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夏堂文集
慕夏堂年谱
作者:金忠善
1798年
族谱旧序

皇明神宗皇帝万历二十年壬辰我宣祖大王二十六年公二十二岁夏四月十三日。公以日本右先锋将。领兵三千。渡海下陆于釜山。下令军中曰凡入人之国。利人土地。贪人财货。以杀戮抢掠为主者。兵家大忌。汝等但以堂堂之旗。井井之阵。厉气蓄锐。以待将令。先时关伯平秀吉。使清正大起兵。托以假道朝鲜。乞贡天朝云。而其实欲先陷朝鲜。跳踉大明之意也。公素探其计。不欲听命。而慕夏之意。适平生蓄积。强从先来。屯兵釜山。见风土文物。果如所闻。决定向化之意。十五日揭榜书而以无战伐之意。晓谕民间。使安接之。二十日移书本国节度使讲和。于时蔚山郡守李彦𫍯。为本兵营左卫将。率郡兵驰往东莱。见贼势大鸱。惶㥘逃死。边民大溃。公将蓄锐奋击之除。蔚山郡人徐仁忠,徐梦虎。亦慷慨士。募集死士。即与公相逢。合谋幷力。大破两路诸贼。体察使并以公向化立功之意。启达于行在所。上闻而嘉之。即命乘驲上来。引见试艺后。大加宠异。命除嘉善。以南垂一面防御之责。特命归阵。○秋九月。本道巡察使金晬。以前万户金太虗为蔚山假郡守。使集散亡馀卒。与前县监朴弘春,前奉事全应忠追击东莱梁山机张之贼。以公之器械精锐。常为前锋。一朔之内。连捷七八战。献䤋相属。还屯蔚山。十一月。公以本国器械之不利。上书于本道兵营。因于各道各阵。以鸟铳捣药之法教谕致锐。

二十一年癸巳。公二十三岁正月闻平壤贼小西飞为金应瑞所斩。惊喜不已曰吾之隐忧。既已除之。幸也。○二月谒招谕使于八莒。○四月十八日。诸贼水陆四道幷进。公移阵庆州。蔚山郡守金太虚与徐仁忠亦移阵庆州。协力接战于利见㙜中洋及凤吉里小烽㙜。献䤋三百馀级。都元帅权栗,御使韩俊谦。幷为驰启。金太虗,全应忠,徐仁忠,朴弘春幷录原从一等。公则特赐姓名。加资资宪。○八月右兵使金应瑞闻公盛名。移书邀见。有此后随事相议之约。

二十二年甲午公二十四岁○公与本道兵使金应瑞。连营留阵。一日兵使问于公曰贼酋平行长与义智调信等。邀我于咸安谷岘。其意安在。公可想得否。公曰他人有心。卒难预料。而似不过天朝许贡封王之事及与朝鲜讲和之事。然此贼等毁我九庙。夷我二陵。东莱平壤之陷。极为酷毒。则此实不共戴天之雠。岂可副渠等之所愿乎。且天朝两提督八摠兵方连续出来。当抄灭渠等而后已。然惟在公裁处耳。

二十三年乙未。公二十五岁时大驾已为还都。西北诸贼为天兵所逐。稍稍南下。往往屯聚于沿海。其摧挫可知。事当乘衅袭破。而既无目前之急。则亦当按甲休兵。以待上令。移阵蔚山府。日事锻炼蓄锐而已。

二十四年丙申公二十六岁时贼酋玄苏,竹溪等。招集各处零贼。众犹数三万。垒居坚守。而公之麾下将士按甲蓄锐久矣。士皆鼓勇愿为之用。故公携兵至垒下。时红衣将军郭再祐为义兵都元帅。以李光岳为副将。金德龄为别驾。水陆并进。迫逼垒下。已近十馀日。而玄苏等坚壁不出。两军挑战万方。而以死自守。末如之何。义兵以粮尽还师。公亦还军甑城。

