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懒隐先生文集
卷四
作者:李东标
1880年
卷五

答李孤山惟樟○壬申

编辑

伏承新寓石头。料知县里痘患近发。惊虑之忱。实不但已。然去住坐卧。尚不离山光水色。且不妨随处作家计也。因记昔年正当此时。一陪杖屦于石头池上。时积雨新晴。荷花正开。半日奇玩之趣。至今在梦寐。久未能忘者。今闻几榻移就。适在此时。伏想池荷阶菊。皆不改旧观而无恙否。彼时蒙示俗字诗一篇。俯嘱攀和。其意甚不偶然。归家步韵。草稿粗成。旋以中间语甚重复。不满于意。故不敢遽尘清听。今于再度居住之日。阴晴节物之变。又略与昔时相似。若使池荷尚在。岂不以重经杖屦。为君子之幸。而东标积年逋慢之责。又安得不以此时追赎耶。敢将本稿。欲稍加窜正。而一种荤血。先占肺脾。未易陶汰。故无缘生出新意。只得依旧稿写呈。即加斤削。一一指教。傥新寓以来。亦有感兴之作。幷乞录示。若搬挈甫定。不及加意于此。亦当勉为一语。为花中君子。作一场题品。兼叙昔年逢别之怀。不宜苟然默默而已也。东标自无悰况。及此又以唐突尊严为惧。而偶因旧稿誊上。重寄意于宅边新荷。欲因此好题目。张大其事。形诸吟咏。因以告之一二同志。相与唱而酬之。作诗坛一奇话。亦自不恶。而区区之愿。欲自执事者发之耳。东标亦曾在孤山时。就窗外阶间植竹数茎。苍翠可爱。每一开户。便觉风露气飒飒逼人。自以为山家奇玩。而人之见之者。或以将来䕺茂。蔽遮南山松翠病之。或不以为然。论说纷纷。遂为七言短篇。为竹君分疏。侪友间多有和者。此自十许年前事。今漫录在纸尾。要以与莲为耦。仰希俯和。盖天下之物。不可无对故耳。雷雨行一篇。亦感事之发。幸有以辱教之。村患未净。何由趋造。仰承提诲。自念愚鲁之质。放倒已久。而索居无徒。未有彊辅警教之益。似此一向颓坏。不知税驾何地。年来稍得无事闲居。或可著意而积懒成习。日无所事。忧病丧祸。又从而搅乱之。自己向里一事。已无可言。而只此区区伎俩。掇拾于沈宋家残渖馀腥者。亦且如此卑下不竞。不觉汗颜而继之以投箸也。不审执事者。将何以教之。

答李孤山

编辑

续承下书。伏审气体万庆。仰慰仰喜。第忧患中。酬应甚烦。且不料石役已完。未即仰副盛教。致勤两度耑使。伏切罪恨。手拙笔恶。仅仅写就。终不满意。幷呈草本。仰备财择。若早知已有治石之事。岂不欲一日驰晋。临石写就。大小排置之间。得以惟命之从。仍得亲承謦欬。可少抒离违之情。而今无及矣。为恨益深。远行欲得一语奉之而行。以慰鞍马驱驰之劳。因以寓常时慕仰之忱。而发程已迫。急卒未敢请。傥蒙不遗。从或因便寄惠。

答李孤山

编辑

前日下临之示。深以不获攀拜为恨。而何敢望远旆之入峡。今伏承下教。始谙其时初计有意于此。又有松月老仙相邀幷辔之约。此又非意望之所曾到。事虽不偕。犹足以感发昏懦。令人添一怅仰之怀也。碣文伏蒙已得完定。幽明感幸。罪侄何可容喙于其间。但于此事。不敢不各效所怀。不厌往复。期于十分无憾而后已。从当细看。更有仰禀。今忙不敢率口妄发。想在恕谅。丁进善丈闲养高致。形于笔牍。岂不亦奇事耶。但增想慕。

答李孤山兄弟

编辑

前日缕缕之教。东标亦何敢不念。若势至灭性之境。必不至勤远虑也。忧苦穷山。与世隔绝。只与小儿辈日夕从事。不复平时劳攘之挠。可以自力于册子之工。而只是放倒已久。颓懦成习。又无明师彊辅规警振作之益。虽欲略略收拾旧闻。以补黥劓。何可得乎。仰承前后教戒。只益惭汗。

上内舅箕山公如万

编辑

闻应世已开蒙。记性出凡。极可喜。伏望日加课督。不必贪多。惟务精熟。又从而鼓之舞之。庶几不生厌心。而渐有开发。其所就或未易量也。岂不幸甚。但小儿辈之业。最患作止。必须谢烦就简。期以数年。必有所得。此为屋底大段事业。馀不足云耳。每见渠兄辈居得为之地。不无有为之志。而只被小小冗故所牵。浪过许多好光阴。不胜叹惜。今为此儿。缕缕烦达。然二兄者亦岂遽过时而无可为乎。只以经书大文。卷卷诵读。日以为课。则此亦不甚难事。顾人不肯为耳。百年之计。不可歇后视之。未知如何。

上内舅箕山公

编辑

昨承两书及张单。幷伏审教意。侄于下教。何尝有违越。而百尔思度。折衷两难。不如胶守初志之为小可无愧于心。既到此境。进与退俱是逆境。何得有两全恰好之道耶。只得审择其稍安者而处之。秦昭王之言曰均吾悔也。宁失三城而悔。无危咸阳而悔。黜道之罚。非不知之。而亦且无愧。今一举足。前头不免无限羞辱。没齿难雪。所谓岂可以己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信知言哉。军威之说。虽曰不出于座上。然为其日公事员者为谁乎。在我何可强托于屋下之谈乎。不论言根出处。既已笔之书。回示于疏厅满坐之中。则岂可诿之于浮浪之说。而䩄然冒出乎。今于胁迫施罚之后。强名之曰一二人之说。当初缔结谋议。至今缄愤傍伺者。果至一二人乎。当时任者虽众议纯同。尚不敢自安。安有其身在人宜不宜之中。而自以为宜。尽归其诋毁之说于浮浪之地而不之恤乎。本府分边气色。岂遽调息。目今革面之言。何遽信之。而以为彼此翕然乎。此中佥议。皆以侄意为当而不可回挠云。

