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忍庵遗稿
卷二
作者:赵载道
1781年
卷三

序记

编辑

忍庵序丙辰十二岁时

编辑

忍庵者余之自号者也余性褊急故余因号忍字以 惩焉盖忍字之义深矣非谓其已能而号也将欲忍 其非而行其是也然人孰无物欲之交于心哉诚能 忍之则为仁忽之则不仁若不义之心忍而为义不 廉之心忍而为廉虽喜忍之虽怒忍之喜怒不显于 颜万事皆忍能顺于理则庶几偏急之性可制而宽


大之心可存也大

送柳宜天之奉化序

编辑

岭南古多名山水伽倻太白最其杰然者也世以为 伽倻胜太白或曰太白胜二山皆以奇峻闻然卒莫 定其优劣伽倻在陜川西其山潇洒秀丽萧然无尘 埃气又有红流武陵二胜以佐之其地往往出嘉木 奇卉橘柚石乳之属世传崔致远隐其中仍不死为 仙每秋风起枫菊满山时于石泉林厓之中隐然有 笙鹤响云其言不可信然意其山川清逸之气不能 自发其奇而为仙人异士所栖息理或有也太白盖


以雄伟名望之隐然若龙峙而虎伏也东南之山崭 岩峛迤抗名于世者以千数而其蔚然为湖岭群山 之宗者惟太白是已虽然余尝怪是山崛然有雄特 之名而独所谓神仙灵怪之说无少槪见何哉昔郑 希良湛江水死后十有馀年人有觏诸太白者或者 遂疑其为仙然其有仙以否固不论也太白有黄池 之水南为洛东又新罗时封太白为北岳以载中祀 盖其山势嵬特其中多有仙区异界人迹所罕到者 不知伽倻亦有是否也当新罗之盛也惟玆二山最 为畿都重而其势又最高大故最有名于当世而伽


倻则以清拔太白则以峻雄伽倻袅娜而为烟云之 胜太白宏卓而为众山之宗二者各有其致然若倬 然作镇抗标于三路之表以之服众山而出云雨则 吾其取太白与柳君宜天随其大人之奉化任所奉 即太白下也余惟念此行也必得先入太白登其顶 观日月所出访虚庵遗踪想像夕阳僧汲之诗览所 谓黄池中祀者遂临洛东之江以眺岭南山川当此 时也宜天能不慨然有悲歌吊古之怀乎愿宜天为 我策一驴亦访伽倻山水及其西归之日相与剧论 二山以竟前日优劣之案宜天其有意也否友人赵


文之为之言云尔峕仲春

不言堂记

编辑

不言子既以不言扁其堂有过而诘之者曰异哉夫 子之名堂也语曰慎于言又曰危行言逊又曰言忠 信圣人之于言也虽处衰世而居乱邦犹不过慎而 逊尽己而以实以远于祸而已曷尝以不言为贵乎 况迺言也者人之枢机也以而宣议论而发志意以 而明是非而垂教训作之文章而昭明传之后世而 不朽若是乎其不可废也岂特不可废而已盖亦不 可不为矣且吾子口不绝音于嬉笑手不停笔于简


札尝试终日而求之而莫得见其不言若是而犹且 自名得无近于反其名而悖其实欤不言子默然不 言良久而乃言曰敬谢客夫君子之学莫大于行之 而所贵乎言者匪以其言其行之道以谕诸人者欤 是以古之圣贤必以是为务盖将以明天理而述人 事垂诸万世而发之无穷以开昏惑者也易之阴阳 礼之节文书之政事春秋之法令无非是也夫言其 亦大矣哉然行言之本也言行之末也本立而末举 矣行修而言明矣于其本末之而其末也本之则骛 外之患生而失序之害兴未有裨于言而行已戾焉


杨子云称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其不信矣乎且吾 观于古之君子矣古之君子其为人也君子其材可 以有为其志可以有立而其为言也必简必寡盖惧 夫此也而况乎今之众人其下古人亦远矣者与而 况乎吾之气质其下众人亦远矣者与若然者其求 为古人也古人步而我则思骤古人一而我则思百 凡诸营为施措立心用力之际亦皆思压古人然后 乃得以几及于古人而窥古人一斑矣斯向君子所 以取简与寡而我所以取不言者也弗其然乎是故 吾居则缄口而结舌出则闭气而息响众人皆虞虞


我独默众人皆𠴳𠴳我独喑至若朝廷之得失时事 之是非人物臧否之论朋党邪正之倪彼皆众人所 以轩眉张目嗌言若哇没世而不知止者而我所谓 无诸己者也盖欲恭默思道有裨于行而愿学焉者 也虽然不言未必皆裨于行也不言而裨于行唯不 言于心者能之若其口只不言而其心言则彼且默 然端坐如槁木如死灰而其心则有利欲焉有得丧 欣戚焉有进退去就论议是非之端焉是其口虽不 开而其胸中固已炎炎詹詹与接为构其害于本岂 特言之比而已且以王介甫观之当介甫罢官归田


深遁于山巓水涯之间或面壁卒岁悄然如无思或 临流终日漠然如无虑若是则宜可以许其不言矣 而公之心方且抑轖流郁章蔡之用舍青苗之行止 勃然撼其怀而不置何哉意者不言于外而不能不 言于内欤若然者虽终其生不启齿牙其谁曰不言 若吾所谓不言者非是也若夫闾巷俚俗之辞嬉戏 笑语之谈虽绎绎于口之中而吾之心腹固将冲夷 靓旷物莫得干其际人莫得窥其涯而学可臻于行 斯吾所谓言于外而不言于内者也如此而谓不言 可乎然不言之名岂特如是而已乎时有不协于心


而事有不满于目隐然有悲歌恸哭叹息噫嘻之意 者盖非人人所知也虽余亦不自知其何以然也客 唯唯不言而谢去不言子仍记其言于堂而遂号曰 不言

赤壁游记

编辑

苏子瞻为赤壁之游而有二赋盖物外游也后世好 事者争慕效之遇壬戌遇秋遇既望则必泛舟游焉 以象子瞻我国则朴公訚李公荇及南衮用是日游 斗弥之洲有联句集行于世盖庶几焉于后李公植 与任公叔英亦游骊江而说者以为无憾古人往壬