二十五年丁酉公二十七岁春二月。右兵使金应瑞移书邀公。言再昨译倭要时罗以平行长言来曰。今和事不成。全由于清正。吾甚疾之。而朝鲜及上国骚扰之事。亦莫非清正惹起之事。而今当再出。预整舟师。邀击海中。可以破杀之。而水战之才独有统制使李舜臣。吾辈则下陆后自有剿灭之策。且公则不探贼中之势。而必也坐以想得。公须预料凡百。以收下陆后全功云。公曰诺。因以死相誓。而蓄锐以俟之。○秋八月。清正又大举兵出。兵势倍前。玄苏等恃其方。且积怒于公之往日逼城挑战之事。以兵追公甑城。对垒屯兵。翊日不战而引兵向金海去。○冬十月。麻提督使金应瑞击甑城贼。违提督节制。见破而还。提督怒甚。将行军律。公作军令状请于提督曰。破军将应瑞则小将主人。而今将被律云。不忍坐视其死也。愿挺身出战。斩倭将头。以赎其死。提督壮其言而许之。公剿击其贼。斩首数千级而赎应瑞之命。

二十六年戊戌公二十八岁○春正月。公以麻提督令。击倭将义智于甑城大破之。○时右道贼逾洛东江下流。自灵山,昌宁,玄风,密阳,清道。日夜抢掠。至于庆山大丘之境。都元帅权栗启曰。今贼势如此。都元帅不能驱出。见在诸将中惟郭再祐金应瑞可当其任。而郭再祐以服制不起。请以金应瑞留阵大丘云云。公闻之自愿。即日移兵留阵密阳。去来清道而剿击。两邑贼遂遁他邑。

二十七年己亥公二十九岁○公请体察使柳相公成龙曰。前到清正。今复再出。而到今兵势。可谓稍挫。其锋不足忧也。而此后早晩之间。更有清正是可虑也。不虞之备。不可不饬。愿得体察之命。与金继守,金继忠等分往各道各邑各阵。摘奸军机。而其中炮丸之小者多之。不精者精之。以为苞桑之戎。体察许之。分送金继守等。而公亦以兵行行。且战且巡。

二十八年庚子公三十岁是岁倭兵檄归本国。各阵亦罢。公曰居然八年之间。吾之志愿毕矣。能事毕矣。而但故国远矣。亲戚绝矣。吾安归焉。吾安放焉。谢绝故国。非李陵之不敢归也。羁旅朝鲜。非苏武之所幽囚也。去国之怀。虽无可言。出谷之意。已所蓄积。南山之南。北山之北。何处不宜谢功名之地也。何处不宜寄巢穴之地乎。遂于最顶之南友鹿之洞。见溪山秀丽。洞壑静僻。乃诛茅构木。娶仁同张氏晋州牧使春点之女以为配。

二十九年辛丑公三十一岁公曰嗟呼。他人有心。谁能度之。惟我谢绝故土。羁旅客地之意。想必料得者鲜矣。遂结茅屋数间。揭以慕夏。记以见志于世。

三十年壬寅公三十二岁公于游闲之假。作家训以提子孙。构约条以讲乡里。时时渔于水猎于山。优游自适焉。

三十一年癸卯公三十三岁时北警岁起。宸忧正切。公以防御失策陈䟽。而自愿十年仍防。

三十二年甲辰公三十四岁时倭贼中被虏人金尤若。听贼潜嘱。自马岛来言倭复入冦。朝廷患之。议遣使日本。而天使李宗城败归之后。人皆惮行。谓倭重佛。以僧人惟政为上使。又谓倭尝敬畏金应瑞。以为副价入送日本。金应瑞以此裁书于公。公修答而有许多文字。曾托于大人案下等语。

