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可能需要清理,以符合维基文库的标准,欢迎清理和改善。如果您想要查看帮助,请看帮助页面
慵斋遗稿
作者:李宗准
1824年

慵斋先生遗稿序

编辑

我朝宣陵之世。治化郅隆。群哲騈肩。如权睡轩,金濯缨,南秋江诸公,以文章名节。冠冕一世。而慵,讷斋二先生。其所屈指甲乙者也。慵斋先生早游占毕斋之门。与一时诸贤。出入经幄。裨补弘多。四方想望其风采。世值百六。奸谗盘牙。沦胥奔突。不可救药。而东市之难作矣。自古国家大运不造。杀气将作。则必有忠臣志士适逢其会。犯阴阳之冶。入天地之笼。有不知其所以然者。天乎人与。谁执其咎。此可为拊膺恸哭者也。讷斋先生与慵斋先生金昆玉友。埙唱篪和。文章德行。亦尝伯仲焉。及当沦亡颠覆之时。敛迹山林。隐遁不悔。挈家入于府北之川城。川在小白之下。山高水流。泉甘土肥。允为君子盘旋之地。而及夫中庙改玉。宇内幽阴鬼杀之气。盖已荡为和风而化为清尘矣。先生素性靡改。遐心莫回。漠然无意于世。而成就后进。丕变风俗。遂使渔猎之乡。化为诗礼之俗。至今数百年之间。彬彬多文学之士者。皆先生之力也。呜呼。后人之仰二先生。如秋天烈日。如泰山北斗。而祸乱之后。慵斋之文。已经尘沙积劫。讷斋素不喜著述。又并不蓄。今搜辑于残篇断简之馀者。无异桑海遗录。诗与文摠若干篇。而一脔可以知全鼎。何必多乎哉。俯而读之。则二先生之性情在焉。二先生之精神咳唾在焉。激昻掉厉。清新疏越。湫乎攸乎。使人跼蹐屏营。彷徨恻怆。北风雨雪之思。清流白马之恨。可以考见其一般。孰不展卷吟讽。涕涔淫渍纸乎。慵斋之文。文不掩其质。讷斋之文。质不掩其文。盖慵斋以节义为文章。故其文如雄剑之出水。使人闪铄而不可狎。讷斋以隐德为文章。故其文如醇酒之醺人。使人沈醉而不自知。其轮囷辐塞奇伟而高古则一也。夫文者气也。当天地闭塞之日。是气也郁郁然盘互结轖于退笔故纸之间。未尝与烟煤墨丸同归于坏灭者。亦时运之使然。岂不异哉。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今读其书论其人。则慵斋即濯缨,睡轩之徒。而萧散洒落过之。讷斋即秋江之伦而沈晦沦没甚焉。世之人读二先生之书。则可以想见二先生之风烈。亦可以想见一时诸先生之志节。而有使人兴起者矣。有使人慷慨者矣。有使人慷慨者矣,李君昌郁。慵斋先生后孙也。日踵门而告曰。吾先祖遗文。赖川城人士之辛勤采辑。仅成篇体。附讷斋集于其下。合为一帙。权上舍思浃,李征士野淳。实相考校而纂次之。执事其可无一言以弁其首乎。自视藐然。何以堪是寄。窃以熙周于讷斋先生。忝在外裔之末。平日所感于心者。不但蒯通读乐毅传而已。书其端以归之。