上内舅箕山公

编辑

新年气体起居若何。岁运迁易。触境生悲。况又祥期迫近。伏想近日心事。益无慰遣之势。尤极闷虑之至。仍伏念八旬迟暮之境。如此一向疚怀。不复以理宽抑。此果何益于事。而几何其不至于摧伤发病耶。虽不发病。其损害德性。残败志气。又当如何。古之圣人贤人遭此于天者。亦何限。其至情所发。亦何以异于人。而其言犹必以节情为善。而不以伤生为是。所贵于学道者。为其达于理耳。若一以情而已。则亦将何所不至哉。况天之命物。有万齐不。人家祸变。亦无所不有。直须顺而俟之。亦且柰何。非不知言之者甚易。处之者极难。而下情忧闷。缕缕至此。伏望勉为节抑。勿过作无益之悲。胡皇太子笺文中。用干蛊二字之故。礼部执頉。请罚金十万两。使臣等停捧矣。胡皇以为偏方文字之误。不必深罪。因命荡涤之。太学士以此呈辞。而国家羞辱。不可言矣。

答凤览书院儒生

编辑

书院移建事。承已有端緖。百年未遑之举。适当圣世恩额之颁。规模位置。焕然一新。斯文庆幸。耸动瞻聆。岂不亦吾乡泰运之会也。仰服盛筭。冞增颂祝。第文字之托。谬及蒙陋。东标于俪文蹊迳。实昧昧。此乡邻流辈之所共明知。东标虽欲勉副勤教。其涂无由。伏乞佥尊特赐原恕。速图改求。千万之幸。前此有数处儒士。不知东标实状。或加煎迫。皆不得为。如使一毫可强。东标于院事。何敢辞执役之劳哉。

答张仲温

编辑

昨书蓝山人告去甚遽。不暇尽所欲言。亦东标求益之意浅鲜。不能发病以求药。伏承复札。痛加警策。其言有足动人。真所谓一掴一掌血者。读之愧汗沾背。东标生质本下。又自幼失学。至今颓塌放倒。作一痴呆。顷日谈谑之失。亦一验也。若不早自回头。恐遂陷溺于纵肆之域而莫之救。今幸左右者。怜而教之。既教之而又因以自警。若望东标交相敕厉以有为者。非东标获私于左右。何从而得闻此耶。左右既竭两端。而仆喑无一言以献愚。恐非相与之义。辄敢言之。左右天禀温雅。充之以静养之力。动容出言。一见可知其为有学者。仆诚私心慕之。然于表里人己之际。少似有不相合者。窃闻顷日乡中之会。人亦有以是疑左右者。此固小人之腹。妄揣长者。然万一有之。此病不细。不审平居自省以为如何。仰恃厚谊。妄言及此。想乐闻之而有改无吝。不以愚僭见罪。亦冀有以辱赐之教也。

答张仲温

编辑

伏蒙前后鍼砭。皆及人肌骨之间。其意娓娓。唯恐不肖者不能自拔也。仆何以得此于长者之门哉。每读来教。为之竦然起敬。继之以惭汗。只是此心不继。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不审吾丈将何以为我谋也。近复强颜西上。此计虽本只作一往还。然私心甚不自快。不敢告行。不意左右者先自闻之。而辱赐之规警也。东标区区本心之不尽牿亡者。又欲以冲冒于千寻欲浪之中。末流颠顿姑不说。即今道上骇听之传。岂不亦重为寒心耶。第以一行已晩。形迹之间。大有所不敢自安。以此不敢不犯笑讥为行计。计止此耳。事毕即当奉身南归。许多波浪。亦干我甚事。下教道字诚如此者。仆亦心以为然。而不免随俗用之。敢不铭改。今人与人书。未尝拜。却用再拜字。或以为疑。朱子以为承用久。不妨循俗。古人于书尺用字。亦或如此者。且见朱书中用君子小人字及德字道字处不甚重。亦似有轻轻说底。恐不甚妨否。近筑石假山。与之相对轩窗。以慰涔寂。凉生傥蒙游屐一过小白山门。幸冀一经题品。因得随下风。沿涧而行。浮世一快。不识从者其有意否乎。

答蔡仲耆彭胤

编辑

省中小别。触动千里。离愁南来。何日不悬悬。不意颠顿之踪。乃蒙故人齿录。远惠琼什。情意蔼然。不佞何以得此于梁楚之间哉。宜有一语修和。而不敢以一字入都计。亦有以恕之。只祝为学益力。时因北风。俯惠德音。以慰千里相思。

与柳尔能世鸣

编辑

前者伏承辱复书。辞意甚挚。复以音信不续。自劾过深。使人读之。还增愧惧。即拟修谢。辄复因循至今。顷之所望于吾兄者。弟即蹈之。极可笑也。广寺之会。弟不果赴。甚辜诸益见招之意。殆极未安。此事本自不恶。况如弟之僻处孤陋。尤所乐闻。但恐末稍极有难收拾处。区区过虑。未敢容默。顷于佥会拜一书。略道鄙怀。如未蒙宽察。亦恐大得嗤骂。方竦仄以俟。今蒙老兄指教。正如鄙见。深庸慰释。馀俟秋风乍高。当往看玉渊明月。庶得稳承清诲有日也。