戌洛之士大夫皆欲自为子瞻大供具聚宾以续月 夜游甚者载妓张乐极其繁华三江之间游人颿船 几与夜星争多子瞻之游岂有是也子瞻之游偶焉 耳观夫携二客吹洞箫有酒无肴之词岂尝卜夜供 具如今人为哉盖亦因兴偶发真率游而已而其以 胜游称者特二赋故耳不然自古文人骚客岂无一 游赤壁者而必子瞻为高子瞻游四方夜月泛舟者 岂少哉而必赤壁为称也余因是知子瞻之游之名 者以其文章之佳而后之续子瞻游者必数朴李二 公亦以其有文章也今之人无子瞻文章而欲为子


瞻是愚而已吴楚僭王而已而至大供具载妓张乐 又岂不与子瞻之旨辽越哉往余朋友之象子瞻者 或邀余使班二客之列余辞而不往以此也今岁余 在东海海之傍湖所谓赤壁者余喜其名与古同仍 以是秋既望沿洲而游溯上下从余者二客亦不期 而会而若大供具载妓张乐之事则无有焉余自以 为得子瞻偶发之趣而是岁则癸亥也余之游庶不 与象子瞻之僭同归也欤是役也余无诗若赋盖嫌 象古也游之后月馀始识之使后人知余之斯游不 为愚与吴楚僭王而亦使人欲为子瞻游者必先学


子瞻文章云尔时八月初六日

龙贡寺记游

编辑

左新店而峡八十许里有溪石可赏左右岩峀犹带 金刚馀气未及寺一里洞门高开水淙淙流其下爰 有盘石横之人因桥焉即桥而山之窈洁之趣可得 也仲氏曰胜过钵渊田生曰如李许台余曰置金刚 中亦不愧三评庶几焉寺丽而靓新构可处余问白 云庵缁者对曰在十里日暮故未之入询普仁仁尚 在外山余招其弟子雨泰致殷勤焉而归时九月初 十日也

游枫岳记

编辑

金刚山天下之名山也余在幼少时固已闻其名欲 一见及得金农岩兄弟所为记诗读之盖知其非世 中凡区决欲鞭一驴遨睨白云中而顾缚于公车业 未暇也壬戌幸入高城高城山下也日夕接真面而 又未及一回入山搜赏然每晴朝霁夕上海山亭望 毗卢万景之间不自知奇兴之勃勃于中也今岁夏 幸无故山人亦报花事遂突然独振衣从之者邑人 李起延数辈时仲氏及叔氏皆以槐黄之行未偕徐 生有故田生病念独行无聊然行已戒不可以中辍


遂发所持唯唐诗一卷一甁酒而已时四月十六日 也缓驱出江𣸣天气清旷四野无云辛夷踯躅斑烂 于细草之中已令人飘飘然作豪兴余于是有诗道 入七松亭见权士受德训翠松白沙纡回清江之曲 而数椽茆屋背山临流入其室閴若无人真隐士之 居也坐与小话仍邀其侄圣安宅洙共至所谓双碧 亭者亭今无栋楹枫杉翠影与湖光相隐暎而翠壁 斗入江中刻之曰双碧亭亭故在壁上云往余登亭 渊仙游亭悦其清洒可居今至此不觉爽然自失尔 行十里至憩房楼设午炊楼在深谷中左右有数十


水碓众泉竞流林壑中亦自奇致自此连行枫楡中 或水或石尽日行不知倦也行二十里忽有奔泉鸣 泻于丛薄中声若风雷偃然一长虹横林外余不觉 急下驴问之乃百川桥云尔桥宏甚曹溪馀波十二 瀑下流皆会于桥盖入山第一胜也沙弥已肩舆候 余于是归马坐桥边与僧山谈良久自此始舆逾狗 岭岭颇高峻上之者皆挥汗岭尽有尼台獐岭卢春 井皆五十三佛时遗迹云遂入山暎楼楼甚壮丽其 下水淙淙出之寺有五十三佛金像皆刻绘檀峯以 坐之法幢前又塑卢春像祠之寺僧出琥珀杯珫璃


壶玉缸鹦鹉杯使余翫之制作皆极其精工世中所 未见者盖 光庙御赐而又有 仁穆太后御书般 若经寺后有所谓御室者往睹之则缁徒设 世祖 位以时月俎豆云是夕宿于西僧堂李奉事龟普赵 斯文巨源李察访克禄沈下庠兴镇李医喜苾亦自 歙谷县衙作山行来宿楡坫赵先访余余亦往谢于 其次皆叙寒暄遂俱往山暎楼话山水此行已先见 外九龙盛言瀑观之壮余闻之自觉神耸恨不先入 九龙也赵闻余将入内九龙力止之余曰不入虎穴 可得虎子乎夜沈又独造余次留坐久话不觉夜分


时山月初生林端天无点云万籁俱寂而时闻笕沥 之淙净余独逍遥不能就睡十七日朝蓐食偕李赵 行俱发楡坫一后一前共评溪山差慰山中孤怀山 僧禅秀者颇慧知文字在高时已屡接故亦起与之 偕作行数里有潭渟滀色翠如绿绮左右白石围之 状若船刻之石曰船潭余停舆久坐听水声少行至 曹溪泉石幽洁可悦而少奇致金子益亟称之然余 则殊未见其然要属船潭下风也自此连滨溪而行 忽有奇岩立面前下有小窟窟中坐十许罗汉盖寺 僧称祝手窟云遂渡溪东北行林树中见一奇峯渐


近僧进曰此隐身台也余蹶然惊望之石势高截入 天状极诡特自是舍舆而杖至其绝顶三面皆弘豁 前临声闻洞洞中崖形皆若列屏障卓荦秀拔翠白 交立崖有怒瀑横挂云际作十二曲汇入于洞下即 十二瀑也余至此自不觉豪兴之溢发政欲舞蹈而 不可得山人言登此则可以前俯大海而是日云霭 不能旷望然崖瀑之奇亦足以偿步陟之劳下行二 里有雪峯凌乱眩人若可以矗天焉者凡七僧云七 实台余亟欲一陟而众人不之偕故未果焉雁门坫 一名水坫内外山之限也至坫上长表二刹比丘皆