上之二十四年甲申七月下浣。闻韶金熙周序。

慵斋先生世谱图

编辑
始祖 一世 二世 三世
谒平 远代孙 居明 金现 金书
新罗佐命大臣官大阿飡赐姓李 官苏判 兵部令 三韩功臣
四世 五世 六世 七世 八世
润弘 承训 周复 侈连
兵正 侍郞 门下侍郞
九世 十世 十一世 十二世 十三世
宠暹 春贞 玄福 申佑 作良
兵曹侍郞 千户长
十四世 十五世 十六世 十七世 十八世
善景 方烈 黄昇 克良 昌䂓
司谏 别提大将 进士 司成 进士
十九世 二十世 二十一世 二十二世 二十三世
忠尧 之秀 元林
进士 兵部尚书讷斋家训云齐后孙考籍 金紫光录大夫月城自先人六代连牒裒合远 赞成谥贞烈封月城以上遭门祸谱此是信迹 判司仆寺事失系而慵急信以刊
二十四世 二十五世 二十六世 二十七世 二十八世
蔓实 绳直字绳平 不敏
吏曹判书一云大护军有三子从直艮直绳直 俱中生进官庆尚监司至大司宪配铁城李氏生四母季配与海裴氏柏竹堂尚志女生一男 判官
命敏 喜凖 硕还
缮工副正被端宗朝癸酉祸配庄陵朝士坍有四子三子同日被祸一子喜准以幼兑事载庄陵志 子得南
勿敏 荣祖
文科主簿 生员
承祖 彭龄
县监
靡敏
时敏字子修 崇凖 德林
端宗癸酉俱中生进坐兄副正公祸禁锢退隐安东琴溪村号琴湖配永嘉权氏县监启经之女生四男四女女朴缁监司退溪外祖琴启县监权硕衡司果李堣参判号松斋 忠顺卫 参奉
宗凖字仲白 德渊
号慵斋成宗丁酉司马乙巳文科选湖堂官校理检详戊午被祸赠副提学享镜光院柏麓仕 参奉不仕子胤恭胤俭胤让女权景诠生员女权铭直长
弘凖 德璋
进士号讷斋配咸昌金氏主簿𬤊敬之女享柏麓社有五女李希侗全州人琴椅府使余汉珪部将郑穆蕃有子惟一号文峯李麟 察访有退溪所制碑文子巷芳艿筎芝女李薰生员有六子尹仁纯仁思仁成仁希仁存仁有二女申演金孝元
公凖 德全
训导 佥枢
德成
佥枢有子胤良
德渊出系
二十九世 三十世 三十一世 三十二世 三十三世
胤恭 复昌 仁达
参奉 义达
礼达
智达
再昌 亨达
胤俭 民觉 尚堉
参奉隐德不仕号琴崖有一子民觉 号三隐翁崇祯处士
尚墩 章英
得英
尚堧 震英
号松圃有五子时华元华盆华复华春华
章英出系
最英
号葛斋
生员参奉
胤良 宗立 得春 新培
副正公泒
得南 敬立 时建

题三笑图

编辑

远公细而黠。破戎非不知。暂寄虎溪兴。欺谩措大痴。

次韵南秋江

编辑

少年昧大年。少知昧大知。题诗亦措大。安知陶陆痴。

题友人扇

编辑

相知八年内。会小别离多。临分千里手。掩泣闻清歌。

与权向之次季云咏雪。排律。向之。睡轩字。季云。濯缨字。

编辑

岁暮从为客。天涯任转蓬。睡轩梅花惊落地。柳絮笑引风。慵轩片片飞回急。斜斜缓舞工。睡轩重重成活画。一一入诗胸。慵轩银凤眠欹竹。玉龙卧偃松。睡轩白鸥应失树。皓鹄已辞笼。慵轩赋缟梁王客。吟盐谢氏童。睡轩乘舟清兴足。拥马谪心忡。慵轩败履存东郭。吟肩秀两峯。睡轩闭门觉高士。盈尺占三农。慵轩琼宇闲情发。瑶台望眼蒙。睡轩仙从披氅得。节为啮毡雄。慵轩造化元无定。吹嘘万不同。睡轩书空愁咄咄。呼酒乐融融。慵轩咏雪潮阳笔。无端赋送穷。

