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夏堂文集/卷一
晓谕书壬辰四月十五日
编辑咨尔东土大小民人咸听。我晓谕之后。安堵如古。各业其职。勿动勿挠。毋至流散。今我虽曰异国之人也。虽曰先锋之将也。自在本国。已有心誓。无意攻伐于汝国。无意侵暴于汝等也。素闻东土之礼义。久仰东土之文物。愿一见之。徒切竭忠之心。常常慕之。每欲熏陶于圣德。憧憧此心。未尝顷刻而少弛也。幸被清正之选我为先锋。仗钺率师。以至于此。然而我不忍侵暴礼义之邦也。我不忍残害中夏之民矣。若害一民。则非但有负于平生之素志也。抑亦获罪于上天也。吾岂忍为哉。吾岂忍为哉。尔等其毋曰以我为他国人之来侵。老者安之。稚者保之。耕者耕市者市。视我以同国之人。而毋敢隐避逃匿。毋敢废业弃职。安心耕织。安心读书。上以事君亲。下以保妻孥。而如有一军横侵滥杂之弊。则即即来告。以施军律。如前安堵。毋至骚挠。以副此区区之意望焉。
讲和书壬辰四月二十日
编辑惟壬辰四月日。日本国右先锋将沙也可。谨沐浴顿首。裁书于朝鲜国节度使阁下。伏以仆岛夷鄙人。海区庸夫也。生才髫�。已有慷慨。厌侏俚之殊俗。恶左衽之陋风矣。及至成童。无所知识。而但闻海东有国。名曰朝鲜。朝鲜之为国。一遵中华之制度。衣冠文物。共三代而无异。礼乐刑政。效唐虞而淳厖。彝伦得其叙。九法得其正。三纲五常八政九经。述圣经而无愧。仁义礼智孝悌忠信。遵贤传而克明云。故仆一闻此说之后。慷慨之怀。益切于中。自以为心语曰人生而为丈夫。是则幸也。而不幸不出于中华文物之地。生此偏邦夷服之中。未免为左衽而死。则岂非宇宙间英雄之恨耶。慷慨不已。或至涕泣。临食而忘食。当枕而忘寝者久矣。今于清正之无名兴师也。以仆为勇力过人。胆气超伦。特为先锋将。仆尝闻东土之为礼义之邦。又心非清正之有意射天。无名兴师。虽死于清正之手下。而不欲为先锋。然而一心素愿。既在于一出朝鲜之地。故强为先驱。而领兵三千。及至本国。始见其民物。则虽兵火倥偬之中。衣冠文物。想见中华。而果如平生所闻。信乎三代礼仪。尽在此矣。故用夏变夷之意。蔼然于中。迁于乔木之心。油然而生。无意战伐。去金发矢。不忍害仁义之邦。不忍残三代之民。则噫嘻痛矣。悠悠此世。我安适归矣。既矫清正之指挥。则无以见清正之颜矣。又见东土之文物。则窃欲自附于大人。仆之进退。实为狼狈矣。今此仆之所以向化归义者。智非不足也。力非不赡也。才非不逮也。勇非不壮也。非兵革之不精也。非器械之不利也。兵甲之坚。可以摧百万之师也。谋画之秘。可以压千丈之雉。而既无一战则又无胜负矣。夫何有强弱之不敌。而有此求和也。然而区区所愿者。徒仰礼义文物之美。衣冠风俗之盛。愿为圣人之氓于礼义之国也。今阁下肯以许之。俾容此身于麾下。则仆当效死竭力。而仆之所领兵三千。皆枭勇慓卒奇才剑客也。为阁下先驱。则足当一面。阁下诚能容而接之。与之筹策。共成大功。以全社稷。以安生民。使东方之圣君无贻乙夜之忧。则丹书铁券。垂功名于无穷。而仆则为择木之良鸟也。阁下则为扶国之柱石矣。岂非为仆之幸甚。而亦非为阁下之幸甚耶。惶恐惭愧顿首。
上节度使书
编辑惟癸巳五月日。日本国讲和将沙也可。谨沐浴裁书于节度使阁下。伏以小将东投讲和之后。即伏见本国兵器。则虽有剑戟斧钺强弓劲弩之等。而其于临阵战闘之际。一无精锐之可言者。不胜慨然之地。昔者晁错之言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临阵而器械不利者。岂非兵家之大患耶。日本兵器之㝡精者。有异于是。一曰火炮。二曰鸟铳。俱是兵家之最精。而发无不中。中无不死者。虽有智勇之绝伦。而无奈于中丸。虽有才略之过人。而莫御于飞丸。强弓之所不能当也。利剑之所不能接也。实天下㝡妙者也。小将习知此等做出之方。请以火炮鸟铳之制。教之于军中。转习其竗。需用于战阵。则何攻而不取。何战而不胜耶。盖此鸟铳之法。本是日本之所未有者。而昔者日本沉水人得之于海底。以为兵器。则此乃楚汉相争之时所未有者。而三国鼎峙之日所未闻者也。古今兵家岂有如此鸟铳之妙技者乎。今以鸟铳之法。得行东国。则何忧乎敌国外患耶。惟愿亟施小将之请。炙焰焇捣火药。铸鸟铳累万馀柄。试以破贼之后。又教于各邑各镇江边屯兵所处。以为兵家最精之利器幸甚。
