纪五首
  千里镜
  清明奉
  命恭祭
  景陵感成八韵
  憩慈云寺
  渔阳
  盘山
  草色
  春社
  赋得独倚修篁看鹤笼
  盆鱼
  赋得买夏欲论园
  芦塘放鸭
  风车
  鱼米树
  赋得船痕半载书
  弹琴峡
  朱草
  鹤迹
  卷二十七
  今体诗
  奉题二十四叔父裕德轩三十韵
  萤
  芭蕉
  逐凉
  立秋夜作
  小园闲咏十五首
  秋日寄高安朱先生
  凉州词
  破秋
  荷灯
  槐市
  清河送平郡王西征
  秋社
  卖菊翁
  夜听落叶声
  始裘
  赋得野径寻梅见小春
  櫽括苏子瞻后赤壁赋即用赋字
  送桐城张先生暂假归里
  西厂骑射
  万年松
  御赐端砚恭纪
  归鸦
  十宫词
  帝京杂咏
  题宋徽宗竹枝䨇雀
  题吴梅村集
  十一月十三日恭遇
  皇祖忌辰感成长句
  橄㰖茶
  癸丑冬至
  上躬祀
  南郊回銮㳟纪
  冬至后一日同二十四叔父五弟游西苑试射
  卷二十八
  今体诗
  题唐岱画页
  夜坐
  水云榭
  读王安石传
  幻景四咏
  冬夜忆平郡王
  冬夜食哈密瓜
  龙翰傅先生蒙
  恩简署司寇诗以贺之
  游蕉园
  赋得自锄明月种梅花
  与唐岱
  百衲琴
  题易祖栻墨竹卷
  雪事八咏
  题董元山彴图
  题邹一桂花卉十二幅
  甲寅元日立春
  雪消
  春晓
  上林花气
  清明前三日
  御试命和唐人韵口占应
  制
  榆荚雨
  春云
  题唐岱仿古十二帧
  甲寅三月
  上耕耤回銮迎驾㳟纪
  读董仲舒传
  同五弟舟过万寿寺小憩
  御园从耕㳟纪六韵
  积书岩
  蜂衙
  赋得沙留鸟篆斜
  辘轳声
  蝉始鸣
  卷二十九
  今体诗
  烹茶
  石笋
  过雪上人禅房
  赋得得雨溪声壮
  雨后池塘闲步
  颁冰
  题元祐党人碑
  夏日园居即事
  夏日寄龙翰傅先生
  雨中舟行看山
  避暑
  夏日寄二十一叔父索诗画
  赋得人立藕花风
  六月晦日作
  咏史十首
  竹里流萤
  雨夜闻梵声
  新秋
  秋热
  秋英
  前寄诗索二十一叔父近制承惠尺幅兼辱和章仍用原韵志谢
  雨夜闻蛩
  阴阳石
  晴
  郭河阳峨嵋霁雪图
  军装八咏
  昼漏
  洞庭始波
  斗蟋蟀
  赠从军者
  秋畦
  秋
  中秋前一夕对月
  澄江如练
  闻雁
  暮过御河桥
  吴殿怀古
  瀛台观木变石
  水始冰
  板桥霜迹
  刻漏
  题焦秉贞人物画册十二帧
  卷三十
  今体诗
  冬月盆菊
  冬日同五弟游西苑即事
  甲寅冬至
  上躬祀
  南郊㳟纪四律
  蜡日坐冰床度太液池志兴
  冬夜
  灯花
  探春
  春晓
  隔花宫漏
  过淋河
  清明日奉
  命㳟祭
  景陵感成五律
  远烟
  王原祁雨景画
  书开元遗事后
  雨中访僧不遇
  题赵松雪竹院鸣泉图
  题赵伯驹仙山楼阁卷
  夏兴三十首
  赋得岸痕新雨过
  清簟看棋
  郑宅茶
  夏日园居即事
  有至自军中者诗以慰之兼忆如心居士荷珠
  题高其佩指头画鸡
  平湖雨渡八首
  晩晴
  野塘月色
  水底霞天
  新凉
  题唐寅画箑
  秋信
  题丁云鹏罗汉卷
  曝书
  雨
  题石屏二绝
  万寿寺方丈小憩
  秋晓
  重乳燕
  过玉𬟽桥三首
  等谨案
  御制乐善堂文集定本三十卷乾隆二十三年
  办大学士尚书蒋溥等奉
  敕重编我
  皇上诗文总萃富有日新雍正庚戌之秋始订为文钞十四卷乾隆丁巳取
  文钞所载十之三益以乙卯以前续著十之七彚
  为
  文集颁行宇内至是复以初刻卷帙较繁
  特诏内廷诸校阅删订省去制羲一卷得旨刊布愈有以见
  日进无疆之学与
  圣不自圣之心并昭示无极矣乾隆四十年九月
  恭校上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总 校 官  陆 费 墀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