来迎遂乘长安笋舆下水坫自入内山山益秀石益 奇峻水益清前后触眄者皆奇峯异壁左顾则失右 佳右瞩则失左胜余目转意迷恍乎不知其何者最 奇也有白鹇潭者潭不甚幽邃而水洁石奇较曹溪 可以伯仲有李许台者苍壁斗立如竖盘溪流其卜 声淙净若听管弦左右山势奇峭眩目益绝于白鹇 古有李许二氏游此磎故名之云自此遇山则皆苍 白遇水则皆净绿目之所眄耳之所聆无非神仙境 界愈入而愈觉奇胜诚欲痛飮高歌坐以度日月不 自知其胸次之洋洋矣有杰壁参云壁琢大佛像状


甚壮嵬高几七八丈丽僧懒翁愿佛妙吉祥者也为 之驻舆一观遂回一嶂见金碧粲旭于枫杉林中舆 迫乃摩诃衍也栋宇丽甚丹雘焕然夺目版上旧施 十二金绘之杨蓬莱过焉叹其制度太侈丽用炬熏 之云而画彩之光尚玲珑于馀燹中坐其轩则昙无 众香献奇后前诸峯清爽之气却萧萧然袭人庵前 有桂树枝干扶疏可喜而叶圆细多茎余不知其为 桂树与否而稍有芳香盖异木也此木惟枫岳生之 他地未尝有云坐衍午炊将登白云台时李赵行是 日欲宿表训十八宿长安而余则十八将入内九龙


渊不可以偕作众皆揖而别于是舆至万灰庵庵颇 精古参禅僧一人居之闻余至袈裟迎之两耳不能 听不可以与语然貌颇静寂一见亦知非庸僧也遂 置舆于庵缘落叶而至于台下前有大石当面立数 丈铁锁垂于其下望甚岌嶪难可以攀援且有垂堂 之诫故欲径反然业至此不可以旋下遂手挽铁锁 膝行至其上其上又有细麓迤出六七十步状如走 蛇其末稍高而为白云台麓广可容三四足而其左 右皆千万仞也行其上令人悼栗若坠登台以望之 则诸峯皆绚烂如刻银玉或高出云表或俯向台前


或人立或若禽兽状呈露秀拔奇不可以尽状望之 有如献奇于台者时天阴不能尽白云之观然亦觉 有身游玉京之兴矣方下台忽有急风骤起扬袂吹 沙人皆匍匐下麓战兢不自定及毕至铁锁下众始 挥汗相贺台下有中白云庵望颇幽寂而雨不果入 是夕余宿摩诃衍夜有飞雨声与流泉和鸣亦山中 之一奇致也 十八日晓起尚雨诸山隐隐出云雾中若过墙之人 累累见其髻亦自一趣是朝山人告余雨不可以入 九龙不如徐反大刹无为空庵久留也时衍空无僧


客饭鼎器大刹皆具之故余恐有弊于刹于是冒雨 出洞口微雨乍来乍止云气自舒卷香炉狮子众峯 或露半面或出烟外幽花细柏妆点古石之间远望 耿如图画八潭水得雨益奇胜真珠诸瀑喷激之势 甚壮自尔使人不欲去然新雨石滑十步人四五跌 不可以穷翫行至万瀑下泉石益奇放山势益清峻 一草一树无不带仙气蓬莱书八字字大如小儿腕 盘屈蜿蜒见若龙走蛇结亦可与万瀑争奇矣雨不 能久坐入金刚门至表训寺金刚门者石势矗立入 云而中开为门形入此则表训寺也寺在壬戌仲春


火今构一房废砌颓础虽非都邑亦有黍离之叹矣 览斯刹之攸处盖弘敞轩割前后峯峦亦清拔比楡 坫甚爽垲只恨毗卢之灵不能遏回禄使山中壮宇 入于灰劫也至寺雨始歇李赵行尚在皆出迎笑嘲 曰九龙渊亦近矣兄已见之乎余笑答曰九龙则雨 霁后吾自探去公辈能复至白云台乎众曰吾则有 普德窟耳仍道普德之奇余亦盛铺白云之胜遂谈 良久共上天逸台金刚全面毕献奇于前琼峯彩峀 如舞如跃毗炉众香秀拔于左其馀望高一名望军穴望

一名穴纲香炉日月白马青鹤十王迦叶开心真歇之属


或拥其后或峙其前奇奇诡诡不可以尽状雨馀云 霭犹未散不能尽台之观然亦可谓入山后首翫也 遂入正阳寺上歇惺楼寺甚华丽金碧璀粲照人殿 有药师及五十三佛诸像而药师殿为六面宇坐此 楼诸峯之呈奇者益胜于天逸但恨永郞仙子不诏 云伯扫阵令游客毕睹其奇也余则将欲复至而李 赵皆以天日未澄为叹约余共设午饭于万瀑以穷 未尽之奇遂与偕入洞中复玩蓬莱尤斋谷云诸书 逍遥四面拭苔以观题名一岩一壁无不留洛中人 名世外名境无限受红尘三渊之慨谅非过也坐岩


上具饭取流泉飮之兴趣亦觉佳绝上下流瀑欲竟 夕而归而忽风雨骤至不得已独回舆至表训寺楼 楼颇爽松飞泉奔放其下左右奇峯态状绝异非检 坫之俦也楼前有石桥名曰涵暎由桥而入桂树庵 将留宿焉庵在大刹傍而静寂特甚前有杉木成行 水㶁㶁循庭鸣甚有忘归之兴矣坐未几赵沈二人 乘舆踵至欲携余偕往以为握别于长安寺余不得 辞舆出百川洞洞中泉石颇佳几无异于八潭同行 数里至鸣渊鸿渊今刻以鸿显潭而殊无意义古人或称郁渊渊极深黑使 人不能近左右势奇甚渊上有裳岩状如张裳平滑