答金重伯南一

编辑

前书未及谢复。此辱翰读之再三。恍接千里颜面。况其中前期能得几时团合等语。令人不觉怅然者久之。追从之好。无复昔日。我辈皆非少壮。相望天涯。能不悬悬。近缚得数间茅舍。正当南溪岩石之胜。寝食言笑。不离于泉声树色之中。亦自不恶。恨不令左右共之。秋来傥得皂盖。乞暇南来。当作十日之游。而系官行止。何可必也。治声远及。君子所莅。固应如此。然益宜勉之。平日自期待者。岂或浅浅耶。况两湖风习。不幷吾南。日后訾病之言。安保其不作于求全之中耶。亦宜痛自绳削。毋得藉他人指点也。弟非有所闻。区区相爱之情。不能不预陈之耳。

与权春卿斗寅

编辑

顷入雪岳山。逢僧言遇兄南下之行于南汉山城。细叩行李。且知弃邑宰如脱屣。浩然而东。此固昔人所难。而复见于今耶。即想归卧青岩。饱看太白秋光。其视前日汩汩城尘十丈红者。其得失有间矣。弟东来顷才偸隙。去踏万二千峯月。足偿百年之债。堪向俗人夸也。

答权春卿

编辑

两度枉问。反成督过之梯。承书为一拍手。弟既病不可去。兄以累屈为嫌。一别之后。便成重岭之阻。此弟所介然于兄者。而兄反以责弟何耶。然人事之变。却是药石之言。弟何敢自谓无是而不反观也耶。拙语久溷清眼。方愧赧不暇。而得以赌盛制则幸也。更望续以见寄。或能开发病滞是冀。弟病里又困于端午之制。不能尽李台题山月歌后诗。一来见之。

与权春卿

编辑

声问不相及。悬悬不可言。不识骑五马者。亦有是否。逢人辄问兄居官状。官清如水。与吏民有恩。听事之暇。乘舟游于北壁之下。命酒哦诗。闻之使人驰神。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更须益明教化。使峡民怀惠。小试平日所学。不亦善乎。弟自取颠沛。归侍病母。愚分粗安。只是累违恩旨。惶蹙靡容。恭俟罪谴。自外悠悠者。已付之窗前水石之响矣。

答权春卿

编辑

阻音正甚。顷付一札于酉谷。未达而兄问至矣。急启书从审剧寒。兄政体动静万相。儿子亦得免恙勤读书。惊喜不可言。渠之天资。何遽不若人。而从前失学。至今文理不通。此为父者之过也。今得吾兄为师。诱掖开发得一念向学。若能因此坚立其志。做得五七年工夫。庶几有成立之望。岂非幸之幸也。望兄与之同处。得以日宵薰炙。奖劝教督。而使之日有观感。则虽作数月留何害。日课之外。时把古今闲杂文字明白易晓者及关日用人事。可以启发心窦者。或𢽾之。或令自解。俾得傍通。而不令汩没于日课之文。此最开蒙之要法。想兄教诲多术。不待烦弟言。而不能不缕缕耳。

答权春卿

编辑

琴仲舒事。惨惨何言。斯人止于此。天道如何。上有双亲。与吾威仲。何其正相似耶。山梁之惠感荷。但食肉不饮酒。得无伤人乎。贵邑虽残。尚能种秫。不可烧为酒耶。二种情贶。深荷深荷。但酒因戏而得之。为发一笑。然七首新诗随之而至于是乎。添却太守风流。但左脚适生肿。痛势不轻。不敢近酒。岂所谓卵生骨者耶。又可笑也。北壁之招。不能奋飞可柰何。

与权春卿

编辑

才闻兄解归有日。由弟而致之。可笑亦可愧也。沧波翠壁半日之赏。岂料为贤主人载祸之祟耶。伏想归卧岩亭。松菊犹存。亦自不恶。又安知其不为福耶。

答权春卿

编辑

示意谨悉。为母之期。不与他期服等。诚如所教。为妻者犹服禫。至十五月而除。况于母乎。虽有所压而断之以期。然实具三年之体。故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古礼然也。朱子家礼齐衰三年条。只曰子为母也。无父在则降为期之文。盖从时王之制而服三年也。故小祥章亦只言其为妻犹服禫。而不及于子为母也。然后来定论。以期为节。故今人皆服期。既服期矣则练祥禫之节。当依古礼为正。而或于小祥直服黪。未知何据。若曰据禫服用黪之文。则今之禫服。何不用黪冠而用白布笠。独于母丧之期。直用黪布冠耶。先辈于此。必有所受之。而未曾有所质闻而解其惑。故前书云云矣。今承时俗多用白笠之示。姑当依此行之矣。至于练祭则家中患故如此。无异乱离中。决不能行祀。而小祥则系是初忌日。不可阙行。欲观势设行于墓所。此亦姑未可必。而若得过行则儿辈变除之节。又不可都无事。未知如何。祥祭退行。亦事事多碍。而前头时患之净熄似未易。以是为虑耳。大抵古礼节文甚繁。家礼亦多从简。亦有循俗处。今何可一一如礼。只得依时俗所行。不大骇于听视可矣。而时患如此。末由如意柰何。