答闵评事有庆书
编辑日前自监营转致下问书伏奉。而比来辕门体候万珍。下怀区区伏幸。而大驾播迁于宁边。凡为臣子者。孰不痛咄耶。当此板荡之时。保社济民。专靠我明公。但贼势鸱张。殆无袭破之期。伏望神谋秘计。歼灭贼阵。以安邦家。则实为宗社之幸。而生民之幸也。鸟铳火炮之制。既有备局之报云。此去阵下将金继守,金继忠两人。既得精竗。伏望一从其言。则必得其妙。
上谢副使汉阴李相国书
编辑伏拜下书。以伏审统馀道体候神卫万重。下怀欣幸。而得伏闻大驾播迁宁边。切伏想位在忧国之职。心焉如割之痛。日夜入骨。痛迫之极。倘如何哉。贱俘姑保浅息。而日事干戈。破贼无期。徒自焦悯。罪悚万万。而惟冀贤相公指挥之如何耳。铸铳之教。顷因备关。遍教于沿边各阵。而但闻铸铳之铁极艰难得。幸伏望锺楼街上有破锺之铁。埋置土中云。以此等弃之铁。遍给各阵。多得铸铳之意。禀于枫宸之下。则实为万幸。伏未知如何。敢发此言。极涉唐突。而当今急务。莫过于此。故有所伏达。还切罪悚之至。
上谢全罗体察使松江郑相公书
编辑辕门操炼之中。伏拜下书。谨伏读书中辞意。则有大驾播迁博川。痛骨罔极之教。读未了而涕泪潸潸。岂以此东土君臣逢此时运之不幸耶。一般痛咄。难以伏达。而第伏审统军道履神卫万重。下怀伏幸之至。贱俘浅息一如前㨾。而切伏见贼势难挫。歼灭无期。此莫非贱俘不能效忠报国之致也。死罪死罪。捣药铸铳。顷因移关上送金继守矣。伏未知伊间铸出几许柄耶。幸伏望勿限多铸伏望。
谢京畿道观察使柳根书
编辑伏拜下书。谨伏审阵中体履神卫万重。是则幸也。而大驾播越宁边之报。闻不胜痛骨罔极之至。伏想职在忧国。如割之痛。倘如何哉。伏虑万万。贱俘堇保残喘。而日事操炼。破贼无期。此莫非贱俘等无才略无筹策之致也。只自死罪死罪而已。顷者金继守回还之后。得伏闻多铸铳药。俾习精竗云。闻不胜欣幸之至。而若有不足之患。则更招金继守以为加铸之地如何。伏望。
谢黄海道观察使柳永庆书
编辑顷于八莒垒门拜谒之后。恒切仰慕之际。伏拜下书。披读再三。尤庸欣幸。而第伏审此时统军馀体履神卫万相。伏幸万万。小将堇支浅息。而阵味日渐劳攘。而歼贼无期。伏庸咄叹之至。下问捣药铸铳之法。顷者金继守进去之时。伏想传其妙法。而或者初学者讹传其法。故终不得竗法耶。然而既有命送之教。故更送金继守。以为期于极为教受其妙法耳。限其学者必得其竗法然后还送继守。伏望耳。
答庆州府尹朴毅长书
编辑伏承辱下书。谨伏审阵中体候神相万珍。何等伏贺。而第圣上之次于博川。实是臣民痛骨无涯之处也。伏想忧国之心。必有如毁之叹矣。痛咄何言。小将一味如宿。是则私幸。而但贼势少无摧挫。何以则歼灭丑虏。以复君父之雠耶。日夜颙望者。惟在明公指挥方略之如何耳。鸟铳之铸。火药之捣。自是小将闲习之事。而东来之后。切见兵器之无一精竗。故始教于阵中。而方欲遍教之际。又有指示之教。故以阵下将金继守依教上送。幸伏望许多铸捣。以为破贼之计。则岂非国家之大幸耶。惟愿一从此人之指教。则可得其竗法耳。
答江原道观察使姜绅书
编辑伏拜下书。伏审体候万安。伏喜难量。而昨闻海西消息。则黄牧破贼白马山城。夺马五十馀匹云。不胜欣幸。伏未知得闻此好消息耶。小将姑保浅息。而惟以战阵日事奔忙。伏闷何白。馀万不备。
答忠州府使尹承言书
编辑阴雨不霁。川渠涨溢。锁人深阵。适足生病之际。忽伏承惠书。无异坐语于干戈之中也。何等欣喜。况伏审此际。气候连享万珍。伏庸慰贺。小将浅息无恙。是则幸也。而贼势鸱张。顿无退挫之意。而今有天兵分驻庆州大丘三嘉之令。小将今向八莒。而刘总兵亦有不久于大丘之势。是可伏悯耳。鸟铳火炮。其间铸出几许耶。金继守过今月后。还送伏望耳。
答全罗道观察使李廷馥书