易趺评其雄深之致则置八潭亦恐无俦也遂至长 安寺楼少坐楼之奇旷不及表训而亦有泉石可观 余久坐忘去栋宇极灿焕宏杰法幢凡构二层丹雘 极其工妙望之翼如也左右罗汉状甚灵活貌骨若 生人四天王像亦凛凛有气长安寺凡五大火而天 王门未尝一毁云岂塑像之雄毅回禄亦却步耶佛 座下有一炉刻曰至正造曾闻是元顺帝后奇氏所 施云盖五百年前器物也余为之摩挲吊古是夕宿 西僧堂杜鹃终夜有声余在高城及入山未尝一听 此禽而于斯始有之岂鲁陵之不远也耶


十九日朝起天气晴明无云诸山雨后益秀疏如洗 是日也李赵诸人出山向京余往别于其次李察访 约明秋复入山余戏之曰云山从此别君则青云人 也岂得复顾青山哉且君辈在山则风雨出山则霁 君辈岂非俗客吾岂非仙客耶众皆大笑是日余独 行踽踽山中分别觉一倍怅惘也于是舆入弥陀庵 庵潇洒可舍林泉亦有幽趣庵有读经僧数人地藏 庵在弥陀一里外溪石山林之胜与弥陀可以伯仲 而左右奇胜则胜之庵构亦稍精洁参禅僧惠温者 室之温貌古而寂与之语温温然可听遂登业镜台



或称玉镜台高而上夷可坐坐此则前对黄泉江上瞻观 音地藏释迦诸峯不特泉石幽胜四面峦峀之入瞩 者无不峥嵘可奇但恨所谓黄泉江者水苦不澄耳 台下有玉镜潭盘石左右绕之汇而成潭潭深而广 雄奇不及鸣渊而前后秀崖之四立者甚奇又非百 川洞比也黄泉江者在玉镜外少许水黄而深余始 闻江名以为山中有江亦一奇致及至则浑然一涧 水耳因果家欲证其冥府之说目此为黄泉江而江 之上有古城门盖新罗时遗迹也而亦指为地狱门 其前后峨峨拔立者亦加以十王使者牛头马面童


子诸名污仙区亦大矣若使永郞有知必呀然大笑 而叹其混浊之名加之也入地狱门连绕回谿而行 或石或泉无非奇趣回一洞则又有一洞涉一涧则 又有一涧洞各异奇涧皆殊致始若路穷而缘磎穿 林径忽复生余终日行未尝有倦意见泉则坐见奇 石则坐见瀑水见峯峦秀拔者则坐不筹行路之远 迩日晖之早暮而惟景焉是娱余于是日也最乐时 杜鹃花正烂熳奇禽异鸟乍来乍止千百其声亦觉 幽兴之一倍也峯之异者莫若明镜台台圆而秀形 若竖镜在黄泉江之上台侧有金砂窟窟缘崖而入


之其中深窅可惧中则石色若金故名之云洞中有 砌础古迹沙门辈称国王大阙墟盖新罗敬顺王金 溥降高丽而归结屋山中以居之者也见石上有刻 曰弓王旧墟弓裔初无入山之迹而金溥则居此刻 之者何据以名之耶我国人不详考据而谬自品题 山川亦慨然矣灵源洞连行水声中洞中行六七里 始至玉枢台登其上则灵源一洞皆入几席下而诸 峯之立前者无不奇峭可喜十峯杰拔云外人立正 南者曰十王峯居十王峯之右而若牛首者曰牛头 峯牛头峯之下有状如马面者曰马面峯其馀或若


坐人或若禽兽状或若屏障剑戟者又罗列后前不 记其几百数也灵源庵在台下百许步庵甚清爽前 对十王峯左右弥勒牛头诸嶂围绕之流泉淙淙阶 戺下井灶槽臼倂具潇洒之致栋宇丹雘虽岁久而 明新尚照人目实合面壁入定不可以空之而惜无 一僧守护也余喜庵之静洁久坐不忍起出所赍午 炊酌泉以飡之留名壁上还下少许登现佛前岭岭 峻嵬若插天上下路皆落叶也叶深几欲陷膝行者 或匍匐或挽树备艰以陟而久叶经雨益滑数步或 一趺逾大嶂者二然后至现佛庵庵颓圮有年唯破


梁坏柱横缘笞中而已余为之彷徨抚古不能去背 现佛连行积叶中凡五里然后至万里城下城自地 狱门始而至于此盖亦新罗城也下城始至松萝南 栈栈倚绝壁侧而望其下窅然百仞许矣人皆恂栗 不自定由栈入松萝方丈庵栗老入山时处此庵今无僧而新 构极爽朗坐其中令人飘然有遗世之想余至此悦 其潇洒久坐不起同行者强挽始动然心犹怅然庵 前有小井清冽可食飮之舌本觉津津有香气古者 谓是甘露水云闻望高台距庵不遐故欲登之僧曰 内山之危惟望高为最望高之役名虽五里而用十


里力然后可上且日将斜不可以抵正阳奈何余疑 其瞒也不听与众人皆作是行也松舆已置之万里 城故竟夕徒步或扪苔崖或逾崩查才涉一险则又 有一险尽日行石磴中一里人皆六七憩然犹喘仆 不自振余则脚力已竭且僵且坐自余入山以来第 一险也连攀援杰崖而上者六七里始到第一铁锁 崖忽落如削其下仍为谷扶锁而下数百步又有峻 壁截立跻壁直上又有第二铁锁由铁锁直上最高 峯又有第三第四铁锁凡过四锁然后始至上台起 延及禅秀独登还告余如是而余则至第一铁锁上


惴栗不敢上盖台高而石滑一跌足则千仞坑也人 称望高失脚未碎骨而先饿死言其高远也此言可 谓善形容要非知命君子所冒之地欤还下万里城 乘舆抵白华庵自城至庵路翳有年柏林交人衣袂 不可以行使数僧前行折枝柯然后舆乃由之遂入 白华庵庵在表训前而林木扶疏岩泉峻洁飘逸之 致比桂树庵亦似过之坐令游客忘去矣庵后有西 山大师碑月沙撰东淮书余为之拭藓一读青莲庵 则在白华前冈而未之入遂入表训仍上正阳寺是 日也天宇清朗疏云浮白毗卢诸峯历乱于夕阳中