谪江界。咏苏武窟。

编辑

万古不辱命。谁与子卿烈。去时一汉节。来时一汉节。一节十九年。千秋名不灭。

送秋江南孝温游柰城郡奈城。宁越旧号。

编辑

十年山海客。谁识读春秋。一掬零陵泪。三更杜宇楼。

和睡轩登楼韵

编辑

鹤怨山空一逋客。簿书丛里鬓华生。农讴落日村村雨。惊喜皇牟已受明。

蘸他云磴有澄江。掠舫沙鸥作一双。如许天游吾领略。高怀矶硉此能降。

次睡轩

编辑

戏剧从他造物么。浮休自信命途賖。冥心拟住栖霞岭。散脚那堪待漏靴。书剑有身长客路。乾坤到处是渠家。匆匆又向前头馆。十里林霏送笳。

题枕流亭

编辑

古渡鸣滩依旧流。丰林不改去年幽。山开广漠联蓬户。水铺平田易钓钩。峡老登筵因识面。官娥当酒故低头。斜阳眠鹭浑无事。似解沧浪送客愁。

辞台职

编辑

伏以臣屏伏岭陬。迹阻鵍班。瞻望云天。不觉神魂之飞越。即者。柏府除旨遽下。继而有驲召之命。臣北望稽首。感泪被面。莫知所以为言也。臣才识空疏。言议拙讷。本不合于清朝耳目之任。今此所叨之职。决无趋承之望。且臣身婴奇疾。已过三朔。抱鞍远役。实无其势而第伏念。臣以遐方孤寒之踪。荷圣上翦拂之私。自释褐至今数年之间。恩数之及于贱臣者非止一再。臣感激震越。铭在肺腑。常欲一死于国。而不可得。顾何敢闻命迟徊。言私退托。以自陷于辜恩负国之罪哉。况今盛礼才过。群情益耸。以臣慕恋之诚。得际煕昌之会。一登文陛。仰瞻天颜。尤是满腔之至愿。区区微命。有不足恤。故扶曳病躯。冒风登途矣。至阴竹地。身病添㞃。一倍作苦。强起倚马。旋复颠仆。自量气力。实有中路溘死之虑。兹敢席稿旅邸。仰暴危恳。伏乞圣明。俯怜疾痛之呼。特赐镌削之恩。因治臣逋慢之罪。以肃朝纲。千万幸甚。

杂著

编辑

琴军威墓碣

编辑

公讳启。字沃卿。奉化人。高丽英烈公仪之后。曾祖。精勇郞遇工。祖。彰信校尉前领中郞将用和。考。承训郞恩津县监淮。妣宜人梁氏。南原望族。公以正统己未正月十九日生。兄弟四人。皆早世。公其季也。与仲兄徽。同养大夫人。仲武科。又魁拔英试。遇知于世庙。宦游中外。公奉母不仕。梁氏享年八十一。与仲同负土庐墓。既服阕。年三十九。始仕补义兴卫后部将。未几。以非罪罪。公议怜之。复授忠武卫部将。弘治癸丑。阶通训。授军威县监。有治名。性耿直。关节不行。为幕佐所恶而罢。尝患软脚病。为部将时。冒风暑益感疾。常曰。死生有命。药饵何补。乃不治。以丙辰六月二十一日。终于家。寿五十八。以其年十二月十二日。葬于县之东面枫井里先人之域。公之志也。娶生员李时敏之女。生二子。千年,兆年。一女幼。李氏携孤。以礼奉丧。伐石求志于其兄宗准。和泪略叙公寿终日月以归之。弘治丁巳十一月日。朝散大夫义城县令李宗准。谨志。

遗山乐府诗跋

编辑

乐府。诗家之大香奁也。遗山所著。清新婉丽。其自视似羞比秦晁,贺晏诸人。而直欲追配于东坡,稼轩之作。岂是以东坡为第一。而作者之难得也耶。然后山以为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李易安亦云。子瞻歌词。皆句读不葺之诗耳。往往不协音律。王半山,曾南丰。文章似西汉。若作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小。彼三先生之集大成。犹不免人之讥议。况其下者乎。夫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五声。又分六律。清浊轻重。无不克谐。然后可以入腔矣。盖东坡自言平生三不如人。歌舞一也。故所作歌词间有不入腔处耳。然半山,南丰。皆学际天人。其于作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岂可谤伤耶。吾东方。既与中国语音殊异。于其所谓乐府者。不知引声唱曲。只分字之平侧。句之长短。而协之以韵。皆所谓以诗为词者。捧心而颦其里。祗见其丑陋耳。是以。文章巨公。皆不敢强作。非才之不逮也。亦如使中国人若作郑瓜亭小唐鸡之解。则必且使人抚掌绝缨矣。唯益斋入侍忠宣王。与阎,赵诸学士游。备知诗馀众体者。吾东方一人而已。然使后山易安可作。未知弊衣缓步。为真孙叔敖也耶。以此知人不可造次为之。虽未知乐府。亦非我国文章之累也。愚之诵此言久矣。今以告监司广原李相国。相国曰。子之言是矣。然学者如欲依样画胡芦。不可不广布是集也。于是就旧本考校残文误字。誊写净本。遂属晋州庆牧使絍绣梓。时弘治纪元之五年壬子重阳后一日。都事月城李宗准仲匀。识。先生表德。从金而避讳书匀。

前赤壁赋书帖跋

编辑

子昂云。仆与伯几同学书。虽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几已矣。世谓仆能书。所谓无佛处称尊耳。其赵之推之如此。则其人之笔之妙可知。余购得此本于燕都。倩工入石。欲与同志者共。弘治丁巳孟秋。仲匀书于慵斋。