答关东伯兪宁叔道一

编辑

顷蒙惠以德音。旨意蔼然。溢于言表。读之使人感佩。耸叹。如得更承清诲于春风之座。顾何以得此于棠阴之下哉。即日清和。伏惟旬宣体候。动静万庆。下官母病一向往复。身亦久泄不止。煎闷曷喩。道殍相望。天惊地愁。旱灾孔酷。麦农全失。景色遑遑。如在大乱中。前日缕缕面陈。犹是十分歇后语也。草草文报曾。不能形容万一。宜其不足以动听。设令动得。亦何得有无面之饦。而曲为之地耶。前日面确之教。实所乐闻。益感眷顾之意。岂不欲一马驰造。仰承德音。只恐往来之际。反贻饥氓一弊端。为此趑趄而不敢遽进。傥蒙不以逋慢之罪。遂辍其顾济之道。则阖境许大生灵之幸。下官亦与焉如何。盛制蒙许书示。深荷不遗。惟以速得奉翫为幸。拙者不娴于律。前日棠字诗。亦久稽拼和。殊愧窘涩。厚意不可终辜。今谩录呈。以祈镌诲。

与李净源

编辑

在家时拜一书。得不浮沈否。博老已作土中人。万事已矣。吾辈之痛益何言。况如弟又失临穴一哭。岂不为千古之恨也。棘人兄弟。方住何处。闻以疠患。奔避客土。情事益何堪。弟为时沴所逐。奉老窜迸。转泊于礼安之元塘。初意自此转向春阳山庄。而遽失贤主人。进退狼狈。此身栖遑。亦太甚矣。如兄拥专城者。不足以语此苦境。呵呵。

答权天章斗经

编辑

承书惊喜披读。顿觉目夺魂醒。五言长律高吟。无一点荤血气。不意兄能办此于季世雕篆之场也。如弟尘土之襟。但觉爽然自失。缩颈熟视之而已。何暇指点模索。强觅毛里之瘢乎。藏之箧笥。时出而读之。以为两地面目。未必不如握手相对。尚论千古上也。

答李启商

编辑

弟之于令。交情世谊。自谓不后于人。数年来屏伏穷庐。洛中诸友。声息不相及。自闻令及鸣台来莅近境。惊喜之极。不觉起立。若是者何也。此非必有求于平原君者也。而人情自尔如此。虽弟亦不自知其所以然也。及其相视落落。邈然无复平日相与之情。则弟又羞愧。自反大失所图。而纷纭之说。又从以往往至于前矣。自念平昔。无一毫几微相失于座下。而只有年前一札。为弟妄作。故遂认以为此书之为罪案。今承来谕。乃是释然。若是则弟之疑于令者诚过矣。令之于故旧之道。亦不可谓不得矣。至于讥笑之说。亦因令书云云之语。而信笔言之。初非有激而发也。然弟亦岂终挟憾于令者哉。若使弟实有憾。必不肯因书发说如向者之为也。李伯起所传之语。果诚有之。愚者一言。尚在记录。益见好察之诚。傥时时提掇而猛省之。又区区之祝也。抑弟之为说。有进于此者。而无因面叩。今知盛度。不辞听纳。弟何敢有隐。令之雅望才誉。可谓当世第一。其自处之重何如。南士之想望风采亦何如。殆如九苞祥翎。争先睹之为快。一自文星南下。南州士友之期待者。实不浅鲜。而为政数岁。犹未有以大快人意。此慨然欲一奉规而不可得者也。令虽下视乡曲民庶。不以槪意。然儒冠者几千万人。环坐而窃议之。令亦安得家置一喙而户谕之耶。幸望益自策励。懋为崇深。毋终孤远近之望。非弟之愚。令何从得此言也。

答李仲舒万敷

编辑

自兄承翰。阙然不谢。三年于此矣。不敏之罪。何辞可逃。只拟入城之日。躬造衡门。负荆称谢。而汩汩趋走。暑病又从而乘之。竟不得一日之暇。以图良觌。瞻想幽居。但有驰神。仍念江斋就闲。日有静养之乐。顾此碌碌尘臼者。安得不景下风而怀惭也耶。只祝益加勉励。以副远近侪友之望。某颓懦之习。为一生痼疾。重以忧患丧戚。心境不专。凡平常与人闲酬酢。常患于缓不及事。如此伎俩。何事可做。异日相对。恐无以为见耳。

与柳晦夫后光

编辑

权叔宽新自洛还。无甚异闻。洛之士子。将欲为丁丈伸辨之疏。未知果为否。右丈既自以罢官为幸。又何必纷纷为也。此老前后树立。卓卓如此。极可敬叹。

答柳晦夫

编辑

黄池之示。弟非覰破悭秘者。宜乎季玉之见斥也。至于李院长从叔。其自许不甚没没。而其见适与弟同者又何也。兄所谓日月之明朗。局势之和平。将非所谓瑞霞洞者耶。瑞霞洞则弟与李叔既已见昭陵矣。不知来头兄与季玉之来。更从何处觅得何样别区。而刮人之俗眼也。大抵此地。非不灵异。非不幽深。而其如不能不烟火食何。到此则虽以季玉之智。其计亦穷矣。今兄若能阴谷回暖。有邹子之术。则吾不能知。不然则不可徒恃一季玉之谈龙肉也。于此有一焉。不深不浅。山川明丽。采山钓水。无适不宜。平居则烟火相望。而又有文士可相从。有事则不出门庭三五里。可以地坼而不忧。若是者虽谓之世有桃源可也。弟之拙语。不能图大。只有意于此。而犹以食途之艰为患。傥兄不染指。

与柳君晦后章

编辑

弟叨此匪据。适当亲政。不敢不出。而毕竟难冒之势。参前倚后。更无他著脚之地。前头颠沛之虑。不但为非分之惧而已柰何。前书示意谨悉。而成朴两台旋即引避。稍可慰人意。但鹤峯先生事一款。又复见漏。盖两台未及详事之颠末而然耳。然既已昭雪无馀。彼之邪说。何敢䗖𬟽于太阳之下乎。斯文之幸。何可言。卞诬事足为千古一快。听闻所及。孰不耸动。而十行纶音。优异褒崇。尤有光于后世之观听。岂不益可幸耶。