编辑伏拜下书。谨伏审分忧中体候神卫万重。下怀欣幸。而第圣驾之移于宁边。伏闻以后五内分崩。肠摧肝裂之外。抑又何达。切伏想一般于一国。何以堪抑。伏庸痛咄而已。贱俘一味汩没于战阵之间。徒自竭力。而破贼无期。此莫非智略浅劣之由也。罪悚何言。顷因备关之严饬。以铸铳捣药之法。业已遍教。而又有此下教。敢不惟命是从。
答海州牧使李泰亨书
编辑日前上书。其果下览耶。今又承拜下书。连伏审近日潦水。政中体候一向万重。何等伏慰。仆连以战阵驰突。殆无暇日。伏闷之中。昨伏闻大驾次于博川之消息。惊惶痛惋。曷有其极。只自悲念。无以为仰达矣。铸铳一节。既是一国之遍教。窃伏想一依备关。曾多造出。而但闻药力似有未及远透云。此无他。应有未极捣之致。捣药之军。各别申饬似好耳。
答清安县监金有亨书
编辑匪意得承惠书。谨伏审无前潦霖。政馀起居候一向区区。伏庸欣幸之至。第邦运不幸。丑虏鸱张。歼灭无期。此莫非仆等不能竭力之致。只自罪悚万万。铸铳捣药。自是此人素所闲习之事。而来此以后。切欲广教各阵各邑之计。恒切于中。而今有此指挥之教。敢不承命。玆以上送阵下将惯于做出之人。幸伏望一从此人之言。以为铸铳捣药之地伏望。
答忠清御使李公时发书
编辑获拜下书。伏审绣衣行李馀。体候神卫增重。伏慰伏贺之至。而当此国事板荡之日。臣民之痛迫。益复如何。即伏闻受命按问。多有故御使风仪。令人延颈有望奠安生民之道矣。何等伏幸。贱俘日事劳碌。破贼无期。只自罪悚。铸铳造药之教。素是此人之惯习者也。虽非勤教。而常有传此法于东土之志也。况有严教申饬。岂敢少弛。不以副盛命耶。
答防御使李薲书
编辑顷者进拜。迨今依幸。即于便来。又承下书。谨伏审此时潦炎。防御馀起居候一向万重。何等伏慰之至。小将一味依昔。而贼阵气势。日以益盛。而祖总兵立马城外。无意进闘之计。故我军多有死亡。是可闷也。幸伏望拔力蓄锐。歼破贼锋。以复君父之雠。千万颙祝。
谢都元帅权相公栗书
编辑伏拜下书。伏审日来统军馀。体候万吉。伏喜难量。而第缘于祖总兵之立马城外。以致国兵之多死。忿咄何言。切伏想一般于此心之慷慨。不胜伏悲之地。贱俘一自退阵之后。常怀忿忿之心。实欲生疽奈何。何以则破贼献捷。以复君父之雠耶。惟俟指挥之得其竗策耳。
答忠清道观察使尹公承勋书
编辑连伏承下书。谨伏审比日潦炎。气体候一向万安。是则幸也。贼阵之近逼。实为大患。切欲勒兵以进。而目今庆州阵未免势孤。故不能远赴。伏叹何言。贱俘一自移阵之后。百事踈忽。虽免身恙。以是为忧耳。金继守来到。而得闻多造铳药。足以御贼云。伏喜万万。
答禁府都事曺公好益书
编辑日前伏承下书。未及上谢。又伏拜下书。两度寻问。出于滥外。只自悚侧惶感之至。连伏审阵中体候万卫。下怀欣幸。而第昨伏闻大驾移于宁边。当此潦炎。玉体能无欠和耶。痛迫之怀。伏想彼此一般。何等捶胸次骨之痛耶。小将浅息姑安。而惟以破贼无期。日夜焦思之至。铸铳之法。既教于各阵。又有备局关文。何敢少忽耶。惟当谨奉下教。极力遍教之意。申敕于各阵伏计耳。
答京畿右防御使吴应鼎书
编辑伏承惠书。谨审日间气体候平吉何等。仆堇得前㨾。而赐姓锡名之恩。实是千古所无之隆渥。感骨罔极。而又有执事盛吟之句。此实贱俘之尤为荣感之地。有光万岁之下者。倘如何哉。只自铭佩而已。
答京畿左防御使边良俊书
编辑寄来华冷四绝。读不胜感佩之地也。岂以外国贱俘。获霑赐姓锡名之隆恩。又得此大君子吟咏之美耶。只切盛满之戒。何等悚侧而已。而又伏承下书。谨审体候万安。尤为伏幸之地。适因挠挠暂此。
答蔚山郡守金太虗书
编辑敬拜来书。谨审临阵起居万卫。伏慰之至。教意字字涕泪。敢不惟命。而忘丧第扫贼难于指日而誓。只自抚剑挥涕而已。
答本道观察使金公晬书
编辑大驾播越西行。一国臣民。孰不痛咄处耶。伏想职在分忧。痛迫之怀。益切于中。何以堪抑耶。伏承下书。以审体候万重。伏庸欣幸。小将姑保残喘。而贼日益盛。讨灭难期。昼夜忧闷耳。鸟铳火炮之制作。甚非难知之事。一见可得精妙也。而既有下书。又有评事之请。故玆送阵下将惯熟制作之法者。伏望多造教训。以为共破贼阵。以安宗社之地如何。