附录

编辑

和慵斋赓占毕斋近体韵。

编辑

权睡轩五福

天骥从来不受挝。盐车奈此道途賖。郞潜犹系渊明印。谪降休夸力士靴。珪组几縻天下士。菟裘将卜尔东家。朅来赘幕情怀恶。竹外蝉声替暮笳。

送李仲匀之任义城。四首。

编辑

声名少小耸南斗。儒雅风流是谪仙。昵幄望隆通籍早。分符命下许城专。

皓首星星忠孝念。母恩君宠报酬时。南州民力今如此。珍重循良太守知。

多病惭吾迟出饯。临岐愁緖若为牵。萋萋满地王孙草。回首江南又一年。

乡闾三物成周化。烟火千家续汉循。俗吏纷纷徒尔耳。应歌来暮颂斯人。

寄慵斋居士

编辑

郑虚庵希良

客魂销尽瘦峥嵘。咄咄长斋梦自惊。片月照心临故国。残星随梦落边城。故人字迹千金重。孝子声名一发轻。莫话陈雷生死地。从今粗亦识诗情。

题慵斋画

编辑

崔淑生

四序平分秋最悲。萧萧木叶已辞枝。画图写出无穷意。诗句吟成一段奇。瀑布定从天外落。松阴不觉坐来移。仙禽对我如相笑。白首尘笼栖息卑。

戊午党籍

编辑

先生与占毕斋门下诸贤游好。及戊午祸作。毕翁为祸首。以尝作吊义帝文。濯缨为史官。载毕翁事录其文。以为忠愤之发。李克墩见而恶之。以语柳子光。子光注释其文。献之燕山。以为诋辱先王。大逆不道。毕翁祸及泉壤。一时从游之贤。窜殛无遗。或云。濯缨直书克墩丑恶于史。克墩见之怒。嗾子光起祸云。先生▣▣祸后。文籍散没不出。墓石只书及第李某之墓。无碣铭无状。其生年月日历官叙次。文章节行。无由可考。后赠弘文馆副提学。

李宗准。字仲匀。号慵斋。能文章。善书画。成庙乙巳。登第。尝以书状官赴京。见驿馆画屏不佳。以笔涂抹殆尽。驿官招通事怪诘之。通事曰。书状能书画。必以不满其意而然也。驿官悟而首肯之。回程至其处。张新妆素屏二坐。宗准一书一画。俱臻其妙。观者叹赏。戊午。谪北界。路经高山驿。书李师中孤忠自许众不与一律于壁上而去。监司以闻。燕山以为有怨意。逮鞠杀之。洪贵达救解不得。

李宗准。字仲匀。号浮休子。又号尚友堂。又号太庭逸民。又号藏六居士。又号慵轩居士。能诗文。丁酉年进士。丙午年及第第二名。今为平安评事。少时。不识君饶。君饶。权景𥙿字。刚毅识体。不喜作为。深嫉姜公直以为不近人情。晩闻实行。甚爱之。癸卯。进士。丙午。及第。调弘文正字。与余及正中。宗室贞恩字。号月涧。又号枫谷。又号雪窗。拜秀川都正。音律冠于世。幽弹慷慨。行路必泣。为人笃厚自谦。识量聪明。为学。先理而后文。师不劳。为诗。先格而后辞。人不厌。为德。先内而后外。人不知。行身。不以位尊压人。如最贫儒士然。乘月玩花。到君饶家。余诬君饶曰。会贤坊杏花下。有异人吟诗。招与偕来。闻其语。倜傥不羁。见其诗。清冷出尘。非烟火食人所道。世有仙者。无乃是耶。君饶倒屣出迎。相与坐月下。仲匀作诗。故作清瘦态。君饶果大服跪曰。陋幕至僻。秀才何因我情友幸临耶。岂非天幸也。幸望一宿。仲匀必欲去。君饶跪奉衣裾而请。雷谈竟夜。朝明。始识于背洞洞名寓居进士李宗准也。相与拊掌大笑。仲匀君饶。遂为知心交。

仲匀号浮休居士。性风流倜傥。少有时誉。乙巳试。登第。丁未秋。差日本护送官。至东莱县。是年冬。受平安评事之命。秋江冷话下同

余尝游关西。诗近百馀篇。李仲匀独取箕子殿诗二联。曰武王不憎受。成汤岂怒周。二家革命间。圣人无怨尤曰。此诗可驾右作。馀无足取。友侪疑其论太过。余惟李齐贤诗。拙翁全稿涂抹。只留应嗔宿客开门早。要看庭前雪压松之句。李之诗才。可步大元。诗集不啻千万篇。仆之学诗日浅。而关西诗数至小。且仲匀诗眼过于拙翁。则取仆四句。亦过分矣。归而思之。李论甚稳。