或秀白而无滓或苍灏而无尘或奇崛卓立或峭直 倨肆其状不可以一二数而弥望玉峯莲峀清淑之 气肃肃焉浮出云外观之者眸子不能自定余于是 日浩浩落落豪兴欲狂而若舞若翔胸次不得收敛 顿有凌云气游天地之意矣余入山凡百日以台则 隐身之高妙白云之轩豁以刹则摩诃之清幽表训 之开拓而终莫如歇惺楼坐此楼则高妙之趣轩豁 之象清幽之致开拓之气无不具之而金刚全体于 斯毕呈矣且是夕甚清山僧交贺曰公山缘甚重矣 无山缘虽十日十夜留正阳寺不得一日快晴今公


偶至而天又甚清此非山缘耶是夕宿楼左小房风 铎泉槽终夜锵锵余诗曰风铎何时定泉槽尽夜鸣 盖记实也 二十日晓山月满窗神爽不能眠起禅秀共登歇惺 楼晓风飕瑟天月明槪毗卢众香炯然灏气灿烂乎 天外真使人目夺神迷余豪兴耸溢恍欲起舞禅秀 亦拍手称奇余谓秀曰尝见如此月景乎曰未也君 居山而有俗心故十馀年不能见月吾居俗而无俗 心故一至亦见君始厌与吾同行今果何如也秀曰 公决非俗人也今日之观当属之第一石气侵肌令


人寒凛不可留入眠一枕朝阳已亭亭上帘矣惊起 登楼诸山瑞彩乱射朝晖比夕景尤绝佳天逸台之 观则益奇以旷矣盖东人评此山为白玉峦峀而此 言余恐失真此山皆石也石古而苔纹被之故白然 谓之玉则岂山之本体也哉然则道峯三角白岳仁 王诸山亦有石与苔纹与白色而不之称独称金刚 何故也道峯三角白岳仁王或有苔纹之斑烂而未 尝灏白如斯或灏白如斯而一峯一岩而止耳未尝 全体皆然夫苔纹斑烂而灏白如斯灏白如斯而全 体皆然非金刚而未尝有焉此金刚之所以甲天下


者也试以正阳所览诸峯类之毗卢峯崛然独立有 雄视四岳之意譬之若天子被冕服坐明堂而累累 诸臣从之众香城秀发而清英鲜灏而萧爽如仙人 异士御风乘云望之无一点烟火气望高台如长人 伸臂合掌仰语于天余睹松江歌曲可异焉今果如 之永郞坫高杰崇丽嵬然可敬有似令德宰相揖让 庙堂之上青鹤台潇洒幽眇若隐君子十王峯森然 并列如戈戟之峙圭璋之立可望而不可即此外大 小香炉如大小香炉狮子岩如狮子穴网峯如穴网 皆取形而言也其馀无名号者或连纚而如兄弟或


高撑而如剑槊或抗起而如相争或俯首而如相揖 或逶迤蜿蜒如龙螭之飞动或峻绝跅弛如虎兕之 隳突或颀然端立如贤士大夫敛衣冠而与人言或 低昂奔放如武夫奋剑瞋目踊跃而角抵横者纵者 肆者收者拔者凝者孤立者幷峙者驰走者高翔者 其状奇诡殊绝不可以名物盖山之集大成者也宜 乎中原人欲生高丽而曩幼时攸闻及金氏记诗非 诬也是朝饭于歇惺早下万瀑洞往余游此凡再而 天阴不能尽大观今日天宇炯澈白云高飞万瀑之 神正借余一日晴矣左右千叠奇崖直与云汉争高


而中藏无数乱瀑汇而为渊散而为谿遇石而为瀑 得木为桥而万瀑口则最多石故最多瀑最多瀑故 喷放之势澎湃之声亦最壮飞湍射人为空中霞雪 洞幽而清爽气飕飕逼人衣袂余至之时四月晦际 而杜鹃花始开亦可以知洞之寒矣遂北入圆通洞 路皆悬崖滑壁其下泉与潭也至青壶潭潭碧莹若 琉璃左右石色澄白可坐潭在诸石中状如壸故名 之云龙曲潭在青壶北少许幽深可丈许而色若鸣 渊潭势与青壶大同然左右盘石绝胜瀑水之下喷 于潭者亦胜于青壶若媲诸八潭则其龟潭之俦乎


自此连行泉石中洞口可坐者甚多不知行路之倦 于是入内圆通庵庵极精幽丹雘粲烂岩崖翠壁间 之藤萝枫栝荫翳乎后前水淙淙鸣其间坐庵中恍 然如与仙人遨游而无一尘埃气庵后药师殿结构 深巧金碧眩目盖亦 光庙愿堂也殿壁有知敦宁 大父题名为之瞻仰怆怀有僧五六人室之而皆面 壁清演者颇知文字貌亦古寂可爱见有松溪稿者 挂壁余下而看之问焉乃演稿也诗法清淡有蔬笋 气余亦作一绝书与之于是乘舆入真佛洞洞中枫 桧周匝峯峦奇杰重叠而危磴乱泉回复一洞每值


佳处则或坐盘石逍遥而忘倦或临清湍倚杖听水 声是洞幽湛大胜灵源而余游之乐亦非昨日比矣 真佛庵不甚爽朗而幽绝可居惜乎今废而无僧也 少坐作须弥行仍置舆庵前步入洞中如是十许里 始至须弥庵而自真佛至须弥皆茂林杉桧也无清 泉无异石亦无奇峯而枝柯交翳塞路不可以穿入 令一僧持镰而前且刈且行其攀援之苦不觉神疲 须弥庵废已有年兽蹄禽迹交乱于佛龛令人踌躇 不忍去由庵右北行百许武始至台下扶柯援石仅 而至须弥台台峻而平可坐坐其上则断发纯甲楸


池麦坂隐隐皆入指点而台下有洞洞前后奇峯森 列状若物形洞侧有四岩即须弥塔也叠叠横立其 形如累圆饼者凡四处状皆工巧神异若人之故为 者余疑造物有无久矣于斯乎快信其必有耳下台 欲入船庵盖去台近而曾闻其佳绝故也表训僧以 日晩辞甚不欲入余知其瞒辞然不可以强遂诺之 还下圆通设午饭舆下万瀑洞久坐将向摩诃衍历 八潭青龙潭泉石奇邃而潭深绿可鉴黑龙潭可与 青龙潭伯仲而水光积黑中深不可窥左右石皆滑 人不敢近前琵琶潭不入八潭而状若琵琶亦有幽