三十三年乙巳公三十五岁○在仍防所。

三十四年丙午公三十六岁○在仍防所。

三十五年丁未公三十七岁○在仍防所。

三十六年戊申公三十八岁○在仍防所。○二月朔日。宣祖大王昇遐。公以金继守等代领其众。使之防御。即为上来。因山后下去仍防所。

三十七年己酉公三十九岁○在仍防所。

三十八年庚戌公四十岁○在仍防所。

三十九年辛亥公四十一岁○在仍防所。

四十年壬子公四十二岁○在仍防所。

四十一年癸丑公四十三岁以仍防十年。边忧寝熄之由启闻。而振旅还朝。自上引入后苑。大设犒馈。因加正宪。教旨中御笔特书自愿仍防。其心可嘉。公陈疏谢恩而即归乡里。

四十二年甲寅公四十四岁○在鹿门田舍。

四十三年乙卯公四十五岁○在鹿门田舍。一子敬元生。

四十四年丙辰公四十六岁○在鹿门田舍。

四十五年丁巳公四十七岁○在鹿门田舍。二子右祥生。

四十六年戊午公四十八岁○在鹿门田舍。

四十七年己未公四十九岁○在鹿门田舍。

泰昌元年庚申公五十岁○在鹿门田舍。三子敬信生。

天启元年辛酉公五十一岁○在鹿门田舍。

二年壬戌公五十二岁○在鹿门田舍。

三年癸亥我仁祖大王元年公五十三岁○在鹿门田舍。四子继仁生。

四年甲子公五十四岁○三月副元帅适举兵犯北阙。上幸公州。都元帅张晩击斩之。适将徐牙之素称飞倭。亡命南下。公追斩于密阳岭南薮献馘。上奇之。以牙之田民赐牌。公陈疏还牌。

五年乙丑公五十五岁○在鹿门田舍。

六年丙寅公五十六岁○在鹿门田舍。

七年丁卯公五十七岁○在鹿门田舍。五子敬仁生。

崇祯元年戊辰公五十八岁○在鹿门田舍。

二年己巳公五十九岁○在鹿门田舍。

三年庚午公六十岁○在鹿门田舍。

四年辛未公六十一岁○在鹿门田舍。

五年壬申公六十二岁○在鹿门田舍。

六年癸酉公六十三岁○在鹿门田舍。

七年甲戌公六十四岁○在鹿门田舍。

八年乙亥公六十五岁○在鹿门田舍。

九年丙子公六十六岁○在鹿门田舍。闻虏警急。不待召命。星夜驰赴京师。大驾已播南汉。直赴双岭。与左右兵使分营各阵。邀击虏兵大破之。积尸如山。虏即鸣金而退。以后队为先锋。移犯右兵使阵。公又追击。虏兵几败。火药库偶然失火。士张空拳。官军合没。公使所领兵斩贼鼻。各充战帒。扈从次入南汉。则和议已成。投散帒鼻。发声大痛曰何使礼义邦君臣。屈膝于犬羊之前乎。春秋大义。到此扫地。然势莫之何。以兵留阵。以待虏还而南下。

十年丁丑公六十七岁○在鹿门田舍。

十一年戊寅公六十八岁○在鹿门田舍。

十二年己卯公六十九岁○在鹿门田舍。

十三年庚辰公七十岁○在鹿门田舍。

十四年辛巳公七十一岁○在鹿门田舍。

十五年壬午九月三十日。卒于鹿门田舍。一时缙绅惊怛不已。乡里共井。如悲亲戚。越明年癸未正月日。葬于三顶山壬坐之原。崇祯后二十七年己酉竖碣。行郡守兪柲所撰。后人多有立祠之意。而积年兵火之馀。公之实录事迹。散出未裒。有议未就者久矣。我英庙朝五十二年丙申二月十八日。三南儒生合疏请褒伏阁。而奄遭天崩之痛。未得登撤。可胜惜哉。当宁十三年己酉。公之实录全帙。幸而觅出于龙岗金将军遗箧。此非本孙。金汉祚之偶然觅得。至𫍯感神。天牖其衷。然后公之事迹功劳悉畅。乡议道论。一时齐发。呈于营府。请闻宸陛。其后甲寅十月二日。建祠奉安。又后四年戊午。刊印文集。而始撰公年谱。盖自万历壬辰。至于今年戊午。已过二百有馀岁。其间家乘逸矣。国史秘矣。有难裒辑攟摭历叙公平生。而公之志节功勋。为人口碑谭。至于今娓娓。及其微事细节。亦有考证于稗记琐录者。穷搜广引。作为此书。而二百年前远久之事。阙漏颇多。郑重甚难。可胜慨然。噫公之表表可传于世者。想必不止于此。而穷乡后生。见闻𫍲寡。不能一一搜录。惟愿世之博学君子。如有见闻于公之遗迹者。随补阙略。益畅公遗烈。是俟是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