书仲匀画

编辑

金濯缨

姜士浩以诗求仲匀梅竹真。仲匀分梅竹二种。配雪月风烟作八幅。以画笔书八分四字以标之。又和士浩诗廿四韵。并写八分。封寄予送士浩。予持之抵士浩家。值士浩将南行。展看啧啧。徘徊不能去者半日。乃欲糊以绮罗。妆作障子。幷和诗其头。以为没齿之翫。纵岁月育子孙。不愿游也。予哂焉。谓士浩曰。君诗足以获仲匀此画。仲匀画亦足以得君诗。其诗其画。又副其画。可继三绝。宜君之好之入骨也。然仲匀之为此戏也久。世之索于仲匀者不多。既索而好之如君者亦罕。吾尝嘲君以文雅之馋子。其信矣夫。余不知书画。犹能以精神会其妙。书画诗文。殆一样胸中之土苴也。胸中无所有。何能发其华耶。观其雪亸枝干。月传香影。风高叶蕊。烟隐色艶。有寂寥底洒落底爽垲底疏淡底意思。坐我八幅中。不知身入仲匀之胸中矣。噫。吾仲匀乎。使尔生乎吾前。常有不同时之叹也。

慵斋李先生墓石阴记

编辑

洪木斋汝河

公讳宗准。字仲匀。号慵斋。月城李氏。世居安东金溪里。父。生员时敏。祖。大司宪绳直。曾祖。大护军蔓实。中成化丁酉进士。乙巳文科。与金濯缨驲孙,权睡轩五福友善。以名节相激励。历仕亦大抵相同。公襟韵洒落。望之如神仙中人。为文章。卓伟高古。书画俱妙绝。尝赴燕京。出宰闻韶。人得其挥洒之迹。至于诉牒胡题。藏袭珍之。乔桐朝。坐金权史事。北窜拿还。将置重典。吾先祖文匡公上书救解。主竟不听。时弘治戊午岁也。后百七十馀年。金溪人立祠俎豆公。岁辛亥。金启光守丰基郡。为砻石树墓道。索余铭。余惟乔桐主方肆虐酗怒。名流被戮者。动以百数。吾文匡莫之敢救。锐为救公。陈恳献忠。宁同死是甘。士大夫至今谈之。余文匡裔孙也。其于识公之墓。敢辞拙文。是为铭。

墓碣铭幷序

编辑

公讳宗准。字仲匀。尝自号慵斋。其先月城人。后徙居永嘉之金溪里。成化丁酉。举进士。丙午。登第。官至弘文馆校理。公少。倜傥负气。为诗文。清健有格力。又能工书画。中国人称之。尝师事占毕斋金先生。又与一蠹郑先生,寒暄金先生及濯缨金公,秋江南公。结道义交。其在经幄。补益弘多。得罪燕山。死弘治戊午。中庙时。诸被祸者得复官。独公未蒙恩典。