致碧霞潭最奇潭方而大盘石亦旷圆至潭前水霞 喷衣人不能久留洗头盆余曾闻名今见之则石中 凹而如盆形若此类往往皆在何必洗头盆而已此 则在万瀑洞然无甚奇致矣自碧霞潭下右折登普 德窟连由石栈跻攀凡一里始及窟前庵倚绝壁而 下以铜柱承之柱凡十九层望之若矗云霄而彩栋 翼然其上殿置普德遗像登此窟自不觉心栗脚掉 开轩板而窥之直俯霞雪二潭上殿仍窟构而制甚 精工轩下皆以铁锁联之盖高丽仁宗为怀正大师 刱构者而殿左有塔错以青石荧煌可奇塔中刻佛


经笔画精古如活即仁宗女德宁公主为仁宗及母 后舍施者也庵有铁瓦六七盖古则皆覆铁瓦而屡 阅灰劫存者若斯而止云尔还下至喷雪潭潭流皆 激石喷波皑皑然若飞雪坠空幽旷虽不及碧霞而 爽逸之趣过之真珠潭极豪放瀑长而势壮渊澄而 色朗流沫荡溢穹石溅十步外人面其声喷薄如雷 其八潭之最乎龟潭潭小而色绿潭前岩如蹲龟状 故名船潭潭方长如船故亦曰船而二潭皆不甚奇 壮化龙潭宏阔渟滀比龟船稍佳盖八潭真珠碧霞 可以作雄而二潭之致亦不同真珠则以豪碧霞则


以幽真珠则以奇而碧霞则以旷真珠譬之若庄周 鲁连奋袖放言有凌云气骑日月之意碧霞如霍子 孟骖乘仪表俨若而气像与山岳争崇可望而不可 狎此二潭之殊致也是夕归宿于摩诃衍天晴雨霁 景物颇胜于前度矣 二十一日蓐食发摩诃衍越东冈入般若庵洞壑幽 僻可喜而庵废无僧佛地庵在般若庵南一冈外而 废久亦如般若枫桧泉石之佳殆可与圆通并驱然 废有年矣何为哉妙吉祥庵只留颓础废几百许年 云平朝至雁门坫久坐然后楡坫僧持舆而至共贺


余逢晴善观自此乘外山舆下三坫西北缘麓而上 十五里皆茂林丛桧也下舆而步者二里始上万景 台台极崇嵬弥勒峯在灵源望之若可以触天而于 台无异儿孙坐此东海直入台下高城南江麟蹄龙 山等地依依可指而台甚高人不能安坐夏将仲矣 而杜鹃花犹不吐葩平地暄暖而台常有风余至时 幸无风伴僧皆贺及将下也飘风大起若将卷人而 翔也遂西下步至下内院庵院一作源今弛颓如须弥而 泉与石皆佳左右诸峯苍白相参绝境也坐庵前溪 石出箱中饭饭之仍登中内院院一作源自下内院五里


行皆石磴崩查路绝高而险庵在最高处庵三面皆 石而一面沧海荡潏奠石为宇故庭厨中皆有横石 庵后弥勒馀岩错落罗立戈戟如也庵奥而阔通而 幽丹碧亦焕烂照林蕴藉之致却逊内圆通一头而 若居深而能旷眺处高而能幽赏恐为金刚中第一 壮觌也壁有清虚芙蓉两禅师诗二师亦曾居之云 此庵绝宜参禅习静而今空无僧盖庚辛不稔沙弥 皆循应器之乞内山如灵源松萝外山如中内院者 倂为鸟鼠之窟宅岂名山之运有惨舒而然欤自下 内院还下真见性洞或涉涧或跻石或披积叶至真


见性台而皆然陟台则前望露积峯左右有怒瀑乱 坠可奇台下鸣泉泠泠盖隐身台之流亚也台下有 庵曰真见性庵殊无清爽之趣而废弛亦有年余少 坐而返下九渊洞望瀑布瀑势高壮几十许丈状若 倒虹喷薄之响可使人眩转至船潭少坐潭色青澄 炯然与天光相照而夕阳啼鸟足令游客忘归潭胜 于内船潭而人弗之知恨不置之八潭中也舆入外 般若庵轩豁可宅而颓废几无异内般若由般若右 登明寂庵庵无丹雘而幽寂殆与地藏弥陀抗而鲁 陵时刱之云有经僧道定者居之淳敦可语案积楞


圆诸典而焚香清坐与余一绝余和赠而归返楡坫 坐山暎楼夕饭仍宿兴盛庵潇洒有幽致院厨皆极 清寂泉浙浙鸣墙下使人爽然息尘想盖延龄君施 庵也宏休者面壁僧也貌古寂行年八十犹背诵法 华经不错一字休之法祖与白轩相相知得其一绝 出示余求韵语余亦强应之是夕道定亦来宿平康 释至禅后谿之智仙也曾与余识亦住此庵终夜话 山水间以吟咏足以忘眠也 二十二日饭于庵早发逾成佛岭登佛顶台路有朽 木桥下临千万仞余为之心詟登台则斜眺声闻洞


望十二瀑而爽松之致稍逊隐身特眼界开豁耳自 台东下博达串岭路高直如悬危石在在相积沙弥 辈担空舆犹不能接迹余则喘仆而已下岭才五里 许而路削而高故后行者如履前行者肩蜀道之难 亦何以加此哉岭中有风穴台两岩中开如窟人立 台前则风呀然生其中投木叶则卷之还出风穴之 说信非杜撰矣高城人曾有谂余者曰岭东多恶风 若塞风穴台可以少安此言虽似戏论亦可谓不甚 悖谬矣岭尽经松林窟巨石横开成大窟中深广可 坐百人窟中置床安罗汉六七十窟左有小庵庵甚