答高公彦伯书
编辑大驾播迁。东土臣民。孰不痛哭忿恚耶。窃想嗟咄之怀。一国同然。伏不审比来临阵体度神卫万珍。仆虽是羁旅之臣。同被邦运之不幸。贼势日腾。胜捷无期。只自抚剑长叹。惟冀天时之回泰而已。伏望操炼军卒。蓄锐俱发。期于破贼之地。日夜颙祝。
上都元帅金相公命元书
编辑大驾移于博川。实为臣子痛迫次骨之处也。忿忿之外。抑有何说耶。但贼势渐炽。扫除无期。尤为痛闷。伏不审比来都统体候万重。小将堇支阵中。而鸟铳火炮之制。金继守既得竗法。故昨已上送于备局。伏望附书于次知都监处。问其多方造法。以为国家之长策幸甚。
答招谕使金公诚一书
编辑大驾播迁西关。一国臣民。孰不流涕痛咄。而窃伏想位在柱石。酸鼻之痛。曷有其极。此莫非小将等不能竭忠而致此也。只自罪悚万万。而顷于八莒阵中。始得拜谒之后。山斗之望。恒切于中。如有所大得于心。而特以兵革之倥偬。不得有时乎趋谒。憧憧下忱。与日俱深。即拜下札。谨伏审统馀体候神卫万重。伏庸欣幸。今因备局关文。备知鸟铳火炮捣药之法使之遍教之令。小将前此业已使各阵学得此法矣。又承下书有金继守上送之命。故玆以上送此人。多铸蓄锐。以为伺发破贼之地伏望。
答统制使李公舜臣书
编辑伏拜下问书。谨伏审统馀体度神卫万重。下怀伏幸。歼灭丑贼。难定期日。窃伏想忧国之心。弥日弥笃。伏庸伏念之地。小将虽是羁旅贱俘。而猥忝臣民之列。一般于本国之臣矣。然而智谋卤莾。才勇俱乏。不能出一计画一策。以补万一。还切罪悚之至。下问鸟铳火炮捣药之法。顷因备局关文。既教各阵矣。今又有上送金继守之命。敢不惟命。伏望做出许多柄。期于全没贼兵之地。日夜颙祝。
答红衣将军郭公再祐书
编辑大驾西幸。莫非臣子之罪也。流涕之痛。窃伏想一般于一国臣民也。第贼阵乘锐。似有不可急击之道。伏望按甲休兵。乘衅俱发。以复君父之雠。千万伏祝。而方今诸阵颙望者。以将军忠义之堂堂。应有砺白刃伺发之道也。而鄙阵以刘总兵将若有不久之势。故姑俟都督之指挥。而日夜伏望耳。
答金将军德龄书
编辑贼势日炽。大驾西幸。臣民痛咄。宁欲溘然无知。不审此辰。心制体度万重。伏慕倍切之至。小将姑保残喘。而日事操炼。以为蓄锐之地。而今闻岭右贼势。日益鸱张云。故将以大都督之命。欲向宜宁阵。而所持器械。无一精锐。只待天时之默运耳。
答日本副使金公应瑞书
编辑寂寞边塞。独坐抚剑。怅望云树之际。伏承满纸情书。伏读再三。如陪光仪。何等欣幸。而第审流火。体度神卫万重。伏庸慰喜之至。仆天涯绝塞。支保残喘。此莫非圣上眷恤之德。只自罪悚万万。窃伏见书中示意。则将有涉海涛做万里之行。虽是朝家之命。能无去国之怀耶。为之伏虑万万。而仆之所记许多文字。来此之时。未知生还对童稚。故托属于大人之案下。百世之后。俾传于仆之弱子残孙。以为流传之计矣。今者阁下有此长风波浪万里之行。伏未知谁托而何以藏之也。然此乃仆之私愿。而今阁下任国家莫重之责。受国家莫大之恩。办天下第一大行。惟愿晏然还旆。复我圣主之命后。携手同杯。说尽仆故乡之事。则一则以喜。一则以悲也。而犹有涕泪之涟涟者。惟此贱俘。既在殊方。幸值阁下之信便。而缘于华夷之自别。未能寄情书于骨肉之间。此心悲凉。倘如何哉。幸望如逢仆之诸兄。而传语报平安。则实无异于此身之亲往来于故国也。欲说此事。临纸痛哭也。
谢嘉善疏
编辑伏以臣本海外蛮人。羁旅贱踪。钦仰乎本国尧舜之风。愿借乎本国圣人之土。寄子孙于礼义之邦。留姓名于文物之乡。悠悠此愿。弸于胸中之际。被选于清正之先驱。渡海于四月十三日。而越海即日。始见东土。则衣冠文物。果如所闻。故慕夏之意。愈笃于心中。归义之志。冞切于所见。逐以所领兵三千。归附于庆尚兵使臣朴晋。以至今日。而曩在南垂。再战再捷。非臣之功也。此莫非赖圣上神威之功。而彤庭试艺。恩数备至。升资二阶。荣宠靡极。岂以外国之贱俘。有此崇资华班之赫赫。功名高位之彬彬耶。揆以私分。默揣天恩。荣则幸矣。感则深矣。徒增陨越。不觉涕零。伏念臣素乏才勇。又无智略。而歼灭丑虏。似无期日。则实由于臣之不忠于国家也。言念臣罪。