仁祖戊子。永嘉人士。始立庙享之。今上已已。又请于朝。赠副提学。且将立石表其墓。俾玄逸为之铭。铭曰。

质秀而文皎白雪。获师友资迈厥识。经幄论思补衮阙。一行观周籍三绝。逢时不幸祸熸烈。皓天有复事著白。郁彼畏垒载尸祝。有感宸衷又追秩。我最其迹镵墓石。

行状

编辑

慵斋李先生。既奉安于镜光书院后几年。竖碣于先生之墓前。昨年乙丑。先生八代孙学庆。柚遗迹踵门而言曰。先祖节行。特蒙文忠公先生撰出戊午党籍。以行于世。状本则学庆从先祖讷斋公所草。而拘于时讳。不能详具世德。且世代绵邈。蠹食字画。不成完编。敢请追补而删润之。以续先先生撰录之遗意。不佞诚老病不敢当。而但世契则固然。敢不勉焉。谨依本状。略加檃括如左。先生姓李氏。讳宗准。字仲匀。自号庄六堂。又称慵斋。新罗佐命大臣谒平之后。至丽季。有曰之秀。三重大匡金紫光禄大夫。封月城君。是生揆。官四宰。谥贞烈。是生元林。入我朝。判司仆寺事。是生蔓实。吏曹判书。于先生为曾祖也。祖讳绳直。以进士擢生员。筮仕于世宗朝。行杨州牧,庆尚道观察使。以大司宪终。清白见重于朝。考讳时敏。俱中生进。以文章节行。负一世重望。延及金相国宗瑞之祸。被禁锢。归老金溪。教授生徒。多至成就。号琴湖。乡人方议尸祀之礼。妣永嘉权氏。县监启经之女也。先生生于永嘉之金溪村。幼而岐嶷。五岁。属文。七岁。读书通大义。生员公以诗戒之曰。一饭都忘岁月轻。岂知斯世树风声。空身虽向窗前坐。逸意应驰野外行。先生虽在妙龄。常庄诵此诗。益勉课业。十年。言于生员公曰。经书皆是圣贤传授文字。而或出于门人之记。至于易经。则文王,周公,孔子三圣之手书。此真圣人书。学者最当尊重者也。生员公闻而大奇之。手植一株银杏于大厅之前。生员公曰。此夫子讲学之树也。他日当与盛德君子。讲习于此树下。对曰。东方亦有圣人乎。生员公曰。行圣人之道。皆可为圣人徒。况我东箕子遗风。至今流传。岂可无贤人君子也。十三岁。文章已成。笔法苍古。欲赴乡解。生员公以学业未成不许。当游学于京中。生员公虑其才胜。每以书戒之。其第二书略曰。汝之游学。非豪侠辈可比。谨言行。戒酒色。无慢游。无友放浪人。吾之先世。为朝家名臣。及余之身。不幸坎轲。余则已矣。积善之久。岂无馀庆。汝兄不学无才。汝弟不好学。吾之所望者汝。汝亦学而不诚。不诚则无实。吾所谓实者。德行之谓也。非才华也。苟无其行。虽有七步之才。何足取焉。佩服此训。虽微言细行。不敢不谨。癸巳。丁生员公丧。哀毁过礼。服阕后。以慈夫人命。入山读书。同里裴栶。随而课读。志倦神疲则裴掩卷而息。先生终宵不辍。如是数月。精力如初。裴曰。君以血气之身。勤苦过人。乃能若是耶。先生曰。至乐在此。有何疲倦也。每月朔。归觐夫人。课诵一月所读于夫人之前。无一字讹漏。然后夫人供别馔而给之。丁酉。中司马试。寓居于京城。一日。与南秋江孝温。乘月而游于杏花坊。权景𥙿君饶。见其仪容清秀。邀而虚坐曰。子非尘埃中人。真所谓仙鹤在人间也。君饶先唱四韵。先生应口而对。故为出尘埃之态。君饶大惊曰。人言赤壁赋无烟火之气。子之诗韵。过于苏赋。仍劝一杯酒。先生欲起去。君饶挽手止之。闭户张烛。终宵吟咏。朝日视之则乃东门外寓居进士李某也。大笑而罢。自后为莫逆之交。每与秋江。语及庄陵往事。未尝不歔唏流涕。丙午。登第。丁未。以正字迁吏郞。是年秋。日本使来聘。上以关坊甚重。且彼国使有文才。命极择护送使。铨曹以先生应旨。先生奉命至东莱。倭使得先生书画。拜受曰。始得天下重宝。冬。又受平安评事之命。至祥原郡。题三笑图。诗在集中。后南秋江过此。大惊曰。此必吾友手段也。戊申。除弘文校理。以徐四佳选。迁湖堂。赐暇读书。上幸环翠亭。先生应制居首。声名籍甚。无争锋者。时论谓第一清望。比之登瀛。寻拜正言。是时。慎守勤始登清显。先生以外戚得权之渐。力谏其不可。直声振朝廷。壬子。拜副修撰。陈疏归觐。癸丑。以检详。升舍人。又以书状官赴燕。见馆驿画屏不佳。以笔涂抹殆尽。驿官招通事怪诘之。通事曰。书状能书画。必以不满其意而然也。驿官首肯之。回程至其处。张新妆素屏二坐。先生一书一画。俱尽其妙。观者叹赏。又以诗律。鸣于皇城。后华使至而传诵。甲寅。除义城县令。慈夫人时尚康宁。以居官爱民之意。作五言诗四十韵与之。先生拜受诵之。权睡轩以诗饯之。声名少小耸南斗。儒雅风流是谪仙。昵幄望隆通籍早。分符命下许城专。乡闾三物成周化。烟火千家续汉循。俗吏纷纷徒尔耳。应歌来暮颂斯人。下车之初。见校宫之颓废。择地而移建。出俸禄以助工役。宏敞规模。招集境内之有儒望者。教授乡子弟。诵诗习礼。一如古法。弦诵常闻。时人以闻韶比武城。作竹楼于客馆之南。为公退休息之所。作记揭之。一时文士传诵。至于诉帖挥洒笔迹。邑人皆珍而藏之。戊午。弃官归乡里。是时。柳子光,李克墩辈构诬清流。祸在朝夕。先生怡然自乐。不以为忧。与李忘轩胄。围棋于杏亭。外人传言红衣官人一队直入洞壑。左右请辍棋。先生徐曰。未闻拏命则犹是闲散。对局如初。俄而金吾郞果至。先生曰。老母在。愿与之诀。金吾郞恻然而许之。拜辞慈夫人。夫人引范滂事谕之曰。汝得其死。我何悲为。汝往。善死善死。无以我为念。与忘轩同席被拏。及就鞫之日。不变神色。以手画地。作一字如长杠。无一言。有一奴能解文字。同被鞫。亦画地无言。及定罪之日。决杖八十流北界。路经高山驿。书孤忠自许众不与一律于壁上而去。监司以闻。乔桐主以为有怨意。逮鞫杀之。时朝廷危惧。无敢言者。独洪虚白贵达上书救解不得。被刑之日。颜色与平日无异。但励声曰。首阳邈矣。埋我无地。闻者为之堕泪。返葬于金溪沙芒洞艮坐原。先生容貌端雅。如清水芙蓉。志操滢洁。如冰壶秋月。为文发越。信笔滔滔。直与汉唐之文。同一体格。诗亦优游不迫。出于性情。有古诗人之风韵。至于书画,医药,卜筮,音律。无不精巧。尝师事占毕斋金先生。先生器之曰。自见李某。胸襟洒落。与郑一蠹,金寒暄两先生。为道义交。又与金濯缨,南秋江诸贤友善。秋江最敬重焉。茂丰副正一见而奇之曰。公我东之诗仙也。自幼少时无疾言遽色。虽在仓卒。未尝失措。其经幄讲论。一遵河南夫子。霜台直言。无愧汉朝长孺。倜傥清仪。便是海东鲁连。惜乎其嘉言美行。雄词健笔。不传于世。以史祸故也。中庙朝。昭雪复官。肃庙因儒疏。赠弘文馆副提学。夫人永嘉权氏。进士绰之女。不育。以弟公准第三子德渊为嗣。参奉。德渊生三男二女。长允恭。次允俭。皆参奉。次允让。进士。权景铨,直长权铭。其婿也。允恭生二男。曰焕。曰烨。允俭生一男。民觉。号三隐。焕生复昌。烨生再昌。民觉生三男。长尚堉。次尚墩,尚堧。尚堧生三男。震英,章英,最英。震英有五子。时华,元华,益华,复华,春华。最英有三子。天华,箕华,盛华。复华系子东楫。谒余修状者学庆。即其子也。馀不尽录。呜呼。天生英伟特出之才。不能平步亨衢。大展蕴抱。而卒罹谗慝之口。以不免一时屠戮之祸。何哉。幸而天转地旋。雷雨发解。雪冤赠爵。泽漏天壤。而至于先生父子。则秉彝公议。百世不泯。先生享于镜院。讷斋享于柰城之柏社。近又道论齐发。拟奉琴湖公于河丹溪彰烈之祠。于是乎天道昭然。人心为之一快。彼克墩,子光等枯胔腐肉。甘为地狱千万年戕害忠贤之窗鬼。人争欲斲棺脔分。以餧家之畜狗。而且不食之矣。祸变惨于一时。而公议严于百年。斯可以少慰百世慈孙之心也夫。学庆行雅饬。笃于先。相对可知为名家后裔。既去复来。诚恳动人。乌敢辞。拨开昏耄。收拾精神。略具系德。尾补子孙录如此。以塞其求。兼以自效于高山景行之思云尔。上之六年丙寅十月▣日。通政大夫前行敦宁府都正丰山柳𪶙。谨状。