答金显于

编辑

某拜。日者之进。有无限合叩底。只缘稠扰终日。兀然相望。未遂款晤。别来方深怅缺。意外伏荷辱赐长书。倾倒素蕴。摆落寻常存问之例。宛有昔人委曲相发之义。其意似欲因此反省。策驽补刖。非见爱之至。能有是乎。古之道不行于今久矣。不佞何以得此于吾显于哉。岂不以吾兄志笃气锐。自家胸中。常有激发奋励之心。故不暇择人而乐告之者耶。三复高论。为之增气。虽平日所欲面讨者。不过是矣。然某于此终有所忸然不释。瞿然自失者。不得不为吾兄自㬥焉。某禀质本自庸下。兼之颓惰成性。玩愒成习。虽寻常记闻剽窃之业。亦且百不如人。况进于此者。尤何能有所成就耶。将至于志日颓气日薾。自纳于㬥弃荒昧之域而莫可救矣。时复念及。自不禁懔惕。而转眄之顷。迟暮迫矣。惟幸塡补收拾之望。犹在于侪友间箴规之益。而前后相知如吾显于者。乃无一言相警之实。反有乖当不情之语。岂显于苟以言借人者耶。何其下语之间。犹未免欠商量也。某之愚窃以为朋友之道。贵乎规警。唯以更相称许。则岂补仁之谓哉。古之求益者不如是矣。故某请得先言左右之偏处。以求镌警之益可乎。显于才识卓出等夷。加之以坚固之志。精密之工。而乃能排却世累。回头于颓波澒洞之中。此志不懈。何事不做。如来教所讥一种骛外之弊。好高要誉之说。又从以寒人之胆。如无透澈见处。安得其言之痛箚如是耶。惟其窃瞷平日所存。清秀发越之意占多。沈静敛退之意占少。厌俗放论之念。或未消释。而反己密察之工。犹欠著实。所以发诸言语。形于酬应者。亦少恳恻敦实之味。而未免轻重失伦之病。某何敢臆度为说。只据来书中语。逆探其近似处耳。不审吾兄自点捡。以为如何。而某所以尽言不避者。诚以穷村孤滞。苦无彊辅切磨之益。故欲先发其端。冀见吾兄丽泽之资耳。显于勿以妄言见怪。时因往来人。辱惠一言。以终幸焉。则又某之至望也。

与金京伯世镐,天与昌锡

编辑

一落天涯。音闻隔断。远惟亢炎。佥兄侍馀学况万庆。弟丧祸悲惨之中。得此便养。情事可以少伸。而亲病一向弥重。忧灼度日。大旱之后。重以恶水。竹楼之下数十馀家。一时漂没。岭东大抵皆然。人类将尽。此何时耶。许多亲旧。只隔一重岭。酬应之烦。其势固然。而情外之谤。又从而随之。不识诸兄知吾心之乐否也。春尽西楼。自无吟弄之兴。然顷被丰基倅寄示其与花伯唱和长律。即去秋玉渊船上所见者也。颇索拙斲。故不免强副。何敢有隐于吾兄。漫录呈上。望须镌诲。因以俯和。以为竹楼光宠。不亦善乎。闲中诸制。幷祈寄惠。

与朴文翁施采

编辑

相望莽苍。隔岁不相见。吾辈当分有其责。逢李兄临访。先问兄动静。苏慰良深。然终不如握手语。春水正生。共数三亲友。就中间水滨佳处。半日打话而罢。未必不善。近见重叔,真卿。相与谋之至幸。所恐各以事牵。未易摆落尔。

答朴文翁

编辑

秋中瞥奉。长在梦想。近怯寒蛰藏。未遑人事意不到。伏承兄耑使惠翰。感慰交集。况一甁仙露。适及于雪里冻卧之中。一酌一叹。何莫非故人情也。且带得一诗来。尤是一层风致。只恨诗翁倦吟弄耳。弟邑底寒苦。杜门痴坐。但见盆梅一树正开。窗外寒泉。为冰雪所压。往往中夜送戛玉声。使人魂梦清冷。聊可慰怀耳。

答李宜仲别纸己巳

编辑

不似之荐。惶蹙罔措之中。闻荐中之人有物议。以此将有改荐之举。姑未知末稍之如何。而吾之情事。实无远离膝下宦游之势柰何。进士丈已有拟望之事。想家食不久。而吾辈所能为者。何敢不尽心耶。但吾之西行似蹉退。想亦其前必有拔擢之典耳。时事一变。此非梦寐之所及。抑不知当世诸君子。将何以善其后也。

答张器彦万杰

编辑

辱惠书。辞旨勤恳感奋。有足以动人者。非左右见爱之至。仆何从得此。左右天质沈静。求之流辈。罕有其比。仆诚私心爱之。以为异日当必有所成就。往往称道于人。人亦多以仆之见为不谬。左右年尚富力尚强。苟能一日奋发兴起。何为而不成。特未有以开之耳。虽然仆见左右。重厚有馀而明睿未足。末稍恐未免胶固钝滞之病。而于快活明透之境。亦恐大段费力也。雕篆词章之习。又从以𮣡其性而刑其精。古所谓美质易得。至道难闻者。岂不大可惧哉。仆之诵此言。欲一进于左右者雅矣。今左右慨然发叹于年光之荏苒。而惕然有住脚回辔之意。此固仆之所望于左右者。然顾仆年日益进而业日益退。泛泛悠悠。苟度时月。每一念至。抚枕兴叹。是犹将身不免于肉尸也者。而暇为人谋忠哉。虽然傥得续续从游。相与敕励警发之。则又仆之幸也。仆何辞焉。抑仆之为左右过虑者则有之。士之学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之耕。人岂有非之者哉。至于士稍有向学者。则群聚而笑之。一举手一开口而有小失焉。则人之哗然而排之也。必甚于寻常无闻之人。故初学之士。虽或有志于学。即狼顾而不敢进焉。是岂独末俗之不乐成人之美而已哉。亦吾之自取之者然也。幸须十分鞱晦。慎毋为骇俗之行。而内自植立。勿令同流于颓波。及至自己主张坚定。则人亦有信而从者。谁复排摈之为哉。科事从违。想盛筭已定。非外人所得与谋。然鄙意则恐不必尔也。仆前时亦常疑于进取。广议诸先达。皆以为不仕无义。故不敢坚守初志。盖既非长往之伦。则且当从时制。随分应去而已。胸中不可留著一毫非议朝家举措之心也。恐左右未之深思耳。如何。