万死犹轻。而恭俟诛戮。犹恨死所之不得矣。圣恩弘大。不惟不诛。假之以恩宠。猝富贵不祥之言。古有是语。则安知其不在于臣身。而苟添是资。则天必厌之。神必猜之。臣焉敢当也。臣焉敢当也。且忠臣不事二君。则臣亦不肯名节之臣也。臣常愧忸耿耿于心。在臣既无忠节之可褒。又无功业之可尚。则圣上何取焉而宠用之若是耶。臣于私分。诚惶诚恐。不知所为。然而圣德广运。不以臣贱俘而弃之。不以臣有罪而容之。臣虽岛夷。亦一人也。岂不知报圣恩之万一也哉。顾念臣尚保首领于东土者。幸已极矣。伏乞圣明察臣愚衷。矜臣微诚。亟收恩资。以肃朝纲。以安私分之地。臣无任。
赐姓名谢恩疏
编辑伏以臣岛夷贱俘。羁旅冷迹。待罪岭阵。竭尽心力。惟患破贼之迟延。恭俟诛戮之及身。圣恩弘大。不惟不诛。赐姓锡名之恩渥。遽及于万死犹轻之身。此何恩数。此何恩数也。臣本鴂舌之人。素抱慷慨之志耳。闻东土之衣冠文物礼乐刑政。有唐虞三代之风云。故思见东国之民物。昼宵憧憧。如狂如痴之际。惟彼清正选为先锋。心中甚非清正之有意射天。无名兴师。然而强为先驱。及至本国。则文物之彬彬。礼义之煌煌。果是中华制度也。一自越海之日。即有讲和之意者。欲以此身托于礼义之邦。愿倡一廛而为氓于圣人之国也。本非宦达钓名之地也。又使子孙寄在于圣人之国。将使为礼义邦之人也。又无使子孙欲为显扬于朝著者也。然而既归之后。竭尽心力。讨贼效忠。在臣道理所当然。故一战岭阵而胜。再战岭阵而捷。此非臣智勇之过人也。实赖圣上体天之德。惟我圣上归功于贱臣。滥赏于贱臣。美姓美名。以加贱身。表以扬之。显以宠之。此实千古所未有所未闻之恩也。昔秦穆公尊宠由余。而未闻有赐姓名之道。汉武帝爱厚日䃅。而岂有如臣之赐姓名耶。然则臣之蒙恩于圣上者。前史之所未有也。臣何以得报我圣恩之罔极耶。臣无任。
还赐牌疏
编辑伏以国之所以有臣者。将以需用于乱世也。臣之所以事君者。亦以共济乎板荡也。若其升平之世善治之时。则虽有百僚之跄跄。而只是等闲之人也。苟有当乱之世急遽之日。则为国尽力。效死竭忠者。臣子之职也。惟彼臣子之为国尽力者。非希功也。乃臣子之当然也。效死竭忠者。非望赏也。乃臣子之职分也。以为国尽力。为之要功。以效死竭忠。有意望赏。则此非人臣之道也。臣今于牙贼捕斩之事。非有意于要功也。非有意于望赏也。臣本岛夷之人。猥添臣列。滥被赐姓锡名之恩。则实千古罕有之荣宠也。骨虽糜肉虽粉。而此心竭忠。终无有日。虽欲为国身死。而亦无死地。故尚保残喘。以至今日。犹冀子孙之寄托于礼义之邦也。岂意赏田赐牌。遽及于无似无功之臣。此何恩数也。此何恩数也。设使臣身有功于斩捕牙贼。此乃臣子为国讨乱之节也。固无可赏之赐也。而况且牙贼之捕斩。以我圣上神灵之威。而假手于臣也。若使臣非假手而献其馘。为臣之道。讨逆受功。义有所不可。而理有所不合于事君也。臣宁为贩宝之翁。不忍以牙贼之头。卖之于国家而受直也。且牙贼自是国逆也。参以国典。国逆之庄籍于公家。则今此赏赐之田。乃是牙贼之庄也。请没于守御而为屯田。俾补军门之用。则臣心晏然于垂死之前。臣目可瞑于九原之下也。伏愿圣明察臣微诚。俾遂贱心。以安私分之地。臣无任。
仍防疏
编辑伏以臣窃以谓自古有国者。莫不有敌国之忧。而惟在防御之得其道。故敌国不敢肆衅。而国以之释忧矣。昔齐威王之时。檀子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而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汉武帝时。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则匈奴谓之汉之飞将。不敢近汉塞。由此观之。防御之得其道者为如何哉。方今北虏之为害于我国者。其来久矣。而尚未得其道。故使我圣上每切乙夜之忧。则为东方臣子者。孰不欲捐躯赴难。以死于国哉。然而臣窃料北虏之势。缓则肆凶。急则逃走矣。讲其防御之策。则一男子一长剑而已。而前后守防者。非不男子也。