史祸首末

编辑

李克墩尝于金濯缨之为献纳。重被论劾。及修成庙实录。时为堂上。见史草书已恶甚悉。又见书光庙朝事。载占毕斋吊义帝文。欲籍为祸胎。问于鱼世谦。世谦不答。又谋于柳子光。子光尝衔毕斋焚其所作悬板于咸阳郡。闻克墩言。攘臂从之。卢思慎,尹弼商,韩致亨亦闻而从之。俱诣差备门。密嘱都丞旨慎守勤亦尝衔于士类启之。燕山尝愤为文士所拘。不能纵恶。欲一施快而未得其衅。闻子光等所启。大喜。锻炼成狱。子光摘毕斋集中吊义帝文与述酒诗。以为皆指世祖而作。自为注释。逐句解之。启以不道。论以大逆。即令剖棺。金驲孙,权五福,权景𥙿。以党恶相济。称美其文。书诸史草。并置极刑。李穆,许磐,姜谦。以诬饬先王所无之事。传相告语。笔之于史。皆按律。李许极刑。姜决配。表沿沫,洪瀚,郑汝昌,宗室摠。罪犯乱言。姜景叙,李守恭,郑希良,郑承祖。知乱言而不告。并论决远配。李宗准,崔溥,李鼋,李胄,金宏弼,朴汉柱,任煕载,康伯珍,李继孟,姜浑。以门徒朋党谤讪。分轻重论决。或极边。或远方付处。并定烽燧庭炉干之役。戊午七月十七日传旨。七月二十七日颁赦。先生谪江界。