答张器彦

编辑

书末缕缕之教。无册子可考。虽欲强意搜辑。其涂无繇。盖家礼一书。虽未得为完书。千古礼家之模范。其后诸儒之说。又颇补其遗而通其变。其间固已有旁引曲证。而求多于前人者。其为说往往出入于朱先生笔削取舍之中。琐屑烦蔓。或无甚折衷。使人目眩而心厌者多矣。世之有意于礼者。但得谨守文公成法。其或古今异宜。节目疏略处。只依诸儒所补。量而行之。庶几其寡过矣。今何必架屋下之屋。自纳于汰哉之诛乎。瞽见如是。哀意终以为何如也。

答柳景辉日祥

编辑

两度精札。辞意溢出。每得每发一笑。但望日适出阙书。定辜终夕之待耳。顷书所谓及而知者。足以想见情事。仆亦岂不谓然乎。仆亦岂不知此境界者。然男儿这间。又须有壁立千仞之气。不当遽受其挫折耳。花庄之行。两日而返。得其燕行录及沧溟全秩以来。闲中纵观。足令人耽耽视矣。但终是聱牙处。不免旋其面目。继之以愤怒。安得一令左右为先驱。冲其中坚耶。漆园老拳。未易著手。未始有一班之窥。今于取舍之问。怃然无以为应。然易知者胠箧,马蹄诸篇。且何必多乎哉。传闻眉翁于去月卄七弃后学。惊悼惊悼。

答柳景辉

编辑

顷承辱复大小二纸。披慰十分。前书之云报语。书在别纸。幸有以回教之。信笔写去。不觉其言之大蔓。徐而读之。已自可笑。况自他人观之。得不以为痴耶。然左右既发之。又从而激之。非左右吾固不出此。左右当分其过矣。

别纸论济南文

编辑

辱书称济南奇绝。元美已有断案。谓仆妄语。不可率口发之当矣。仆亦自今其惩之矣。然仆窃尝谓文章。在天地间。自有法度可据。如规矩一陈。方圆自形。岂掩于众人之口。以冥冥从事哉。左右平生。不曾见济南一句语。只就王元美脚下。俛首匍匐。屏气不敢出声。乍见人开一喙。辄复相顾惊骇。眴目摇手。莫敢谁何。作六国诸侯西面事秦之态。不亦悲乎。且不见元文。而悬揣其奇绝。亦何异于越人不识长安路。听人说司马门铜驼。论其轻重耶。甚可笑也。百川分流。准之以大海。众峯错列。标之以五岳。诸子喧嚣。折冲之以六经之编。故曰规矩方圆之至也。今夫天下之贱工。执规矩以准方圆。袤正立见何也。有法故也。岂必公输子之巧然后敢言规矩哉。仆之所闻如是而已。今左右以一诗人夸诩之语为断案。仆诚不识其何说也。于鳞自龆龀时。奋臂齐鲁间。叱咜海内。海内之士。鱼鳞杂袭者。莫不辟易。披靡膝行。而向之老师宿儒。亦且狼狈失据。当时如宗徐吴殷数子。于鳞咸弟畜之。自以为直𢭏千古。奴视汉唐诸儒。斯已奇矣。然见于鳞之文。有扬沙走石之势。而少温润沈浸之味。有拔剑击柱之气。而乏雍容揖逊之态。其属辞造意。大抵皆出一律。槎牙偃蹇以为健。陵厉喷薄以为快。斩关搴旗以为壮。拉朽振落以为豪。虽阖辟万变。擒纵异势。而其布置方略。不过是矣。至其有韵之文。则自是于鳞之长物。而一世论议之所不敢到。然律之唐宋诸子。犹未见其有合。况上于此者。何可以拟议。此则元美复起。不能有言矣。今亦不须多谈。恐不足以入清听。只就元美所称雪中峨嵋者影响。其气像得不亦奇乎奇而过于奇乎。极其奇绝处乃如此。其未奇绝处。又竟如何。元美以大海之澜自居。却把峨嵋之雪。以为济南之奇绝。其言外之意已可见。信所谓雪者果真雪。海者果真海耶。仆之所不敢知也。左右乃欲坚守是说。以为千古之断案。而迸闭人口于百代之下。济南有忠臣哉。然易水之歌。终不可续清庙之什。封禅之文。终不可列二典之篇。百代之下。当必有辨之者。仆鄙人也。妄欲论中州大家之伦。左右讥之是也。仆非敢放言无忌。自同于蚍蜉之撼树。欲以广左右之意。而求切磋之益者也。古之士有大眼目者。岂必人人皆大手哉。所见者大也。不观于泰山之高。培𪣻皆山也。不观于沧海之深。涔滴皆水也。及其大小既倪。深浅既形。三尺之童。皆可得以辨之矣。所贵乎尚论者。为其恢拓胸襟。高开眼目。以求折衷于古作者之模范。有以较其同异得失之归。而能去取焉耳。非直为大言无当。强觅毛里之瘢。而徒狠然务胜于人也。仆十许年来。学不日进而语日益诡。有时陈编蠧简。意适神融。或中夜推枕。或临餐投箸。慨然而叹。怡然而笑。徘徊顾眄。壹郁而莫与语。见左右才识超诣。非复世上一番科臼中人。与之语。便能言下领略。仆诚私心喜之。以为吾辈间不多得。往往吐露肝肺。虽大击之则大应。小击之则小应。要之自其口出者。皆世大禁。人亦有窃笑而议其后矣。仆闻失得者命也。毁誉者时也。美恶者质也。取舍者明也。仆自省事来。窃观夫得志当时。垂名后世。功业犹有可观者。终古何限。独其勤一世攻一艺。垂以空言。而卒能服人意者则绝希也。仆甚病焉。而亦未尝不继之以惧也。丈夫纵观千古。得与同志者。下上其论。意谕而色受之。亦足为百年一快。安能欲言不言。畏人窃听。作三日新妇子模样乎。是以触忌讳犯笑侮。语之而不惰。其意亦甚戚矣。虽然微左右。何足以发吾之狂言。不意左右者犹复云云也。向者之言。亦微发其端。正所谓小击之者也。左右方且熟视而骇之。傥令仆之言。有进于此。左右将大惊矣。岂惟惊而已。亦不几乎倒戈而漂杵乎。左右才分明敏。而器量未广。精彩有馀。而气骨太弱。故其自为文。则工于点缀。而不能全于命意。观人之文也。则长于渔猎而不能味于意趣。若是者无他也。不深于法律之过也。一向如此怯弱偸惰。吾恐左右不足与进取。而于道亦远矣。岂惟文而已哉。抑仆之发病于左右。将有望于左右者也。若终以仆之言为无所取焉。则仆且休矣。何必复为也。存楚之云。亦只用申包胥本语。不须穷探到子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楚。当是时也。二人者一匹夫耳。夫以楚国之强。天下莫能当。一言覆楚。是何等气力。一言存楚。是何等力量。仆每读至此。未尝不壮其言奇其气。而想见其为人。仆与左右论辨。才到语夸处。左右常以身与前人为之地。其事甚大类此。前书借用之。左右之敏也而未达焉何也。岂仆之好诡甚欤。逃匿二字。亦甘受巾帼之遗耶。临纸偶得一绝。其言虽甚质俚。谩录在纸尾。