非无长剑也。终未得其守防之道者。是不过乍往乍来。无许多年守防之人。故戒饬踈于前后。防御忽于严截者。以其人数数往来。而无久守长计之致也。故惟彼丑凶。乘衅作孽。或窥或挠。而使我边忧。殆无宁日。诚可寒心也。臣历顾朝廷。鸿武立立。可防北边之忧者。非无其人。而寔由于不能长久防御之故也。今此臣之所愿者。不计年数。限北警之解弛。仍为防御。则北忧庶可少弛也。今臣之自愿仍防者。极涉狂僭。而臣以外国贱俘。受厚恩于两朝。欲报圣德。终无馀日矣。臣请以一身而作长城。一剑而当百万。守防北边。远逐丑虏。奠我邦家。以报圣恩之万一。则死无恨于九原矣。伏乞圣明察臣愚衷。许以仍防。以释国忧之地。臣无任。
谢正宪疏
编辑伏以臣岛夷贱俘。外国羁旅也。慕仰乎中夏之礼义。投托于圣人之片壤。苟全性命。无意宦达。遗布子孙于东土。俾守礼教于仁义之邦者。臣之所希望于中心。而区区至愿者也。而曩于年前。北忧数警。故臣以血气之勇。为国之心。不忍坐视。十载边境。日夜枕戈。备尝艰苦。堇得晏如。此诚非贱臣才勇之出伦也。又非贱臣智谋之过人也。实赖我圣上德教之盛。而惟我圣明尊宠贱俘。臣何有一分尽力于其间哉。然而宝墨煌煌于纸上。奖以尽心。崇资赫赫于鬂边。金以顶之。而况天厨之美酝珍羞。恩荣靡极。岂意不肖贱臣。获此恩数。无乃有上天之厌。而果不无鬼神之猜乎。呜呼。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欲恩之谢。骨肉俱碎矣。悠悠此世。臣何敢报得我圣上之恩耶。伏乞圣明亟收贱臣正宪之牒。以安私分之地。臣无任。
军令状
编辑小将以外国之人。来托本国者。只是金应瑞而已。则应瑞与小将。为主客之间也。应瑞今犯大罪。至于军律之将施。小将岂敢坐视其死耶。伏愿小将斩获倭将之头。以赎应瑞之命。而小将若违与提督献请之约。则请斩小将之头。以赎金应瑞之罪。如是军令状事。
鹿村志
编辑余即岛夷之人也。当壬辰之岁。清正非义兴师。欲伐东土。而以我为先锋。余乃心非清正之无名兴师。而生有慷慨异志。年才孩提以后。无意于左衽侏俚之俗。有志于中夏礼义之彬彬。清正之选为先锋。佯若欣然。许为先驱。及至越海。初见莱府。则衣冠文章。有唐虞之俗。礼义民物。如三代之风。虽兵火抢攘之时。而无变俗易风之道。故心欣然悦之。慕夏之意。益切于中。以心无征伐之意。晓谕于东土民人。遂以所领兵三千。归附于本道节度使之阵。而一自讲和之后。切有效忠圣主之心。一战而胜于南方。再战而又胜于南方。连上捷书。则自上使之乘驲上京。命召引见。赐以姓名。由是感激。一片丹心。断断无他。而大抵东士军器之最精者。太不如日本。而至于鸟铳火炮之节。全不知何㨾物事。故余乃教其炙焰焇做鸟铳之制。而东土之人。多有才艺。数月之间。皆得精妙。以此鸟铳。所向无前。战必得胜。故国家别设训局都监。教以铸铳捣药。而为军器之最精者。壬辰获功。盖由于鸟铳训炼之设也。虽无鸟铳。以东土圣君之作。必无不胜之理。然而亦安知果获全功之道哉。虽然余之托迹东土者。非求荣达也。非为钓名也。盖其讲和之初。心有二计焉。一则慕中夏礼义之俗。乐尧舜三代之风。而受一廛愿为东方圣人之氓也。一则遗子孙于礼义之邦。继继承承。必得其为礼义之人。而无求显达。谨守余志。则余目可瞑于九原。余心自乐于泉台。故亲占一庄于达城之南三圣山下友鹿之洞。惟此所占。非盘谷而盘谷也。非栗里而栗里也。其为庄也。山不高而秀丽。水不深而清浅。凤岩立其东。黄鹤之峯峙其西。南有紫阳。北有白鹿。寒泉之水涌其右。仙游之洞邃其左。盖凤者文明之瑞。而出于舜文之时。则以岩名凤者。可见其文明之兆也。鹤者仙人之禽。而李谪仙有昔人已乘黄鹤去之句。则以峰名鹤者。可见其仙人之栖也。况且紫阳白鹿。即朱夫子讲明道学之地。则吾子孙或冀有讲道讨义之人欤。余于洞名友鹿。窃有所取焉。夫山人之隐居山中者。友麋鹿而偸闲。则友鹿之意。果合于吾平生隐居山中之义。而涤尘心于寒泉之水。扫白云于仙游之洞。故诛茅卜居。以遗子孙。是乃吾遂愿之地也。此不过一身之私幸。而八年南忧之馀。