清朗泉石有致左右枫林翛翛二老僧松食以居而 貌寂可悦洒然觉有仙逸之趣外圆通庵在松林窟 一里外庵处博达孝养之间登博达俯之如入地下 及到庵却爽豁轩敞庵小而精亦有幽意余不觉久 坐仍设午食肩舆至孝养串串无石无木而高峻特 甚故上下之劳比博达尤险登者少跻还却冈峻难 以依足且无木石故益难攀援前后十里无一泉故 倦渴者亦不得飮水闻之舆人之诵盖以二串为东 国第一岭云下岭至瀑泉洞览杨老书蓬莱岛及三 五七言诗笔画森飒凛凛与怒瀑争奇甚可壮也白


石颇幽胜而泉流亦宜濯缨送蓝舆于钵渊寺而余 独久坐石上仍与钵渊僧三眼及禅秀杖登不思议 庵石磴甚危峻无异中内院之劳入最上峯庵门始 见杉木萧森而水活活绕之亦有盘石甚佳左右峯 峦入瞩者皆奇崛彩云峯集仙峯青鹤峯桂树台尤 绝特秀杰外山中奇峯也坐庵斜临东海可以观日 月出庵寂而深一老僧住之余到此不觉尘念之顿 释尔还下至瀑布庵鸣瀑溅溅走阶戺下枫柏扶疏 绕之而庵特清远爽垲轩高而凉宜夏惜无一僧守 之也下坐瀑布石上令僧驰瀑僧三四人皆解衣坐


瀑上随瀑而下骤闪倏如奔电亦足以一瞩而奇赏 稍不及岭人之驰雪余一寓目而罢之三眼为余言 驰瀑之害钵渊僧多夭者以此云其言亦㦖恻矣入 钵渊寺宿于东禅堂寺后有真标律师墓碑余为之 拭苔一读 二十三日蓐食出寺至钵渊少坐盘石平滑如琉璃 而瀑流汇为小渊渊形圆而深状若钵盂故名之云 而水石清绝可喜自此连行平田中二十里至新溪 寺寺临平谷中颇爽豁而所据太野无幽旷之致有 古塔在庭前即敬顺王所施也寺本敬顺愿寺而中


废往丁酉复刱云入寺少憩御笋舆入玉流洞洞口 丛枫乱石或溪或冈如是者里二十而后始至玉流 洞自入洞中峯峦皆奇峭苍古其诡特灏白之状几 无异内山诸嶂而若具物形露奇态纡回一谷之口 亦内山所未有也自余出外山终日不见异峯或涉 茂林或越断麓如玉工出瑶圃而之燕石之肆也今 至此不觉踊跃神耸其犹采玉者之入蓝田乎洞石 平滑色白可鉴而中为澄潭潭上清瀑下泻色洁如 玉潭深而清炯无瑕余卧石上良久不起盖金刚诸 泉石惟万瀑八潭为最然万瀑则太多石故水不能


浻澈少萧散之意八潭体小而气像不弘壮玉流则 不然多石而又能浻澈有萧散之意而具弘壮之像 其泉石之冠乎于是停舆置洞上步入九龙洞路皆 悬崖绝壁下临无际或扶卧木而膝行或扪积萝而 匍匐新溪僧由此路可云熟矣而喘汗十步一僵余 之倦疲则固也至初铁索上脱长衣与冠扶锁战栗 几坠而仅免盖扶锁者凡二处无锁而悬索树根挽 索而下者又三处如是行二十里始及九龙渊上其 跋涉险阻之艰难殆不可以一二记然自玉流至九 龙峯愈入而愈奇秀石愈往而愈诡绝崖瀑之高悬


喷激可与十二瀑抗者不少泉潭之泓停清幽可与 八潭百川争雄者亦甚多若九茏瀑则倒垂之高喷 放之奇在金刚殆无其匹非但金刚无其匹在朝鲜 在中国亦殆无其匹则尽乎九龙为金刚第一险而 亦且为金刚第一奇也洞中峯峦皆石峯也高峻若 插天而中忽少凹白瀑自凹处横垂坐其下仰之嵬 截渺茫而瀑势仍空下落若云汉之坠天其高殆不 知几十丈其声汹汹渤渤如沧海之横飞其色皎白 如雪势甚豪壮其流也不依峯不坠空气像轩豁可 畏此瀑之大略也瀑下而为渊而渊深不知几仞苍


黑不可临渊底石皆滑如脂故人欲临渊则辄没焉 古称渊中有龙游人喧笑其上必为风雨以威之余 至之日极晴而坐未久云气忽作天𩃣𩃣欲雨余大 惧返杖出洞历观怀川宋相八大字匍匐出玉流洞 出洞而云气忽散亦一奇也坐石上为午饭还到新 溪寺设夕饭饭已舆上宗仁庵宿焉僧举遐居之而 颇涉经教弟子亦不鲜余终宵话禅亦各为一诗相 赠庵在新溪西南最高处而新构栋楹亦潇洒可喜 坐前楼则直临七星峯海金刚眼界爽豁有遐致余 大喜其清绝与遐公约匡山之期遐语余曰九龙之


游有三难雨则难行云雾路湿则难行路塞人久不 行则难行今公之游天日清甚不雨不云雾幸而又 游者数来往不路塞以三难为三易公游可谓奇矣 余曰人不见九龙渊不可谓丈夫而天下之危险亦 莫九龙渊若也人苟一见虽日挞而求其再入不入 也遐大笑余曰君见庐山瀑布诗乎遐曰见之与九 龙瀑何如遐曰奇壮等耳但首句曰西登香炉峯南 见瀑布水此则望之而已岂若九龙渊之躬到瀑下 仰望之者哉余颔其言 二十四日早发宗仁庵还下新溪寺设饭东逾极乐


岭至温井岭下入温井澡浴井水热如汤初入水温 甚不可耐井底石亦如煮火浴已高城人已持马至 矣于是鞚马快驱出野芳草晴郊亦觉神豁八九日 山中跋涉出山之兴颇与向入山时同爽矣百井峯 在五里外而不之入立岩者在温井岭中古有游僧 戒玄者偶入赏之自立岩三十里行见其峯壑奇绝 万物形皆具故目之曰万物草其后人无至者故世 不得以知是日余欲入览而僧徒力沮之且闻其远 且险故倦不往也是役也余之有馀恨者毗卢峯内 九茏百塔洞九井峯而毗卢则路塞九龙则雪犹积