七国争雄万骨枯。秦人按甲气颇麁。阿谁解说尊周义。四海曾无一丈夫。

答柳景辉

编辑

望日得书。久渴中更觉意味加长。左右之金玉其音。亦或有道。况有一枉之诺。虚指梅林者耶。田家阙人势也。厩马不能耕。若乘早凉。骑之以出。何难一蹴而到。又安用前卒为也。仆幸无事。惟日夕爱吾庐耳。堂名久未能得。顷因读朱子武夷櫂歌。人言此地无佳境。只有石堂空翠寒之句。欣然意会。遂欲以翠寒为名。盖弊堂本无他佳景。只是四山苍松菀然。南山一面当户。翺翔其下。绿畴数百顷。每烟消雨散。夕阳在山。远近苍翠。合而为一。而荡摇于窗栊之间。此为吾堂实状。似胜于前日见山之云。而又有借重之美。故自以为据实之称。无过此者。昨得张器远书。以为不如向阳二字之美。仆诚蹶然惊叹。即引大笔书纸。贴之壁上。移翠寒之名于楹外小轩。未知于尊意何如。昨日土墙当面立。今朝竹牖向阳开。此心若道无通塞。明暗何缘有去来。指意虽未易言者。然拈出向阳二字。语意天成。庶未有僭妄之嫌。而弊堂本亦东南向。且音响清亮。不知古人不曾有取以为名者乎。器远能见得到此。已作书谢之矣。因欲以朱子诗为元韵而求和于知友间。左右亦何得辞耶。斋名向阳而轩为翠寒。合而扁之曰孤山草庐。轩下益树以竹。以实翠寒之名。借得一琴于人。日夕浪抚。虽不成调。亦足以乐饥。此间但有怀人之苦耳。汝含因旱得释。男儿百年。办得一奇事。亦已幸矣。今明未可一枉。若小迟恐或乖违。且晓月犹在竹上。不可失也。

答柳景辉

编辑

日来虽屡得书皆未答。左右亦遂绝然。每饭意未尝不在左右者是仆也。左右者亦意会焉可矣。闲居无聊。俗物败人意。加之鸡狗之警。使人不安。虽赖一片苍石。数茎盆菊。日夕相对。驱遣得七八分。然无人可语。日有驰想耳。前来数诗。时出而观之。足以对面。顷见金天若,朴长孺诸人。辄以求和。或已诺之。若从此遂成巨编。亦一奇幸也。但此君本自无心。却被吾两人平地起闹。遂至远近士友间。各相左右分党相攻。此君有知。应不乐为此。此亦关世变耶。近有阴山二才子。来读太史氏。与之处十数日。仍成温理旧读。时复快活。有一泻千里之兴耳。

与柳景辉

编辑

别后恋怀不可言。即惟雨中。起居万相。仆来路历登锦江亭,镜浦台,洛山寺。雪岳以雨姑未及见。而复闻此去数百里高城地。有所谓海山亭者。东临大海。西揖金刚。鉴湖,永郞湖,三日浦诸名胜。咸集其傍。其胜槩当为天下第一。而岳阳楼之一君山。不足抗衡。听之令人直欲弃百事疾走而观之。左右者独无意乎。幸如约。带此伻骑一马以来。勿以细小者。挠其行意如何。