北警继起。无岁无之。故余乃自愿。仍防十年边塞。昼夜枕戈。备经艰险。堇得寝熄而还。光海朝引入后苑。亲自犒馈。特加正宪。教旨中自愿仍防。其心可嘉。御笔书之。而所可忿懥者。岁在仁庙朝甲子。逆适肆凶。及伏诛后。其副将徐牙之素称飞倭也。东西驰突。无与比敌。故余乃追斩其头。献馘九重。则朝家以牙之赎公田民赐牌酬功。余为固辞不受。纳于守御厅为屯田。而所可哀痛者。天运不休。邦厄未尽。又于丙子。北胡匪茹。侵于之疆。余即闻变。星夜驰突。及至京城。则大驾播迁于南汉。贼势滔天。遂以所领兵一百五十名。直抵双岭之阵。歼戮丑虏。几至胜捷。献馘之际。鬼神有猜。时运多舛。火药库中奄然失火。此所谓英雄无用武之地也。士张空拳。矢道既尽。故欲赴南汉行在之所。扈从圣躬。而所斩贼鼻不知为几万。而充战帒趱程。跋涉至于南汉。则和议已成。计无所出。不觉失声大哭。愤气彻天。掷投贼鼻于地。胆欲裂而心欲摧。嘘唏流涕。而痛咄曰岂以东方礼义之邦。而忍屈膝于如犬如羊之下。则揆以尊周攘夷之道。其何以立于覆载之间耶。余有一剑。足当百万师。而今焉若此。安用此剑乎。投剑涕泣。怒发冲冠。噫嘻痛矣。若使东土臣民。有一分春秋之义。则宁不愧哉。宁不愧哉。宁死于湾胡白刃之下。不愿为讲和于丑虏之前也。言念及此。壮士英雄之肠。安得不摧裂哉。盖宣庙之赐姓金字者。以本姓出于沙氏。故取义于沙中金之义也。以金海为贯者。我自海中而来。故取义于海中金之义也。前后三朝。荐蒙国恩。非止一再。欲报朝家之恩。实为骨碎而肉糜。固所甘心。嗟尔子孙。体三朝宠遇之典。追思余投托之意。世世相传。谨守鹿村。不以荣达为意。务耕勤学。㓒室之中。徒怀丹忠之心。蓬荜之下。毋忘恋君之怀。以副此投托之意。以慰我九原不瞑之魂也。
慕夏堂记
编辑夫天下之国。其丽不亿。而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各随其邦之俗。有左衽者。有侏俚者。有被发者。有鴂舌者。而无彝伦之序。无礼义之风。其违禽兽者几希矣。若夫中夏之为国。则上自唐虞三代之世。以及乎汉唐宋明之时。而有三达德五达道三纲五常天叙天秩之彬彬。则猗欤中夏之衣冠文物礼乐刑政。信乎为天下㝡。而为宗主于天下四夷之国也。惟此青丘一域。僻在海隅。文质得宜。礼教适中。有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伦焉。有仁义礼智孝悌忠信之行焉。则可以为伯仲于唐虞也。可以为四于三代也。而衣冠文物。视大中夏而为小中夏也。余生于岛夷左衽之邦。有慷慨异志于髫�之龄。慕中夏礼乐文物之郁郁者。恒切于一团方寸之间。食而忘味枕而忘寝者。二十年于玆矣。岁在宣庙壬辰之四月。清正为帅。兴师东伐。以我为先驱。故及至越海之日。始见东土民物。则虽兵戈之间。尚有礼让之风焉。倥偬之中。亦有文物之盛焉。真所谓三代礼义。尽在此矣。吾岂忍以干戈加于仁义之邦。亦岂以弓剑施于衣冠之民乎。自在本国行帅之前。已无意于征讨礼义之邦。则及至东土越海之日。夫安有侵暴文物之乡哉。惟如是。故晓谕于民人。讲和于本国。累蒙天恩。赐姓锡名。加以崇资。奖以竭忠。岂以岛夷之贱俘。猥蒙三朝之恩宠耶。玆借一廛。为氓于圣人之朝。又占一庄。遗托于子孙之居。慕夏二字。揭以堂名。大抵慕夏之义。非在于徒揭堂名者也。画出乎平生慷慨之志。写得乎中心慕夏之义也。盖一慕字之中。自有无限之志也。慕之为言。慕中夏之礼义也。慕中夏之文物也。慕其衣冠。慕其民俗也。三纲五常。心悦而慕之。孝悌忠信。心悦而慕之。言行动静之间。无非慕夏也。起居云为之际。无非慕夏也。然而非但此身之有慕于中夏。抑亦使我子孙。亦慕于中夏。然则堂名慕夏。以铭此心。揭以慕夏。以彰吾志。惟尔子孙。体我慕夏之心。认我慕夏之意。忠孝以传家。礼让以修身。则庶不负于余之慕夏也。慕夏二字。实为吾平生之至愿也。遂以慕夏名吾堂而记焉。
家训