故不能之百塔在灵源跬步而日暮未果也九井峯 自钵渊寺西登五六十里然后可上云故远未能上 也然秋以为期枫岳本色一番周览则前之未偿后 可偿矣历养珍驿云田村桂月村白岘入西门登海 山亭还眄金刚则十日登陟者皆输一槛前而苍翠 郁葱之气暧然满目矣遂入挟仙堂拜庭闱与二兄 道山中之奇人皆吐津欲倒徐君尤恨其不能偕也 禅秀辞去为咏一律书其扇赠之归数日始控笔记 游方颠末以为后来卧游之资而辞拙且陋无以展 万一云尔

三日浦诸胜记

编辑

湖之中有岛焉亭其上而为四仙亭凭槛以啸傲则 湖之变态烟云鸟鱼之乐森然在目矣若使周子居 登此亭吾恐鄙吝之萌先叔度而消斯亭也其境中 之黄宪氏乎 梦泉寺在浦北深处开寺门则一面清湖演漾松林 中四仙亭最缥缈出云此寺之胜也古未有泉有僧 梦而后始泉故曰梦泉云 由寺东而陟其麓有巨岩相对磈礨中开为门户状 人可以出入之故名门岩坐此则三日全面皆入膝


下沧海荡潏接天最宜观日月出 自舞仙东北折田中有微径径入于高处径尽而有 堂潇洒入云竹蓠茅檐清泉㶁㶁其下盖亦别界也 优婆净洽者家之卧堂而眺之大海浩浩入望而四 仙舞仙丹书诸岛屿萦洄可奇是堂也盖幽而能豁 高旷而岑寂 万景台最高在浦西而登者由陆焉登则浦之万景 无遗观而稍野蓬莱题名及小诗刻之台下书法蜿 蜿动人可与蛟龙争势此老笔力至此益见其神活 非与造化谋者不能如是飞字之六丁收拾岂诬也


狮子岩亦在浦中状奇崛若蹲狮可畏俗士之舟于 浦者比肩而汝狮何不喝回也龟岩亦浦中如龟者 岩也

再入枫岳记

编辑

八月庚午蓐食发从我者高人辛后益朴文芳秣于 稤库村舆于百川桥越狗岭憩尼台晡时入楡坫山 映左右黄赤眩人秋景胜春不待言而知枫岳之名 有以夫缁徒竞使余留大寺而余憎俗僧败意夕次 于兴盛庵老僧宏休相迎欢喜休年七十有五而日 看法华终日不出户为学之猛在青衿亦鲜觌可警


也已夜与余话其奇古可听 辛未雨终朝使我不能发诸山苍赤争出云雾中晴 景固佳而阴亦不易得雨后步上山暎楼溪水添流 鸣濑甚壮恨不探九龙以此时也登明寂庵访道定 不遇坐久怅吟忽遇经僧普仁仁通川释也于经甚 博与之语无滞碍携下所宿庵夜久谈论而罢 壬申晓起天不片云月自孤悬独起步庭中有爽然 兴朝发登隐身台以观瀑瀑得雨而壮九井日月诸 峯竞奇声闻洞中枫红点缀之俯望东海樯颿可数 往者之来不如也水坫内外高故枫已凋无可奇而


自李许台而下枫树连环而水光照红人行绛锦步 障奇甚奇甚妙吉祥少憩摩诃衍午炊云物清旷诸 峯竞出苍赤略八潭坐万瀑洞吟诗秋水清甚枫红 暎人衣香𬬻诸嶂益奇入表训寺坐山暎楼寺已构 五房缁流之力尽可壮也遂登天逸台千峯尽红落 照辉映使人忘归歇惺楼之观尤绝特众香城雨后 益清爽妆以红林饰以紫树比往者来不啻高百层 也余惟枫岳固奇其枫而若枫而止便少味有杉柏 间之故益鲜丽青者红者黄者曜夕阳而润泽也是 夜宿正阳寺夜登楼诸山皓白故不月而朗晓又登


楼观月上月下诸山益奇 癸酉朝与正阳僧同登法幢阅所谓大藏经者经积 几数百许而经不知几千仍上开心台路废久荆棘 交之使僧持镰斩刈之而后乃行台最高内山诸峯 无不现前眼界夷阔无一景逃目蕴藉幽妙当数正 阳矣即高华旷爽使人气快指无得先开心屈恨少 深奥耳逾普贤坫下圆通自圆步步十里入船庵庵 在众香绝顶其径也皆奇泉石使余屡坐径之高处 杰壁也滑难以足故梯以枯木缘于壁罅如是数十 步壁尽滑无罅木难承又援葡萄蔓萦纡之履木蔓


动跻者战栗其下千万仞也有飞瀑横倒望若银虹 盖余生平所经第一危也路穷而庵庵特奇绝前后 诸峯奇诡具百物形坐于庵长瀑十百丈从阶戺下 垂为晴日霆雷内山庵当以此甲之还圆通午炊有 僧妙惠可与语还下万瀑历表训观三佛庵刻佛坐 鸣渊上观渊登安养庵庵颇高前对诸奇峯爽朗可 喜余久坐不忍舍山僧以日入趣遂下弥陀庵是夕 宿地藏庵庵中多虫终夜不能寐 甲戌早发入百川洞登玉镜台枫色正佳山水红翠 正欲入灵源而归期束人未能遂坐黄泉江怅望而


回回舆上青莲庵庵在白华右峯高处平望香众城 如几案诸峯入瞩者无不奇比正阳境界少窄然当 以青莲为少正阳坐表训寺楼少憩以天有雨意略 万瀑诸潭直至摩诃衍设午炊枫叶尚未衰可爱逾 外山树木丛蔚天气阴翳譬之去金玉之圃而入樲 棘之园意忽忽不乐也还至船渊雨坐吟咏入楡坫 寺宿于兴盛庵 乙亥晓而雨终日霏霏冒雨乘舆至百川桥县人鞴 马以俟自此而马雨中入稤库村沽酒飮之未时入 高城雨尚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