镜光记事

编辑

镜光书院上梁文申悦道

编辑

恭惟慵斋李先生。节槩真清。文章大雅。腾望实于朝右。领袖一时。擅名华于中夏。脍炙三绝。秋霜烈日于谏诤之际。惠雨和风于字牧之辰。惟其逢世不祥。以致凶徒构孽。长途未返于千里。空抛经纶。殄瘁莫赎于百身。竟伏斧锧。至今士林之扼腕。长吁彼苍之难谌。

奉安文金鹤沙应祖

编辑

鹤驾之阳。金溪出焉。彬彬蹈武。地灵人杰。柏竹挺生挂冠高蹈。慵斋继作。业传明师。才惊中夏。道触骇机。

常享祝文撰同

编辑

业传明师。志励秋霜。廉顽立懒。百世不忘。

柏麓常享祝文

编辑

天分之高。笔翰之逸。道消名流。遗芳益烈。

改题时祭文李簠

编辑

恭惟圣朝。表旌忠贤。洗涤幽枉。峻加官职。玉署华秩。宠我先生。道光儒林。恩贲泉扃。今兹改题。簪裾毕集。惠我光明。永世无斁。

朝野会通略

编辑

中宗丙子。追夺李承健爵。上命书进戊午壁书及事实。政院启戊午李宗准配富宁。至端川磨谷驿。壁上题宋李师中赠唐介诗。监司李承健。令端川郡守囚鞫宗准。遂驰启宗准与茂丰副正摠同行。写诗于壁。宗准以宗直门徒坐谪而犹不惩。托古诗而寓己意。不可不问云云。上曰。承健之无状。一至此乎。遂有是命。正德四年己巳七月初三日。命还李宗准籍没财产。

义城邑志

编辑

李侯宗准。尤留意学校事。以为殿之位置与山势相背。且前山一麓。横绝眼界。蔽了金城五土之真面目。遂撤而移建。然后眼界始通豁。见者快之。至于大其规模者。李侯一人焉。

仁庙朝戊子。本府士子。就慵斋所居里金溪村。立祠俎豆之。名之曰镜光精舍。又于乙未冬。为慵斋立祠于乃城县。县即公往来之地也。呜呼。公之德望。为戊午侪流所推重。所著文章。不为不多。而不幸被祸之家。不能收拾。遂使文章节行。湮没而不称。悲夫。村之北有墓。树石云新及第李某之墓。前府伯成侯后卨为之封植而祭之。及后李侯奎龄之带馆职而归也。募闲丁一人。使之居墓侧而守护之。禁其樵火。广求公之遗迹。将欲入告筵席而褒崇之。谨裒诸集以归之。

己巳。因儒生疏追赠时礼曹回启。

编辑

观此幼学李兪吾等疏辞。则弘文校理李宗准。早事金宗直。其文章节义。大为成庙之所宠遇。一时名贤郑汝昌,金宏弼,金驲孙诸人。上下论议。切磋道学。逮至戊午祸起。与金驲孙等。騈首就戮。中庙朝被祸诸人。咸得昭雪。只宗准一人。未霑旌恤之典。举戊午诸贤赠同施于李宗准。又使宣额之恩及于俎豆之地。李宗准姓名。既载党籍中。班班可考。而以孤忠自许众不与一律。题于高山驿壁之故。终被奇祸。至今思之。凛凛起敬。诸贤伸枉之时。独不蒙恩。未知其由。因党籍已著之迹。举先朝未遑之典。以副多士之望。而祠宇赐额。事体至重。有难轻议。赠典非本曹所可擅便。上裁何如。

柏麓上梁文

编辑

慵斋李先生。薄云豪气。瑞世奇姿。早岁得师而提撕。三绝馀事。毕竟齐名于李,杜。一死犹光。

重建上梁文

编辑

慵斋李先生。占毕贤弟。戊午名流。遭棼浊而芝焚。未展华国之巨手。并寒蠹而玉映。犹想讲道之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