编辑余之托迹东土者。非但为遂平生慷慨之志也。有慕中夏礼让之风。而欲使子孙绵绵为中夏之民。世世为礼让之人也。故今玆卜居于大丘鹿村之中。为吾子孙者。须体我意。毋慕乎荣达。而务耕勤学。不愿人之富贵。而尚清尚俭。居家以孝亲。出外以忠君。发一言而或恐不忠不孝。行一事而或恐不清不俭。毋以酒色丧灭天性。毋以货财负乎亲戚。臧贼乎人者。莫酒色若也。误人乎私欲者。莫货财若也。可不慎哉。可不慎哉。毋博奕毋闘哄。博奕则心荒。闘哄则身亡。可不惧哉。余乃岛夷之人。羁旅于本国。一自归义之后。岁在丙子。我国讲和于北虏。夫北虏者。大明之敌国也。故余亦以尊周之义。恨结中心。而顾此贱身。三朝之所宠遇也。以三尺长剑。十年边塞之所仍防也。我则生丁不辰。遭遇板荡。忠孝扫如。清俭蔑如。常有愧忸之心。汝曹毋以我为模。忠于君孝于亲。以伸吾愿。清于节俭于身。以袭吾志。则人必指汝等而言曰其父其祖。虽是岛夷之人。有子若是。有孙若是云。则岂非有光于我耶。且人有善而扬之。人不善而掩之。人犯我而不较。人谤我而默默。则犯者自愧。谤者自息矣。尔曹勉之。且尔等虽或有富贵。而毋以富贵凌蔑贫贱。虽或有贫贱。而安于贫贱。见人之厄穷而必周恤之。见人之贫弱而必救济之。此心常存乎心。则人亦救我于厄穷贫弱之中矣。岂不休哉。种一德而受百庆于后世。行一善而遗万利于子孙也。欲为子孙计者。可不以德种之。以善行之乎。敦睦于同堂之内则外人不敢侮之而家祚绵远。忠孝于一门之中则远近慕之而子孙受福。岂不休哉。且吾家得姓得名之后。恒有私分之惶愧者。夫忠之一字。善之一字。即吾平生之所不堪所不能。而卒得美名于圣朝。以顾名思义之道论之。则宁不愧哉。宁不愧哉。为吾子孙者。忠于事君。善于行事。其于顾名思义之道。袭我平生之愿。慰我九原之魂矣。区区之怀。曷尝少弛。为吾子孙者勉之勉之。
内外子孙及乡里共井人约条
编辑一。惟我托迹殊方。孤寄万里。有子有孙。成行眼前者。尔内外男女子孙。体我远来投托之意。以敦睦为戒。以忠孝为主。无负余平生之志事。
一。惟我子孙与他姓共井之人。谊同至亲。情犹骨肉。勿以细事微故。互相闘哄。勿以女子之言童稚之传。遂成衅隙事。
一。孝于父母然后百行从之。毋论大少男女。以孝亲为百行之源事。
一。惟此共井之人。毋以少凌长。以贱凌贵。毋以强凌弱。以富凌贫。毋肆虐。毋放逸。毋嗜酒。毋使酒。毋博奕。毋相争事。
一。根于农桑。毋堕业弃职。毋至贫穷事。
一。凡于官纳及还上应税等节。每以初定日毕纳。无贻官家之忧事。
一。同井之人。若有疾病忧患。而至于失农之弊。则勿论上下。一齐合力。付种及除草秋收等节。俾无失时事。
一。里中之人。或有失火。则各出盖草椽木。以为构舍以给事。
一。或有国变及兵革之事。则凡我内外子孙与同里诸人。倡义起军。以赴于乱。抵死力战。讨平效忠事。
一。同里之人。或有失物逢贼之事。则勿论上下。家家人人。各持麻绳一二把。三棱杖赍粮。追寻跟捕。限五日还归事。
一。同里之人生子。而观其气骨才禀文武间。各其劝奖。期于成就事。
一。同里之人。或无器械。不能如意作农。则有牛器械者。先为借给。俾无失时愆期事。
一。凡我子孙及同里之人。冠婚丧祭之时。无财不能办备。则同里之人。各出财力。以为赙助事。
一。同里之人。若有与他里人相争。则勿为偏党。以义理辨其曲直是非。以为和解事。
一。每年春秋讲申之时。有司持此约条。读听上下人。而其女子童稚则以释读听事。
一。春讲申则以花辰为之。秋讲申则以枫节为之。而讲申时各持壶果。以为终日燕乐事。
余乃海外羁旅之人。孤寄殊方之踪。慕中夏礼乐文物之盛。借圣人一片寸壤之廛。遗托子孙。自成一村。间有他姓同里共井。则必有敦睦和融之风。然后里可有仁厚之俗矣。苟或不然。人各异心。家各异论。则吾所以慕夏投托之义。果安在哉。玆以大槩约条。列之于左。以为一里中金石之典。诚不负约条。而一乃其心。则众心成城。日新又新矣。外村之人。谁敢侮之。而其将谓里仁为美矣。惟愿吾内外子孙与他姓之共井者。克遵此丁宁之约条。则庶几有补于风化之万一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