与洪天卿相民

编辑

丁进善丈办得大事业。可敬可敬。其疏真个名言。而理气一说。更惹无限闹端。至于贻累溪门云。极可惊叹。先生遗稿中。有礼说及丙午疏草。幸许借看。

答权景仲

编辑

伏承情问。足慰雨中之怀。下示六臣事。诸臣各有所达。当出于朝报。今不可一一烦及。大抵大臣及诸宰。皆以为亲者讳为重。惟兵判及副学独立异。弟亦妄陈若是曰若使世祖朝。诛之以乱臣而奖之以忠节。岂非千古盛德事。今虽与此小异。前日圣教以为只欲褒其节义而已。至哉王言。今日臣子之将顺。未知其不可也。自上极言方孝孺,景清等当时自下疏请褒崇。至以为比节夷齐。而予意亦只欲激厉后世之为人臣者云云。大臣请问儒臣及出疆大臣而后。从容处之云耳。

与权景仲

编辑

中秋月色枉过了。令人不乐者久之。书来同此恨懊。第数句清论。差强人意。病里为之蹶然起立。水落之胜。生来今始闻耶。弟虽未曾蹑危嶝。沿流下上。不知其几。洞里烟霞。时往来余怀。独恨无与为语。不图左右者先自发之耳。叹仰高趣。犹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然似闻兄近有青云之志。虽欲与吾辈徜徉水石之界。可复得乎。弟心事已自超然。见猜者又复以腐鼠吓之。不亦可笑耶。丈夫荣辱。岂尝寄在此辈人笔头耶。

答金元仲问目尔甲

编辑

静之主一。其大极之境界。

静时寂然不动。喜怒哀乐之情未发。此所谓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及其动而喜怒哀乐无不中节。则所谓和者天下之达道也。太极本无极。即阴阳不杂乎阴阳而言也。寂然不动之时也。即吾心而言则所谓中者天下之大本而喜怒哀乐未发之时也。及其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则万物生万事出矣。即吾心而言则所谓和者天下之达道而喜怒哀乐中节之谓也。如此看。中之主一。为太极之境界者。庶几可见。

敬譬如镜。义便是能明底。

此只以体用言。

却学从那处去。何处是收功处。

心既杂然昏乱。自无头当。为学何能知所从入。亦何有收功处乎。收功处不可只作知上工夫看。

天理人欲。同行异情。

此语以孟子好货好色章看易见。同是好货好色。而公刘太王与民同之则为天理。齐王循一己之欲则为人欲。岂非所谓同行异情者耶。行字不可作行实之行字。只与流行之行字相近。情字恐只如来喩情状之情。辩说入于火烧中

与洪甥相晋

编辑

前去疏草。何不还掷耶。因此疏洛下怒谤。更加一层。此固无足怪者。又闻邻近士友间。亦或有指摘造谤者。虽未知其中何语触犯人怒。而疏谬之愧。不密之悔。何可胜言。甚者或单传一句。不连上下文势。而转辗腾播。渐失本文本意。以致𫍢𫍢之谈者亦多。世路之危险。一至此哉。

上从兄震标别纸

编辑

练祭家中痛出者前后三人。故葬后亦不得设行。而今日祥祭则系是初期日。不可阙行。家内又姑未有继痛者。故冒危而行之。儿辈禫服则用白笠白衫。盖时俗多用白笠。禫后易以缁冠缁服。其于渐杀之节。似为得之。故依此行之耳。古礼父在为母及为妻者。皆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虽丧制止于十五月而毕。然异于他期服。故实具三年之体而有此练祥禫之节也。朱子家礼从时王之制。父在母丧亦为三年。故小祥章只有为妻者服犹禫。尽十五月而除。而不及于子为母也。子服三年故也。不然为妻者犹服禫。况于母乎。然朱子后来定论。以期为是。故今人父在者皆服期。既服期矣则自当以古礼为正。具练祥禫之节。而今人或直于初期用黪冠而无禫。虽心丧终三年。而其于古礼及家礼。皆无所据。未知此俗自何时而始也。先辈于此。必有所考据。而不以时俗所行为不可。故因以成俗耶。或出于近世之谬俗。而人或未之深察耶。未可知也。今欲以古礼为据。必行练祭。而十一月内则以葬前不可举三献吉祭。葬后虽有过时之嫌。礼当退行。而家中不安。不得设行。极以为恨。若必欲如礼。则练祥皆退行。然后为得。而初忌之退行。事甚重难。且时患去去益炽。前头寓所安顿。又未可必。故不得已行祥祭。既行祥祭则又不当全无变除之节。故直服素。以待十五月禫后服黪。以申三年之制。盖家礼为妻者小祥后犹服禫。尽十五月而除。练祭则不言之。古礼为母为妻同。而家礼如此。岂不从简故耶。以此推之。小祥之后。直用黪冠无禫。则是反不如为妻者之期也。恐无是理。故今姑臆断而行之。未知其果如何也。虽有所压断之以期。然岂可与他期同乎。大抵古礼节文甚繁。家礼多从简易。亦有循俗处。今何得一一如礼。只得不大悖礼大骇俗则似可以寡过矣。而疠患如此。又末由如意。柰何柰何。

与从弟敬而学标

编辑

示意备悉。吾亦岂乐于过高立异于人。而浅见如此。不可回挠。顷与道令献令春台诸人熟讲。且邻邑如绫城兄弟皆以为然。去意已决。今若仍且蹲坐。而曰我有所执。岂不亦苟乎。况当去已久而不能去。犹可诿之于酷热。今不以此时去。而又复作迁就语。低回郡邑。自谓无得过于此时之人。亦非吾心之所安。此亦吾固滞之病耶。力量见识。不及韩魏公万万。而乃于此等处。强欲借魏公为言。其能免于此世之唇舌耶。唇舌不足言。亦恐内顾而不能无后悔于心也。顷以君事问于春台。则初以为与吾稍异。而及其反复之。则决以为不可与吾异同云。未知如何。